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星是什么意思中的半明生昧的意思

智圆法师:佛说无量寿经讲记(七)--明华居士的空间、学佛网个人空间
※ 与我交友
※ 法宝流通
我的友情链接
14:40:00 阅读:&&
  佛说无量寿经讲记(七)  超越声闻缘觉之地,得空无相无愿三昧。  先解释“超越声闻缘觉之地”,再解释“得空无相无愿三昧”。  一、超越声闻缘觉之地  声闻、缘觉的法是中下根人所修,也是佛教的方便法门。而菩萨的境界不只处在声闻、缘觉的境地,所以说“超越”。  “声闻”就是指闻到佛说法的音声而了悟四谛的人。由于认识了染净两重因果,杂染的轮回法是什么样的性质,又是由什么起因而来,清净的涅法是什么样的性质,又是由修什么道而能证得,对于染净因果完全通达了,从根源上明白了:“是由我执起惑造业,从而变现出六道轮回;反过来,只要见到这生命体上只有蕴而没有我,就会止息执著我而起惑造业的妄动,从而寂灭苦果、证得涅”。像这样修持无我之道,断尽了见、思烦恼,除去了分段生死,证入小乘涅,就叫“声闻地”。  而缘觉的智慧比声闻更深一些,所以叫做“中乘”(声闻是“小乘”)。声闻根钝一点,他是从果寻因,先知道果是苦的自性,然后寻找它的因是什么,一步一步地往因上寻找,最后找到是“我执”。缘觉是察因知果,是反过来从因的状况推知果的状况(就是从很细的起因的相状,能推断之后所演变出来的显著的果)。这轮回的流程是怎么一步一步地演变、演化?怎么从无明生行,从行生识,从识生名色等等?  “缘觉”的“缘”是指十二种由因缘所生的支分,叫做“十二缘起支”。“觉”就是从十二缘起支上观察而得到“无我唯法”的觉悟。意思是,从“无明”到“老死”这十二支,都是由前前生后后,都是因缘所生。所谓的轮回其实就是一个循环不断的缘起链。他就从这里觉悟到:在轮回运转的全过程中,根本没有独立的、主宰性的我存在,这里只有一个又一个因缘所生的法,里面根本就没有“我”,始终是从前前的因生后后的果,其中的每一支都不是“我”。这样了达无我之后,就会止息对“我”的执著,而停止为“我”的妄动,也因此就息掉了轮回的动力――惑、业。总之,经由观察十二缘起而断烦恼、证涅,就称为“缘觉地”。  但是二乘阿罗汉只证得一分空性,又堕在空边。而菩萨了达无边幻化网,得了平等法,所以是空、有二边都不住,称为“无所住处涅”。意思是说:虽然知道一切法空,而不著在空上;虽然了知众生空,依然任运地度众生;虽然了知国土空,仍旧精进地庄严国土,并不会住在无为的空里头。以现证空性的缘故,不会著在相上;但也不会住在空里,而是能发起无边的妙用。像这样,超过了一切声闻缘觉之地,称为“超越”。  二、得空无相无愿三昧  “得空无相无愿三昧”,空、无相、无愿是三解脱门,从这三个门进去会得解脱。《大智度论》里讲:要看人的根器,如果是个利根,一道门就入进去了,就直接到了本性。但是如果知道了空,又还执著有个“空”相存在,那还要再说无相门,来去掉“空相”的执著;但如果还起心要取“无相”,那就再说一个“无愿”门,让你连取的心也不要起。这样来帮众生进入,但这不是固定谁都要由三个门进去。有的人是从一道门入的,有的人要从两道门入,甚至三道门入,这是有不同情况的。  这个空、无相、无愿,可以这样解释,就是一切观待因缘成立的众生和法都无自性,都没有自己的体,叫做“空”。这样本来没有它的自性或自体,怎么会有它的相存在呢?所以叫做“无相”。比如梦到是有一个孩子,也有这个孩子的相貌、言语、行动。但这只是梦中的事,真实中压根就没有这个孩子,哪有他的什么相呢?所以是“无相”。现在正现的这个相实际就是无相。由于错乱才见到这样的相,实际没有这样的相。既然是无相,就没有你心所取的;所取没有,能取就没有了,所以叫“无愿”――一切求取的心都息掉了。  像世间人要做成功人士,想得到很大的荣誉;或者说想找个很好的爱人等等,要得到这些,才觉得人生有意义,所以就一直有追求世间法的心,一直都在努力地追求,这都是因为把虚假的世间法看成实有的缘故。由于认为真的有所取的东西,所以能取的心就不断地生起,一直处在愿求的心态中。一旦知道所取的人或法如迷梦般了不可得,心就会歇下来。这样,在虚幻的世间就是随缘而过了,不是硬要勉强去求什么,因为并没有可得的东西,往外去求取就是愚痴了。所以说“随顺世缘无挂碍,涅生死等空花”,不光生死等空花,连涅也等空花,因为涅只是相对生死安立的,不必执著在哪个地方有什么“涅”的东西存在!这就是“绝学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了。  这样对于空、无相、无愿安住不乱,就叫“三昧”。  善立方便,显示三乘。于此化终,而现灭度。  先解释“善立方便,显示三乘”,再解释“于此化终,而现灭度”。  一、善立方便,显示三乘  这些大菩萨们得了空、无相、无愿三昧,但不会像阿罗汉那样住在空当中,而是随缘度生,化在种种世界里,遇到有缘的人就度他。就是彻见自心之后,自己成了无事的人,所做的一切就是帮助众生出离迷梦。如果众生已经梦醒,法界太平,那就不必要做什么。但众生界是度不完的,所以发起普度众生的无尽的行愿。  那么在种种世间界里,就是随缘度众生。怎么度呢?就是“善立方便,显示三乘”这一句。《法华义疏》里讲到:方便也就是善巧,善巧就是智慧的起用。就是心非常灵通、灵妙,见到什么样的人,就说什么样的法,设立种种方便来度众生,这就是妙用的境界。自己彻见本性,开启了差别智,智慧就会现起大用。《大集经》上说:“能调化众生,使之都趣向无上正等正觉。”  像这样就是遇到种种根机,就设立种种教法,这些教法归纳起来叫做“三乘教法”。“三乘”,是指用种种车来运载众生到达解脱果地。“乘”就是车的意思。众生在生死此岸,要让他度过烦恼中流,到达涅彼岸,就要有运载的工具,也就是要设立种种度脱的法门。对不同的众生,有的给他一辆小车坐坐,度他过去;有的给他一辆中巴坐坐,度他过去;再有的给他一列火车,度他过去,这就好比是“三乘”。“乘”是一个比喻的说法。实际上,心上的车子不是指外在的车子有四个轮子、有驾驶室、要朝某个方向去开。心上是认识法之后,心里有趣证的目标,有能实证的正道,有安住之处,这样如法地修持,就能到达果地,这叫“运载至果地”。  《法华经?譬喻品》讲:“如来有无量智慧、十力、四无所畏,诸法无尽的宝藏,能给予一切众生大乘(一佛乘)之法。但众生根性千差万别,不是全部都能接受。以这个因缘,佛就以方便力把一佛乘分成三乘来说。”观察一下世间的状况就知道,众生的根性确实有深浅、成熟、不成熟等好多差别。像现在多数人目光很短浅,就只关心现世的利益,那就离佛法的要求很远,要一步一步地接引才可能成熟,因为他前世对佛法的熏习很浅,不可能一下子就趣入和信受很深的法。虽然到最后也就是指示人当下见本性,但现在心和法之间有一道很大的屏障,就是众生心里错乱的习气还太深太重。因此就要设立方便,逐渐地使他的心调柔、成熟,所以就要把一佛乘分成三乘来渐次引导。  二、于此化终,而现灭度  “于此化终,而现灭度”:就是指佛示现在人间,最后色身入灭,不住在世上,就叫灭度或涅。灭度的本义是灭尽了生死因果、度过了生死瀑流。就像《涅经》所说:“灭诸烦恼,称为涅。离诸有,是为涅。”  所以谈起涅,首先要知道:凡夫落在轮回里,就是因为惑业的妄动一直停不下来,由于业力不息,就导致生死不断。什么是涅呢?就是认识到:根源上这是由虚妄的执著变起的,所以只要能见到无我,就像见到绳上无蛇之后,执蛇的心就会止息。同样,见到无我之后,执著我的心态和行动都会停止。所以以现见无我,就开始停止苦因――由执著我发起的惑业;而停止了苦因,就不再产生苦果。这样寂灭苦因苦果,度过生死瀑流,就叫“灭度”。  以上是通于小乘的解释。大乘更深地解释是:“义充法界、德备恒沙,为‘圆’;体穷真性、妙绝相累,为‘寂’”。“圆”表示证德,“义充法界”指真心遍满法界;“德备恒沙”,就是真心上本自具足恒河沙数的性德,这一切性德全部都显发了,叫做“圆”;“寂”表示断德,由于彻证了真如,心不再著在妄相上,被相所累,这就是“妙绝相累”。一切分别和执著都完全寂灭,就叫做“寂”。  懂了涅的真义就知道,这是为饶益中下二乘的人,而方便示现入灭。意思是,首先在众生心前示现色身,到因缘穷尽时,色身影像就息灭了。但这不是世间人认为的“死了、灭了”,其实佛并没有涅,并不是“佛没有了,佛不在了”。如来遍一切时处,怎么会不在呢?如来不生不灭,哪里有灭呢?所以这只是众生心前的佛身影像消失了。  “现”就是示现,有必要的,这是为饶益中下二乘的人,以善巧方便而示现入灭。也就是在众生根性还没成熟的时候,有必要让他生出离心、起珍惜想,因此就示现入灭,使他知道世间无常,勤求解脱。  《法华经?寿量品》讲:“若佛久住于世,薄德之人,不种善根,贫穷下贱,贪著五欲。入于忆想妄见之中。若见如来常在不灭,便起骄恣而怀厌怠。不能生难遭之想,恭敬之心。……是故如来,虽不实灭,而言灭度。”比如很多人自称是修行人,实际上对五欲还恋恋不舍,这样连基本的出离心都没有,当然不可能得解脱。这样的人时时被贪著五欲的心所驱使,不断地入在邪思妄想当中,昼夜不停地追求声色货利,他心里只觉得世间的享乐很好,他是乐此不疲的,哪里有出离心呢?像这样的人如果见如来永远住在世间,就会起骄慢放纵的心,久而久之就生起疲厌心、懈怠心,没办法生起珍惜心、恭敬心。以这个原因,虽然佛不是真实灭,却要说“灭”。  意思是:“灭”只是在虚假的现相上安立的,因缘造成的相有生,也就有灭,但这是像梦一样的假相,并非真实;本自元成的理体并不是因缘所生,哪有什么灭呢?实际上,真心本来无生也无灭。这不是真的灭了,而只是示现灭,所以称为“现”。  这是为度中下根机的缘故。如果是上根人,见到如来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本来没有生灭,哪有涅呢?“涅”在这里是指生灭心前显现为灭,人们就认为佛已经不在了、佛离开我们了!实际上佛何曾离开呢?佛遍一切时、遍一切处,真正的见佛就是见到真如本性,也就见到与一切诸佛同在。  亦无所作,亦无所有。不起不灭,得平等法。  这是讲:虽然诸大菩萨示现灭度,实际上既无所作,也无所有,既无所起,也无所灭,真实的情况是证得了平等法。  心里起种种妄念才有造作,才会作出虚假的果来;心里什么妄念也没有,哪来的作呢?这是没有什么新的果可得的,所以说“亦无所有”。人都误以为会不断有新的果出现,这是一种颠倒的想法!有为的果好像显现了一个、又显现一个,其实这只是因缘造成的一个个的假相。到了梦彻底息灭时,本来是佛,还有什么新得呢?  而且,这里没有什么清净可起,也没有什么染污可灭。若有个实际的染污,才说有染污可灭;没有实际的染污,灭什么呢?比如空花有自体,可以说有空花的灭;空花只是错觉,哪有空花的灭呢?本自是清净的体,本来现成,哪有什么再生起一个清净的体呢?  因此就“无作、无所有、不起、不灭”,得了平等法。这个“得”也只是假立的说法。明见本性,就叫做“得”,不是指得了什么新东西。  这就说出了佛的真相。在本经说到大菩萨们都是从果向因,虽然示现入涅的相,实际是无生无灭、平等常住的如如法身(在真实的境界里,无生无灭,无来无去,一切都是平等、常住、前后无异,所以说“平等常住如如法身”)。“如”就是不异,前面和后面不是不同的两体,而是“相如”。所以说“如如不动”。(很多人认为“如如不动”就是闭着眼睛直直地坐在那里!不是这个意思,后一个“如”指真如,作名词解,前一个“如”是“相如”。就是从本如此,没有什么前后不同,也没有什么动摇。只是错觉里缘着假相误以为有生灭,真实的妙体哪有什么动摇呢?)  具足成就无量总持百千三昧。诸根智慧,广普寂定。  这里说到诸大菩萨具有无量功德成就。举有代表性的几点来说。首先是有无量总持成就。“总持”,梵语叫“陀罗尼”,是总一切法、持无量义的意思。《大智度论》说:陀罗尼,翻成汉语,是能持或能遮的意思(这是从陀罗尼的功能上说)。它能持种种善法,能持善法,使得不散不失。就像在完整的容器里盛水,水不会散失那样。(其实,陀罗尼的成就比三昧更高,一旦得了陀罗尼,即使起贪嗔也不会失坏。而一般的三昧会失去,比如今生得了定,经过投胎就有可能失去,但得了陀罗尼就不会丧失。)“能遮”,就是能遮止恶行生起,如果想造恶,有陀罗尼的力量会摄持着心不造恶,这称为“陀罗尼”。  陀罗尼有四种:所谓的法、义、咒、忍。法陀罗尼也叫“闻陀罗尼”,指听闻教法后,能记持在心里不忘记。义陀罗尼,就是对诸法的义理能总持不失坏。包括世俗和胜义中的万法,各自是什么义理,心里的认识不会失坏。咒陀罗尼,“咒”就是佛菩萨定中化出的密语。对于密咒总持不忘,叫“咒陀罗尼”。忍陀罗尼,安住于诸法实相,叫做“忍”;安住不动,恒时保持,叫“忍陀罗尼”。  其次是得到无量三昧的成就。“百千三昧”,就是成就了无数种三昧。《大智度论》说:“从首楞严三昧,到虚空际无所著解脱三昧,又如见一切佛三昧,乃至一切如来解脱修观狮子频呻等无量阿僧o的菩萨三昧等,这些三昧无不具足,因此称为‘具足成就百千三昧’。”  再讲“诸根”,狭义指信、进、念、定、慧五根,由于它能生长涅清净之法,所以称为“根”。泛论,一切善法都叫做“根”。平常说的“善根”,是指发了善心行了善法,这个善的习气种植在心里,就能生长功德果报,所以叫做“根”。  再说“智慧”的成就,就是对万法的事、理、因、果等能无误地拣择、了知。  而“广普寂定”意思是在一切法中不起妄想。“广”是指一切境界,境界有高、低、美、丑、男、女等的无量差别,都是虚假的相。在这一切境界中不起妄想,叫做“广普寂定”。  深入菩萨法藏,得佛华严三昧,宣扬演说一切经典。  “深”指能深入真实法藏。什么是真实法藏?就是指自己心的密藏。它含藏无边的德能、功能,一切佛法都是诠释它,离开它能说什么?佛法要说的就是这个真实义。因此要指示甚深的如来密藏,这就是所谓的“法藏”。  “证得佛华严三昧”,表明大菩萨的成就极其殊胜。“佛华严三昧”这一三昧总摄了法界一切佛法。“佛华严三昧”,是指以“一真法界无尽缘起”为理趣。一真法界是华严深妙的法,“一”是指不二,不落在任何相对的二边上,它是绝待的;“真”就是无妄,不是分别心变造出来的虚假境界;“法界”指融摄万法,万法都摄在里面,就是任何事、任何物都是从一真法界流出,都是以一真法界为本源,随着不同的因缘就现起不同的现象。既然一切都是从一真法界流出,一切法的本体就是一真法界。对于这样无尽的缘起能够了达,从这里开始,以正见摄持而发起万行、庄严佛果,就称为“华严”。  “华”是以比喻而说。“华”有感果的功能,华表示因,以开花而结果,就是指菩萨先了达一真法界,由此发起万行,就是从根本智发起普贤万行,而能庄严佛果。“严”是从用(或起作用)上说,就是自心无量性德都会由此而显发,所以称为“庄严”。一心修持,称为“三昧”。  这些大菩萨随时入于“佛华严三昧”,这是指他证到的大境界。能无障碍地对大众宣扬、演说一切经典,这是指他说法自在的境界。  住深定门,悉睹现在无量诸佛。一念之顷,无不周遍。  定有很多深浅差别,这里说到的“深定”,究竟深到哪种程度呢?它的深度远远不是初发心菩萨和阿罗汉所能达到。以深定发起的妙行是一念间现见无量诸佛,说明行境极其广大。这只有以甚深三摩地作为所依才可能发起。在这定境中没有往来之心。  像《往生论》所说:一念一时遍入十方佛刹,供养诸佛等。这就没有时间上前后的相和空间上往来的相。生灭的法才有前后相,但这不可能在一念间遍入无数世界。比如首先在A世界,然后到了B世界,这就有动摇的相。所以决定只有住在甚深的三摩地中,才可能发起无边的普贤大行。这是在一念间无不遍入,时间是最短的一刹那,所做的事是遍游无数佛土、供养诸佛等,这就是华严延促同时、一多相即的境界。  “时间、空间”只是众生的错觉,有生灭才有时间,前面生一念心,这一念灭了再生一念心,这样有生有灭,才有一个个“刹那”;由多个刹那累积起来,才有种种长短的时间。但到了虚妄分别心已经完全消尽的时候,那就是“十世古今不离于当念”了。  “延”指漫长的多劫,“促”指短暂的一念。一念和无量劫同时,就是在一念中显现无量劫的意思。这在凡夫分上怎么也平等不起来。一刹那中怎么能包含无量劫呢?要一个刹那接一个刹那,不断地相续下去,不晓得经过多久才达到一劫,这样延促就不会同时。但这只是错觉中的事。  而这里是讲普贤行,普贤行是不离开文殊智的,一定要证得根本智,才会出现普贤行。所以往生极乐世界首先是“花开见佛悟无生”,要证得无生法忍之后,才能行持普贤行海。到那时得了大成就再来,就跟这会场上的大菩萨一样了。  读过《往生论》就知道,后面讲到的极乐世界的菩萨功德庄严就是指这回事,那些大菩萨就是功德已经圆满、到了教化地,然后就分身无数,化现在十方世界里利益众生。这和《普贤行愿品》的说法完全一味,《普贤行愿品》里是以往生极乐世界来圆成普贤行愿,之后一刹那间分身无数,在无数世界里上供下化。这些参与法会的大菩萨也就是从极乐世界那边过来的。  所以说《华严经》和《无量寿经》同属于一部经,也要知道弥陀本愿和实现普贤行愿的关系,弥陀本愿的大威神力体现在能够加持行人迅速圆成普贤行愿,以这个原因,普贤菩萨引领华严海众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在弥陀“定中供佛”这一愿里讲到:“假使我成佛,他方国土的菩萨众闻我名字,都会获得普等三昧。安住在这三昧里直至成佛,常见无量不可思议一切如来。不如此,我就不成佛。”愿文里的“普等三昧”就是这里说的“深定门”。这样甚深的三昧是由阿弥陀佛大愿神力所加持成就,甚深不见边底,所以叫做“深”。它的作用就是“悉睹、周遍”(指上面经文里讲到的“悉睹现在无量诸佛”和“一念顷遍入无量国土”)。这三昧的境界到底有多深、多妙,凡夫和阿罗汉丝毫无法测度。  而且诸大菩萨达到“一念遍入无数佛土”的境界,也是源于弥陀本愿的加持。在弥陀本愿里说:“假使我成佛,国中菩萨承我的神力供养诸佛,要使他一食顷就遍入无数亿佛土。如果做不到,我就不取正觉。”总之,这是由于念佛而往生极乐世界,之后就承着弥陀一乘愿海的加持,而显现不可思议的神通妙用,能在一念间遍游无数佛土。  以上讲的“佛华严三昧”,从果上说,就是“海印三昧”。海和印是比喻。“印”,就是像印一盖下去,印上的文字一时顿然显现,没有前后的差别;而且印上的文字全部彰显,不会有一部分显一部分不显。称为“海”,就是像大海里一时影现无数影像,比如满天的星辰顿时都映现在海中,虽然形象千差万别,但水的本体没有差别;虽然万象繁星,水却湛然不动。这表示当证到海印三昧的时候,十方三世无量无边的法一时俱现。要知道就是从这里实现普贤大行不可思议的解脱境界,不然怎么会有“我能深入于未来,尽一切劫为一念,三世所有一切劫,为一念际我皆入”呢?又怎么能“于一毛端极微中,出现三世庄严刹,十方尘刹诸毛端,我皆深入而严净”呢?又怎么做到:“三世一切诸如来,于彼无尽语言海,恒转理趣妙*轮,我深智力普能入”呢?像这些极其不可思议的普贤大行都是在证得海印三昧之后才圆满实现的。  从时间上说,这是没有前后而三世齐现,叫做“延促同时”。再讲一次:有生灭心才有刹那;有刹那一个个地依次相续,才有过、现、未种种的时间。如果寂灭了生灭心,就没有刹那,也就没有过、现、未三世的种种时间。所以,在错觉里才有时间的迁流;但是彻底寂灭了生灭心就是“一念不生全体现”,这样三世的一切时间在一念间顿然齐现,就是“延促同时”了!所以说“三世古今不离于当念”。  空间上是十方世界里无量的现相一齐显现,其实并没有什么有自性的东方、西方等。东、南、西、北等的方所都是错觉,并没有实体;正因为空间本无自性,所以就能在一个微尘里显现十方世界,这就是“广狭自在”的妙境。到这里,哪有什么广和狭不可融通的事呢?因此说“十方世界不离于当处”。  总之,如《华严经》所说:“一切自在难思议,华严三昧势力故。”&
珍爱生命,拒绝杀生,请选购学佛网居士鞋:。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本站备案序号:粤ICP备号11月份菏泽“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共有8天 列全省第九位
关键词:空气质量 菏泽
[提要]记者从菏泽市大气污染防治指挥部获悉,在刚刚过去的11月份,菏泽“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天数共有8天,列全省第九位,比10月份多3天。
& & 菏泽12月3日讯(菏泽台 王鹏飞)记者从菏泽市大气污染防治指挥部获悉,在刚刚过去的11月份,菏泽&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天数共有8天,列全省第九位,比10月份多3天。另外,进入12月份,前三天菏泽市均达到&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标准。
& & 受连续大风降温天气影响,困扰市民多日的雾霾天气终于消散,菏泽市区空气质量达到优良标准。来自山东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发布平台的数据显示,今日下午,菏泽市政协自动监测站能见度超过20公里,菏泽学院监测站能见度超过24公里,远超&蓝天白云&标准,较前几日大幅度提升。从空气质量上看,菏泽市区6个空气质量监测站,4个达到&优良&标准,两个为轻微污染,首要污染物为PM10。另据气象部门预测,未来几天菏泽将持续晴好天气,最高温度为6度,最低温度为零下6度,风力二至三级,好空气有望延续。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拨打新闻热线,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提供新闻线索。
[责任编辑:gaoyanan_iqilu]
齐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山东广播电视台下属21个广播电视频道的作品均已授权齐鲁网(以下简称本网)在互联网上发布和使用。未经本网所属公司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山东省广播电视台下属频道作品以及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愿做城市“美容师”装扮新乡更亮丽七旬老人孔繁星2年如一日 为新乡的城市建设无私奉献 09:37:53&&&第5版 作者:记者 郝清军 实习生 张晓峰 点击:
  炎炎盛夏,烈日当空,在新乡市平原路西段的步行街,一位年届7旬的老人显得十分引人注目,只见他不时弯腰捡起地上被人扔弃的碎纸片、食品包装袋等物,然后将其放进手提袋里。他干得一丝不苟,神情是那样地专注。然而,谁能知道,这一在别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他却已经坚持做了两年多的时间。
  舍得一人脏换来新乡美
  这位老人叫孔繁星,是新乡市燃化总厂的一名退休职工。2003年5月的一天,孔繁星带着老伴上街散步,当他看到闹市区和供市民休闲的广场上到处可见被人扔弃的食品包装袋、碎纸片等物时,心里十分沉重。他想,新乡市发展这么快,环境卫生更要跟得上。自己上了年纪,大事干不了,上街捡拾垃圾还能办得到,反正退休在家闲着也是闲着,倒不如发挥余热,为新乡市的城市建设作点儿贡献。从此以后,孔繁星的晚年生活又增添了一项内容,那就是每天上街捡拾垃圾。平原路西段是个闹市区,同时又是一个步行街,于是,孔繁星选择了这一重点路段。每天上午,孔繁星就早早赶到这里,提着一个手提袋开始他的工作,一直忙碌到中午才回家吃午饭。由于年纪较大,弯腰比较困难,孔繁星便花钱买来一个夹煤球用的火钳子捡拾垃圾,方便了许多。看到道路两侧的建筑物上经常出现被人胡写乱画的小广告,孔繁星便自费买来涂料、小塑料桶和刷子,发现写有小广告就用涂料将其涂抹掉,他的举动招来了周围一双双赞许的目光。
  既是义务督察员又是卫生“保洁员”
  2004年3月,由100多名来自全市各条战线上的离退休人员组成了新乡市市民义务督察大队,在这里,孔繁星同时兼任大队副秘书长和义务督察员的双重身份。平时,他不仅要负责起草各种材料,还要和队友们一起上街开展活动,宣传新乡市“五城”创建工作,上街捡拾垃圾、涂抹小广告,督察、纠正占道经营的小商贩。孔繁星精神倍增,干得不亦乐乎。他们平时不仅在市区内督察,还经常骑着自行车深入到4区8县(市)开展督察。他经常是夜里8点多钟才回到家里,但却无怨无悔,乐此不疲。在一些人看来,义务督察员不仅得不到一分的报酬,而且出力不讨好,还容易得罪人。但孔繁星认为,只要是有利于新乡市的城市发展,再苦、再累、再脏的活儿干得也有价值,有意义,他把这项工作当做一项神圣的事业。前不久,牧野广场的水幕电影和音乐喷泉开放,每天晚上前来观看的市民特别多,个别市民文明素质不高,随意往地上扔弃碎纸、食品包装袋等物品,直接影响了环境卫生。于是,孔繁星每到晚上就主动来到牧野广场,当别人都在兴高采烈地观看喷泉、瀑布的时候,孔繁星却悄悄地穿行在人群当中,一遍遍地捡拾着被人丢弃在地上的废弃物。
  不管大小事事事皆关心
  孔繁星不仅是一位优秀的卫生保洁员,还是一位见义勇为、敢于同坏人坏事作斗争的优秀市民。在市有关部门的档案材料中,至今清楚地记载着他一桩桩闪光的事迹。2004年5月,一位江湖骗子借助市内一家医院为保护伞,冒充蒙药,把自己配制的名为“前列宝”的中药,向社会兜售,蒙骗广大消费者,并以此牟取暴利。当孔繁星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立刻向公安机关进行了举报,使有关部门及时破获了这起曾经轰动新乡市的的假药案,用假药骗人者得到了应有的惩罚。今年2月,他检举揭发并紧密配合公安机关抓获了两名吸毒并参与偷盗的犯罪分子。今年6月1日晚上,一名男青年利用夜幕作掩护偷盗自行车,在经过和平桥附近时被孔繁星发现,该男青年扔下偷盗的自行车仓皇逃跑,孔繁星把该辆自行车送到了附近的派出所。一段时间,新乡市燃化总厂在生产过程中,烟囱不断向外冒出滚滚浓烟,对周围环境造成了巨大污染,为此,周围居民很有怨言,孔繁星先后多次找到该企业负责人转达群众的呼声,并向市有关部门进行反映,终于使该企业的烟囱污染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同时,他还帮助无助的民工追回3笔欠款,总数达1万多元,并多次将在路上拾到的物品和现金送交失主。
  孟营小区由于有关部门责任分工不明,导致该居民生活小区的管理混乱不堪,污水横流,垃圾成堆,居民怨声载道。为此,孔繁星四处奔走呼吁,并先后几次上书市政府,终于使孟营小区的脏乱差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
  孔繁星曾因工伤落下了颈椎、腰椎、腿关节等部位的疾病,病情时轻时重,他爱人王小珍也患有糖尿病,家中还有两个3岁的小孙女需要有人每天往返幼儿园接送。然而,为了给新乡市创造一个整洁亮丽的城市环境,孔繁星及其家人都作出了巨大牺牲。两年多来,孔繁星为捡拾垃圾行走的路程长达数千公里,经他捡拾的各类垃圾放在一起能堆起一座小山,他所骑的自行车外胎和内胎也先后换掉了8条。孔繁星的这一无私奉献精神受到了市有关领导的高度评价。孔繁星说:奉献无止境,为了新乡更美丽,只要有一天我还能够行走,我就要当好一天的卫生保洁员,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孔繁星就像一名冲锋不止的老兵,用自己的微薄之力为新乡市的城市建设无私地奉献着力量。
[编辑:贺娜]
相关热词搜索:
平原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繁星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