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人按了下按钮就出来个救护车那个短片路人乙是什么意思

路人漠视被撞女童,这也是人性?
| 科学人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路人漠视被撞女童,这也是人性?
本文作者:科学家种太阳
日下午,广东佛山某五金城内,一名2岁女童小悦悦先后被2辆汽车碾过,其间先后有18个人路过,竟无一人伸手援助,直到一位捡垃圾的阿姨呼救。
看到这则令人发指的新闻,人们不禁感到愤怒:如果说那2个司机没有人性,难道18位路人也都这么没有人性吗?社会道德已经沦丧到这种程度了吗?
对于这种事情,人们确实有理由感到愤怒。实际上,在遇到自己无法理解的事情时,人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愤怒。根据心理动力学理论,这种愤怒一般是由于对某一情景不理解而产生认知失调所导致的。不过,相比于单纯的愤怒和谴责,如果我们能渐渐平静下来,尝试着去理解可能导致这一情景的原因,或许更能避免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下面,就让我们暂时把目光从血肉模糊的照片中移开,把情绪从拷问良知的煎熬中平复下来,从心理学角度为这种悲剧的发生提供另一种可能的解释。
必须强调的是,我从未想过要为谁辩护,也从未想过站在某个道德高度去做批判。不论是科研工作者,还是科普人士,我们要做的永远都是保持客观中立,而后陈述事实及其可能的成因。让更多的人知道必要的信息(而不是灌输结论),并且让所有人都自己去做判断(而不是引导舆论),而且尊重所有人的声音(而不是打击异己),才是真正的科学态度。
责任分散:三个和尚没水喝
其实此类“冷漠路人”的事件并非第一次发生。早在1964年,美国就曾经发生过一起轰动一时的案件,《纽约时报》报道:在纽约某小区,一个男人在半个小时内反复袭击一名女性,有多达38人听到了受害人的呼救,但无一报警。后来发现报道失实,其实是有围观者报警了的。但是由于该案件情节恶劣、影响重大,且最初报道并不准确,此事在美国舆论界引起了轩然大波,甚至引起全世界心理学家的关注,并使一个概念从此深入人心——“责任分散(diffusion of responsibility)”,即由于有他人在场,导致个体在面对紧急情境时所需承担的责任相应减少。换句话说,当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在某种程度上抱着“即使我不管,也会有其他人管”的念头时,就会出现这样的悲剧。
中国古训中早有关于“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寓言,说明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会“人多力量大”。可能有人会觉得所谓“责任分散”,只不过是一时一地的特殊情况罢了,然而残酷的事实表明,在世界各地不同文化下都会出现这种让人感到痛苦和惋惜的情况。
从众效应:不确定时的选择
可能会有人有这样的猜测:是不是路人越多,遇到一个有良知而又有行动力的“活雷锋”的概率就越大?从社会心理学的经典研究结果来看,我们只能遗憾地表示无法得出这样的结论。
甚至恰恰相反,有时可能会出现人越多越没有人肯帮忙的情况。除了由于人数增加带来的责任进一步分散之外,在不确定性情境下的从众行为也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悲剧出现的可能性。
心理学家约翰o达利(John Darley )和比博o拉坦(Bibb Latane)曾经做过以下经典实验:被试在一个休息室里等待实验正式开始,突然房间里某处开始冒出浓烟,似乎有着火的迹象。如果此时只有被试一人,几乎所有人都会毫不犹豫地前去呼救;而如果此时被试是和其他几名伪装成实验参与者的实验助手在一起,若那些人不动,被试也很少会立刻做出反应。
另一个实验中,当被试以为自己在和一个人打电话时,如果对方癫痫发作,被试会立刻报告。但如果被试以为自己同时和几个人在打电话,当有人癫痫发作了,他就不会立刻采取措施。
在这种搞不清状况的时候,身边他人的行为是我们最好的参照物。因此大家互相都在等待那个可能会站出来的“其他人”,导致最后大家彼此参照,反而没有一个人会站出来。上万年的进化史,使得任何群居动物都具有了这种参照身边同类来做决策的本能,人类也不例外。
被试在一个休息室里等待实验正式开始,突然房间里某处开始冒出浓烟……
匿名效应:都市人的面具
但这同样无法解释此次事件中路人的表现。他们并不是站在人群中观望,而是一个个地冷漠地从受害小女孩身边走过。难道这也是责任分散或者从众效应吗?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津巴多(Philip Zimbardo)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景研究。他们把一辆外形同样抢眼的敞篷包车拉下敞篷、取下车牌分别放到繁华的纽约和西海岸城市帕洛阿尔托(Palo Alto)。
结果发现,在纽约这个繁华都市来来往往的行人就像展开了一场拆车大赛,纷纷停下来卸走车上之前的东西,甚至有的全家总动员,爸爸拆电瓶,妈妈清车厢,孩子负责后备箱。而在帕洛阿尔托这个人口稀疏的地区,实验人员的摄像头整整监视了一个星期都没有人“下手”,有一天下雨,还有人将车盖关上了。最后当津巴多不得不把车开回去时,竟然热心人报警说有人偷车。于是我们不禁要问:难道经济发达程度和道德发展水平真的是成反比么?
研究者认为,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并非是纽约的居民比帕洛阿尔托人更冷漠,而是其在长期生活情境下形成的固定行为模式。虽然当时的路人数量相当,但事实上,对于纽约这样人口密度大的城市来说,其中的居民已经习惯了长期处于“责任”高度“分散”和匿名的情景中,形成了特有的行为习惯。即使在围观人群不多时,也会由于其长期身处的社会大环境,而更容易萌生“我不做也会有其他人做”的心态。
推人及己:怎样避免悲剧再次发生?
理解路人为何冷漠,并非几个心理学研究就可以解释的。在不了解案情的情况下,这些不同背景的研究更不足以替他们的行为做辩护。但是,如果相信路人冷漠的背后并非因为他们冷酷无情,而是责任分散、匿名和从众导致的旁观者效应,就能在以后出现类似情况时采取相应措施增加施救的可能性。
所以,当你遇到危险时,如果希望尽快得到周围人帮助,可以遵循以下建议:
1 当自己需要帮助时,一定要让周围人明白情况。不明确地指出自己遇到了困难,路人很难判断到底是小两口斗嘴还是遇到坏人,是受伤了还是本来就腿脚不好,是无家可归的流浪汉还是迷路的老人。
2 明确责任,让人产生责无旁贷的感觉。明确责任时首选穿制服的,比如警察、解放军,因为他们的制服会产生身份上的约束,赋予他们更多的责任。还可以考虑和自己相似的人,他们更容易产生同情心。即使这样的人都没有,喊“大哥,抓小偷啊!”也比只喊“抓小偷啊!”更好,同时注视着对方的眼睛进行目光交流,或者触碰对方身体请求帮助,更容易让对方无法回避本应承担的责任,出手相助。
3 作为生活在拥挤的都市中的路人,不要总是用别人作为自己的参照物,无论是衡量现在的行为、态度,还是经济地位和生活水平。多一份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感,不要继续做一个生活的看客。
编者的话:“小悦悦被撞”事件已经被收录在了维基百科“旁观者效应(
)”词条当中。”
Zimbardo, P. (2007). Sunday's Surprise Arrests. The Lucifer Effect:Understanding How Good People Turn Evil (p. 24). New York: Random House.
西奥迪尼, 罗伯特 (2001). 社会认同. 影响力 (p. 137).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你可能感兴趣
额。。从心理学角度只是分析的个体。这个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出现类似的不是一件两件。所带来的影响也不是那么一点点。 如何去解释之前发生的事情所带来的影响?而且上面的每一个事情都是发生在美国或者西方个人主义的国家。那么集体主义社会的我们 难道不会有文化差异吗?
录音爱好者,万有青年养成计划入围选手
从众效应是基础,有心也要有相应的救助能力。还有某些事件,令人在某些条件下会有戒备,懂的自然会懂。遇事要有后着,不然做了东郭先生就亏大了。
看来看去。。还是果壳靠谱。。。赞一个,不管是文章还是评论。
应用数学专业
大家的回复都很强悍,我难以从众回复……而且我也是习惯有话不说
如果是我路过的话```第一眼看上去觉得可能是摔倒了,第二眼会发觉不对劲,怎么一动不动趴在那里,继而想到会不会是骗子或者要饭的,我自己真的不敢去扶,只好报警```自从某事出了以后就一直被教育"不要去扶,远远的报警就好了"````一直在想如果是两个人一起行动的话可以一个拿着手机拍摄证明"不是我们撞倒的",另一个去帮忙,至少拉几个证人围观```唉,我想还是有些人和我的想法一样吧```而且还有些人是把小孩子作为工具来进行犯罪的```
假设当时的天气很好 可以看得很清晰 多数人看见倒在血泊中的孩子 也会瞬间慌乱
心里默念“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然后匆匆走过
能停下来守着孩子拿起手机打110.120的人 没有多少个
这也反应了大多人没办法在第一时间做出正确判断并行动 这需要一定的素质 / 第二个司机如果在认真开车 认为前面有杂物的可能性比较大
还有种可能 他当时的注意力被分散了
心理学硕士
引用何以袖手的回应:查了下历史天气 当天佛山中雨 事故发生实在是个悲剧。需要注意的是摄像头观察跟人眼观察的感光度是不同的,拍摄的车牌反光到不可见状态才能把环境看清楚,再加上显然在视频左侧有强烈光源存在,在这种情况下人眼观察,特别是在亮处进入阴暗区域,又是逆光观察,对观察效果和判断会有很大影响。此事件前车属于肇事逃逸,后车就难说了,司机说没看清以为是杂物引起的车辆颠簸的话。后期调查应该会去现场勘查光照情况。很遗憾,多年的训练让我更多关注逻辑而不是情感,提前做好心理准备,谢绝谩骂。在情绪泛滥甚至被滥用的年代,能够时刻保持清晰的逻辑,是多么可贵的精神……赞一个!~看了你的分析,想到很多~父母真是太不负责了,孩子太无辜了……突然间那个灭绝人性的念头再次出现在我的脑海,应该有“人道阉割评审委员会”……这种不靠谱的家伙就TM不该把生命带到世界上来受苦……
作为生活在拥挤的都市中的路人,不要总是用别人作为自己的参照物,无论是衡量现在的行为、态度,还是经济地位和生活水平。多一份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感,不要继续做一个生活的看客。这句话绝对实在!~
心理学硕士
引用何以袖手的回应:就在几天前,本人亲历车祸现场,肇事者是我们组的一个老师,当我们一大群人路过的时候,保安在疏导交通,救护车也在路上了,当时被撞者还在地上悠闲的(至少在我们看来)打着电话同时还跟旁边的保安说着什么,一时间我们都认为是遇见碰瓷的了,后来我的另外一个老师告诉我被撞者死亡的消息的时候我还觉得是在看玩笑。大家不妨跟我一起扪心自问,有时候我们见到的就是事实么?道德判断有些时候是不是来得太早太武断了?另,大一某夜,我亲眼看到车祸之后马上求医报警检查伤员,被撞者浑身棉衣不见外伤意识清醒,某群工科大学的学生热心围观,好事者还想去扶伤者被我制止并要求他们散开,但是很遗憾,直到救护车警察赶到,路中心还是一圈人工路障,伤者生死我到现在也不知道。冷漠和热心之间,正确和错误之间,谁又能拿捏的准?我也说一个自己亲历的,虽然不那么光彩~在帝都上地那边一个菜市场,那边有一批新疆盗窃团伙(谢绝地域歧视之类的论点,事实如此,确实是新疆的同胞),顺手牵羊事情很严重~但我刚去那边还不太了解。一天和同学在大街上,突然听到一个大妈喊着“拦住他”冲了过来,她前面是一个面貌模糊的青年(有帽子低着头)。我们当时都是一愣不知道什么情况,甚至我还隐约看到大妈脸上带着笑容!真的是笑容!后来想,可能是人累得不行的时候,面部肌肉有些扭曲了……那小偷就从我身边跑过,我只要伸手就能抓住他。即使他有刀,我们当时有3、4个人,制服他应该不成问题~可是这都是假设,他就那么跑过去了。大妈追到我们身边时我们还在发呆,大妈也放弃了,在我们旁边喘了会儿气,默默走开了……这个事情对我打击很大,一直自诩正义感强烈的价值观直接就崩塌了。其实回想一下,如果再发生一次我会怎么样?或者仍然是一样的反应~大妈面带笑容也不说为什么要拦住前面那个人,周围的人怎么判断发生了什么?
我想这次事件中视而不见的路人也是担心挺身而出后自身权益得不到保障,只好选择独善其身。个体的道德水平也是受社会环境影响的,从中国历史看国泰民安时会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遇到战乱饥荒也会易子而食。当低层次的需求还没办法得到满足,怎么能要求他去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呢?
机械电子工程、消费产品设计专业
让更多的人知道必要的信息(而不是灌输结论),并且让所有人都自己去做判断(而不是引导舆论),而且尊重所有人的声音(而不是打击异己),才是真正的科学态度。喜欢果壳网讨论各个公众事件时,一直保持的这种态度。科学不仅仅是知识,还是一种态度。
生态学硕士
我看到这个新闻的第一反应也是抱起的动作会造成进一步伤害。急救常识太匮乏了,也许这本来可以不是这样的结果。唉。引用何以袖手的回应:此外,捡垃圾老人的扶起和其母抱起的动作都有可能造成进一步伤害,相对科普而言,急救常识的普及更加紧迫。
我认为这最后一条最重要:3 作为生活在拥挤的都市中的路人,不要总是用别人作为自己的参照物,无论是衡量现在的行为、态度,还是经济地位和生活水平。多一份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感,不要继续做一个生活的看客。
古生物学博士生,科学松鼠会成员
我想道德的因素肯定是有的。但是我们难道不是一直在宣传道德吗。再拿出来强调好像也难以产生更大的意义。仅从可操作性出发,也许普及这些知识的效果会更好。路人如果明白了旁观者效应,就更有可能有针对性地克服它,而不是本能逃避、事后懊悔;救助者如果懂得急救常识,就更可能给予有效的、不带来伤害的救助;而受害者也可以通过了解相关知识,发出更有效、更有针对性的呼救。知识并不是万能的。但它通常都是有效的。
对你的分析我不能完全赞同。昨天和一位朋友讨论过。我们觉得这个主要不是责任分散的问题,从视屏里可以看出大部分的路人是独自经过这里的,理论上来说只有你一个人的话就没有太大的责任分散问题了。我觉得主要还是个conformity的问题。 集体主义社会的人比较容易和社会同步,比较不可能做出与众不同的行为。现在我们的社会的主流思想是遇到这种事少管微妙,这也给大众设了一个标准。关于美国Kitty Genovese的案子,其实几乎所有的所谓目击者都没有目击到任何事情,他们只是听到一些争吵。由于被害人没有大声明确的呼救。大家以为是夫妻吵架。其中还有一位居民喊了一声‘不要吵了’,暂时把行凶人吓走了。我觉得这个案子其实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这些路人是否真的发现这个是个受伤的小孩?从视屏上看,周围环境很暗,他们走的很匆忙。如果发现了,总是应该有一些惊讶的表现。其中有一个大人带小孩的走过,小孩往伤者这里看了一下,并没有停下来,或和大人说,或被吓哭。 就算是那个捡垃圾的婆婆也是在放好了第一个垃圾袋以后,四处环顾才发现这个小孩。我也不是为他们推脱,只是我觉得这个太不符合逻辑,看到这么血腥的一幕,不可能18个人都想没事人一样停都不停。希望警察或媒体能够采访一下这些路人,搞清楚当时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这件事放在一个正常的社会环境里,按照楼主的分析一点问题没有,但是放在一个扶人都要担心被讹诈,然后被依法判罚的畸形社会里,我想说楼主真的想多了
我的看法正好相反引用qsbhhhhh的回应:有道理。归根结底还是一部分人没有道德底线。最后使得大部分人也都麻木了
更相信这个分析,而不是心理学角度的。引用何以袖手的回应:查了下历史天气 当天佛山中雨 事故发生实在是个悲剧。需要注意的是摄像头观察跟人眼观察的感光度是不同的,拍摄的车牌反光到不可见状态才能把环境看清楚,再加上显然在视频左侧有强烈光源存在,在这种情况下人眼观察,特别是在亮处进入阴暗区域,又是逆光观察,对观察效果和判断会有很大影响。此事件前车属于肇事逃逸,后车就难说了,司机说没看清以为是杂物引起的车辆颠簸的话。后期调查应该会去现场勘查光照情况。很遗憾,多年的训练让我更多关注逻辑而不是情感,提前做好心理准备,谢绝谩骂。
看到那新闻的时候,实在是什么话都说不出来看糗百,发现这新闻的视频都发到澳大利亚去了……
高分子材料硕士生
引用暗剑的回应:我的看法正好相反麻木只是借口,不承认正确人性存在的道德往往只有形式和舆论上的作用,所谓正确人性其实是动物性的对生存渴望和对利益的自私,上来就给人戴帽子的往往自己面对事情的时候就怂了。
真是高手。前几天本市又发生一起老外救人事件。为什么有老外在场,老外必然出手相救LZ能不能对此进行科学分析?我认为这跟什么心理反映没关系,而是这个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出了问题。
同表示无法理解。。。之前救助老人反被讹诈的案件大概让人有阴影吧。。不过幸好还有陈婆婆这样的好人在。。。引用BlackCatCiao的回应:还是无法理解父母是怎么放心让只有2岁的孩子一个人在马路上一个人的……
引用何以袖手的回应:麻木只是借口,不承认正确人性存在的道德往往只有形式和舆论上的作用,所谓正确人性其实是动物性的对生存渴望和对利益的自私,上来就给人戴帽子的往往自己面对事情的时候就怂了。很喜欢何以袖手在这个帖子里的回复,如果当时的确有天气等因素的影响,那我首先想到的是媒体的不负责任。自从彭宇出名之后,遇到老人摔倒之类的事件,很多媒体喜欢按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写新闻,而不是努力追求真相,包括我第一次看到关于许云鹤的新闻,那个报道明明白白就把他说成是“天津版彭宇”,却没有告诉读者,实际上在这个案子里双方都无法证明自己,这种对读者的引导(或者说误导),意义和目的何在?今年很多报纸网站都有各地的“摔倒”层出不穷地上演,其实到目前为止,我已经对这类报道不屑了,他们的套路基本就是“做好事被冤枉”(而事实上有些纠纷根本真相都没查明),然后激起读者和网友的愤慨,老人成为众矢之的,大家都可以振振有词地谴责“社会道德”,仿佛如此一来每个发表言论的人都能置身事外,自己都成为了有道德的人,只是这个“社会”在逼迫我没道德……的确,谴责他人,谴责“社会”,都是个稳赚不赔的买卖,因为在谴责的时候,已经把自己假定为“好人”了。而这里面,诸多媒体不遗余力的挖掘,甚至罔顾真相的报道,的确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我想,应该并不是今年的“坏老人”特别多,而是我们的媒体集中让这些事情上演了,包括篡改那些没有按照他们“主观意愿”发生的事情。可能对于媒体来说,这类新闻也是特别好做、不用担心被和谐、能吸引眼球的吧,但是,他们显然是不负责任的,甚至像在恶搞、娱乐这个社会本就不特别坚强的“道德”。
果壳爱宠站编辑
其实还是被扶起来的老人多,但是媒体专门捡讹人的报。。。于是 敢扶的就越来越少了
心理学硕士
引用布熊小人人的回应:对你的分析我不能完全赞同。昨天和一位朋友讨论过。我们觉得这个主要不是责任分散的问题,从视屏里可以看出大部分的路人是独自经过这里的,理论上来说只有你一个人的话就没有太大的责任分散问题了。我觉得主要还是个conformity的问题。 集体主义社会的人比较容易和社会同步,比较不可能做出与众不同的行为。现在我们的社会的主流思想是遇到这种事少管微妙,这也给大众设了一个标准。关于美国Kitty Genovese的案子,其实几乎所有的所谓目击者都没有目击到任何事情,他们只是听到一些争吵。由于被害人没有大声明确的呼救。大家以为是夫妻吵架。其中还有一位居民喊了一声‘不要吵了’,暂时把行凶人吓走了。我觉得这个案子其实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这些路人是否真的发现这个是个受伤的小孩?从视屏上看,周围环境很暗,他们走的很匆忙。如果发现了,总是应该有一些惊讶的表现。其中有一个大人带小孩的走过,小孩往伤者这里看了一下,并没有停下来,或和大人说,或被吓哭。 就算是那个捡垃圾的婆婆也是在放好了第一个垃圾袋以后,四处环顾才发现这个小孩。我也不是为他们推脱,只是我觉得这个太不符合逻辑,看到这么血腥的一幕,不可能18个人都想没事人一样停都不停。希望警察或媒体能够采访一下这些路人,搞清楚当时到底是个什么情况。你的问题在“匿名效应:都市人的面具”这一段中有所论述~即“旁边观效应”或“责任分散”并不一定需要有真实的他人在场才会出现,作为一行为模式,它同样容易受到个人之前生存的社会环境的影响。即使身边没有出现他人,但如果个体抱有“反正会有其他人来管”这样的心态的话,有没有其他人其实可能影响不会特别大~当然这全部都是纯理论的探讨,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从这个案子来看,最后的结论仍然取决于具体的取证和调查。LS有位同学“何以袖手”针对视频的内容作出了一些可能合理的猜测(比如雨天可见度低,小孩躺在地上可能是在玩耍,或者只是摔倒并没有被碾压等等),也都只是猜测~其实这个新闻只是一个引子,文章的本意在于希望能够说出一些可能某些人不太了解的东西,便于大家更公正地去讨论这件事。而更重要的,在文章的最后一部分也说到了,希望我们每个人在遇到这样的情况时,都能够更好的自救~
心理学硕士
引用某骑的回应:这件事放在一个正常的社会环境里,按照楼主的分析一点问题没有,但是放在一个扶人都要担心被讹诈,然后被依法判罚的畸形社会里,我想说楼主真的想多了其实我也有这样的担心,但是怎么说呢,如果按照“自我实现的预言”来看,大家都这么想的话,天朝真的会变成一个恶心的地方(虽然现在也并不是一点儿都不恶心)如果眼前总是黑暗,不妨抬头看看阳光,哪怕阳光不太好找~这样的思维方式可能更有助于我们的个人幸福感,同时也会对整个社会氛围有那么一点积极作用:)
其实这本人就是人性的一面。人性可不光是指“好”的方面。引用翘翘的回应:真是太没人性了,这社会太肤浅了!
心理学硕士
引用尹词的回应:很喜欢何以袖手在这个帖子里的回复,如果当时的确有天气等因素的影响,那我首先想到的是媒体的不负责任。自从彭宇出名之后,遇到老人摔倒之类的事件,很多媒体喜欢按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写新闻,而不是努力追求真相,包括我第一次看到关于许云鹤的新闻,那个报道明明白白就把他说成是“天津版彭宇”,却没有告诉读者,实际上在这个案子里双方都无法证明自己,这种对读者的引导(或者说误导),意义和目的何在?今年很多报纸网站都有各地的“摔倒”层出不穷地上演,其实到目前为止,我已经对这类报道不屑了,他们的套路基本就是“做好事被冤枉”(而事实上有些纠纷根本真相都没查明),然后激起读者和网友的愤慨,老人成为众矢之的,大家都可以振振有词地谴责“社会道德”,仿佛如此一来每个发表言论的人都能置身事外,自己都成为了有道德的人,只是这个“社会”在逼迫我没道德……的确,谴责他人,谴责“社会”,都是个稳赚不赔的买卖,因为在谴责的时候,已经把自己假定为“好人”了。而这里面,诸多媒体不遗余力的挖掘,甚至罔顾真相的报道,的确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我想,应该并不是今年的“坏老人”特别多,而是我们的媒体集中让这些事情上演了,包括篡改那些没有按照他们“主观意愿”发生的事情。可能对于媒体来说,这类新闻也是特别好做、不用担心被和谐、能吸引眼球的吧,但是,他们显然是不负责任的,甚至像在恶搞、娱乐这个社会本就不特别坚强的“道德”。也对,也不全对~如果通过以上论述得出一个结论:应该被责备的是无良媒体。那么我们可能同样会犯那种置身事外与我无关的错误~我个人还是觉得,每个人都要为自己负责,不从外界找原因。对自己理应如此,但对他人多些宽容。严于律己,宽于律人。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也许这只是他的一只“黑猩猩”。引用看那花开时的回应:最给力的是第一个路过的哥们,目不斜视,踏着坚定不移的步伐义无反顾的跨过小女孩身旁,绝对的视若无物,这份蛋定的从容不是一般人能够练就的。
屁的责任分散,根本原因就是风险太高(因为彭宇案的判例把大家吓坏了,“按道理”什么的,要自证清白什么的……),你不能指望普罗大众个个都愿意冒如此之大的风险去帮助一个陌生人。要都达到这种境界了,那就不存在什么坏人了,而且绝对是传说中的共产主义社会。
显示所有评论
(C)果壳网&&&&京ICP证100430号&&&&京网文[-239号&&&&新出发京零字东15000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举报电话:&&&&&&&&更多频道内容在这里查看
爱奇艺用户将能永久保存播放记录
过滤短视频
暂无长视频(电视剧、纪录片、动漫、综艺、电影)播放记录,
按住视频可进行拖动
&正在加载...
举报视频:
举报原因(必填):
请说明举报原因(300字以内):
请输入您的反馈
举报理由需要输入300字以内
感谢您的反馈~
请勿重复举报~
请刷新重试~
收藏成功,可进入
查看所有收藏列表
当前浏览器仅支持手动复制代码
视频地址:
flash地址:
html代码:
通用代码:
通用代码可同时支持电脑和移动设备的分享播放
用爱奇艺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当前播放时间:
一键下载至手机
限爱奇艺安卓6.0以上版本
使用微信扫一扫,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爱奇艺移动APP
其他安装方式:手机浏览器输入短链接http://71.am/udn
下载安装包到本机:
设备搜寻中...
请确保您要连接的设备(仅限安卓)登录了同一爱奇艺账号 且安装并开启不低于V6.0以上版本的爱奇艺客户端
连接失败!
请确保您要连接的设备(仅限安卓)登录了同一爱奇艺账号 且安装并开启不低于V6.0以上版本的爱奇艺客户端
部安卓(Android)设备,请点击进行选择
请您在手机端下载爱奇艺移动APP(仅支持安卓客户端)
使用微信扫一扫,下载爱奇艺移动APP
其他安装方式:手机浏览器输入短链接http://71.am/udn
下载安装包到本机:
爱奇艺云推送
请您在手机端登录爱奇艺移动APP(仅支持安卓客户端)
使用微信扫一扫,下载爱奇艺移动APP
180秒后更新
打开爱奇艺移动APP,点击“我的-扫一扫”,扫描左侧二维码进行登录
没有安装爱奇艺视频最新客户端?
救护车动画片视频
正在检测客户端...
您尚未安装客户端,正在为您下载...安装完成后点击按钮即可下载
30秒后自动关闭
救护车动画片视频">救护车动画片视频
请选择打赏金额:
播放量12.7万
播放量数据:快去看看谁在和你一起看视频吧~
更多数据:
热门短视频推荐
Copyright (C) 2018 & All Rights Reserved
您使用浏览器不支持直接复制的功能,建议您使用Ctrl+C或右键全选进行地址复制
正在为您下载爱奇艺客户端安装后即可快速下载海量视频
正在为您下载爱奇艺客户端安装后即可免费观看1080P视频
&li data-elem="tabtitle" data-seq="{{seq}}"& &a href="javascript:void(0);"& &span>{{start}}-{{end}}&/span& &/a& &/li&
&li data-downloadSelect-elem="item" data-downloadSelect-selected="false" data-downloadSelect-tvid="{{tvid}}"& &a href="javascript:void(0);"&{{pd}}&/a&
选择您要下载的《
后才可以领取积分哦~
每观看视频30分钟
+{{data.viewScore}}分
{{data.viewCount}}/3
{{if data.viewCount && data.viewCount != "0" && data.viewCount != "1" && data.viewCount != "2" }}
访问泡泡首页
+{{data.rewardScore}}分
{{if data.rewardCount && data.rewardCount != 0 && data.getRewardDayCount != 0}}1{{else}}0{{/if}}/1
{{if data.rewardCount && data.rewardCount != 0 && data.getRewardDayCount != 0}}
+{{data.signScore}}分
{{data.signCount}}/1
{{if data.signCount && data.signCount != 0}}
色情低俗内容
血腥暴力内容
广告或欺诈内容
侵犯了我的权力
还可以输入
您使用浏览器不支持直接复制的功能,建议您使用Ctrl+C或右键全选进行地址复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路人乙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