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子家事天下知 出处哪里有这么便宜的事也侧面反映出朝廷

拒绝访问 |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3ce20e36e0b643ad-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上传时间: 来源:
第一篇:侧面踏花归来马蹄香
――文学作品中的侧面描写
有一次,北宋朝廷决定考考天下的画家。诏命一下去,各地的画家都纷 纷来到京城。到了考试那天,主考官出来一个试题“踏花归去马蹄香”,让 画家按这句诗作一副画,把诗句的内容表现出来。开始,画家们个个面面相觑,一筹莫展。过了一会儿,便先后动起笔来。有的画家绞尽脑汁,在“踏花”二字上下工夫,在画面上画了许多花,一人 骑着马在花瓣儿上面行走,表现出游春的意思。有的画家煞费苦心,在“马” 字上下工夫,画面上的主体是一位跃马扬鞭的少年,在黄昏的时候疾速归来。有的画家运思良苦,在“蹄”字上下工夫,在画面上画了一只大大的马蹄子, 特别醒目。只有一位画家独具匠心,他不是单纯着眼于诗句中的个别词,而 是在体会诗句含义的基础上,着重 表现诗句末尾的“香”字。他的画面是在一个夏天落日的时刻,一个官人骑马归去,马儿疾驰,马蹄高举,几只蝴 蝶追逐着马蹄翩翩飞舞。考卷交上来以后,主考官一幅一幅地审看,看了一幅不满意,放在一边; 又看了一幅还是不满意,又放在一边??等到看见蝴蝶追逐马蹄翩翩起舞这 幅时,他的脸上绽开了笑容,连声称赞:“好极了!好极了!”于是选中了 这一幅。
骏马奋蹄疾驰,马蹄边飞舞着 几只蝴蝶。真是绝妙的构思啊 ! 画中没有花,但那追逐马儿的 蝴蝶却使人依稀嗅到那浓浓的 花香。
花香是难以正面描绘的,即使非要从正面描绘,也 往往会显得直白、平淡,而以蝴蝶蜜蜂来衬花香,则使 作品从虚无中见出丰盈,从而取得一种含蓄蕴藉、虚实
相生的艺术效果。绘画艺术是这样,文学作品的写作何
尝不是如此呢?
正面描写又称直接描写 人物的正面描写,就是指直接描写人物的外貌、 心理、行动和语言。如这男人体格健壮。
这男人身材很高。这男人好几天没洗澡了,身上有股臭味
所谓侧面描写,是指对描写的对象,不 做正面的描绘,而从其他人物、事物的描绘、 渲染中,烘托描写的对象,从而获得独特艺术
效果的方法。
简言之,侧面描写就是通过对被描写对 象的周围效果的渲染来表现被描写对象的一种 表现手法,又叫衬托法。
正面:这男人体格健壮。侧面因为他的体型,小偷从不敢打他的主意。
正面:这男人身材很高。侧面:普通人跟他说话时总是不得不保持仰视。
正面:这男人好几天没洗澡了,身上有股臭味。侧面:周围的人经过他身边时纷纷掩鼻而走。
根据描写要求确定侧面描写对象
1.表现农村孩子在艰苦的条件下刻苦学习。侧面描写对象:
2、表现“我”这次考试成绩不好。侧面描写对象:
表现农村孩子们求学的艰难,学习条件的艰苦。描写对象:课桌、椅子、外 貌、农村环境等侧面。
一天,两天,一个多月过去了,每当日落西山的时候,小鞋 匠都忍不住要向路口张望,希望能从落日的余晖中看到那个高大的 身影出现。但是,他没有看到。又是一个傍晚,一位瘦瘦的军人来到修鞋摊旁说:“一个多 月前,是不是有位大个子军人来这儿修过一只皮鞋?” “啊??对呀。” “要付你多少钱?” 小鞋匠略一沉思,说:“修鞋费一块五,外加一个月的保管费 五毛,您给两块钱得了。” 军人把两元钱递给他,小鞋匠收好钱后,问:“怎么大个子 没来?” “他??上前线去了。”说完,军人转身要走。“哎,”小鞋匠提起那只鞋,赶忙喊道,“鞋子,鞋!” 军人止住了脚步,用低沉的声音对小鞋匠说:“用不着了,他 的双腿,已经在前线医院里??他特意来信嘱咐我把钱送给你,谢 谢你了!”说完,军人迈着大步走了。
文中大个子军人始终未出场,文章选用
的是侧面描写的手法。他言而有信的品格完
全是通过小鞋匠和瘦瘦的军人的对话来体现 的。这种侧面描写曲折含蓄,唤起读者的想 象,人物形象更生动,文章主题更深刻,达 到了一种耐人寻味的效果。
侧面描写的方法
? 1.以人衬人:意即写此人是为衬彼人。
? 如《母亲的回忆》在写母亲勤劳的美德时,重点叙述的 是“我”小时侯在母亲的影响下能自觉地给母亲和家庭 做力所能及的事儿:“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 帮她的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 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
这天晚上她真是惊人的美。??当她出现的时候,一个个脑袋此起彼伏, 连舞台上的演员也对着她望,她仅仅一露面就使观 众这样骚动。――小仲马《茶花女》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绡 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 敷。” ――汉乐府民歌《陌上桑》
作者意欲写罗敷之美,却未对 罗敷的美貌作任何正面的描写,而是通 过描写行者、少年、耕者、锄者见到罗
敷时的惊叹、赞赏、痴迷等各种反应,
把读者的联想向篇外延伸、扩散,从而 间接构成了极为活跃的视觉艺术效果。
2.以物衬人:要写人,先避开不写, 而写有关的景或物。
? 如《七根火柴》歌颂了一位无名战士,作者用大量的笔墨 描绘自然环境:“整个草地都沉浸在一片迷蒙的雨雾里, 看不见人影,听不到人声,被暴雨冲洗过的荒草,像用梳 子梳理过似的,躺倒在烂泥里,连路也给遮没了。天, 还是阴沉沉的,偶尔还有几颗冰雹洒落下来,打在 那浑浊的绿色水面上,溅起一朵朵浪花。”
环境是多么的险恶啊!而无名战士呢,是“倚着
树杈半躺在那里,身子底下是一汪浑浊的污水”,
身体是多么的虚弱啊!这一切表明无名战士自己是 最需要火柴的,可他却把仅有的七根火柴无私 地奉献了出来。作者通过对“物”的描写, 成功地塑造了具有忘我革命精神的无名 战士的形象。
3.以物衬物:
湖是静的,宛如明镜一般,清晰地映 出蓝的天、白的云、红的花、绿的树。
侧面描写的作用
? 1、侧面描写更能激发人的想象力。
2、侧面描写是对正面描写的有益补充。
3、侧面描写有利于表现人物的性格。
口头练习(找出下面各段中的侧面描写,
说说其表达效果。)
? 1、《小英雄雨来》:芦花村里的人听到河沿上响了 几枪。老人们含着泪,说:“雨来是个好孩子,死得 真可惜!”“有志不在年高。”芦花村的孩子们, 雨来的好朋友铁头和三钻儿几个人听到枪声都 呜呜地哭了 。
2、魔术使人眼花缭乱,“双枪刺咽喉”则令人胆颤心惊。
你看,两位少年阔步上场,向观众行了个礼,然后同时抓 起一杆两头带枪尖的铁枪,将枪尖分别对准自己的咽喉, 一起用力顶,枪杆成了弧形,一秒、两秒??场内静极了, 仿佛连空气都凝滞了。“孩子,别玩命!快放下!”一位
老奶奶带着哭腔喊道。两位少年并不在乎,我心一下子提
到了嗓子眼。忽然,俩人同时“嗨”了一声,枪杆竟然被 折成了“U”字形。人们都惊呆了,过了好一会儿,人们 才醒悟过来,顿时,掌声、叫好声一齐响起来??
? 课堂小结
侧面描写会使文章更生动。至于何时采用正面描写或侧面 描写,这应根据主题思想的需要、情节发展的具体情况来考虑。因此,写作中最重要的是灵活。如果能正面描写则正面描写,如
不能则像清代刘熙载《艺概》所指出的那样:“春之精神写不出,
以草树写之;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通过侧面描写来
达到表达效果。总之,侧面描写丰富了描写的手段,并且给读者留下无 限的想象空间,增添了语言的魅力,真正突现了中国诗文“言有 尽而意无穷”的特点。
? 实战演练 1:运动场上,一位学生篮球打得很好。
? 运动场上,一位学生熟练地运球、上篮,篮球画 了漂亮的弧线,应声入网。场下的观众,无不喝 彩,掌声不绝。
? 情景2? 运动场上,一场精彩的篮球比赛正在进行。
? 运动场上,双方比分紧紧咬住,气氛紧张, 空气窒息,观众几乎要屏住呼吸。
? 【片段训练】
? 情景:盼望以久的体育课被突来的阴雨天 气搅黄,英语老师利用这个时间进行英语 单元测试。
? 学生优秀习作片段:
一堂无奈的英语课
好不容易熬到星期一,下午就可以上体育课了,大家
显得特别兴 奋。今天的阳光多么明媚,多么灿烂。可是
天有风云变幻,下午却突然变了脸。先是一阵隆隆的雷声,
随后是阴云密布,狂风卷起,教学楼前的几个塑料袋,漫 天飞舞,看来久违的体育课又要泡汤了。突然,英语老师 破门而入,抱着厚厚一堆试卷走上讲台,“又要进行测 验”,教室里一阵躁动,大家望望老师铁青的脸,只好干
叹口气,无奈摸出笔,展开试卷,考起试来。
训练过程:
看图,理解画意。提出描写要求和确定侧面描写对象。
描写要求:表现人力 车夫劳作的艰辛和 内心的酸楚。描写对象:外面的 大雨和车上的肥胖 乘客。
描写雨大的句子霎时间,雨大的像是天上的 银河泛滥了一般,从天边狂泻而 下! 狂风卷着暴雨像无数条鞭子, 狠命地往玻璃窗上抽。只见暴雨似怒涛翻滚,咆哮 奔腾。疯狂地抽打着地面,雨飞 水溅,迷饕黄
第一篇:侧面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刻画人物或 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通常情 况下,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的刻画多采用正面描写的手法,即直接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 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去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但有时恰当地借助一些侧面描写,常 常可以起到正面描写无法替代或者很难达到的艺术效果,侧面描写几乎所有的作家都喜欢。
简介侧面描写是作家在进行文章或小说写作时所使用的表现手法之一,是描写手法的其中一种。比 如:“那个人好坏,这个人和他一样”。利用的就是侧面描写手法,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或小说更 加生动和感人。描写方法 (1)以旁面写正面,即通过对周围人物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例如《夜走灵官峡》, 通过成渝的描述和介绍,表现了成渝的父母不畏艰险、忘我劳动的精神; (2)以对面写正面。如《社戏》中写“我”因看戏等得不耐烦而兴味全无,没有正面写“我” 扫兴,而是写舞台上演员的脸在自己眼中变得模糊了来表现; (3)以反面写正面。如用敌人的愚蠢来突出革命者的机智 1.主要形式(1)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以侧面烘托为辅 这是侧面描写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正面描摹时,或以人物映衬,或用环境烘托,或通过事物加 以点染。比如鲁迅的小说《孔乙己》,全文详细地从正面描写了孔乙己第一次出场和最后一次出场 的情景,但文中有关孔乙己被丁举人毒打的事是通过顾客交代的,属于侧面描写,这种侧面描写推 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使文章过渡非常自然、巧妙。又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在正面描写琵琶女的 精彩弹奏后,用了“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从外部环境上加以烘托,侧面表现琵琶女 弹奏的魅力。(2)不宜正面描写的,用侧面描写加以渲染 侧面描写不仅能填补正面描写难以言说的空白,还能淋漓尽致的呈现描写对象难为人知之妙 点、美点。鲁迅先生的小说《药》中对夏瑜的描写,主要是通过刽子手和茶客的谈论完成的。我想 一方面固然是鲁迅先生很难从正面去描写夏瑜,因为鲁迅先生笔下的夏瑜形象,是以革命者秋瑾为 原型的,鲁迅对当时革命者情况的了解也很有限,正面描写可能有一定难度,而且即使写成也很难 在当时的环境中发表,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鲁迅通过刽子手和茶客的谈论,表现了群众对革命的 不理解。又如鲁迅《祝福》中介绍祥林嫂改嫁后的事,正面叙述有很大难度。鲁迅巧妙地利用卫老 婆子来鲁四老爷家拜年,很自然地谈到祥林嫂,引出祥林嫂改嫁后的情况,为下文祥林嫂再到鲁镇 埋下伏笔。三.侧面描写完全超出或取代了正面描写。优秀的汉乐府民歌《陌上桑》,塑造了一位 美丽出众、机智善斗的农家姑娘秦罗敷的形象。“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 上襦”,直接铺写了罗敷的穿着打扮,正面抒写了她那光彩照人的动人形象。但实际上作者并没 有去写秦罗敷的发、脸、身材等,诗中最具表现力的却是侧面描写。“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诗中通过长者、 少年、耕者、锄者的不同动作、神态、表情,烘托出了罗敷的美丽。真可谓是“不着一字,尽得风 流”,收到了正面描写达不到的艺术效果。2.艺术魅力:
(1)侧面描写更能激发人的想象力 侧面描写往往比正面描写更机智,它能以较经济的笔墨表现所描写的对象,却能收到以少胜多 的功效。《陌上桑》为表现采桑女罗敷的美貌,作者先运用了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对罗敷进行正 面描写:“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这 里着力描写罗敷采桑用具的精致、发型的美观、耳环的珍贵、衣着的艳丽,极言她容貌的美丽。如 果仅采用这样的正面描写,仍有些概念化,缺少形象感和艺术表现力,不能给人以丰富的联想。接 下来作者运用了传神的侧面描写,使得罗敷的美貌得以充分的表现:“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这样的侧面描 写,不仅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更主要的是它生动而巧妙地烘托了罗敷的美貌,给人以无尽的想象 天地,无论认为罗敷怎样的美,也是不过分的。在这里,侧面描写因激活了人们的想象力,从而收 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2)侧面描写是对正面描写的有益补充 侧面描写多结合正面描写进行,好的侧面描写,往往能起到烘云托月锦上添花的作用。《口技》 的第一个场景描写的是夜阑人静, 一家人惊醒后的喧闹情景, 作者在描摹口技者表演的种种声音后, 用一概述 “一时齐发”形容人声嘈杂。同时,在叙述的基础上,又下一“众妙毕备”的评语,要 言不烦地反映了表演的种种难以尽言的妙处。继而极写听众的观感,人人竟是如此出神:“伸颈, 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听众的激动神情毕现纸上。这一传神的侧面描写,虽是状写全场 听众,而意却在于反衬与赞美口技者技艺之“善”。第三个场景描写的是深夜失火、救火的情景, 作者在此叠用五个“百千”句、四个“百”字组成的两句对偶,以及“凡所应有,无所不有”的夸 张手法,极力描写声响的复杂,进一步盛赞口技者技艺之“善”。然后笔锋一转,写听众异常激动 的反应:“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听众的神色、动作、情感、心理无 不形容尽致,这种惊心动魄的情景,使读者亦感到口技表演真达到了形神兼备的迷人地步,不能不 为之拍案叫绝。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是,刘鹗在《老残游记?绝唱》、叶君健在《看戏》中,都运 用正面描摹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在正面刻画渲染表演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描写了听众、观 众的强烈反应,从而把王小玉、梅兰芳等艺术家高超精湛的表演技艺,刻画得淋漓尽致令人神往, 让读者产生了身临其境的美感。(3)侧面描写有利于表现人物的性格 尽管侧面描写常常结合正面描写塑造人物形象,但也有些时候,表现人物性格不适宜用正面描 写。《第二次考试》中的陈伊玲,才华出众,品质高尚,做好事非常自觉,不向外人表白,就是在 第二次考试失常事出有因的情况下,她也不向人作任何解释,这就决定了表现她的性格宜用侧面描 写的方法。在叙述陈伊玲复试状况时,作者运用正面描写,表现她“声音发涩、毫无光泽”、“掩 饰不住脸上的困倦”、“眼睛显得黯然无神”等状况,而对于她平时怎样乐于助人,复试前如何因 救灾而影响了嗓子,则巧妙地借她弟弟之口介绍出来。这样,陈伊玲的光辉形象,就得到了较完美 的表现。此外,比较一下可以发现,侧面描写在刻画人物形象时,可以节省正面描写需费的大量笔 墨,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这也是侧面描写的长处。3.备注侧面描写的作用还不止这么多。除了上述作品,它还有许多成功的典范,鲁迅先生的小说里便 时有所见,如《药》中描写革命者夏瑜的形象,用的主要就是侧面描写。《孔乙己》、《祝福》也 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这些地方都值得我们用心地揣摩、学习和借鉴。在今后的写作实践中,我 们要有意识地对侧面描写加以运用。
【教学资料?2014 年 5 月 14 日星期三上午打印】
第一篇:侧面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 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 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通常情况下,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的刻画多采用正面描 写的手法,即直接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 去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但有时恰当地借助一些侧面描写,常常可以起 到正面描写无法替代或者很难达到的艺术效果, 侧面描写很多几乎所有的作家都 喜欢。解释 侧面描写是作家在进行文章或小说写作时所使用的表现手法之一,是描 写手法的其中一种。比如:“那个人好坏,这个人和他一样”。利用的就是侧面描写手法, 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或小说更加生动和感人。描写方法 (1)以旁面写正面,即通过对周围人物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例如《夜走灵官峡》,通过成渝的描述和介绍,表现了成渝的父母不畏艰险、 忘我劳动的精神; (2)以对面写正面。如《社戏》中写“我”因看戏等得不耐烦而兴味 全无,没有正面写“我”扫兴,而是写舞台上演员的脸在自己眼中变得模糊 了来表现; (3)以反面写正面。如用敌人的愚蠢来突出革命者的机智 编辑本段主要形式 编辑本段 主要形式 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一 . 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 以侧面烘托为辅 这是侧面描写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正面描摹时,或以人物映衬,或用 环境烘托,或通过事物加以点染。比如鲁迅的小说《孔乙己》,全文详细地 从正面描写了孔乙己第一次出场和最后一次出场的情景,但文中有关孔乙己 被丁举人毒打的事是通过顾客交代的,属于侧面描写,这种侧面描写推动了 故事情节的发展,使文章过渡非常自然、巧妙。又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在 正面描写琵琶女的精彩弹奏后,用了“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从外部环境上加以烘托,侧面表现琵琶女弹奏的魅力。不宜正面描写的, 二 . 不宜正面描写的 , 用侧面描写加以渲染 侧面描写不仅能填补正面描写难以言说的空白,还能淋漓尽致的呈现描 写对象难为人知之妙点、美点。鲁迅先生的小说《药》中对夏瑜的描写,主 要是通过刽子手和茶客的谈论完成的。我想一方面固然是鲁迅先生很难从正 面去描写夏瑜,因为鲁迅先生笔下的夏瑜形象,是以革命者秋瑾为原型的, 鲁迅对当时革命者情况的了解也很有限,正面描写可能有一定难度,而且即 使写成也很难在当时的环境中发表,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鲁迅通过刽子手
和茶客的谈论,表现了群众对革命的不理解。又如鲁迅《祝福》中介绍祥林 嫂改嫁后的事,正面叙述有很大难度。鲁迅巧妙地利用卫老婆子来鲁四老爷 家拜年,很自然地谈到祥林嫂,引出祥林嫂改嫁后的情况,为下文祥林嫂再 到鲁镇埋下伏笔。三.侧面描写完全超出或取代了正面描写。优秀的汉乐 府民歌《陌上桑》,塑造了一位美丽出众、机智善斗的农家姑娘秦罗敷的形 象。“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直接铺写了 罗敷的穿着打扮,正面抒写了她那光彩照人的动人形象。但实际上作者并 没有去写秦罗敷的发、脸、身材等,诗中最具表现力的却是侧面描写。“行 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 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诗中通过长者、少年、耕者、锄者的不同 动作、 神态、 表情, 烘托出了罗敷的美丽。真可谓是“不着一字, 尽得风流”, 收到了正面描写达不到的艺术效果。编辑本段艺术魅力 编辑本段 艺术魅力 一 、 侧面描写更能激发人的想象力 侧面描写往往比正面描写更机智,它能以较经济的笔墨表现所描写的对 象,却能收到以少胜多的功效。《陌上桑 陌上桑》为表现采桑女罗敷的美貌,作者 陌上桑 先运用了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对罗敷进行正面描写:“青丝为笼系 ,桂枝 青丝为笼系, 青丝为笼系 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这里着力 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 , 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 ,紫绮为上襦 描写罗敷采桑用具的精致、发型的美观、耳环的珍贵、衣着的艳丽,极言她 容貌的美丽。如果仅采用这样的正面描写,仍有些概念化,缺少形象感和艺 术表现力,不能给人以丰富的联想。接下来作者运用了传神的侧面描写,使 得罗敷的美貌得以充分的表现:“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 脱帽著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这样 的侧面描写,不仅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更主要的是它生动而巧妙地烘托了 罗敷的美貌,给人以无尽的想象天地,无论认为罗敷怎样的美,也是不过分 的。在这里,侧面描写因激活了人们的想象力,从而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侧面描写是对正面描写的有益补充 二 、 侧面 描写是对正面描写的有益补充 侧面描写多结合正面描写进行,好的侧面描写,往往能起到烘云托月 烘云托月锦 烘云托月 上添花的作用。《口技》的第一个场景描写的是夜阑人静,一家人惊醒后的 喧闹情景,作者在描摹口技者表演的种种声音后,用一概述 “一时齐发” 形容人声嘈杂。同时,在叙述的基础上,又下一“众妙毕备”的评语,要言 不烦地反映了表演的种种难以尽言的妙处。继而极写听众的观感,人人竟是 如此出神:“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听众的激动神情毕现 纸上。这一传神的侧面描写,虽是状写全场听众,而意却在于反衬与赞美口 技者技艺之“善”。第三个场景描写的是深夜失火、救火的情景,作者在此 叠用五个“百千”句、四个“百”字组成的两句对偶,以及“凡所应有,无 所不有”的夸张手法,极力描写声响的复杂,进一步盛赞口技者技艺之 “善”。然后笔锋一转,写听众异常激动的反应:“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 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听众的神色、动作、情感、心理无不形容尽致,
这种惊心动魄的情景,使读者亦感到口技表演真达到了形神兼备的迷人地 步,不能不为之拍案叫绝。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是,刘鹗 刘鹗在《老残游记 老残游记?绝唱》、叶君健在《看戏》 刘鹗 老残游记 中,都运用正面描摹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在正面刻画渲染表演技能的 基础上,进一步描写了听众、观众的强烈反应,从而把王小玉、梅兰芳等艺 术家高超精湛的表演技艺,刻画得淋漓尽致令人神往,让读者产生了身临其 境的美感。三 、 侧面描写有利于表现人物的性格 尽管侧面描写常常结合正面描写塑造人物形象,但也有些时候,表现人 物性格不适宜用正面描写。《第二次考试》中的陈伊玲,才华出众,品质高 尚,做好事非常自觉,不向外人表白,就是在第二次考试失常事出有因的情 况下,她也不向人作任何解释,这就决定了表现她的性格宜用侧面描写的方 法。在叙述陈伊玲复试状况时,作者运用正面描写,表现她“声音发涩、毫 无光泽”、“掩饰不住脸上的困倦”、“眼睛显得黯然无神”等状况,而对 于她平时怎样乐于助人,复试前如何因救灾而影响了嗓子,则巧妙地借她弟 弟之口介绍出来。这样,陈伊玲的光辉形象,就得到了较完美的表现。此外, 比较一下可以发现,侧面描写在刻画人物形象时,可以节省正面描写需费的 大量笔墨,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这也是侧面描 写的长处。备注 侧面描写的作用还不止这么多。除了上述作品, 它还有许多成功的典范, 鲁迅先生的小说里便时有所见,如《药》中描写革命者夏瑜的形象,用的主 要就是侧面描写。《孔乙己》、《祝福》也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这些地 方都值得我们用心地揣摩、学习和借鉴。在今后的写作实践中,我们要有意 识地对侧面描写加以运用。
侧面描写 一、赏析导入古人很善于侧面写人物的美,但很少直接写其美,例如:《陌上桑》中描 写采桑女罗敷美貌到极点:“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 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怒怨,但坐观罗敷。” (诗中运用了别开生面的烘托手法, 通过旁观者见到罗敷时的神态举止来表现罗 敷的美过路人看到她, 不由自主地放下担子捋着胡须注目而视; 青年人看到她, 脱下帽子戴上头,想引起她的注意;耕地的人忘记了身边的犁,锄地的人也忘 记了手中的锄……。各种人都因罗敷而神魂颠倒,你想罗敷有多美!这里不直接 写罗敷美的形象,而从侧面去写美的效果,引导读者凭借自己的想象去“再创 造”一个罗敷。如果正面刻画,就不够含蓄,不能留给读者更多的想象余地。真 可谓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收到了正面描写达不到的艺术效果。)
揭示训练内容,板书课题。二、合作探究(所举实例供教者参考与选用)1、什么是侧面描写侧面描写,是指对描写的对象,不做正面的描绘,而从其他人物、事物的描 绘、渲染中,烘托描写的对象,从而获得独特艺术效果的方法。简言之,侧面描 写就是通过对被描写对象周围效果的渲染,来表现被描写对象的一种表现手法, 又叫间接描写,还叫衬托法。它是正面描写的一种补充。如: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 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 青得逼你的眼。(“绿”“青”是春雨的滋润、春雨的洗涤。) 侧面描写曲折含蓄,能唤起读者的想象,使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达到以 此显彼的效果。有时能使人物、主题更加形象和深刻,从而使文章具有一种耐人 寻味的效果。2、常用的侧面描写方法①.以人衬人。意即写此人是为衬彼人。如《母亲的回忆》在写母亲勤劳的美德时,重点叙述的是“我”小时侯在 母亲的影响下能自觉地给母亲和家庭做力所能及的事儿“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 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记得那时我从 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 了。”( 显然,母亲的勤劳影响了“我”,而使“我”渐渐养成了勤劳的习惯, 写“我”并不是侧重点,侧重点是表现母亲的勤劳,这是以写“我”而达到间接 写母亲目的的一种侧面描写方式,换句话说,写“我”的行为恰恰是为了衬托母 亲勤劳的品质。) ②.以物衬人。要写人,先避开不写,而写有关的景或物。如《在烈日和暴雨下》“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地垂落…… 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空中的水往下倒,地上的水到 处流,成了……一个水世界。……祥子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 步。他立定在水里,不知道哪是路。”(这里重点写暴雨之“暴”,侧面表现祥 子在暴雨中拉车如同“挣命”的情 ③.以物衬物。如《三峡》中“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云叠 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时分,不见曦月。”(最后一句是侧面描写,渲染出了 山峰之高,江面之狭。) 3、侧面描写的性质分类①、【正衬】:利用同描写的主要对象相类似的事物来作陪衬,譬如烘云托 月月更明,也叫做“水涨船高”。在平时的作文中,我们都在无意地运用侧面描 写,如写风,常常通过写树的情态变化来表现风的特征;写月,往往以描写水光 荡漾的生动景象来反映月色的皎洁;表欢乐喜悦的思想感情用美好的、充满绚丽 色彩的景物来衬托;表现悲哀忧愁的思想感情用萧杀凄迷的景物来衬托(注:后 两者可反用)等。②、【反衬】:即从反面衬托,就是利用同描写的主要对象相异或相反的事 物来作陪衬,譬如以丑衬美美更美,也叫做“水落石出”。如“蝉噪林愈静, 鸟鸣山更幽。(以“蝉噪”写林静, ” 以“鸟鸣”写山幽, 以动写静,以动显静,化运为静,越发描绘出山林的幽静。)
小结清人毛宗岗在评 《三国志演义》 中&群英会蒋干中计&这回时写道“文 有正衬,有反衬。写鲁肃老实,以衬孔明之乖巧,为反衬也。写周瑜乖巧,以衬 孔明之加倍乖巧, 是正衬也。譬如写国色者, 以丑女形之而美, 不若以美女形之, 而觉其更美;写虎将者,以懦夫形之而勇,不若以勇士形之,而觉其更勇。” 三、听描述写话:训练过程①(由教师口头讲述一些具体的画面内容)提出描写要求和确定侧面描写对 象。1、 描写要求:表现山区孩子们求学的艰难,学习条件的艰苦。描写对象课桌, 课椅,外 貌,山区环境等侧面。2、描写要求:表现非洲小男孩的贫穷和瘦弱。描写对象:一只凄凉的秃鹰, 周围的环境。3、描写要求:表现人力车夫劳作的艰辛和和内心的酸楚。描写对象:外面的 大雨和车上的肥胖乘客。4、描写要求:表现老奶奶谋生的困苦和不幸遭遇。描写对象:粗暴执法的城 管队员。②学生写作。方法:每组完成对应的一幅画面,字数 200 左右。③推荐交流。方法:每组推选一名写得最好的到台前朗读;其他同学听后畅 所欲言:主要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四、口头练习(所举实例供教者参考与选用)找出下面各段中的侧面描写,说说其表达效果。1、《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 飞来飞去。(前两句写花多、花色、花味。最后一句是侧面描写,蜂之所以闹, 蝶之所以舞,不言而喻是艳丽的花吸引了它们。) 2、 《小英雄雨来》:芦花村里的人听到河沿上响了几枪。老人们含着泪,说“雨来是个好孩子,死得真可惜!”“有志不在年高。”芦花村的孩子们,雨来 的好朋友铁头和三钻儿几个人听到枪声都呜呜地哭了。(这些话写村里人误以为 雨来被鬼子打死了,人们对他议论和评价。这侧面描写讴歌了小英雄雨来英勇对 敌斗争的高贵品质。) 3、魔术使人眼花缭乱,“双枪刺咽喉”则令人胆颤心惊。你看,两位少年阔 步上场,向观众行了个礼,然后同时抓起一杆两头带枪尖的铁枪,将枪尖分别对 准自己的咽喉,一起用力顶,枪杆成了弧形,一秒、两秒……场内静极了,仿佛 连空气都凝滞了。“孩子,别玩命!快放下!”一位老奶奶带着哭腔喊道。两位 少年并不在乎,我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忽然,俩人同时“嗨”了一声,枪杆 竟然被折成了“U”字形。人们都惊呆了,过了好一会儿,人们才醒悟过来,顿 时,掌声、叫好声一齐响起来……(渲染出惊险的气氛。) 4、《口技》: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 而千百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 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于是宾客无不变 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他们的所有行为仿佛置身火场,从 侧面很好的衬托出口技表演者高超的技艺。) 5、《在烈日和暴雨下》: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地发着白光。便道上 尘土飞起老高, 跟天上的灰气联接起来, 结成一片恶毒的灰沙阵, 烫着行人的脸。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透不过气来。
狗趴在地上吐出红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大,小贩们不敢吆喝,柏油路晒化 了,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了,街上非常寂静,只有铜铁铺发出使 人焦躁的一些单调的叮叮当当。(烘托和渲染文中特定人物生活的艰难和内心的 痛苦。) 五、课堂小结 “花红虽好,需得绿叶扶持”,这可以看着是对侧面描写(衬托)的生动解 释。至于何时采用正面描写或侧面描写,这应根据主题思想的需要、情节发展的 具体情况来考虑。因此,写作中最重要的是灵活。如果能正面描写则正面描写, 如不能则像清代刘熙载所指出的那样:“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山之精 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通过侧面描写来达到表达效果。总之,侧面描写丰富了描写的手段,并且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增添 了语言的魅力,真正突现了中国诗文“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点。我们在作文时 应有意识的加强训练,以达到娴熟驾驭的程度。六、实践操练从下面提供的题目中,选一个你认为最能写得好的题目,写一个片断。要求:①、使用多种描写手法(行动、语言、心理等描写)。②、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③、不少于 300 字。④抄写好后,在文中用红笔划出侧面描写的文字。1、考试过后 2、篮球比赛 3、公园一角 4、语文课上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描写手法:描是描绘,写是摹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 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法。它分为细描 与白描、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虚写与实写、人物描写、 环境描写、物体描写、细节描写、渲染与烘托、欲扬先抑、联想和想象等。
一、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心理和行动。1)肖像描写: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形传神,表现人物内心 世界和性格特点。2)行动描写:展示人物精神面貌,直接体现人物性格。(在人物描写中有重要地 位。) 3)语言描写:表达人物情感,反映人物性格特征,折射出人物所处时代的特点。4)心理描写:是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心理活动。揭示人物内心,刻画人物性格。
二、侧面描写:从对其他人物、事件的叙述和描写中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性格。1)环境描写 A、自然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心情;点明时令、地点;表现人物关系;表现人物性 格。B、社会环境描写:从狭义上讲,社会环境是指人物活动的处所、背景、氛围等; 从广义上讲,是指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2)周围人物的反应、评价等。三、细节描写: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作用 是丰富人物形象、使人物描写有血有肉有灵魂。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此外还有细描:使用大量生动、贴切的比喻,绚丽的文字,斑斓的色彩,进行浓笔涂抹。白描:以质朴的文字,抓住人物或事物形象的特征,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人物或事 物形象。静态描写:平面地、静止地对人物或景物进行描写。动态描写:以动写静,或把物用拟人化的手法进行描写。描述手法 常见的六种描写手法 写景状物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内容之一,作者通过描写景物,可以渲染气氛,抒 发情感,深化中心,推动情节发展。我们欣赏诗歌,除了读懂字面语意,提升思想素 质和审美情感,还要关注诗人用语言写景状物的形式与技巧。描写手法主要分正面描 写和侧面描写,高考常见的描写鉴赏角度主要有以下六种:
(1)侧面描写 ―― (1) 侧面描写―― 衬托 侧面描写 ――衬托
如元代王冕的《白梅》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风起,散 作乾坤万里春。这首诗突出了梅花耐寒、清高、报春的特征,主要运用了衬托、对比的手法,衬 托是通过描写甲来使乙表现得更突出的方法。衬托分映衬和反衬。如《梦游天姥吟留 别》中“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就是用天台之高映衬天姥之高的, 《琵琶行》 中写江中之月“唯见江心秋月白”衬托琵琶声的引人入胜, “别时茫茫江浸月”衬托人物凄 凉的心情。《项脊轩志》中用“万籁有生”来反衬“庭阶寂寂”的。
(2)各种修辞手法 (2) 各种修辞手法
如辛弃疾的《摸鱼儿》 :淳熙已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 赋。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 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 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词的上阕,作者在借景抒情过程中所运用的主要修辞方法是设问和比拟,诗文中 运用修辞手法,大体和其他文体中的修辞作用一样。学生要善于发现修辞手法,并说 明作用。如比喻为更形象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比拟是把事物人 格化(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反问为了强调(两情若是久长时, ); 又岂在朝朝暮暮?); 夸张是为了强调和突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对偶是为了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
意凝炼,抒情酣畅,增强诗歌外在形式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在古代 诗歌中,借代、通感等都是常见的修辞手法,学生应加以注意。尤其注意比喻、比拟 的区别(比喻注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比拟注重化无情为有情),借代是用事物相关 的东西来代替该事物,如部分代替整体(帆可代船,羽林代士兵),对偶与对比的区别(对 比主要是意义内容的相反或相对,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对偶主要是结构形式上的对 称,要求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还要注意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交叉运用。
(3)正面描写 ―― (3) 正面描写―― 动静结合 正面描写 ――动静结合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 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颔联描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是静景描写,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上,是动景 描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以动衬静,反衬出 山中的宁静。诗人描写景物非常注重景物动态与静态的相互映衬,可以动静结合,也 可以以静写动,以动写静,以动衬静。动静的结合往往和衬托相关。比如李白的《望 庐山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写出了遥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 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 间,“挂”字化动为静。再比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 鸟,时鸣春涧中”用花落、月出、鸟鸣突出了春涧的幽静,王籍的《入若耶溪》“蝉噪林 愈静,鸟鸣山更幽。”也是以声写静,以动衬静。“山舞银蛇,原驰蜡像”是以动写静。
(4)正面描写 ―― (4) 正面描写―― 虚实结合 正面描写 ――虚实结合
如柳永《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 舟摧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 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 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词中“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设想别后的情景一舟离岸, 词人酒醒梦回, 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想像中别后的凄凉景象倍增眼前断 人肠的离愁。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虚”是想象的情 景。二者互相联系,互相渗透转化,可以达到虚实相生的境界,丰富诗中的意象,开 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例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 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就是用想像中美好的仙境。欧阳修的《踏莎行》 :“候馆 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 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阕写实,通过初 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阕实虚,“行人”想像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 苦之景,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李煜《虞美人》“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 颜改”,“雕栏玉砌”“故国”是回忆中的景物。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春风十里”,实 景“尽荠麦青青”,昔盛更显今衰。想像是虚写的关键,虚是为实服务的。
(5)正面描写 ―― (5) 正面描写―― 色彩的渲染 正面描写 ――色彩的渲染
如杜甫的《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 吴万里船。作者突出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
天,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绚丽的图景。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 的情感,也可以反衬思归的感伤,如杜甫的另一首《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就是浓彩重墨渲染了一派怡人风光,山青翠,花红艳,鸟 翎白,碧波绿,景象清新,赏心悦目,却是为写下文勾起漂泊的伤感作铺垫。白居易 《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是通过红日映花衬水增加了色彩的明亮 度,追忆江南美景的;骆宾王的《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 拨清波。”鹅洁白的羽毛浮于绿水之上,红掌拨动,绿水泛波,红、白、绿三色对比有 寒有暖,鲜明而协调,在蓝天、白云之下,在绿草如茵的碧水、清澈见底的池塘边,“白 毛”与“绿水”比美,“红掌”与“清波”争胜,多么绚丽的画面,多么富于童趣和生活气息。真可谓状物如在目前。
(6)正面描写 ―― (6) 正面描写―― 观察角度的变化 正面描写 ――观察角度的变化
如杜牧的《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 于二月花。头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勇于攀登的 精神。第二句描写了秋山中的一个特定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天空下有几户人家隐约可 见。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生机勃勃,鲜艳夺目,清新刚劲, 形象鲜明,给人一种秋光胜似春光的美感。描写要有层次性―――由远到近或由下而 上等。苏轼的《题西林壁》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同一景物, 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 百态,变化万千。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 获得更完美的感受。鉴赏古代诗歌中的描写,首先要了解有那些常见的鉴赏角度,主要是多角度描写 ―――正面描写(比较简单,这里不作研究)和侧面描写中的衬托、动静结合、色彩的渲 染、点面结合、虚实相生、远近高低观察角度的变化等。各种手法之间可能有交错运 用的现象,比如以动衬静、色彩的对比也可以是反衬。其次要善于根据诗歌中所描写 的景物事物特点和人物形象,去探究作者是利用什么手法技巧达到这一表现目的的。
编辑本段解读诗歌 编辑本段 解读诗歌
学会从思想上解读诗歌 高考对鉴赏古代诗歌有四个方面的能力要求,主题思想、人物形象、表现技巧、 语言风格,但形式上的各种表现手法,归根结底都是为表达中心服务的,为主题思想 服务的。看一下高考试题中的相关题目 2002 年上海卷蒋捷的《虞美人?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 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试从一个角度切入, 对这首词写一段鉴赏性的文字。) 本题从文学手法到思想内涵都颇有可赏析之处。从画面的描写来看,“少年听雨”, “歌楼”、“红烛”、“罗帐”灯红酒绿的逐笑生涯,“不识愁滋味”的青春风华,“壮年听雨”, “江阔”、“云低”、“断雁”、“西风”在风雨飘摇中颠沛流离的坎坷遭际是回忆场景,是虚 写,“而今听雨”的画面,僧庐之冷寂与鬓发之斑白,晚年历尽离乱后的憔悴而又枯槁的 身心是实写。在如 2003 年上海高考题《望海楼》①云尖铁瓮②近青天,飘渺飞楼白尺连。三峡江声流笔底,六朝帆影落樽前。几番
画角催红日,无事沧州③起白烟。忽忆赏心何处是?春风秋月两茫然。(注①望海楼宋时在镇江城内。②铁瓮:镇江古有“铁瓮城”之称。③沧州:滨水的地方。)(本诗所咏 的是望海楼,却先写铁瓮城耸立云间,临近青天,作用是_______;这首诗的颈联多角 度写景,请具体说明其中的两点。) 一二句点题,写楼的处所、楼的高耸。一句写地势高,二句写楼本身高,写“近青 天”当然是衬托“飞楼”连天了。颈联转入现实。眼前,画角声催红日落(远观),天色将 暮生白烟(近观)。平视、俯视,远观、近看,不同角度相结合,红白色彩的渲染,日落 烟生的动态,都可以作为鉴赏角度来答题。2003 年的考题侧重于纯手法的鉴赏,以简答题形式命题,2002 年侧重考察手法及 其对表达内容、主旨的作用,以读写段形式命题。最后的复习阶段,要善于高屋建瓴,将知识融会贯通,树立诗歌鉴赏的整体意识。灵活运用答题技巧,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出门知天下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