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跑跑卡丁车视频蹿蹿出差可以做什么?本人以前直是焊工了想改改行

火影焊工(图)
本报记者 王东亮  “刺……”管道内燃气涌动,焊枪一寸寸接近。“噗……”一团红色的火焰突然蹿出,足有两尺多高。
  火光中,一个身影晃动,灵敏地躲开火舌的舔舐,手中焊枪,枪枪稳准,“织补”着管道。火焰在焊枪面前,渐渐温顺,越来越小……
  手握焊枪的身影叫孙德芝,是北京燃气集团五分公司工程所所长。“我就是一个老焊工。”
  老焊工的活儿不寻常,手中焊枪瞄准的,是带气的天然气管道。别说干,光是听听这活计,旁人都会下意识地往后躲:“那还不得炸了?”孙德芝两眼一眯:“别怕,我干了20多年,从来没炸过,也就是冒点火苗儿。”
  孙德芝“焊”在安外六铺炕的工程所已有十几年。工程所管理着辖区内总长近5100多公里的燃气管道,保障近150万居民的燃气安全供应。仅去年一年,就完成带气抢修187次,日常急修800余次,平均不到两天就有一起带气抢修。只要孙德芝在场,工人心中就有底气。
  孙德芝带的是一批“火影忍者”—他们带气焊接,强压着对爆燃的恐惧,面对着突然蹿出的火焰,屏息静气,枪枪稳准。他们还要学会驯火—用手中的黏泥随时修补火眼,不让火焰影响施工。
  带气焊接不安全,为什么还非要这么干?
  如果降压关气,天然气管道就会混进空气,天然气与空气的比例达到临界值,就会发生爆炸;管道内已有的成千上万立方米天然气得白白浪费掉;停气复气,成本高达数十万元,前后得好几个月。带气焊接,管道内有压力,空气钻不进来,作业时间最多6小时,损耗天然气也就是不带气焊接的千分之一甚至万分之一。
  “带气焊接,虽然我们面临烧伤危险,但用户和城市管网十分安全。”孙德芝觉得自己责任重大,“这活儿只有咱们和前苏联能干,美国技术那么发达,都干不了。”孙德芝微微抬起头,嘴角上扬,一脸自豪。
  繁华城市的地下,天然气在管道中奔涌。磨损严重的老旧管线,隐藏着不易察觉的隐患。寻找并弥补这些隐患,靠的就是孙德芝和同事们手中的焊枪。
  中秋节前的一个雨夜,北五环内京藏高速公路西侧辅路旁,一个近20平方米的作业坑已经挖好,直径50厘米的中压天然气管线完整地暴露出来。横埋管上面,还竖着另一根已经留好弧形切口的管线。
  任务很简单,把这段2.3公里长的老旧天然气管线切断,接上临时敷设的新管线。
  任务不简单,50厘米粗的管内,有1公斤压力的天然气,当焊枪遇到天然气,将可能产生高达1米的火浪。
  孙德芝站在作业坑旁,端详着管线。一旁,今年刚转业做焊工的余子兴奋地转来转去,“我一动焊枪,‘噗’地蹿出一片大火苗,那场面,绝对壮观!”
  淅淅沥沥的雨,让余子口中的“壮观”一再推迟。
  “比预定时间已经晚了一个小时,再不开工,清晨5点前咱可就完不了工了。”同事轻声提醒。
  “再等会儿,刚才那雨,把3号坑灌满了水。”夜色中,孙德芝一脸严肃,铁塔一般,头顶精短的白发显得扎眼。多年带气焊接无事故,孙德芝的小心谨慎是出了名的,不准备得万无一失,他绝不动手,就连作业时间都掐得精准。“除非应急抢修,绝大多数切管施工都选在晚上11点半后开工,此时大多数用户都已休息,不再用天然气了。清晨5点前必须完工,因为不少餐馆、单位食堂此时开始生火做饭。我们可不能让居民一大早就饿肚子!”
  “所有作业坑都已具备作业条件。”零时40分,对讲机里终于传来好消息,在几个阀门的控制下,管道内的天然气压力降至50帕到100帕间。
  孙德芝第一个跳下作业坑。熟练地点燃切割焊枪,调出蓝色火苗,找准焊口线迅速贴上去。在焊枪火苗的烧灼下,被浮锈染上棕色的金属燃气管表面渐渐变红,几秒钟内又由红变蓝。见颜色变化,孙德芝快速后倾,头也向右偏了偏,“噗……”红色的火苗忽地从焊口中呼啸喷出,贴着孙德芝的脸,直蹿起两尺高。
  “准备黏泥!”孙德芝喊着,手里的焊枪却没有停,焊口不断变长,天然气因为有了更多的出口,压力随之降低,张牙舞爪的火舌渐渐驯服……“啪”的一声,灭火黏泥暂时压住了火舌。
  前后也就10分钟,“效力”几十年的老管线被成功焊开一个缺口。撬开上盖的铁皮,焊工老赵操起另一柄焊枪,将新管线“缝”在缺口处。火苗依旧从焊点四周不断蹿出,糊在焊口处的黏泥冒出缕缕白烟。
  孙德芝擦了擦额头的汗,手指抹过一块疤痕,手臂上也有好几块,这都是烧伤落下的疤。天然气管线上带气焊接,会躲最重要。不过,能在1秒钟内算准火苗蹿出的方向,进而成功避开,不仅需要经验,也需要运气。孙德芝身上的伤疤给了他经验,也给了他运气。
  相熟的老同事都知道,孙德芝最看重安全。“一次施工,工人没留神差点儿受伤,焊接质量也不如意,孙所那双小眯缝眼瞪得溜圆,拍着桌子吼了半个小时。”自此,谁也不敢再拿安全和质量开玩笑。
  驯火能人孙德芝其实也是“半路出家”,他原来是搞调压的,后来才当上的焊工。不过,他也确有干这行的天赋,第一次电焊竟是自学的,拿着两块铁板不断找焊平的办法,一个星期就找着窍门了。而普通焊工若想焊平,少说也要练几个月。
  “一手拿焊枪,一手拿遮眼罩,火星四溅,这才有工人样,多过瘾。”孙德芝一直得意自己当初的“跨界”。他现在的一身技术靠的已不是天赋,而是一钻到底的韧劲儿。他通过调整管道内燃气压力,控制出火火苗大小,将带气焊接危险降至最低。
  一干起工作,孙德芝眼中就只有焊点。去年,爱人住院,正赶上技术攻关关键期,孙德芝一天假都没请过,不少同事直到任务完成,才知道嫂子病了。
  “我们这个工种,工资不高危险高,不容易留人啊!”年逾五十的孙德芝依然“焊”在岗位上,今年“孙德芝创新工作室”挂牌,他希望能多培养几位年轻人,传承技艺。
  本报记者 李继辉摄
  作者:李继辉
本文来源:北京日报
关键词阅读: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超级跑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