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教第六第十一驱逐队出击任务任务

(ERROR:15) & 访客不能直接访问更多频道内容在这里查看
爱奇艺用户将能永久保存播放记录
过滤短视频
暂无长视频(电视剧、纪录片、动漫、综艺、电影)播放记录,
按住视频可进行拖动
&正在加载...
请选择赞赏金额:
请选择打赏金额:
当前浏览器仅支持手动复制代码
视频地址:
flash地址:
html代码:
通用代码:
通用代码可同时支持电脑和移动设备的分享播放
收藏成功,可进入
查看所有收藏列表
用爱奇艺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当前播放时间:
一键下载至手机
限爱奇艺安卓6.0以上版本
使用微信扫一扫,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爱奇艺移动APP
其他安装方式:手机浏览器输入短链接http://71.am/udn
下载安装包到本机:
设备搜寻中...
请确保您要连接的设备(仅限安卓)登录了同一爱奇艺账号 且安装并开启不低于V6.0以上版本的爱奇艺客户端
连接失败!
请确保您要连接的设备(仅限安卓)登录了同一爱奇艺账号 且安装并开启不低于V6.0以上版本的爱奇艺客户端
部安卓(Android)设备,请点击进行选择
请您在手机端下载爱奇艺移动APP(仅支持安卓客户端)
使用微信扫一扫,下载爱奇艺移动APP
其他安装方式:手机浏览器输入短链接http://71.am/udn
下载安装包到本机:
爱奇艺云推送
请您在手机端登录爱奇艺移动APP(仅支持安卓客户端)
使用微信扫一扫,下载爱奇艺移动APP
180秒后更新
打开爱奇艺移动APP,点击“我的-扫一扫”,扫描左侧二维码进行登录
没有安装爱奇艺视频最新客户端?
第六十一驱逐队 感伤的旅行
正在检测客户端...
您尚未安装客户端,正在为您下载...安装完成后点击按钮即可下载
爸爸去哪儿2游戏 立即参与
30秒后自动关闭
第六十一驱逐队 感伤的旅行
播放量数据:快去看看谁在和你一起看视频吧~
您使用浏览器不支持直接复制的功能,建议您使用Ctrl+C或右键全选进行地址复制
安装爱奇艺视频客户端,
马上开始为您下载本片
5秒后自动消失
&li data-elem="tabtitle" data-seq="{{seq}}"& &a href="javascript:void(0);"& &span>{{start}}-{{end}}&/span& &/a& &/li&
&li data-downloadSelect-elem="item" data-downloadSelect-selected="false" data-downloadSelect-tvid="{{tvid}}"& &a href="javascript:void(0);"&{{pd}}&/a&
选择您要下载的《
色情低俗内容
血腥暴力内容
广告或欺诈内容
侵犯了我的权力
还可以输入
您使用浏览器不支持直接复制的功能,建议您使用Ctrl+C或右键全选进行地址复制第六章 练习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第六章 练习题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7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1941年八路军深泽围城之战:日军守备队只剩6人中原野战军严肃军纪:淮海战役之后枪毙一个老红军
我的图书馆
1941年八路军深泽围城之战:日军守备队只剩6人中原野战军严肃军纪:淮海战役之后枪毙一个老红军
资料图:八路军攻城
&&&&一、围攻
&&&&伊藤桂一《北支战线》一书中提到华北八路军与日军之间一场很有特色的战斗,那就是发生在昭和16年秋(1941年)的深泽围城之战。
&&&&根据《北支战线》记载,1941年秋,华北的日军独立第八混成旅团所部,与八路军为争夺石德公路的控制权,进行了一系列激烈的战斗。石德公路,是沧石公路向南新铺设的辅线,因为横断当地的八路军根据地而引发双方激烈争夺。从9月到10月,一个月间独立混成第八旅团与八路军发生的中队以上战斗就达42次,“旅团半数以上军官死伤,部队损失以此类推(原文如此)”。这一系列战斗让该旅团元气大伤,不得不推迟“扫清”石德线的计划。
&&&&深泽围城战就是在这时发生的一起典型战斗。根据《北支战线》纪录,八路军三千余人围攻位于滹沱河畔,只有一个中队和若干伪军据守的深泽县城。双方都打出了极高的勇气,仅仅为了攻击日军据守的城门碉堡,八路军就牺牲了28人。为了争夺这28位牺牲者的遗体,双方又开始了新一轮近乎疯狂的战斗。直到夜间,八路军才将战友的遗体收走。
&&&&激战持续了三天,县城化为一片焦土,结果日军守备队基本全军覆没,等到救援部队赶到,活着的日军只剩6人。
&&&&此战又有多个吸引人的独特之处,使其过程扑朔迷离。
&&&&首先是攻城的八路军火力十分凶猛,按照日军的描述动用了大炮,猛烈的炮火将深泽城区完全“烧土化”。要知道八路军装备简陋,哪里来的大炮?这支八路为何有这样好的武器?莫非是日军误认?
&&&&其次是八路军对日军援军的阻击,在日军渡河中半渡而击,摧毁日军利用“铁舟”构造的浮桥,显示了八路军“围点打援”的传统战术。
&&&&最后,伊藤还特别提到斗到酣处,运送补给的日军飞机也被八路军击落。考虑到八路军缺少防空武器的情况,这就更是罕见的战果了。
&&&&有这三点,这一战无疑有着相当的历史价值。
&&&&此战,在《兵队的陆军史》中也有一笔提到,不过时间写的是昭和十五年(1940年),与伊藤记载的不同。
&&&&因为最初所见此战所有资料只有日方的记载,参战的八路军是哪支部队、战绩和损失如何、整个作战的计划和组织是怎样做的、指挥员是谁,不得而知。这使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如果找到中方对此战的资料,将双方对此战的记载进行对比,则无疑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搜寻的结果令人意外,此战中八路军使用火炮的纪录、日军轰炸机损失的情况,都如愿以偿地付出了水面。甚至,资料显示,开炮轰击日军的,居然还是个“日本八路”。
&&&&这个“日本八路”,就是侵华日军第32师团山口联队长田大队上等兵水野靖夫。他是在1939年8月许世友指挥的梁山之战中俘虏的6个日本兵之一。此战击毙日军少佐大队长长田敏江,是八路军115师进入山东后打的第一场漂亮的歼灭战。虽然中间一度试图逃跑,最终他还是为八路军所感化,成为了从日军中走出的反战士兵。战后,水野靖夫写了回忆录《反战士兵手记》。在这本回忆录中,水野靖夫谈到了他参加的深泽之战。
&&&&水野靖夫回忆说:“这一战中八路军的打法是,先利用夜暗靠近到离城墙一公里左右的地点,然后进行土工作业,挖几条壕沟通向城墙。壕沟上盖上门板,部队从壕沟中接近攻击出发地。”
&&&&冲锋发起前,水野靖夫发射了4发炮弹(估计也就这么多了),八路军随即发起全面攻击。但是炮弹并没有击毁城墙(4发92步兵炮弹恐怕很难击毁城墙)。激烈的攻防战进行了3天,最后八路军用搭在城墙上的绳梯涌进了城里。
&&&&水野靖夫还回忆说,战斗中有日军飞机前来侦察助战,但没有更详细的描述。有趣的是,八路军临时给了他一个上尉军衔,并发给他一把护身的手枪。水野靖夫很高兴。他觉得,能从一个上等兵一跃而为上尉,确实很不错!而最初八路军也没有告诉他是去打日本兵,而是说去打孙殿英,请他作炮兵教练。只是因为战场形势瞬息万变,“教练”才变成了炮手。由于当时,八路军是不允许被俘日军参加打日军的战斗的,哪怕是已经参加了反战同盟的“日本八路”也不行。他们只能对日军展开宣传,到炮楼下面喊喊话。所以这也可能是华北战场日本反战士兵和日军仅有的两次交手之一。(另一次是胶东反扫荡中。胶东军区敌工部和反战同盟被围在日军的“人网”中,遇上了许世友带着的军区机关和一群老乡。许和尚一跺脚,命令警卫连撕开口子,掩护军区机关和群众冲出去。这时,被俘日军士兵小林清站出来,主动要求参战。敌工部长不同意,再向参谋长请求;参谋长也不同意,小林清直接找到许和尚。许和尚说:“日本八路也是八路,给他一挺机枪,叫他上!”)
&&&&因此,将中日资料中此战前后关联的史料汇总起来,还深泽之战的本来面目,就成为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了。
&&&&二、回民支队
&&&&关于深泽之战的中方史料,很多颇有价值,比如纠正了此战的时间--伊藤原文此战发生在1941年。而实际上,1940年11月,八路军回民支队马本斋部发动过对于深泽日军的攻击,和此战背景较为吻合。
&&&&其中,较为难得的,是得到了原承德军分区后勤部朱智海副部长关于此战的来信。
&&&&朱部长来信如下(节录重新输入):
&&&&“小X同志,经大鹏转来你的新作,非常喜欢(萨注:大鹏,是我的朋友,朱部长的孙女婿,现在承德干休所工作,我托他转交给朱部长《梦里关山走遍》一书,并请教了包括深泽战斗的几个华北抗战史上的问题)。
&&&&关于深泽战斗,我可以给你补充一些当时的情况。这次战斗那个日本记者写得很真实,我当时的职务是在军区作敌工干事,战前下到回民支队,对敌喊话,等待审问日本俘虏,不过这次战斗没有抓到俘虏。
&&&&这次战斗是百团大战的一部分,打了几天,因为伤亡大,最后马本斋司令员身边的教导队也投入战斗,马司令员带两个警卫员,一个是他的本家马立珍,一个姓李,都到了一线。八路军的传统是战斗中指挥员在第一线。所以这次战斗,我可以算是亲身的参与者。因为教导队打得勇敢,战斗后升了一级,改叫做教导总队。
&&&&攻打深泽不是真打,本来的想法是佯攻,打起来以后因为开始的时候比较顺利,打进了街里,回民支队也有真把它打下来的想法,所以不断增加兵力。不过最后也没有打下来,打到第四天晚上鬼子的援军过了新河,再打就危险了,只好连夜撤下来。看了这篇,我才知道当时城里只剩了六个真鬼子,要是当时知道,马司令员拼了命也要把它打下来了,真是可惜。
&&&&那个文章里面说八路军有大炮,其实我们当时哪里有大炮,那个大炮是从鬼子那里缴来的。这次战斗之前,回民支队在深南打了一次伏击,缴获了一门日本加农炮,就用的这门炮打深泽。我们的武器不行,这次打深泽,几个团都要打主攻,最后回民支队来打,就是因为回民支队有大炮。我们也没有炮手,那个炮手是个日本兵,也是俘虏,后来入了反战同盟的,我带去的,很勇敢。深泽的鬼子没想到我们有炮,抓住的伪军说鬼子听到我们打炮就在碉堡里哭,说回不去日本了。可是我们炮弹太少,都是缴获的,后来没有炮弹了,我们把那门炮拆了埋在几个地方,就带着个炮栓回去,过后叫地方部队派人去挖。战士说没炮弹了我们烧他小鬼子的,用高粱秆沾了煤油点火烧,那个东西烧到敌人的死尸难闻得很,鬼子怕了,带着伪军跑到石头碉堡里面守着,那个东西点不着的,最后也没打下来。
&&&&我不记得打下来过敌人的飞机,如果有这回事,可能是冀中七分区打下来的,他们给回民支队打援。
&&&&打深泽我们牺牲很大,死了很多回族同志,我的朋友敌工部的肖雨同志也在喊话的时候牺牲了。大多数遗体都带回来,到深南以后搞了个葬礼,专员公署来人公祭。有些同志的遗体没有抢下来,后来听说鬼子给合在一起埋了,鬼子头目给鞠躬,说这些同志是“勇士”,让他的部下跟着学。大多数遗体带回来,还有些重伤员后来也没有抢救过来。搞葬礼的时候因为回民支队都是穆斯林,要白布缠身,周围几十里的老乡都带着白布赶来,你不要他就生气,你要了他觉得光荣。我看了最近一篇文章,说鬼子扫荡,冀中的老百姓不敢藏八路军的伤员,写这个文章的人肯定没有在部队工作过。打日本的时候老百姓是豁出命去帮我们,没有老百姓就没有八路军共产党,没有老百姓我们根本不能打仗。
&&&&马本斋同志很会指挥,身体也很好,后来因为生了个疔,化脓以后去世了,很可惜。
&&&&朱部长是我家河北老乡,曾在冀中军区敌工部和十八团工作过,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1988年离休。这封信是他口述,笔录后再辗转发给我的。
&&&&至此,深泽之战中方的作战经过,已经基本了然。
&&&&三、竹竿捅下来的日本轰炸机
&&&&在伊藤桂一八路军围攻深泽县城作战一文中,曾提到“运送给养的运输机被八路军击落”。萨为此曾遍寻日文与中文资料,却再未见到相关记载,认为伊藤有误记的可能。
&&&&然而,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比照中方史料的记载,此战中伊藤的一个错误被发现,那就是他记录的作战发生在1941年。而最终证明,八路军回民支队马本斋部围攻深泽,实际发生在1940年11月,或许因为年代久远,伊藤的纪录,与实际时间相差了整整一年。
&&&&因此,我去寻找1941年被八路军在深泽击落的日军飞机没有着落也就不奇怪了,时间不对,无疑是南辕北辙。
&&&&在作战时间重新确定以后,萨重新对此战作了些调查,利用几个周末的时间,试图重新找到这次防空作战的线索。毕竟,以八路军的武器装备,击落日军飞机这样的战果,是非常难得和值得考证的。
&&&&有道是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日本爱好历史友人的帮助下,一份意想不到的资料,终于让这架“失踪”的日军飞机重新浮出了水面。
&&&&这份资料,就是日本原陆军航空兵部队老兵组所编的回忆录《陆鹫与太平洋战争》(主编渡边洋一,1979年2月第一次印刷,光人社出版),其中的一篇文章《深入大陆的轻轰炸机队》(《大陆奥地の軽爆部隊》,作者白井义),不但提到了这次战斗,而且描述相当详细。
&&&&依据这份材料,在这次战斗中,日军损失的,不是一架运输机,而是一架当时日军最新的99式双发轰炸机,另外至少有一架99式轰炸机被击伤。
&&&&白井所属的部队,为日军陆航第16战队,下辖一、二、三中队,指挥官久米中佐。当时其第一、第三中队部署在石家庄,第二中队部署在运城,担任对华北地区日军部队的轰炸支援任务。1940年11月(无具体日期),因驻守深泽的日军中队遭到“八路军大部队”围攻,该部第一、第二中队奉命派出两个小队共6架99式轰炸机,前往深泽执行对地攻击任务,并空投弹药和药品给守军。这大概就是伊藤从地面部队口中得知被击落的是“运输机”的缘由吧。
&&&&实际投入战斗的日军轰炸机队,由第一中队中队长神谷少尉指挥,白井作为“航法者”(导航员)乘坐第三中队第一小队长松井少尉的座机,分成两波投入攻击。
&&&&按照日文文献的说明,此次日军轰炸的任务,是炸开围攻深泽的八路军控制的城墙,从而为被围的日军打开逃路。驹井称“顺利完成任务”。不过,从作战结果看并不太好,因为深泽守军最终仍被八路军围攻在城内,打到日军援军到达,只有6人幸存。由于日军飞行员多为新手,经验不足,也因为八路军防空火力微弱,日军用小角度的下滑轰炸代替大角度俯冲,对八路军阵地进行攻击。
&&&&从文中看来,日军此战损失一架99式轰炸机当无疑问。然而,这架飞机究竟是怎样损失的,却并没有明确的纪录,只是说“返航的时候天色已晚,第三中队的一机丢失,未能返航,乘员组三人损失”。从后文看,提到三名乘员死亡,而且飞机坠毁时燃料发生大火,那么日军应该是找到了该机的遗骸,只是寥寥数语,不得其详。
&&&&这样,此机损失原因,依然是一个谜,我们只能猜测了。
&&&&第一种可能,是机械故障或者迷航。因为99式轻轰是日军刚刚装备部队的新机,有可能存在磨合问题,仓促上阵,如果失事坠毁当不令人奇怪,这样也就很合理地解释了八路军没有击落日机纪录的原因。然而,华北大平原一望无际,如果迷航应该很容易找到地方迫降,更不会带着大量燃料就急于迫降。所以,如果原因为此,则机械故障的可能性更高。可是,99轻轰恰恰是以故障率低,出动率高而著称的,所以,这种可能性也不是特别高。
&&&&第二种可能,是被我八路军部队击伤后坠落。99式轰炸机的设计围绕“高速”和“高航程”的概念,所以载弹量不高(对深泽之战影响不大的原因之一),防护性能不佳,其头部的全透明设计固然有利于轰炸准确度的提高,却未免太“赤裸裸”。因此,该机被八路军部队用轻武器击伤后不能坚持飞行而坠毁的可能性较高。作为一个参考的例证,这一战白井所乘坐的松井机也在八路军顽强的防空火力面前多处负伤。
&&&&八路军防空作战没有国军必须“四挺重机枪,一个排齐射火力”才可以对空开火的条例,一个人一杆枪也敢对天上打,据说牺牲很大。但看松井机的作战情况,这种防空并非没有价值。文中记录松井机的液压油泄漏,机体剧烈震动,一度在天上画圈,差点儿就回不去了。如果那架没回去的日军轰炸机是被八路军击伤后坠落,当也不是意外。
&&&&这个推论的问题在于,第一,没有八路军方面的纪录;第二,假如是中弹后不能支撑坠落,日军飞行员应该通报其它飞机才对,为何坠落前始终不作报告呢?
&&&&第三,被外星飞碟吞噬。您别笑,这里面还真有点儿道理,因为八路军的作战记录中,只提到有五架日机投入轰炸,怎么出现了第六架?难道是日军起飞后就被飞碟吞掉了,根本没到达深泽,被飞碟吞当然连报警都来不及了。不过……这个推论的难度在于这类事情从来还没有确证过……
&&&&第四.……
&&&&算了,不就是一架轰炸机么?费这么多劲考察累不累?还是用陈毅元帅当年打下U-2以后那句话吧--怎么掉下来的?我们用竹竿捅下来的……
&&&&信不信,就由鬼子吧。中原野战军严肃军纪:淮海战役之后枪毙一个老红军解放军进入上海后,不扰市民,露宿街头&&&&在国内各种势力为和平角力时,中原野战军司令部、政治部联合发出两个月整训军事政治工作大纲。&&&&这是为即将开始的渡江战役做准备,同时也为了消化和吸收淮海战役的战果,这里面有好的经验需要总结,也有坏的教训需要吸取。&&&&淮海战役中,暴露出来了一些问题。&&&&黄维兵团溃败,华野、中野部队都在忙着打扫战场,收集敌方的械弹车辆等各种战争物资,黄维兵团是美械化、摩托化部队,洋财当然不少。小小的双堆集地区,一片混乱,哪里还分得出谁的战斗区域,于是华野、中野部队之间,发生了争抢大炮、汽车和俘虏的现象,都想让自己的部队得到更多更好的补充,兵强马壮起来,将来能更好地打仗。各个部队在这一点上是毫不含糊的,甚至出现了动手打架。&&&&中野部队向总前委告状,告到了邓小平那里,邓小平就批评说:这是你们不对嘛,在这里我们是主人,人家是客人,这是华野、中野的共同胜利,抢它干什么,都是解放军的!&&&&陈毅知道后,大发雷霆。他很能体谅中野在大别山吃尽苦头,重武器几乎丢得一干二净,这次歼灭了黄维,缴获大量武器、物资正好让中野装备起来,就对华野部队发出指示:黄维兵团的东西,华野部队一律不准拿!全部由中野收缴;华野各部队即时归建!&&&&人们说,统帅就是统帅,统帅的胸怀令人肃然起敬&&&&还有一点,让统帅们心里很不安。总攻胜利后,双堆集变成了狂欢的海洋,有的战士欢呼着向天空开枪,有的甩手榴弹当爆竹庆祝各级指挥员吼哑嗓子制止,但无济于事,闹了一夜一天。这个时间的确是有点长。&&&&事后,邓小平和中野副政委张际春在向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做的中野《关于歼灭黄维兵团作战初步总结报告》中反思道:&&&&歼灭敌人后,十五日夜及十六日整日,战场极为混乱,抢缴武器、汽车、大炮,乱放枪炮的现象,极为严重,为中野以往历次作战所未有。我们高级指挥机关,未作预防处置,实为主要原因。但也暴露了中野各部队存在着极严重的无政府、无纪律状态,应引起最大警惕,予以克服。&&&&刘邓首长还有一个考虑,那就是打过长江以后,意味着我军将进入大城市,进入中国最富饶的地区,意味着解放军作为工作队将执行更为严肃、更为艰巨的政治任务。因此,为了迎接全国胜利,对全军干部战士进行政治教育,特别是纪律教育,将是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1月10日,邓小平还亲自组织中野政治部编写了《人民军队要作遵守纪律执行政策的模范》的教育材料,发至每个团,要求各个部队严格进行纪律整顿。&&&&这次整训是动真格的。六纵枪毙了一个排长,处理了一个指导员。&&&&这个排长叫王道士,是十六旅四十六团的侦察排长,是个老红军,作战很勇敢,搞侦察,更是厉害,你让他去抓个国民党军的参谋来,他保证不会给你抓回来个连长。穿便衣出去侦察,也是扮谁像谁,有次他化装成一个算命的,居然把真的算命先生都唬了。但他也有个毛病,就是脾气比较暴躁,动不动就打人。虽说是个老红军,资格挺老,也能打仗,但就是升不上去,有时好不容易提了一职,没过多久,又犯了老毛病,职务又被撸了下来,至今依旧是个排长。但他也不在乎,排长就排长吧,只要有仗打就行。王道士对侦察排的同志很好,说得好听些,是关心同志,说得不客气点,是他有点护短,也不管对错,别人是不能碰侦察排的战士一根手指的。&&&&王道士就在这件事上栽了跟头。&&&&原四十六团团长唐明春回忆说:&&&&&淮海战役刚结束,四十六团侦察排打扫战场,收缴战利品时,王道士的排里有个战士,偷偷摸摸地拿了一个国民党军官的手表。侦察排由于化装到敌后侦察,顺手牵羊地拿点资本家的东西也是有的,王道士觉得这件事也没什么。但刚来的指导员吴永安年轻气盛,眼里容不下沙子,非要关他禁闭不可。王道士就去求情:指导员,不要关了,侦察排嘛,偷偷摸摸也是难免的。吴永安很严肃地说:不行,我们是解放军,要执行纪律,必须关!王道士仗着自己是老红军,笑嘻嘻地说:指导员,就给我一个面子吧!吴永安瞪了他一眼:我关他几天,对你也有好处,你也该好好整顿整顿你那个排了!王道士有点不高兴了,觉得自己脸上挂不住,他骂骂咧咧地说:别给你脸你不要脸,咱们走着瞧,总有你好看的!然后扬长而去,吴永安气得脸色发青,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接下来的几天里,一吃过饭,王道士就跑去问那个战士:你吃饭没有?吃的什么饭,什么菜?那个战士忙说:吃了,指导员让通信员送来的。排长,我错了。王道士却骂道:错个屁!老子一定给你出这口气!第3天中午,他又跑去问,这天活该出事,连队事情多,通信员忙了半天,忘记给这个战士送饭了。王道士就蹲在禁闭室的门口,一直到下午两点钟时,通信员才提着饭菜来了,王道士抓住通信员就是一耳光:你干什么去了,是不是要存心饿死他?通信员委屈地蹲在地上呜呜地哭起来,那个战士也感到过意不去,说:排长,我不饿,没事。王道士呸了一下:你太软蛋了!怪不得总有人欺负你,我这就给你出气去!&&&&王道士跑到连部,指着指导员吴永安的鼻子问:我问你,解放军有没有饿罪?吴永安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说:没有饿罪,有啥事?王道士上去抓住他的领子就是两个耳光:妈的,没有饿罪,你还让我的战士饿了大半天!打完指导员,王道士回到排里,兴高采烈地说:我刚才打了指导员两个耳光!副排长一听也来了劲:打得好,打得好,我也去打!两个人又跑回连部,副排长上去也打了吴永安两个耳光。连长当即叫来几名战士,把他们两个人绑了起来。&&&&情况报到旅里,旅长尤太忠气得拍了桌子:太不像话了!比土匪还不如,必须严肃处理!&&&&最后给副排长一个留党察看的处分,王道士撤职当战士。&&&&旅里结合正在进行的纪律整顿,在政治部办的油印小报上刊登了这件事,并发表了类似社论的东西,再三强调要迎接全国胜利,必须要加强纪律。这份油印小报送到了纵队,很多人认为这件事处理得太轻了,一个排长,连指导员都敢打,国民党部队也罕见!&&&&王道士过去屡犯群众纪律,经教育又不改,在这次整训期间又打指导员,新账老账一起算,纵队党委上报野战军首长,宣判死刑。&&&&枪毙王道士时,我是流了泪的,王道士作战很勇敢,我是很喜欢他。现在回头看看,枪毙王道士,是不是有点过了?我不清楚,但说实话,还是有好处的,这件事对全体指战员触动很大。部队大多数指战员都是农民,比较懒散,大大咧咧的。通过这件事,都知道这次是动真格的,谁也不敢再以身试法了。那些能打仗的连排长们,也不敢再咋咋唬唬了,别说动手打人,就是骂人也很少了。淮海战役补充了一大批俘虏,有些开小差被抓回来了,也不敢再打骂人家了,而是关心他、教育他、感化他。部队后来从长江边打到浙江丽水,我们这个团没有一个开小差的。&&&&需要补充的是,枪毙王道士时,上刑场的却是两个人,还有一个是四十六团三营九连指导员。他犯的错误也是打人。&&&&原十六旅警卫连战士李献功回忆说:&&&&淮海战役打黄维时,我在掩埋组,是军务科李科长组织的,还有政治部几个干事。当时我们对烈士的处理很重视,组织了很多支前民工,老乡们拉来了不少棺材。一开始打仗,我们就挖好了坟墓,棺材也放了进去,前方牺牲的战士一来,先把烈士洗干净,包上白布放进去,再把棺材盖子盖上,然后就埋了。四十六团打大王庄,很激烈,牺牲的同志太多了,棺材不够用。九连被打剩下十多个人,其中有个三排长也牺牲了。这个排长很能打,指导员也很喜欢他。但这个排长被抬下来时,正好没有棺材了,我们就按照惯例,没有棺材,就在坟坑四周钉上木桩,两边放两块木板,用白布裹了放进去。九连来了两名战士,流着泪看着我们埋完,当时也没说啥。他们回去后,指导员问他们:棺材好不好?那两个战士就给他讲了我们是如何处理的。他一听,生气了,觉得我们亏待了三排长,跑过来问我们:为什么不给他一副好棺材?政治部蒋干事给他解释:棺材用完了。他还不信,在那里骂骂咧咧:有好棺材不用,留着装你们吧!蒋干事说:真的没有棺材了话还没说完,这个指导员就上前抽他两个嘴巴,我们忙把他拉开,他还不干,捡起一块石头追着去打蒋干事。&&&&枪毙王道士时,这个指导员也上了刑场。本来不枪毙他的,只是陪绑给他一个教训,让他记住。那天天气也不好,灰蒙蒙的。枪声一响,王道士当场就死了,子弹从这个指导员的头上飞过去,他当场就晕了过去。唐明春还以为执行枪决的战士的枪法太臭了,把他打死了,气得差点要上去揍那个战士。但这个指导员受了刺激,成了精神病,听不得枪声,仗是没法打了,后来好像是接复员处理了。&&&&淮海战役虽然打得非常艰苦,伤亡很大,但是,最终是胜利了,缴获俘虏多,六纵全军上下沉浸在一片喜悦中。在整训期间,有家属的中高级干部,家属们也陆续来到蒙城,同久别的亲人团聚。唐明春团长两口子的团聚,还有段小故事。&&&&在蒙城休整时,部队暂时远离了硝烟和炮火,习惯了南征北战的四十六团团长唐明春,此时也有了一块心病。唐明春回忆说:&&&&我们四十六团在淮海战役时血战大王庄,打出了名气,到蒙城后,中野《人民战士》报记者来采访我。他问我:唐团长,在淮海战役时,你最想的是什么?最担心的又是什么?我就告诉他:最想的是多死敌人,少死我的人。最担心的就是我老婆。那个记者不解,问我是怎么回事。我就告诉他说:我担心老婆变了心,跟人跑了!我说的都是实话。我是12岁参加红军的,打了这么多年仗,还从来没见过像大王庄这么残酷的战斗,一个排上去,不到几分钟就没了,到处是死人、火光、鲜血,我心里想,我死了,我老婆知道不知道呢?当时旅里机关有人讲,你老婆不爱你了,心里有人了,要不,她3年为什么不给你写一封信?我也想知道她为什么3年不给我写信,可我一想起来真有点害怕,她是个大学生,有知识有文化,我没上过学,不识字,又比她大十几岁。她可能以为我死了,再找一个人也是对的。要么就是知道写了信也是别人念给我听,不好意思写。我们刚结婚就南下了,她留在邯郸六纵留守处,都3年了,也不知道她又结婚了没有,她人在哪里。我走时,她还给我讲,她一个人在家,很害怕。我也怕别人打她主意,给她弄了100发子弹,留了一把手枪,教她怎么用枪。我说要是有人欺负你,你就用枪吓他打他,晚上睡觉时,把枪放在枕头下。打完淮海,到了蒙城,我急得不行,知道六纵留守处现在搬到了河南濮阳,也不知道她还在不在。我把侦察连一个排长找来,对他说,你能不能回去一下,帮团长一个忙,老婆现在在哪都不知道。你回去帮我找到她,你要是找不到,回来我要打你。你找到她了,问她为什么不来信,把情况搞清楚。&&&&谁知这个排长跑去给尤太忠说,我们团长让我回去一趟找他老婆。尤太忠一听,忙对他讲,你赶紧带一个班回去,把他老婆接来,先不要告诉他。这个排长就带着一个班回去了。过了几天,他把我老婆接来了,放在野司医院里当医生,她本来就是医学院出来的。尤太忠来找我,让我去野司医院一趟。我还不想去,在打淮海时,我受过一点轻伤,早就好了。我说,旅长,我伤早好了,我不用去医院。尤太忠缠着非让我去,也不说有什么事。当时我还有点生气,不想理他。尤太忠说,你快点去吧,肯定有好事。好说歹说,我这才去了,一到医院,先看到那个排长,他朝我傻乎乎地笑,我还奇怪,让他去找我老婆,他怎么在这里?他给我讲,团长,我把你家属接过来了。我还不信,我说,你要是骗我,我就打你。他把我领到我老婆那里,她看见我,不说话,就是哭,我也流泪。她把一个布兜拿出来给我,我对她说,来就来了,还带这么多东西干什么。她把它摊在床上,黄灿灿地一大片,是那100发子弹,还有那把手枪,子弹一颗也不少。老婆说,你数数吧,没人欺负我。我这时才知道我有个儿子了,儿子总是躲我,不肯认我。我就问她,都给我生儿子了,为啥还不给我写信?3年了,一个字都没给我写。她说,写了你也不认得,等打完仗,我教你识字,识很多字。唉,那时真的也没别的想法,就想革命早点成功,然后一家人能守在一起安安稳稳地过好日子就行了。&&&&除了唐明春,其他的人也是喜气洋洋。王近山的爱人韩岫岩、纵队政治部主任李震的爱人贾玉华,司政供卫凡是有老婆孩子的,都坐马车牛车来到了蒙城,在战争的间隙,享受着短暂的天伦之乐。&&&&肖永银看见六纵政治部主任李震的爱人贾玉华,劈头就问:听说你给李震生了个儿子,小家伙在哪里?&&&&这当然是句玩笑话。&&&&李震是在1947年5月打完汤阴后匆匆完婚的,还没进洞房,就跟着部队走了。在大别山,中野在邯郸建立的广播电台突然有一天通报了一条喜讯:十八旅政委李震,你老婆给你生了个儿子肖永银一听,高兴得非让李震请客不行,李震却黑着脸,半天憋出了一句:还没有同居,从哪里来的儿子?&&&&这次贾玉华来到蒙城,才知道是电台弄错了,张冠李戴,是李德生的爱人曹云莲生了个儿子。他们是抗战末期结婚的。&&&&但这种温馨的日子很快就过去了,六纵各级指战员开始投入更为紧张的全军大整编。&&&&为了进一步加强军队的正规化建设,迎接全国胜利的到来,中央军委于日发出通令,要求全军统一整编,西北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东北野战军分别改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野战军,下设兵团和军,纵队改称为军,原来的旅改为师。当时由于中野与华野正在进行淮海战役,中央军委的指示未能即时落实。日,根据中央军委统一整编的指示,中原野战军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刘伯承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治委员,张际春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李达任参谋长,段君毅任后勤部司令员兼政委。全野战军共有28万人,下辖第三、第四、第五共三个兵团和一个特种兵纵队。&&&&第三兵团,陈锡联为司令员,谢富治为政委。王近山、杜义德为副司令员。&&&&第四兵团,陈赓为司令员兼政委,郭天民为副司令兼参谋长,刘志坚为副政委。&&&&第五兵团,以杨勇为司令员,苏振华为政委。&&&&2月9日,六纵奉命改番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二军,隶属第三兵团,原第十六、十七、十八旅分别改番号为第三十四、三十五、三十六师;原第四十六团至五十四团依次改为第一团至一八团。第三兵团副司令王近山兼第十二军军长、政委,肖永银任副军长兼参谋长,李震任副政委,李开湘任政治部主任,王毓怀任副参谋长,唐平铸任政治部副主任,王耀显任供给部部长,詹少联任卫生部部长,陈绍富任卫生部政委。&&&&三十四师师长尤太忠,政委邵子言,副师长兼参谋长赖光勋,政治部主任朱奎。下辖一团、一一团、一二团。&&&&三十五师师长李德生,政委韩明(3月初由李如海接任),副师长宗凤洲,参谋长贺光华,政治部副主任郝培苗。下辖一三团、一四团、一五团。&&&&三十六师师长邢荣杰,政委刘昌,副师长王汝昭,副政委段大明,参谋长安仲琨,政治部副主任李少清(4月初任主任),下辖一六团、一七团、一八团。&&&&原六纵政委杜义德任第三兵团副司令兼第十军军长,离开了十二军。&&&&统一整编完成以后,十二军重点进行了政治形势和战斗任务的教育。这是非常必要的。原三十六师政委刘昌回忆说:&&&&打完淮海战役以后,部队出现了四种不好的思想反映。第一,觉得淮海战役是一个规模较大,战斗很艰苦的战役,打了近两个月,最后取得了胜利,一方面大家如释重负,松了口气,另一方面也感到精疲力竭,产生了想长期休息,消除疲劳的思想。第二,部队减员和组织破坏程度较大,有的连队,干部几乎被打光了,战士也没多少,如四十六团三营,有的连队几乎没了老战士,主要是由新解放战士和刚参军的翻身农民组成的。因此,有许多同志没有继续再战的思想准备,甚至一些团级营级干部,也认为需要一段时间健全组织和进行教育,继续再战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了。第三,也有人认为淮海战役是一个决战,我们打胜了,也就基本上打垮了国民党,革命差不多了,于是个人问题就出来了,有人要求复员回乡种地、结婚、成家,有人认为没有大仗可打了,即使有些小战斗,也该换班了。第四种思想反映和前3种也有关系,那就是国民党施放的和谈烟幕弹,使一部分指战员滋长了和平麻痹思想,松懈了战斗意志。虽然人数不是很多,但也值得注意。&&&&在这种情况下,党中央以革命的两手对付国民党反革命两手,一方面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一方面号召将革命进行到底,对于任何敢于反抗的反动派,必须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之。党中央的号召,武装了全军指战员的思想。宣传部门自编学习教材,发给班排长组织战士学习,演活报剧,讲故事,指导员最常讲的就是农夫和蛇的故事,教育战士们认清把革命进行到底,决不能半途而废的道理。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成为响彻全军的口号,战士们的请战书、保证书里写着这个口号,枪杆上贴着这样的豪言,驻地的墙上写着这样的壮语。&&&&国民党一方面高呼和谈,一方面加强长江防御,在宜昌至上海间的1800余公里的长江沿线,部署了115个师约70万人的兵力,并以海军海防第二舰队和江防舰队及空军主力配合,构成了所谓的陆海空联合防线,企图凭借长江天险阻止人民解放军南进。同时,南京国防部还组建了14个编练司令部进行扩军,企图将国民党军重新扩充到350万至500万人。&&&&中国共产党对南京政府的假和平早已洞察。根据向长江以南进军的既定方针,中央军委于2、3月间先后决定二野、三野向长江北岸进发,准备发起渡江作战。&&&&3月天,嫩柳含烟,细雨纷纷。&&&&长江北边条条道路上,大部队浩浩荡荡的行列汇成澎湃的洪流,千军万马,涉过无数的河流、湖泊,越过崇山峻岭,向长江岸边奋勇挺进。&&&&十二军奉命向安徽寿县凤台地区进发,待命渡江。&&&&解放军走到哪里,都会得到人民的热烈拥护。&&&&在3月8日这天的日记中,张之轩是这样写的:&&&&蚌埠是淮海战役后新解放的城市,为学习城市政策,特赴蚌埠学习取经。一到蚌埠,给人最突出的印象是,才解放一个多月的三十多万人口的蚌埠市,社会秩序稳定,工厂商店都已开门,市面繁荣,群众情绪很好。今天正好遇上本市妇女举行游行晚会,庆祝三八妇女节,纺纱厂、卷烟厂的女工以及广大手工业女工走在前面,女学生走在中间,街道妇女走在最后,他们高呼着解放战争胜利万岁!毛主席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人民解放军万岁!等口号,队伍严整,群情激奋,人民获得解放自由的喜悦,洋溢全市,灯笼、火把、龙灯,照得满街通红。&&&&这里的淮河铁桥被蒋军炸断五孔,解放军在广大群众协助下,已修好木桥保证通行。&&&&在街上遇到多年不见的老战友张力雄同志,见面后第一句话就是:九年来没见面,大家都没死,真是令人想不到的。彼此高兴异常,谈了许多往事。&&&&3月23日这天,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机关离开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往北平进发了。&&&&张之轩此时已经调任十二军保卫部部长。在这一天里,他在日记中写道:&&&&3月23日,窑口集。十二军向江边出征。渡江作战的时刻接近了。双堆集战役胜利结束后,部队经过三个月的休整、练兵,渡江作战思想动员,反无政府无纪律教育,学习新区政策特别是学习进入新解放城市政策,渡江作战演习等等。不分昼夜,不分雨晴,三个月如一日,一切的准备,都是为着南下渡江作战,所以今天出发,同志们认为这是很有历史意义的日子。我随三十四师行动。对越作战:守卫猫耳洞的军官床上放2支枪压满子弹&&&&回到老山几天来,生活在英雄中间,行走在英雄的土地上,心灵受到一次洗礼,似乎又回到了青春岁月,回到了30年前火热的战斗生活。&&&&1984年7月,我所在的集团军奉命组建侦察大队,奔赴云南边境,配合老山、者阴山地区军事行动。经过10天的火车和汽车运送,7月26日下午抵达边境下金厂,担负三段一号和二号界碑之间的警戒和侦察任务。我当时为师指挥组政工干事,后为侦察二连政治指导员。我至今记得,车队从县城向东北方行进,道路坎坷狭窄,有的路段盘山旋转,好像直插云天,让司机胆战心惊。快到下金厂的时候,出现一段泥石流,前方有很多人在抢修公路。我们侦察分队最高负责人、师侦察科长卢兴元让我下去了解情况。我找到正在指挥修路的下金厂区委书记熊德安,问他是否接到上级的通知,这么多修路的群众,我们担心有对方的情报人员。熊书记说,县里通知我们做好迎接准备,但不知来的是什么部队,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倒是从收音机里听到敌方广播了,说下金厂方向即将驻扎中国侦察兵280人。我回到指挥车上,把情况作了汇报,大家都很震惊,深感敌情复杂,因为我们两个连队加上师机关指挥组官兵总共是276人,对方掌握的情况惊人地准确。进入战区的第一个夜晚,部队高度警惕,在区政府所在地周边安了几个潜伏哨,甚至对当地干部和居民都安排了监视。指挥组住在区委安排的木板楼上,每个干部枕头下面一把手枪,床里边是一支微形冲锋枪,都是压满子弹的,打开保险就能射击。真有点风声鹤唳的感觉。&&&&后来相处久了,我们知道了,老熊是一个老兵。曾经在云南省军区民族连当过排长,转业后当过区里武装部长,在收复老山的战斗中,立过三等功,是一个政治素质和军事素质都很过硬的干部。这以后,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我们依托当地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先后组织了1999高地南侧捕俘战斗、茶山哨所捕俘战斗和高马白据点破袭战斗。我的战友、指挥组参谋李加良首战负伤,十八岁的战士李军在茶山哨所捕俘战斗中牺牲。我也在高马白破袭战斗前夕,带领一名干部、两名战士进驻茨竹坝乡的猴子菁地,协同指挥炮兵作战,因此立了个三等功。&&&&这段难忘的战斗岁月,特别是和战友们一起在密林深处潜伏,一起迎接生死考验所建立的情感,还有与下金厂干部群众结下的鱼水情谊,几十年来一直铭刻在我的心间。每当我进行文学创作的时候,中寨骑线点上仰望的边关明月,飚水岩上俯瞰的苍茫云海,巡逻途中战友们疾进的脚步,行动归来街道两边关切的目光,都会历历在目挥之不去,引领我的情感走向。从1985年6月部队归建开始,我坚持业余文学创作,先后发表了中篇小说《征服》《大路朝天》《走出密林》《请跟我来》等作品。这次来文山,意外地得知,文山州文学刊物《含笑花》当年曾经刊登我的小说习作《远逝的岁月》,是一个姓万的编辑从当年的无数自然来稿中选发的。真可以说万老师是独具慧眼,那时候我还是一个基层部队的文学青年。这也说明,那时候刊物选稿,基本上是以质量论,没有名气、关系等等因素的考虑。&&&&说到这里,还有一个人我不能不提,那就是原下金厂区的妇联主任罗金秀阿妈。有一段时间,指挥组考虑我写材料需要安静,让我和一名负责警卫的战士住在罗阿妈隔壁的一间空房子里。因为不适应雨季气候,1985年春节后我患了感冒,一病就是二十多天,感冒和疟疾并行,身体非常虚弱。那段时间,罗阿妈经常酿制米酒,放在炉火上烧得滚烫,给我发汗。雨雾隆重的日子,我基本上不出门,就在罗阿妈的家里,和她爱人时老师等人在火塘边烤火聊天,有时候还有罗阿妈的儿子、小兄弟时绍周。我们聊得很多,人生、战争、日子、边境的情况等等。现在回忆起来,我后来写的很多作品,都是在罗阿妈家里那盆火塘前播下的种子。今年7月,我到文山参加一个活动,通过文山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边富斌找到了罗阿妈。晚饭的时候,军分区司令员吕美璋和我一起喊妈妈,一起给老人家感恩、敬酒。&&&&当年,我们在前线执行任务的时候,交通和通信还十分落后,那真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特别是在雨雾笼罩出行困难的日子里,更是望穿秋水。那时候,从麻栗坡县城到下金厂的山路上,经常能看见一个身穿破旧邮递制服的老者,佝偻着腰,挑着沉重的担子,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艰难地跋涉。我们不知道他的名字,当地群众和官兵对他有一个统一的称呼:冯大爹。战士们盼望冯大爹,犹如盼望亲人。冯大爹来的那一天,就是下金厂军民的节日。老人家很少说话,在邮政所小屋里,看着战士们急切的表情和喜悦的眼神,擦着汗,一脸憨笑,一边忙碌。我们侦察分队有几辆吉普车,常常往返县城和驻地,买菜购物,途中只要发现冯大爹的身影,司机就会主动停下车,几个战士跳下去,跑到山路上,把冯大爹和他的担子接到车上。那情景,真是水乳交融,至今难忘。记得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的一天晚上,我在电视里看到一个节目,栏目记不清了,好像是“子弟兵的亲人”,突然出现一张熟悉的沧桑的脸,我情不自禁地喊了一声:冯大爹!&&&&三十年过去了,麻栗坡的山更绿了,水更清了,天更蓝了,子弟兵同麻栗坡人民的感情也更深了。三十年后我们这些人重返故地,不仅是怀旧和纪念,也带着一颗感恩的心,更多的是寻找,寻找老山亲人,寻找“老山精神”。我们这一代官兵,多少年来,心里一直回旋着老山的歌,心头一直萦绕着老山的梦,心中一直飘扬着老山的红旗。&&&&在这次州委、州政府和军分区的欢迎会上,受现场气氛感染,我也现场创作、即兴朗诵了一段打油诗:挥手一别三十年,今日重听老山兰。英雄不老青山绿,硝烟淡处看炊烟。好醇好醇的砖茶,好香好香的米线。好深好深的记忆,好长好长的思念。饭堂门前唱首歌,难忘出征的铁血誓言。猫耳洞前留个影,冲锋的号角回荡在耳畔。老山,我们的山;老山,老山战士的家园;老山,胜利的旗帜在山头飘扬;老山,守土有责,我们永远使命在肩。&&&&昨天下午,文山当地媒体记者采访我,让我谈谈对“老山精神”的理解。我认为,老山精神的核心价值就是树立理想信念,培育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培育向上向善向美的价值观。也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为理想信念而战。对于军人而言,就是培养战斗意志和荣誉感。三十年前,中国的改革开放刚刚起步,各种思潮风云激荡。但是,人民是爱国的人民,战士是忠诚的战士,即便是在各种偏见弥漫、各种诱惑横行的年代,我们的人民和战士,仍然保持着高贵的民族气节和纯洁的民族心灵,为祖国而战,为荣誉而战,为民族尊严而战,所以涌现了有如在座的群星灿烂的英雄群体。&&&&我记得,1985年春节后,我到茨竹坝执行步炮协同指挥任务,沿途看到很多用草木拼成的战斗宣传楹联,其中一幅我印象非常深刻:图私利前线铺满黄金龟儿才去,为祖国战场遍布地雷老子我来。何等慷慨,何等豪迈!这就是老山精神的形象体现。横批我记不得了,我现在加一句:信仰无价。我们今天研讨老山精神,就是要坚定我们的理想信念,摒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杜绝奢靡浮华之风,打击贪腐。用老山精神净化我们的心灵,激励我们的意志,固守高贵和高尚的品格,脚踩坚实的生活大地,建设我们的国家,建设我们的家园,为子孙万代留下一段美好的记忆和一个美好的空间。&&&&今年10月15日,习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文艺座谈会。在会场上,我的脑海里反复闪现两个字“回归”,理性回归,为什么叫理性回归呢?我们的文艺不能丢掉根本,不能被金钱牵着鼻子走,不能做金钱的奴隶,我们的文艺能做的就是提供正能量,只要是正能量的东西,我们不必回避,政治是一回事,外交是一回事,文化和文艺又是一回事。我们现在必须来做这个事情。座谈会上,习总书记说,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常写常新的主题。拥有家国情怀的作品,最能感召中华儿女团结奋斗。爱国主义精神哪里找?到老山来走一趟就找到了!&&&&(作者系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主任、茅盾文学奖获得者 徐贵祥。本文发表时编者有删改。)五代梁柏乡之战:沙陀铁骑一战斩首两万后梁军队&&&&公元907年,朱温篡唐建梁,史称后梁,从此,我国历史进入了五代时期。当时,朱温占据中原,势力强盛,一时无人能与之争锋,但时间不长,占据太原的晋王李存勖,势力得到了迅速发展,并在柏乡大败朱梁军,扼制了朱梁进一步发展的势头,扭转了晋与朱梁争斗中的被动局面,而且对以后的政局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柏乡之战的历史背景&&&&晋与朱梁之争由来己久,早在唐末晋王李克用与朱温即进行了长期的争斗,起初李克用&&&&占优势,后来由于李克用对朱温争斗中的一些失利,势力日弱,及朱温建梁后,势力又向北&&&&发展,与晋争夺潞州(今山西长治市)。而就在这时晋王李克用因病重去世,其子李存勖继位为晋王,之后,他不顾父新亡,亲率大军从太原南下,出其不意在潞州城下大败朱梁军,使晋军威为之一振。随即,晋大将周德威乘胜取泽州(今山西晋城市),但未克。不久,周德威又两次出阴地关(一名汾水关,在今山西灵石西南汾河东岸南关),南攻朱梁据守的晋州(今山西临汾市)也未获成功。在这种情况下,李存勖为了进一步扩展自己的势力范围,就把目光投向了今河北地区。&&&&就今河北地区而言,当时朱梁的势力已越过黄河。此外,占有镇州(今河北正定)的赵王王镕,坐镇定州(今河北定县)的义武节度使王处直,盘踞幽州(今北京市)的刘守光,都是与李存勖相邻或相近的一些割据势力。其中,王镕、王处直势力较弱,不可能对李存勖构成威胁。就实际情况而言,他们对李存勖也一直保持着友好关系。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原因不过两点:一是李克用、李存勖父子实力较强,他们不敢轻易得罪;二是从战略地位看,随时处于李克用、李存勖父子的打击之下。就后者而言,李克用、李存勖父子从太原发兵,可以轻易东出太行山进攻镇、定;反之,如从镇、定发兵攻打太原,必须克太行山重重险阻而入,进兵非常之不易。再说,镇、定势弱,地处河北平原,四面受敌,无险可守,如去进攻太原,无异于自取灭亡。从当时形势看,由于镇、定对晋来说,安分守己,所以李存勖也不可能冒然向镇、定发动进攻,他向河北平原发展自己的势力需要有一个机遇。&&&&镇、定是在强邻中求生存的,仅就镇州的王镕而言,威胁主要来自三个方面:朱温、李存勖(之前为李克用)和刘守光。李存勖继位前后的一段时间内,朱温势强,王镕主要依附朱温。王镕子昭祚还娶朱温女为妻。公元910年(后梁太祖开平四年),王镕夫人何氏卒,各邻近藩镇都前往吊丧,朱温、李存勖也都派去了使臣,并在吊丧期间相见。朱梁的使臣返回后对朱温说:“镕潜与晋通,镇、定势强,恐终难制。”朱温深以为然,于是积极准备以武力攻打镇、定。而就在这时,燕王刘守光发兵屯涞水(今河北涞水),“欲侵定州”,朱温即以“恐燕兵南寇,助赵守御”,及“分兵就食”为由,“遣供奉官杜廷隐、丁延徽监魏博(今河北大名)3000人分屯深(今河北深县)、冀(今河北冀县)”,以便寻机进击王镕。&&&&王镕无力也无心与朱温交战,当他闻知梁兵欲进犯后,即将准备抵抗朱温的深州守将石公立逐出深州城外,以示和好。后又从梁人口中得知朱温志在灭赵的实情后,仍不敢与朱温决裂,而是派使臣到洛阳(今河南洛阳市)向朱温讲诉燕兵已还,希朱温能把军队召回,但朱温并不因此回心转意。不久,梁将杜廷隐关闭深州城门,将城内的赵戍兵全部杀死,强行占有深州城公开与王镕为敌,不得已,王镕求救于燕、晋。&&&&抓住机遇进军柏乡&&&&燕王刘守光素无远略,他见到王镕派来的使者后,对其幕僚孙鹤说:“王镕数负约,今使之与梁自相弊,吾可以坐承其利,又何救焉!”而王镕的使者至太原,当时同样也感受到朱温威胁的王处直也派使者至,他们欲共推李存勖为盟主,合兵攻梁。为此,李存勖召集部下商议,大家都说不可,但李存勖认为:“彼亦择利害而为之耳。王氏在唐世犹或臣或叛,况肯终为朱氏之臣乎?彼朱温之女何如寿安公主!(王镕曾祖元逵妻唐绛王李悟女寿安公主。)今救死不赡,何顾婚姻,我若疑而不救,正堕朱氏计中。宜趋发兵赴之,晋、赵叶(xie,和的意思)力,破梁必矣。”于是遣周德威统兵,出井陉(今河北井陉西北井陉山上),屯赵州(今河北赵县)。&&&&公元911年元月(梁开平四年十二月),王镕再次向李存勖告急。这次,李存勖以蕃汉副总管李存审守太原,自己亲率大军从赞皇(今河北赞皇西南)东下,与王处直合兵。至赵州,又与周德威合兵。沿途还抓获梁派出采薪刈草的军士200人,从他们口中得知,朱温曾对其出征的将领训话说:“镇州反覆,终为子孙之患。今悉以精兵付汝,镇州虽以铁为城,必为我取之。”李存勖为使镇人闻此言,坚其附晋之心,特命人将这些抓获的梁兵送之于镇。&&&&李存勖率军进至距柏乡(今河北柏乡)30里处安营扎寨,然后命周德威等领胡骑迫近梁营挑战,但梁按兵不动。于是,李存勖命军队拔营再向前进,营于距柏乡5里的午河之北,复派胡骑迫近梁营驰射;同时大声叫骂。面对晋军如此嚣张,梁将韩勍按耐不住,领步骑兵3万人,分3道出营迎战。梁军铠甲鲜亮,镂金镶银,战袍华丽,光彩耀目,晋军望见,锐气大减。周德威看出梁军志不在战,而是在炫耀武力,于是激励士兵说:“此汴(今河南开封市)、宋(今河南商丘市)佣贩儿(对商人的蔑称,时汴、宋地当大运河流经地区,商业发达。)徒饰其外耳,其中不足惧也!其甲直数十千,擒之适足为吾资,无徒望而爱之,当勉以往取之。”言毕,周德威亲自率领干余骑攻击梁军阵两端,左冲右突,出入其阵中4次,俘获梁军百余人,且战且退,至晋军营地而止。梁军也不进逼,退回到自己的营地。&&&&就当时双方实力而言,晋虽与镇、定合兵,但还不可与朱梁相比,与梁军首次交战后,李存勖和周德威谋议破敌之策,周德威认为:“贼势甚盛,宜按兵以待其衰。”而李存勖认为:“吾孤军远来,救人之急,三镇乌合,利于速战。”因周德威与其意大相径庭,于是又反问周德威说:“公乃欲按兵持重,何也?”周德威回答道:“镇、定之兵,长于守城,短于野战,且吾所恃者骑兵,利于广野,可以驰突。今压贼垒门,骑无所展其足;且众寡不敌,使彼知吾虚实,则事危矣。”李存勖听后不悦,乃退卧帐中,一时诸将都不敢进言。周德威觉得事关整个战局,为了不使李存勖轻率作出决定,就去说服资深而被李存勖尊重的大臣张承业。他见到张承业就直陈利害说:“今去贼咫尺,所限者一水耳,彼若造桥以(逼)我,我众立尽矣。不若退军高邑(在柏乡北30里),诱贼离营,彼出则归,彼归则出,别以轻骑掠其馈饷,不过逾月,破之必矣。”张承业听后,深表赞同,于是进至李存勖卧室,掀其帏帐,抚其身而言道:“此岂王安寝时耶!周德威老将知兵,其言不可忽也。”李存勖听后,一下翻身起来,高兴地对张承业说:“予方思之。”言下之意,即是赞同了周德威所说。时梁军闭垒不出,似无动静,但从抓获到的梁兵口中得知,梁军暗中正在积极营造浮桥,准备大举进击晋军,至此,李存勖深为周德威所言折服,十分赞叹地对周德威说:“果如公言。”当日,李存勖即命拔营,退军高邑,也即以退为进,拉开了柏乡大战的序幕。&&&&柏乡大战&&&&柏乡原为镇属地,因地接梁境,怕梁侵掠,不储备粮草。梁占柏乡后,因无粮草积蓄,梁兵四处割草以饲军马,晋得知这一情况后,即每日派军士抓获割草的梁兵。梁兵怕被捕虏,就闭营不出。于是周德威命胡骑环梁营驰射叫骂。梁军见此情景,疑晋军有埋伏,愈不敢出,但军马又不能不喂,不得已只好在自己占领的地区,掀百姓屋顶的茅草或折断炕席饲马,而马吃上这些东西后,大批死去。就在梁军陷于困境的时候,周德威与别将史建塘、李嗣源领3000精骑逼近梁营寨门叫骂,梁将王景仁、韩勍被激怒,率大军而出。周德威、史建塘、李嗣源等见梁军出营即引军后退,梁军追击,晋军且战且退,时间不长双方转战至高邑之南。在这里,晋将李存璋早已统领步兵列阵于野河(今河北赞皇、高邑、柏乡境槐河)之北等候。&&&&“梁军横亘数里,竞前夺桥”,意在过河冲杀晋军。守桥的是镇、定步兵,他们抵挡不住梁军来势汹汹地进攻,逐渐向后退却。此刻,亲临督战的李存勖见情势危急,就对身边的部将李建及说:“贼过桥则不可复制矣!”同时示意其增援。李建及会意,当即“选卒二百,援枪大譟”,拼死将夺桥的梁兵杀退,这样就把梁军拒于野河之南,而晋军据野河之北,以逸待劳,控制渡桥,相机出击,在战场上处于主动地位。&&&&梁军志在一举取胜,晋军志在击溃梁军,双方在野河一带形成了大决战的局面。这时,李存勖登上高丘了望战场说:“梁兵争进而嚣,我兵整而静,我必胜。”晋、梁交战自巳(上午9到11点)至午(中午11点到1点),约一个时辰,未分胜负。至此,李存勖对周德威说:“两军已合,势不可离,我之兴亡,在此一举。我为公先登,公可继之。”周德威闻言拦住李存勖的马头说道:“观梁兵之势,可以劳逸制之,未易以力胜也。彼去营三十余里,虽挟糗粮,亦不暇食,日昳(日过午偏斜)之后,饥渴内迫,矢刃外交,士卒劳倦,必有退志,当是时,我以精骑乘之,必大捷。于今未可也。”李存勖听后,即按马不出,继续观战。&&&&梁军以白马都最为强劲,(“都”为唐末五代的军事编制单位,并多冠以名称,白马都为其一。)晋将李嗣源“跃马挺身,与其部下百人直犯白马都,奋檛舞矟,生挟二骑校而回”,以致全身布满飞矢,“甲如猬毛”,“由是三军增气”。双方再战至申时(午后3到5点),梁军因远道赶来进攻,又未食午饭,已是“士无斗志”。就在梁军稍有退意之时,周德威大呼道:“梁兵走矣!”一时,“晋兵大譟争进”,与此同时,李嗣源又“帅众譟于西阵之前日:'东阵已走,尔何久留!'”西阵梁兵不知虚实,“互相惊怖,遂大溃。”李存璋又“引步兵乘之”,高呼让梁军投降,梁军战士闻言,“悉解甲投兵而奔之,嚣声动天地。”因此前梁军曾残杀镇士卒百姓,这时柏乡一带百姓见梁军败,也“奋白刃追之”,在晋、镇、定联军,及当地百姓的打击下,“梁之龙骧、神捷精兵殆尽,自野河至柏乡,僵尸蔽地。王景仁、韩勍、李思安以数十骑走。晋兵夜至柏乡,梁兵已去,弃粮食、资财、器械不可胜计。凡斩首二万级。李嗣源等追奔至邢州(今河北邢台市),河朔大震。”&&&&柏乡之战晋胜利的原因及影响&&&&关于柏乡之战晋胜利的原因可以从朱温建梁谈起,当时的朱温可谓是志得意满。然就在这之后不久,李克用却身染重病死去,史载其临终前的情况说:“世言晋王(李克用)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李存勖建后唐是为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古代祭祀用的猪和羊)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也就是说,李存勖在李克用死后是以哀兵进行征战的。所谓哀兵,一般来说是战争中因失利而形成的,因其曾经失利,所以在以后的战争中会谨慎从事,多方考虑,并充满着一种复仇的勇气,以致有哀兵必胜之说。就柏乡之战来看,晋军主帅李存勖不骄暴士卒,能听进将帅的正确意见,战士临阵“整而静”,也就是有着一种内在的勇气,这些都具有着一种哀兵的特质,这也是晋军取胜的重要原因所在。&&&&第二,李存勖在取得潞州城下的胜利后,“归晋阳,休兵行赏,以周德威为振武节度使、同平章事。命州县举贤才,黜贪残,宽租赋,抚孤穷,伸冤滥,禁奸盗,境内大治。以河东地狭兵少,乃训练士卒,令骑兵不见敌无得乘马;部分己定,无得差晷刻。犯者立斩。”李存勖经过这样一番整顿后,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士卒精练,实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这为柏乡之战的胜利提供了根本的保证,使晋军在柏乡之战期间没有因内政和军需供应等问题受到牵扯和干扰。战士临阵“整而静”,除前文提到的有哀兵特质之外,也反映了士兵平时的严格训练。&&&&第三,晋军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柏乡之战的初期,李存勖能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调整自己的作战计划:先是率军逼近梁营扎寨,形成对梁军的进逼之势,后又听从老将周德威的建议将军队后撤,避免了近战中自己兵力不足的弱点,也使在日后的决战中易于发挥自己以骑兵为主的优势。之后,晋又派军队抓获梁割草的士兵,致使梁军草没有着落,军马大批死去,这样就造成梁军冲击和远程行军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晋把梁军诱引到自己营地附近,以逸待劳进行决战,无疑增大了晋军胜利的可能性。&&&&进入决战后,由于晋军己占主动,所以应对从容。当时对野河桥的争夺是战争胜败的关键,李存勖亲自示意身边将领李建及率军把争桥而进的梁军杀退。在选择全面出击的时机上,李存勖听从周德威的建议,而周德威也冷静切实地抓住战机,从而取得最后的胜利。&&&&第四,晋军将士大臣在柏乡之战时都能积极献策,英勇奋战,是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如周德威对李存勖的建议开始未被采纳,但他并不放弃,又去请老臣张承业出面劝说李存勖,使李存勖最终听从了自己的意见。决战中,周德威又积极献策,洞悉敌情,把握战机。又如李建及受命后,率军拼死阻击争桥而进的梁军,并将其击退,从而保持了晋军在战场上的主动地位。又如李嗣源率领自己的亲军,冲击梁军最强劲的白马都来鼓舞士气,以致全身布满飞矢,“甲如猬毛”。这些,可以说是李存勖平时选贤任能,在决战最关键的时刻得到了最集中的表现。就晋军整体而言,在决战中能做到“整而静”,除前述的原因外,也反映了将士一心,所抱有的必胜信念。&&&&第五,朱梁的冒然进兵也是晋获胜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首先在柏乡之战前,朱温对时局没有进行全面的考虑,对自己最主要的敌人李存勖实力的发展及对战争的参与估计不足,或根本就没有考虑。再说其冒然进攻镇州的王镕,势必威胁与之相邻的定州王处直,而镇、定力弱,又势必向李存勖求援,这实际就是把镇、定推向了李存勖一边,从而增强了李存勖的实力,使之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与朱梁军事力量的差距。&&&&其次,梁军后来在与晋军对阵时,冒然出营,更导致了他的最后战败。如前文所述,晋军迫近梁营扎寨时,周德威率骑兵向梁军挑战,梁军出营迎战,被周德威看出其志不在战,而在炫耀武力;实际也就是向晋军展示了其强盛的一面,同时也暴露了其“骄兵”这一弱点,从而使周德威提出了“贼势甚盛,宜按兵以待其衰”的策略。晋军并因此后撒,及采取了消耗梁军实力的行动。&&&&晋军退至高邑,在梁军马大批死去的情况下,周德威等再次逼近梁营挑战。梁军大举出击,想凭人多势众,消灭晋军,这次却走上了不归路。因为梁军随晋军转战至野河后,争桥不成,被阻于野河南侧,梁军虽众但不得充分施展。而晋军控制渡桥不断向梁军发起进攻,这样,晋军可以轮换,而梁军不得休息。周德威所谓梁军“虽挟糗粮,亦不暇食”,即是就此而言的。在这种情况下,梁军“日昳之后,饥渴内迫,矢刃外交,士卒劳倦,必有退志”,也是在周德威预料之中。晋军抓住机遇反击,一举取胜,也是必然之势。&&&&再从梁出师目的看,表面上是助镇御燕,实为灭镇,为此不惜残害镇士卒百姓,这造成了镇士卒百姓对梁军的仇恨,致使后来柏乡附近的百姓也“奋白刃”追击梁军,这自然对晋军的胜利有着积极的作用。&&&&柏乡大捷后,晋乘胜进击,黄河以北州县纷纷落入晋军之手,使晋的先头部队进至黄河北岸,这就对梁首都开封形成威逼之势,而梁在河北的势力却大减。尤其是这之后,梁军对李存勖产生了惧怕心理,如柏乡之战后不久,李存勖于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北)观河,值梁军1万余人将渡河,闻李存勖至,皆弃舟而去。更应提及的是,柏乡之战以后,李存勖不断对梁发起大规模的进攻,直至把梁灭亡,即此而言,柏乡之战可以说是晋由守势变为攻势的转折点。然而柏乡之战的意义还不仅此,因为李存勖入主中原后建立了后唐王朝,之后的后晋、后汉王朝实际也为李存勖后继者所建,甚至后周和宋王朝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后唐王朝的延续。见于此,柏乡之战对我国历史的影响应该说是非常深远的。败退缅甸的国民党残兵:朝鲜战争时妄图反攻云南&&&&关于建国初期国民党军队(以下简称国军)残部在滇缅边境的活动,台湾柏杨的《金三角、边区、荒城》和《异域》,大陆邓贤的《流浪金三角》,张伯金的《亡命金三角》,以及徐军的《流亡异国的蒋军残部》等,都有过介绍,但多采用纪实文学的笔法,且多聚焦金三角的毒品问题。近年来,随着外交档案的不断解密,学术层面的研究不断深入,相关的史实也日益清晰。本文拟根据台湾地区以及美国、日本的外交档案,并综合已有的研究,对李弥及其国军残部从流窜滇缅边境到盘踞缅北再到撤往台湾的大致过程,进行考订、梳理和描述。&&&&兵败云南溃窜缅北&&&&1949年年底,解放军向盘踞云南的国民党军队发起总攻。国民党军队溃败滇南后,由第26军93师278团副团长谭忠以及第8军237师709团团长李国辉率领的两支残部约1400余人,于1950年2月先后流窜到缅泰边境大其力(Tachileik)附近的猛捧(MongPong)地区。其后,一些零星的队伍也加入其中。几支残军联合组成“复兴部队”,初由第93师的参谋长何述传担任指挥官,后由李国辉接任指挥官,谭忠为副指挥官,此后国军残部在缅甸的活动进入“小李将军时代”。&&&&此前已撤退到台北的这些军队的统领李弥此时主动向台湾当局请缨:“拟即赶赴滇南地区,收容部队,负弩前驱,为国效命。”据台北学者覃怡辉考订,日李弥在未获台湾当局批准时,便迫不及待地由基隆乘轮船偷渡到香港,再辗转于4月11日到达曼谷,经国民党驻泰武官陈振熙协助,与窜缅国军残部取得联系,并设法获得驻泰使馆职员身份留居泰国,同时以国民党云南省政府主席兼云南绥靖公署主任身份,领导流窜缅甸境内的国军残部。&&&&对于这支国军残部,初到台湾自顾不暇的国民党当局既不很了解也不很重视。当李国辉等设法通过电台与台湾当局取得联系时,后者只是指示他们:设法自行解决出路。到1950年3月底,这支部队只收到台湾方面汇来的5万泰铢。4月李弥抵泰后,将其私人积蓄的10万美金提供给他们充作给养。经李弥争取,自5月起台湾当局同意每月提供10万泰铢(7月起增加为20万泰铢)作为军饷。&&&&时缅甸独立不久,对国内尤其是边境地区的控制能力薄弱,对这批非法入侵的国军残部十分担忧,从一开始便采取军事和外交双管齐下的方式,力图将这批不速之客驱逐出境。但历经两个月,大其力战役却以缅甸军队的失败而告终。缅甸方面不得不将重心转到外交舞台上。&&&&由于缅甸政府在日便宣布承认新中国,并于日正式与新中国建交,与此同时断绝了与国民党政府的外交关系,因而在外交舞台上缅甸方面只能通过美国政府与台湾方面交涉。1950年7月,缅甸政府请求美国方面向台湾施加压力,让国军残部或缴械接受安置,或立即撤离缅境,否则将向联合国提出控诉。美国政府在当时对于这支国军残部同样既不了解也不重视,认为他们不但在军事上没有什么利用价值,而且在舆论上会有利于共产党阵营的宣传,如果听任他们滞留缅甸,缅甸政府将不得不花费很大精力去对付他们,进而不能全力对付境内的共产党游击队和克伦族反叛武装,这样不但会威胁到缅甸内部的政治安定,而且会影响到整个东南亚的安全局势。在接到缅甸政府的请求后,美国助理国务卿腊斯克(DeanRusk)先后于7月7日和7月25日两次约见台湾当局驻美“大使”顾维钧,要求台湾当局命令缅北的国军残部向缅甸政府缴械。李弥等人以如向承认中共政权的缅甸政府缴械,部队将铤而走险为由,拒绝撤军。7月28日,美国国务院再次以国务卿艾奇逊(DeanAcheson)的名义向顾维钧重申撤军的要求。与此同时,缅甸政府决定将国军残部入侵缅甸的问题提交联合国讨论。&&&&在美国和国际社会的压力下,台湾当局于8月3日致电李弥,命令其于8月14日前将国军残部撤出缅北,进入云南从事游击活动。缅甸方面对此表示满意,并决定不再向联合国提出控诉。8月23日,国军残部撤离大其力驻地,撤往泰缅边境的猛撒(MongHsat)地区。次日,缅甸政府军进驻大其力。&&&&然而,就在人们以为这一问题即将解决时,日益白热化的朝鲜战争却给了这支国军残部转圜之机,使他们得以在滇缅边境存活并重新活跃起来。&&&&朝战爆发反攻云南&&&&日,正当国军残部与缅甸政府军在大其力鏖战之际,朝鲜战争爆发了。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打响了抗美援朝的第一仗,并很快将战线重新推进到三八线附近。在朝鲜战争日益白热化之际,原先很少为人所知又很少为人重视的这支国军残部,成了美国政府和台湾当局手中的一枚棋子、一支奇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支持。&&&&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方面积极筹组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部队,力图使战争国际化。1950年9月,美国海军少将厄斯金(GravesB.Erskine)率领“东南亚军援顾问团”访问泰国,其使命是努力争取泰国参加联合国军。滞留曼谷的李弥获悉厄斯金来泰后,通过台湾当局驻泰武官陈振熙与厄斯金取得联系,两人先后三次进行会谈。李弥主动提出率所部国军反攻云南,牵制共军军力,减缓美军在朝鲜战场的压力,同时希望美国方面给予援助。厄斯金认为利用这支国军残部牵制中国兵力是一个不错的选项,表示愿意提供武器装备和经济援助,但前提是在国军残部进入中国境内后,方可对其进行空投补给。&&&&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后,美国在战场上陷入被动。11月5日,美国中央情报局的政策协调办公室(OfficeofPolicyCoordination)根据厄斯金提供的信息,向杜鲁门总统递交了一份“白纸方案”(OperationPaper,台湾档案称之为OperationG)。这一方案的中心内容便是支援缅北的国军残部进攻中国大陆,牵制中国兵力,以缓解美军在朝鲜半岛的压力。美国政府内部对这一方案有不同看法,但杜鲁门总统表示支持,撇开国务院批准了这一方案,并要求中情局秘密加以实施。自1951年2月起,中情局在泰国政府的协助下,通过曼谷情报站,在曼谷设立了一家“东南亚国防用品公司”(SoutheastAsiaDefenseSuppliesCorporation),负责向国军残部提供武器装备。&&&&在获得美国青睐的同时,台湾当局对曾经被忽视的这支残部也重新加以审视,认为他们不失为一枚与美国讨价还价以争取美援的筹码,一旦他们在云南得手,还可以使那里成为反攻大陆的基地,因而决定加强对他们的援助。1951年2月,台湾“国防部”在美国中情局的协助下,也从高雄经海路将一批武器装备运抵曼谷,再经由泰缅边境送交国军残部。&&&&在获得美国和台湾当局的支持后,李弥亲自从泰国来到缅甸境内的猛撒残军总部,在第26军的建制下,将部队改组成新的第93师和第193师,并加以扩展。据称其势力一度扩张到3万多人,控制了北到密支那,南抵泰国清迈府,东达老挝山区的一片区域,在湄公河西岸峡谷还修建了一座简易的江腊机场,有记载说蒋经国还曾秘密从台北飞抵该机场视察这支部队。&&&&1951年4月,李弥所部从缅北分南北两路向云南推进,5月发起反攻大陆的军事行动,此后两个月间一度占领云南边境的镇康、双江、耿马、孟定、沧源、澜沧、宁江、南峤等8个县治。在此期间,美国也先后5次向沧源境内空投了武器装备。&&&&对于国军残部在云南的反攻活动,中国政府和国内外舆论都曾给予高度警惕和强烈谴责。自1951年5月下旬起,《人民日报》不断对国军残部进犯耿马、双江、沧源、孟马、孟连、孟董等地的情况加以报道,并将谴责的矛头直接指向他们背后的美国和蒋介石政权。直到日,《人民日报》还发表了《美国竟由台湾运送国民党匪军到泰国和缅甸北部,阴谋向我国边境乘机进行大规模扰乱活动》的文章,对“美帝国主义”和“泰国反动政府”相勾结,增援缅北的“国民党残匪”,“阴谋向我国边境乘机进行大规模的扰乱活动”加以揭露和谴责。日,苏联代表维辛斯基(AndreyVyshinsky)在联合国政治委员会也作了题为《关于美国的所谓“集体措施”计划--准备战争的计划》的发言,揭露美国政府的侵略行为,支持中国政府的严正立场。&&&&现有资料尚不能完全解读那段时间国军残部对云南的军事骚扰,对中国政府和中国军队到底起了多大的牵制作用,但这支国军残部毕竟是孤军深入,实力有限,又缺少补给,在解放军发动反击后,很快便全线溃退。日,这支国军残部不得不再度退回缅甸境内。对于国军残部在云南的失败,李弥归咎于美国的援助不力,当1953年被召回台北时,他向台湾当局递交了一份既不乏牢骚又无可奈何的报告,其中谈到:&&&&1951年3月美方为刺激匪方促成南北韩和谈,给以本部队不适用之机关枪200挺(装甲车上用的),六零炮12门,卡宾枪150支,15W无线电4部,82、60、79、30、45卡宾枪各种口径弹药各一部(数目待查),要本部队作螳臂挡车式之进攻云南,并派干部两员随行监视(美国人)。本部队官兵以反攻有责,当即不问一切攻复沧源。在该地美方又空投三零步枪875支(每支附弹40发),卡宾枪2000支(每支附弹50发)。7月本部以众寡悬殊伤亡甚大,迫不得已即转移至滇缅边境,整补训练,待机再举。此后该方即烦言啧啧,并即停止补给装备。同年9月,该方月给经费美金75000元(按泰币市价折付,收支实情均已呈报)接济本部队,迭嘱潜伏待机,本部队明知其为玩弄而豢养,但只好听其安排。1952年4月美方迫于中苏匪帮与缅甸之威胁,立即停止上项经费援助。&&&&诚如李弥所言,中情局对国军残部的援助力度并不大,但国军残部在云南发动的昙花一现式的反攻大陆,更如同他所说的是螳臂挡车之举。这才是他们失败的根本原因!&&&&&缅维主权促蒋撤军&&&&国军残部在云南的反攻行动,与其说是出于他们对反攻大陆的政治信念,不如说是更多地为了向台湾当局和美国方面证明他们的存在价值,以争取更多的援助,维系自己的存活。再回缅北后,国军残部很快陷入生存危机。&&&&如同李弥上述报告所说,在重返缅甸的一段日子里,美国中情局并没有马上放弃对他们的期待,仍然秘密向他们提供每月75000美金的经费接济,希望他们继续在云南方向发挥作用。但事实上他们已经很难如美所愿,再度采取军事行动对大陆构成威胁了。1952年1月,当李弥由台北返回曼谷时,美国驻台官员特别安排他绕道菲律宾美国空军基地,与中情局官员商讨下一步的行动计划。中情局给了李弥三个选项:第一,进击云南;第二,进入越南;第三,滞留缅甸。李弥只能选择第三项。而这无疑不是美国所希望的。到1952年4月,中情局便停止了对他们的全部援助。&&&&为了在缅甸存身,国军残部不得不设法加强与缅甸国内反政府势力的勾结和合作。他们与缅甸境内克伦(Karens)族和蒙(Mons)族反政府武装建立联系,互换粮食和枪械,互相派员常驻对方,协同应付缅甸政府军的围剿,甚至试图结成联合对抗缅甸政府军的军事联盟。他们也支持因不满缅甸政府取消土司制度而持反政府立场的掸邦土司。他们还尝试在克伦族和蒙族的协助下向缅南发展,开辟海上补给通道。1952年9月,他们曾南下毛淡棉(Moulmein),与缅甸政府军发生正面军事冲突。1953年2月,他们又结集各方面力量,主动向缅甸政府军发动攻势,策应遭缅甸政府军围剿的克伦族武装,并试图打通南下的交通线。&&&&国军残部在缅甸的非法存在和非法活动,给缅甸政府造成极大麻烦和极大威胁,缅甸政府视之为腹心大患。出于维护国家主权的需要,又迫于反对党的压力,缅甸政府下定决心将国军残部驱逐出境。由于军事力量薄弱,武力围剿收效甚微,缅甸政府不得不再次求助于美国和联合国。&&&&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对国军残部的实际力量和使用价值越来越怀疑和否定,并且随着朝鲜战局进入停战谈判阶段,美国也越来越不需要借助他们了。这时的美国政府主要得从其对缅政策以及东亚战略全局出发考虑如何处置国军残部,他们对缅甸的基本诉求是稳定国内局势,确保缅甸政府不倒向社会主义阵营。这样,抛弃利用国军残部牵制中国军队的政策,迫使台湾当局从缅北撤退国军残部,就成了美国的必然选择。&&&&1952年10月底,美国助理国务卿阿利森(JohnM.Allison)访问台湾,曾要求蒋介石撤退缅北的国军残部,蒋不但强烈反对,还要求美国继续向他们提供援助。日,美国国务院要求其驻台“代办”兰金(KarlRankin)面见蒋介石,劝蒋接受美国提出的自缅北撤退国军残部的计划。但直到2月21日兰金才得以在高雄拜会蒋介石。两人之间留下了这样一段谈话记录:&&&&兰:国务院吁请蒋“总统”下令将李弥部撤回台湾。&&&&蒋:撤回李部,为艾理逊(指美国国务卿艾奇逊)一人受英人左右之意见。&&&&兰:美欲将中立集团拉入民主集团,李部之存在,使有中共入侵之威胁;尤其李部与克伦叛军合作,缅视为大忌。李部所能指挥者,恐二千人而已,如能将此二千人撤回,则国务院即十分满意。&&&&蒋:美政府一方面要我反共,一方面又要我把反共之李部撤回,是何道理?&&&&兰:只因李部不在中国境内,如在云南则美国无话可说。且李部兵力不大,无大作用。&&&&蒋:李部虽仅三千,但在中缅未定界之一万余人之游击队,皆视李为领导人,李部散去,则此游击队亦将散去;李部在该地,能带给滇桂两省人极大之希望,此为其重要性。&&&&兰:但国务院所请贵国撤退者,并不包括该一万余人,只是能撤之部队。&&&&蒋:李部之在滇,犹如昔日美军陆战队之在华北,一旦撤出,将来付出之代价极高。如能顾全缅颜面,是否可以不撤?总之现在不能下令,必须等李弥回台后始能作具体决定。&&&&兰:如能与缅政府合作,自然甚佳。&&&&蒋介石的上述态度,显然不是美国方面所希望的,更不是缅甸政府所能够接受的。缅甸政府一方面继续通过美国向台湾当局施压,一方面决定向联合国提起控诉。迫于美国的压力,台湾当局于日将李弥召回台北。&&&&无可奈何撤军台北&&&&对于李弥来说,缅北的国军残部是他军事生涯中最后的资本,将这支部队留在滇缅边境,进可以窥伺滇南,退可以纵横缅北;如果撤军回台,他就会丧失兵权,无所事事;更何况滇南不但是他的故乡,也是抗日战争中他所在的第8军大批将士为国捐躯之地,在情感上他也无法放弃。因此,他无论如何不愿意将国军残部从缅北撤回台湾。&&&&李弥回台后,2月26日便迫不及待地上书蒋介石,坚决反对将国军残部撤回台湾。其理由是:(1)所部多非正规军,无法强迫他们撤退。(2)撤军影响台湾岛内的反共士气。(3)没有美援国军残部仍然可以生存。(4)国军残部已取得若干战果,如果撤军将前功尽弃。(5)美国政府“一面宣布解除中立台湾政策以鼓励我政府反攻大陆,一面则又迫使本部队缴械撤离运回台湾,此种专为美国人眼前利益打算之建议,实无考虑之必要”。(6)缅甸政府已众叛亲离,只是为了讨好“中共”而企图武力驱逐国军残部。在报告的最后,李弥不惜以辞职相要挟,坚决反对从缅甸撤军。李弥的夫人龙慧娱也上书宋美龄,反对将国军残部从缅甸撤回台湾。&&&&3月3日,李弥在台北与兰金直接会面,明确表示国军残部志在重返大陆,无意来台,同时强调他也无法命令他们来台。美国国务院对此非常不满,训令兰金要求台湾当局立即命令国军残部停止对缅军的进攻,然后使之撤退回台,并停止对他们的补给。台湾当局被迫表示原则上接受撤军的要求,但仍然强调“无法完全掌控这支军队”,并要求撤军只能在缅甸政府军停止进攻的前提下进行。就在美蒋之间讨价还价之时,在联合国舞台上,美国和台湾当局遇到了来自缅甸政府和国际社会前所未有的压力。&&&&3月17日,缅甸政府通知美国政府,鉴于国军残部侵犯缅北的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决定自6月30日起停止接受美国的援助。3月26日,缅甸政府正式向联合国递交《缅甸联邦所提关于台湾国民党政府侵略缅甸之控诉》。4月23日,联合国大会全体会议以59票赞成、0票反对、(台湾当局)1票弃权通过第707号决议,谴责外国军队对缅甸领土主权的侵犯,要求其必须放下武器接受收容或立即离开缅甸领土,呼吁所有国家尊重缅甸的领土主权和独立,建议目前的谈判继续进行,要求所有的国家协助这些军队和平撤离缅甸而不要支援他们。&&&&在联大决议通过以后,美国政府于4月25日提议由美、泰两国代表为中介,组成缅、美、泰、台四“国”联合军事委员会,讨论并落实国军残部撤军缅甸的问题。李弥曾经提出让国军残部的代表参加联合军事委员会,但遭到各方面拒绝。在这以后,李弥仍然没有放弃努力,但已被排除在撤军谈判之外。台湾当局虽然也不愿意将国军残部撤出缅甸,但碍于美国的压力和国际社会的反对,不得不与有关方面合作,将国军残部从缅北撤往台湾的计划付诸实施。经过种种周折,国军残部从缅甸的撤军行动得以分三阶段进行。据台湾方面统计,先后有6572人撤到台湾,其中官兵5699人、家属873人。在撤军实施过程中,台湾当局仍设法将部分国军残部留在了缅甸境内,并且在日后成为活跃在金三角地区的一支从事毒品活动的特殊的武装力量。&&&&(作者:胡礼忠,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外交事务研究院教授;张绍铎,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外交事务研究院副研究员)欧媒:美打响对俄代理人战争 乌逃不了弃子命运290名美军士兵将前往乌克兰西部,负责培训乌克兰民警卫队士兵,以此增强其自卫能力&&&&欲直接插手乌克兰内战?&&&&张冀北&&&&据外媒22日报道称,乌克兰东部民间武装表示可能将在“可能预见的未来”展开攻势。而就在前一日,美英两国同时宣布向乌克兰派遣士兵帮助训练乌国军队,在乌境内展开军事培训工作。就在俄罗斯大规模庆祝克里米亚入俄一周年之际,美英联盟如此“高调”支援乌克兰政府军,乌民间武装又抛出“进攻”言论,不禁让人对乌局势以及美国对乌政策是否发生“转变”产生猜想。&&&&美英军援难改乌局势&&&&日前,美国国防部向外界证实,美军将于下月派出别称“天兵”的陆军173空降旅的290名美军士兵前往乌克兰西部,负责培训乌克兰民警卫队士兵,以此增强其自卫能力。同时美国还表示,将向乌克兰提供价值超过7500万美元的“非致命性”军事装备。&&&&而就在美军公布训练计划的同一天,英国国防部也发表声明称,35名英军士兵已在乌南部城市尼古拉耶夫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对乌陆军训练。&&&&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称,这是自去年4月乌克兰政府军与亲俄武装发生冲突以来,西方国家首次在乌展开长期军事培训计划。&&&&虽然此前有分析认为美国对乌经济军事援助并未间断,但如此“挑时机”且“高调”地宣布在乌本土进行军事培训,让人不禁对美国对乌态度产生猜想。&&&&美英如此“心有灵犀”地对乌克兰提供援助是否会给乌局势带来改变呢?&&&&有分析认为,美英对乌克兰军队的培训会起一定作用,但作用有限。由于乌克兰与俄罗斯军事力量对比悬殊,直接冲突毫无胜算,美英军队又不能直接参战,乌克兰政府只能依靠美英的援助提高训练水平,别的就指望不上了。&&&&也有分析指出,美英在乌克兰派驻军事教官进行军事训练,并不会使乌克兰政府军队战斗力陡然提升。此举更多是象征性举动。因此,美英的军援并不会从根本上改变乌克兰危机中各方军事力量的平衡。&&&&俄美的公开“较量”&&&&英国媒体日前报道分析称,美英同时向乌克兰派遣士兵帮助训练乌军队并向乌提供军援,此行动明显针对俄罗斯。&&&&就在俄罗斯大规模庆祝克里米亚入俄一周年的后一天,美国高调宣布对乌援助,既将美国在乌进行“代理人战争”的既定事实公开化,同时也大有向俄罗斯公开“下战书”的意味。&&&&美国充当乌克兰危机中的“正义使者”是假,削弱“假想敌”俄罗斯是真。正如《华盛顿邮报》此前评论称,西方与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冲突远超维护乌克兰领土完整的范畴。&&&&德国《快讯报》报道称,西方采取此行动意味着乌克兰冲突走向实质转变。美英支持的乌克兰政府军打击俄罗斯支持的乌分裂分子的正面较量已经开始。一场真正的代理战争似乎即将到来。&&&&而据美国福克斯新闻网报道,美国对乌培训行动此前一直没有启动,是担心此举会刺激普京。但近日普京频频“大秀肌肉”,不仅在黑海、克里米亚等多地举行实战军事演习,还下令俄北方舰队及伞兵部队进入全面戒备状态。普京的“不甘示弱”着实刺激了美方,促使美国将对乌援助公开进行,“意在向俄罗斯表明普京'削弱邻国、将克里姆林宫的控制强加于人'不会再得到容忍。同时也向莫斯科表明,英国与西方将准备继续支援基辅政府”。&&&&乌靠大树却难乘凉&&&&虽然美国和俄罗斯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已是“针尖对麦芒”,角力之势已然分明。但乌克兰政府寄希望于美国援助解决乌克兰危机,这种“找棵大树好乘凉”的做法也并非聪明之举。&&&&乌克兰危机爆发一年多以来,美国对于乌克兰的援助多“口惠却实不至”。此前答应的对乌非致命性武器援助迄今未全部到位,承诺的3.5亿美元的军事援助也未拨付。&&&&美国凯托学会高级研究员道格·班多曾刊文分析称,乌克兰危机并没有损害美国的根本利益,俄罗斯也没有对美国的任何核心利益造成威胁,美国不会为了乌克兰的利益与俄罗斯开战。相反,美国希望乌克兰冲突进一步升级,以此将俄罗斯拖入战争泥潭,削弱其实力,从而达到在欧洲牵制俄罗斯的目的。&&&&美国在乌克兰上演的这场“舞剑表演”,实为对付普京这位“沛公”。&&&&虽然在表面上看来,美国对乌援助有了进一步的进展动作。但出于国家利益等因素,美国方面在关键时刻还是会选择“弃车保帅”。&&&&因此,即便是有了美国的“直接插手”,乌克兰危机也不可能得以迅速缓解甚至解决。相反,所谓西方的“援助”,更多的是将乌克兰政局演变成一个不断恶性循环的过程,乌克兰这颗“车”还是逃脱不了美国利用其牵制俄罗斯的“宿命”。(责任编辑:CM022)相关报道:
馆藏&38791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第六驱逐舰队任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