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盗猎车罪恶都市破解5线上模式,天上掉麻袋!全是钱!捡了很多,不知道这是为什么?也不知道该怎么刷钱!求助!

后使用百宝箱没有帐号?
查看: 583|回复: 7
宣节副尉[8级], 积分 22349, 距离下一级还需 7651 积分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爱评君 [url=]爱上评论[/url] 昨天
世象万千,看你咋说
【1】陕西一医院医生打患者?医院:饮酒患者先反锁诊室打骂人一段“渭南中心医院医护人员殴打患者”视频于7月29日晚广泛传播并引发争议,相关工作人员30日回应表示,网传视频并非完整版本,根据监控录像和相关证人核实,双方肢体冲突前,患者因酒后情绪激动,将诊室门反锁,并辱骂和殴打医护人员。目前,警方正对该案件进行调查。(澎湃新闻)@沧海一粟米:现在一些患者确实很过分,到哪里都觉得高人一头,其实素质极低,稍不按他的思维走,就发狂、暴躁。@一顿一麻袋:传播视频的要传播完整版的,断章取义的误导视听的要追究责任,承担后果;医院履行了职责,遵章办事,就要理直气壮,保护好医护人员的权益,该起诉起诉,该索赔索赔,在医院可以打医护人员,敢动手就要敢承担后果,希望医院不要只是赔钱了事!@柳岸听涛:医务人员素质高,不可能随意打人,一看就知道是不完整的视频,想恶意中伤医生。@:一方面,患者与医护人员应该多些沟通,患者去医院没有立刻得到诊治应该礼貌询问医生,而不是以自己是上帝的姿态去命令医生,而医生在面对患者的询问时也应该耐心回应,而不能一言不发地冷处理,给患者一种医生明明有空却不为我诊治的印象,由此造成误会。【2】&天空之镜&茶卡盐湖遭垃圾困扰,高峰期一天清出12吨垃圾近日,网红景点“天空之镜”青海茶卡盐湖被指变成“垃圾场”的视频引发网友热议。记者从茶卡盐湖景区了解到,目前景区正处在旅游旺季,巅峰时期一天能清理出12吨垃圾,而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游客们进入盐湖内穿着的塑料鞋套。@Mr.Zhang: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口素质参差不齐,这一现象是难免的。@李进玻璃艺术工作室:把门票抬高,就可以增加处理垃圾的人手了。@青金之客:当道德谴责对这些低劣行为不起作用时,法律制裁就应当施以重拳。@阳光式悲伤:茶卡盐湖去年因为游客太多结晶体受到破坏,出现大面积坑洞和水体发臭,曾经在去年就关闭景区,今年5月才重新开放。5月份我去了一趟,说实话,名不符实,景色已经和之前相差太远。但是随着这个景点成为网红景点,游客蜂拥而至,而大部分中国游客的素质…建议再次关闭景区,不然这种脆弱的景观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被破坏殆尽。【3】烂尾天桥多年缺胳膊少腿,市民惊险横穿车流日,贵阳市,亚洲第一大楼盘花果园地标建筑风雨桥附近,惊现三座“缺胳膊少腿”的烂尾人行天桥。三座人行天桥建到一半就搁置了,修了好些年还没完工。(东方IC)@欣欣向荣:表面招牌光鲜亮丽,这样的真正惠民的工程就拖拖拉拉!政府啊,官员啊,孰轻孰重要分清!@南浔木:很多城市和地方的基础设施都旧了坏了,政府人员不深入地方,不靠近人民怎么会知道!@人民ck6dk:这是政府部门的责任,为民工作怎么可以做了一半,本来是在做件好事,可以好事只做克一半,就这样搁着,一出事故,好事就转变为坏了,希望政府部门重视起来,赶快将这件事情做好,老百姓每天都看着,为民做事,要做的完整。@人民sxan:出现这种情况实属不该!若可行就应迅速建好使用,若论证有误则应快速拆出,出现这种情况实际是把城建等相关部门在公众面前晒裸体呢【4】法国将全面禁止初中以下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手机法国国民议会30日表决通过关于禁止幼儿园、小学和初中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手机的法案。这一禁令将于今年9月开学时生效。(新华网)@人民5wek2:我国也应出台相应法规,全面禁止中,小学生在校园内拥有,使用手机。以保证学生专心致志学习!@回不去的时光:手机对孩子的危害,哪个国家看来都一样的重要。@人民h8vkj:其实我的初中学校也是规定了的,学生不准带智能手机,都是还是有学生不自觉偷偷摸摸地玩,其实规定是一方面,但是学生的自觉才是更重要的,有些学生想玩的时候,再多规定都无济于事。@杜凝眉:我觉得现在网络已经严重影响了生活,叫学生自律是不可行的,也应该明确下令禁止高中及以下学生不能在学校玩手机,就算是学习也不行(有字典词典,还有老师就够了)。【5】最强网管! 66岁老奶奶专查网吧,见到未成年人就撵走多年义务监督网吧,制止未成年人上网的四川宜宾老太太江永秀,近日被媒体报道后在网上引起了一番议论:网友们有的赞她“威武”,也有的觉得她是“闲的”。(澎湃新闻)@乡村农民工:这个可以有,让老年人发挥余热,不至于太闲,同时还能关爱下一代成长,点赞!@海神赛波冬:感谢老奶奶,新时代的正义使者,比有些孩子的家长强万倍。@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不能把年轻人的工作寄托给老人家,更不应该把安全依附于人们对老年人的怜悯,一旦发生突发情况,老人的安危如何保障,这种方法不可取。@人民639605:很负责任的大妈,多有这样的人,明天会更有希望。
【6】老人花40多万买保健品,最后身无分文流落街头85岁的孙大爷,十年前接触保健品。虽然每个月有4800元的退休金,但除去房租和日益增加的保健品开销,孙大爷的生活过得异常窘迫。近日,因交不上房租,孙大爷被招待所老板赶了出来,露宿街头整整三天。在救助站内留宿期间,老人还数次提出还要继续购买保健品。(看看新闻)@好好过一辈子:希望老年人擦亮眼睛,让骗子无处可逃。@人民yju33:现在的老人缺失亲情陪护,被保健品销售人员的嘘寒问暖所感动,倾其所有也要买保健品,现在已经成了社会的一大问题!这个需要家人的亲情陪护和国家对保健品市场的规范!@七月流火:真心希望国家能出台政策,规制一下保健品行业的乱象。试问现在有多少企业打着保健品的名号行骗?保健品的定价奇高无比,质量却参差不齐,对于一些身患疾病的患者,你们卖的是他们对于未来的美好期望,你们这样骗人,良心真的不会痛吗?一个国家如果只是经济发展了,社会道德却沦丧到这种程度,真的能走得更远吗?@人民EJIFR:希望各方面都来加大对老年人的监管力度,特别是在防骗、购买保健品方面。唐淑洁& &整理
宣节副尉[8级], 积分 22349, 距离下一级还需 7651 积分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沧海一粟米:现在一些患者确实很过分,到哪里都觉得高人一头,其实素质极低,稍不按他的思维走,就发狂、暴躁——别看阿Q后代发家致富了,但是阿Q的人性基因素质不是有钱就能提高的,还得经历百年改革开放的文明修炼,才能与时俱进。
宣节副尉[8级], 积分 22349, 距离下一级还需 7651 积分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一顿一麻袋:传播视频的要传播完整版的,断章取义的误导视听的要追究责任,承担后果——呵呵,能告诉天下人的是“事情”,不能让天下人知道的那是“真相”。所以事情可以随便说,而真相那是不能说的“机密”。
宣节副尉[8级], 积分 22349, 距离下一级还需 7651 积分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天空之镜&茶卡盐湖遭垃圾困扰,高峰期一天清出12吨垃圾——人乃是垃圾制造者,有人的地方就有垃圾,人越多的时空垃圾就会越多,所以“旅游产业”也是用钱换垃圾的产业。
宣节副尉[8级], 积分 22349, 距离下一级还需 7651 积分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其实规定是一方面,但是学生的自觉才是更重要的——还有更关键的是家长别给孩子买手机的钱,不就一了百了吗?
宣节副尉[8级], 积分 22349, 距离下一级还需 7651 积分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最强网管! 66岁老奶奶专查网吧,见到未成年人就撵走——呵呵,倚老卖老也能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宣节副尉[8级], 积分 22349, 距离下一级还需 7651 积分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在救助站内留宿期间,老人还数次提出还要继续购买保健品——一经洗脑就会执迷不悟,“信仰”的副作用就是致使人丧失实事求是的精神。
陪戎副尉[2级], 积分 312, 距离下一级还需 688 积分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1】陕西一医院医生打患者?医院:饮酒患者先反锁诊室打骂人
一段“渭南中心医院医护人员殴打患者”视频于7月29日晚广泛传播并引发争议,相关工作人员30日回应表示,网传视频并非完整版本,根据监控录像和相关证人核实,双方肢体冲突前,患者因酒后情绪激动,将诊室门反锁,并辱骂和殴打医护人员。目前,警方正对该案件进行调查。(澎湃新闻)
@沧海一粟米:现在一些患者确实很过分,到哪里都觉得高人一头,其实素质极低,稍不按他的思维走,就发狂、暴躁。
@一顿一麻袋:传播视频的要传播完整版的,断章取义的误导视听的要追究责任,承担后果;医院履行了职责,遵章办事,就要理直气壮,保护好医护人员的权益,该起诉起诉,该索赔索赔,在医院可以打医护人员,敢动手就要敢承担后果,希望医院不要只是赔钱了事!
@柳岸听涛:医务人员素质高,不可能随意打人,一看就知道是不完整的视频,想恶意中伤医生。
@:一方面,患者与医护人员应该多些沟通,患者去医院没有立刻得到诊治应该礼貌询问医youyou18515.com生,而不是以自己是上帝的姿态去命令医生,而医生在面对患者的询问时也应该耐心回应,而不能一言不发地冷处理,给患者一种医生明明有空却不为我诊治的印象,由此造成误会。
【2】&天空之镜&茶卡盐湖遭垃圾困扰,高峰期一天清出12吨垃圾
近日,网红景点“天空之镜”青海茶卡盐湖被指变成“垃圾场”的视频引发网友热议。记者从茶卡盐湖景区了解到,目前景区正处在旅游旺季,巅峰时期一天能清理出12吨垃圾,而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游客们进入盐湖内穿着的塑料鞋套。
@Mr.Zhang: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口素质参差不齐,这一现象是难免的。
@李进玻璃艺术工作室:把门票抬高,就可以增加处理垃圾的人手了。
@青金之客:当道德谴责对这些低劣行为不起作用时,法律制裁就应当施以重拳。
@阳光式悲伤:茶卡盐湖去年因为游客太多结晶体受到破坏,出现大面积坑洞和水体发臭,曾经在去年就关闭景区,今年5月才重新开放。5月份我去了一趟,说实话,名不符实,景色已经和之前相差太远。但是随着这个景点成为网红景点,游客蜂拥而至,而大部分中国游客的素质…建议再次关闭景区,不然这种脆弱的景观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被破坏殆尽。
【3】烂尾天桥多年缺胳膊少腿,市民惊险横穿车流
日,贵阳市,亚洲第一大楼盘花果园地标建筑风雨桥附近,惊现三座“缺胳膊少腿”的烂尾人行天桥。三座人行天桥建到一半就搁置了,修了好些年还没完工。(东方IC)
@欣欣向荣:表面招牌光鲜亮丽,这样的真正惠民的工程就拖拖拉拉!政府啊,官员啊,孰轻孰重要分清!
@南浔木:很多城市和地方的基础设施都旧了坏了,政府人员不深入地方,不靠近人民怎么会知道!
@人民ck6dk hengcai18515.com:这是政府部门的责任,为民工作怎么可以做了一半,本来是在做件好事,可以好事只做克一半,就这样搁着,一出事故,好事就转变为坏了,希望政府部门重视起来,赶快将这件事情做好,老百姓每天都看着,为民做事,要做的完整。
@人民sxan dongsen18515.com:出现这种情况实属不该!若可行就应迅速建好使用,若论证有误则应快速拆出,出现这种情况实际是把城建等相关部门在公众面前晒裸体呢
【4】法国将全面禁止初中以下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手机
法国国民议会30日表决通过关于禁止幼儿园、小学和初中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手机的法案。这一禁令将于今年9月开学时生效。(新华网)
@人民5wek2 tianyou18515.com:我国也应出台相应法规,全面禁止中,小学生在校园内拥有,使用手机。以保证学生专心致志学习!
@回不去的时光:手机对孩子的危害,哪个国家看来都一样的重要。
@人民h8vkj:其实我的初中学校也是规定了的,学生不准带智能手机,都是还是有学生不自觉偷偷摸摸地玩,其实规定是一方面,但是学生的自觉才是更重要的,有些学生想玩的时候,再多规定都无济于事。
@杜凝眉:我觉得现在网络已经严重影响了生活,叫学生自律是不可行的,也应该明确下令禁止高中及以下学生不能在学校玩手机,就算是学习也不行(有字典词典,还有老师就够了)。
【5】最强网管! 66岁老奶奶专查网吧,见到未成年人就撵走
多年义务监督网吧,制止未成年人上网的四川宜宾老太太江永秀,近日被媒体报道后在网上引起了一番议论:网友们有的赞她“威武”,也有的觉得她是“闲的”。(澎湃新闻)
@乡村农民工:这个可以有,让老年人发挥余热,不至于太闲,同时还能关爱下一代成长,点赞!
@海神赛波冬:感谢老奶奶,新时代的正义使者,比有些孩子的家长强万倍。
@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不能把年轻人的工作寄托给老人家,更不应该把安全依附于人们对老年人的怜悯,一旦发生突发情况,老人的安危如何保障,这种方法不可取。
@人民639605 yltd18520.com :很负责任的大妈,多有这样的人,明天会更有希望。
【6】老人花40多万买保健品,最后身无分文流落街头
85岁的孙大爷,十年前接触保健品。虽然每个月有4800元的退休金,但除去房租和日益增加的保健品开销,孙大爷的生活过得异常窘迫。近日,因交不上房租,孙大爷被招待所老板赶了出来,露宿街头整整三天。在救助站内留宿期间,老人还数次提出还要继续购买保健品。(看看新闻)
@好好过一辈子:希望老年人擦亮眼睛,让骗子无处可逃。
@人民yju33:现在的老人缺失亲情陪护,被保健品销售人员的嘘寒问暖所感动,倾其所有也要买保健品,现在已经成了社会的一大问题!这个需要家人的亲情陪护和国家对保健品市场的规范!
@七月流火:真心希望国家能出台政策,规制一下保健品行业的乱象。试问现在有多少企业打着保健品的名号行骗?保健品的定价奇高无比,质量却参差不齐,对于一些身患疾病的患者,你们卖的是他们对于未来的美好期望,你们这样骗人,良心真的不会痛吗?一个国家如果只是经济发展了,社会道德却沦丧到这种程度,真的能走得更远吗?
@人民EJIFR:希望各方面都来加大对老年人的监管力度,特别是在防骗、购买保健品方面。
唐淑洁& &整理
快速回复主题
逛了这么久,何不进去聊聊?
&下次自动登录
用其他账号登录:
Powered by
111返回顶部英雄埋名四十年来源:北京文学 01:17
  本文摘自《北京文学》2009年第5期 作者:泽津  一、只身杀敌的“张虎子”  张国福原名为张国富,乳名“张虎子”。1931年12月出生于吉林省榆树县新立镇一个农民家庭。1946年他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47军,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班长、排长、连长等职务。  1947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向盘踞在东北的国民党军队发起了夏季攻势,刚好张国富所在的独立三师九团负责攻打吉林市北面的江密峰。江密峰地处松花江以北,是一座南高北低的山岭。在攻打北山时,双方激战到下午三点多钟,还有300米高的山峰难以攻下。此时,我军一营长、三营长、一连长和三连指导员都已牺牲了。伤亡人数逐渐增多。怎么办?小战士张国富眼红了。紧急关头,他一人在我军炮火掩护下,疾速冲到距离敌人指挥所10多米处,掏出一颗手榴弹,猛地冲进敌人指挥所,大喊一声:“优待俘虏,投降不杀!”  当时在指挥所里的敌人保安团长、中将赵佰昭吓傻了,乖乖地当了这个16岁小战士的俘虏。敌人的指挥所失灵了,我们的部队一鼓作气,攻上山头,全歼江密峰的守敌。战斗结束后,《猛进报》以《16岁放牛娃张国富活捉国民党中将赵佰昭》为题,详细地报道了这段传奇般的战斗经历。张国富不但记大功一次,还成了独立三师的名人。  攻打江密峰战斗不久,张国富又经历了一次极为惊险的战斗,创下独自一人使部队化险为夷的战斗奇迹。那一次,他所在的九团二营五连刚刚进入松花江边一个村庄大院休息,就被敌人用机枪把大门紧紧地封锁了。情况万分危急。  还是张国富,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从院墙上翻身爬到墙外的玉米地里,偷偷地爬到距离敌人20余米远的地方。突然,他快速掏出手榴弹抛向敌人的机枪手,顿时把吼叫的机枪炸“哑”了。同时,院内的战友们冲出大院,把敌人打得七零八落。全连人得救了,张国富又被记大功一次。  1948年9月至11月,在解放东北全境的辽沈战役中,张国富立下了“天大”的特等功。日,辽沈战役打响了!在毛泽东“这次决战不能让蒋介石的军队走出东北”的指示下,林彪、罗荣桓率领的东北野战军连克昌黎、北戴河、绥中、兴城、义县、锦州等地,蒋介石急调廖耀湘指挥5个军12个师共计10万人的“西进兵团”前来助战,却被我军拦截在黑山、大虎山一带。双方短兵相接,又一场恶战开始了。  战斗打到胶着状态时,张国富所在的部队知道敌军司令部就在他们这一带。但是,能否相遇,能否攻下,还是一个未知数。就在胡家窝棚那里,敌人的炮火十分猛烈。经过几十次冲锋,战友们一个个全都倒在敌人的炮火之下。这时,张国富左手拎着爆破筒,右手紧握着手榴弹,等待着再一次发起冲锋。  又一次冲锋被敌人炮火挡住以后,张国富佯装被击中,伏在一片阵亡的战友们身旁,没有退回阵地。此时,张国富已经接近了敌人指挥所。当部队再一次吹响了冲锋号时,距离敌人最近的张国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准确无误地向敌人指挥所投出了一颗手榴弹。借着手榴弹爆炸的一刹那,张国富手持爆破筒一跃而起,冲进了敌人指挥所,向敌人指挥官大声地断喝:“快命令你的部队放下武器,不然我就与你们同归于尽!”  就在敌人指挥官惊慌失措之际,张国富身后的战友们已经冲进指挥所。敌人指挥官一看大势已去,无奈地命令士兵们停止抵抗。胡家窝棚战斗一举摧毁了廖耀湘的司令部,大大地加快了整个战役的前进步伐。张国富只身一人手持爆破筒冲进敌军指挥所的举动,被我军指挥战斗的师首长在望远镜中看得清清楚楚。战后,师首长夸赞张国富是一个真正的“小老虎”。评功时,张国富被评为特等功臣。他的《立功证书》“功绩摘要”一栏是这样写的:“辽西战,替班长看地形,打一个手榴弹,炸死五六个敌人,活捉敌官兵10余名;冲进敌指挥所,对战役起天大的作用,战后评一特功。”  全国解放以后,张国富光荣地出席了1950年9月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400万大军,仅选出307名战斗英雄。而荣膺“特级战斗英雄”荣誉称号的只有78名。可见当时标准之高,资格审定之严。而年仅19岁的张国富榜上有名。在英雄代表大会上,向来风趣幽默的毛泽东主席把张国富从代表人群中拉出来,让他与周恩来总理站在一起。毛泽东主席一脸严肃地打量着,张国富很是紧张,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一动也不敢动。半天,毛泽东主席灿烂地笑了:“高矮差不多么!”朱德、彭德怀等将帅们和代表们也都笑了起来。会议期间,毛泽东主席特意设家宴,宴请了张国富、郭俊卿等四位英雄。在向代表们敬酒时,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领导亲切地勉励他“好好学习,艰苦奋斗,再立新功”。  1951年4月,张国富随47军入朝作战,正值敌军发动大规模的“秋季攻势”,在临津江一带向我军进攻。当时,中朝正同美军举行停战谈判,美军倚仗着自己的军事实力,叫嚣谈判桌上解决不了的问题留着战场上解决。发起这场进攻的“联合国军”,有美骑1师、美3师、美25师、英联邦师、李承晚军第9师、泰国团、土耳其旅及希腊营。“联合国军”把所有的杀人武器全都用上了,飞机、大炮,甚至化学武器、毒气弹,还有200余辆坦克,300余门火炮……  而我军连给养都难以为继。那是怎样的七天八夜啊!残酷的炮火在考验着中国军人的忠诚与勇气。  张国富率领着全连战友们,顽强地坚守着朝鲜的345.6无名高地。一次次地抵抗,一次次地阻击,身边的粮食颗粒皆无,战友们解下自己的腰带,用开水煮熟,吞咽着继续坚持战斗。当棉絮、衣服,都成为战友们的食物时,阵地上只剩下了张国富和他的副连长。  与阵地共存亡,是他们唯一的选择,两个人争着把生的希望留给对方。这时,疯狂的“联合国军”又发起了冲锋。张国富和副连长将阵地上的弹药集中在一起,凭着顽强斗志,又一次打退了敌人的进攻。此时,张国富身负重伤,他的右腿已经骨折。  阵地上的一切通信中断,坚守阻击敌人任务即将完成,可副连长请求张国富立即回师部报告。在隆隆的炮火声中,身负重伤的张国富用皮带把一名奄奄一息的战友绑在自己身上,他连滚带爬地撤出了阵地。而副连长,却和他的全连战友们把英名永远地留在了异国他乡的土地上。  当张国富血肉模糊地爬回师部时,他用自己微微能动的嘴唇,从嗓子里发出了几句话:“师长!全连人全都牺牲了,我们的阵地没有失守……”  说完,张国富昏了过去。师部所有的指挥员失声大哭。  战争结束后,作为军事精英的张国富,被部队保送到湖南衡阳炮校深造。就在前程似锦的人生旅途中,张国富毅然决然地告别了部队,回到了原籍吉林省榆树县的家乡。  二、押运火药的“张四级”  张国富复员回到地方以后,受到了当地政府和人民的热情欢迎,人民对这位全国战斗英雄非常重视,经常请他作报告,讲述战斗经历。与此同时,政府对于张国富的安置,也进行了精心的安排。  1956年夏季的一天,吉林省榆树县委书记特意将张国富请到了自己办公室里。县委书记拉着张国富的手说:“国富啊!你是共和国的特级战斗英雄,也是榆树县人民的骄傲,为了妥善安排你,县委决定,将你调到县委工作,怎么样?”  张国富摇了摇头。  县委书记以为他对安排不满意,急忙说:“如果你认为不合适,等到半年以后,我们再作调整。”  张国富说:“我不是那个意思。我今后不做官,想务农。”  县委书记不解地问:“你舍生忘死为的是什么呀?”  张国富解释说,为的是我们劳苦人民过上好日子。战争年代,自己身边不知倒下了多少战友,他们再也感受不到新中国的阳光了。自己能活下来,本身就是一种幸福,不想借牺牲的战友们的光,在地方享受高官厚禄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共和国的胜利,不是一个人的功劳,合上功劳簿,自己就是一个普通的劳动者。自己要用双手去生活。  一席话说得县委书记热泪盈眶。  张国富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他从16岁开始参军一直到复员转业,对农活一窍不通。什么春种、秋收,播种、收割,什么扶犁、点种,套车、拉磨,他都有劲儿使不上。  有一天,新婚不久的妻子犯愁地说:“咱们俩总得找点什么活计吧!要不瞪着眼睛饿死么?”  张国富笑着说:“天无绝人之路,我发现了一个秘密。”  妻子问:“你有什么秘密?快说!”  张国富说:“黑龙江省鹤岗矿务局正在招收工人,尤其是煤矿急需消防人员。我这个部队转业人员,正好适合干这一工作。”  经过两天两夜的商议,张国富和妻子悄悄来到新立镇政府,开了一张“支援煤矿建设”的介绍信。在张国富的百般恳求下,镇政府秘书在介绍信上将“张国富”改写成了“张国福”。虽然是一字之差,可一位曾经枪林弹雨的共和国特级战斗英雄,从人们的视野中静静地消失了。隐名埋姓,这是张国福用来表达对生存感悟的一种特殊方式。  张国福带着妻子,肩扛着简单行李,来到了黑龙江省鹤岗矿务局。当时,他的档案、户口等什么都没有带,他的复员证、立功证、军功章等更是露都没有露,完全是按着“介绍信”里介绍采用的。  当时,招工单位听说张国福是当兵出身的,便将他安排到鹤岗矿务局十三厂消防队,在那里当了三年消防队员。由于矿务局不断地更新设备和引进新技术,张国福所在的消防队慢慢解体了。  消防队解体以后,原来的队员们纷纷投亲靠友找关系,大都分配了满意的工作。可张国福呢,是一个外来人,人生地不熟的,只好静等组织上的安排。有一天,十三厂负责人事的同志找到了他:“你愿意干火药工吗?”  张国福问:“不就是摆弄火药么?”  人事同志解释说:“不是制造火药,而是从南方往回押运火药的原料。”  张国福笑了:“哦!押运有什么难的?”  人事同志没有隐瞒他,说这个火药工是十三厂最苦、最累、最危险的工种。到目前为止,只有两个人上岗,可都没有干上一个月就要辞职,要求调换工作岗位。  张国福不以为然,不就是苦累加危险么,就是掉脑袋也不怕,只要是为了新中国建设。  人事同志半信半疑,但看到张国福坚定的态度,就把事情敲定了。  第二天,张国福在十三厂人事同志的陪同下,来到了火药押运队。这时,厂内有十几个人围着张国福,就像看外星人一样,堵了个水泄不通。大家议论纷纷,有的说,这个工种哪里是人干的?还有的小声说:“火药工,特别危险,弄不好会出人命的!”还有个好心的工人拉着张国福的衣襟:“我们听说你参过军,那也不能拿自己的生命当儿戏,是不是?”  张国福领了大家的心意,但却没有改变想法。他相信自己一定能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  张国福的工作是坐在闷罐车里从南方押运到黑龙江省鹤岗矿务局。从南方运回TNT原料,再把制好的火药运到鸡西、双鸭山、七台河等地的煤矿里。一路上,光坐车就需要几天几夜。每一次他都弄一个破麻袋片往闷罐车里一铺。夏天,这里面又闷又热。一到冬季,这里变得又冷又饿。这么一次押运,就得煎熬几天几夜。  有一年夏秋交替的时节,他经历了一次险情。  那次押运,下起了暴雨。一声炸雷,将大地震得微微地颤抖。闪电像一条浑身带火的赤蛇飞过天空。沉闷的雷声如同无数个铁球在天空滚动。苍天像被戳了个窟窿,暴雨倾盆。  躺在闷罐车里的张国福突然被头顶上的雨滴惊起:怎么?闷罐车漏雨?  张国福迅速地站起来,仰脸一看,因为此车年久失修,在车顶的连接处出现了锈蚀的漏洞。雨水顺着漏洞,一滴一滴地流淌,然后变成了“放流”。他一眼看到,火药原料马上就要被雨水浸湿。不行!决不能让雨水流进原料中,决不能让国家财产在我手里受到损失!  张国福伸开双臂,将原料一袋一袋地重新码垛。由于空间太小,还有四袋原料无处安放。没有别的办法,张国福只好将自己躺卧的地方挪开,然后,将自己铺的麻袋片盖在原料上面。可是,风大雨大,闷罐车内的“雨流儿”顷刻间便把麻袋片浸湿了。这时的张国福什么都不顾了,一下子趴在原料上面当起了挡雨篷,任凭车内的“流水哗哗”。  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三个小时过去了。暴风雨足足肆虐了四个小时,可张国福一动不动地趴在原料上。  运输车通过四平市时,司机选择了一个地方停车。当司机打开闷罐车门时,发现张国福趴在那里。司机轻轻地在他背上拍了一下,张国福才从极度紧张中清醒过来。  司机很感动,可对于张国福来说不算什么,他只是将湿透的头发用手捋了捋,笑了。  还有一次更危险的经历。  有一年秋天,从沈阳通往开原市的公路正在维修。一时,所有的车辆全都从公路下面的土路通过。当火药车行驶到开原一农村时,由于道路泥泞,十分难走。司机一不小心就驶进烂泥坑里。几次启动,闷罐车的车轮光打转不动弹。  没办法,张国福便用铁撬杠撬动。就在这时,闷罐车车门松开了,一麻袋原料掉在了车辙里。张国福发现以后,二话没说,快步冲到后面就要搬运原料。此时,谁也没有想到,一队农村迎亲的人们敲锣打鼓鸣放着爆竹向这边走来。迎亲队伍中有一个小伙子点燃了“二踢脚”,只听“砰”地一声,就没有了声音。偏巧,爆竹落在了原料麻袋上面。  张国福手疾眼快,将爆竹抢在手里,使出浑身的气力,抛出20多米远。  “砰”的一声,爆竹爆炸了!  好险呀!  张国福额头上的汗水,顺着脸庞、脖颈流淌下来。他将两手一伸,挡住了迎亲的队伍:“乡亲们!我们是押运火药的,请你们不要在这里燃放鞭炮,以免发生危险,我求求你们了!”  目睹刚才所发生一切的小伙子,急忙上前认错:“对不起呀!实在是对不起呀!”  在小伙子的倡导下,迎亲的人们帮张国福将陷进坑里的闷罐车推了出来。事后,张国福有点后怕地说:“如果反应不快,恐怕要发生特大责任事故!”  当十三厂工人们得知这一消息时,有的工人马上找到张国福,直截了当地劝说他放弃这一危险的工种,并许诺为他找一个特别轻闲自在的岗位。可是,张国福婉言谢绝了:“兄弟!你的好意我真的领了!不过,这个工作不能放。”在他看来,只要怀着一颗对国家、对人民负责的心,什么困难,什么危险,都可以克服。  几天以后,厂领导考虑到张国福已是两年的火药工,打算找另外几名工人,接替他的工作。可张国福仍然坚定地留了下来。他想为十三厂多出一把汗。  为了证实自己特别能胜任这个“火药工”的工作,从那时起,张国福隔三岔五地把自己的5岁小儿子抱到闷罐车里,和他一起负责押运。张国福之所以这样做有两层用意,一是从小培养自己的儿子吃苦耐劳的意志;二是要向大家表明,困难没什么可怕的,危险没什么可怕的,我把自己的儿子都押在车上!  至于装卸火药原料,就更不在话下了,张国福干起活来比年轻人都猛。至今十三厂退休的老人回忆起当年的情景,都说张国福那时干起活来力气大,没人能比。  就这样,张国福在十三厂一干就是25年,进厂时工资是四级工,一直到退休都没有涨过。他的老伴儿送给他一个外号———“张四级”。  三、三个窝头  柳枝上蓬松的雪挂,被凛冽的寒风一阵阵吹到了大地上,与棉絮般的白雪汇合在一起,天地间白茫茫一片。  北国的煤都———黑龙江省鹤岗。一望无际的雪地上,张国福领着年迈的父母,顶着呼号的风雪,艰难地向煤矿家属区走着,身后留下了一串长长的脚印……  当时,正是我国三年困难时期,全国上下勒紧腰带,偿还着苏联“老大哥”的债务。再加上自然灾害的肆虐,人们的生活落到了低点。鹤岗这个地方也不例外。因为张国福的工种属于特殊行业,他每次从南方押运火药原料回来以后,都能得到三个玉米面窝头的“保健饭”。每当他将这三个窝头拿到手时,马上想起了嗷嗷待哺的五个儿女,想起了远离他乡的父母。为了不使父母挨饿受冻,张国福写了十几封信催促,两个老人从吉林省榆树县来到了鹤岗矿务局。  张国福既高兴又担忧。高兴的是,自己的父母在身边能够得到照料,担忧的是,三个窝头能保证一大家子人安全度过这一大饥荒吗?他说不准。不过,有一点他可以达到,那就是,不管千难万难,决不能让父母和儿女在饥饿中死去。  那时,粮食供应标准相当低,张国福的父母也没有口粮。有时,全家人一连几天都吃不上一顿像样的饭,只能等着张国福从南方押运回来所分到的三个窝头。每当张国福回到家中时,他便把一个窝头分成两半递给父母,再把另两个分成五份给五个儿女。他和妻子喝只有几粒米星的“稀水粥”。  再后来,他又有了新的分法,每次要匀一个给邻居的儿子。  为了共渡难关,除了每天吃饭时鼓励家人“困难是暂时的,饥饿更是暂时的”以外,他利用押运的空隙时间,带领老伴儿和儿女们来到十几里外的农村,在田地里捡起了豆皮子,或者到地里挖大头菜根子。背回家里后,把豆皮子用开水煮着吃,把大头菜根子洗净煮熟当饭充饥。  有一天,张国福的父母从衣兜里掏出10斤全国粮票,交到他的手中:“儿子啊,我们不能眼看着你们全家人饿死,这10斤粮票,是我们在吉林老家口挪肚攒得来的。你拿着它,到自由市场上换点吃的吧!”  张国福一句话都没有说,眼泪汪汪地接过这10斤全国粮票。他在市面上转悠了三天,才用5斤全国粮票从别人手里换回来10斤稻糠。10斤稻糠,只能解决半个月的口粮。  张国福夫妇把稻糠熬成稀粥。每顿吃饭时,他们用铁勺子将干糊糊的稻糠粥,盛给父母和儿女,半干半稀的稻糠粥,盛给老伴儿。当他觉得老伴儿已经喝完稀粥的时候,才会放下手中的碗,喝点稀汤寡水的稻糠粥。  由于饥饿,张国福走起路来一个劲儿打晃儿,手、脚和腿明显浮肿起来。老伴儿非常心疼,劝他多吃点,但他总是淡淡一笑。他相信,国家会有办法的。  他的父母再也看不下去了,劝他找单位或者民政部门解决一些口粮,何必全家人,也包括邻居家,一起争夺仅有的三个窝头呢?理由很充分:“你扛过枪,渡过江,受过伤,完全能够争取到的!”  听了父母的说法,张国福笑着说:“你们提出的理由,一点都不充分。不光是我们,就连北京的毛主席、朱总司令、周总理他们也都勒紧腰带,和全国的老百姓一起,积极地还债呀!我虽然参过军,这也不是向组织要粮食的资本呀!坚持吧!我们很快就会好起来的,我们的国家也很快就会好起来的!”  儿子的一番“讲解”气得父母坐在炕上,一声不吱。第二天,张国福的父母不吃不喝,以死威胁。这一下子张国福慌了,凭他怎么劝也没有用。  张国福真的害怕了,他恳求道:“你们不要这样好不好?我求求你们了!你们打我、骂我,怎么都成!我就是求你们坐起来,吃饭呀!你们不吃饭,我不就成了大逆不道的罪人了么?”  父亲气呼呼地坐起来,用手指着他:“你不是罪人是什么?哪有你这个样的,放着能解决的事情不去办,却在家里忍饥挨饿的,你算什么人?”  母亲哭着说:“16岁你就参军打仗,不说你有功劳,那还有苦劳吧!你找单位解决口粮,这还算过分么?你不是我们的儿子!这个兵白当了!你简直是一个窝囊废!”  没有办法的张国福只好硬着头皮,答应找单位解决口粮。一听儿子答应了,父母马上坐起来,有说有笑地和孙女、孙子盼望张国福的“胜利消息”。  张国福心里最清楚,自己决不能暴露身份,必须采取最实际、最方便的方法,来应付父母儿女的盼望。他终于想出一个“好”的办法。第三天早上,张国福喝过稀粥以后,坐在父母和儿女们面前,平生第一次撒谎了:“我几天来找了单位领导,可目前他们也有很多困难。但是,他们答应,在自己家房前屋后种点地,以解决咱家的口粮问题。”  父母马上意识到这是在撒谎,摇晃着脑袋不相信:“这种地种不种,你们单位领导管不着呀!”  张国福继续撒谎:“这你们二老就不懂了,在咱们老家,种地那是农民的自由。可在鹤岗矿务局,种什么得单位领导批准的!”  就这样,张国福总算把这一“难关”渡过去了。紧接着,张国福和他的老伴儿在自己的房前屋后以及附近的地块种上了蔬菜。  后来,这一秘密被张国福的父母发现了。有一天,二女儿有病发烧,他正在火药车上卸货。他的父亲着急了,急匆匆来到十三厂找他。老人家一进厂区,就遇见了厂长。经过一番打听,老人家便将张国福在家种地的事情一五一十地汇报了一遍,还连连感谢厂长对他们家的大力支持。厂长听糊涂了。这才使老人家知道了事情的真相。  当天晚上,张国福的父母狠狠训了他一顿,他一言不发,任凭父母“批判”。过后,他还是与往常一样,揣一个烧好的土豆去上班,既当菜又当饭。省下押运回来的“保健饭”———三个窝头,分给自己的父母、儿女,还有邻居家的儿子。  终于有了一次将功补过的机会。出差十几天的张国福回来时,带来了千里之外的苹果,每个人一个。他没有忘记邻居家的儿子,打发老伴儿将苹果送去。  当父母看到张国福上班时还是揣着土豆时,他们心疼了,商议着回自己的老家。张国福说什么都不让。可是,任凭张国福如何哭求,如何跪拜,他的父母去意已决。没有办法,张国福只好将老人剩下的5斤全国粮票拿出来还给他们:“爹!娘!这剩下的5斤全国粮票带着吧,眼下这么困难,能解决点问题的。”  父母依然是父母,心疼儿子胜过自己:“你留着用吧,不要考虑我们,我们都老了。”  谁也没有想到,这竟是他们最后的诀别!  二位老人离开鹤岗还不到一年的时间,在原籍吉林省榆树县相继去世。亲人们记得,他的母亲病危时,老人想着儿子,昏睡中还在叨念着张国福。亲人们都在责怪他。当亲人们将电话打到十三厂时,张国福手握话筒,肩膀就像灌了铅一样,怎么也放不下,眼睛被泪花模糊了。  可是工作在等着他。他一咬牙,抹了抹眼泪,又向押运车走去。卸货一结束,张国福急匆匆地向鹤岗电报室跑去,嗓子就像有一团棉絮堵着,什么都说不出来了。他在电报纸上写道:妈妈,儿子工作太忙,希望你保重。第二天上午,亲人们接到了他的电报。当亲人将电文读给母亲时,老人家这才安然地闭上了眼睛。  不到半年时间,张国福的父亲因积劳成疾身患癌症,在“我儿子他们过得还好吗”的呼喊声中,遗憾地离开了人世。  得知这一消息以后,张国福一下子瘫坐在地上,任泪水肆意横流。  也就是从那一年起,每当清明节来临,张国福都要带着父母留给他的五斤全国粮票,和一瓶白酒,来到郊外的十字路口,冲着家乡方向,将五斤全国粮票铺在供桌上,他流着泪水,燃烧着冥纸。随着冥纸化作一缕缕青烟,随风而逝,张国福心中无尽的痛总是汹涌而来,使他长跪不起。  四、捡回两条生命的“爸爸”  张国福虽然在战争年月里是一位敢拼敢杀的“孤胆英雄”,但是,他在和平时期却变了个样,有时候心思细腻,还有一副古道热肠。  张国福前后院的邻居们都十分清楚地记得,无论谁家有什么事情,比如拉个秋菜、盖个门房什么的,不用你特意打招呼,只要他遇见了,保证放下手中的活计就去帮忙。谁家房子漏雨了,他就主动去苫瓦。谁家下水道堵塞了,他就主动去掏。谁家一有个红白喜事,第一个来到现场的就是张国福。冬天下雪了,他早早起来就把附近的小道全都给扫出来。夏天一下大雨,他披着雨衣,手拎着铁锹,将院外的排水沟,以及邻居家的,全都理顺。  周围的人们更是念念不忘张国福的一段感人故事———  那还是张国福的小女儿三岁时,突然患上了肠粘连,病情十分危急。在老伴儿陪着小女儿连续住院几个月的时候,奄奄一息的小女儿接到了病危通知书。同一病房还有一位小女孩,也因为患有流行的“脑肝”,一同被医护人员抱到医院的太平间里等待死亡。  当张国福押运火药原料回到十三厂后,连家门都没有进,直接奔向了鹤岗人民医院。一推门,只见老伴儿抹着眼泪,默默地整理着小女儿的衣物。他一把将老伴儿的肩膀扳住,大声地问:“我的女儿呢?”  老伴儿再也忍不住内心的悲痛,“哇”地大哭起来:“咱们的女儿已经不行了,扔在医院太平间里了!”  “什么?”张国福睁大了眼睛,喊了起来:“这不可能!我的女儿不能死!”  说完,张国福大步流星地朝着医院太平间跑去,他什么都顾不得了。撞开太平间的房门,冲进去,张国福用急切的目光寻觅着小女儿。只见一个熟悉的目光在眨动着,张国福快速上前抱起女儿,声音哽咽地只说了一句:“我的孩子!”  当张国福转身向门外走去时,并排紧挨着的白床单上,还有一个小生命痛苦不堪地伸展了几下胳膊,从嗓子眼里发出了一声低低的呻吟。张国福仔细一看,小女孩没有死,还有口气。他仔细辨认了一下,这不是同一病房里的小女孩么?这怎么得了,不能让小小的生命在我眼皮底下死掉!张国福左手抱着自己的小女儿,右手抱着邻床的小女孩离开太平间。当张国福推开医院病房时,正在病房里处理小女孩后事的年轻夫妇惊呆了:“我的女儿,你怎么抱回来了?”  张国福将女儿交给老伴儿,用手指着小女孩:“兄弟啊,你们的女儿没有死呀!只要有一口气,我们就得把孩子抢救过来呀!”  小女孩的母亲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我的女儿患的是‘脑肝’,没有救了!”  张国福生气地说:“你作为母亲,就这样把孩子扔进太平间不管么?我可告诉你们,省城哈尔滨医科大学的专家教授巡回医疗组,已经来到我们鹤岗了。我看,你们跟着我,一起找他们好好地治一治。我们就当‘死马当成活马医’,还不成么?”  听到张国福的肺腑之言,年轻夫妇什么话都不说了。他们卷起了行李,抱起了小女孩,风风火火地随着张国福来到哈尔滨医科大学专家教授医疗组的驻地。张国福连喘带喊地将两个孩子抱到一位女教授面前,向她求救,并说明了来意。  女教授首先为张国福的小女儿进行了诊治,然后,摘下听诊器严厉地批评说:“你是怎么当父亲的?孩子都已经病到这种地步了,怎么才来找我们?”  张国福只好一个劲儿地点头承认自己的不是。女教授吩咐其他医护人员,将他的小女儿抱上手术台。此时,已经是晚上10时左右。手术室外边的张国福,焦急地在走廊里不停地踱着步,额头上的汗水不停地流。  天亮了!医护人员带着一身的疲乏,从手术室里走出来。张国福正要问女儿情况如何,身后推出来一辆手术车。一个小生命,挣扎着撩开了白被单,伸出一双小小的手掌,微弱地喊了一声:“爸爸!”  张国福抚摸着女儿的柔发,老泪纵横:“爸爸在这儿呢,你活下来了!等你好了以后,爸爸带你去押运火药,你干不干?”  小女儿甜甜地望着爸爸,在手术车上努力地点了点头。  他还惦记着那一个小女孩。到一楼病房,一眼就看见年轻夫妇正守在小女孩跟前。年轻夫妇见他进来,微笑地点着头:“大哥,你让我们如何感谢你呢?我们的女儿已脱离了危险。”  从那以后,张国福除了精心照料和护理自己的女儿以外,经常在一楼和二楼间来回走动,不时关心着那个小女孩的病情。为了防止手术后刀口感染,张国福破天荒地向十三厂领导请了假护理病人。在医院病房里,他整天将洗衣板摆平,将小女儿放好,用手端着一步不离地看护着。有时,他把小女儿放在洗衣板上端着,来到一楼病房,询问小女孩的病情。  张国福的女儿恢复到第15天时,伤口出现了微红,小女孩也有轻微昏迷的症状。医生告诉张国福,两个孩子必须服用消炎药。否则,很危险。  当他得知只有青霉素能治病时,他去找鹤岗人民医院院长。他跪在院长面前哭诉。在其苦苦哀求下,院长终于特批了两支药。  当两支青霉素随着医护人员的针管,慢慢注入两个孩子的肌体时,张国福就像千斤重担一下子卸掉一样,软软地坐在床上,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后来,张国福在朋友和医护人员的提示下,利用休假时间,徒步来到宝泉岭农场和十里河农场,分别在民间讨取了根治炎症和“脑肝”的偏方。可是,他到十里河农场时,不小心被一条大青狗咬伤了大腿。他只在伤口处抹了点烟袋油子,在午后又返回了鹤岗。当他回家时,大腿已经肿得连袜子都脱不下来了。他没有叫一声苦,赶紧将偏方送到小女儿和小女孩面前。  经过两个多月的医治,经哈医大专家医疗组复查,两个孩子基本痊愈。小女孩十分可爱地拉着张国福的手,甜甜地叫了一声:“爸爸!”他差点没有反应过来。可在1965年,年轻夫妇带着他们的小女孩离开鹤岗,投亲到了唐山市。就在1976年的“大地震”中,一家三口人全部遇难。得到这一噩耗后,张国福和他的全家人悲哀了整整三年多。至今,当人们一提起小女孩时,张国福的眼圈总是红红的。  五、保卫火药库  1966年5月,是一个极不平常的岁月,十年浩劫即将开始。这股风暴,同样席卷了鹤岗矿务局。当时的张国福,什么都不说,每天发呆,胡子长了不刮,头发长了也不理。当他目睹造反派对革命干部的迫害,和红卫兵的“打、砸、抢”时,他惊愕了:这叫什么革命?革命难道是自己人打自己人吗?  当时,有的人偷偷地告诉张国福:“这是一场政治运动,你可千万别乱说呀!弄不好,一把火烧到你自己的身上!”  张国福不服气。觉得揪斗老干部,就是反革命。一些好心人劝慰:“你还是紧睁眼睛慢张口,迈着小步趟着走吧!”张国福根本听不进去。  有一天下午,张国福押运火药原料刚刚从南方回来,一位戴着“红卫兵”袖标的年轻人,把他叫到了一旁。想让他参加造反团,并让他当造反团团长!  张国福笑了:“官职很高呀!可我张国福享受不了!我自从娘肚子里掉下来的时候,就不愿意当官。我告诉你们,谁想要破坏我们的十三厂,破坏我们十三厂的生产,我就让他站着进来,躺着出去!信不信?”  当张国福就要回家之际,突然,被一阵嘈杂的声音惊呆了。只听工人俱乐部里响起了“造反有理”的口号声,张国福一听就火了,他迈开大步走进这个所谓的批斗大会会场。一时,会场里的喊声、叫声、骂声,混乱一团。  在会场里,有的人纷纷指责十三厂领导“只抓生产,不抓革命”的罪行,还有的人手持着话筒,挥舞着双臂,一看这一架势,非把十三厂领导“批倒斗臭”不可,还有的人想要揪斗十三厂领导进行“游街”。  张国福看不下去了,他怒视着会场的周围,趁着混乱的局面走到台上,上前从造反派手里夺过麦克风,大声地说:“同志们!你们都静一静,听我张国福讲几句!”  张国福的声音,立即使会场恢复了平静。张国福的声音,在会场空间里回荡着:“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打下来的江山,那是无数革命者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在这里瞎闹腾什么啊?我们把这种劲头用到十三厂的生产上好不好?我奉劝大家,不管你是‘造反团’也好,还是‘红卫兵’也好,我们必须团结一致,把我们的十三厂建设得好上加好,那才是正事呢!党中央、毛主席一定会拥护和支持我们的!”  此时的会场,已经是鸦雀无声了。张国福大声地喊道:“回到自己的班组,干活去吧!”  夜深了。喧闹一天的十三厂,又恢复了往常的平静。在漆黑漆黑的夜幕掩护下,张国福正和十三厂领导研究和商议着一项重要事情。张国福觉得这些“造反派”不会就此善罢甘休。要保护仓库炸药的安全。有一位领导暗示,造反派肯定要打火药的主意。如果是那样的话,不知要有多少无辜的老百姓惨死在这场运动中。  张国福立即表了态:“你们放心吧!我是军人出身,我更知道火药的严重性和危险性。况且我还是厂里的火药工,我有责任、有义务、有能力保护好我们十三厂的火药。不管发生什么事情,我决不能让我们的火药被‘造反派’夺走!”  十三厂领导听完张国福的一番话,激动地说:“从今晚开始,不管这次运动发展到什么程度,你的任务就是要保护好十三厂的火药!”  为了保护十三厂的火药,张国福在厂领导的安排下,和另外三名工人,白天黑夜“连轴转”,每天分分秒秒地看护着火药库。就在那一时期,他显然比实际年龄苍老了许多。眼角上的每一条皱纹,头上的每一根白发,都镌刻着他和工人们为保卫十三厂火药的艰辛。什么早、午、晚的接班检查,什么运输装卸时间的衔接,什么进入库人员的审问盘查,什么风雨天仓库的加岗加哨,他都一一过问,他都仔细核对,他都严密清点,一直到没有任何漏洞和差错为止。  张国福除了亲自抓好火药库的保卫工作以外,为了保障值班工人的身体,他回到家中,一有空隙就和老伴儿一起,在灯光下制作“套袖”和“护膝”。每天晚上,他们俩一忙就是凌晨时分。老伴儿问他图个啥,他说:“这是咱们的命根子。”  就在张国福和工人们夜以继日地保卫十三厂火药库的关键时刻,一个令人极为震惊的事件发生了!  一个冬季的上午,张国福刚想要回到家里休息。忽然,十三厂领导骑着自行车,风风火火地奔来。来不及将自行车扶好,领导气喘吁吁地说:“张国福,不好了!矿务局的造反派和红卫兵打起来了!他们要夺咱们厂的火药库,要将武斗升级呀!”  张国福拍了拍胸脯:“你们放心,我要让火药库里的火药原封不动地稳在那里!”  之后,张国福披着黄大衣,又将从外地煤矿捡回来的空雷管壳子找出来,并用小细绳子捆绑牢固。然后,他十分熟练地将这些东西围着自己的腰间系好。  这一天,在工人俱乐部里,人声鼎沸,人头攒动。巨幅标语覆盖了整个会场的墙壁。造反派和红卫兵的旗帜,就像染红的蝙蝠胡乱地舞动着。双方的喊叫声歇斯底里。  上午十时整,批斗大会开始了。在造反派的带领下,矿务局和十三厂领导头上戴着纸帽子,脖子挂着打着红叉的大牌子,鱼贯进了会场。造反派和红卫兵滔滔不绝地批判着矿务局和十三厂领导的“反革命罪行”。当会议进行还不到一个小时的时候,一个造反派头头站在台上,大声地喊道:“反动派不打不倒!反革命不打更是不倒!为了彻底将这些反革命分子的反动气焰打下去,我们必须抢夺十三厂的火药库。否则,我们的革命就不彻底。凡是革命的同志们,都跟着我抢夺十三厂的火药库啊!”  在造反派头头的率领下,一百多人杀气腾腾地向十三厂火药库冲了过来。  这时,值班工人挥动着手臂,高喊着:“你们都给我站住!这是火药库,谁也不能前进一步!”  造反派头头歪着脖子:“别听他的!抢夺我们的火药库!”  此时此刻,张国福一个箭步从火药库里冲出来,并快速地将黄大衣展开,腰间露出一排排雷管。他怒吼着:“不怕死的,你们就上来吧!我可告诉你们这些造反派,老子腰里绑的是炸药和雷管。今天,你们谁不怕死那就过来!我现在就将雷管引爆,和他同归于尽!你们谁上来?”  此时,造反派头头外强中干地喊道:“你们别听他的!他不敢引爆,你们都给我上啊!”  张国福哈哈大笑起来:“好吧!我就让你们见识见识从朝鲜战场上死人堆里爬回来的战士,是怎么与你们同归于尽的!”  随即,张国福快速地将雷管的引线点燃,引线“”地响着,并冒着黑烟。张国福一个纵跃,恶狠狠地向造反派头头扑来。造反派头头一看,顿时吓得六魂出窍了,声嘶力竭地喊着:“快跑呀!这家伙要玩命呀!”  其他造反派就像苍蝇似的,顷刻间飞得无影无踪了。  这时的张国福,急忙将雷管引线掐灭。其实,张国福腰间的雷管全都是空的,只有引线掺杂着星星点点的火药。  事后,造反派们足足半个多月都没有露面,即使有心去十三厂“造反”,一想到张国福那个不要命的劲儿,他们再也不敢“越雷池一步”了。听说,此人天不怕,地不怕,在战场上杀死好几百敌人呐!恶的还怕横的,横的还怕不要命的。张国福就是不要命的,赶快躲着点吧!  从那以后,张国福趁势把十三厂领导接到火药库值班室里进行办公。由此,张国福和他的值班室,也就成了十三厂领导的“避风港”了。  六、“我是小平房的主人”  张国福来到鹤岗十三厂以后,一直住在十三厂分配的那12平方米,还是用炉灰渣垒起的小平房。25年时间里,他从事的一直是别人不愿意干的又是重体力的火药工。他的工资从进厂时的四级工,一直到退休之前都没有涨过。张国福有四个女儿和一个小儿子,一家七口人,挤在这一小平房里,睡在一铺炕上,显得特别的拥挤啊!有一天夜里,由于孩子多,一不小心,他的小女儿和小儿子,在睡梦中被小姐姐们挤到了地下,后背和胳膊也都磕破了皮。  张国福的老伴儿向他发起了“攻势”:“儿女一天天长大了,这么屁大点的地方,你让我们娘们儿睡露天呀?你今天就给我们一句痛快话,是向十三厂领导要房呢,还是不要房?”  张国福半天没有说话,但不愿意去找厂领导。有个同事给他出了个主意,在小平房后面接一个偏厦子,就解决问题了。  张国福一听,觉得有道理,当即决定自己动手。  当天晚上,张国福从附近居民家借来手推车,第二天天刚一放亮,张国福悄悄地推着手推车,徒步六里路,来到市郊一砖厂。张国福在砖厂的外面人行道,以及道路两侧的壕沟里,一块一块地寻捡着砖头子。他一气干了两个多小时,将砖头子捡了满满一推车。然后,他吃力地推着手推车,艰难地向那12平方米的小平房挪移着。汗水湿透了他的全身。  张国福的行动感动了他的老伴和儿女们。第三天早上,他的五个儿女们也都悄悄地穿好衣服,跟随着父亲,有说有笑地寻捡着砖头子。十几天的时间,小平房前的砖头子已经堆积成山。紧接着,张国福和他的儿女们又利用一定时间,来到郊外,来到荒废的废弃地,挖取施工用的填土。  砖头子和填土都已准备齐全了。可是,偏厦子所需的木料和油毡纸,必须用钱来购买。没有别的办法,他只好从厂部借了40元钱,又从同事手里借了20元钱。在张国福全家人的努力下,在邻居和同事的大力帮助下,他家的偏厦子已经接盖完毕,只剩下用沥青浇铺房顶。  七月天气,烈日炎炎。  张国福利用押运火药原料的空闲时间,在雨季还没有来临之际,便在院内架起了铁锅,在锅底下燃烧着木子,“咕嘟”“咕嘟”地将沥青烧得滚烫滚烫的。开始,张国福和他的老伴儿已将油毡纸铺平了,并用木条钉牢。然后,张国福操起铁勺,一勺一勺地将滚烫的沥青盛到铁盆里。之后,他站在凳子上,将铁盆举送到房顶上,用笤帚一点一点进行涂抹和浇铺。  不一会儿,张国福的小儿子领着邻居家两个小男孩,叽叽喳喳地在院内和屋里玩起了捉迷藏。此时,张国福唯恐滚烫的沥青溅到孩子们身上,提醒性地说:“你们别乱跑呀!小心沥青烫着,那可不是好玩的呀!”  张国福的小儿子答应着,可捉迷藏太吸引人了,他们只是口头上应和着,并没有停止来回地跑动。当张国福第六次将铁盆举送到房顶上时,突然,他的小儿子在凳子底下,将邻居家的两个孩子抓住,喊道:“抓住你们了!看你们往哪里跑!”  开始,被捉住的两个孩子拼命地挣扎着。突然,三个孩子一下子将凳子猛撞了一下。此时的张国福,双手正举送着铁盆,铁盆倾斜着,快速地流淌着滚烫滚烫的沥青。先是从房顶上滑动,然后不停地向下滚动着。  张国福脚下的三个孩子根本不知道房顶上正在发生的生命危险,相互撕扯着,谁也不肯相让。张国福惊呆了,大声地呼喊着:“孩子们!赶快走开!头上的沥青啊!”  可是,孩子们根本没有听见张国福的喊声。就在千钧一发之际,张国福快速地将身体一横,用自己的胸膛挡住了滚动的沥青。只听“嘶拉”一声,张国福的前胸已被滚烫的沥青烫伤。他的口腔里发出了一个低沉的吼声。紧接着,他用双手堵截着流淌的沥青。张国福的前胸,已被沥青烫得连皮带肉地掉下一片时,血肉模糊的胸膛已经露出了白骨。他咬着牙,重新将铁盆举送到房顶上。  事后,两个儿童的家属来感谢他,张国福没有任何惊人的话语,只是淡淡地说:“你们说这样的话,那就见外了,我是这个小平房的主人。”  第二天早上,还没等老伴儿劝阻张国福,他却简单地吃了点饭,穿上衣服上班去了。这时,老伴儿从后面将他拦住:“你的伤口还没有好,在家休息休息吧!如果我不闹腾你,你也不能承受这么大的痛苦呀!”  当天晚上,张国福将五个儿女唤到跟前,严肃地召开了家庭会议。他说:“眼下,咱们家的偏厦子就要住人了。可是,我们还有60元钱的外债。我作为父亲来说,这辈子就没有欠过别人的。虽然我被沥青烫伤了,但是,从明天开始,我和你们起早到煤矿捡煤矸石,卖钱还债务。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抓回两头小猪崽,由你妈妈负责喂养。你们放学以后,作完作业就到郊外挖野菜,争取半年时间还上60元钱的外债。”  次日凌晨,别人家全都沉浸在甜甜的睡梦中,可张国福家的电灯早已经亮了。不一会儿,张国福带领着他的子女们,来到煤矿附近,借着手电筒的光亮,在地上寻找着煤矸石。当东方的太阳升起来的时候,张国福的“队伍”一行六人肩扛着小面袋子走回家中。随后,他们把煤矸石归拢到一起。每当积攒到半吨或者一吨时,再由张国福联系,卖给需要取暖的单位和个人。  每一次只能换回5元钱左右,每当张国福坐在炕头数着一分钱、一角钱时,嘴里不停地说:“孩子们啊!你们别小看这一分钱、一角钱积攒的5元钱,有了今天的5元钱,就能有明天的15元钱,就能有后天的20元钱,就能有将来的25元钱。那么,我们的外债,也就会由此一天天地减少啊!”  父亲的吃苦耐劳,父亲的省吃俭用,深深地影响着儿女们。五个子女穿的全都是破旧的工作服,大人和孩子们所穿的夹鞋和棉鞋全都是张国福的老伴儿一针一线做的。即使张国福退休了,生活好了,他也从来不穿新衣服,总是捡自己的儿子,或者姑爷儿穿过不要的穿,无论是衬衣、西服、大衣、皮鞋什么的,他是统统地一划拉自己穿用。  由于全家人节衣缩食,还不到半年时间,张国福提前将所欠的60元外债还上了。将外债还完后的那一天,自己特意装了一斤白酒,还吩咐老伴儿为他炒了两个菜,自己坐在炕头上,有滋有味地、有说有笑地喝着小酒,嘴里不停地说:“哎呀!无债一身轻呀!老伴儿,我今天特别地高兴啊!”  一看到张国福兴高采烈的样子,老伴儿心里总觉得很不是滋味,是啊!这些年来,为了这个家,为了子女们,岁月,为他更换了一头银发。风霜,在他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  七、侠肝义胆的“张大侠”  张国福是默默无闻的普通老百姓,他没有泯灭对人民的敬爱,和对社会上丑恶的憎恨。在单位里,在邻居面前,在周围同事中,他是一个出了名的“张大侠”。张国福退休以后,曾有一次在山东省济南市郊大市场将一名持刀抢劫犯押回公安机关。  还记得张国福在鹤岗人民医院为了两只青霉素,跪求医院院长的事情吧,这个事与院长的弟弟刘晓力还有点关系。刘晓力在十三厂惹下了一个大祸。刘晓力酒后打架,面临着开除的危险。无可奈何的刘晓力,求张国福帮忙。张国福爽快地替刘晓力承担责任。刘晓力在张国福侠肝义胆的感召下,痛改前非,年年评为十三厂的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  1994年的春天,张国福独自一人在市郊农村散步,他发现围着许多人,还不时地发出一阵阵叫骂声。  当他拨开人群一看,地上躺着一具血肉模糊的尸体。知情人告诉他,有一肇事司机将一村民撞死以后逃跑。愤怒的村民们自发地拿起镐把、铁锹、铁棍,形成了一堵厚厚的人墙,不许任何车辆通过。  一位带头人手指着死者的尸体,又指了指想要通过的车辆,大声地说:“杀人偿命,欠债还钱!我们的弟兄死在你们汽车司机手下,那么,弟兄的丧葬费和损失费就出在你们身上!什么时候把我们弟兄应该得的钱交够了,我们就放你们走!”  其中一司机说:“如果我们不掏钱呢?”  带头人大吼一声:“不掏钱可以啊!那我们就让你们一命抵一命!”  说完,带头人将手一挥,村民们七手八脚地将前几辆汽车砸了个稀巴烂。其中,有几名司机伸手进行反抗,村民们挥动着镐把,几下子就把一司机的胳膊打折了。  就在这时,已有上百辆汽车停靠在这一土路上,等待村民们勒索。见到这一情景,张国福再也沉不住气了,他上前扯住带头人的铁锹,高声地说:“请你命令村民们,千万不要这样做。如果你们这样做,死者不但得不到妥善处理,相反,还要引起更大的殴斗事件发生啊!”  可带头人根本不把张国福的劝阻当成一回事儿,决定每一辆汽车交出一千元方可放行的时候,当几百辆汽车的司机纷纷表示反对,并要与对方拼一死活的时候,张国福“呼”地一下,从一村民手中夺过铁棍,站在土路中间,大声地喊着:“村民们!我是全国特等孤胆英雄张国富!我今天出面劝阻你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我不能眼看着你们再这样胡闹下去。这些司机都是无辜的!如果再向他们要钱,你们可就是明目张胆的抢劫了!我说的可是实话呀!”  他将自己的上衣解开,露出了在无数次战斗中负伤而留下的一道道伤疤。村民们一看是真的,自觉自动地让开了道路,纷纷将手中的工具扔到了地上。带头人真的被张国福的话语感动了。  还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当地派出所和交通警察全都赶到了现场。经过这一村长、带头人和张国福等人作证,公安部门很快地将肇事逃逸司机抓获归案,并对死者进行了妥善的处理。忙活了一整天的张国福,一看到问题妥善解决,他心里暖乎乎的,美滋滋的。这也是张国福一生中唯一的一次“自报家门”,亮出自己“孤胆英雄”的牌子,这也是他离开部队后第六次最为勇敢的举动啊!  八、身份暴露之后  张国福有一个令人费解的举动,一到春节时,特别是家人在一起吃团圆饺子时,他的眼睛里就会闪出哀痛的目光。常常不管家人高兴不高兴,悄然离家,在外面买一两瓶白酒,找个地方“咕嘟”“咕嘟”喝个精光。有时喝得醉如烂泥,家人怎么都唤不醒他。有时甚至从除夕一直到出了正月,张国福全都是这个样子。他的老伴儿总有些纳闷,儿女们更是百思不得其解。  有一年春节将至,张国福的大女儿提前在父亲高兴的时候,用探究的口吻问:“爸爸,春节就要到了,全家人应该高兴放松,不过,我和妹妹、弟弟,以及我妈,有一个事要和你商量一下。”  张国福不解地问:“有什么事情需要商量的?”  大女儿说:“我们是说,春节那天你能不能不要再自己喝酒了?”  张国福的脸色阴沉下来,半天才抬起头,泪水从眼角流淌出来:“孩子们啊,你们不知道我心里的秘密呀!在1951年的春节那一天,我和全连人坚守在朝鲜一战场上。为了使全连战友们吃上饺子,我和副连长用敌人轰炸后的弹皮子作为擀面杖,用菜根子做饺子馅,包了十几盖帘子饺子。就在这时,敌机又开始对我们阵地进行轰炸,一颗炸弹将两盖帘子饺子炸飞了。这时,两名战士为了保护全连人吃的饺子,奋不顾身地扑向了饺子。可是,敌机过后,两名战士已经血肉模糊地牺牲在饺子上面。每当我看见饺子,又看到全家人团聚在春节这一节日时,就想起了我的战友。我的心,如同万箭穿心般地难受啊!”  张国福的老伴儿明白了他的内心世界,儿女们理解了他的悲痛心情。从战争年代到和平时期,几十年来,张国福堪称一条铁骨铮铮的硬汉。按照人们的常理,硬汉轻易不落泪。可是,随着年龄的递增,这位老英雄到了晚年,会经常性地流泪,有时自己像一个小孩子似的,坐在一旁痛哭不止。这让老伴儿和儿女们感到奇怪。  有一天,退休在家的张国福在观看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播放的故事影片《上甘岭》。家中只有他一人。邻居在外面坐着闲聊,隐隐约约地听见张国福家里有哭声。开始,以为是电视里的声音,可越听越不像。邻居意识到情况不妙,急忙走进他家。推门一看,发现张国福在放声大哭。  邻居不解地问:“大哥,你这是干什么呀?你哭的是哪一出呀?”  张国福指着电视,抽泣不已:“我哭的是,我们在朝鲜战场那些牺牲的战友啊!如果他们活到今天,该有多好!”  事后,邻居、儿女们都知道了一个秘密,那就是每当张国福看电视电影时,一看到战友们牺牲的场面,他就伤心落泪。每当张国福一看到刘少奇、贺龙、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遭到诬陷而悲痛离开人世时,他就哭声不断。儿女们也只能将浸湿的毛巾递到他面前,像哄小孩子似的。  可是,又有一个特殊场面,使得亲人们大为不解。有一年,张国福认真观看反腐题材的电视剧,一连十几天都没有间断。就在观看过程中,张国福一边流泪,一边长吁短叹。小女儿觉得很奇怪,便问:“爸爸!你在年轻时敢拼敢杀,看到战争场面的电视电影而流泪那也是正常的。可是,看到那些高级干部贪赃枉法受到法律制裁时,你为什么还要流泪呢?”  张国福擦干了眼泪,拉着女儿的手:“爸爸我并不是敢拼敢杀的粗人呀!我也不是又傻又憨的老人。我的心,知道善恶,知道正义。近年来,我特别痛恨社会上的各种腐败现象,也特别担心那些高级干部的腐败糟蹋了我和战友们用生命和鲜血打下来的江山!”  小女儿有点不解,一个普通的退伍军人,怎么对国家大事如此关心?她怀疑地问:“爸,我总觉得你有些不对劲儿,是不是隐藏着什么秘密呀?”  张国福马上否认了。他将自己过去立过特等功勋等许多荣誉一直深藏在心里,即便是讲战斗故事,也只讲战役过程,只字不提自己。一直觉得父亲有着不同寻常经历的小女儿,在一次路过西安市时,听说父亲过去所在的部队47军驻扎在这里,也就萌生了探访的想法,前去了解父亲的过去。  在47军的荣誉室里,当讲解员讲起“孤胆英雄张国富”时,小女儿瞪大了眼睛,瞧着英模榜上的照片,不禁愕然!这幅照片多么熟悉!怎么特像自己父亲年轻时的照片呀?这时,讲解员滔滔不绝地告诉她,张国富的战斗英雄事迹不光47军军史上有记载,就连后来的小学课本也有一篇课文《孤胆英雄张国富》,记载着他的英雄事迹。小女儿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使劲地揉了又揉,仔细地在这一幅照片前进行辨认:是!就是我的父亲!  随即,讲解员详细地讲解了张国富的战斗经历。天啊,我的父亲原来是全国特级战斗英雄!可是,他为什么将“张国富”改为“张国福”呢?为什么不对我们说呢?  带着种种疑惑和谜团,张国福的小女儿回到鹤岗,在全家人面前公开了父亲“特级战斗英雄”的身份,并详细地讲述了她在47军的所见所闻。她向父亲提出了为什么要隐姓埋名等三个为什么的问题,问得张国福再也隐藏不住了,终于公开了这一段秘密。他无限深沉地说:“既然我的身份已经暴露,那我就回答你们提出的三个‘为什么’。这些年来,我埋名的目的,就是不想让部队再找到我,更不想让人们知道我过去的经历。在战争年代,特别是在朝鲜战场上,全连的战友们都牺牲了,只剩下我一个人。我能活下来,就是天大的幸福,如果要借着牺牲的战友们的荣誉,来享受党和人民给予的各种好处,我这不是卑鄙小人了么?我不想这么做,也根本不能这么做。我只有埋名,合上功劳簿,当一个脚踏实地的劳动者,这样才能对得起与我出生入死牺牲了的战友们。”  说到这里,张国福早已泣不成声。  儿女们深受感动。张国富随即宣布了三条纪律:“既然你们知道了我的身份,也知道了我这些年的目的,我必须向你们声明三条纪律,一是从现在起不许你们向外界透露我的身份;二是不许借着我的名声向上级组织讲条件、要享受;三是不许你们利用我这个身份在外面炫耀!”  随着时间的推移,儿女们对父亲的三条纪律渐渐淡忘了。大女儿张秀荣结婚成家了,二女儿张秀明、三女儿张秀英、小女儿张秀波,一到每年地方征兵时,就与父亲吵着闹着要参军。这个时候,张国福就笑着对女儿们说,参军好啊!你们要参军,我举双手表示赞成和支持啊,但不托关系,不走后门,一个电话也不能打,一封信、一个字都不能写。  父亲拒绝了她们的要求,把母亲请出来也没有起作用。结果,张国福的女儿们不但一个也都没有参上军,就连工作他都没有找任何组织和领导去争取。至今,他的四个女儿分别在北京、上海、长春等地打工。只有小儿子张君耀算是赶上好机会了,恰好符合政策接了张国福的班,在鹤岗矿务局机电处当上了一名普通工人。  儿女的工作张国福不向组织提任何要求,就连儿女们结婚成家他也什么都不管。他的原则是,你们自己能攒多少钱就花多少钱,有多大本事就办多大的规模,谁都不要指望我给你们置办什么!  张国福退休以后,他特别支持儿女们自谋职业,鼓励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有一次,他的大女儿因为身体状况准备放弃自己经营的“大馇粥”的买卖。得知这一消息以后,他急匆匆地赶往长春,来到了大女儿身边。他二话不说,除了帮助进货看摊儿以外,还蹲在灶锅旁边,添加着柴禾,一锅一锅地将散发着浓浓香味大馇粥盛到保温罐里,汗流浃背地用手推车推运到固定销售点。他帮了大女儿足有三个月时间,人整整瘦了一圈。  当张国福得知二女儿和三女儿在北京经营服装缺少人手的时候,便将电话打到了女儿那里:“不要再雇佣别人了,能省下一分钱就是一分钱,我为你们打下手,搬搬扛扛的,我还有一把子力气。”在北京的日子里,他为女儿们进货看堆儿,取货扛东西,而且还卖货记账。1998年,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发生了特大水灾。张国福刚刚来到北京治病,听到消息,将手中的200元钱投到了北京市前门的募捐箱里。他还一直劝女儿们:“孩子啊,国家有难了,我们不能坐而不管,有力出力,有人出人,有钱出钱呀!我说的,你们都听清楚了么?”  女儿们没有反驳父亲,她们听从了老人的劝告。  九、最后一个军礼  1997年8月,当张国福在北京为自己的女儿东奔西忙之际,出现了经常咳嗽的症状,口中经常带出血迹。开始,他并没有在意。后来,从每天早晨开始,发展到中午和晚间连续不断地咳嗽。  两个女儿发现了,极力劝说他检查治疗。在两个女儿的陪护下,张国福到北京市一家医院检查,结果发现已身患肺癌,肺部有大量积水。两个女儿将父亲的的病情电话通知了黑龙江省鹤岗市的弟弟张君耀。  在弟弟张君耀的劝说下,女儿们将父亲送回家乡鹤岗市疗养。可是,还不到半年时间,张国福的病情更加严重。张君耀不得不找十三厂领导。厂领导立即决定,将他们的“老职工”送进鹤岗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住院不到一个月,经医生诊断,张国福的病情必须转移到哈医大或者北京去医治。十三厂领导在经费特别紧张的情况下,解决了上万元的医疗费,将张国福转到北京市武警医院。  多年战火硝烟的侵蚀,在这位铁骨铮铮的硬汉胸膛里埋下了恶种。经过几十次诊治,张国福的病情还不见好转。不到一个月时间,手头的费用已经花得一干二净。当时,他的五个儿女都已下岗,经济拮据,很难拿出一笔钱为父亲治病。  后来,五个儿女一商量,背着张国福将那赖以生存的12平方米小平房卖掉了。可是,变卖小平房不足万元的医疗费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张国福的小女儿突然想出一个办法:找爸爸的老上级、老战友,求他们帮助一下。她觉得爸爸的病情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了。做儿女的,顾不得这些了!就这样,她瞒着张国福,找到了父亲原部队的老上级、老战友。在这40年期间里,张国福原在的团政治部主任、国家核工业部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原党委副书记穆建华和老团长、基建工程兵副主任、原兰州军区副司令、47军老军长黎原,以及47军编写军史的同志,也都在苦苦地寻找着这位战功卓著、却又失踪的战斗英雄。当穆建华、黎原等老上级得知当年的“特级战斗英雄”埋名在黑龙江省鹤岗市生活了40年,当了20多年的火药工,丝毫未向上级组织申请任何特殊待遇时,都激动地流出了热泪。当即,他们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总参谋部取得了联系,并详细地介绍了张国福的一切情况。总政治部领导非常震惊,立即决定:免费并全力抢救张国福,特批住进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301医院迅速成立专家组,对张国福这一“国宝”级的战斗英雄进行了特殊医护、特殊治疗。  张国福的老上级穆建华和黎原专程来到了301医院,看望这位德高望重的“特级战斗英雄”。老上级拉着他的手,动情地说:“你为人民、为新中国的成立,立过大功呀!党和人民都不会忘记你的!”  躺在病床上的张国福,眼含泪珠,用微弱的嗓音缓缓地说:“40年了,我就想让人民忘了我,可你们还在记着我啊!我当年参加解放军,真的很幸运,来生我还要当解放军!”  解放军总政治部负责同志说:“老英雄,你这次可是回娘家来了,有什么要求尽管说。如果你觉得不好意思,让孩子们说也行!”  张国福摇着头:“党和人民给我的荣誉,不是让我来索取的,我的儿女们也不能有任何要求。我只有一个要求。”  总政治部负责同志点了一下头:“那就请您讲吧!”  张国福一字一板地说出来很平常,但却重如泰山般的话语:“我,希,望,党,和,国,家,好,啊!”  在场的人,无不为张国福的话感动,落泪。  专家组很快对张国福的胸腔进行了手术。打开张国福的胸腔一看,令医生们大吃一惊:张国福的肺部,由于长年在十三厂工作,再加上多年战场炮火的熏染,以及朝鲜战场那七天八夜的坚守,他吸入了大量的硝烟,肺膜厚得令人难以想象,很难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案。他们含着泪水再把刀口缝合。  有一天,张国福的心情格外地舒畅,他把老伴儿和儿女们叫到床前,笑着说:“你们也不用瞒我了!我知道我活下来的日子不多了。死,对我来说并不可怕。想当年,我在战场上肩扛着脑袋与战友们出生入死,难道我还怕死么?”  张君耀小声地问:“爸,按照三总部同志的意见,您的骨灰将要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您同意吗?”  张国福又摇摇头:“不要麻烦国家了,我在鹤岗搞了一辈子火药,还是让我回到鹤岗吧。”接着,他眨动着眼睛问:“今天是多少号了?”  “7月10日。”  张国福自言自语地说:“7月10日,已经是上旬了。”  “爸,您有什么事情尽管说吧!”  张国富吃力地伸出了手,指着他的衣服:“把我衣兜里的党费拿出来。你们替我把这个  季度的党费交上。党,国家,人民,真好啊!”  肩扛将星的总政治部、总参谋部、总后勤部的首长们前来病房看望。张国福挣扎着从床上坐起来,推开搀扶他的儿女,手臂颤抖着,手指弯曲,慢慢地向三总部的首长们行了最后一个军礼。  首长们马上明白了,本来已经走到张国福跟前,又后退一步,立正,挺胸,向共和国的“特级战斗英雄”回敬了一个特殊、庄重、敬慕的军礼。  日晚8时15分,一颗火热的心脏永远停止了跳动。  采访后记  2008年4月,当笔者获悉“失踪40年特级战斗英雄”的事迹以后,连夜乘车赶到了黑龙江省鹤岗市,前去寻找老英雄的足迹。可是,老英雄早已离开人世。笔者通过《鹤岗晚报》社记者王志敏,找到了老英雄的儿子张君耀。他告诉笔者,父亲去世前没有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父亲去世后,我们作为儿女,也没有向政府提出任何要求。  张国福去世以后,三总部首长特意把他的5个儿女找到一起,问他们有什么要求和帮助。儿女们也像自己的父亲一样,没有提任何要求。当首长欲给他们10万元补助时,他们都没有接受,甚至把三总部首长写给当地政府请求对张国福儿女予以照顾的信函,也都压了下来。  日,笔者用电话与张国福的三女儿取得了联系,询问了她母亲的近况。她说,我们这些儿女们都牢记着父亲生前的嘱咐。母亲患有心脏病、腰椎间盘突出等多种疾病。但是,她也坚持不向政府伸手。分享至:
相关搜索:..
->->->->->【热点推荐】简版| | ----3g.ifeng.com18-08-03 00:4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侠盗猎车手:罪恶都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