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法石在冒险大陆里那个地方产麦饭石好多

天天酷跑冒险大陆怎么才能提高爆魔法石的几率_百度知道
天天酷跑冒险大陆怎么才能提高爆魔法石的几率
我有更好的答案
你好 天天酷跑这个游戏冒险模式魔法石最多一百颗系统自动兑换猫小妖后就不再出了 每天可以最多抓四颗魔法石的
采纳率:94%
来自团队:
带上光之子跑冒险模式。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黑骑士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泉州东海法石地下埋着宋代古船
东海法石地下埋着宋代古船
30多年前挖水井时发现,1982年试掘过,船头压在建筑下,只清理出船尾四舱位
估计比后渚古船规模小,与哥伦布横跨大西洋发现新大陆乘船相当
  “泉州东海法石也曾发现一艘宋代古船,如今古船还埋在地下深处。”昨日,读者张小姐致电本报记者称,如今法石石头街一带已经被夷为平地,不知那艘古船今安在?
  昨日(5月23日)下午,记者前往一探究竟。
   ■现状  30多年前现身 如今复埋地下
  “古船是在东海农村信用社那一带发现的,因为有一部分压在房子下等原因,当时没有继续发掘。”记者向泉州考古爱好者刘志成打探古船位置时,他如是介绍。
  昨日下午,记者来到法石社区一带,却遍寻不到东海农村信用社。当地老者回忆,如今距发现法石古船已有30多年(知情人士介绍,具体时间是1976年),昔日的农村信用社早已搬迁,但古船应该就在“海丝路”附近。可是,没人能说出古船的具体位置。
  记者找到真武庙管理人员黄聪辉,他带记者来到法石文兴宫一带(文兴宫供奉保生大帝),古船就在附近。
  “去年5月开始动工,如今怕是难辨东西了。”黄聪辉穿过文兴宫前的石头走廊,指了指不远处黄土上插着的锦旗:“旗帜前这一片是以前的农村信用社,再往前就是古船遗迹的位置了。”
去年(2011年)起,法石西街变脸,开启了法石片区改造的新篇章,这里成了法石西街组团,原有的蚝壳厝等闽南老房均已消失,变成一片平地。不过,平地上还留有两座文兴宫,靠近公路的文兴宫东侧,即当年发现古船之处。
&&& ■发掘
  挖水井发现古船板  清理出船尾四舱位
  今年60多岁的黄聪辉还记得当年挖掘过程,那是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事情。
  “很多人,估计都是考古人员,他们从海岸线开始挖,最初是挖水井,后面才发现类似船板的松木!”黄聪辉回忆,发现古船遗迹的信用社位于法石乡中部,北面临街,南临晋江,江边还筑石堤,填高加围墙而成,涨潮时江水还会漫上来。“涨潮时就无法作业,除非拦坝。”
  记者通过当年参与挖掘的考古人士得知,1976年,位于泉州市东海公社法石大队的中国农业银行东海营业所(当地人称“信用社”)在挖掘水井时,发现类似船板的松木。泉州海交馆闻讯后,即派人前往现场察看,并对带回的木块进行分析,同时作进一步的调查,初步认为那是一艘古代遗留的船体残骸。
  1981年春季和夏季,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两次派员前往实地考察。该所与泉州海交馆经过反复酝酿、准备,并报经上级有关部门审批,决定联合试掘。试掘工作于1982年5月中旬开始,9月中旬结束。
  试掘中,清理出古船后部的四个舱位,出土一些船舶构件和古代遗物,其中包括一些碎瓷器。由于船体的中部、前部压在农行东海营业所的主体建筑下,考古人员未再进一步挖掘。
  当时挖井的位置
  ■认定
  法石古船在南宋沉没  初步确定是福船船型
  过后,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和泉州海交馆联合试掘组作了一份简报,初步探讨泉州法石古船。
  整个试掘过程,共挖了四个探坑。古船为龙骨的尖底船,尾龙骨用松木制成,长1.97米,面宽26~38厘米。船体的底板为单层松木结构,搭接尚好。此外,还发现三道水密舱隔舱板残段。清理船舱时,还出土竹帆,在接近舱底处清理出少量陶瓷片和瓦片,一些木器件,以及果核和贝克等。考古人员称,当时在挖掘时,还发现明清时期用石块铺砌的码头遗迹。
  专家发现靠近船底的一层是较为纯净的海泥沉积层,其中发现的陶瓷器全是南宋时期的产品,没有任何后世的掺杂物。在船舱出土的小口瓶,是南宋时晋江磁灶窑大量烧造的瓷器,此瓷器在泉州湾后渚港船舱也出土过,舱内出土的也都是南宋时期比较典型的泉州瓷器……这说明法石古船置于南宋文化层中,因此,这是一艘南宋时沉没的古船,其建造和使用亦大致是在这一时期。
  从船体后部船底分析,结构大致与泉州湾后渚港出土的宋代海船相似。福船船底头尖削,利于劈浪,且吃水深,稳定性大,是古代远洋航行的优良船型。且从船后部四舱的情况推断,法石古船是有水密隔舱的多舱船舶。
  ■价值
  法石早年或是避风造船场所  证明宋代泉州造船技术高超  为何古船会在法石出现?
  考古人员介绍,法石由于其地枕山面江,历史上既是后渚港通往泉州城的中心集镇,又是兵家驻守设防的要冲之地。不远处即是文兴渡头,可泛海出国贸易,是一处天然的通商良港。
  考古人士介绍,距法石不远的乌墨山沃,于1959年挖水渠时曾出土船板、缆绳,因而从地理位置看,法石早年可能是船只停泊避风或修造的场所。明清时期,泉州的海外交通形势虽日渐衰落,但法石仍不失为通海之埠,商船往来频繁,当地居民曾以家中筷子数目来譬喻船只桅杆之多。文献和史迹表明,法石在泉州海外交通史上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因此在这里发现古船并不偶然”。
  专家称,法石古船是继泉州湾后渚海船出土后我国发现的又一艘宋代海船,也是海湾考古工作的新收获。它的发现和试掘,为研究南宋时泉州海外交通史、造船史、航海史及泉州湾地理变迁的情况提供宝贵的实物资料。它对研究我国古代船舶结构的发展过程有重大意义。“虽然法石古船估计比后渚古船规模小,但其尺度却与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发现新大陆所乘的船相当或稍大。”
从细节而言,1974年泉州湾后渚港出土的宋代远洋货船残体,其舱位保存完好,已具有极为完善的水密隔舱结构。而在1982年试掘的泉州法石宋代古船中,同样发现水密隔舱结构。有专家认为,以上两艘古船的发掘无可辩驳地证明:最迟于宋代,泉州所造海船已采用成熟的水密隔舱结构。
《东海法石地下埋着宋代古船》●追踪
比比两大宋代古船 比比皆是宝
&&1976年,东海法石的农行东海营业所(当时俗称农村信用社)在挖水井时,发现类似船板的松木,一艘南宋沉船由此重新出现在世人面前。1982年5月,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与泉州海交馆经审批联合试掘后,认定这艘南宋沉船为有水密隔舱的福船。
  往前两年的1974年,从泉州湾后渚港发掘出土一艘宋代沉船,成为泉州屈指可数的“国宝级”文物之一。
  一座城市发现一条宋代古船已是震惊世界,而泉州有两条,意义更加非凡。
  法石古船与后渚古船有哪些相似和不同之处呢?昨日,记者采访当年试掘全程参与者等泉州考古人士。
  提起1974年出土的泉州湾后渚宋代古船,泉州人尽皆知。经专家查证,后渚古船乃是宋代泉州造的中型远洋船。
  经测量,古船残长24.20米,宽9.15米,复原后这艘宋代古船长34米,宽11米,排水量近400吨,载重200吨,是一艘方艄、高尾、尖底的福船类型的海船。考古专家还在船上发现香料、药物和胡椒等珍贵文物,专家推断这艘古船应为从东南亚返航的泉州商船。
  所谓福船,是中国古代海船中的一种船型,是中国“四大古船”之一。福船是福建、浙江一带沿海尖底海船的通称。由于福船首部尖、尾部宽、两头上翘、首尾高昂,且船体大、吃水深、操纵性好,因而可作远洋运输船。郑和下西洋的船队驶向西洋各国,途经太平洋、印度洋,还要去波斯湾和东非沿岸等深水海域,他们所乘的便是福船。
  【年代】
  泉州考古人士介绍,法石古船试掘中,不论是小口瓶,还是青瓷碗片,以及船舱内出土的2件小木桶,都是南宋时期的产物。从靠近船底的海泥沉积层发现的陶瓷器全是南宋时期的产品,没有任何后世的掺杂物。
  依此种种,试掘组初步推断,这是一艘南宋时沉没的古船,其建造和使用也大致在这一时期。
  当年泉州海交馆研究员李国清见证了试掘过程。他说,经鉴定,法石古船也是福船,但从清理出的古船后部的四个舱位来看,法石古船是单层板,应该走的是沿海线,而非远洋商船。
  法石船是尖底船舶,船尾向上高起,由船尾部向船中部逐渐平阔,结构大致与后渚古船相似,且与史书记载相符。专家估计,法石古船可能是泉州当地建造的一艘海船。
  至于年代,李国清介绍,法石古船也是宋代的,时间上或比后渚古船稍晚,但相去不远。
  法石古船:  稍晚于后渚古船,沿海航行海船
  后渚古船:  南宋古船,中型远洋商船
  “宋代古船的发掘出土,确立了泉州宋元时期作为我国海船制造中心的地位。”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副会长王连茂说,泉州宋代古船出土后,海内外专家都震惊了,并形成一致的观点:“宋代古船体现当时世界最高超的造船技术,是全球最好的海船。”
  【文史价值】
  后渚古船:  体现当时世界最高造船技术
  法石古船在造型、结构、工艺和用材等方面,与后渚海船有相似的地方,但它也有自己的特点。因此,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和泉州海交馆联合试掘组,认为法石古船具有重要文史价值,他们对其给出如是评价:
  法石古船是继泉州湾后渚海船出土之后,我国又发现一艘宋代海船,也是海湾考古工作的新收获。它的发现和试掘,为研究南宋时期泉州海外交通史、造船史、航海史以及泉州湾地理变迁的情况,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特别是它在结构方面与后渚古船不同的特色,展示了一幅需要探讨的船舶结构发展过程的图景,对研究古代船舶结构的发展过程有重要意义。
  法石古船:  对研究古船发展史具重要意义
  法石古船属有方龙骨的尖底造型,但与后渚海船相比,底部较为平缓,特别是尾部。法石古船底板虽为单层结构,但板厚达9.5厘米,而后渚古船底板则是由二重板叠合而成,两板的总厚度才12厘米。
  尖底海船的船壳板弯曲弧度较大,多重板结构采用较薄的木板,建造时工艺比较容易,故法石古船以单层厚枋板建造,在技术工艺上的难度比后渚海船大些,反映了造船工艺上较为进步。
  同时,法石古船的发现,也反映了南宋时的海船船壳不仅有多层板结构,也有单层板结构。
  【造船技艺】
  法石船工艺难度更大  反映南宋船壳结构多样化
  【船上文物】
  法石古船试掘时采集到32件陶瓷片,均是南宋时的产品,多数不可复原。曾在船舱出土的小口瓶,是南宋时晋江磁灶窑大量烧造的瓷器,此种瓷器在泉州湾后渚海船舱内出土过,在泉州府后山宋文化层以及其他一些宋遗址中也曾大量出现。
  舱内出土的划花青瓷碗片,产地来自南宋时的同安汀溪窑和安溪桂瑶窑。小口瓶和划花青瓷都是南宋时期比较典型的泉州瓷器,这些瓷器在船壳板迭压的泥层中也有发现,说明法石古船置于南宋文化层中。
  灯盏、碗、瓮、罐、网坠、小木桶、雕花木饰……此外,还有贝壳等本地江海生物。
  因此,考古人士预测,若重新发掘法石古船,船内应该还有不少南宋瓷器。
  除了南宋瓷器  还有木饰与江海生物
  后渚古船船中的货物主要是香料和药物,并发现原来系在货物上的木牌签96件,还有铜钱504枚,最晚的为宋度宗咸淳七年所铸。后专家推断这艘古船应为东南亚返航的泉州商船。
  其实,后渚海船发掘时,在几个船舱中还出土有六角形竹编,当时有人认为是遮盖用的船篷,也有人认为是作为帆用的,但均没能确定。而在法石古船上,考古发现了较大面积的竹编,系之以绳索,从其厚度和叠迭状况看,应该是船上的竹帆残存,而不是作为遮盖用的竹篷。这种竹帆行驶时挂于桅上,停船时则折叠置于甲板上,用绳索牵引其升降。
  《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中记述船有布帆与利篷,利篷是以竹席构成的。竹帆的发现,说明宋时不仅以布、篷作帆,还有以竹编作帆的,这就补充了文献的记载,提供了竹帆制法的证据。但这种竹帆能否经受强大的风力,专家称尚待探讨。
  法石古船以竹编作帆?
  《东海法石地下埋着宋代古船》●追踪
  两大宋代古船比拼 两船皆是宝
  法石古船稍晚,建造技艺难度大,工艺更先进
  后渚古船更大,舱数更多,乃当时世界最好的商船
  皆是研究泉州海外交通史、造船史的宝贵实物
  【尺寸舱数】
  后渚古船稍大,舱数更多
  后渚古船有13舱,最大舱距1.84米,最小0.80米。经测量古船残长24.20米,宽9.15米,复原后这艘宋代古船的长为34米,宽为11米,排水量近400吨,载重200吨。
  而法石古船的舱距则较大,后部四舱中,舱距最大2.06米,最小1.66米。根据法石古船后部的船底板厚度和龙骨大小,考古人士粗略估计,法石船的长度估计在23米以上(载重量可能在120吨以上),比后渚古船的规模稍小,因而舱数可能也较少。至于复原后船体长和宽多大,目前尚未估测。
  虽然船体规模上,法石石船预计会比后渚古船小,但它与哥伦布横跨大西洋发现新大陆的乘船相比稍大或相当。据考证,哥伦布1492年航行时所率领的三艘船长为19~24米。
  【构造对比】
  均使用水密隔舱 属难得实物资料
  两艘古船均使用了水密隔舱。这种船舶结构约始于唐,宋以后在海船中普遍使用。
  水密隔舱就是用隔舱板把船舱分成互不相通的一个一个舱区,舱数有13个的,也有8个的。后渚古船属于13个,而专家推测法石船可能是8个。
  水密隔舱有颇多优越性:一是舱与舱分开,即使有一两个舱区破损进水,水也不会流到其他舱区,可提高抗沉性和安全性;二是船上分舱,装卸货物方便。后渚古船和法石古船,以及1976年南朝鲜新安海底发现的元代海船,都采用此结构。
  海船使用水密隔舱,后渚和法石古船是较早且较具体的实例,两艘船都是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市民反响
  呼吁尽快  抢救性发掘
  昨日,早报《东海法石地下埋着宋代古船》的报道见报后,引起了强烈反响。不少读者和网友认为应对古船进行抢救性发掘。
  当年法石古船试掘时,泉州考古人士刘志成也在现场。他说,既然当年是因为古船船头部分被压在建筑下,才未进一步发掘,如今那一片建筑已经拆除,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时机,相关部门要利用此次机会,对其进行抢救性发掘,并考证研究古船的价值。
  刘志成说,应该吸取经验教训,保护好泉州的文物古迹。
  昔日法石港 大船几多小船无数
  【法石港历史】
  昔日法石港 大船几多小船无数  曾是出海通商必经之地,后经多年淤积河床上升变陆地
  东海法石埋着宋代古船,使市民再度聚焦法石这个曾经重要的港口。传说马可·波罗一行护送阔阔真公主远嫁波斯,起航的地点就在法石。
  那么,曾经是海域的法石,后来是如何演变成矗立着大片房子的陆地?泉州法石社区文物组组长温太平讲述了史海钩沉。
  宋元时期,刺桐港由周围众多支港组成,沿海诸港以石湖、法石港、后渚港为代表,沿海有航标,以六胜塔、关锁塔、四面观音塔为代表。
  古时,法石北临街,南临晋江,历史上是后渚港通往泉州城的中心集镇,这里水道交通便捷,是一处天然的通商良港。法石古时有8个渡头:美山境1个、长春境2个、文兴境2个、圣殿境3个。而如今只余2个码头,即文兴渡头和美山渡头。
  当时的法石港航海业和造船业非常发达,既是泉州本地人出海的必经之路,也是海外商客进行贸易交流的要道。温太平说,“《马可·波罗游记》中也有描述当时法石附近海面‘大船几多艘,小船无数’的盛况”。
  沧海桑田,昔日法石港辉煌不在,以前是浅滩,如今是陆地。
  1982年试掘法石古船时,考古队发现,试掘的四个深坑的地层表明,法石自宋代以来,港道移位不大,江岸除了部分人为的填高以建造房屋外,大体依旧,只是原来港道较深,而后来经逐年淤积,河床上升,故退潮时江心出现浅滩。
  考古队分析,自宋元以来,这一带一直是刺桐港船舶寄碇、装卸货物的重要口岸之一。试掘古船期间,考古队还在离试掘工地百余米处的江边,发现了一支花岗岩雕成的石碇,其出土地层与法石古船类似。据考证,这是宋元时期,船舶上的碇泊工具,系国内首次发现,填补了国内有关石碇实物的空白。
  ◆记者手记  文物隐藏着“城市密码”
  文物是历史的影子,是文明的载体,一个没有文物的城市,也就缺乏历史的记忆和厚重。数日前,数十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微博达人身穿古装,扮成富家小姐、印度商人、书生等角色,穿街走巷,遍访鲤城文物古迹,感受泉州穿越数千年的历史文化,仿若回到宋元时期的泉州。若不是那些保存完好或相对完整的文物,今人如何凭空穿越回宋元泉州?
  泉州是历史文化名城、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的文物可谓星罗棋布:保存于泉州市博物馆的东周青铜镢、中国闽台缘博物馆里的清道光鹿港郊铁钟、从南安郑陵挖掘出的郑成功佩雕龙纹玉带板、晋江草庵发现的明教黑釉碗、千年涂门水关遗址……每件文物都镌刻着一段城市记忆,每件文物都隐藏着城市密码。
  法石古船则是这座城市的又一个新密码。正如后渚古船“解码”了泉州作为宋元时期我国海船制造中心的地位,法石古船将为研究南宋时期泉州海外交通史、造船史、航海史及泉州湾地理变迁提供宝贵的实物资料。
  两艘宋代古船反映泉州古代的造船工艺和港口繁荣,也是港城联动的生动案例。
  保护文物,就是保护城市的文脉。
东海法石地下埋着宋代古船●追踪 泉州将首次进行沿海水下文化遗存普查
法石宋船及周边将进行陆地调查
  连日来,早报独家报道泉州东海法石地下埋着宋代古船,引起各方的强烈反响。记者昨日(5月25日)从文物部门获悉,接下来泉州将首次启动沿海水下文化遗存普查的陆上调查,而在这份调查方案中,法石古船及其所在片区被列入陆上调查部分。
  未来两年 完成水下考古陆地调查
  蓝蓝泉州湾,是泉州海丝文化的瑰宝所在。历史上的泉州有2000多年的海洋文化,有宋元时期“东方第一大港”的辉煌,也曾有过明清时期刀光剑影、战火纷飞,而这些恰是泉州海域水下埋藏众多文化遗存的必备条件之一。
  然而,业已完成的全国水下文物普查项目中,福建省水下文化遗存共达30处,泉州仅2处,与泉州在宋元时期的港口地位不符。因此,国家博物馆、福建博物院、泉州海交馆、泉州市博物馆合作,成立泉州沿海水下文化遗存普查陆上调查工作队,接下来将开展泉州沿海水下文化遗存普查的陆上调查工作。
  这是泉州首次启动沿海水下文化遗存普查的陆上调查。据悉,此次陆上调查将历时两年,为泉州水下考古地点寻找确切依据。
  法石古船 列入水下考古陆地调查点
  在泉州沿海水下文化遗存普查陆上调查工作方案中,记者看到陆地调查范围共涉及泉州7个县(市、区)的30个乡镇和5个街道。陆上调查将重点沿着两条沿线海域进行,其中包括石狮蚶江镇至南安石井镇沿线海域,以及晋江市陈埭镇至惠安百崎回族乡沿线海域。
  其中,晋江市陈埭镇至惠安百崎回族乡沿线海域,主要分布在泉州湾海域,此区域范围内曾于1974年发掘出著名的南宋后渚港沉船(位于后渚港滩涂),以及于1982年试掘过法石宋代沉船。除此之外,近年来,在■埔海域附近陆续出水为数不少的宋代至民国时期的瓷器标本。
根据方案,法石沉船被列入泉州沿海水下文化遗存普查陆上调查的范围。而据知情人士介绍,去年(2011年)起,法石片区已开展文物调查,今年法石片区将在去年普查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查、完善。
  总之,法石片区和法石宋代沉船均被列入调查范围,不同的是法石片区是文物调查,而法石古船则是水下文化遗存普查的陆上调查,并非同一个项目。
  陆地调查 将进行实地走访和文献查寻
  据调查方案所述,泉州沿海水下文化遗存普查陆上调查将采取实地走访和文献查寻相结合的方式,对法石古船的调查或将采用此类方式。
  据介绍,文献查寻主要是查阅地方史、交通志、航海记录、海事档案、海外交通史、故事传说和民俗风情等。实地走访即是口碑调查,主要是实地走访当地的老渔民、老年协会、渔监、渔政、海警、海军、边防派出所、方志办、潜水员及从事航海、海洋地质钻探等所有与海打交道的单位和个人。
  泉州沿海水下文化遗存普查陆上调查将派出泉州的考古力量,如泉州市博物馆工作人员吕睿、张红兴,以及泉州海交馆傅恩凤、晋江市博物馆林清哲,他们四人均已取得中国水下考古专业资格证,是泉州仅有的自己的水下考古力量。
  ■相关链接
  水下考古
  水下考古是一门以古代的沉船、海上贸易、航线、水下村落、城市、建筑遗址及港湾设施等水下物质资料为调查研究对象,运用传统考古学所特有的观点和研究方法作为认识问题的手段并使其发挥应有作用的新兴学科,是一项多学科交叉进行的综合性工程。我国的水下考古工作起步较晚,1989年成立国内首支水下考古队。
  水下考古发掘必须依靠先进技术和设施,还必须有确定的线索,如比较明确详细的文献记载,或者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相关见证人;其次,相对清澈、平静的水域便于考古发掘;再次,需要一个以考古专家为核心,包括潜水、水下摄影、绘图等的专业团队;最后,还需要较大规模的组织机构和经费。
法石古船 区域将建遗址公园
位于文兴宫组团, 有望与组团同期建设,并设“山—船—江”景观视觉通廊
  连日来,东海法石宋代古船的命运牵动着泉州市民的心。如今,泉州文物部门决定对古船所在范围予以就地保护,且古船有望于两年后发掘。那么,应如何保护,方能使古船在即将崛起一片高楼的环境下安然无恙?
记者昨日(5月28日)获悉,法石古船所在范围拟建古船遗址公园。
  连日来,长眠地下的法石古船掀起一轮又一轮关注热潮,而与之在年代等方面具有颇多相似性的后渚古船也再一次成为人们讨论的话题。
  后渚古船差点被当木柴烧掉,条件艰难还要边抽水边考古,船舱曾出土神秘“小黑子”和象棋……昨日,记者探访后渚古船发掘的见证者,得知古船发现、发掘、搬运的背后,还有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险】
  古船残骸差点被当柴烧
  后渚古船的发现与发掘,震惊了世界。谁能想到,这艘古船当年差点被渔民当做木柴烧掉。
  曾经参与后渚古船考古发掘全过程的考古及民俗专家黄炳元回忆,1973年,时任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的泉州人庄为玑和时任福建省博物馆考古队干事的他一起,在后渚港区探寻文物古迹时,有位搬运工提及一件“怪事”:附近渔民曾从不远处的滩涂底下挖出大量“木柴”,可惜烧不着。
  作为国内权威的海外交通史研究专家,庄为玑听到消息十分兴奋。
  黄炳元与庄为玑立即赶到现场,进行实地考察,很快确认这是一艘古船的残骸。
  【奇】
  古船龙骨内藏铜镜香料保寿孔
  当时参加发掘工作的有老船工师傅和一些老药工,老药工是专程来鉴定船上发现的香料的。当时对古船进行分解、编号时,船工师傅把船的主龙骨、锁龙骨、尾龙骨拆开后,意外地发现里面有铜镜、香料、“保寿孔”和一些珍贵的器皿。
  “其中有一个物件是圆形的,四周镶嵌着几个铜钱,里面有一个孔,有人说那就是保寿孔。”据考古人员回忆,“保寿孔”位于主龙骨与尾龙骨、主龙骨与艏柱的榫合处,孔状排列;上部七个小圆孔,如“北斗星”,内放铜、铁钱各一枚,下部一大圆孔,形如满月,内放铜镜一面,据说象征“七星伴月”,这是古人迷信鬼神,用以“辟邪”,泉州地区民间造船传统也有这种做法。
  法石片区改造
  保留46幢建筑  建设六组团
  法石街历史悠久,历经岁月变迁,辖区内有46幢保留建筑,包括以文兴宫、美山天妃宫为代表的闽南古建筑、体现该地域南洋文化特征的南洋厝,沿江有美山码头和文兴码头,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见证。
  2011年5月下旬,泉州市2011年十大棚户区改造重点项目之一的法石片区敲下第一锤,揭开棚户区改造工程的序幕。按规划,法石片区将以纵向交通为接线,形成六个组团,即:以石头街为主线,用纵向交通将街区从西至东分成真武庙组团、法石西街组团、文兴宫组团、现代风格的中心组团、南洋风格组团以及东侧的美山组团六个组团,打造闽南风格与现代风格相融合的宜居街区。
  圈划古船区域  拟建古船遗址公园
  从地理位置看,法石古船所在范围位于文兴宫前,而未来这里将成为文兴宫组团。
  泉州文物部门相关人士介绍,接下来将派考古人员前往法石古船所在地域,对这艘宋代古船予以勘探调查,在确定古船的具体面积后,再上报规划部门。
  为了更好地保护法石古船,古船所在范围将先圈、划出来予以保护,未来这里还计划建古船遗址公园。目前,这一计划已经提上议程,据透露,古船遗址公园有望在文兴宫组团崛起时同期规划建设。
  建设景观通廊  山体古船江景连线
  文兴宫组团是以文兴宫为核心的组团,这一带将依托文兴宫这一重要的文保建筑,开辟出一些适合民俗活动的场所,并结合街道、建筑、广场、绿化等全方位展示泉州地方文化特色,或者发展传统手工艺主题的商业街,使整个街区成为“海丝”申遗、发展旅游经济的契机。
  根据初步方案,法石片区还将形成四条纵向景观视觉通廊。这四条通廊中,有一条是将黎明大学的山体景观、法石宋代沉船遗址、江景连在一起。
  【趣】
  出土象棋墨书清晰 成古船年代旁证
  后渚古船的船舱中,出土木制象棋子共20枚,上书“将”、“士”、“象”、“车”、“马”、“石包”、“兵”等名目。考古人员回忆,刚出土的象棋子上的墨书依旧清晰,可惜重见天日后,墨书在空气中氧化了。
  已故的“泉州通”陈泗东老先生曾撰文考证,我国象棋一词起源甚早,南宋的刘克庄曾明确记载,象棋共计三十二子,两人对弈,并各记其名。后渚古船中的象棋子,除“卒”写为“兵”之外,其他棋子名目与刘克庄所说一致,这也成为古船为南宋末年之船的旁证。
  陈泗东在文章中认为,船舱中出土象棋子,是中外人民文化交流的见证,明初马欢在《瀛涯胜览旧港国》里说“(旧港国)国人多是广东漳泉州人移居此地。……彼处人多好博戏……”可见泉州人远涉重洋带去的文化用品,明初即在南洋一带大为盛行。
  【秘】
  船舱出现“小黑子” 竟是鱼结鳞
  后渚古船出土的文物经过专家鉴别考证,大部分有了定论,然而位于船第八舱底部的一批细小黑色颗粒(专家陈允敦称其为“小黑子”)到底是啥,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困扰着考古工作者。
  有人认为这是被腐蚀的珍珠,有人说是胎螺化石或者某种鸟类胃石,还有人认为这是高僧的舍利子……
  1977年,学者陈允敦等人在北京将“小黑子”纵切成薄片,通过显微镜辨别,缩小了“小黑子”的猜想范围——它可能是钟乳、牙齿和鳞甲这三种物质之一。
  进一步分析之后,专家们认为,“小黑子”只能属于鳞甲物质,经过一系列比较,专家最终确认,“小黑子”的结构与齐氏鱼工的结鳞完全一样(即一种鱼的鳞甲)。
  悬而未决的神秘“小黑子”之谜,就这么被破解了。
  【难】
  涨潮冲回淤泥 只得围堰抽水
  刚发现后渚古船时,专家和考古人员兴奋不已,但很快地,考古人员发现由于后渚古船埋于滩涂中,潮起潮落的海水使得考古工作一度陷入困境。
  泉州考古人士刘志成回忆,古船本身就在滩涂里,考古人员在发掘时先挖掉表面的海泥,但一到涨潮,海水会漫过古船,冲击刚刚挖掉的淤泥,导致发掘工作根本无法继续。因此,发掘组在古船周围筑起一米多高的围堰,用来拦截海水,严重时甚至还边抽水边考古,可谓困难重重。
  【叹】
  考古力量不够 召集中学历史老师
  而1974年时,泉州不仅考古力量不足,而且考古人手也不够。为了顺利地发掘古船,当时泉州海交馆召集了颇多泉州各所中学的历史老师,组建成一支总共30余人的考古队伍。
  最后,文物专家和中学历史老师同心协力,花了2个多月时间,才完成后渚古船的发掘工作。
法石片区将变身特色旅游区
店铺设骑楼,开辟民俗活动场所,建设非遗保护与展示舞台
  今年(2012年)两会上,泉州市人大代表吴培增提出《关于法石片区改造成特色旅游街区的考量与建议》,近日市规划局就此建议进行回复。据悉,今后的商业步行街将沿原有石头街线性展开,除了在建筑造型上体现闽南建筑文化特色外,店铺还将布置闽南传统的骑楼,打造不一样的商业街区。
  人大代表提建议 建设文娱大观园
  法石街区位于泉州城与滨海新区之间的沿江狭长地带,东西长约1.7公里,南北进深100米至150米,用地范围247543平方米。
  吴培增在建议中提出,法石片区的所有建筑应沿袭泉州的地方风格,在布局上要纠正过去那种偏重于一字形商铺的习惯,合理布局泉州的老字号商铺、特色产品店、旅游纪念品店、地方小吃和美食店等;要敢于革新或引入创意文化内容,注入先进性、娱乐性、趣味性等新鲜元素,使该片区成为最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与娱乐的大观园。
  吴培增认为,法石片区的打造应以海丝内涵为主线,多元文化、多种民俗和艺术为辅佐,共同造势,互相烘托,重现宋元时期的辉煌历史和繁荣景象,也进一步展示海峡西岸名城的魅力与多姿。
  四大组团各具特色 将发展手工艺街区
  据介绍,此次改造的思路是以法石为线索恢复传统的城市肌理和城市空间,将街道拓宽至8米左右。法石街局部放开,依托一些重要的文保建筑,如文化宫、美山天妃宫等,开辟一些适合民俗活动的场所,并结合街道、建筑、广场、绿化等全方位展示泉州地方文化特色,或者发展传统手工艺主题的商业街。
  今后整个法石社区将以商业、居住、办公综合为主,文教、公共服务配套齐全。各组团将各具特色:
  文兴宫组团一带将发展手工艺街区;
  中心组团以洗马桥小溪为线索的水景绿化将贯穿街区,两翼规划布置咖啡馆、茶餐厅、书店等休闲商业,同时引入创意园、大型超市等,为老街区注入生机,该组团设计一组柱网整齐的现代建筑群,在肌理与格调上与闽南风格自然融合;
  南洋组团以商住混合为主要模式,体形较闽南民居略高,沿江适合发展餐饮、小型旅馆,用地北侧小山开辟为法石公园,成为法石街区的象征;
  美山组团有核心文保建筑美山天妃宫及美山码头,新闽南民居风格,商住混合,偏重于居住。
  商铺不再一字排开 不求规整但求错落
  在商业街布置上,将打破一字形商铺习惯,商业步行街将沿原有石头街线性展开,以单间店铺为主,店铺外布置闽南传统特色骑楼,增强街道的步行商业性质;沿步行街的建筑轮廓线摒弃了规整的布置方式,采用曲曲折折、有进有退的商业布局,形成错落有致的商业步行流线。
  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改造后的法石片区,将从目前纯粹的居民区转身为特色旅游区,同时还将结合片区的文物保护建筑特点,引入文化创意产业,使之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展示的舞台。”
(资料来源& 泉州网)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冒险岛2锡磨刀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