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色财气歌,一生都在圈里散步的鸡这个什么意思

酒色财气四堵墙 人人都在内中藏 谁能跳出圈外头 不活百岁寿也长
我的图书馆
酒色财气四堵墙 人人都在内中藏 谁能跳出圈外头 不活百岁寿也长
史料记载,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有一次到大相国寺探望好友林了元(即佛印和尚),不巧,了元外出,住持和尚就请苏东坡在禅房休息,并特意端上了香茗美酒素肴款待。  东坡就独自斟酌,不觉有些微醉,偶然一抬头,见粉墙上新题有了元的诗一首。其诗云:“酒色财气四堵墙,人人都在里边藏;谁能跳出圈外头,不活百岁寿也长。”  东坡见诗写得颇有哲理,但觉得四大皆空,禅味太浓,既然人世间离不开酒色财气,是躲也躲不开的事,那为何不能来个因势利导,化害为利呢?问题的关键不是掌握一个“度”吗。于是,就在了元题诗右侧题上《和佛印禅师诗》一首。其诗云:“饮酒不醉是英豪,恋色不迷最为高;不义之财不可取,有气不生气自消。”  题毕,把笔一掷,乘着醉意,就离开了禅房。  翌日,宋神宗赵顼在王安石的陪同下,亦来到大相国寺休闲,宋神宗看了佛印与东坡的题诗,饶有风趣。于是就笑着对王安石说:“爱卿,你何不和一首?”王安石应命,略一沉吟,即挥笔在佛印题诗左侧题《亦和佛印禅师诗》一首。其诗云:“无酒不成礼仪,无色路断人稀;无财民不奋发,无气国无生机。”  王安石真不愧为大政治家、大改革家,以诗人的慧眼,跳出了前人的窠臼,巧妙地将酒色财气与国家社稷、人民生计结合起来,把人们恐惧的酒色财气赋予新的勃勃生机和喜庆色彩。宋神宗深为赞赏,乘兴也和诗一首,其诗云:“酒助礼乐社稷康,色育生灵重纲常;财足粮丰家国盛,气凝太极定阴阳。”  君臣在大相国寺以酒色财气为题,先后和诗,各抒己见,别有一番情趣,自此被传为千古佳话。只可惜,大相国寺那堵粉墙上所题的君臣和唱墨宝早已不复存在了。酒、色、财、气长短论
世人对于酒、色、财、气莫衷一是,恶之者抑,好之者褒----
酒:  酒,酒,酒,邀朋会友。君莫待,时长久,名呼食前,礼于茶后。临风不可无,对月须教有。李白一饮一石,刘伶解醒五斗。公子沾唇脸似桃,佳人入腹腰如柳。  酒可陶情适兴,兼能解闷悄愁。三杯五盏乐悠悠,痛饮翻能损寿。谨厚化成凶险,精明变作昏流。禹疏仪狄岂无由,狂药使人多咎。  善助英雄壮胆,能添锦绣诗肠,神仙造下解愁方,雪月风花玩赏。  酒可提神,亦能乱性,多少憾事,醉中酿成。  平帝丧身因酒毒,江边李白损其躯。劝君休饮无情水,醉后教人心意迷。  酒能害德且伤生,多少英雄遭辱侵;饮酒知参恶旨意,不为所困方称贤。色:  色,色,难离易惑,隐深闺,藏柳陌。长小人志,灭君子德。后主谩多才,纣王空有力。伤人不痛之刀,对面杀人之贼。方知双眼是横波,无限贤愚被沉溺。  色,色,易迷,难拆。隐深闺,藏柳陌。足步金莲,腰肢一捻,嫩脸映桃红,香肌晕玉白。娇姿恨惹狂童,情态愁牵艳客。芙蓉帐里作鸾凰,云雨此时何处觅? 色之好处:每羡鸳鸯交颈,又看连理花开。无知花鸟动情怀,岂可人无欢爱。君子好逑淑女,佳人贪恋多才。红罗帐里两和谐,一刻千金难买。  尾生桥下水涓涓,吴国西施事可怜。贪恋花枝终有祸,好姻缘是恶姻缘。财:
收尽三才权柄,荣华富贵从生。纵教好善圣贤心,空手难施德行。有财人皆钦敬,无财到处相轻。休因闲气斗和争,问财须知有命。  有财有势是英雄,命若无时枉用功。昔日石崇因富死,铜山不助邓通穷。气:
一自混元开辟,阴阳二字成功。含为元气散为风,万物得之萌动。但看生身六尺,喉间三寸流通。财和酒色尽包笼,无气谁人享用?  霸王自刎在乌江,有智周瑜命不长。多少阵前雄猛将,皆因争气一身亡。  合欢杯,谁不饮,切莫贪杯醉不醒;行也稳,坐也稳,一斟一酌莫装悻。美姣娘,谁不念,切莫苦苦将她恋;鸳鸯枕上动干戈,恩爱之时反成仇。世间财,谁不爱,公道取去也莫怪;若将毒计算得来,来得快时去得快。英雄气,谁不习,身家性命休儿戏;人来寻我且由他,我若弃时无不弃。饮酒不醉最为高,见色不贪是英雄,无义钱财君莫取,忍气饶人祸日消。为人若知其中意,方得长久乐逍遥。古人戒酒拾零
 酒能益人,亦能损人。“一杯人吃酒,三杯酒吃人。”假如疯喝狂饮,则好事容易变成坏事,既伤身,又伤神。  古书中早有记载:“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唐风集途中春》)“酒入口者,舌出;舌出者,言失;言失者,弃身。与其弃身,不宁弃酒乎?”(《韩诗外传》)。
据《北史》记载,皇帝曾专门请人写了一本记述“往世酒之败德”的书,名为《酒训》,孝文帝见了十分赞同、欣赏,特地放在桌上警醒自己。《警世通言》更一针见血地指出:“酒是烧身硝焰,气是无烟火药。”该书以诗的形式历数过量饮酒的恶果:平帝丧身因酒毒;江边李白损其躯;劝君休饮无情水;醉后教人心意迷。  因酒的麻醉使语言、行为失控,颠狂荒诞之事骤生,给饮酒者和无辜者造成的悲剧和损失确实令人触目惊心。鉴于此,世界上有些国家不得不求助法律,下“禁酒令”。瑞典就是禁酒的国家之一。这个国家没有酒店,平时如想在家中喝点酒,要持政府发的“特许证”到指定地点购买,而谁要想得到这张“特许证”,首先要交数量可观的税款。瑞典从乡镇到大城市,均设有戒酒医院。警察发现醉汉,随时拘留,然后送戒酒医院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强迫治疗。  我国早在公元前十一世纪的周成王时代,就颁布过戒酒令,这就是现存于《尚书》中的《酒诰》。在四川省,还发现过明万历年间立下的“戒酒碑”,据说是朝廷的都察使到此巡视、复查案件时,发现被关押的千名人犯全因酒醉杀人,遂立碑告戒世人:节制饮酒,以免身祸。
受蒸馏技术的限制,古代酿出的酒,度数一般都不太高。但古人多是“大碗喝酒”,喝多了同样会大醉,从而影响人的言行和情绪,损害人的健康。古代一些有识之士也认识到酒的危害,《三国志·吴书》有“酒以成礼,过则败德”的提醒,《水浒传》第四回里也有“酒能成事,酒能败事”的警示,不少文人墨客更是主动戒酒,也因此留下许多与戒酒有关的诗文。  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他的“戒酒故事”也和他的政治韬略一样闻名。据《韩诗外传》上记载,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宴请群臣,规定“后者罚饮一经程”。“后”即“迟到”之意,“经程”是一种容器,今已无考证,大概是容量相当大的酒器。该书载:“管仲后,当饮一经程,而弃其半。曰:'与其弃身,不宁弃酒乎!'当然,管仲还罗列了酒的许多罪过,说酒喝进肚里,脑子就会反应不灵敏,造成思维混乱,舌头会失去控制,胡言乱语,酒后失言会惹祸上身……齐桓公听后,觉得很有道理,并没处置管仲。  “春为花博士,酒为色媒人”(《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酒色似乎不分家。明代冯梦龙的小说集《警世通言》里就有许多酒色相连的箴言:“酒是烧身硝焰,色为割肉钢刀”,“不贪花酒不贪财,一世无灾无害”,“劝君休饮无情水,醉后教人心意迷”。这些诗句警言告诉人们,酒能起色,色能生灾,戒色必须先戒酒。  当然,酒最直接的影响还是危害健康。《夜谭随录·赣子》曰:“多沽伤费,多饮伤身。”意思是,买酒要花许多钱,酒喝多了又伤害身体,何必呢?!唐代诗人陆龟蒙对此应该深有感受,他曾是一位“酒徒”,因为饮酒过度而致病,十分后悔,他在《中酒赋》说:“书编百氏,病载千名。将有滨于九死,谅敌无于余酲……”他决心戒酒,并承诺:“有或卓擒伶之伍,我愿先登;有殛狄放杜之君,臣能执御。聿当拔酒树,平曲封,培仲枝,碎尧钟。”据说后来陆龟蒙真的是“绝饮酒,惟嗜茶”了。  陶渊明一生酷爱喝酒,有《止酒》一诗:“平生不止酒,止酒情无喜。暮止不安寝,晨止不能起,日日欲止之,营卫止不理。徒知止不去,将止扶桑矣。”诗中“止酒”其实就是“戒酒”,全诗虽然不断言“止”,然实难以止,谈饮酒时激情四射,谈止酒,似乎言不由衷,表现了想戒酒又不能离开酒的矛盾心理。  按照现代人的说法,陶渊明其实是患上了“酒精依赖症”。怎样让嗜酒如命的人也能戒掉酒瘾呢?古人也有妙方,唐代的《外台秘要》中就有断酒方十五首,其中的《千金》断酒方是这样的:“酒七升,著瓶中,熟朱砂半两著酒中,急塞瓶口,安猪圈中,任猪啄动,经七日,取尽饮之,永断。”其实,这类方法只能算是对嗜酒者的一种心理疗法,使嗜酒者饮过这些经过特殊处理的“恶心酒”后,对酒产生一种厌恶心理,从而打消饮酒的念头。当然,如果今人要使用此类“妙方”,一定要先进行科学检测,从而确定这些配料是否真的有效果而无大毒。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酒色财气四大天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