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娱《乐》场游 戏现在评 价这方面长得还行是什么意思吗??还有什麼...

怎么评价网络节目《奇葩说》?
奇葩说中言语斗争很多都是很激烈的,这样影响就是感觉到这社会真残酷。。 ps又看了几集高晓松的脱口秀,他总结自己就是命好,看他回忆白衣飘飘的年代,多么多么美好,多么多么自由。。扯远了。。。但是还是补充问一句,当今的大学生是比那个年代的大学生更加的不自由吗?这是体制下的结果吗?ps最新的一期奇葩说简直是刺激啊,那酸爽简直无法想象(╯▽╰)。。。最后那句这期节目如果没有剪的话,是不能播的。。。现场表白,还有比这更精彩的吗?
按投票排序
【转自少爷黄执中blog】去年中旬,有個大陸的節目組聯繫我,說是她們打算在網路平台上,製作一檔「嚴肅的辯論節目」……所以想找人聊聊,聽聽看有什麼意見。辯論節目,央視做過。一度成功,最後失敗了。失敗的原因,我一直認為,不是出在辯論沒趣味,而是節目單位,往往錯估了賣點。辯論這玩意兒,最有趣的地方,一在觀點,二在攻防。觀點,就是「說出一般人想不到的切入點」。例如,討論「這是不是一個看臉的社會」時——你說沒錯,因為這個社會,淺薄的人多,就好像面試時,你就有過怎樣怎樣的經驗,遇過怎樣怎樣的不平,或著曾經風聞過某些帥哥美女,佔了怎樣怎樣的便宜。這種論調,其實頗無聊。聽眾聽了你的上半句,就能猜到下半句。以至於,講者只好聲色俱下(乃至聲淚俱下)地,說學逗唱,奮力獻媚……才能讓聽眾們,忍著將一個平凡的故事給聽下去。但若你說——因為居移氣、養移體,相由心生,所以「觀面如觀心」。就好比,一個會任由外表凶惡粗夯邋遢油膩的人,其性格,就很難會是善諒體貼謹細自律。是以所謂美醜,不只是臉蛋長的俊不俊,更包括了神情儀態、顧盼舉止,也包括了修飾有度、清潔整齊。臉,是給別人看的,故見其如何經營門面,便可顯示在這個人的心中,他能夠(且願意)怎樣去看待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此時,有意思的觀點,就像一則有意思的故事……我們猜到了開頭,卻猜不到結局。以至於你慢慢講、淡淡說,聽來自有驚心動魄。人們愛聽故事,因為人們愛懸疑、愛起伏,喜歡反常合道、無理而妙。辯論,則是最容易創造動人觀點的場合。而攻防,就是「在對方的觀點上跳舞」。對方說,為愛要勇敢——即使是好朋友的另一半,愛上了,也要追。你說這樣不好,沒義氣。此時,你們兩邊的觀點,就是錯身而過,後會無期。他說城門樓,你說熱炕頭,他說大馬猴,你說後車軸……這種辯論,辯個一百年也沒意思。但若你說——因為餓、因為想吃,所以即便是別人碗裡的食物,也敢撲上去分一口。這才不叫勇敢。為了自身的欲望奮不顧身,這,叫貪。是那種「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的貪。愛情,如果只會讓人更貪婪,不能讓人更高貴……那麼,又有什麼好被歌頌的呢?精彩的辯論,就像觀點的特技表演,球拋過去,接住,再拋回,越拋越高,越險越妙。到了絕處,居然還不落地,另有騰挪花巧。最後,跟節目組談完,臨走前,特別又強調了一件事。「辯論要好玩,有許多條件,未必都能一一配合到。」「但最低限度,就是至少得要講道理……到時候,千萬別逼選手上去大談自身的感人故事!」「否則,大家乾脆去看演說節目得了。」不久後,《奇葩說》開錄,馬薇薇決定參賽。我跟漸彪,負責在幕後幫選手們做培訓。海選期間,參賽者一個個進棚,接受馬東、高曉松與蔡康永的提問。不得不說,節目組挺強,還真能找來一堆奇人。有道士、有小丑、有魔術師、有心理醫生、有相聲演員、有門薩會員、有異國舞蹈家……還有,嗯,一位足球寶貝(對,正是下圖這位)。後來,這位當天穿著非常球(親眼見到的),個性也非常好(馬薇薇說的)的足球寶貝,沒有被選進來——原因,居然是覺得她在論述辯題時,所展現的「觀點不夠好」。直到那一刻,我才驚覺這節目,原來真是打算搞辯論的!而培訓選手的過程,亦頗微妙。一方面,許多剛接觸我跟漸彪的人,不太能了解為什麼談個像「該不該看伴侶手機」這種貌似簡單輕鬆的話題,還需要有人教?「放心啦,只要給我一個大方向,上台我會臨機應變,自由發揮!」這種說法,少爺不知道苦笑著聽了多少次。另一方面,即便是一些打過辯論賽的選手,也由於缺乏上節目的經驗,所以遇到辯題,防衛心太重,一開口,就先抓邏輯、揪定義。「大家好,在討論今天的辯題之前,我們先要來釐清什麼叫看臉:辯題中所說的『臉』,意思當然不是單指一個人的五官,而是泛指一個人的外在形象,包括服裝、打扮、造型……」這種內容,說上半分鐘,觀眾不轉台才有鬼!於是,便開始了一連串磨合。表演型的選手,漸漸會發現一旦進入攻防後,論點的消耗奇快無比——上台前,本以為自己有兩三套說法,夠撐過整集節目,但等到對方一回應,刷刷三兩下,駁完罵完,輪到你時,卻發覺無話可說,只能不斷重複之前講過的老梗。所以,開始會主動來找我們討論點。辯論型的選手,則不斷學著如何用簡短的譬喻或類比,代替繁瑣的推論與邏輯。古人常說一言難盡,但他們卻要學會一語道破——因為,鏡頭缺乏耐性。所以,我們開始要幫大家想段子。印象深的,是有次找兩位選手來培訓……他們表示,這辯題很有心得,到時打算自由發揮。「那這樣吧,我現在扮演你的對手說一段,你看看到時要怎麼反駁?」「好。」於是,我隨口講了個論點,加了些段子。聽完,其中一位還顧著笑。另一位選手,卻面色一凝,露出了思索的表情。「等等!」他突然轉過頭,制止了同伴的嘻鬧,伸指向我一點,正色道:「這小婊子說的有道理!」雖如此,好幾次在後台觀戰,看著某些很棒的觀點,被選手講得慘不忍睹。或著,明明都準備好了,上台卻死活不說,結果同一個論點,讓高曉松與蔡康永講走了……在心底,無數次氣到罵人。不過,隨著節目錄製到後期,大家越來越進入狀況,戰鬥力越來越強。節目組說,要邀些藝人明星來,組隊當刺客,挑戰咱們的選手。而我跟漸彪,當然,也要幫那些來賓們想論點。「放心啦,只要給我一個大方向,上台我會見招拆招,自由發揮!」某位台灣來的綜藝常客,在聽完我的介紹後,很客氣地笑著要我放心。「沒事,我平常也很能辯的!」他是好人,也是好心。但當期節目,面對節奏快速的攻防,他張口結舌,根本接不上話——被那些平常給我在心底罵得要死的選手們,宰的落花流水。少爺很壞心地,感到一陣欣慰。「老師,你會不會覺得這個節目,會讓辯論變得娛樂化了?」還記得培訓期間,有選手在私底下,很正經地問了我這個問題。他打過辯論,難免會有這種擔心。「唉,辯論娛樂化的意思,是大家都已經在打辯論了,才會怕那種把辯論越打越膚淺的現象。」「可當前的問題,是大家都在看娛樂節目,根本沒機會領教辯論的趣味。」「所以,請別自抬身價——」「咱們現在幹的,哪是什麼辯論娛樂化?而是在努力,想要將『娛樂辯論化』啊!」
不邀自答。从奇葩说开播到现在,基本上每一期我都看两遍以上。真的不是图学习里面的辩论技巧,第二次只是为了截图,毕竟选手的表情配后期的文字真的很搞笑……由于个人太懒惰的原因,写回答就是完全靠记忆了,和事实有出入的地方,还请大家谅解和指出,一定改正。评论本身是比较主观的,如果觉得有不认同的地方,欢迎探讨。前言:要评价奇葩说,首先要给奇葩说一个正确的定位。奇葩说播出后,很多所谓【辩论界】的学生对这个节目的评价,就是非常傲娇地哼唧:这算哪门子辩论!?这在定位上本身就出现了问题——奇葩说本来就不是纯粹的学院派辩论,只是一个用辩论来包装的综艺节目,参加的选手也不全是有辩论经验的人,你非要用辩论的标准来衡量一个综艺节目,说【屁民愚蠢】、说【辩论亡矣】,只能说你迂腐了。奇葩说里的选手,有马薇薇和颜如晶,导师是胡渐彪和黄执中,这些都是目前在辩论界活跃的高手,而在踢馆赛作为嘉宾出现的更是被誉为“辩论界的武当少林”的武汉大学辩论队的队长陈铭,他们都乐在其中、玩得开心,而圈子里那些斗得过他们的,诸如路一鸣、蒋昌建,一句话都还没说,咱这些辩论小手就不要瞎操心唱衰辩论了。而如果你要从奇葩说里学习所谓的辩论技巧,你真找错地方了。如果说非要在奇葩说里学到一些什么,首先就是必须学会适应环境。下面会细说。这里主要点评选手、团长、嘉宾、部分比赛场次和坑爹的比赛规则……先来评价18强的部分辩手:18强里有很多选手都是参加过其他节目的,但在这里我只点评他们在奇葩说这个节目中的表现。学院派:18强里面,不乏学院派辩论的代表,比如姜思达就是中传媒辩论队的队长,刘煊赫是华南辩论强队中山大学辩论队的队员,包江浩和王梅新兴强队莫纳什大学辩论队的队员。不用说,以这四个人的辩论技巧或者逻辑思维,在纯粹的辩论赛中挺到六强是没有问题的。可是他们在节目中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原因很简单——这是个综艺节目。从很多网友的微博中也可以看到,大家都是拿奇葩说来配饭的,学院派的辩论需要动脑,吃饭呢,谁有时间动脑想。从辩论赛到奇葩说,比赛输赢的决定性因素变了,评委变成了观众。大家口味不一样,你非要拿评委喜欢的菜给观众吃,观众不吃不就很正常吗?在淘汰姜思达的那一场里面,蔡康永的点评就已经说得很明白了。并不是说逻辑不重要,但是你在一个综艺节目里只讲逻辑而蔑视煽情,那你就真的弱爆了。而蔡康永对于包江浩的点评,我想应该是很多人值得记笔记的地方,当你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时,应该是用一个大家知道的、简单的对象来比喻复杂的对象,使得你的表达更加直接可观,容易理解,而包江浩却用了一个更加复杂的对象来比喻。通常比赛中,艾力关于秋裤的比喻就用得很到位。(详见比赛:逼婚是不是变态的行为。)演技派:代表人物,刘媛媛 & 刘思达。本来想把刘媛媛放在演讲派,但是演讲派里的艾力我想单独点评,所以委屈一下她放在演技派……刘媛媛大家都不陌生,超级演说家第一季的冠军,还pk掉奇葩说中的另外一名选手马薇薇。超级演说家我没看,因为看了一期之后觉得和传销差不太多。但我单独看了刘媛媛和马薇薇的pk,这一场pk战让我更加确定不看超级演说家是对的(当然超级演说家里也有我喜欢的几篇演讲,比如陈铭的《女人是这个世界上最优秀的辩手》和胡渐彪的《荒漠中的华教》。)。刘媛媛是正能量爆棚的选手,适合她的话题,无非是“梦想”、“坚持”、“努力”这一类的话题。奇葩说的评委是观众,观众也确实爱听这一类的话。可是奇葩说,讨论的偏偏是奇葩的话题,奇葩的最重要属性,就是非主流,在非主流话题里,刘媛媛有了听她讲话的受众,却败在没办法发力。刘思达凭借这个节目获得了“国民小婊砸”的称号。她很幸运,一直能跟在赢得那一队免遭淘汰。可是纵观她的表现,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讲故事。详细一点说就是——讲自己的故事。在修辞手法上,讲故事,也就是举例子。在正反双方博弈的时候,举例子是最低段位的表现手法,尤其是讲一个没有任何代表性的例子。为什么?因为既然是可以拿来博弈的题目,那就表明正反双方都有各自的立足点,于是例子都只能算是个例,很多个例子,顶多也就算很多个个例,如果你的例子可以使你的观点成立,那对方的例子自然也可以使对方的观点成立。刘思达最后淘汰是必然,但让她最减分的,应该算是对包江浩的表白吧?这确实是一个综艺节目,可是不要忘了它最后呈现给观众的应该是用辩论包装起来的综艺节目,而不是非诚勿扰。刘思达把自己的行为比喻为壮烈牺牲,可是,这个牺牲真的太惨烈,路人迅速转黑。演技派里的人物还有纪泽希、饼干,这两个人的表现最终没有给观众留下太深刻的印象。不管是辩论,还是综艺性质的正反方博弈,它都是两个团队之间的博弈,某种角度上讲,他们的辩位是一辩立论。基本上他们立论完之后就游离于整个团队之外了,较量才刚开始,他们就已经泄完气准备收工。其次,即使是第一个讲的,不意味着你要留空间给后面的人讲。虽然是正反方的博弈,可是淘汰的时候却是一个一个淘汰的,淘汰的规则很明确,淘汰弱队里面最弱的那一个。这两个人都喜欢讲话讲一半,话都没讲全,怎么可能不被淘汰。讲到这里可能有人会反驳:第一个都讲了,后面讲什么。看了这么多场比赛,你们会发现,很多选手虽然持相同观点,但看法却可以不一样,其中马薇薇跳票那一幕(详见比赛:没有爱了要不要离婚。)就可以看得出来,即使是观点相同,我也可以不认同你所说的。这就相当于队伍里的每个人各握着一个论点。如果你整个队伍准备的论点只有一个那么简单,对方只需集中火力攻你这一点,一个论点不成立,整个观点都不成立了,那你注定被虐。清新派:花希他是一个独立的存在。不同于五强,不同于上述的学院派和演技派,但又不会像其他人一样被轻易忘记。直到五强踢馆赛都打完了,依旧有同学跟我说花希应该进五强。他是一个可以随波逐流的人,而在我看来这种随波逐流是褒义的。他没有太歇斯底里,但是能够适应综艺的环境,辩论的思路也很清晰,总的来说,一句话——你知道他在说什么。这是他赢了演技派和学院派,挺进6强的原因,可是他也只能到6强,接下来的厮杀也不是他能扛的,输在两个字——气场。小清新终究斗不过重口味。这是最直观的感受,而在技巧方面,没有可以评价的地方,花希,纯粹就是一个说话还不错的人。五强(写到这里好累,开始偷懒了哈哈哈哈……)艾力:艾力和刘媛媛一样,都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人,每场比赛都是满满的正能量根本停不下来。可是这个社会什么都不泛滥,偏偏正能量泛滥。偶尔来一两场观众还能接受,多了,观众也就开始觉得油腻了。这就是我对踢馆赛之前艾力的表现的评价——正能量太多。到了踢馆赛,艾力的表现他自己非常清楚,他被淘汰后的那段对自己的表现评价是非常客观的:想要模仿马薇薇的嘴巴厉害还能演,想要模仿肖骁的直言不讳,想要模仿范恬恬的威武霸气,也想模仿如晶的说吃也能涨分。但模仿了别人,可也忘却了自己。六场踢馆赛,前五场艾力完全失去了个人风格,就是在一味的模仿,到了投票环节,一个真的马薇薇,一个模仿的马薇薇,谁得到的票多,显而易见。最后一场比赛,是艾力打得最酣畅淋漓的一场,杨澜和蔡康永违背规则的加分我非常理解,毕竟反方完全失了水准。尽管艾力也讲了故事,但是不要忘了,讲故事如何讲得好,就是得有共鸣,艾力是以一个家长的角度来讲他妹妹。总的来说,艾力参与的比赛中,只有最后一场是可圈可点的。但艾力是个值得令人钦佩的选手,两个原因——第一,最后一场比赛,晋级无望,他仍然打得非常积极;第二,最后他的那段对自己的评价,非常准确和客观。肖骁:这个选手,想要点评真的不知如何下手。完美诠释了辩论场上的一句话:气势掩饰错误。18强里的第一次发言就已经完全偏离辩题,牛头不对马嘴。18进12第二场,题目是该不该看伴侣的手机,作为二排议员,肖骁站起来表明立场:应该看。接下来,他花了很长一大段废话告诉你应该怎么看,而不是为什么应该看。而这整段废话,简直就是段子的剪辑……而在接下来的淘汰赛中,参赛理念只有一个——语不惊人死不休。粗话频爆,满屏的bibibi……这是奇葩说,不是奇葩说粗话好么?尽管如此,气势压人,一路昂头前进。到了踢馆赛,不断拗句子,模仿马薇薇的程度更甚,连句子格式都有不少是一样的。整体看下来,最有观赏性的,应该是他在18强中的发言了。但愿最后的决赛,他能有所突破。范恬恬:强悍的上海女人。范恬恬的发言是非常震撼的,不止因为她的声音大嘴皮快,更因为她戏剧性的人生经历。她被称为奇葩,当之无愧,当然在这里,奇葩是褒义。一个生活阅历丰富的人,不管什么话题,都可以找到切入口。但总的来说,她和花希有一个共性,那就是话说得好。与其说辩论,更多的是在演讲。而她胜花希的地方,在于她的娱乐性,整体看下来,范恬恬表现最精彩的,应该是踢馆赛第五场:职场中遇到碧池应该以牙还牙还是不一般计较。具体评价两位团长已经评价得很到位,我就不再赘述。颜如晶:学院派中的萌神。我和颜如晶一样,在辩论之外的其他场合,基本就是等于丧失语言功能的人。这个天生的bug也给我们带来好处——其实我们没说话的时候,脑子却依旧保持高速运转,组织语言,因此,当我们开始说话,所说的内容,都是经过组织的,不是肆意的散弹,而是有轨道的追踪弹。她懂得比喻的精髓,用最简单的东西去阐述她无法表达的东西,她善于扬长避短,找到个人亮点——反正我胖,观众的直观感觉就是我是吃货,那我就索性讲吃的好了。她有辩论的技巧,又靠自己的呆萌赢得观众缘,排名第二真的当之无愧。你不要被她的呆萌外表骗了,目前民间辩论赛中,最抢眼的当属星辩,而颜如晶,就是星辩的筹办人,她也在星辩赛场上有出色表现(详情请搜:星辩,艺人明星队)。马薇薇:网上对她的挖底实在太多了,同样不作详述。在整个比赛中,马薇薇的表现非常稳定。她的逻辑非常清晰,不仅她自己清晰,而且她能清晰地讲给观众听。在众多选手中,她可以算是唯一一个既适应了辩论的环境也适应了综艺环境的两栖选手。她也是众多选手学习的对象,以至于比赛中出现三个马薇薇的尴尬。她的观点犀利,金句频出,以至于被奉为金句女王。于是大家关注的重点错了,即使是学习,也是不断模仿她怎么拗出令人瞠目结舌的句子。殊不知,她随口而出的金句,来源于她缜密的逻辑。很多人把马薇薇奉为女神,神是没有缺点的,在我看来,马薇薇是一个老师,她很厉害,值得学习,可是在比赛中,她也有表现过不如人意的地方。在“没有爱了要不要离婚”一题中,她的话很尖锐“没有爱了,养条狗啊”,这句话我不太同意,杨澜也说过婚姻就是慢慢从爱走向陪伴的过程。还有另外一个地方她表现得非常激动,就是在“爱上好朋友的恋人该不该追”中,她讲得很歇斯底里,至于为什么,不作详述。不得不吐槽,一些把马薇薇奉为女神的观众,看节目的时候乐一乐,看完节目再看她的微博段子乐一乐,然后,然后就没了……拜托,马薇薇是一个辩论界的女战士,要学她,就要学在辩论战场上的挥刀霍霍好吗?推荐大家搜几个视频:03年的国辩决赛(成名赛)13年的星辩决赛——世界越乱/越有序越精彩(对辩毁灭性碾压对手)14年的星辩小组赛——杀一救百是不是正义的行为14年的星辩决赛——这是个最好/最坏的时代马薇薇的比赛不止这些,这四个是最有观赏性的,可以一边看“女神”厮杀,一边学习、了解辩论。每个神一般的人物,背地里都是魔鬼一般的训练,马薇薇最值得学习的地方,是她对待比赛的认真态度。(详见马薇薇转发的微博:很长很长,是为了写一个很强很强的人。以上才是马薇薇值得称赞和学习的地方,而非玩命拗金句。关于两位团长:两个人的生平不再赘述,在比赛中的表现也是非常不稳定。有的时候讲得好,有的时候讲的简直不如选手,再给选手帮倒忙。这里给出个人觉得两位团长发言最佳的两期(并不是说其他不好,而是只选出我心目中觉得他们两各自说得最好的一期):蔡康永:该不该看伴侣的手机。高晓松:领导傻X该不该告诉他。关于嘉宾和部分比赛场次(混合):踢馆赛三剑客——陈铭、胡渐彪、黄执中有观众看完之后觉得这三位刺客没有传说中那么牛掰啊。这不废话吗?你看的是综艺节目奇葩说,你要看人家碾压对手的,应该去看人家在辩论场上的表现,需要提到的是,胡渐彪、黄执中和马薇薇是两届星辩冠军队伍活泼老僵尸队的成员。踢馆赛三四场——搞毛啊这两场比赛堪称奇葩说史上最水的场次,嘉宾简直不知所云。寇乃馨表现正常,第三场“分手后还能不能做朋友”,黄国伦最后一刻得到一个流氓结论——一个人能做到就叫能,所有人不能做到就叫不能。然后他还非常得意,观众也买账。怎料犯了辩论大忌,这样的理论在2001年国际大专辩论赛中武汉大学对马来西亚大学“以成败论英雄可不可取”的比赛中就已经被武汉大学指出了。而作为专业辩手颜如晶在黄国伦提出此流氓结论后更是送上一个白眼。颜如晶当场反驳亦非常精彩。踢馆赛五六场——耳鸣了都两场比赛看下来,一个感受——非常聒噪。关于艾力的点评已经在前面提到。看点是女神杨澜,最后的总结怒甩之前所有女神n条街,对马薇薇的评价也是非常专业的——对高晓松说,我和你的观点一样,可是我们评判的是她们的辩论技巧而不是她的观点。暂时先写到这,吃饭先……
虽然名字叫奇葩说,但我觉得这是大陆综艺里少有的不奇葩的节目。可能选手表现的方式有点夸张,但最后被正选的人还是要有辩论实力的。当然这并不是这个节目的主要亮点。亮点应该是,除去看似喧哗的形式,每个选手的观点都非常真事,而且是别的综艺节目没办法正视的真实。而且这种真实并不是带着目的性的搏眼球(当然节目形式当然是要搏眼球)。许多人可能看一眼就直接下定义了:哦,又一个哗众取宠无理取闹的节目。不过我也是看在导师阵容才去看的。。之前不了解马东,看完节目发现,这个节目吸引我是有原因的。它有一个聪明的老板,当然会是一个聪明的节目。当然归根结底这只是个综艺节目,讨论不需要上升到意识形态的层面。看起来不会无聊,不会尴尬,还能大笑几回,甚至能学到点说话的技巧,在国内来说就是一个很不错的节目了。某些同学也可以去刷刷三观,就像节目开头说的请在90后陪同下观看。节目组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也很清楚自己的受众群。接受不了只能说你不是这个群体。关掉视频就好了。
日一档名为《奇葩说》的辩论真人秀节目在爱奇艺上线,这是一档完全由互联网自制、在互联网平台播出的节目,也是爱奇艺试水季播自制综艺的第一炮。爱奇艺为此不惜投入千万,请来高晓松、蔡康永外加自己的首席内容官马东组成超强导师席,各方面规格已达到一线卫视大型综艺节目的标准。接手这个项目的,正是刚刚从传统电视行业整建制来到爱奇艺的牟頔和她的“小朋友们”。马东选择他们的目的很明确:让年轻人做一档给年轻人看的节目。《奇葩说》的确显露着当代年轻群体的特质,虽然是辩论节目,形式却和我们习惯在电视上看到的“大专辩论会”很不一样。其论题往往来自网友们最真实的生活体验,“奇葩”却很接地气:“漂亮女人拼事业还是拼男人”“没有爱了要不要离婚”“这是不是一个看脸的社会”“异性闺蜜是不是谎言”……与传统的辩论赛不同,《奇葩说》的现场没有限制、没有禁忌、甚至没有规则。选手可以当面吐槽高晓松的长相,可以直言不讳地声明自己是Gay而且不会结婚,甚至现场向喜欢的男生表白以证明自己的观点。这样的言论场,其开放度和自由度宽松地让人惊讶。有人说《奇葩说》让人看到了“台湾综艺”那种真实与幽默,但他们忽略了,制作团队的“小朋友们”正是看着《康熙来了》长大的一代人。他们还别有用心地在片头标注着这样的口号:“40岁以上观众请在90后陪伴下观看”。
1、好看。我知道蔡康永会说话,但是不知道高晓松也这么能说。高晓松思维清晰,知识面广,在看第一期的时候,我就改变了以前对高的印象。2、大波女这些人只是给一个综艺节目增加点收视而已,没什么可聊的。3、肖骁。这个人在去年还是前年就在国内一档相亲节目上看见过,相亲节目,呵呵,打着直男的旗号去骗人气。当时,对他印象就挺深。因为Gay都会说,像他这种Gay在基佬界不说一抓一大把,至少也是100个里面有10个。对他印象深的原因只是他装直男。回到他会不会说话,肖骁这个死Gay是知道怎么攻击别人和反驳别人的,他擅长的是一连串不停地说脑子里面同时不断地找支持他说法的论点来填充给对方,让对方在回击的时候找不到方向。 当然这个不算是会说,只是能说。还是那句话,这种人在基佬界很多,他只是在电视前放得开,祝他出名,达到他说的那种生活。4、第二集的上海喜剧演员我比较佩服。清楚自己的位置,知道什么能吸引人,懂得如何取悦别人甚至回击别人,并且知识储备也高!这个人也是以前在什么节目上看见过,当时就挺喜欢她,现在更喜欢。5、清华博士。被高晓松批的很惨,但是高晓松是对的。6、其他人暂时没记起来。但是这个节目还真的挺好看,我很喜欢能在看这个的时候学习到高晓松说话的思维逻辑方式。
好吧。我还是用我仅有的智商回答一下问题吧。首先,我们要来看一下节目的定位:综艺节目。我不知道为什么我们在探讨一个综艺节目的时候要把七大姑八大姨,历史文化、天文地理全都套搬来套用在一个综艺节目的身上。他让你笑了么?让你觉得有意思了么?让你在生活中增添一丝(那么一丝丝)快乐了么?有,就说明他成功了。—————————————————现在无论国内国外,综艺节目的构成总是60%靠各种乱七八糟的东西烘托(名人、红人、垃圾人),40%是真正有才有点能耐的人来组成的。不靠炒作、不靠烘托。一个节目怎么挣钱?怎么卖广告?怎么打响名气?拜托!他是节目!他是要赚钱的!不过,此节目确实在某种程度上让我对大陆的综艺节目有了一点点新的态度。让我看到了一丝丝 中国综艺节目的希望。向那种 快乐小本营、CCAV的一切所有的综艺节目,从赚钱的角度他是成功的。他从其他任何一个角度来说,就是三线女(男)艺人+加智商为0,靠卖自己傻逼行为男(女)艺人+党(广电总局)领导下的古板主持人组成。话都说不利索、行为都那么奇怪,做什么综艺?就像女白领做鸡,叫鸡?还是叫白领?
对于《奇葩说》这个节目,除了海选以外每集都看了。并且情绪还都很复杂我每次在观看的时候内心都要经历一次“这说的是什么,受不了了,快关快关!!”和“卧槽,可是我还想继续看怎么办?”的纠结中度过……真的是所谓的“痛并快乐”着!为什么这么说呢。从个人属性来讲,我是一个青春洋溢,生活在21世纪的美!少!女!对于有创意、有大咖、有笑点、有爆料、有撕B、有女神(我大薇薇姐~)还有两大男神(胡渐彪、黄执中)的综艺节目来说,我怎。么。能。错。过。怎么能?!!所以说,这档节目作为综艺节目来说,单就90后的受众群体还是相当成功的。但是!!劳资还是一个要死不死的,虽不是很牛B但是还是有那么一点点辩论知识和辩手素养的辩手啊!你们能懂我在看这个节目的时候,听着那些嘶声揭底的喊叫,讲着那些说了半天根本没表达出什么对辩题有帮助的观点,靠着脏话和音量取胜的选手们的发言的时候内心的狂躁与愤怒吗?!对于他们专不专业这都可以原谅,但是我真的深深的担忧,在那些不是很清楚辩论的人的心中,会不会就把辩论定位成了台上那个样子……记得我在高中的时候,看过一场很优秀的辩论赛,话说看完比赛我一晚上都没睡好你们信吗??真心被场上辩手的反应,逻辑,反驳,和那份沉稳自信,有理有据给深深迷住了。如果我当时看的是这个节目,我大学肯定不会加入辩论队的。嗯哼。所以我才会有这个担忧。对于一个综艺节目而言,诚如我刚刚所言,真的很成功。并且在“是否杀一救百”那一期,不得不说,节目最后的调整,为了给观众传播相对正确积极的价值观这个做法,也真心令我敬佩(虽然那场在辩论角度来说是最让我糟心的)。一个面向大众的节目,肯定在带给我们快乐消遣的同时,也会带给我们一些影响。节目组既然能考虑到观点性的影响,哪怕在节目中稍微声明一下“本节目非专业辩论节目”也好啊。╭(╯^╰)╮就酱。PS:怕有些人不懂我为什么说它不算专业辩论节目啊,不是说它气氛太活跃,没规则之类的。这些东西在辩论中也是没有固定模式的,只是在辩论赛中会有相应的模式。而是里面选手靠煽情、靠音量、靠个人魅力、靠飙脏话来论证自己观点,这些方面不专业。当然再再次重申,节目为了效果选择这样的选手和赛制无可厚非,但是要注意影响。就酱。
看完最新两期辩论的更新:节目终于走上正规,开始辩论了。坦白说前两集有点失望,虽然金句是有的,主要集中在马薇薇。但是过多的我的过往经历和我朋友的过往经历是要怎样?你们是辩论会,是观点的输出,不是坐在咖啡厅里姐妹们分享心情,骂男人。另外最后那个淘汰是什么意思?是以后再也不来了?还是只是淘汰去第二排?如果是再也不来了,那为啥第二期又有魔术师的出现?另外虽然节目说是给九零后看的,要创新,可是辩论的模式还是非常老旧,前面一排你说一段我说一段,后面那一排就是看热闹,丝毫没有参与感,看着真心没劲。不过呢,这也和节目刚开始有关,大家都在寻找节目的节奏和形态,情理上可以理解,会再给几次机会,但不会太久,要不要继续追,看后面两集的情况了。以上说的都是缺点,说优点是,第二集刚开始hold住演小品带出辩题的那个创意就不错。以后可以继续保持。另外第二集比第一集强,希望以后会带给越来越强。~~~~~~~~~~~~~~~~~~~~~~~~~~~~~分割线~~~~~~~~~~~~~~~~~~~~~~~~~~~~~~~~~~作为资深的综艺节目爱好者,这个题目不答对不起自己。奇葩说是作为爱奇艺今年第四季度最重要的自制节目推出的,节目组邀请到蔡康永和高晓松,估计也是花大价钱的。在现在这个所有的视频网站都在找差异、拼自制的大背景下,开展这么一档娱乐节目,感觉方向还是走的对的。另外网络播出毕竟和卫视播出不同,限制会相对少很多,对于那些习惯网络、乐于分享,以及凡事最重要是好玩的青少年们,奇葩说无疑是具有吸精能力的。从大方向来说应该是可以在全国一窝蜂的唱歌和户外节目中杀出一条路来,毕竟现在的户外节目也是看腻了。
从节目本身来看,开头两期算不错,有新意,娱乐性和话题性也够,感觉这应该和编导偏年轻有关,毕竟看着综艺节目长大的,有天然感知力。但相对的,在节目的剪接和控制上就给人感觉不足功力了,整体节奏不够流畅、有莫名的粗糙感。刚开播的时候,观众也就忍了,但后续如果想要发展,一定要在细节方面下功夫。目前的前四期均是海选,后面节目会针对特定辩题展开双方辩论。但这么多奇葩在场,大家可以想象场面会有多混乱、多失控。所以不管是观众还是参赛的千万不要把它当什么辩论会来看,正式和非正式的都不要想,他本质就是个综艺节目。他在乎不是你三观是否正确,价值观是否主流,逻辑是否严谨,他在乎的是你有迅速临场反应能力和有趣的节目效果,这个对参加者的要求比写稿子拼演讲搞辩论还要高,基本上就相当于直接进入辩论赛中的自由辩论。而在这一方面,从这个节目的宣传片中可以看出马威威和肖骁无疑是有优势的,这些奇葩军把正规的辩论队员那是搞得欲哭无泪啊。
但是,虽然节目想法是好的,但实际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也是方方面面的,比如:如何不让有趣沦为嘈杂,不让恣意随性沦为毫无下限;比如如何能把所有选手都能调动起来,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这些都是编导要考虑的问题,要通过赛制和主持人多加控制。建议是可以参考一下蔡康永在很早期做的一档娱乐节目“两代电力公司”,相信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现在国内的综艺节目还处于完全照搬抄袭阶段,另外那些艺人们还是有偶像包袱,缺少娱乐精神。这些也不是一下两下就能学会的,就像那些女艺人刚开始出国穿的衣服也是暴丑无比,现在不也慢慢找到自己的风格了嘛,不管怎么说,奇葩说这个节目的出现对国内综艺是好事,至少是在体制外的新尝试。后续会持续关注的。
前期炒作到位了,我就是在知乎上看到梁植和高晓松那事儿的讨论才关注的,加上本身就是综艺迷,也就一期不落地看了。根本停不下来~
从节目名到口号到酷炫的片头这一整套节目包装,都是典型互联网风格,受众定位准确主打90后嘤嘤嘤。节奏很快,不会给你无聊走神的机会。
海选的时候,一些网红以及十八线明星的言论表现真的让人看得很尴尬。。。就是编导找来作为“爆点”博下眼球的,三位评委调戏一下碾压一下么么哒一下打个哈哈也就过去了,况且人家肯定不白来,我瞎操什么心呢~
辩论赛阶段,我很喜欢那个算“跑票值”的评分机制。以前打辩论时候就有想过,排除比赛所规定的立场,我们对不少辩题都有自己的预判。而评委也有自己的价值取向,在评判的时候很难不受制于已有的判断,做到完全“白板”。因此前后票数的变化,更能体现说服的力量。从节目效果来说,动态的比分变化让场上的即时形势一目了然又充满了对抗性。而且随着辩论进程的推进,尤其是堪称人肉刷票机的马薇薇和范湉湉发言的时候,你会发现,观众们实在是太墙头草了哇,变脸变好快,票数此消彼长,各种逆袭反转。
感觉这个节目更强调的是语言上交锋的乐趣,是当下的急智反应,所谓换一种思维方式。从辩题设置上也可以看出,就是大家都能插一嘴的两性话题。如果有人期待这个节目能对一些话题进行深挖,或者有深度的探讨的话,我只能说,你想多了~ 节目属性如此,因此嘴皮子利索者如肖骁(偶买噶最近好喜欢毒舌基佬的设定啊),能演故事感染力强者如范湉湉(偶尔会强词夺理但架不住人家很有梗啊)都会很出彩,相反讲逻辑的绅士艾力反而有种老师傅被乱拳打死的感觉(但他还有实力的,如果之后找到节奏会有好的发挥)。马薇薇不必说了,正统辩手出身棒棒哒,也有上电视的经验,可以放很开。虽然偶尔会觉得有些些违和,但应该能留到很后面的。高晓松,马东,蔡康永三位导师都算是有脑子的文化人,看他们互动也会觉得暗流汹涌。选手们也挺有趣的,网络平台上播的节目尺度也放宽了不少。生活中大多数人都太像了,难得看到不同的菜。爽呀~
总的来说,奇葩说挺好看的,很有看点。有才子、女神、奇葩和大神。1)看康熙来了,我没觉得蔡康永有多么会说话,但是看了奇葩说,才发现,他的口才真的是了得!修养又好,为人也宽容包容。真的可以算是最会说话的人之一。他在节目中零零碎碎透露的人生经验和智慧,也非常值得后辈和年轻人听一听。很长见识。2)高晓松一如既往地巨能喷。他属于天赋极其好,家庭出身也极好的人,没有什么他聊不了的话题,没有他不知道的事情。在回答问题或是为自方立场辩护的时候,他无意或有意透露的人生经验和智慧,也是这个节目最有价值的东西之一。有许多话,我相信是他多年人生积累的总结,听了之后,让我对人性有了更宽阔和更深刻的了解。对高,我是心服口服,算是准大师级别的人物。3)选手中,我最喜欢的是肖骁。甭管他又多出位,多夸张,但就是忍不住地喜欢他。因为他毫不掩饰地自恋自大自傲,毫不掩饰的神经质毒舌犀利,毫不掩饰地娘炮,但他就是很有趣,没有他发言的奇葩说,我基本上直接跳过不看。有他的我会看至少两遍。但是,以他这种以妖孽奇葩风串红的方式,我不知道能走多远。感觉他去演喜剧什么的,也是挺好的发展。4)我还喜欢艾力。一个字,帅啊。然后又是直男。从多场辩论下来,真心觉得这个人人品不错。有原则,知轻重,重因果。面相也不错。未来应该会有好发展。5)女选手的话。比较喜欢范甜甜,她麻辣但不凶,不像马薇薇,太凶狠了,再有理,我也不喜欢你!但马薇薇笑起来还是挺美的,但一辩论就凶巴巴的,一幅得理不饶人的样子。6)在网络平台发布,尺度宽了许多,因此更加好玩和刺激,呵呵。你懂的。总的来说,不错的节目,充满了新意和活力。十分满分,给8分。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可还行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