山西朔州市朔城区第一中学.神武老乡群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水源地技术划分报告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朔城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 【】
历史上真实的“王昭君墓”应该在山西朔州
&&汉使杨少徵&行至蕃汉界头,遂见明妃之冢&
作者:齐宏亮(山西朔州市朔城区南榆林乡乡长)
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老先生说的好:&王昭君已经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个象征,一个民族团结的象征,昭君墓也不是一个坟墓,而是一座民族友好的纪念塔。&昭君墓在全国不下十几处,比较有名的有呼和浩特市东郊的&八拜昭君墓&,土默特左旗的&朱堡昭君墓&,包头南鄂尔多斯市的&达拉特旗昭君墓&等。其中犹以呼和浩特市南郊的昭君墓最为有名。山西省朔州市青钟的&昭君墓&却在历史的长河中寂静无声,名不见经传。安详地沉睡于雁门关北侧紫荆山边塞之下。朔州昭君墓的知名度大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须记住,山西也有一座昭君墓,也有一座民族友好的纪念塔,这座塔在朔州市朔城区南榆林乡青钟村,而且随着时代的进步,众多历史资料的发现,坐落于雁门关脚下&蕃汉界头&的这座&青冢&更有可能是&明妃之冢&。
一、昭君和亲
据汉书记载:王昭君,名嫱,西汉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兴山县)人。汉元帝初(公元前48年&前33年)以&良家子选入掖庭&,入宫为待诏,时年17岁。竞宁元年(公元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向元帝提出&愿婿汉氏以自亲&的要求,昭君因宫廷画师毛延寿在其画像上点有&丧夫落泪痣&、&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毅然自请成行。遂同呼韩邪单于北上雁门关出塞成亲,被封为&宁胡阏氏&。不幸的是王昭君与呼韩邪单于结婚仅两年,呼韩邪单于就去世了,昭君与呼韩邪单于生有一子,名叫伊图智牙师。呼韩邪单于死后,昭君听从汉皇帝旨意&从奴俗&&&&父死妻其后母&,改嫁呼韩邪单于第一阏氏所生的长子复株累单于雕陶莫皋。昭君与雕陶莫皋生有二女,长女须卜居次,即须卜公主,小女当于居次,即当于公主。昭君和亲,对当时的汉匈和平友好关系的巩固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此后汉匈边境60年无战事。《汉书》记载:&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而且汉匈&关市&畅通,促进交流,匈奴人向汉人学会了&计算和登记&的方法,学会了&建筑和打井&,汉人向匈奴人学会了&养马技术&,汉匈两族人民和睦相处,安居乐业。因此王昭君受到汉匈两族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昭君死后,匈汉两族人民把此事件刻于砖瓦之上以作纪念。从墓葬出土文物中发现刻有&单于和亲&、&千秋万岁&、&长乐未央&、&单于天降&等瓦当,和&单于和亲&4字砖,以及&单于和亲&、&千秋万岁&、&安乐未央&12字砖。而且匈汉两族人民纷纷用衣襟包土,一包一包地垒起了一座又一座昭君墓。用以追慕和怀念王昭君。
二、昭君病故
昭君出塞途中,心情郁郁寡欢,&汉女愁吟,蕃王笑和,宁知惆怅,恨别声哀&,而且随同人员一样离愁别恨,少言寡语。&侍从寂寞,如同丧孝之家,遣妾攒w,仗(状)似败兵之将&。行经数月,苦复重苦,怨复重怨。初入胡地,昭君在气侯、衣、食等方面皆不适应。&居江南之人,不知塞北有千日之雪&,&即至牙帐,更无城郭,空有山川&,&地僻多风,黄羊野马,日见千群万群&,&不而衣,不田而食。既无穰麦,啖肉充粮。少有丝麻,织毛为衣&。一个湖北女子三餐食肉饮奶,一时一饷,犹可讲究,岁久月深,如何可度。&心惊恐怕牛羊吼,头痛生曾(憎)乳酪膻&,因此昭君终日食少言寡,闷闷不乐,苦捱岁月。及至适应了水土,思乡情结又上心头。&昭君一度登千山,千回下泪,慈母只今何在?君王不见追来&,&遂使望断黄沙,悲连紫塞&。胡汉文化上的差异更使昭君羞愤难为,呼韩邪单于死后,昭君曾上书汉成帝&乞归&探亲,未被允许。《后汉书&南匈奴列传》记载:&成帝赦令从胡俗&,昭君丧魂落魄嫁给了呼韩邪单于的长子复株累单于雕陶莫皋。随后宫廷王位之争又使王昭君增加了丧子之痛。伊图智牙师是王昭君与呼韩邪单于的骨肉,伊图智牙师的血统对复株累构成了潜在的威胁。《南匈奴列传》记载:&初,单于弟右谷蠡王伊图智牙师,以次当位左贤王。左贤王即是单于储副。单于欲传其子,遂杀智牙师&。昭君与复株累生活了11年,又生下了两个女儿。公元前20年,复株累单于死,昭君又寡居了一年。公元前19年,昭君&恨积如山,愁盈若海&,&因此得病,渐加羸瘦&,&恰至三更,大命方尽&撒手西去,时年33岁。
三、昭君遗言
昭君生前曾有遗言。&妾死若留故地葬,临时请报汉王知&。昭君病危,单于&频多借问,明妃遂作遗言,略述平生:&
妾嫁来沙漠,经冬向晚时,
和明以合调,翼以当威仪。
红检(脸)偏承宠,青蛾侍妾时,
妾貌如红线,每怜岁寒期。
今果连其病,容华渐渐衰,
五神俱总散,四代的危危。
月华来映塞,风树已惊枝。
炼药须歧伯,看方要巽离,
此间无本草,何处觅良师。
妾貌如红线,
孤鸾视犹影(影犹)□□,龙剑非人常(尚)忆雌,
妾死若留故地葬,临时□(请)报汉王知。
昭君生前安排后事。因思乡心切,生前不得归汉,死后哀请单于把自己葬于故地(秭归),并在临行前报知汉王。单于慨然应允:&愿为宝马连长带,莫学孤蓬剪断根。公主时亡仆亦亡,谁能在后哭孤魂。&此时单于应是复株累单于之子乌达L候单于,与昭君应有非同寻常的母子情结,重厚如山的养育之恩,安葬完昭君后,乌达L候单于随后辞世。
四、单于倾国而葬昭君
昭军(君)昨夜子时亡,突厥今朝发使忙,
三边走马传胡命,万里非(飞)书奏汉王。
单于是日亲临哭,莫舍须臾守看丧,
解剑脱除天子服,披头还著庶人裳。
衙官坐位刀离()面,九姓行哀截耳。
昭君死后,单于加急传命各部落,飞书奏汉王,而且脱去了天子之服,穿着平民衣裳,披头散发,日夜不离守丧,痛哭流泪,悲伤致极。附近牧民百姓,去其装饰,依序行哀。而飞书汉王的奏表却迟迟不见回音。&表奏龙庭,敕未至&,单于无奈,不能闯关葬昭君于故地,完成昭君遗命,只有把昭君葬于汉匈边界。于是&单于唤丁宁(灵)塞上卫律,令知葬事。&一依蕃法,不取汉仪。棺椁穹庐,更别方圆。&单于为昭君倾国而葬,盛况空前,无与伦比。&千里之内,以伐醮(樵)薪,周匝一川,不案□马。且有奔驼勃律,阿宝蕃人,膳主优#婺苌仿怼T臀灏傥途疲肥蚩谘颍硕@驼,饮食盈川,人伦若海。&单于命从单于廷到墓地(呼市到朔州)&一百里铺氍毛毯,踏上而行;五百里铺金银胡瓶,下脚无处。&&单于亲降,部落皆来。倾国成仪,乃葬昭军(君)&。昭君棺椁下葬时的情景更是骇人听闻:&黄金白玉莲(连)车载,宝物明珠尽库倾&,&牛羊队队生埋圹,仕女芬芬(纷纷)耸入坑,地上筑境(坟)犹未了,泉下惟闻叫哭声&。单于安葬昭君,采用了早已绝迹了的活人、活羊、活牛殉葬制。
安葬了昭君后,单于仰天长叹:&何期远远离京兆,不忆冥冥卧朔方,早知死若埋沙里,悔不教君还帝乡&。
五、汉使蕃汉界头祭昭君墓
时隔数年后,至汉孝哀帝(公元前6年&1年),大汉王朝才发使和蕃吊昭君。&遂差汉使杨少徵杖节和来吊。金重锦(绦)缯,入於虏廷,慰问蕃王&。蕃王喜悦,汉使高声读敕吊单于:
昨咸来表知其向,今叹明妃奄逝殂,
故使教臣来吊祭,远道兼问有所须。
此间虽则人行义,彼处多应礼不殊,
附马赐其千匹采,公主子仍留十解(斛)珠。
随后,&汉使吊讫,当即使回。行至蕃汉界头,遂见明妃之冢。青冢寂辽(寥),多经岁月。使人下马,设乐沙场,害非单布,酒心重倾。望其青冢,宣哀帝之命,乃述祭词:&
&维年月日,谨以清酌之奠,祭汉公主王昭军(君)之灵。惟灵天降之精,地降之灵,姝越世之无比,c妁倾国和陟娉,丹青写刑(形),远稼(嫁)使凶奴拜首,方代伐信义号罢征。贤感敢五百里年间,出德迈应,黄河号一清。祚永长传万古,图书且载著往声。呜呼嘻噫!在汉室者昭军(君),亡桀纣者妮妃、c姿两不围矜夸兴皆言为美。捧荷和国之殊功,金骨埋於万里。嗟呼!别翠之宝帐,长居突厥之穹庐。特也,黑山杜(壮)气,扰攘凶奴,扰将降丧,计竭穷谋。漂遥(嫖姚)有惧於检猃狁,卫霍怯於强胡。不稼(嫁)昭军(君),紫塞难为运策定。单于欲别,攀恋拜路跪。嗟呼!身殁於蕃里,魂兮岂忘京都。空留一冢齐天地,岸兀青山万载孤。&
六、昭君葬于何地
唐代《明妃传》记录了昭君墓的地理位置:&只今葬在黄河北,西南望见受降城&。也就是说,唐时人们看到的昭君墓是在黄河北面,离黄河不远,站在昭君墓上往西南望去,可看到雄伟的&受降城&。据考,呼市地区的&八拜昭君墓&和&朱堡昭君墓&,其方位虽然都符合唐代《明妃传》中&葬在黄河北&的说法,但这里并非古代墓葬,而是两座汉代烽燧遗址。&达拉特旗昭君墓&在民间有很大影响,至今仍有人认为,它就是真正的昭君墓。考古人员考证认为:这个昭君墓,并不是人工修筑的古代墓葬,而是一座天然的石山,在石山上也没有发现与墓葬有关的汉代文物,不可能是汉代的王昭君墓。&呼和浩特市南郊的昭君墓&在黄河之北,但与托克县城北东沙岗的唐代东受降城相距有百里之遥,古人视力再好也不会&西南望见受降城&。可以说,&呼和浩特市南郊的昭君墓&也无确切定论。
座落于山西朔州市朔城区南榆林乡的神武郡遗址
&朔州青钟昭君墓&虽然被历史遗忘,被历代文人遗忘,但是诸多历史线索却把昭君墓的位置汇集在了这里。明朝《马邑县志》模糊地记载有&青冢,在县西南二十里。阔四五亩,高丈余,俗传为王昭君墓。考明妃冢,在丰州砂滩,兹其传者讹云。&明朝的&编志人&如何考证不得而知,但从此以后,把昭君墓推向了丰州砂滩确是事实,而且贯以了&传者讹云&,压制了后世文人对朔州青钟昭君墓的探究。至今朔州人不敢称自己的家乡有昭君墓。值得庆幸的是&编志人&没有把&俗传为王昭君墓&抹去,给后人也留下了些许疑问的空间。《王昭君变文》中记载有昭君遗言:&妾死若留故地葬,临时请报汉王知&。昭君生前数次请求回汉探亲,汉王朝不准。昭君死后要求安葬故地秭归,单于应允,这说明昭君灵柩要归汉必然要按&出塞时路径&返回,要途径雁门关,经过朔州青钟村。昭君灵柩所以没能跨过雁门关是因为&表奏龙廷,敕未至&,只能留在雁门关脚下安葬。昭君倾国而葬,&一百里铺氍毛毯,踏上而行;五百里铺金银胡瓶,下脚无处。&这说明安葬昭君的时候从单于廷出发,行程遥远,足足六百里。而从呼市单于廷经右玉杀虎口,到朔州青钟村也正好是六百里,非常吻合。
汉孝哀帝&差使杨少徵杖节来吊,入於虏廷,慰问蕃王&。在返回途中,&行至蕃汉界头,遂见明妃之冢&。&蕃汉界头&当确指雁门关附近应该无疑。朔州青钟村距雁门关近在脚下,而1949年前,青钟村原名青冢村,此青冢应是&明妃之冢&很明显。
《明妃传》中提到的&只今葬在黄河北,西南望见受降城&,看似与朔州青钟昭君墓不相符,而事实是朔州昭君墓南100米左右原有一道河叫&黄水河&现只存古河道。此&黄水河&是不是《明妃传》提到的&黄河&也未可知,退一步讲,朔州青钟昭君墓对于唐都洛阳人来说在黄河之北也不为过。而且墓地西南正好有一座古城&&神武郡(隋朝时称神武县),距昭君墓地不到十里,抬眼就可望见,更为巧合的是,唐朝时的受降城在朔州也有一座。《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唐受降城有三,中城在朔州,西城在灵州,东城在胜州&。《汉语大词典》也记有&受降城,唐筑有三城,中城在朔州,西城在灵州,东城在胜州&。朔州的受降城是不是神武郡,县志和考古资料都没有记录也没有否定,待考。但从&神武&二字来看,作为受降城又有很大的可能。历史的真象可能是&昭君墓南缓缓流淌着玉带般的黄水河,向西南望去可以看到雄伟的神武受降城。&
位于山西朔州市朔城区南榆林乡的青冢遗存和青钟村
朔州青钟昭君墓是否能摘去《马邑县志》记载的&传者讹云&的古帽子,值得社会各界关注。但笔者更希望昭君文化能在朔州大地开枝散叶,发扬光大。金代元好问的《前题》写得好:
四海于今正一家,生民何处不桑麻。
重关独居千寻岭,深夏犹飞六出花。
云暗白杨连马邑,天围青冢渺龙沙。
凭高吊古情无尽,空对西风数去鸦。
《王昭君变文》,在十九世纪最后一年,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发现四万卷古代遗书,震动了世界学坛,从此产生了一门国际性的综合学&&敦煌学。《王昭君变文》属《敦煌变文》中的一部分。
二一三年七月九日  7月28日上午,2015 年市政府安委会第四次全体(扩大)会议召开,传达贯彻 2015 年省安委...
  7月23日下午,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海渊会见克劳沃集团董事长、中国畜牧业协会草业分会...朔州市简介
行政区划代码:<font color="#06
地址:朔城区市府西街3号
邮编:036000
  朔州市位于山西省西北部,东经111°53'-113°34',北纬39°05'-40°17'的内外长城之间,西北毗邻内蒙古自治区,南扼雁门关隘,北距古城大同129公里,南至省府太原200公里,东到首都北京502公里。2012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07亿元。
  朔州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早在两万八千多年前,“峙峪猎马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春秋之前为北方少数民族所居,战国时为赵国所辖,秦称马邑,唐为鄯阳,北齐设州延续到明清。杀虎口、金沙滩、汉墓群、广武古城、内外长城等名满中华,佛宫寺释迦塔、佛牙舍利、崇福寺等享誉世界。孕育出班婕妤、张辽、尉迟恭、李存勖、萧太后、王家屏等帝王后妃将相和曹汝谦、李林等革命先烈志士。
  朔州区位优越,交通便利。东距首都北京约450公里,南距省城太原约230公里,北距呼和浩特市约260公里。交通较为发达,境内北同蒲铁路、大运高速公路、109和208国道纵贯南北,神木至朔州、朔州至黄骅铁路横贯东西,县乡公路四通八达。全市公路通车里程9007公里,万人拥有公路里程居全省第一。
  朔州资源丰富,基础雄厚。初步探明的矿藏有煤炭、石灰岩、铁矿石、铝钒土、云母、粘土、石墨等30余种。煤炭总储量430亿吨,约占全省总储量的六分之一,产销量居全国前列。境内有我国目前规模最大、资源回收率最高的露井联采特大型煤炭生产企业一中煤平朔和全国重要的电力基地一神头电力城,是全国重要的煤电基地。陶瓷产业比较发达,是国内最大的日用陶瓷生产基地之一。
  朔州生态秀美,畜牧发达。是全国三北防护林建设和京津风沙源治理区,也是全省晋西北防风固沙生态林建设区。至“十一五”期末,全市营造林面积达到425万亩,占国土面积的26.6%;森林蓄积量44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18.02%,连续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造林绿化先进市”、“全省林业建设先进市”。彰显新时期朔州人民艰苦奋斗、科学发展、矢志不渝改善生态的“右玉精神”走出朔州、走出山西、走向全国。奶牛存栏占全省总量的1/2,鲜奶产量占全省的62%,乳品业在全省形成一强;每年出栏肉羊100万只左右,是全国重要的肉羊养殖基地。
  朔州商业繁荣,贸易活跃。历史上是茶马古道的重要关口,著名的“西口”就在朔州。而今,右玉县玉羊批发市场、应县南河种蔬菜批发市场等已成为国内重要的羊肉和蔬菜批发基地。豪德光彩贸易广场二期工程完成后,与北京居然之家、香港联丰投资公司一起形成晋西北大型物流园区。
  【自然资源】
  朔州市矿藏资源极为丰富,已探明矿藏25种。主要有煤炭、高龄岩、石灰岩、铝矾土、耐火粘土、云母、石墨、石英、沸石、长石、铁矿及一定储量的金、铜、稀土、锆、613矿产资源等,且储量大、品位高、易开采。煤炭储量约505亿吨,占全省储量的六分之一。现煤炭产量达到1亿吨,发电量达到159多亿千瓦时。全市现有工业企业5178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0家,地毯、糠醛(醇)、亚麻纱、出口煤、陶瓷产品、裘皮服装、燕麦片、土豆片、黄芪、大蒜、“古城”牌系列乳品、“梨花春”系列白酒等30多种产品赢得了国内外用户的赞誉。
朔州市土地资源丰富,地价低廉,山地、丘陵、平川各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耕地面积484万亩,人均耕地5亩,主要农作物有玉米、小麦、谷子、油料、马铃薯、甜菜、莜麦、碗豆等30多种。
  城市景点照片&(17张)牧草资源、水资源也较为丰富,适宜农林牧综合发展。除传统的种植业外,菜、奶、蛋、肉、果等副食品的生产也有很大发展。现在朔州市已是全国农区最大的奶牛基地之一,年产鲜奶24.6万吨,系列乳制品6万吨,从奶牛饲养到乳制品系列加工生产已形成较大的规模。畜牧业除奶牛外,还有肉牛、羊、猪、鸡等,也是外贸的土畜产基地之一。现有渔田面积2500余亩,虹鳟鱼和三文鱼盛产于此地。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朔州市辖2个市辖区(朔城区、平鲁区)、4个县(山阴县、应县、右玉县、怀仁县)。
  3个开发区管委会(开发区、东城、西城、);
  4个街道(北城、南城、神头、北旺庄);
  19个镇(神头镇、利民镇、井坪镇、凤凰城镇、玉井镇、北周庄镇、古城镇、岱岳镇、金城镇、南河种镇、下社镇、新城镇、右卫镇、威远镇、元堡子镇、云中镇、吴家窑镇、金沙滩镇、毛家皂镇);
  50个乡(下团堡乡、小平易乡、滋润乡、福善庄乡、南榆林乡、贾庄乡、沙塄河乡、窑子头乡、张蔡庄乡、白堂乡、陶村乡、下水头乡、双碾乡、阻虎乡、高石庄乡、西水界乡、下面高乡、下木角乡、向阳堡乡、榆岭乡、吴马营乡、马营乡、下喇叭乡、合盛堡乡、安荣乡、薛G乡、后所乡、张家庄乡、马营庄乡、镇子梁乡、义井乡、藏寨乡、大黄巍乡、杏寨乡、下马峪乡、南泉乡、大临河乡、白马石乡、牛心堡乡、白头里乡、高家堡乡、丁家窑乡、杨千河乡、李达窑乡、何家堡乡、新家园乡、亲和乡、海北头乡、马辛庄乡、河头乡);
  3个农场(金沙滩农牧场、金沙滩林场、山阴农牧场)。
  【人口状况】
  根据《朔州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全市常住人口为1714857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日零时的1451875人相比,十年共增加262982人,增长18.11%。年平均增长率为1.68%。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85725户,家庭户人口为159525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28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73人减少0.45人。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895412人,占52.21%;女性人口为819445人,占47.79%。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7.76上升为109.27。
  【历史沿革】
  从朔州市峙峪、边耀、鹅毛口古遗址证明,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28000年),就有人类在此生息。
  春秋以前,这里为少数民族北狄所居。战国时,归入赵国的版图。
  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边帅蒙恬在此筑城名马邑,置马邑县,归雁门郡管辖。朔州西汉时,置马邑县(今朔城区)、中陵县(今平鲁区)、剧阳(今应县)、阴馆(今朔城区东南)、汪陶(今山阴县)、埒县(朔城区南)、楼烦(今朔城区西南)、善无(今右玉县),仍归雁门郡管辖。东汉时,雁门郡移治阴馆县。东汉末大乱,人民逃亡,大部分县撤废。
  西晋时,将峪岭(今雁门关)以北各县民撤往岭南,地归代王拓跋猗卢。北魏时属畿内地,置桑乾郡(今山阴东)、繁峙郡(今应县东)、马邑郡。
  北齐天保六年(555),将朔州治从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迁到马邑西南。北齐天保八年(557)改马邑县为招远县,为朔州治,此为朔州名之始。北周升朔州为总管府。
  隋废总管府,改为马邑郡,辖鄯阳(原朔县)、开阳(朔城区南部)、神武(山阴、应县境)。唐武德四年(621),改马邑为朔州。唐天宝元年(742),又改朔州为马邑郡。唐初,在马邑郡置大同军节度。会昌三年(843),改为大同都团练使,领云(今大同)、蔚(今河北蔚县)、朔(今马邑)三州。咸通九年(868),重置大同节度使,移治云州(今大同市)。五代时,在唐明宗出生地金城置应州,又分朔州置寰州(今朔城区西影市寺林东)。后晋天福元年(936),朔州、寰州、应州割让给契丹。
  辽时,朔州为顺义军节度,应州为彰国军节度,统属西京道。
  金仍之。元隶山西道大同路。
  明时,朔州隶大同府,辖马邑县,应州辖山阴县。清沿明制。雍正三年(1725)置朔平府(治右玉),辖右玉县、左云县、平鲁县、宁远厅和朔州及马邑县。怀仁、应州与山阴同隶大同府。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五月改州为县,同隶雁门道,后雁门道撤,直隶山西省。抗日战争时,以同蒲路为界,路西归晋绥边区,路东归晋察冀边区。
  1946年朔县解放,归察哈尔省,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2年,察哈尔省撤消,重归山西省,属雁北专区。
  1958年改属晋北专区。
  1961年重新归雁北专区。
  1989年1月,国务院批准由原雁北地区划出朔县、平鲁县、山阴县、设立朔州市,日正式设市。
  1993年7月原雁北地区撤消,其所辖的应县、右玉县和怀仁县划归朔州市。现辖两区四县,共73个乡镇(含街道办),1684个行政村。
朔州市气候概况  朔州雪少,风沙大,蒸发量大,经常出现干旱天气;夏季雨量集中,间有大雨、暴雨、冰雹等;秋季雨水少,早晚凉爽,中午炎热;冬季风多雪少,气候寒冷。
  气温:朔州境内气温水平分布的规律是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年平均气温一般为3.6℃~7.3℃左右。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为一14.9℃~一9.4℃,极端最低气温一40.4℃(日)。从3月到5月,每个月气温平均升高8℃左右。7月份为最热,平均气温为19.4℃~22.3℃,最高气温可达38.3℃(日)。秋季每个月气温平均下降7℃左右,一日之内最高气温多出现在下干1时至2时,最低气温多出现在日出之前。
  日照:朔州地处黄土高原,日照充足。全年日照时数为2600小时~3100小时,年日照率为63%~65%。各月日照数以5月份和6月份最多,月平均281.9小时~284.2小时;11月~12月最少,月平均191.1小时~198.2小时。一日中,日照时数1月~2月和11月~12月每天平均6小时,3月和9月~10月每天平均7小时,4月和7月~8月每天平均8小时,5月~6月每天平均9小时。
  辐射:年平均接受太阳辐射量为137.48千卡/厘米2,其中5月、6月、7月3个月接受辐射量47.77千卡/厘米2。
  降水:全市多年平均(1956年~1984年)降雨量为421.2毫米,最大年降雨量为806.7毫米(1964年),最小年降雨量为193毫米(1965年)。受南太平洋及西印度洋暖湿气流和西伯利亚冷空气的影响,降水量在时空上分布极不均匀,一般是70%的水量集中在每年的6月~9月。按季分配,春季3月~5月降水量约占全年的8%,夏季6月~8月约占65%,秋季9月~11月约占19%,冬季12月份至次年2月份约占7%。降水量在不同的地貌单元上分布也不一样,自西南山区向东部盆地逐渐递减,山丘降水量相对较大,多年平均在450毫米左右,平原区在400毫米左右。朔州干旱频繁,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出现春旱夏旱或春夏连旱的就有20多年,差不多每两年就出现一个旱年。
  蒸发:全市多年平均蒸发量1700毫米~2300毫米,降水与蒸发之比在1:4~1:5之间。一年中,1月份最小,5月、6月为蒸发量旺盛期。
  湿度:全市年平均相对湿度54%。7月、8月空气比较湿润,相对湿度也最大。相对湿度的日变化比较明显,最大值在日出之前,最小值在下午2时左右,与气温日变化正好相反。
  风霜:年平均风速2.4米/秒~4.2米/秒。年均7级~8级的大风日数有14.3天~44.5天。最大风力达9级,最高风速22米/秒。历年8级或8级以上大风平均日数23天,一般多在春季,大风日数最多可达50天,沙尘暴日数是10天左右。境内无霜期短,年均102天~137天。最长132天~162天,最短81天~122天。初霜最早年份出现在9月1日~10日,最晚年开始于9月28日,一般年开始于9月12日。春霜最早年份终止于5月11日,最晚年份终止于6月12日,一般年终止于6月1日左右。
  冰冻:一般年份11月封冻,3月解冻,封冻期为152天左右。最大冻土深度105厘米~139厘米,平均122厘米。
热点关注政府
实用工具箱朔城区概况
摘要◆朔城区 朔州市朔城区位于山西北部雁门关外,地理坐标为东经112-1124425。北纬。境域北起黑驼山与平鲁区交界,南至紫金山与宁武、代县、原平县相邻,东到东
市朔城区位于北部雁门关外,地理坐标为东经112&-112&44&#39;25&。北纬39&7&#39;16&-39&28&#39;27&。境域北起黑驼山与平鲁区交界,南至紫金山与宁武、代县、原平县相邻,东到东与山阴县接壤,西至兰家窑与神池县毗邻。东西长67公里,南北宽36公里,距首都502公里。总面积1793平方公里,是市府所在地。南到省会市226公里,北到北为重镇市129公里。
 朔城区历史悠久,28000年前的晚期&&就
在此栖居生息。夏、商为楼烦地,春秋、战国时为狄人所居。秦代建县,北齐置县,北周为朔州总管府,隋改为县。明清称朔州。民国元年改称朔县,1989年1月朔州成立),同年3月朔县更名为朔城区。
  朔城区辖4个街道、2个镇、9个乡:北城街道、南城街道、神头街道、北旺庄街道、神头镇、利民镇、下团堡乡、小平易乡、滋润乡、福善庄乡、南榆林乡、贾庄乡、沙塄河乡、窑子头乡、张蔡庄乡。
  境内便利,北同蒲铁路、神朔铁路、朔黄铁路、同太、大运纵横境内,生活区小型飞机场,通航北京。以市区为中心,公路辐射全区所肩乡镇和农村,乡乡通了油路,一半的农村通了油路。
  境内地势由西向东倾斜,北、西、南三面环山,中部为盆地。山区、丘陵、平原分别占总面积的24%、10.7%、65.3%。属寒温带干旱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年均气温6.9℃,年均降水量436.9毫米,全年时数2862.6小时,平均无霜期120天左右。
  全区辖2个镇,9个乡,4个街道办事处,301个行政村,348个自然村,26个居民委员会。2002年6月底全区总人口为38.8万人,其中人口24.7万人。分区土地总面积269万亩,可利用土地197万亩。其中耕地100万亩,按现有人口计,人均占有耕地近2.6亩。
  境内资源丰富,主要有煤、铁、铝矾土、石灰石、石、粘土等。其中煤炭储量195亿吨,铝矾土储量7000万吨,石灰石储量1600亿吨,粘土储量1500万吨。境内水利资源相对比较丰富、地表水资源总量为3.9亿立方米,地下水动态储最2.02亿立方米,年可开采量l.27亿立方米。特别是境内最大的涌水点&&组,涌水量6.4&8.5立方/秒,年涌水量2亿多立方米,水质优良,水温14℃-14.5℃。
  朔城区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莜麦、高粱、谷子、黍、玉米、绿豆、山药等;
主要经济作物有胡麻、葵花、甜菜、小茴香和各种蔬菜。境内已发现的陆栖动物达200多种,占全省总数的50%。大型动物有约、豺、狼等,珍稀动物有虹鳟鱼等。朔城区现有种子植物900多种,植被类型主要有森林、山地、草甸、草灌草原、草原和盐生草甸。树种以油松、云杉、白桦、杨、柳为主,经济林有苹果、梨、桃、杏等,野生牧草种类较多,近100种。药用植物分布较广,主要有黄芪、党参、柴胡、甘草、麻黄、远志等。
  全区共有115家工商企业,主要工业产品有原煤、、、、箱板纸、瓷、亚麻纱、碳素、精淀粉、酒等。工业总产值达31838.6万元。农业产业化格局已经形成。建成了玉米、土豆、小杂粮、油料、瓜菜等五大种植基地和牛、羊、猪等三大养殖基地,发展了亚麻、土豆、玉米、小杂粮、畜产品加工业建设了大运蔬菜批发市场,基本形成了种、养、加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格局。在生态农业建设方面,退耕还林还草7万亩,其中退耕还草3.5万亩,荒山造林3.5万亩;京津风沙源治理5万亩,生态环境治理已取得明显成效。
  28000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峙峪人&就在此栖居生息。朔城区夏商为地。春秋战国时期,为狄人所居。二十年(公元前306),攘地西北,置云中、雁门、代郡,朔县地属赵国的雁门郡。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秦始皇派蒙恬率军北击匈奴,筑土城养马,故名马邑。后置马邑县,属雁门郡。西汉袭秦制,称马邑县。新朝王莽改马邑县为章昭县。东汉初称马邑县,属并州雁门郡。东汉末年废县。三国、西晋均称马邑县,俱属并州雁门郡。永嘉六年(312),马邑地属代国。东晋十六国时期,太元元年(376)代国亡,马邑先属前秦,不久归后燕。北魏初,马邑为京畿内地。太和十七年(493)隶属恒州。北齐天保八年(557),朔州治所移马邑故城。同年置招远县,隶朔州郡。北周仍称招远县,为郡治。北周武帝建德元年(572),升置朔州总管府。隋大业初,废朔州总管府,罢朔州,置代郡,后改为马邑郡,辖鄯阳(今朔城区)、云内(今大同市口泉附近)、神武(今朔城区神武村)、
开阳(今神池县境)四县。唐代称鄯阳县,为朔州治,属河东道。武德四年(621)改马邑郡为朔州,辖鄯阳、常宁两县。开元五年(717),于鄯阳县城东三十里的大同军城(贞观年间置)另置马邑县(故治即今朔城区神头镇马邑村),隶属于朔州。天宝元年(742),复改朔州为马邑郡。乾元元年(758)又改马邑郡置朔州。五代后唐称鄯阳县,为朔州治。同光元年(923),设在金河县的振武军被契丹军占领,徙治朔州。五代后晋天福元年(936),把包括朔州、寰州在内的十六个州割让给契丹。辽代称鄯阳县,为朔州治,属西京道。辽圣宗统和年间(983&&1012),升朔州为军,领鄯阳、马邑、广武三县。宋宣和五年(1123)金曾将朔州归宋,改为朔宁府,金天会三年(1125)又为金国占领,仍称鄯阳县。元代称鄯阳县,为朔州治,属河东山西道宣慰使司大同路。明代称朔州。洪武二年(1369)废鄯阳县并入朔州,朔州领马邑一县,属山西布政司大同府。清代称朔州,初属山西省大同府,顺治十六年(1659),裁朔州卫并入朔州。雍正三年(1725)置朔平府(治右玉),辖、、县、宁远厅、朔州和马邑县。嘉庆元年(1796)马邑撤县为乡并入朔州。民国元年(1912)改朔州为朔县,属山西省行政公署,民国三年(1914)设雁门道,朔县隶属雁门道。民国六年(1917)废道,朔县直属山西省政府。1937年属山西省第二行政督察专员署。1940年朔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属晋西北行政公署第十一专员公署,同年9月改属晋西北行政公署第二专署。次年朔县属第五专署。1942年朔县属晋绥分区第五专署,由绥察行署代管。1946年朔县解放,属晋绥边区行政公署第五专员公署。1949年朔县属察哈尔省雁北专员公署。1952年朔县属山西省雁北专员公署。1958年朔县改属晋北专区。1961年属山西省。1989年朔州建市,朔县改称朔城区至今。
  朔城区交通便利,以高速公路为骨架、国道省道相连接、县乡公路相贯通、村通公路成网络的畅通、便捷、高效的交通运输大环境已初步形成。
  至2004年底,全区公路通车里程已达公里,其中省道4条124.767公里,县公路8条166公里,乡公路101条578.47公里,专用公路1条9.7公里,村公路209条875.005公里;按等级划分:高速公路29公里,一级路28.2公里,二级路105.92公里,三级路601.362公里,四级路989.16公里,等外路0.3公里;按路面划分:高级路面191.49公里,次高级路面329.276公里,中级路面21.42公里,低级路面957.356公里,无路面254.4公里,等级公路所占比重达99.9%,有路面里程为总里程的84.5%。
  &十五&期间,全区农村公路建设国债项目共累计完成6000万元,共完成朔州--利民镇、朔州--沙塄河乡、朔州--张蔡庄乡通乡油路工程69公里,新增苗山、小坝等农村公路通达工程30公里,新建红旗牧场、曹沙会中桥各1座、涵洞47道,全区县乡公路技术等级有了明显提高。
  五年间,该区村村通共累计新增和续建村通油(水泥)路186个村681公里,至今年年底,全区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油(水泥)路。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对拉动经济增长,特别是拉动业和运输业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2004年全区公路运输共完成货运量1346万吨、货物周转量6188万吨公里、客运量392万人次、旅客周转量1876万人公里,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1.3%、14.6%、12.4%、9.8%,从事公路运输业人员增长近800人,为财政收入增加近1800万元
  境内西、南、北三面环山,中部和东部是平川,整个地势由西向东倾斜。西部山地主要山峰有鱼渠岭、双华岭、大梁山等,海拔在米之间。南部山区主要山峰紫金山,海拔2127米,山高峰巍,悬崖绝壁,坡度在35到40度间,山上多松、桦等。北部山地主要山峰有黑驼山,海拔2147米,为城区最高点。中东部为平川区,面积约占城区总面积的70%,恢河横跨其间,为主要农产区。境内主要河流有恢河、、七里河、源子河等,均为支流。
  土地资源:全区国土总面积179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00.9万亩,基本农田82万亩,土质疏松肥沃,宜于农业生产。
  气候资源:属典型的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6.4℃,年均降水量423.2毫米,全年日照时数2862.6小时,平均无霜期120天。
  水利资源:境内水资源比较丰富,地表水年来水量3.38亿立方米,地下水动态储量2.02亿立方米,占全市水资源总量的25.6%,人均水资源总量532立方米,比全省平均的419立方米高27.7%,年可开采量1.27亿立方米,特别是境内最大的涌水点&&神头泉组,涌水量6.4&8.5立方米/秒,年涌水量2亿多立方米,水质优良,水温14℃&14.5℃。全区现有太平窑、赵家口两大水库,下沙塄河、青钟、芦子坝、下疃、河汇等小塘小坝40多处,向应大渠、刘家口大渠、腊壑口引水大坝、永丰渠、大东渠、火烧梁渠、跃进渠、水泉梁渠八大坝渠,引水渠道总长2300多公里,基本形成了纵横交错的渠系网络。同时新打和配套的机井1500多眼,微型井500多眼,全区近40万亩耕地变成水浇地,并实现了井、渠、田、林、路、六配套。
  矿产资源:境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铁、铝矾土、石灰石、粘土、云母、石英和黑砂石等。其中煤炭储量195亿吨,占山西全省煤炭储量的十分之一,铝矾土储量7000万吨,石灰石储量1600亿吨,粘土储量1500万吨。
  生源: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莜麦、高粱、谷子、黍、玉米、绿豆、山药等;主要经济作物有胡麻、葵花、甜菜、小茴香和各种蔬菜。药用植物分布较广,主要有黄芪、党参、柴胡、甘草、麻黄、远志等。
  朔城区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境内有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省级重点保护文物、。比较出名的风景名胜有&塞上西湖&之称的神头泉和等。
  朔州古城遗址北齐朔州古城与元末明初朔州城,位于现朔州市朔城区,是山西省现存较早、残垣保存较完整的古城之一。
  村是朔州市平鲁区晋蒙交界处,古长城脚下,古丝绸之路和走西口必经的一个原始自然的原生态村落,距109国道1.5公里,当年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傅作义、李林、黄厚等革命员老和英烈曾在这一带多次作战,村民们积极参加给八路军抬担架、养伤员、送军粮、缝军鞋等支前活动,有着优良的革命传统,属革命老区。这里的环境十分优美,附近没有工厂及矿山,且无任何污染,常常有游人在这里观光浏览古长城、古战场,就连老外都经常驻足赏景,并留下了&掌柜窑是个神奇美妙的地方&赞誉。掌柜窑现在全村共有400多人,4000余亩地,盛产胡麻、荞麦、莜麦、土豆等小杂粮,宜林宜牧,长期以来受到国家古长城、古战场遗址的保护,这里的民间生活方式从边民时期到1956年建社一直延续至今.
  从2001年开始,全区展开了崇福寺旅游区、金龙小区街、马邑文化广场、开发南路改造、鄯阳大街改造五大工程,总投资达到3亿多元,总占地15万平方米,总建设面积20万平方米,涉及拆迁户780多户4000多人。目前崇福寺文脉工程和金龙商业小区建设工程已基本完成,鄯阳大街综合至大楼段、古城墙修复、府前广场已全部完工,开发路、站前路拆迁也已完成,建设正在紧锣密鼓进行。
  农业是朔城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经济的重头戏,是农村居民的主要经济来源。近年来我区农业生产已经步入了农业综合开发和农业产业化经营阶段。在发展生产上,立足于本区优势,面向市场,对农业结构进行了必要的调整,在不放松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扩大了经济作物的比重,增加了肉、蛋、奶、蔬菜。城郊经济成份,围绕发展商品农业,增加了农副产品加工业的比重,农业生产已逐步由产品经济向商品经济、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过渡,一个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格局初步形成。
  从全市乃至全省来看,城区农业基础是比较好的,面积1793平方公里,平川区占70%,耕地面积100.9万亩,农民人均耕地4亩,其中基本农田面积82万亩,平川水浇地面积就达40多万亩,农民人均水浇地1.7亩,粮食产量基本稳定3亿斤左右,最高达到4亿斤,农民人均粮食占有量1250斤。全区蔬菜总面积基本稳定在15万亩左右,其中智能温室大棚6个,日光节能温室大棚1000多个,蔬菜总产6亿多斤,人均蔬菜占有量1600多斤。
  2004年全区大牲畜饲养量达到11.84万头,其中牛7万头,奶牛2.03万头,同比增长41.2%;羊55.3万只,猪18.13万头,鸡189万只,其中肉鸡108万只;肉、蛋、奶产量分别为26070吨、8100吨、58500吨。200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3.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80元。近年来我们抓住国家三大生态项目在我区实施的机遇,建起了金沙园、红旗园、世纪园三大养殖园区和峙庄、利民、红壕头等十个肉羊养殖小区。
  全区现有林业用地62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23.5%,其中有林地26万亩,疏林地5万亩,天然草地10.2万亩,加上近年来京津风沙源治理的26万亩,退耕还林的14万亩,首都水资源治理的12万亩,全区生态治理总面积将近100万亩,已经占到国土总面积的37%。
  全区已形成了以马铃薯加工、玉米加工、肉业加工、乳制品加工、蔬菜加工和饲草加工为主的六条龙型经济。①以嘉利科技股份公司为龙头,全区15万亩马铃薯种植为基地的马铃薯产业一条龙。引进中国农机研究院成立的嘉利科技有限公司,凭借其强大的技术开发能力,在马铃薯的综合加工利用等领域不断打造自己的优势产品,&薯乐&牌淀粉在、北京、等地供不应求,市场潜力很大。同时,在嘉利公司的带动下,全区形成了以利民镇、窑子头乡、张蔡庄乡、南榆林乡等边坡山区为主的四大马铃薯种植基地,面积近10万亩,产量可达2亿多斤;②以渝源公司、六旺公司、雁峰公司为龙头,全区40万亩玉米种植为基地的玉米产业一条龙。渝源公司以玉米为主要原料生产淀粉、高麦芽糖浆等产品,年可处理玉米1亿斤,再加上六旺饲料公司和雁峰饲料加工厂,消化玉米将占到全区玉米产量的一半。在这一龙头企业的带动下,稳定了玉米种植基地,延伸了玉米产业链,提高了玉米附加值,形成了玉米生产一条龙;③以三佳公司、雁峰公司为龙头,兴隆养殖公司、弘源公司和千家万户养殖为基地的肉业产业一条龙。三佳肉业有限公司年可处理1万头牛和20 万只羊,主要产品有冷冻肥牛,冷却、冷冻肥羊肉和以牛、羊为主要原料的熟肉制品。兴隆养殖公司和弘源公司是我区较大的两个繁育基地,在这三家企业的带动下,全区畜牧业养殖、加工转化势头越来越强劲,到2003年底全区的肉羊、肉牛大户已发展到1351户,肉牛、奶牛发展到近9万头,初步形成了基地、畜养、加工一条龙完整的产业链;④以玉容乳业公司为龙头,金沙畜牧园和世纪畜牧园为基地的乳业产业一条龙。玉溶公司占地209亩, 总投资1.1亿元,建成后日处理液态奶300吨。金沙、世纪畜牧园分别占地1300亩、1100亩,是两大奶牛养殖基地;⑤以大运路蔬菜批发市场、新世纪批发市场为龙头,全区15万亩蔬菜种植为基地的蔬菜产业一条龙。大运路批发市场总投资1250万元,年交易量20万吨,年交易额3亿多元,基本上辐射到全国各大城市。新世纪批发市场年交易量5万吨,年交易额3000万元,其产品远销、北京、、内蒙、等地。这两大市场的建立,有效地带动了全区的蔬菜种植。⑥以旺发加工厂为龙头,全区10万亩紫花苜蓿为基地的草业产业一条龙。饲草加工业成为发展生态畜牧业,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环节。为此,该区通过建起了旺发和润泽起两个草加工企业。这两个企业全部完工后,将使20多万吨饲草得以消化,直接可增加农民收入近2000万元,人均靠饲草增收100元
  二○○四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4.4亿元,同比增长15.9%,财政收入完成3.32亿元,同比增长34.5%,工业总产值完成14亿元,同比增长了55.6%,工业企业实现利税2.3亿元,同比增长了10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资产28.3亿元,同比增长了5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亿元,同比增长了23.8%。
  地面工业:地面工业原下属14家企业,骨干企业主要有亚麻厂、炭素厂、啤酒厂、狮头水泥厂等,主要产品有亚麻纱、石墨电极、水泥、啤酒等。
  朔城区煤炭资源总赋存面积620平方公里,累计探明总地质储量195亿吨。煤炭是我区的支柱产业。二○○四年煤炭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和实现利税分别占全区工业总产值和工业税收的28.1%和30.9%。
  全区现有各类煤矿29座,其中,按隶属关系分区营8座,乡镇13座,村办8座,按生产能力分45万吨以上矿井1座,21万吨以上矿井6座,15万吨以上矿井12座,9万吨以上矿井5座,6万吨以上矿井5座,随着煤炭市场的逐步回升,该区煤炭主导产业的地位又进一步显化,产量由2000年的166.42万吨,2001年的209.18万吨,到2004年达到366.7万吨,同比增长12.6%,煤炭生产企业实现利税7135万元,同比增长131%。
  全区共有朔西煤站、刘家口集运站、前寨煤站和刘家口洗煤厂四家煤运企业。驻朔煤站有马邑煤站、矿业大新、平鲁大新、鸿运煤站和煤站。
  2004年完成发电量9.2亿度,同比增长了8%,而且开始向下游产品延伸,使电石和石墨电极产量均有可喜的增长势头。其中电石2004年产量完成5.9万吨,同比增长10.5%,石墨电极产量完成1万吨,同比增长82.5%。
  我区建材工业产要是水泥、砖瓦、石料等。其中水泥产量2004年完成27万吨,较上年增长了6%,由于近年来国家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及我市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我区的建材工业在工业经济中的地位也愈来愈突出。
  全区食品行业主要有三禾酿酒公司、嘉利淀粉公司、三佳肉业等企业,其中啤酒产量2004年完成5129吨,白酒完成300吨
  全区有各类商业网点6000多处,其中规模较大的民营商业企业有综合商厦、金城百大、永佳商厦、美联商厦等,餐饮业较大的企业有三源大、北方美食城等。各类各级市场30多个,其中大运路蔬菜批发市场已成为晋北重要的蔬菜批发基地 ,在2005年全区第三产业累计完成16亿元.比04年同期增长11.4%.
  财政收入在2002年彻底扭转了1996年以来连续6年在1.6亿元左右徘徊不前的被动局面,首次突破2亿元大关,2003年近2.5亿元,2004年突破3亿元,达到3.32亿元,同比增长34.5%,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17亿元,同比增长22.4%。到2005年底财政总收入达到4.8亿,同比增长46.29%其中一般预算收入为1.63亿,同比增长39.98%.
  朔城区第一中学简介
  朔城区一中,分为两个校区,即鄯阳校区和敬德校区,北京林业大学,交通大学,等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的&优质生源基地&,曾先后有&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中国最牛班主任&王金战,来朔城区一中进行讲学。【鄯阳校区】学校始建于1956年,位于朔州市中心、鄯阳街中段,东临朔城区委、区政府,西傍百货、金城商厦。1980年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山西省首批重点中学之一。学校占地153亩,现有高中教学班42个,教职工212人,学生2500余人。近年来,学校围绕&创三晋名校,育中华英才&的办学目标,遵循&以学生为本,全面、科学、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确立&以人为本、求真务实、精细管理、优化质量&的指导思想,恪守&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训,坚持&服务、求实、开拓、奋进&的作风,创建&进取、奉献、文明、和谐&的校风,发扬&严谨、科学、敬业、求真&的教风,培育&厚德、博学、善思、卓越&的学风,严格&诚信、公正、高效、守纪&的考风,大力倡导&尊重的教育&,积极推进以&教会学生学习&为目标的教学改革。学校还构建了&高站位决策、低重心运行、近距离服务、走动式管理&的运行模式,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益,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目前,学校有专职教师169人,学历合格率达96%以上。其中,获省级以上荣誉称号、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60多人,特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48人,研究生6人。在这支优秀教师队伍的引领下,学生素质不断提高。恢复高考制度以来,为国家输送合格大学生4850余名,其中考入北大、清华、人大、浙大、南大等名校的学生160多人。2005年高考达本科线381人,其中600分以上者13人,1人考入北京大学,并且夺得全市应届理科状元。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先后投资1亿多元,建成了八楼(三栋教学楼,两栋学生公寓楼,科技、实验、图书综合楼各一栋)、三场(中心喷泉广场、体育活动场、田径运动场)、一园(怡情园)、一馆(图书馆)、一厅(大型学生餐厅)、一室(备课室)、一礼堂(大礼堂)。学校还建成了校园广播网、多媒体教学网、微机校园网三大网络。一个现代化、人性化、数字化的绿色校园正在蓬勃兴起。学校先后荣获&全国电化教学先进单位&、&山西省体育传统项目先进单位&、&全国中学生实践教育活动先进单位&、&山西省特色中学&、&山西省先进单位&、&山西省德育示范校&、&山西省文明学校&等荣誉称号。新形势下,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科学管理、求真务实、铸造辉煌&的办学指导思想,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基础上,把工作重点放在&深化改革,优化结构,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上来,坚持高标准、规范化,不断探索新途径,新方法,现学校已成为省示范高中,并从等著名中学引进先进的教学方法。【敬德校区】 朔城区一中敬德校区于由中国同济大学设计,十一层的行政楼造型寓意&孔雀东南飞&,五层的教学楼分为A,B,C三栋,造型为&博士帽&,学校颜色类似同济大学,2007年9月开工建设,2009年校区主体竣工,2009年9月初,朔城区一中新旧两个校区并用。实行&一校两区,统一管理&的办学模式。敬德校区位于恢岸、南环路北畔,校园占地304亩,总面积16.9万平方米,规模为主校区的两倍,工程总投资2.5亿元。校园总体布局为&一轴五区&,以行政综合楼为轴心,一条主轴线贯通校园南北,轴线上相继串联着教学区、行政区、体育活动区、学生生活区、教工住宅区。今年6月,经山西省教育厅批准,敬德校区招生规模为高中18轨制。就弥补了鄯阳校区招生规模有限的不足,每年能够进入城区一中享受优质教育的学生就增加了720名,而且这720名学生享受统招生待遇,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城区百姓&少花钱、念好学校&的愿望。日,该校15个教学班、1500多名学生从主校区迁入敬德校区.敬德校区初步启用。目前,办学规模已达34个班,在校学生达2000多名。
  现在,鄯阳校区和敬德校区并用,鄯阳校区一高一高二为主,敬德校区以高三,班为主。
  2011年高三生高考成绩二本A类以上1749人,全市理科,文科状元收入囊中,再创历史新高。
  学校概况
  创建于1978年,是朔城区一所四八轨制的完全重点中学。学校位于朔城区原旧城西关,占地550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0540平方米。多年来,该校从规范、科学、严格的管理入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德育为首,五育并举&的办学思想和&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育人宗旨,形成&了严谨、活泼、求实、创新&的校风和&全面+特色&、&合格+特长&的全新育人格局。1995年,学校被省教委、团省委等六家单位联合命名为&青少年科技试点校&,1996年被朔州市委、市政府评为&文明单位&和&规范化建设先进学校&,1997年被朔州市教委命名为&特色学校&,1998年被省教委、朔州市教委评为&文明学校&,1999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省级文明单位&、被省纪委评为&行风建设先进单位&。
  教学设施
  学校现有教学楼一栋,标准教室48个;实验楼一栋,设有物理、化学、实验室,且设有省中学一类美术室1个,音乐室1个,多媒体语言教室一个,微机室一个(配有586微机50台),配有远程教育网,综合活动室一个;行政办公楼一栋,设有图书室3个,阅览室一个,文体活动室一个;学生公寓楼一栋,床位700张。设有400米跑道的体育场,还有足球场,两个篮球场,一个网球场,一个羽毛球场,文娱,体育器械齐全,有食堂餐厅,生活设施完善。高中教学楼正在筹建,预计明年秋季开学便可使用。
  朔城区第七中学简介
  新建朔城区第七中学是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为民办的好事、实事之一。该校位于开发路东、北兴街南,占地79.2亩,计划投资3100万元,建筑面积27219平方米。其中综合教学楼一幢, 11219平方米;学生公寓楼三幢, 12000平方米;多功能学生餐厅一个, 4000平方米;标准体育场一个。学校为16轨寄宿制初中。标准教室48个,阶梯教室、语音教室、微机室、图书室、阅览室、理化生实验室等专用教室齐全,并配备远程教育网络,该校将建成朔州市规模最大、标准最高、设备最完善的寄宿制初中学校。
  朔城区第五中学
  学校概况:
  位于古北西街中段,府南小区南端,北邻市实验小学,南依朔城区教育局,是一所颇受社会青睐的十轨制初级中学。学校建于1989年,占地面积12760m2,现建筑面积6289m2,现代化教学设备完善,在市区范围内首家采用多媒体教学。现有教职工142人,其中达本科学历127人,高级教师13人,其中69名教师先后被授予省、市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等光荣称号。现有在校学生2400多人。
  建设成就:
  2002年中考报名487人,考取城区一中106人;2003年由于非典影响,中考科目减少,总分360分,中考报名526人,达城区一中分数线118人,300分以上城区共36人,五中占有20人,重点班按分数取得38人中,五中26人,前4名均出自五中.2004年中考报名546人,达城区一中分数线127人,太原提前招生考试中,山大附中录取市区12人,五中占4人;在全省报考实验中学的3000多名考生中,我校田煦同学以366分的高分荣获第一,也是城区唯一被录取的考生,城区一中按分数录取的重点班40人中,五中24人.同年全国中学生化学竞赛中赵越同学获全市第一,2005年,中考报名537人,达线146人,曾颖宁同学以总分613分荣获全区第一,600分以上全区13人,五中7人。且有数学满分1人,物理满分2人。全国初中英语竞赛的特别奖朔州赛区四个全被五中囊括。2006年全区报名人数9306人,我校参考人数为656人,城区一中招生620人,五中达线人数为149人。
  朔城区辖4个街道、2个镇、9个乡:北城街道、南城街道、神头街道、北旺庄街道、神头镇、利民镇、下团堡乡、小平易乡、滋润乡、福善庄乡、南榆林乡、贾庄乡、沙塄河乡、窑子头乡、张蔡庄乡。
面积104.5平方千米,总人口2681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677人
办事处驻鄯阳街231号,辖24个村委会:李家河、张家河、油坊头、西什庄、雒儿庄、南泉、新安庄、厦阁、野狐涧、南磨、泥河、曹沙会、七里河、贺家河、崔家窑、东富院、牛家店、胡家窑、十里铺、北旺庄、照什八庄、北邢家河、南邢家河、二十里铺
面积16.6平方千米,总人口3160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1130人
办事处驻鄯阳街188号,辖5个居委会、4个村委会:西北居委会、西南居委会、东北居委会、东南居委会、火车站居委会、东关村、西街村、南街村、南关村。
面积2.4平方千米,总人口4143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677人
办事处驻鄯阳街231号,辖10个居委会、2个村委会:发路居委会、建设路居委会、市府街居委会、北关居委会、站北居委会西兴街居委会、古北街居委会平朔二区居委会、平朔五区居委会、包钢粘土矿居委会、北关村、小村。
面积7.6平方千米,总人口2359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9643人
办事处驻神头一电厂,辖11个居委会、3个村委会:神头一电厂第一居委会、神头一电厂第二居委会、神头二电厂居委会、电建二公司居委会、水泥厂居委会、啤酒厂居委会、神头肉联厂居委会、采石场居委会、雁建居委会、神头职中居委会、神头镇居委会、大窊、王圐圙、司马泊
面积162平方千米,总人口3606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3340人
镇政府驻东神头村,辖30个村委会,1个自然村:马邑、小泊、吴佑庄、东神头、吉庄、苗山(伏庄)、神西、毛道、西神头、新磨、北邵庄、野场、烟墩、东邵庄、西影寺、下西关、长村、八里铺、郭家窑、大夫庄、红壕头、马跳庄、水磨头、新文、肖西河底、陈西河底、东榆林、沙瞳、地上、峪沟
面积266.1平方千米,总人口2126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98人
镇政府驻利民村,辖37个村委会,4个自然村:利民堡、东堡、、海子堰、南庄、石嘴头、东窊、山王庄、梁井沟、张家窑、西郭家窑、兰家窑、蒋家峪、勒马沟、岭东、蔡沟、田里歇头场、口外歇头场、西辛庄、安子坪、鱼渠岭、井儿上(赶马道)、贺庄、暖崖(小碓臼沟)、西驼梁、东驼梁、杨家圪台(芦家岭)、大碓臼沟、小北岔、黄土坡、蓬卜峪、鸦儿沟、赤谷村、梁家窑、前丰予、后丰予、范家岭(井沟)。
面积116.3平方千米,总人口3148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1240人
乡政府驻下团堡村,辖30个村委会,2个自然村:下团堡、下窑、刘家口、店坪、沙涧、全武营、小堡、长头、铺上、秋寺院、上庄头、下庄头、峙峪、上磨石沟白家窑、下磨石沟、大白坡、李家窑、小白坡、(仓房、双圪塔)、仓房坪、大禹坪、筷子坪、武家庄、石庄窝、四圣庄、孙子嘴、马营堡、上团堡、田家窑、霍庄。
面积76.1平方千米,总人口3019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442人
乡政府驻小平易村,辖19个村委会:小平易、林家口、、魏家窑、杨涧、担水沟、祝家庄、耿庄、陡沟、大平易、上泉观、上马石、刘家窑、安庄、梁坡、木寨、元子河、西赵家口、东赵家口。
面积138.2平方千米,总人口2310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84人
乡政府驻滋润村,辖30个村委会,1个自然村:滋润、王东庄、大梁、十里后、姚庄、河淋禽、旧营、小霍家营、官地上、乔庄、里沿疃、石都庄、三家店、永安庄、高庄、东王、里磨疃、罗疃(罗疃铺)、新进疃、清河寺、刘家湾、北乔家梁、汴子疃、陈庄、夏关城、里仁村、卜辛庄、五花营、大霍家营、南西河底。
面积86.6平方千米,总人口2282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09人
乡政府驻福善庄村,辖20个村委会,1个自然村:福善庄、野狐梁、小岱堡、大岱堡、长润、下水、白庄、安子、黄水河、辛村(南坝)、东小寨、里林庄、西郡、寺科、小坝、计庄、东孙家嘴、南辛庄、北辛庄、白圐圙
面积195.5平方千米,总人口2096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48人
乡政府驻东村,辖26个村委会,2个自然村:南榆林东村、下疃、三泉、东梁洼、大莲花、南榆林西村、何庄、泉子沟、神武、青钟、楼子坝、徐村、梁地、保全庄、野猪洼、(周家窑)、辛寨、寺台、牛圈梁王化庄、(第二)、正峪、南辛寨、南白庄、陈家窑、下寨、沙洼、南磨石
面积92.9平方千米,总人口22382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72人
乡政府驻贾庄村,辖13个村委会,2个自然村:贾庄、南曹、北曹(王庄)、朱庄、高升庄、薛家店、薛家庄(银行)、老君庙、化庄、辛庄、西小寨、乔家梁、太平窑
面积196.3平方千米,总人口2280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33人
乡政府驻上沙塄河村,辖21个村委会,3个自然村:王万庄(黄家窑)、石城庄(鄯窑)、扒齿沟、郝家沟、张家嘴、野河村、河汇、三甲村、南坪、官地、一半村、东官井、西官井、大涂皋、小涂皋、前圪塔峰、后圪塔峰、上沙塄河、下沙塄河、上石碣峪(凉水泉)、下石碣峪
面积136.5平方千米,总人口2050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85人
乡政府驻窑子头村,辖22个村委会,1个自然村:窑子头、丰予村、裕民村、瓦窑头、井子窊、上中坡、(南辛村)、官堡沟、麻子沟、梨元头、前寨、稻畦、后寨、梵王寺、沙河、青圪塔、水泉梁、下圪、趄坡、上圪 西套、马家梁、下坡
面积190.9平方千米,总人口1367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70人
乡政府驻张蔡庄村,辖20个村委会,6个自然村:张蔡庄、高于村、九圪塔、牛家岭、(勒家洼、露明村)、露明村、魏庄、南西沟、张家堡、高家庄、峙庄、三青梁(羊圈圪台、班窑坪)、后村、前村、西辛村、寇庄、冯庄、大虫窝、南洼、黄儿庄、狼儿村(南白家窑、东狼儿村)。
朔州市平鲁区辖乡。1958年设阻虎公社,1984年置乡。位于区境西北部,距区府31公里。面积104平方公里,人口0.6万
辖阻虎、大干沟、小干沟、小洼、芦草洼、圭儿峁、周家沟、中马亮沟、后马亮沟、前暖沟、后暖沟、八十道洼、闫家窑、小郭家窑、寺怀、大杨家窑、金家窑、正沟、辛庄子、红山、白兰沟、掌柜窑、二道粱、刘贺郎、迎恩堡25个村委会。农业主产莜麦、马铃薯、豌豆、胡麻。
  合计总面积1788.5平方千米,总人口38868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11322人,共计301个村委会。
责任编辑:陈思淼
上一篇: &&&&下一篇:
1、凡本站注明“中国市县招商网”、“市县招商网讯”的作品,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市县招商网”。
2、如作者本人对本站刊载内容、版权持有异议,请于知道该作品刊载之日起20日内联系本站,否则视为自动放弃相关权利。
3、本网所有项目信息“来源”真实、可靠,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时效性等负责,如有异议可通过信息来源处核实。
欢迎各类型媒体与本站签订转载、频道、栏目等合作协议。电话:&&&&Email:
项目排行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朔州市朔城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