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寄出去的书原来是块梦想海贼王3.0炼金石石中梦想海贼王3.0炼金石石的含义

古代西方炼金术与中国的炼丹术
古代西方炼金术与中国的炼丹术
西方人谈不到严格意义上的炼金术,甚至可以说“炼金术”这个词本身,以及其他炼金术术语都起源于中国。
——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
全文选摘自杨韶刚著《神奇的炼金术》
一、西方的炼金术与中国的炼丹术
在西方,炼金术是为了把诸如铜、铁、铅等贱金属炼制成贵重的黄金和白银,其目的是为了增加财富。炼金术是古代人,尤其是中世纪很多人渴望炼石成金,追求财富的一种技术手段,而东方则以追求长生不老的炼丹术而闻名于世。在中国,炼金术被称为炼丹术,炼丹的目的是为了炼制可以使人长生不老的丹药。
在西方中古时期(约从公元500年到1500年之间一千年来的欧洲历史,主要指自由联邦时期、希腊化时期和罗马时期)炼金术士们认为,所有的金属都是由水银和硫磺组成,其中汞是一切金属的本源,硫是一切可以燃烧的物质所共有的成分,而金和银含有最纯粹的汞和硫。因此在他们看来,普通金属与贵重的金银的不同,主要在于其中所含的汞、硫比例和纯度不同。运用一种“哲人之石”的点金石,就能改变金属的性质,把贱金属转换成为贵金属。这种“哲人之石”被人们尊奉为智者之石,是神圣的,具有魔力的万能属性,因此炼金术士们竭尽全力地去寻找它。于是炼金术士们长期从事的就是这种在矿物界、植物界、动物界的无效劳动。从古希腊时代到中世纪,人们花费了一千余年的时间进行炼金实验,最终炼石成金的梦想没有实现。一些炼金术士们逐渐把这个过程当成一种思想、文化和精神的活动,一种人生哲理的追求,甚至成为一种抒发诗情画意的艺术表达方式。这反映了当时时代的一种心灵的象征作用,成为现代人精神寄托的早期渊源。炼金术中的象征意义和心理学作用至今对现代人的心理治疗仍然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直到近代核子物理学家们发现了元素成分转变的物理学原理,才使得炼金术士们炼石成金的梦想成为现实。
在长达二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炼金术和炼丹术都曾经盛行一时。我国古代的炼丹术是和古人信奉万物可变的思想密切相关的。在远古时代,人们只能凭借对事物的粗略观察,来概括地推测事物之间的相互转换。中国古代的人们不仅相信动物之间可以相互转换,而且相信动物和植物之间可以相互转换。以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宗教思想的出现,当万物转换的思想和中国古代关于神仙的传说联系起来时,也就构成了人能成仙这种信念的理论依据。中国古代炼丹术士们在发展技术的同时,也在发展和升华着他们的心灵。他们认为,他们所寻找的炼石成金的秘密,或宇宙结构的秘密,就在他们的心灵之中,在他们的身体之中,这也是他们自身存在的精神源泉。在今天的科学家当中,真正伟大而有创造力的科学家具有炼金(炼丹)术士们同样的动机,发现隐藏在所有物质存在物背后的那种精神的或神圣的物质。科学的探索不仅是发现自然界的奥秘,更是实现精神与物质转换的心理投射(一个人将内在生命中的价值观与情感好恶影射到外在世界的人、事、物上的心理现象)。
炼金(炼丹)术士们把他们内在的心理活动投射到他们做的炼石成金的事情上,手上进行着冶炼的操作,内心深刻地体验着激动的情绪和精神,期待成功的喜悦和对未来幸福的向往,这种心身一体的方式成为现代心理学的一种象征。可以说炼金(炼丹)术是那个时代的一种心理学,是那个时代的精神分析和心理治疗。
二、西方的炼金术
大约公元前7世纪到公元2世纪末,希腊成为奴隶社会西方文明发展的中心。从公元前334年到公元前30年,横跨欧、亚、非三洲的罗马帝国建立了希腊化时代。炼金术的发展是从埃及人开始的。大约在公元0年,古代希腊开始炼金术的实践。由于当时的科学技术所限,他们认为只有获得神的恩典以及获悉大自然奥秘玄机的人,才有可能获得炼金术的秘诀。同时为了防止他们的秘密被别人所窃取,炼金术士们常常采用一种隐喻表象的晦涩难懂的文字或图形,来记载他们的炼金过程。当时的炼金术士们感兴趣的是在炼金过程中所获得的心灵的解脱和升华。他们发现,某些物质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在无法找到科学的解释之前,他们只好借助于神灵,认为神灵会赐福于他们,使他们的精神也得到相应的转化。
西方古典时期主要指自由联邦时期、希腊化时期和罗马时期,炼金术在这个时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人们对炼金术的技术问题研究得越来越深刻。一些国家的国王和僧侣对炼金术的支持,使炼金术成为西方中古时期非常盛行的一种学术和宗教活动。由于实际的炼金术很难成为现实,这种徒劳无功的劳动只能成为精神负担,于是一些炼金术士们逐渐把这个过程当做一种思想、文化和精神的活动,一种人生哲理的追求,甚至成为一种抒发诗情画意的艺术表达方式。西方中世纪盛行的炼金术的知识,是在12世纪开始才从伊斯兰国家传入的,而且以拉丁文翻译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在东方国家流行的炼金术与炼丹术。12—13世纪是欧洲文艺复兴即将发生的年代,炼金术著作的翻译和有关思想的传播为文艺复兴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础。在中世纪对炼金术产生过直接推动作用的是学者阿尔伯塔斯·麦格纳斯(1193—1280),他著有《矿物质大全》一书,书中描述了他认为可能制作金或银的诀窍和方法。认为金属能够通过炼金术产生。他的学生,著名的经院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1225—1274)同时认为,金属的生成转换过程还需要上天美德的神秘操作,这些美德不受炼金术控制。公元13世纪末,英国人罗觉尔·培根(1214—1294)是有影响力的炼金术学家。培根区分了两种炼金术:神学家和哲学家所从事的“思辨的炼金术”以及医生和工匠们所实施的“实践的炼金术”。“思辨的炼金术”只是炼金术的一些哲学思辨,“实践的炼金术”教会人们怎样制作贵重的金属和颜色。培根相信,只有通过实验的方法,才能使炼金术有真正的出路。他在书中写道,炼金术有可能极大地延长人类生命的限度。这种思想带有明显的东方炼丹术的思想色彩。西方中古时期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努力,虽然没有找到炼石成金的秘密,但他们的艰苦劳动的副产品却对科学产生了一定的价值。
在古代西方,炼金术士们一直相信,像铜、铅之类的贱金属是可以变成贵重的黄金的。这个转换的过程大致如下:一,改变铅或铜的形式,使它们的质料因(构成事物的最本质的基本原材料)得到恢复,二。在这个质料因中加入黄金的种子,三,把导致物质转换的灵气赋予这种物质。四,通过加热使这种物质转化为黄金。
三、中国外丹炼丹术的发展
炼金术最早的起源在东方的中国。当然在内容和炼制的方法上与西方存在着很大的区别。中国的炼金术确切地说是一种炼丹术。中国的炼丹术在目的和方法上与西方有着很大的区别,但两者在哲学理念和思想信仰上又有很多相似之处,其主要的理论支撑是物质可变的思想。我国古代的炼丹术是和古人们信奉万物可变的思想密切联系的。当这种思想与中国古代神仙的传说联系起来时,也就构成了人能成仙信念的理论基础。
关于人能成仙的传说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黄帝在联合各部落打败了炎帝和蚩尤之后,被推举为各部族的首领。有一天,黄帝带着蓉成子和浮丘公两位仙人到黄山巡游,发现这里仿佛人间仙境,于是他们就居住下来,开始炼制长生不老的丹药。他们长年累月的在这里炼丹,终于炼成了仙丹,他们吃了之后,就变成了神仙。
其实,寻求长生不老的仙丹是和我国古代的工艺发展水平联系在一起的。早在炼丹术开始流行之前,我国古代的青铜器制造、炼铁、酿酒,甚至染色、制陶或制瓷,以及玻璃制造工艺等就已经相当先进。当时的古人已经能够从植物中提取较为纯净的染料,并且把染色看做是一种改变物质属性的方式。通过炼铁,古人把石头变成金属,认为这是一种物质变成另外一种物质的明证。因此古人认为物质的形态和属性是可以改变的,这种思想为炼丹术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源泉。
在古人看来,物质当中,金子不仅因为稀少而弥足珍贵,更重要的是,它不像铁、铜等等金属那样容易被腐蚀。“金石不败朽”的特性使人们自觉与不自觉地把长生不老与金子联系起来了。
在古人看来,长生不老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天人合一的方法,即回归大自然,放弃世俗的享受,到深山老林或幽深僻静之地,学辟谷、行导引,像飞禽走兽一样生活,并进行必要的修炼、运动和吐纳(把胸中的浊气从口中呼出,再由鼻中慢慢吸入清鲜之气)。但是,放弃世俗的生活,对于中国皇帝们来说,实在太艰苦,根本做不到。只有第二种方法:服用长生不老的药物。古人相信,既然吃药可以消除疾病,那么药物就能够把长生不老的功能转移到服用者身上。就这样,历代帝王们的推波助澜,加剧了炼丹术在中国的诞生和流行。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在社会上就流传着很多关于求取长生不老之药的传说,但是,求取长生不老的仙丹却屡遭失败,这使很多人把希望寄托在自己炼制长生不老之药上。
我国古代炼丹术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炼丹的目的是为了制成使人长生不老或至少使人长寿的仙丹灵药,二是炼丹必须求助于像灶王爷之类的神灵的帮助,才能炼出真正的金丹。这就使得炼丹术具有了宗教色彩。
为了寻找和炼制仙丹灵药,古人们设想了各种各样的方法,因而在不同的文化传统中也留下了很多神话传说。据《山海经》(中国先秦重要古籍,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该书作者不详)记载,人们最初是通过食用动植物来达到进补的目的。但是动植物本身不是长生不死的。进而人们注意到作为无机物的矿物比动植物的寿命长得多,尤其是金石,几乎可以无限期地保存下去。于是,古人们设想,用矿物炼制成长生不老的仙丹,里面添加上金石之类的东西,或许可以达到使人长生不老的目的。
中国古代炼丹术的萌芽时期是秦始皇时期,秦始皇受山东蓬莱三座神山传说(传说海上有蓬莱、瀛洲、方丈三神山,山上有仙人游息,而且有各种服之成仙而不死的灵药)的吸引,派人赴东海寻找长生不老之药。真正中国有文字记载,炼丹活动有更大发展的是西汉时期。汉武帝非常迷信神仙,相信人能够长生不老、得道成仙。因此广泛招募方士和术士,派人四处寻求长生不老的金丹,致使炼丹术在汉代开始盛行。
最早被汉武帝重用的术士是李少君。李少君以“祠灶辟谷却老方”(带着祭祠、术、的去皇帝,并携其方术遍游诸侯之国)为主题,讲述了“通过祭拜灶神,使灶神帮助炼丹者把丹砂(硫化汞的天然矿石,大红色,有金刚光泽至金属光泽,古代道教徒用以化汞炼丹,中医作药用,也可制作颜料)炼成黄金,用这种黄金制成饮食的器皿,就可以使人长寿,然后,长寿的人再到蓬莱仙阁去祭拜神仙,通过神仙的引见,再祭拜天地,就可以长生不老”的方法。
这则故事说明所谓的炼丹术就是把丹砂炼制成黄金,用这种黄金制造出饮食用的器皿。古人相信,经常使用这种器皿,就能够使人延年益寿。从丹砂的成分来看,是将金砂、汞(水银)和铅等原料按一定比例混合起来,这样炼制出的“黄金”当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黄金。但是,丹砂的颜色和动物的血液相似,这使人很容易联想到血液是生命永驻的保证。人们对这种金丹或丹砂的信奉便加深了一层。但是服用丹砂很容易中毒,于是古人们设想,如果把它进行加工,炼制成可以使人养生治病的良药,不是同样可以使人长生不老吗?
我国古代的炼丹术士们在炼制金丹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神奇的幻想。在他们看来,把丹砂加热可以分解成水银和硫磺,把水银和硫磺重新搅合并适当加热,又可以还原成丹砂的结晶。这种化学变化在古人看来是非常奥妙的,他们感到自己似乎飘飘欲仙,就像神仙一样能使万物在他们手中自由地变化。他们认为服用丹砂就可以使人像水银一样变幻无常,人也就能得到成仙。于是,他们便大肆吹嘘,使帝王们越来越相信炼丹术的神奇力量。因此《神农本草经》(中国汉族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作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约起源于,代代口耳相传,于时期集结整理成书,成书作者不详)记载:“丹砂···久服通神明。水银···久服神仙不死。”
在中国古代的炼金术和炼丹术活动中,人们一直都很重视天道(字面含义是天的运动变化),并且认为这是炼丹成功的一个前提条件。把所谓“药丸”作为添加剂,有点类似西方所谓的“哲人之石”。我国古代的炼丹术,在早期其实也是炼取金丹,炼制金丹所用的原料主要有铅、水银、硫磺等金属之类的矿物。这和西方的炼金术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特别是水银,早在《神农本草经》就记载:“水银···杀金、银、铜、锡毒,熔化还复为丹。”古人们希望把水银的这种性质转移到人体身上。水银制成丹砂,丹砂可以还原为水银,古人们相信,服用丹砂就可以得道成仙。
炼丹术的形成和发展和古代的宗教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是老子的《道德经》和道家学说,不仅阐述了源自本土的人生哲学观,而且成为炼丹术的理论基础。“道”的原意是“宇宙之道”、“人生之道”,道家学说的基本信念是:道使万物成其然,但道本身并不是一个物件,什么也不可能产生道,但是万物之中却有道。道家的学者相信人能够经过修炼而变得长生不老,因此他们进行修炼。炼丹,就是为自己成为得道的神仙而做准备。
自汉代以来,许多道家学说的弟子们热衷于炼丹活动,也推动了炼丹术在中国古代的盛行。东汉时期正一道(俗称五斗米道)的张陵通过有幸得到的黄帝的“九鼎丹法”,在四川鹤鸣山修炼多年,后来张陵又来到湖南乐平云子峰和江西的云锦山(即现在的江西龙虎山),炼取九鼎仙丹,自称获得了太上老君的真传。
【《黄帝九鼎神丹经诀》】成书于唐贞观八年(634)至显庆四年(659)间,它辑录了大量唐代以前的重要炼丹资料,对炼丹术及科技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书中认为:凡欲长生而不得神丹金液是不行的,惟服神丹令人神仙度世。书中列举多种炼丹方法,如玄黄法、丹华法、神符法、神丹法、还丹法、饵丹法、炼丹法、柔丹法、伏丹法、寒丹法等丹法,提出炼丹必择明师以受诀,讲入山炼药的诸禁忌和防避法。又讲了许多种药物的具体制作,如水银、丹砂、雄黄等。
汉代以后,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炼丹术与道教的结合更加紧密。进入隋唐时期,炼丹术士们总结了前人炼丹经验和理论,写出了丰富的注解性著作。这些著作的作者们从理论上、技术上对炼丹术做了丰富的阐述。
例如东晋时期的葛洪(284—364)是道教中丹鼎学派的代表人物。葛洪写下了著名的《抱朴子》一书,其中内篇包括《金丹》、《黄白》、和《仙药》这三篇专论炼丹术的文章。其中所探讨的主要是如何把贱金属转变为贵重的黄金和白银,炼制长生不老制药的方法,以及为长生不老而必须进行苦修的禁律等等。这里含有丰富的化学知识,也有很多宗教神秘主义色彩。葛洪的一书,更加促进了炼丹术和道教的结合,促进了服药成仙观念的流行。葛洪并没有长生不老,但信奉他的人却认为葛洪是得道成仙了。葛洪相信任何凡人都可以修炼成仙,当然修炼者必须虔诚地对适当的神灵进行祭拜,只有得到神灵庇护的才能学会。
葛洪认为用炼丹术炼出的金丹始终是一致的,但实际上他炼丹所使用的原料(主要是丹砂、黄金、白银、五芝、玉石、云母、明珠、砒霜、明矾、盐、松脂等)也是天然产物,其中含有很多杂质。他相信把这些炼制金丹所用的原材料投入到水银之中,或铅和锡的混合物之中,再通过适当的加热,就能使贱金属变成金子或银子。金子是从水银中炼出来的,而银子则是从铅和锡的混合物中炼出来的。
现传中医丹药的炼制有升、降、烧三种,丹药的组成有硫化汞、氯化汞、氧化汞三类,皆由炼丹遗法衍化而来,并长期成为中医外科主药。
【道教与外丹术】
早期的道教,宣传救世福音,其神学教义的核心是“救治危世而致太平”,是“救世”的宗教。魏晋之际则蜕变为以“成仙不死”为最高目标的“度世”宗教,此后的发展基本没有越出这一轨道。
在道教诸多的修炼方法之中,“外丹术”与“内丹术”是两种重要的修炼方法。“外丹术”主要是釆用金石药剂或辅以草木合剂,经过炉火烧炼的化学反应而形成丸散剂。以东晋道教学者葛洪为代表的丹鼎道派(主张修炼内丹及服食金液还丹返老还童;葛洪为该派领袖人物),非常重视金液还丹,以之为学仙修道第一要紧之术。所以自汉代方士创制金丹之后,上自帝王,下至道士均以炼丹为事。在道教“外丹术”近一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之中,所形成的“丹法”诸多,无论是其服丹成仙和飞丹合药(飞丹:宋梁间人陶弘景曾经得到神符秘诀之后,用梁武帝提供的黄金、、、等药物,合炼“飞丹”,又把丹药献于武帝。合药:调配药物。诗人李白、白居易都曾亲试过飞丹合药),还是具体实践操作乃至对丹药中毒的认识等等方面,都广泛涉及到了中国古代的自然哲学思想和原始实验技术的萌发。外丹术包括了黄白术,也就是中式炼金术。最早是通过炼制铅、汞等药物来制作长生不老的丹药。其后开始称作金丹,后来为了与内丹相区别,而称为外丹。相信外丹术的人认为,丹砂可以反复变化,黄金可以永久,因此用他们制成的丹药,服用后就可以长生不老。
【【金液还丹】】液者,非实有其液,以液言其象,如同谓道为气一样。此一功夫,属于坚固后天有形躯体,道物自此已开始减少外耗,积累渐充,故曰还丹,丹即道物。但是又因只是形体坚固,道物多些而已,且仍未离后天阶段,所积累的道物还不是真正的先天,必须再继续向上用功,因此要有后面的金液还丹功。金液还丹才是真正返回为先天道物。实际上玉液还丹即是后来的所谓炼精化气功夫。玉液,肾液也。肾液即是肾气,上升到心即是升至泥丸天顶,此即炼精小周天之升阳进火;心肾二气相合后,过重楼入下田或入四肢,则即炼精小周天降阴退符、温养熏蒸;炼精三百周天后,即大药服食之功夫,大药落入黄庭即是真正先天道物,神胎初结,凝聚不散,故名金丹。金液还丹之后,再经一年炼形,便可焚身见验,此正是养胎十月,胎圆出胎境界。玉液还丹即是筑基炼己,亦即是炼精化气小周天。后玉液、金液逐渐被神气取代。而明清至今,已基本只剩下神气二名,不再易见玉液金液等说法了。
炼制外丹,是通过各种秘法,烧炼成丹药,用来服食,或直接服食某些芝草,以点化自身阴质,使之化为阳气。另外,道家外丹也可指“虚空中清灵之气”,&“修仙者,贵在收积虚空中清灵之气于身中,然后将吾人之神与此气配合而修养之,为时既久,则神气打成一片,而大丹始成。”外丹也可指道家法术如符箓(符箓是和的合称。符指书写于黄纸、帛上的笔画屈曲、似字非字、似图非图的符号、图形;箓指记录于诸符间的天神名讳秘文,一般也书写于黄纸、帛上。道教声称,符箓是天神的文字,是传达天神意旨的,用它可以召神劾鬼,降妖镇魔,治病除灾)、雷法(道教声称可以呼召风雷,伏魔降妖,祈晴雨、止涝旱的一种方术)等。
“外丹术”的产生,是在人们充分认识自身的生命价值、强烈希冀延长生命甚至永远不死的欲望之后。起初是访仙求药不死,后来屡遭失败,逼使人们重新思考这条旨在逾越仙凡天堑的途径。把目光逐渐转向现实世界中对“金石之固”的冀求,因而将希望寄托于丹砂、水银、黄金、白银、铅、铜、硫黄、雄黄、雌黄、礜石、砒石等等一类凡药,相信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寻找到益寿延年长生不死的奇方妙药。到了隋末唐初,道教的“外丹术”已臻兴盛,盛唐时期发展到了极盛阶段,有唐一代可谓道教“外丹术”之“黄金时代”。涌现了一批以葛洪、陶弘景、孙思邈等等博采众长的代表人物。由于丹砂、水银等金属中含有有毒的砷,服食之后,死人不少,到了唐末五代,“外丹术”已开始衰落。
隋唐时期是炼丹术中外丹术发展的鼎盛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道教的盛行,人们对炼丹的热情也达到了最高峰,大家都期望通过服用金丹来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隋文帝期间苏元明炼丹术士有一篇《宝藏论》的名著,记载了他在茅山和罗浮山修炼金丹的经历。书中指出当时人们已经能够炼制出几十种外观和天然金银相同的合金,其中金有20种、银有17种。当时的人们都试图把金石坚固“不败朽”的性质转移到人体中。出于这样的动机,炼丹术士们认为中草药只能怯病延年,而不能使人长生不老。只有服用金丹才可以长生不老。
但是,服用金丹是很危险的,大约是因为服用金丹经常使人中毒而亡,于是古代的炼丹术士们便逐渐把注意力的中心从炼制金丹转向还丹(道家合九转丹(经九次提炼、服之能成仙的丹药)与朱砂再次提炼而成的仙丹。自称服后可以即刻成仙)。这是因为丹砂在炼制的过程中不像诸石那样可以被烧为灰烬,而是有多种不同的变化,于是古人们认为,服用丹砂就可以具有丹砂的性质,可以变化多端、长生不老。“仙药之上者丹砂。次则为黄金,次则白银”。(《抱朴子·仙药)
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发展,炼丹的理论也在逐渐地变化。炼丹术士们认为,丹药之所以能够使人长生不老,关键在于它们含有阴阳五行、天地日月的精气。道士们在修炼期间也必须参禅打坐,控制呼吸,通过斋戒和各种修行,再配以服食丹药,来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在隋唐时期,我国古代的炼丹术便逐渐发生了这种认识上的变化。
【外丹】相对内丹而言,又称炼丹术、仙丹术、金丹术、烧炼法、黄白术等,指用炉鼎烧炼金石,配制成药饵,做成长生不死的金丹。外丹术初见于西汉。西汉元光二年(公元前133),方士李少君请武帝“祀灶”、“致物”,化丹砂为黄金“以为饮食器”。武帝从其所请,“亲”,“而事化丹砂诸药齐(剂)为黄金”,表明外丹术开始出现。后外丹术成为道教的一项重要修炼方术。魏晋南北朝,外丹术继续发展。唐代外丹术臻于极盛。从太宗到僖宗,大多喜召道士合丹或自服丹药,文武大臣好此术者亦代不乏人。此时期出现了更多的炼丹家和丹书。随着外丹术的滋蔓,服丹致死者日多。因此,自唐以后渐趋衰微。烧炼外丹的原料,据有关丹书记载,仅矿石药物即达六七十种,主要的除丹砂外,有雄黄(二硫化二砷)、雌黄(三硫化二砷)、(即硫黄、硫磺)、曾青(硫酸铜)、矾石(硫酸铝钾)、磁石(矿物磁铁矿的矿石)、戎盐(氯化钠),合称八石。丹砂(即朱砂,又称硫化汞HgS)和汞(Hg,即水银)是炼丹的重要原料。炼丹工具,见于丹书记载者有十多种,首要者为丹炉(加热设备)、丹鼎(安置于丹炉内部的药物烹炼室,即反应室)。烧炼方法有煅(长时间加热)、炼(干燥物加热)、炙(局部烘烤)、溶(溶化)、抽(蒸馏)、飞(升华)、伏(加热使药物变性)等。炼丹道士视外丹为神授之术,非其人不传,亦不今人见,丹房设在人迹罕到的深山密林,并有一套神秘仪式和众多禁忌。
【中国古代的黄白术】
黄白术是炼丹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以黄喻金,以白喻银,总称“黄白”。企图通过药物的点化,变贱金属(铜、铅、锡等)为金黄色、或银白色的假金银,又称“药金”或“药银”(即各种合金)。制取“黄白”的方技,即称“黄白术”。
我国黄白术的起源、发展与外丹术同步,源于战国燕齐方士之神仙方技。另传方士李少君能化丹砂为黄金。千余年来,虽然没有实现变贱金属为贵金属的设想,但经长期的实践,却对我国古代冶金学、合金学作出了贡献。西汉成书的《神农本草经》曾总结出:水银“能杀金、银、铜、锡毒”,即指水银能与多种金属生成合金。
道教创立后,继承了以往的黄白术成就,与外丹术同步发展。早期黄白术中使用的“点化药”是“三黄”,即三种含砷的硫化物——雄黄、雌黄、砒黄。唐代是黄白术的极盛期。唐皇室迷恋丹药,亦耽于黄白。唐代黄白术代表著作,首推金陵子《龙虎还丹诀》,它记载了不少“黄白丹方”,其“点丹阳方”是先制得卧炉霜(即砒霜),再用以点化丹阳(铜),得到了砷白铜,这是较砷黄铜(药金)点化技术更难的一种铜砷合金,因其外表似银,故称砷白铜(药银)。它是有别于古代“镍白铜”而自成体系的另一类白铜。砷白铜的制得,是唐代黄白术的新成就。宋代是黄白术发展仅存余绪时期。当时黄白术不仅为道士所秘传,还为大臣、方士、锻工、文士等所掌握。又史载,这类“白金”,不仅皇室用于赏赐,民间还广泛用于贿赂、借贷、籴米赈贫等。但“白金”绝非砷白铜(制取难度大,性不稳定,且易变黄)。宋以后道教黄白术逐渐泯灭不传。
四、中国内丹炼丹术的发展
在经过反复验证之后,服食金丹的危险性越来越被人们认识。人们对金丹的认识开始发生了变化:从相信金丹具有“不败朽”的性质到认为金丹含有元气,从相信服药使人长生不老到相信内气的修炼可以使人长寿。于是,炼丹术从强调外丹术逐渐转向强调内丹术。我国古代的炼丹术从唐朝末年开始就逐渐地由外丹术转向内丹术。人们不再服食丹药、祈求成仙,而是转向了修身养性,内丹修炼,以达到健康长寿的实用目的。
其实,对金丹药用的理解早在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就有。当时的炼丹术士们认为服食元气,或日月精华,可以使人长生。道家学说也承认,金丹要想使人长生不老,就要向人们提供元气。这样从唐代开始,道家学说便用统一的理论对传统的丹药观点进行改造,形成了服食丹药,吸纳其元气和元精的理论观点。所谓元精是指物质的精华,古人们相信,任何事物都有粗和精两个方面。服食万物的精华,可以吸收物质的元精之气,使人得以健康长寿。一个人服食了还丹,就可以获得它的元气和元精,而不必非要服食黄金和铅、汞之类的金丹。
【元气和元精】中国古代朴素的“元气论”认为“元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最本质、最原始的要素,其源头可认为是的“道”。按照元气论,万物的产生、灭亡和发展变化都是元气循“道”(即自然规律)而运动的结果,气为万物之精微,完全连续而无处不在。气聚而成形,变为有形色的实物,气散则复归于,表现为实物的消亡。道家修炼中,元气是人体的生命活动的根本能量,也是生命根本的所在,所以元气本质上支持着生命的存在,没有元气,就没有生命。精是人体生命的物质基础,就其来源可分为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元精”,即指先天之精。元精是元气的精华,实指先天无形之精气,是产生后天形质之精的母气。具有调节与主宰生殖、生民发育的作用。母体内胚胎构成身形后,元精亦已藏于肾,成为维持生命活动的生要物质。在生命诞生以后,此精又必须依赖后天水谷之精的充养,才能发挥生长、发育的作用。元精只有不断得到后人之精的供养,才能逐渐充盈。先天元精与后天水谷之精相互资生,密切相关。人在出生前,先天元精已为后天之精的加工、吸收、利用等准备了机能的物质基础,出生之后,脾胃所化生的后天水谷之精,不断输送至五脏六腑,转化为脏腑之精,脏腑之精充盛时,又输归于肾,以充养先天之精。元气为万物的本原,元精乃元气的“精英”。人出生后,元精藏之于肾,赖后天之养逐渐充盈而为元气之根,此即谓“精化为气”。元精是内丹家修炼的上药三品(精气神)之一,保精者,贵在清心寡欲。
道家学说采纳了汉代以来的天地生成说,认为元气化生了天地万物,人们修道和追求元气、元精的目的,就是要反本还元。按照这种观点,人们从金丹那里摄取的并不是所谓“不败朽”的性质,而是元气和元精。既然如此,人们就会想到,是否可以通过其他的途径来达到反本还元的目的。唐朝的炼丹术士们试图用老子的哲学思想对炼丹术及其理论作出新的解释。这样,在基本观点上,他们便逐渐地和提倡內修的炼丹术士相融合,开始把金丹看做只是元气和元精的载体,甚至可以抛弃这个载体,而通过其他的方法或途径来获得物质的元气和元精,例如通过内丹修炼。
这种反本还元的元气理论,把人体视为一个炼丹的丹鼎,把心肾视为铅汞。(唐朝末年《钟吕传道集》载:真气隐于人体之内,所谓铅者是也。所谓汞者,心液之中,正阳之气是也)炼丹也就成了在人体之内进行修炼的过程。而且,它还根据五行相克和阴阳八卦的原理,把心视为离火,把肾视为坎水。这样一来,人体自身不仅有药,而且有了用来炼药的水和火。通过把外在的炼丹过程和必要的设备运用在人体身上,使我国古代的炼丹理论也发生了全新的变化。根据道家学说的内丹修炼观点,修炼内丹的主要方法有:导引(以自力引动肢体所作的俯仰屈伸运动)、按摩、叩齿咽液、吐纳、服气(呼吸吐纳锻炼。以呼吸为主)、餐日月精华、存神(存思人体之中、天地之间各种“”)、房中术等等。从唐朝末年开始,我国古代的炼丹术开始由外丹术转向内丹术。
内丹的“内”指身体内部,指“内求、内景、内炼”,所谓“正气存内、精神内守”。丹,原指用铅汞等矿物炼制而成的红色或丸状的药物,被认为服之能长生不死,羽化成仙。据称,道教信徒炼制这种理想中的长生不死药的过程,须经“七返九还”(以火炼金,使金返本还原,成为仙丹。道教以“七”代表火,以“九”代表金),最后复归于“道之初始”,故称“还丹”,又此丹以金(实为铅、汞)为主要原料,故称“金丹”,并取“金性不朽败”之义,以喻还丹能令人永生不死。内丹,指在人体内炼成的长生不死药,其所需原料精、气、神,亦用外丹术语喻称铅汞,其炼制过程亦如外丹之经七返九还而复归本初之道,故亦称还丹、金丹。内丹炼养之道,渊源于先秦以来的行气(以意识引导内气在体内运行)、守一(在身心安静的情况下,把意念集中到身体的某一部位)等术,是此类方术在实践和宗教化过程中发展成熟的产物。“内丹”也称“金丹”,指人体“生命之能量”(热、力、光等),它是人体精气神的合一,即激活人体潜能,平衡人体机质,再生健康细胞,聚积生命能量的化合物而成“丹药”,从而获得纯阳之体。
《周易参同契》(世界上现知最早的包含着系统的外丹理论的著作。为所著)奠定了中国传统内外丹学的理论基础。其炼化的主导思想,是糅合易、老哲学于一炉的天人合一论。认为炼丹应遵循自然界天地日月生成运转之法则,以乾坤(乾为阳、为天,坤为阴、为地。“天地”是时空领域,“乾坤”是其作用。“乾坤”安排有序,一切变化成毁尽在其中了。如果人能把握时间与空间,便可掌握自然之理。能把握自然之理,便可参与宇宙之创化)二卦为本,逆自然之易,夺造化之功,由阴阳和合而返本归元,复归于虚无之道。就内丹而言,应先追究人生命之本元,虚无乃人生命之本元,精气神(魂魄)为人身之阴阳,炼丹之药物,取法乾坤二卦,令气布精流,摄情归性,而归根返本,为结丹之要。
【道教与内丹术】
由于“外丹术”的毒性和失败,唐末五代“内丹术”开始流行。内丹是在服气、行气、导引、胎息、房中术等等修炼基础上发展而来。“内丹术”是以“人身是一小天地”的“天人合一”、“天人相应”思想为理论,以人体比做炉鼎,以精、气、神为对象,循行一定的经络路径,经过一定的炼养方法步骤,使精、气、神在体内凝成“类如鸡子”形的丹,即内丹。内丹家认为人皆禀受父母先天血气而生,后因酒色劳役,致使精衰神疲,以致死亡。所以修炼“内丹术”即是通过自我修炼,补养亏损,达到精神充沛,气血旺盛,走向成仙不死之道。
历史上道教“内丹术”的修炼方法由于在形与神两方面则重不同,而形成多种不同流派,但不管什么流派,对要求学道之人只要坚持存思通神,辅之以服气积精,使身中诸神护身守形,神与形俱,就可以长生不死,飞升上清。古代道家养生学派认为人类生命的源泉是天地间自然存在的最细微、最精致的流动变化的“精”、“气”构成,并将其视为产生智慧和认识作用的最后的根源。从对“神”的重视,很快发展出思神守神之说来。关于内丹修炼的阶次,各家方法有差,一般可分为筑基准备、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几个阶段。即“怡神守形,养形炼精,积精化气,炼气合神,炼神还虚,金丹乃成。”内丹术的修习步骤有四:炼体—炼精化气、制气—炼气化神、静虑—炼神还虚、返观—炼虚合道,步骤之间可以重叠交错。内丹术其实就是以气为核心的“精气神”之间的一个和谐化过程。
1、筑基准备:以基本功调理好自身的一切,达到精全、气全、神全。比如要求要无病、填亏、补虚,还要改变呼吸方式,因为呼吸时“顺行成人,逆行成仙”。其要点是吸时收腹,呼时鼓腹,且要细长均匀深厚。
2、炼精化气:是内丹修炼的“初关”,目的是使体内精、气这两种药互化互凝,结成先天之气——大药。炼精化气,就已能防病健身了。
3、炼气化神:是内丹修炼的“中关”,目的是将精、气、神三者炼至更高层次的“统一”状态,使它们凝结成“内丹”,“内丹”留在体内循行。“内丹”运输丹药(精、气、神)在体内循环,先由背部通三关(即尾闾、夹脊、玉枕三个部位),然后沿前面三丹田下降。三丹田指上丹田(脑部泥丸宫,在两眉间)、中丹田(胸部黄庭宫,在心窝处)和下丹田(腹部脐下一寸三分处)。通三关谓为“进火”,降三田谓为“退符”,如此周行于人体这一小小天地之中,有如天地相合、时运周转而又天人感应,便可皈依自然之神、虚化成仙。这种被称为“周天功法”或“还丹”的内丹术,为后世气功提供了不少有益的启示。
4、炼神还虚:此为丹道的最高境界,故又称“上关”。由之前的肉体修炼而转入精神修炼,即由仙功转入道功,进一步温养自己的阳神(只是元神自炼,沐浴温养),使阳神最终出窍。大功告成,一切皆空;抱本归元,返虚入无;与天地为一,与道合真。此时境界,万象通明,圆通无碍,这就是逍遥自在,长生不死的神仙。
【内丹功功效】
1、改造人生观
&&&&促使修道者在行为上与道相合,从而建立起新的行为模式。修习内丹的人,建立起对道的信仰,遵奉道学,必然在行为上发生一系列变化。修道者接受了道学自然超俗、守中(保持内心的虚无清静)执要、适性逍遥、慈忍和平、无为而治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在修炼中体验到道的境界,其行为自会更加与道合真。修丹有成后更会现出仙风道骨,有重新铸造人格的功效。
2、变化人的气质,控制人的情绪
内丹的重要关窍,都是人体内分泌腺集中的地方,内丹功法首先激发这些器官(如生殖器官、性腺、前列腺、肾上腺、胰岛腺、甲状腺、肝、胆、胃、胸腺、松果体、脑垂体等)的内分泌和神经,促进人体微循环,使全身建立起一套高度和谐有序的新程序。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微循环系统都发生新的变化,从而在人体深层建立起一套稳定的“一得永得”的自调谐程序,这套程序和宇宙的自然节律相一致,能在高层次上参与自然界能量、物质、信息的大循环。通过这套程序对自己的心身进行控制,使之与道相合,从而达到自主调整情绪、保持良好心境和变化个人气质的目的。改变某些不合道的规范的脾气和习惯,形成一种豁达、开朗、中和的气质,能保持乐观情绪和良好心境。
3、重新发现和认识“自我”
可以清洗自己隐藏下来的心灵创伤,重新发现和认识“自我”,从而使自己的心灵获得解脱,达到开悟的境界。丹家将元神称作“主人公”,是人真正的“自我”,丹道在开发出人真正的“自我”后,就会将潜意识中录有心灵创伤的录像带清洗干净,消除隐藏在潜意识中的不良印痕,从而真正使人的心灵获得解脱。这样,内丹家在高度入定中透过潜意识的魔障,解除了各种心魔(如色魔、富魔等)的武装,从而大彻大悟,达到道的境界。这样丹家就修炼到禅宗开悟的层次。使人的心灵避免了一切心理障碍,真正感受到道家适性逍遥的滋味。
4、开发潜能
丹功通过净化人的潜意识,将潜意识凝炼为阴神,就会突破时空障碍,产生预知等前识功能。丹家修炼到将元意识开发出来并凝炼为阳神,就会打开人体遗存的信息库,释放出生命潜能,获得超越时空界限的神通。人体生命潜能包括心灵潜能的开发目前尚属正待着手研究的问题,但一些习丹功者深层智慧得到激发,出现预知、遥视、心灵感应的功能当属事实。
5、改善人体素质
&&&&可以改善人体素质,祛病健身,激发人体青春活力。内丹功法将人体先天的精、炁、神称作药物,一旦丹功炼出内药,这些自身产生的内药会调节人体的生理机制,治愈疾病。
6、延年益寿
可以使人超越人体生命的界限。有的丹家不求灵异,但可以老年不烦子女照料,身体健康,至后事安排定,人生心愿已了,便无疾而终,丹家称之为“自了汉”,这是最实际的功效。丹家还有自己预定死期,乃至投胎夺舍的说法。内丹学提供了一条探索人体生命奥秘的实验途径,这当是内丹学的真正价值所在。至于长生不死、肉身成仙、拔宅飞升之说,目前尚无证据。
五、中国炼丹术与西方炼金术的区别
作为人类进行科学探究的早期尝试,炼金术已有二千多年的发展历史了。中国古代的炼金术和炼丹术,最鼎盛的时期当属汉代和唐代。这显然是和这两个朝代的经济发展密切联系的。当然,像汉武帝、唐太宗这样的封建帝王,极力推崇炼丹成仙和长生不老,也促进了炼金术和炼丹术的迅速发展。但是在西方社会进入近代以来,资本主义的科学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而我国却仍然处于封建专制的统治之下,因而使炼金术和炼丹术这种最早发源于我国的冶炼方法(公元前4世纪已有记载),却没有在近代得到应有的发展。
西方中世纪的炼金术代表的是一种科学探究的精神,或许这就是为什么西方的炼金术经过不断地发展,最后在科学的道路上找到它的归宿,而我国及阿拉伯国家的炼金术,虽然发展的较早,但却只停留在化学的原始形式上,究其原因:一是我国古代的炼丹术士追求的主要是长生不老之药,这比西方炼金术追求的把贱金属转变为贵重金属的目标更切合实际,二是我国古代的炼丹术士主要以道士为主,其中宗教的成分非常浓厚,而西方的炼金术则主要由工匠组成,他们的炼金过程与现代的化学实验有更多的一致性。三是所使用的器具和炼制方法有差异,我国古代主要使用陶器、瓷器以及铜铁等制作的容器,而西方还使用玻璃器皿,更便于观察炼制过程中的化学反应。
在古代炼金术是令人尊敬的研究领域,是古代的学者们用来寄托其心灵希望的一种心理学手段。炼金术士们所从事的这种活动实际上是人的自然的主体性和大自然的客体性相融合的一种尝试。如果没有早期的炼金术,可能就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化学。炼金术的衰亡可能是受两个因素的制约,一是它所致力解决的问题在当时的条件下实在是太困难了,二是在14和15世纪,万物有灵论的思想盛行。
炼金术的追求是向外的,目标是认识世界。炼丹术则是一种向内的追求,寻求个人的自我超越和完善。
六、炼金术的启迪——炼金术是一种精神追求
&&&&除了那些利欲熏心的炼金术士,真正的并不仅仅是通过炼金术来获得他们所需要的物质财富,他们在炼金过程中形成的精神寄托,体现了他们的某种精神追求,成为古代人精神世界的心理活动的强烈推动力。在一千多年的炼金术发展史上,炼金术士们并没有炼制成真正的金子,但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却使自己的心灵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转化。它给人们带来的是个人的心理价值、精神的返璞归真。
炼金术的过程是从收集原材料开始的,原材料充满了各种对立矛盾的事物,炼金术士们通过运用各种方法把它们的杂质怯除,使对立的事物也可以转化成为和谐统一的物质,成为更加贵重和美好的东西,这是古代炼金术的一种追求。既是物质的追求,也是精神的追求。炼金术在锻造金属的过程中,也锻造了人类的精神。
炼金术士们认为,金属的物质转换是不完善的人转换成为一种完善的象征。但是金属的转换只能借助于神灵的帮助或具有纯洁生活的人才能产生。炼金术士们把单纯的贱金属转变为贵重的黄金视为第二目标,是灵魂转变的副产品。炼金术士们怀着虔诚的信念追求心中的理想,终生无悔。现代人虽然很少再有古代炼金术士们的这样的行为,但人类的心理世界是有连续性的,我们的现代意识也是经过长期的精神演化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实际上,西方的炼金术士们通过炼金活动,想要达到的是人格的进化,是用来寄托心灵希望的一种心理学手段。他们相信,他们的人格会随着物质生命的转换而发生相应的转换,他们相信,他们的生命也会像许多难以解释的大自然中的事物一样,会“死而复生”。他们试图通过改变物质的结构和形式,也改变他们自己的人格。但是他们的这种努力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被马克思、恩格斯誉为“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十六世纪英国哲人弗兰西斯·培根曾经就炼金术对科学的贡献做出了一个公正合理的评价。他说:“炼金术可比喻《伊索寓言》里的一位老人,当他快要死去的时候,他告诉他的儿子们,说他在葡萄园里已埋下许多黄金留给他们。儿子们把葡萄树四周的泥土都挖松了,并没有发现金子。可是,树根四旁的青苔和乱草被他们这样除去了,结果第二年长成满园的好葡萄。同样,炼金术士寻找黄金的苦心毅力,己使他们的后人获得许多有用的发明和有益的实验,并且间接促使化学走上光明的大路。”
古代炼丹设备
1、丹台:炼丹用的器具放在丹台上,通常建成阶梯状的。
2、炉灶:未济炉和既济炉。在炉中有一个特制的升炼反应器、放置原材料的火鼎和存放冷水的水鼎。在既济炉中,水鼎放在上部,火鼎放在下方,最下面是炭火。而未济炉则相反,火鼎在上,水鼎在下,水鼎和外部有一根水管想通,以便添水或引出水蒸气。
3、反应器:最早的是丹釜,由2个釜组成,下釜放原材料,上釜倒扣在下釜上,用泥密封。在燃烧加热过程中,丹药的升华物凝结在上釜的内壁上,再经过冷却等过程,就可以获得所炼制的产品。
4、蒸馏器:和反应器一样,它可以分为上火下水法和下火上水法两种,其目的主要是把蒸汽引出来,然后进行冷凝收取,其形状类似于现在的蒸馏器。
古代炼丹原材料
&&&&在早期,人们为了炼制金丹,必须把金矿石作为基本原材料,再配以其他矿物和动植物,后来人们把炼制金丹改为炼制还丹,因而增加了一些新的原材料。他们所使用的主要原材料有:
1、黄金:具有百炼不消和永不败朽的性质。含有毒性,与其他药物合在一起,可简化毒性。
2、汞(水银):具有活泼多变的性质。常温下是液态,遇热向上飞升,但看不见蒸汽。一般把它和其他金属合炼。例如与铅合炼形成铅汞丹,与硫合炼成丹砂等。
3、铅:也具有活泼多变的性质。而且与其他物质化合后,还能产生红、白、黄、黑等等各种不同颜色。炼金术们炼出的白银,主要成分是铅。
4、铜:颜色接近黄金,经常用来炼制金丹。
5、硫磺:具有强烈放入腐蚀性。与其他物质一起加热,可以化蚀各种金属。经常用来点化贱金属,点化为金银铜铁铅等等。
6、其他化合物:
(1)、丹砂:即硫化汞,色泽鲜红,质地坚硬,具有阳性。常和金、铜、铅等金属合炼,是炼丹常用的原材料。
(2)、雄黄:即二硫化二砷。
(3)。雌黄:即硫化亚砷。雄黄与雌黄具有活泼多变的性质,颜色与黄金相似,具有驱邪杀毒功效。
7、其他原材料:如曾青、磁石、硝石、矾石、滑石、长石、石棉、云母、铅丹、砒霜、盐、石灰、醋、酒等矿物类的药材。以及灵芝、茯苓、五倍子、覆盆子、天南星、皂荚、鸡血藤等等植物类药材。&
古代炼丹方法
1、升华法:用炭火给反应器加热,使反应器的原材料遇热发生化学反应,其上升的成分在上部容器中凝结成粉状结晶,取下后即可使用。这种方法适用于可以遇热升华的固体药物的炼制。
2、伏火法:把原材料适当加热或稍加燃烧,然后立即停止。这种方法对火候要求很高。
3、点化法:把少量的药引子加入大量的药材中,使这些药材发生化学反应后,变成贵重的物质。
4、抽取法:把蒸馏器中的药物加热,使部分药物变成蒸汽,经过导管流出,然后经过冷凝器,抽取精华部分作为药材。
——摘自2004年版黑龙江人民出版杨韶刚著《神奇的炼金术》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炼金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