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叫伊苏亚特鲁男主亚特鲁为阿豆?另外谁能给我详细介绍下YS系列,有没汉化,我想从最初开始玩?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javascript,不能使用此页面的全部功能。
请换用其他浏览器或者开启对javascript的支持。
亚特鲁·克里斯汀逸闻录
文/寅吉讨论阿豆鲁的诞生无论如何不能脱离年代背景,比如80年代的阿豆鲁的诞生实际上是一次反传统挑战——这在如今保守成性的Falcom似乎难以想象,但在当年真是那么回事儿:【阿豆鲁最初并非哑巴角色】与现如今普遍认知相反,阿豆鲁可能是Falcom游戏里最早有台词的主角——第一句主线剧情台词出自1987年初代《伊苏1》,在地下神殿解救菲娜时:菲娜:“(大意)能重获自由真是难以置信……我的名字叫菲娜,很久之前就一直被囚禁在这里”阿豆鲁:“总之有话以后再说,我先去引开那些家伙(指怪物)的注意力,你趁警备不注意悄悄逃跑,逃到山脚下的塞皮克村就安全了”更有趣的是初代《伊苏》玩家最可能遇到的阿豆鲁第一句非主线台词——[盗贼城寨]古邦头子:小哥来这种地方有什么事?此时出现选项“鼓起勇气询问”和“好可怕还是算了”,选择害怕时——阿豆鲁:“没,什么事也没有。再,再见”虽然台词极少,但仅此两句也能反映阿豆鲁大致性格:自我称呼是日文里相对文气的“僕”(与强调男子汉大丈夫风味的“俺”系男主角有所区分),擅闯贼窝还会心生胆怯,一副初出茅庐谨小慎微的形象跃然纸上。不止如此,87年初代《伊苏》说明书还刊载了20多页篇幅的前传小说《亚特鲁·克里斯汀的冒险》,详细描写了阿豆鲁从启程冒险到抵达米内亚城(注1)之前的种种遭遇,对阿豆鲁的性格、为人处事方式乃至心理活动都有刻画……如今看来有什么稀奇?但在80年代的日本电脑RPG游戏主角里,这种细致设定颇有些冒天下大不韪的意思——与阿豆鲁相反,80年代日本电脑RPG为强调代入感,大多不为主角做详细的人格设定,甚至主角命名权都交给玩家,哑巴主角更不足为怪,《伊苏》之前的Falcom游戏也不能免俗,当时Falcom影响较大的《Dragon Slayer》《XANADU》乃至之后的《SORCERIAN》(七星魔法使)都没有主角人格的具体设定,更毋论哪怕一句主角台词。——因此阿豆鲁拥有的台词与人格设定,在当时无论针对Falcom自身还是整个电脑RPG领域,都有反传统意味。(注1:1987年原版《伊苏1》从米内亚城开场,而1998年Windows重制版《伊苏Eternal》开场追加的巴尔巴德港剧情就是前传小说改编)开发团队也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到了1988年《伊苏2》阿豆鲁台词量不多但有增无减,首先是开场与莉莉娅的名对话:莉莉娅:“(身体)没关系吗?”阿豆鲁:“你是……?”莉莉娅:“太好了,我是兰斯村的莉莉娅。心中不安所以来到这里,突然身边被一片白光包围,你就倒在这儿……”阿豆鲁:“这里是……?”莉莉娅:“这里是伊苏王国。附近魔物很多,快点回到我们村里比较好。怎么样,能站起来吗?”阿豆鲁:“啊,没关系的。趁魔兽还没来快走吧。” 2000年Windows重制版开场对话大幅精简,然鹅阿豆鲁与村姑探讨人生的“你是谁”“这是哪儿”还是保留了下来。还有在萨尔蒙神殿变身圣兽与魔物守卫斡旋:“我的识别号是N-8086,是来为萨芭大人传话的。已经没有必要继续用铁格子挡路了。”以及在萨尔蒙神殿下水道的逃亡者藏身处:“请稍等一下,我是人类,只是被魔法师变成魔兽而已。”这几段阿豆鲁的对白措辞都特别有礼貌,言语间各种文质彬彬,会日语的同志请务必感受一下原文……当然还有Windows重制版结局也特意保留的阿豆鲁名台词“菲娜……”,但在88年原版《伊苏2》,这并不是阿豆鲁的最后一句台词——原版《伊苏2》的阿豆鲁把最后一句台词留给了……多奇大爷!这就是官配的力量……开玩笑的,当时开发团队应该没有为多奇的角色地位构思那么远(后文会详述理由),但阿豆鲁这句压轴台词似乎冥冥之中决定了将与多奇长相厮守的命运。此后1989年初版《伊苏3》俨然话痨的阿豆鲁很多人都知道了,1993年TONKIN-HOUSE沿用Falcom官方剧本制作的SFC版《伊苏4》的阿豆鲁更有大量普通台词……直到《伊苏4》为止阿豆鲁在Falcom官方定位中都是有台词、有人格设定的主角,那么让阿豆鲁变哑巴的始作俑者是哪部?——答案是1993年哈德森开发的PCE版《伊苏4》。是的,虽然《伊苏4》开发体制特殊(Falcom把《伊苏4》游戏原案授权给多家公司同期开发主机版,自家直到2012年才制作官方版本《塞尔塞塔的树海》)曾导致SFC版与PCE版的正统之争,但在90年代PCE版《伊苏4》由于压倒性的高质量与销量表现,即使剧本台词大幅改编也拥有毫无争议的正统地位,其用户认知度和影响力甚至直接干涉到Falcom官方续作——从1995年Falcom自主开发的《伊苏5》开始,Falcom本家阿豆鲁也彻底变哑巴了!换句话说,在哈德森的PCE版《伊苏4》之前,所有Falcom官方正统《伊苏》作品里的阿豆鲁,都是有台词的……但进入90年代之后,设定详细、台词连篇的游戏主人公已经潮流化,PCE版《伊苏4》之后重蹈80年代无台词主角传统的“哑巴阿豆鲁”反而成为一种特色,并逐渐演化成中后期伊苏用户心中的固有印象。但80年代人格设定和台词为阿豆鲁确立的“‘僕’系男子”大方向还是传承了下来——Falcom从2012年《塞尔塞塔的树海》开始为阿豆鲁大量设计带台词的用户选择肢,其中大部分台词偏文气,这其实也是在沿袭80年代开发团队为阿豆鲁遗留的性格框架。【阿豆鲁最初并非红发角色】如今“赤毛的阿豆鲁”也已是固有印象,但阿豆鲁的红头发其实是整个《伊苏》系列最大的追加设定——1987年初代《伊苏》并没有严格设定阿豆鲁的发色,甚至在游戏发售前Falcom公布给杂志的《伊苏》体验版里,阿豆鲁的像素图还是黑头发:(图片和典故出自
)直到初版《伊苏》正式上市,开发团队还没做出“阿豆鲁=红发”的具体设定,以游戏说明书的阿豆鲁肖像为证:不仅如此,说明书的前传小说也没有任何关于“赤毛”的描写,甚至阿豆鲁的插图自始至终都是普通棕发——唯一体现阿豆鲁红发的地方是游戏里的像素小人:此处用红色理由似乎单纯得多:当时PC电脑性能有限,整个游戏画面只有8种颜色可用,而与棕色最接近的只能是红色……但如此一来,红发小人版阿豆鲁陪伴用户的时间远远多过说明书上的棕发阿豆鲁,“赤毛的阿豆鲁”反而更容易先入为主,翌年《伊苏2》开发团队索性将计就计,从设定图到宣传插图都将“赤毛的阿豆鲁”彻底定案,早年黑发与棕发阿豆鲁就此掩入历史尘埃。图片出自1988年版《伊苏2》说明书插图【阿豆鲁最初并没有设定乱七八糟的艳遇】以下内幕的消息源出自,然鹅具体出处待考……但哈德森的PCE版《伊苏》制作人岩崎启真曾在个人blog针对这段wiki内幕旁敲侧击并印证其他大部分内容,也就是说撰写这段wiki的匿名人士掌握的内幕很有可能是真实发生过的,各位知道是什么性质就好。一言蔽之——《伊苏2》结局后开发团队原计划另开【与伊苏无关的】新作,但被Falcom高层命令开发《伊苏》续作,最终导致该团队的新作被硬拗成了《伊苏3》。也就是说整部《伊苏3》的阿豆鲁剧情都在团队计划外,阿豆鲁“色魔”形象最早源于《伊苏3》女主角艾蕾娜登场后大量同人志描写(原作二人并没有特别的男女暧昧),但艾蕾娜原本邂逅的应该是另一个主角……(《伊苏3》宣传期多以外传形象示人,类型也突变为横版动作游戏,与前作风格天壤之别,曾被民间揣测是开发团队更换——但熟悉内幕的PCE移植版制作人岩崎已明确表示《伊苏3》与前两作是同一团队制作,因此wiki的“无关新作强改伊苏3”论也算有事实土壤)通过岩崎启真的证言可以确认《伊苏3》问题导致初代伊苏团队与Falcom关系严重龟裂,核心成员在《伊苏3》开发期间陆续辞职出走,三代上市后《伊苏》系列一时后继无人,正统续作停滞三年()毫无动静,只能依靠多媒体改编(漫画、小说、音乐专辑、OVA等)和授权移植主机版盈利,甚至当时的Falcom创始人兼社长加藤正幸还在《伊苏4冒险导览》攻略本访谈中坦言“Falcom一直没有《伊苏》续作计划,直到(移植PCE版大获成功的)哈德森主动要求续作,Falcom才做了《伊苏4》剧本和音乐交由哈德森开发”。图片翻拍自攻略本《伊苏4冒险导览》——如果当年没有哈德森主动接盘,阿豆鲁的命运很可能就到《伊苏3》为止,更毋论《伊苏3》之后各种乱七八糟的阿豆鲁情史了。此外由于Falcom糟糕的人事传统,历代《伊苏》开发团队集体出走或成员新旧更替频繁发生,从《伊苏4》到《伊苏7》每部正统续作的核心开发成员可能都不是同一批人,阿豆鲁形象塑造缺乏连贯性的风险也远高过轨迹系列主角——因此某种意义上用“哑巴主角”回避阿豆鲁具体人格描写,用各种生硬老梗强行制造刻板印象标签,更像是应对长寿作品团队更替交接的无奈之举。(注:本文翻拍照片除已注明外全部出自《伊苏大全集 Perfect Data of I~VI》2003年版)
想收这本,当年收回想录后,一直的怨念。
卡卡布回想录内容太水了……要做剧本集又删对话删得一塌糊涂 其他内容又浅得不行 实用性太差了
最后一句深以为然,不然每一代换一种设定不由得会让人觉得红发色魔其实是精神分裂患者(死178被浏览61444分享邀请回答sekigames./Entry/47/ )
直到初版《伊苏》正式上市,开发团队还没做出“阿豆鲁=红发”的具体设定,以游戏说明书的阿豆鲁肖像为证:
不仅如此,说明书的前传小说也没有任何关于“赤毛”的描写,甚至阿豆鲁的插图自始至终都是普通棕发——唯一体现阿豆鲁红发的地方是游戏里的像素小人:
此处用红色理由似乎单纯得多:当时PC电脑性能有限,整个游戏画面只有8种颜色可用,而与棕色最接近的只能是红色……但如此一来,红发小人版阿豆鲁陪伴用户的时间远远多过说明书上的棕发阿豆鲁,“赤毛的阿豆鲁”反而更容易先入为主,翌年《伊苏2》开发团队索性将计就计,从设定图到宣传插图都将“赤毛的阿豆鲁”彻底定案,早年黑发与棕发阿豆鲁就此掩入历史尘埃。(图片出自1988年版《伊苏2》说明书插图)阿豆鲁最初并没有设定乱七八糟的艳遇以下内幕的消息源出自日文wiki( ),然鹅具体出处待考……但哈德森的PCE版《伊苏》制作人岩崎启真曾在个人blog针对这段wiki内幕旁敲侧击并印证其他大部分内容,也就是说撰写这段wiki的匿名人士掌握的内幕很有可能是真实发生过的,各位知道是什么性质就好。
一言蔽之——《伊苏2》结局后开发团队原计划另开【与伊苏无关的】新作,但被Falcom高层命令开发《伊苏》续作,最终导致该团队的新作被硬拗成了《伊苏3》。
也就是说整部《伊苏3》的阿豆鲁剧情都在团队计划外,阿豆鲁“色魔”形象最早源于《伊苏3》女主角艾蕾娜登场后大量同人志描写(原作二人并没有特别的男女暧昧),但艾蕾娜原本邂逅的应该是另一个主角……
(《伊苏3》宣传期多以外传形象示人,类型也突变为横版动作游戏,与前作风格天壤之别,曾被民间揣测是开发团队更换——但熟悉内幕的PCE移植版制作人岩崎已明确表示《伊苏3》与前两作是同一团队制作,因此wiki的“无关新作强改伊苏3”论也算有事实土壤)
通过岩崎启真的证言可以确认《伊苏3》问题导致初代伊苏团队与Falcom关系严重龟裂,核心成员在《伊苏3》开发期间陆续辞职出走,三代上市后《伊苏》系列一时后继无人,正统续作停滞三年()毫无动静,只能依靠多媒体改编(漫画、小说、音乐专辑、OVA等)和授权移植主机版盈利,甚至当时的Falcom创始人兼社长加藤正幸还在《伊苏4冒险导览》攻略本访谈中坦言“Falcom一直没有《伊苏》续作计划,直到(移植PCE版大获成功的)哈德森主动要求续作,Falcom才做了《伊苏4》剧本和音乐交由哈德森开发”。(图片翻拍自攻略本《伊苏4冒险导览》)——如果当年没有哈德森主动接盘,阿豆鲁的命运很可能就到《伊苏3》为止,更毋论《伊苏3》之后各种乱七八糟的阿豆鲁情史了。
此外由于Falcom糟糕的人事传统,历代《伊苏》开发团队集体出走或成员新旧更替频繁发生,从《伊苏4》到《伊苏7》每部正统续作的核心开发成员可能都不是同一批人,阿豆鲁形象塑造缺乏连贯性的风险也远高过轨迹系列主角——因此某种意义上用“哑巴主角”回避阿豆鲁具体人格描写,用各种生硬老梗强行制造刻板印象标签,更像是应对长寿作品团队更替交接的无奈之举。题外话虽然楼主人微言轻,但还是忍不住呼吁一下——日语大致过关又有心深入考据《伊苏》世界观剧情和角色设定的同志,请务必收藏这本2003年版《伊苏大全集》:(本文配图除游戏截图和特别说明外全部翻拍自这本书)Falcom官方公认设定资料集,B5开精装砖头书,中古行情加国际邮费最便宜大概120-150一本,而整体性价比极高,其中最有价值的《伊苏1-6》全游戏剧本(《伊苏4》同时收录PCE与SFC版剧本,《伊苏6》结局前剧本也全部收录)、《伊苏》历代说明书前传小说乃至《伊苏5》官方5.6万字初期草稿小说都完整收录,还首次公开了《伊苏6》时期重新整合归纳的有翼人世界观大纲,作为文本资料拥有极高的考据价值,一书在手考据不愁,分分钟撕烂各种不懂装懂信口开河人士的画皮不是梦——即使目标读者群偏核心向,哪怕这本书在国内《伊苏》核心用户群的普及率能再高一丁点儿,网络上针对伊苏和阿豆鲁的各种辣眼睛胡扯都不至于像现在这样遍地开花。
1061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1082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伊苏亚特鲁最终结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