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hj02式海盗奇兵火箭发射器器射击室内课

QJG02式14.5mm单管高射机枪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QJG02式14.5mm单管高射机枪
QJG02式14.5单管高射机枪,是我军队步兵分队新列装的一种新型高平两用大口径,该枪具有较高的综合战术性能,能适应在各种地域和自然环境下作战。QJG02式14.5mm单管高射机枪(以下简称高射机枪)是QJG02式14.5mm单管高射机枪武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参与我国高射机枪项目研制的工厂、研究所、高等院校集体智慧的。
QJG02式14.5mm单管高射机枪部件组成
由枪身、枪架、弹箱、弹链和附件组成。枪身由枪管组件、机匣供弹机组件、自动机组件、复进发射机组件和枪尾组成。枪架由摇架、托架、下架和座椅构成。
枪管组件由制退器、枪管、导气装置、提把和节套组成。机匣供弹机组件由机匣、受弹器盖轴、曲拐部件、受弹器座轴、受弹器盖和受弹器座组成。自动机组件由枪机、击针、带动销和枪机框组成。复进发射机组件由发射杠杆、阻铁杠杆、阻铁、发射机座、发射杆、发射杆簧、导杆挡圈、复进簧导杆、复进簧导管和复进簧等组成。
摇架主要由摇架本体、高低齿弧、卡箍、左右缓冲机、抛壳板、弹链导套、平衡簧和瞄准架等组成。托架主要由托架本体、夹紧机、高低机,方向机、左右脚蹬等部件组成。下架主要由左腿、右腿、后腿、结合轴和调侧倾装置等组成。
QJG02式14.5mm单管高射机枪结构特点
该枪采用自动方式。由于自动方式在我国14.5mm高射机枪上首次采用,其使武器结构简化,气体能量调节方便,确保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使用可靠。为减小火药燃气冲量影响,该枪设有自动机后坐到位缓冲和枪身前后双向缓冲机构,并尽量减小活塞到枪管之间的距离,同时配置了膛口装置。膛口装置具有制退、消声和消焰等功能,其尺寸还满足使用脱壳弹的要求。
该枪采用枪机回转闭锁方式。闭锁时,枪机上的闭锁凸笋和节套上的凸笋相啮合,以承受膛内压力。节套固定在枪管后部,改善了机匣受力状况,使机匣得以采用冲铆焊件,从而大幅度减小武器质量。
该枪采用后坐一次供弹和5发一节可散弹链。枪机框为供弹的主动件,其上的曲线槽带动曲拐转动,曲拐带动拨弹杠杆摆动,由此带动拨弹滑板左右移动以拨弹。供弹机构简单可靠。通过调换曲拐、转换座、拨弹齿、脱弹齿和阻弹齿的装配位置,可改变枪身左右供弹方向,以便于枪身上车、上机和上舰。该枪左右供弹机构已获国家专利(专利号:)。
复进发射机构为双复进簧、双阻铁和杠杆拨动发射机构。双复进簧平行配置,减小了纵向尺寸,且受力左右对称。双阻铁降低了自动机对阻铁的撞击力,从而提高了阻铁使用寿命。横置的发射杠杆拨动发射杆前移,带动阻铁解脱自动机。复进发射机构具有结构简单可靠和发射力小的特点。
高射机枪的摇架是联接枪身和机枪高低回转的主体,为铝合金变截面梁的框架结构。其后方有导轨,前方有左右缓冲器并通过卡箍与枪身联接。螺旋扭转弹簧平衡枪身起落质量。摇架具有结构新颖、受力对称、质量小及工作可靠等特点。
托架是联接摇架和机枪方向旋转的主体,采用单墙体结构。墙体上的左右卡箍固定摇架的耳轴;转动高低机手轮,摇架会带动枪身一起呈高射状态或平射状态。托架上还有螺旋杠杆式高低与水平方向制动机构。下压夹紧手柄,高低与水平方向被同时制动,用力踩左脚蹬具有同样功能;在实际操作时,瞄准后踩左脚蹬瞬时制动,踩右脚蹬击发,这一设计有利于捕捉战机。该机构能自行补偿磨损间隙,结构新颖,已获国家专利(专利号:)。左、右脚蹬都能旋转调整,以适应射手不同的腿长。
下架为三腿低架座式,是全枪质量的载体。下架和托架采取圆锥面结合,凸轮快速锁紧机构。其结构简单,分解结合方便,能消除磨损间隙,利于提高射击精度。前两腿(左腿、右腿)可调侧倾,便于在起伏不平地形作战。“Y” 形前驻锄抓地,平行滑移时后驻锄导引,平射时既能吸收后坐能量,又稳定射击方向,利于提高射击精度。
全枪造型美观,使用操作方便,人机工程好,质量小,精度好,可靠性高;不用专门工具便能迅速分解成枪管组件、机匣供弹组件、摇架、托架和下架等5大部件以便于单兵携行;机动性好,环境适应性好;全枪能进行换件修理,维护及修理性、经济性较好。
QJG02式14.5mm单管高射机枪研制中的主要技术问题
减小全枪质量 75式14.5mm单管高射机枪(质量140kg)和80式14.5mm单管高射机枪(质量216kg)质量均较大,而新型高射机枪质量必须大幅度减下来,质量不大于75kg。方案阶段初期,全枪质量85.6kg,与达标差距相当大。
为此,研制组在保证全枪性能的前提下,注重设计合理的结构,如设计了后坐一次供弹机构和同时制动机构,减少了零件数;将复进簧、缓冲簧与机匣平行配置,缩小了全枪外形尺寸;多处采用冲焊结构以及冲铆结构,提高了工艺性;简化结构并紧凑尺寸,如简化高低机结构,去掉枪管前支撑,减小机匣铆焊件高度尺寸、减薄机匣导轨厚度,加大受弹器盖减轻槽尺寸,在受弹机座上挖减轻孔和扩大枪机框漏弹口等。使武器质量下降。
与此同时,还采用轻合金材料以达到减小质量并满足指标要求的目的。早在研制原理性样枪时,就注重使用铝合金材料。摇架本体、瞄准架、高低机本体与手轮、方向机本体与手轮以及座椅管等主要专用件都使用了铝合金材料。到方案评审时的样枪,枪架铝合金专用件共69种,占枪架专用件总数的18.8%。正样机制成后,枪架铝合金专用件上升到73种,占枪架专用件总数19.1%。枪身也适量使用了轻合金,如采用钛合金材料。
采取以上措施后,全枪质量出现了两次飞跃,第一次减轻5.45kg,第二次又减轻7.14kg。最终正样机全枪质量73kg,满足了要求。
提高射击精度 指标要求高射机枪精度不低于现役14.5mm高射机枪。研制初期的射击密集度值为100m处R 80&50cm,达标难度相当大。
为解决精度达标问题,研制人员首先在武器结构设计上下工夫,注意改善全枪受力状况。如变原来的弹性枪架为缓冲枪架;设计双复进簧、双缓冲簧;枪身前后双向缓冲;导气室中心线靠近枪膛轴线以减小火药燃气冲量矩;设置膛口制退器及滑移式后驻锄等,尽可能使全枪受力对称,减小受力、撞击和枪口跳动;控制各连接件的间隙,以提高全枪的联接刚度,减小枪口摆动。同时还不断优化复进簧、缓冲簧的参数,改变下架腿的长度及截面尺寸,以获得较理想的全枪刚度和动态匹配关系。合理的结构设计,使武器达到良好的射击精度。
为攻克精度关,军械工程学院的专家们通过建立有限元动力学模型及分析、试验模态分析和枪口动态响应测试及分析等,对机枪动力学匹配关系、机枪固有特性、机枪响应特性、机枪激励与响应的谱分析、机枪射击稳定性和机枪射击适应性等6个方面进行了专题研究,对样枪改进结构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也对提高样枪射击精度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膛外炸壳 高射机枪研制试验中发生了2次膛外炸壳故障,这是绝对不允许产生的严重故障,必须根除。分析故障产生的原因有两条:
(1)早开锁,即枪机框复进到位碰撞后反弹导致提前开锁。提前开锁时膛内压力高,弹壳承受不住高膛压而炸裂。
(2)惯性击发(早发火),即在枪机复进到位、未闭锁时击针惯性前冲击发枪弹底火。
当时样枪的击针和击针体的总质量过大,可能会造成惯性击发。后将击针改为整体结构,减小了质量并增加回针簧,但因其质量仍偏大,又发生了第2次膛外炸壳故障。
研制人员对所采用的惯性子防反跳机构进行分析研究,建立力学模型,研究在开锁前自由行程阶段枪机框和惯性子的耦合运动规律以及无惯性子时枪机框的运动规律;分析与验证惯性子的作用时机、质量、行程及惯性子簧参数变化对枪机框运动的影响。经过理论分析和试验测试,表明枪机框复进到位后的反跳运动处于开锁前的自由行程之内,并且在85°高射角这一极不利状态下射击时枪机都不会提前开锁。
因此,惯性击发是产生膛外炸壳的原因。为避免因惯性击发引起第3次炸壳故障,重新设计了击针,其质量再次减小。经过综合寿命试验射弹考核,不再出现膛外炸壳故障现象。
此后,为彻底解决惯性击发问题,设计了新结构,保证在没有完全闭锁时击针尖不突出于弹底窝平面,不接触底火。从结构上杜绝了惯性击发,根除了膛外炸壳问题。
枪管开裂 高射机枪在摸底试验和初样机鉴定试验中,枪管的高温高压区段出现纵向裂纹。
纵裂发生后,研制人员多次开会研究对策,并邀请了航空航天大学、兵器工业52研究所等单位的材料、工艺和失效分析专家共同进行分析、试验和研究,最终找出导致枪管开裂的原因:
(1)枪管材料中含有大量夹杂物(硫化锰、氧化铁、氧化铝),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材料的机械性能。
(2)枪管材料的低温性能差,低温条件下耐冲击韧性大幅度降低。
(3)枪管经精锻加工后材料各向异性突出,横向冲击值仅为纵向冲击值的 1/8~1/10。
(4)靠近弹膛的膛线起始部位严重烧蚀,产生裂纹源,在交变应力作用下不断扩大,并与夹杂物周围的微裂纹连通、扩大,最终导致枪管开裂。
针对枪管开裂原因,采取了以下解决措施:一是更换枪管材料,使用低温性能好的材料;二是使用精炼材料,提高枪管材料的质量级别,以严格控制夹杂物的含量;三是调整和优化枪管精锻工艺,提高材料横向冲击值,缩小与纵向冲击值差距,保证材料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
落实以上措施后,枪管未再出现开裂。开裂问题得到解决。
枪管寿命 枪管寿命合格是指初速下降率、射击密集度、横弹孔和椭圆弹孔满足规定要求。自.5mm 穿甲燃烧弹弹头壳由铜材改用覆铜钢材后,枪管就存在初速下降率高、横弹孔和椭圆弹孔超过规定要求问题。研制中的新型高射机枪比56式14.5mm高射机枪的射速高,枪管壁厚也薄,热容量小,其烧蚀程度更厉害,阳线磨损更快,所以初速下降率更大,出现横弹孔和椭圆弹孔的时机更早,枪管寿命问题更突出。
为解决枪管寿命问题,对枪管的锻造工艺、热处理工艺和镀铬工艺做了许多改进、优化工作,摸出相对合理的锻造比和锻造前后基体硬度变化情况,恰当地调整了热处理规范,使基体的机械性能和硬度处在较佳的范围之内;投资改造生产线,用电酸洗工艺代替落后的老酸洗工艺,提高了镀铬前预处理质量,增强了铬层和基体金属的结合力;加大镀铬的电流密度,缩短镀过度铬层的时间,增加镀硬铬层的时间,使硬铬层加厚;改电镀后整体去氢回火为弹膛端局部去氢回火等。这些措施提高了枪管的耐磨性和抗烧蚀能力,对解决初速下降、横弹孔和椭圆弹孔问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研制中注重采用新技术和新工艺解决枪管寿命问题。为此,将激光强化先进技术应用到内膛加工上,显著提高了枪管内膛的耐磨性,对解决初速下降、横弹孔和椭圆弹孔问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采取上述措施后,枪管未出现横弹孔和椭圆弹孔问题,射击密集度和初速下降率均满足要求,枪管寿命问题得到解决。
QJG02式14.5mm单管高射机枪试验情况
研制中,高射机枪做了数十次试验。这些试验都是解决技术难题,改进产品设计,鉴定武器性能和保证研制质量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重要的试验有摸底试验、正样机试验、设计定型试验和部队试验。
QJG02式14.5mm单管高射机枪4.1摸底试验
正样枪鉴定试验 是在工程研制阶段重点解决了枪管开裂和寿命问题、勤务操作方便性、部分零部件强度与寿命,以及进一步稳定射击精度和提高机构动作可靠性之后,为转入设计定型阶段而进行的鉴定性试验。试验内容有:静态检查、动态测试、精度试验、环境模拟试验和综合寿命试验。试验结果是:射击精度满足指标要求,环境模拟试验机构动作可靠,零部件无破损,寿命试验无故障,故障率为零,寿命后精度满足要求;寿命后未出现横弹孔和椭圆弹孔,初速下降率满足要求。经专家组综合评定,认为已达到指标规定和使用要求,可转入设计定型阶段。
QJG02式14.5mm单管高射机枪4.2设计定型试验
QJG02式14.5mm单管高射机枪4.3部队试验
高射机枪研制成功,全面达到指标要求,无任何遗留问题,是各参研单位共同努力的结果。研制工作自始至终得到上级领导机关重视,得到论证部门、兵器试验中心、参试部队、军代局及驻厂军代室的大力支持,得到军地专家的热情指导和帮助。
QJG02式14.5mm单管高射机枪瞄准装置
QJG02式14.5mm单管高射机枪瞄准镜高平合一,一镜两用,既可用于高射,又可用于平射,以高射为主。瞄准镜于1994年正式开始研制, 日随武器系统一并被国家一级轻定委批准设计定型。
瞄准镜由平射物镜、高射物镜、倒像镜、分划镜及其调整锁紧机构、目镜、分化照明系统、高平转换机构及枪镜连接座、粗瞄器等部分组成。
瞄准镜的高射光路和平射光路均为开普勒式望远系统,采用透镜倒像原理。高射、平射采用各自独立的物镜,共用倒像镜后组以及分划镜和目镜,利用一对平面反射镜将平射物镜光轴折转,进入高射物镜后半部分光学系统,从而实现两光路合二为一。
高射系统与平射系统状态的转换(简称“高平转换”)是通过水平移入与移出下反射镜来实现的,下反射镜移出光路时为高射瞄准系统状态,移入光路时为平镜瞄准系统状态。在使用过程中,两系统光路处于一开一闭状态,即只有一个系统处于使用状态。
瞄准镜具有高射、平射两种瞄准功能,两种状态转换迅速方便,高射视场大,零位精度高,大大优于以往各种对空瞄准镜。
瞄准镜高平合一,并不是机械的组合,而是在光学设计上将高平光学系统结合在一起,只用一个目镜。过去的轻武器瞄准镜,功能单一,平射镜不能作高射镜使用,高射镜不能作平射镜使用,这在战术操作上十分不便。本瞄准镜在设计上大胆创新,从而实现了一镜两用。
传统的望远式瞄准镜,视场均较小。这是因为视场大时,轴外像差难以校正,尤其是边缘视场像差校正很困难。本瞄准镜经过优化设计,实现了指标要求。
影响瞄准镜零位精度的原因,一是瞄准镜与枪重复装卡误差,二是射击过程中的零位走动。该瞄准镜枪镜连接采用V形接口,保证了较高的重复装卡精度。为防止瞄准镜零位走动,采用可定位的、径向消空回的分划镜调整机构和设置轴向锁紧分划镜框的分划锁紧机构,以及设计合理的高平状态转换机构,保证零位精度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该瞄准镜的分划调整机构、分划锁紧机构、高平转换机构设计非常巧妙、新颖、有创意。
QJG02式14.5mm单管高射机枪 (1)分划调整机构
分划镜安装在分划镜框内,通过高低、方向调整螺杆径向移动分划镜框来实现分划调整。
调整机构设置有卡齿定位装置。在高低和方向调整螺杆机构座内壁,沿圆周设计有若干齿槽,螺杆转动、弹性定位顶销越过齿槽时,会发出“嗒、嗒”的响声。拧下高低(或方向)护盖,便可见到端面刻有分度刻线的调整螺杆。螺杆内端面顶着分划镜框,转动螺杆,分划镜框便移动。在复位簧的作用下,分划镜框始终紧抵着调整螺杆内端面,随调整螺杆进退而移动,且无空回产生。夜间使用,听卡齿响声数就能准确地进行分划修正量装定。弹性顶销的作用就是防止调整螺杆在射击振动时自行转动而引起零位走动。
(2)分划板锁紧机构
分划板锁紧机构是一种轴向紧定分划镜框的装置,由锁紧手柄、齿轮副、固定压圈、活动压圈、导键等组成。通过齿轮副将外力传递到镜体内的活动压圈上,而活动压圈又在导键的约束下,沿镜体轴线方向活动,从而轴向压紧分划镜框,有效地防止了射击振动时分划镜框窜动。当锁紧手柄顺时针旋转,分划板处于解锁状态,从而可进行分划调整工作;当锁紧手柄逆时针旋转拧紧时,镜内分划板框被压紧,即分划板被锁紧。
QJG02式14.5mm单管高射机枪 (3)高平转换机构
高平转换机构采用多头螺杆传动,导块定向,使下反射镜座在镜身左侧沿水平方向作平移,实现反射镜移出或移入光路的作用,从而实现高平状态的转换。为了消除机构间隙和空回对精度的影响,分别采用了弹性消除间隙和空回的措施。 瞄准镜分划采用内装定方式,即直接使用镜内分划瞄准。分划刻线由高射分划(类椭圆分划)和平射分划(纵坐标轴上的数字刻线分划)组成。
根据战术技术指标要求,瞄准镜还设置了分划照明系统,供夜间照明镜内分划用。照明系统采用高能锂电池,具有容量大,低温性好的特性。同时,采用了抗振性好、寿命长的发光二级管和微型钮子开关。照明系统工作稳定可靠。
瞄准镜还配置了滤光镜和橡胶眼罩。滤光镜能防止强光刺眼,橡胶眼罩有利于观瞄,且具有护眼作用。
该瞄准镜申请了两项发明专利,一是“机枪瞄准镜(高平合一)”专利技术,二是高射“类椭圆分划”专利技术。内椭圆分划,科学地简化了高射分划,提高了对空瞄准速度和精度。
瞄准镜历经研制阶段的各种配枪寿命试验和靶场各项设计定型试验,未曾发现射击零位走动超差现象,说明瞄准镜零位问题解决得非常好。
QJG02式14.5mm单管高射机枪瞄准镜以其高平两用,高射视场大,技术指标先进,体积小,质量轻,零位稳定等特性,获得部队赞誉。设计定型审查时,专家组给予了充分肯定,评价该瞄准镜已达到同期同类产品国际先进水平。
QJG02式14.5mm单管高射机枪技术参数
性能数据:口径(mm)14.5
初速(m/s):995(穿爆燃弹)、1250(脱壳弹)
有效射程(m):2000
瞄准镜质量(kg):&1
全枪质量(kg):&75
分解携行最大单件质量(kg):&20
射击密集度(cm):100m处R80&38
理论速度(发/分):&600
战斗射速(发/分):&100
供弹方式可散弹链,链长5发一节,有50、100、150(枪塔机枪)三种容量弹箱“暴雨梨花针”:FHJ02式62mm火箭集束发射器
  FHJ01式62mm单兵火箭只设有2个发射筒(上筒和下筒),仅能连续发射2枚火箭弹,形成烟幕的遮蔽面积和产生的燃烧面积有限。为进一步扩大作战效能,我国军工部门开始研制集束式火箭发射装置,并于1993年通过设计定型,命名为“FHJ02式62mm火箭集束发射器”,同年开始生产并列装防化兵烟火分队,成为主要的烟火装备之一。   结构简单作战效能佳   FHJ02式62mm火箭集束发射器外形与小型多管火箭炮类似,既可单管发射,也可多管连续发射,可在短时间内快速发射7枚火箭弹,其配用的火箭弹与FHJ01式62mm单兵火箭的弹药通用。该火箭集束发射器通常配属到连队,以班为基本作战单位,配置在连战斗队形的后方或侧后,主要实施烟火保障,支援突击分队的战斗。   与FHJ01式62mm单兵火箭相同,该火箭集束发射器亦采用电击发方式。其主要由定向器束、发射架、瞄准镜、操纵器等组成。其采用7根发射管集束的方式,7根长度为84mm的发射管采用上下两层交错排列,上面3根,下面4根,配用轻便三脚架作发射架。   火箭集束发射器全质量为21kg(_不含火箭弹),有效射程800m。因发烟弹、燃烧弹规格不同,故其使用发烟弹时的战斗状态长度为534mm,使用燃烧弹时的战斗状态长度为593mm。高低射界为-7&~+30&,方向射界为左、右各10&。使用发烟弹时,800m处7发弹连发发射时正面遮蔽宽度不小于80m,遮蔽时间不小于30s。使用燃烧弹时,具有一定的攻击能力,单发火种分散半径不小于8m,对点目标燃烧时间不小于30s。操作人员由3人组成,其中,正射手1名,副射手2名。发射速度为2发/s,从战斗携行到发射准备完毕用时不大于3分钟,再次装填发射准备时间不大于30s。   该武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便于携带,除适用于平原地区作战外,也可用于山地攻防、岛礁登陆、抗登陆作战。   定向器束   定向器束主要由集束组件、定向体、固紧架、连接板组件及插座等组成,既是发射装置又是弹药携行装置,发射时将其整体装在发射架上,加装和拆卸均非常方便。   集束组件主要用于连接定向体、装填火箭弹,发射时赋予火箭弹的射向。   定向体由定向管、衬套、导电组件等组成,用于连接、固定火箭弹。其中,导电组件由导电簧片、导电盒、连接片、盖卡等组成。   固紧架用于火箭弹装填后的固定,防止火箭弹松脱。   连接板组件由钢套、燕尾块、连接板、前护线板、侧护线板等组成,其具有两个作用:一是连接集束组件和固紧架;二是与发射架连接构成发射系统。   插座位于固紧架右侧下方,与操纵器发射电缆插头连接,用于连通操纵器和定向器束的电路。   发射时,首先将定向器束装在发射架上,发射架上的自动锁紧机构可将定向器束锁紧。然后将7个发射后筒(发射后筒内装火箭弹)分别装入7根定向管后部,固紧架使发射后筒正确定位,保证使用时的安全可靠性。   定向管面向目标方向设有发射顺序1~7编号,且编号颜色不同,以便区分。8根不同颜色的导线埋设在连接板组件内,导线的颜色同定向管的编号相对应,红色线接基准定向管(1号管)、橙色线接2号管、黄色线接3号管、绿色线接4号管、白色线接5号管、蓝色线接6号管、紫色线接7号管、黑色线接0线。   发射架   发射架由底座、支架、下架、方向机、高低机及架腿等组成。   底座由底座板、底座燕尾块、锁销等组成,用于支承定向器束,并与高低机、支架连接,是高低俯仰的主体。底座上安装有自动锁紧机构,当定向器束插入到位时自动锁紧。   支架由支架体、支架轴、支臂等组成,用于支承定向器束,是方向回转的主体。   下架由下架体、方向机支臂、背带环座等组成,用于连接支架、方向机支臂及架腿等机构,并作为方向回转的基座。   架腿由前腿、左后腿、右后腿等组成,用于支承支架和变换火箭集束发射器的火线高低。   方向机由手轮、方向机螺杆、方向机螺套、方向机套筒、方向机锁紧板手等组成,用于方向瞄准,与瞄准镜相配合赋于火箭集束发射器的射向,旋转角度为左右各10&。其机构动作原理是:当松开方向机锁紧扳手并转动方向机手轮时,方向机螺套带动方向机套筒推拉支架,从而带动定向器束以支架轴为轴心左右旋转,进行方向瞄准。压紧方向机锁紧扳手,此时方向机手轮不能转动。   高低机由手轮、主动齿轮、从动齿轮、高低机螺杆、高低机套筒、固紧套等组成,用于高低瞄准,与瞄准镜相配合赋于火箭集束发射器的射角。其俯仰角范围为-7&~+30&,机构动作原理是:当转动高低机手轮时,使定向器束以支架耳轴为轴心高低俯仰,实现高低瞄准。压紧高低机锁紧手柄,高低机则不能转动。   瞄准镜   瞄准镜用于装定火箭集束发射器射击诸元,与高低机、方向机相配合瞄向目标,赋于火箭集束发射器一定射向和射角。   瞄准镜光学系统采用棱镜转像望远系统,其结构紧凑,成像清晰,现场大,捕捉目标迅速。瞄准镜由镜身、水准器、高低测角机构、水平微调机构、锁紧连接机构等组成。   镜身是安装光学零件的主要部件,其内部装有物镜、棱镜、分划板、目镜等。   水准器安装在镜身侧面,精度6&,主要用于间接瞄准时校核火箭集束发射器的水平位置。   高低测角机构安装在镜座上,是实现瞄准镜俯仰的机构。通过转动俯仰手轮来调节镜身的俯仰角度,俯仰角范围为-35&~7&,读数由本分划环和辅助分划环所示的密位值读出。   水平微调机构用于校正瞄准镜的分划板十字线与集束发射器的定向管轴线在水平方向的一致性。   锁紧连接机构采用压紧燕尾槽的方法锁紧。   操纵器   操纵器由控制器、电缆装置和携行箱组成,是提供发射电流、控制发射管发射顺序、击发转换及检测的装置。   控制器内部采用集成线路板将元器件固定,集成线路板与壳体连接部位利用橡胶垫减震。壳体由ABS耐寒工程塑料压制而成。控制器外部上方为面板,面板上设有电源按钮及其指示灯、检测指示灯、欠压指示灯、连发按钮及其指示灯、单发按钮及其指示灯。按压电源按钮后其余各按钮(或指示灯)才能工作。按压连发按钮,发射按1~7号定向管的顺序,间隔0.5~0.8s,自动连发。根据战术需要,按压标注有数字的任何一个单发按钮,可将相应的火箭弹发射出去。   电缆装置分为发射电缆和控制电缆。发射电缆长4m,一端固定在携行箱上,一端安装有可快速锁紧的插头,以便于其插入定向器的插座内。插头上还设有手感识别装置,以便于射手夜间操作使用。控制电缆长度0.8~1m,一端与控制器相连,一端与携行箱的开关转换装置相连。   携行箱内安放有控制器、开关转换装置、两组电池、电缆等。两组电池呈上下两层设置,每层3节1.2V的可充电镉镍电池,通过弹簧(负极)和铜片(正极)串联;电池盒外部装有防水充电插孔,不取出电池即可充电。开关转换装置上设有电源开关和发射/检测开关。电源开关设有“关”、“1”、“2”、“并”四档,分别表示关、使用第1组电池、使用第2组电池、两组电池并联使用。在发射过程中,首先选择“1档”,使用第1组电池提供发射电流,待其电流不足时,选择“2”档,使用第2组电池。若第1、2组电池均电流不足时,选择“并”档,将第1、2组电池并联使用,以提供足够的电流进行发射。发射/检测开关设有检测、发射档,用于检测电路或发射。   使用“检测档”时,将发射/检测开关扳到“检”档,按下控制器的电源按钮,欠压指示灯不亮即为发射电流满足要求;如果欠压指示灯亮,表示发射电流不满足要求,需要使用充电器进行充电。   如需对第1组电池充电,将开关转换装置的电源开关拨至“1”;对第2组电池充电,将电源开关拨至“2”;两组电池同时充电,将电源开关拨至“并”。为延长电池使用寿命,平时采用正常充电(充电电流50mA),将充电器的开关拨至“标准”,需充电14小时;战时可采用快速充电(充电电流400mA),将充电器的开关拨至“快速”,充电4小时即可。   操作便捷发射迅速   FHJ02式62mm火箭集束发射器由1名正射手和2名副射手分别携带。正射手携带发射架和操纵器(含瞄准镜),副射手携带定向器束(含火箭弹)。该集束火箭发射器一般采取预先装弹,在执行战斗任务或实弹射击之前预先将弹药装入定向器束内,必要时也可现场装弹。   架设时,由正射手,第一副射手、第二副射手3人协同操作。发射时,正射手将携行箱内的电源开关扳到“1”档,发射开关扳到“发射”档,按下控制器的电源按钮,再按下单发按钮,电流经过点火具时,点燃火箭发动机,使火箭弹发射。火箭弹飞出筒口时,6个折叠式尾翼张开,弹体稳定飞行。火箭弹飞离筒口一定距离后引信解脱保险,呈待击状态。弹撞击目标后,目标的反作用力使引信的击针撞击雷管发火,引爆弹体。   按下连发按钮时,电路连续不断发出间隔0.5~0.8s的低频脉冲电流,按1~7号定向管的顺序使火箭弹依次发射。   □杨建辉 孟德广 郭占青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本期精彩导读
用户分享的文章
软件产品登记证书&&软件企业认定证书&&国际联网备案登记证书&&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总)网出证(粤)字第007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at4cs火箭发射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