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西紫蓬镇镇农兴镇是一个地方吗

我们的调查小组
关注留守儿童,关注三农
&&&&&&&&&&&&&&&&
——文达学院计算机二系团总支、学生会
现如今有很多的热门的话题都让大家议论纷纷,在这些话题中你是否发现一个词语“留守儿童”,它是热门话题中最低调的话题,然而它却是最让我们最担心的一个话题。我们在创建和谐社会的同时也应该关注儿童的生活状况,他们是祖国的未来。从网上看了很多关于留守儿童的报告都深深地触动我们大学生的心,为丰富大学生活促进和谐进程更加的关注三农,我们做了这次调查报告,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并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我们文达学院计算机二系团总支、学生会对农兴镇的中小学进行了调查,具体情况情况如下。
(一)什么是留守儿童?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
(二)留守儿童是怎么形成的?
随着城市经济建设日益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年壮劳力涌入城市打工,外出务工创业,这一方面为农村家庭带来了收入,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
(三)留守儿童在思想、生活、学习等方面都存在哪些问题?
很多的留守儿童由于不能和父母在一起,在思想上不能及时地得到沟通,使得他们形成了性格内向,孤僻,不合群,他们把自己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愿意主动的和别人交谈、沟通,不愿意把自己的想法与别人交流,更有甚者对社会有逆反心理,思想不健康,这样都使得他们容易走向犯罪的道路。这都应该引起我们大家关心的。在生活上他们缺少父母的关心与疼爱,思想上也会偏激是正常的,他们还是孩子啊!从小就不能和父母在一起成长也使得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伤害。在自我保护方面他们就更是最弱的群体了,有很多的报道就写了关于留守儿童身体受到伤害的。湖北省黄梅县公安部门侦破一起特殊的杀人案:父母外出打工的12岁留守女孩小双与奶奶发生争执,被奶奶用毛巾活活勒死,并沉尸水塘。大别山脚下的天台村12岁的章杨宇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由于心里上生活上不能自控选择了走向自杀。这些例子都是发人深省的。在学习上他们成绩比较差,没有父母的督促与指导,没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他们特不会有很大的学习兴趣,再加之父母不予过问,更使得他们对学习没动力。留守儿童大多与自己的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这些老人大多数年龄大身体状况差,文化程度低,不但学习上给不了孩子的帮助,在沟通上也与孩子产生代沟,所以在孩子的教育管理上都存在着问题。
留守儿童所引起的哪些相关社会问题?
父母走后一般会把孩子交由自家老人看护,具体负责日常生活,殊不知在产生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同时也产生了留守老人,他们同时也存在了很多了问题,身体不健朗,在教育孩子问题上显得有心无力,思维方式落后,与社会脱节,很难了解孩子们的心里所想,只是满足了他们的物质生活,却不能满足他们的精神世界,由于监护人的素质参差不齐,不少留守儿童的性格出现了偏差,并且,留守儿童对突发性事件应变自救能力差,偶发性事件频发,留守儿童问题的产生,从根本上来说,是由于长期以来实行的二元体制的产物,这与发展经济学的理论是不谋而合的。城市中的现代与农村中的传统产业在效率上存在巨大的差别,因此,劳动力收益差距吸引中的向城市转移,这也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配置的规律。在中国,由于长期实行重工业优先和城市优先的发展战略,使得原本就已存在的城乡鸿沟更趋深阔。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落实统筹城乡发展,把“三农”问题作为党的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农业、农村、农民发展了,富裕了,实现了现代化,留守儿童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五)农村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对于三农问题是促进还是抑制?
我国坚持把“三农”问题作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以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以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积极落实扶农惠民的各项政策,促进农民增收。增收难度加大。
在国务院各项惠农政策不断下达时,农村的劳动力大量流入城市促进了城市的工业发展,农村留守的只有老人和孩子,而老人孩子的劳动力远远不能满足农业的需求,所以在粮食增产方面也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国家人口计划生委主任在全国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上说,随着城镇化进程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中国农村老年人和留守儿童的生活境遇已成为农村突出的社会问题。
中国乡村65岁以上的人口占9.6%,高于城镇8.5%的水准,部分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障无着落,生活照料无依靠,尤其是高龄老年人体弱多病,生活状况堪忧。
39.3%的农村老年人生活相对贫困,45.3%的农村老年人认为生活得不到保障,农村14周岁以下的留守儿童人数超过2000万。农村留守儿童长期缺乏父母的监护照料,身心健康和安全状况欠佳。这些数据都能很好的说明现如今农村的基本状况,长此以往对于农业的发展起到抑制作用,农业的产量也可能大大降低,一个国家要发展是离不开农业的支持的。
为了能更好的了解现如今留守儿童的状况,我们成立了调查小组对于一些学校进行了抽样的调查。我们把此次调查分成了三步走。第一步:我们先从学校,老师那里了解一些最基本的资料,对留守儿童有所了解才能为下面进行的调查作准备。我们第一步大致了解了一下几个方面1、留守儿童在全校中的比例。
2、老师对留守儿童的情况介绍。3、学校或老师怎样与留守儿童家长联系。4、学校怎么看留守儿童问题和采取了那些措施。5、学校在教学设施,教师配备上是否全面。第二步:我们做了针对小学和中学的调查问答表和调查问卷。第三步:我们和学校为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共同准备了一场联欢会,想促进老师留守儿童监护人之间的感情,让他们不感到孤独。
2009四月九号我们调查小组的同学来到了紫蓬镇中心学校。该校是一所初级中学,辖区内有一所初中,十所小学,共有在校中小学生2600人。据统计,全镇父母双方长期在市外务工的留守儿童有进320人,约占学生总人数的12%父母一方长期在外务工的约有650人,占学生总数的25%。校本部父母双方均在省外务工的留守儿童近60人;父母一方长期在外务工的约有130人,虽然相当一部分学生家长已选择省内或省城合肥周边务工为主,但随着社会经济形态的不断变化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已渐成趋势。
留守儿童普遍于每个班级,各个小学、各个村都普遍存在。就学习成绩而言,从总体趋势上看,他们的成绩随着他们升学在逐步下降。有少数的孩子表现的听话懂事,较同龄人成熟,但大多数显得散漫,学习缺乏进取心和自觉性。这些留守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由于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里发展的异常。留守孩子的教育与健康成长已成为当今社会非常值得关注和研究的突出问题之一。
2006年肥西县留守儿童专题会议在该校召开,学校在留守问题上接触比较早,是肥西县关注留守儿童工程启动地,学校还在工程启动前成立过有中心校校长任组长的关爱工作领导组,明确由校团委为主体负责抓主体工作,健全关爱留守孩子领导负责制。在校内以班级为单位,个班成立由班主任为组长,授课老师参与的帮扶工作小组,在校外以学生居留地为依据,按行政区划,成立校外互助小组,挑选学生班干任组长,同时学校给校外互助小组落实指导联系人,一般多选择对该村情况比较熟悉的教师任校外指导联系人。在档案材料,教育管理研究方面,该校对留守儿童的生存环境和生活状况,家长外出的有关情况,他们的日常起居,兴趣爱好、学习态度、目标理想、学习中的困惑、生活中的困难,成长中的烦恼等资料信息做好调查统计,通过调查摸底,不断充实健全详细档案和成长记录袋。同时还专门立项,成立课题研讨组,定期开展专题研讨,做好教育管理研究,从而总结规律性认识,以高实际成效。
该校在做好中学本部的关爱工作基础上,全方位在镇内各小学推开关爱工作,要求各校做到七有:有常规制度、有工作计划、有活动、有记录、有总结,有档案、有专人负责。
这些内容都是紫蓬镇中心学校在留守儿童这方面所做的工作的一部分,我们调查小组在准备调查期间也做过一些关于留守儿童这方面内容的了解,当看到该校做到材料时,我们就把我们之前所做的工作给与了否定,我们要想把这次调查做好要了解的东西太多了,我们小组的每个成员都做了自我总结,补充我们缺失方面,毕竟留守儿童问题不是简单的课题,我们之前也把留守儿童问题分成学习、生活、课余三个方面。想从这三个方面抓留守儿童的问题关键,当走了第一步时发现了,在留守儿童的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是非常惊人的。
接下了我就跟大家讲讲我们第一步所了解的情况,学校对于留守儿童的一些情况介绍,老师所了解的留守儿童是一半以上在性格上存在孤僻在小学和初中之间小学的情况更是严重,在留守儿童中一半以上的学生不服管教和老师唱反调,在学习方面两极分化情况严峻,有的学习非常好,有的学习非常差,但成绩差的同学占60%以上,在于同学交往中大多的留守儿童都不愿意主动与同学交流,还出现排斥他人的情况。这些孩子由于父母长年在外务工,留守在家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戚朋友作为临时监护人,由他们照管孩子的一切,当然其中还存在家中无人看管的现象。根据留守儿童家庭状况,家庭环境及临时监护人的文化素质,年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该校没有寄宿学生,因为大多数的同学都是本地的,有其它地方的也都是在亲戚家住,学校交通方便。有些同学是走读生,中午在校就餐的学生占全校总数的1/7,大多都是留守儿童和离家较远的同学。
学校在与留守儿童家长联系方面也都有举措,学校设有留守儿童亲情电话,但由于条件限制较远的打工家长联系较少,学校还安排老师定期的对留守儿童进行家访,主要是与现在的监护人交流学生的生活学习问题。学校还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及时的发现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从而及时的进行解决。在处理留守儿童的课余时间问题上,学校还成立了,美术音乐学习兴趣小组,在中午的时间对于有这方面爱好的留守儿童进行辅导,还定期的举行如演讲之类的活动供留守儿童娱乐,学校也开设了图书阅览室,在课余时间对于同学们进行开放阅读。
我们调查小组与校领导进行了细致的交流,学校在留守问题上作出了很多,但学校认为留守儿童问题不仅仅是学校可以解决的问题,它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大家都来关心和帮助,家庭对与留守儿童来说影响是很大的。在调查中校领导的一句话让我们都感到很吃惊,他们说现在的留守儿童不是贫困儿童,有的家里经济条件是很好的,超过一般的非留守儿童,所以这个回答与我们之前所持的观点大不相同。他们需要的不是物质上的满足更重要的是童年的那份快乐,只是物质上不能够满足的,他们希望自己的父母能够陪在自己的身边,放学回家能有父母的关心和爱护,受欺负会有人帮他解决。有一个初一的女孩,父母每月都会给她寄钱和漂亮的衣服,但她想对父母说的是我不要漂亮衣服,我只想要爸爸妈妈。父母出去务工孩子留守在家与自己的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这样就会产生隔代教育的问题,爷爷奶奶通常都是什么事情都会顺从自己的孙子孙女,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关心也很少,这样就使一些孩子对于学习漠不关心,性格孤傲,娇惯。如果孩子可以跟随父母到务工的地方就读,那么在一些问题上将大有改观,比如在对于学习问题上父母都会督促孩子进行学习,在生活上可以及时的到照顾,也使他们在童年的生活中享受到快乐,在童年中享受到幸福,在童年中享受到满足。我想这是每个孩子都想得到的吧。
学校老师认为在与留守儿童的沟通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障碍,大多数的留守儿童属于自闭型的,他们不愿意把他人带到自己的世界,也不想分享他人的快乐。
在我们对小学情况了解时,我们都感到了有很多的问题,小学的条件相对于中学来讲在各个方面都很落后。在师资方面小学的老师严重紧缺,一个老师带几门课,还包括体育、音乐、美术。教师的平均年龄都在50岁左右,教师出现老龄化。另一方面在进行新课改的同时,这些老师接受比较慢,不能够及时的跟上新课改,所以在教育方面滞后。而且大部分的老师都是民办专公办,在教学方面的积极性也不是很乐观。大部分的老师都是当地人,在家务事上也要花费大量时间,这也给教学上带来不便,影响教学进度和正常的工作。小学的课余时间相对于中学来讲很多,但由于条件的限制文化活动的开展情况不容乐观,与初中相差较远。
所以留守儿童问题更是值得大家关注的问题,在留守儿童的背后也引发了一些问题,虽然留守儿童的生活得到改善,表现出由农业化转为工业化,但这些都带来了新的问题产生,农民工不在重视农业,而开始想发达地区的工业进军。在对于留守儿童教育方面,我们要加大教育的投资,提高教师的待遇,发展一些与时俱进的优秀教师。
我们进行的第二步也相当的顺利,我们按照学校、生活、学习、心里、网络、青少年犯罪等方面进行调查。
我们调查的对象是紫蓬镇中心学校(肥西县烧卖中学),肥西县农兴小学。
接下来我就一点一点的向你们说明。
第一、在学校的环境,教学设施上。一个学校的环境,教学条件是决定能否培养优秀学生的前提,我们在对于留守儿童调查时也对学校的情况作了一些了解,紫蓬镇中心学校(现改名为肥西县烧麦初级中学)在校生有五百二十二人,在校教职工五十二人全是中学编制,学校有二栋教学楼,综合楼一栋,教学区、运动区都有明确划分。学校在交通位置上较好。该校的发展目标是以一流的管理、一流的环境、一流的师资队伍,构建一流的校园文化,培养一流的学生,争创合肥市特色初中,争取成为全县基础教育的一个品牌、一面旗帜,学校不仅要在设施上追求完备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质量上更上一层楼,在中学里该校拥有多媒体教室,电教室都是走在教学水平设施前列的所以在教学水评上提高是很快的,学校的师资力量与当地的财政补给也是分不开的只有学校的师资条件跟上,学生才能够有更好的条件上课,接触的知识面也更广泛,对于学生以后的的学习提高也大有帮助。该校还针对心理上存在问题的留守儿童开设了专门的心理辅导课程,让他们走出心理上的阴影。
相对来说小学的教学条件就不是很好的,在学校的建设上,大部分的教学房都很简陋,也没有很好的操场,也没有什么楼房可说,老师也都是在很简陋的房间里面办公,这些都是我们参观紫蓬镇农兴小学所留下的真实情况。学校老师大部分都是以前的民办教师后来转成公办教师的,在教学的水平上跟中学是没办法比的,学校需要接受新的教师来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政府也要加大对于小学师资设备的投入,只有各个方面都齐全才能保证小学的教学条件得到提高。
第二、在学生的生活中,"劳逸结合"是学习与课外活动的一种结合,它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能更好的让学生自己安排好课外活动与学习的时间,也会更好的培养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积极性.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留守儿童与父母很少见面,缺少沟通。其中,与父母见面半年一次初一的为58%、初二的为60%、初三的为42%;一年一次初一的为37.2%、初二的为39%、初三的为46%;一年以上的初一有4.8%、初二的为1%、初三的为12%。还有一个小强(化名)的父母双双外出五年未曾回过一次家。在无父母的关心下他们很容易形成性格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不善于与人交流;二是脆弱、脾气暴躁、冲动易怒。性格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不善于与人交流;甚至是人生观价值观的偏离,可能诱发青少年的犯罪等严重的后果,:"留守儿童"对参加课外活动的积极性:初一经常参加课外活动的同学比例占到57.7%(留守儿童中),而初二则是45.38%,初三的就更让我们不解了,他们中经常参加课外活动的同学只有9%,从这些比例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初三的学生们参加活动的时间很少,那时间都到哪里去了,初三面临这升学他们把自己的课余时间都用于了学习上,学习的同时也要加强身体素质的提高。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在问卷第三十题“学习生活中你最高兴的事是”,很多同学回答的都是“取得好成绩,遇到难题解决的时候或者就是考试考的很好之类”我们能够想象到作为一个初三的学生是多么的辛苦,面临中考的压力,在回答最烦恼的事情时,有的同学都这样说“成绩不理想,提高不了,有时都想放弃,不想再学习了”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大多数的学生出现偏科的问题,初一学生中认为有待提高的学科中语文占41.4%,数学51.7%,英语44.8%;初二中语文占13%,数学和英语都是57%;初三语文占26%,数学和英语占63%,我们也可以清楚的看到这些比例说明什么,初三时期数学和英语成为困扰大家的最大问题,这也是他们面临升学最大的障碍。在生活上大多数的学生生活不能够自理,现在的学生都成低龄话,年龄很小加之父母不在身边,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都不好。在家里,他们不讲求个人卫生,早上不洗脸漱口就吃饭,晚上不洗脚洗澡就往被子里钻;在学校,他们的学习没有计划,没有兴趣,拖欠或不交家庭作业现象严重,不遵守校纪校规,自由散漫,迟到、早退、旷课现象经常发生。在社会上,他们缺乏礼貌待人的常识,他们中抽烟的有,赌博的有,打架的有,酗酒的也有,沉迷于网吧的更是不乏其人,还有谈情说爱的,有些甚至还发生了性行为。在未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没有发育完全之前,对社会上的各种复杂、不良现象缺乏足够的判断力和抵抗力,需要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而留守家庭一般都却无法给予,从而导致留守子女极易产生犯罪和越轨行为。
第三、在学习方面,作为学生,理所应当把学习当第一位来摆,但应当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我们的调查显示大多数的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存在很多的问题,当成绩提高不了,不会的题目没有地方去问,无法解决,考试没有考好,被老师批评的时候,会感觉好不自信、有点自卑,有点无所适从。遇到问题不敢举手提问;学习时间分配不合理,造成学习时间不充足,心理上也自然感到困惑,自卑也就这样产生了。作为学生成绩不佳,在校表现不优。进入学龄阶段的儿童一天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其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创造。但据调查,农村留守儿童群体中,小学阶段的学习兴趣还比较浓,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都还较好,优秀的也不少。但到了初中阶段,情况就发生了变化,极少的留守儿童能表现为优秀,我们调查中发现,初中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都优秀的不到10%,良好的不到25%,学习和生活习惯都很差且行为出现问题的儿童却占了近45%,而且在所有“问题儿童”中,留守儿童占76%。家庭教育缺失,越轨现象严重。家庭教育是人生所需全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家庭教育最早最直接地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健康与否。我们调查中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有效监管,所以在学习方面出现没兴趣。成绩自然就下降。调查显示对自己最不满意的方面,初一的同学有58.6%对自己的学习成绩不满意,初二的有83%对自己的成绩不满意,初三有84%对自己的成绩不满意,(以上数据都是留守儿童的调查数据)很多同学都多自己的成绩不满意,他们也想把自己的成绩提高。调查中相信知识能改变命运的同学呈递减趋势,学习的态度越来越淡薄,但较高年级同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态度积极性以及学习方法要端正一些,从中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是很明确,学习兴趣不是很高,应当在学习生活中给予适当的指导,学校与父母双方应当相互努力,给与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怀,在学习方法上给与他们更多的指引,是越来越多的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第四、在学生的心理上,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避风港,家庭的温暖是孩子们成长的必要条件,缺乏家庭温暖的人,往往缺乏集体感。父母是孩子的靠山,父母的爱是孩子成长的催化剂,缺少父爱、母爱的孩子往往感情脆弱、性格懦弱、性情孤僻、行动粗暴,缺乏同情心。“留守家庭子女”大多数是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他们缺乏家庭的温暖,缺少父母的呵护,如果这些学生不能洁身自爱,很容易变成一个心理不健康、思想不端正,缺乏集体感的“后进生”。从几年统计的情况看,好大部分“后进生”都来自这些家庭。由于“留守家庭子女”的特殊性,他们往往会遇到一些不公正的待遇,比如认为他们缺乏家教、受一些孩子的恶意歧视、教师的冷落等,这些社会偏见直接影响了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自我认定”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生理、心理特征的判断与评价,是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自我认定”包括生理自我、心理自我与社会自我三个部分,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对这三个方面的自我都有一定的看法和评价。“留守家庭子女”由于缺少父母的正确引导,往往会产生不成熟的“自我认定”。例如,有的女学生学习成绩差,便认为自己脑子笨;有些男学生一开口说话就面红耳赤,结结巴巴,便认为自己表达能力差,等等。又如,有些同学见自己的独立能力不如别人,又由于没有主见,看不到自己独立能力差的产生原因,便自我认定自己生来笨手笨脚,因苦恼、困惑,造成自信心的丧失,甚至自暴自弃。
青少年期是个性发展和形成的关键时期,父母的关爱、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对青少年个性的健康发展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然而,“缺少沟通,缺少正常的家庭的亲情关怀,逐渐养成了孤僻自闭的心理,也是他们困惑的。长久下来,就会产生不正常的心理状况,甚至出现了畸形心理,对其以后的发展极为不利。
农村留守儿童们由于其父母长时间不在身边,家庭的“缺陷”使留守子女无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生活中的烦恼无法向亲人倾诉,成长中的困惑无法得到父母的正确引导和鼓励......久而久之,无助感,失落感和被遗弃感逐渐形成,严重影响着留守子女心理的健康成长。学校和家长应当时刻关注孩子的新思想和行为与他们建立一个和谐交流的平台。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大多数的同学在心里话更愿意跟谁说的这项中初一的学生58%都是对日记说,对老师说的比例竟然是0%,我们都不敢想象这是什么一种情况,相对父母说的同学有23%但是父母不在身边也只好留在心里,选择对朋友说的也占到55%,对网络说的占32%,还有选择其它的;初二的选择日记的同学占到37%,而选择朋友的则是78%,对父母说的占30%,还有其它的,初三选择日记的21%,对老师说的占5%,对朋友则占到89%,网络占到26%,还有其它。这些都说明他们在心里都有好多的心里话想要倾诉,在问答题最想对父母说的话中“爸妈我想你们了,快点回来”,“我一定会好好学习,让你们幸福”,“要相信我不要对我施加太大的压力,我有自己的想法”,“你们可不可以给我点自由的时间”,“我并不是不如别人,只是你们没发现我的有点,我会加油证明我比别人强”,“你们不要过分的担心我,你们在外打工要多注意自己”,“你们不要让分数大于我,我也会努力的学习”,“你们放心我会自己照顾自己的,就是你们要能多回来几次就好了”我们都为这些所感动,虽然朴实但是很纯真,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而且是终生的老师。家庭教育是人一生中起步最早、影响最深的一种教育,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为重要、最关键、最基础的教育。千万不容忽视。对一个家庭来讲,孩子的健康成长,关键都家庭的幸福、发展、和谐、美满、兴旺和富裕。同时,对一个地区的平安、名族的兴旺、国家的强盛都有十分关键的作用。
第五、物质和精神是否全面。“生活上缺人照应,行为上少人管教,学习上缺人辅导”,一位“留守儿童”在作文中写道“上小学是奶奶抚养,上初中是姨家抚养,只有到银行领取父母寄来的学费、生活费时,才能感到父母的存在”。
留守儿童在物质和精神上是一群饥饿的狼,他们更渴望得到父母精神上的“施舍”.
&目前全国流动人口超过1.3亿人,因为城市生活成本高等原因,大部分进城农民工让其子女留守农村,有关部门的统计显示全国16岁以下“留守儿童”已有1000万人。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留守儿童”课题组经调查显示,这一群体普遍存在四大问题:一是日常生活质量下降,家务负担加重,二是学业隐忧增多;三是性格孤僻,自闭,自卑者多,有的甚至违法犯罪。四是安全隐忧增加,伤亡事故时有发生。
然而在四大问题中,第三大问题则非常关键,它决定着“留守儿童”与人沟通的问题,以及其未来的发展方向问题。
在我们调查中,经过比例也显示存在着极大的问题:是否想得到别人的关爱?回答“很想”的人占比例的63%。而“无所谓”却占26%。由此可知,“留守儿童”中有26%的人在精神上存在问题。在初三的部分学生中认为“主动与别人沟通是否有必要时”有89%的同学认为“有必要”有5%的同学回答是“没有必要”,也有5%回答是“不知道”,5%在此看来很少,但是归结到全国的“留守儿童”中所占比例也很大。人是一种生物,每天都与别人交流沟通,否则也不能立足于这个社会,而在5%学生认为与别人沟通没有必要,可以看出,这5%的同学有很大的精神障碍,他们也极易形成自闭孤僻的性格。
在问及“与家人沟通属于”何种形式时,初三同学中“经常沟通”占32%,“很少沟通”占63%,“无法沟通”占5%。在调查问卷中有问题“学习生活中你最烦恼的事是什么?”有很多的学生回答的是“爸爸妈妈,分数不能大于我”、“不要为了分数、成绩打我骂我”。。。。。
很多类似的话语。调查显示,现在又很多的家长只注重孩子的成绩分数,根本不看他平时的表现和与他们沟通的多少,使很多的孩子对家长越来越不满。与家长沟通越来越少甚至不沟通。这也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一种阻碍。
“留守儿童”大多年龄在1-14岁之间。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世界观、人身观、价值观正处于形成期,自我约束能力较差。这时候的孩子就像小树苗,你把它种下,只给它浇水却不关心它的长势,也不帮他打理修整,任它肆意成长。那这棵小树长大后很难长成栋梁之材,孩子在成长中需要家庭的关爱,父母的呵护以及正确的引导才能健康的成长,不然他会按照自己的心里想法胡乱成长,而不能正常的健康成长。家庭影响和教育的缺失和不当,监护权的缺失和畸形,也是造成“留守儿童”心理畸形的客观原因。家庭教育是启蒙教育,也是影响人一生的至关重要的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有利于培养出身心都得到健康发展的下一代。
但无论是隔代监护还是委托监护,抑或是跟随父亲或母亲生活,都存在家庭影响和家庭教育的不当。隔代监护的双方难以进行正常的交流,同时,老年人自己也属于需要照顾的群体,对孙子女们的照顾会显得力不从心。同时因能力、精力和责任心等原因,受托人只照顾他们吃饱穿暖,无暇顾及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安全。
受委托的监护人一般在感情上打不到对待亲生子女的那样程度,更别提与他们沟通交流,缺乏家庭温暖气氛和父母亲情的呵护,这是其他心理环境都难以补偿的。这两种监护人通常会只把孩子的安全放在第一位,以不出事为原则,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关注较多,对其心理和精神的需求却关心较少。
特别是思想道德教育的缺失和沟通的缺乏,极易使孩子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常与孩子沟通可以扭转他们认识和价值观上的偏离,校正他们心理的畸形,有助于他们正常的健康的成长。
由此可知,与孩子的沟通交流,对孩子的健康的正常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六、网络的影响。我们调查的学校周围也存在网吧,调查显示不经常上网的初一有41.4%,初二的有60.9%,初三的有42%,在不经常上网的背后都是经常上网的,可见网络是学生的一大杀手啊,虽然公安部门经常检查不允许未成年进网吧,但大多数的网吧主为了利益还是经常允许的,他们借同学的身份证进行上网。调查中我们还发现上网用于玩游戏的同学初一有30.7%,初二的30.7%,初三的为57%,这些都说明初三的学生接触网络是为了打游戏的,但是初三也面临升学,希望这些都能够引起有关部门和老师家长的关注。
第七、留守儿童的犯罪问题。
留守儿童犯罪现如今成为高发案件,数据逐年增长,而且年龄也在逐渐减小,这就是留守儿童低龄化犯罪。
我们调查小组对紫蓬镇派出所进行了走访调查,发现了一些问题。由于父母常年不在家,对孩子的管教减少,最多的也是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只要孩子学习好什么都无所谓了什么也不再关心就连孩子在干些什么都不回去过问。在发生的一些案件中,敛财的案件占到案件总数的80%,由于上网打游戏没钱就想到照壁自己小的同学借但从不还,有时还会在路上打劫,盗窃都是常犯的问题。紫蓬镇中心学校还发生一起案件,由于学生在网络上看黄色录像或是接收到黄色之类的东西,而造成一起强奸案件,犯罪的都是初中生。
在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通常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的刑法和有关刑事法律所规定的犯罪行为。据调查,我市未成年人的犯罪人数呈现逐年增多,且有向低龄化、团伙化、恶性化发展的趋势。未成年人由于生理、心理原因,认知能力较差,人格不健全等主观因素与社会环境不良的客观原因的综合作用,造成了近几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的严峻形势,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全球瞩目的社会问题。未成年人犯罪,不仅涉及面越来越广,而且手段表现为智能化、集团化、残忍化,暴力倾向越来越明显,给未成年人本身以及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对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积极开展普法活动,增强未成年人法律意识
开展普法活动应当成为我国农村地区特别是边远山区常抓不懈的工作。中小学课程中,应加入必要的法制宣传科目。在许多未成年人犯罪中,绝大部分的孩子甚至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构成犯罪,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每当这个时候,我们常常觉得非常遗憾,我们为什么会忽略对这些孩子在法制方面的宣传和教育呢?而在他们走上犯罪道路的时候,一切都晚了……
在做了这么多的了解之后,我们清楚的认识到,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我们走访了当地的派出所,了解到现如今的青少年犯罪成低龄化发展,其实质性的问题都是敛财,在上网、打游戏没钱的情况下,就自然的想到从小点的学生身上收取一些钱财,这样就构成了犯罪,但有很多都没有认识到自己行为是犯罪,在没有监护人能够管教下他们就更大胆的涉案。留守儿童犯罪比例也逐年的在增加,这也是我们呼吁关注留守儿童的重点,对这一缺少关爱、问题多多的特殊群体,如果现在不采取措施把问题解决好,后果将不堪设想。农村“留守孩”问题不单纯是一个教育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这一系统工程既需要学校、家庭的倾情参与,也需要政府、社会各方面来齐抓共管。我们必须站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战略高度,把它作为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全民素质、构建和谐平安社会的重要举措来抓。&
(一)用亲情温暖留守孩子。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首先,家长要转变育人观念。不少农民对自家孩子的期望值过低,认为将来不会有什么大的出息,对孩子的学习不是很关注,抱有引导不够,他们以自己在外务工受苦受累受歧视的经历现身说法,要求孩子“适应社会世俗”。这些错误的育人观念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影响极大,必须切实加以转变。其次要加强与子女的交流和沟通。调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家长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哪个班级念书,不知道班主任是谁,更不用说了解孩子的学习和思想状况了。家长们应该充分利用两季大忙、春节返乡等机会,多向老师和监护人了解孩子在学校、家里的学习、生活情况,或借助电话多与孩子交流沟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家庭的温暖。再次,可适当改变外出务工方式。夫妻两人尽量不要同时外出务工,一方可择近在本地务工,最好能隔不长时间回家一趟,增进与孩子的亲情交流,关心其成长。
(二)给留守孩子播撒爱的阳光。农村学校作为直接面对“留守孩”的教育单位,应该为其提供个性化、针对性强的教育,在学习、生活上予以更多的关心和爱护。一是要建立“留守孩”档案。班主任要做好“留守孩”的摸底工作,将其在校的各方面表现记入档案,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留守孩”的成长情况,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二是在学校开设“二线一室”。即:开通“亲情热线”,让外出务工家长定期与子女通电话;开通“师长热线”,让外出务工家长可随时与班主任取得联系;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安排有经验的教师担任心理医生,及时帮助“留守孩”解决心理上的困惑。三是教师要切实增强对“留守孩”的关爱度。调查显示,在很多教师眼里,“留守孩”已与“双差生”划上等号,属于“不受喜欢”的一群,“留守孩”从老师那里得到的关爱明显要少于非留守孩。对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而言,教师与其亲密程度越高、越有信赖感受,对其的影响就越大。在家长与“留守孩”之间产生隔阂或较为疏远的情况下,老师理应担当起“扭转乾坤”的角色。四是深入开展有助于“留守孩”身心健康发展的各类活动。如,主题班会、联谊会、道德法制讲座以及“我为留守孩献爱心”活动等,让“留守孩”充分感受到来自学校大家庭的温暖。五是推行寄宿制管理。对部分不能得到有效监护的“留守孩”,可动员家长将其转入学校寄宿,由专门教师负责其饮食起居生活。实行寄宿制管理的孩子有着相似的经历,对他们进行集中管理,不但容易唤起自信,激发学习热情,增强集体归属感,而且还可以兼顾安全。总之,帮助他们消除心理困惑,提高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三)加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力度。一是各级政府要加强舆论宣传。特别要加大对《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强化外出务工家长对子女成长的监护责任和教育责任,引导他们正确处理打工致富与子女教育的关系。二是大力支持发展乡村经济。解决“留守孩”问题实质上是如何促进“三农”更好发展的问题。没有父母愿意漂泊异乡忍受分离之痛,只要家乡有适合自己、能够务工谋生的岗位,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还是愿意在家乡务工。为此,各级政府要大力发展好劳动密集型企业,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让农村富余劳动力离家不远依然有挣钱的门路,以此减少外出务工现象,强化社会关爱。
当然,要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孩问题,各级政府应承担更重的责任,真正按中央要求加大小学基础建设的投资力度,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纳入到城市教育的整体面局和规划之中,让当地公办教育资源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开放,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得到平等受教育的机会。要给接收外来务工人员较多的学校予以补助。同时做到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教育收费、评优奖励、入队、课外活动等方面与当地学生同等待遇。总之,社会要为留守孩子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三、建议实施制度化的家访,逐步建立起了学校与“留守儿童”照管者共同支持的教育模式。
由于没有社会教育和良好家庭教育的配合,学校教育变得吃力,“留守儿童”离开校园后接触不良社会风气,家庭教育又不到位,他们又是恶习重犯,给学校教育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1、家庭教育方面。
首先,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外出务工的父母及留守儿童的代理监护人员,应尽量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温暖、关爱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促使“留守孩子”健康成长。其次,外出务工的父母也应加强与子女的联系和沟通,尽可能做到多关心孩子。第三,还要加强与代理监护人、学校的联系。
2、学校教育方面。
学校方面要重点加强对留守学生的教育与管理。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要求各农村中小学对留守学生登记备案,专门管理,根据情况区别对待,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管理包括“留守儿童”姓名、年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性格特征、学习动机和态度、学习能力和方法,与代管人的融洽程度,与打工父母的沟通情况等。二、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在中小学校普及实行教职工结对帮扶或学生结对帮扶留守学生制度,建立“留守儿童之家”,使留守儿童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建立健全教师家访和与留守儿童谈心制度。开设亲情电话,让留守儿童的父母知道校长、班主任等老师的电话,加强学校、家长和孩子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充分利用假期、召开留守学生家长会,与家长交流,使学校内外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影响产生合力效应。三、加强对留守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法制道德观念,不断增强学生的遵纪守法意识。四、重视对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帮助指导留守学生解决各种困惑和疑难,对其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引导他们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帮助其健康和谐发展。建立对“留守儿童”的帮扶制度,设立“留守儿童”档案,经常性地与他们沟通情感,弥补其缺失的亲情,使“留守儿童”在学习之余得到生活上温暖。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有序的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组织学生广泛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把乡土文化引进课堂,形成有地方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建立和推行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把评价过程变成教育引导的过程,对学生产生约束力,实现由纪律和自律的转变,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在学校举办的活动中,多把机会留给留守学生,帮助他们走出自闭的心理障碍,帮助他们改正不良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地人生观和价值观,开展心理咨询活动。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建立心理咨询辅导站。特别是班主任要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与由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交流。及时排除他们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帮他们养成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态。开展针对“代理父母”和监护人的培训。不仅孩子的爷爷奶奶或其它被委托人,即便是孩子的父母也同样缺乏监护知识和教育的基本理念。由政府、社区、学校在外出人员较集中的地区共同组织针对“代理父母”和监护人的培训,有利于问题的缓解。
3、政府及社会方面。
留守学生教育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综合的社会问题,仅靠学校、教育行政部门难以解决,需要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统一认识,积极配合,协同努力,形成对留守学生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要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重要作用,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在涉及教育教学、扶贫助困、法制宣传、预防犯罪、权益保护等领域扎扎实实开展工作,逐步形成家庭、学校、社会密切配合的留守学生教育管理体系。
我们必须全面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途径。目前,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新农村建设可以说是热火朝天,农村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很多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示范片都是在基础较好的地方锦上添花更上一层楼的新型政绩工程,真正基础差经济落后的地方却无人问津,可以说是从未盼到过高级领导的“现场办公”,致使新型落后地区在产生,新的不和谐在形成,致使种地方的农民不得不继续通过进城打工的途径来维系家庭的生存,从而导致留守儿童群体和留守儿童问题有增无减。因此,落实党中央的加快新农村建设任务,我们应该坚持全面发展观,不仅“锦上添花”,而且“雪中送炭”;不仅注重修道路建楼房,而且重视办好教育提高人口素质;不仅发展经济提高收入,而且关注民本民生优化社会环境。总之,就是要建设全面和谐的新农村,最终实现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这一重大社会问题的目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其实是“三农”问题的衍生物,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我们提出的时代要求。留守儿童问题的妥善解决,不仅有利于义务教育在农村的落实,提高农村的教育质量,还有利于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更关系到广大农村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社会因素中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就是:歧视农民工子弟。由于存在部门利益至上的缘故,各级政府已经制定的有关进城农民工子弟在其父母工作地接受同等教育的政策不能落实,进城农民工子弟无法享受与当地儿童同等接受教育的权益。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也对留守儿童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思想上有了深刻的转变,在某些情况下,他们不但不是这个社会的弱势群体反而有一天会成为社会竞争中的优势群体,因为他们承受了相较其他同龄人更多的心理压力,克服了更多的困难。我们希望多出现一些像这样的留守儿童,将紫蓬镇中心小学留守儿童好的一面发扬出来,体贴父母,关心他人,热爱社会,热爱国家,我们更希望这些孩子们能够继续保持这种状态,乐观向上,积极进取。我们也将持之以恒的开展这项活动,与留守儿童手拉手、心连心,帮助那些应当受到帮助的,鼓励那些需要信心和勇气的,挖掘出我们最大的潜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个母亲,能胜过100个教师;一个父亲,能胜过100个校长。”这是国际基础教育界的一句名言。有关专家大声疾呼,决不能让农民工群体出现“富了一代人,垮了下一代”的现象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昆山蓬朗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