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号开了年紫,另一个号在别个区cf哪里可以免费领东西领东西么

我的图书馆
  开县位于四川东部。北依巴山,千峰竞秀,南近长江,百水汇流。山河壮丽,物产富饶,素有“金开县”之誉。
  开县历史悠久,古属梁州之域,奉、汉属朐忍县地。建县于东汉建发二十一年(216),迄今已有1770年。初名汉丰县,西魏易名永宁县,隋开皇末改为盛山县。隋义宁二年于县置万州,唐武德元年改称开州。唐广德元年改县名为开江。元省县入州。明洪武六年降州为县,始名开县,因南河古称开江而得名,沿用至今。
  1985年,全县有人口1307154人,汉族占99.98%。现行行政区别划分为13区、1区级镇、94乡、9乡级镇、1053村、20个居委会。县人民政府设于汉丰镇。咸丰《开县志》称该镇:“水际所辏,货殖所萃。面毗卢之苍翠,彭溪带其右,清水环其左,雄峙巴国,冠冕夔巫。”该镇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从唐武德元年(618)徙治至今1367年,一直是州、县治所在地。
  开县地形南北狭小,由西南向东北迤进,总面积3969平方公里。地貌结构大体是“六山三丘一分坝”。北部属大巴山南越,峰峦重叠,地势高峻。南部是川东平行岭谷,丘陵起伏,地势平缓。平坝分布于南部沿河两岸。境内山脉逶迤,河流纵横。北部为大巴山脉南坡的一字梁、界梁;西北为观面山脉(含大梁山);南山山肪横贯本县南部,为江里与浦里的自然分界线;铁峰山脉在县境南缘。主要河流有五:东河、南河、浦里河、彭溪河、桃溪河,境内总长355.3公里,径流总量32.4亿立方米。诸河总汇小江,流经云阳双江镇而入长江。
  开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因地势影响,气温南高北低,夏季炎热,为川东“火炉”之一。历年平均降水量1257.8毫米,七八月份常因暴雨成灾,浦里河沿岸之南门场、陈家场、赵家场一带最易受害。盛夏常有伏旱。
  自然资源比较丰富。全县土地面积5954836亩,其中农用耕地1565005亩,人平1.04亩;园林、山林、草地2831358亩,人平2.1亩。森林覆盖率26.38%。生物种类繁多。现有栽培和饲养的生物共700多种。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薯类为主;经济作物以油菜、花生、甘蔗、烟叶较多;猪、羊、鸡、兔,饲养普遍;桐、茶、柑、桔种植很广。野生动植物有1800多种。有獐子、金丝猴、大鲵鱼等珍稀动物;有天麻、党参、杜仲等名贵药材。水能理论蕴藏量达21.8万千瓦,可开发量为8.5万千瓦,目前仅开发0.54万千瓦。蓄、引、提总水量1.68亿立方米,有效控灌面积43万亩,保灌面积36万亩,占总灌面的70.3%。煤炭藏量0.88亿吨,铁矿藏量2200万吨,石膏藏量3000万吨,还有天然气、硫磺矿、石英岩、绿豆岩、陶土、白云岩、铅、锌、铜、大理石、石灰石等。
  土特产首推广柑。开县广柑色泽橙红鲜艳,果汁酸甜适度,营养丰富,为水果中佳品,运销苏联、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及国内各大城市。柑桔产量名列全国产柑桔县第二位。陈家园艺场所培育的锦橙72-1优良品种,名列全国第一。开县凉席做工精细,凉爽宜人,是理想的夏季卧具。此外,还有山羊板皮、桐油、花、生漆、茶叶,以及临江镇的油纸扇、冰薄月饼,都各具特色,畅销省内外。
  开县风光秀丽,名胜古迹甚多。古有“盛山十二景”,今之自然风景区有大垭口森林公园、盛山公园、仙女洞、石关门;革命遗迹有赵家场刘伯承元帅故居等。
  开县文风蔚然,地灵人杰,人才辈出。知名人士,明有为政勤廉的汪瀚、严琥;清有七百名臣之一的李宗羲、能诗善文的陈昆、人称“神医”的冯登庸;民国有在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民主革命中作过贡献的潘大道、潘大谋、唐宗尧,还有为国捐躯的抗日英雄王润波、《西夏史》及《清史稿》编修者戴海珊、《同姓名大词典》作者彭作祯,现今知名人物有举世闻名的军事家、无产阶级革命家刘伯承元帅,著名法学家潘大逵,历史学家隗瀛涛,香港知名人士及汉字学家桂中枢,身居台湾的名画家汪文仲等。
  开县人民具有革命斗争的光荣传统。早在封建时期,就曾多次发生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沉重地打击了封建统治势力。唐开元年间,农民造反杀了开州刺史。北宋淳化年间,农民起义军张余攻破开州。明崇祯十四年(1641),张献忠的农民大军与明朝官兵大战于开县黄陵城,官兵全军覆灭。清代嘉庆初年,川楚陕三省发生了大规模农民起义--白莲教运动,开县是这场运动的重要场所之一,白莲教在这里活动长达七年之久。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天主教和基督教在开县发展教徒,建立教堂。教徒欺压民众的事件屡有发生,导致开县1907年5月爆发红灯教起义。
  辛亥革命摧毁了中国三千年的封建统治。在这场伟大的革命斗争中,开县的仁人志士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同盟会员潘大道活动于万县,促成了清军管带刘汉卿于日反正,推动了夔绥地区继武昌首义之后,迅速脱离清政府而倒向革命。清朝在开县的最后一任知县陈山铭,为大势所迫,在刘宣布反正之后,即缴印投诚。
  民国元年,国民党执掌地方政权。民国2年7月,爆发“二次革命”,开县为熊克武讨伐袁世凯提供粮饷。9月,讨袁失败,国民党被袁世凯取缔。开县国民党人或被捕入狱,或闻风逃匿,开县遂为当时效忠袁世凯的共和党所统治。
  民国7年到24年,大小军阀割地自雄,开县先后属于颜德基、杨森、刘湘的防区。这个时期,战乱频繁,粮赋特重,遍地是罂粟,到处是土匪,农村经济濒于破产,人民在兵灾、匪患与饥饿中挣扎。
  民国24年冬,防区制结束。直到1949年,开县为国民党所统治。这20多年间,国民党政权是开县地主、资本家的政治支柱,是反对共产党、反对革命、反对人民的罪魁。
  共产党在开县的活动,始于1927年。后国民党叛变革命,开县共产党即转入了地下。中共开县地下党组织曾于1935年和1948年两次遭到严重破坏,但共产党人并没有被杀绝,也没有被吓倒,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他们又站了起来,恢复了活动,对国民党反动派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领导革命群众和青年学生,反对国民党的黑暗统治,抗丁抗粮,反饥饿,反暴政。并组织了地下武装“南山游击队”,开展武装斗争。日,汉丰镇数千群众,在党的“反饥饿”的号召下,结队前往大地主兼资本家何成之家“吃大户”。愤怒的群众,捣毁了何家碗铺,迫使县政府贴出平抑物价、不准米粮外运的布告。日,中共巴北、七南游击支队袭击了开县温泉盐场公署,川东为之震动。1949年11月,为配合解放军解放大西南,中共开县地下党对国民党县长廖敬安进行策反,12月8日,开县宣布和平解放。
  在漫长的革命斗争中,不少共产党员抛头颅,洒热血,壮烈牺牲。1935年4月,中共开县县委员梁汝果,遭国民党军警围捕,他英勇不屈,跳岩捐躯。1949年11月,重庆临解放前夕,国民党反动派进行垂死挣扎,对关押在中美合作所白公馆、渣滓洞的共产党员进行惨无人道的大屠杀,殉难烈士中有开县籍共产党员陈仲书、颜昌豪、张兆琦、胡作霖、周鸿钧、张光伟、赵晶片、刘文蔚、黄楠材,有上级党组织派到开县从事地下工作的领导干部杨虞裳、荣世政、冉思源,有赤色群众朱世君、袁德朗等14人。他们在极为艰苦的白色恐怖环境下从事党的工作,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在适度人的刑场上遭受严刑拷打,百般摧残,仍坚贞不屈,守口如瓶,严守党的秘密,在就义时,高呼“共产党万岁”,大义凛然,视死如归。他们为共产主义事业而英勇献身的高尚品德,将永远成为所世的楷模。
  开县解放以后,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当家作了主人,在中共开县县委的领导下,积极投入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三十多年来,开县和全国一样,曾展开了一系列的政治运动,如清匪反霸、减租退押、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贯彻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等等,对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提高人民觉悟,发展开县经济,都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有些政治运动,也有失误,正如《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所指出的:“文化大革命就有过把阶级斗争扩大化和在经济建设上急躁冒进的错误。后来,又发生了‘文化大革命’这样全局性的、长时间的严重错误,这就使得我们没有取得本来应该取得的更大成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县的政治生活翻开了新的一页,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纠正了“以阶段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整顿组织,改革机构,平反冤、假、错案,落实党对知识分子的政策,深入开展整党整风,狠抓思想政治工作,严厉打击经济犯罪和刑事犯罪分子,认真纠正不正之风,使开县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政治上安定团结,经济上欣欣向荣,社会主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步伐大大加快。
  开县经济,古代属于封建的自然经济,以务农为本,手工业有盐、铁、丝绸、土布、土陶、酿酒等项。由于地处偏僻,交通闭塞,故经济不发达。
  民国时期,开县政局混乱,封建剥削深重,民生凋敝,经济仍比较落后。30多年,工农业均无重大发展,国民经济仍以农业为主体。全县粮食常年产量在3亿到4亿之间。桐油最高年产600万斤,居四川第10位,为本县大宗出口物资。抗战时期,土纺土织曾盛级一时,战后因机纱机布涌进市场,即一蹶不振。采煤、冶铁、熬盐、烧陶、酿酒、制糖等均系手工生产,规模小,产量低,以供应本地市场需要为主。据统计,1949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为1.17亿元(按1980年不变价计算,不同),人平140元。其中农业总产值为0.958亿元,占82%;工业总产镇为0.212亿元,占18%。
  解放以后,开县经济有很大发展,但道路曲折,受政策影响较大。解放初,由于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农民得到了土地,解放了生产力。随后又开展“一化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生产逐年增长。到1958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达到2.331亿元,比1949年增加了1倍。这是共和国时期开县经济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后即跌落,到1962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降至1.36亿元 ,是这次跌落的最低点。以后逐步回升,回升中又有小的跌落,直到1977年,才超过1958年的水平,达到2.443亿元。从工农业总产值的变化来看,开县经济停滞了18年之久。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刮共产风,搞瞎指挥,加之自然灾害的影响,严重挫伤了开县的经济建设。造成1959年到1961年全县性的饥荒。1963年到1965年,中共开县县委认真贯彻执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生产恢复较快,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13.6%,开县经济重新出现欣欣向荣的局面。但后来的十年“文化大革命”,极“左”思潮泛滥,政治上无休止的批判斗争,经济上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割所谓“资本主义尾巴”,又一次阻碍了开县经济的发展。粉碎“四人帮”以后,政治形势好转,开县经济也开始复苏。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共开县县委总结了历史经验教训,认真贯彻执行三中全会的路线和政策,农村实行包产到户,城市开展经济体制改革,使开县的经济建设从“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开始打破僵化的经济模式,逐步走上了符合实际情况的正确轨道。从1977年到1985年,开县经济逐年上升,特别是第六个五年计划期间,发展速度很快,取得了显著成就。1985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达到5.222亿元,创造了历史最高纪录,是开县经济发展的第二个高峰;比1980年啬了73.3%,平均每年递增11.6%比1949年增加了3.6倍,人平达到400元。除边缘山区外,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
  农业是开县经济的基础,而农业生产中粮食生产又是主体。1950年至1958年开县农业处于上升阶段,粮食年年增产,1958年总产量达到2.98亿公斤,比1949年增加60.8%,全县人平粮食298公斤。1958年到1976年,农业生产处于徘徊阶段。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以后逐步回升,但都没有超过1958年的水平,长期徘徊于2.5亿公斤左右。1977年至1985年,开县农业进入全面发展阶段。1985年农业总产值达到3.298亿元,比1980年增加44%;粮食总产量达到4.41亿公斤,比1980年增长17.5%,比1949年增加了1.4培,人平337.5公斤;林、牧、副、渔各业也得到了相应发展。“五业”结构比例从1980年的64.1:4.4:18.3:12.6:0.6调整到1985年的59.7:8.7:22.5:8.2:0.9。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比例从1980年的74.8:25.2调整到1985年的65.8:34.2。“五业”并举,粮经并进的形势正在逐步形成,并已成为油桐、柑桔、茶叶、生漆、山羊的生产基地县。
  开县工业,50年代和60年代起伏较大。1958年到1960年在大跃进的浪潮下,土法上马的炼铁、采煤、机械和肥料工业,急骤膨胀,1960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0.65亿元,比1949年增加了两倍。但因产品质量低劣,经济效益甚微,且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在60年代调整国民经济的过程中,这些企业纷纷下马。1963年全县工业总产值下降到0.155亿元,比1960年减少了76.2%。其中冶金、煤炭、化学、机械工业比1960年减少93.2%。1965年全县工业产值回升到0.283亿元。年因“文化大革命”动乱,食品工业锐减,全县工业总产值又下降到0.153亿元,到1970年才恢复到0.207亿元,接近1949年的水平。开县工业从70年代起,进入稳定发展阶段,1971年到1985年,年年增产,工业总产值平均年递增率“四五”期间为12.4%,“五五”期间为14.5%,“六五”期间为21.4%。1985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1.924亿元,比1980年增加了1.63倍,比1949年增加8倍。工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由1980年的24.2%上升到1985年的36.8%。轻重工业的比例由1980年的65.3:34.7调整为:27.7。主要工业产品有煤、铁、电、氮肥、水泥、木材、机制纸、玻璃、陶瓷、生丝、罐头、糖、酒、食用植物油等,形成了以食品工业为主的工业基础。
  开县交通运输、邮电、商业,在解放以后均有圈套的发展。民国时期开县没有公路,现在公路已四通八达。1985年境内公路通车里程为1154.4公里,已实现区区通车、100个乡(镇)通公路。境外与万、达两市及邻近各县亦有公路相连。1985年全县敢路总长度达到8611公里,比1949年增长6倍。1985年全县国合商业国内纯购进总额达1.194亿元,首次突破亿元大关;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到1.918亿元,比1949年增长24倍,市场繁荣,渠道畅通,商品增加,购销两旺。
  开县文化随经济的发展而逐渐发达。科举制度时期,据不完全统计,开县考中进士10人,举人36人。1895年,开县在京应试的举人,在“公车上书”签名的有6人,将近川省签名举人的十分之一,是四川各县中参与签名人数仅次于成都、华阳的县。故“开县举子”名噪一时,戊戌变法后,新学兴起,开县城内先后办起了中西学堂、高等小学堂、女子初等小学堂,全县有中学3所,学生1558人;小学487所,学生55087人。这是民国时期入学人数最多的一年。解放以后,教育事业发展很快。1985年全县有普通中学19所、小学1123所,在校中小学生达28.5万人,占全县人口五分之一强。各类农、职中学6所,学生达1614人。年8年之间,全县初中毕业生93026人,高中毕业生26714人,考入大中专院校的学生5352人,为四化建设输送了大批人才。
  开县的文化、广播、电视、计划生育、卫生事业,在解放以后都取得了显著成绩。1985年全县拥有文化馆、站94年,图书发行闹市113个,县图书馆1所,乡村图书室143个,电影放映单位151个,区乡广播站103个,初步形成了广播网,已建立电视差转台10座,大大丰富了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开县是全国计划生育工作的先进县,1985年受到国务院嘉奖。全县人口净增率从1976年的13.1‰下降到1978年5‰。近几年,一直控制在5‰以下。全县有医院122个,病床1033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2534名。天花、性病已根绝,人民的身体健康素质有了提高。
  开县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不断改善。解放以前,劳动人民生活十分悲惨,辛劳终年,不得温饱。庚午年(1930)大天干,饿殍载道,穷于生计而乞讨要饭,买儿纛女者,比比皆是。解放以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近几年党的富民政策深入人心,调动了广大群众勤劳致富的积极性,生产欣欣向荣,生活蒸蒸日上,一部分人已经先富裕起来,正影响着千家万户奔向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1985年,据120户农民家庭收支情况调查,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54元,比1980年的84元,增加了两倍;职工人平年工资收入达883元,年底城乡人民储蓄存款额达4408万元。如长沙镇义学村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经济腾飞,1984年全村总产值114万元,人均收入达到621元。现在村里办有一所小学、一个初中班、两个幼儿班、一个简易诊所,建有文化室、灯光球场。农民家庭照明有电灯,煮饭用沼气,饮用自来水。全村新建水泥结构楼房160幢。农民家庭有电视机26部,收录机21台,自行车140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为开县的建设和发展指引了方向。开县要发展,人民望富裕。政策对了,尚赖人为。认清县情,实事求是,扬长避短,因地制宜,至为重要。
  开县自然条件优越,地形复杂,立体气候明显,适合各种粮食和经济作物的生长,务须考虑客观可能,切忌一个样。30多年来几次一刀切,教训深刻,不可忘记。
  开县人口多,耕地少。非耕地面积虽然广阔,但山高坡陡,土薄地瘠,森林已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旱涝灾害频繁。农业基础虽较稳固,但粮食仅够自给,一旦放松,即乏民食。多种经营仅柑桔、桐油、生猪产量大而且稳,诸如牛、羊、鸡、兔、茶叶、蚕丝、药材等项,尚赖继续发展,改良品种,提高单产,以保不衰。
  开县水力、矿产资源丰富,工业已初具基础。困难在于:虽地近长江,但高山阻隔,公路里程长,山道弯曲,运费高昂;小江航道已被电站堵断,交通不便,大量农、副、矿产外销困难;电力奇缺,工矿小而且少。狠抓交通和能源,为经济腾飞开路、加油,应列首位。
  开县人民勤劳勇敢,但民谷不善工商。劳动资源充裕,农村尚有10万剩余劳力可资利用。加强教育,改变民俗,百年树人大计作用不可低估,为发展商品经济创造精神条件,更迫在眉睫。开县山区文化落后,迷信甚重,多次酿发事变,为政者不可忽视。
  开县经济基础薄弱,1985年农村人平总收入214元,位于贫困之列;地方财政收入少,多年靠国家补贴过日子。发展生产,开源节流,乃古往今来理财之根本,培殖税源,制止糜蠢,当为第一。
  “金开县”当今名实不副,但望全县人民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艰苦奋斗,使开县经济腾飞,在本世纪末实现国民总收入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的宏伟目标,让开县这块埋在大巴山脚下的金子破土而出,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第二篇大事记
  1911年(宣统三年)
  上半年,开县议事会、参事会成立。
  11月25日,驻万县巡防管带刘汉卿在潘大道等同盟会员策动下,响应蜀军政府号召,宣布反正。开县秀才李芬,闻万县反正,谒见知县陈山铭,说以利害。陈交出县印,宣布开县反正。李芬赍印投刘。刘派王崇德率部队助陈山铭守开县。
  12月,开县同盟会员唐华封于临江市组织100多人去开江,推动该县反正。随后,唐又受刘汉卿派遣,与胡瑞生光复巫山。
  12月14日,刘汉卿发出通电,宣告成立(夔绥)军政府,刘任下东蜀军副都督兼军政部长。供职于军政府之开县人有潘大道(任参谋)、李芬(任秘书)、王崇德(任陆军管带)。
  1912年(民国元年)
  1月,县衙门改为县行政公署,县以下仍沿清旧制一一里甲制,全县分为3里30甲。知事为全县最高行政长官。是年,蜀军政府委薛国珊为开县第一任知事。薛是较激进的同盟会员(隆昌人)到任后,与地方势力发生矛盾,不数月即调巫山县知事。
  5月,共和党开县分部成立。
  9月,国民党四川支部成立,旋即于开县设置分部,并于临江市、温汤井、陈家场等处设分部事务所。是年国民党开县分部发展党员万余人,把持了地方政权。
  1913年(民国2年)
  7月,“二次革命”爆发。开县知事胡小瑗及国民党支持熊克武讨伐袁世凯,提助粮饷,预备北伐。9月初,讨袁失败,熊克武出走,开县国民党人失势。
  10月4日,秦军一师三团进驻开县,团部设于县城西街旧学署内。
  11月,共和党人余承萱接任开县知事。16日,余宣布:秦大总统(袁世凯)令,解散国民党。并派出警署长员查封了国民党分部、国民旅馆(分部招待所)及各事务所,逮捕了分部部长蔡鹏程、分部总务科主任邓国镇。国民党其他重要成员,闻风逃匿。
  是年,开县商会成立。
  1914年(民国3年)
  2月,知事余承萱通告全县:中华国民社会党“与国民党同恶相继”,勒令解散。并派团练局长张云鹏对各公口进行清查。到7月底,全县查出公口234处,全部取缔;底金10100元,全数提交教养工厂,扩充设备,用以安置各公口无法自谋生活的党徒60名。
  1915年(国民4年)
  8月,陈宦督理四川军务,赓即在全省开展清乡剿匪,并清除反袁力量。
  12月8日,余红人率股匪数百人,突入铁锁桥,经警备队驰捕,匪窜踞殷家山。18日该匪复踞于杉木坪。被清乡军及警备队夹击。19日黎明,该匪败溃,奔铁锁桥,直向开江逸去。
  1916年(民国5年)
  春,护国军兴起,颜德基起事于开江,率兵3营进攻开县,打死北兵连长王毅侯,驻开县北兵两连人全部被缴械。张敬尧派兵由云、万援开县。颜退驻临江市,严阵以待。张部集结于陈家坝。农历2月18日,颜部进攻张部,激战半日,张部溃败。颜移驻铁锁桥,旋去大竹。
  4月,护国军某支队张春霖部100余人,围攻开县城。民团据城坚守40余日。张部攻城不下,解围而去。
  7月19日,开江一股武装部队400余人,称护国军,占据临江市,并声言将攻县城,县城一片惊惶。知事安当世令县警备分队长肖煜章、保卫团排长黄仁安率士兵40名,于盛山东岳庙防堵。23日夜,肖、黄鼓动士兵24人携械投奔踞临江市之开江部队。
  是年,滇军入川,运进烟土,吸毒风起。
  1917年(民国6年)
  12月,颜德基命帅公安、蔡瀛洲自开江,王维舟自宣汉合攻驻开县王占元部,战于临江市,王部溃败。蔡瀛洲1营人驻防开县。
  1918年(民国7年)
  7月,熊克武以靖国各军总司令名义发布了“四川靖国各军卫戌及清乡剿匪区域表”,开县被划为第六师颜德基的卫戌区。从此,开县进入防区制时期。
  8月,金山乡金家村蒋家岩断裂约1000米,下滑300余米,壅没王姓1户,死8人。
  1919年(民国8年)
  4月,熊克武改各“卫戌区域”为“驻防区域”,规定各军就防划饷,明令发表“四川靖国各军驻防区域表”,开县属援陕第二路总司令第七师颜德基的防区。颜派范绍增部驻防开县。
  是年,省政府颁布《四川省团练章程》,各县实行“团甲牌制”,开县分36区团。
  是年,德国传教士韦礼贤来开传教,常以新法接生为人助产。我县新法接生自此始。
  1920年(民国9年)
  夏,刘伯承任川军第二混成旅第一团团长,驻防开县赵家场、陈家场,倡办刘氏族学,设置《共和教材》等新课。
  秋,城东鸡翅膀渡口船翻沉,淹死90多人。
  冬,二混成旅联合江防军谭尊武部与当时驻防开县之帅公安部争夺开县,在县城激战数日,帅败走。
  是年,社会秩序混乱,匪盗猖獗,“棚子”林立,义和乡即有土匪棚子20多个,四处“拉肥绑票”,烧杀掳掠。
  1921年(民国10年)
  春,彭蕴玉任开县知事,鲁平舟团驻防开县,计划征收烟捐40万元。于是农村开始大量种植鸦片。
  11月18日,邹靛澄、汪海门因反对种鸦片烟,被彭蕴玉诱捕入狱。以“擅造谣言,惑乱军心”的罪名,于21日晨枪杀。
  夏末,开县中西医学传习所成立并开学,著名中医张裕如任所长,参加学习的中青年医生103人,年底结业,考试及格的97人。
  1922年(民国11年)
  是年,县公署设“乐捐”处,征收烟税,杜鼎三任第一任处长。对种烟农民征收窝捐;对不种的农民征收“懒捐”;一年不种,罚预征三年,两年不种罚预征五年,三年不种罚预征七年。
  1923年(民国12年)
  3月,驻军孙杰部与陈复之部火并,混战13天,死伤300多人。
  3月7日,开县县立初级中学创立。
  1924年(民国13年)
  3月,土匪叶尚甫抢劫陈家场。
  是年,开县成为军阀杨森的防区。时陈兰亭旅踞开县。杨派执法队到开县整编陈部。陈佯为应允,安排执法队驻老关咀,却于午夜偷袭了执法队,随即开往达县。
  1925年(民国14年)
  春,开县女子初级师范班创立。
  12月9日,开江方麻子率土匪千余人,洗劫临江市。
  1926年(民国15年)
  9月,川东师范学校学生、共产党员彭子如和共青团员谢伯雍,奉国民党四川省(重庆莲花池)党部杨闇公(中共重庆地委书记)指示,回开县筹建国民党(左派)开县党部,开展革命活动。
  秋,九龙山农民因烟捐太重,起而反抗,赶走税丁,紧闭隘口寨门。驻军前往镇压,破寨入乡,洗劫民财,烧毁民房,老百姓四处逃亡,数月不得归家。
  是年,基层行政组织甲、牌改为闾、邻。
  1927年(民国16年)
  元月,中国共产党开县党团小组成立。
  2月,国民党开县党务筹备处召开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成立临时县党部。
  3月12日,国民党开县临时党部召开“总理逝世两周年纪念大会”,并举行了拥护孙总理“三大政策”和庆祝北伐胜利的示威游行。
  4月,国民党开县临时党部停止活动,党部中的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转入地下斗争。
  1928年(民国17年)
  9月14日(农历八月初一),九龙山神兵攻占临江市,杀死袍哥大爷王平安。随后神兵三次攻打县城,都被击溃。
  冬,共产党员鄢开元在长店坊发展组织,建立党团小组。
  10月,二十军拒绝国民党四川省指委所委的肖洪九等开县指导委员。自行委任谭怀光等为国民党开县党务临时筹备委员。4日,开县党务筹备会,即被解散。
  1929年(民国18年)
  1月31日,肖洪九等人宣布国民党开县党务指导委员会成立,旋即进行党员登记。时全县登记的国民党员共600多人。
  2月,开县县立女子师范学校创立。
  3月,被二十一军击溃的二十军袁旅杜团1000多人,潜伏于窄口、马江、东山一带,勾结当地神兵,时出劫掠。
  4月,按照国民政府的《县组织法》,县行政公署改为县政府,知事改称县长。县以下行政机构改为区、闾、邻。全县分为36区。
  11月,四川省开县总工会成立,有会员1226人。
  是年,正式成立13个工商同业公会。
  1930年(民国19年)
  3月,万源县固军坝起义的四川工农红军第一路游击队(即以后川东游击军之一部)第三支队长张鹏翥(戴重)率领百余人,由城口咸宜乡翻山来到开县白泉、满月两乡活动,历时月余,后返回宣汉、万源。
  6月,县城始有无声电影放映。
  6月,开县图书馆竣工。
  6月27日,兼善乡营盘村滑坡,损毁田地山林80余亩,房屋2幢,死亡15人,重伤2人。
  秋,县以下行政组织实行区乡制,全县分为10区、36乡,乡以下仍为闾、邻。
  12月4日,开县法院成立。
  是年,开县公园和体育场开工修建。
  是年,全县架设乡村电话线路23条,可通35个乡镇。
  1931年(民国20年)
  3月,开县孤儿习艺工厂成立,地址相国寺。
  8月,县政府下令不许妇女缠足。
  秋,县立女子初级中学成立。
  10月,“九·一八”事变的消息传到开县,群情激情,开中、开女中及城关各国介爱国同胞,上街游行,抗议日寇侵占东北三省,并致信南京政府,要求蒋介石出兵抗日,收复失地。开中、开女中呈书国际联盟,控告日寇的侵华罪行。工商界也积极响应,展开了抵制日货的活动。“裕兴正”、“公正和”等商店主动交出日货在中山公园焚烧。
  是年,中共万县地方党组织派陈延芳来开县临江镇建立了开县第一个党支部。后因陈违犯党纪被组织切断联系,该支部解体。
  是年,乡(镇)划小,全县分150乡(镇)。
  是年,县政府成立清共委员会。
  1932年(民国21年)
  夏,共产党员熊治平由上海回到开县义和乡蔡家湾,以职业中学校长的身份作掩护,在蔡家湾发展党员,建立了党的组织。
  是年,县城创办一所幼稚园。
  1933年(民国22年)
  3月,《开县公报》创刊,为三日刊,是开县公开发行的第一份官办报纸。
  3月11日,国民党陆军第二十五师一四九团团长、开县人王润波,在古北口抗日作战中,壮烈牺牲。
  8月,中共巫山坎支部建立,陈崇瑞任支部书记。
  秋,开女中发生学潮,反对宣扬“三从四德”等腐朽的封建道德。
  10月24日,开县县政府成立民团指挥部,并宣布全县戒严。随即集结地方武装3万多人,配合刘湘纠集的军阀部队,围剿川陕革命根据地。
  10月28日,红军攻克杨柳关。并派侦察小队到过三汇口场。11月1日,红三十三军一部击溃据守石碓关之开县地方武装,占领石碓关,5日撤退回宣汉。
  1934年(民国23年)
  2月,中共开县中心县委成立,直接受川东特委领导。中心县委书记郭代林,副书记熊治平。不久,建立了中共临江区委。随后,又建立了中共南门、太平、水磨滩、岳溪支部,连同蔡家湾支部共5个支部。
  8月4日,驻开税警第六中队士兵与开县团委会特务大队士兵同时在三拱桥河中沐浴发生冲突,互相开枪射击,死6人,伤34人。
  1935年(民国24年)
  3月2日,镇安场农民300余人,赴县政府鸣冤,控告某禁烟委员借公勒索。
  6月,县教育科下令,凡距公立学校5里以内私塾,严加取缔。
  6月4日,因中共川东特委书记张致叛变,中共开县党的组织遭到破坏,县委、区委成员全部被捕。县委委员梁汝果遭捕时,英勇不屈,跳岩牺牲。同时被捕的还有县委所属5个支部的党员30多人和巫山坎支部全部成员。
  11月4日,开始发行法币,白银兑换法币。
  11月29日,谭家坝场被土匪洗劫。
  12月2日,榨井坝场被土匪洗劫。
  冬,国民党蒋介石的势力达到四川,防区制结束。
  是年春夏干旱50余天。
  1936年(民国25年)
  春,县以下行政组织改区乡制为联保制,重编保甲,清理户口。全县共124968户,670671人。
  是年,春夏大旱,4月风雹灾遍及全县,8月又遭水灾。粮食产量仅正常年景三成左右,老百姓生活濒于绝境。
  是年,镍币、铜币流通。
  是年,开县戒烟所成立,对“瘾民”分期勒戒。
  是年,北门外小火电厂建成,县城始有电灯照明。
  1937年(民国26年)
  4月19日,开中校长姜纯德阻止十三班学生出宣传抗日的壁报,十三班学生罢课。校方于23日开除带头罢课的6名学生,勒令他们赔偿历期学费,并由县府“押追”,事态进一步扩大。26日全校学生罢课,并集队上街游行示威,散发反对校长的传单,高呼打倒校长的口号。校方又开除15名学生,并请驻军派兵1连驻开中校,使学潮平息。是年暑假,姜纯德辞职。
  7月,“七·七”事变发生,开县各界人民无不义赋填膺。不久,“开县动员委员会”成立,发动全县亿支援抗战。一部分中共地下党员、进步知识青年、学生组织了抗日剧社、歌咏队、壁报社、周刊,广泛展开抗日宣传活动。
  9月,开始征调义勇壮丁。
  是年,县城及白鹤乡开始制造和推广脚踏纺纱机。
  是年,大旱,小春约收一二成,秋收仅够纳粮,连续岁荒三年,老百姓以树皮、草根、“观音泥”充饥,饿死331人,移徙逃荒者441户。
  1938年(民国27年)
  4月,中共万县特支委员刘孟伉,来开县清理组织,随即组建中共开县特支,恢复和发展了党员23名。
  10月4日中午,梁山机场一架驱逐机与日寇飞机作战,汽油耗尽,坠落于天和乡王家坝稻田中。驾驶员受轻伤。
  1939年(民国28年)
  春,共产党员谭天睿组建了中共黄家岩、善字山支部,直接受省万师党组织领导。
  春,东北人江民声到开县进行抗日宣传活动。
  7月7日,“七·七”事变两周年纪念日,建于县城十字街的“抗日阵亡将士暨死难同胞纪念碑”落成,举行揭幕典礼。纪念碑背面镌有“古北口抗日殉国烈士王润波团长永垂不朽”。
  8月,中共开县县委成立,黄石山任书记、黄楠材任副书记,不久,即在开县中学、开县女中、开县简师班建立了党支部。
  9月,开县民国23年发行的《开县通讯》,后改名为《开县公报》,原为党部与政府合办,此时已属国民党开县执委会党报性质。
  10月,四川省银行在开县成立办事处。
  11月1日起,全县每月壮丁配额为585名。
  11月1日到3日,县政府召开秋季行政会议,决定广种桐树,凡适宜于种桐的地区,均由保甲强迫栽种。
  12月,开女中校长吴挽澜殴打九班学生秦朝珍,引起公愤。中共开县地下党组织发动全校师生罢课。几百学生上街游行,高呼:“我们要民主、要自由、要抗战!”“取消体罚!”“打倒吴挽澜”等口号,并到县政府大门口静坐示威。
  冬,国民党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开县党政军联合会报室”成立。开县邮局设置开县党政军临时检查邮电人员。年底,中共开县县委留张仲屏坚持工作,余均转移,离开了开县。
  是年开县农业生产受灾减产。据四川省统计图表室统计,民国28年度,全县粮食总产29376万斤,为十足年成的六成。
  是年,三民主义青年团开县分队成立。
  1940年(民国29年)
  3月12日,建于大觉寺侧的“忠烈祠”落成,举行抗日阵亡将士入祠典礼。
  3月26日,开县中西医学研究会成立。
  4月,开县妇女会成立。
  4月12日,谭家乡银子包神兵暴动。13名神兵冲进和谦梓场,与场口盘查哨发生械斗。4月13日到5月1日,开县县长冯均逸先后调集自卫队两个中队180人,团练12个分队400人,并请驻宣汉的陈兰亭师派来正规军1连,围剿银子包寨神兵。5月6日破寨,俘获重伤神兵1人,查见死尸3具,其余人员均于寨破前逃离。
  5月20日,日机4架侵入开县上空,于赵家场附近之四家湾投掷炸弹一枚于禾田内。
  6月25日,日机2架在大慈山上空投弹2枚,老荒沟张美犹家中弹,伤11人,死7人。
  8月,实行“新县制”,县政府内设六科(民政、财政、教育、建设、军事、社会)三室(秘书、会议、合作),外设田赋管理处,禁烟督察处、国民兵团部、军人家属优待委员会、警察局、文献委员会、民众教育馆等机构。县以下实行乡(镇)保甲制。全县改62联保为36乡(镇),410保。
  9月18日,《开县公报》更名为《开县新闻》,为民国党开县党部机关报。
  是年,开县回教协会成立,海阳山任总干事。
  1941年(民国30年)
  1月,开县县银行开张营业。
  5月下旬到8月中旬,全县发生严重伏旱,大春作物大幅度减产。据开县防旱指挥组估计,水稻减产4成,玉米减产7成,红苕减产3成,其他杂粮减产6成。
  下半年,谭悌生受中共万县中心县委指示,到开县清理党的组织,开县党的工作。
  8月,中国银行开县办事处成立。
  8月1日,全县民众抗日热情高昂,完成献飞机一架(折代金20万元)的任务。
  8月11日,日机9架轰炸温泉镇,炸死28人,炸伤43人,炸毁房屋20余幢。
  8月17日,日机16架轰炸城厢镇,炸死170余人,伤400余人,炸毁房屋30余幢。
  10月29日,开县农业推广协进会成立。
  11月22日,开县女中毕业班学生因校方办学不力而罢课,要求退费休学。24日,全校罢课。学生致电省教厅,要求将校长撤职查办。校方迫于形势,同意退费散学。12月12日,学校师生全部离校。
  1942年(民国31年)
  2月,整编保甲户口。整编结果,全县分53乡、3镇、746保、7893甲,共86688户、603165人。
  3月2日,县长蒋先法到丰乐乡踏勘拟建之水利工程,行经滴水岩,遇185师黄连士兵宁吉先等估伐农民树木,蒋上前制止,士兵不服,说“你县长管不了我们师管区的丘八”。蒋厉声训斥,气极角发脑溢血于6日病故,伐木士兵后即被捕,宁被判死刑。
  7月20日到8月5日,举办烟毒总检查。
  8月7日,城厢镇12保保长抓运军米的船夫李甫云当壮丁。郑式书等200余人,打破城厢镇公所壮丁管押室,放走被押壮丁41名。
  9月15日,开县临时参议会成立。
  是年大旱。
  1943年(民国32年)
  2月,三青团举行第一届团员代表大会,正式成立开县分团部。
  4月,市场物价飞涨,县政府宣布实行物价管制。
  5月6日,国民党开县执委会划全县为4个中心区,设区党部4个,区分部24个,有党员1741人。
  8月6日至8日,国民党开县党部召开第一届国民党员代表大会。
  是年,中共党员谭悌生离开开县,将开县地下党关系交中共万县中心县委周明波。
  1944年(民国33年)
  2月17日,国民党开县党部的机关报《开县新闻》改名为《新开县报》。
  5月14日,县政府布告:最近发行“关金”一元、五元、十元券,应一律遵用。
  6月1日,大觉寺和尚组织战时服务队。
  6月27日,三汇乡第四保警丁胡光明抓乡民黄学富当壮丁,黄持刀反抗,将胡刺死,随即投案自首。
  7月30日,梁山空军总站第三大队飞机1架,因油耗尽降落于镇安乡关子口沙凼湾,驾驶员于降落时受轻伤。
  7月21日,温泉镇盐场工人因灶主虐待工人而罢工。
  10月7日,上桥乡猫儿寨,聚集神兵数十名。县府随即调自卫队围剿,于10日击毙神兵首领姚国正,余众溃散。
  11月12日,开县各界联合举行孙中山诞辰79周年纪念、中国国民党成立50周年纪念、童子军总检阅、第三届全县国民体育运动、国民兵运动大会。大会在体育场召开,到会2万多人。其中到会的中、小学校67所,参加检阅的童子军2612人。
  12月19日晚,中国空军追逐一架入侵日机,途经开县上空,日机将其运载的小型炸弹和整箱的手榴弹沿灵通、铁桥、南雅一带抛掷。部分炸弹爆炸,炸死5人,伤3人。
  12月25日,开县女中学生因不满校长赵世珍贪污挪用师生伙食费和学校经费,于25日罢课。26日,200多名学生徒步20公里,从谭家寺进县城,到县政府请愿,要求撤换校长,惩办贪污。此后不久,赵即撤职。
  1945年(民国34年)
  1月19日,县政府在体育场召开欢送知识青年从军大会。全县共征集从军知识青年240人。
  3月1日,开万两县于垭口举行万开公路开工典礼。
  3月下旬,东里流行脑膜炎,温泉镇河西连日死亡数十人。
  3至4月,岩水、白泉、满月等乡,春荒严重,群众靠草根树皮维生。
  6月21日,开县发生60年来所未有的大水灾。连日大雨如注,河水陡涨,21日上午,水漫至县城西门口,西津坝、水东坝都被淹没。沿江一带受灾严重。临江镇冲毁房屋946幢,冲走桐油10多万斤、食盐2000包,伤亡44人。临东乡淹死17人,冲毁田地3000亩,300多人流离失所。平安溪原有铺房30家仅存两家。
  6月,温汤井盐灶大部因亏损先后倒闭,和谦乡炭工及温汤井盐工数千人失业。
  6月,三青团开县分团部机关报《民铎报》创刊。
  8月16日晚,温泉镇镇长韦成华因制止盐场税警无端捣毁县参议员陆济川家,与盐场场长陈凤山发生争斗,被陈枪杀于河西中心街。陈的暴行,引起公愤。次日,温泉镇各保团练包围了盐场公署,缴了各卡税警的械,场署被围困3日,后陈被解至万县高二分院判刑。
  8月28日,庆祝抗日胜利。上午,县政府在民教馆举行庆祝会。晚上,群众举火炬游行,全城灯火通明,鞭炮轰响,群情欢腾。
  8月下旬,桐油、百货、土纱价格猛跌50%,木机纱厂半数停工。县城发生3起因破产而自杀的事件。
  秋,开县县立初级中学改为开县县立中学。
  9月30日,暴雨成灾,县城四周被淹,全县有32乡受灾。敦好被冲毁房屋400余间,冲毁田地100余亩。温汤井76个盐灶被冲毁14灶。各灶损失煤炭约值6000万元。
  10月2日,开县第一届参议会成立。
  1946年(民国35年)
  1月9日午后6时,华严寺监狱人犯开启正门,各执木石砖片由内打出。看守警丁未设防,被夺去废枪137名人犯全部逃脱。当晚捕获63名,打死1 名。
  春,开县简易师范学校成立。
  4月27日,举行全县户口总清查。
  5月,返乡大学生组织“参观访问团”,印发《参访通讯》,揭露时弊。
  7月,中共党员温可久等在临江镇成立开县民主联合会,发展会员30余人。
  10月,县政府裁撤清共委员会,成立特务委员会。
  12月14日,八五旅在县城处决大土匪肖鹏飞。
  是年,货币贬值,物价飞涨。两次调整公教人员待遇,所增经费,拨上年度积谷1.2万市石抵充。县财政经费入不敷出,借拨本年度积谷6000市石,作价发各机关、学校、抵所需经费。
  1947年(民国36年)
  3月,开万公路因经费支绌,完全停工,所有员工于3月底遣散。
  3月12日,禁烟协会成立,随后各乡设瘾民勒戒所,交通要道设禁烟盘查哨。是年勒戒鹑民1630人。
  4月,商会各业同业公会选举舞弊被控告。
  4月20日,温泉镇盐场公团税警袁炳全等4人,因平日敲诈勒索,群众愤恨,被九顶寺农民推入天坑中毙命。25日,税警队长徐玉明率警兵60余人到九顶寺、刘家槽一带进行报复,农民吴明中、张民生、贾烈兴、伍芬菊被枪杀,刘浦岸在刑讯中毙命,被打成重伤5人,被捆绑关押的25人,被强奸的妇女10人。农民的财物被掳一空。5月中旬,由川东盐务管理局会同县政府查处,以判处税警队长徐玉明三年徒刑而告结案。
  5月,物价飞涨,与1946年12月比较,物价上涨5倍,县公教人员因待遇菲薄,不能生活,纷纷请求增薪。
  6月15日,开县国民教师联合会成立。
  6月16日,临江镇石亭子保丁抓壮丁,遭到杨和槽炭石工人抵抗,被杀伤5人。
  7月9日,县城部分商民,捣毁开县直接税查征所;城内各商铺关门罢市,抗议政府苛税重赋,负担失平。
  10月4日,国民党开县特委会改组为“开县党(团)政军干部联席会议”。
  11月,开县国民党、三青团组织合并,成立党团统一委员会。
  11月16日,开县地方法院成立。
  11月21日至23日,选举国大代表,尹辉久当选。
  冬,中共下川东地工委派谭悌生到开县工作,谭恢复了温可久、陈仕仲等中共地下党员的组织关系。当时开县民主联合会已拥有武装队员200多人,建立了中共开县南山游击支队,由陈仁仲任司令员,温可久任政委。
  1948年(民国37年)
  1月28日至30日,选举国民政府立法院立法委员,皮德中当选。
  3月,南山游击支队处决义和乡大地主熊茂林。县政府派出大批警察、特务搜山,抓捕了一大批游击队员和进步人士。
  3月29日,开县城厢镇数千名贫苦群众,激于对奸商囤积居奇的义愤,捣毁了何家碗铺。当晚,县政府宣布全城戒严,并出动大批特务、警察,搜捕共产党人和参与此事的群众。这次搜捕行动,直延续到4月底,先后逮捕72人。3月30日,县政府枪杀了带头的群众傅级媛等4人。县长吴超然召开了党政军团负责人紧急会议,他们在群众运动的强大压力下,不得不贴出平抑物价,不准米粮外运的布告。
  4月,中共开县工作委员会成立,并建立了中共临东、城厢区委和大海溪、临江、南门、开中4个特支。
  4月13日,开县清共委员会成立,各乡镇清共委员会也相继成立。
  5月,县政府派出大批军警清剿南山游击支队、搜捕共产党员和革命人士,陈仲书、刘文蔚、张光伟、朱世君、张兆琦、袁德朗、刘玉田、张九龄等40多人被捕。
  7月16日到17日,由于叛徒出卖,中共开县工委负责人杨虞裳、荣世政,中共南门特支负责人冉思源、颜昌豪被捕,中共开县党的组织遭到破坏。
  7至9月,颁发国民身份证。10月1日,全县开展国民身份证总检查。
  8月9日,国民政府发行金元券,至11月20日,停止法币兑换,是日开县持法币待兑的群众向银行营业室抛掷砖头瓦块。银行无法制止,只好停业。后兑拘延期至次年2月。
  12月1日,中国民主社会党开县党部筹备委员会成立。
  1949年(民国38年)
  2月8日,开县地方法院据犍为县地方法院函称,开县县政府一科科长王惠言为在逃烟毒犯,将王拘捕。县长曾逸以王属在职官吏,非现行罪犯,遂指挥政警将王劫回,复将法警拘捕拷打,逼他们承认自己地痞流氓绑架王惠言。地方法院全体职员罢工以示抗议,并向各方呈文、发电、发布告、登报,控告曾逸。后曾因此而调离开县,并被四川省政府记过一次。
  4月15日中共川东游击纵队司令员赵唯,率巴北、七南两支队袭击了开县温泉镇盐场公署。打死打伤盐场税警30多人,俘获16人,缴长短枪15支、子弹2000余发。当晚,中共城厢特支书记黄楠材在云开书店被捕。
  4月,中共东华支部组织500余贫苦农民开展“吃大户”的斗争。
  6月14日,中共巴北支队副司令员陈恒之,率领曹方青等30多名游击队员,袭击紫水乡恶霸地方陈鸿轩,缴获长短枪4支、子弹4000余发。
  7月,国民政府发行银元券,群众拒用,市面上以银元、铜元作为流通货币。
  夏,中共下川东临工委委员王庸及陈汉书受上级党组织指示,先后到开县负责党的工作,清理、整顿和发展组织,重新恢复和组建了江、东、浦和城厢镇一带的党组织,向党员传达《全国的形势和任务》。
  9月,中共中和总书支记潘重言,委员程崇康带领游击队员袭击了三汇口乡公所,缴获步枪20多支,冲锋枪4支,手枪2支。
  9月6日,县长王士峨见国民党已全面崩溃,借病请长假离职。
  10月,中共万县中心县委决定由王庸、陈汉书、陈仕俊、陈子均、张锦成、田学元、张兆伟组成开县党组织的工作班子,由王庸负责。王庸根据上级指示,向各党组织部署了保护城乡,迎接解放,配合接管,注意保存实力,停止发展组织,加强统战和策反工作。
  11月21日,开县、开江、城口、巫溪4县联防指挥长廖敬安兼任开县县长。此后,中共开县党组织即派员对廖进行策反工作。
  12月8日,开县和平解放。开县治安委员会成立。
  12月上旬,国民党赵奇光部和湖北保安团溃退开县,沿途烧杀掳掠,群众称之为“吃光队”。
  12月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四野战军一二五师挺进临江镇,迫使湖北保安团第八团1000余人缴械投诚。
  12月1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二四师三七O团陈鹏政委率领先头部队两连到达开县城。
  12月15日,在体育场召开军民联欢大会。
  12月18日,中共开县县委书记李明村、开县人民政府县长吴锡武,率领西南服务团干部到达开县。随即成立开县人民政府,开始接管工作。
  1950年
  1月16日,中共开县委员会正式成立(以下简称县委)。
  1月16日至6月底,征收1949年度公粮,全县完成1637.5万公斤。
  1月20日,县委举办青年知识分子训练班,招收知识青年217名,经短期训练即分配工作。
  1月,各乡、村普遍建立农民协会。
  2月1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十三师九七团在开县扩兵,到3月20日,共招收1600人。
  3月19日,严子白与云阳农坝暴乱分子相勾结,纠集50余人在清泉乡暴乱,抢劫公粮,杀害征粮人员邓尤才和农民代表周光元。人民政府出动驻军平乱。28日平息。
  3月27日,公安机关逮捕反革命分子67名。
  4月12日到16日,开县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召开。
  4月5日,剿匪委员会成立,开展群众性剿匪运动。到6月底统计,上半年土匪投诚自首者1004人,被俘获者391人,被击毙者39人。
  4月12日,孙文成纠集土匪300余人在三汇场暴乱,县委立即派出部队前往清剿。暴乱分子闻讯逃匿。
  5月4日,开县解放后首次镇压反革命,在县城较场坝枪决了陈宝田、雷正开、董怀亮、陈仲子等人。
  12月到次年1月,开展减租退押、清匪反霸运动,农民获得斗争果实折谷2.5亿多公斤。
  1951年
  2月21日,温泉盐场因所产之盐质量低,成本高,县亿政府决定裁废。
  2月24日到4月24日,进行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土地抽有制,农民分得田地54万亩、房屋11万余间、耕牛1100头、农具1.3万余件。
  4月10日、6月16日,政府两次动员城镇游民521户、1505人下乡落户,从事农业生产。
  4月,取缔“一贯道”等反动会道门,逮捕道首、骨干分子56名。
  废除旧保甲制,建立乡村人民政权。
  全县开展镇反运动。
  5月1日,全县58万余人参加抗美朝示威游行。
  5月23日到6月下旬,县、区、乡干部分期分批进行整党整风。
  6月1日,县委发出指示,动员全县人民深入开展抗美援朝运动,是年全县有2200人参加志愿军。
  8月28日,开县人民法院成立。
  1952年
  1月8日到4月底,开展“三反”(反对贪污、浪费和官僚主义)运动,查出贪污分子741人,贪污金额113万元,追还赃款82万元。
  1月15日到5月中旬,在工商界开展“五反”(反行贿、偷税漏税、盗窃国家资财、偷工减料、盗窃国家经济情报)运动。运动初期打击面过宽,反经上级决定,只在城区开展,临江镇有重点地进行。共查出违法工商户229户,偷漏税收、偷工减料、盗窃国家资财共28万元,追还赃款11.3万元。
  5月至10月,全县脱产的党员和干部2076人,分5批集中进行整风整党。
  6月7日,召开全县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成立开县民主妇女联合会。
  7月10日,县人民政府成立禁烟肃毒委员会,在全县开展查禁烟毒工作。8月30日和9月21日两次集中搜捕烟毒犯,捕获579人。
  7月,召开首次工会会员代表大会,成立开县总工会。
  8月1日,开县煤矿厂成立。
  9月到12月,在海员、搬运、建筑、店员、手工业、纺织业中开展民主改革运动,废除封建把头制度。
  11月18日,开县第一个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城关农具生产合作社成立。
  1953年
  3月10日到14日,开县首届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员代表大会召开,成立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开县委员会。
  6月1日,开县工商业代表大会召开,成立开县工商联合会。
  6月25日到次年2月22日,全县分两批进行普选,选出乡、镇人民代表7414人,由乡镇人民代表大会选出县人民代表448人。
  11月15日次年1月10日,开展粮食统购统光彩,共征购粮食5933.5万公斤(原粮),占全县粮食总产量的28.4%,人平负担56.55公斤。从11月25日起,城镇居民口粮实行定量供应。
  12月,建立大丘、镇东、华山、明月4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4年
  2月,全县广泛开展宣传学习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5月,整顿粮食统购统销,解决征购任务分配畸轻畸重和供应工作的平均主义问题。6月,恢复粮食初级市场,但上市粮食很少。
  6月,组织全县人民学习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光(草案)》。
  7月1日到3日,召开首届人民代表大会。
  9月1日,开县第二中学(临江中学)成立。
  11月31日,开县手工业联社筹委会成立。随后3年,加快了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7年底统计,全县手工业合作社(组)发展到170个,社(组)员5037人。
  1955年
  2月下旬,城乡普遍开展反对使用原子武器签名运动。
  3月1日,执行币制改革。
  春,镇东、大丘、大胜、华山、明月等初级社扩大,合并组建为4个高级农业社。
  7月23日,县委召开干部会部署镇反。8月13日,集中逮捕人犯513人。
  8月到10月,农村开展粮食“三定”(定产、定购、定销)。全县评定常产为2.3亿公斤;定购129851户,定购面67%,定购粮食0.27亿公斤;定销25188户,定销面13%,定销粮食0.112亿公斤。
  9月19日到21日,召开第一届县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选举产生本届县人民委员会委员。县人民政府改称县人民委员会。
  1956年
  2月25日,县人民委员会批准全县私营工商业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和合作化。
  春,农业合作社化运动进入高潮,原来的初级社扩并改组为高级社,互助组组建为初级入社农户占总农户的98.79%。其中高级社1422个,189840户;初级社75个,4789户。基本完成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4月,城关破获一贩毒集团,缴获烟毒8200克。
  5月,县委召开全县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
  7月到次年7月,审查区级及助理员以上干部。1958年2月到10月,审查一般干部。
  10月,开县广柑开始向港、澳及东南亚国家出口。
  12月,开万公路建成通车。
  1957年
  2月2日,南门乡新浦农业社二生产队60多人到乡政府要求退出合作社,增加口粮。
  2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四川省开县委员会成立。
  4月1日到6月中旬,县属机关精减机构,下放干部402人,其中下放当乡干部的145人,回家生产的257人。
  6月4日、7月1日、9日,三次暴雨成灾。岳溪、南门、临江、陈家等沿河地区淹没田 地1.7万多亩,淹死5人。
  8月到9月,开展社会镇反。
  8月到次年8月,开展整风反右斗争,全县共划右派分子372人。
  9月,开江、开县公安局联合侦破一起烟毒案,贩毒成员153人,缴获鸦片2475克。
  11月,开县火力发电厂竣工运行。
  是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结束,全县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09亿元,比1952年增长146.2%。
  1958年
  2月11日,开县铁工厂建立。到年底,全县有99个手工业社、组转为地方国营工厂。
  3月19日,县属机关首批下放165名干部到工厂、农村劳动锻炼。
  6月中旬,开始传达贯彻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8月12日,县委成立钢铁生产指挥部,开展大炼钢铁的群众运动。9月下旬,筑炉、采矿、冶炼人员达到35万人,占全县农村劳动力总数的95%。动工建土高炉4000个,建成1876个,投产742个,日产生铁150吨。全年共产生铁15988吨。森林被乱砍滥伐,三秋生产受严重影响,生铁质量低劣。
  秋,开县师范学校成立。
  8月,临江区6乡1镇事并组建为开县第一个人民公社--临江公社,全社人员达9.3万。其余各乡于9月25日至10月1日,7天时间全部实现了公社化。
  10月12日至15日,全县农村建立公共食堂11047个。
  10月,县城南郊发现灵芝菌。
  冬,南河大桥竣工通车。
  是年,少年儿单勤工俭学集资购买拖拉机一台,命名为“少年一号”,赠送给开县农场。开县始有拖拉机。
  1959年
  1月15日到21日,县委召开四干会,传达贯彻中央《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
  2月15日到21日,开县社会主义建设先进生产者、先进工作者代表会议召开,出席会议代表1927人。
  3月15日,陈开铁厂发生火药爆炸,烧死19人,伤20人。
  4月28日至5月3日,县委召开县、区、社、区队、生产队五级干部大会,到会9503人,号称万人大会,纠正一平二调,算帐退赔。清算结果,国家应退赔生产队83万元,当场兑现49万元。干部贪污挪用、盗窃私分应退赔32万元。两项退赔款,占1958年社员分配部分的17.18%。
  6月30日,暴雨成灾,8个小时的雨量达106毫米,淹死30人,洪水冲毁耕地2.1万亩、民房854间、矿井17个。县委立即组织干部奔赴灾区发动群众抗洪抢险,生产救灾。
  8月14日,反右倾斗争开始,到年底结束。受到批判斗争、戴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帽子的干部37人。
  10月,县委统战部开始办理摘掉右派分子帽子的工作,到1962年,先后摘掉216人的右派帽子。
  冬,由于营养不良,开始发生水肿病。
  是年,全县外调粮食(贸易粮)4910万公斤。
  1960年
  1至3月,全县先后发生水肿病36123人,死亡3438人,县委要求各级党委采取切实措施防治。
  2月26日,县委发出“关于开展丰产路、丰产坝竞赛运动的指示”,一时之间,丰产标牌林立,多徒具形式。
  3月6日至18日,县委召开五级干部会,到会6595人,贯彻省委会议精神,要求全党“一条心,一股劲,一个样”,为实现1960年工农业生产大跃进而奋斗。是年,群众生活极度困难,夏又发生40多天伏旱,生产技术上继续搞瞎指挥,全县粮食总产量下降到1950年水平1.9亿公斤,生猪年末圈存下降到14万头。
  5月28日,满月公社反动会道门头子刘志善蛊惑400多群众暴动,军警立即出动平乱,至6月1日平息。
  6月1日到8月23日,农村开展“三反”(反贪污浪费、违法乱纪、官僚主义)运动。10月3日到次年6月,县属单位开展“三反”运动。
  8月15日到10月23日,全县精减压缩劳力89086人到农业生产第一线,其中城镇人口11633人。
  9月4日,开县一煤厂工房倒塌,打死13人,伤69人。
  11月15日到次年6月,全县开展社会镇反运动。
  12月,开县进行内部肃反运动,至次年8月底基本结束。
  是年,县委党校成立。
  1961年
  1月到5月,全县农村人民公社分两批先后开展整风整社运动,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简称《十二条》),发动群众揭发批判“一平二调”和干部中存在的“五风”(共产风、命令风、浮夸风、特殊化凡、瞎指挥风)。运动中揭发出3496名干部犯有“五风”错误。7月21日,县委发出“关于继续纠正平调错误,坚决彻底进行退赔的指示”。年底统计,全县平调总金额(含物资折款)达1686万元,已退赔702万元。
  4月16日到21日,县委召开四级干部会,传达贯彻《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简称《六十条》)和实行粮食“三定”的指示。
  6月2日、10日两天,全县有48个公社先后遭受严重风雹灾。
  7月25日,县委发出“关于贯彻执行《六十条》,继续开展农村整风整社的意见”,纠正包产到户、到组的倾向。分两批开展,年底结束。
  8月到9月,各公共食堂先后解散。
  8月22日到11月底,县委对反右倾以来和整风整社运动中处理的党员、干部进行甄别。
  9月,开县卫生学校成立。
  12月2日,县委发出指示,决定从1962年起,人民公社普遍试行“大包干”制。
  是年,农业生产下降到解放以后的最低点,全年粮食总产仅1.4亿公斤。幅地生活困难,工业、文教事业亦被迫大幅度后退。
  1962年
  1月到3月,农村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批判资本主义思想。
  2月26日至8月底,全县共精减职工19652人回家,加上社办企业,集体所有制职工和其他城镇人口,总共压缩27993人。
  3月6日到14日,召开扩大的县委工作会议,李健民传达中央工作会议(七千人大会)精神。
  3月到6月,下放人民公社基本核算单位,实行三级所有,(生产)队为基础的制度。
  6月底,水肿病基本扑灭。据统计,从1959年底以来因生活困难,营养不良,全县先后有11.9万人患水肿病,4.6万名妇女患子宫脱垂及停经病。全县组织1093名医务人员,建立200多个临时医院进行抢治。
  9月,开县教师进修学校成立。
  12月中旬到次年2月中旬,农村以贯彻《十二条》、《六十条》为中心,进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12月底统计,全县人口总数为859950人。近3年,由于生产下降,生活困难,人口减少165950人。
  是年,对工业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由1961年的114个,缩减为13个。
  1963年
  1月,县委先后成立农业生产委员会和工业生产委员会,加强对工农业生产的领导。
  2月21日,县委发出通知,在全县展开批判现代修正主义。
  3月。取缔迷信活动,到公安机关登记悔过的迷信职业者807人。
  4月到次年3月,农村分批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又称“小四清”),建立贫下中农协会,干部普遍“洗手洗澡”(即检查交待错误)。
  9月17日到次年1月,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五反运动”(反贪污盗窃、投机倒把、铺张浪费、分散主义和官僚主义)。号召有问题的人“洗澡下楼”,发动群众检举揭发,最后定案犯有严重错误的97人,贪污牟利金额2.74万元,已退赃2万元,受处分的25人。
  是年,在青少年中广泛展开学雷锋活动。
  1964年
  2月4日到8日,到委召开三千会,动员干部参加劳动,大种试验田。随后,从县到生产队各级都建立了试验田或栏板田,但多流于形式。
  4月中旬,县委成立城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安置领导小组,随后在城关、临江、温泉镇动员知识青年和闲散劳力168人到天白、四合公社插队落户。
  5月26日到7月底,开展第二次口普查,全县共222731户,882462人。
  9月到12月,对33个公社进行社教复查。
  10月10日到12月24日,整顿县、区、社领导核心和机关(又称“面上的四清运动”),受批判斗争的451人,受处分的118人。同时将在机关和城关镇当干部家属、保姆的42人迁回原籍。
  1965年
  1月26日至28日,县委召开万人大会,宣读中央《二十三条》,解放了一大批在“小车清”中被挂起来的干部。
  5月,开县红旗工艺厂设计编织出“嫦娥奔月”、“梁山伯与祝英台”等五床不同图案的凉席,送北京展览,后又送往日本展出。
  7月9日(称“七·九洪灾”),全县普降暴雨,山洪暴发,2087个生产队受灾,淹没大小场镇13个,冲垮房屋6900多间,淹死100人。县委召开紧急会议,组织机关干部231人赴灾区救灾。
  12月1日,芭蕉渗水电站建成投产。
  1966年
  1月至2月,全县农村19万劳力投入农田水利建设。
  1月26日到30日,召开贫下中农代表会,成立开县贫下中农协会。
  4月,岳溪、陈家、赵家区,分别更名为跃进、红星、红旗区。
  6月至12月,岳溪、陈家、赵家、临江、铁桥等区开展“四清”(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运动。
  7月15日到9月5日,开展“四清”运动地区的中小学教师,以及开中、温中的教职员共1031人,集中到县开展“文化大革命”(后称“七月集训”)。
  8月4日,全县统一各场镇赶日期(按农历计算),浦里逢一、六,江里逢二、七,东里逢三、八为赶场日。
  9月,县委成立文革小组。中学组织红卫兵,到处破“四旧”,砸庙宇,打菩萨。各中学推选出身成份好的学生900多人,为红卫兵代表,派干部率领上北京接受毛主席检阅。
  10月,外地学生到开县串连,贴出“炮轰县委、火烧宣传部”的大幅标语,开中部分师生成立“造反兵团”,撵县委派去的工作组,提出“自己闹革命”的口号。全县其他中学亦先后停课,外出串连。
  11月25日,万县市“主力军”来开串连,在渠口成立各种造反战斗队,批判所谓“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是年,县农场刘炳衡选育的“开农一号”杂交小麦种,在全国种子工作会议评比鉴定,列为全国37个推广品种之一。
  1967年
  1月初,由于大写毛主席语录,商业部门油漆告缺。
  1月上半月,县属机关75个单位有70个单位的领导人被揪斗,14个区中有12个区委书记被揪斗。
  1月23日,人武部介入地方文化大革命,成立“支左办公室”。
  1月24日,开中学生200多人冲进县委档案室抢走“四清”档案、文件200余卷,称该档案中有整群众的黑材料。26日,县人委亦被造反群众抢走“四清”档案10卷。同日县人委被“工农总部”、“红卫兵总部”夺权。27日县委被“三司令部”、“联合造反总部”、“红卫兵造反总部”夺权。一时之间,党政企事业单位和厂矿、学校的群众组织,纷纷向本单位领导夺权。
  2月下旬,开展“镇反”运动,宣布“万县地区主力军开县分部”等“造反”组织为反革命组织或反革命帮凶组织,勒令解散,逮捕拘留200多人。5月7日,中央发出“关于处理四川问题的决定”,这些被拘捕的人即先后获释。9月16日、12月25日武装部、公安局两次发出平反公告,为被打成反革命及其帮凶的组织及人员平反。
  3月8日,开县生产委员会成立,8月,随工农总部被打为“保守组织”而解体。9月2日,开县生产指挥部成立。这两个组织是在人武部党委领导下的全县临时行政机构。
  3月26日,太平同乐水库渡槽垮塌,压死民工14人,重伤13人。
  春,流行性脑膜炎流行,死亡353人。
  5月28日,南门、一心、陈家、镇东、临江等地暴雨成灾,场镇街道被淹,淹死6人。
  6月1日,开中造反分团和首都红代会人员组织学生300多人游行到武装部门前静坐,持续6天5夜。要求为“二月镇反”中被打成反革命的组织和人彻底平反。
  6月到8月,开县两派群众组织数千人到万县市参与“红联站”与“主力军”的武斗。
  8月10日,人武部给“造反派”发枪。对立派抓捕工农总部大小头目,关押数百人、游街批斗者千余人。又于11日到15日,人武部向工农总部发出三封公开信,称组织为“保守派”,工农总总于是瓦解。廖大才、邓崇万、胡子常、曾代伦、杨官庆等8人被对方枪杀。
  8月18日,开县造反派所组织的野战民兵营,在大垭口击溃来开的万市红联站武斗队。
  1968年
  1月,部分中共地下党员成立“清理地下党调查组”,后在清理阶级队伍时被打成“翻案集团”。
  4月13日,开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原生产指挥部撤销。
  5月6日,汪忠孝等成立“开县红十条派彻底粉粹右倾翻案风指挥部”,祁美成等结成另一派反对,于是开县发生保派(保“指挥部”)与砸派(砸“指挥部”)的斗争。
  5月6日下午,王崇林率240名武斗人员到开江参与围剿开江县“210派”,8日攻下永兴场,打死对方46人,开县王崇林等5人亦被打死。
  6月2日到8月10日,开县派出700余人到云阳,参加万县地区“红十条派”围剿云阳“1127派”的武斗。
  7月,各单位先后开始进行清理阶级队伍的工作。
  7月20日,县革委成立清查“民主自由党”专案组,随即派出专案人员赴铁桥、中和、岳溪等区乡清查。首犯谭祖培判处死刑。由于极“左”思潮及派性干扰破坏,清查工作大搞逼供信,发生严重扩大化。1978年复审甄别,纠正了冤假错案。
  7月到8月,宣传贯彻“七三”、“七·二四”布告,全县仅收缴到200多条枪,3000多发子弹。
  8月,人武部干部率开县民兵团参加梁平武斗。
  10月15日到22日,县革委首次召开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到会代表1253人,其中有所谓“老造反”729人。会期中,代表们抬着刻有毛主席像、语录的“忠字品”游行。不少忠字品为石碑所做,重数百公斤,8人抬一块。
  12月前后,工代会、红代会、农代会相继成立,“三代会”出刊《挺进报》(不定期铅印小报)。
  1969年
  1月1日,开县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成立,3日,宣传队进驻开中校、人民医院、公检法等单位。
  1月16日,商业局等16个单位的革委会撤销,合并成立开县商业服务站革委会。
  1月21日,县革委组织230名干部、农民,首批前往山西省昔阳县大寨参观。
  1月26日,中共开县县革委核心小组成立。
  2月8日,重庆知青2225人,首批来开县插队落户。到2月底,开县知青885名亦先后下乡。
  3月,造反派掀起“反复旧”浪潮。
  3月2日,城关自由市场被县革委明令关闭。
  4月13日,县革委在明月公社石亭大队召开“农业学大寨经验交流会”。
  4月中旬,开江、宣汉、万派一批武斗队员流入开县,逗留于和谦的700多人,县城200多人。28日,开江“6711派”武斗人员将4名知青打成重伤。
  5月,县革委成立“群众专政大军”,调集武斗人员200名驻于县城,6月解散。
  7月7日、8日,人武部、县中队枪支弹药,分别被王志祥、祁美成等带领武斗人员抢走。21日,王、祁两支武斗队在南河大桥枪战,王方被打死1人;26日在大慈菱角大队枪战,祁被打死,双方共打死5人,伤50余人。7月武斗发生后,县城机关、企事业职工纷纷外出躲避武斗,停工停产近三个月,群众称为“王志祥放假”。
  9月,县革委成立人民防空办公室,开始在汉丰镇发动群众挖防空洞。次年6月7日,开中学生挖防空洞塌方,打死2 人。
  10月到12月,县革委举办群众组织头头学习班。
  1970年
  3月30日到4月14日,县革委召开扩大会,传达贯彻中央“12·25批示”和3月成都会议精神,承认开县工农总部、红卫兵总部为一派革命群众组织。溅国级革委应有这一派群众组织的代表参加,会上拟定了补台方案,于是原被打为“老保”的人得以解脱。7月27日,县革委增补委员30名、常委13名、正副主任4名。
  4月,开始进行“一打三反”运动。城关镇土硝组会计姜中屏揭发该组工人赵清贵盗窃社内财产,赵用砒霜毒死姜,被公安机关破获,赵后被判处死刑。
  4月,组建援建襄渝铁路民兵团,共7200余人,赴万县长坝乡筑路。
  8月19日,县革委、人武部召开批判刘结挺、张西挺严重错误的广播大会,7万多人参加。
  11月7日到10日,县革委召开农业学大寨工作会,贯彻北方农业会议精神。会议宣布石亭、大兴、黎明三个大队为全县学大寨的三面红旗。
  冬,全县开展改田改土大会战。满月公社青山大队凿绝壁,修30里长的大堰1条。明月公社石亭大队改成大寨式水平梯地62亩,旱地改水田33亩。青龙公社将老鹰岩荒山开辟为梯地茶园,种茶1020亩。
  1971年
  1月2日到次年2月,全县分批开展整党,恢复党员组织生活,重建各级组织机构,新县委成立于7月8日。
  1月10日到19日,县革委召开农业学大寨会议,到会13000多人。
  5月22日到7月5日,在22级以上党员干部中开展“批陈(伯达)整风”。
  8月,采取基层提名推荐的办法,选送第一批工农兵学员上大学。
  10月17日,开始揭发批判林彪叛党国罪行。
  10月,温泉镇编织社水泥车间建成投产,开县始产500号水泥。
  是年,继续开展“一打三反”运动。
  1972年
  1月24日,县委在四合公社召开小型水利现场会。四合公社从1970年以来,动工兴修小型水库14座、山平塘55口(加上原有山平塘共163口)。
  9月29日到10月22日,召开县委扩大会,批判林彪反党集团的罪行和梁兴初、陈仁琪、谢家祥的严重错误,纠正“一批双清”的错误。会上,还揭发了梁兴初1971年7月来开县视察时的言论。
  是年,陈家国艺场选育锦橙72-1优良品种,初获成功。
  1973年
  2月,县革委各大组撤销,恢复县委各部组织机构。
  3月下旬,低坝地区试验推广水稻蒸汽快速育秧。
  7月10日到19日,县委召开农业学大寨流动现场会,参观了县、区的16个学大寨重点大队。
  8月中旬,微生物农药厂试制红花草根瘤菌成功。
  1974年
  2月6日,县委在人民公园召开万人大会,批林批孔。
  7月上旬,开县煤矿因少数人闹福利待遇,殴打干部,三个采煤车间停产1周。
  8月2日,县委发现正坝区有较多生产队将部分森林、土地划下了户的现象,要求各地加以批判和纠正。
  9月29日,东河发大水,白鹤乡王爷庙处王兴章打卖渡翻船,淹死16人。
  12月,氮肥厂建成投产。
  1975年
  4月5日,县委决定抓“三分之一”,分片集中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运动。抽调1000多干部、积极分子组成工作团下乡,连续进行三年,1978年后停止。
  7月9日到9月10日,全县干旱63天。
  10月,由于旱灾和经济作物面积扩大,本年度征购任务由4930万公斤,调减 为2650万公斤。
  11月,县委召开扩大会议,决定4年(年)建成“大寨县”。
  是年,岳溪区建沼气池12600口,基本实现沼气化。
  1976年
  2月8日,调整粮食征购基数。地区分配开县调减1880万公斤,调减后全县征购任务为3374万公斤,一定三年。
  3月中旬到10月,开展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逢会必批,并上挂下底,造成生产下降。
  4月,开县追查“政治谣言”(总理遗言),查无结果。
  4月22日,针传统普遍受风雹灾害,26人死亡,433人受伤,中和、天白、临江、盛山、赵家一带30多个公社的小春基本无收,大春作物要重新补种。县委立即组织干部下乡救灾,省、地委派慰问团到灾区慰问。
  9月9日,毛主席逝世,干部群众沉痛悼念,全县各机关、学校、厂矿遍设灵堂。15日,县委召开近万人的追悼大会。
  10月24日,收听到北京百万军民庆祝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伟大胜利的实况录音广播后,开县城乡数万余群众举行游行,热烈庆祝。
  10月27日,县委发出“关于认真传达贯彻中央(1976)16号文件的通知”,开始揭批“四人帮”的斗争。
  11月17日,开县至开江的公路建成通车,联通了到达县、重庆的公路交通。
  是年,农业生产大搞以“一年三熟”为中心的耕制改革,并在18个生产队试种杂交水稻成功。
  1977年
  1月5日到20日,县委召开8000多人参加的农业学大寨会议,宣布1976年清坪公社已建成大寨式的公社。
  4月7日,清查工作全面展开,并开始点名批判。到年底,先后点名批判6人,在一定范围内重点批评帮助51人。
  6月中旬,县委召开县属单位党支部委员以上干部会,检查“双突”(突击入党、突击提干),“不加区别地释放武斗杀人犯”等错误。
  11月,开县火葬场建成。
  12月26日到29日,召开“科学大会”。
  是年,开展“双打”斗争(打击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打击资本主义势力)。
  1978年
  春节前后,县属机关进行整党整风。
  2月20日到25日,县委召开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先进代表会。会议命名开县邮电局为“大庆式企业”,由电工人江德芳为“铁人标兵”。
  7月,开始清理农民不合理的负担,到年底统计,初步查出县、区、社各级无偿平调生产队劳力、物资、资金总额达420万元,仅退赔40多万元,农业税减免款被挪用23万多元;职工拖欠生产队口粮款30多万元(已归还8万元)。
  12月中旬,开始全部摘掉右派分子帽子并予以安置。
  是年,龙安水库竣工。
  1979年
  1月,开县第一个电视差转台(龙安寨)建成。
  2月上旬,县委先后召开委会、扩大会、四级干部会,传达贯彻中央工作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会上对事关全县的十二个问题和历次运动中被错误处理的一批干部进行平反和纠正。
  3月到8月,农村调理自留地,增划饲料地,划小生产队,全县由原来的9838个队,调为11309个队;实行包工到组、联产计酬的有2657个队。
  9月17日到10月24日,400多名县、区、社负责干部,参加县委举办的真理标准问题学习班学习。
  11月30日,东河大桥建成。
  是年,县、区、社各级都组织专门班子落实政策,纠正冤、假、错案。年底统计,已纠正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2123件;已复查文革前的遗留问题4447件;已复查农村基层干部案件3449件;地富分子已摘帽5300人,改正942人;已改正错划的右派分子348人,已纠正法办的错案573件。
  是年,县团委在青年中开展“我为四化献青年,争当新长征突击手活动”,有9名团员评为全国新长征突击手。
  1980年
  2月12日到5月底,在原公私合营企业中区划“三小”(小商、小贩、小手工业者)。1956年进入公私合营的工商业者470人,区别为劳动者417人、资本家2人,土改时划为地主兼工商业或工商业兼地方37人。
  6月23日,县革委迁还原县人委机关,与县委分开办公。
  12月19-26日,开县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选举县长、副县长、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委员。正式成立开县人民政府和开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县革委撤销。
  12月,温(泉)城(口)公路竣工。
  冬,开县食品罐头厂(陈家大桥头)建成投产。
  1981年
  1月5日,开始地名普查,到1983年7月,《开县地名录》完稿送审。
  春,农村全面
  全面推行包产到户。
  3月,开始开展“五讲四美”(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活动。1983年增加了“三热爱”(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党)的内容。
  3月,锦橙留树保鲜技术试验成功。
  4月,农业区划委员会成立,开始对全县的农业自然资源及社会经济、技术条件进行调查研究,到1983年,完成开县综合农业区划。
  4月,开县丝厂竣工投产。
  7月,各级干部学习宣传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9月,开始在工交系统推行经济责任制。
  11月,90型油压机制取低酸淡色桐油生产工艺研究成功。
  1982年
  2月,开始在氮肥厂、服务公司进行企业整顿试点,次年逐步铺开。全县纳入县以上整顿的企业96户,至1985年,基本完成整顿工作。
  3月,第一个全民文明礼貌月,城乡普遍开展治理“脏、乱、差”。
  4月,成立党史资料征集小组,后改为党史工作委员会,设办公室,开始调查整理党史资料。
  5月,贯彻中央、国务院《关于打击经济领域中严重犯罪活动的决议》。
  6月20日至7月15日,全县开展第三次人口普查,结果为307610户,人。
  7月16日、27日发生特大洪灾。县委及时组织救灾。南斯拉夫捐赠救灾玉米33万公斤。
  12月,县人民政府召开“专业户”、“重点户”代表会,到会代表300多人,表彰劳动致富,树以富为荣之新风。
  1983年
  1月,成立开县地方志编篡委员会及办公室,抽调人员开展工作。
  1月4日,开县公证处成立。
  4月20日,粮食征购、销售实行包干,一定三年。全县征购包干指标4337万公斤(含超购及增加收购数),销售包干指标为2604.5万公斤。
  6月至次年4月,全县分三批进行撤社建乡工作。
  7月,岩水、大进发生洪灾,白泉乡有6629亩耕地被冲毁。
  7月1日起,国营企业实行利改税正式开征。
  秋,全县开展集资办学,当年筹集246万元,获省政府奖励。
  9月,开始开展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的斗争。11月,公安机关在中和乡破获一流氓集团,依法逮捕了主犯吴大刚、廖平等12人。
  9月至11月,县级机关机构改革完成,起用了一批年轻干部。
  10月,温泉工艺厂野生杂竹碎料板研制成功。
  11月,石碗乡红华村东汉岩墓出土大批文物,内有形象逼真的青铜马一匹。
  是年,柑桔贮藏保鲜技术中间试验、农业害虫及天适度资源调查、四川盆地稻纵卷叶螟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的调查研究、漆树品种资源调查,均获得成功,并通过省、地有关单位鉴定认可。
  1984年
  春,满月、白泉、关面等乡春荒严重,群众生活十分困难。3月,省府派出工作组来县调查,后拨给救济款4万元救灾。
  2月上旬,县委、县府召开首次文明单位表彰大会,命名为文明乡(镇)4个、村167个、居委会9个、单位119个。
  3月29日,主管经济的政府部门和区乡党政部门,开始试行经济责任制。
  5月,县属单位清理职工挪用公款的情况。6月,各区乡亦开始清理。到年底,全县共清出挪借公款的职工6763人,金额102万元,已退还83.8万元。
  6月27日到29日,召开首届侨眷代表会,成立开县归侨、侨眷联合会。
  7月29日,县委、县府发出通知,对计划物资、劳动人事、财政税收、金融信贷、物价政策、工商行政管理、科学技术等7个方面,进一步放宽政策,以搞活经济。
  7月31日,“严打”斗争第一战役结束,转入第二战役。从上年9月到今年7月,捣毁各种犯罪团伙46个,打击团伙头子和骨干184人,已杀掉罪大恶极者13人。
  9月,县城新建开县汽车客运站竣工投入使用。
  10月18日到12月2日,县委、县府组织工作队到大进区、岩水区开展扶贫和调整农业结构试点。
  11月28日到12月5日,县委召开全委扩大会,传达贯彻《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1985年
  1月16日,开县氮肥厂全厂职工民主选举厂长。
  3月24日,县府对1983年、1984年度工作成绩优异的114名干部给予行政奖励。
  3月下旬,县级机关陆续开展整党,于10月底基本结束。
  9月到11月,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企业进行清理整顿。查出全县无资金、人员、场地、设备的皮包公司23个。
  是年,开县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先进县。
  是年,乡镇企业获得较大发展,总产值突破1亿元,比1984年翻了一番。
第三篇建置沿革
  第一章& 建置沿革
  第一节& 建置演变
  开县夏商属梁州。西周为庸国地。春秋战国时,曾先后并入巴、秦。秦代为朐忍县的一部分。东汉建安二十一年(216)刘备主四川时,分朐忍县的西北部置汉丰县,这是开县境特置为县的开始,迄今已1770年。随着历史上统治王朝的更替,开县的建置变化比较频繁。
  夏商(前21世纪-前11世纪):本境属梁州。《四川通志》载:“夔州为荆、梁二州之域。”系指全部而言,今唯巫溪、巫山两县属荆,余皆属梁。
  西周(前11-前771):本境属庸国地。《读史方舆纪要》载:“四川首州府,周庸国地。……四川大宁、奉节、云阳、万县、开县、梁山皆其地也。”
  春秋(前770-前476):本境为巴国地。周平王二十一年(前570),巴、楚、秦三个诸侯国结盟伐庸。灭庸以后,瓜分其地,巴分到今下川东(含今开县)地。
  战国(前475-前221):本境属巴郡朐忍县地。《四川通志》载:“梁山、万县、云阳、开县皆朐忍地。”《四川地理尚革概要》记:秦“巴郡治江州,辖七县”,含朐忍县(包括今开县地)。
  两汉和蜀汉(前206-263):本境为朐忍县地,后置汉还县,属益州固陵郡(后改巴东郡)。《汉书·地理志》载:“巴郡秦置。属益州,领县十一(含朐忍县)”。《太平寰宇记》载:“本汉朐忍县地,蜀先主建安二十一年于今县南二里置汉丰县,以汉土丰盛为名。”《华阳国志》记:“汉丰县建安二十一年置,在郡西北彭溪源。”这是开县境特置县的开始。
  西晋(265-316):本境为汉丰县。属梁州(汉中)巴东郡。《夔州府志》载:“后汉建安二十一年置汉丰县,属巴东郡,晋初废,后复置,仍属巴东郡,宋齐因之。”
  成汉(304-346):306年李雄占成都,建立“成汉”。这时本境为汉丰县,入成汉版图,隶属荆州巴东郡。
  东晋(317-420):东晋穆帝永和四年(348),本境入东晋管辖区,仍为汉丰县,属荆州巴东郡。
  刘宋(420-479):这时本境除汉丰县外,又增置新浦县、巴渠县,三县均属荆州巴东郡。《寰宇记》载:“万岁县,亦朐忍之地,蜀为汉丰之地,宋武帝又于此分置巴渠县。属巴东郡。”“新浦县……宋武帝永初中,分汉丰县于今县西北七里,置新浦县,属巴东郡。”巴渠县治所在今开县大进镇榨井坝,新浦县治所在今开县南门乡新浦村徐家坝。
  齐梁(479-557):本境仍置汉丰、新浦、巴渠县,属巴州(荆州的巴东、建平二郡入新置的巴州,治地今重庆)巴东郡。《南齐书·州郡志》载:“巴东郡领县七:……巴渠、新浦、汉丰,巴东郡属巴州辖。”
  西魏(535-557):废帝二年(553)平蜀,今开县境入北朝,此时仍置新浦、永宁、巴渠3县。永宁、新浦属开州开江郡,巴渠属信州巴东郡。《四川通志》载:“汉丰县,西魏改曰永宁。”《寰宇记》:“后魏初于今达州新宁县理立开州,领东关、三岗、开江、马蹬四郡”。《四川郡县志》载:永宁、巴渠属信州巴东郡。开江郡属开州,领县一:新浦县,郡治。县治在今开县西南九十里(南门乡新浦村徐家坝)。
  北周(557-581):北周改巴渠县为万世县。《地名大辞典》载:“南朝宋置巴渠县。北周改为万世县。”开州治所从开江县境迁徙至开县境内。《寰宇记》开州条载:“……后周天和四年自东关郡城移开州于今量,今州西九十里浊水北故州城是也。”《四川郡县志》载:“后周天和元年,又于汉丰县理置周安郡,领县二:西流县,郡治,治今开县西北一百五十里;新浦县,治今开县西南九十里……后周天和元年,分巴东郡置万安郡,领县二:永宁县(郡治)、万世县。”咸丰《开县志》载:“西流废县在县西北一百五十里。”今开县金山乡三汇口。这期间(注:上面提及“后周”误,均应为“北周”)本境1州2郡4县:开州辖万安郡领永宁县、万世县和周安郡领新浦县、西流县。
  随(581-618):开皇三年(583)改郡为州,直接统县。《寰宇记》载:“开皇三年,双罢周安郡,乃以万世、永宁二县,及废周安郡之西流、新浦二县共四县属开州。十八年改永宁为盛山县。大业二年废开州。义宁二年于盛山县置万州,仍割巴东郡之新浦、通川郡之万世、西流三县来属焉。”这时本境为开州(万州),领盛山、万世、新浦、西流4县。
  唐(618-907):这时本境为开州盛山郡,辖开江、万岁、新浦3县,属山南西道(道治陕西省汉中)。武德元年(618)改万州为开州,领四县。贞观初西流省入盛山。《四川万代政区治地今释》载:唐武德初改万州为开州,天宝元年(742)改为盛山郡,乾元元年(758)复为开州,领县有三:(1)开江县,唐初的盛山县,贞观元年(627)西流县省入, 广德元年(763)改盛山县为开江县,唐武德元年(618)移于今理。州、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保定领秀紫晶城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