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世界如果没有火把DDT,世界会是怎样的

【新闻】名公会采访之水世界公会
18:10:16 |
来源: 作者:
  今天登场的是&水世界&公会,炎炎夏日,&水世界&这个名字已经让我感觉到有丝丝的清凉,不知道他们公会又将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惊喜呢?让会员来说说吧!  
  小编:大家好,能不能先说说你们的特点是啥呢?  
  裸女炮弹:团结!  
  no哥:我们的特点就是打不到人了。俗称&水&。所以俺们叫水世界。  
  无风不起浪:团结一心,我们的口号!  
  裸女炮弹:大家每人说个特点。  
  我是圈很大的圈:我们的口号是:没有最水只有更水!  
  no哥:特点:及其水!及其团结!  
  裸女炮弹:经常打不到人。  
  小编:为啥会打不到人。  
  裸女炮弹:经常紧张呢!~  
  no哥:特点:男帅女美   
  裸女炮弹:5秒算不过来哦  
  我是圈很大的圈:男的长的都帅呆女的长的都美呆!  
  no哥:还有特点:会长职称是:水王,副会长职称是:水将。  
  我是圈很大的圈:我的职称是:妇女主任。副会长很多,水木,水NO,水宝,水风。  
  no哥::往下是,水兵,水怪,阿虾,阿蟹。  
  BOBO炫::我是水怪。  
  小编:妇女主任是咋回事?  
  无风不起浪:为了保护妇女同志,我们会单独设立妇联,暂时一人,主任加打工!   
  小编:妇联&&  
  无风不起浪:&我有一个游泳圈&是主任!全权保护妇女权益!真的,不假,我们公选出来的。  
  小编:公会成立以来,有没有啥开心搞笑的事情  
  无风不起浪:有!木转流年强8 上100多次,最后变6了。很搞笑,是本会的特大事件!  
  小编:大家都是咋进入这公会的呢?  
  木转流年:水王吸的。  
  小编:吸的?  
  无雷不下雨被水冲进去的。  
  裸女炮弹:没开公会前,我们都是很好的朋友了啦。  
  ㄍ唸 ̄依然。:呃,公会开放之前,大家都在一起玩。  
  no哥:就是之前都关系很好。开公会就自然在一个公会了。  
  无风不起浪:水王!偶们的女神,我的崇拜者,所以我们来了!  
  裸女炮弹:后来开公会了大家强烈推荐我去建公会  
  木转流年:技术都是&无敌的&所以水在一起了。水王是代表人物。  
  小编:能不能举例?  
  木转流年:命中率有过6%点几。  
  无风不起浪: 10%命中率是我们的追求。  
  no哥:水王在我们会就是大姐姐,对人特别好,替我们挡子弹,因为她防御高。  
  裸女炮弹:我最高暴击3695!  
  无风不起浪:那时是可以加旁边道具那会。  
  小编:大家真是太谦虚了!呵呵,公会的口号是啥?有没有啥公会守则呢?  
  裸女炮弹:欢迎来到水世界!水水更健康!  
  no哥:希望大家团结一心,快乐才是最重要的,说几点公会纪律:1.大家诚实,不要骗人!团结友爱!2.游戏中不要自杀!切忌!死也要站着死!做个有骨气滴人!技术不如人可以原谅,人品绝对不输人!  
  小编:大家谈谈对公会的看法,大家有没有自己印象特别深的事情呢?  
  裸女炮弹:大家都为公会付出很多,我很感谢他们!  
  小编:公会会不会有的时候跟别的公会发生冲突呢,大家都怎么处理呢?  
  ㄍ唸 ̄依然。:冲突?没有吧?  
  no哥:我们基本没冲突的。  
  ㄍ唸 ̄依然。:我们公会很和谐滴。  
  裸女炮弹:我公会都很低调!~  
  无风不起浪:我们是文明公会! 
  木转流年因为我们经常被别人掠夺。所以他们很期待和我们一起PK!  
  小编:公会未来发展,有没有啥计划呢?  
  裸女炮弹:我滴计划就是希望大家都能坚持一起在水世界,水出境界,水出开心!  
  小编:大家平时有没有啥活动呢?  
  ㄍ唸 ̄依然。:活动啊。就是游戏里一起水咯。  
  无风不起浪:有打架就是我们的活动!  
  木转流年:经常4人组,公会战。然后水。水王在就赢的多,水王不在没人当盾牌了,哈哈  
  小编:大家有没有啥要说的呢?对公会,对游戏?  
  漁槑朩腦:开心,开心,再开心!  
  no哥:高兴,高兴,再高兴!  
  无风不起浪:公会是我家。放水靠大家  
  漁槑朩腦水出我的人生,水出你的世界!  
  ㄍ唸 ̄依然。:那我说点对游戏的吧,希望能多些出新花样。带动大家积极性!  
  木转流年:希望游戏里有截图功能。  
  no哥:希望游戏越办越好,我们还是非常喜欢弹弹的!  
  小编:今天非常的谢谢大家!  
  小编体会:水世界公会的会员们,非常的活泼幽默谦虚,他们一直在强调自己的技术&很水&,而实际上他们的暴击很厉害,他们有过一块板砖秒杀两个敌人的经历。他们的&水王&很有王者风范,为队员们挡子弹。&水&是一种轻松,快乐,像一股涓流,流入每一个会员的心里!  
点击复制文章地址,推荐给QQ和MSN上的朋友
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注意自我保护,谨防受骗上当。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广告热线:020- | 客服热线:|
Copyright (C) 2005-
[多玩游戏] |
ISBN 978-7-
文网游备字[2010]W-CSG002号 | 适合12岁以上所有群体');(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push({id:"3553947",container:s,size:"305,35",display:"inlay-fix"})})();
当前位置: &
弹弹堂3世界BOSS远古巨龙攻略
来源:编辑:小G
弹弹堂3世界BOSS远古巨龙攻略弹弹堂3游戏世界BOSS远古巨龙怎么玩,快来看看介绍吧首先,要选好武器!建议带怒是三叉的武器,如果玩家只有普通的级武器,可以选择级?烈火,攻击和伤害比其他级武器要高;如果是有半神器和神器那就最好不过了!(PS:因为每个人都不同,有些玩家不带项链可能会打得多一点,也有些玩家带项链打得多一点,建议大家两个都试试)世界BOSS的入口都是在界面的左侧,点击可以进入。有些玩家点了可能会没反应,要稍微等一小会。进入BOSS场面后,会发现左侧有增加伤害的图标,如果有点卷的玩家可以增加一下伤害。然后,会出现一个龙,就像龙巢里面的BOSS一样!点击龙就可以了。就像龙巢一样,BOSS会先吹你到一个位置,你就可以开始攻击了!第一回合还没有怒,如果体力足够的玩家,可以使用三叉加50%攻击,这样会打得多一点,建议角度40°,60°力。第二个回合龙攻击完你后,就会有怒了!这时候,就不能用三叉了,因为三叉不能和怒一起使用的!可以用144或者344都可以,角度40°不变,力度可以稍微增加一两力。如果有足够的血的话,一般都可以撑到第三回合。如果你人品好,第三关可能会有怒。有怒的玩家就按照第二回合的方法去打。反之,则按照第一回合的方法打!BOSS的血比较厚,需要弹友们打多次才可以击败!当然,也有时间限制的噢~为1个小时!排名前10的玩家还会有额外的荣誉赠送。上述相关介绍,希望对大家游戏有帮助。
找网页游戏,就上265G!
责任编辑:小G
985310020雷强赞软文悲剧愤怒搞笑无聊期待
玩法:其他
新游期待榜
大家都在玩
想知道更多的攻略吗那就扫描二维码OR搜索265G,订阅265G官方微信吧!
265G推荐游戏关注今日:7 | 主题:90849
微信扫一扫
扫一扫,下载丁香园 App
即送15丁当
【转载】DDT的功与过
页码直达:
这个帖子发布于2年零133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DDT的结构DDT又叫滴滴涕,二氯二苯基三氯乙烷之简称,化学名为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化学式(ClC6H4)2CH(CCl3)。中文名称从英文缩写DDT而来,为白色晶体,不溶于水,溶于煤油,可制成乳剂,是有效的杀虫剂。为20世纪上半叶防止农业病虫害,减轻疟疾伤寒等蚊蝇传播的疾病危害起到了不小的作用。DDT的发现德国人蔡德勒是一位有天赋的化学家。1874年,出于对有机合成的兴趣,他在实验室合成出了一种化学性质非常稳定的新化合物,这种气味极淡的白色晶体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DDT。但在当时,蔡德勒并不知道DDT具有杀虫的作用,直到几十年后大化学家米勒的出现。米勒1925年获得化学博士学位后,被瑞士奇吉公司聘为药剂师。1935年,由于农业生产的需要,公司要求他筛选一种强效低毒的农药。当时的情况是:有关的文献汗牛充栋,已经取得的专利的农药数目惊人,但是实际上进入市场的真正有效的农药却几乎等于零。面对各地乡间包括他自己的家乡屡遭虫灾的情景,他决心解决这一难题。怎样解决呢?米勒以符合以下七项指标的理想杀虫剂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1)对昆虫有剧毒;(2)毒性发作迅速;(3)对温血动物和植物毒性较小或完全无毒;(4)没有刺激性,没有臭味;(5)杀虫谱尽可能广泛;(6)化学性能稳定,即作用时间长;(7)价格低廉。他在设备相当简陋的实验室里,对几百种药物,经过近四年的艰苦筛选试验,于1939年9月制出了DDT这种杀虫剂,对家蝇有惊人的触杀作用。当时他认为,除第二条外,其他六条指标都能满足。接着他又制备出DDT的各种衍生物。经过多次仔细检验,DDT对害虫的触杀效力才被化工界承认,又在制造工艺方面作了反复多次的改进之后,于1942年开始投放市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把DDT粉剂撒到成千上万的士兵、难民、俘虏身上,以灭虱子,十分有效,而人体则没有受到伤害。人们把DDT视为“人类的救星”。1948年,米勒因发现DDT及其化学衍生物对害虫有剧烈毒性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当时,人们极为推崇DDT,从颁奖大会上瑞典科学家费希尔的言辞中可见一斑:“……出人意料地、戏剧性地突发转机,DDT成为力挽狂澜的角色。”DDT的危害1958年美国一位家庭妇女写信给鸟类专家:在她所住的村子里,好几年一直给榆树喷DDT,本来这里各种各样的鸟儿多极了,可是后来这些鸟都不来了。为什么鸟都不来了呢?美国伊利诺伊州自然历史考察所的R?巴克博士在1958年发表的著作中说明:DDT不仅杀死了要消灭的树皮甲虫,也杀死了许多益虫。毒物在树叶和树皮上形成了一层很牢的黏膜,秋天,榆树叶落到地上,恰好是蚯蚓喜爱的食物,于是DDT进入蚯蚓体内,深积在蚯蚓的消化道、血管、神经和体壁中。有的蚯蚓抵挡不住这种毒剂而死去,而活下来的蚯蚓则成为鸟儿的食物,11条蚯蚓就可以使一只鸟致死。1962年,美国女生态学家莱切尔·卡逊出版的《寂静的春天》却使得DDT臭名昭著。世界卫生组织发给《北京科技报》记者的一份关于DDT影响人体健康的最新文件,总结了世界各地DDT和人体健康相关研究的结果:DDT具有神经毒性,可能导致肝脏功能紊乱,并在高剂量条件下损害肝脏。该物质可能导致肝癌,并且有研究报告发现,多种人体癌症的发生和DDT有关。DDT作为一种激素类似物,能作用于人体。另外,由于DDT的亲脂性,容易在母乳中富集,这很可能威胁脆弱婴幼儿的健康。DDT的衰亡自20世纪60年代起,各国各地陆续停止生产和使用DDT。到70年代,DDT已是世界各国明令宣布的禁用品。而科学家们又发现和制作出了新的一些毒性较低的化学杀虫剂,而且开辟了制作对人无害的生物农药的新方向。2004年5月17日,联合国在挪威首都奥斯陆通过的一个公约将可能成为世界环保和人类生活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公约,因为这个公约把12种严重危害人类、生物和环境的化学物质如同**一样列为禁用化学物质。这个公约被称为“禁用化学药物黑名单”或“肮脏的12种化学物”,其中就包括上世纪70年代就被欧美大多数国家禁用的DDT。“每次我把滴滴涕(DDT)溶到水里的时候,心里就会有负罪感。但是在清除库房里蟑螂、蚊蝇的功效上,我至今没有找到任何一种药剂能跟DDT媲美。”来中国刚一年的阿里克斯是一位绿色建筑设计师,关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筑的他仍然怀念在墨西哥老家的除害经历:DDT是那么便宜又容易获得的杀虫剂,而且药到虫除。与除虫的快感相伴随的负罪感来自于国际社会争论已久的DDT的毒性。阿里克斯讲道,进入环境中的DDT会长存于土壤,富集于食物链,并导致动物和人类众多生理病变。“正因为这种强大杀虫剂的危险性,我们不能把停止使用DDT的希望寄托在人们的自觉行为上。”阿里克斯说。正如阿里克斯所说,2009年4月16日,中国环境保护部会同发展改革委等10个相关管理部门联合发布公告,决定自2009年5月17日起,禁止在我国境内生产、流通、使用和进出口滴滴涕、氯丹、灭蚁灵及六氯苯(DDT用于可接受用途即用于疟疾防治除外)。DDT的复兴卡逊在《寂静的春天》出版之后,受到猛烈攻击,美国农场主和有些科学家抨击卡逊为歇斯底里的女人,指责她那因噎废食的呼吁:DDT给自然和人类带来的威胁,跟它杀灭蚊蝇、让千万人幸免于疟疾相比,根本不值一提。甚至,关于DDT对环境的影响究竟有多大,至今也很难有定论。非洲和一些拉美国家,地处赤道附近,天气潮热,非常适合蚊蝇繁殖,加上这些国家长期贫穷,卫生条件很差,蚊蝇传播疾病是重大安全威胁。世界疟疾基金会(MFI)发表的关于疟疾概况的最新官方数据《世界疟疾现状》中称,2006年,全球大概有24.7亿人感染疟疾,33亿人受到疟疾威胁,其中86%的病患集中在非洲国家,其余病患集中在印度、苏丹、孟加拉国等亚洲国家。“我亲眼看到过非洲的贫穷,他们的卫生条件、财力物力和科研水平,不可能让他们找到比DDT更适合对抗疟疾的药物。2005年在非洲召开的POPs缔约方大会上,我曾看到有来自疟疾疫区的人民打着横幅:‘请允许我们继续使用DDT’。”曾任国家环保总局POPs国家履约政策咨询个人专家、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刘建国这样说道。“我们都期望无毒的环境,但是在DDT使用的问题上,是救命要紧,还是环境污染要紧?这的确是一个艰难的抉择。”事实上,目前非洲的大多数的国家,仍在使用DDT,这也是对于DDT而言,是对付疟疾最经济、最有疗效的一种药剂。现在,在这些国家,DDT仍然受到欢迎。由于目前尚未找到既有效又对环境危害小的替代杀虫剂,世界卫生组织2002年宣布,重新启用滴滴涕用于控制蚊子繁殖,预防疟疾、登革热、黄热病等疾病。这一做法迄今仍争议不休。DDT的反思正如,文艺复兴时期西方药物学家帕拉斯尔萨斯(Paracelsus)曾说过,只有剂量才能决定一种东西有无毒性。这句话不仅对于杀虫剂,对于食品作用的原理也一样。只要我们尽量少摄入污染物,再加上人体先天具备的较强的排毒功能,DDT和其他污染物对我们的伤害也会减少到最低程度。从DDT的兴亡史中,人们认真地总结人类认识的宝贵经验:人的认识与实践检验密不可分、相伴而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然而实践本身是历史的、相对的。认识的片面性常常源于实践的局限性。真理不可能从一次认识过程中获得,检验也不可能在一次实践过程中完成,认识必然要在新的实践中继续向前发展。其实,DDT本身是无辜的,关键是如何使用DDT,使人们更加友好地对待环境以及对待自我,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或许才是我们采取的应有之道。
不知道邀请谁?试试他们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农药的功与过——农药与我们的生活  农药的使用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00多年,本世纪40年代初期,农药进入有机合成时代。从有机氯开始,滴滴涕、六六六等相继作用在几千年以肥为耕的土地上,随着更多新型农药的规模化生产和使用,农药的功与过成为耕地边争议最多的话题。  农药:化解人类饥饿的魔药  面对刺鼻的农药剂,人们很难掰着手指列数出它的种种好处,但它实实在在从害虫害鼠口里夺下人类耕耘的口粮。  的50年间,中国的粮食产量由1029kg/hm2提高到4439kg/hm2,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3%的人口。有数据表明,如果不使用农药,中国粮食作物将减产20%以上,英国一位专家曾表明:假如中国没有化学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中国的农业收成将损失近7成。  摆脱了靠天吃饭的传统农耕,化学农药成为增产防虫的主要农作手段。上世纪70年代,年年成灾的蝗虫、粘虫、螟虫正是因为农药的使用才得以控制。  相对于17世纪人们使用烟草、松脂、除虫菊、鱼藤等杀虫植物加工成制剂的农药,化学农药成本低且使用简单,既可以利用农械施药,亦可利用人工土械施药,这是其他方法都难以企及的。  随着农药带来副作用的争议,近年来,一批高效低毒生物农药的出现,让持续了70多年的有毒种植出现了转机。  生物农药利用生物活体极其代谢产物对害虫、线菌、杂草、鼠类进行防治。这种农药不会在土壤或作物种积累残留,更不会产生生物富集作用;不仅防治当年的病虫害,还可以将防控基因遗传到后代或者翌年的作物生长中;更重要的是,这种生物农药选择性强,只针对害虫,不会对人畜“下黑手”。  农药的角色扭曲:  从杀虫到“杀”人  农药广泛使用后,毒害作用也日益凸显。最早的滴滴涕、六六六在杀死害虫的同时,由于稳定性极高,长期存在于环境中,动植物及人体也渐渐吸收,毒害甚大。  上世纪60年代,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鸟类的身体如含滴滴涕,会导致产软壳蛋而不能孵化,对处于食物链顶层的食肉鸟影响尤其明显,美国国鸟白头海雕几乎因此而灭绝。另外,新生儿的早产和初生时体重的增加,也和滴滴涕有某种联系;滴滴涕还会损害人类的肝脏功能,并有明显的致癌性。  即便在七八十年代全球禁用滴滴涕后,之前的滴滴涕蒸发吹到南极,被“大冰柜”冰川储藏起来。2008年的一项调查检测显示,南极企鹅体内仍存在这种有毒物质。  几十年间,农药的品种一直在变化,不变的是唯一的毒性。  近年,全国各地频繁出现各种毒食物事件:毒生姜、毒豇豆、毒韭菜、毒黄瓜等事件……一根豆角就要被追“喂”11种农药,一根茄子就要混合4种农药。  激素类农药成为利益熏心的新型催生品。当前有一种920的农药,给作物使用后果大叶肥卖相好,不仅增产,还能催熟,提早上市。有人做过实验,将采摘下来的几根还没成熟的豇豆浸在调制好的920药水中,豇豆依旧能够生产,最长的长了差不多五六厘米,短的也有两三厘米。如此不禁让人发慌,若用920洗洗澡,岂不是轻而易举从孩童变成1米八几的高个子。  ■链接  被农药污染的气、水、土  土壤  农药对土壤的污染有直接污染和间接污染两种途径。直接污染是通过浸种、拌种和封闭药的形式,直接将农药施入土壤。间接污染是大气悬浮农药颗粒或以气态存在的农药经过雨水融解淋湿带到地面。  据统计,中国每年农药使用面积达1.8亿公顷,50年代以来使用的六六六达到400万吨、滴滴涕50多万吨,受污染的农田1330万公顷。农田耕作层中六六六、滴滴涕的残留量分别为0.72×10-6和0.42×10-6;土壤中累积的滴滴涕总量约为8万吨。粮食中有机氯的检出率为100%,小麦中666含量超标率为95%。  农药将破坏土壤生态,使各种有害物在土壤中积累,甚至改变土壤酸碱、碳氮平衡,进而导致农作物重金属沉淀,危害人体健康。  水体  农药对于水体的污染可谓不孔不入。  近两年,江苏省内13个省辖市25个饮用水源和25个饮用水厂水共检出有机污染物504种,能确切定性的213种,其中农药10种以上。北京重要水源官厅水库近年来污染严重,共检出有机氯农药(六六六,滴滴涕等),多氯联苯,及氯代烃类等污染物数十种。  虽然1983年我国已经停止使用了有机氯农药,但是90年代未期,仍然可从南京长江段水域检出有机氯农药六六六,滴滴涕,五氯酚,多氯苯等。  大气  年,在越南战争中,美国向越南喷洒了6434升落叶剂——二氯苯氧基乙酸和三氯苯氧基乙酸。这两种农药中还含有剧毒的副产物二恶英类化合物。其结果是造成大批越南人患肝癌、孕妇流产和新生儿畸形。  当然这是战时人类为之。  现实施用农药过程中,农药通过喷雾漂移和施于作物、水体、土壤后蒸腾,在大气中以气体和悬浮颗粒形态存在,风速决定农药的扩散速度和范围。后通过雨雪降落到江河湖海以及土壤,造成二次危害。如果进入南北极极寒地带,还会因寒冷气候,被长久保存难以净化。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关于丁香园没有农药的世界会更好--张田勘--凤凰网博客
凤凰博报 由你开始
你确定要删除此博文及其所有评论吗?
没有农药的世界会更好
张田勘衢州龙游法院近日对浙江金帆达生化股份有限公司(金帆达公司)非法处置危险物质重大污染环境案依法公开宣判,金帆达公司被一审判处罚金7500万元,公司主要负责人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4个月至6年不等。金帆达公司下属企业专门生产农药草甘膦,为不影响生产,并降低危险废物草甘膦母液的处理成本,金帆达公司非法外运处置草甘膦母液。2011年10月至2013年5月,该公司共非法处置草甘膦母液3.5万余吨,直接排放至衢州市巨化停车场、德清河道、富阳小溪等处,污染涉及龙游、富阳、萧山、德清四地。此案是“两高”《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出台后的全国首例环保大案。这样的处罚是轻了还是重了,以及能否震慑不法分子以农药污染环境,需要时间来检验,但是,中国的农药污染从此案可见一斑。由于有大量的需求,不仅剧毒农药在中国大量生产和使用,就连世界卫生组织已经给出证据可能致癌的农药草甘膦也在大量生产使用(“有充足证据”表明,草甘膦对动物致癌,另有“有限的证据”表明,草甘膦对人类可能致癌),并且被随意倾倒于环境,让公众生活在不安全的环境中。包括剧毒、高毒农药在内的大量农药会生产出来并污染环境,是因为有一种理论认为,人类离开农药就会挨饿。传统农业或有机农业,即不用农药、化肥的农业所生产的产品养活不了日益增长的人口,尤其是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然而,人类社会对农药(包括杀虫剂、除草剂等)的危害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警醒标志是,1962年在美国问世的蕾切尔·卡森(Rachel Carson)的《寂静的春天》。这本书让公众开始思考并愿意面对一个问题,世界不仅是人类的,也是其他生物的,当以DDT为首的杀虫剂消灭了所有的昆虫、鸟类时,人类该如何生存。在这样的思考下,人们逐渐倾同于认可一个理念,没有农药或农药较少的世界是更和谐的世界,因为人类和生物能够和平相处。于是,DDT逐渐在全球被禁用。但是,到了21世纪,人们的观念又像钟摆一样滑向另一端。2004年,作家迈克尔·克莱顿(Michael Crichton)在其一部小说中利用人物对话称,禁用DDT导致的死亡比希特勒杀害的人更多。这是指,由于禁用DDT导致了全球90%疟疾病例集中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人们不能使用DDT来杀灭蚊虫,从而让更多的人染上疟疾身亡。然而,防治疟疾并非只需要用DDT,而且DDT也未必是防治疟疾的最好武器,因为在《寂静的春天》问世之前,世界卫生组织就提出警告,世界上很多大量使用DDT的地区已经出现了对杀虫剂耐药的昆虫和寄生虫,包括蚊子和疟原虫,这导致了疟疾的更难防治。尽管如此,农药可能帮助人类战胜疾病以及人类离了农药就会饿死的观念在今天还是占据了上风,而且,农民的种地也拥有人类从技术革命以来的共同倾向和选择,采用能减轻劳动强度、省事、省力的方法。农药就提供了这样的好处。使用农药后,农民再也不用辛辛苦苦地人工除草和捉拿害虫了。于是,包括与转基因作物配套使用更省力,但可能致癌的草甘膦在大量生产和使用,而且中国有21种高毒农药的产量是最高的,其中包括甲胺磷、久效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这4种已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和环境规划署限制或禁用的高毒农药在中国还在大量生产和使用。但是,万事万物都需要实践和时间的检验。即便是试错,如果换一种试错方式,即试验一下不用农药、化肥的有机农业,看看是否能填饱人们的肚子也是值得的,没准还可能获得人与其他生物共存共生和共赢的效果。在这方面,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蒋高明教授所带领的研究团队已经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有益的示范和理论:不用农药或少用农药的世界是完全可能的也是更美好的,因为,这样的世界会不仅让人和其他生物共存,而且也不会让人们饿肚子,因此是一种美美与共或永续发展的天地人合一的和谐世界。从2007年开始,蒋高明的团队在山东平邑建立了弘毅生态农场,不用一滴农药,也不用一粒化肥,更没有覆盖一片农膜,而是将秸秆过腹并堆肥后还田(用于畜牧业的饲料和填圈料,这部份麦秸称为过腹还田);用物理+生物措施控制虫害,结果将低产田(小麦玉米两季600千克/亩以下)变成了吨粮田(小麦玉米两季1000千克/亩以上)。更重要的是,不用农药的物理方法——频振式杀虫灯消灭害虫,使得害虫逐年减少,三年后一只诱虫灯捕获的害虫生物量下降了10倍。这种方法大大优于喷撒农药杀灭害虫的原因在于,从源头上阻止了害虫交配后雌虫回到地里产卵,也就对其进行了绝育,从而减少了害虫。其次,这种不用农药的杀虫方式本质上就是共生共赢的理念,当不用农药而不分青红皂白地杀灭益虫益鸟时,农田生态平衡也会建立起来,害虫一出现,就会变成鸟类的食物。眼下,一方面如果能对农药污染和滥用的行为严加控制和惩处,一方面如果能在全国进行更多的有机或生态农业试点,人们完全可以生活在一个没有农药危险的也是人与其他生物共存共赢的世界。
有不一样的发现
<div class="num1_b" id="commend_num_
上一篇&&&&
下一篇&&&&
学者,有著作文章若干,关注方向:科学与社会、科学哲学、科学文化、科学史。
博主最近发表的 10 篇博文
凤凰博报微信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 快速开始
夏天-火红夏日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查看: 740|回复: 0
转自柴静博客:DDT真相(原标题:不要快,要稳)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p align=\&center\&&不要快,要稳&/p&&p align=\&center\&&&/p&&p align=\&center\&&一&/p&&p align=\&left\&&class=MASS90a0cc56b75f& &/p&&p align=\&left\&& &/p&
&p align=\&left\&&style=&FONT-SIZE: 16px&&今天下午碰到写《哈佛经济学笔记》的陈晋,说到一个故事。&/p&
&p align=\&left\&&说DDT当年是消灭蚊虫的,减少传播致命的疟疾。Rachel &/p&&p align=\&left\&&Carson在1962年出《寂静的春天》,说鸟语花香在几十年后因为环境恶化不见了,罪魁祸首之一是DDT,书出版后,很多地方禁止使用DDT,但与此同时,2000万儿童死于疟疾。&/p&
&p align=\&left\&&围内禁止滴滴涕的使用,此后多国如此。 &/p&&p align=\&left\&&五在网上搜《寂静的春天》引起的争议,基本上把反对她的声音列为“化学工业的狂嚎”,在道德上先一砖拍死了。. &/p&&p align=\&left\&&1962年的时候,有位叫鲍尔德温的科学家为著名的《科学》杂志写过一篇《寂静的春天》书评,批评这本书过分渲染了化工产品对大自然的负面影响。“自从人类文明诞生之日起,人就开始了对大自然平衡的破坏。” &/p&&p align=\&left\&&他“《寂静的春天》不是对杀虫剂的利弊进行的一次全面的科学考察,更像是一次充满激情的呼吁书。” &/p&&p align=\&left\&&鲍尔德温还认为,DDT的害处是很轻微的,必须平衡地看待优劣,不能只盯着DDT的缺点。“世界上不存在完全无害的化学药品,但却存在着无害的使用方法。” &/p&&p align=\&left\&&但他的声音在当时也被认为是“利益集团的打手”。 &/p&&p align=\&left\&&六但是我对“死亡两千万儿童”这种话心存疑问,继续查。从80年代中期开始,南非也在缺少美国资金资助和环保组织的压力下停止使用DDT。结果南非仅一个省的疟疾患者数量便从8000人迅速上升至4.2万人,死亡340人。与之相邻的一个省经历了一次疟疾大爆发,至少造成了10万人死亡。 &/p&&p align=\&left\&&2000年7月,著名的科学杂志《自然》药物学分册发表了一篇由英美两国科学家共同撰写的文章,呼吁在发展中国家重新使用DDT。文章说,目前全世界有3亿疟疾患者,每年死亡人数超过100万,其中绝大多数是地处热带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儿童。作者用了一个比喻:这个数字相当于每天都有7架坐满儿童的波音747失事。七《寂静的春天》的支持者迅速做出反击。他们指出,书中并没有否认滴滴涕的杀虫功效,她只是警告人类,昆虫很容易产生抗药性。事实上,很多非洲国家并没禁用DDT,但热带蚊子繁殖速度快,再加上滥用,使得疟疾的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 &/p&&p align=\&left\&&DDT的支持者们也同意,DDT的使用方法必须改变,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在农田里大规模喷洒,而应该限制在居民的房间里。每平方米的墙壁只需2克,每年喷涂1~2次即可。即使有少量DDT逃逸出去,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也只相当于从前的0.04%。论文认为,对于已经产生抗药性的蚊子,DDT也具有很好的效果。因为它对这些蚊子仍然具有很强的排斥作用,依然可以防止蚊虫叮咬。八环保组织仍然没有放弃。他们 &/p&
&p align=\&left\&&“有人指责她杀的人比斯大林还多”。&/p&
&p align=\&left\&&style=&FONT-SIZE: 16px&&这故事是陈晋在哈佛的课堂上,听经济学家普利其特说的。&/p&
&p align=\&left\&&他的意思是“很多时候,好的用心未必直接带来好的结果”。&/p&&p align=\&left\&&class=MASS90a0cc56b75f& &/p&&p align=\&left\&& &/p&
&p align=\&left\&&class=MASS90a0cc56b75f&改变了思路,承认滴滴涕防止疟疾传染十分有效,但强调它对人体的危害,包括可能致癌,或者导致内分泌紊乱等等。但非洲要面对的是每年几十万新的疟疾病人,和非常糟糕的医疗与基础设施,任何一种方法,必须既廉价又方便,才可能有效果。 &/p&&p align=\&left\&&2003年,南非重新使用滴滴涕,结果同一地区每年死于疟疾的人数下降到50%以下。 &/p&&p align=\&left\&&日,世界卫生组织发表了一份声明,公开号召非洲国家重新使用DDT防止疟疾流行,但使用过程要遵循一定程序。九看完这个DDT的事儿,想起这两天作节目,谈收入分配改革,各个派别的专家都吵,从基本概念吵到解决方法,吵多了确实容易看的人晕。情况一复杂,就有人容易不耐烦,手一挥“快刀斩乱麻,我们就是要劫富济贫”,或者干脆说“不改了,让它去”。科学与现实都很复杂,众声喧哗看似繁冗,但就是这样一点点互相修正,接近合理。如果急着下结论,偏执任何一端,虚美或者饰恶,都会付出代价。想起陈威拍雪灾那期节目时有个段落,十几万人滞留车站多日,忽然有一天说可以走了。拉起警戒线,分成很细的人流通行。人太多了,小兵扯着嗓子喊“快走,快走”,大家哗一声往前涌。边上有位长官急了“什么***快走,快走就出事了,越是这样的时候越要走稳”。 &/p&&p align=\&left\&&(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参考袁越的《寂静的春天不寂静》。致谢。涉及的科学问题,如果有错疏之处,请批评。) &/p&
&p align=\&left\&&style=&FONT-SIZE: 16px&&二&/p&
&p align=\&left\&&style=&FONT-SIZE: 16px&&这个故事让我意外,因为做新闻的人,多多少少都知道《寂静的春天》,这本书被认为是本世纪一百篇最佳新闻作品之一,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引发了美国甚至全世界的环境运动。&/p&
&p align=\&left\&&class=MASS90a0cc56b75f&一今天下午碰到写《哈佛经济学笔记》的陈晋,说到一个故事。说DDT当年是消灭蚊虫的,减少传播致命的疟疾。Rachel &/p&&p align=\&left\&&Carson在1962年出《寂静的春天》,说鸟语花香在几十年后因为环境恶化不见了,罪魁祸首之一是DDT,书出版后,很多地方禁止使用DDT,但与此同时,2000万儿童死于疟疾。 &/p&&p align=\&left\&&“有人指责她杀的人比斯大林还多”。这故事是陈晋在哈佛的课堂上,听经济学家普利其特说的。他的意思是“很多时候,好的用心未必直接带来好的结果”。 &/p&&p align=\&left\&&二这个故事让我意外,因为做新闻的人,多多少少都知道《寂静的春天》,这本书被认为是本世纪一百篇最佳新闻作品之一,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引发了美国甚至全世界的环境运动。我国停用DDT,也可以说源头来自这儿。美国的前副总统戈尔,把Rachel &/p&&p align=\&left\&&Carson的照片和那些总统,总理们的照片一块悬挂在他办公室的墙上。他说“她对我的影响与他们一样,甚至超过他们,超过他们的总和!” 三我得查查到底怎么回事儿。 &/p&&p align=\&left\&&DDT是二战的时候开始用的,当时占领意大利的盟军出现了疫情:高烧,皮肤红疹,每天都有几十名士兵受到感染。斑疹伤寒由虱子传播,会造成大量人员死亡。人们想到了一种问世不久的化学合成杀虫剂。盟军在士兵身上实验了一下,士兵没事,虱子死了。三个星期后斑疹伤寒完全控制住了。这种杀虫剂的发现者米勒得了1948年的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颁奖辞中说:“……出人意料地、戏剧性地突发转机,DDT成为力挽狂澜的角色。” &/p&&p align=\&left\&&1965年,美国科学院发表研究报告说,DDT使用20年来,在全世界范围内至少拯救了5亿人的生命四 &/p&&p align=\&left\&&1958年,Rachel的朋友写信告诉她,飞机喷洒的DDT毒死了他们家附近的鸟。她开始关注化学杀虫剂的污染问题,1962年,《寂静的春天》出版。在书中她描绘了一个使用DDT等合成杀虫剂造成的可怕世界:没有鸟儿歌唱,河流中漂着死鱼。她的书极为畅销,力量之一来自于她的写作非常优美。 &/p&&p align=\&left\&&60年代末期,美国正好连续发生由人工化学品引发的环境危机,美国民众对政府和化工厂的信任程度降到了历史最低点,人们对美国政府提起公诉。美国政府着手进行调查,并于1972年下令在全国范 &/p&
&p align=\&left\&&我国停用DDT,也可以说源头来自这儿。&/p&
&p align=\&left\&&style=&FONT-SIZE: 16px&&美国的前副总统戈尔,把Rachel &/p&&p align=\&left\&&Carson的照片和那些总统,总理们的照片一块悬挂在他办公室的墙上。&/p&
&p align=\&left\&&style=&FONT-SIZE: 16px&&他说“她对我的影响与他们一样,甚至超过他们,超过他们的总和!”&/p&&p align=\&left\&&class=MASS90a0cc56b75f& &/p&&p align=\&center\&&三&/p&
&p align=\&left\&&class=MASS90a0cc56b75f&一今天下午碰到写《哈佛经济学笔记》的陈晋,说到一个故事。说DDT当年是消灭蚊虫的,减少传播致命的疟疾。Rachel &/p&&p align=\&left\&&Carson在1962年出《寂静的春天》,说鸟语花香在几十年后因为环境恶化不见了,罪魁祸首之一是DDT,书出版后,很多地方禁止使用DDT,但与此同时,2000万儿童死于疟疾。 &/p&&p align=\&left\&&“有人指责她杀的人比斯大林还多”。这故事是陈晋在哈佛的课堂上,听经济学家普利其特说的。他的意思是“很多时候,好的用心未必直接带来好的结果”。 &/p&&p align=\&left\&&二这个故事让我意外,因为做新闻的人,多多少少都知道《寂静的春天》,这本书被认为是本世纪一百篇最佳新闻作品之一,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引发了美国甚至全世界的环境运动。我国停用DDT,也可以说源头来自这儿。美国的前副总统戈尔,把Rachel &/p&&p align=\&left\&&Carson的照片和那些总统,总理们的照片一块悬挂在他办公室的墙上。他说“她对我的影响与他们一样,甚至超过他们,超过他们的总和!” 三我得查查到底怎么回事儿。 &/p&&p align=\&left\&&DDT是二战的时候开始用的,当时占领意大利的盟军出现了疫情:高烧,皮肤红疹,每天都有几十名士兵受到感染。斑疹伤寒由虱子传播,会造成大量人员死亡。人们想到了一种问世不久的化学合成杀虫剂。盟军在士兵身上实验了一下,士兵没事,虱子死了。三个星期后斑疹伤寒完全控制住了。这种杀虫剂的发现者米勒得了1948年的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颁奖辞中说:“……出人意料地、戏剧性地突发转机,DDT成为力挽狂澜的角色。” &/p&&p align=\&left\&&1965年,美国科学院发表研究报告说,DDT使用20年来,在全世界范围内至少拯救了5亿人的生命四 &/p&&p align=\&left\&&1958年,Rachel的朋友写信告诉她,飞机喷洒的DDT毒死了他们家附近的鸟。她开始关注化学杀虫剂的污染问题,1962年,《寂静的春天》出版。在书中她描绘了一个使用DDT等合成杀虫剂造成的可怕世界:没有鸟儿歌唱,河流中漂着死鱼。她的书极为畅销,力量之一来自于她的写作非常优美。 &/p&60年代末期,美国正好连续发生由人工化学品引发的环境危机,美国民众对政府和化工厂的信任程度降到了历史最低点,人们对美国政府提起公诉。美国政府着手进行调查,并于1972年下令在全国范&p align=\&left\&&style=&FONT-SIZE: 16px&&我得查查到底怎么回事儿。&/p&
&p align=\&left\&&style=&FONT-SIZE: 16px&&DDT是二战的时候开始用的,当时占领意大利的盟军出现了疫情:高烧,皮肤红疹,每天都有几十名士兵受到感染。&/p&&p align=\&left\&&class=MASS90a0cc56b75f&改变了思路,承认滴滴涕防止疟疾传染十分有效,但强调它对人体的危害,包括可能致癌,或者导致内分泌紊乱等等。但非洲要面对的是每年几十万新的疟疾病人,和非常糟糕的医疗与基础设施,任何一种方法,必须既廉价又方便,才可能有效果。 &/p&&p align=\&left\&&2003年,南非重新使用滴滴涕,结果同一地区每年死于疟疾的人数下降到50%以下。 &/p&&p align=\&left\&&日,世界卫生组织发表了一份声明,公开号召非洲国家重新使用DDT防止疟疾流行,但使用过程要遵循一定程序。九看完这个DDT的事儿,想起这两天作节目,谈收入分配改革,各个派别的专家都吵,从基本概念吵到解决方法,吵多了确实容易看的人晕。情况一复杂,就有人容易不耐烦,手一挥“快刀斩乱麻,我们就是要劫富济贫”,或者干脆说“不改了,让它去”。科学与现实都很复杂,众声喧哗看似繁冗,但就是这样一点点互相修正,接近合理。如果急着下结论,偏执任何一端,虚美或者饰恶,都会付出代价。想起陈威拍雪灾那期节目时有个段落,十几万人滞留车站多日,忽然有一天说可以走了。拉起警戒线,分成很细的人流通行。人太多了,小兵扯着嗓子喊“快走,快走”,大家哗一声往前涌。边上有位长官急了“什么***快走,快走就出事了,越是这样的时候越要走稳”。 &/p&&p align=\&left\&&(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参考袁越的《寂静的春天不寂静》。致谢。涉及的科学问题,如果有错疏之处,请批评。) &/p&&p align=\&left\&&style=&FONT-SIZE: 16px&&斑疹伤寒由虱子传播,会造成大量人员死亡。人们想到了一种问世不久的化学合成杀虫剂。盟军在士兵身上实验了一下,士兵没事,虱子死了。&/p&
&p align=\&left\&&class=MASS90a0cc56b75f&改变了思路,承认滴滴涕防止疟疾传染十分有效,但强调它对人体的危害,包括可能致癌,或者导致内分泌紊乱等等。但非洲要面对的是每年几十万新的疟疾病人,和非常糟糕的医疗与基础设施,任何一种方法,必须既廉价又方便,才可能有效果。 &/p&&p align=\&left\&&2003年,南非重新使用滴滴涕,结果同一地区每年死于疟疾的人数下降到50%以下。 &/p&&p align=\&left\&&日,世界卫生组织发表了一份声明,公开号召非洲国家重新使用DDT防止疟疾流行,但使用过程要遵循一定程序。九看完这个DDT的事儿,想起这两天作节目,谈收入分配改革,各个派别的专家都吵,从基本概念吵到解决方法,吵多了确实容易看的人晕。情况一复杂,就有人容易不耐烦,手一挥“快刀斩乱麻,我们就是要劫富济贫”,或者干脆说“不改了,让它去”。科学与现实都很复杂,众声喧哗看似繁冗,但就是这样一点点互相修正,接近合理。如果急着下结论,偏执任何一端,虚美或者饰恶,都会付出代价。想起陈威拍雪灾那期节目时有个段落,十几万人滞留车站多日,忽然有一天说可以走了。拉起警戒线,分成很细的人流通行。人太多了,小兵扯着嗓子喊“快走,快走”,大家哗一声往前涌。边上有位长官急了“什么***快走,快走就出事了,越是这样的时候越要走稳”。 &/p&(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参考袁越的《寂静的春天不寂静》。致谢。涉及的科学问题,如果有错疏之处,请批评。) &p align=\&left\&&style=&FONT-SIZE: 16px&&三个星期后斑疹伤寒完全控制住了。&/p&
&p align=\&left\&&style=&FONT-SIZE: 16px&&这种杀虫剂的发现者米勒得了1948年的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颁奖辞中说:“……出人意料地、戏剧性地突发转机,DDT成为力挽狂澜的角色。”&/p&&p align=\&left\&&class=MASS90a0cc56b75f&围内禁止滴滴涕的使用,此后多国如此。 &/p&&p align=\&left\&&五在网上搜《寂静的春天》引起的争议,基本上把反对她的声音列为“化学工业的狂嚎”,在道德上先一砖拍死了。. &/p&&p align=\&left\&&1962年的时候,有位叫鲍尔德温的科学家为著名的《科学》杂志写过一篇《寂静的春天》书评,批评这本书过分渲染了化工产品对大自然的负面影响。“自从人类文明诞生之日起,人就开始了对大自然平衡的破坏。” &/p&&p align=\&left\&&他“《寂静的春天》不是对杀虫剂的利弊进行的一次全面的科学考察,更像是一次充满激情的呼吁书。” &/p&&p align=\&left\&&鲍尔德温还认为,DDT的害处是很轻微的,必须平衡地看待优劣,不能只盯着DDT的缺点。“世界上不存在完全无害的化学药品,但却存在着无害的使用方法。” &/p&&p align=\&left\&&但他的声音在当时也被认为是“利益集团的打手”。 &/p&&p align=\&left\&&六但是我对“死亡两千万儿童”这种话心存疑问,继续查。从80年代中期开始,南非也在缺少美国资金资助和环保组织的压力下停止使用DDT。结果南非仅一个省的疟疾患者数量便从8000人迅速上升至4.2万人,死亡340人。与之相邻的一个省经历了一次疟疾大爆发,至少造成了10万人死亡。 &/p&&p align=\&left\&&2000年7月,著名的科学杂志《自然》药物学分册发表了一篇由英美两国科学家共同撰写的文章,呼吁在发展中国家重新使用DDT。文章说,目前全世界有3亿疟疾患者,每年死亡人数超过100万,其中绝大多数是地处热带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儿童。作者用了一个比喻:这个数字相当于每天都有7架坐满儿童的波音747失事。七《寂静的春天》的支持者迅速做出反击。他们指出,书中并没有否认滴滴涕的杀虫功效,她只是警告人类,昆虫很容易产生抗药性。事实上,很多非洲国家并没禁用DDT,但热带蚊子繁殖速度快,再加上滥用,使得疟疾的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 &/p&&p align=\&left\&&DDT的支持者们也同意,DDT的使用方法必须改变,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在农田里大规模喷洒,而应该限制在居民的房间里。每平方米的墙壁只需2克,每年喷涂1~2次即可。即使有少量DDT逃逸出去,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也只相当于从前的0.04%。论文认为,对于已经产生抗药性的蚊子,DDT也具有很好的效果。因为它对这些蚊子仍然具有很强的排斥作用,依然可以防止蚊虫叮咬。八环保组织仍然没有放弃。他们 &/p&
&p align=\&left\&&style=&FONT-SIZE: 16px&&1965年,美国科学院发表研究报告说,DDT使用20年来,在全世界范围内至少拯救了5亿人的生命&/p&
&p align=\&left\&&style=&FONT-SIZE: 16px&&四&/p&
&p align=\&left\&&style=&FONT-SIZE: 16px&&1958年,Rachel的朋友写信告诉她,飞机喷洒的DDT毒死了他们家附近的鸟。她开始关注化学杀虫剂的污染问题,1962年,《寂静的春天》出版。在书中她描绘了一个使用DDT等合成杀虫剂造成的可怕世界:没有鸟儿歌唱,河流中漂着死鱼。&/p&&p align=\&left\&&class=MASS90a0cc56b75f&围内禁止滴滴涕的使用,此后多国如此。 &/p&&p align=\&left\&&五在网上搜《寂静的春天》引起的争议,基本上把反对她的声音列为“化学工业的狂嚎”,在道德上先一砖拍死了。. &/p&&p align=\&left\&&1962年的时候,有位叫鲍尔德温的科学家为著名的《科学》杂志写过一篇《寂静的春天》书评,批评这本书过分渲染了化工产品对大自然的负面影响。“自从人类文明诞生之日起,人就开始了对大自然平衡的破坏。” &/p&&p align=\&left\&&他“《寂静的春天》不是对杀虫剂的利弊进行的一次全面的科学考察,更像是一次充满激情的呼吁书。” &/p&&p align=\&left\&&鲍尔德温还认为,DDT的害处是很轻微的,必须平衡地看待优劣,不能只盯着DDT的缺点。“世界上不存在完全无害的化学药品,但却存在着无害的使用方法。” &/p&&p align=\&left\&&但他的声音在当时也被认为是“利益集团的打手”。 &/p&&p align=\&left\&&六但是我对“死亡两千万儿童”这种话心存疑问,继续查。从80年代中期开始,南非也在缺少美国资金资助和环保组织的压力下停止使用DDT。结果南非仅一个省的疟疾患者数量便从8000人迅速上升至4.2万人,死亡340人。与之相邻的一个省经历了一次疟疾大爆发,至少造成了10万人死亡。 &/p&&p align=\&left\&&2000年7月,著名的科学杂志《自然》药物学分册发表了一篇由英美两国科学家共同撰写的文章,呼吁在发展中国家重新使用DDT。文章说,目前全世界有3亿疟疾患者,每年死亡人数超过100万,其中绝大多数是地处热带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儿童。作者用了一个比喻:这个数字相当于每天都有7架坐满儿童的波音747失事。七《寂静的春天》的支持者迅速做出反击。他们指出,书中并没有否认滴滴涕的杀虫功效,她只是警告人类,昆虫很容易产生抗药性。事实上,很多非洲国家并没禁用DDT,但热带蚊子繁殖速度快,再加上滥用,使得疟疾的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 &/p&&p align=\&left\&&DDT的支持者们也同意,DDT的使用方法必须改变,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在农田里大规模喷洒,而应该限制在居民的房间里。每平方米的墙壁只需2克,每年喷涂1~2次即可。即使有少量DDT逃逸出去,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也只相当于从前的0.04%。论文认为,对于已经产生抗药性的蚊子,DDT也具有很好的效果。因为它对这些蚊子仍然具有很强的排斥作用,依然可以防止蚊虫叮咬。八环保组织仍然没有放弃。他们 &/p&
&p align=\&left\&&她的书极为畅销,力量之一来自于她的写作非常优美。&/p&
&p align=\&left\&&class=MASS90a0cc56b75f&一今天下午碰到写《哈佛经济学笔记》的陈晋,说到一个故事。说DDT当年是消灭蚊虫的,减少传播致命的疟疾。Rachel &/p&&p align=\&left\&&Carson在1962年出《寂静的春天》,说鸟语花香在几十年后因为环境恶化不见了,罪魁祸首之一是DDT,书出版后,很多地方禁止使用DDT,但与此同时,2000万儿童死于疟疾。 &/p&&p align=\&left\&&“有人指责她杀的人比斯大林还多”。这故事是陈晋在哈佛的课堂上,听经济学家普利其特说的。他的意思是“很多时候,好的用心未必直接带来好的结果”。 &/p&&p align=\&left\&&二这个故事让我意外,因为做新闻的人,多多少少都知道《寂静的春天》,这本书被认为是本世纪一百篇最佳新闻作品之一,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引发了美国甚至全世界的环境运动。我国停用DDT,也可以说源头来自这儿。美国的前副总统戈尔,把Rachel &/p&&p align=\&left\&&Carson的照片和那些总统,总理们的照片一块悬挂在他办公室的墙上。他说“她对我的影响与他们一样,甚至超过他们,超过他们的总和!” 三我得查查到底怎么回事儿。 &/p&&p align=\&left\&&DDT是二战的时候开始用的,当时占领意大利的盟军出现了疫情:高烧,皮肤红疹,每天都有几十名士兵受到感染。斑疹伤寒由虱子传播,会造成大量人员死亡。人们想到了一种问世不久的化学合成杀虫剂。盟军在士兵身上实验了一下,士兵没事,虱子死了。三个星期后斑疹伤寒完全控制住了。这种杀虫剂的发现者米勒得了1948年的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颁奖辞中说:“……出人意料地、戏剧性地突发转机,DDT成为力挽狂澜的角色。” &/p&&p align=\&left\&&1965年,美国科学院发表研究报告说,DDT使用20年来,在全世界范围内至少拯救了5亿人的生命四 &/p&&p align=\&left\&&1958年,Rachel的朋友写信告诉她,飞机喷洒的DDT毒死了他们家附近的鸟。她开始关注化学杀虫剂的污染问题,1962年,《寂静的春天》出版。在书中她描绘了一个使用DDT等合成杀虫剂造成的可怕世界:没有鸟儿歌唱,河流中漂着死鱼。她的书极为畅销,力量之一来自于她的写作非常优美。 &/p&60年代末期,美国正好连续发生由人工化学品引发的环境危机,美国民众对政府和化工厂的信任程度降到了历史最低点,人们对美国政府提起公诉。美国政府着手进行调查,并于1972年下令在全国范&p align=\&left\&&style=&FONT-SIZE: 16px&&60年代末期,美国正好连续发生由人工化学品引发的环境危机,美国民众对政府和化工厂的信任程度降到了历史最低点,人们对美国政府提起公诉。&/p&
&p align=\&left\&&style=&FONT-SIZE: 16px&&美国政府着手进行调查,并于1972年下令在全国范围内禁止滴滴涕的使用,此后多国如此。&/p&&p align=\&left\&&class=MASS90a0cc56b75f& &/p&&p align=\&left\&& &/p&
&p align=\&left\&&style=&FONT-SIZE: 16px&&五&/p&
&p align=\&left\&&style=&FONT-SIZE: 16px&&在网上搜《寂静的春天》引起的争议,基本上把反对她的声音列为“化学工业的狂嚎”,在道德上先一砖拍死了。.&/p&&p align=\&left\&&class=MASS90a0cc56b75f&改变了思路,承认滴滴涕防止疟疾传染十分有效,但强调它对人体的危害,包括可能致癌,或者导致内分泌紊乱等等。但非洲要面对的是每年几十万新的疟疾病人,和非常糟糕的医疗与基础设施,任何一种方法,必须既廉价又方便,才可能有效果。 &/p&&p align=\&left\&&2003年,南非重新使用滴滴涕,结果同一地区每年死于疟疾的人数下降到50%以下。 &/p&&p align=\&left\&&日,世界卫生组织发表了一份声明,公开号召非洲国家重新使用DDT防止疟疾流行,但使用过程要遵循一定程序。九看完这个DDT的事儿,想起这两天作节目,谈收入分配改革,各个派别的专家都吵,从基本概念吵到解决方法,吵多了确实容易看的人晕。情况一复杂,就有人容易不耐烦,手一挥“快刀斩乱麻,我们就是要劫富济贫”,或者干脆说“不改了,让它去”。科学与现实都很复杂,众声喧哗看似繁冗,但就是这样一点点互相修正,接近合理。如果急着下结论,偏执任何一端,虚美或者饰恶,都会付出代价。想起陈威拍雪灾那期节目时有个段落,十几万人滞留车站多日,忽然有一天说可以走了。拉起警戒线,分成很细的人流通行。人太多了,小兵扯着嗓子喊“快走,快走”,大家哗一声往前涌。边上有位长官急了“什么***快走,快走就出事了,越是这样的时候越要走稳”。 &/p&&p align=\&left\&&(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参考袁越的《寂静的春天不寂静》。致谢。涉及的科学问题,如果有错疏之处,请批评。) &/p&&p align=\&left\&&style=&FONT-SIZE: 16px&&1962年的时候,有位叫鲍尔德温的科学家为著名的《科学》杂志写过一篇《寂静的春天》书评,批评这本书过分渲染了化工产品对大自然的负面影响。“自从人类文明诞生之日起,人就开始了对大自然平衡的破坏。”&/p&
&p align=\&left\&&class=MASS90a0cc56b75f&改变了思路,承认滴滴涕防止疟疾传染十分有效,但强调它对人体的危害,包括可能致癌,或者导致内分泌紊乱等等。但非洲要面对的是每年几十万新的疟疾病人,和非常糟糕的医疗与基础设施,任何一种方法,必须既廉价又方便,才可能有效果。 &/p&&p align=\&left\&&2003年,南非重新使用滴滴涕,结果同一地区每年死于疟疾的人数下降到50%以下。 &/p&&p align=\&left\&&日,世界卫生组织发表了一份声明,公开号召非洲国家重新使用DDT防止疟疾流行,但使用过程要遵循一定程序。九看完这个DDT的事儿,想起这两天作节目,谈收入分配改革,各个派别的专家都吵,从基本概念吵到解决方法,吵多了确实容易看的人晕。情况一复杂,就有人容易不耐烦,手一挥“快刀斩乱麻,我们就是要劫富济贫”,或者干脆说“不改了,让它去”。科学与现实都很复杂,众声喧哗看似繁冗,但就是这样一点点互相修正,接近合理。如果急着下结论,偏执任何一端,虚美或者饰恶,都会付出代价。想起陈威拍雪灾那期节目时有个段落,十几万人滞留车站多日,忽然有一天说可以走了。拉起警戒线,分成很细的人流通行。人太多了,小兵扯着嗓子喊“快走,快走”,大家哗一声往前涌。边上有位长官急了“什么***快走,快走就出事了,越是这样的时候越要走稳”。 &/p&(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参考袁越的《寂静的春天不寂静》。致谢。涉及的科学问题,如果有错疏之处,请批评。) &p align=\&left\&&style=&FONT-SIZE: 16px&&他“《寂静的春天》不是对杀虫剂的利弊进行的一次全面的科学考察,更像是一次充满激情的呼吁书。”&/p&
&p align=\&left\&&style=&FONT-SIZE: 16px&&鲍尔德温还认为,DDT的害处是很轻微的,必须平衡地看待优劣,不能只盯着DDT的缺点。“世界上不存在完全无害的化学药品,但却存在着无害的使用方法。”&/p&&p align=\&left\&&class=MASS90a0cc56b75f&围内禁止滴滴涕的使用,此后多国如此。 &/p&&p align=\&left\&&五在网上搜《寂静的春天》引起的争议,基本上把反对她的声音列为“化学工业的狂嚎”,在道德上先一砖拍死了。. &/p&&p align=\&left\&&1962年的时候,有位叫鲍尔德温的科学家为著名的《科学》杂志写过一篇《寂静的春天》书评,批评这本书过分渲染了化工产品对大自然的负面影响。“自从人类文明诞生之日起,人就开始了对大自然平衡的破坏。” &/p&&p align=\&left\&&他“《寂静的春天》不是对杀虫剂的利弊进行的一次全面的科学考察,更像是一次充满激情的呼吁书。” &/p&&p align=\&left\&&鲍尔德温还认为,DDT的害处是很轻微的,必须平衡地看待优劣,不能只盯着DDT的缺点。“世界上不存在完全无害的化学药品,但却存在着无害的使用方法。” &/p&&p align=\&left\&&但他的声音在当时也被认为是“利益集团的打手”。 &/p&&p align=\&left\&&六但是我对“死亡两千万儿童”这种话心存疑问,继续查。从80年代中期开始,南非也在缺少美国资金资助和环保组织的压力下停止使用DDT。结果南非仅一个省的疟疾患者数量便从8000人迅速上升至4.2万人,死亡340人。与之相邻的一个省经历了一次疟疾大爆发,至少造成了10万人死亡。 &/p&&p align=\&left\&&2000年7月,著名的科学杂志《自然》药物学分册发表了一篇由英美两国科学家共同撰写的文章,呼吁在发展中国家重新使用DDT。文章说,目前全世界有3亿疟疾患者,每年死亡人数超过100万,其中绝大多数是地处热带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儿童。作者用了一个比喻:这个数字相当于每天都有7架坐满儿童的波音747失事。七《寂静的春天》的支持者迅速做出反击。他们指出,书中并没有否认滴滴涕的杀虫功效,她只是警告人类,昆虫很容易产生抗药性。事实上,很多非洲国家并没禁用DDT,但热带蚊子繁殖速度快,再加上滥用,使得疟疾的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 &/p&&p align=\&left\&&DDT的支持者们也同意,DDT的使用方法必须改变,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在农田里大规模喷洒,而应该限制在居民的房间里。每平方米的墙壁只需2克,每年喷涂1~2次即可。即使有少量DDT逃逸出去,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也只相当于从前的0.04%。论文认为,对于已经产生抗药性的蚊子,DDT也具有很好的效果。因为它对这些蚊子仍然具有很强的排斥作用,依然可以防止蚊虫叮咬。八环保组织仍然没有放弃。他们 &/p&
&p align=\&left\&&但他的声音在当时也被认为是“利益集团的打手”。&/p&
&p align=\&left\&&class=MASS90a0cc56b75f&一今天下午碰到写《哈佛经济学笔记》的陈晋,说到一个故事。说DDT当年是消灭蚊虫的,减少传播致命的疟疾。Rachel &/p&&p align=\&left\&&Carson在1962年出《寂静的春天》,说鸟语花香在几十年后因为环境恶化不见了,罪魁祸首之一是DDT,书出版后,很多地方禁止使用DDT,但与此同时,2000万儿童死于疟疾。 &/p&&p align=\&left\&&“有人指责她杀的人比斯大林还多”。这故事是陈晋在哈佛的课堂上,听经济学家普利其特说的。他的意思是“很多时候,好的用心未必直接带来好的结果”。 &/p&&p align=\&left\&&二这个故事让我意外,因为做新闻的人,多多少少都知道《寂静的春天》,这本书被认为是本世纪一百篇最佳新闻作品之一,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引发了美国甚至全世界的环境运动。我国停用DDT,也可以说源头来自这儿。美国的前副总统戈尔,把Rachel &/p&&p align=\&left\&&Carson的照片和那些总统,总理们的照片一块悬挂在他办公室的墙上。他说“她对我的影响与他们一样,甚至超过他们,超过他们的总和!” 三我得查查到底怎么回事儿。 &/p&&p align=\&left\&&DDT是二战的时候开始用的,当时占领意大利的盟军出现了疫情:高烧,皮肤红疹,每天都有几十名士兵受到感染。斑疹伤寒由虱子传播,会造成大量人员死亡。人们想到了一种问世不久的化学合成杀虫剂。盟军在士兵身上实验了一下,士兵没事,虱子死了。三个星期后斑疹伤寒完全控制住了。这种杀虫剂的发现者米勒得了1948年的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颁奖辞中说:“……出人意料地、戏剧性地突发转机,DDT成为力挽狂澜的角色。” &/p&&p align=\&left\&&1965年,美国科学院发表研究报告说,DDT使用20年来,在全世界范围内至少拯救了5亿人的生命四 &/p&&p align=\&left\&&1958年,Rachel的朋友写信告诉她,飞机喷洒的DDT毒死了他们家附近的鸟。她开始关注化学杀虫剂的污染问题,1962年,《寂静的春天》出版。在书中她描绘了一个使用DDT等合成杀虫剂造成的可怕世界:没有鸟儿歌唱,河流中漂着死鱼。她的书极为畅销,力量之一来自于她的写作非常优美。 &/p&60年代末期,美国正好连续发生由人工化学品引发的环境危机,美国民众对政府和化工厂的信任程度降到了历史最低点,人们对美国政府提起公诉。美国政府着手进行调查,并于1972年下令在全国范&p align=\&left\&&style=&FONT-SIZE: 16px&& &/p&
&p align=\&center\&&六&/p&&p align=\&left\&&class=MASS90a0cc56b75f&围内禁止滴滴涕的使用,此后多国如此。 &/p&&p align=\&left\&&五在网上搜《寂静的春天》引起的争议,基本上把反对她的声音列为“化学工业的狂嚎”,在道德上先一砖拍死了。. &/p&&p align=\&left\&&1962年的时候,有位叫鲍尔德温的科学家为著名的《科学》杂志写过一篇《寂静的春天》书评,批评这本书过分渲染了化工产品对大自然的负面影响。“自从人类文明诞生之日起,人就开始了对大自然平衡的破坏。” &/p&&p align=\&left\&&他“《寂静的春天》不是对杀虫剂的利弊进行的一次全面的科学考察,更像是一次充满激情的呼吁书。” &/p&&p align=\&left\&&鲍尔德温还认为,DDT的害处是很轻微的,必须平衡地看待优劣,不能只盯着DDT的缺点。“世界上不存在完全无害的化学药品,但却存在着无害的使用方法。” &/p&&p align=\&left\&&但他的声音在当时也被认为是“利益集团的打手”。 &/p&&p align=\&left\&&六但是我对“死亡两千万儿童”这种话心存疑问,继续查。从80年代中期开始,南非也在缺少美国资金资助和环保组织的压力下停止使用DDT。结果南非仅一个省的疟疾患者数量便从8000人迅速上升至4.2万人,死亡340人。与之相邻的一个省经历了一次疟疾大爆发,至少造成了10万人死亡。 &/p&&p align=\&left\&&2000年7月,著名的科学杂志《自然》药物学分册发表了一篇由英美两国科学家共同撰写的文章,呼吁在发展中国家重新使用DDT。文章说,目前全世界有3亿疟疾患者,每年死亡人数超过100万,其中绝大多数是地处热带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儿童。作者用了一个比喻:这个数字相当于每天都有7架坐满儿童的波音747失事。七《寂静的春天》的支持者迅速做出反击。他们指出,书中并没有否认滴滴涕的杀虫功效,她只是警告人类,昆虫很容易产生抗药性。事实上,很多非洲国家并没禁用DDT,但热带蚊子繁殖速度快,再加上滥用,使得疟疾的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 &/p&&p align=\&left\&&DDT的支持者们也同意,DDT的使用方法必须改变,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在农田里大规模喷洒,而应该限制在居民的房间里。每平方米的墙壁只需2克,每年喷涂1~2次即可。即使有少量DDT逃逸出去,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也只相当于从前的0.04%。论文认为,对于已经产生抗药性的蚊子,DDT也具有很好的效果。因为它对这些蚊子仍然具有很强的排斥作用,依然可以防止蚊虫叮咬。八环保组织仍然没有放弃。他们 &/p&
&p align=\&left\&&但是我对“死亡两千万儿童”这种话心存疑问,继续查。&/p&
&p align=\&left\&&围内禁止滴滴涕的使用,此后多国如此。 &/p&&p align=\&left\&&五在网上搜《寂静的春天》引起的争议,基本上把反对她的声音列为“化学工业的狂嚎”,在道德上先一砖拍死了。. &/p&&p align=\&left\&&1962年的时候,有位叫鲍尔德温的科学家为著名的《科学》杂志写过一篇《寂静的春天》书评,批评这本书过分渲染了化工产品对大自然的负面影响。“自从人类文明诞生之日起,人就开始了对大自然平衡的破坏。” &/p&&p align=\&left\&&他“《寂静的春天》不是对杀虫剂的利弊进行的一次全面的科学考察,更像是一次充满激情的呼吁书。” &/p&&p align=\&left\&&鲍尔德温还认为,DDT的害处是很轻微的,必须平衡地看待优劣,不能只盯着DDT的缺点。“世界上不存在完全无害的化学药品,但却存在着无害的使用方法。” &/p&&p align=\&left\&&但他的声音在当时也被认为是“利益集团的打手”。 &/p&&p align=\&left\&&六但是我对“死亡两千万儿童”这种话心存疑问,继续查。从80年代中期开始,南非也在缺少美国资金资助和环保组织的压力下停止使用DDT。结果南非仅一个省的疟疾患者数量便从8000人迅速上升至4.2万人,死亡340人。与之相邻的一个省经历了一次疟疾大爆发,至少造成了10万人死亡。 &/p&&p align=\&left\&&2000年7月,著名的科学杂志《自然》药物学分册发表了一篇由英美两国科学家共同撰写的文章,呼吁在发展中国家重新使用DDT。文章说,目前全世界有3亿疟疾患者,每年死亡人数超过100万,其中绝大多数是地处热带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儿童。作者用了一个比喻:这个数字相当于每天都有7架坐满儿童的波音747失事。七《寂静的春天》的支持者迅速做出反击。他们指出,书中并没有否认滴滴涕的杀虫功效,她只是警告人类,昆虫很容易产生抗药性。事实上,很多非洲国家并没禁用DDT,但热带蚊子繁殖速度快,再加上滥用,使得疟疾的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 &/p&DDT的支持者们也同意,DDT的使用方法必须改变,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在农田里大规模喷洒,而应该限制在居民的房间里。每平方米的墙壁只需2克,每年喷涂1~2次即可。即使有少量DDT逃逸出去,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也只相当于从前的0.04%。论文认为,对于已经产生抗药性的蚊子,DDT也具有很好的效果。因为它对这些蚊子仍然具有很强的排斥作用,依然可以防止蚊虫叮咬。八环保组织仍然没有放弃。他们&p align=\&left\&&style=&FONT-SIZE: 16px&&从80年代中期开始,南非也在缺少美国资金资助和环保组织的压力下停止使用DDT。结果南非仅一个省的疟疾患者数量便从8000人迅速上升至4.2万人,死亡340人。与之相邻的一个省经历了一次疟疾大爆发,至少造成了10万人死亡。&/p&
&p align=\&left\&&style=&FONT-SIZE: 16px&&2000年7月,著名的科学杂志《自然》药物学分册发表了一篇由英美两国科学家共同撰写的文章,呼吁在发展中国家重新使用DDT。文章说,目前全世界有3亿疟疾患者,每年死亡人数超过100万,其中绝大多数是地处热带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儿童。&/p&&p align=\&left\&&class=MASS90a0cc56b75f&围内禁止滴滴涕的使用,此后多国如此。 &/p&&p align=\&left\&&五在网上搜《寂静的春天》引起的争议,基本上把反对她的声音列为“化学工业的狂嚎”,在道德上先一砖拍死了。. &/p&&p align=\&left\&&1962年的时候,有位叫鲍尔德温的科学家为著名的《科学》杂志写过一篇《寂静的春天》书评,批评这本书过分渲染了化工产品对大自然的负面影响。“自从人类文明诞生之日起,人就开始了对大自然平衡的破坏。” &/p&&p align=\&left\&&他“《寂静的春天》不是对杀虫剂的利弊进行的一次全面的科学考察,更像是一次充满激情的呼吁书。” &/p&&p align=\&left\&&鲍尔德温还认为,DDT的害处是很轻微的,必须平衡地看待优劣,不能只盯着DDT的缺点。“世界上不存在完全无害的化学药品,但却存在着无害的使用方法。” &/p&&p align=\&left\&&但他的声音在当时也被认为是“利益集团的打手”。 &/p&&p align=\&left\&&六但是我对“死亡两千万儿童”这种话心存疑问,继续查。从80年代中期开始,南非也在缺少美国资金资助和环保组织的压力下停止使用DDT。结果南非仅一个省的疟疾患者数量便从8000人迅速上升至4.2万人,死亡340人。与之相邻的一个省经历了一次疟疾大爆发,至少造成了10万人死亡。 &/p&&p align=\&left\&&2000年7月,著名的科学杂志《自然》药物学分册发表了一篇由英美两国科学家共同撰写的文章,呼吁在发展中国家重新使用DDT。文章说,目前全世界有3亿疟疾患者,每年死亡人数超过100万,其中绝大多数是地处热带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儿童。作者用了一个比喻:这个数字相当于每天都有7架坐满儿童的波音747失事。七《寂静的春天》的支持者迅速做出反击。他们指出,书中并没有否认滴滴涕的杀虫功效,她只是警告人类,昆虫很容易产生抗药性。事实上,很多非洲国家并没禁用DDT,但热带蚊子繁殖速度快,再加上滥用,使得疟疾的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 &/p&&p align=\&left\&&DDT的支持者们也同意,DDT的使用方法必须改变,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在农田里大规模喷洒,而应该限制在居民的房间里。每平方米的墙壁只需2克,每年喷涂1~2次即可。即使有少量DDT逃逸出去,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也只相当于从前的0.04%。论文认为,对于已经产生抗药性的蚊子,DDT也具有很好的效果。因为它对这些蚊子仍然具有很强的排斥作用,依然可以防止蚊虫叮咬。八环保组织仍然没有放弃。他们 &/p&
&p align=\&left\&&作者用了一个比喻:这个数字相当于每天都有7架坐满儿童的波音747失事。&/p&
&p align=\&left\&&style=&FONT-SIZE: 16px&&七&/p&
&p align=\&left\&&style=&FONT-SIZE: 16px&&《寂静的春天》的支持者迅速做出反击。他们指出,书中并没有否认滴滴涕的杀虫功效,她只是警告人类,昆虫很容易产生抗药性。事实上,很多非洲国家并没禁用DDT,但热带蚊子繁殖速度快,再加上滥用,使得疟疾的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p&&p align=\&left\&&class=MASS90a0cc56b75f&一今天下午碰到写《哈佛经济学笔记》的陈晋,说到一个故事。说DDT当年是消灭蚊虫的,减少传播致命的疟疾。Rachel &/p&&p align=\&left\&&Carson在1962年出《寂静的春天》,说鸟语花香在几十年后因为环境恶化不见了,罪魁祸首之一是DDT,书出版后,很多地方禁止使用DDT,但与此同时,2000万儿童死于疟疾。 &/p&&p align=\&left\&&“有人指责她杀的人比斯大林还多”。这故事是陈晋在哈佛的课堂上,听经济学家普利其特说的。他的意思是“很多时候,好的用心未必直接带来好的结果”。 &/p&&p align=\&left\&&二这个故事让我意外,因为做新闻的人,多多少少都知道《寂静的春天》,这本书被认为是本世纪一百篇最佳新闻作品之一,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引发了美国甚至全世界的环境运动。我国停用DDT,也可以说源头来自这儿。美国的前副总统戈尔,把Rachel &/p&&p align=\&left\&&Carson的照片和那些总统,总理们的照片一块悬挂在他办公室的墙上。他说“她对我的影响与他们一样,甚至超过他们,超过他们的总和!” 三我得查查到底怎么回事儿。 &/p&&p align=\&left\&&DDT是二战的时候开始用的,当时占领意大利的盟军出现了疫情:高烧,皮肤红疹,每天都有几十名士兵受到感染。斑疹伤寒由虱子传播,会造成大量人员死亡。人们想到了一种问世不久的化学合成杀虫剂。盟军在士兵身上实验了一下,士兵没事,虱子死了。三个星期后斑疹伤寒完全控制住了。这种杀虫剂的发现者米勒得了1948年的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颁奖辞中说:“……出人意料地、戏剧性地突发转机,DDT成为力挽狂澜的角色。” &/p&&p align=\&left\&&1965年,美国科学院发表研究报告说,DDT使用20年来,在全世界范围内至少拯救了5亿人的生命四 &/p&&p align=\&left\&&1958年,Rachel的朋友写信告诉她,飞机喷洒的DDT毒死了他们家附近的鸟。她开始关注化学杀虫剂的污染问题,1962年,《寂静的春天》出版。在书中她描绘了一个使用DDT等合成杀虫剂造成的可怕世界:没有鸟儿歌唱,河流中漂着死鱼。她的书极为畅销,力量之一来自于她的写作非常优美。 &/p&&p align=\&left\&&60年代末期,美国正好连续发生由人工化学品引发的环境危机,美国民众对政府和化工厂的信任程度降到了历史最低点,人们对美国政府提起公诉。美国政府着手进行调查,并于1972年下令在全国范 &/p&
&p align=\&left\&&style=&FONT-SIZE: 16px&&DDT的支持者们也同意,DDT的使用方法必须改变,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在农田里大规模喷洒,而应该限制在居民的房间里。每平方米的墙壁只需2克,每年喷涂1~2次即可。即使有少量DDT逃逸出去,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也只相当于从前的0.04%。&/p&
&p align=\&left\&&style=&FONT-SIZE: 16px&&论文认为,对于已经产生抗药性的蚊子,DDT也具有很好的效果。因为它对这些蚊子仍然具有很强的排斥作用,依然可以防止蚊虫叮咬。&/p&
&p align=\&center\&&八&/p&&p align=\&left\&&class=MASS90a0cc56b75f&改变了思路,承认滴滴涕防止疟疾传染十分有效,但强调它对人体的危害,包括可能致癌,或者导致内分泌紊乱等等。但非洲要面对的是每年几十万新的疟疾病人,和非常糟糕的医疗与基础设施,任何一种方法,必须既廉价又方便,才可能有效果。 &/p&&p align=\&left\&&2003年,南非重新使用滴滴涕,结果同一地区每年死于疟疾的人数下降到50%以下。 &/p&&p align=\&left\&&日,世界卫生组织发表了一份声明,公开号召非洲国家重新使用DDT防止疟疾流行,但使用过程要遵循一定程序。九看完这个DDT的事儿,想起这两天作节目,谈收入分配改革,各个派别的专家都吵,从基本概念吵到解决方法,吵多了确实容易看的人晕。情况一复杂,就有人容易不耐烦,手一挥“快刀斩乱麻,我们就是要劫富济贫”,或者干脆说“不改了,让它去”。科学与现实都很复杂,众声喧哗看似繁冗,但就是这样一点点互相修正,接近合理。如果急着下结论,偏执任何一端,虚美或者饰恶,都会付出代价。想起陈威拍雪灾那期节目时有个段落,十几万人滞留车站多日,忽然有一天说可以走了。拉起警戒线,分成很细的人流通行。人太多了,小兵扯着嗓子喊“快走,快走”,大家哗一声往前涌。边上有位长官急了“什么***快走,快走就出事了,越是这样的时候越要走稳”。 &/p&&p align=\&left\&&(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参考袁越的《寂静的春天不寂静》。致谢。涉及的科学问题,如果有错疏之处,请批评。) &/p&&p align=\&left\&&style=&FONT-SIZE: 16px&&环保组织仍然没有放弃。他们改变了思路,承认滴滴涕防止疟疾传染十分有效,但强调它对人体的危害,包括可能致癌,或者导致内分泌紊乱等等。&/p&
&p align=\&left\&&围内禁止滴滴涕的使用,此后多国如此。 &/p&&p align=\&left\&&五在网上搜《寂静的春天》引起的争议,基本上把反对她的声音列为“化学工业的狂嚎”,在道德上先一砖拍死了。. &/p&&p align=\&left\&&1962年的时候,有位叫鲍尔德温的科学家为著名的《科学》杂志写过一篇《寂静的春天》书评,批评这本书过分渲染了化工产品对大自然的负面影响。“自从人类文明诞生之日起,人就开始了对大自然平衡的破坏。” &/p&&p align=\&left\&&他“《寂静的春天》不是对杀虫剂的利弊进行的一次全面的科学考察,更像是一次充满激情的呼吁书。” &/p&&p align=\&left\&&鲍尔德温还认为,DDT的害处是很轻微的,必须平衡地看待优劣,不能只盯着DDT的缺点。“世界上不存在完全无害的化学药品,但却存在着无害的使用方法。” &/p&&p align=\&left\&&但他的声音在当时也被认为是“利益集团的打手”。 &/p&&p align=\&left\&&六但是我对“死亡两千万儿童”这种话心存疑问,继续查。从80年代中期开始,南非也在缺少美国资金资助和环保组织的压力下停止使用DDT。结果南非仅一个省的疟疾患者数量便从8000人迅速上升至4.2万人,死亡340人。与之相邻的一个省经历了一次疟疾大爆发,至少造成了10万人死亡。 &/p&&p align=\&left\&&2000年7月,著名的科学杂志《自然》药物学分册发表了一篇由英美两国科学家共同撰写的文章,呼吁在发展中国家重新使用DDT。文章说,目前全世界有3亿疟疾患者,每年死亡人数超过100万,其中绝大多数是地处热带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儿童。作者用了一个比喻:这个数字相当于每天都有7架坐满儿童的波音747失事。七《寂静的春天》的支持者迅速做出反击。他们指出,书中并没有否认滴滴涕的杀虫功效,她只是警告人类,昆虫很容易产生抗药性。事实上,很多非洲国家并没禁用DDT,但热带蚊子繁殖速度快,再加上滥用,使得疟疾的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 &/p&DDT的支持者们也同意,DDT的使用方法必须改变,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在农田里大规模喷洒,而应该限制在居民的房间里。每平方米的墙壁只需2克,每年喷涂1~2次即可。即使有少量DDT逃逸出去,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也只相当于从前的0.04%。论文认为,对于已经产生抗药性的蚊子,DDT也具有很好的效果。因为它对这些蚊子仍然具有很强的排斥作用,依然可以防止蚊虫叮咬。八环保组织仍然没有放弃。他们&p align=\&left\&&style=&FONT-SIZE: 16px&&但非洲要面对的是每年几十万新的疟疾病人,和非常糟糕的医疗与基础设施,任何一种方法,必须既廉价又方便,才可能有效果。&/p&
&p align=\&left\&&style=&FONT-SIZE: 16px&&2003年,南非重新使用滴滴涕,结果同一地区每年死于疟疾的人数下降到50%以下。&/p&&p align=\&left\&&class=MASS90a0cc56b75f&改变了思路,承认滴滴涕防止疟疾传染十分有效,但强调它对人体的危害,包括可能致癌,或者导致内分泌紊乱等等。但非洲要面对的是每年几十万新的疟疾病人,和非常糟糕的医疗与基础设施,任何一种方法,必须既廉价又方便,才可能有效果。 &/p&&p align=\&left\&&2003年,南非重新使用滴滴涕,结果同一地区每年死于疟疾的人数下降到50%以下。 &/p&&p align=\&left\&&日,世界卫生组织发表了一份声明,公开号召非洲国家重新使用DDT防止疟疾流行,但使用过程要遵循一定程序。九看完这个DDT的事儿,想起这两天作节目,谈收入分配改革,各个派别的专家都吵,从基本概念吵到解决方法,吵多了确实容易看的人晕。情况一复杂,就有人容易不耐烦,手一挥“快刀斩乱麻,我们就是要劫富济贫”,或者干脆说“不改了,让它去”。科学与现实都很复杂,众声喧哗看似繁冗,但就是这样一点点互相修正,接近合理。如果急着下结论,偏执任何一端,虚美或者饰恶,都会付出代价。想起陈威拍雪灾那期节目时有个段落,十几万人滞留车站多日,忽然有一天说可以走了。拉起警戒线,分成很细的人流通行。人太多了,小兵扯着嗓子喊“快走,快走”,大家哗一声往前涌。边上有位长官急了“什么***快走,快走就出事了,越是这样的时候越要走稳”。 &/p&&p align=\&left\&&(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参考袁越的《寂静的春天不寂静》。致谢。涉及的科学问题,如果有错疏之处,请批评。) &/p&&p align=\&left\&&style=&FONT-SIZE: 16px&&日,世界卫生组织发表了一份声明,公开号召非洲国家重新使用DDT防止疟疾流行,但使用过程要遵循一定程序。&/p&
&p align=\&left\&&class=MASS90a0cc56b75f&改变了思路,承认滴滴涕防止疟疾传染十分有效,但强调它对人体的危害,包括可能致癌,或者导致内分泌紊乱等等。但非洲要面对的是每年几十万新的疟疾病人,和非常糟糕的医疗与基础设施,任何一种方法,必须既廉价又方便,才可能有效果。 &/p&&p align=\&left\&&2003年,南非重新使用滴滴涕,结果同一地区每年死于疟疾的人数下降到50%以下。 &/p&&p align=\&left\&&日,世界卫生组织发表了一份声明,公开号召非洲国家重新使用DDT防止疟疾流行,但使用过程要遵循一定程序。九看完这个DDT的事儿,想起这两天作节目,谈收入分配改革,各个派别的专家都吵,从基本概念吵到解决方法,吵多了确实容易看的人晕。情况一复杂,就有人容易不耐烦,手一挥“快刀斩乱麻,我们就是要劫富济贫”,或者干脆说“不改了,让它去”。科学与现实都很复杂,众声喧哗看似繁冗,但就是这样一点点互相修正,接近合理。如果急着下结论,偏执任何一端,虚美或者饰恶,都会付出代价。想起陈威拍雪灾那期节目时有个段落,十几万人滞留车站多日,忽然有一天说可以走了。拉起警戒线,分成很细的人流通行。人太多了,小兵扯着嗓子喊“快走,快走”,大家哗一声往前涌。边上有位长官急了“什么***快走,快走就出事了,越是这样的时候越要走稳”。 &/p&(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参考袁越的《寂静的春天不寂静》。致谢。涉及的科学问题,如果有错疏之处,请批评。) &p align=\&left\&&style=&FONT-SIZE: 16px&&九&/p&
&p align=\&left\&&style=&FONT-SIZE: 16px&&看完这个DDT的事儿,想起这两天作节目,谈收入分配改革,各个派别的专家都吵,从基本概念吵到解决方法,吵多了确实容易看的人晕。&/p&&p align=\&left\&&class=MASS90a0cc56b75f& &/p&&p align=\&left\&&style=&FONT-SIZE: 16px&&情况一复杂,就有人容易不耐烦,手一挥“快刀斩乱麻,我们就是要劫富济贫”,或者干脆说“不改了,让它去”。&/p&
&p align=\&left\&&size=3&科学与现实都很复杂,众声喧哗看似繁冗,但就是这样一点点互相修正,接近合理。如果急着下结论,偏执任何一端,虚美或者饰恶,都会付出代价。&/p&
&p align=\&left\&&style=&FONT-SIZE: 16px&&想起陈威拍雪灾那期节目时有个段落,十几万人滞留车站多日,忽然有一天说可以走了。拉起警戒线,分成很细的人流通行。&/p&&p align=\&left\&&class=MASS90a0cc56b75f&一今天下午碰到写《哈佛经济学笔记》的陈晋,说到一个故事。说DDT当年是消灭蚊虫的,减少传播致命的疟疾。Rachel &/p&&p align=\&left\&&Carson在1962年出《寂静的春天》,说鸟语花香在几十年后因为环境恶化不见了,罪魁祸首之一是DDT,书出版后,很多地方禁止使用DDT,但与此同时,2000万儿童死于疟疾。 &/p&&p align=\&left\&&“有人指责她杀的人比斯大林还多”。这故事是陈晋在哈佛的课堂上,听经济学家普利其特说的。他的意思是“很多时候,好的用心未必直接带来好的结果”。 &/p&&p align=\&left\&&二这个故事让我意外,因为做新闻的人,多多少少都知道《寂静的春天》,这本书被认为是本世纪一百篇最佳新闻作品之一,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引发了美国甚至全世界的环境运动。我国停用DDT,也可以说源头来自这儿。美国的前副总统戈尔,把Rachel &/p&&p align=\&left\&&Carson的照片和那些总统,总理们的照片一块悬挂在他办公室的墙上。他说“她对我的影响与他们一样,甚至超过他们,超过他们的总和!” 三我得查查到底怎么回事儿。 &/p&&p align=\&left\&&DDT是二战的时候开始用的,当时占领意大利的盟军出现了疫情:高烧,皮肤红疹,每天都有几十名士兵受到感染。斑疹伤寒由虱子传播,会造成大量人员死亡。人们想到了一种问世不久的化学合成杀虫剂。盟军在士兵身上实验了一下,士兵没事,虱子死了。三个星期后斑疹伤寒完全控制住了。这种杀虫剂的发现者米勒得了1948年的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颁奖辞中说:“……出人意料地、戏剧性地突发转机,DDT成为力挽狂澜的角色。” &/p&&p align=\&left\&&1965年,美国科学院发表研究报告说,DDT使用20年来,在全世界范围内至少拯救了5亿人的生命四 &/p&&p align=\&left\&&1958年,Rachel的朋友写信告诉她,飞机喷洒的DDT毒死了他们家附近的鸟。她开始关注化学杀虫剂的污染问题,1962年,《寂静的春天》出版。在书中她描绘了一个使用DDT等合成杀虫剂造成的可怕世界:没有鸟儿歌唱,河流中漂着死鱼。她的书极为畅销,力量之一来自于她的写作非常优美。 &/p&&p align=\&left\&&60年代末期,美国正好连续发生由人工化学品引发的环境危机,美国民众对政府和化工厂的信任程度降到了历史最低点,人们对美国政府提起公诉。美国政府着手进行调查,并于1972年下令在全国范 &/p&
&p align=\&left\&&人太多了,小兵扯着嗓子喊“快走,快走”,大家哗一声往前涌。&/p&
&p align=\&left\&&style=&FONT-SIZE: 16px&&边上有位长官急了“什么***快走,快走就出事了,越是这样的时候越要走稳”。&/p&
&p align=\&left\&& &/p&
&p align=\&left\&&class=MASS90a0cc56b75f&改变了思路,承认滴滴涕防止疟疾传染十分有效,但强调它对人体的危害,包括可能致癌,或者导致内分泌紊乱等等。但非洲要面对的是每年几十万新的疟疾病人,和非常糟糕的医疗与基础设施,任何一种方法,必须既廉价又方便,才可能有效果。 &/p&&p align=\&left\&&2003年,南非重新使用滴滴涕,结果同一地区每年死于疟疾的人数下降到50%以下。 &/p&&p align=\&left\&&日,世界卫生组织发表了一份声明,公开号召非洲国家重新使用DDT防止疟疾流行,但使用过程要遵循一定程序。九看完这个DDT的事儿,想起这两天作节目,谈收入分配改革,各个派别的专家都吵,从基本概念吵到解决方法,吵多了确实容易看的人晕。情况一复杂,就有人容易不耐烦,手一挥“快刀斩乱麻,我们就是要劫富济贫”,或者干脆说“不改了,让它去”。科学与现实都很复杂,众声喧哗看似繁冗,但就是这样一点点互相修正,接近合理。如果急着下结论,偏执任何一端,虚美或者饰恶,都会付出代价。想起陈威拍雪灾那期节目时有个段落,十几万人滞留车站多日,忽然有一天说可以走了。拉起警戒线,分成很细的人流通行。人太多了,小兵扯着嗓子喊“快走,快走”,大家哗一声往前涌。边上有位长官急了“什么***快走,快走就出事了,越是这样的时候越要走稳”。 &/p&(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参考袁越的《寂静的春天不寂静》。致谢。涉及的科学问题,如果有错疏之处,请批评。) &p align=\&left\&&size=3&(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参考袁越的《寂静的春天不寂静》。致谢。涉及的科学问题,如果有错疏之处,请批评。)&/p&
网站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与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请网友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本文内容有侵犯你的权益,请发送信息至,我们会及时处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的世界如果没有木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