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篝火晚会20人的小游戏猎人形象

喜马拉雅山麓最后的猎人
在西藏喜马拉雅山的南麓,生活着中国人数最少的少数民族&&珞巴族,全部族人只有2000多人。他们的语言、信仰、音乐与生活,游离在我们熟知的世界以外。本文作者与他的伙伴们,从5年前开始数次深入珞巴族,一点一滴地记录下一个民族不该被湮没的文明。在那些被命名为猎人、巫师、歌者、收藏者的面孔背后,有他们一生的故事,以及那如暗夜烛火般跳动着的,行将消逝的宿命。
这篇,有关珞巴族最后的老猎人。
我翻雪山的时候
我像一只小鸟飞过去
我走过全世界转一下
我像一只鹰
我走进江里面
我像一只鱼
我走进森林里
什么都不怕
我就是一只老虎&&
&&珞巴族民歌《我来了》,收集于墨脱
&亚依,你怎么像个影子一样出现在我面前,我太老了,明年可能就见不到你了。&达果嘎嘎在亚依身后喃喃地说。亚依一路快步出门,擦去眼泪,离开了老猎人,这个和她父亲一同猎虎的人。老人跟不上她,他的双脚无法行走。
这名被唤作达果嘎嘎的老爷爷,是一位珞巴族老人,属于博嘎尔(Bogar)部落。达果是他的名字,嘎嘎是藏族和珞巴族对老人的称呼。
珞巴族号称中国人口最少的民族,不足三千人,生活在西藏喜马拉雅山麓的密林中,分成大小数十个部落。我们此时所在的西藏林芝地区米林县琼林乡,是中国珞巴族目前最大的聚落。
我们来找一只老虎,一只死了已经很久的虎。
全套珞巴博噶尔部落猎人的服饰,包括长刀,竹弓、毒箭、箭筒。&
达果嘎嘎转向我们。他裹着紫红色的棉袄,坐在火炉前,浓眉紧锁,一片愕然,似乎总想搞清什么。他常抬头仰望上空。他的妻子亚莫嘴唇下有一片黑色,我们以为是纹身,珞巴族有些部落女人会纹面。但亚莫说是胎记。
她叼起一根木制的简易烟斗,遮盖了那片胎记。她的烟管里塞的是自己种的烟草和其他植物。不同于开口就笑的藏族老妇,亚蒙毫无笑意。她齐额短发,这是珞巴族女人的发型,耳垂因早年沉重的耳环而变得破碎。
她把烟斗从嘴里拔出来递给我们,气味强烈。
老人亚莫。&
&什么,我多少岁了?可能总有100岁吧。&对我们的问题,达果嘎嘎总要愕然地想一会,似乎是从深水里钓上一些陌生的鱼。翻译的是亚依的侄子,他刚才还在为西藏电视台拍摄珞巴狩猎场面,戴着传统熊皮帽子,手里漫无目的地抚摸着弓弦和抹了货真价实毒药的利箭。这可能是南伊沟最后一支毒箭。
他身边还放着一只制作粗糙的豹猫标本,里面粗暴地填满了野草。这也是曾经的猎物,如今被当作拍电视的道具使用。
&大地震的那一年(1950年,西藏墨脱大地震),我从玛尼岗来,我和我的老婆一起来,我是陪嫁的奴隶,我的主人是布隆木家族。&
珞巴族没有文字,没有成文的历史,许多记忆的源头都是那场大地震,还有一场战争,发生在中国和印度之间。
然而达果嘎嘎记错了,他来到这里的时候,并非是地震,而是战争。1962年,达果嘎嘎和他的妻子亚莫从南方的丛林向北翻越山口,来到西藏这条寒冷的森林山谷。作为陪嫁品,他们&只带了碗和竹盒。&
后来,达果嘎嘎成为了公社的一名猎人,和他曾经的主人一起背着毒箭和腰刀,猎杀伤害公社牛羊的熊。
我终于问到了那只对珞巴人意义深重的老虎:&那只虎,是怎么回事?&
达果嘎嘎陷入了更深的回忆。关于那只虎,大部分的猎人,还有巫师,都已经过世了。他们后来甚至举办了为虎招魂的仪式,它原谅了猎人吗?
&那是一九七几年。老虎是套住的,我们本来想套的是一头黑熊,熊吃了我们的牛。等我们发现老虎的时候,它已经死去两天多了。后来把内脏掏出来,我们把老虎拖回去,分肉,琼林村和南伊村都分了剁碎的肉。老虎肉的味道?晒干的虎肉还是好吃的。&
&不,我没有奖状,也没有打虎英雄的说法,那时正是文革的时候。但是心里很开心。&
&其实呢,只有在不顺利的时候才能看见老虎。会倒霉的。&
因为怕倒霉,老虎引来了一连串后续。这头被误杀的老虎是漩涡的眼睛,导致了一场法事,甚至还有琼林村的搬迁。有一张相片:女巫亚崩老人围着一个竹编的神坛做法,据说那神坛就是老虎&阿崩&。她还杀死了牛和猪,来安抚老虎的鬼魂。甚至有人说,猎手会用黑布蒙着头,从窗户跳进屋里。这一切,都是为了防止狂怒的老虎&阿崩&的鬼魂跟随他们进村报复。
在仪式的最后,虎尸巨大的头颅突然一歪,表明&阿崩&的鬼魂已经原谅了达玛和达果嘎嘎,又对祭祀的牛和猪满意。它终于踏上了属于老虎的幽冥之路。
是的,万物都有属于自己的幽冥之路,或许牛和猪并没有,它们在彼岸依然是可以宰杀的牲畜。
然而,后来达果嘎嘎又说,根本就没有这一场仪式。他的妻子亚莫则坚持认为有,还把木头烟斗从嘴唇上拔下来责怪愕然的老头子。
唯一能确定的,就是在某个时间点,一头虎的确被猎人们杀死了。
达果嘎嘎是琼林村最后一位活着的猎人。
达果嘎嘎的屋子,在琼林村的最外围,周围孤零零的山间空地。这栋房子没有跟随整个琼林村搬迁回高处,而是留在了原地,附近也没有其他建筑。院子里的野草疯长,无人照料。达果嘎嘎总是不安地扭头看着窗外,窗外是一片幽暗的森林。
后来我们在屋顶向森林深处眺望了许久,黄昏暗处,总觉得会有一只老虎悄悄地袭来,在灌木从中,会看到它条纹的脊背。
&漆黑的夜里有一种笑声笑断我坟墓的木板,你可知道,这是一片埋葬老虎的土地。&海子对死亡的想象与达果嘎嘎所担心和眺望的不谋而合。他怀疑前方等待着他的,或许是一场迟到许久的复仇。在猎人前往地府的道路上,是否会看到&水面上渡过一只火红的老虎,你的笑声使河流漂浮&,来给猎人进行最后的审判?
琼林村的珞巴族用这种方式警告偷鸡的黄鼬。&
许多年之后,亚依写了一篇很短的小说,关于她的父亲达玛和老虎的故事。她的父亲达玛便是那群猎人的首领,她的母亲则是那位曾为虎招魂的巫师。她不是猎人也不是巫师,而是一名刚退休的舞蹈家,家中最小的女儿。
老虎在珞巴语中被尊称为&阿崩&或者&阿布达若&,意思是&叔叔&。
亚依告诉我一个族中口头流传的故事,我觉得很美妙,记录于此:&从前,有两兄弟出猎,弟弟的猎物熟吃,哥哥的猎物生吃。结果哥哥便成为永远吃生肉的老虎。博嘎尔人称它为:阿崩。这两个兄弟一个归于森林,一个归于人群,他起了一个毒誓:&互不侵犯&。后来德根部落的一位妇女,在进藏的森林里,碰见了阿崩躺在路中央,哆哆嗦嗦地叫了一声:&阿崩!你好!&阿崩懒懒地睁眼看着她,缓缓地站起,那妇女当即吓成一团,蹲下,双手捂着脸,等待着进攻。可它绕了妇女一圈,然后发出一句怪怪的言语,似乎要想告诉她什么?阿崩把一只手伸给她,并且一直重复。妇女偷偷地看它的时候,才发现阿崩的手被猎人们的暗器扎穿了,于是明白了,阿崩是求她帮忙拔掉暗器。她壮胆去做,阿崩在绕了她两圈后,便离去了。之后,又冷又饿的她在黑夜森林里迷路了,忽然她闻到一股浓烈的蒜味!妇女确信阿崩就在不远处,循着气味,果然看见了一只无头獐子,很显然这是阿崩给予她的礼物。为何无头?因为猎物的头是猎手的祭祠用品,他人无权享用,没有料到阿崩也讲究这个。这夜妇女在密林深处,独自一人烧着篝火,尽情享用着阿崩的礼物。 远处的老林传来了阿崩一声震地的吼叫和连续不断的回音,似乎在说:&我们是互不侵犯的&&&。&
或许是这个传说的缘故,珞巴猎人在遭遇老虎时,会赶紧远离,避免惊扰老虎,甚至不会直呼老虎的名字,而是和同行的猎人说:&叔叔在那里,我们走吧。&
猎人崇拜虎,或许不仅因为人类和虎拥有共同的先祖。虎同样是高贵的猎手,最好的猎手,应当拥有自己的领地与尊严。
在晚会上艺术化了的珞巴猎人。&
在另一个短故事里,亚依写了父亲和刀。刀是珞巴猎人的随身之物,
博嘎尔男人偏爱的刀有三种:奥约、索布刹和约色。平常佩带笨重的奥约,半米来长。出远门时则佩带灵巧的索布刹,更窄和灵巧。约色最神圣,只有巫师和远征的男人才可以碰它,长足有一米,称之为剑更合适。
猎人喜爱用自己的猎物来装饰自己,刀身裹着猴皮,刀绳上系着猛兽的上颚(不是老虎!),有的是野猪牙。更古老的珞巴刀可能有南亚的一些基因,能看到陌生的铜包刀鞘工艺。刀主人说,这是杀过人的老刀,干涸的血臭臭的,去不掉。
猎人死后,会把自己的爱刀折断枕在头下,前往来世的道需要刀的保护。珞巴女人的陪葬品则是纺布用的锋利木尺。女人没有资格用刀,除了女巫,她可以挥舞长剑,那是仪式所必备的。
珞巴老箭手。
然而,带着大小三把刀的珞巴男人还不足以踏上打猎的征途,他需要毒箭。
用大竹子烤制成弓,将瑞香树的纤维搓成弓弦,珍贵的铁箭头则来自藏族人。至于箭毒,那是来自珞巴猎人自己的炮制,甚至法力也有区别:某些自制的箭毒对猎物和仇家有效,对自己则毫无毒性。箭毒由植物&一支蒿&提炼而成,就是著名毒物&乌头&的一种。
制毒有严格的规矩:期间不得告知他人自己的去向,他人均不得观看。每年制毒前,猎人会向山神献祭,并高喊&请山神允许挖毒,不要伤人,保佑多获野兽。&等到山涧有了回音后才能开始挖掘植物制毒。
这种箭毒的毒性并不足以杀死大型猎物,但会造成心律失常、肌肉抽搐,疼痛难忍。而猎人在后面不依不饶的追杀,才是将野兽杀死的原因。
好了,现在戴上熊皮帽、手拄&阿里&长弓、横跨&俄夏&长刀和&阿嘎&毒箭筒,口中叼上烟斗,再揣上足够的烟草,珞巴猎人就可以出发了。裤子和鞋是没有的,这些老虎的侄子向来都是赤脚打猎。
但是即便如此,也没有任何一种方法教你如何去杀死一头老虎。
之前没有,如今更没有了。
手持古董长刀的珞巴猎人。&
1980年代,禁猎开始。
用精巧的夹子捕捉山老鼠或者捕鱼算是最后的狩猎。珞巴男人捕鱼之后,会将鱼尾贴在灶头,类似于印度尼西亚群岛上的原始猎人将猎获的飞鸟食用后,依然将其摆成飞翔状,让它的灵魂回归山神。
&这里有熊吗?&我问一位珞巴族邮递员。
&有的,会爬进院子里来,&他说。
&然后呢?&
&然后我们就叫。熊也害怕,我们也害怕。&
在一山之隔的墨脱县,有一位曾经与熊搏斗的猎人。我们找到了猎人所在的村庄。
一位老妇人坐在昏暗的屋内,我们看见墙上挂着布满灰尘的弓箭。问到打猎的事情,老奶奶笑而不语,转身拿出了一张巨大的熊皮。
村庄西边,我们见到了近八十岁的扎西老人,瘦小、精干。
老扎西的脖子上有一排伤疤。1998年,扎西在玉米地里与熊狭路相逢。一只小熊被猎人在田地边设置的暗箭射中了,母熊前来营救,也被暗箭射中倒地。扎西前去看母熊是否已死,突然巨大的熊掌朝扎西挥去。扎西本能地后退,眼前一黑,脖子火辣辣的,他的第一反应是被熊掌拍到了。
在父亲达玛过世后,亚依写了一篇很短的文章。那时候她即将回到父辈的山林。
她写自己回到了父亲晚年时最爱住的牧牛小木屋,就在林间空地上。小木屋的屋顶已经倒塌,阳光透进来。她看见沙棘树的枝条伸过了屋顶的漏洞。这是一种特别的,金色的沙棘果,当地的珞巴人称之为老虎的沙棘。
已故猎虎者的小木屋内,地板上,落满了金色的老虎沙棘。
亚依觉得,这是父亲告诉他,他与老虎的灵魂终于达成了和解。
或者,用亚依自己的话说,父亲告诉她,&他已经在万物之中了&。
行业领袖、创业先锋、明星人物独家分享
陶艺、纸艺、木艺、茶艺、金工艺,DIY属于你的生活艺术
调酒、熏香、VR、刺绣、彩绘、制衣,体验别样的生活颜色
古琴、吉他、钢琴、尤克里里,总有适合你的生活节奏
11月5日 凤凰国际传媒中心
世界人文生活方式大会暨有盐生活节
两人同行,一人半价
扫码图中二维码即可购票
相关资讯Related
这家美术馆位于一座山中,由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恐怕在全世界都是独此一份。
对于成年人来说,派对主题固然重要,与之搭配的饮料也很关键,撇开那些静态葡萄酒和蒸馏酒吧,这个万圣节,你最好来点儿带有活泼气泡的饮料。
时值金秋,中法艺术家的集装箱作品结束了在法国阿尔勒的展览,闪亮登场普罗旺斯美术馆。
挪威斯瓦尔巴群岛在挪威语中意为“冷岸”。这里是人类向北推进的最后一个定居地,也是探险家探索北极的门户。
坐忘琴居致力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学堂,以琴,茶、书画为一体的东方文化美学元素,提高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信,培养审美能力,提升综合素养。
像拾柴一样,一点一滴的积累,专注于服装的品质。将传统技艺、舒适面料、现代设计融为一体,让您的生活更加精致。
这个被人忽略多年的失落古都,还是那个遥远国度南诏国的发祥地,藏着千百年前的时光印记。
在新疆遇上一场下雪天,这样不期而遇的美丽,总是那么动人。那满目纯白的世界,不就是童话里的模样吗?
如果你对神秘传说有着浓厚的兴趣,又或者是厌倦了常规的旅行方式,那么下次去英国,不妨试着邀请同好一齐踏上怪诞离奇的灵探之旅。
有人说旅行是“some say hi,some say bye”。在形形色色和匆匆忙忙之间,我们都是时间停留的过客,去往童话似的的小镇里做长不大的自己,就像跋山涉水的列车从不知疲惫。
黄晓燕:凤凰艺术致力于推动创新设计平台。《最后的猎人》——希望不是最后一个敬畏自然的人 – 《最后的猎人》影评
我的图书馆
《最后的猎人》——希望不是最后一个敬畏自然的人 – 《最后的猎人》影评
《最后的猎人》是一部纪实味道很浓的电影。整部电影给我的感觉安静得如影片中的茫茫雪原,没有高潮,没有太大起伏,平淡如水,但却别有一番风味!
& 讲述人与自然的电影也不少,但像《最后的猎人》这样真实的却不多,没有刻意的营造和雕琢,一切都顺其自然。它不是一个故事,而是一段真实的生活。而这部电影的可贵之处正是它的真实和自然!因为原先居住的山谷要修建公路,猎人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干扰而冒险去开发另一座山谷,其间他最珍爱的猎狗死于车祸,朋友又送他一条同种的狗,但一开始猎人有些排斥它,后来这条狗救了他一命,由此渐渐喜欢上它,后来他和妻子以及他的几条狗在另一座山谷定居,还不远万里去拜访老朋友——一个不再打猎的老猎人。
&& 猎人的日子时刻充满危险,他们有时更像探险家,狗救主人的情节也是一笔带过,没有什么刻意渲染的笔墨。这个电影既没有把猎人塑造成一个拼死抵抗不合理开发的环保主义者,也没有把他的狗塑造成英雄,猎人只是纯粹因为热爱这种生活,热爱这片纯净而留在森林里。这种“过日子”情节是最珍贵的,这一点上它是一部真正的纪实片!
&& 让我感动的是里面日落夕阳,却见几只嗷嗷乱叫的狗拖着一个已不算年轻的猎人往前驶去,背影渐渐消失在朦胧的暮色里,静谧的森林回荡着他们的声音。。。感觉那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执着和坚毅,而这一切,都是因为——爱!&&在猎人眼中,狼和棕熊都不是可怕的动物,所有物种都是平等的,他注视他们,用眼神和它们交流,他并不担心它们伤害自己,因为他懂得怎样合理地对待他们。。
&&&人类早已是罪孽深重,脱离了自然,背叛了自然!这个世界还有多少人懂得“人只能获取,不能贪多”的道理??除了最后一个猎人,还剩多少???连签个《京都议定书》都耗了这么久,你还能指望人敬畏自然么??《最后的猎人》以妻子问:“既然你打算收手,为什么还(在山谷)造大房子?”猎人答:“无可奉告”结束,带有那么点讽刺和警告的味道。。。
&& 最后的猎人,希望不是最后一个懂得敬畏自然的人。。。
自然的磅礴壮丽 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相处
&&&&人也是其中一条不可缺少的食物链& 起着恒定作用
&&& 当然,之中我最爱的哈士奇也成为不可缺失的主线
&&& 法国电影生活流的完美表现 夹杂背景轻音乐的推进&细腻 品味深刻而让我无
刚入秋天,育空河边的熊就多了好几倍,一只熊提起前爪向水下拍去,河里立即激起一片鲑鱼浪花   我驾着皮筏顺流而下,穿过碧绿的峡谷,峡谷那边,蓝天下的落基山被秋色映得一片繁荣   水獭丰收了   卸下货物,另外一边夹套需要马上去查看,我总是跑来跑去的   路上当然少不了南努克,没有哪只赫斯基狗比得上南努克      新的狩猎地点很不错,我喜欢枯老的树枝在我的靴子下‘啪吱’的断裂声,来自土地的轻微震撼让我的脚步欢快起来。沉沉的嗓音在我的耳边哼唧着古老的调子。锈红,鹅黄,墨绿的花纹在我的眼睛里闪烁,野兔从旁边突然跳出来,端庄的驯鹿在山坡上警觉的抬起头,一群白色的鸽子哄的一下飞出一小片茂密树林   我甚至碰到了一只熊,它抬起爪子疯狂的咆哮着,把我和南努克吓坏了,我示意南努克收声,静静的与熊对峙,熊觉得无聊起来,收起爪子和声音,转过头走了      在冬天到来之前,我决定把家搬过来      新的木屋一点点的盖了起来,在镇子上采买的时候,一辆货车尖叫着经过   南努克死了,我把它当孩子一样............   它们送我了阿巴什,一只10个月大的小姑娘,据说它的父亲是比赛的冠军,但是那又怎么样,没有狗能比过南努克!      我的印第安妻子那巴斯卡很喜欢阿巴什,给它穿鹿皮鞋子,甚至教它拉雪橇   但我并不想带它出去打猎。南努克做的事别的狗可做不来。   我用号角模拟出母驯鹿的声音,一只公鹿涉水而来,我平端起枪,阿巴什差点坏了事,它是挣脱了绳索跟过来的,飞扑过来猛舔我的脸。最终鹿猎到了,我开始觉得阿巴什很聪明,但是还是不喜欢它      第一场雪下了下来,冬天要来了,冬天的动物脂多肉厚,皮毛丰满,冬天是猎人的好季节   猎人需要什么?猎人需要耐心和专注,这是生活的艺术,和提起夹子上的猎物是一样的,我并不觉得对动物的愧疚,一只动物可以让五只动物活下去,我也是一只动物      我猎大的公驯鹿,从白色覆盖的林子里打鸽子,我从冰下的圈套里拉出僵硬的水獭,从湖面的冰洞中钓出一条条鱼。一整个冬天,一定能积攒不少的毛皮和鲜肉   我觉得我是这个世界上的最后一个猎人,也是最好的一个      如果你问我总是来来回回的穿过那些白雪皑皑的山脉,我会寂寞吗?   那我会告诉你,山脉总是很严肃但也很调皮,总是变化着,很神秘很迷人,比如说象我这样,伸出手,就可以拥着它了,同时我也被它拥着,这种感觉好极了      冰太薄了,沃克太老了,这是我在被水吞没的那一秒钟里总结出来的,这两件事差点让我送了命   阿巴什救了我,我早知道它会是一只出色的头狗,虽然有时候我对它不太公平,它拉我上岸的时候我的熊皮手套丢了,冰冷的水差点把我的手指冻断,我在阿巴十暖和的皮毛下温暖了一下手指,终于哆嗦的弄了一些干燥的树枝,生了一小堆火,必须把衣服烤干!   夜里火在风里扑腾出各种形状,我想,也许我应该退休了      我和妻子谈这件事,她让我去找阿莱克斯谈谈,也许我是应该去看看这个打了50年猎的老猎人,告诉他过了这个冬天,我就要退休!虽然我去年也这么说来着   外面零下四十度了,我的胡须都冻成了冰柱,冰面也应该足够的冷,足够的安全了,那就上路吧      沃克爱上了阿巴什,这件事情我非常的确定,当然我也是,它绝对是个好姑娘,好头狗!      峡谷冻住了,秋天的时候它还是流动的溪流哩!   雪橇在穿过悬崖时坠了下去,当然这以前也碰到过无数次了,有狗狗门把它拉上来不成问题   不过这次我有点沮丧,我的力气没有以前那么大了,退休也许是件好事,换个其它的职业吧      夜里一群狼路过了我的营地,狗的吵闹声惊醒了我,我给篝火添了些苔鲜,马上腾了起来,狼群迟疑了一下,一声不吭的跑走了,它们恨狗,不过它们从来不主动攻击人,只有在书上它们才嗜人血      阿巴什!快,阿巴什,对,乖,快!雪橇在硬冷的冰面上飞驰   在黑暗里赶路,最大的好处就是会看到极光   听人说,当吹起口哨的时候,极光会随着口哨的节奏飞舞跳跃,连四下里森林中的狼嗥也兴奋起来   我吹着口哨,灵魂向上飞舞      阿莱克斯老了,只有开雪地摩托他才会出门,我们还是一起去狩猎,他永远是我的师傅   我让他等雪冻的再实一些的时候来看我,看我的新家,别的什么也没说   猎人并不是一定要猎到什么,而是要得到一种体验,猎人,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职业了!      回家时一路上刮着大风暴,大得连路都看不清,我的雪橇东倒西歪的前进着,有时候是它倒了,我去扶,有时候是我倒了。到家时阿巴什累坏了,我也是,那巴斯卡把我接进温暖的家。   我在小蜡烛的下面结束了我的阅读,我的妻子熟睡了,我整整她的长发,禁不住感谢上帝,有人在家里等着,那么好      窗子外面,沃克和阿巴什相拥着在雪堆里睡得很香      一个象我这样的白人居然要把毛皮卖给印第安人去贩,现在世道反过来了,不过还好毛皮的价格涨了一些,我们今年的生活可以宽裕一些,镇上的烟味不错,酒馆还是那么热闹,动物换毛了,我要去把我的生长了一冬的毛发都剪掉   也许我有时间可以修修那条伤痕累累的皮船,我今年到底要不要接着干???      又一个春暖花开,阳光把我给皮筏补的漆晒得干干的,沃克阿巴什看着它的小崽子们开心的打闹,育空河又温暖清澈了,我心爱的妻子问我“你不是说今年要退休吗?那为什么又修那么大的房子?”我不答她话,高兴的逗着狗儿门,妻子笑了,恬静而美丽,她太了解我了!      剩下的事,就是划着皮筏进入到阳光下清莹的水中,开始一个完美的狩猎的季节      难道我没有告诉过你吗?猎人脑中有黄金!      记得有人说,做猎人的艺术在于   既要平衡做人的奇妙,又要平衡做人的恐惧   看完了整部电影,听着雨喝茶,忍不住写了上面的文字
没有雪的冬季实在太过乏味无聊了,想起小时候在农村,早上一觉醒来推门出去发现整个世界都变成白色时那种带着颤抖的快乐恐怕很难再享受到了,小时候的雪真大啊。      几天前的寒流来袭,让人在温温吞吞的暖冬中稍微体会了一下本该属于冬天的寒冷,那天,我特意在寒风之中步行了十几分钟,那种干脆利落的寒冷让我觉得很舒服,好像整个人都清澈起来,我想,尼古拉斯丹尼尔Nicolas Vanier和诺曼温德Norman Winther应该是最懂那种感觉的人了。      我是在三联生活周刊的一篇专访里知道的法国人尼古拉斯?凡尼尔,他被誉为仍在人世的最知名的极地探险家,他在北方的冰雪里行走了近30年,而诺曼温德是他导演的电影《最后的猎人》里的主人公,也是他的朋友,在看了那篇专访后,我当天就下了这部电影,一部纪录片风格的故事片。诺曼温德扮演的就是他自己,一位“这世上最后仅存、对庄严的洛基山脉拥有深刻理解并尊敬自然的猎人之一”,而这部电影则是戏剧化浓缩式的展现了他的猎人生活。      荒芜辽阔的冰雪大地,忠实而骄傲的雪撬犬,夜晚的篝火和四周的狼嚎,清冷的月亮与偶尔划过天际的流星,瑰丽无比的北极光,还有孤独坚定的猎人,这些曾经属于杰克伦敦笔下的北方世界在尼古拉斯?凡尼尔《最后的猎人》中完全被展现了出来。      不同的是,男子气十足的杰克伦敦属于19世纪那股狂热的征服世界的热潮,他所表达的是人的勇悍与坚强,人对自然的抗争与征服,而作为探险家的的尼古拉斯?凡尼尔却只想把那个他热爱的并与之相伴半生的北方极地展现出来,它静默的伟力,它雄奇的美感,并且告诉世人,人是可以如此和谐无碍的融入这个世界,就像熊、狼或驯鹿一样,他们都只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而非站在它的对立面。      电影里,诺曼温德最迷人的地方是他在我们看起来如此危险和艰苦的环境里,那么自然而智慧的生活着,甚至是充满诗意的生活着。 他从松树上取下凝结的松脂融化后来修补他的独木船,他凿开坚硬的冰层用最原始的方法钓鱼,他熟练的驾着雪橇穿行于茫茫雪原,他用斧子伐木自己盖起过冬的房子,一切都显得那么从容自然优雅,就好像都市人熟练的在地铁里刷卡通过一样,显然他做的所有远比刷卡进站困难许多。      由于下载的是一个法语配音且字幕欠奉版,所有对话的部分只能靠猜,这让我对影片的感知和了解少了许多,一定有很多有助于了解他感情和思考的部分流失了。通过他与城镇里人们的交流,他和印第安妻子的对话,能够隐隐感觉到他不被他人理解的孤独和面对现代文明的担忧。      电影中许多地画面都像国家地理杂志精选图片般的壮美,充满了静谧的诗意,而在对北方冰雪世界诗意的描写外,导演也让人们看到了现代文明对于古老传统的侵蚀,里面那个噪音巨大的雪地摩托就像现代文明的象征一样打破了雪野上保持了百万年的平静,也让诺曼温德有些动摇,当然最终他还是选择了自己的雪橇犬以及他坚持了一生的生活方式与生命信仰。      影片的开始就是北方极地的夏天,诺曼温德在冰雪融化的溪流上驾着独木舟而来。在影片的结尾,经历了漫长而艰苦的冬季后,他又驾着那叶小舟驶向远方,坚守着最后的猎人精神,守望着这片古老荒凉却充满生机的世界。         一点题外话      在三联周刊尼古拉斯?凡尼尔的专访里最打动我的是他说起他的小女儿,“那一次他们一家三口骑马穿越落基山脉和育空地区,然后乘坐狗拉雪橇跨越2500公里到达阿拉斯加,全程被拍成记录片《雪的孩子(l'Enfant des neiges)》,电影中小女孩脸蛋冻得通红,总是拽着一只脏兮兮的布娃娃,她在篝火旁抱着奶瓶,睫毛上挂着雪片蹒跚跑动,这一家人就在荒野中搭建木屋生火做饭,夜晚到就近的村镇酒吧喝两杯,迎着晨曦走出酒吧,映照出两大一小的身影。从此小女孩总是出现在记录片中,她一点点长大,能在踞木头的时候帮把手,坐在雪橇上亲吻抚摩另一个更小的小孩红彤彤的脸蛋——那是她的弟弟。尼古拉斯说第一次带上女儿去北方,她正好在咿呀学语,她学会了“狗”、“狼”、“雪橇”,回到城里,全用不上,要重新学习“汽车”、“房子”、“马路”,他希望与家人分享北方的魅力,一齐感受在冰冷荒芜的环境中人像被扔进大洗衣机一样洗去了灰尘的感觉,就像原始部落家庭那样生活,就像最后的猎人。”      我身边的朋友总是在想如何给自己的孩子创造自己能力所及的最好的生活条件,教育条件,这个想法也没什么错,但一个朋友跟我讲,他的朋友为了孩子上更好的小学,交了10万块借读费不说,还在学校附近租住一间房子,只为了能让孩子多睡上半个小时,这种做法我就实在不能理解了。      上什么样的小学和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在我看来并无直接的联系,至少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对孩子最重要最宝贵的还是精神的引领和人格的浸润,而非一群特级教师们的重点培养。 我想,电影里的这个小女孩未来不管做什么,至少她拥有对大自然的爱,对周边生命的尊重,面对困难的坚强,面对生活中一切艰难危险的勇气,而这些远比多读几本书,会画几笔画或是多拿几个一百分重要的多。
一部好的片子给人的感应该是一种精神的引领和愉悦。
好久没有看过这样的一部电影,能把人的心绪带走,带到那纯美、自然、和谐的天堂,那是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那是少数的几个人坚守猎人哲学的地方……
《最后的猎人》完全融入一个独特绝美的环境,是一趟开创之旅,颂赞一种与动物及大自然完美结合的生活方式。
猎人,顾名思义就是在森林里依靠打猎为生的人。
打猎,或许已成为当今的一种奢侈消费,但是当它还是一种谋生手段或是生存方式的时候,它的魅力和真谛才能得以显示。
现在无论在地球的哪个角落,真正以打猎为生的人,已经很少很少了。原因很简单:一是,人们破坏了人与动物自然和谐生活的环境;二是,打猎的微薄无法满足人们膨胀的贪欲。那片森林消失了,动物被迫的迁徙,土地变得贫瘠,大自然偷偷的哭泣,这不是一个猎人的悲哀,而是所有人的悲哀啊。
很感谢这部电影,带我走进了梦想的天堂。
春天,沉睡的群山换上了新装,融化的冰变成了时而潺潺时而湍急萦绕在山脚的溪流,鱼儿欢愉的游戏,冬眠的棕熊醒来了趟着河捕捉狡猾的鱼儿,……一个猎人带着他心爱的哈士奇,或乘着一叶独木舟,漂流在峡谷,或穿梭于群山之中,追寻动物的踪迹。
冬天,冰雪封住了上山下山的路,封住了出来活动的动物,封住了一切,却封不住猎人的脚步,因为冬天的打猎是必须的,没有猎物,猎人们就要饿死、冻死在这深山里,猎人乘着狗儿拉着的雪橇,开始了艰难的狩猎……
驾雪橇在寒天中长途跋涉,划独木舟在激流中奔流而下,在雄伟的峡谷中遭灰熊与野狼攻击……这样的生活可不是闹着玩的,狗儿拉着雪橇在冰面上飞快地跑着,突然间,一处没有冻结实的冰面塌陷了,几只狗儿掉进了冰窟,猎人也掉进了冰窟,拴在一起的狗儿们相互帮衬着爬上了冰面,惊慌失措的逃跑了,留下了独自在冰窟窿里拼命挣扎的猎人,任凭猎人怎么呼唤领头的老狗,也不见狗儿们回头,径直的走远,绝望的猎人终于喊出了自己最不信任的新来的“阿巴士”,狗儿们只有这只新来的小狗听出了主人的呼救,硬是倔强的拉回了狗儿们,把主人拽出了冰窟窿……真是感人啊,信任何须语言啊!!
阿巴士,一只哈士奇狗,因为猎人原来最钟爱的哈士奇“纳努克”在大雪封山之前随猎人进城时,不小心被汽车压死了,那可是猎人的命根子啊,就这样的死了……临走的时候,城里的好朋友送来了一只和“纳努克”很像的“阿巴士”,可是一时间猎人怎么也不能相信,这只新来乍到的小狗能和自己失去的爱犬比,似乎越看见他就越想原来的“纳努克”。
狗永远都是人类最好的朋友,聪明狗儿总是能够了解主人的心思,就这样默默地,爱着主人,保护着主人。
在这部电影里,最最多余的就是人类的语言,猎人熟悉这片山这片水的一切声响并能熟练的模仿,得以共存和谋生。更为叫绝的就是电影的配乐,从始至终无论怎样得风云变幻四季更替,华丽动人的管弦乐都极尽所能地刻画了北方极地的静谧光影与壮丽之极地景观,撩人心弦的音乐片段深刻的描绘了对自然、动物的尊重与共处的智慧,交织而成一段荡气回肠、缭绕人心画面
最为可敬的是这个故事的主人并不是一个虚构的人,而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这就是最后一个坚守猎人精神者,依旧生活在大自然中,坚守古老的猎人哲学。这名最后的猎人名叫诺曼,50岁,与伴侣涅芭斯卡生活在一起。诺曼在影片里说了一句这样简单而又发人深省的话:“我的幸福取决于,我和周围环境的关系,我喜欢大自然,而且我也是她的一部份,人类和自然已经脱离关系了,我需要和大自然交换、分享……如果人类详继续生存下去,就必须和自然和谐相处,而不是去破坏它”
诺曼设陷阱诱捕动物许多年,并不需要社会所能提供给他的东西。他和自己养的狗吃猎捕来的动物或鱼,他的雪橇、球拍、小屋、独木舟,全都是自己用森林砍伐来的木头制作而成。皮革是伴侣涅芭斯卡用古老的方法为他鞣制,就像古代的塞坎尼印第安人那样,从动物的脑中抽取鞣酸,之后再以烟薰毛皮。猎捕山猫、河狸、貂、狼、狼獾,则为他们提供其他所需。每年春季来临,他都会前往白马镇或道森镇贩卖毛皮,并添购一些生活所需:菸丝、弹药、需要更换的陷阱、面粉、火柴、蜡烛,以及无线电用的电池……。
8年前,他因为诱捕动物赚了不少钱,于是他添购一部雪地自行车,不过他很快便放弃了:雪地自行车太吵、太昂贵,寒冷的天气也无法发动。后来有一天,他差点因为它而丧命:一场大风雪中,它在一片荒芜的高原上故障。他徒步穿越风雪,往有树木的地方走去,否则将面临冻死的命运。他一直没有回去找那部雪地自行车,而是回去找他的哈士奇猎犬们,它们不会故障并且忠心不语,就是这些让诺曼舍不得退出。
诺曼与涅芭斯卡明白,大地如果失去了动物、植物、河流、风,甚至颜色,就一无所有。诺曼跟踪一头动物时,会长时间观察它,理解它对周遭环境的认知:即印第安人所谓野生动物的。
电影里有一句话挺有意思的,就是当诺曼拿着毛皮到镇上的收毛皮的店里时,店里的活计一个黑人说“现在一个白人再把毛皮卖给印第安人。”是啊,这个世界变了,我深深地记得,第一次认识猎人就是在一个《探索》的节目里,真实记录了一个印第安人生存经历,在茫茫日益恶化的沙漠里,动物越来越稀少,要捕获一只动物是相当的艰难,不停得辨认着动物留下的任何痕迹,脚印、粪便、咬过的草或者树叶……我不记得那个印第安人为了追那头羊在炎炎的太阳下跑了多远,只记得羊累的已经跑不动了,很无奈或许更有点狠钦佩的对视着没有丝毫放弃欲望的印第安人,想必死在这样的猎人手里也是一种光荣吧。
猎人,是一种生活态度,并不取决于你猎到了什么动物,更是一种生活经历。诺曼拒绝现代生活,并成为最后一位诱捕猎人,是因为诺曼了解现代生活对他而言犹如蒙住了眼睛滑下山坡。诺曼是一种哲学家,坚定地相信与大自然共享及交流的观念,对位居食物链顶端的奇怪动物--人类的平衡而言,是极为重要的。我知道我没有办法成为像诺曼一样的猎人,因为成为一个真正的诱捕猎人是需要很多的知识技能以及经验的;我知道我没有办法在一个纯朴原始的环境下生存,虽然我们都能在所谓的文明社会里赚到钱,但是我们并不具备生存的能力,像你我有谁会把一个种子种下让它开花结果?当钱换不来我们所需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更不用说野外生存的能力了。我知道这种人与自然和谐、安宁、自由的生活是我所向往的,但是我怎么也融入不了,一切只能是梦想——如果有一天不再为儿女、父母操劳的时候,我和我的爱人,能找到一个小村庄,过一段自给自足的生活,享受一下生命的安宁与自由,哪怕只有一天……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的世界篝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