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名突击电脑版下载22pk,大油箱地图,怎样才能占领制高点?

    一、稧子    那只是一个传奇!后来的人说。  是的,倘若历史允许,愿只是一个传奇。  毕竟那场血与火的战争过于惨烈,惨烈的让人神往,却难能面对真实。    日,天色阴沉,台北一家寓所中,一个瘦弱的老人倚在床上,表情痛苦,喘息不止。房间的空气有点窒息,老人奋力咳了一下,手抖了抖,却没抬起来。一直守在床边中年男人似乎从老父的眼神里读懂了什么,急忙起身捧来一红木盒子放在老父手里,老人颤手抚摸着盒子,眼睛忽然绽放出异样的光彩。  中年男人在老人的示意下打开盒子,里面是一片片生了锈的小铁片,老人看着盒子,这些都是从自己身上取下来的铁片,不仅百感交集,一生戎马生涯,往事历历在目,眼眶里却早已满是泪水,哆嗉着嘴,似有千言万语要说出来,然而终于暗淡了下来,痛苦地闭上眼睛,一声长叹道:“土木不及一粟啊。”  也就在那一天,老人带着遗憾,带着一名将军对曾经战败的遗憾,盍然而去。终年70岁。    也就在同一天。台北官邸,国民党党主席蒋经国正在伏案办公,这位矮胖的老人,似乎有无穷的精力,自从两年前父亲蒋介石去世后,他似乎就没有停下来过,他不是不想停下来,而是不敢停下来,压在他肩上的担子,重得让谁也停不下脚步。  “主席。”秘书几乎是跑了进来,尽管脚步很轻。  “嗯,说吧。”蒋经国没有抬头。  “胡琏将军,病逝了。”秘书喘着气,说。  “你说什么?”蒋经国手中的笔抖了一下,抬起头。  “胡琏将军,病逝了。”秘书重复了一遍。  蒋经国脸色凝重,半晌,才说道:“超智超勇,超智超勇,胡老头,你无愧党国名将啊。”    几天后,金门。一架美式战斗机在金门军用机场缓缓降落,一个中年男人捧着一个盒子走出机舱走下舷梯。  此时,机场跑道边上一排排士兵已经列队等候多时,他们的目光一直在搜寻着来自台湾的天空方向,那应该还是一个清朗的拂晓,海上的红日正呼之欲出,无疑,这是一道诱人的风景。然而没有人注意这道风景,尽管这道风景就在眼皮底下,没有人抱怨,甚至没有一声咳嗽,所有人的眼光都注视着一个点,那个中年男人捧在胸前的盒子。  军乐声起。那声音是低沉的,和着海风呜呜作响,竟有一种说不出的悲壮。那轮红日也一跃而出,水天一色,遍是红霞  “欢迎胡司令归来!”领头的军官忽然向那盒子敬了一个军礼。   “欢迎胡司令归来!”士兵齐声呐喊,声震云霄,整个海岛也似乎晃动了起来。  “予尸化灰,海葬大小金门间, 魂依莒光楼”这是胡琏的遗嘱。当盒子打开,飞灰飘落大海时,一代名将的传奇终于落下了帷幕。    胡琏,原名从禄,又名俊儒,字伯玉,黄埔军校四期毕业,抗日名将,曾担任第十八军军长(整编十一师),第十二兵团副司令。1949年去台湾后,担任过金门防卫军司令、陆军副总司令及“总统府”战略顾问,并晋升为一级陆军上将。十八军系国军五大主力之一,而所谓“土木”就是“十一师”与“十八军”。  国共内战中前期,胡琏率领的十八军(整十一师)表现出色,连挫华野、中野,甚至震动了当时中共最高统帅毛泽东,曾指示:“十八军(整十一师)胡琏,狡如狐,勇如虎,宜趋避之,保存实力,待机取胜。”  然而让胡琏没有想到的是,淮海战役中,十二兵团(十八军扩编而成)在安徽蒙城的双堆集全军覆没,自己也被手榴弹扎成重伤,凭着装甲车掩护才侥幸逃回南京。至此以后,终生不言双堆集。而让胡琏蒙羞的,就是他的同年人,淮海战役的中共主要军事指挥官,粟裕。  “土木不及一粟啊。”这是名将对名将的最终折服。真正的对手总是让人尊敬的。正如粟裕听闻胡琏去世消息后,那一声长叹:“古宁头(金门)之恨至今难消啊。”金门一战,华野三个团共9000余人全军尽覆,粟裕岂能忘怀。    惺惺相惜。只有英雄才能惜英雄。而一个能让胡琏这样的人为之折服的粟裕,又是怎样一个英雄人物呢?  是的,那是一个传奇的时代,流传着一个个传奇的故事,还有一个个传奇的人物。(待续)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继续。。。。。
  一架美式战斗机在金门军用机场缓缓降落,一个中年男人捧着一个盒子走出机舱走下舷梯。    你狠~~~~~
  网络是交流的好地方  有不当之处  望大家狠砸  牛草在这里先谢拉
  双堆集之役不能归罪于胡之无能.事实上,在这之前,在对十二兵团司令官的任命上,全体官兵一直认为胡是不二之选,万万没有想到会让黄维来当这个司令.可能黄维自己也觉得说不过去,在会议上讲:兄弟是来过度一下的.自此,十二兵团十几万人的性命就被葬送掉了.杨伯涛到临死的时候在病床上讲:“黄维不行,是个外行”。可见对黄的痛恨到了怎样的程度!!淮海战役后,胡琏主持十二兵团的善后,就是对黄维的老婆冷眼相加,“十几万的性命都送在他手里”这是老胡对黄维老婆说的话(原话记不清了,大意如此)
  呵呵  楼上的兄弟说的是  十二兵团是十八军为基础扩编而成的  十八军可是胡琏的心血  自己的心血就那么没拉  能不心痛  胡不提双堆集  自然有心痛的原因  但败仗毕竟是败仗  何况是自己一手带出来的队伍    
其实也不能怪黄维,淮海其实是蒋公遥控指挥的,就算是胡司令,也得听蒋公的不是?败局早就注定了的。
  楼主怎么挖坑了就走了,我掉坑里面了,等楼主填坑啊
  快发快发,不然变成陨石坑了
  第一章 成长岁月    1、童年    1907年的中国,满清政府已经是末路穷途风雨飘摇。  这是相对不平凡的一年,就在这一年里,反清斗士徐锡麟、秋瑾相继英勇就义。革命的枪炮声在神州大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但内外交困的专制者凭着手中相对强大的国家机器,还努力维持着皇权高压统治。  这一年,对于湘(湖南)西会同县伏龙乡(现坪村乡)一个叫枫木树脚村的小山寨而言,却依旧是相对平静。这里虽然不能算是与世隔绝,但对于政治上的风云变幻却反应迟钝,村民们依旧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平静且单调的生活。  这一年的8月10日,天气炎热依旧,知了更是吱吱叫个不停,除了那片翠绿的枫树林,整个山寨都显得无精打采。也不知何时,一声嘹亮的哭声打破这沉闷,一个看似貌不惊人的男婴向这个世界宣告,我来了。于是这个只有五六十户小山寨顿时热闹了起来,大家奔走相告:“周亨家,又生了小朋拉。” (朋为侗语,对男孩的昵称)    粟周亨,字嘉会,他是这个小山寨里的“大户人家”。家里有百来担租(约合30亩),读过几年私塾,写得一手好字。他的性格有点沉闷,平日里除了算算帐,就是呆在家里练练书法。偶尔也替人家写点春联什么的,赚点润笔费。  这一天,粟周亨的脸微微有点红,因为他喝了一点红酒。粟周亨是个节俭之人,平日里很少喝酒。但这一天他实在是太高兴了,家里婆娘又给他添了一个男丁,有什么比家里添丁更值得高兴的事呢?  等到前来祝贺人一一散去之后,他忽然想写几个字。一个高兴的时候,总想做点自己爱好的事情。粟周亨的爱好就是写字。  磨墨,摊纸,一切准备妥当,粟周亨执笔的手忽然停住了。他想起了一件事,一件很重要的事,就在他看望那个刚出生孩子的时候,孩子她妈忽然弱弱地问他一个问题:“孩子他爸,这孩子叫啥名字好哩。”  当时他没有回答,因为他还没有适合的答案,于是他说:“孩子他妈,别想太多,先好好休息吧。”  粟周亨的大儿子叫粟多瑞,多祥瑞自然是好事,现在祥瑞有了,还缺少什么呢?粟周亨想了想,忽然沉着下笔,在纸上写下三个楷体大字:粟多珍。    “后来呢?”院子里,漫天星光下,一个四五岁的孩子托着小腮帮问。  “后来啊,黄天霸做的坏事让剑俠给知道拉。”讲故事的是一个粗壮的年青汉子。  “剑俠,剑俠是谁?”孩子一脸疑惑。  “剑俠是武功很高的人,他用的武器是一把飞剑,能够在千里之外砍人的脑袋,他还有一个外号叫草上飞,他能日行千里,夜行八百,身轻如燕,还能够在草上飞行。”汉子说的兴高采烈。  “那黄天霸是不是被剑侠给杀了?”  “是啊,剑侠知道后,就飞身找到了黄天霸,要他把霸占的财物与民女给交出来,黄天霸哪里听的进去,轮起大刀,一招力劈华山,向剑侠砍去,只见剑侠手指一动,一刀闪光飞向黄天霸,黄天霸的脑袋便分家了,那些他属下的奴才一看不对,个个吓得屁滚尿流,都纷纷逃跑了---”  “剑侠真棒,我长大了也要当剑侠。”孩子的眼睛忽然发出异样的光采,与漫天星光相映成辉。  “要想当剑侠,就必须从小练好武功。”汉子很认真的说。  “好啊,阿陀哥哥,你教我武功好不好?”孩子摇着汉子的手臂。  “行,不过你得拿蜜饯给我吃,还不能让你阿爸阿妈知道。”汉子憨厚的脸上露出一丝狡诘的笑容。    从那以后,在枫树脚村这个山寨里,人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天刚蒙蒙亮,一个四五岁的小孩,小腿上绑着苯重的沙袋,跟着一个叫阿陀的长工后面,在山寨的小径上奋力奔走着;傍晚时分,枫树林中,小孩挥舞着“狼牙棒”(打通毛竹关节,并里灌入沙土封好),在阿陀的指导下,一招一式有板有眼地摆弄着。  那时民风尚武,孩子这样的举动是不会有人非议的,即使是父母亲,也觉得让孩子锻炼锻炼筋骨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在这样的环境下,这个孩子快乐地做着剑侠梦,不知天长日久的玩耍着童年时光,直到有一天,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    “你下午吃了什么东西,嘴里怎么有股骚味。”父亲已经听闻了传言,但还是想从儿子嘴里确认一下。  “没有。”儿子否认。  “说,是不是吃了狗肉!”父亲拉长了脸。  “没有。”儿子继续否认。  “还说没有,阿陀都已经认了,你,你---”父亲气打不到一处,操起身旁压纸的戒尺就往孩子屁股抡去。  儿子哇哇地跑了出去,父亲正欲追上去,一旁母亲却拉住父亲的衣襟,说:“孩子他爸,算了。”  “子不教,父之过,你一味护着他,反倒是害了他啊。”父亲跺脚长叹。  “可是,他才六岁,什么都不懂啊。”母亲为儿子辩解。  “是啊,到应该让他读圣贤书,明白事理的时候了。”父亲若有所触。  枫树脚村这一带的风俗是禁食狗肉的,说是吃了狗肉灵魂便进不了祖庙。但狗肉的诱惑有时还是可以强过风俗禁忌的。粟周亨没有想到,自己家的长工居然把自己的孩子带到野外去偷吃狗肉。他是一个很讲规矩的人,讲规矩的人是不允许别人破坏规矩的,特别是对自己的儿子。而风俗就是一种大众化的规矩。  是的,求学的开始,常常意味着童年的结束。粟周亨希望通过求学让儿子成为一个守规矩的人,但他没有想到的是,那童年的剑侠梦已永远留在孩子的心中,那除暴安良以暴制暴的种子已经种下,我们无法证明用暴力解决问题是否必须,但我们却可以证明,种子是会发芽的,并且可以长成参天大树。    
   快发快发,不然变成陨石坑了  
  一将成名万骨枯,是别人用人命给他交了学费,他才从不会打仗到学会打仗!
  应该说,胡琏一生未败给粟裕过,南麻败给胡琏后,七月分兵,粟裕就是三天打不下胡琏的11师,导致整个战局崩溃,三野损失共7W多... 可以讲,胡琏是粟裕一生未能征服的对手...
  好文笔,期待中,粟大将和偶还是一校之友呢,只不过他长我们不知道多少届了.
  文笔不错啊,  等楼主
    内战英雄!  
  作者:BBMSTP 回复日期: 10:50:53 
    应该说,胡琏一生未败给粟裕过,南麻败给胡琏后,七月分兵,粟裕就是三天打不下胡琏的11师,导致整个战局崩溃,三野损失共7W多... 可以讲,胡琏是粟裕一生未能征服的对手...    ---------------------------    那胡琏临死哀叹个球啊?
  嗯,三天损失七万多,整个华野二三十万人,估计不用一个月就全报销了。吹牛也不打草稿。
  没啦?
  几把战神阿,靠人家国防部里的间谍弄情报,有个几把本事    几把战神阿,靠人家国防部里的间谍弄情报,有个几把本事    几把战神阿,靠人家国防部里的间谍弄情报,有个几把本事    几把战神阿,靠人家国防部里的间谍弄情报,有个几把本事    几把战神阿,靠人家国防部里的间谍弄情报,有个几把本事    几把战神阿,靠人家国防部里的间谍弄情报,有个几把本事    几把战神阿,靠人家国防部里的间谍弄情报,有个几把本事    几把战神阿,靠人家国防部里的间谍弄情报,有个几把本事
  3333333
  留个记号
少年    1913年,刚满六岁的粟多珍提前被父亲送到私塾念书识字。  此时,山外的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日,中华民国宣告成立,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同年2月12日 清帝博仪宣布退位。统治中国二百多年的满清政府终于垮台了。  对于历史而言,改朝换代无疑是大事件之一,但对于枫树脚村这样的小山寨,影响却是缓慢的。中国的老百姓,已经习惯了改朝换代。  在会同县城里,新学已开始推行,不过在枫树脚村,《三字经》、《百家姓》、《幼学故事丛林》以及《论语》、《中庸》、《诗经》等还是学生的主要课本。除了需要死记硬背外,这些书还教孩子一个道理,那就是要守规矩,各种各样的规矩。这对于做着剑侠梦的孩子,无疑是一折磨,这一折磨就是5年。  1918年,粟多珍已经是11岁的少年了,也就是这一年,村子发生了一件大事。一件影响粟多珍全家的大事。    “阿爸,我们真的要搬走吗?”少年问父亲。  “阿爸也不想搬,但土匪来了,不搬也得搬啊。”父亲长叹一口气。  “阿爸,我不怕土匪,要是土匪来了,我就把他打跑。”少年握紧拳头,信心十足。  “傻孩子,土匪有枪,你打得过他吗?”父亲摸了摸少年的头。  “阿爸,枪有这么厉害吗?”少年满脸不服气。  “枪是最可怕的凶器,不祥之物啊。”父亲脸上露出一丝恐惧。  “难道枪比飞剑还厉害吗?”少年一脸疑惑。  “别问这么多,我们走吧。”父亲显得有点不耐烦,毕竟搬家本来就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  那天,一群土匪把粟周亨堂弟家一个孩子给绑走了,并送来一封信,要他堂弟送钱去把孩子给赎回来。堂弟找他商量,自然他也拿不出什么主意,只能劝说按照土匪的意思破财免灾了。堂弟走后,粟周亨是愈想愈怕,与婆娘商量了一夜后,第二天就决定要把家搬到会同县城去。毕竟县城里有政府军队,土匪还不敢这么嚣张。    是的,自1916年袁世凯死后,大小军阀各自为政,短短两年间,黎元洪转正大总统,张勋复辟,冯国璋、徐世昌相继走上大总统的位置,可见政治动荡之烈。  1918年,孙中山发起为维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与国会的“南北战争”,在湖南岳阳开战。战事一起,遭殃的自然是老百姓,更有些吃了败仗的士兵便干脆跑到山里做了“土匪”,那些绑匪大多就是这样来的。  粟周亨全家搬到会同县城后,就在城里造了一间二层的木楼,围上高高的围墙,并且亲自书写了一副对联贴在门口,上联:莺迁乔木;下联:凤栖梧桐;横批:余庆。对于一个想老老实实生活的人,安全是首要的。  当然这一切对于一个11岁且不安于规矩的少年来说,就显得意义非凡了。首先是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其次是能够接触更大的环境。而教育与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无疑是深刻的。  粟多珍先是进入了会同县里的“模范小学”,后又转入会同县第一高等小学(所谓高等小学,既现在的小学高年级)。  根据当时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的《普遍教育暂行办法》,高等小学废止读经,提倡新学,设置修身、国文、算术、历史、地理、理化、体操、唱歌等课程。对于一个刚从私塾跑出来的少年,这种新课程无疑有着巨大吸引力。于是在会同高小的校园里,经常可以看到这个一个瘦削少年活跃的身影,或捧书大声朗诵,或伏案沉思计算,或吹拉弹唱忙个不亦乐乎。  然而粟多珍在高小读书的日子也并非是快乐无忧的,甚至可以说有点郁闷。  由于粟周亨搬到县城后,经济日渐拮据,于是时常让这个善于计算的二儿子在家帮忙算帐,以分担生计压力。历经人事,粟周亨对生活已没有太多的奢望,对于这个孩子,他也只是希望他能继承自己的事业,安安稳稳地过上一辈子。甚至在平日里,他都叫这个孩子,继业朋。  粟周亨没有想到,他的这个儿子是决不会甘于这样过一辈子的。迫于家庭的压力,粟多珍还是与父亲达成了妥协,他不得不帮父亲做一些烦人的“豆腐帐”,但过多的家务,还是让他无法兼顾到学习,一连二三年,粟多珍总是原地踏步升不了级,你甚至可以看到,每一年新学期开始,在会同县第一高等小学校园里,总会有一个逐年长高的孩子,耷着脑袋地走进同一间教室,然后默默地找一个后面的位置坐下,任凭边上新来的孩子兴高采烈地讨论着什么。  在粟多珍快乐并郁闷的少年时光,发生了两件大事。一件改变他的想法,一件让他下定了决心。    那时会同县的驻军是北洋军阀的一个连,老大姓卢,人称卢连长,连县长都要怕他三分,由于是战乱时期,部队地位高,甚至是一个姓周的中士(班长),在会同县内都有公馆(相当于现在的别墅)。  这支部队每次出操,都要排成四路纵队,人多街窄横冲直撞,有时还把来不及躲避小摊小贩的家当踢得满街都是。中国的老百姓向来胆小怕事委曲求全,碰到这种倒霉事,大多是敢怒不敢言,最多在肚子骂几句操他娘而已。然而这些蛮横的士兵,还是碰到了对手,一群初出牛犊不怕虎的高小学生。  首先只是少年意气式的冲突,你出操排成四路纵队,我放学时也排成四路纵队,面对面的,谁也不让谁。起初,面对一干十几岁的少年,再骄横的士兵也不敢过于放肆。但冲突还是不可避免地升级了。    “把他拉下来!”不知是哪个高小学生一声怒吼。  “拉下来!拉下来!”学生齐声怒吼,声势震人。  那天县里做大戏,那时看戏是全民最大的娱乐,比现代明星演唱会还要热闹三分。只见城隍庙广场上人山人海,三教九流包括大兵与学生齐聚一堂,眼巴巴地瞧着戏台上生旦净末丑伊伊呀呀地演绎着王图霸业人情冷暖。  戏正演得精彩,一个士兵竟忘乎所以地站上了一张长凳,而在那个士兵后面恰好是高小的学生。于是学生愤怒了。  怒吼声中,几个学生已经冲了上去。粟多珍也冲在其中,他跟阿陀练过武功,身手较之其他同学要敏捷些,这一冲便冲到前面去了,那士兵似乎已被学生的吼声给震住了,站在长凳上竟没有任何反应,粟多珍冲上前去拽住那士兵的胳膊一拉,那士兵便给拉下来摔倒在地上。毕竟是当兵的,那士兵晃过神,迅速从地上爬了起来,轮起长凳就往学生砸去,但由于人多夹杂,一时间施展不开来,被粟多珍等一干同学团团围住,反倒挨了不少拳脚,而边上一同看戏的士兵看到自己人被打,也纷纷围了跑来加入战团。一场混战开始了。  “土匪来了!”学生到底是打不过士兵的,看情势不妙,粟多珍临机一动,如此大喊。一听到土匪来了,人群顿时骚动起来,乱成一片。  “砰!”维持秩序的保安队连忙对天鸣枪,但枪声只能是制造恐慌,一时间广场人群四散,哪里还控制得了。而一干学生也趁乱跑回了校园。    冲突并没有到此结束。那群士兵竟追了过来,把学校包围了起来,甚至在门口架起了机枪,并且放言:见到高小的学生,就要抓,就要打,就要杀!  一开始学生还以为是气话,直到后来有一天,在一条巷子里一个学生被大兵扣留,辛好那学生还算机智,否认自己是高小的学生,加之穿着褴褛不象学生模样而逃过一劫。但这消息还是在学校里引起了巨大的恐慌,于是谁也不敢回家,在一个杨姓教员的支持下,商议后决定罢课予以抗议。学生们热血沸腾,并用木棍、木枪装备起来,学着跟部队一样操练起来,试图大干一场。  事情闹大了,终于在县长的调停下,卢连长作出了保证:“不抓学生,不打学生,不杀学生!”而学生也同意了复课。    在某种程度上说,这只是一场闹剧。但对那个叫粟多珍的少年来说,影响却是深刻的。童年的剑侠梦是那么不真实,他现在想的最多的就是:如何搞一支自己的队伍,一支拥有真枪实弹的队伍。  是的,事实证明,要想除暴安良,匡抚正义,最终还要靠实力说话。    粟周亨似乎看出了什么,父亲毕竟是父亲。粟周亨决定做一件事情,粟周亨知道,只有做了这件事,儿子才能安下心来来,老老实实地继承自己的事业。  一切安排就绪后,粟周亨决定向儿子摊牌。    “继业朋,知道今天阿爸为什么叫你来这里吗?”楼上,祖宗的灵位前,父亲一脸严肃。  “不知道。”儿子摇头。  “去,先给祖宗烧一柱香。”父亲如是说。  儿子走上前,在供桌上取了几支香,用火柴烧着了,拜了拜,把香插在神翕上。  “继业朋,你长大了,该成个家拉。”父亲拍了拍儿子厚实的肩膀,若有所触。  “阿爸,我还是学生呢。”儿子有点不好意思。  “继业朋,阿爸已经给你定了一门亲事,那可是正经人家出身的女儿,端庄贤惠,还缠着小脚呢。”父亲终于亮出了底牌。  “阿爸,我不要。”儿子断然拒绝。  “婚姻大事,岂能儿戏。你不要也得要。”父亲维护自己的权威。  “我不要。”儿子表现坚决。  “在祖宗面前,敢如此大逆不道,你,你---”父亲气打不到一处。  “现代社会,提倡婚姻自由,婚姻的事情我自己说了算。”儿子用新学来对抗父亲的旧学。  “逆子,我怎么生了你个逆子,我愧对祖宗啊。”面对比自己还要壮实的儿子,父亲顿脚大哭。  就在这时候,闻声而来的母亲赶到,把儿子拉了出来。面对母亲的苦口婆心,儿子说了一句话:“阿妈,我想离开这个家,到外面去闯一闯。”  此事后,父亲卧病于床,三天不食。三天后,儿子口头上同意了这门婚事。  当然,也就在同意的同时,儿子已暗暗下了一个决心:离开这个家,到外面去闯一闯。    粟多珍开始努力寻找机会,就在他在帐房里听了大嫂大半天指桑骂槐(因粟周亨不让他大儿子粟多瑞管家),心情极度郁闷地跑到学校后,忽然看到一份公告: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简称二师)要在会同县招考两名预备生。(因正式录用,还要到二师参加正式考试)  机会终于来了。粟多珍是不会错过这好机会的,他暗中憋足了劲,在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终于如愿以偿地的获得预备生的名额。  然而好事多磨。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但此时再大的困难,也无法阻止一个少年的决心,到外面闯一闯的决心。    “继业朋,阿爸敬你一碗!”在送别儿子前去二师求学酒宴上,此前一直没有喝酒的父亲面对儿子端起了一碗红酒。  是的,当儿子收到录取通知书,不顾父亲反对冒然前去常德(二师校址)时,父亲已经明白儿子的决心已经无法更改,他知道,儿子的心要比他想象中要大的多。也就在那一刻,父亲改变自己的固执,他不再阻碍儿子的飞翔。父亲对儿子爱,本来就可以融化这世间任何的固执。  在他得知儿子阻在半路缺少路费的时候,他急忙让家里的大儿子去把他弟弟接回来,并且保证不再阻止儿子出外求学。在儿子回到家后,他立刻给儿子筹集了路费,并且召来邻里亲戚为儿子办了一席送行酒。  当与儿子喝完那一杯送行酒后,父亲已是泪流满面。那一刻,父亲知道,他对儿子的爱,竟是远远超过他原本的预料。  在儿子离去的日子里,父亲忽然感觉自己真的老了,他经常会忘记本来不该忘记的事情,甚至在算账时也经常会出现一些不该出现小差错。那一天,父亲忽然做了一个梦,梦见了自己吃梨子,父亲又一次流泪了,他逢人便说,梨子就是离子,他恐怕此生再也见不到继业朋了。  一语成畿,不久后,粟周亨在又一次避乱离乡的路上,因感风寒去世,年仅42岁。他一生谨慎,最终却没有实现安安稳稳过一辈子的愿望。    
  南麻战役击败粟的不是胡琏,而是对手的援军突破了华野7纵的阻击!  一直到粟的几个纵队撤围,胡都是被动防守,连追击似乎都没发动!  事实上,到粟撤围时,胡的11师已经岌岌可危,如果给粟多一个纵队用于进攻或阻击,11师都必然报销!  当然没有如果!  粟也只是主动撤围,谈不上大败,没打胜是事实!  粟对胡的评价里似乎还有句:&悍将谋才&
  直播吗???搬个板凳,等着看!!
  不错,文笔好,有历史厚重感。如果能一直写到文革时期及其逝世,则善莫大焉!
  粟裕是我军的战神  我十分赞成  不过和胡连比较就太掉家了  粟裕能力和战绩可是手下败将胡能比的啊  根本不在一个数量级上  金门粟裕关系不大,叶飞等轻敌而已啊  胡侥幸啊
  不看职务大小  只看军事指挥能力  何况胡后来的职务也算不小
  3、青年    常德,我来了!  1924年的春天,沅江的春水载着一个十七岁的少年来到这个古称武陵,传说中世外桃源所在的地方。  武陵少年,这是多么让人神往的潇洒。  仰天长啸出门出,我辈岂是蓬篙人。然而让这个十七岁的少年没有想到的是,当自己满怀豪情来到常德后,竟然就大病了一场。  是这样的,由于沅江流域土匪猖獗,商船不敢单独行驶,通常要等到有上百条船,然后由军队保护在出发。而粟多珍在洪江镇码头一等就是一个多月,当他到达常德时,进入二师的正式考试已经结束,幸好找到了一位远亲的堂叔,这位堂叔是二师的教员,堂婶也在二师附属小学教书,凭着这个关系,粟多珍得以进入二师附属小学,插班在高小三年级读书。(毕业后,由于二师下半年不招生,于是又考进常德市平民中学继续就读。)  可以想象,一个满怀豪情奔走他乡却差强人意的少年,为了完成自己既定的目标所付出努力的疯狂程度,为了顺利考上二师,这个少年每天除了吃饭与睡觉,几乎都是呆在自己的座位上读读写写。水土不服,营养不良,再加上缺乏锻炼,病魔终于降临在这个少年的身上。  咳嗽、吐血、秃发,这一系列症状都显示着病情的严重,然而这个倔强的少年竟隐忍着,连他的堂叔与堂婶都没有告知。没有钱吃药打针,身体难受的厉害时,就把自己捂在床上,直到失去知觉昏昏睡去。  煎熬,一点点的煎熬,他用自己的意志力与病魔抗争。终于有一天,他竟又感觉到神清气爽起来,身上的力气也慢慢地得到了恢复,甚至走路又可以活蹦乱跳了。  他赢了。他用自己的身体战胜了现在称之为“肺结核”的病魔。这是一个奇迹,在那个年代,这种病几乎是一种绝症。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是对勇闯鬼门关者的安慰,更是对未来人生的美好展望。    1925年的春天,粟多珍终于考进了二师。这一年,粟多珍18岁。18岁是告别少年的年龄,尽管粟多珍身材并不高大,但由于病后注重锻炼,却更显得壮实,有精神了。    常德位于湖南省西北部,虽然那时人口也只有十来万,但东临长沙,西连川黔,南接粤广,北抵三峡,有西楚唇齿、黔川咽喉,云贵门户之称。这样一个地点,自然有足够的便利尽可能快地吸收外来新事物。  也因此,二师,以思想活跃著称。二师的前生是洋务派著名人士熊希龄于1902年创办的西陆师范讲学所,辛亥革命后改名为河南省立师范学校,该学校以培养新思想新知识人才为己任,教师多为海内外知名学者,学校不仅不收学费,而且还提供膳食、制服、药品、图书及部分文具等,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衡阳第三师范学校并称湖南三大名校。  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留下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还须努力”的著名遗嘱。  一时间,“联俄、联共、扶助工农”这一新三民主义思想,是否应继续贯彻,成了中国国民党左右两派及共产党争论的焦点。  而这种争论的影响,在思想活跃的二师自然是无法避免的。    “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人民、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彻底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彻底消灭私有制和私有观念,通过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使阶级和国家自然消亡,建立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  这是粟多珍首次接触到共产主义思想。当粟多珍看到“共产主义宣言”后,心里不禁一震。可以说,这种震撼是前所未有的,这种震撼给粟多珍的感觉是非常特别的,就像是在黑暗的房子里,忽然有人打开了一扇窗,然后眼前一下子亮堂了起来。  未进二师前,面对现实诸种,胸怀壮志的粟多珍就对国家、民族的命运有过思考,然而却一直无法找到答案。是的,带着对“三民主义”的疑惑,共产主义这种将革命进行到底的理论,以其彻底无畏的独特个性,征服了粟多珍这样青年的心。  于是,粟多珍开始有意识的接触共产主义思想。《共产主义ABC》、《新青年》杂志等等书籍的阅读,使这个青年在思想上逐渐成为一个共产主义者。    由于二师思想活跃,各种思潮并行,学生派系众多,但主要可以分成三派:一派是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旗帜的“学生会”,其代表人物是腾代远,成员大多是一些家境相对贫困的学生;一派是以三民主义思想为旗帜的“体育会”,其代表人物是黄均德,成员大多是一些家境相对富裕的学生;第三派就是中间派,属于较多数。而粟多珍,自然而然就成了“学生会”。  “学生会”与“体育会”两派之间斗争激烈,不仅是思潮上的,甚至还有身体冲突发生(譬如二师事件),在这些斗争中,粟多珍逐渐坚定了自己的信仰。  1926年11月,粟多珍加入了共青团(1927年6月,转为党员),一个月后担任团小组组长。这是一次从思想到行动的跳跃,这个叫粟多珍的青年开始成为真正的共产主义者。    从1921年到1927年,共产主义在中国发展迅速,当然最具体的形式就党员数量的增长:1927年年7月(一大),党员57人;1925年1月(四大),党员994人;1927年4月(五大),党员 5.7万。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此时,随着北伐战争中取得节节胜利,在全国权望日炽的国民党实权人物北伐总司令蒋介石,开始感到了共产党的威胁。  日,几经筹划的“清党行动”终于在蒋介石的首肯下正式拉开序幕。5月21日, 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五军独立第二十三团团长许克祥响应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新政府(当时国民党还有以汪精卫为首的武汉政府),在长沙发动“马日事变”,袭击湖南省总工会、农民协会和其他革命团体,解除工农革命武装,捕杀共产党人。在这种政治大环境下,常德的形势也突然紧张起来。  1927年初,二师、女子二师与第二中学合并为湖南省立第二中学(简称二中),实现了男女同校的革命主张。合并后,由年仅28岁的共产党员胡佐武担任校长,学生总数达到1700多人,而中共党、团员就发展到了四五百人。  当然,这样一个敏感的地方,这样敏感的政治环境下,是不可能成为避风港的。尽管这里只是校园。    当二中校长胡佐武被湖南省防军驻常德独立旅诱去杀害后消息传到学校后,二中师生一片哗然,而此时二中的共产党员(包括共青团)也已闻到血腥的味道,就在党组织准备撤离的时候,他们得到了消息,常德当局下达对全校共产党人的通缉令,并出动两个营的军警对学校进行包围。  由于外面风传二中有七八百条枪(其实只有二三十条),搜查的军警颇为顾忌,几番商议后,决定先在校门口架上机枪后,然后由警察局长带兵进校逐室进行搜查。    “不好了,他们已经把学校包围了。”一个青年学生气喘吁吁的跑了进来。一群青年学生聚在一间教室里,他们大多是二中共产党骨干。  “他娘的,冲出去跟他们拼了!”  “拼了!”“拼了!”---  血气方刚,群情激慨。  “不行,我们共产党人虽说不怕死,但也不能这样蛮干。”一个负责人模样的拒绝。  “那我们怎么办,难道就这样束手待毙?”  沉默,可怕的沉默。  “同志们,我有一个办法。”  “粟多珍同志,你有什么办法,快说吧。”负责人颤抖着声音,激动不已。  “我想,我们可以从下水道钻出去。”粟多珍说。  “不行,让我们钻下道,这是对我们共产党人的侮辱。”一个声音反对。  “对,我们共产党人绝不干这偷偷摸摸的事情。”一个声音附和。  ------  一时间,议论纷纷。  “你们不钻,我钻。”粟多珍说完,便往门外走去。他知道,已经没有时间再做无畏的讨论了。他只能用自己的行动来说服。  一时间,一群人,面面相覷。  “韩信都能受胯下之辱,我们共产党人为了全人类的解放事业,受这点侮辱算什么,我们走。”负责人大手一挥。    当粟多珍最后一个钻进下水道后,跳到嗓子眼上的一颗心,才慢慢落了下来。不远处已传来军警搜查的呼喊声,但他还是没有忘记把下水道口的铁盖盖好,他不是不紧张,只是他属于愈紧张头脑反而愈冷静的那类人。  由于常德雨季经常发生水涝,因此城内的下水道特别粗大,而且直通城外。搜查的军警做梦也没有想到,这群煮熟的共产党人会从这里飞走。而当他们发现这条秘密通到时,已经太迟了。  一路狂奔。那个叫粟多珍青年,带着一身臭气与淤泥奔出城外,奔到了洞庭湖畔,搭上一条木船,从湘江南下长沙,然后乘夜爬上火车,藏在座椅下,向北进入湖北,目的地是武汉,当时中共中央的所在地。    
  顶起来!
  一贯鄙视这种抗击日军无尺寸之功,内战之中大打出手的内斗分子。再怎么英雄,打的也是自家兄弟,算什么英雄??
  不要动不动就鄙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定时代  
  支持楼主
  粟大将牛逼是不错,但是肆意吹捧就恶心了。  网上有些文章实在吹捧得过分了。
  hehe   只觉得对老毛吹的厉害  中国不乏政客,  可惜少政治家  中国的悲哀    至于粟大将军倒不觉得  两军交战  各位其主  政治的是是非非  管他做甚    战争是人类苦难的主题  我们记录战争  但我们不赞同战争  
  完了??
  什么叫抗战无尺寸之功?  粟率苏中军区兼新四军一师打的南埔旅团的番号几乎都被销掉,换了小林师团来,还是不行?哪个超过尺寸之功的来和他比比?
  第二章 战火历练    1、初战南昌    日,粟多珍逃到了武汉武昌。这时候国民党武汉政府还没有公开反共。粟多珍一到武昌就与党组织取得联系,加入了那时叶挺领导的第二十四师的教导队,任学员班长。而所谓的教导队,就是当时中共专门用来收容湖南、湖北地区被“清党”后逃过来的共产党人,并把他们培养成基层军事干部。  粟多珍进入教导队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改名。一方面,他觉得原来的名字过于秀气;另一方面,他也不想再连累家人。革命不是请客吃饭,这次逃亡已经让他意识到革命的风险。于是他给自己改了一个名字:粟裕。  当然,这个20岁的青年没有想到,“粟裕”这个名字将会载入中国的历史,成为中国现代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    “藤久远!”  “有!”   “粟裕!”  “有!”  ---  6月天空,没有云,没有风,烈日当空,一个个陌生的名字,一声声响亮的回亮。教导队正在集训点名。  由于教导队的目标是培养基层军事干部,训练很是严格,每天“四操三讲”(一般部队是三操两讲),雷打不动。  而所谓的“四操三讲”就是,四操:早上一次十公里跑,上午下午各一次军事操练,傍晚一次军事体操;三讲:上午下午各一次政治或军事课,晚上一小时的点名训话。  接二连三地有人倒下被抬出操场,这种近乎残酷的训练,无论是对人体力还是脑力都是一种考验。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扛得住这种考验的。于是有不少人开了小差。  当然对于新兵来说,倒下不是耻辱,耻辱的是逃跑。  作为新兵,粟裕没有倒下,更没有逃跑。从进入教导队的那一天起,粟裕就明白了自己的目标。  不想做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粟裕觉得自己会是一个好士兵。  而两个月的集训后,粟裕觉得自己是一好士兵。  后来,粟裕被派去部队,担任南昌起义总指挥部警卫队警卫班长。这是一个军事素质与政治都必须过硬的位置,事实证明:粟裕的确是一好士兵。    1927年7月中旬,中共中央改组,由张国焘、张太雷、李维汉、李立三、周恩来组成中央常务委员会,停止了陈独秀的领导,并决定以“东征讨蒋”为名,由中共领导或影响的部队沿长江东进,经九江到南昌集中,同时中共中央指定周恩来、李立三、恽代英、彭湃等组成中共中央前敌委员会,以周恩来为书记,前往南昌领导武装起义。  其战略目的是,通过起义,把叶挺、贺龙所部从南(南昌)浔(九江)地区带回广东,依靠海口,取得国际援助,重整旗鼓,再次举行北伐。    “擦洗武器,补充弹药,整理行装,待命行动!”7月31日下午,部队下达作战准备命令。  “要打仗了!”士兵们议论纷纷。  是的,对于不少人来说,这是第一次战斗。特别是那些出生教导队的队员。第一次,总会给人特别的感觉。  夜愈来愈浓,压得人有些喘不过气来,总指挥部内,灯火通明,人来人往。总指挥部外,粟裕右手紧紧按着腰间九响毛瑟手枪,眼睛在黑暗中四处搜寻。  夜半,清脆的枪声划破夜空,战斗终于打响了。那正是来自南昌城方向的枪声,劈里啪啦的就像是大过年放鞭炮,粟裕感觉自己一颗心已经飞了出来,飞向那枪声响起的地方,与担任攻击的弟兄一起冲锋陷阵。  这一战,是他作为士兵的第一战,真正的士兵是必须经过战火历练的。  这一战,他已经期待许久了。  “开打了!”一个警卫班的士兵向粟裕跑了过去,他显然想与班长一起分享这难得的激动。  “跑什么,站好自己的位置。”粟裕厉声呵斥。激动归激动,但军人必须恪守职责坚守岗位。作为警卫班长,他很明白自己的任务,他的任务不是冲锋陷阵,而是保护首长的安全。    日凌晨一时,中共终于在南昌打响了武装革命的第一枪。到拂晓六时分,不到5个小时,南昌守军便缴械投降。史称:南昌起义。  是役,贺龙为军事总指挥,参加武装起义的有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第11军第24、第10师,第20军全部,第4军第25师第73、第75团以及朱德为团长的第五方面军第3军军官教育团一部和南昌市公安局保安队一部,共2万余人。南昌市及近郊第五方面军警备团和第3、第6、第9军各一部共3000余人全部被歼,缴获各种枪5000余支(挺),子弹70余万发,大炮数门。  从战役本身而言,无论战略部署还是战术指挥,此役并非经典。然将星云集,竟包括了中共后来的六位元帅,还有那位“尤善于大兵团作战”的第一大将。且不说政治意义如何,其阵容之豪华,让人叹为观止。    8月1日,起义胜利后,成立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推举宋庆龄、邓演达(二人未到南昌)、贺龙、周恩来等25人为委员,以宋庆龄、邓演达等7人组成主席团。以宋庆龄等人名义发表《中央委员会宣言》,指出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号召一切革命者团结起来,继承孙中山的遗志,继续为反对帝国主义与解决土地问题奋斗。  8月2日,革命委员会任命贺龙兼代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叶挺兼代前敌总指挥。方面军所属第九军,朱德任副军长、朱克靖任党代表;第十一军,叶挺任军长、聂荣臻任党代表;第二十军,贺龙任军长。  8月3日,中共前委按照中共中央原定计划,指挥起义军分批撤出南昌,沿抚河南下,计划经瑞金、寻邬(今寻乌)进入广东省,先攻占东江地区,发展革命力量,争取外援,尔后再攻取广州。  关于这次匆促地撤退,后来研究颇多争议。但纯粹从军事结果来看,这是一次失败的撤退。    作为警卫班班长,粟裕见证了这次撤退。  在这次撤退中,粟裕经历了真正战争的残酷。  在这次撤退中,这个年方二十的壮实士兵别着驳壳枪,扛着两把步枪,背着200多发子弹,加上背包、军毯等共30多公斤的锱重,以每天三四十公里的速度,随军前行。  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八月酷暑天气,漫长行军的途中,不时有枪声响起,不时有士兵倒下,放眼尽是血肉横飞的画面,痛苦哀嚎的声音。这一切,都在不断摧毁一个人的战斗意志,于是不少人开了小差。部队减员厉害。    从南昌出发,由抚河南下,经抚州、宜黄、广昌、石城、瑞金、会昌,后又折返瑞金,改道东进,经福建省长汀、上杭,沿汀江、韩江南下。9月22日,第11军第25师占领广东省大埔县三河坝,主力继续南进,于23日占领潮安(今潮州)、汕头。  9月28日,起义军主力在揭阳、汤坑(今丰顺市)、海丰、陆丰等地区,一路连遭由陈济棠、薛岳部3个师1.5万余人组成东路军的截击,激战不胜,部队大部溃散。  10月5日,起义军余部在饶平县境同由潮、汕撤出的第3师一部会合。此时部队已减员至2500人,前敌总指挥周恩来等人也与部队失去了联系。部队会合后,这两支部队在剩下的最高指挥副军长朱德率领下,转战闽粤赣湘边,最后保存起义军约800人,由于部队人心涣散军纪不严,部队在信丰进行整顿,整编为一个团,朱德任团长,陈毅任团指导员。后来部队一路转战,参加了湘南起义,并于1928年4月到达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同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会合。    “砰!”粟裕只觉得右耳一阵轰鸣,眼前一黑,便栽了下去。  10月16日,在与警卫排一起掩护部队撤离时,一颗流弹击中了粟裕,从他右耳上侧的颞骨穿了过去。  “粟裕啊,我不能管你拉。”耳边模模糊糊的,是排长的声音。  粟裕努力挣扎着,从山坡一直滚落到水田。再也没有力气了,粟裕静静地躺着,他看到了他的父亲,这个原本固执而显得有点古板老人,面带微笑,用手轻轻地抚摸着他的脸颊,他用最后一点力气举起手,想抓住父亲的手---  几个路过的士兵,发现了水田水里那只慢慢举起的手,于是他们冲了下来,赶走了死神。他们是好士兵,是不会丢下一个弟兄的。  这是粟裕在战争中,第一次与死神亲密接触。在战争中,只有与死神亲密接触过的人,才能看破生死。这是一个优秀的士兵必须跨过的坎子。  一个将军,首先是一个优秀的士兵。  同样,一个优秀的士兵,才有可能成为将军。    半年多来,一路转战。粟裕没有想到,第一战竟会是如此结果。  有一种人,是愈挫愈勇的。这是做大事的性格,做大事的人就必须有不断承受失败的意志力。    “同志们,从表面上看,我们好象失败了,但我们要相信,失败是暂时的,今天的失败是为以后的胜利做准备,古今中外,所有的革命事业,都是从不断地失败中逐渐发展起来,胜利最终是属于我们的!”   “同志们,你们知道吗,俄国的五月党人革命失败后,大部分都被杀害了,只留下一些渣渣,结果就是这些渣渣带领着俄国人民,取得了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现在我们留下来的这些人就是渣渣,我们这些渣渣也一样能够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  ------  这是信丰整编中,陈毅与朱德等部队指挥官的训话。  胜利!胜利!胜利!这是士兵对失败的驱赶,对胜利的渴望。  陈毅与朱德等部队指挥官极具煽动力的演讲,给这支失败的部队注入了一剂强心剂。指挥官的意志是一支部队的灵魂。只要指挥官的意志未被击垮,但这支部队就有生命力,无论还剩下几个人。  当然,对于粟裕而言,这无疑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在朱徳、陈德等部队指挥官的身上,他看到了一种精神,一种永不言败的精神。  准确的说,这是一种信仰。只是在粟裕身上,还缺乏实践的考验。而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2、练战井冈    井冈山, 位于湘赣边界、罗霄山脉中段,山势高大,地形复杂,主要山峰海拔多在千米以上。而其中部为崇山峻岭,两侧为低山丘陵,从山下往上望,方圆五百里井冈山就如一座巨大的城堡。从行政区域讲,属三不管地带;从战略地形讲,易守难攻。  过去,井冈山是一座普通的山,普通的只是山。  然而,历史还是选择了井冈山。历史不仅能改变人,还能改变山。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残部走上井岗山。日,朱德率领南昌起义的残部走上井岗山,在宁冈砻市龙江书院毛泽东会面,朱、毛实现会师。  日,朱毛起义军在砻市龙江河滩召开会师庆祝大会,正式宣布成立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后即改名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简称红四军),全军共6000千多人,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军党代表和军委书记。  是时,粟裕被委任为28团5连党代表。(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部队于三湾改编后,把党组织建立在连队,这制度后来得到推广。)    “粟代表,来卖狗皮膏药了,多少钱一张啊?”  不知是第几次听到有人这么招呼他了,粟裕不禁有点窝火,好歹自己也是党代表,按照党指挥军队原则,自己还是连里1号人物。可惜,连队里的弟兄并不卖帐,特别是那些个从南昌起义过来的老兵。  “去去去,到自己位置去。”粟裕面对着这位嘻皮笑脸的老兵,有点无可奈何。  “粟代表,神气啥,有种的去教训白匪啊。”老兵说。  “他娘的老蛋,你来什么劲啊,都给我站好,听粟代表给大家上政治课。”连长骂道。  肃静,忽然肃静。  “同志们,我们红军是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是替穷人打天下的军队,我们与旧军阀军队不同,在我们的军队里,提倡官兵平等,上级不能任意打骂下级,不过啊,据有同志反映,我们的连队里还有这种打骂的现象存在---”  粟裕开始讲课,心里却不是滋味。说实话,他不是很喜欢做政治工作,但他也明白,如果没有政治工作,红军就不能得到发展,甚至无法生存。打土豪分田地的土改政策虽然使红军很快得到苏区人民的拥护,但红军艰苦的战斗环境也使不少红军士兵思想产生动摇。以至脆弱到一有打骂现象,就有逃兵出现。  当然,对于老兵的讥刺,粟裕在等待,等待着机会的到来。总有一天,他会证明:自己不仅能搞政工,而且还会打仗。    机会很快就来了。  1928年6月,粟裕担任连长。战争时期,部队人事变动是很快的。  连队是基层作战单位。一般而言,一般的战斗都是以连为基本单位的。也就是说,一个连队已经有一定自由作战空间。同样,一个连指挥官的作战水平,也有了自由发挥的空间。    1928年6月,蒋介石指挥的北伐战争进入最后冲刺。而随着井冈山根据地不断扩大,驻军杨如轩部一败再败,在南京政府的指示下,湘、赣两方面决定各出5个团的兵力,由从北伐战争中抽调回来的杨池生为总指挥,分两路“进剿”井冈山红军。  根据“打弱不打强”的战略思想,朱、毛决定对由茶陵向宁冈推进,战斗力较强的湘军吴尚部实行守势,而对由吉安向永新推进,战斗力较弱的杨池生、杨如轩所部的赣军实行攻势。先敲掉一个钳子,粉碎国军所谓的“钳式攻势”。  6月21日,杨池生部三个团从永新出发,进攻宁冈红军。朱毛红军根据情报,布置战术如下:朱德、陈毅、胡少海率29团及31团1营,在新七溪岭阻击杨池生部27团;王尔琢、何长工率28团在老七溪岭迎击杨池生部25、26团;袁文才率32团和永新赤卫队埋伏在老七溪岭右侧武功坛一带,待主力得手后相机捣毁杨池生部驻白口的前敌指挥部,截断敌人退路;毛泽东率31团1营在永新龙田、潞江一带监视湘军吴尚部。  6月22日,端午节,拂晓时分,龙源口战斗(又称七溪岭战斗)终于打响了,这是井冈山根据地建立以来,红军与国军之间最大规模的一次会战。    “报告连长,敌人已经占领了百步墩。” 当粟裕率领着连队迂回至老七溪岭时,赣军右路先头部队已经占领了百步墩制高点。28团中,粟裕所率连队的任务就是占领制高点。  山地战中,谁占领了制高点就意味谁就控制了战争主动权。两军交战,犹如棋手对弈,主动权意味着优势,优势常可化为胜势。  粟裕抬头盯着百步墩,只见山势陡峭,丛林茂盛,在老七溪岭中高高凸起,只要一占领百步墩,整个老七溪岭都在眼底。粟裕整个神经不由绷了起来,他很明白百步墩的重要,但对手已经抢得了先手,唯一的选择,就是攻占制高点,把先手抢回来。这是一场影响全局的战斗,任务艰巨,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小李,占领百步墩大概有多少人?”连长问侦察员。  “一个连,大概200来号人。”侦察员回答。  “好,我们攻上去,把百步墩抢回来。”连长信心十足。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粟裕知道自己的部队装备落后,基本武器配备就是汉阳造步枪与手榴弹,平均每人只有五发子弹,甚至还有不少士兵只配备土铳与梭標,然而士兵战斗意志顽强,体能好,还有丰富山地作战经验,足以弥补这一切不足。  当然,粟裕还很了解对手的,这支赣军部队人称“双枪将”,一手步枪,一手鸦片枪,根据以前的作战经验,先随便给他们来几次攻击,等到他们烟瘾发作时,再来一次猛冲,战斗也就基本解决了。    枪声响起,战斗开始。从早上到中午,粟裕组织了几次进攻,都遇到对手顽强抵抗,无功而退。  正午时分,艳阳高照。时间在一点点流逝,倘若再攻不下制高点,必将影响整个战局,向对手有利的方向发展。  难道是自己估算错误?是的,对手的顽强已超乎了粟裕的想象,看着自己手下那批平日里把翻山越岭当成散步的兄弟,竟也灰头黑脸疲惫不堪的样子,粟裕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判断:我方累,但对方更累。  一个大胆的计划突地出粟裕脑子里跳了出来。关键时刻,粟裕的思维总会变得特别活跃。粟裕相信,这个大胆的计划将很快改变这场制高点争夺战的最终结果。  
  正对粟裕感兴趣。    这个人确实是个能打仗的将军。  分析战局,捕捉战机的能力很强。似乎比林还要强一些。  但综合能力不及林。    但比他的对手们确实强多了。  看他写得军事回忆录,还有他那些给中央的电报,感觉这个人的军事素养和眼界比张灵甫们高了不止一个档次。  怪不得老毛会让陈毅靠边,执意把粟裕扶正。    毛识人和从谏的能力,从他和粟之间的电文往来可见一斑。又似乎比蒋高了不止一个档次。  
  综合能力是什么?  如果我把他理解成可以不用打几个胜仗而养出百万兵,哪林彪确实综合能力强!可惜可惜
  再初二的时候就看过粟裕传(盗版的)。  书中写道  
有次江青来他的部队,他连招呼就没打。  
回来后就跟家人说,我将要出事,倒时我宁可跳楼。你们也要做好准备。  
结果他竟然没事。也许周总理保了他,也许他在58年挨了批,下台早,不在江青打击之列。  
事实证明,建国后你下台越早,受的罪越少,刘伯承、粟裕、陈云、彭德怀在文革中都没受过什么罪。贺龙、陈毅、罗瑞卿、陶铸这些人受的罪可大了,谁让他们是文革时的资产阶级当权派呢。资产阶级是小事,关键时机当权,人家闹革命,不整你们“当权”的人,人家怎么“夺权”专政呢?,他们是吃饱了撑的。至于刘伯承、粟裕这些人,顶多陪斗。都是死老虎了,没权了,整他们干吗? 简直是浪费力气。  
反正我对粟裕挺佩服的。
  直接把粟裕回忆录从第一人称改成第三人称发出来,楼主还真够不怕麻烦的。
  直接把粟裕回忆录从第一人称改成第三人称发出来,楼主还真够不怕麻烦的。  ----------------------------------  呵呵,当是做点普及工作吧    
  沉默前突击顶贴
  在安徽蒙城的双堆集全军覆没的十二兵团,主要是刘邓中原野战军打的吧。。。。
  “冲啊!”粟裕一跃而起,向对手山头阵地冲去。  根据自己的判断,粟裕决定挑选二三十名战士,组成突击队,并鼓励大家要发挥不怕疲惫,发挥连续作战的精神,凭着山石树木的掩护,偷偷地从侧面靠近对方山头阵地,然后趁敌不备,突然发动攻击。    “红军冲上来来了!”待睡眼惺松的哨兵发现时,粟裕已经冲到了面前。  “砰!”粟裕扬手一点射,那哨兵便应声倒了下去。  “弟兄们快跑,红军冲上来了!”虽然这支部队在赣军中算是顽强,只是此时正处于极度疲惫之中,除了几个军官摸样正云里雾里的,大部分都倦缩在阵地里阴凉处打个盹儿,当红军突然在睡梦里出现在阵地前,顿时乱做一团,连枪也没敢放一下,就纷纷使出吃奶的劲往山后蹿逃。    阵地来的实在太容易了,与前面的顽强相比,简直是出乎粟裕的预料。不过粟裕回头一看,却不由倒吸了一口冷气。  身后阵地上只孤零零地站着八九个突击队员,由于体力不支,大部分队员还落在后面,更不要说是后面红军战士了。倘若让对手缓过神来组织反攻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两军相遇勇者胜。  水无常形,兵无常势。粟裕立刻作出一个更为大胆的决定:留下6个人控制制高点,带着其余3人继续乘胜追击。    “砰!砰!砰!”粟裕是神枪手,可谓百发百中,一个点射就能撂倒一个,面对如此情境,对手哪敢回头,只是没命的往前跑去。  一路狂奔,一路追击。追到山坳时,那支赣军部队用完了吃奶的力气,再也跑不动,一百多人猥集在茂林里,试图侥幸避开红军的追击。  “放下枪,你们被俘虏了!”当他们看到粟裕天神般地出现在面前时,他们已经失去了反抗的勇气。他们甚至忘了,只要稍微一反抗,对方四个人就会成为自己的俘虏。换句话说,就是一百多头猪,对方四个人也抓不住。  而就在这时候,那控制点上司号员和旗手也非常配合地吹起了冲锋的号角,舞起了红旗。一瞬间,那百余名赣军战斗意志彻底崩溃,纷纷弃枪投降。    百步墩制高点一被控制,老七溪岭赣军顿时暴露无疑,至此赣军败局已定。    6月23日,龙源口战斗终于落下帷幕,此仗赣军三团全溃,朱毛红军大获全胜。有歌谣曰:不费红军三分力,打败江西“两只羊”。此仗结束,朱毛红军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拥有宁冈、永新、莲花三个县,吉安、安福各一小部,遂川北部,酃县东南部,迎来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全盛时期。    是的,在这次战斗中,粟裕创造一个奇迹。奇迹是超乎想象的,粟裕的表现超乎了其他人的想象。也就是在这次战斗中,粟裕表现出一个优秀指挥官应有的素质:善于捕捉战机,敢于奇兵制胜,并有丰富的想象力。  “粟连长,我服你了。”战争结束后,那个曾经讥刺他卖狗皮膏药的老兵向他敬了一个军礼。    乱世出英雄。由于表现出色,短短的两年,粟裕职务一路提升,从连长、营长、支队长,到1930年12月,粟裕已担任六十四师师长(红二十二军整编而成),年仅23岁。    1930年,蒋介石继北阀战争胜利后,又取得中原大战的胜利,开始把战略重点放到“剿共”之上。  1930年冬,蒋介石亲自部署对以前愈剿规模愈大的朱毛红军进行第一次围剿。  从1930年10月起,蒋介石先后调集杂牌军十一个师另三个旅,即张辉瓒第18师、 路孝忱新编第13师、罗霖第77师、公秉藩新编第5师(后改第28师)、谭道源第50师、许克祥第24师、毛炳文第9师、蔡廷锴第60师、戴戟第61师、刘和鼎第56师、张贞第49师、第12师之马昆第34旅、刘夷独立第32旅、周志群新编第14旅,及三个航空队,共十万人的兵力,分布于樟树、抚州、南昌、靖安、高安、上高及闽赣边地区,由江西省主席兼第9路军总指挥鲁涤平为陆海空军总司令南昌行营主任,张辉瓒为前线总指挥,采取“长驱直入,分进合击、猛进猛打”的作战方针,准备向中央根据地的红1方面军发动一次围剿,将中央根据地的红军主力一举歼灭。    “诱敌深入赤色区域,待其疲惫而歼灭之”。面对围剿,朱、毛等红1方面军领导作出相应的作战思路。  此时,中央根据地有了较大的发展,红1方面军已有4万余人,但双方无论在装备还人数上,国军都占有绝对优势。要想打破这次围剿,就必须充分利用井冈山地形及群众基础,尽力避免与其主力交锋,善用疑兵消耗对手,然后寻找机会歼灭其一部,达到打乱对手战略部署的目的。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这是毛泽东对井冈山时期红军战术思想的高度概括,也是对红军各级指挥官的明确指导,特别是像粟裕这样师团级以上的指挥官。  在这种战术思想的指导下,负责诱敌深入的红十二军在军长罗炳辉率领下,成功地牵着对手的鼻子向纵深推进。  11月1日,红军退出吉安城,向吉安县的东固和宁都的黄陂、小布一带进军。力避与国军正面交战。  11月5日,国军首先向袁水流域推进,扑了个空,又继续向吉安,泰和和赣江东岸进发。红1方面军除以少数兵力配合地方武装,迟滞、迷惑敌人,主力实行“球心退却”,于11月26日全部退到东固、南垄、龙冈地区。12月1日,又秘密转移到黄陂、小布、安福圩地区,荫蔽待机,进行作战准备。  12月16日,各路国军开始向红军根据地中心区进攻,至28日,先后进占万安、泰和、东固、源头、广昌、建宁一线,东西相距八百里。在红军集结地域 周围的敌军有五个师:左路第18、第28师进至富田、东固、南垄;中路第50师 进至源头;右路第24师进至洛口,第8师先头进至头坡。形成一个半圆形的包围圈(环形战线),试图将红军压缩至赣南苏区一举消灭。    机会终于来了。虽然国军在战略上形成了对红军的合围,但由于战线拉开太长,再加上蒋介石为打击异己,参加围剿的部队多为地方杂牌部队,各部队协调能力不强,这就为红军的战略实施提供了最大的可能。  红一方面军总部,根据当时军情,决定实行中间突破,打开国军阵线的一个缺口,只要中路一突破,环形战线立刻瓦解。原本准备是先吃掉第50师,但由于情报泄露,第50师不脱离居高临下的阵地,红军两度由小布向北开进,又两度忍耐撤回。  战略意图无法实施,红一方面军总部空气顿时紧张了起来。一旦战略意图被识破,对手先头部队一收缩靠拢,红军主力就很有可能被压缩到赣南苏区,后果不堪设想。    
  继续啊
当小说看了 呵呵
  关注中~~~留个脚印
  发布违规信息永久封杀
  作者:zheng_1993 回复日期: 21:56:45 
    在安徽蒙城的双堆集全军覆没的十二兵团,主要是刘邓中原野战军打的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华野参加攻坚的5个纵队,阻援的一个主力纵队(阶段性几个),一个地方军区部队,外加大量的预备队!  就参加攻坚的数量来说,没中野的多,但一则打仗尤其是淮海战役中不阻援不可想象,二则华野的部队质量高!
  楼主一开篇就错了!  把粟裕和胡琏相比,无疑是贬低粟裕——粟裕是淮海战役的共军的前敌总指挥;而胡琏不过是国军参战的六七个兵团里其中的一个兵团的副司令,级别差了好几级!  这相当于拿一个团长和一个连长来比较水平高低,这种比较本身就是对级别高者的侮辱,因为这表示他不配与级别相同者比较!!!  
  这相当于拿一个团长和一个连长来比较水平高低,这种比较本身就是对级别高者的侮辱,因为这表示他不配与级别相同者比较!!!  _-----------------------------------------------  到一定程度,级别就不重要了,个人的军事才华是最重要的  总不能只比同级别的,而胡琏的军事才华显然是出色的  
  作者:pc_power 回复日期: 02:38:48 
    一贯鄙视这种抗击日军无尺寸之功,内战之中大打出手的内斗分子。再怎么英雄,打的也是自家兄弟,算什么英雄??      ----------------------------------------------------------------    不要随便上纲上线,外族不乏友人,家里也不缺敌人。外人能搞死你,家里人也照样搞死你。该不该打以利益论,而非他。    虽然通常情况下,敌人亦为外族,但不能一概视之。
  报告首长,红12军64师师长粟裕有新情况要向你们汇报。”红一方面军总部,粟裕风风火火地赶了进去,面对一向崇敬的老首长,敬了一个军礼。  “小粟啊,不要急,先喝口水,慢慢说。”朱德看着这个自己从南昌带出来的年轻军官,关爱之情油然而生。  情况是这样的,在无法实施吃掉国军中路50师的战略意图后,粟裕就意识到担任左路的张辉瓒的18师将是最佳打击目标,无论是从战略态势还是战略意义来看,吃掉18师都是一个关键。于是粟裕亲自出马,从师侦察排中挑选了两名战士,穿上缴获来的敌军制服,扮成国军的下级军官进入18师进行侦察。在侦察中发现,担任左路进攻的18师与28师发生了矛盾(大雾天气,双方因误会发生激战),28师师长公秉藩擅自下令所属部队离开东固到富田休整的消息。相当于负责左路进攻的国军自断了一臂。而凭当时红军的实力,只能有把握吃掉国军一个师。  当粟裕将侦查到的18师情况以及战略构想向首长汇报后,朱、毛不由相视一笑,所谓英雄所见略同,他们的第二方案,也是吃掉18师。  “小粟啊,这个诱敌的光荣任务就交给你拉。”朱德拍了拍这个年轻军官壮实的肩膀。    “诸位以为如何?”东固,18师总部,张辉瓒站在那张五万分之一的军用地图前,徐徐地扫了身边的军官一眼。  这位曾留学日本士官学校,参加过辛亥革命的老资格中将师长,已经被红军的蘑菇战术磨得失去了耐心。当先头部队发回电报,说龙冈一带发现红军活动的迹象后,张辉瓒立即召集参谋班子对这个情况进行分析。  “师座,根据以往的经验,鄙人以为那是赤匪少股骚扰之敌,目的很明确,就是搅乱我军视线,为他们的主力逃跑赢得时间。”  “师座,我不同意周参谋的看法,根据我军与各路友军的进攻态势,朱、毛红军已经没有退路,可以断定,朱毛红军的主力必在附近。”  “师座,我同意王旅长的意见,介于我军节节胜利,赤匪内讧四起,士气低落,已经走投无路,现在正是一鼓作气,彻底肃清残匪,为党国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啊。”  ------  一时间,18师总部议论纷纷。  从指挥官情绪来看,气氛很是乐观,当然从后来的结果来看,这种乐观是盲目的。所谓骄兵必败,不是说士兵士气高涨,而是指挥官盲目乐观。  张辉瓒显然也受了这气氛的影响,不由哈哈大笑。他曾有过豪言,要剃掉朱、毛的头。他甚至能够想到朱、毛在他面前狼狈求饶的样子。  于是,他下了即刻进军的决心。  当然,张辉瓒是身经百战的将领,他的决心不是盲目冲动,在此之前,他也有过理性而细致的分析。  首先,根据确切的情报,红军的确发生了性质严重的内讧。(即富田事件:1930年9月红一方面军打吉安,破获了国民党江西省党部一部分材料,其中一部分是AB团档案,牵扯到江西省行委和赣西南特委。当时在苏区已经有一些反特、肃托的呼声,红一方面军总前委(书记毛泽东)派政治保卫处的处长李韶九带了一个连的人,到当时江西省行委的所在地富田抓人,让他们交待谁是AB团,手段非常残酷。严刑之下,交待出来一二百人。接着继续抓人,事态越来越扩大,导致红20军哗变,喊出口号:“打倒毛泽东,拥护朱(德)、彭(德怀)、黄(公略)。”宣布脱离一方面军。后在彭等调解下暂时得以平息。但后又发展成更大范围的整肃AB团事件)  其次,作为前线总指挥,如果自己所部主力18师畏敌不前,就无法得以服众(与28师发生矛盾就是一个教训),何况错过时机,让其他部队抢了头功,就是最后得胜,自己也脸面无光。  再次,张辉瓒收到第50师谭道源急电。说小布附近赤匪活动频繁,疑有围歼第50师之企图,望速支援为盼。    12月24日,张辉瓒甚至没跟公秉藩打个招呼,便将朱耀华旅留在东固,自己率领戴岳、王捷俊两旅计近9000人向永丰县上固、龙岗方向急进。  按照战略部署,先由左路18师突前进击,缓解右路50师的压力,形成三路夹击的进攻态势,彻底歼灭红军主力。  张辉瓒的判断可以说是正确的,但他却大大低估了红军主力的战斗力,这种低估无疑是致命的,因为18师突前进击已成了孤军深入的阵势,当对手有足够实力的话,便很可能被围而歼之。    12月29日8时,红一方面军总部下达了《攻击进占龙冈之敌张辉瓒师的命令》,除少部分部队在黄陂牵制源头、洛口、头陂之敌外,主力分左右两路运动。左路军沿君埠进至龙冈,于第二天攻击龙冈之敌。右路军则沿寒下迂回至龙冈以北的上固、下固,准备实施对张师的包围。然后两路合击歼灭张师于龙冈。  龙冈是永丰境内的一个小圩镇,四面环山,一条狭长的山谷穿越中间,其最窄处仅150米,最宽处也不过2.5公里,地形酷似一个瓮子。那是一个大雾的天气,12月30日6时许,设伏于龙冈的红3军与张部先遣团首先遭遇,战斗打响。(红3军下辖三个师,合计约5000人,枪约3000支,军长黄公略,系早期中共猛将,时有“朱毛彭黄”之谓。)  临近中午,担当左路军重任的红12军赶至龙冈,出现在第18师五十二旅的左侧后方,旅长连忙向张辉瓒求援。但张辉瓒派出的一个团,在半途被红军所阻。张辉瓒又派援兵赴龙冈,但同样在我地方部队的阻击下无法推进。张辉瓒见势不妙,又急令53旅抢占龙冈西南的万功山,掩护其余部队向东固方向撤退。这时,红12军已捷足先登万功山,而与此同时,林彪率领的红4军和彭德怀率领的红三军团也赶到龙岗从西北和东北方向将他们包围起来。红一方面军主力悉聚,以绝对优势兵力对18师形成三面夹击分割包围,下午3时,天气突变,漫天浓雾,咫尺之间,阴沉莫辩,陷入重围的国军更加晕头转向,红军则仗着熟悉的地形,向国军发起总攻。张辉瓒几次分路突围均告失败,18师全军覆没。    “报告师长,我们抓到了一条大鱼。”  “哦,有多大?”  “报告师长,是最大的一条,他说,他是张辉瓒,要见毛委员。”  “好,准备一下,把这条大鱼给朱老总、毛委员送去,让他们高兴高兴。”  黄昏时分,青山血色。在清理战场时,红军士兵在水草中发现了一个胖子,经审问,确认是18师中将师长张辉瓒。  至此,龙冈战役以红军完胜而拉下帷幕。是役,红军全歼张辉瓒师两个旅和一个师部近9000人,师长张辉瓒被活捉、缴枪9000多支、大炮5门、弹药无数、电台半部(红军从此有了电台)。  龙冈大捷后,颇具诗人气质的毛泽东喜出望外,并为此赋词一首,《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词云: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此役中,粟裕率领的红64师表现出色,不仅作战主动积极,且缴获颇丰,这支全师只有几百条土造“单打一”长枪,其余都是梭標的“梭標大队”装备一新,所有土造“单打一”长枪和梭標都换上了“汉阳造”五响快枪。此后,在追击谭道源师时,红64师已经是正面攻击的主力。    1月2日晚,红军总部下达了《追击谭道源师的命令》。具体部署是:红12军从正面攻击,第三军团从左翼进攻,红3军从右翼进攻,再令一部迂回到东韶街东端、山下坪北端的高地,向东韶进攻。  风雨如晦,枪炮隆隆。1月3日晨,红军追上了仓皇撤退的谭道源师,并在东韶将他们团团包围起来。以优势兵力,挟胜张辉瓒之势,漫山遍野压向敌阵,谭道源慌忙之中急向临近的许克祥师救援,但许克祥师早就先于谭道源师向广昌头陂方向奔命而去。激战半日后,谭道源师被歼过半,其阵地逐个被红军攻陷,最后只得向南丰、洛口、抚州三个方向撤逃。  这一仗,红军又歼国军的两个团。这样,红军五天内打了两个大胜仗,歼国军一个半师,共13000余人。至此,国军再无力量向红军发起新的攻势。国军第一次围剿遂告失败。    “要想打好歼灭战,在兵力的运用上,必须把包围与迂回结合起来,没有迂回打不好歼灭战---”傍晚,井冈山上,苍松下,难得片刻清闲,年轻的师长若有所悟,若有所记。  “报告师长,总部命令,要求粟师长速去参加会议。”警卫员跑了过来。  “好,我知道了。”粟裕站了起来,最后扫了一眼天际云霞,便带着警卫员往总部赶去。  松涛雷动,云霞血染。粟裕知道,一场战争又要开始了。在频繁的战争中,粟裕很快地成熟了起来,当然,最主要的是指挥水平的提高。对一个军人来说,最好的学校就是战场,最好的老师就是对手。    1931年4月—5月,粟裕率部参加第二次反围剿作战。6月,64师改为红4军第13师,仍任师长。7月—9月 参加第三次反围剿作战。11月,调任红四军参谋长。不久调红军学校任学员连连长。   1932年2月, 粟裕由红军学校调回红四军,仍任红四军参谋长。12月,任红一军团教导师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1933年2月,粟裕任红十一军参谋长。参加第四次反围剿作战。3月中旬 率部参加东陂、草台冈两次战役,胜利完成伪装主力、创造战机任务。朱德称两次战役是“红军战术上最好的战例”。5月,在硝石战斗中负重伤,左臂留下残疾。10月—11月 任红七军团参谋长兼20师师长、政委。率部参加第五次反围剿作战。   1934年7月初,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为牵制国军掩护红军主力撤退,红军部分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粟裕任参谋长。7月6日晚从瑞金出发,向闽浙赣皖进军,一路攻克福建省的大田、罗源、浙江省的庆元、常山县城等地。9月下旬 转战于皖赣边区。在战斗中右臂负伤,弹头到1951年才取出。10月下旬 进入闽浙赣边苏区。11月,调任闽浙赣军区参谋长。根据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与方志敏领导的红10军及地方武装合编,成立红军第十军团。下旬,红十军团奉命转到外线作战,调任红十军团参谋长。  1935年1月,红十军团在谭家桥战斗失利后,又在怀玉山遭到敌人围歼。红十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方志敏、军团长刘畴西等被国军搜捕。除粟裕等率领先头部队果断突出封锁线,到达闽浙赣苏区外,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几乎全军覆没。     可以说,这不是一段辉煌的历程。但可以说,这是一段艰苦的历程。有过不少的胜利,但最终还是失败了。  胜利固然是每一个军人都渴望的,但失败却更能磨练一个军人的意志。百炼方成钢,要想成为伟大的将军,就必须经受非常人的磨练,正如粟裕自己所说的,在井冈山这段时间里,他是在跟朱毛学打仗。    
  继续啊
  说两句吧:    一从58年以后,粟就被禁止接触部队    二,没那么多点射,他又没拿自动步枪    三:红十军团的经历很能教育人的,写得太简单了
  一从58年以后,粟就被禁止接触部队        二,没那么多点射,他又没拿自动步枪        三:红十军团的经历很能教育人的,写得太简单了    -----------------------------------    
  谢楼上指点
  3、游击浙南    1935年初春,浙南,天气清冷,青山连绵。  在这样的季节里,一支衣衫褴褛的部队开始出没其中。是的,这支部队一出现,就打破了这冷清的气氛,忽然变得热闹起来。    清晨,王坑村,鸡犬相闻,炊烟升起,村民又开始了一天的生活。  这个早上,村子里的王老五显得无比郁闷,王老五是属于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平时没心没肺的那种,但截止昨晚,他已经断炊了。没饭吃,神仙也烦恼。  王老五正躺在被窝里盘算着如何熬过这漫长的一天,他想过到上屋弟妹家蹭一顿,想过到对门王大户家再借一斗,或者干脆蒙头睡上一整天,但他绝对没有想到,这一天,天上会掉下一个大陷饼,砸在他的头上。    “红军来了!”不知是谁大喊一声。  “红军来了,大家快跑啊。”村子里十来户人家,顿时乱作一团,村民们拖妻携子,大呼小叫的往山上跑去,王老五也跟着跑了出来,他听乡里有人说过,红军是如何残忍,甚至还会挖人心肝炒着吃等等。浙南一带有闹过“长毛”,流传着不少“长毛杀人如剃头”的故事,自然会把“红军”与“长毛”联系起来。所以一听“红军来了”,王老五跑得比谁都快,因为他只抱着一条破棉被就跑了出来。  “大家不要跑,我们是红军。”山路上忽然冲出几个人,手里持着长枪,领头是个壮实汉子,个子不高,却空着手,一手叉在腰间(腰间别着驳壳枪),一手高高举起。  静,死静,一种极度恐慌后的寂静。王老五只觉得浑身冰冷,差点就尿了裤子。    “大家不要怕,我们红军是穷人的军队,是帮穷人打天下的,其实我们很多人也跟大家一样,都是穷苦人家出身的,但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派却不给我们穷人活路,他们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任意剥削我们,不分给我们田地,不给我们饭吃,我们只有团结起来,打倒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派,打倒地主阶级,分了他们的田地,我们才能过上好日子---”  领头汉子慷慨激昂地宣传了一番红军“打土豪、分田地”的政策后,又很诚恳地向村民求助,说他们不知道去某某地方的路,希望村民能给他带路,并答应带十里路给一块银元的报酬。  气氛开始缓和,村民你看着我,我看着你,迟疑不决。  去,是不去?王老五终于是忍不住了,他觉得那个红军长官说的话很有道理,都说到他心坎子里去了,更何况还有那诱人的银元,于是他站了出来,说:“报告长官,我认识路,我来给你们带路。”    当村民们目送王老五带着红军战士消失在大山里的时候,大多数村民以为他再也不会回来了,然而就在这天下午,王老五居然又活蹦乱跳地出现在村民面前,除了两脚泥土,手上多了三块银元。    而相对于王老五,周村的周乡长就没有这般幸运了。  这天,周乡长起了个大早。这一天周乡长心情大好,他要到县城办点事,当然最主要还是去会一会县城里的小翠姑娘。他已经一个多月没跟小翠姑娘会过面了。  “周乡长,大事不好了。”是长工小周大呼小叫的声音。  “什么事,把你吓成这样。”周乡长正在喝早茶。  “红,红军在门口---”小周气喘吁吁。    “周乡长:请你在今晚六时之前,送五百元抗日捐到某地。红军抗日征收委员会,某月某日。”  周乡长听说过红军的厉害,乍一看到贴在门口的通知,不由吓了一跳。不过仔细一想,自己跟县城里吴连长是老朋友,只要找到这个老朋友出面,还怕他几个躲在山窝里的红军不成。    “周乡长:你拒不缴纳抗日捐,现在要另罚五百元,合计一千元,限今晚六时之前送到某地,如限期不交,定要惩处。红军抗日征收委员会,某月某日。”  当第二天周乡长带着一个班的城里大兵回到家里,看到门上的通知时,不由哈哈大笑:“想惩办我,谅他们没有这个本事!”    第三天,一日无事;第四天,一日无事;第五天,城里来的士兵要回去了,周乡长只好送他们回去,在回来的路上,周乡长遇到了两个人,他们的打扮跟当地村民并无差别,但手里却拿着驳壳枪,他们对周乡长说:“周乡长,我们的首长想请你去一趟。”  周乡长在失踪了大半天后,终于又回到了家。周乡长脸色煞白,立即派人把一千元送到了指定地点。后来,周乡长逢人就说:“红军真厉害呀!”    这样的事情,在浙南一带的小山村不时发生着。  这样的事情,不仅引起了当地老百姓的热烈反应,也很快引起了国民政府的极大关注,这只神出鬼没的红军部队,到底是哪里来的呢?    1935年2月,粟裕率领的怀玉山突围部队到达闽浙赣根据地不久,根据苏区中央分局(领导人是项英和陈毅)指示,以先遣队的突围部队为基础组建挺进师,挺进浙江,创建新的根据地。粟裕任挺进师师长。刘英任政委。  当时挺进师的组成,主要是先遣队突围出来的一个迫击炮连、一个机关枪连(已经没有炮弹和枪弹)和二十一师的第五连,再就是一些康复了的轻伤病员,以及政治部、供给部、保卫局的机关工作人员,共四百多人。此外,加上闽浙赣独立师第一团一百多人,共五百多人。为了适应游击战争的需要,下面不设团、营、连,而是编成三个支队和一个师直属队。支队实际上相当于连,但大都由团级干部担任领导。任命了王蕴瑞为师参谋长,黄富武为师政治部主任。师部机关有司、政、供、卫各部,但极其精干。后来还把机关人员编成一个政治连。  而粟、刘率领的挺进师,就是那支神出鬼没的红军部队。    “要想在浙南立足,必须先在外围活动,把那些保安团队吸引出来,给以各个打击,才好进入该地区。”  从井冈山过来的年轻师长,他的战略眼光无疑是高明的。  浙江是蒋介石老家,保安团较强,保甲制度较严密,交通与通讯捷便,国军能及时掌握红军行动情况,并能迅速从各方面调动部队形成围击,挺进师的生存环境与井冈山相比无疑更是残酷了许多。  危难时刻显身手。粟裕率领一只仅500多人的队伍,于3、4月间在浙闽边境进进出出,往返作战,一度打到江山,又在武夷山、洞宫山区兜了几个圈子,后来又辗转游击于龙泉河以南之庆元、景宁(现已撤销,大部划入云和)、松溪、政和(现已合并为松政县)、寿宁、泰顺一带,先后打了大小几十仗(比较重要的有溪头、小梅、沙湾、上标、潭边街、百丈口等战斗),直把浙江的保安团打得昏头转向找不到东南西北。    此时,国军以为挺进师必将在龙泉河以南的浙闽边境立脚,遂将龙泉河以北的浙江保安团队纷纷南调,并令福建的新十师和第五十六师北进,试想集中兵力,南北夹击,消灭挺进师。  4月下旬,正当挺进师活动于庆元县的斋郎地区时,坐镇杭州遥控指挥的宣铁吾发出号令,由浙江保安第一团团长李秀率部1200余人,福建保安第2团团长马洪深率部1000余人,并在近千人的地主武装 (主要是“大刀会”)的配合下,从东北、正东和东南三个方向对挺进师实行分进合击。  国军的策略是,由于判断红军兵力有限,弹药不多,更无后方补给,拟以地主武装打头阵,先予红军以扰乱和消耗,然后出主力,一举将挺进师歼灭。  从战术上说,国军的策略并没有太大的漏洞。但他们的指挥官显然忘了一点,就是他们部队的战斗意志,而所谓的“大刀会”,说明白也就是一乌合之众。这样的排兵布阵,无疑给了红军以各个歼灭的良机。    粟裕,是不会错过这样的机会的。  斋郎在庆元县东北部,海拔1248米,是群山怀抱的一处盆地。山上林密崖峻,路口险要,适合设埋伏击。  4月28日上午,战斗开始,手持刀枪的大刀会漫山遍野呼啸而来。但在红军军事政治攻势齐下,半天不到便将这支乌合之众便完全瓦解了。接着,浙保第1团李秀部,骄纵轻进,一下深入到红军预设阵地前沿。红军集中火力,突然给以打击,杀伤其300余人,俘虏约200人,团长李秀也被打断了手,率残部仓皇向斋郎东北40里的英川逃窜。红军追击了15里才返回。这时刚由东南方向烂泥村赶来之敌马洪深感到孤立无援,连忙带着他的闽保第2团撤走。至此,战斗以挺进师胜利结束。  斋郎战斗,是挺进师挺进浙闽边后的关键性一仗。斋郎战斗的胜利,迫使国军保安团队在以后一段时间内转为退守,打开进入浙西南开辟游击根据地的通道,给挺进师腾出了更大的生存空间。  有红军抗日先遣队的失败前车可鉴(国统区根据地不适合规模化正规军作战),因此,粟、刘率领的挺进师夺得斋郎战斗胜利后,即进入浙西南开辟根据地,实行由正规军到游击队的战略转变。从1935年5月至1937年9月,粟、刘率领着挺进师化整为零,开始近三年的游击战争。  
  想看看怎么写和叶飞的恩怨.
   危难时刻显身手。粟裕率领一只仅500多人的队伍,于3、4月间在浙闽边境进进出出,往返作战,一度打到江山,又在武夷山、洞宫山区兜了几个圈子,后来又辗转游击于龙泉河以南之庆元、景宁(现已撤销,大部划入云和)、松溪、政和(现已合并为松政县)、寿宁、泰顺一带,先后打了大小几十仗(比较重要的有溪头、小梅、沙湾、上标、潭边街、百丈口等战斗),直把浙江的保安团打得昏头转向找不到东南西北。      ======÷      现在松政县又变成了松溪、政和两县。    【沿革】   汉建安初(196-205)境内始置汉兴(浦城)、南平、建安(建瓯)、建平(建阳)4县,属会稽郡。三国吴永安三年(260)置建安郡,治所建安(今建瓯)。晋元康元年(291)属江州。南朝陈永定初(约557)属闽州,后属丰州。隋开皇九年(589)废郡为县,属泉州(州治今福州),大业三年(607)属建安郡(郡治今福州)。唐武德元年(618)以原建安郡地置建州,天宝元年(742)复置建安郡,乾元元年(758)改为建州,属江南东道。五代闽龙启二年(934)属闽;天德三年(945)改建州为永安军,旋改忠义军;南唐保大四年(946)置剑州,州治剑(浦今南平)。宋开宝八年(975)改忠义军为建州,太平兴国四年(979)改剑州为南剑州,五年(980)置邵武军,治所邵武,端拱元年(988)改建州为建宁军,绍兴三十二年(1162)改建宁军为建宁府,属福建路。    元至元十三年(1276)改邵武军为邵武路,十五年(1278)改建宁府为建宁路,改南剑州为南剑路,大德六年(1302)南剑路改为延平路,均属江浙行中书省福建道宣慰使司(至正十六年即1356年为福建省)管辖。明代境内并置建宁、延平、邵武3府。清亦同。清末为延建邵道(驻南平),领3府。延平府领南平、顺昌、将乐、沙县、尤溪、永安6县和上洋厅,建宁府领建安、瓯宁、建阳、崇安、浦城、政和、松溪7县,邵武府领邵武、光泽、泰宁、建宁4县。    1913年废府制,为北路道(驻南平,领16县)。1914年为建安道。1925年废道,直属福建省。1933年11月为“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延建(闽上)省,1934年境内为第三、第九、第十行政督察区,1935年改为第二、第三行政督察区。1940年改水吉特区为县。    1949年5月至1950年2月各县相继解放,为第一、第二专区,1950年3月第一专区改建瓯专区(9月改建阳专区),第二专区改南平专区。1956年建阳专区并入南平专区,划入闽清、三明2县,增设南平市,撤销水吉县,共辖南平市和南平、顺昌、建阳、建瓯、沙县、邵武、浦城、崇安、光泽、松溪、政和、建宁、将乐、古田、尤溪、泰宁、屏南、闽清、三明19县。1959年划出闽清、松溪、政和3县,1960年南平县并入南平市,三明县划归三明市,松溪、政和县合并为松政县,1962年撤销松政县恢复松溪、政和县。1963年划出古田、屏南2县,1964年增设建西县,1970年划出尤溪、沙县、将乐、泰宁、建宁5县,增入松溪、政和合并的松政县,撤销建西县,南平专区迁驻建阳,改为南平地区,1971年改为建阳地区,1975年松政县复为松溪、政和2县,1983年邵武撤县设市,1988年建阳地区迁驻南平,改名南平地区,1989年撤崇安县设省辖县级武夷山市。1992年建瓯撤县设市。1994年建阳撤县设市,同时撤销南平地区,设省辖地级南平市,原南平市改为延平区。
  更新太慢了呵
  我的话:对不起楼主        作者:江上苇 提交日期: 22:33:00     俺爬到孝陵封土正顶上,嘘嘘了一把,以示不敬,兼表主席粪土万户侯之意。想来孝陵在这几百年风风雨雨中,沐浴到这等甘霖的机会还    是不多的.............        祷完之后,在东陵上捡了块像样的地板砖,拎回天津刻方印章。            作者:江上苇 回复日期: 10:48:26        南京博物院里,垃圾堆里面,一堆各式碑刻,还有一门小铁炮,咸丰年间的,两个壮汉可以扛走(俺试验了一下可行,但是没扛),    放在谁家阳台上不时放两炮也是很拉风的——不过又过了三四年了,说不定博物院回心转意,又捡回来供起了也未可知,想动手的要赶快。             我的话:这样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低素质版主!!!!!!
  现在松政县又变成了松溪、政和两县。  ----------------------------  谢谢指点
<span class="count" title="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名突击激能 x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