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炮安静的环境给人的好处带来的环处

环境问题_甜梦文库
、环境问题(environment problem) 环境问题 1.环境 环境(environment ) 环境 : 以人类为中心的周围客观事物的总和,是直接、 以人类为中心的周围客观事物的总和,是直接、间接影响着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 然因素(自然环境)和社会因素(社会环境)的总和。本课程所讲环境皆为自然环境。 然因素(自然环境)和社会因素(社会环境)的总和。本课程所讲环境皆为自然环境。 环境问题( 没有枪炮 没有硝烟,却在残杀着生灵”) 没有枪炮, 环境问题(“没有枪炮,没有硝烟,却在残杀着生灵 ) : 含义(★ : (1)含义 ★): 指在人类活动或自然因素干扰下引起环境质量下降或环境系统的结构损毁, 指在人类活动或自然因素干扰下引起环境质量下降或环境系统的结构损毁,从而对人 类及其它生物的生存与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伴生产物。 类及其它生物的生存与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伴生产物。人类 与环境不断地相互影响和作用, 生环境问题。 与环境不断地相互影响和作用,产生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 没有枪炮 没有硝烟,却在残杀着生灵”) 没有枪炮, 环境问题(“没有枪炮,没有硝烟,却在残杀着生灵 ) : 2)分类(按照产生的原因) )分类(按照产生的原因) : 原生环境问题: ①原生环境问题: 由自然演变和自然灾害引起的环境问题,又称第一类环境问题。 由自然演变和自然灾害引起的环境问题,又称第一类环境问题。是自然环境本身发 展演变而引起的。主要有:地震、洪涝、干旱、台风、崩塌、滑坡、泥石流, 展演变而引起的。主要有:地震、洪涝、干旱、台风、崩塌、滑坡、泥石流,以及区域自 然环境质量恶劣所引起的地方病等。 然环境质量恶劣所引起的地方病等。 次生环境问题: ②次生环境问题: 又称第二类环境问题或人为环境问题。指由于人类活动而引起的环境问题。 又称第二类环境问题或人为环境问题。指由于人类活动而引起的环境问题。它分为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大类。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大类。 二、环境污染(environment pollution) 环境污染 1.含义(★) 含义( : 含义 指由于人类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消费过程中向自然环境排放的、 指由于人类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消费过程中向自然环境排放的、超过其消纳能力的 有毒有害物质或能量(又称污染因子) 致使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 ,致使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 有毒有害物质或能量(又称污染因子) 致使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进而影响人 , 类及其它生物的生存和发展的一类环境问题. 类及其它生物的生存和发展的一类环境问题. .分类: 分类: 分类 (1)根据受污染的环境系统所属类型或在其中的主导地位: )根据受污染的环境系统所属类型或在其中的主导地位: 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2)按人类活动分: )按人类活动分: 工业环境污染、城市环境污染、农业环境污染。 工业环境污染、城市环境污染、农业环境污染。 (3)按照污染物的形态和性质: )按照污染物的形态和性质: 废气污染、废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辐射污染等. 废气污染、废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辐射污染等. 境污染的后果: 境污染的后果: 直接后果 后果: (1)直接后果: 化石燃料的燃烧,使大气中的颗粒物和二氧化硫等废弃物的浓度增高, ①化石燃料的燃烧,使大气中的颗粒物和二氧化硫等废弃物的浓度增高,危及人类的 身体健康及其它生物的生存。 身体健康及其它生物的生存。 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使水体质量恶化,危及水生生物的生存等。 ②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使水体质量恶化,危及水生生物的生存等。使水体失 去原有的生态功能和使用价值。 去原有的生态功能和使用价值。 间接后果: 2)间接后果: 又称环境效应( 又称环境效应(environment effect),指由环境变化而产生的环境效果。如温室效 ,指由环境变化而产生的环境效果。 热岛效应、酸雨、臭氧层破坏等。 应、热岛效应、酸雨、臭氧层破坏等。 温室效应: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多,导致气温升高、气候变暖的现象。 [过去 ①温室效应: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多,导致气温升高、气候变暖的现象。 过去 140 [ C(平均 ℃ , ,我国长三角地区 年间全球升温 0.4~0.8C(平均 0.6℃) 我国长三角地区 90 年代平均气温较 50 年代上升了 ~ C( 0.9℃,其中冬季显著,平均上升 1.1℃] ℃ 其中冬季显著, ℃ ②热岛效应:城市及工业区,因大量燃烧石化燃料,放出大量的热量,加之城市建筑群及 热岛效应:城市及工业区,因大量燃烧石化燃料,放出大量的热量, 道路的热辐射,引起局部地区气温高于周围地区。 道路的热辐射,引起局部地区气温高于周围地区。 环境污染除了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外, ③环境污染除了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外,污染物的积累和迁移转化还会引 起多种衍生的环境效应,给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间接的危害, 起多种衍生的环境效应,给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间接的危害,有时这种间接的环境效 应的危害比当时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难消除。 应的危害比当时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难消除。 世界环境问题: 三、世界环境问题 1.人类面临的十大环境问题 人类面临的十大环境问题: 人类面临的十大环境问题 水危机、土地荒漠化 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酸雨肆虐、森林锐减、 漠化、 水危机、土地荒漠化、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酸雨肆虐、森林锐减、水土流 物种灭绝、垃圾成灾、有毒化学品污染。 失、物种灭绝、垃圾成灾、有毒化学品污染。 其中:臭氧层破坏 温室效应、酸雨肆虐是三大全球性灾难。 臭氧层破坏、 其中 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酸雨肆虐是三大全球性灾难。 与环境问题相关的研究: 与环境问题相关的研究 美国研究人员最近完成的一项研究发现, 的死亡事件与水、 美国研究人员最近完成的一项研究发现,全世界大约 40%的死亡事件与水、空 的死亡事件与水 气及土壤污染有关。 气及土壤污染有关。 研究结果显示,全球目前有 亿人无法享有清洁水源, 80%的传染性疾病通过 研究结果显示 全球目前有 12 亿人无法享有清洁水源, 的传染性疾病通过 饮用水传染; 饮用水传染;全球每年因空气污染而死亡的人数达到 300 万,其中三分之二是 5 岁以下因 呼吸道感染死亡的儿童;大量土地遭受化学物质以及病菌污染 土地遭受化学物质以及病菌污染, 呼吸道感染死亡的儿童;大量土地遭受化学物质以及病菌污染,这些化学物质和病菌又通 过直接或间接接触食物、水等渠道感染人类,造成病菌流行、有毒物质扩散。 过直接或间接接触食物、水等渠道感染人类,造成病菌流行、有毒物质扩散。 此外,病菌越来越具有耐药性 全球变暖和生物多样性的改变也对寄生 病菌越来越具有耐药性, 此外 病菌越来越具有耐药性, 虫的进化和外来物种入侵能力等产生影响,导致结核病和流感等卷土重来, 虫的进化和外来物种入侵能力等产生影响,导致结核病和流感等卷土重来,并使人 类健康面临新威胁。由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保罗-可鲁岑等专家组成的工作小组 可鲁岑等专家组成的工作小组, 类健康面临新威胁。由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保罗 可鲁岑等专家组成的工作小组,指出 人类污染环境、人口增长、开矿和使用矿物燃料等, 人类污染环境、人口增长、开矿和使用矿物燃料等,改变了地球生态多样性和地质 结构,令地球出现前所未有的大改变,使地球进入新的地质时代。 结构,令地球出现前所未有的大改变,使地球进入新的地质时代。他们担心人类破 坏地球的活动,或会导致地球出现史上第六次大规模生物灭绝, 坏地球的活动,或会导致地球出现史上第六次大规模生物灭绝,数以千计动植物将 会消失。小组正在搜集证据,说明以上说法, 会消失。小组正在搜集证据,说明以上说法,并预料 3 年内可向国际地质科学联合 会提交报告,确认地球是否已进入新地质时代。 会提交报告,确认地球是否已进入新地质时代。 2010 年,由 28 位国际专家组成了一个研究小组,确定了 9 个对人类生存至关重要 位国际专家组成了一个研究小组, 地球生命支持系统”, 的“地球生命支持系统 ,包括海洋酸化、臭氧浓度、淡水消耗量、生物多样性、土 地球生命支持系统 包括海洋酸化、臭氧浓度、淡水消耗量、生物多样性、 地使用率等,并对目前人类的消耗水平和系统的“临界点 进行了量化和评估。 临界点”进行了量化和评估 地使用率等,并对目前人类的消耗水平和系统的 临界点 进行了量化和评估。研究 人员警告称,一旦临界点全部或大部分被破坏,人类生存环境将面临“不可逆转 不可逆转”的 人员警告称,一旦临界点全部或大部分被破坏,人类生存环境将面临 不可逆转 的 变化,此后的地球将不再像今天这样的“和蔼可亲”。研究称, 和蔼可亲 变化,此后的地球将不再像今天这样的 和蔼可亲 。研究称,多项临界点到本世纪 中叶将达临界极限。其中生物多样性指标目前已严重超标, 中叶将达临界极限。其中生物多样性指标目前已严重超标,也就是说不少物种已经 灭绝。 灭绝。 问题: 垃圾 1 问题 统计表明, 亿吨, 统计表明,目前全国每年的城市垃圾生产量达到 1.5 亿吨,并正以每年约 9% % 的速度递增, 亿吨, 亿多平方米。 的速度递增,未经处理堆积下来的垃圾量已达到 70 亿吨,侵占土地 8 亿多平方米。 万吨的城市垃圾露天堆放在郊区, 全国每年仍有 5600 万吨的城市垃圾露天堆放在郊区,2/3 的城市陷入生活垃圾包 围之中。 多个大小开发区大多存在着严重的垃圾污染问题。 围之中。全国 5000 多个大小开发区大多存在着严重的垃圾污染问题。日益增多的垃圾产生 大量的二次污染。 大量的二次污染。福州 庙岭垃圾处理厂由于渗滤液处理不过关, 红庙岭垃圾处理厂由于渗滤液处理不过关,大量的 垃圾严重污染了周围的土地和水源, 亩水稻等农作物颗粒无收, 垃圾严重污染了周围的土地和水源,致使近 400 亩水稻等农作物颗粒无收,2600 多村民生 活面临威胁。福建平潭县澳仔村有一个垃圾场,由于都是简易堆放, 活面临威胁。福建平潭县澳仔村有一个垃圾场,由于都是简易堆放,垃圾也没有经过科学 处理,成片的垃圾已经发霉,臭气冲天。垃圾场产生的污染水顺山坡而下, 处理,成片的垃圾已经发霉,臭气冲天。垃圾场产生的污染水顺山坡而下,山下村民的 65 亩耕地被严重污染。 亩耕地被严重污染。 环境污染对居民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多家制鞋场, 环境污染对居民健康带来严重危害。福建惠安县百崎乡有 70 多家制鞋场,垃圾 都是随意堆放或者一烧了事, 多个, 都是随意堆放或者一烧了事,百崎乡近几年每年参加征兵体检的适龄青年有 200 多个,但 体检合格的青年为数不多 中科院研究员沈剑山近日 究员沈剑山近日( 表示, 中科院研究员沈剑山近日(2011 年 4 月)表示,全国 1/4 城市已基本没有垃圾填埋 堆放场地。堆积如山的垃圾如一颗“巨型 炸弹,潜伏在城市地下。最多再过四五年, 巨型”炸弹 堆放场地。堆积如山的垃圾如一颗 巨型 炸弹,潜伏在城市地下。最多再过四五年, 北京垃圾填埋场将不堪重负,垃圾无处可填。目前, 北京垃圾填埋场将不堪重负,垃圾无处可填。目前,几乎全国各大城市都面临同样 的困境。资料显示,在德国,每家的垃圾袋上都有一长串条形码, 的困境。资料显示,在德国,每家的垃圾袋上都有一长串条形码,记录着居民的身 份信息,能轻易找出乱扔垃圾的人,随之而来的或是个人税率的提高, 份信息,能轻易找出乱扔垃圾的人,随之而来的或是个人税率的提高,或是社会福 利的下降。在这样系统健全制度的约束下,每位市民都不得不检点自己的行为。 利的下降。在这样系统健全制度的约束下,每位市民都不得不检点自己的行为。 水体富营养化( 一、水体富营养化(water eutrophication) : ) 含义: 1.含义: 含义 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 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 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它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含量下降,水质恶化, 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它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含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 及其它水生生物产生变异现象,称为水体富营养化。 及其它水生生物产生变异现象,称为水体富营养化。 溶解氧:溶解于水中的分子状态的氧, 表示,是水生生物生存必不可少的条件。 (溶解氧:溶解于水中的分子状态的氧,用 DO 表示,是水生生物生存必不可少的条件。 天然水溶解氧近于饱和值, 会引起鱼类窒息死亡, 天然水溶解氧近于饱和值,大约是 9ppm,当 DO<4ppm 时,会引起鱼类窒息死亡,健康 , < 水的 DO>6ppm。 > 。 ) 在自然条件下,湖泊也会从贫营养状态过渡到富营养状态,不过这种自然过程非常缓慢。 在自然条件下,湖泊也会从贫营养状态过渡到富营养状态,不过这种自然过程非常缓慢。 而人为排放含营养物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所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则可以在短时间内出 而人为排放含营养物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所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则可以在短时间内出 现。 .分类: 分类: 分类 (1)水华(water blooms) )水华( ) : 一种在淡水中(湖泊等水域)的自然现象,是由藻类引起的(如蓝藻、绿藻、 一种在淡水中(湖泊等水域)的自然现象,是由藻类引起的(如蓝藻、绿藻、硅 藻等) 它使人类的饮用水源受到威胁,藻毒素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类的健康。 ,它使人类的饮用水源受到威胁 藻等) 它使人类的饮用水源受到威胁,藻毒素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类的健康。 , 2.分类: 分类: 分类 (1)水华(water blooms) )水华( ) : 一种在淡水中(湖泊等水域)的自然现象,是由藻类引起的(如蓝藻、绿藻、 一种在淡水中(湖泊等水域)的自然现象,是由藻类引起的(如蓝藻、绿藻、硅 藻等) 它使人类的饮用水源受到威胁,藻毒素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类的健康。 ,它使人类的饮用水源受到威胁 藻等) 它使人类的饮用水源受到威胁,藻毒素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类的健康。 , 2)赤潮(red tids) )赤潮( ) : 含义: ①含义: 是海洋中某些微小( ~ μ )的浮游藻类、原生动物或更小的细菌, 是海洋中某些微小(2~20μm)的浮游藻类、原生动物或更小的细菌,在满足 一定的条件下,爆发性繁殖或突然性聚集,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自然生态现象。 一定的条件下,爆发性繁殖或突然性聚集,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自然生态现象。 赤潮是一个历史沿用名,它并不一定都是红色。有红色、砖红色、绿色、黄色、 赤潮是一个历史沿用名,它并不一定都是红色。有红色、砖红色、绿色、黄色、 棕色等,有些赤潮生物如裸甲藻、梨甲藻等引起的赤潮,海水可能不呈现任何特别的颜色。 棕色等,有些赤潮生物如裸甲藻、梨甲藻等引起的赤潮,海水可能不呈现任何特别的颜色。 1.海水富营养化是赤潮发生的物质基础和首要条件 海水富营养化是赤潮发生的物质基础和首要条件 由于城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大量排入海水中,使营养物质在水体中富集, 由于城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大量排入海水中,使营养物质在水体中富集,造 成海域富营养化。此时,水域中氮、磷等营养盐类; 成海域富营养化。此时,水域中氮、磷等营养盐类;铁、锰等微量元素以及有机化合物的 含量大大增加,促进赤潮生物的大量繁殖。赤潮检测的结果表明, 含量大大增加,促进赤潮生物的大量繁殖。赤潮检测的结果表明,赤潮发生海域的水体均 已遭到严重污染,富营养化。氮磷等营养盐物质大大超标。 已遭到严重污染,富营养化。氮磷等营养盐物质大大超标。 2.水文气象和海水理化因子的变化是赤潮发生的重要原因 水文气象和海水理化因子的变化是赤潮发生的重要原因 海水的温度是赤潮发生的重要环境因子, 海水的温度是赤潮发生的重要环境因子,20―30℃ 是赤潮发生的适宜温度范围。 ℃ 是赤潮发生的适宜温度范围。 科学家发现一周内水温突然升高大于 2℃ 是赤潮发生的先兆。海水的化学因子如盐度变化 ℃ 是赤潮发生的先兆。 也是促使生物因子―赤潮生物大量繁殖的原因之一 赤潮生物大量繁殖的原因之一。 也是促使生物因子 赤潮生物大量繁殖的原因之一。盐度在 26―37 的范围内均有发生赤潮 的可能, 容易形成温跃层和盐跃层。 的可能,但是海水盐度在 15―21.6 时,容易形成温跃层和盐跃层。温、盐跃层的存在为赤 潮生物的聚集提供了条件,易诱发赤潮。 潮生物的聚集提供了条件,易诱发赤潮。 盐度: 盐度: 海水的盐度是海水含盐量的定量量度,是海水最重要的理化特性之一, 海水的盐度是海水含盐量的定量量度,是海水最重要的理化特性之一,它与沿 岸径流量、降水及海面蒸发密切相关。 岸径流量、降水及海面蒸发密切相关。 绝对盐度是指海水中溶解物质质量与海水质量的比值。 绝对盐度是指海水中溶解物质质量与海水质量的比值。因绝对盐度不能直接测 所以,随着盐度的测定方法的变化和改进,实际应用中通常用相对盐度。 量,所以,随着盐度的测定方法的变化和改进,实际应用中通常用相对盐度。 根据测定的方法不同,又分为很多种。如克纽森盐度 电导盐度等。 如克纽森盐度、 根据测定的方法不同,又分为很多种 如克纽森盐度、电导盐度等。 3.海水养殖的自身污染亦是诱发赤潮的因素之一 海水养殖的自身污染亦是诱发赤潮的因素之一 海水养殖的自身污染亦是诱发 随着全国沿海养殖业的大发展,尤其是对虾养殖业的蓬勃发展。 随着全国沿海养殖业的大发展,尤其是对虾养殖业的蓬勃发展。也产生了严重 的自身污染问题。在对虾养殖中,人工投喂大量配合饲料和鲜活饵料。 的自身污染问题。在对虾养殖中,人工投喂大量配合饲料和鲜活饵料。由于养殖技术陈旧 和不完善,往往造成投饵量偏大,池内残存饵料增多,严重污染了养殖水质。另一方面, 和不完善,往往造成投饵量偏大,池内残存饵料增多,严重污染了养殖水质。另一方面, 由于虾池每天需要排换水,所以每天都有大量污水排入海中,这些带有大量残饵、 由于虾池每天需要排换水,所以每天都有大量污水排入海中,这些带有大量残饵、粪便的 水中含有氨氮、尿素、尿酸及其它形式的含氮化合物,加快了海水的富营养化, 水中含有氨氮、尿素、尿酸及其它形式的含氮化合物,加快了海水的富营养化,这样为赤 潮生物提供了适宜的生物环境,使其增殖加快,特别是在高温、闷热、 潮生物提供了适宜的生物环境,使其增殖加快,特别是在高温、闷热、无风的条件下最易 发生赤潮。 发生赤潮。 1.赤潮对海洋生态平衡的破坏 赤潮对海洋生态平衡的破坏 海洋是一种生物与环境、 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依存, 相互制约的复杂生态系统。 海洋是一种生物与环境、 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依存, 相互制约的复杂生态系统。 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都是处于相对稳定,动态平衡的状态。 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都是处于相对稳定,动态平衡的状态。当赤潮发生时由于赤 潮生物的异常爆发性增殖,这种平衡遭受到严重干扰和破坏。在植物性赤潮发生初期, 潮生物的异常爆发性增殖,这种平衡遭受到严重干扰和破坏。在植物性赤潮发生初期,由 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含量增高、 值增高、溶解氧增高、 于植物的光合作用,赤潮海域水体中叶绿素 a 含量增高、pH 值增高、溶解氧增高、化学耗 氧量增高。这种环境因素的改变,致使一些海洋生物不能正常生长、发育、繁殖, 氧量增高。这种环境因素的改变,致使一些海洋生物不能正常生长、发育、繁殖,导致一 些生物逃避甚至死亡,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 些生物逃避甚至死亡,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 赤潮对海洋渔业和水产资源的破坏 赤潮生物的异常爆发性增殖,导致了海域生态平衡被打破,海洋浮游植物、 赤潮生物的异常爆发性增殖,导致了海域生态平衡被打破,海洋浮游植物、浮 游动物、底栖生物、游泳生物相互间的食物链关系和相互依存、 游动物、底栖生物、游泳生物相互间的食物链关系和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异常或者 破裂,这就大大破坏了主要经济渔业种类的饵料基础,破坏了海洋生物食物链的正常循环, 破裂,这就大大破坏了主要经济渔业种类的饵料基础,破坏了海洋生物食物链的正常循环, 造成鱼、 贝类索饵场丧失,渔业产量锐减;赤潮生物的异常爆发性繁殖, 造成鱼、虾、蟹、贝类索饵场丧失,渔业产量锐减;赤潮生物的异常爆发性繁殖,可引起 贝等经济生物瓣鳃机械堵塞,造成这些生物窒息而死;赤潮后期, 鱼、虾、贝等经济生物瓣鳃机械堵塞,造成这些生物窒息而死;赤潮后期,赤潮生物大量 死亡,在细菌分解作用下, 死亡,在细菌分解作用下,可造成区域性海洋环境严重缺氧或者产生硫化氢等有害化学物 使海洋生物缺氧或中毒死亡 另外,有些赤潮生物的体内或代谢产物中含有生物毒素, 质,使海洋生物缺氧或中毒死亡;另外,有些赤潮生物的体内或代谢产物中含有生物毒素, 能直接毒死鱼、 贝类等生物。 能直接毒死鱼、虾、贝类等生物。 3.赤潮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赤潮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有些赤潮生物还能分泌一些可以在贝类体内积累的毒素,统称贝毒, 有些赤潮生物还能分泌一些可以在贝类体内积累的毒素,统称贝毒,其含量往 往有可能超过食用时人体可接受的水平。这些贝类如果不慎被食用,就会引起人体中毒, 往有可能超过食用时人体可接受的水平。这些贝类如果不慎被食用,就会引起人体中毒, 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严重时可导致死亡。目前确定有 10 余种贝毒的毒素比眼镜蛇毒素高 80 倍,比一般的麻醉 如普鲁卡因、 万多倍。据统计, 多起, 剂,如普鲁卡因、可卡因还强 10 万多倍。据统计,全世界发生贝毒中毒事件约 300 多起, 多人。 死亡 300 多人。 1.控制污水入海量,防止海水富营养化 控制污水入海量, 控制污水入海量 海水富营养化是形成赤潮的物资基础。 海水富营养化是形成赤潮的物资基础。携带大量无机物的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 排放入海是引起海域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排放入海是引起海域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控制工业废水 和生活污水向海洋超标排放。按照国家制定的海水标准和海洋环境保护法的要求, 和生活污水向海洋超标排放。按照国家制定的海水标准和海洋环境保护法的要求,对排放 入海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要进行严格处理。 入海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要进行严格处理。 .建立海洋环境监视网络,加强赤潮监视 建立海洋环境监视网络, 建立海洋环境监视网络 应开展专业和群众相结合的海洋监视活动,扩大监视海洋的覆盖面, 应开展专业和群众相结合的海洋监视活动,扩大监视海洋的覆盖面,及时获取 赤潮和与赤潮有密切关系的污染信息。特别是赤潮多发区,近岸水域, 赤潮和与赤潮有密切关系的污染信息。特别是赤潮多发区,近岸水域,海水养殖区和江河 入海口水域要进行严密监视 及时获取赤潮信息。一旦发现赤潮和赤潮征兆, 入海口水域要进行严密监视,及时获取赤潮信息。一旦发现赤潮和赤潮征兆,监视网络机 构可及时通知有关部门,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跟踪监视监测,提出治理措施, 构可及时通知有关部门,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跟踪监视监测,提出治理措施,千方百计减 少赤潮的危害。 少赤潮的危害。 3.加强海洋环境的监测,开展赤潮的预报服务 加强海洋环境的监测, 加强海洋环境的监测 应加强赤潮预报模式的研究,了解赤潮的发生、发展和消衰机理。 应加强赤潮预报模式的研究,了解赤潮的发生、发展和消衰机理。为全面了解 赤潮的发生机制,应该对海洋环境和生态进行全面监测,尤其是赤潮的多发区, 赤潮的发生机制,应该对海洋环境和生态进行全面监测,尤其是赤潮的多发区,海洋污染 较严重的海域,要增加监测频率和密度。当有赤潮发生时,应对赤潮进行跟踪监视监测, 较严重的海域,要增加监测频率和密度。当有赤潮发生时,应对赤潮进行跟踪监视监测, 及时获取资料。在获得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对赤潮的形成机制进行研究分析,提出预报模 及时获取资料。在获得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对赤潮的形成机制进行研究分析,提出预报模 开展赤潮预报服务。 式,开展赤潮预报服务。 4.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海洋 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海洋 为避免和减少赤潮灾害的发生,应开展海洋功能区规划工作,从全局出发, 为避免和减少赤潮灾害的发生,应开展海洋功能区规划工作,从全局出发,科 学指导海洋开发和利用。对重点海域要作出开发规划,减少盲目性,做到积极保护, 学指导海洋开发和利用。对重点海域要作出开发规划,减少盲目性,做到积极保护,科学 管理,全面规划,综合开发。另外,海水养殖业应积极推广科学养殖技术, 管理,全面规划,综合开发。另外,海水养殖业应积极推广科学养殖技术,加强养殖业的 科学管理。控制养殖废水的排放。保持养殖水质处于良好状态。 科学管理。控制养殖废水的排放。保持养殖水质处于良好状态。 5.搞好社会教育和宣传 搞好社会教育和宣传 要经常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新闻媒介, 要经常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新闻媒介,向全社会广泛开展关于 赤潮的科普宣传,通过宣传教育,增强抗灾防灾的意识能力。 赤潮的科普宣传,通过宣传教育,增强抗灾防灾的意识能力。同时也呼吁社会各方面在全 面开发海洋的同时,高度重视海洋环境的保护,提高全民保护海洋的意识。 面开发海洋的同时,高度重视海洋环境的保护,提高全民保护海洋的意识。只有保护好海 才能不断向海洋索取财富,反之,将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洋,才能不断向海洋索取财富,反之,将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1.发现过程 发现过程 1950 年,有大量的海鱼成群在水W湾海面游泳,海面上常见死鱼、海鸟尸体, 有大量的海鱼成群在水W湾海面游泳,海面上常见死鱼、海鸟尸体, 水W市的鱼量开始锐减。 水W当地许多猫出现不寻常现象,走路跌跌, 水W市的鱼量开始锐减。1952 年,水W当地许多猫出现不寻常现象,走路跌跌,甚至 发足狂奔,当地居民称“跳舞病 跳舞病”, 月有猫发疯跳海自杀,但当时尚未引起注意, 发足狂奔,当地居民称 跳舞病 , 1953 年 1 月有猫发疯跳海自杀,但当时尚未引起注意, 一年内,投海自杀的猫总数达五万多只。接着, 猪也发生了类似的发疯情形。 一年内,投海自杀的猫总数达五万多只。接着,狗、猪也发生了类似的发疯情形。1956 年 4 月 21 日,人类亦被确认发生同样的病症,来自入江村的小女孩田中静子成为第一位患病 人类亦被确认发生同样的病症, 被送至氮肥厂附属医院,病况急速恶化,一个月后双目失明,全身性痉挛, 者,被送至氮肥厂附属医院,病况急速恶化,一个月后双目失明,全身性痉挛,不久死亡 死者两岁的妹妹也罹患相同的病症,不久又发现许多村民都有问题。 死者两岁的妹妹也罹患相同的病症,不久又发现许多村民都有问题。1956 年 8 月日本学者 发现水W湾海水中有污染物质,研究人员侦查的矛头指向一家氮肥公司。 发现水W湾海水中有污染物质,研究人员侦查的矛头指向一家氮肥公司。这种怪病被称为 “水W奇病 ,此事造成水W近海鱼贝类市场价值一落千丈,水W居民由于陷入贫困,反而 水W奇病”,此事造成水W近海鱼贝类市场价值一落千丈,水W居民由于陷入贫困, 水W奇病 大量食用有毒的鱼贝,使得灾情扩大。 万居民, 万人不同程度的患有此 大量食用有毒的鱼贝,使得灾情扩大。镇上有 4 万居民,先后有 1 万人不同程度的患有此 种病。 月水W病患者家庭互助会成立。 种病。1957 年 8 月水W病患者家庭互助会成立。 1959 年,熊本大学医学部水W病研究班发表研究报告,指出水W病原因当地氮肥厂 熊本大学医学部水W病研究班发表研究报告, 所排出的有机汞, 年间有数百吨的汞被排入水W湾。 年底, 所排出的有机汞,1932 至 1966 年间有数百吨的汞被排入水W湾。1959 年底,渔民 开始向氮肥厂进行示威抗议。 年正式将“甲基汞中毒 所引起的工业公害病, 甲基汞中毒”所引起的工业公害病 开始向氮肥厂进行示威抗议。1960 年正式将 甲基汞中毒 所引起的工业公害病,定 名为“水W病 水W病”。 名为 水W病 。 .原因分析: 原因分析: 原因分析 日本熊本县一家氮肥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汞, 日本熊本县一家氮肥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汞,这些废水排入海湾后经过某些生物的转 生成甲基汞。这些汞在海水、底泥和鱼类中富集,又经过食物链使人中毒。 化,生成甲基汞。这些汞在海水、底泥和鱼类中富集,又经过食物链使人中毒。最先发病 的是爱吃鱼的猫,中毒后发疯痉挛,纷纷跳海自杀。 的是爱吃鱼的猫,中毒后发疯痉挛,纷纷跳海自杀。1956 年,出现了与猫的症状相似的病 人。 甲基汞: 甲基汞: 属有机汞,主要侵犯神经系统,可发生口腔炎,口服引起急性胃肠炎。 属有机汞,主要侵犯神经系统,可发生口腔炎,口服引起急性胃肠炎。有神经衰 弱综合征,精神障碍、昏迷、瘫痪,可发生肾脏损害,重者可导致肾功能衰竭; 弱综合征,精神障碍、昏迷、瘫痪,可发生肾脏损害,重者可导致肾功能衰竭;还可致心 脏、肝脏损害、皮肤损害。 肝脏损害、皮肤损害。 甲基汞进入人体后,很容易吸收,不易降解,排泄很慢, 甲基汞进入人体后,很容易吸收,不易降解,排泄很慢,特别是容易在脑中积 侵害人的大脑皮层,也侵害小脑。对胎儿的侵害,几乎遍布全脑,后遗症严重。 累,侵害人的大脑皮层,也侵害小脑。对胎儿的侵害,几乎遍布全脑,后遗症严重。1991 人死亡。 年,日本环境厅公布的中毒人数仍有 2248 人,其中 1004 人死亡。 ? 1.我国的水污染形势严峻 我国的水污染形势严峻 我国的水污 我国的水环境污染以有机物污染为主。传统的污染物未能控制住, 我国的水环境污染以有机物污染为主。传统的污染物未能控制住,富营养化和 有毒化学物质的污染都相继增加;点源污染未有效控制住, 有毒化学物质的污染都相继增加;点源污染未有效控制住,非点源污染在一些地区又突出 起来。 以上的污水未经有效处理就直接排入水域, 起来。由于 70%以上的污水未经有效处理就直接排入水域,已造成我国 2/3 以上的河段受 以上的污水未经有效处理就直接排入水域 到污染。 到污染。 ? 2.流域水污染严重 流域水污染严重 七大重点流域地表水普遍受到有机物污染。按照综合指数排序, 七大重点流域地表水普遍受到有机物污染。按照综合指数排序,全国七大流域污 染程度由重到轻的顺序是:海河、辽河、淮河、黄河、松花江、珠江、长江。 染程度由重到轻的顺序是:海河、辽河、淮河、黄河、松花江、珠江、长江。较突出的问 题是水系中开始出现有毒化学品的污染。 松花江水系中已探查出上百种有机毒物 出上百种有机毒物。 题是水系中开始出现有毒化学品的污染。 松花江水系中已探查出上百种有机毒物。 ? 中国经济网北京 2 月 28 日讯国家统计局今日发布的《2010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日讯国家统计局今日发布的《 统计公报》 公报显示, ,公报显示 个水质监测断面中, 统计公报》 公报显示,七大水系的 408 个水质监测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比 , 个百分点; 例占 59.6%,比上年提高 2.2 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占 16.4%,下降 2.0 , , 个百分点。七大水系水质总体上持续好转,部分流域污染仍然严重。 个百分点。七大水系水质总体上持续好转,部分流域污染仍然严重。 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Ⅰ类-- 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 Ⅱ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 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 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 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 Ⅲ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 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回游通道, 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回游通道, 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Ⅳ类-- 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 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Ⅴ类-- 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 3.我国湖泊、水库富营养化呈现急剧恶 我国湖泊、 我国湖泊 化趋势 因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利用强度加大,导致我国湖泊、水库生源要素严重富集, 因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利用强度加大,导致我国湖泊、水库生源要素严重富集,生 态系统退化,蓝藻水华频繁暴发,湖泊、水库富营养化呈现迅猛发展的趋势。 态系统退化,蓝藻水华频繁暴发,湖泊、水库富营养化呈现迅猛发展的趋势。 ? 营养指数 E 是通过复杂的公式计算出的数据,其单位是 mg/dm3。根据 E 的大小可 是通过复杂的公式计算出的数据, 。 将水体进行营养分级,分级情况如下: 将水体进行营养分级,分级情况如下: 营养指数 E 营养分级 <30 贫营养 30~50 ~ 中营养 >50 富营养 50 ~60 轻度富营养 60 ~70 中度富营养 >70 重度富营养 ? 4.近岸海域污染: 近岸海域污染: 近岸海域污染 影响我国近岸海域水质的主要污染因子是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 影响我国近岸海域水质的主要污染因子是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部分海域石油 铅和化学需氧量超标,个别海域溶解氧、铜和汞超标。 类、铅和化学需氧量超标,个别海域溶解氧、铜和汞超标。 总体上东海污染最重,其次是渤海、南海、黄海。大面积赤潮增加、区域集中, 总体上东海污染最重,其次是渤海、南海、黄海。大面积赤潮增加、区域集中,且 时段长、高发期集中、持续时间延长。 时段长、高发期集中、持续时间延长。 ?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0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显示,近岸海域 298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显示, 个海水水质监测点中,达到国家一、 个海水水质监测点中,达到国家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监测点占 62.8%,比上年 , 个百分点;三类海水占 个百分点;四类、 下降 10.1 个百分点;三类海水占 14.1%,上升 8.1 个百分点;四类、劣四类海水占 , 23.2%,上升 2.1 个百分点。 2010 年广东海洋公报显示,广东近海四成入海排污 个百分点。 年广东海洋公报显示, , 口排放污水超标, 的近海海域正遭受污染。 口排放污水超标,16%的近海海域正遭受污染。专家指出,不少海鲜重金属严重超 的近海海域正遭受污染 专家指出, 如市民经常食用的生蚝中, 标,如市民经常食用的生蚝中,铜金属和镉金属分别超标 740 倍和 90 倍。养殖的扇贝近七成都死了,渔民基本绝收,有人甚至把贷的四五十万元已赔的干干净净。 养殖的扇贝近七成都死了,渔民基本绝收,有人甚至把贷的四五十万元已赔的干干净净。 养殖户们决定联合起来,起诉扇贝死亡事件的元凶―康菲 康菲。 多名渔民在“诉 养殖户们决定联合起来,起诉扇贝死亡事件的元凶 康菲。继 9 月 6 日 120 多名渔民在 诉 讼授权委托书”上签名之后 上签名之后, 多名渔民得到消息 消息, 讼授权委托书 上签名之后,7 日、8 日,烟台牟平区又有 20 多名渔民得到消息,赶来签上 了自己的名字, 多名渔民签名的委托书,将会送到律师手中。 了自己的名字,9 日或 10 日,这份有着 140 多名渔民签名的委托书,将会送到律师手中。 据了解,渤海目前已成为一个垃圾桶, 以上海水被污染。此次海洋溢油, 据了解,渤海目前已成为一个垃圾桶,1/5 以上海水被污染。此次海洋溢油,只不过是在渤 海病躯之上加了一根稻草 ? 5.城市地下水污染和饮用水安全 城市地下水污染和饮用水安全 据监测数据: 的地下水污染严重。 据监测数据:我国 60%的地下水污染严重。 的地下水污染严重 2010 年 7 月,北京举办的 2010 国际地下水论坛上,与会专家提出警告:一些地区 国际地下水论坛上,与会专家提出警告: 地下水储量正以惊人的速度减少。另外,许多地区地下水还遭到严重污染。 地下水储量正以惊人的速度减少。另外,许多地区地下水还遭到严重污染。 会上,有专家指出: 水危机并不只在中国存在 但中国比世界上其他任何地方的问题都更 水危机并不只在中国存在, 会上,有专家指出:“水危机并不只在中国存在,但中国比世界上其他任何地方的问题都更 为严峻。 为严峻。” 的人饮用地下水, 中国地下水占到全国水资源的 1/3。 。全国有近 70%的人饮用地下水,因此地下水也是 的人饮用地下水 重要的饮用水水源。 但水体污染正加重中国的地下水污染, 论坛上有专家指出: 重要的饮用水水源。 但水体污染正加重中国的地下水污染, 论坛上有专家指出: 全国有 90% 的地下水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污染严重。 的地下水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60%污染严重。 污染严重 ? 1.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的含义: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的含义: 简称 POPs,指的是一类化学物质,这类物质可以持久存在于环境中,具有很长的半 ,指的是一类化学物质,这类物质可以持久存在于环境中, 衰期,可以在全球广泛分布,且能通过食物网蓄积,逐级传递, 衰期,可以在全球广泛分布,且能通过食物网蓄积,逐级传递,进入到有机体的脂肪组织 中聚积,并对人类健康及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的有机化学物质。 中聚积,并对人类健康及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的有机化学物质 ? .特点: 特点: 特点 (1)高毒性 ) POPs 物质在低浓度时也会对生物体造成伤害,例如,二恶英类物质中最毒者的毒 物质在低浓度时也会对生物体造成伤害,例如, 倍以上,号称是世界上最毒的化合物之一, 性相当于氰化钾的 1000 倍以上,号称是世界上最毒的化合物之一,每人每日能容忍的二恶 物质还具有生物放大效应, 英摄入量为每公斤体重 1pg 。POPs 物质还具有生物放大效应,POPs 也可以通过生物链逐 渐积聚成高浓度,从而造成更大的危害。 渐积聚成高浓度,从而造成更大的危害。 2)持久性 : ) POPs 物质具有抗光解性、 物质具有抗光解性、 化学分解和生物降解性, 例如, 化学分解和生物降解性 例如, 二恶英系列物质其在气相 中的半衰期为 8~400 天, 相中为 166 天到 2119 年, ~ 水 在土壤和沉积物中约 17 年到 273 年。 (3)积聚性 : ) POPs 具有高亲油性和高憎水性,其能在活的生物体的脂肪组织中进行生物积累,可 具有高亲油性和高憎水性,其能在活的生物体的脂肪组织中进行生物积累, 通过食物链逐级地放大,浓度甚至能放大近百万倍,从而从危害人类健康。 通过食物链逐级地放大,浓度甚至能放大近百万倍,从而从危害人类健康。 (4)流动性大 ) POPs 可以通过风和水流传播到很远的距离。POPs 物质一般是半挥发性物质,在室 可以通过风和水流传播到很远的距离。 物质一般是半挥发性物质, 温下就能挥发进入大气层。因此, 温下就能挥发进入大气层。因此,它们能从水体或土壤中以蒸气形式进入大气环境或者附 在大气中的颗粒物上,由于其具持久性, 在大气中的颗粒物上,由于其具持久性,所以能在大气环境中远距离迁移而不会全部被降 但半挥发性又使得它们不会永久停留在大气层中,它们会在一定条件下又沉降下来 它们会在一定条件下又沉降下来, 解,但半挥发性又使得它们不会永久停留在大气层中 它们会在一定条件下又沉降下来,然 后又在某些条件下挥发。 这样的挥发和沉降重复多次就可以导致 POPs 分散到地球上各个地 后又在某些条件下挥发。 方。 ? 3.种类 种类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分为杀虫剂、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分为杀虫剂、工业化学品和生产中的副产品三类 : 第一类――杀虫剂 艾氏剂 、氯丹、滴滴涕 、狄氏 杀虫剂:艾氏剂 氯丹、 第一类 杀虫剂 灭蚁灵等。 剂 、异狄氏剂 、七氯 、灭蚁灵等。 第二类――工业化学品 多氯联苯、六氯苯等 工业化学品:多氯联苯 第二类 工业化学品 多氯联苯、六氯苯等。 第三类――生产中的副产品 二恶英和呋喃等。 生产中的副产品:二恶英和呋喃等 第三类 生产中的副产品 二恶英和呋喃等。 ? 4.危害 危害 (1)对儿童的出生体重的影响:可能会使人类婴儿的出生 )对儿童的出生体重的影响:可能会使人类婴儿的出生 体重降低,发育不良, 体重降低,发育不良,骨骼发育的障碍和代谢的紊 都可以对人的一生产生影响。 乱,都可以对人的一生产生影响。 (2)对神经系统:注意力的紊乱、免疫系统的抑制; )对神经系统:注意力的紊乱、免疫系统的抑制; (3)对生殖系统的危害:还对人体的内分泌系统有着潜在 )对生殖系统的危害: 的威胁,导致生殖功能异常、新生儿性别比例失调, 的威胁,导致生殖功能异常、新生儿性别比例失调, 女性的乳腺癌等,不仅对个体产生危害, 女性的乳腺癌等,不仅对个体产生危害,而且对其后 代造成永久性的影响。 代造成永久性的影响。 ? (4)致癌。 一)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工艺、发展节水型工业 (一 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工艺、 )致癌。 ( 1.正确规划产品方案,选择原料路线,采用无毒 正确规划产品方案, 正确规划产品方案 选择原料路线, 的产品和原料来代替有毒的产品和原料。 的产品和原料来代替有毒的产品和原料。 2.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使生产过程中每一环节 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 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 的原料、材料及能源的利用率尽量提高, 的原料、材料及能源的利用率尽量提高,使废 物的排放量相应减至最小。 物的排放量相应减至最小。 3.大力采用节水工艺,建立节水型工业,应推广 大力采用节水工艺, 大力采用节水工艺 建立节水型工业, 应用水的循环使用和重复使用系统, 应用水的循环使用和重复使用系统,既减少水 资源的消耗, 资源的消耗,又减少废水量的排放 4.大力开展综合利用,从废水中回收有用的物质,降低废水中污染物的浓度。如从造纸废水 大力开展综合利用, 大力开展综合利用 从废水中回收有用的物质,降低废水中污染物的浓度。 中回收纤维物质等。 中回收纤维物质等。 5.改进设备,加强管理,使生产过程中的跑、冒、滴、漏减少至最低限度,大大减少废水及 改进设备, 漏减少至最低限度, 改进设备 加强管理,使生产过程中的跑、 其污染物质的排放量。 其污染物质的排放量。? (二)加强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 1.正确处理工业废水与城市废水的合并处理与 正确处理工业废水与城市废水的合并处理与 分散处理。 分散处理。 2.采取近期与远期相结合的原则,争取用较少 采取近期与远期相结合的原则, 采取近期与远期相结合的原则 的资金使污水处理系统完善起来。 的资金使污水处理系统完善起来。而不能片 面追求规模。 面追求规模。 3.建设步骤上采取先管网后处理厂的顺序。 建设步骤上采取先管网后处理厂的顺序。 建设步骤上采取先管网后处理厂的顺序 4.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应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自 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应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自 净能力,有助于减少污水处理投资和节省资源。 净能力,有助于减少污水处理投资和节省资源。 ? (三)大力发展城市污水资源化 提倡中水回用,是防治水污染,节约水资源的有效途径。 提倡中水回用,是防治水污染,节约水资源的有效途径。城市污水经过深度处理可 以使其再生回用于某些用途,如农业灌溉、浇洒道路、洗涤车辆、消防等 以使其再生回用于某些用途,如农业灌溉、浇洒道路、洗涤车辆、消防等,也可以用于补 给地下水。城市污水资源化对于缺水地区不仅经济效益显著,同时减轻了水资源的污染, 给地下水。城市污水资源化对于缺水地区不仅经济效益显著,同时减轻了水资源的污染, 缓解了水资源的紧张,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缓解了水资源的紧张,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 (四)依靠科技进步,开发应用高效节能的废水处理工艺。 依靠科技进步,开发应用高效节能的废水处理工艺。 传统的城市污水处理工艺为以活性污泥为主体的二级处理工艺, 传统的城市污水处理工艺为以活性污泥为主体的二级处理工艺,虽然能够有效去除 废水中的有机物,但也具有流程复杂、基建费高、能耗大、运行成本高等缺点。 废水中的有机物,但也具有流程复杂、基建费高、能耗大、运行成本高等缺点。应积极研 不断开发出处理功能强、效果好、投资少、运行成本低、操作简单等污水处理新方法。 究,不断开发出处理功能强、效果好、投资少、运行成本低、操作简单等污水处理新方法。 一、大气圈 受地心引力而随地球旋转的大气层称为大气圈。大约有 公里。 受地心引力而随地球旋转的大气层称为大气圈。大约有
公里。大气是自 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及生物赖以生存的必不可少的物质。 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及生物赖以生存的必不可少的物质。 1.大气圈的结构: 大气圈的结构: 大气圈的结构 根据在大气圈中的位置及特点,可将大气圈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 根据在大气圈中的位置及特点,可将大气圈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 逸散层共五个部分,其中,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为对流层。 逸散层共五个部分,其中,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为对流层。 (1)对流层: )对流层: 它的厚度不一, 公里, 公里, 它的厚度不一,其厚度在地球两极上空为 8 公里,在赤道上空为 17 公里,是大气最 稠密的一层。大气密度大, 以上,有以下特点: 稠密的一层。大气密度大,它的质量占大气总质量的 3/4 以上,有以下特点: 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 ①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大约每上升 100 米,温度降低 0.6~0.65℃。 ~ ℃ 空气对流。由于贴近地面的空气受地面辐射增温的影响而膨胀上升,上面冷空气下沉, ②空气对流。由于贴近地面的空气受地面辐射增温的影响而膨胀上升,上面冷空气下沉, 在垂直方向上形成强烈的对流,这对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和传输起着重要作用。 在垂直方向上形成强烈的对流,这对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和传输起着重要作用。 (1)对流层: )对流层: 它的厚度不一, 公里, 公里, 它的厚度不一,其厚度在地球两极上空为 8 公里,在赤道上空为 17 公里,是大气最 稠密的一层。大气密度大, 以上,有以下特点: 稠密的一层。大气密度大,它的质量占大气总质量的 3/4 以上,有以下特点: 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 ①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大约每上升 100 米,温度降低 0.6~0.65℃。 ~ ℃ 空气对流。由于贴近地面的空气受地面辐射增温的影响而膨胀上升,上面冷空气下沉, ②空气对流。由于贴近地面的空气受地面辐射增温的影响而膨胀上升,上面冷空气下沉, 在垂直方向上形成强烈的对流,这对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和传输起着重要作用。 在垂直方向上形成强烈的对流,这对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和传输起着重要作用。(1)对流层: )对流层: 它的厚度不一, 公里, 公里, 它的厚度不一,其厚度在地球两极上空为 8 公里,在赤道上空为 17 公里,是大气最 稠密的一层。大气密度大, 以上,有以下特点: 稠密的一层。大气密度大,它的质量占大气总质量的 3/4 以上,有以下特点: ①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大约每上升 100 米,温度降低 0.6~0.65℃。 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 ~ ℃ 空气对流。由于贴近地面的空气受地面辐射增温的影响而膨胀上升,上面冷空气下沉, ②空气对流。由于贴近地面的空气受地面辐射增温的影响而膨胀上升,上面冷空气下沉, 在垂直方向上形成强烈的对流,这对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和传输起着重要作用。 在垂直方向上形成强烈的对流,这对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和传输起着重要作用。 温度和湿度的水平分布不均匀 度的水平分布不均匀。 ③温度和湿度的水平分布不均匀。 在热带海洋上空,空气比较温暖潮湿,在高纬度的内陆上空,空气比较寒冷干燥, 在热带海洋上空,空气比较温暖潮湿,在高纬度的内陆上空,空气比较寒冷干燥, 因而在水平方向形成了大规模的水平运动。 因而在水平方向形成了大规模的水平运动。 大气中的水气几乎都集中于此,是展示风云变幻的“大舞台 大舞台”:刮风、下雨、 大气中的水气几乎都集中于此,是展示风云变幻的 大舞台 :刮风、下雨、降雪等 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对流层内。 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对流层内。 对流层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 对流层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 2)平流层 ) 上端距地面高度大约 50~55Km,大气密度低,总质量占大气总质量的 5%,空气 ~ ,大气密度低, , 无垂直对流运动。这里基本上没有水气,晴朗无云,很少发生天气变化,适于飞机航行。 无垂直对流运动。这里基本上没有水气,晴朗无云,很少发生天气变化,适于飞机航行。 以上的平流层为逆温层,即温度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距地面 40Km 以上的平流层为逆温层,即温度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的范围内, 的臭氧层。 在距地面 35~55Km 的范围内,有厚度约为 20Km 的臭氧层。 ~ 臭氧层: 臭氧层: 臭氧层具有吸收短波紫外线的能力,同时臭氧在紫外线作用下可分解为原子氧( ) 臭氧层具有吸收短波紫外线的能力,同时臭氧在紫外线作用下可分解为原子氧(O) 和分子氧( ) 当原子氧与分子氧重新化合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使平流层温度升高。 ,当原子氧与分子氧重新化合时 和分子氧(O2) 当原子氧与分子氧重新化合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使平流层温度升高。 , 臭氧层对太阳辐射和宇宙射线的致命伤害起着防护作用。 臭氧层对太阳辐射和宇宙射线的致命伤害起着防护作用。像一道屏障保护着地球上 的生物免受太阳高能粒子的袭击。 的生物免受太阳高能粒子的袭击。 联合国科学家们已经证实, 联合国科学家们已经证实,由于目前全世界范围内正在逐步淘汰近 100 种曾经使用 过的冰箱制冷剂和气溶胶产品 臭氧逐渐停止变薄, 剂和气溶胶产品, 过的冰箱制冷剂和气溶胶产品,臭氧逐渐停止变薄,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完全恢复到 年代以前的水平。同时, 上世纪 80 年代以前的水平。同时,国际上为保护臭氧层所做的努力已避免了全世 界数百万人罹患皮肤癌。 界数百万人罹患皮肤癌。 (3)中间层: )中间层: 左右的范围。空气更为稀薄,有强烈的垂直对流运动, 平流层上端到距地面 85Km 左右的范围。空气更为稀薄,有强烈的垂直对流运动,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下降,最高处可到- ℃左右。中间层的顶部有少量水分,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下降,最高处可到-90℃左右。中间层的顶部有少量水分,偶尔还能见 到银白色的夜光云 。 4)暖层 ) 公里这一层, 称为热层或暖层。 它的特点是温度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从 85 公里到 800 公里这一层, 称为热层或暖层。 它的特点是温度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公里的高空, 在距地面 400 公里的高空,温度可达 ℃。这一层里的氧原子和氮原子处于电离状 ℃ 所以又被称为电离层。来自地表某个地点的无线电波,必须经过电离层的反射, 态,所以又被称为电离层。来自地表某个地点的无线电波,必须经过电离层的反射,才能 传到世界各地。 传到世界各地。 (5)散逸层(外层) )散逸层(外层) 热层以上就是大气的外层了。 公里, 热层以上就是大气的外层了。它的下限约在 800~1000 公里, 上限可伸展到 3000 ~ 公里。这里是地球大气与星际空间的过渡地带。因为这一层的空气非常稀薄,温度又高, 公里。这里是地球大气与星际空间的过渡地带。因为这一层的空气非常稀薄,温度又高, 一些高速运动的空气分子和原子拚命挣脱地球引力的束缚,逃逸到宇宙太空中去,所以, 一些高速运动的空气分子和原子拚命挣脱地球引力的束缚,逃逸到宇宙太空中去,所以, 这一层又称为散逸层。 这一层又称为散逸层。 2.大气层的成分 大气层的成分 大气层的成分有:干燥清洁的空气、水汽(< (<0.5%)和杂质。 大气层的成分有:干燥清洁的空气、水汽(< )和杂质。 其中空气的主要成分: %;氧气占 %;氩气占 %;还有少量的 其中空气的主要成分:氮气占 78.1%;氧气占 20.9%;氩气占 0.93%;还有少量的 %; %; %;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总起来占 99.996%) ) 。 空气的次要成分:稀有气体(氦气、氖气、氪气、氙气、氡气) 甲烷等, 、甲烷等 空气的次要成分:稀有气体(氦气、氖气、氪气、氙气、氡气) 甲烷等,占 0.004%。 、 。 二、大气污染 1.含义: 含义: 含义 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 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定义,“大气污染通常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 )的定义, 大气污染通常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 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 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体的舒 健康(指人们的正常生活环境和生理机能)和福利(指与人类协调共存的生物、 适、健康(指人们的正常生活环境和生理机能)和福利(指与人类协调共存的生物、自然 资源以及财产、器物等给人们带来的福利)或环境的现象”。 资源以及财产、器物等给人们带来的福利)或环境的现象 。 2.大气污染的类型 大气污染的类型 根据燃料性质和大气污染物的组成和反应,可将大气污染分为四种类型:煤炭型、 根据燃料性质和大气污染物的组成和反应,可将大气污染分为四种类型:煤炭型、 石油型、混合型和特殊性。 石油型、混合型和特殊性。 (1)煤炭型 ) 主要污染物为煤炭燃烧时放出的烟气、粉尘、 等一次污染物, 主要污染物为煤炭燃烧时放出的烟气、粉尘、SO2 等一次污染物,以及由这些污染 物发生化学反应而生成的硫酸、硫酸盐类气溶胶等二次污染物。 物发生化学反应而生成的硫酸、硫酸盐类气溶胶等二次污染物。 (2)石油型 ) 主要污染物来自汽车、石油冶炼和石油化工厂的排放。 主要污染物来自汽车、石油冶炼和石油化工厂的排放。污染物为 NO2、烯烃、链状 、烯烃、 烷烃、 碳氢化合物等,以及它们在大气中形成的臭氧、各种自由基及其反应生成的一 烷烃、醇、碳氢化合物等,以及它们在大气中形成的臭氧、各种自由基及其反应生成的一 系列中间产物和最终产物。 系列中间产物和最终产物。 3)混合型 ) 为煤炭型和石油型的综合。 为煤炭型和石油型的综合。 (4)特殊型 ) 指由有关工矿排放的特殊气体所造成的污染。 指由有关工矿排放的特殊气体所造成的污染。如磷肥厂排放的特殊气体造成的氟污 染。 三、大气污染的影响 1.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大气是人类生存的重要环境要素之一, 大气是人类生存的重要环境要素之一,它直接参与人体的代谢和体温调节等生命活 动过程。 动过程。 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引起呼吸道疾病。 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引起呼吸道疾病。突然的高浓度污染物作用 下可造成急性中毒,甚至在短时间内死亡。长期接触低浓度污染物,会引起支气管炎、 下可造成急性中毒,甚至在短时间内死亡。长期接触低浓度污染物,会引起支气管炎、支 气管哮喘 肺气肿和肺癌等疾病。室内装修污染物如苯、甲醛等还会引起白血病。 气管哮喘、肺气肿和肺癌等疾病。室内装修污染物如苯、甲醛等还会引起白血病。 PM2.5 是一种环境科学概念,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 微米的颗粒物,也称 是一种环境科学概念, 微米的颗粒物, 为可入肺颗粒物, PM2.5 产生的主要来源是发电、 产生的主要来源是发电、 为可入肺颗粒物, 直径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 1/20。 。 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排放的残留物。因为这些颗粒物太轻, 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排放的残留物。因为这些颗粒物太轻, 很难自然降落到地面上,而是长期悬浮在空气中, 很难自然降落到地面上,而是长期悬浮在空气中,可直接通过呼吸进入肺泡甚至融 入血液。 入血液。 在今年的山东省两会上, 的话题越来越热。省政协委员、 在今年的山东省两会上,关于 PM2.5 的话题越来越热。省政协委员、山东师范大学 人口资源与环境学院副院长徐跃通在提案中介绍: 机动车排放的颗粒物 人口资源与环境学院副院长徐跃通在提案中介绍: 机动车排放的颗粒物 80%以上是 以上是 PM2.5 的细微颗粒,目前济南市机动车排放尾气占空气总污染物的四分之一以上, 的细微颗粒,目前济南市机动车排放尾气占空气总污染物的四分之一以上, 多公斤。 市民人均年吸入尾气 50 多公斤。 济南市四个监测子站近三年的检测结果显示, 济南市四个监测子站近三年的检测结果显示,济南的 PM2.5 年均浓度是新国标的 2.57 倍~ 3.14 倍,超出北京 30%~40%,与上海、无锡等南方城市相比,济南 PM2.5 浓度更高。研 浓度更高。 ~ ,与上海、无锡等南方城市相比, 究显示, 主要来源于燃煤尘、城市扬尘、机动车尾气尘、 究显示,济南市 PM2.5 主要来源于燃煤尘、城市扬尘、机动车尾气尘、硫酸盐和硝酸盐二 次粒子 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 粒径小,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 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 粒径小,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多含有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硫酸铵、硝酸铵等有害物质 有害物质,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硫酸铵、硝酸铵等有害物质,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 响较大 .大气污染对植物的影响 大气污染对植物的影响 当大气污染超过可接受的限度时,会对植物的生长产生不利的影响。其危害主要在: 当大气污染超过可接受的限度时,会对植物的生长产生不利的影响。其危害主要在: 损害植物酶的功能组织;植物的新陈代谢功能;破坏原生质的完整和细胞膜; 损害植物酶的功能组织;植物的新陈代谢功能;破坏原生质的完整和细胞膜;损害植物根 系生长和功能;降低植物的产量和质量等。 系生长和功能;降低植物的产量和质量等。 大气污染物对植物的危害程度取决于污染物剂量及污染物组成等因素。 大气污染物对植物的危害程度取决于污染物剂量及污染物组成等因素。SO2 损害植 物的叶而阻碍其生长;臭氧会损害三磷酸苷的形成,降低光合作用对根部营养物的供应, 物的叶而阻碍其生长;臭氧会损害三磷酸苷的形成,降低光合作用对根部营养物的供应, 从而影响根系向植物上部输送水分和养料。 从而影响根系向植物上部输送水分和养料。 大气污染对材料的影响 大气污染对金属制品、油漆涂料、皮革制品、纸制品、纺织品、 大气污染对金属制品、油漆涂料、皮革制品、纸制品、纺织品、橡胶制品和建筑物 等的损害是严重的。 等的损害是严重的。 .大气污染对大气能见度和气候的影响 大气污染对大气能见度和气候的影响 大气污染最常见的现象之一是大气能见度( 大气污染最常见的现象之一是大气能见度(指在指定方向上能用肉眼看见或辨认的 最大距离)降低。大气能见度的降低,主要是大气中微粒对光的散射和吸收作用造成的。 最大距离)降低。大气能见度的降低,主要是大气中微粒对光的散射和吸收作用造成的。 对能见度有潜在影响的污染物有:总悬浮颗粒物; 和其它气态含硫物; 对能见度有潜在影响的污染物有:总悬浮颗粒物;SO2 和其它气态含硫物;NO 和 NO2; ; 光化学烟雾等。 光化学烟雾等。 大气污染还会对全球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等温室气体浓度增加, 大气污染还会对全球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如:大气中 CO2 等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导致全球 气候变暖;大量氟氯烃化合物进入大气层导致臭氧层破坏等 臭氧层破坏等。 气候变暖;大量氟氯烃化合物进入大气层导致臭氧层破坏等。 2011 年 12 月 28 日《法制晚报》讯:目前,有专家通过测量分析得出,京津塘地区 法制晚报》 目前,有专家通过测量分析得出, 平均每公顷( 个标准足球场) 平均每公顷(相当于 1.4 个标准足球场)地表每年降尘量大约是 1.2 吨,相当于每 克灰尘沉降。是欧美国家的十几倍。另外, 平方米每月有 10 克灰尘沉降。是欧美国家的十几倍。另外,硫(硫酸盐和二氧化 公斤, 铵态氮和硝态氮以及气态氮氧化物) 硫)沉降量为每公顷每年 70 公斤,氮(铵态氮和硝态氮以及气态氮氧化物)沉降 公斤,多环芳烃( 公斤。这其中, 为 60 公斤有害重金属为 3.3 公斤,多环芳烃(16 种)为 0.6 公斤。这其中,氮的沉 降量为发达国家的十倍, 有害重金属和多环芳烃的沉降量是欧美地区的几十倍。 “这 降量为发达国家的十倍, 有害重金属和多环芳烃的沉降量是欧美地区的几十倍。 这 些数字如此之高,也出乎我们的预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京津塘地区大气污染的确 些数字如此之高,也出乎我们的预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京津塘地区大气污染的确 很严重,已经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 很严重,已经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 。 2010 年 3 月 24 日,环保部发布消息,中国已经有 37 个城市受到强沙尘的中重度污 环保部发布消息, 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被沙尘侵扰。环保部紧急启动应急预案, 染,共有 140 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被沙尘侵扰。环保部紧急启动应急预案,持续 加强沙尘监测。 加强沙尘监测。沙尘暴是一种自然现象, 只是近代人类过度放牧和农耕, 以及自以为是的人工改造, 沙尘暴是一种自然现象, 只是近代人类过度放牧和农耕, 以及自以为是的人工改造, 才造成“妖魔化 现象。其实沙尘暴并非一无是处: 妖魔化”现象 才造成 妖魔化 现象。其实沙尘暴并非一无是处:首先它塑造了数百万平方公里的 黄土高原,正是其疏松土壤的宜耕性,才使我们的先民择此生根繁衍至今;其次, 黄土高原,正是其疏松土壤的宜耕性,才使我们的先民择此生根繁衍至今;其次, 它还使荒芜死寂的诸多海岛身披沃土而易居并繁荣,从夏威夷群岛到日本列岛到我 它还使荒芜死寂的诸多海岛身披沃土而易居并繁荣,从夏威夷群岛到日本列岛到我 国的苗岛群岛,无不是沙尘暴受益者。另外, 国的苗岛群岛,无不是沙尘暴受益者。另外,它所迁移的沙尘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 一些地区的土壤不足,如撒哈拉沙漠每年向亚马孙盆地输送的沙尘量, 一些地区的土壤不足,如撒哈拉沙漠每年向亚马孙盆地输送的沙尘量,相当于为其 公斤。 每公里增加沃土 190 公斤。 最重要的是,沙尘暴能有效地缓解酸雨。沙尘还能大量反射进入地球的太阳辐射, 最重要的是,沙尘暴能有效地缓解酸雨。沙尘还能大量反射进入地球的太阳辐射, 从而使地球降温,抑制温室效应, 从而使地球降温,抑制温室效应,大约可以消抵人为排放温室气体造成全球升温的 20%。维系海洋生态系统循环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有沙尘暴的功劳。因为海洋淤 。维系海洋生态系统循环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有沙尘暴的功劳。 是由它带来的, 泥中营养物的 40%是由它带来的,由此促进了海域生物的繁荣。假如有一天人类强 是由它带来的 由此促进了海域生物的繁荣。 大到根除沙尘暴,那生猛海鲜和整个地球生态都可能面临更险恶境地 地球生态都可能面临更险恶境地。 大到根除沙尘暴,那生猛海鲜和整个地球生态都可能面临更险恶境地。 一、马斯河谷事件 1.事件概况 事件概况 1930 年 12 月 1 日开始,整个比利时由于气候反常变化被大雾覆盖,在马斯河谷还出 日开始,整个比利时由于气候反常变化被大雾覆盖, 现逆温层,雾层尤其浓厚。在这种气候反常变化的第三天, 现逆温层,雾层尤其浓厚。在这种气候反常变化的第三天,这一河谷地段的居民有几千人 呼吸道发病, 人死亡, 症状是:流泪、喉痛、声嘶、 呼吸道发病,有 63 人死亡,是同期正常死亡人数的 10.5 倍。症状是:流泪、喉痛、声嘶、 咳嗽、呼吸短促、胸口窒闷、恶心、呕吐。咳嗽和呼吸短促是主要症状。解剖结果证实: 咳嗽、呼吸短促、胸口窒闷、恶心、呕吐。咳嗽和呼吸短促是主要症状。解剖结果证实: 刺激性化学物质损害呼吸道内壁是致死的原因。 刺激性化学物质损害呼吸道内壁是致死的原因。 2.事故分析 事故分析 在马斯河谷事件中,地形和气候扮演了重要角色。 在马斯河谷事件中,地形和气候扮演了重要角色。 从地形上看,这一段中部低洼,两侧有百米的高山对峙, 从地形上看,这一段中部低洼,两侧有百米的高山对峙,使河谷地带处于狭长的盆 地之中。马斯河谷地区是一个重要的工业区, 个炼油厂、 个金属冶炼厂、 地之中。马斯河谷地区是一个重要的工业区,建有 3 个炼油厂、3 个金属冶炼厂、4 个玻璃 个炼锌厂,还有电力、硫酸、化肥厂和石灰窑炉,工业区全部处于狭窄的盆地中; 厂和 3 个炼锌厂,还有电力、硫酸、化肥厂和石灰窑炉,工业区全部处于狭窄的盆地中; 从气候上看,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马斯河谷上空出现了很强的逆温层。通常, 从气候上看,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马斯河谷上空出现了很强的逆温层。通常,气流上升 越高,气温越低。但当气候反常时,低层空气温度就会比高层空气温度还低,发生“气温的 越高,气温越低。但当气候反常时,低层空气温度就会比高层空气温度还低,发生 气温的 逆转”现象 这种逆转的大气层叫做“逆转层 逆转层会抑制烟雾的升腾, 现象, 逆转层”。 逆转 现象,这种逆转的大气层叫做 逆转层 。逆转层会抑制烟雾的升腾,使大气中烟尘积 存不散,在逆转层下积蓄起来 无法对流交换,造成大气污染现象。 存不散,在逆转层下积蓄起来,无法对流交换,造成大气污染现象。 在这种逆温层和大雾的作用下, 在这种逆温层和大雾的作用下,马斯河谷工业区内 13 个工厂排放的大量烟雾弥漫在河谷上 空无法扩散,有害气体在大气层中越积越厚,其积存量接近危害健康的极限。第三天开始, 空无法扩散,有害气体在大气层中越积越厚,其积存量接近危害健康的极限。第三天开始, 在二氧化硫( 在二氧化硫(SO2)和其他几种有害气体以及粉尘污染的综合作用下,河谷工业区有上千人 )和其他几种有害气体以及粉尘污染的综合作用下, 发生呼吸道疾病,症状表现为胸疼、咳嗽、流泪、咽痛、声嘶、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 发生呼吸道疾病,症状表现为胸疼、咳嗽、流泪、咽痛、声嘶、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 多人死亡,是同期正常死亡人数的十多倍。其中以心脏病、 一个星期内就有 60 多人死亡,是同期正常死亡人数的十多倍。其中以心脏病、肺病患者死 亡率最高。 亡率最高。 3.意义: 意义: 意义 这次事件曾轰动一时,虽然日后类似这样的烟雾污染事件在世界很多地方都发生过 这样的烟雾污染事件在世界很多地方都发生过, 这次事件曾轰动一时,虽然日后类似这样的烟雾污染事件在世界很多地方都发生过, 世纪最早记录下的大气污染惨案。 但马斯河谷烟雾事件却是 20 世纪最早记录下的大气污染惨案。 二、多诺拉事件 1.事件简介: 事件简介: 事件简介 多诺拉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一个小镇, 公里处, 多诺拉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一个小镇,位于匹兹堡市南边 30 公里处,有居民 1.4 万多人。多诺拉镇座落在一个马蹄形河湾内侧, 米的山丘把小镇夹在山谷中。 万多人。多诺拉镇座落在一个马蹄形河湾内侧,两边高约 120 米的山丘把小镇夹在山谷中。 多诺拉镇是硫酸厂、钢铁厂、炼锌厂的集中地,多年来, 多诺拉镇是硫酸厂、钢铁厂、炼锌厂的集中地,多年来,这些工厂的烟囱不断地向空中喷 烟吐雾。 烟吐雾。 1948 年 10 月 26~31 日,持续的雾天使多诺拉镇看上去格外昏暗。气候潮湿寒冷, 持续的雾天使多诺拉镇看上去格外昏暗。气候潮湿寒冷, ~ 天空阴云密布,一丝风都没有 空气失去了上下的垂直移动,出现逆温现象。 都没有, 天空阴云密布,一丝风都没有,空气失去了上下的垂直移动,出现逆温现象。在这种死风 状态下,工厂的烟囱却没有停止排放,就像要冲破凝住了的大气层一样, 状态下,工厂的烟囱却没有停止排放,就像要冲破凝住了的大气层一样,不停地喷吐着烟 雾。 两天过去了,天气没有变化,只是大气中的烟雾越来越厚重, 两天过去了,天气没有变化,只是大气中的烟雾越来越厚重,工厂排出的大量烟雾被封闭 在山谷中。空气中散发着刺鼻的二氧化硫( 在山谷中。空气中散发着刺鼻的二氧化硫(SO2)气味,令人作呕。空气能见度极低,除了 )气味,令人作呕。空气能见度极低, 烟囱之外,工厂都消失在烟雾中。 烟囱之外,工厂都消失在烟雾中。 人突然发病,症状为眼病、咽喉痛、流鼻涕、咳嗽、头痛、 随之而来的是小镇中 6000 人突然发病,症状为眼病、咽喉痛、流鼻涕、咳嗽、头痛、 四肢乏倦、胸闷、呕吐、腹泻等, 人很快死亡。 岁以上, 四肢乏倦、胸闷、呕吐、腹泻等,其中有 20 人很快死亡。死者年龄多在 65 岁以上,大都 原来就患有心脏病或呼吸系统疾病, 原来就患有心脏病或呼吸系统疾病,情况和当年的马斯河谷事件相似 2.事件原因: 事件原因: 事件原因 烟雾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 烟雾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小镇上的工厂排放的含有二氧化硫等有毒有害物 质的气体及金属微粒在气候反常的情况下聚集在山谷中积存不散, 质的气体及金属微粒在气候反常的情况下聚集在山谷中积存不散,这些毒害物质附着在悬 浮颗粒物上,严重污染了大气。人们在短时间内大量吸入这些有毒害的气体, 浮颗粒物上,严重污染了大气。人们在短时间内大量吸入这些有毒害的气体,引起各种症 以致暴病成灾。 状,以致暴病成灾。 三、洛杉矶光化学污染事件 1.事件背景: 事件背景: 事件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洛杉矶的飞机制造和军事工业迅速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洛杉矶的飞机制造和军事工业迅速发展,很快成为美国第 三大城市。随着工业发展和人口剧增, 年代初, 万辆, 三大城市。随着工业发展和人口剧增,20 世纪 40 年代初,洛杉矶就已有汽车 250 万辆,每 万升。由于汽车漏油、汽油挥发、不完全燃烧和汽车尾气, 天消耗汽油 1600 万升。由于汽车漏油、汽油挥发、不完全燃烧和汽车尾气,每天大量废气 向城市上空排放。而这些废气, 月的强烈阳光作用下,常会发生光化学反应, 向城市上空排放。而这些废气,在 5 月至 10 月的强烈阳光作用下,常会发生光化学反应, 生成淡蓝色光化学烟雾。这种烟雾中含有臭氧、氧化氮、乙醛和其他氧化剂, 生成淡蓝色光化学烟雾。这种烟雾中含有臭氧、氧化氮、乙醛和其他氧化剂,滞留市区久 久不散。 久不散。 2.事件概况: 事件概况: 事件概况 月的一次光化学烟雾事件中, 多人。 在 1952 年 12 月的一次光化学烟雾事件中, 洛杉矶市 65 岁以上的老人死亡 400 多人。 1955 年 9 月,由于大气污染和高温,短短两天之内,65 岁以上的老人又死亡 400 余人,许 由于大气污染和高温,短短两天之内, 余人, 多人出现眼睛痛、头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年代,洛杉矶市还被称为“美国 多人出现眼睛痛、头痛、呼吸困难等症状。直到 20 世纪 70 年代,洛杉矶市还被称为 美国 的烟雾城”。 的烟雾城 。 3.事件原因: 事件原因: 事件原因 地处太平洋沿岸的洛杉矶只有西面临海, 其他三面环山; 再加上当地独特气候的作用, 地处太平洋沿岸的洛杉矶只有西面临海, 其他三面环山; 再加上当地独特气候的作用, 在洛杉矶上空形成强大的持久性的逆温层。 在洛杉矶上空形成强大的持久性的逆温层。这种逆温层使大气污染物不能上升到越过山脉 的高度。就这样,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因无法扩散,滞留在市区,从而毒化了空气。 的高度。就这样,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因无法扩散,滞留在市区,从而毒化了空气。尤其 年以来, 月间,该市经常出现烟雾几天不散的严重污染。 是 1943 年以来,每年 5 月至 10 月间,该市经常出现烟雾几天不散的严重污染。许多居民 出现眼睛痛、喉咙痛以及不同程度的头痛,此外还出现了家畜患病、 出现眼睛痛、喉咙痛以及不同程度的头痛,此外还出现了家畜患病、农作物生长受影响等 现象。 现象。 1.光化学烟雾: 光化学烟雾: 光化学烟雾 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 ) 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HC)在大气环境中受强烈的太阳紫外线照射后产生一种新 的二次污染物―光化学烟雾 在这种复杂的光化学反应过程中, 光化学烟雾, 在这种复杂的光化学反应过程中, 主要生成光化学氧化剂( 的二次污染物 光化学烟雾, 主要生成光化学氧化剂 主 ( 要是 O3)及其他多种复杂的化合物,统称光化学烟雾。 )及其他多种复杂的化合物,统称光化学烟雾。 生成的主要条件是:大气温度较低,有强的阳光照射, 生成的主要条件是:大气温度较低,有强的阳光照射,有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地理 和气象条件等。 和气象条件等。 主要污染物是汽车尾气,应属石油型污染。 主要污染物是汽车尾气,应属石油型污染。 2.硫酸烟雾: 硫酸烟雾: 硫酸烟雾 又称伦敦烟雾,最早发生在英国伦敦,多发生在冬季,气温较低、 又称伦敦烟雾,最早发生在英国伦敦,多发生在冬季,气温较低、湿度较高和日光 较弱的气象条件。主要是燃煤而放出的 较弱的气象条件。主要是燃煤而放出的 SO2、颗粒物以及由 SO2 氧化所形成的硫酸盐颗粒 、 物所造成的。 物所造成的。 应属煤炭型污染2. 硫 酸烟雾: 酸烟雾: 又称伦敦烟雾,最早发生在英国伦敦,多发生在冬季,气温较低、 又称伦敦烟雾,最早发生在英国伦敦,多发生在冬季,气温较低、湿度较高和日光 较弱的气象条件。 较弱的气象条件。主要是燃煤而放出的 SO2、颗粒物以及由 SO2 氧化所形成的硫酸盐颗粒 、 物所造成的。 物所造成的。 应属煤炭型污染 1.事件经过: 事件经过: 事件经过 1952 年 12 月 5 日,伦敦处于死风的状态 ,伦敦空气中积聚的大量烟尘经久不散, 伦敦空气中积聚的大量烟尘经久不散, 又因风力太弱无法被带走。于是,大量煤烟从空中飘落,城市迅速被烟雾笼罩。就这样, 又因风力太弱无法被带走。于是,大量煤烟从空中飘落,城市迅速被烟雾笼罩。就这样, 雾云在伦敦市上空悬浮了 5 天,空气中的烟雾量几乎增加了 10 倍。伦敦市民对毒雾产生了 反应,许多人感到呼吸困难、眼睛刺痛,发生哮喘、咳嗽等呼吸道症状的病人明显增多, 反应,许多人感到呼吸困难、眼睛刺痛,发生哮喘、咳嗽等呼吸道症状的病人明显增多, 进而死亡率陡增, 天里, 进而死亡率陡增,据记载从 12 月 5 日到 12 月 8 日的 4 天里,伦敦市死亡人数达 4000 人。 此外,肺炎、肺癌、流行性感冒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也有显著增加。 日之后, 此外,肺炎、肺癌、流行性感冒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也有显著增加。12 月 9 日之后, 由于天气变化,毒雾逐渐消散,但此后两个月内, 人死于呼吸系统疾病。 由于天气变化,毒雾逐渐消散,但此后两个月内,又有近 8000 人死于呼吸系统疾病。 在这次震惊世界的“雾都劫难 雾都劫难”中 伦敦的交通几乎陷于瘫痪 不仅大批航班被取消, 几乎陷于瘫痪, 在这次震惊世界的 雾都劫难 中,伦敦的交通几乎陷于瘫痪,不仅大批航班被取消, 甚至白天汽车在公路上行驶都必须打开大灯。双层巴士只能借助于雾灯缓慢地在市区行驶; 甚至白天汽车在公路上行驶都必须打开大灯。双层巴士只能借助于雾灯缓慢地在市区行驶; 警察甚至要使用燃烧着的火把,以便在烟雾中指挥交通。 警察甚至要使用燃烧着的火把,以便在烟雾中指挥交通。 2.事件原因: 事件原因: 事件原因 气候出现逆温现象是重要原因,在逆温条件下,大气中的污染物经久不散, 气候出现逆温现象是重要原因,在逆温条件下,大气中的污染物经久不散,浓度不 断增大,致使超过人体承受的极限。 断增大,致使超过人体承受的极限。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 大气粉尘中含有三氧化二铁, 它可作为催化剂,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 大气粉尘中含有三氧化二铁, 它可作为催化剂, 将空气中的 SO2 遇大雾中的水滴变成硫酸, 氧化成 SO3,SO3 遇大雾中的水滴变成硫酸,硫酸液沫或附着在烟尘上或凝聚在雾点上进 , 入人的呼吸系统,使人发病或加速慢性病患者的死亡 的死亡。 入人的呼吸系统,使人发病或加速慢性病患者的死亡。 1. 事件概况: 事件概况: 1961 年发生在日本伊势西岸四日市的大气污染事件。该市 1955 年以来,相继兴建了 年发生在日本伊势西岸四日市的大气污染事件。 年以来, 三座石油化工联合企业,在其周围又挤满了三菱石化等十余个大厂和一百余个中小企业。 三座石油化工联合企业,在其周围又挤满了三菱石化等十余个大厂和一百余个中小企业。 石油冶炼和工业燃油产生的废气,严重污染了城市空气, 石油冶炼和工业燃油产生的废气,严重污染了城市空气,全市工厂年排出二氧化硫和粉尘 万吨, 总量达 13 万吨,大气中二氧化硫浓度超出容许标准的 5~6 倍。在四日市上空 500 米厚的 ~ 烟雾中还漂浮着许多种毒气和有毒金属粉尘。重金属微粒与二氧化硫形成硫酸烟雾。 烟雾中还漂浮着许多种毒气和有毒金属粉尘。重金属微粒与二氧化硫形成硫酸烟雾。由于 大气污染,形成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等呼吸系统疾病, 大气污染,形成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等呼吸系统疾病, 这些病统称为“四日市哮喘 四日市哮喘”。 这些病统称为 四日市哮喘 。 1961 年四日市哮喘大发作,患者中慢性支气管炎占 25%,支气管哮喘占 30%,哮喘支气管 年四日市哮喘大发作, , , 年连续三天烟雾不散, 炎占 40%,肺气肿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占 5%。1964 年连续三天烟雾不散,气喘病患者开 , 。 始死亡。 年一些患者不堪忍受痛苦而自杀。 始死亡。1967 年一些患者不堪忍受痛苦而自杀。1972 年,四日市哮喘患者达 817 人,死亡 由于日本各大城市普遍使用高硫重油,致使四日市哮喘已蔓延全国。 超过 10 人。由于日本各大城市普遍使用高硫重油,致使四日市哮喘已蔓延全国。到 1979 月底, 年 10 月底,四日市确认患有大气污染性疾病的患者人数为 775491 人。 1956 年发生在日本熊本县水W镇。 年发生在日本熊本县水W镇。 由于含汞废水污染了水体, 致使水W湾的鱼中毒 的鱼中毒, 由于含汞废水污染了水体, 致使水W湾的鱼中毒, 人食鱼后也发生中毒。出现手脚麻木、听觉失灵、运动失调等症状, 人食鱼后也发生中毒。出现手脚麻木、听觉失灵、运动失调等症状,严重者呈疯癫 状态。 状态。 1955 年至 1972 年,在日本福山县神通川流域,冶炼厂排放的含镉废水污染了河水, 在日本福山县神通川流域,冶炼厂排放的含镉废水污染了河水, 用被污染的河水灌溉农田后, 致使土壤含镉量明显增高, 使生产的稻米成为“镉米 镉米”, 用被污染的河水灌溉农田后, 致使土壤含镉量明显增高, 使生产的稻米成为 镉米 , 人食用“镉米 后发生中毒。由于患者经常“哎吆 哎吆”地呼痛 故又称“痛痛病 镉米”后发生中毒 哎吆―哎吆 地呼痛, 痛痛病”。 人食用 镉米 后发生中毒。由于患者经常 哎吆 哎吆 地呼痛,故又称 痛痛病 。 1968 年 3 月,日本北九州市爱知县一带在生产米糠油时,使用了多氯联苯作脱臭工 日本北九州市爱知县一带在生产米糠油时, 艺的热载体,由于管理不善,多氯联苯混入到米糠油中,人食用后发生中毒事件。 艺的热载体,由于管理不善,多氯联苯混入到米糠油中,人食用后发生中毒事件。 用这种米糠油中的黑油喂养家禽,致使几十万只鸡死亡 万只鸡死亡。 用这种米糠油中的黑油喂养家禽,致使几十万只鸡死亡。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是苏联时期在乌克兰境内修建的第一座核电站。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是苏联时期在乌克兰境内修建的第一座核电站。曾被认为是世界 上最安全、最可靠的核电站。 上最安全、最可靠的核电站。 1986 年 4 月 26 日凌晨 1 时,距前苏联切尔诺贝利 14 公里的核电厂第四号反应堆,发生可怕的爆炸,辐射危害严重, 公里的核电厂第四号反应堆,发生可怕的爆炸,辐射危害严重,导致事故后前 3 个 人死亡, 13.4 万人遭受各种程度的辐射疾 月内有 31 人死亡, 之后 15 年内有 6~8 万人死亡, ~ 万人死亡, 病折磨, 万多民众被迫疏散。 病折磨,方圆 30 公里地区的 11.5 万多民众被迫疏散。 .事故概况 事故概况 1984 年 12 月 3 日凌晨,震惊世界的印度博帕尔公害事件发生。午夜,座落在博帕尔 日凌晨,震惊世界的印度博帕尔公害事件发生。午夜, 市郊的“联合碳化杀虫剂厂 联合碳化杀虫剂厂”一座存贮 吨异氰酸甲酯贮槽的保险阀出现毒气泄漏事故。 市郊的 联合碳化杀虫剂厂 一座存贮 45 吨异氰酸甲酯贮槽的保险阀出现毒气泄漏事故。1 小时后有毒烟雾袭向这个城市, 英里的毒雾笼罩区。 小时后有毒烟雾袭向这个城市,形成了一个方圆 25 英里的毒雾笼罩区。首先是近邻的两个 小镇上,有数百人在睡梦中死亡。一周后, 人死于这场污染事故, 小镇上,有数百人在睡梦中死亡。一周后,有 2500 人死于这场污染事故,另有 1000 多人 危在旦夕, 多人病入膏肓。在这一污染事故中, 危在旦夕,3000 多人病入膏肓。在这一污染事故中,有 15 万人因受污染危害而进入医院就 天后,受害的病人还以每分钟一人的速度增加。 诊,事故发生 4 天后,受害的病人还以每分钟一人的速度增加。这次事故还使 20 多万人双 目失明。事故原因: 目失明。事故原因: 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在印度博帕尔市的农药厂因管理混乱、操作不当, 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在印度博帕尔市的农药厂因管理混乱、操作不当,致使地下储 罐内剧毒的甲基异氰酸脂因压力升高而爆炸外泄 爆炸外泄。 吨毒气形成一股浓密的烟雾, 罐内剧毒的甲基异氰酸脂因压力升高而爆炸外泄。大约 45 吨毒气形成一股浓密的烟雾,袭 击了博帕尔市区。 击了博帕尔市区。 博帕尔的这次公害事件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因事故性污染而造成的惨案。 博帕尔的这次公害事件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因事故性污染而造成的惨案。 教训: 教训: 博帕尔事件是发达国家将高污染及高危害企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一个典型恶果。 博帕尔事件是发达国家将高污染及高危害企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一个典型恶果。 20 世纪后半叶,公害问题在发达国家得到广泛关注,人们对此谈虎色变,十分敏感, 世纪后半叶,公害问题在发达国家得到广泛关注,人们对此谈虎色变,十分敏感, 制定的环境标准越来越高,致使很多企业都把目标转向了环境标准相对不高的发展中国家。 制定的环境标准越来越高,致使很多企业都把目标转向了环境标准相对不高的发展中国家。 这些企业利用一些发展中国家为获取较大的经济利益热衷于吸引外资、 这些企业利用一些发展中国家为获取较大的经济利益热衷于吸引外资、重视技术和设备而 忽视安全和环境保护的现状, 一些发达国家几乎不允许设立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忽视安全和环境保护的现状,把一些发达国家几乎不允许设立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这就是所谓的“工业的重新布局 工业的重新布局”――把污染企业从受控制区域向不受控制区域转移,被称 把污染企业从受控制区域向不受控制区域转移, 这就是所谓的 工业的重新布局 把污染企业从受控制区域向不受控制区域转移 污染天堂”理论 为“污染天堂 理论。 污染天堂 理论。 一、酸雨的发现 酸雨的发现源于英国。 酸雨的发现源于英国。1952 年,英国科学家史密斯分析了英国工业城市曼彻斯特附 近的雨水成分,发现雨水中由于大气严重污染而含有硫酸、酸性硫酸盐、硫酸铵、 近的雨水成分,发现雨水中由于大气严重污染而含有硫酸、酸性硫酸盐、硫酸铵、碳酸铵 等成分。由于含有这些成分的雨水的侵袭,不少湖泊变成“死湖 死湖”,数万公顷的森林被毁, 等成分。由于含有这些成分的雨水的侵袭,不少湖泊变成 死湖 ,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自然环境对人的好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