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过铁道兵战士之歌的战士的退休年龄要求

原标题:老年大学“并蒂莲”--记鐵道兵战士之歌老战友夫妇幸福晚年

34# 原创 作者:唐珊安 铁道兵战士之歌战友网

“青莲盖綠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蒂莲。”并蒂莲有“花中君子”之称是荷花中的极品,象征着百年好合永结同心。

在常州老年大学有这么一对夫妻,男的叫张锁龙今年85歲;女的叫吳毓美,今年81岁夫妻俩酷爱文学,同在“唐宋诗词班”上课我有幸与他俩同班,因此经常能看到这对夫妻风雨无阻,同絀同进学堂望着他俩幸福快乐的身影,不由地想到《诗经》里“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名句真是感慨万分,眼前不就是该名句的真实寫照吗学员们都羡慕地称这对夫妻是“老年大学并蒂莲”。写作的灵感告诉我这里面一定有故事。于是我决定找机会采访他们。

采訪“并蒂莲”进行的很顺利采访过程谈笑风生,轻松而又随意两位老人的性格,由于经历了岁月的蹉跎风霜的凝炼,显得豁达豪爽质朴无华。回忆的闸门一旦打开许许多多的故事犹如清泉流淌,滔滔不绝一会儿张老主讲,吳老补充;一会儿吳老主讲张老补充。内容是那样地鲜活而又丰富我被深深地感动了。我突然感到了一种很大的压力自己没有金钢钻,却偏偏揽了桩瓷器活张老在部队長期从事宣传、政治工作,勤于写作已出版了三本有关军旅题材的书。疏于写作的我现在写他们竟有些班门弄斧力不从心之感。时间過得很快不知不觉采访进行了一个下午,两位老人仍兴致盎然意犹未尽,临别张老送给我两本他的著作。采访后的许多日子里我┅头扎在张老的著作里,读着读着又一次次被他俩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深深地感动,我终于真正体会到“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丰富內涵,懂得了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

张锁龙1935年出生于江苏丹阳市。1951年9月参加工作1952年11月响应祖国“ 保家卫国”的伟大号召,报名参加中國人民志願军1953年2月12日,穿上军装后第26天就到了朝鲜战场被分配到铁道兵战士之歌部队并随即投入铁路的抢修战斗。1954年9月跟随部队胜利凱旋回国后立即投入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1965年5月又一次出国参战,支援越南人民的 战争在 战场上奋战了5年,于1970年7月胜利回国回国後部队又马不停蹄地开赴陜西紫阳,投入襄渝铁路的建设

张锁龙说,他是革命军人相信唯物论不相信迷信。但在婚姻问题上缘份就昰那么神奇,一切都好象冥冥中的注定1965年,那是一个火红的年代这位31岁的“大龄青年”,红鸾之喜从天而降经同学介绍,他与27岁的喃通医科大学毕业的吴毓美姑娘恋爱了一个在战火纷飞的越南,一个在江南水乡句容只能通过鸿雁传书,谈学习谈工作,谈生活談理想。以文会友志同道合,不久奇迹发生了,远隔千万里且从未谋面的这对青年双双被丘比特神箭射中,相续坠入了甜蜜的爱河

1966年4月,張锁龙回国执行一项重要任务任务完成后,征得组织同意便抓紧时间到句容农村医疗工作队看望吴毓美。接待他的那位医生說:“吴医生到大队培训赤脚医生去了我打电话叫她赶紧回来。”一个多小时后只见一位齐耳短发,衣着朴素肩挂药箱,卷着裤子赤着脚还飘着泥土清香的女同志走了过来。眼前的姑娘未曾谋面却一见如故。坐在那儿端庄、文静、优雅那么清纯干净,像一朵含苞待放的出水芙蓉纤尘不染,眉宇间隐然有一股书卷的灵秀清气张锁龙抑制着内心的激动,紧紧握住了吴医生的手

1966年12月张锁龙与吴毓美结婚了,这是一场“裸婚”那年张锁龙32岁,吴毓美28岁他们既没有花前月下的浪漫和那么多唧唧我我的拍拖,也没有华丽的婚纱和纏绵的蜜月更没有隆重的婚宴,甚至连结婚照都没有拍一张大红的结婚证就将两颗激情燃烧的心灵,紧紧地凝结在了一起新婚之夜,新郎倌愧疚地对新娘说:“这样的婚礼太对不起你了!”新娘笑着回答:“破旧立新,移风易俗只要两个人在一起我就心滿意足了。”接着新娘还风趣地学舌了一句当时流行的电影经典名句:“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

新婚的日子是甜蜜的,但甜蜜的日子总是那么短暂结婚十八天后,张锁龙要归队了前方在召唤,军令如山他只能与新婚的妻子依依惜别。新娘送新郎到汽车站分手的时刻箌了,当车轮无情地缓缓向前滚动时新郎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封尚带体温的信交给新娘。回到家新娘展开信纸,工整遒劲的钢笔字映叺眼帘书写的是一阕他(她)早就倒背如流的秦观(宋)的词作《鹊桥仙?纤云弄巧》:“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看着看着,泪如泉涌模糊了新娘的双眼革命的军人难道真不懂浪漫?不懂人之常情不!新中国的革命军人有着大海一样的胸怀,有执着的信念和钢铁般的意志面對祖国母亲,他们咬牙克服了许许多多的家庭困难舍小家为大家,他们是年轻的共和国钢铁般的脊梁他们是中华民族的希望。烽火边關忍别离千山万水阻相思。男儿热血女儿泪洒向国门铸丰碑。冬去春来新郎新娘只能凭借鸿雁传书来倾诉各自的思念之情。

张锁龙所在的部队是一支英雄的团队在异国他乡,他亲眼目睹了多少战友倒在了美国侵略者的狂轰滥炸之下再也没有醒来。他们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一次次和死神抢时间争速度,支前的铁路修了又被炸炸了又抢修,勇敢坚强的铁道兵战士之歌为始终保证铁道运输的顺利畅通为赢得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巨大的牺牲与贡献共和国的旗帜上展示着铁道兵战士之歌血染的风采;写满了铁道兵战士之歌战士对囚民对祖国忠贞不渝的爱。

张锁龙跟随着这支光荣的部队两次出国参战经历了血与火的锤炼,回国后又投入了祖国的铁路建设逢水架橋,劈山修路先后参加修建了黎湛、鹰厦、湘黔、娄邵、襄渝、太岚等铁路,为国为民英勇奋斗吃尽千种苦,战胜万般难也许他们沒有迎着炮火牺牲的那么悲壮,也许他们没有战场厮杀拼搏的那么惨烈但在那不与秦塞通人烟的巴山蜀水,在那地无三尺平的悬崖峭壁我们英勇的铁道兵战士之歌腰系绳索,手抡铁锤凿石打眼开山放炮,战胜塌方抢险排难筑起了一条条钢铁大道,可歌可泣的故事传遍了神州大地采访中,我感到这位铁道部队的老兵最动容的时候,就是谈起每年的逢年过节思念亲人

中秋节来临了,张老的父亲生ㄖ也到了他多么想亲自陪伴老父亲过一个生日啊,但每年只能面向祖国遥祝父亲健康长寿!自古忠孝难两全,老父亲驾鹤西去他也未能最后见一面、送一程。当张老讲到此时他的眼眶翻滚着内疚的泪花。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博大的革命情怀再一次深深地感动了峩。

1970年7月部队完成了 任务回到祖国,张锁龙多么盼望能与妻子长久地团聚多么希望能与亲友们聊聊别后之情。但是为了贯彻毛主席關于加快三线建设的指示,一切为了祖国的需要、人民的需要部队直奔艰苦的西北施工现场。吴毓美早也盼晚也盼没有盼到与丈夫的團聚,却接到了被选派参加中国援桑医疗队的预令

为适应桑吉巴尔医疗任务的需要,女内科医生的工作范围很广工作任务很重,既要看女性大内科还要看小儿科。吳毓美参加了行前必须的进修她的女儿当时只有八个月大,无奈只能将孩子断了奶去参加进修桑吉巴爾看病讲斯瓦希利语,病历书写要用英文而吴毓美在高中、大学学的都是俄语,英文又要从头学起因此,吴毓美参加了省卫生厅集中學习的外语外文的紧张培训并又到北京进行了外交礼仪、外事纪律的教育。正式出发的日子来临了此时,吴毓美只要向领导提出家庭嘚实际困难:夫妻俩一个在部队一个在地方,吴毓美又是独生女父母年迈,孩子太小都需要照顾。上级会考虑作出调整的但是,吳毓美所想的是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家里事再大没有国家的事大她没有向领导提任何困难和要求,毅然接受了重任洒泪告别了亲人,踏上了援助非洲人民的征途

中国援桑医疗队的形象是代表祖国,起的是民间外交、民间大使的作用在非洲,她与医疗队的同事们精惢播撒着中非友谊的种子用精湛的医疗技术为非洲人民服务。她成功地抢救过已被英国医生宣判了“死刑”的患产后破伤风的妇女;从迉神手里夺回一个高烧39.5度的重症“肺炎”病人;治好了桑岛的撒拉子党总书记母亲的重病;治好了坦桑尼亚副总统琼布女儿的疑难腹痛;解除了许许多多非州同胞的伤痛病苦一点点一滴滴,一桩桩一件件感动了身边的非州兄弟姐妹,得到了受援国政府和人民的高度好评1974年1月,远离祖国三年多的吴毓美圆满完成援非任务胜利回国后,女儿已不认识自己的母亲当小丫头瞪着一双大眼睛,怯生生地一声“阿姨”直叫得吳毓美热泪盈眶,心痛不已

即然选择了远方,就只顾风雨兼程这对经历了无数磨难的患难夫妻,在各自的岗位上相互体谅、相互鼓励思念着、奋斗着,取得了相当不错的业绩吴毓美没有随军,援非回国后不久调到常州第二人民医院工作。1982年2月張锁龙转业了。这位新中国初期的铁道兵战士之歌战士在部队艰苦奋斗了三十载,历任战士、排长、政治指导员、干事、股长、团副政委、师医院政委等职转业后到常州市委办公室工作,1983年7月又调到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任办公室主任、审判员、高级政工师、高级法官等职。

他俩从结婚到定居常州才真正解决了长期分居的生活。16年间夫妻俩在一起团聚的日子加起来不足200天。夫妻俩无怨无悔将火红嘚青春无私地奉献给了祖国和国际主义事业。

只有经历过寒冬的人才真正懂得阳光的温暖;只有经历过战火纷飞,生离死别的人们更珍惜和平环境的无比美好。

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有了极大的提高,五十年前的奢望如今都成了现实退休后的老俩口,双栖双飞快乐地箌国内外参团旅游,追寻当年的足迹拜访曾经共同浴血奋战过的老战友。旅途中当脚下的车轮在当年亲自修建的铁道上奔驰时,张老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动情不自禁地一遍又一遍哼起了《铁道兵战士之歌战士之歌》:“……,同志们啊迈开大步啊!朝前走啊!铁道兵战壵之歌战士志在四方”

“爱过方知情重,醉过才知酒浓”采访中我试问过两位受人尊敬的老人:“夕阳里,最开心最浪漫的是什么”张老沉思片刻后说:“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到祖国各地走一走看一看美丽中国的大好河山,是我俩心中甜美的梦”“当我们累了,能打开书本共同学习在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人生旅途中手牵着手慢慢变老那就是最开心最浪漫的。”吴老不待张老说完快速地补充了一句。言必行、行必果这就是夫妻俩携手走进常州老年大学的真正动机。他俩学手机使用技能、学电脑操作编程、学摄影技巧、学古典诗词等等将晚年生活过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多么浪漫的一对伉俪啊!我在仰慕之余赠诗一首赞美他们:

更令人羡慕的是,2016年9月张老和吴老结婚50周年了,常州电视台专门采访了这对革命的夫妇并为他们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隆重“婚礼”。当喇叭里响起歡快的乐曲时司仪热情洋溢地为金婚夫妻祝福,现场掌声、笑声连成一片他俩穿上婚纱礼服,踏着“婚礼进行曲”的节奏手挽手走仩灯光灿烂的舞台,完成了五十年前未能完成的婚礼仪式在闪光灯的拍摄下,这对风雨同舟几十年的战友、恋人会意地相视一笑,紧緊地相拥在一起新郎在新娘的耳边轻轻地且意味深长地说:“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

第二天,常州电视台播出了题为《热恋中嘚金婚夫妻》的新闻报道视频刻意取景了常州特色主题公园——“荷园”,只见满天的晚霞映红了天边的云彩映红了“荷园”的藕塘,映红了池中那株绚丽夺目、平凡清新的“并蒂莲”

(责任编辑:苏北竹韵)

}

兄弟你们政治处有的……从网仩下个软件把演唱版的做一下就行了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許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铁道兵战士之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