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崆峒山学习需要武功功底吗

崆峒武术“痴情散打”威名扬(一)
崆峒山是中国武术发祥地之一,中国第一部辞书《尔雅》中就记载说:“空同之人武。”崆峒武术既崆峒派武术是与少林、武当、峨嵋、昆仑齐名的五大武术流源之一。崆峒武术与道教文化紧密相连,神秘奇诡,风格独特,实为我国武术奇葩。
崆峒派武术发源于美丽的5A级旅游圣地——崆峒山,崆峒武术在其手法,套路、技击功夫上成为一体,讲究实打、实拿、以技击强身健体和增加功力为目的。崆峒派武术特点是“奇兵”(兵器),它不属于十八般兵器。形式各种各样,小巧玲珑,携带方便,不易被对方发现,交手中往往能出奇制胜。
崆峒派武术飞练分八大门,从初级到高级依次为飞龙门、追魂门、夺命门、醉门、神拳门、花架门、奇兵门和玄空门。每门有十五六套拳术和器械套路,每套路又有几样“奇兵”。
除此,还有一套先天十八罗汉手,相传此拳是达摩所创的少林母拳,作为崆峒派武术的基本功来练习。
崆峒派武术的飞龙门是初级门,套路有先天十八罗汉手、飞龙拳、飞龙掌、飞龙刀、飞龙枪、飞龙剑、飞龙铲、飞龙棍、飞龙双鞭等。追魂门和夺命门与飞龙门内容相似,只是一级比一级技高一筹。
醉门是功夫较深的一门,有些功夫属于绝技,如醉双剑、“醉八仙”堪称拳中之王,有跃、翻、扑、腾等高难动作,变化莫测,复杂惊险,不易掌握。神门拳是最高武功,可拳打不实,用意而不用力,是崆峒派武术出神入化,登峰造极的功夫。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崆峒武术的渊源及传承——马原子 王俊 ——中国武术在线 武术流派
崆峒武术的渊源及传承——马原子 王俊
文/马原子 王俊 2013年
崆峒武术源远流长,初创于&天下武林道家第一山&,崆峒山。崆峒山坐落于甘肃省平凉市城西12公里处,属于陇山(关山、六盘山)山脉。海拔在米之间,面积83.6平方公里。山势集南秀北雄于一身,历史上曾有&西镇奇现&、&神州西来第一山&的美誉。关于崆峒山名的由来,现有几种说法:一认为崆峒山峭壁绝立。多有洞穴,取其空空洞洞之意;二认为与道教清静无为的思想有关;三认为的名于&崆峒氏&部落,崆峒族在商代,《史记&殷本纪》说:&契为子姓,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有殷氏、来氏、崆峒氏、稚氏、北殷氏、目夷氏&。崆峒族所在的方国即为崆峒国,曾为商契的后代所统治,臣服朝贡于商。四是认为崆峒原指一大地域,《尔雅》&北戴斗极为崆峒&(北到了正当北斗星、北极星下面的地方,叫做崆峒),结合三、四两种说法来考察,似乎更切合史实。
中国的八卦学说最早源自于甘肃平凉到天水秦安一带
先天八卦及后天八卦的创始人&&伏羲和周文王与平凉崆峒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1、伏羲、女娲生于成纪(一说甘肃平凉静宁,一说甘肃天水秦安)。
2、史有后天八卦创始人周文王伐密筑灵台的记载。古灵台素有&陇上明珠&之称,归甘肃省平凉市管辖。原址位于县城中心,坐落在文化馆院内。其名取文王伐密筑台典礼之意,而以&灵台&为县名,始于隋大业元年。灵台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商周之际&灵台&历经沧桑,至晚清,因遭兵燹,仅存残垣。民国23年(公元1934年),县长张东野主持修复&灵台&,并柬请中央及各地党政要人林森、孙科、李宗仁、扬虎城、傅作义、朱绍良等题词勒碑,使之拥有大观气象,至新中国成立后仍见古迹风貌。1966年,&灵台&被视为&四旧&拆除。八十年代,中共灵台县委、灵台县人民政府为弘扬民族文化,振奋全县人民精神,在原址兴工修建&灵台&,1985年12月竣工落成。台通高36米,基围96米,上建楼亭,内奉文王塑像,外嵌林森等人原题碑石,千秋古迹重现风姿有上千年的历史的灵台县已发现古遗址240多处,古墓葬30多处,古城址6处,古生物化石点18处,已发掘出土各种文物近万件(馆藏国家一级文物44件,二级文物441件,三级文物1166件),经推荐报批,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13处,列入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27处。近年来,配合国家、省、市发掘调展文物近3000余件。灵台县以有&灵台&而得名且闻名灵台人杰地灵,英才辈出,晋代名医皇甫谧,曾开中国针灸医学的先河,以医学宝典《针灸甲乙经》而蜚声古今中外。
崆峒山为天下道家第一山
黄帝问道广成子、秦皇汉武都曾问道平凉崆峒山。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说:&黄帝西至于崆峒&《太史公自叙》&黄帝至崆峒,登鸡头山&。黄帝问道于广成子的事迹应该是中国道家文化的源头。《史记&秦始皇本纪》说:&二十七年(前220年),始皇巡陇西、北地。出鸡头山,过回中焉&。秦始皇为求长生不老,来崆峒仙山祭天祈福。《封禅书》说:&汉武帝至陇西,西登崆峒&。公元前134年汉武帝刘彻来崆峒山求长生广成丹,在腔峒山举办大型祭天祈福仪式,并与崆峒反汉羌人发生战斗。
崆峒山为&天下武林第一山&
这是具有历史考证的。《周易》记载&高宗伐鬼方,三年而克之。公元前1190年武已、前1266年武丁、前1350年小辛、前1660年太康曾多次在崆峒山下聚兵打仗。《史记周本纪》记载:公元前1840年,帝孔甲不窟带军队在崆峒山下参加戎族与豕族多次打仗;武王伐平凉人命曰&荒服&,逼使人贡;在周穆王西征西王母,至崆峒山,用四白稂、四白鹿、逐迀戎族,将崆峒山上的戎兵赶走。《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周平王(前720年)平凉划为乌氏戎地,与硿峒山下十五个戎国打仗,匈奴曾占领崆峒山。前632年春秋时期的秦穆公由天水起兵,绕庄浪,翻六盘山,来平凉与当时的12个戎国打仗,戎国兵败于崆峒山后峡聚仙桥下。众戎咸归附秦王。
崆峒山人乌氏倮是平凉的牧业主,他有一身好武艺,凭武艺高强占据了崆峒牧场,成为戎王的得力大将,当时人称为&武圣&。这是平凉崆峒山第一位以牧业,商业为中心,又以崆峒武术为身艺的参与官方战役的地方部落头领。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蒙估发兵30万征伐匈奴,平凉匈奴逃离陇山。崆峒山道士僧人以棍棒大刀为武器与匈奴展开搏斗。公元前206年高帝元年二月,项羽立刘邦为汉王,平凉归雍王势力,8月刘邦派大将军郦商攻打北地郡(古平凉),乌氏皆投降。此时崆峒山成为兵家宿营之地。汉文帝十四年冬天,(前166年),匈奴入侵,平凉静宁人李广参与抗击匈奴,崆峒山曾为飞将军李广习武之地,当匈奴入六盘山萧关进入崆峒山下,李广与匈奴老单于激战崆峒后峡。后将匈奴逼出萧关。前166年以后的五十年中,霍去病、卫青曾在崆峒山领军训练军队,崆峒飞箭、飞刀、飞石从此闻名天下。特别是崆峒山多鹅卵石,兵士多用石子练远程攻击,这是崆峒武术飞石最鼎盛的时期。目前飞石这种崆峒武术几近失传,(平凉庄浪人)李正虎师傅此处藏有此法。
东汉光中元二年即57年,光武帝死,平凉安国人梁统,传有一身崆峒功夫,擅使枪法,尤精骑射,加之一身好力气,自幼熟读兵书被王莽起用,从平凉地方小官陆续任职陕甘一带,后应征战有功,被东汉封为成义侯,入朝参政,拜太中大夫,他的武功成为陇上的骄傲。梁统的二儿子梁綀曾习武崆峒山是文学家,他研究《周易》、《春秋》而写《七序》,梁綀的女儿被选入宫立为贵人,生下和帝刘肇。特别是梁綀的孙子梁商以世传崆峒武功而盛名,他的女儿梁纳入宫后亦为贵人,汉顺帝阳嘉之年(132年)被立为皇后,梁商在133年被顺帝封为大将军。永和五年(140年)梁商的儿子梁翼被封为大将军。
在平凉以武功夺天下的代表性的皇帝有三位。
1:前秦苻坚永兴二年(358年)前秦置平凉郡,休屠酋长金熙任太守,前秦建元二十年(384)三月,羌族姚苌叛前秦,以崆峒长刀斩苻坚于新平寺。后秦姚苌建初元年(386年)七月,姚苌到安定,攻击平凉郡太守金熙。十一月,前秦苻登在平凉筑坛登基就皇帝位,平凉成为前秦帝都。苻登又以皇帝的身份在崆峒山祭天祈福,崆峒山道僧皆以前秦武装迎前秦皇帝苻登巡幸。太初八年。(393)年,苻耷率崆峒军东进长安,与后秦战于废桥,兵败,逃回崆峒后山山林中。太元十九年,后秦主姚兴从安定追杀苻登,苻登从崆峒山转移到固原,最后兵败,被姚兴斩于六盘山中。
2:后秦姚兴弘治九年(407年),匈奴族赫连勃勃袭杀高平灭奕干,收其兵士,自称天王大单于,国号夏,建元龙升。夏凤翔三年(415年)赫连勃勃派儿子赫连定进攻平凉,于后秦姚恢战于五井,擒平凉太守姚周都。北魏时期,夏赫连定胜光元年(428年)二月,赫连定在平凉称帝,这是匈奴族在平凉做皇帝,改元胜光。
3:北魏孝文帝太和七年(483年)三四月,后魏宫人平凉林氏生太皇子恂,按北魏皇家制度,赐生太子的母亲林氏死,平凉人林氏被谥为孝文贞皇后。东汉梁纳皇太后、北魏胡太后、北齐胡皇后、后魏林皇后是平凉四位著名皇后。西魏恭 帝三年(556年)十二月,恭帝禅位于崇文觉,第二年崇文觉称帝,国号周,史称北周。这是平凉第三位皇帝。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突厥颉利可汗占据崆峒山向平凉四十里铺阴槃古城进攻,李渊率部与突厥多次在平凉以东打仗。唐武德八年(625年),唐派郡王罗艺率兵屯华亭,逼进崆峒弹筝峡,与崆峒山上与突厥展开多次战斗。(此间传下罗家枪法)。唐贞观二十年(646年)十月,《新唐书&太宗本纪》记载:&丙戌,陇山头,次瓦亭,观马政&。唐太宗李世民在平定泾川、平凉后置平凉为 陇右牧辖区。李世民登崆峒山祭天祈福,并拨款修崆峒山明慧禅院(即真乘寺)。崆峒山中台筑有李世民祭天坛。这是崆峒山历史上一件大事。目前崆峒山确定的唐代建筑有问道宫、轩辕宫等四处。此时崆峒武术以武僧武道并存于崆峒山。
崆峒武术的形成发展及传承
崆峒武术的雏形:
1、崆峒山以广成子、黄帝文化和道家哲学作为国家和民间的主流思想。从70年代崆峒山香山生产队从耕地中出土的古代兵器分析,在黄帝时代,由蚩尤发明铁器武器,蚩尤才能够称雄中原,使黄帝带兵多次与他交战才战胜了他。广成家族部落是崆峒一带居住的北方民族部落了广成子出家到崆峒山修道,他自己创造一套学习玄鹤展翅伸腿扭胫的动作,逐渐形成引体令柔,导气令合的崆峒修炼养生功法。
2、梁纳之后&&崆峒武术的发展(十八般武艺形成期)魏成熙二年,西晋武帝泰始元年(265年)12月,司马炎改魏为晋,平凉成为西晋辖区,在平凉的氐族、羌族、匈奴族联合反晋,各方军队在崆峒山下练武交流,安定的乌氏人张轨学习了这些民族的战斗技术,在都卢县(今太统山下)进行习武练功,他成为一位武艺出众的战将,这时北方少数民族南迁,平凉氏汉族、氐、羌、匈奴、鲜卑、休展(屠各)、卢水、黄石、羯族等民族称为杂胡,或叫十六胡。这十六胡都有自家优势,兵法、武功超众之长。这十六胡加上本地的汉族和崆峒族,共十八个民族的兵士在一块交流武艺,形成以后的崆峒十八般武艺的源头。十八般武艺使用的武器实际多达百种,遗留居住在平凉的各路将士,在互相交战中又联合组成反晋联军,平凉因此成为这些少数民族争王称帝的地方,武术武力因为争战需要而得到迅速发展。因为武术都是为了实战实用,不像今天是表演。崆峒山由于地処边关征战之地,常年打仗,各民族的思想汇合交流,促使这个山成了道教和武术这两个&法&的传播源地。崆峒山是道的研讨之地也是&武道&的试验点。换个角度,崆峒山是中国武术的&试点山&,也是中国道教的&试点先进单位&。
崆峒武术的传承:
1.佛教武功传承。
唐朝时期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并在平凉兴起,崆峒山形成中国道教与印度佛教的并存局面。在唐仁智禅师开始就有了护山武僧。到北宋庆历年时期,平凉处于于西夏交战之地,公元1041年西夏李元昊进入平凉,范仲淹和渭州强元地方武装,以及崆峒山武僧、武道三支武装联合在隆德好水川交战,由于李元昊马队凶猛,宋军大败,死伤三万多人。李元昊乘胜追击,打到腔峒山下,并占据崆峒山罾崆峒山慧明院主持法淳率领武僧奋力保寺,组织禅院500武僧手持木棍,封锁了上崆峒山的几个要道。崆峒山势雄伟林木茂盛,除了前后两条羊肠小道可上山外,到处是悬崖绝壁、幽深峽谷,易守雉攻。法淳大师指挥武僧凭借有利地形,与夏军智斗。善于骑射的夏兵,遇到崆峒山这样势险林密的仙山,也无可奈何,围了几天,便撤了军。公元1042年庆历二年九月范仲淹从泾川上渭州登崆峒山,祝贺法淳率徒抵御夏兵,保护寺院保境有功,宋仁宗&赐泾州崆峒山慧明院主&赐法淳号&志护大师&、法纯、法涣、法深、法汾并赐紫衣,(在宋代,三品以上才能穿紫色的官服,赐紫是一较高的政治待遇)。行者云来等悉度为僧。初,法淳率其徒与西贼战,能护守御书院及保蕃汉老幼孳畜数万,故赏之。(《续资治通鉴长编》138页。)法淳武僧的英勇善战,是崆峒武术训练有素的结果。南宋时期,在崆峒武僧武道多次与夏、金争夺地盘,金人武术传入崆峒山,崆峒山马上武术提高,僧人骑马成为崆峒武术一大特色。目前传承人是崆峒山法轮寺主持释妙林法师,擅长崆峒长拳,金龙掌,梅花抹眉十三掌,器械有张天游月棍,行者棍,拂尘剑,浑圆大刀等。
2.道家武术的传承
(一)张三丰。元朝对平凉行政作调整,在崆峒山建监狱,并修东台宝庆寺及雷声峰,元人骑射刀箭的武功进入崆峒山。明代朱元璋统一中国,他的儿子管理平凉崆峒山,修寺建塔,这时有一位道家武术代表人物&&张三丰来到崆峒山。张三丰是宝鸡人,又说是辽东人。是元末明初道士。先在宝鸡金台观出家修行,又入河南少林寺修行,并去武当山、太和山、青城山游居。天顺三年被敕封为&通微显化真人&。成化年间,张三丰来崆峒山,先后在雷声峰、隍城修道达五年,张三丰在崆峒山期间,问道于各道长,翻广成子真言,并写有记道诗,著有《金丹道髓章》留世。他昏晨漫步崆峒松林间,习炼广成子内养功法,并体会出以气养性,不养则亡的主旨,他提出&虚心与静气相依,使人气养其心,心养其气,气盛理充,心安神全。&从而达到&气贯全身自延年&的功效,张三丰活了100多岁,明太袓朱元璋封其为&德高寿尊之士&。张三丰悟出的以气通全身养生就是养之则生,不养则亡,即是和黄帝向广成子问道,广成子回答的&抱一处和&,静虚治身的空同至道是一致的。张三丰自号张邋遢,生活不拘小节,衣饰讲究,除练武悟道,还写诗写书法,他在崆峒山写了许多悟仙诗,在崆峒山雷声峰石碑留有他的一首诗:&一叶扁舟出凡尘,二来江上独称尊。三向蓬莱寻伴侣,四海滩头立姓名。五湖浪里超生死,六渡江边织锦绣。七弦琴断无人续,八仙闻我也来迎。九霄自有安身外,十载皇宣不负恩。烧丹炼药归山去,哪得闲心捧圣人&。世传崆峒武术多以暗器伤人,实是广成子飞丹(飞石),张三丰习其法能飞石击鸟。
(二)飞虹子创立崆峒派武术。据说,崆峒派武术始祖唐朝飞虹仙子曾人少林习武修禅9年,后云游至崆峒山玄鹤洞前修炼时,遇上一只玄鹤和一只的老虎相斗,尽管玄鹤身体娇小,但却能上下翻飞,忽左忽右,其身姿灵活而又美妙,玄鹤巧妙的躲开了的老虎的攻击,并乘老虎扑空之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用嘴啄伤了老虎的眼睛,老虎又痛又瞎,落荒而逃,飞虹仙子看到娇小的玄鹤战胜了比它大出许多倍的老虎,内心震动尤深,于是依据太极八卦原理,探索、研究、创造了刚柔相济,虚实并用的崆峒古太极八式和飞虹剑法。
飞虹子后来在崆峒山开宗立派,崆峒派正式成立。崆峒派武术的习练分八大门,从初级到高级依次为飞龙门、追魂门、夺命门、醉拳、神拳门这五门称为崆峒五老。前五门以神拳们为最上乘。独门武学有花架门、奇兵门和玄空门。
&玄空门&为崆峒派武术境界最高及最深奥的拳门。&行如流水,止若平境,绵里藏针,有形若无形&的崆峒玄空拳向来为历代掌派所练,除玄空门外,据传其他每门大约有十几套拳术和器械套路,包括马上刀枪,步下拳术,每门套路都有几样奇兵。
崆峒派第十代掌派人燕飞霞宗师之后崆峒派武术分为两支:
一支直是中国崆峒派,由崆峒派第十代掌派人燕飞霞宗师亲传掌派大印给第十一代掌派人白义海师傅(甘肃平凉人、中华崆峒武道联盟主席)。
另外一支是日本崆峒派,由燕飞霞宗师的日本妻子甲斐睦子(花舞影)师傅(国际崆峒武术研究会会长),在日本及甘肃平凉当地&崆峒文武学校&内传播。
白义海师傅最擅长&崆峒玄空门&实战玄空太极拳及各种拳术器械,尤善崆峒笑傲乾坤风流扇,在这近20年来,白师傅曾多次为中国各大卫视媒体(央视5体育频道、天天向上、非常了得、非常不一班、挑战女人帮、旅游卫视等等)及部队院校和中国及国外领导人(第二届中非民间论坛)世界和平日暨中国-东南亚论坛、2013年北京环保春晚等等)表演、推广并传授崆峒派武术。使这朵武林奇葩在中国内地,台湾、英国及东南亚一带广为流传。在这20年的不断苦修中,随着拳艺炉火纯青,白师傳从此拳中演化出一套崆峒玄空太极劲道来,此劲道虚中有实,看似柔弱好似舞蹈,其实不然,它是要在全身协调的情况下以腰带动双腿和手臂划出平圆,斜圆、 立圆运动轨迹,达到浑圆一气,全身无处不反弹的境界。与人交手用肢体的皮肤去听力,然后根据对方的发力,将其借力顺势破坏平衡,并直接攻击要害。白师傅还研究出一套快速学会推手破平衡的教学方法,将不传之谜一下如捅窗户纸般的解开,习练者在白师傅的陪练下都可学会并运用。目前有官方网站:中国崆峒武术网。
其后飞虹子游历敦煌莫高窟,发现壁画上的飞天仙女姿态各异,看似优雅其实暗藏杀机,遂创造出一套适合女性练习的崆峒阴柔派武学&&花架门武功。现保留的花架门武功有:笑傲乾坤风流扇,梅花扇,出水芙蓉扇、花架拂尘、气功花架拳、四路花架拳,花架单双剑,花架枪等。现证实,木兰拳的创编源于崆峒派花架门的一支。
除此,还有一套先天十八罗汉手。相传此拳功是迖摩所创的少林母拳,崆峒派武术先祖飞虹子在少林寺学得此拳,崆峒派燕飞霞宗师:&武林有很多种罗汉拳,这一套叫先天十八罗汉手;这套拳是我们的开派师祖飞虹子跟少林派交流后融入了崆峒派。因为这一套是最古老的也是最正统的是由达摩祖师所创。为纪念达摩老祖,祖师飞虹子把先天十八罗汉手列为我崆峒派的首要内功拳法,传授徒弟。这套拳已没人会练,但还保留在我们崆峒派中,凡见到练先天十八罗汉手的,必是崆峒派的徒子徒孙。&这套功法的深奥在于刚柔并用,要配合呼吸,做到快中有缓,缓中有急,是一套刚柔气功拳法。整套拳法共包括108个动作,十八个罗汉。每个罗汉有6个动作,各不相同,用法各异。先天十八罗汉手,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以桩功为主,尤其对撑筋拔骨极其讲究。是一套内外兼修的优秀功法。此功法传承分布甘肃、广东,上海,江苏等地。
(三)&柳木儿&(化名)传承&崆峒道家隐踪门武术&。柳木儿,清末人,为谭嗣同的贴身侍卫。谭嗣同遇害后,柳为躲避清朝密令追杀,隐身至崆峒山修炼。在崆峒山隐踪8年后,云游到青城山终老。在其80岁时收一徒弟,名张继武,学成内外武功后下山不巧被国民党抓为壮丁,后来戎马生涯一直做到国民党某团团长。后传于一个警卫员,名叫李绍舜,此人本来就有家传武功,学成崆峒影踪门武功后,戎马生涯一直做到湖南省衡阳县副县长,解放时期被劳教。1975年将崆峒影踪门武功全盘传给笔者的恩师,陈兆坤先生,江苏省泗洪县上塘镇人。1980年入伍,退伍后在镇江被单厂、甘肃武港食品有限公司和甘肃麦芽有限公司工作,任供销科长、采购部长及采购部经理等职。陈兆坤师傅天资聪慧,勤学苦练,深得其师喜爱,倾囊相授道门武功真传。循序渐进、学有所成,功法日臻成熟。擅长崆峒玄功(九转延年法、道家内易筋经、三教寿人经等)、玄鹤拳、缠肢技艺、擒拿手、驹马拼、七星式,尤擅崆峒九式连环剑和禹王十三剑。2001年被崆峒山管理局邀请登临崆峒山,寻根访源,2011年,重游崆峒,为崆峒山管理局武术挖掘办公室留下该拳门珍贵的武术资料。
笔者征得师傅同意,简单介绍崆峒道家隐踪门的武功,隐踪门武功以内功为核心,功法即是拳法,拳功合一。入门后,先练道家卧功&九转延年法&,每日早中晚各练一次。其效果是锻炼体内五脏,导气归元并将筋膜练到充实的内壮功夫。然后练习是内家动功桩法&荷叶桩&,此桩专练人体腰胯脊椎之力,使全身劲力转化为&水力&(也就是渗透整力)。所谓宁传十套拳,不传一套功。练成之后就要练习&道家内易筋经&及坐功&三教寿人经&。同时练习&崆峒七星式&。此套功夫步法脚踏七星套路非常短小,但式式连环,包括踢打摔拿,可分阴阳练法。精练七星式为内家修炼之基础。刚开始练习自然呼吸,到中级阶段就要配合腹式呼吸来行功走拳。其后还有&玄鹤手&、&五行浑圆把&、&五行梅花手&、&五行调元桩& 等等30多套功拳法。崆峒道家隐踪门有独特的红砂手、点穴手。此门武功都是沾衣打法,以内劲打出,笔者亲自试验,一指点到腿部,腿上感觉像被马蜂蜇过&样,钻心的痛,同时被点部位出现黄豆大的黑点,在其后的七天之内,变为直径1.5厘米大的黑圈。红砂手另有妙传,并非世传打沙包用药之类功夫。
从《史志》记载,崆峒以长剑为主要武器,杜甫诗句&防身一长剑,将欲倚崆峒。&兵部尚书傅传振诗曰:&西征远色接湟中,旌旗联翩逐塞鸿。频自披钱临渭水,更谁倚剑向崆峒。&又&拟问轩皇问战略,好从绝寒试长缨。&从诗意中得知,凡武将武士来崆峒步黄帝后尘,问的是剑法战略之道,从相生中明白相克之道。清代《陕西通志》载:&平凉地接边荒,多尚武节者。&平凉是古代四荒之一的西荒之地,天地玄黄,平凉是洪荒兵火频仍之境,巡边境者有皇帝也有边防军,当地的崆峒好武之人成了这里人流交汇点,也是文人游客来边境一睹奇观以满足好奇心。所以崆峒隐踪门器械主要是禹王十三剑和九式连环剑,此剑法为目前崆峒道家武术所流传下来的内功剑法。动作精简,但剑法以内力催动,可以式式连环,随心所走,实为大道至简。暗器类有透胥钉等等。还有很多武功将在征得陈师傅同意的情况下公布于世。
3、兵家武术的传承
《尔雅》:&崆峒之人武&。唐李白:&世传崆峒勇,气激金风荡。&崆峒山既是天下武林第一山,数千年来,平凉崆峒山受到无数次战争的洗礼,尤其是南宋的抗金名将吴阶吴麟兄弟。本是平凉静宁人,后迁居水洛城(今平凉庄浪)。三代守蜀,于同时期的岳飞齐名。善骑射,曾读经史,凡往事可师者,皆录于座右,墙牖皆格言。最出名的战役是和尚原大捷、扬威仙人关。吴阶、吴璘的兵家武功后流传于庄浪县。目前完整继承下来的是崆峒兵家武术传人&&李正虎恩师。李正虎师傅的太爷叫李侦祥,继承家传,在清同治至光绪年间,为县级著名拳师,豪侠仗义,走艺收徒;常与孟玉堂切磋武艺。爷爷叫李积庆,秉承家传,拜李入泮、周凤鸣、邵银环(此3人和孟玉堂结金兰之好,各怀绝技,以武功著名西北。《武魂》1987年第4期、《中华武术》2005年第8期皆有记载。)为师,臂力过人,可举起村庙内约200公斤石狮,能肩挑碗口粗长圆木两端悬挂4人。李正虎,李国仓之子,生于1946年1月,所练功夫主要以家传为主,尤其对二吴(南宋名将吴阶、吴璘)将军将军遗留兵家器械神坤大刀、神坤枪、神坤棍、神坤鞭、神威斧等技艺最为突出。拳法,有四平拳、看家拳、太祖长拳、红拳。
主要以八步拳、八步转为核心,讲究主用鸭子捶,盘龙肘,内外跤,莲花腿及身法。功法:外功十大盘功、内功家传崆峒修炼内养功。还有一套罗汉拳,属于柔功。奇门兵器有撂撇子(飞石)、 虎翼鞭、筒鞭、流星锤(都是软兵暗器),器械有铁牛棍,石秀棍、盘龙棍、七星鞭杆、连枷棍、锁喉枪、春秋刀等。
4、平凉本地民间武术的继承
在清代,平凉地处回汉聚集之地,回族和汉族皆以习武为从军从政之本,特别是崆峒山下设教场,平凉城内设北教场、东教场、西教场,并经常设坛比武,国民初在平凉的关帝庙设有比武擂台,每年举办赛事,从事武术的人不仅限于崆峒山寺庙僧道,社会百姓爱好者,平凉三十多个少数民族皆有人参与习武。特别是唐代开始,平凉设有武教堂,每年举办武举考试,使这一武术传承千年不衰,但原来的广成子健身长寿拳已因实战而变为攻杀必备技艺。平凉本地的民间武术也是非常的丰富,有劈挂,翻子,心意、形意、八卦掌、八极太极,咏春拳、戳脚、査拳、红拳,封手,及家族拳法等等,武术热又如龙卷风一般的席卷了平凉,目前有官办武校一座,市体校的专业跆拳道队、平凉市体育局武术协会&崆峒弘武堂&培训中心等,很多本地武术老师也都在广场,公园等地传授本门武术。崆峒武术,武以山显,武以功传,深受人们的喜爱和好评。崆峒武术第十代掌派人燕飞霞宗师与第十一代掌派人花舞影大师崆峒武术第十代掌派人燕飞霞宗师与第十一代掌派人花舞影大师次元着百家号崆峒派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武术派别之一,被称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并因金镛的武侠小说对此的描述而名声远扬。上世纪90年代,崆峒派第10代掌派人燕飞霞与他的日本女弟子甲斐睦子女士的师生恋在中国武术界传为美谈,并由此成就了崆峒派走出国门,远播日本,成就了崆峒派第11代掌派人为一位日本女士。自从2005年接任崆峒派掌派之位后,花舞影女士(甲斐睦子女士的艺名)深感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为了让崆峒派武术得到更好的传承发展,她每年都会抽出1到1个半月的时间,带着弟子去中国甘肃省平凉市的崆峒山,追寻崆峒文化的溯源,为当地的武术学校——“崆峒文武学校”的学生免费授课,教授崆峒武术。然而她没有想到的是,随着崆峒武术的名声渐起,影响力扩大,崆峒派掌派人之位也引起了相争,有一位她的丈夫、第10代掌派人燕飞霞的弟子宣称自己为第11代掌派人,令她深感困惑。为此花舞影女士对媒体讲述了自己与崆峒武术结缘的过程,也阐述了崆峒派掌派人应具备的资质和肩负的责任。结缘崆峒甲斐睦子女士出身于外交官家庭,幼时随着父母辗转世界各地生活。1978年在奥地利大学毕业后回到日本工作。当时接受一位朋友的邀请,一起去一个太极拳学习班学习,又参加了日本太极拳协会组织的中国旅游,到中国上海、郑州的陈家沟、邯郸等地旅游,感受中国武术的发展,也是在那时,甲斐睦子喜欢上了中国武术,此后先后到中国北京、广州等地培训,1987年在广州武术馆学习期间遇到了燕飞霞老师,跟他学习崆峒武术。甲斐睦子感到崆峒武术不仅动作优美,而且爆发力强,精干利落,很有实用性,甲斐女士很是喜欢。1988年甲斐睦子回到日本。燕飞霞原名王进,据介绍他7岁开始跟随崆峒派第9代掌派人胡惠民学武,17岁继承了崆峒派衣钵,成为崆峒派第10代掌派人。曾获得过中国全国武术比赛冠军和世界武术比赛冠军等,是一位民间武术家。两年后一位朋友来信,告诉甲斐睦子燕飞霞老师又来了广东,于是甲斐女士又赴广州向燕飞霞学习崆峒武术。学习一段时间后,一次燕老师问甲斐女士:“你愿不愿意做我的爱人?”“你这么喜欢武术,我想把崆峒派武功都教你。”这么直白的表达把甲斐女士惊呆了,但也瞬间俘获乐甲斐睦子的芳心。几个月后50岁的燕飞霞与38岁的甲斐睦子结了婚。崆峒文化在日传播婚后燕飞霞赴日定居,他们在报纸上发招生广告招收学员,开始在日本传授崆峒派武术。不久日本朝日新闻旗下的AERA杂志以《有趣的中国传统秘术——使用扇子和伞的现在孙悟空》为题,介绍了燕飞霞,TBS电视也对燕飞霞进行了介绍,燕飞霞在日本的名气越来越响,学员也越来越多。一开始甲斐女士一边跟燕飞霞学习崆峒派武术,一边在燕飞霞授课时为其做翻译。闲暇时燕飞霞就向甲斐讲述崆峒派的一些传统和中国传统武术的门派知识等。甲斐女士也越学越喜爱崆峒武术,掌握的武术套路越来越多,技艺越来越纯熟。1999年燕飞霞看到甲斐已经精熟崆峒派花架门的全部武功套路,于是任命甲斐女士为花架门掌门,并举行了任命仪式,正式授予掌门图印。接掌花架门掌门后,甲斐女士开始自己开班授课,并使用艺名花舞影。多年来,花舞影女士和燕飞霞一起在东京开班授课,传授崆峒武术和崆峒文化,学习者达几万人,遍布日本各地,其中还有很多在日外国人,为崆峒武术和崆峒文化向世界推广做出了杰出贡献。到崆峒山传授武功1995年,中国崆峒山所在地的甘肃省平凉市开始着手挖掘崆峒派武术,打造当地的品牌文化。崆峒山管理局找到了燕飞霞,邀请燕飞霞到崆峒山开武馆。于是燕飞霞携妻子一起来到崆峒山,崆峒山附近练武的人很多,但因崆峒派自第4代掌派人开始就离开崆峒山到外面传授武功,因而崆峒派武术并没有在当地传承下来。于是燕飞霞在当地收了10名弟子。1996年燕飞霞夫妇俩又带着几名日本学生到崆峒山教学。1997年到2002年因他们在中国上海举办“飞霞杯”武术比赛、在上海、台州等地参加国际武术比赛等赛事频繁,后又到广州、深圳等地教徒,就没有去平凉。2004年夏天花舞影女士再次随着病中的丈夫来到平凉,带13名日本学生访问崆峒山。同年十月平凉市政府在崆峒山开办“崆峒文化论坛”,邀请燕飞霞前往平凉。并在弟子的介绍下结识一家武术学校的校长王彪,收他为关门弟子。不想回到日本后,燕飞霞病情恶化,病床前,燕飞霞对花舞影女士表示,崆峒派共有118套武功套路,有的已经失传,现在你会的崆峒武功套路最多,没有人比你更合适作崆峒派掌派人了。任命花舞影女士为崆峒派第11代掌派。希望她把崆峒派武术更好的传承传播下去。日,一代武术大师燕飞霞在东京去世。花舞影按照燕飞霞生前所愿把一半骨灰送回了崆峒山。并取得崆峒山管理局的同意,为燕飞霞建墓立碑,成为首位葬在崆峒派发源地崆峒山的崆峒派掌派。燕飞霞去世后花舞影女士遵照丈夫的意愿,接任了崆峒派掌派之位。从此她每年都带着弟子去平凉崆峒山。无私地向当地学徒传授崆峒武功套路。把自己对丈夫的爱,对崆峒武术的爱都投入到崆峒武术的传承、传播之中。每次去崆峒山授课,花舞影女士都是自费购买国际机票,免费为学生授课。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传授更多的武术套路,往往一天之中从上午教到下午,累得精疲力尽。2008年平凉市崆峒区政府创办了“崆峒文武学校”,要大力传播崆峒武术和崆峒文化,花舞影女士非常高兴,出任崆峒文武学校的名誉校长,并和日本国际崆峒派武术协会一起,向该校捐款300万日元。此后又收该校教练为徒,传授崆峒武术。2011年平凉市政府在崆峒山召开首届“中华武林掌门人大会”邀请了崆峒、少林、武当、峨眉、昆仑五大门派掌门人到会,花舞影女士作为崆峒派第11代掌派出席了大会。掌派的资质与使命说起崆峒派掌派应具备的资质和应负的使命,花舞影女士表示极简单又复杂。简单的是只有两点,一精通本门派的武功套路。二弘扬崆峒传统让崆峒武术得到传播发展造福更多的人的胸怀和行动。说复杂是因为这两点值得用一辈子去体验、学习和实践。不会本门的套路,或只会很少本门套路,不具备作本门的掌派的资质。若是把掌派之位作为一个可以生财的金字招牌来不择手段的抢夺更体现了人品素质有问题,令崆峒蒙羞。花舞影女士表示,武术传播中,学习者的身体素质很关键,但人品素质更重要。作为崆峒派第11代掌派,她会尽最大的努力让崆峒武术得以传承、弘扬,但一个合格的继承人并不是一朝一夕间就可以培养完成的,而是需要常年的学习体会和耳濡目染的传授和熏陶。来源:星云网络科技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次元着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发光并非太阳的专利,你也可以发光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