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敌攻击dnf攻击时是什么意思思

解析“联教-2013”:战法核心是非接触先敌攻击-中新网
解析“联教-2013”:战法核心是非接触先敌攻击
  据解放军总参谋部年度训练计划,代号“联教-2013?朱日和”的全军首次新型作战力量联合演练将于6月下旬在北京军区朱日和合同战术训练基地进行。《世界军事》杂志主编陈虎在接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国防时空》栏目采访时表示,此次演习向更大范围推广教学陆空联合信息化作战模式,演习的战法核心就是非接触的先敌攻击。
  在谈到此次演习的性质时,陈虎表示,我们可以从演习的名称上做一个基本的判断,这个演习的代号是“联教-2013”朱日和联合演练,朱日和是地点,2013是年份,联教实际表达的就是这个演习的性质。“联”是联合的意思,联合至少是两个军种以上,我们看到演习力量中,有陆军和空军。“教”字很自然可以想到教学的教,再加上有大量的院校参与这次演练,所以可以认定,这是一个教学性的、研究性的演练。
  这次演习的规模并不大,对抗程度不见得比以往演习要高,在谈到此次演习对陆空联合的信息化作战到底有何意义时,陈虎表示,这次演习实际上是研究的同时,向更大范围推广教学陆空联合信息化作战模式,演练的战法重点是进行非接触先敌攻击的新型科目演练,从这里也可以分析出,此次演习的战法核心就是非接触的先敌攻击。(黄子娟)
【编辑:高辰】
>相关新闻:
>军事新闻精选:
直隶巴人的原贴: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66833 34708 30649 18963 18348 16939 12753 12482 12188 12157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速度惊人集群攻击,“航母克星”有四大法宝
速度惊人集群攻击,“航母克星”有四大法宝
.cn 日09:13 中国日报网站
  中国日报网站消息:航空母舰被称为“海上巨无霸”,以之为核心的航母战斗群是最强大的常规武器系统。它把火力、防护、机动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加上强大的电子战能力,航母战斗群已成为远洋型海军的核心。那么,究竟有没有能摧毁航母的武器呢?答案是肯定的,它们就是专为打航母设计的反舰导弹,俗称“航母克星”。要了解“航母克星”,首先要知道航母的防御特点。目前,以战斗群为基本活动方式的航空母舰共有4层防御圈:最外层是由航母搭载的战斗机和预警机组成的制空、反导网,距离为150千米至800千米;第二层
是护航舰的“宙斯盾”相控阵雷达系统和“标准”防空导弹组成的防护网,有效范围是15千米至150千米;第三层是舰艇搭载的“海麻雀”和“拉姆”近程防空导弹;最内层是航母自身的“密集阵”20毫米近防炮、箔条弹和电子干扰系统。一般的反舰导弹很难突破如此强大的防御体系。为此,苏联和其继承者俄罗斯研制了一系列专门用于攻击航母的反舰导弹,其特点是:高速、射程远、复合制导和大威力战斗部。
  一、高速,即超音速。在俄罗斯的武器库中,除了第一代的“冥河”和近几年为了轻型舰艇适装而发展的“天王星”导弹外,其他“航母克星”全是超音速。这些导弹的速度从1.2马赫到2.5马赫不等。为什么要让导弹飞行得如此之快呢?目的就是不让航母的拦截设备有反应时间。以俄军的3M80“白蛉”反舰导弹为例,在研制这种导弹时,俄军方计算了美“宙斯盾”系统的反应时间。这一系统的工作程序是:发现目标、识别、“宙斯盾”开机、解算射击诸元、导弹照射雷达调转指向、激活垂直发射系统、导弹仓开盖、发射导弹。这一过程所用时间肯定超过50秒,而“白蛉”导弹以2.5马赫的速度,在海平面上方20米掠海飞行,从“露头”(约40千米)到击中目标只需40多秒。虽然高速导弹能打航母一个措手不及,但制造2马赫以上的超音速导弹需要掌握先进的一体化火箭冲压发动机技术,这是对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工业能力的重大考验,而且造价昂贵,小国根本装备不起。
  二、射程远。其目的是先敌攻击,这有利于己方军舰和战机的安全,可以集中力量发动饱和攻击。苏联生产的“沙箱”、“花岗岩”等反舰导弹的射程都超过500千米。“白蛉”改进型的射程为240千米,这大大超过了射程为180千米的美军“鱼叉”导弹。如果不考虑航母舰载机的作战半径(因为天气恶劣时,舰载机起降受限制,甚至根本无法起降),在舰与舰的对抗中,配备远程导弹的俄罗斯军舰对航母的威胁更大。
  三、复合制导。美国海军拥有最强大的电子战能力,为了有效制导,“航母克星”必须采用多种制导方式。仍以3M80“白蛉”导弹为例,其发射后由“灯泡”天线制导,刚开始采取主动方式,由弹上雷达导引。在敌舰进行电子干扰时,自动切换到被动方式,攻击干扰源。与此相比,“花岗岩”导弹的制导方式可谓别出心裁。在一次发射的10多枚导弹中,有一枚“指挥弹”,它在2.5万米高空飞行,把目标数据通过弹间数据链传输给在低空飞行的其他导弹,以保持低空导弹的隐蔽性。一旦“指挥弹”被击落,马上有一枚导弹升高负责继续“指挥”。进入敌方视界后,弹群才散开,各自开启导引头进行末端攻击。这样一方面可以防止“过杀”(重复攻击同一目标),另一方面可选择航母的关键位置攻击,如升降机、弹射器、拦阻索等,一旦击中就可瘫痪舰载机的使用。
  四、大威力战斗部。航母虽然满载弹药和航空媒油,但它远不是某些人所说的“一响全响的鸡蛋篮子”。多重纵横舱壁、大量消防管路、防火隔舱、防弹装甲,这些都使航母拥有空前的抗打击能力。为保证击中后能造成足够大的破坏力,苏联在“沙箱”和“花岗岩”等导弹上装的都是1吨重的战斗部。只有这样才可能把航母炸个洞。(来源:《环球时报》日第十版)
】【】【】
新 闻 查 询
热 点 专 题
 电话:010-   欢迎批评指正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苏35差五代机2个量级 难以实现先敌攻击
核心提示:最近关于中国将引进苏-35战斗机的消息,使这种早已名声在外的战斗机再次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按照苏霍伊公司的话说,苏-35战斗机大量采用第五代战机技术,该机距离第五代战机只有“一步之遥”。但该机和五代机的差距还不能用简单的“一步”形容。
资料图:苏-35战斗机。苏-35距离第五代战机还有多远最近关于中国将引进苏-35战斗机的消息,使这种早已名声在外的战斗机再次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按照苏霍伊公司的话说,苏-35战斗机大量采用第五代战机技术,从而使苏-35“能够在全球所有的正在发展的第四代战机中傲视群雄”。俄罗斯《起飞》杂志更是宣称,该机距离第五代战机只有“一步之遥”。不过细细分析,苏-35在四代机中颇具优势或许不假,但是和第五代战机的差距恐怕还不能用简单的“一步”来形容。新飞机,老编号众所周知,苏-35并非是一个全新的编号。早在1992年9月,苏-35模型就在英国范堡罗航展上亮相了。其实,当时的苏-35是日首飞的苏-27M的出口编号,其最大特征就是三翼面布局。当然,它和老式苏-27的区别不止于此,该机的改进还包括新的航空电子设备和数字化线传操纵系统,可配备主动雷达制导中距空对空导弹和空对地制导武器,还通过扩大内部油箱提高了作战半径。这种苏-35的发展一直持续到本世纪初。为了便于对外推销,日,双座型苏-35UB首飞。苏霍伊设计局和共青城飞机制造厂总共改装、生产了17架苏-35,其中一架加装了推力矢量喷管,摇身一变成了苏-37战斗机。再后来,苏-35逐渐销声匿迹,苏-30开始崭露头角。本世纪初,随着经济复苏,俄罗斯在五代机项目上投入渐增,也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这些新技术也被用于苏-27的改进。2003年,苏-27M2的方案随之出现,这实际上就是如今的苏-35的原型。2006年7月,新的苏-35概念机模型首次出现在范堡罗航展。为了区分两种苏-35,新的苏-35被冠以苏-35BM的编号(BM是Big Modernization“重大改进”的缩写)。而其生产型被称为苏-35S,当然这是后话了。由于大量采用成熟技术,苏-35最初的研发还算顺利。2007年8月,苏-35原型机出现在莫斯科航展上。次年2月,901号原型机成功进行55分钟的首飞。不过,似乎是延续了苏-27试飞事故频发的诅咒,日,一架苏-35原型机因发动机故障而失控损毁。或许因为事故,又或许是苏霍伊把研发重心放在了T-50上,苏-35的定型似乎被拖延了。直到日,首架生产型苏-35S首飞。新机新在何处与俄军现役苏-27相比,苏-35的改进之处主要体现在三点。首先是机体改进,概括起来就是“肚更大,翼更轻,腿更硬”。苏-35的空气动力构型和苏-27基本相同,机背减速板被取消。由于采用更多钛合金和复合材料,不仅机体得到减重,而且提高了机体结构强度,机体寿命提高到了6000飞行小时。重新设计的内部油箱可携带11.5吨燃油,超过苏-27的9.4吨。如果在2个机翼下加挂2个1800升的副油箱,该机最多可携带14.3吨燃油。该机还安装了可伸缩折叠的空中加油系统。由于增加了最大起飞重量,其起落架也得到加强。第二大改进是采用推力更大、推重比更高的117S发动机,并修改了进气道。117S发动机是生产型AL-31F发动机的衍生型号,其风扇直径增加3%,达到932毫米,采用了先进的高低压涡轮和全新的数字控制系统。该发动机还采用了类似AL-31FP发动机的轴对称矢量推力喷管。多项改进使得该发动机的推力提高16%,达到14500千克力,中间推力达到8800千克力。新发动机的寿命提高了2倍至2.7倍。第三大改进是采用全新航电设备,包括玻璃化座舱、数字化线传操纵系统和全新传感器。该机航电系统的核心是“雪豹E”无源相控阵雷达。这是一种天线直径达90厘米的X波段无源相控阵雷达,安装在液压驱动的万象节上,其探测方位角达到240度。据苏霍伊网站介绍,在边跟踪边扫描模式下,该雷达能同时跟踪30批目标,并使用8枚主动雷达制导导弹同时攻击8个目标。当目标的雷达反射面积为3平方米(类似F-16)时,该雷达的探测距离为350千米。当目标是“超低可见度”(反射面积0.01平方米)时,该雷达的探测距离也达到90千米。该机还有另一个探测系统:OLS-35光学定位系统(一种高性能红外搜索与跟踪系统)。和五代机的差距显而易见的是,苏-35和以“低雷达可探测性”为标志的第五代隐身战机仍有不少差距,而且,这些差距还主要体现在苏-35有所改进的几个方面。从机体上看,尽管俄媒体称,苏-35机体采用了“分离雷达波”技术和吸波材料,但是距离隐身战机的标准,还有数量级上的差距——苏-35能勉强把RCS(雷达散射截面积)降至10平方米左右,而F-15SE“沉默鹰”、F/A-18“超级大黄蜂”的RCS被认为低于1平方米。从航电上看差距也不小。就以雷达为例,“雪豹E”仍然是无源相控阵雷达,而五代机的标准配备却是有源相控阵雷达。由于无源相控阵需要很大的大功率管,容易出问题,其可靠性比有源相控阵差。此外,有源相控阵雷达同时可以实现通信、电子战等多项功能,还可以进行功率控制,降低被截获的概率。在发动机上,117S发动机和F119(F-22的发动机)在可靠性、推重比上的差距不可忽视。不过,117S的轴对称推力矢量喷管能赋予苏-35超强机动性,这一点是F119也有所不及的。
最后,苏-35与五代机进行超视距空战时,由于隐身性能和机载雷达性能的差距,苏-35会很被动,几乎无法“先敌发现”和“先敌攻击”。只有在视距内空战中,苏-35才能与五代机“公平决斗”。谈了那么多,或许有人认为,作为能自行研制五代机的大国,这种飞机就是鸡肋。其实不然,即便美国也没有打算全部装备五代机,仍需“高低搭配”,而苏-35在面对第四代战机时的确具有相当优势,装备这种战机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原标题:苏-35隐形差五代机2个量级 最大价值在于高低搭配)
本文来源:新民晚报
关键词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评论352650条
评论264282条
评论221665条
评论198196条
评论149400条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ip冲突攻击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