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出处冒险还是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出处冒险

为什么年轻人常常会有一种强烈的想要漂泊、冒险的冲动?
重读月亮与六便士的时候,突然被其中一句话强烈吸引:「平淡的人生好像欠缺了一点什么,我承认这种生活的社会价值,我也看到了它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是我的血液里却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渴望一种更狂放不羁的旅途,这种安详宁静的快乐好像有一种让我惊惧不安的东西。我的心渴望一种更加惊险的生活,只要在我的生活中能够有变迁——变迁和无法预见的刺激,我是准备踏上怪石嶙峋的山崖,奔赴暗礁布满的海滩的。」这种心态并不仅仅出现在我身上,很多时候,在与同龄人交往时,我也能够感受到他们身上强烈的冒险冲动和焦虑感,似乎既抗拒那种不确定的状态,同时又深深地被吸引,为什么会这样?----本题来自知乎圆桌 >>,更多焦虑相关话题欢迎关注讨论。
按投票排序
401 个回答
谢谢邀请!A是我的一个朋友。ta很喜欢在各地骑行。ta去过的地方,有天高地远的西藏,有风淡云清的大理,有天涯海角的琼州。从ta微信里发的图片里,我能感受到ta在旅途中的激情,一种不曾熄灭的好奇和憧憬。不过从和ta的交流中,我也能感觉到ta内心起伏不定的焦灼。ta从小就很独立自由、无拘无束.这部分因为父母未曾给ta足够的照顾和干预。ta喜欢谈起ta童年时的探险,探险中的担惊受怕抛在脑后,留下的只是发现之旅中的惊奇兴奋。就像许巍《曾经的你》里的歌词:曾梦想仗剑走天涯,看一看世界的繁华,年少的心总有些轻狂,如今已四海为家。这种漂泊冲动的愿望,在个人主义文化中更为普遍。近代资本主义的先驱者英国,被看成是个人主义哲学的发源地。18世纪的小说《鲁宾逊漂流记》,就体现这种个人英雄式的探险。英国历史学家发掘了个人主义背后的社会经济因素。长子独继承全部家产的制度,让其他幼子成了家族的“弃儿”。不是长子的他们,必须独立去闯荡,以获得生存资源。于是,很多被排除在家产继承之外的英国人,早早成为了学徒、商人甚至海盗。远离故土,自主自立,乃至个人奋斗,成为刚步入资本主义的英国性格。这种性格里面的个人主义,和家庭集体的保守安稳是对立的。或许缺少英国资本主义文化的土壤,但广饶的中国大地也诞生不少游子、游侠。金庸小说的侠客好汉,虽然各有各的英雄事迹,但很多都有一个类似的影子,那就是父亲角色的有意缺失。他们的父亲或者早亡,或者根本就不被提起。他们也就像石头里蹦出的孙悟空,不必先和家庭里的权威对抗,就可以养成顶天立地的气概。没有了家庭的天然束缚,英雄的探险征途无拘无束。独立不羁的个人英雄气概,把探险看成生命根深蒂固的特性。而这种性格深处中的冒险精神,正源于对传统家庭限制的突破。而后者在当代的日益解体,也成了个人冒险冲动施展的前提。家庭是每个人生长的港湾,但个人力量的强大,又需要突破家庭的庇护。科胡特创立的自体心理学里,把儿童自恋心理的发展,看成理想化父母受挫后的修正。儿童先是把所有力量赋予父母,认为他们是无所不能、无所不应的。但现实摧毁了他的理想图景。为了弥补失衡受损的自我,儿童把理想图景收回到自己,成了个人理想的雏形。修复的自我全能感,成了雄心抱负的基础。在漂泊闯荡的愿望背后,或许是对自我强烈的自诩,以及伴随的探索世界的强烈抱负。冒险冲动的心理动机,正是走出家庭的限制,膨胀自己的内在潜能,以求得自我的最大程度成长。青春期到成年初期,是个体冒险冲动最强的的时候。生理的解释是荷尔蒙亢奋过剩。更为深入的挖掘,或许包含对现状的不满,对成长的渴求,对自我的追寻。我们生活在世界的社会网络中,彼此的链接既带给我们必要的保障,也难免构成我们行动的制约。而青春期的年轻人,自我认识狂野而多变,更倾向撕破关系的牢笼,追寻理想的自我生活。心理学认为,青春期是自我同一性建立的关键期,即需要把需要、情感、能力、目标、价值观等整合为统一的人格框架。整合探索自我同一性的过程中,冒险漂泊提供最大可能的试验空间。但要注意的是,整合探索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同一性扩散、混乱的危机。漂泊本身并不能让人成长,但可以促进我们不断变化视角,蕴含着整合和重生的可能。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能放空原来的自己,激发天生的好奇心,从单纯的感知,到深深地认知。这或许就是漂泊真正的意义,让我们走出习以为常的惯性生活,去看看更为旷阔的世界,去体味更为丰富的人生,让自己变得柔软、深沉。去化解现实焦虑的冲动,去澄清内心浓郁的迷茫,让内心探险的渴望,成为发现更完整自我的契机。欢迎认同的朋友点赞:)
因为我不知道人生目标是什么,我也不知道年轻时的我应该做什么。我只想好好看看这个世界和这个世界的各种人,去没有去过的地方,了解曾经没有了解过的东西,体验未曾体验过的事,也许这样做我会更加了解我自己,顺便找到想要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式和真正感兴趣的事。我害怕一成不变的生活轨迹。即便我知道早晚都要安定下来。那我也想在我安定下来之前“玩够了”,那时过后的安详平静的生活才是内心真正安详平静的,世界差不多见过了心里便会有别样的笃定和丰盛。不然对我而言,没有冒险过心总会不停骚动着。年轻身强力壮时,不去冒险不去漂泊,那还要等到什么时候?
我父亲问我为什么要做不喜欢的事情为什么要妥协为什么不忠于理想我说现实太残酷我输不起父亲说,你才二十岁,你有什么可输的?苦大仇深不是人生,我不想看到中年的时候你后悔。大不了你回家,我养你。我要是像你这么年轻,我会被好多人笑死。笑就笑呗,谁让我还有的是时间。早晚有一天我会办到。我才突然想起他曾经讲过的从前是我无法想象的浩澜我想,以后也许我也会有个孩子吧?
我从演化心理学角度提供一个猜想。而这种心理机制的神经实现方式,不在这份回答里提及。毕竟在回答了“年轻人更喜欢冒险的神经机制”之后,我们还要回答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神经机制,这又回到了演化心理学上。另外,这里的冒险心理只聚焦在年轻男性上,我在现实生活中并未发现年轻女性显著地更喜欢冒险。年轻人为何较其他年龄阶段的人更富于冒险精神,表现出更多的冒险行为呢?幼儿还不具备冒险能力,不过他们的好奇心在某种意义上也算“冒险心”。老年人也渐渐失去了冒险能力,他们已经经历了丰富的人生,更多新鲜刺激对他们已经“边际效用递减”。那我们主要要回答的是,为什么同样具备冒险能力的年轻人和中年人,年轻人更富冒险精神呢?或许是因为,年轻人比起中年人,更需要积累资源,更需要走出现有的社会等级秩序。中年人或许已经有了配偶,他们的目标是给自己的家庭提供资源,繁衍更多的后代。而年轻人没有多少资源,也没有家庭。他们的目标是积累资源,寻找配偶。而维持现有的社会分配资源体系是不利于自己积累资源的。部落酋长及其亲属往往在资源分配上占有特权优势。这样,年轻人就要更具冒险精神,探索更多的未知之地,猎取更多的猎物,甚至在某些时候杀死酋长取而代之。而中年人则是要巩固自己的地位,而非拿已有的资源去冒险。久而久之,“爱冒险”这种心理机制就被自然选择所青睐,而年轻男性在相应环境的激发下,便会比其他种类的人群表现出更频繁的冒险行为。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小公司更富于冒险和创新,而大公司更保守。不过这是一个另外的话题了。
所有漂泊的人生都梦想着平静、童年、杜鹃花,正如所有平静的人生都幻想伏特加、乐队和醉生梦死。——弗朗索瓦丝o萨冈
谢妖。三年前我的一个公务员朋友离职了,他跟我说“我仿佛看到了我六十岁时的样子”离开后他开了一家户外运动装备的实体店,收入一般。半年前跟他一起吃饭,我问他“累吗”他说,“累,而且看不到未来”我又问,“那你后悔了吗?”他摇了摇头笑着说,“但我看到了未来许多的可能性。”就像乔布斯在斯坦福演讲时所表达的:在我们这无法预测的世界中,我们的生命从来就不确定。那些追寻着天赋和兴趣的人,在不确定的世界中遇见所有美丽和不美丽的意外。然后在未来的某一天,把这些意外都连接在一起。(不是直译)我们渴望冒险与漂泊的心态,实际上正是对不确定性的需求,所幸我们的世界也正是由无数的不确定事件构成的。从生理角度来讲冒险(甚至只是想象冒险)的过程中会产生多巴胺,多巴胺是一种让我们的大脑感觉到【爽】的物质,这种大脑的自我奖赏与行为行成了正反馈,让我们喜爱上冒险。从进化角度来讲每个人都有冒险的基因,因为我们的祖先就是在一次次冒险并成功的过程中把生命延续了下来,把冒险融入了基因里。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冒险时大脑要给自己奖励(我们这里不讨论吸毒飙车等不良冒险)。可为什么我们会抗拒这种不确定性?简单说是文化和教育的影响。在现在的生活中,当我们想去改变现状,去冒险时,身边的人会问这样一个问题“你有把握会比现在过的更好么”他们试图用【你可能会输】的理由来阻止你参加生命的比赛,而不是【你可能会赢】的理由来鼓励你,并帮助你行动。而这正是国内有些家长所做的事情,以爱和幸福的名义,拒绝孩子未来生命里不确定性,而且他们并不知道他们所谓的稳定实际上有多脆弱。幸福的要素之一,便是做一个过程导向而不是目的导向的人。抛却一些天生的幸运儿,我们要想做一个过程导向的人,需要的正是冒险。冒险让我们有机会失败,在失败中学习,体会过程中的乐趣,洗去对失败的恐惧。我喜欢的一句话【learn to fail or fail to learn】这一切都需要我们行动起来。为什么相对老年人,年轻人想冒险的人多一些呢?这与媒体有很大的关系。年轻人通过互联网摄取了不同国家的文化与思想,看到了自由的方式,不同的热爱生活的方式。我们上几代人只有少部分获得了这样的信息。而人的思想,大部分正是由阅读产生的。我们如何聪明地冒险呢?需要三点∶一是社会支持,哪怕一个也好。二是信念,这涉及到自我预言。三是行动,好思想不行动,也只是个好梦。突然想起句台词“假如再碰不见你,祝你早午晚都安。”那里是一个确定的世界。我们每个人在不同程度上都是一个楚门。我们有楚门那种勇气吗?
生命本身就是体验史。
我27岁,女生,正在自己一个人游巴塞罗那,支开了所有朋友独自前往,戴着耳机听着Bic runga的《Listening for the weather》走在海边,心里对自己说,女生还能年轻多少年,趁着年轻使劲经历一切你以前没完成的心愿吧,不为以后可以跟朋友吹嘘流浪过哪些地方,而是为了给自己的青春一个交代,越接近青春尾巴越紧张,越觉得很多事都没做。人就活一辈子,不要受那么多世俗牵绊,想牵绊我的话那就等到三十岁以后吧,不想我的意思是不要舍不得花时间和钱出去旅游,钱和时间一样都是挣出来的不是省出来嗒,至少现在灵魂和身体有一个在路上。最喜欢给情侣拍照,最自豪的事情是帮各国情侣们拍很多幸福照片,好多时候都是主动给他们拍,我在成全他们的回忆哈哈,不要像我到头来连一张合照都没保存下来,稍有遗憾。有时候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但是笑容是最好的语言。
平时生活很精彩的人,不太会有这种想法,反而觉得做什么都很自然而然又自在
谢邀!我觉得题主提了一个很好的问题,这个问题很综合,涉足了生物学、人类学、心理学甚至是最高的哲学范畴。鄙人不才,但日常会对类似问题有所思考和业余地研究,下面就分享一下我的个人观点1.年轻人的能量过剩假说(发展心理学有儿童版的)青年时期,人类的体内荷尔蒙和生理发育阶段都即将到达人生最高峰。因此体内的能量集聚密度会较高,压力也会较大(精神分析学派称之为“力比多”)。而力比多在体内的增加会导致人心理的普遍性的焦虑。这种焦虑驱使年轻人倾向于将自己的行动范围向外扩张,并搜索更多的资源,甚至是尽管在无所事事的时候都要去“找点乐子”。这就是为什么有很多人会认为青少年(teenager)是社会上最危险的主管客体。他们社会经验较少,社会道德观念还不稳固,价值观容易受到影响而导致与社会主流价值观产生偏离,但又同时具有有较强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引导不好就容易误入歧途,从事犯罪。2.社会化假说青年期的人的身体生长和发育在这段时间是处于质的飞跃的过程,那么由于身体的成熟导致能力的提高,他们已经为自己社会化打好了物质和器质性的基础,加之受到周围文化和普遍的“社会赞许效应”(人总是倾向于去做社会价值观希望他们做的事情)的影响,很多年轻人就开始走出自己的小房间,积极的去拥抱社会、去尝试新鲜的事物。3.自我效能感假说同样,也是因为身体的长成和器官发育的飞跃,孩子逐渐会发现自己能做的事情很多,长高了也长壮了。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和自我效能感的提升(自我效能感——简单的说就是“认为自己能做到”)驱使他们更希望得到周围人的尊重,更希望自己为自己的事情做主,而家长在这个时候角色转换会相对滞后一些,多数情况下还是不愿意改变管理自己孩子的模式。还是倾向于去说教和约束孩子的行为,甚至还要包办代替。因此这会增加家庭教育中孩子与家长之间关系的紧张程度,导致孩子更倾向于逃离父母,要去那个“没有约束和唠叨的地方“自己去闯出一片天空。4.种群迁徙的猜想人为什么会进化的比地球上其他物种要快的原因,到现在都还没有一个能说服全部人的理论。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人,还是一种群居动物。那么群居动物就会有迁徙的特性,这种特性深埋在人类的基因中。当一个人到了青少年时期和青年时期,身体开始发育,蛋白质分泌量飙升,这也意味着身体里的”基因的表达“概率和频率也提高了好几个数量级,很可能在这种高频率分化和表达的基因中,人类迁徙的基因也随之产生了更突显的效应。这驱使着年轻人像我们的祖先一样去拓展自己的领地,更换自己的居所。以上仅是我自己个人的猜想,不具备学术性和可重复的科学性。请大家指正。
谢邀。漂泊也好,冒险也好,背后有一个共同的主题:自由。自由永远是人性真实的愿望,自由的口号总有着强大的蛊惑性。所有人在内心里都是自由主义者,虽然无条件的自由是不存在的,过度的自由也是有害的,我曾在一文中对此有过讨论。精神分析最大的魅力之一便是给予对方自由的表达空间,对于现代人而言,自由的心理空间总显得难能可贵。无可否认,作为文明人,压抑是必需的,所以文明人普遍有缺少自由之感。每周都要工作或学习,要照顾孩子或老人,要赚钱,要遵守各种规定,以及很多不情愿又不得不做的事情......而冒险或漂泊的生活是足够爽的:没有太多的责任或义务,有的是自在和洒脱。对于冒险或漂泊生活的向往,也许是《鲁滨逊漂流记》备受人爱的原因之一。“要是我有足够的钱该有多好,那样的话,我将辞去现在的工作,去周游全世界......”,相信很多人都曾有过这样的幻想。现代社会旅游越来越火热,夜生活也越来越丰富,在大学生中非常普遍的游戏成瘾,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普遍存在的压抑感。当然,对自由的渴望也与一个人的成长经历有关。一个女孩,生活在喧嚣不安的家庭环境里,父母经常争吵不休,孤独的她只能独自承受父母争吵时的恐惧和寂寞。成年后她迟迟不肯结婚,一想到要在某个地方定居,与某个人长相厮守,她在渴望的同时又会产生强烈的害怕。每一份工作她都不会坚持超过三年,往往在工作一段时间后便频频出现想要辞职的想法。正如在《月亮与六便士》中所说的“这种安详宁静的快乐好像有一种让我惊惧不安的东西”, 一段稳定的关系会唤起她幼时令人窒息的恐惧,只有在不断的变动与挑战中,她才可以保持内心的自由和安定。冒险的冲动另一种原因可能是自恋的渴望。越是处于青春期精力旺盛自恋膨胀的青年人,越会有冒险的冲动与幻想。有些青年宁愿战死沙场,也不愿意一辈子碌碌无为。“不能流芳百世,也要遗臭万年”,想要证明自己,做出不凡的成绩的愿望,永远存留于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对于一个未来有太多不确定的年轻人,或者对于一个承受了家族里自恋渴望的人来说,更是如此。这些人难以面对平淡的生活,否则理想自我便开始默默责备,他们会处于潜在的不满意感之中。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为了出名或金钱,甚至甘心出卖自己的身体或人格。看来,能够从平淡生活中感到充实的人并不简单,甚至可能是心理健康的人。这些人不那么压抑,能从生活中找到乐趣,并充分的修通了原始自恋。他们不再那么渴望膨胀自己,他们也不太在意别人的评价,更能活出真实的自己。而那些总要寻求刺激与冒险的人,反映了强烈的内心冲突,因此只能通过冒险的行为或幻想来防御性地解决冲突。当然,压抑与自由的冲突,自恋与平凡的冲突很难被彻底解决,这也许是每个人一生中普遍存在的矛盾。我有一个大学同学,他口口声声说要“做个凡人”,但在言行上却总要显得特立独行。
这个问题可以类比于生物的进化:生物的进化基于两点:(1)非常精确的复制(2)复制错误——基因突变没有非常精确的复制,就没有稳定的生物物种;没有复制错误,就没有生物的进化。对于个人和人类而言,这两者同样都是重要的。追求稳定,相当于“精确复制”原来已经被证明是足以维持基本生存和繁衍的生活状态,只要环境不变,就能继续下去,但环境不一定不变。“复制错误——告别稳定”,离开已知世界的确定性,探索未知、不确定,追求更多可能性,才更有可能适应变化的环境。更多的可能性意味着风险,也意味着有机会得到额外的收获——发展和进步(更复杂、适应性更强等)。个人的成长,社会和科技的发展、进步,也无不是在保持对绝大多数内容精确复制的基础上,通过小心翼翼地、一点点地“故意(或者是真的无意)复制错误”——“试错”,得来的。所以,你的经过亿万年进化的本能中,早已包含着这相互矛盾的两个方面:既抗拒那种不确定的状态,同时又深深地被吸引当然,由于种种原因(主要是后天因素吧),每个人的想法都不同。在“确定”和“不确定”的两极中间,有人更倾向于前者,有人更倾向于后者一些。为什么年轻人更倾向于冒险,而老年人更保守,喜欢稳定?因为老年人已经没有冒险的本钱:健康。年轻人冒险失败后可以重新开始,因为他有健康的身体,可以通过劳动养活自己(和家人)。而老年人一般依赖的是年老前积攒的积蓄,因为他已经基本丧失劳动能力。一旦冒险失败,失去积蓄,或陷入困境,他无法依赖劳动维生,也就是没有外界的支持他无法靠自己养活自己。或者他还可以劳动,但在劳动中受到的疲劳等折磨远多于年轻人。所以对于年轻人来说,冒险的收益往往大于冒险失败的损失(劳动的痛苦)。而对于老年人来说,冒险的收益抵消不了冒险失败的损失(劳动的痛苦)。当然,有些老年人非常热爱他的工作,但人类的本能是在现代社会形成之前形成的。
谢邀。第一次被邀请,还是这个漂泊的话题。除了冒险的常有的光鲜的一面,我想从一些负面的方面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有一种情况是,人,特别是年轻人,希望冒险,很多时候(不是所有时候)是人格未完全成熟,又完全意识到自己的这种未成熟,所产生的焦虑和渴望之下的冲动行为。因为觉得自己的生活“不应该仅仅如此”,但又不清晰地知道“应当及可以如何”,就算有个大概的概念,也不清晰从“当下”到“应该”之间到底隔了有多远,要走多久,要怎么才能走到。在这种情况之下人的不满足就会希望通过这种冲动冒险的行为去体验这种成功人生的快感。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是逃避当下生活的出口。除了不顾一切地冒险,有些人会选择转向大量的随意的性行为,酗酒,沉迷游戏,小说。有些人转向宗教。有些人转向心理学。等等等等。还有一种情况是边缘性人格。但这里对于题主不适用。不过也许对于月亮与六便士的原型高更同学比较适用。这里略去不表。我们都很容易把自己的情绪和不安投射到文艺作品上,但我们也很容易把自己的行为和文艺作品中主人公的行为之间的差别给忽略掉。我想用登山这样个比喻来解释我认为的“真正的冒险者”和只是想要“通过冒险来体验成功感”的年轻人的区别。我们都知道Hiking是多多少少都有点危险的行为。你可能会因为迷路在山中出不来,你可能会因为没有带够水而中暑。科考队就更加危险了。但真正的爱好者和专家们,没有一个人会在自己有能力做好准备的情况下,选择两手空空上山。我们都有对未知的向往,有些人天性也喜欢把自己放于危险的境地去体验自己的能力,但这种体验是建立在“可控”,或者至少是“自以为可控”的基础上。这种情况下个体会先尽自己的一切去掌控确定性,然后去探索不确定。但想“通过冒险来体验成功感”的人中有些是觉得自己冒险了就已经成功了,他通过放弃自己的掌控感,主动选择“失控”,来逃避他当下的生活。一句话总结:不是所有的冒险行为都是勇敢的行为。而且在我们早期生活中时不时都会做出的这些“不顾一切”的行为,不少的一部分恰恰正是这种不勇敢的表现。All the credit be to &The Courage to Create& by Rollo May.
谢邀。一贯地是想尽量少理论地说清楚这个问题。首先并不是所有年轻人都会有这种冒险冲动,这种行为的趋向和基因和外部环境等等方面关系密切。我不是生物方向的研究人员,不过我猜测(很遗憾确实是猜测)冒险的欲望是一种基因中包含的特性,是在漫长的人类发展中被选择出来的一项品质;外部环境当然就包括青少年时期接触的书籍,家庭教育,和所在地区的文化背景。发展心理学上讲青少年期的儿童有个人中心化的趋向,即“相信自己是世界的主角”的想法。青少年的生活阅历不如成年人,其接触外界主要的方式是阅读书籍,这两者的结合导致了青少年会有“模仿书中的主人公”的倾向。另外一个青少年期的常见特点是叛逆,叛逆可以解释很多情况下青少年行为和家庭教育的关系(因为实际上绝大多数家长都是门没什么体系地在带孩子的)。如果家长倾向于把孩子锁在家里学习,孩子就可能萌生出去冒险的冲动。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我是一个特别懒的人,年轻时就喜欢宅,后来我妈告诉我她教育我和别人有一点区别,就是别人家小孩犯了错误会给锁在屋里不让出去玩,我犯了错误则会被关在外面不让进家门。我猜测这就是为什么我不想很多小孩喜欢冒险,而是更喜欢在家里。不过我现在慢慢的也喜欢上出去旅行,然后看各种各样的生活,但是这种感觉我认为是一种自己发展出来的价值观和兴趣爱好,由于几次印象深刻的旅行经历而强化了对这种活动的感受。我相信有一些人像我这样,不过更多的人的冒险冲动是源自我前面说的其他理由。另外提一下文化背景,我对这个领域不是很了解,但是我相信东方和西方,城市和农村,穷人和富人,他们的孩子对于冒险的看法是不同的,如果有其他的朋友对于这个领域比较了解的,欢迎在这个角度上谈一谈。
我记得电影《飞越老人院》中老人们“潜逃”出老人院的时候有这样一句台词,大意是:我开了一辈子公交车 早不知道多少万公里 今天终于开出城了!渴望冒险,这和年龄并没有直接的关系,真正的原因是渴望自由,你可以说它来自于远古狩猎探险茹毛饮血的祖先的血液里的继承(荣格的集体无意识),也可以说它仅仅来自于对当下生活的安稳状态的不满(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你可以在很多有追求的影视绘画文学作品中都能看到,比如王小波的杂文《一直特立独行的猪》,电影《转山》等等,对于自由和自尊的追求,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年轻人浑身是胆啊!
我觉得这个答案给反着回答.不是年轻人太向往自由,而是年长者有太多牵挂有太多生活的惯性.每个人都有颗自由不羁的心,无论年龄如何,每当生活出现失衡,它就悄悄冒出了头.
因为买不起房
鱼只煎一面不动就会糊。但来回趟的翻就会半生不熟。我想旅游对很多人来说就是煎鱼一次次逃离煎熬(难听点的说法)短暂的腾空。把握好了,会成熟的很快,可要是迟迟落不下来,那可就不是做饭了哦。
如果说很多什么现实的问题,又或者对生活的不满,对我自己来说是一种欺骗。若是呆在那个小城里,狐朋狗友,灯红酒绿。家里总会有热腾腾的饭菜和虽然不多还是够挥霍的收入。但是人生不止想要这样啊,所以愿意到处跑,愿意体会那种艰苦的日子,掌控人生的感觉,去圆滑,去世俗,去学会承担,去提升眼界,这个感觉很好,虽然日子更加难熬,但是看到好多的可能性,好多刺激的,让心灵兴奋的,认识好多好多人,就像过山车一般去认识好多好多人,让他们成为自己生命中的过客,或者自己在别人的生命里留下印象,感觉很棒,很酷,喜欢社会对自己努力的反馈,喜欢成就感。心里会有满满的冲动,想要把事情做好,想要承担更多责任的欲望。如果我想只是在外面的城市,不能随心所欲去做自己想要的事情,需要在流水线做一名螺丝钉的话,我想我的生活会枯萎的吧,所以,因为我爱这样的生活。比起安逸,比起享受,比起那些颓废的快乐。我更爱这样拼搏,成长,渴望与实现的生活。
已有帐号?
社交帐号登录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您当前的位置:&&&&&以探险为话题的作文:我向往冒险正文
以探险为话题的作文:我向往冒险
以探险为话题的作文:我向往冒险,以探险为话题的作文:我向往冒险网站简介信息
冒险,不是为了寻求刺激,不是为了显示个人超凡的勇气,而是出于对社会的奉献,出于造福人类的责任感。
冒险,不是单纯的寻找刺激,而是挑战人类的极限,做无人敢做的伟大的事业。
古往今来,有着多少坚毅执著,勇于冒险的人们,他们其间不是经历常人无法体验的激情与成功,就是经历常人难以想象的悲壮与失败…… 走遍名山大川的李时珍,游遍祖国的徐霞客;七下西洋的郑和;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环球航行的麦哲伦……他们或许对“冒险”的了解比我们深得多。我们还可以看到的是,很多成功人士是从小打小闹开始的,很多企业家是从摆地摊起家的。他们曾经和我们一样平凡,但是他们有梦想,关键是他们还付诸行动了;他们没有象大多数人那样畏首畏尾,思前想后,虽然没有百分百的把握,但他们还是冒险了。
“爱拼才会赢”,冒险需要的不正是这种敢于拼搏的精神与信念吗?在人生路上,任何人都可能会面临无数次的失败,但你可曾想过,只要做到永不言败,就能让你的心灵豁达、振作起来,重新开始。仔细想想,冒险其实并不一定要像那些勇攀科学高峰,敢创新辉煌的人一样,我们只要有着那种精神,并把它带入到自己所投身的学业、事业中,那么只要我们按部就班地同过去一样学习、工作就也是一种心灵的“冒险”了!
冒险――它的确有时会使人倾其所有,甚至是生命,不少冒险家们都为它付出了全部,但与此同时,我们人类又收获了文明的进步啊!如果仅仅因为人们的牺牲就放弃冒险,那岂不是功亏一篑?人们正是深知这一点,才没有被冒险过程中的重重艰难险阻所遏止住,才一如既往地为着自己的梦想、国家的梦想乃至世界的忙乡继续向新的领域迈进。在永不停息的冒险中,我们还应知道:只有勇于冒险的人,才能攀上科学的高峰。
链接地址:
以探险为话题的作文:我向往冒险由网友原创或转发,若以探险为话题的作文:我向往冒险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本站联系,谢谢!--博才网
微信关注博才网微信号:hbrc-com
微信查看最新信息微信扫一扫或用微信搜索微信号:hbrc-com
安卓手机客户端更省流量手机扫描下载或者直接
更多关于以探险为话题的作文:我向往冒险的文章
热点文章排行榜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您还有150字可以输入
更多资讯请点击
热门关键字:,,,
【打印文章】
帮你治愈恐高症 美女纽约摩天大厦屋顶照
旧照里的惊艳瞬间:女神们的少女时期
组图:女星叶一云夏日写真 旗袍装性感大方
盘点那些被时间遗忘的无人之域
组图:太甜美!刘诗诗露肩秀腿尽显热带风情
画面太美不忍直视:外国摄影师眼中的高大上中国海军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无向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