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济公活佛 电视剧游戏大千世界里面还出不出魂魄

清晨上网,又见好事者挑唆,或有人云“《新济公活佛》再次逆袭气死游本昌不偿命”,我不禁好奇心起,说起来陈浩民这一版济公接的是网络文化的地,有不少段子,济公穿着也很干净,样貌帅颜值高,与内地电视剧远古时代的游本昌版本大有不同,后者倒是破衣烂衫污泥成丸,但好像游本昌老师在诸多记者和粉丝寻衅滋事式提问时,大抵意思是“只要济公惩恶扬善便好”,这就很有济公精神,SO,说陈浩民气死游本昌不过是无聊。济公这个人,历史上是有的,法号道济禅师,南宋高僧,是历朝历代段子手的最爱。济公与日本那位聪明的一休,都是民间舆论界的高人,但在小说创作和影视剧中,这两位不守戒律、大吃大喝、生冷不忌、性别男爱好女的有道高僧,却是向着两个极端而去,犹如丐帮的净衣派和污衣派的差别,然而万变不离其宗,此中有禅意,欲辩已忘言。济公游戏于红尘阡陌之间,大千世界百杂碎,从来就不彷徨,跋涉跬步或千里行,似痴若狂、行善积德,医术高明、入饕餮门,“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是其最著名的格言,后世亿万混吃等死之徒无耻引用,全然忘了下句“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再说比济公晚二百五十年的一休小和尚,少时聪慧明智,机锋过人,成年后别号狂云子、瞎驴、梦闺等。这位被放逐的皇族,以“平常心是道”修行处事,出家如在家,不戒表象,直指内心,“外现癫狂相,内密赤子行”,不仅吃酒食肉,更是“疯狂狂客起狂风,来往淫坊酒肆中”。看吧,这两位大和尚,绝对超出世俗人对于法师的想象,他们见性明心、正见正知正觉,他们看世人看他们的看法,果然如浮云一般。但在如今的影视剧里,济公和一休都有些被桎梏于狂颠和智慧的外套之中,历史人物已经打开了脑洞,现代人应该玩的更嗨一些。游本昌版济公喜剧结构不强,受哑剧、杂技和卓别林影响很大,剧集长度太短,先后上次播出也不过是七集而言。陈浩民,最初以TVB剧集《天龙八部》中活泼青春的段誉为内地观众熟悉,近年来多次出演济公,形成了他的连续角色,又雷又潮又时尚,以网络语言带来青春版济公,也有了爱情,年轻人接受起来没有难度,但是禅意就浅了些,游本昌的也没有多深。当然,他们还是可以切磋的。游本昌可以教陈浩民一些神马,那就是身体语言,陈浩民版济公还是有些傻白甜,更需要的是陈浩民要在通俗故事里,多增进些深度,跌宕起伏的张力里,济公的见识、幽默和风骨才更有价值。郭德纲说的单口相声和周星驰版也都可以借鉴下,后者的故事结构其实不错,不过玩的有些杜琪峰和周星驰的创作理念不合适闹得呈现强烈的崩坏感。如果可以,也可以让济公参与下南宋大事,毕竟作为一个爱国和尚,抗金也是应有之意。济公的可爱,不仅仅有几面,这是一个千面观世音式的大神通者(不完全统计,也已经有数十个版本的济公影视),对于老百姓是仁者,又得隐逸之道,融合儒道释于一身。最后让我们一起看看他成佛后的名号吧“大慈大悲大仁大慧紫金罗汉阿那尊者神功广济先师三元赞化天尊”。
有点时代性不是不好,但剧情能不能稍微有点脑子
游本昌版本济公真的是做到了书本所写,半张脸笑半张脸哭。他就是济公,
还是游老师的吧,教人做人之理,现在拍的太作了,
表示无法直视
越看越看不下去了了。剧情好做作
表示一集都没看
陈浩民个洪荒DOS净拍一些垃圾脑残古装剧
太难看,无聊要死,演技也是不忍直视。。。
不看电影就看球,不种地来就教书。有个球看,多么幸福。有电影看,更是自在。曾经为人师,找不到北。好在有地可种庄稼,风吹过,雨淋过,多么惬意。如今,栖息在大都市,扯扯文字聊聊天。
聚焦影视剧,评人物,论剧情。
参差多态,乃幸福本源。
一个爱吐槽的酷蜀黍,喜欢分享世界各地有趣,有爱,有价值的故事。
2004年5月创刊,国内发行量第一的时尚男性杂志。以“真实、趣味、性感、实用”为办刊理念。10年来所创造佳绩及荣膺的殊荣不断。
知音头条!天天精彩!《知音》联手今日头条打造的纪实新闻新媒体
(C) 2016 今日头条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公司名称: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求济公故事_百度知道
求济公故事
西天朝佛缴法旨止。其中有淫贼华云龙盗走相府珠冠。说到做到、谭宗旺错配夫妻。该书目多由济公降世,太乙真人;金山寺八魔炼济颠;五云阵斗法等主要回目。。主要的是故事要全? 主要的故事必须有、九僧擒韩殿。 积分先少给
如有我中意的追加100分,济公点化狄小霞共破小西天、长眉罗汉助济公降魔。最全的应该明白什么意思吧、十度说起,至三探娘舅,狄小霞。网上说的这些要有;小西天盗贼狄之昭杀人移祸,济公三擒华云龙。从出生到最后的圆寂我要全部的故事
1楼累不复制这么多?你复制的这些东西我也能找到。。
我有更好的答案
人间活佛[1]济公——古往今来,名人如恒河沙数。然而能为东西方世界雅俗共赏者,首先要推中国的活佛济公了 。 济公(生于南宋绍兴十八年(公元1148年),卒于嘉定二年(公元1209年)),原名李修缘,浙江台州人,出生于天台永宁村,是南宋禅宗高僧,法名道济。他的高祖李遵勖是宋太宗驸马、镇国军节度使。李家世代信佛。父亲李茂春和母亲王氏住在天台北门外永宁村。李茂春年近四旬,膝下无嗣,虔诚拜佛终求得子。济公出生后,国清寺住持为他取俗名修缘,从此与佛门结下了深缘。
他虽是临海都尉李文的远孙,却没有染上纨绔子弟的劣习。少年时就读于村北赤城山瑞霞洞,受到释道二教的薰染。父母双亡以后,他先是进国清寺拜法空一本为师,,在当过国清寺住持的高僧瞎堂慧远的门下,受具足戒,取名道济,嗣其法...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济公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净空法师:心里不能包容大千世界,你就出不了六道轮回,怎么修都没用,一天念十万声佛号也出不了六道,
祈愿娑婆世界一切有情同圆种智,诸事安康,虚空法界吉祥!
(空间文章,欢迎转帖,随喜赞叹)
净空法师:心里不能包容大千世界,你就出不了六道轮回,怎么修都没用,一天念十万声佛号也出不了六道,心量太小了
恭录自《净土大经解演义》第445集
日本冈山净宗学会
&&&&自赞毁他,这不是佛门弟子,这是魔,魔子魔孙,他来破坏佛法的,不是佛弟子
「经文:闻法乐受行」,这个前面《魏译》还有两句,「尚有:诸佛告菩萨,令觐安养佛」,会集本把这两句删掉了。因为闻法乐受行的人就是指十方正士,所以这两句已经包括在闻法乐受行,包括在这里头。可是有这两句的话,好像就更清楚、更明显。闻法就是十方正士他们在极乐世界听到阿弥陀佛开示、教诲。听到之后怎么样?欢喜,这个乐是欢喜,完全接受,依教奉行。你看三个字,乐受行。
  我们想想,我们今天学佛,有人初学,有人学了几年,有人学了几十年,几十年没进步,还是凡夫。什么原因?法是闻了,天天在念,天天在听,后头这三个字没有,乐是法喜,没有得到法喜。为什么?听了还在研究,佛为什么这么说?他说这些话什么意思?我们老是在起心动念、分别执著,说得不好听,还带著批评,这怎么行?这还不如不闻,为什么?这样的心态对佛是大不敬。真正恭敬心的人,他遍数听多了,乐受行全出现了。为什么?他恭敬,他没有批评,不懂是什么?是我自己业障深重,不怪别人,为什么别人一听就懂,我听不懂?他有什么?忏悔的心、恭敬心、真诚心,他用这个心,这个心是正确的。用久了,用几年、用几十年,业障消掉,智慧开了,法喜就现前。
  我们实在讲一点谦虚都没有,这怎么行,一点恭敬心都没有。而且学佛,表面上说学得不错,学得很好,实际上什么?造地狱业。什么是地狱业?不孝父母,不敬师长。我们的根本老师是释迦牟尼佛,每天拜本师释迦牟尼佛,我们对释迦牟尼佛不尊重,对佛都不尊重,对眼前的老师怎么会尊重?对你自己的师父都不尊重。我们要明白这些道理。这个风气释迦牟尼佛圆寂之后没多久就形成,形成什么?宗派。这个形成是可以的,佛一生讲的经教太丰富、太多,绝对不是一个人能学得了。像一所大学一样,里面许多学系,你全部把它学完学不了,你时间不够用。现在大学一个学系四年毕业,十个学系就四十年,一百个学系就四百年,你哪有那么长的寿命!所以分科分系这是正确的。但是任何一个法门都能成无上道,叫「法门平等,无有高下」。
  为什么分这么多法门?每个人根性不相同、爱好不相同、兴趣不相同,还有善根不相同、程度不相同,一定选择合乎自己条件的法门,学起来就方便。没有学的法门一定要尊重,为什么?都是佛说的。如果说我这个第一,别的都不行,瞧不起别人,这叫大不敬、大不孝。你轻视别人就轻视释迦牟尼佛,那个法门是佛说的,你要瞧不起修学那个法门的那些菩萨们,你这个罪过就很重。所以轻慢别人,轻慢其他的法门,都是造地狱业,自己在造自己不知道。如果是同一个法门,里面在各人标榜各人的门派,互相不往来,自赞毁他,马上就堕阿鼻地狱。他不是在修佛行,他在修地狱行,他不是求生极乐世界,他是求生阿鼻地狱,我们在旁边看得很清楚。我的师父好,哪个师父都不如我的师父,这个观念是什么?这个观念就是求生阿鼻地狱的观念。你们想想是不是?你们师父还有师兄弟,他的师兄弟是一个老师传下来的,你们叫他祖师。这些师兄弟们各立自己门派,各人有各人的徒弟,互相独立,彼此不能相容,统统造地狱业。所以他修什么法门?修地狱门。他将来到哪里去?到无间地狱去,不能不知道。真正有修行的人不是这样的。
  所以看到标榜自己门派,排斥他人的,你对他就是敬而远之。普贤菩萨教给我们的,他本来是佛,所以我对他要恭敬,敬他。为什么要远之?他走地狱门,我走极乐世界门,我们不一样,我们距离很远。所以敬而远之,各走各的,我绝不受你的干扰,我对你恭敬,不敢学你。怎么个学法?善财童子在五十三参里面明白的告诉我们,五十三位善知识不同的门派,五十三位善知识他们对别人的态度呢?没有不赞叹的,都是自己谦虚,赞叹别人。自己谦虚是德行,赞叹别人是性德,自性本具的性德,要懂得赞美别人。你是不是真正的佛弟子,就从这个地方看。自赞毁他,这不是佛门弟子,这是魔,魔子魔孙,他来破坏佛法的,不是佛弟子。佛弟子一定是自己谦虚,赞叹别人。就像你在五十三参所看到的,每一位善知识都谦虚,我的智慧德行有限,我只能修这个法门,别的这些大善知识他们德行高、智慧广大,他们能够修一切法门,他都赞叹。是真的赞叹,不是表面的,从内心里真赞叹。
  不但对佛的法门赞叹,对世界上所有宗教都赞叹。你要问:为什么对所有宗教都赞叹?我们今天念到此地,一切法无不从此法界流出,那些宗教是不是在一切法?它是在一切法之内还是在一切法之外?一切法之内,心外无法,法外无心,这个道理一定要懂。所以大乘教里佛常说,一切法无不是佛法。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万法就是一切法。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那是心外生法吗?不是,全都在一法句。一法句是正法,法法皆正,你怎么可以轻慢?怎么可以把它看低?哪有这种道理!佛法修到最究竟处,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你还那么坚固执著,只有我是好,别的都不如我,错了,你已经在行邪道,已经是轮回心在造轮回业,轮回业里头造地狱业,你说你多可怜。明眼人看起来是你可怜,佛经上讲的「可怜悯者」。哪个是可怜悯者?这一类人是可怜悯者,天天造地狱业自己不知道,将来堕地狱还喊冤枉,愈喊冤枉罪愈重,没有人冤枉你,你自己冤枉自己,你怪谁!
  我们在《还源观》上看到,从一体起二用,无论是依报的用、正报的用,起用一定是三种周遍,第一个周遍法界,第二个出生无尽,那就是一切法,第三个含容空有,这是我们真正觉悟人的心量。含是包含,包含虚空,容是容纳,容纳万有,就是佛门常讲的两句话,「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个人是行菩萨道,这个人是极乐世界的人,极乐世界的人心量都是这么大,包太虚、周沙界,没有一样不能包容的。鸡毛蒜皮的事情斤斤计较,我们古人讲没出息。今天在佛门里面普遍可以看到,这些人不是在兴佛教的,是在灭佛教的,把学佛的人统统往阿鼻地狱去送,不叫灭佛教吗?你造的业可重了!你一排斥,树立门派,排斥别人,还叫你所有信徒都排斥,这个罪比什么罪都重,比五逆十恶还重。
  所以菩萨戒,《瑜伽菩萨戒》里第一条重戒就是自赞毁他,把它列在第一条。所以我们看到这个乐受行,惭愧!法是闻了,这三个字没有。为什么?闻法,法的意思没有听懂,真听懂、听明白了,后面三个字肯定也有,欢喜、接受、奉行,他真做到了。你们查查,哪一部经典佛教给你们自尊自大、自赞毁他,有没有这样教你?你去查查看。戒经里面把这种思想行为列入在重戒。普遍的来说,《梵网经》上两条重戒,这是必须要遵守的,「不作国贼,不谤国主」,那个不谤国主就是不毁谤人。这是什么情况之下?国主做得不善,做得不好,做得不好都不可以毁谤。为什么?各有各的因果,你毁谤是你造的恶业,他造作不善,我又何必跟著他下地狱?你毁谤他就跟著他下地狱。所以见到不善,真正不善,有礼敬没有赞叹,普贤菩萨教给我们的,礼敬是应该的,不赞叹。绝对没有教你毁谤,没有教你批评。行就是真干,听到法真听懂了,生欢喜心,完全接受,落实在自己生活,落实在自己处事待人接物,这就对了。
&&&&闻法真正有乐受行,成功了,真得法益,你的法没有白学
  我们看后面这一行,「闻法乐受行之人,指十方正士。十方诸佛劝谕其国正士,参礼阿弥陀佛。」你看诸佛如来是什么心量?劝导他、命令他,这个谕有命令的意思,命令他的学生,菩萨是他的学生,一定要到极乐世界去参礼,去参学、去礼拜阿弥陀佛,向阿弥陀佛请教,听阿弥陀佛的教诲,这是十方世界诸佛如来对他的弟子们说。绝对没有说那个佛不行,不如我,或者跟我差不多,别去他那里,就在家里学就好了,不要到他那边去,佛都没有这个说法。任何一尊佛菩萨都会劝学生去参访,可是参访有条件的,这个就是我们中国古大德讲参学,学生在没有成就,就是智慧没有现前,不准参学,只准跟一个老师。
  我初学的时候,在台中拜李老师,想跟他学教,他开出三个条件,问我能不能接受?能接受,可以,欢迎我。那个时候我住在慈光图书馆,图书馆是老师建立的,可以在图书馆修学。第一个条件,从今天起,你过去所学的(其实我过去学的时间不长,只两个老师,一个方东美先生,一个章嘉大师),你这两个老师教你的东西我不承认,完全作废,从今天起你跟我从头学起,这第一个条件。第二个条件,你从今天起,你所看的文字,不管是佛经还是世间东西,没有得我同意不准看。第三个条件,从今天开始,除听我讲经之外,任何法师、大德讲经不准听。给我开这三个条件,我这一听到之后,心里想,老师怎么这么自大,只可以听他一个人,不能听别人的,我愣住了,想了五分钟,接受了。老师名声在外面,大家都赞叹他是善知识,我们不能错过,所以我接受了。
  大概总得十几年之后,我到新加坡讲经,碰到演培法师,这也算是老朋友了。我初学佛的时候,他在善导寺当住持,他大我十岁,是个讲经的法师,以后我也走讲经这条道路,所以就志同道合。到新加坡,他请我吃饭,饭后我们在小客厅聊天,我就把我这个事情告诉他。他听了哈哈大笑,他小时候做沙弥,谛闲法师也是开的这三个条件。我才晓得这个东西不是李老师的专利,原来是什么?祖祖相传拜师的三个条件。为什么限制你?因为你智慧没有开,听多了之后就听乱掉,你就不能成就。这个东西老师没有告诉你,确实就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你跟老师只能跟一个,老师负责把你教出来。就是说你在老师会下得根本智、得清净心,清净心生智慧,智慧生起来了,老师开放了,统统去参学,哪里都可以去。为什么?有能力辨别正邪、辨别真妄、辨别是非,你有能力辨别。你没有这种能力,你一参学就完了,你就毁掉,这是老师对学生的爱护。有期限的,在李老师讲完之后,我也答应了,接受了,老师说有期限,多久呢?五年。我们才懂得古人所讲的五年学戒,就是这三条戒,不是别的戒,这是老师对学生的约法三章。
  现在没有了,现在没有是什么?老师对学生不负责任了。在这个条件之下,老师对学生要负绝对责任,就是他从迷,要从迷把他带到觉悟,帮他破迷开悟,帮他破迷生信,他智慧开了,有能力辨别是非邪正,这门打开,你去参学,不在乎了,参学对你只有好处没有害处。所以我在台中遵守了五年,五年圆满那一天我见老师,我说老师,我这个五年很得受用,我遵守你老人家教诫,我说我再延长五年,他哈哈大笑。我遵守老师这三条十年。今天这种社会,无时无处不是严重的污染、诱惑,你有能力抵抗吗?你没有能力一定被它同化去了,你就堕落。所以今天佛法的修学太难太难了!我们用古时候这三个条件,李老师对我,我还能接受,一般人不接受,你提出这个条件的时候,掉头而去,比你高明的人很多,我何必来受你的约束。现在这一条,上一代对我还能行得通,我用这一套就没有人了,不可能了,我们也不敢用这一条。祖祖相传,传法基本的条件就这三条。
  你看演培法师就没有遵守,他离开观宗寺,背叛了老师,他老师是谛闲法师,不得了的人!他是偷跑掉的。跑到哪里去?跑到南普陀,太虚法师在那里办佛学院,他到那里去了,跟太虚法师去了。太虚法师是新派,新思潮,谛闲法师是非常守旧,那是老古板。所以演培法师一生可惜了,他要是遵守谛老和尚的教诫,那他是天台宗的传人。这人很聪明,一生教学,著作等身,他的全集有一百多册。知识,不是智慧,智慧是从厚德、从诚敬感恩里面生出来的。没有诚敬、没有谦德、没有孝敬,你所学到的是知识,跟智慧是两桩事。还有这个傲慢,现在人不懂,古时候读书人都懂,你再高、再好,只要有一点傲慢,你就完蛋了,孔老夫子说的。孔老夫子举个例子,假如这个人他的德行才华像周公一样,「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则不足观矣」。你这个人态度骄慢、很小气,其他全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这句话在《论语》里头。所以无论你怎么高的德行、怎么高的名位,只要有一点点骄慢,就完了,别去理他,他都是假的,不是真的。你也不必说破他,说破他跟他结冤仇,不值得,他不会饶恕你的。所以对他怎么?敬而远之,这些都是修学上的基本态度。怎么样我们才闻法乐受行?这五个字太重要了。闻法真正有乐受行,成功了,真得法益,你的法没有白学。这个地方是讲十方菩萨到极乐世界听阿弥陀佛说法,听了法喜充满,完全接受,依教奉行。
「十方诸佛劝谕其国正士,参礼阿弥陀佛。是诸正士,遵佛开示,往诣极乐世界」。遵从自己的本师佛,在我们这个世界,本师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有没有劝我们、有没有命令我们去参礼阿弥陀佛?有,这本书就是的,跟我们讲《无量寿经》、讲《观无量寿佛经》、讲《阿弥陀经》,这三经是专门劝谕我们去参礼阿弥陀佛,在一般讲经附带劝谕我们的,大概有两百多种。所以古人说,「千经万论,处处指归」,指导我们皈依西方极乐世界。释迦牟尼佛在我们这个世界这样对待我们,一切诸佛在他的世界都跟释迦牟尼佛一样,教导那个世界的众生,菩萨、声闻、天人、大众,都是劝他们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我们听懂了,真正相信,真正发心,真正求生,报释迦牟尼佛的恩,这叫尊师重道。如其不然,那对老师不尊重,那就是不孝父母、不敬老师,你想到极乐世界,佛不会来接引你。为什么?西方世界找不到一个是不孝父母、不敬师长的人,一个都找不到,都是孝亲尊师。孝敬我们要做到、我们要提倡。我们在很多地方,因为现在讲经都在摄影棚,我们摄影棚都挂父母、老师的照片,讲经之前行礼,讲经之后敬礼,念念不忘本。念念要想到极乐世界的人都是大孝,也是孝敬成就的极乐世界依正庄严。你细细去读四十八愿,每一愿它的根就是孝敬,离开孝敬,世出世法都不能建立,都不能成就。
  到极乐世界了,「得见无量寿佛闻受妙法,闻后若能信乐受行,一心志求净刹,则必蒙受记,得成无上正等正觉。」你听了之后,确确实实信乐受行这四个字统统具足了,你都有了,你一心求生极乐世界,到极乐世界必定得阿弥陀佛给你授记,《无量寿经》最后第四十八品就是佛给我们授记。现在我们皈依证上用的法名都叫妙音,妙音这个名号从哪里来的?就是第四十八品来的,给我们授记。娑婆世界所有的众生往生极乐世界,将来在十方世界成佛教化众生,名号都叫妙音如来。这个妙音是什么?南无阿弥陀佛是妙音,我们是念佛成佛的,将来教化众生也是用这个念佛成佛的方法。所以我们现在用妙音居士,将来是妙音如来,因果相应,这个名字是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起的。
  「《会疏》曰:闻法乐受行者,闻弥陀所说法,受持奉行也。」这说得非常清楚、非常明白,听了佛的教诲要把它做到,意思不能不搞清楚。不懂,不懂不要去勉强,勉强是不会懂的。不懂,所以存疑,我有这个疑问,不要求解释,你好好认真去做、去学习,做个几年之后,一下就明白了,自然就明白。古大德所谓是「读书千遍,其义自见」。愈读,不明白的地方全明白了。这个是真的不是假的,我有经验,我读了六十年,许多问题在二十年前不明白,三、四十年就明白很多了,五、六十年差不多没什么障碍了。读经可不能放弃,天天要干,比吃饭重要,比睡觉重要。为什么?读多了心地清净,没有染污,天天跟佛在一起,天天跟极乐世界在一起,久而久之统统都明白了。
&&&&心里不能包容大千世界,你就出不了六道轮回,怎么修都没用,一天念十万声佛号也出不了六道,心量太小了
  「乃至以清净心,向无量寿」。菩萨的清净心是明心见性的真心,向无量寿。「一念净信,一念净心,是则於刹那之间得契於清净处者也。」本来三大阿僧祗劫才能把无始无明这桩事情消除掉,没有别的办法,但是西方极乐世界实报庄严土,阿弥陀佛说法能帮助法身菩萨,这四十一位法身菩萨,顿舍无明习气,顿证妙觉果位。这是世尊在一切经里没有讲过的,只有在净土透漏这些消息,我们学佛能不学这个法门吗?法门虽然多,我们顶礼赞叹。人家问我,你为什么不学?我没这个本事学。讲真话,烦恼习气断不掉,这就是没本事。这个法门可以带业往生,生凡圣同居土我们有把握。人一生很短,有把握的事情要干,没把握的事情千万别干,没有时间了。选择法门自己要知道自己的根性,人要有自知之明才会有前途,不知道自己的根性,高攀禅、教、密,浪费一生的时间,净土下下品往生都没分,依旧搞六道轮回,错了,这个事情不能干。
  「再其下」,这前面讲菩萨,十方菩萨,再其下就是我们的身分,说到我们现在世间一般人,要怎么样?「至诚念佛」,真诚到极处,这是诚敬,我们要用诚敬心。「毫无尘虑」,尘虑是什么?这世间拉拉杂杂的全放下,不要去沾染了。我们得到一个清净心,人间的清净心,也就是你的心里没有烦恼、没有牵挂、没有忧虑,没有再值得你操心的事情,你统统放下了,这就叫「净念相继」,真放下了。放下可别想了,我的东西给谁给谁,那就错了,谁要都可以,谁要就拿去,你多开心、多自在。不要说这个我送给张三,那个送给李四,你还是没放下。放下了,一切众生没有一个不好,这才叫真正的开悟。为什么?你对众生生平等心、平等觉,决定没有分别、没有执著。这个念头相继,「净念相继,中无间断,暗合道妙,即念离念,是可称为冥至清净处也」。冥是什么?自己还不知道,你向著清净心这条路走,你自己不知道。正是因为不知道你才成就,你知道就不清净了,为什么?知道就有分别、就有执著,不知道的时候,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好!暗合道妙。
  我们也可以这样说,十方诸佛世界都是虚妄的,阿弥陀佛的国土是真实的,可以这么说。为什么?阿弥陀佛的国土是无边际的,诸佛刹土是有边际的。我们在经上读过,有佛的世界是一个大千世界,有佛的世界是两个大千世界、五个大千世界、十个大千世界,有,都有边际,唯独阿弥陀佛的国土没有边际。为什么?这是自然形成的,都是佛在因地发愿心量大小不同,到成佛的时候,自然感应的就是这个样子,不是人为的,不是想像的,是在因地上的愿心。我们今天在因地,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我们的愿心要大、要深、要坚定,我们成佛才能跟弥陀一样没有边际。今天我们还有门户之见就完了,你将来成佛国土多大?大概只有这一个房间、一个道场这么大。为什么?另外一个道场你就跟它对立了,所以你成佛,国土就你小道场那么大。真可怜!换句话说,心量不大成不了佛,至少这个心量也能够包三千大千世界,你才有指望。心里不能包容大千世界,你就出不了六道轮回,怎么修都没用,一天念十万声佛号也出不了六道,心量太小了。「无边殊胜」,我们看念老的注解,「极乐国土超胜微妙」,超胜都是对诸佛如来说的,诸佛如来的刹土跟极乐世界相比,显得它超越、它殊胜。「无有边际、无有量数,不可称说」,这三句话重要。它超胜在哪里?微妙在哪里?就是后面这三句,没有边际、没有量数,不可称说就是不可思议,「故云无边殊胜刹」。
  「彼之刹土,超逾十方」,逾也是超过的意思,超过十方一切诸佛刹土,「正由阿弥陀佛殊胜本愿之力」。四十八愿真的不可思议!我们修净土的人要把四十八愿念熟,愿愿都跟阿弥陀佛相同,跟阿弥陀佛确实同心同愿同德同行,你才决定得生。为什么我们说的话这么坚定,一丝毫疑虑都没有?就凭这四个条件,同心、同愿、同德、同行。我们有嫉妒心,我们有傲慢心,跟他完全就不同,阿弥陀佛没有傲慢心,阿弥陀佛没有嫉妒心,阿弥陀佛没有门户之见,阿弥陀佛不会喜欢这个、讨厌那个,不会。你心里连这些东西拉拉杂杂还没有放下,你怎么能到极乐世界去?你到极乐世界去,就带了病毒到极乐世界,到他那搞传染病去了,那还得了吗?这是决定不容许的。所以,这些念头都叫病毒,凡是有这些病毒的人,检验不及格,一律不准进关,极乐世界去不成。「故云其佛本愿力」。
  「十方众生,因弥陀第十七诸佛称叹愿,得闻名号。又因彼佛闻名发心、闻名得福、闻名得忍」,这都是四十八愿里面的加被。极乐世界的成就,我们往生的条件,这个地方都提出来了。十方众生,这是发愿求生极乐世界这些众生,凭什么?凭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第十七愿「诸佛称叹」。没有诸佛称叹我们就没有缘,就是没有介绍人,诸佛如来是我们的介绍人。我们今天知道极乐世界从哪来的?本师释迦牟尼佛介绍的,要没有他说明我们怎么会知道有个阿弥陀佛?怎么会知道有极乐世界?十方诸佛如来度化一切苦难众生,第一个就是宣扬极乐世界,让大家认识阿弥陀佛,这个话是善导大师说的。善导大师有两句名言,「诸佛所以兴出世」,诸佛就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他示现在十法界里成佛,这第一句,「唯说弥陀本愿海」,最重要的就是把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介绍给大家,一切诸佛出世这是第一桩大事,其他的事是其次再其次,这事摆第一。《无量寿经》称为净宗第一经,实际上就是诸佛如来度众生、成佛道的第一经。黄念老这个本子写成之后送来给我看,要我给他写一篇序文,我就把这句话写在序文里,他看到特别欢喜。这个不是假的。然后才知道我们自己是多幸运,无量劫来在这一生有这么好的缘分,遇到了。缘遇是遇到了,缘足了,这是善导讲的,「四土三辈九品,总在遇缘不同」,我们今天遇到的缘至少也是上品下生,我们至少是上三辈,上品上生、上品中生、上品下生,这是上辈,不应该在中下,这个缘太殊胜了。
  夏莲老为我们会集这个本子,不是凡人。黄念老知道,他没有告诉我,他说时候没到,这以后他往生了。这个秘密也许有人知道。可是黄念老做这个注解,那也不是凡人,凡人作不出来。这都是来度末法九千年苦难众生的。经上讲得很清楚,将来佛法灭尽,只有这部经还多留一百年,这部经没有了,南无阿弥陀佛这六个字再留一百年,听到这个名号不怀疑、肯念、肯发心,统统都能往生。净土法门广大无边际,不可思议。因诸佛菩萨的赞叹,这一愿就是介绍,我们才知道,得闻名号。「又因彼佛闻名发心」,这是阿弥陀佛有闻名发心的愿、闻名得福的愿、闻名得忍的愿,这么多愿的加持,加持是什么?我们才会有信愿持名,我们才能发得起这个心。这些加持多半是冥加,我们自己不知不觉对这个法门生欢喜心、生尊重心,不怀疑,真想到极乐世界去亲近阿弥陀佛,你会有这种念头产生,这是弥陀冥冥当中加持你,这都在四十八愿里能找到根据的,这不是假的。
已投稿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济公活佛下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