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丸密疏是啥意思请问?! 看[清]陈梦雷的《闲止书堂集钞》里的“向清廷合进蜡丸密疏”

当前位置: >>
陈梦雷易学思想研究
山东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陈梦雷易学思想研究 姓名:郭永振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中国哲学 指导教师:刘玉建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文摘要清初是学术思想转变的一个时期。在这一时期,民间学者反思明末思想的流 弊,对“空谈心性”的后期理学进行了猛烈地批判,开始重视经学,注重学术的 经世致用,促成理学向经学回归;而与此同时,官方推崇程朱理学,并定程朱理 学为官学哲学思想,也提倡学术的经世致用,是从明末陆王心学向程朱理学的过 渡。 在这一时代背景下,陈梦雷的易学首尊朱熹易学,又吸收、融合王弼、程颐、 来知德、苏轼、《周易正义》《周易大全》等的思想,完成“理、数、象、占”四个方面兼顾的解易著作――《周易浅述》。目前对《周易浅述》的研究较少,仅潘雨廷先牛的《论陈梦雷、杨道声的易 学》、周振甫先牛的《周易译注》、汪学群先牛的《清初易学》等有涉猎。本文在 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周易浅述》的易学思想进行深入、系统地挖掘。主要从 以下几方面探讨: 一、陈梦雷易学的时代背景和思想的来源。寻找时代和易学思想的来源,为 系统研究他的思想做准备。这一时代的学术从王学向朱学转变,朱熹理学被清廷 确为官方哲学。他在思想上,以《周易本义》为丰,兼及《周易注疏》、《程氏易 传》、《苏氏易传》、《周易大全》、《周易集注》等易学著作。 二、“不可为典要"的易学解释学原则。通过确定这一开放的原则,打破一家 之说的局限,为更加合理地解释《周易》奠定基础。在论述陈梦雷易学解释学原 则的同时,探讨他的易学解释学原则的价值。 三、“未有书而先有理”的成易观。陈梦雷通过闸释《易》之成书、《易》之 体用、《易》之乾坤诸方面的问题,提出“未有《易》之节而先有《易》之理”、“至 精至变至神,《易》之体;惟深惟几惟神,《易》之用”、“《易》乃写乾坤之理”的 见解,展现自己的成易思想。 四、“壬单.数之备于象”的象数观。在“象蕴理数占”的前提下,陈梦雷合理使 用取象方式,接受了八节卦气思想,综合已有的爻象观念利易数学说,形成自己 的象数思想。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五、“万物唯人最灵”的义理观。陈梦雷对太极、无极、阴阳、神、道等一系 列的命题做了解读。在已有思想的基础上彰显人的价值,并进一步讨论了伦理规 范与道德要求,提出“修身’’与“修心”并重的修养原则。又对“理”、“性”、“命”、 “天地”、“吾心”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述。 六、“抑阴扶阳,以终其身”的经世观。在经世致用的思潮下,陈梦雷通过研 易提出“抑阴扶阳,随时守正”、“改过惕厉,以终其身”作为治世与立命的方针, 展现了他对为官之道与理想政治的构想,体现出易学精神的时代价值。关键词:成易;象数;义理;经世2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BSTRACTAcade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rlyQingDynasty was inanimportant period ofchange.In this period civil scholars began to reflect the abuses of thought of MingDynasty.They broughtabout fierce criticismonNoe-Confucianism which talked aboutonly human mind and nature,conmenced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Confucianism,and paid attentiontopracticalnessofacademics,allofwhichacceleratedSalTleNoe-Confucianism’S transformingto beHanDynasties’Confucianism。At thetime,the official which also paid attention to practicalness of academicsworshippedCheng Zhu-Confucianism which was considered as official philosophy.This signify reversion fromLu-Wang Confucianism Ming Dynasty toCheng Zhu-Confucianism.In the context of this time,Chen Menglei’S Yi-ology,which emerged from the thought ofWangBi,Cheng Yi,Su Shi,LaiZhide,Zhou Yi Zhengyi,Zhou H Da quanwhich shows Zhu Xi’S Yi―ological thought.Finally he finished the famous worl卜_‘… which covered Zhou Yi Skeleton Zhou YiQianshu.hasn’t been studied deeply.There and Y(EngareQianshuChenonly Mr Pan Yuting’S Zhou Zhenfu’SofMengleiDongshen91 Yi―ology,Mr Xuequn’STranslation and Annotationin the BeginningofZhouYf’and Mr WangareThe Studyof Yi―ologysystematicof Qing whichabout it.This thesis carries out deepanddiscussion about Yi-ology of ZhouH Several aspectsareQianshufollow.onthe foundation of previous study.mainlydiscussed assource1.Background of time andof thought of Chen Menglei’S Yi-ology.Tryingto find the source of time and Yi―ology for the purpose of preparationfor studying histhoughtsystematically.Withthe reversion fromLu―WangasConfucianism to Cheng philosophy,whoseasZhu-Confucianism,ZhuXi-Confucianism Was considered Zhou Yi Benyiofficialthought is showed mainly in ZhouYi Zhushu,Chengshiand also in his other books such Yizhuan,ZhouYi Daquan andYizhuan,SushiZhouH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Jizhu,etc.which pay attention to Li’S meaning. 2.Can not be usedasStubborn principle:Hermeneutic principle of Yi―ology.Byoneestablishing this opening principle,limitation of only which gives the base for reasonable explanation ofway to study is broken,Zhou Yi.When discussing Chen value of his Yi-ologicalMenglei’S Yi-ological hermeneutic principle,Ihermeneuticone.enter the3.The View Yi’S Creation in“Li Exists Earlier than the BookDoes”.ChenessenceMenglei showed his thought of Yi―ology by explaining the creation,theanduse,and QianKun of“Yi”who put forward that“Li Exists Earlier than the Book Does'’; theessenceof“Yi”is to tum to spirit,to change,to paradise;theuseof“Yi’’is onlydeep,only thin,only heaven;“Yi”is about Li of QianKun. 4.The View of ImageandNumber in“A Image Contains Li and Number”.On the Number'’,Chen Menglei reasonably used the way to the view of YaoImagebase of“Image contains Li choose Images,accepted theandthought of Eight Seasons,combined formedand the theoryof Yi’S Number,andhis own thought of Imageand Number.5.Li’S View of“Man Is the Most Spiritual One among the coherently interpretedaWorld'’.Chen Mengleiseries of propositions such asTaiji,Wuji,YinYang,Shen,Dao, human’Svalue,discussed ethicone’Setc.On the base of his predecessors,he emphasized rules and moral requirement morality'’and“cultivating connectionandputforwardthe principle that“cultivatingone’Smind'’must go hand by hand.He also discussed theon.among“Li”,‘‘Xing'’,“Ming'’,‘‘TianDi”,“Wuxin",and SO andPractice in“to6.The View of TheoryRepress Yinand to Spur Yang,in Orderto Prolong His Life'’.In the practical ideological trend,ChenMenglei lodged“to repressYinandto spurYang,keepingfight position all the time'’,“Reminding Himself andareCorrecting Mistakes,in Order to Prolong His Life’’which of administration and makingaregarded as the principleliving,demonstrating his manner of beingan officialandhis ideal politics,showing the modem constructive Keywords:Yi’S Creation Imagemeaningof Yi―ology. The practiceandNumberThe principle4 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 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 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 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论文作者签名:豇歪拯日期:幽。缸:!Q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本人完全了解山东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 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 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山东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 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论文作者签名:益嗵导师签名:怛日 期:嫩(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垦 寸吉 口陈梦雷生于顺治七年,卒于乾隆六年(1650一1741),①字则震,号省斋,晚号松鹤老人,福建侯官人。康熙九年(1670)与李光地同年中进士,授官翰林院 编修。耿精忠叛乱时,因“蜡丸案”,②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谪戍沈阳。康熙 三十七年(1698)得赦免返京,被启用为三阿哥胤祉的侍读。在此期间,丰持编 纂了《古今图书集成》。康熙帝病逝后因陷雍正帝胤稹和三阿哥胤祉的皇位之争, 于雍正元年(1723)再次问罪,被贬到黑龙江船厂,最终卒于此地。除易学著作 《周易浅述》外,陈梦雷还著有《松鹤山房集》、《闲止书堂集钞》。陈梦雷是在坎坷人牛的低谷――谪戍沈阳时完成《周易浅述》,必定深刻体悟圣人作易的价值,对易学“天道”、“地道”、“人道”相贯通的精神更好地理解和 把握。体现为《周易浅述》融汇象数与义理的思想。 《周易浅述》尽管是身为康熙帝臣子的陈梦雷完成的,但并不能由此而划归 为宫廷易学一类(如李光地、熊赐履等等)。因为,那些重臣都曾有直接与康熙帝 讲解和讨论《易经》的经历,在其易学著作中会更多体现官方的偏好,而陈梦雷 多年戍守边疆的经历则让他更多地思考忧患之道。因此,会有不同于宫廷易学的 特色。 《周易浅述》的思想有综合象数与义理的趋势。在宗本朱熹的《周易本义》 这一象数、义理兼顾的易学著作下,又广泛吸收王弼的《周易注》、《周易正义》、 《程氏易传》、《苏氏易传》、《周易大全》、《周易集注》等重要易著,进一步融汇 象数与义理,形成“理、数、象、占四者尽之”的解易思路。 《周易浅述》一书在成书后并没有得到人们太多地关注,或许与他坎坷的仕 途生涯有关系。《四库全书提要》中讲到:“持论多切于人事,无一切言心言天支 离幻冥之习。其诠理虽多尊朱了而不取其卦变之说。取象虽兼采来氏而不取其错 综之论。亦颇能扫除穆猫。惟卷末所附三十图,乃其友杨道声所作。穿凿烦碎,①江厌枘:《清代人物,上卒年农》.北京:人民文学…版社,2005年.(第458页) ②陈梦宙…耿精忠叛变而受胁迫,但他私F和李光地约好阳朗延呈送蜡丸密封的叛军消息,为朝延镇压叛乱 出力,不想李光地在疏I:删去梦宙的名字,由此蜡九致使陈梦宙险螳斩肖,后被历史称之为“蜡丸案”。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实与梦雷书不相比附。以原本所载,且说易原有此~家,姑仍其旧存之,置诸不 论不议可矣。J’①这里,已经明显与陈梦雷本来的思想有了偏差,如陈梦雷常用来 知德“综卦”解易,尽符批评“错卦”,亦有取用之处。②《周易浅述?凡例》:“一、 易之有图,原列于经首,盖卦画在未有经之先也。今所附杨了道声图说,则有先、 后天配合,及方、圆卦分合之图,多后人之论矣。不知图者固不得经之原。然不 读全经亦未能究图之蕴。故附图说于后,使人先从诵读,求其文义,然后探其本 原也。"@从这段论述就足以看出作者对河图、洛书的态度,通读全书同样也见于 经文的解释之中。可见,在编修四库时,《周易浅述》并没有被人们重视,以至于 负责编修的馆臣都不能完全通晓此书的大意。 在当今学术界,对于陈梦雷的研究相对较少。目前集中讨论陈梦雷易学的文 章及专著丰要有潘雨廷先牛的《论陈梦雷、杨道声的易学》锄、汪学群先生的《清 初易学》⑤以及石海英硕士的学位论文《陈梦雷研究》@等。潘雨廷先生对陈梦雷 的易学做了概略性介绍,有益于我们把握《周易浅述》的脉络,但缺少对于象数 与义理详尽深入地探讨。汪学群先牛和石海英硕士对陈梦雷易学的义理思想做了 较为系统地研究,对于象数问题则较少捉及。周振甫先牛在《周易译注》∞中,充 分注意到《周易浅述》中象数的特色,大量吸收其中的观点来注解《周易》,更多 地把《浅述》当作象数解易的著作,而忽略其本身具有的义理价值。由此,本文 在立足于前人研究的成果之上,对陈梦雷《周易浅述》中的易学思想进行系统地 分析和梳理,尝试呈现陈梦雷易学思想的全貌。①陈梦岱:《周易浅述》.I:海:I:海山.籍…版社,1982年.(第2.3负) ②小文存象数观部分详细论述。 ③陈梦宙:《周易浅述》.I:海:I:海占籍…版社,1982年.(第8贝) ④ii|;m延:《论陈梦宙、杨道声的易学》.《周易浅述》北京:Jt,J.11“j版社.2004年(第1.16页) ⑤汪’≯群:《清初易’≯》.北京:商务…版it.,2004年. ⑥石海蜒:《陈梦甫研究》.硕十学位论文:榀建师范人学,2007印. ⑦周振甫:《周易译汁》.北京:rfl华f S Jnj,1991年.6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一、.学术背景与思想来源.每一位先哲都是在特定的时代环境下酝酿A己的思想,陈梦雷同样也是在清 初这一时代背景的影响下形成A己的观念。因此,探讨陈梦雷易学思想首先从认 识清初学术的特点着手。(一)清初学术的特点清初学术是从1644年清军入关为开端,直到乾隆帝文化思想成熟而形成整个 文化特色为终结。这一时期处于新旧王朝转换之中,学术思想也因此王朝的更替 推陈出新,形成新的特色。明朝的灭亡使一批名儒拒绝与新的政府接触,从此隐 居,他们在痛斥明朝政权无能的同时,也反思明末思想的流弊,并进行改造。而 在官方思想上,清朝政府为了安定社会、加强统治,也对明以来思想进行选择, 这时,程朱理学因得到清廷的认同而取代了明代心学的地位。 明朝的灭亡让当时的儒者极为痛心,要么,他们直接组织力量抵抗清廷,要 么,隐于山野,不与新政府合流,同时,开始对原有学术进行反思。但在当时, 理学的影响依然很大,尽管受到了学术界的批判,王学仍有流传,但也开始内部 的修正,不乏黄宗羲、孙奇峰等名儒。而另一批不愿固守理学约束的名儒,不拘 于理学《四书》的系统,重视经学与经世致用的思想。 黄宗羲是王学弟子,在这一时代问题下,他对王学空谈的流弊进行反思和痛 斥:“今之言心学者,则无事乎读书穷里:言理学者,其所读之书不过经生之章句, 其所穷之理不过字义之从违。薄文苑为词章,惜儒林于皓首,封己守残,摘索不 出一卷之内。其规为措注,与纤儿细士不见长短。天崩地解,落然无与吾事,犹 且说同道异,A附于所谓道学者,岂非逃之者之愈巧乎?’’①表达了他对理学病痼 的愤恨。从而丰张用经学和史学来挽救日益败坏的学术风气。强调治学以经术为 本,注重经世致用的学术,以回应“空谈心性”的理学危机。①黄宗羲:《黄宗裁个集》第10册.杭州:浙江占籍…版社,2005年.(第645-646页)7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顾炎武也是重要的代表人物。在清军入关之后,曾在自己的家乡江苏昆山参 加抗清斗争。在学术上,批判明末王学的流弊,认为他们“陷于禅学而不自知, 其去尧舜禹授受天下之本旨远矣”,①离开了圣人之道。主张重视经学,重视学术 的经世致用。提出“理学即经学”的重要命题。指出:“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 古之所谓理学,经学也,非数十年不能通也。故日:君子之于《春秋》,没身而已 矣。今之所渭理学,禅学也,不取诸五经,而但资之语录,较诸贴括之文而尤易 也。”@批判空疏理学为禅学,表达出真理学应该回归经学的思想倾向。 整个民间在野的儒者们,都以类似的情怀反思明末学术的问题,并寻找着突 破的途径。正如史革新先牛的总结:“无论是程朱理学,还是陆王心学,其末流无 不体现为对于心性理道的空谈妄论,离开《六经》、古学而空发议论,被人们斥为 ‘束书不观’、‘游谈无根’,导致了人们对经学、诸子学以及史学的复归心理与追 求,表达出部分学者不满理学、突破理学的强烈愿望。”@ 满清从入关以后,为了统治需要,也开始注意汉人的思想文化。经顺治、康 熙对文化政策的调整,使程朱理学成为官方的哲学思想,但这一时期的官方程朱 理学已与宋明时期有所不同了,更多地增添了经世致用的思想。 清军入关之初,无暇关注学术文化问题。尽符宋明理学在明朝是官方哲学, 在入关之前,并没有得到满清帝王的重视。随着满清王朝的统治需要,开始重视 汉人的学术思想。顺治十二年(1655)开始实行宋、元、明时期为皇帝讲解经传的制度――经筵、日讲,此年只有日讲。直到顺治十四年九月七日(1657年lO月13日)开始恢复经筵,所讲内容涉及《四节》、《五经》、《资治通鉴》、《贞观政要》、 《大学衍义》,皆为体现“二帝三王之统”的“圣学”。但只举行一次后就停滞了, 直到康熙十年(1671)才再次开始实施。④但这象征统治者崇尚儒学,为后来程朱 理学成为官方哲学做准备。 康熙帝时期,程朱理学的地位达到提升,并最终被定为官方哲学。其中,转 变的标志性有:康熙九年(1670)正月,令宋儒程颢嫡裔程宗昌、程颐嫡裔程延 祀袋五经博士。康熙十二年(1673)八月,康熙帝谕讲官等日:“朕平日读书穷理,①踬炎武:《同知采集释》巾册.I:海:I:海占籍…版社,1985年.(第16页) ②顺炎武:《坝睾林诗文集》.北京:巾l仁l 5 Jnj,?1983年.(第58页) ③史革新:《清代耻学史》.广州:广州教育…版社,2007年.(第5页) ④史单新:《清代理学史》.广州:广州教育…版社,2007年.(第37.38页)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总是要讲求至道,见诸实行,不徒空谈耳。”康熙二十五年(1686)十一月,康 熙帝亲书“学达性天”匾额,‘颁发宋儒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邵雍、朱熹 祠堂和白鹿洞书院、岳麓节院等处。康熙二十九年(1690),下令科举考试论题除 出《孝经》外,“兼用”《性理大全》、《太极图说》、《通书》、《西铭》、《正蒙》等 理学著作。康熙五十三年(1714),钦定《朱子全节》六十六卷编成,是专门收录 朱熹论理学的著作。①康熙五十一年(1712),清廷决定将朱熹配享孔庙,升大成 殿十哲之次。②从这些重要的历史记录中,可以看出康熙帝推崇程朱理学,并没有 提及陆王心学。加入科举考试、修订理学的著作都可看作对朱学的重视,程朱理 学在此时期成为官方哲学,但康熙帝更加注重理学的生活日用、国家管理以及政 治智慧等方面的价值,且U经世致用的一面,抨击假理学,表彰真理学。作为统治者,实效是最重要的参照,所以更重视经世致用,而理学的精髓――心性思想并没有得到足够地重丰见,这是此阶段官方程朱理学的特点。 从整个学术大背景看,这一时期的理学是从陆王心学向程朱理学的转向。梁 肩超先牛所说的“综观二百年之学史,其影响及于全思想者,一言以蔽之,日‘以 复古为解放’。第一步,复宋之古,对于王学而得解放。”⑨这“第一步”就是清初 学术的描绘,即从尊崇王阳明到尊崇朱熹,从明代学术向宋代复古。尽管民间和 清廷官方的追求有所不同,大致归宿是一致的:反对明末以来的理学流弊,使理 学回归经学,即经道合一。提倡学术的经世致用,不管民间大儒还是朝廷重臣, 无不看重学术的现实意义,即明清实学化的学术倾向也多体现在经学之中。 《周易》作为五经之一,在宋明理学“推四书、退五经”的时代,也是理学 系统的经典,特别是《易传》受到广泛地重视,有关易学的注疏、著作层出不穷。 到了清初经学得到重视的时期,学者们把《周易》作为自己著述立说的对象是极 其自然的事。这为陈梦雷一代的儒者们提供研易的知识准备,经世致用的时代要 求同样也融合于《周易》著述之中。①姜肿利:《清史纪粤小末》第二卷.I:海:f:海人学…版社,2006年.(第866.873页) ②萧越夫、许苏L屯:《明清艏蒙学术流变》.沈阳:辽宁教育…版{},1995年.(第278页) ③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1:海:.1:海山籍…版社,1998年.(第7贝)9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二)易学思想的来源在这种朱学走上前台的学术背景下,陈梦雷的易学思想酝酿而成。所以’,他 的易学对朱熹易学极为看重。以这一思想来源作为支撑,融合王弼、《周易正义》、 来知德、程颐、《周易大全》等思想,梳理、整合成一本独特的易学著作《周易浅 述》。 首先,朱熹的《周易本义》是陈梦雷易学思想的首要来源。《周易浅述?凡例》 云:“一、是书虽参《注疏》《大全》及苏氏来氏之解,而要以《本义》为主。 亦有《本义》所云,《大全》中朱子又存疑义者。则《本义》尚有朱子未定之解自宜参之他家,以求其归也。间有《注疏》《大全》所无,妄附臆见者,必明言与《本义》异同之故。非敢立异,正以心有未安,又不敢以己见托之先儒,故明言附一知半解,以待高明指摘耳。”。 在此简短的《凡例》中,陈梦雷已明确指出朱熹《本义》在其易学著作中的重要 地位。 《本义》为主,又参照明代胡广等人撰修的《周易大全》中朱子之说,在存有疑问参照其它注疏时,要做明确地解释。这一态度可说明朱熹易学是陈梦雷 《周易浅述》最丰要地参照。 学术理路上,陈梦雷也是借鉴朱熹易学。象数与义理之争是历代易学讨论的焦 点,朱熹不拘于门户之见,在继承程颐易学的基础上,追求象数与义理的统一。 特别对邵雍先天八卦、后天八卦以及河图、洛书问题给予肯定,并纳入易学体系 之中。“《易》本卜筮之书”的论断,重新正视了易学的本来面目。余敦康先生总 结为“朱熹以太极为理,以阴阳为气,他太极阴阳之妙归结为一个理与气的关系 问题,理属于形而上之道,气属于形而下之器,二者不理不杂,由此构建了一个 包容性极大而可以集象数与义理两派易学之大成的理论。”②而陈梦雷“《易》之 为书,义蕴虽多,大抵理数象占四者尽之”@与朱熹易学的象数与义理兼顾的理路 一致。①陈梦喾:《周易浅述》.I:海:I:海山_籍…版社,1982年.(第6.7贝) ②余敦康:《汉宋易。Z解溃》.北京:’扛复…版十t,2006年.(第492贝) ③陈梦雷:《周易浅述》.f:.拇:.I:海占籍:lj版社,1982年.(第5贞)10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在《周易浅述》对经传的解释中,能明显看出来自《周易本义》的痕迹。以 对《蒙》卦初、二两爻的解释为例:‘“初六。以阴居下,蒙之甚也。欲发其蒙,利用刑人,谓痛加惩责,使知 敬学也。用说桎梏,谓暂去拘束,以待自新。坎为刑为桎梏故有其象。然坎初 变为兑,则为毁折,又有脱之之象。桎梏用之未刑,刑时未有不脱桎梏者。若 既刑又桎梏,一往而不舍,拘束太苦,则失敷教在宽之义,必致羞吝矣。” “此一爻而具三象也。包蒙对上下四阴言,纳妇克家皆对六五言。九二以 阳刚统治群阴,当发蒙之任。然物性不齐,不可一概取必。唯刚而得中故能有 所包容而吉也。坎中阳而五阴,以阴应阳,二能纳之,纳妇之象也。五位尊, 有父之象二居下位而能任上事,又为子克家之象也。时解谓大臣能敷教以宽, 以无负君之委任。善教之良臣,犹克家之肖子也。亦通。”①(《周易浅述》)“以阴居下,蒙之甚也。占者遇此,当发其蒙。然发之之道,当痛惩而暂舍之,以观其后。若遂往而不舍,则致羞吝矣。戒占者当如是也。” “九二以刚阳为内卦之主,统治群阴,当发蒙之任者也。然所治既广, 物性不齐,不可一概取必,而爻之德刚而不过,为能有所包容之象。又以阳受 阴,为纳妇之象。又居下位而能任上事,为子克家之象。故占者有其德而当其 事则如是而吉也。”。(《周易本义》) 从行文中,足以看出《浅述》大量借鉴了《本义》,这两爻的解释基本上延续 了《本义》的说法,通过增加一些“易象”的解读,丰富了原有的解释,却并没 有削弱《本义》的内涵。而诸如“以阴居下,蒙之甚也”“物性不齐,不可一概取 必”等原文借用,在全书屡见不鲜,可见,朱熹《本义》对陈梦雷易学的重要影 响。 其次,来知德易学也是重要来源。来知德是明代重要的易学家,在继承程朱易 学的同时,发展了取象思想。抛弃了朱熹的卦变说,提出了错综说、中爻说、爻 变说等新观点。这些理论被陈梦雷选择性吸收,成为《周易浅述》中的取象方式。 在《刷易浅述?凡例》中讲到:“一、解易数千余家,未能广览。来氏独于取象最 详然。一卦之中内卦,外卦,二互卦,六爻变卦,变卦中耳卦取象己博。若再以①陈梦宙:《周易浅述》.I:海:f:海Lli籍…版社,1982年.(第129.13l贞) ②萧汉明:《(周易小义>导凄》.济l妇:齐眢?I 5社,2003年.(第86贝)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错综卦取象,亦太泛矣。愚意渭耳变犹未卦也,错综则己属意求之。如震为龙,乾亦言龙,正不必过拘也。”o’尽鸺;,这是在说明来知德取象繁琐的问题,互体、错综、爻变、大象等相瓦叠加运用,使表达显得复杂,这种详解并不能给予人们 清晰的答案。陈梦雷否定这利,多次取象,却并不反对来氏的取象方式,在自己的 易学著作中大量运用。陈梦雷在《凡例》中做论述,足见他对来知德取象思想的 重视。以《蒙》初爻为例,看来氏易学对陈梦雷易学影响。“初六。以阴居下,蒙之甚也。欲发其蒙,利用刑人,谓痛加惩责,使知敬学也。用说桎梏,谓暂去拘束,以待自新。坎为刑为桎梏故有其象。然坎 初变为兑,则为毁折,又有脱之之象。桎梏用之未刑,刑时未有不脱桎梏者。 若既刑又桎梏,一往而不舍,拘束太苦,则失敷教在宽之义,必致羞吝矣。”。 (《周易浅述》) “蒙者,下民之蒙,也非又指童蒙也。发蒙者,启发其初之蒙也。刑人者,以人刑之也。刑罚立而后教化行。治蒙之初,故利用刑人以正其法。桎梏者,刑之具也。坎为桎梏,桎梏之象也。在足曰桎,在手曰梏。中爻震为足,外卦 艮为手,用桎梏之象也。因坎有桎梏,故用刑之具即以桎梏言之,非必主于桎 梏也。朴作教刑,不过夏楚而已。本卦坎错离,艮综震有噬嗑折狱用刑之象, 故丰旅贵s-圭l-有此象皆言狱。说者,脱也。用脱桎梏,即不用刑人也。变兑为毁,折脱之象也。往者,往发其蒙也。吝者,利之反。变兑则和悦矣,和悦安能发蒙?故吝。”。(《周易集注》) 在此一爻的解释中,来氏运用了中爻(中爻震为足)、错卦、综卦(坎错离、艮综 震)、变爻(变兑为毁)来说明爻象与爻辞统一。而陈梦雷只用爻变(坎初变为兑) 亦能解决这一问题。这里既能看出陈氏对来知德取象思想的1殁收,也明显体会到 对繁琐取象的简化。因此,来知德易学也应该被看作陈氏易学主要的思想来源。 最后,《凡例》中提到的《程传》、《苏传》、《大全》、《注疏》(王弼《周易注》、 孔颖达《周易正义》)作为对易学疑难的参照,皆多次出现在《周易浅述》中,亦 是陈梦雷易学思想的来源。据本文约略统计,出现的次数分别为《程传》21次、①陈箩雷:《周易浅述》..1:海:.I:海占籍…版什,1982印.(第8-9灭) ②陈梦锰’;《周易浅述》..h海:上-街占箱…版}},1982,T-.(第i29.13l贝) ③来知德:《周易集注》一h.北京:几州…版什,2004年.(第203负)12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苏传》12次、《大全》32次、王弼《周易注》14次、孔颖达《周易正义》3次。 这些易学著作的运用正是为了补充《本义》理论中的不足。作为《周易浅述》的 理论来源,这些著作都与朱熹易学的某种联系,朱熹本人就认为他的《周易本义》 同王弼和程颐易学属于一派。①《正义》是对王弼《周易注》所做的疏,之间的联 系不必赘语,《苏传》尽毹;不同于程朱理学的一派,但毕竟也是同为理学大系统下 的易学。《大全》是对包括朱熹易学在内的宋明时期易学的汇总,同样有一致性。 由此可看出,陈梦雷选择的偏好。 综上所述,陈梦雷的《周易浅述》是在吸收《周易本义》的基础上,批判性地 改造了来氏《集注》的取象方式,辅以《程传》、《苏传》、《大全》、《注疏》等加 以整合,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易学。 在这一时代学术背景下,陈梦雷宗朱熹易学的理路,网罗多种著作进行参照、 综合,形成了象数与义理兼顾的易学著作《周易浅述》。其中,他在学理上,并非 一切都尊崇官方哲学,在《周易浅述》中,亦存在阳明心学的痕迹。②所以,广泛 吸收清初时代学术,兼收多家易学是陈梦雷易学思想来源的合理概括。二、“不可为典要"的易学解释学原则及其价值中国学术思想的呈现大都是依托于已有经典,通过对经典的注疏与解读闸发 自己的思想,形成了从先秦到清代经典注疏的传统。而这一传统之所以能够延续, 与中国传统社会对儒家圣人孔了、孟了等先圣所具有的崇拜与重视有着不可分割 的关系。从汉代“独尊儒术”的政策出现后,儒家经典(五经)得到了空前的关 注,历代儒者思想的展现大都以经典解释的形式出现。对经典的解释同样能够体 现作者自己的思想,因为先哲在解渎经典的同时,并不拘泥于文本,把时代的精 神、个人的倾向融入其中,是“以述代作”的形式。如何解释,即解释的原则问 题就成了展现作者思想的关键。 《周易》作为五经之首,较早就了1二始出现对其的诠释与解渎,易学解释学原 则的问题也就随着此类著作的问世而出现。《周易》是一部不同于其它经典的著作。①朱们昆:《易学哲学史》第三卷.北京:昆仑…版社,2005年.(第465贝) ②在后面义理观部分具体说明,此处不再腱开。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它包括由爻画、卦画组成的符号系统和对这些符号进行说明的卦辞、爻辞两个部 分。这种符号与语言具有内在的联系,共同构成《周易》的系统。从历史发展看, 易学解释学的原则围绕着象数与义理问题发展,与《周易》的符号和语言两个系 统组成相一致。对象数与义理的不同侧重,形成了不同时期易学解释学原则。先 秦时期是易学解释的萌芽与初创时期,而这一时期的代表著作为《易传》。《易传》 作者提出了以“道”为依据“为变所适”、“见仁见知”的解释学原则,∽是早期象 数与义理结合的成果。到了两汉时期,象数思想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这一期的易 学解释学原则为象数学与卦气说相结合,注重取象。而到了魏晋,象数又被易学 家所摒弃,取义原则得以确立。这一期的大家王弼提出了两条易学解释学原则: 一是取义原则,二是整体原则。②这两个阶段各自选取《周易》的一个方面来解读 其内涵,片面之处明显可见。由此,唐代易学开始对这两种极端发展进行整合, 综合象数与义理。这一时期,孔颖达的《周易正义》是典型易著,孔颖达取王弼 易学中的原则,同时兼采两汉的取象原则而提出了“不可--侈,J求之,不可一类取 之”的易学解释学的总原则。⑨这正是从《易传》诠释就有的象数与义理相结合的 易学解释学原则,为后世制定易学解释学原则奠定了基调。到宋代,又对唐以来 的象数与义理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发展,经过程颐的推进,到朱熹易学之后,易 学解释学原则趋于成熟。朱熹的易学解释学原则既坚持了义群派的基本立场而又 兼采了象数派的释易方法,既坚持历史丰义原则而又肯定了历代易学的理论价值, 既强调推究易之本意而又主张触类旁通,活解易理,并且他还注意到诠释者人生 阅历的重要性。④这一原则包罗已有的《周易》象数与义理两个系统的问题,是象 数与义理进一步融合的代表。朱熹这一易学解释学原则也就成了此后易学诠释的 重要参照,明清易学的解释原则大都是对唐宋以来成熟原则的补充和具体展现。(一)易学解释学原则的内涵在中国传统注疏《周易》的背景中,陈梦雷宗本朱熹的前提下完成自己的易①林忠罕:《I|1旧‘fJ.期解释学:(易f0)解释学的二个转向》.《学术』H刊》.2007(7) ②卒霞:《易学论释原则与办法的演变》.《孔子研究》.1999(4) ③刘卡建:《孔颖j厶易。≯价释。Z原!I!|J及意义》.《管子学刊》.2004(1) ④李霞:《易学论释原则与办法的演变》.(tL子研究》.1999(4)14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学著作,必然沿着朱熹以来注重象数与义理有机结合来注解的原则。尽符,每一 个时代都有偏重象数或义理的著作问世,从朱熹以来成熟的解释原则却一直是注 疏的丰流。陈梦雷的解释学原则就是在这一要求下的具体展现。 在《周易浅述》中,陈梦雷并没有明确指出他的易学解释学原则。f日-通过对 全书整体梳理和研究可以发现,“不可为典要”是贯穿全文的易学解释学的总原则。 在这一原则的统摄下,他对象数与义殚的问题就不拘泥于某人或某一本易注,达 到统贯全节的目的。 “不可为典要”是《系辞下》中“《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 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①的原文,这 里是在说明《周易》本身所体现的道是变动的、无规定的,即所谓易一名而含三义(易简、变易、不易)中核心之义――变易。②“不可为典要”的具体内涵为“不可当成不变的法则”。③把这一否定性作为解释学的原则能够成立,在于《周 易》本身就有变易的特点,并且是最根本、最为重要的核心思想,而历代的注解 都会依据诠释者自己的观点进行注疏,变易的特色会因此受到束缚,这一原则正 好能消解这一桎梏。 “不可为典要”作为对规定的消解,扩大为全书的总原则,如何才能体现。 笔者认为:对原有取象和取义体例的批判和舍弃及整合就是这一易学解释学原则 的体现。在《周易浅述》中,除《系辞下》直接讲到外,还有7处直接用到“不 可为典要”。通过这些直接的论述,透视出这一命题作为诠释总原则贯通于《周易 浅述》中。首先,通过对历史原有取象体例的批判和舍弃中体现“不可为典要”:“故二曰尚,五曰归,所谓上下交而志同。日得尚,喜之之辞也。以阴爻 言,五取小人。以位言,又取君。此又不可为典要者也。”④(《周易浅述?泰?九二》)“而五之一爻,自处则为子,二视之为母,上视之又为君。则其取象屡迁不可为典要者也。”。(《周易浅述?蛊》)①陈梦雷:《周易浅述》.I:海:l:海L{J籍…版社,1982印.(第1122贞) ②刘卡建:《(周易“:义)导凄》.济I柯:齐鲁}5社,2005年. (第44贝) ③刘人钧、林忠下:《易传个译》.成都:巴蜀l 5社,2005年. (第114贝) ④陈梦古:《周易浅述》.I:海:,I:海山.籍…版社,1982年.(第247贞) ⑤陈梦缶:《周易浅述》..1:海:上海占籍…版社,1982年.(第345.346贝)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此又取象之变,不可为典要者也。”。(((周易浅述?蛊?九二》) “卦以上为女,下为男。爻则以五为男,二为女,盖就阴阳相应言之。易之取象不可为典要者也。”⑦(《周易浅述?蛊?九五》)在直接提到“不可为典要”的注解中,都贯穿着对灵活取象的要求。这一方法, 正好弥补原有固定的取象在解释卦爻辞时所表现出的卦爻象与卦爻辞之间的牵强 与错乱。同一爻(如蛊卦九五爻)在不同位置视作不同的身份(予、母、君)。通 过这种变通,大大丰富了取象,更好地处理了象与卦爻辞之间的关系。尽筲;全书 并没有在每一卦中提到这一原则,在《周易浅述》中,取象多不拘于历史上原有 的原则。如蒙卦九二中“此一爻而具有三象也”,没有通过互体(如来知德)来说 明三种不同的取象,自然地梳理象与辞的对应,不失为“不可为典要”的体现。 在《周易浅述?说卦传》中:“变通以观,可悟而不可执。……至坤牛、震龙、艮 狗,皆大了所自取。善观之,则万物无非卦也。”⑨其中要求的“变通以观”、“善 观之,则万物无非卦”也是对原有传统取象的批评和对丰富取象方式的描绘。而 在宏观视野下,陈梦雷同样隐含这一易学解释学原则来取象。他批评来知德取象 “一卦之中内卦,外卦,二互卦,六爻变卦,变卦中互卦取象已博。若再以错综 卦取象,亦太泛矣”。④选择其中的互体、错综外,在《凡例》中,直接提到震为龙,乾也可为龙,作为全书的说明――《凡例》的取象思想就是“不可为典要”的具体体现。 在取义方面,“不可为典要”原则同样是陈梦雷著作的总方针。尽管“不可为 典要”在取义方面直接出现的次数少于取象,却恰当地体现在他的易著之中。在 《周易浅述》中讲到:“一卦中阴或居上,则地或为天。阳或居下,则天或为地。 五为君位,则天道为人道。二为臣道,则地道为人道。是又变通取义,不可为典 要者也。”⑤这里的变通取义就是他对易学解释学原则的描述。除此例证之外,通 观全书,陈梦雷宗朱熹易学,却不拘泥于此,通过广泛吸收义理派其它大成的著 作,以追求对《周易》思想合理解读,正是“变通取义,不可为典要”精神的①陈梦,占: ②陈梦借: ③陈梦岱: ④惭:梦雷: ⑤陈梦雷:周周周周周 易易易易易 浅浅浅浅浅 述述述述述 》 》 ‰∥..●1982年.(第354页)卜t 1982年.(第825.826贝).●.h●-1982年.(第1182贝)1982年.(第8-9贝)h●●.●●海海海海海t卜卜 海海海海海 占-j占占占 籍籍籍籍籍版版版版版 社社社社社1982年.(第1134页)16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体现。由此,在陈梦雷的取义方面,其易学解释学原则也是同样作为总纲贯穿整 个易学解释之中。,对于易学的诠释,必定有一定的体例,陈梦雷把“不可为典要”作为其易学解 释学原则,更多的关注了对历史原有体例的消解,以获得更加灵活地解释。同时, 这一原则也包含肯定。他在解释《系辞》中云:“则其书虽不可为典要,而其辞终 则有典可循,有常可则也。……此章总论易书之不可远,变动不拘而终有典常。 而后以非其人不行结之,深有望于学易者也。”①这里就明确表达了“不可为典要” 并非无章可法,易学的解释最终还是在一定体例下进行解读。对于已有解释的批 判、消解最终形成自己的易学解释就是创新体例的过程,陈梦雷自己的解释体例 就是在这“不可为典要”作为原则下应该遵循的“典要”。(二)易学解释学原则的价值对于每一位易学家,提出解释学原则都足为自己的易学著作奠定基调。从这种 意义上说,易学解释学的价值就是一本易学著作的价值,著作正是这一价值的彰 显和延伸。因此,陈梦雷的易学解释学原则的价值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笔者 对此做一探讨。 首先,“不可为典要”作为解释学原则,扩大了陈梦雷对于易学取象和取义的 选择,不拘于历史传统中的体例,用更加灵活的方式解读《周易》,从而更可能达 到对经文的合理把握。历代易学家解读《周易》时,都形成一套自己的思路,随 着学派师承的发展,最先创立的解释体例在被丰富的同时,也变得固定和繁琐。 如两汉象数易学把取象思想僵固,而魏晋玄学易在王弼和韩康伯等人努力下,易 学思想玄学化,达到“忘象”的境地。这种状况下,不管取象还是取义都拘泥于 已有体例,必然会遇到一些无法合理解释的地方,象数易学和玄学易都有如此的 网境。从唐代易学家孔颖达的解释学原则就是对这一问题的回应。陈梦雷“不可 为典要”的解释学原则是对易学解释中的拘泥问题合理消解,丰富了自己对取象 和取义的选择,以达到更加合理注解《周易》的目的。 其次,在这一原则下,更利于融合象数与义理。象数派与义理派在解易时各自①陈梦笛:《周易浅述》.上海:J:海山.籍…版社,1982年.(第1124.1125贞)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都表现出弊端,从孔颖达到朱熹都致力于达到象数与义理兼顾的易学,但在宋明 时期,偏重用象数或义理解易的方式仍很流行。陈梦雷易学在“不可为典要"作 为解易理路下,没有拘泥于象数与义理的学派之争,提出了“理数象占”四个方 面来把握《周易》,不fu.重视程朱一派义理的思想在解释《周易》中的优势,同时 也对象数问题做了认真的对待,在《周易浅述》中大量论述了象与数,对北宋以 来的图书易学同样加以吸收,纳入自己的易学体系之中。宗本程朱义理易学,同 时也不偏废象数,使象数与义理有机结合。顺着孔颖达以来的路数注解易学,从 而完成象数与义理兼顾的易学著作。这正是“不可为典要”的易学解释学原则的 重要价值。 最后,在“不可为典要”这一否定既成原则的要求下,陈梦雷易学宗本朱熹, 却并不拘于朱熹,广泛采纳易学上对某些问题有见地的著作,来弥补朱熹易学中 的问题,尽筲王弼注、孔颖达疏以及程氏易学在思想上有着一致性,但并不妨碍 他在取义思想上对朱熹易学思想的缺陷作补充的H的。对《苏氏易传》观点的选 取是在更大自由下对所宗本思想的改造,吸收来知德《周易集注》的错综卦而舍 弃朱熹的卦变说也是这一原则的体现。为追求对《周易》本身合理解释,陈梦雷 做到尽可能网罗各家的学说,抛弃门户之争,对于易学的合理注解有着重要的意 义,而这亦是“不可为典要”的价值所在。 总之, “不可为典要”作为陈梦雷的易学解释学原则,内在的体现于《周易浅述》之中,而这一带有否定意味的原则,丰富了取象和取义的手段。在突破束 缚的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的解释体例,彳日包含否定并非是消解一切原则,使易学 解释处于无章可法的境地,是否定中蕴含着肯定,也是创新性解释《周易》的前 提。正是这一原则下,陈梦雷可以抛弃象数与义理的纷争,突破原有象数派和义 理派孤立解易的缺陷,又不拘于门户之见,在整个易学发展的大背景下,对易学 进行解读。正是沿着孔颖达到朱熹以来追求象数与义理有机结合的解释原则的一 种展现,是对已有易学解释学原则的吸收和超越,对于易学合理解读有重要意义, 也为陈梦雷建构注重义理又不偏废象数的易学体系提供了理论框架。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三、“未成书而先有理"的成易观《周易》包含着由卦爻象组成的符号系统与卦爻辞组成的文字系统两个部分, 在这两个彼此紧密联系的系统下,体现着天道、地道和人道的完整理念。既包含 着易学生成观念,又贯彻了支撑卦爻象系统的象数原理,还具有理、气、人、物 等理论观念。这些方面不是孤立的存在,天理是人事的依据与前提,人事也是天 殚的展现,天道、地道与人道是相瓦贯通、彼此关联的,是一个有层次、多维度 的哲学思想体系。尽管,历代易学家对于天道或人道有所偏重,却都具有贯穿天 道与人道的整体构造。作为一个全面把握易学的学者,在陈梦雷的易学体系中, 必然要做到对《周易》所包含天、地、人的观念进行全面诠释,在理解和注疏之 中阐发自己的易学观点。由此,笔者将尝试从成易观、象数观、义理观、经世观 诸方面把握陈梦雷《周易浅述》的易学思想体系。 《周易》作为五经之首,有着高度的哲学智慧,是中同哲学的霞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门含有丰富思想的学问,首先展现的是如何成易的问题。而这所谓的成易 是指《周易》产牛以及能够称之为《周易》的最根本的规定,是易学最基本问题 的体现。由此,笔者对陈梦雷易学的研究从成易观着手分析。(一)《易》之成书:“未有《易》之书而先有《易》之理”《周易》作为历代易学家研究的对象,都不可回避成书的问题。陈梦雷认为, 包罗天地人复杂思想的《周易》,不是某一圣人无根据的创造而出的,而是在没有 成书之前,天地之中已经具有了《易》之理: “此节即造化之所有,以明易之原。然非因有天地而始定乾坤,非因卑高始定爻之贵贱。盖卦爻未起之先,观天尊地卑而易之乾坤已定,观卑高之陈 而易中卦爻之责贱已位。余皆仿此,所谓画前之易也。”。 “大抵易之未画卦,爻之变化在天地中。易之既画,天地万物之变化又在卦爻中。在天地者未画之易。在易者,已画之天地也。”。①陈梦,占:《周易浅述》.I:海:.I:海古籍…版社,1982年.(第967.968贝) ②场:梦雷:《周易浅述》.上海:.I:海山籍…版社,1982年.(第970贝)19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见上古未有《易》之书而先有《易》之理。”①明确说到了天地之中所蕴含着《周易》一书的理。天地就是未成书之易,而易是 天地之理的成书状态。尽毹:这里陈梦雷强调,并非因为对天地之理的模仿而成书, 如汪学群先牛的总结:“根据他对易起源的主张,反对把易当成自然界的产物,而 认为易本身就是天地自然,易的广大与变化等皆天地自然本身的特点,易齐天地 自然,与其一致不二。”②但这种相瓦含有的方式也有逻辑上的先后,天地是逻辑 上的先在,未有易书而先有易理。《周易》是把天地作为成书之原。“已画之天地” 是指易中蕴含着天地之理,天地之理作为天地之所以为天地的终极依据,可以被 看作整个宇宙本体的总规定的称渭,在易称为易道。所以通过天地可以体悟到易 之理,而易因有这一天地之理,从而可以从易体悟天地。“此章首言天地有自然之 易,中言易中有自然之天地,末言天地与易不外乎自然之理。理至易至简。人能 易简,则人心有易,人心有天地矣。”③这里,陈梦雷就表述了易和天地都不出“天 地之理”的规定,人如果能领悟到这种天地之理,人也就具有了“天地”。 在拥有了“未画之易”后,何以形成《周易》一书又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根据上面的论述,人如果能体悟到天地之理,就自然具有了易之理,再将易理转 化成符号和文字就完成了这一创作。而完成这一过程的人只能是超乎一般人“日 用而不知”的境界,通过把握自然之物而悟到天地中的易理。“盖惟圣人体备全易 之理,乃有易之书”④就是陈梦雷对此问题的表述。具体到画卦系辞上, 陈梦雷承袭了易学史上流行的观点,认为,“易为四圣之书"即伏羲作八卦,并重卦;文 王作卦辞;周公作爻辞;孔子作《十翼》。经过圣人这一必要环节,天地自然中的 易理有了专门的形态,即《周易》作为系统讲述易理的著作成书。 陈梦雷的这一成书理论是建立在理学思想之上的,通过认识天地之理,就可以 认识宇宙中的一切,《周易》作为一具体存在,天地之理有着对它的规定。所以, “天地中有自然之易”。而作为天地之理贯穿下的存在,通过体悟易道就可以认识 天地之理,从而认识天地,这是“易中有自然之天地”。只要把握了这一最高的“天 地之理”,天地、易就能自然地显现。这是理学思想在陈梦雷易学中的运用,给《周I:海山.籍…版社,1982年.(第1090.1091贝) 商务…版社,2004年.(第524贝) ①②③④ 防汁防防 梦学梦梦 ÷日群÷日÷丑《《《《 周清周周 易仍易易 浅易浅浅 述中述述 》 》 卜化卜卜 海京海海I:海山籍…版社,1982年.(第974,Lr) I:海占籍…版社,1982年.(第974贝)20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易》成书提供了本体论上的依据。(二)《易》之体用:“至精至变至神,惟深惟几惟神"“体用”是中国哲学中一对重要的概念。从先秦时期已有出现,经过魏晋发展, 到宋明时期成为理学思想的重要范畴。蒙培元先牛认为:一体’和‘用’就其最 初的含义而言,是指形体、体质和作用的关系,但作为本体论范畴,却具有本体 和现象的意义,但又不是本质和现象的关系。实际上,它们变成了潜在的实体存 在及其功能、作用的关系。……‘本体’作为普遍的实体性存在,是自身的原因, 不能在它之外别有根源,但必须由潜在变成现实,由普遍变为具体,由绝对变成 相对,这就是‘用’的问题。"①通过蒙先生的研究,可以清晰地认识到“体”是 作为根本的规定,“用”是“体”的展现。对于两者之间的关系,中国哲学一直注 重体用的统一,北宋程颐提出的“体用一源,显微无间”。∞此后,朱熹的体用思 想同样关注了它们的统一性,认为“体用虽是二字,本末尝相离”(《朱予语类》 卷四十二),也涵盖了本质与现象的统一。⑨这种体用统一的观点成为学术主流。 就《周易》本身来讲,也不缺乏“体用”的表达,如《系辞》中的“故神无方而 易无体”、“寂然不动”、“显诸仁,藏诸用”等。对于后来的易学而言,体用思想 广泛地出现于易学的著作之中,如程颐的体用思想正是在《程氏易传》中提出。 陈梦雷的《易》之体用思想也是在这一传统下建构的。 在《周易浅述》中,陈梦雷直接表述了《易》之体:“极深承至精,研几承至变。如幽明之故,死生之说,易中之至精者本深 也,圣人即此以极其深。如吉凶悔吝之萌,人不自觉,易中之至变者其几也, 圣人即此以研其几。极深,《大学》之所谓知止。研几,((大学》之所谓能虑。上文至精至变至神,《易》之体。”回 “至精至变至神”为《易》之体的概括。“至精至变至神”的体是“本深”、“其几” 的,而正冈为这一特点,《易》之用才能“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几也,故①蒙培元:《理学范畴系统》.北京:人民ff{版种,1997印霞印.(第150页) ②《周易程氏l‘?易,f0-p弘》.《一:程集》.北京:巾f每I 5』nj,(第689贝) ③蒙培元:《理。≯范嘶系统》.北京:人【屯…版社,1997年霞印.(第158贞) ④陈梦宙:《周易浅迷》.I:海:,J:海山.籍…版社,1982年.(第1051.1052页)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能成天下之务。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周易?系辞上》)陈梦雷解 释到: “下文惟深惟几惟神,《易》之用也。……唯《易》之能极深也,故以辞为占。则可以前知,而开通天下人之心志。唯易之能研几也。故以变得象。则 可以制作,而完成天下人之事务。然辞占变象所以能如此者,皆妙不可测之神为之。唯其妙不可测,故不待疾之而自速,不待行之而自至。谓自然而然,非人所能为也。天下之理,唯疾故速,唯行故至。未有不疾而速,不行而至者。盖不如是,不足以为神也。”。 这些功用正是对《易》之体的全面解读。这里“体”与“用”是统一,正因为《易》 之体有“至精至变至神”的特色,所以《易》之用才能做到“通天下之志”、“能 成天下之务”、“不疾而速,不行而至”。由休达用的过程是自然而然的,“此四者 (指《周易?系辞》“《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 天下之全神,其孰能与于此”),《易》之体所以立而用之,所以行者也。《易》,指 蓍卦。无思无为,蓍策本无心者也。寂然者其体,感通者其用。”②“体”是无思 无为的,只有“感通”之后才能展现无限的功用。“体”与“用”就是通过这种自 然的“感通”而统一起来。 陈梦雷的易学体用思想是对宋明以来易学体用的延续。“体"是易学的精髓, 是“至精至变至神”的,而“用”表现了易的无限功用和价值,而整个《周易》 体系体现“至精至变至神”的易学本体与“通天下之志”、“能成天下之务”、“不 疾而速,不行而至”的无限作用的统一。“用”是“体”的彰显, “体’’是“用”的根源。有《易》之体就有《易》之用。二者是自然的统一,不可割裂。(三)《易》之乾坤:“《易》乃写乾坤之理”乾坤两卦以其纯阳纯阴的特殊卦爻组成,在《周易》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乾坤 是其它六十二的父母,是易道得以留存在的门户。对乾坤的论述亦是陈梦雷易学 中的重要部分。①陈梦缶:《周易浅述》.I:海:l:海占篇…版社,1982年.(第1052.1053页) ②陈梦蔷:《周易浅述》.j:海:I:海占篇{l{版{t,1982年.(第1051.1052贝)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首先,陈梦雷认为,乾坤是《周易》之所以“广大”的原因。在解释《周易?系 辞上》说:“乾坤各有动静。静体而动用,静别而动交也。直专翕辟,其德性功用如是,以卦画观之亦然。乾性健,其画奇。不变则其静专一不他,变则其动直遂 不挠。以其一而实,故以质言曰大,言无所不包也。坤性顺,其画偶。不变故 其静翕受无遗,变则其动开辟无壅。以其二而虚,故以量言日广,言无所不容也。盖天虽包于地之外,而其气常行于地之中,易不过写乾坤之理,乾坤之德性如是。易之所以广大者以此。”① 把乾坤提到了与《易》同等的位置,《易》之理是对乾坤之性的描写,乾坤之性就 成为《易》的性质。所以,乾坤的“广大”就是《易》的“广大”,即“易之广 大得于乾坤”。② 其次,陈梦雷提到《易》不离乾坤,乾坤是《易》之体立的前提。 “易之所有,不外阴阳。凡阳奇皆乾,阴偶皆坤。画卦定位,则二者成列 而易之体立矣。成列举乾坤,而诸卦皆在其中。乾坤毁无以见易,谓卦爻不列 则易道无由而着也。易不可见则乾坤息,谓易遣不显则卦画之变化不能自行也。 易未尝无乾坤,亦未尝息。特以画卦不立,无以见其变易之理。而乾坤之功用, 并不可得而见也。”③ 这里,明确提出乾坤是阴阳的代表,只有乾坤的成列《易》才得以显现,《易》不 可于乾坤之外存在。这是乾坤作为《易》之门户的具体展现。 最后,在总结先儒已有观点的基础上把“诚敬”配于乾坤。“诚”与“敬”在 中国哲学中从先秦已经出现,到了宋明理学时期成了重要的观念。如蒙先生在书 中讲的“理学家无不讲诚,也无不以诚作为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固“‘敬’是理 学修养论的重要方法,并和心性、知行等范畴有密切联系。”⑤陈梦雷作为程朱理 学的追随者,把这两个理学范畴与乾坤卦相结合,进一步提丁I.乾坤在其易学系统 中的莺要价值。在注解《乾?文言》时讲到:“盖妄去则真全,非别求所谓诚者而①陈炒宙:《周易浅述》.I:海:I:海山.籍iI;版社, 1982年.(第lOl4.1015页) ②陈梦甫:《周易浅述》.I:海:.I:湃山篇…版衬:, 1982年.(第1015―1016贝) ③陈梦宙:《周易浅述》.I:海:I:海I’i篇…版社, 1982年.(第1070贝) ④蒙培兀:《到!中范畴系统》.北京:人【屯…版社. 1997年醺印.(第470页) ⑤蒙J止元:《理学范畴系统》.北京:人比…版社, 1997印醺印.(第403贞)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存之也。乾二画实,故言诚。坤二画虚,故言敬。诚敬者,圣学之源。见于乾卦 坤卦,实天地自然之理也。”①作为圣学之源的“诚敬”见于乾坤卦,不是外在的 赋予,而是出于天地自然之理。在《坤?文言》再次捉到这一问题:“乾于二言诚, 坤于二言敬。……先儒以诚敬属乾坤,仁义分阴阳,盖本于此。”圆诚敬与乾坤的 这一联系,使乾坤在陈梦雷易学中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加。 总之,陈梦雷通过对《周易》本来已有的乾坤性质,进一步提高这两卦的地位, 成为整个六十四卦的聚缩,是易道得以体现的前提。“全易皆由乾坤二卦而生”,@ 没有乾坤就没有《周易》一书。乾坤的地位得到了无限地放大,也就成为全易的 核心。 陈梦雷通过对《周易》成书、体用和乾坤的论述,来展现成易观。易原于天地, 但不是对天地的简单摹写,天地中自然之理就是易道。易因具有天地之理,也就 有了天地,它们足天地之理的不同展现。《易》之体用就易道的两个状态,体用是 统一的。而乾坤在《易》之中是父母卦,是整个易道得以展现的门户。在这里, 陈梦雷理清成易的问题,易的其他方面才得以继续讨论。四、“理数之备于象”的象数观易成书的最初阶段是伏羲创立的八卦,以及由此相重而成的六十四卦。文字 系统是在这一符号系统下的闸释。所以,象数问题是《周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又分为象和数两个方面,象指《周易》的卦爻象,显现于成书之《易》中;而数 体现在《周易》的运用中,是成卦过程的中介,以及天地、河洛中的数字问题。 这两者有着内在的联系,运用过程中,通过“数”来成“象”(即确定某一卦); 而在《周易》的卦爻象之中,也蕴含着“数”的思想。从两汉形成了以象数为丰 解释《周易》的象数派,是易学研究的重要流派。 陈梦雷易学在广泛吸收已有象数思想的基础上,本着“不可为典要”的易学 解释学原则梳理《周易》中所包含的象数nJJ题。尽毹;陈梦雷尊崇朱熹一派义理易①陈梦宙:《周易浅述》. l:海:l:海占籍…版社. 1982印.(第45页) ②陈梦宙:《周易浅述》. f:海:f:海山』篇…版竹, 1982 fF.(第45页) ⑨陈梦宙:《周易浅述》. I:海:上海占籍…版{t, 1982年.(第l 140贞)24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学,但象数思想在《周易浅述》中却有着很大的比重,这也表明了陈梦雷象数与 义理不可偏废的倾向。由此,对象数思想的研究是把握陈梦雷易学体系的必要途 径。 象是就卦而言的,它是《周易》卦爻符号所象征的世界上各种事物及事物的属 性、形态。①它包括卦象和爻象两种。“象”被陈梦雷放在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在 他的《凡例》中就表明了“象”的价值:“夫子谓立象以尽意,而全彖六爻之传皆称象曰,则理数之备于象可知。故今所注释,多即其取象之由释之。盖知象则理数在其中。……有象即有占。”。 理数占都被含摄于象之中,足见“象”在陈梦雷易学中的地位。之所以“象”能 有如此的作用,是与他的易道思想分不开的。如同“人心有自然之理,人心就有 易、有天地”的观点,作为易的符号形态,卦象自然就蕴含了易道(自然之理), 理、数、占也是易道的展现方式,所以通过“象”可以认识“理、数、占”。在形 成的先后上,首先是有了伏羲画卦,才近而有了理、数、占的形式。所以“理、 数、占”蕴含于“象”之中是有内在依据的。(一)“互变犹未卦、错综属意求”的取象陈梦雷把其它方面都聚于“象”之中,运用“象”来解释《周易》卦爻辞。在 吸收易学史上已有取象的基础上,避免反复取象的弊病,在《凡例》中“愚意渭 互变犹未卦也,错综则已属意求之”的定位,肯定了互体与错综卦,综合选取八 卦之象、错综卦、互体、变爻、大象等取象方式来注解《周易》。 首先,是八卦之象。是指《周易》八经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所 代表的形象。在《说卦传》里有较为全面的总结,如“乾为马。坤为牛。震为龙。 巽为鸡。坎为豕。离为雉。艮为狗。兑为羊"等等,所包含的象十分丰富,运用 八卦之象来解释《周易》早在春秋时期《左传》、《国语》中已被运用,③后来,历 代易学注解都沿用着这一取象,也是其它取象思想的基础。在陈梦雷的易象思想 中,是最基本、最常用的取象方式。几乎在每一卦的解释中都能出现,而其它取①林忠军:《象数易学发展史》(第。’辑).济f订:齐鲁I 5社,1994年.(第l贞) ②陈梦笛:《剧易浅述》.I:海:I:海-’i篇…版÷l:,1982年.(第5-6贞) ③刘人钧:《周易概论》(增补小).成都:巴蜀lS社,2007年.(第29贞)25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象的选择大都是由于八卦之象无法合理解释时才使用,通过变化后,还是回归到 三画而成的八卦之象范围中,如瓦休就是取二爻到五爻之中的二个相连的作为一 个八卦之象,只是打破了原来只选取上下两个经卦的取象方式而已。 其次,瓦体是陈梦雷常用的取象方式。瓦休又称为中爻,是《芹传》中已经有 的一种取象,在汉代,经京房的提侣而得到当时象数易学家们的普遍重视。所渭 互体之象,唐代孔颖达、宋儒王应麟等都有明确的规定,孑L颖达云:“二至四、三 至五,两体交瓦各成一卦,先儒渭之瓦体。”(《春秋芹传正义》卷九)王应麟指出: “凡卦爻,二至四、三至五,两休交,各成一卦,是渭一卦含四卦。”(《郑康成易 注序》)①这样,六十四卦中的每一卦就可以有四个八卦之象,取象就更加的自由、 灵活。在《周易浅述》中,陈梦雷大量地运用,如小畜卦六三的注释中: “乾为夫,巽长女为妻。有夫妻象。互四兑又为口舌。互四五得离为目。 有夫妻不和,反转其目,不相对视之象。”圆 运用八卦之象只能得出夫妻,为了解释经文“大妻反目”,陈梦雷运用了瓦体得出 兑、离,就有了口舌与目,夫妻反目就可以合理的说明。解泰卦六五爻辞说: “三四五互为雷,二三四互为泽,有归姝象。”④ 这里也用运了两个互体来融通归妹之意蕴含于卦象中。这种取象方法只能用在二 爻到五爻之间爻辞的解释。所以,瓦体之象的运用也是较为固定的,但作为一种 重要的取象方法还是为陈梦雷易学的合理解释起到了重要作用。 再次,错综卦取象。这一方式陈梦雷极为重视,在《凡例》中就提到:“今凡 《彖传》言卦变者,俱照来氏综卦言之于理甚顺。"④.在经文的注释中也多次提到 这一思想:“今按:卦变之说,本于虞翻,先儒亦多异同。义多牵强。今俱以综卦论 之。”。“今按:来注但以综卦言之。……以后凡言卦变者,皆从综卦。”。陈梦雷在卦变问题上,独取错综卦,相比错卦,综卦的运用更为广泛,从上面的 引文中已经陈述了这一倾向。唐代孔颖达在总结六十四卦卦象的规律时提到“两①林忠币:《级数易学发展史》(第。‘辑).济南:齐眢?I 5社,1994年.(第108页) ②陈梦宙:《周易浅述》..1:海:.1:海占篇…版什,1982年.(第216贝) ③陈梦宙:《剧易浅述》..I:海:I:海l’i籍…版社,1982午.(筇25l贝) ④陈梦甫:《周易浅述》.1:海:l:海山籍…版社,1982年.(第9灭) ⑤陈梦宙:《剧易浅述》.1:海:I:海占籍…版社,1982午.(第159贝) ⑥陈梦宙:《周易浅述》.J:海:.j:海占籍…版社,1982年.(第330灭)26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两相偶,非覆即变”是这种错综关系的表述,明代来知德在易学著作中首称为“错 综卦”,陈梦雷是直接从来知德易学中继承这一取象思想。所谓综卦,是指八卦和 六十四卦之象,上下相百.颠倒,所取之物即寓于综之中。①而错卦是指八卦和六十 四卦之象,其阴阳卦爻画相对者,即为错。②作为陈梦雷丰要的卦变学说,特别是 综卦学说,在《周易浅述》中得到普遍的运用,而对于错卦,他认为,很多情况 下无需变卦就可得到解释经文所需的象,再用错卦来解释就更加繁琐了。如在解 释小畜九三时:“按:来注,乾错坤,有舆象。今按:坤为舆,取其能载。然乾亦可为舆, 取其健行。如震为龙,乾亦为龙。不必从错卦取象也。”。用八卦之象的自然延伸,取代了来知德的错卦,使注解更加的简单又同样合理。 但他并没有否定错卦,《浅述》中同样在合适的情况下使用,如“此卦错中孚。中 孚大象离,有飞鸟象”。④在解释小过卦辞时,为了更合理的说明“飞鸟”而肩用 了错卦。所以,错卦同样也是作为陈梦雷取象的一个选择,和综卦一样都是被肯 定的。只是由于综卦的在解释中更符合取象的需要而得到更多的运用。总体上, 错综卦的作用有着独特之处,但同样也受着卦象的制约,作为注重取象的易学家, 陈梦雷还是在已有取象方式的情况下,又进一步丰富了取象的于段。 最后,通过变爻取象。变爻说也是一种卦变学说,通过改变某一爻的阴阳从而 使卦象中取象发生变化,产生新的卦象。这一方式使象的选择更加灵活。也是《周 易浅述》中常见的取象。如比卦初六爻辞的解释中:“初变为屯。屯者,盈也。有 水流盈箭之象。”@在小畜卦上九中讲到:“上九变巽为坎,为雨为月之象。”@在这 里,爻变出现于初爻和上爻之中,适用范围更广。更为重要的是,陈梦雷在具体 的易学注解中,把变爻与瓦体等取象方法结合运用,更加凸显了取象的灵活性。 此外,陈梦雷还吸收了来知德倡导的大象之象。所谓大象,就是取卦象的总体, 对于一些特殊的六画卦,可以将它们的相邻的同阴同阳多爻合并为一爻,从而将 六画卦看成二画卦。陈梦雷在《周易浅述》中,也运用了这种方式取象,如大过b 》》h20 2,3 3 ●O三三.页贝科计2,‘J①②③④⑤⑥ 朱朱陈陈陈陈 偷伯梦梦梦梦 昆=j ÷丑÷日÷日÷丑《 《 《 易易周周周周 学学易易易易 哲哲浅浅浅浅 学学述述述述 史 》 》第第融阮阮融秘秘!墨!璧懈!, 每彗每一一^占山占 哳盼籍籍籍籍 0“…………b版 版 仑仑乜h乜乜:= i,2 24 4 0( ( ∞∞第第第第版版%%鳃鳃 2 .:J年年午年年午列昵旧u9第 '^’^.^‘^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_=卦辞“又卦之大象坎。坎为栋又为矫揉,故有栋桡之象”。①大过的卦象为要,大象则取为八卦之象的三。在解释小过卦辞中提到“中孚大象离,有飞鸟象”。∞中孚卦象为兰,取大象为三。通过这种方式,取象的丁段更加丰富。陈梦雷的取象方式总体上是很灵活的,抛弃了朱熹的卦变说,运用错综卦、爻 变、大象等变化取象,追求象对辞的合理解释,他的取象往往是几种综合运用, 仙不同于来知德互体之象再求互体的繁琐解释,而是“不可为典要”原则之下的 合理搭配。尽篱也有着繁琐之处,但在义理派盛行的情况下,对象的问题做合理 思考,重丰见象,又不拘泥于象,还是值得肯定的。(二)“八节”卦气学说卦气思想是汉代易学盛行的解易方式,最早可以溯源到先秦,@在汉以后的易 学史上,仍十分流行。陈梦雷也吸收了这一思想来注解《周易》。所谓卦气,就是 指按照一定的规律,将《周易》卦爻与四时、十二月、二十四节气、七十二侯有 机结合,形成了一套融《周易》与历法为一体的易学理论。∞陈梦雷在《周易浅述》 中运用了其中的十二月卦和八节卦气思想。 十二月卦又被称为“十二消息卦”,是根据复、临、泰、、大壮、央、乾、妩、 遁、否、观、剥、坤十二卦卦象的变化,与一年从十一月到十月相配的方式形成。 陈梦雷在著作中直接运用这一思想。如: “内卦三阳,正月之卦也。”。(泰卦)“三阴在内,七月之卦也。”@(否 卦) “复,阳复生于下也。剥尽则为纯坤,十月之卦。阳气渐生,至十一月,一阳之体始成,其卦为复。……又自五月婉卦一阴始生,至此七月而一阳来复, 乃天运自然反复之道。”。(复卦) 总体看来,陈梦雷很重视十二月卦,在可能的范围内用以解释经文,这是对两汉①陈梦d2:《周易浅述》.J:海:.j-海占籍jI{版社,1982年.(第490页) ②陈梦宙:《剧易浅述》.1..海:j:海【Ii篇…版社,1982年.(第924贝) ③刘人钧:《“卦气”溯源》《巾Ⅲ社会科学》2000年5期 ④林忠罕:《缘数易。≯发展出》(第+辑).济南:齐眢l‘社,1994年.(第55页) ⑤陈梦宙:《周易浅述》.I:海:l:海占籍…版什,1982年.(第240贝) ⑥陈梦任:《周易浅述》.1:海:l:海占箱…版社,1982年.(第256贝) ⑦陈梦缶:《周易浅述》.J:海:上海占籍…版社,1982年.(第435贝)28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以来卦气思想的肯定,也正是不拘于门户的体现。 对卦气思想的接受还体现在他的八节卦思想。所谓八节卦,是指将《周易》中 的八个卦与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节气相结合, 而形成的卦气思想。陈梦雷在注解《系辞》思想时接受了与他同时代好友杨道声 的观点,而没有沿袭汉代到宋明以来的八节与卦的搭配,在解释“数往者顺,知 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时讲到: “此就圆图卦气之行。准之横图,卦画之序,从中而分其左右之顺逆也。覆数已生之卦为顺,豫推未生之卦为逆。天道运行为四时八节,以冬至夏至为 枢纽。圆图配八节之运行,以嫣复二卦为枢纽。天道左旋,故圆图配八节皆左旋。万事出于心,故图自中起天开于子,故卦始于复。天道运行始于阳,阳生于极阴故坤生复,为阳始,冬至配之,尽震宫八卦至明夷,立春配之,尽离宫 八卦至于I临,春分配之,尽兑宫八卦至于泰,立夏配之,尽乾宫A-:圭l-至于乾, 阳极阴生得媚卦,夏至配之,尽巽宫八卦至于讼,立秋配之,尽坎宫八卦至于 遁,秋分配之,尽艮宫八卦至于否,立冬配之,尽坤宫八卦至于坤,阴极阳生又为复卦。”。 如图所示:具体反映出的八节与卦的对应关系为:复――冬至,:明夷――立春,临――春分,①陈梦雷:《周易浅述》.I:海:J:海占籍…版社,1982年.(第1162.1163灭)29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泰――立夏,妩――夏至,讼――立秋,遁――秋分,否――立冬。这一联系是与先天六十四卦的顺序相关。在《周易浅述》后的图说部分,有《圆图芹旋配节 气图》,是以先天六十四卦圆图为基础确定八节卦的,这六十四卦根据其创牛规律, 可被分为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八个组,称之为八宫。又按照“天道 左旋”的顺序,在每一宫八个卦结束后,下一个相邻的卦对应八节中的一个节气, 这样就选出了这八个卦代表八个节气。图的绘制者尽篱不是陈梦雷,tu|他却看到 这一卦气思想的价值,把它直接运用于《周易》经文的注解中。显示他易学思想 的广泛包容的特色。 总之,陈梦雷在卦气观上,持肯定的态度,接受了十二月卦和其好友杨道声所 创的卦与八节相配的组合,展现了他在象数上的努力。卦气思想是汉代已经成熟 的理论,自身就是一套思想体系,陈梦雷在这里只是根据需要进行选择,没有完 全拘于这一体系,也值得肯定的。(三)“比应"与“主卦”的爻象学说对于爻象思想,陈梦雷主要运用了“承乘比应当位”和“主卦”理论。而这些 都与爻所处的位置和阴阳有关系。 “乘承比应当位”的思想在《易传》中已经运用,在汉代易学中发展并普及, 但经王弼的扫象之风的影响后,有所衰减,1:f=l仍有运用。刘大钧先牛在《周易概 论》中对这些概念都有解释:“承”,一般指一卦的卦体中,若阳爻在上,阴爻在 下,则此阴爻对于上面的阳爻称之为“承”。“乘”,一般指六画之象中,若阴爻在 上,阳爻在下,则此阴爻对下面的阳爻称之谓“乘”。“比”指在一卦的卦体中, 其相邻两爻若是有一种相亲密的关系,称之为“比”。“应”,是指在六画之象中, 其初爻与四爻,二爻与五爻,三爻与上爻之间有一种呼应关系,称之为“应”。所 谓“当位”,是指一卦之中,初爻、三爻、五爻称做“阳位”,二爻、四爻、上爻 称做“阴位”;若阳爻居阳位,阴爻居阴位,谓“当位”或“得位”,反之,称为 “不当”或“失位”。∞在《周易浅述》中,继承了这一传统的解释休例,广泛运 用在经文的解释中,大多数情况还是融合在一起使用,他讲到::①刘人钧:《周易概论》(增补小).成都:巴蜀l 5社,2007年.(第30―34页)30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又按:六爻有比有承有乘。先儒谓初与-=-1.匕,三与四比,五与上比。而 二三与四五则以承与乘言之。今日近而不相得,则承与乘皆在其中。分之则比 中又有承与乘,合之统谓比亦可。”。 陈梦雷认为乘、承、比往往是统合在一起的,具体的分析则可以显现乘、承、比。 所谓“主卦”,又称为“主爻”,从王弼开始,被很多易学家接受。《周易浅述》 中表述为“丰卦之爻”,是在一卦之中根据爻阴阳的多少和位置I而确定的特殊爻, 用来作为全卦的主导。如在屯卦中的论述: “六爻二阳四阴。凡卦爻中阴阳以少者为主,故二阳为四阴之主。然五坎 体陷而失势。初震体,动而得时、屯难之世,阳刚善下,可以有为,故初为全 卦之主也。”口 这里陈梦雷指出确定辛卦之爻的标准,首先,“少者为丰”,确定为阴爻,接着, 根据全卦中具体的问题,锁定屯卦的主卦之爻为初爻。“主卦之爻”的价值就在于 全卦的其它爻都因与之不同关系而显示出不同的吉凶悔吝。如:“五但小贞吉而已。余四爻皆因初起义。四应初则往吉。三不应初则往吝。二乘初则不进。上远初则道穷。此全卦六爻之大略也”。。(屯卦) 这里,主卦之爻与其它爻借助远近、应、乘等来厘清它们之间的不同关系,整卦 大意可以得到概括的认识。在陈梦雷的易学中,丰卦之爻并非全指一个爻,有的 卦中以两爻作为主爻,如贲卦中提到的“盖噬嗑以初五两爻为主爻,此二上两爻 为主爻”,④噬嗑和贲卦都是以两个爻为主爻。陈梦雷对“丰卦"思想的运用很普 遍,除乾坤等特殊卦爻关系外,都得到了贯彻。通过主卦思想,使一卦有了整合 和统一的切入点,从而使一卦之间的关系得到合理解释。 陈梦雷在总结以往思想的基础上,概括了爻的“比应”及“主卦”来解释爻辞 吉凶悔吝的六种情况。他在《系辞》中说: “夫子已言者三,其未言者三,其条例有六也。然凡爻有比爻,有应爻, 有一卦之主爻,皆情之欲相得者。今称近者,但即比爻言之。反以三隅,则主 爻及应爻亦备此六条。以此十八条合之爻辞,则吉凶悔吝之大凡可知。如颐上1982年.(第1150页) 1982年.(第106贝) 海海海海 凡山占占 籍籍籍籍 版版版版 社社社社 1982年.(第106贝) i982年.(第408-409贞)......①②③④ 防翰翰防 炒梦梦梦 ÷日÷丘÷丘÷丑《《《《 周周周周 易易易易 浅浅浅浅 述述述述 》 》海海海海..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九之于六五,蹇上六之于九五,比爻之以爱相攻而吉者也。离之九三九四,比爻之以恶相攻而凶者也。渐六四之于九三,贲上九之于六五,皆比爻之近相取而无咎悔者也。成九三之于初二,小畜九三之于六四皆比爻之近不相取而悔吝者也。贲六二之于九三,震六三之于六二,皆比爻之以情相感而有利者也。蒙 六三之于九二,艮六二之于九三,皆比爻之以伪相感而有害者也。蒙九二之于 六五,临六五之于九二,皆应爻之以爱相攻而吉者也。大过九三之于上六,恒 九三之于上六,皆应爻之以恶相攻而凶者也。损初九之于六四,睽九二之于六 五,皆应爻之相取而无咎悔者也。屯---2-_E.之于上六,蒙六四之于初六,皆应爻 之不相取而悔吝者也。蛊九二之于六五,贵六四之于初九,皆应爻之以情相感而有利者也。萃六三之于上六,归妹--二--__E.之于上六,皆应爻之以伪相感而无利 者也。……易卦就主爻应爻论吉凶者多,就比爻论吉凶者不数。故夫子独举比爻以例其余。”。 这里概括出了比、应、主卦之爻的六种相同的判断标准,对陈梦雷合理地运用这 些体例进行注解提供了保障。(四)“天地之数即河图之数”的易数说《周易》中的数,得之于筮法,是用来确定卦爻象和表征卦爻象的数字。它包 括蓍数(天地之数、大衍之数、老少阴阳之数、策数等)、五行之数、九宫之数及 河洛之数。②对于数,陈梦雷主要继承了宋以来的观点,来处理经文中的问题。主 要表现在天地之数、大衍之数与河图之间的关系上。 首先,天地之数即河图之数。在注解《系辞上》“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 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时,承袭宋明以来图书之学的观点,认为天地之数 就是河图之数。“此言天地之数阳奇阴耦,即所谓河图也。人知河图之数,不知天地之数,故孔子分属之。其位一六居下为水。二七居上为火。三八居左为木。四九居右 为金。五十居中为土,五行本五而有十,五行中又各有阴阳。如木有甲乙,火①陈梦雷:《周易浅述》.I:海: 『:海占籍…版社,1982年.(第l 147.1150页) ②林忠下:《象数易‘≯发展史》(第‘辑).济l钶:齐鲁15社,1994年.(第l页)32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有丙丁,土有戊己,金有庚辛,水有壬癸故十也。数十而卦八者。十,五行之数。卦但取阴阳之象也。即一二三四得卦画老少阴阳之象,即六七八九得揲筮老少阴阳之象。即中五为衍母,次十为衍子。而得揲筮求卦之原。”o 这里陈梦雷明确地肯定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把五行、天干与河图相配合 的问题一起做了梳理,足以说明陈梦雷对饱受争议的河图问题持有肯定立场。 其次,对于大衍之数的由来,陈梦雷坚持了朱熹以来的“得之于中宫天五乘地 十’’的观点。河图之数为五十五,而大衍之数五十,如何使两者建立联系,宋代 以来的易学家对此做出了探索,陈梦雷接受了朱熹对于这一问题的解答:“大衍之 数五十,盖河图中宫天五乘地十而得之。至用以筮,则又止用十有九,贵皆出于 理势之自然,而非人之知力所能损益也。”②陈梦雷也做了相似的解释,认为: “河图五十有五者,天地自然之数也。大衍之数五十,圣人又即河图中宫 天五乘地十而得之者也。河图洛书,皆五居中而为数。故在天为五星,在地为 五行,在人为五常。五者,数之祖也。数始于一,备于五。小衍之成十,大衍之而成五十,五十,数之成也。成则不动,故虚天一不用而取四十有九。此皆理数之自然,非人力所能损益也。”。 从中明显表达了对朱熹观点的赞同,同时,又注重了“五”的价值,并推为数之 祖,看到了“五”在天、地、人中所具有的重要含义。又进一步把小衍之成称为 “十”,从而自然地得出大衍之成五十。 总体来说,对数的探讨陈梦雷更多的是接受了宋明以来已有的观点,用图书来 解释《周易》中的数,也是对宋代以来备受争议的图书之学的肯定,对于图书之 学的流传和保存有着积极意义。五、“万物唯人最灵"的义理观在《周易浅述》中,继承与总结了宋明以来的义理思想,并梳理成自己的义 理观。在其中,陈梦雷对太极、无极、阴阳、神、道等一系列的命题做了贯穿性 解读。承接周敦颐以来对人的赞扬,彰显了人的价值,并进一步讨论了伦理与道①陈梦甫:《周易浅述》J:海:I:海占籍…版社,1982年.(第1030一103l页) ②萧汉明:《<周易小义)导读》.济南:齐曾I S社,2003年.(第238贝) ③陈梦缶:《周易浅述》.1:海:I:海占籍{I{版社,1982年.(第1036.1037页)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德问题,形成了自己的思想特色。(一一)“太极而生阴阳,阴阳仍归于无极’’首先,陈梦雷把阴阳作为构成世界的基础。他认为,阴阳是气。“阴阳以气 言,……盖阴阳不能相无者,天地之气。”①“阴阳虽二,而实一气之消息也。”② 把阴阳作为天地之气的两种状态。又进一步对“阴阳”的先后、施受、清浊做了 解释:“大抵物不离乎阴阳。先阴后阳,阳施阴受。阳之轻清未形,而阴之重浊有 质也。’’@同时讲到物是不离阴阳的,因为万事万物(造化)都是阴阳构成的。“盖 阴阳造化之本,不能相无。’’④把“天地”定格为阴阳的实体。在解释《系辞》云: “天地者,阴阳形气之实体。”@同样,《易》也是阴阳所成:“《易》之所有,不 外阴阳。凡阳奇皆乾,阴偶皆坤。”@总之,陈梦雷吸收了宋明以来对阴阳的看法, 把阴阳看成气,是构成一切的基本元素。而作为气的阴阳是从何而来的,就涉及 他的宇宙本体论思想。 在宇宙生成方面,陈梦雷接受了朱熹对周敦颐思想的解释,把“太极”作 为最高的本体。“太极”就成为《周易浅述》中最高的本体,构成万有造化的阴 阳是从“太极”中生出的。陈梦雷讲到:“见天下万有不齐之变,不外由太极而 牛阴阳。”⑦在解释“一阴一阳之渭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时,再次提到 太极与阴阳: “阴阳迭运者,气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光密介质和光疏介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