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叫石油大王哈默简介应该叫爷爷还是叔叔

当前位置: >>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中 心 小 学教师备课本(2011 学 年 第 2 学 期 )任教学科: 任教班级: 任教老师: 任教年限:语文小学教导处制 教学计划班级情况 分析 教材简析四年级一班和二班共有学生 84 名,从整体看本班优等生能要求上进,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养 成了主动阅读的好习惯。能坚持写日记,能认真观察周围事物,写出水平较高的作文,但人数不是 很多。后进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自觉做好上课准备,不能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作文记流水帐。在本学期对他们需要多一些关注与指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给学习 方法,使他们能和大家一起快乐学习,共同进步。 本册教材分组编排。全册共分 8 组。每组包括导语、课例、语文园地三大部分。 教材继续按专题编组。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既富有教育价值与时代感,又突出学习 语文的特点。8 个专题依次是:自然奇观、真诚地待人处事、保护大自然、了解战争,呼唤和平, 生命是宝贵的、、人间真情、成长的故事、科技成就。 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 3―5 篇课文组成。课文均围绕专 题编选, 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两类。 全册共有课文 32 篇, 其中精读课文 18 篇, 略读课文 14 篇。 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在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 文的学习要求。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帮助了解相关资料或丰富学生 的阅读。教材后面还附有 8 篇选读课文。 每个语文园地由 5 个栏目组成。其中 4 个是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 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成语故事”,分别在 8 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两个“宽 带网”安排在第五组和第八组, 引导搜集、 了解有关我国的世界遗产和科技成就方面的资料; 两个“展 示台”安排在进行综合性学习的第三组和第七组,为学生交流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提供舞台。 本册要求认识 200 字,会写 200 字。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 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只在精读课文中安排,列在课后的方格里。教材后面附有两个生 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字,“生字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每组课文后有“词语盘点”,分“读 读写写”与“读读记记”两栏。“读读写写”中列的是本组精读课文中出现的由会读会写的字组成的词 语;“读读记记”中列的是由要求认识的字组成的词语,略读课文中出现的由会读会写的字组成的词 语,也列在“读读记记”中。 本册教材的注音有以下几种情况: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直 到该字列入要求认识的字为止;导语、课后练习、资料袋、阅读链接、语文园地里不认识的字,只 在第一次出现时注音, 后面出现时不再注音; 选读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均不注音。 生字注音用圆括号, 多音字注音用方括号。 课文中的生字, 都是注的本音, 有些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要变调或读轻声, 在教参中加以提示,供老师指导学生朗读时参考。全册教学1、能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 2、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要求会写 200 字,认清字形,了解在语文环境中的字义,并能正确书写,要求(目会认 200 个生字,只要求读准字音,不要求会写。 标)3、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或查字典理解词语意思,特别是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学过的词语 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中运用,学过用词造句的方法,把对词句的理解、积累和运用的训练结合起来, 使它们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在阅读 课文的过程中,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 领会有一定内涵的词句,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 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作出自己的判断。能借助字典或有关 资料独立阅读程度适合的读物,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收集有关资料,逐步养成课外阅 读的习惯,鼓励探究型阅读。 5、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讲述一件事情,讨论问题能讲清自己的意思。 (2)、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并能简单转述,说话要有礼貌。 6、写作: 能抓住重点观察事物,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能在观察的基础上写出内容比较具体,有一定条理,有真情实感的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学写读 后感和缩写课文,练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40 分钟能 完成不少于 400 字作文。 7、实践活动: (1)、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学习是非善恶。 (2)、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3)、策划简单的社会活动,对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习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8、写字: (1)、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2)、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全册教学 重、难点1.认字 200 个,会写 200,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 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 题。(可另加附页)教学进度表周次 教学内容 课 周次 教学内容 课 (日期)时 (日期)1、古诗词三首 2、桂林山水 作文 语文园地一 5、中彩那天 语文园地二 9、自然之道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语文园地三 13、夜莺的歌声 14、小英雄雨来 五一假 18、永生的眼睛 19、生命生命 作文时3、记金华的双龙洞 作文 6、万年牢 8、将心比心 11、蝙蝠和雷达 12、大自然的启示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16、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语文园地四 17、触摸春天 语文园地五 21、乡下人家 语文园地六 作文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语文园地七 29、寓言两则 语文园地八 作文 复习 复习迎考 作文 作文 作文 作文 作文 7、尊严 作文 4、七月的天山1 3 5 7 9 11 13 15 17 197 7 7 72 4 6 8 107 7 7 7 7 7 7 7 720、花的勇气 22、牧场之国 23、古诗词三首 24、麦哨 26、全神贯注 28、父亲的菜园 30、文成公主进藏 作文 31、普罗米修斯 32、渔夫的故事 复习迎考 27、鱼游到了纸上7 7 7 712 14 16 18 20(可另加附页) 单元分析 单元名称 单元教材 分析 单元教学 目标 第一单元本组课文是以 “走遍千山万水” 为专题编写的, 所选课文都描写了自然界的美景、 奇景,画面感很强。四篇课文中有三篇都是名篇,描绘生动、形象,语言相当精彩。 根据本组课文的特点,学习本组课文,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揣摩、品味语言, 从字里行间感受大自然的美。同时,要重视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引导学生边读边想 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体会意境,想象画面,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1、 识字认字,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默写指定段落。 3、 了解课文大意。感受祖国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单元教学 重难点1、识字认字,理解词语意思。 2、了解课文大意,并能有所感悟。 单元课时 安排1、 古诗词三首 2、 桂林山水 3、 记金华的双龙洞 4、 七月的天山 5、 语文园地一3 课时 2 课时 3 课时 1 课时 4 课时 教学内容1、古诗三首 1.认识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教学目标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词的意 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点、 难 点教学重点: 1.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2.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句意。教学准备收集与课文相关资料、课件课时安排 学 过第一课时3 课时教一、课件演播,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假期我们游览了不少地方吧?程⒈课件呈现庐山,西岭雪山等风景图。师问:这是哪里?你能用一些古诗句来说一说这些景象吗?(学 生说《望庐山瀑布》《绝句》等。 , ) ⒉再以课件形式呈现“江南春色”“洞庭胜景”“独坐敬亭”等三幅写意画。 师:这些地方漂亮吗?知道这是哪些地方吗?(如果不知道,教师点明这分别是敬亭山、洞庭湖及江南 风光。 ) 师:现在我们就去领略这些美丽的风光吧!翻书读 1 课《古诗词三首》(师板书课题“1.古诗词三首”) 。 二、借助注释,自读明义 师:我们今天先学习第一首诗《独坐敬亭山》 。 ⒈简介作者及敬亭山。 我们今天学习的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诗。亭,读 tíng ,我们学过的“停”去掉“亻”即是这个字。这个字 常见于亭子的名称上,如爱晚亭、醉翁亭等。 敬亭山,在今天的安徽省宣州市北 5 公里,山高 286 米。 ⒉教师范读古诗,生试读正音,再流利朗读。 3.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诗句意思。 4.交流: (1)学了古诗,你明白了哪些内容? (2)你还有哪些内容不明白?提出来讨论。 三、介绍背景,探究其义 1.教师介绍李白作诗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于天宝十二年(公元 753 年)秋游安徽省宣州时所作。当年, 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 世态炎凉, 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辛酸的滋味, 孤寂之感倍生。 ) 2.再读古诗,自问互问。师:通过介绍,大家再读古诗,看有什么新的体会或疑问。 3.全班再读,教师追问。 (1)“独”坐是“谁”独坐? (2)读诗,仔细体会,诗人独坐敬亭山,看到些什么?诗人听到些什么?会想到些什么? (3) 本来, 还有众多鸟相伴; 本来, 还有一朵孤云为伍, 但是现在它们都离我而去, 作者想了些什么呢? 这两句话与题目的哪个字呼应呢? (4)“相看”是相互看。明明只有诗人一个人在敬亭山,谁和他相互看呢,这里你读懂了些什么?生试 读“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你觉得应该把哪些词语重读才能体现出作者的情感。 (只有) (若学生已经问过上述某些问题,此环节的问题就可以删减。若学生未能深入,教师需要再追问) 四、诵读尝试,背诵默写 1.通过探究,我们明白了诗意诗境,你头脑中有一幅什么样的图画呢?(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景,什 么样的情?)能不能试着读一读,用你的声音的快慢、轻重来塑造这些画面? 2.试读后,用铅笔在重读的字词下划“Δ ”,在长音后划“/”,再读给同桌听。 3. 全班交流, 教师点拨 (学生擦掉自己用铅笔标注的错误记号, 再用钢笔把正确的重音、 长音标示出来) 。 学生作标记后再诵读。 第二课时 一、简介洞庭,引入课题 1.齐背《独坐敬亭山》 ,这首诗写景也写情;看《望洞庭》 ,又写了什么景什么情呢?揭示课题并板书《望 洞庭》 。 2.介绍洞庭湖。 二、初读正音,多读明义 1.学生初读古诗。 “螺” ,常见有田螺、海螺等; “庭” “潭” “螺”都是形声字, “庭”的中的“廴” ,要注意 “横折折撇”和“平捺”的笔势。 2.再读古诗,借助注释初步理解诗句。 “和” ,和谐。水天一色,和谐漂亮。 青螺,这里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像“螺”的形状,因为“君山”上树木葱茏,故称“青螺” 。 3.互读古诗,相互交流。同桌互说对诗句的理解,不明白的互相问询。 三、再读古诗,启发想象,释疑解难,深化理解 师:读古诗要会悟,而悟来源于多读多问多想象。 1.读古诗,想象画面:你头脑中有哪些美丽的图画?边读古诗,边想象,再说说头脑中的画面。 2.教师提出下列问题,分组讨论交流。 (1)望洞庭能改为“看洞庭”吗? (2) “和”是和谐的意思。你头脑中,怎样的“湖光秋月”画面才“两相和”呢? (3)古代“镜”是由铜磨平而成的。 “镜未磨”是一种什么景象?( “有微波” ,湖不是绝对的平,有粼 粼波纹的景象) 。这与“潭面无风”有矛盾吗? (4) “翠”是什么颜色?山“翠”易懂,水“翠”是怎么回事呢? (5) “白银盘”指什么?这里的湖水“白” ,与前面的水“翠”有矛盾吗? (6)文中几处用了比喻手法?末句改为“君山好像一青螺”似乎更清楚,这样改行吗? 3.全班汇报交流。 四、诵读古诗,画出意境 1.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诵读古诗,想象画面,画出意境。 各组合作画一幅简笔画,一幅图配一句诗,看哪组画得更符合诗意。 第三课时 一、简介词牌知识,引入本首词的学习 师:前两首都是诗,今天要学习的一首词。 “忆江南”是词牌名。什么是词牌?词牌也称为词格,是填词 用的曲调名。 师:现在我们打开书读一读这首词(板书课题“忆江南”。 ) 二、自读正音,初知大意,反复练读,背诵古词 1.自读正音:注意“曾”是多音字,这里读 céng,是“曾经”的意思。谙,ān,熟悉。 “能不忆江南”是 反问句,要注意读出反问语气。 2.反复练读,背诵古词。 自主练读,试背古词,然后同桌互考。 3.说说词的大意。 三、借助前两首诗的学习方法,合作学习,诵读古词,探究其义 1.借助注释,理解词句。 2.互相提问,释疑解困。 3.教师提问,讨论解答。 (1)江南好,好在哪里呢?朗读相关词句来回答。 (2) “风景旧曾谙” ,既然作者对江南再熟悉不过了,为啥只说江南的“江花” “江水”的景象呢?(根 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抓住最典型景物来表现江南春色的写法。 ) (3) “红胜火” ,你想到了什么? “绿如蓝”又写出了什么景致?你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想象 “红” “绿”色彩鲜明,对比强烈, 体会诗人对江南风景由衷喜爱之情。 ) (教师提疑要以学定教,如学生已经提出并解决了某些问题,这些问题就不必再提出) 四、以问引读,深化情感 师引问:你现在知道“能不忆江南”的原因吗? 师引:能不忆江南?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用词来回答) 师引(语气变化,情感加深) :能不忆江南?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仍用词来回答,语气要 有变化。 ) 师再引(语气变化,情感进一步加深) :能不忆江南?因为________________。 (学生还用词来回答,学 生情感要有进一步的变化) 五、综合比较(异同) ,总结全课 1.师:学完了这三首古诗词,你能将三首诗词连着背一遍吗? 2.比较异同。 (老师板书) 同:作者朝代同(都是唐朝诗人写的) 景物地点同(都属于江南) 诗词内容同(都写景,都是写景抒情的) 异:体裁形式不同(前两首是诗,后一首是词) 诗人情感不同(前一首冷调写景言意,后两首热情颂景抒情。 ) 表现手法不同(第一首主要运用了拟人手法,第二首的比喻很巧妙,第三首对比非常强烈。 ) 3.再读古诗词三首。师总结全课。作业 设计(一)收集有关做人认真,实在的故事。 (二)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读后感。板 书 设 计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2、桂林山水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 爱美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 力。教学目标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教学重点、 难点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 教 学 过 程2 课时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⒈人们都说: “桂林山水甲天下” (出示) ,因此,我们乘着木船,荡舟漓江,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⒉“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 ⒊下面,我们要随着作者的视线,一起来观赏桂林的山水。二、自学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⒈出示表格: 前字韵母 a、o、e、i、ü u、ao、ou n ng ⒉出示自学要求: ⑴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⑵你觉得课文是按什么结构来写的? ⑶桂林的山水有哪些特点?请用小圈圈出。 ⒊检查自学 “啊”的发音 ya wa na nga 举例 真绿啊、真奇啊 真秀啊 真险啊 真静啊、真清啊 ⑴指名四人朗读 ⑵你觉得课文是按什么结构来写的?给文章分成四段 ⑶桂林的山水有哪些特点?板书:水:静清绿山:奇秀险 (4)请你用文中引用的一句古诗来总结文章。板书: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5)总结: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三、导学第二节 ⒈分小组自学课文第二节,从以下几个方面把课文读懂: 词义,结构(分层) ,修辞手法,语言文字,朗读语气等等,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来学习,谈谈学习的 体会,也可以提出不懂的地方,在大组交流时提出。 目的:读出感情,理解语言文字,作者是怎样把漓江水的特点写具体的。 学习方式:读读、议议、圈圈、划划 等一会儿老师还要请你们交流一下你们是怎样来学习课文的,向大家介绍 一下你们学习的方法、步骤。 ⒉交流学习情况: ⑴词义:波澜壮阔、无瑕等 ⑵分层:三层 ⑶修辞手法:引读 第一句用“波澜壮阔的大海”和“水平如镜的西湖”跟漓江作比较,强调漓江的水有独特的美。第二句 具体写漓江水“静”“清”“绿”三个特点。其中的“真” 、 、 ,是的确、实在的意思。 (作者为何在“静、 清、绿”前加上一个“真”字,后都带个“啊”字?通过朗读,体会“真”写出程度。 “啊”抒发作者 喜悦、赞美之情。 ) 对这三个特点,作者用感觉或用比喻来具体说明,并把它们组成一组排比句,文字优美,富有节奏,给 人的印象鲜明、深刻。 最后一句写出江水之静。 ⑷描写角度:引读 “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动态的角度写; “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透明度的角度写; “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从色彩的角度写。 ⑸引读,说说你怎样读出语气,交流并指导朗读。 “静,清,绿”三字要读重音,在“静得、清得、绿得”后要有小停顿,以突出后面补充说明得部分。 读这三个分句,音量要渐大,读出层层推进得感觉。 朗读这一节,首先要把握平稳、清新的基调,其次要运用重音、速度等技巧,传递出对内容的理解第一 句是全节的总起句,读时要平稳,声音可略低, “却从没看见过”“这样的”读重音。第二句要掌握重 、 音和停顿。最后一句是再次写感觉,以突出漓江水的“静” ,读时渐轻、渐缓。 读好排比句,注意节奏,几个“像??”要一气呵成。 个读,齐读。 ⑹质疑,解疑 ⑺小结你们小组是用什么方法来学习课文的? 【读课文→分层→找特点→怎样写具体(读读议议)→有感情朗读】 ⒊背诵第二节,根据板书自背,互背,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把课文背出来的。 (记关键词,列提纲,记每句第一字??) ⒋检查背诵 四、布置作业 ⒈抄写词语;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⒊背诵并默写第二节。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⒈指名背诵二节(默写第二节) ⒉过渡:桂林的水是美的,桂林的山更有与众不同之处。 二、导学第三节 ⒈用学习第二节的方法来自学第三节,把课文读懂: 目的:读出感情,理解语言文字,作者是怎样把漓江山的特点写具体的。 学习方式:读读、议议、圈圈、划划 还要交流一下你们是怎样读懂课文的方法。 ⒉交流学习情况: ⑴词义:奇峰罗列、危峰兀立、怪石嶙峋、色彩明丽 ⑵分层:二层 ⑶写法: 写法上与第 2 节相似,显示了结构上的对称。第一句用“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 跟桂林的山作比较,突出桂林山的奇特。第二句用排比句具体地写桂林山的奇、秀、险的特点。 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山形 色彩明丽――山色 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山势 有形态的描摹,有联想比喻,有亲身感受,把山的形、色、势写得非常生动逼真。引读。 ⑷有感情地朗读。 ⑸交流学习方法: 【读课文→分层→找特点→怎样写具体(读读议议)→有感情朗读】 ⑹背诵第三节,交流背诵方法。 三、略读第三段 ⒈师引读:第三段从整体上写桂林山水之美。山水一体,交相辉映,加上空中――(云雾迷蒙) , 山间――(绿树红花) ,江上――(竹筏小舟) ,让你感受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 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 ⒉最后这句古诗是什么含义? ⒊这句诗既是作者的感受,也是对全文的总结,与第一段的内容相呼应。 ⒋背诵第三段。 四、总结 ⒈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了桂林美丽的山水,写下了自己观赏桂林山水的真切感受,抒发了热 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⒉让我们齐读课文 五、完成课后练习 指导课后练习二: 例中的第一分句是概述,第二分句是用补充说明的方法写具体,即“清得”怎么样。两个小题分别 要求写出“黑得怎么样”和“干净得怎么样” 。如: “黑得伸手不见五指” “黑得看不见屋内的陈设”“干 ; 净得看不见一张纸屑”等。 六、布置作业作业 设计1. 积累文中词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看关于描绘祖国山山水水的文章。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桂林 山 水 甲天下奇 静秀 清险 绿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3、记金华的双龙洞 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理清课文的条理。教学目标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教学重点、 难点 教学准备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从外洞入内洞。 2、练习理清课文的条理。课件课时安排 教 学 过 程3 课时第一课时 一、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到过哪些城市去旅游呢?它有什么独特的风光呢?今天,我们 准备跟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到浙江省的金华去旅游,你想去吗? 2、播放配乐的课文录音。 3、出示课题,释题引入。[板书:记金华的双龙洞] (1)课题中的“记”是什么意思?(“记”即记录之意,记的是游览的经过情形。本文是一篇游记。 ) (2) 叶圣陶爷爷游完双龙洞后是怎样写这篇游记的呢, 让我们随着课文再观赏这神奇的双龙洞, 好吗? 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 二、 探寻游踪,理清条理。 1、 文中写到洞中双龙的句子有哪些?(这是“双龙洞”名称的由来) 2、 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游览顺序) 3、 课文主要写了哪些景点?根据作者游览的顺序,画一张游览示意图。 (四人小组合作)[板书] 4、 汇报交流,理清作者游览的路线。 金华→罗甸→入山→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三、学习游览路上看到的景色。 1、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路上景色的?(2――3) 2、学生自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作者所看到的景物、当时的心情。再让学生个别展示朗读,点评中体 会作者是怎样描述这些景物的。品味“时而??时而??”一句,体会几对反义词的妙用 四、练习朗读第二三段。 1、各人自由读,想象景色。 2、指名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 复习 1、 《记金华的双龙洞》的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的? 2、去双龙洞的路上,作者看到的景色是什么样的? 二、自学 1、提出自学要求: 认真读读下面的课文,想一想,外洞和内洞各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由外洞进入 内洞的。 2、学生按要求自学,可在书上圈圈画画,同桌也可讨论讨论。 三、讨论外洞特点,体会双龙洞的“雄” 1、如果说沿途的风光可用“春光美”来概括,那么洞口和外洞你会怎么来概括呢? 请一名学生朗读第四自然段。 (洞口可用“宽” “高”来概括,外洞可用“大”字来概括,在简图上补板书:宽、高、大) 2、洞口外的景色使你产生什么感觉? 理解“突兀” :高耸,指山势高耸。 “森郁” :树木茂盛繁密。文中指山上草木生长得茂盛繁密。 高山之上,树木繁密,很有气势,不禁使人对双龙洞产生一种神秘感。 3、作者的哪些描写让你体会到外洞的大?(仿佛到了个大会堂,高高的石顶,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 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4、这里作者又一次提到“泉水” ,下一句也是,读一读,你有什么想法? (它仿佛是向导,作者顺着溪流游览。现在迎着溪流入洞──乘船通过泉水流出的孔隙进出内洞) 四、了解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体会双龙洞的“险” 1、乘船从孔隙中穿过是什么滋味,我们也来试试。齐读。 2、说到“孔隙”我们就会想到很小的窟窿或很细的缝儿,而这个孔隙却可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那么 作者为什么不称之为水洞却还要称为孔隙呢? 看课件外洞由近及远的镜头,让学生懂得因为外洞面积太大了,水洞相对就显得很小,所以作者用孔隙 一词是恰当的。 3、默读第五自然段,想一想;作者乘船通过孔隙是怎样的情形、怎样的心情? 谁来读读,读出作者的感觉、心情。 你觉得哪些语句真切地写出了作者这种紧张的心情,能把它背出来吗? 4、复述或背诵这一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联系上文引入新课 作者饱览了沿途的美景,感受了外洞的宏大气势,经历了孔隙中乘船而行的惊险,终于到达了内洞。内 涵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二、了解内洞特点,感受内洞的“奇” 1、请一名学生朗读第六自然段,学生边听边画出描写洞中双龙的句子。 “蜿蜒”是怎样的?据字形释义,再观看课件,让学生作描述。 2、结合课件(或图片) ,讨论学习:内洞的景象是怎样的,给你的感觉是什么?除了课文写到的,你还 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1)学生小组内交流评议,互相启发,开阔思路。 内洞有很多石钟乳和石笋, 它们形状变化多端, 颜色也各不相同。 有的像龙, 有的像神仙, 有的像动物?? 给人的感觉是神奇而有趣。内洞比外洞还要大得多。 洞内景物的描写,也是有顺序的,文中用了“首先、其次”来表明观看顺序,读一读,感觉这样写条理 就比较清楚了。 (2)指名看着图像,试着给图配音,描述洞内景象。 三、小结 作者乘船出洞,结出了双龙洞之游。我们同作者一道感受了双龙洞的雄伟、惊险与神奇。面对大自然的 鬼斧神工,我们不禁折服于自然之伟大、自然之神奇。 有感情地分组读课文。 四、质疑问难 五、推荐课外阅读 像这样的课文,记录了作者游览过的地方,你读了,仿佛跟着作者在游览观光,这就是游记,你喜欢读 吗?都读过哪些游记?你都摘记了精彩语段吗?能背记这些精彩语段吗? 六、课堂作业 ①背诵、摘录精彩语句。 ②指导造句; 时而??时而??(引导体会在描写景物、事物的形态变化时可以运用,举例提示: “大海时而??” , “舞蹈动作时而??”“我的心情??”等) , 即使??也??(读课文范句,体会分句间转折的意思,然后教师或学生示范造句,指导仿造)作业 设计1. 抄写文中精彩片段。 2. 选择句式造句板 书 设 计 双龙洞 内洞 外洞 对学生的评价要注意赏识,一个专注的眼神.一个鼓励的击掌,都是对学生极大的鼓励,旅游结束的“致全教 学 反 思体小朋友的一封信”中,称赞他们在这次夺标旅游活动中表现突出,学会了合作学习,绘制了非常有价值的双 龙洞旅游线路图及地形图,他们已经成为小旅游家.小探险家.小绘图专家.小科学家了。让学生从各个角度发掘 自己的闪光点,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满足感和自我肯定中结束学习。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4、七月的天山 1、认识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目标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优美词句并积累。 4、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重点、 难点 教学准备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感受到美的熏陶。课件课时安排 教 学 过 程1 课时一、 用设境式教学导语引入新课 同学们,江南的山水、溶洞真实奇妙无比,引人入胜,每当想到那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长江黄河, 那千姿百态、气势雄伟的三山五岳,一股民族自豪感便油然而生。北国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云: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清代诗人洪亮吉也有诗云: “地脉至此断, 天山已包天。日月何处栖,总挂青松巅。 ”现代散文家汪曾祺也在《早发乌苏望天山》一诗中赞道: “苍 苍浮紫气,天山真雄伟。陵谷分阴阳,不假皴擦美。初阳照积雪,色如胭脂水。 ”这些名诗人笔下的“天 山”令人神往。著名作家碧野描写天山绵亘数千里,地域广袤,景物丰美。那就让我们随同《七月的天 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 二、出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 1、读课题,学生利用资料介绍天山,教师演示课件,小结: (演示) 天山: 亚洲中部的大山系, 横贯新疆中部, 西端伸入哈萨克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 全长 2500 千米,宽 250~300 千米。平均海拔约 5000 米,最高峰托木尔峰海拔为 7435.3 米,峰顶白雪皑皑。天 山博格达峰上的积雪终年不化,人们叫它“雪海”。在博格达峰的山腰上,有一个名叫“天池”的湖泊, 海拔 1900 米,深约 90 米。池中的水都是冰雪融化而成,清澈透明,像一面大镜子。洁白的雪峰,翠绿 的云杉倒映湖中,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相传 3000 多年前周朝的天子来到这里,王母娘娘就在这里 设蟠桃宴招待他,因而古称“瑶池”。现在这里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2、解题,了解作者,明确学习任务: 《七月的天山》是一篇以描写山川景物为主要内容的游记散文, 选自于《天山景物记》 ,作者碧野。 (简介作者) “阅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 优美语句摘抄下来。 ”――(学习要求──抓住景物特点,积累语言) 。 3、提出学习方法(演示) 三、根据“阅读提示”速读全文,理清全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引导理解内容 1、学生根据提示自读课文; 2、引导阅读: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观察点的移动,由山外到山里。 )让学生找出课文的脉络句, 即地点变换的句子。 (“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这些句子表示空间的转换,顺序从 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 (2)学生朗读(?或配乐朗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写的?(让学生议论,然后交流) (明确:写了雪峰、云 影、雪水、溪流、森林、野花等美景。描绘方法:A、衬托,如:以蓝天和云影衬托雪峰之高大、静美; 以溪流、游鱼的活跃衬托天山的寂静。B、比喻,如:说白云在雪峰上留下一朵朵“暗花”;溪流的浪 花似盛开的“白莲”。 ) (3)第三段集中写天山的原始森林。 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这段抓住森林的哪些特点来写的?明确:用“蜿蜒无尽” ,写森林之广大。以 马蹄溅水,几声鸟鸣来衬它的幽静。以林间“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来衬它的稠密。以林外阳光 灿烂和林中闪着烟头的红光来衬它的幽深。最后,以“这天山上有的是成群的野羊、草鹿、野牛和野骆 驼”来突出森林之富饶。 ) (4)朗读四自然段(或放配乐朗诵) 自读交流: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点进行描绘的?(学生用笔在书本上做出标记) 学生边交流,教师演示。 ( “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描其色; “像??织绵??彩霞??长虹”――绘其艳; “赛八寸的玛瑙盘”――状其大; “马走在花海中” “人浮在花海上”――显其多; “用不着离鞍” “一伸手”就可以“捧到”――夸其高; ) 四、细品语言文字,小结学习内容 1、课文主要是由外到里,由高到低。表现方法主要运用衬托和比喻。 2、引导学生从描写景物形态、描绘声音、描绘动态、描绘色彩、描绘感觉上去找比喻句、体会精 妙之处。 3、积累自己喜欢的字词和句子 4、课外阅读《天山景物记》 五、拓展训练 1、归纳写作特点、然后进行小练笔: (1)十分讲究写景的顺序,全文从总体上说,以游踪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或由远及 近,或自上而下,写出了景物的变化,显得繁而不杂。 (2)抓住景物的特征,展开细腻的描写。作者抓住特征,用简练而又形象的笔触加以描绘,使之 活灵活现,跃然纸上,构成一幅幅生动、奇美的画面。 (3)绚丽多彩的语言,饱含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边疆风情,具有感人的魅力。作者精心运用了比喻、 映衬、夸张、对偶、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把景物描绘得淋漓尽致,美不胜收。 2、小练笔:练习写景状物作文,要求写一段特定环境下的景色,如校园的早晨、公园的景物、节 日的夜晚等,能抓住景物的特征,安排明确的线索,采用合理的顺序和即景抒情。 六、课后小结: 作业1. 积累文中描写优美的词汇。设计 2. 阅读同步阅读 教学内容 语文园地一 板 书 设 计 七月上天山 水 无限生机 最理想 树 相映成趣 花 耀眼绚烂今天的语文课上,我教学了《七月的天山》这篇略读课文。我先让学生通过自由读的方式整体感知了课文, 接着,我又让他们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看看那部分写了什么景物,有什么特点。学生经过十几分钟的思 考、讨论,看来都有了结果。于是,我就组织全班交流。可在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回答教 学 反 思问题的准确度也差。课下,我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哪出了差错导致课上的这么不顺利?我思考可能是因为 我首先忽略了学生的学习需求。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有主见的个体,他们在阅读同一篇文章的时候产 生的感受是不相同的,如何让获得不同感受的学生都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就是教师需要动脑筋的了。 《七月的 天山》这篇略读课文所描绘的景色非常美,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一定或多或少的感受到了天山的美,所以,我 应该从这个角度提出问题,那样,学生们都会有话可说,有话愿说。而最初,我只是为了解决导读中的问题, 进行发问,学生对此毫无兴趣可言,因此造成了尴尬局面。我想,我的问题可以改为:读了课文,天山给你留 下了什么印象?是哪些描写使天山给你留下了这样的印象?读出来。结合着读课文,学生也轻松的感受到了天 山的美,同时训练了朗读。教学设计 1、 就春游活动讲清楚自己的计划,并参与商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参与意识。 2、 能具体明白的描写生活中观察到的景物或者由此引发的联想。教学目标3、感性认识排比句的特点及其表达作用。 4、积累描写景物的古诗词,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5、学习浏览获取需要的信息,并交流感受。教学重点、 难点 教学准备1.就春游活动讲清楚自己的计划,并参与商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参与意识。2.积累描写景物的古诗词,激发课外阅读兴趣。课件课时安排 教 学 过 程4 课时第一课时 一、 导语口语交际不知不觉春天已经来到我们身边。看窗外,春光多美好。我知道同学们最想去春游了,记得往年我 们去了哪里?今年我们还要去,不过需要由大家来自己安排。二、准备计划 先读读课文里的这段话,想想需要考虑哪些问题,准备纸笔,稍做记录。 三、分组讨论 恐怕一个人拿不定主意,咱们分小组进行。看哪一组计划的周密、妥当,咱们就听从他们的意见, 每人稍做准备,谈谈自己的计划,再由小组长统一意见,推选一人作好发言,师生评议。最后,由班长 综合大家意见,制定出一个春游方案。 第二、三课时 习作 一、启发谈话 我们在校园里生活了三年,对环境应该很熟悉了,你能说说吗?你最喜欢哪个地方,比如校园的花 坛,有哪些花草等,你经常在那里做些什么?(鼓励学生自由说,放开说,教师做适当补充指点) 小结:有的同学平时能够留心观察,说了自己的所见所想,讲的很具体,而有的同学疏于观察,我 们要做善于观察的人。 二、实地观察 现在给大家 30 分钟时间,去校园里做一次观察,把观察到的景物记录下来。可以选一处景物来写, 具体写出你的感受来,或者你想到了曾经在那里发生过的事情,觉得很有意思,也可以写下来。注意要 仔细观察。 三、交流观察所得 指名说说你已经观察到什么,准备怎么写,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得到启发。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进 行点评。 四、学生完成习作 五、同桌互相交流,评改 改通顺,指出错别字及其病句、标点错误等;评优点,划出你认为的好词好句或者精彩语段;提建 议,提出哪些内容需要具体或补充,哪些可简单或删除等等。 第四课时 一、 复习导入 检查读词语卡中的词语,有选择的听写词语。 二、我的发现 分角色读读对话,说说小林和小东发现了什么?读句子,回到课文中去找这些句子,再读一读,说 说用这样的句式有什么好处。交流后进行摘抄。我们在哪些课文中也学到过类似的句子? 三、日积月累 自由朗读诗句,说说自己读懂意思的诗句,提出难以理解的诗句,教师点评释疑。比一比,看谁背 的多,背的快。 四、宽带网 1、自读:看图,读文,说说从中了解的知识。 2、小组交流:介绍自己了解的五岳和五湖。 3、拓展知识:搜集或下载资料,遨游祖国的山山水水。 4、集体交流:图片附文交流,或者就图片自己口头介绍,或者直接在多媒体教室打开网页介绍。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作业 设计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单元分析 单元名称 单元教材 分析 单元教学 目标第二单元本组教材是以“以诚待人”为专题编写的。课文的内容生动、感人,从不同的角度赞 美了诚实、守信等道德规范,使学生懂得诚实、守信比金钱、财富更重要;要用自己 的劳动去维护个人的尊严;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 讲究实在; 遇事要将心比心, 多为别人想想等。整组课文充满丰富的人文内涵。 1、识字认字,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默写指定段落。 3、 了解课文大意,能简单复述课文,初步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5中彩那天1、认识 6 个生字,会写 14 个生字。正确读写“拮据”等 13 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自读、自悟和互动学习培养学生自学探究教学目标的能力。 3、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同时,懂得诚实,讲信用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珍贵 的道理。 4、体会叙事条理清楚,首尾照应的表达方式,能复述课文。教学重点、 难点重点:围绕事情过程中父亲的表现,我态度的变化,感受文中人物展现出来的可贵的品 质。 难点;懂得诚实、讲信用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珍贵的道理。 搜集有关诚信、财富的名言 图片及相关资料、准备课件教学准备课时安排 学 过 程2 课时教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情,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一直以来你们家最希望得到什么东西?能把你的愿望和大家交流交流吗? 2.大家都有一个美好的家庭梦想,这些梦想除了全家人努力工作争取外,还会有一种意外的可能― ―板书:中彩 提示“中”的读音。 3.如果你中彩了实现了你的家庭梦想,你的心情会怎样? 一下子拥有了你们全家梦寐以求的东西,想必你的心里会无比激动,可能会奔走于亲朋好友之间相互 分享。今天,我们一起学习:4《中彩那天》,去看看文中的一家中彩之后心情会怎样? 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1.中彩那天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还要边读边想,对 不懂的句子或词语做上记号。教师巡视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汇报,教师评价,鼓励学生读懂课文, 把握全文的线索。 3.读了课文,你对课文的哪些地方有疑问呢? 预设:生字新词的理解重点:形近字(维―唯 贷―货 驰―弛 赠----憎) 属―嘱词语:拮据; “梦寐以求”。(要求放到课文中、联系生活实践来准确理解) 4.再读全文,课文的哪些段落是写中彩那天发生的事?(3―8 自然段。 ) ①请小声读课文 3-8 小节,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预设:(1)爸爸为什么中了彩却神情严肃呢? (2)爸爸面临的道德难题是什么? (3)汽车被库伯开走了,为什么“我”家却特别高兴呢? 根据学生的质疑学生选择其中一个问题进行互动交流:爸爸正为这辆车“还”与“留”而感到为 难。 ②你认为父亲该留下车还是把车还给库伯先生?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三、生字书写 四、布置作业 1.认真读课文,并通过上网或读书等途径查找二战资料,为下节课深入学习做好准备。 2.完成作业本相关题 第二课时 一、 听写词语 二、 过渡:面对一辆自己梦寐以求的奔驰轿车,你觉得父亲究竟该还车还是留车呢?下面,就请大家默 读课文 3――9 小节,找到相关的语句来证明你的观点。 1. 以小组为单位,任意选择矛盾的一方,寻找课文中的相关语句,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2. 交流,出示“留车”的相关语句,运用不同的手段,理解句子的含义 A、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我们家生活拮据,全家六口人全靠父亲一人工作维持生计。 (巩固理解“拮据”) B、父亲是汽车修理厂的技工,他的技术精湛,工作卖力,深得老板的器重。他梦寐以求的是能有一辆属 于自己的汽车。(巩固理解“梦寐以求”) C、 商店扩音器里大声叫着我父亲的名字,表示这辆彩车已属于我家所有?? (以读代讲)D、原来,父亲买彩票时,帮库伯先生捎了一张,并作了记号。过后,两人把此事都忘了。(以读代讲) E、“可是,库伯是有钱人,我们家穷呀!”我激动地说。(以读代讲) 3. 出示“还车”的相关语句,理解父亲当时的彷徨。 A、我看了好几遍,终于看到中彩的那张角上有用铅笔写的淡淡的 K 字。 4. 再次出示父亲神情与动作的语句,通过朗读来体会。 三、激情辩论,突破难点 师:在父亲的脑海里,仿佛有两个人在争辩,一个说把汽车留给自己吧,一个说把汽车还给库伯。 请 问:你是赞成哪一个观点呢? 1.根据学生的观点,分成正、反两方。 正方观点:还; 反方观点:留。 正、反两方各自合作学习,在文中找支持自己观点的语句──从书中找出依据才有说服力,准备辩论。 2.激情辩论,联系上下文,评议并阐述自己的观点 3.老师点拨,解决难点。父亲知道,这辆车他想留,能留下来,但却不该留啊,他是怎么战胜自己的呢? 引导学生再次回扣重点句,朗读母亲说的那句话: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 富。 4.讨论:父亲失去的是什么?得到的又是什么? 老师小结:领走的是中奖的车子,但得到的是人情和道义,是更多真正的朋友,是心灵的宁静和快乐。 这同样是一笔很大的财富,是金钱所买不来的。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四、统一认识,情感升华 1.自读第九段,得到汽车时父亲神情严肃,一点都高兴不起来,汽车被库伯领走后,他却显得高兴,为 什么? 课件出示重点句“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让学生以读代答。注意引 导读出自己的个性化理解。 2.学生试着背诵这个重点句子。 3.用上关联词语“虽然??但是??”,完成写话练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谈谈你对财富新的认识。 4.教师总结:这话出自“我”的母亲之口。尽管家里经济拮据,但她人穷志不穷,追求精神上更可贵的 东西。在她眼里,一个人要诚实、守信用,不贪图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她也经常这样教育家里人,让 他们懂得人生最重要的是诚实,讲信用,这是比物质财富更加珍贵的财富。 五、回扣全文,拓展延伸 1.请想象一下,当库伯派人把汽车开走后, “我”和爸爸、妈妈是怎样的心情,可能有些什么对话呢? 让学生试着说一说。 2.总结全文:师生配合共同朗读课文。 3.课外积累名言: A、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 罗曼?罗 兰 B、让自己完全受财富支配的人是永不能合乎公正的。 ―― 德谟克利特 4.结束语:同学们,让我们像可敬的父亲一样,多一些诚实的面容,多一些守信的品质。我相信,每 个人拥有了诚信,我们的社会一定会更加美丽;拥有诚信,我们的人生一定会充满欢笑。 六、课堂练习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完成其中一题 ) 1.完成小练笔:汽车开走以后,“我们”全家人当时的表现。 提示:展开想象,把当时家里各人的想法、语言、神态等几个方面写成一段话。 2.撰写一句自己创作的有关诚信、财富的名言。 七、课外延伸: 1.今天,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关于彩票的诚信故事,请同学们自由组合,通过查找资料、采访等方 式,展开同题材研究性学习。 2.拓展阅读: 《三次逃票》《五次、七遍》 、作业 设计板书:1. 2.背诵第一节和最后一节 看同步阅读板 书 设 计留 拥有 严肃、愤怒中彩那天 失去 犹豫 如释重负 (再次拥有) 特别高兴还精神财富 教 学 反 思我用“梦寐以求”导入,让他们说说你梦寐以求的事情,并用四字词语来说说,当这些梦寐以求的事情实现时 你会出现怎么样的心情。学生说了很多,诸如: “心花怒放、喜上眉梢、乐不可支??”让其充分的体会那种 实现理想后快乐的心情。设计这个环节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父亲得奖之后却神情严肃产生更深的疑惑,激起 学生探究的欲望,并从疑惑中走进父亲的内心深处。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6~万年牢1. 认识八个生字。 2. 了解故事内容。教学目标3. 学习作者叙述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式。 4.学会独立阅读课文,培养自学能力。体会做人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的道理。教学重点、 难点 教学准备1. 学习作者叙述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式。 2.学会独立阅读课文,培养自学能力。体会做人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的道理。Ppt课时安排 教 学 过 程2 课时一 、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看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万年牢是什么意思?万年牢指的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 合作读文:自找好伙伴结合,自由读课文。遇到困难合作解决;不能解决的进行标注。尽量做到读 通课文,读准字音。 2.交流汇报:扫除字词障碍 多音字:把、闷、削。 词语:走街串巷、掉皮损伤、晾晒、竹签、耽误、甩糖风、掺假、赚钱(能认读,并结合句子理解词义) 3. 默读课文,边读边动笔做记号,画出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了哪几件事,并在书上作简单批注, 读后根据自己的批注进行交流。思考:课文三处写了万年牢,分别指什么? 4.找出有关语段读一读。同桌互相讨论一下,说说那位父亲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对父亲的言行作出 自己的评价。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第一处的万年牢指的是什么?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出示句子: “我的糖葫芦得均匀,越薄越见功夫,吃一口让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 怕潮,这叫万年牢。 ” a.为什么叫万年牢? b.这种糖葫芦,父亲是怎么做出来的? (读第二小节,体会父亲十分讲究选料;读第三、四小节,体会父亲在制作糖葫芦中对蘸糖、甩糖风 等每一个环节都一丝不苟) c.小结:正是因为父亲做糖葫芦认真仔细,所以他的糖葫芦才能经久不衰。 2.第二处的万年牢指什么? “公平买卖走正道,顾客点头说声好,回头再来这是宝,做生意讲实在是万年牢。 ” a.什么叫正道?(凭着良心做买卖) b.父亲是怎么走正道的?(抓住“不满意、看不下去、不听、嫌、辞去工作”体会父亲生意认真实在) 3.第三处的万年牢又指的是什么呢? “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 在。 ”体会父亲教导我做人要做可靠实在的人。 4.这三处的万年牢之间有什么联系? 启发学生懂得:产品质量好才赢得顾客,做事讲认真、讲实在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尊重。自由朗读 课文 四、深入体验、感悟理解 你是怎么理解父亲的做人的道理的?结合具体的生活事例来说明 五、拓展练习、增加智慧 1.课外阅读“做事认真,讲诚信”的故事 2.认真做一件讲究诚信的事情,然后记下自己的心得体会作业 设计 1.看关于诚信的文章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万年牢》一课中三次提到了“万年牢” ,含义十分深刻。给孩子们充分的时间理解这三处后,我就开始引导 他们理解三处的联系。我本想稍加引导,孩子们就会轻而易举的理解了,结果却事与愿违,越说越乱。于是我 写下三个万年牢的含义,让孩子们自己思考三者之间的联系。孩子们通过自由思考,很顺利的理解了他们之间 的联系。由这件事,我才发现自己在课堂上是那么的不信任学生,这就使得孩子们没有机会发展自己的语文能 力。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时刻提醒自己避免类似的现象发生。学生能自己完成的,教师绝不包办代替。万年牢 实实在在做人 老老实实做事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7尊严1、认识本课 6 个生字,学写 14 个生字。 2、能通过把哈默与其他难民进行比较,从人物的语言、行动、神态等描写中体会到人教学目标物自尊的品格。 3、能正确、流利地有感情朗读课文,体悟哈默的品格,明白“自尊者自立”的道理, 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学重点、 难点通过揣摩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的深意,体味人物的思想情感,得到情的熏陶与共鸣是本文 教学的重点;通过朗读,体味人物语言、行动、神态描写背后所蕴含的深意,得到人文 思想的启迪是本文教学的难点。教学准备搜集有关尊严的小故事。课时安排 学 过 程2 课时教第一课时 一、 尊严的故事导入。同学们,古人有饿死不吃嗟来之食的名言,讲做人要有尊严。今天老师介绍给大家的是一位外国的 年轻人,从他的行为和做法中,会给我们很多新的启示。 二、学生自读课文。 1.自学生字新词。 2.质疑问难。 三、初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交流:1.师生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3.指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短文只要写了一个逃难的年轻人,在饥肠辘辘的情况下,没有接受人们送给他的食物,而是执意 用自己的劳动,换取了食物,赢得了做人的尊严) 四、课堂作业。 第二教时 一、深读,感悟人物: 1. 图文对照,学习第一自然段,感受难民的饥饿与疲惫。 1)出示难民图。请学生看图说说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图文对照。请大家默读课文,看哪里写出了难民的饥寒交迫。 A、 理解“面呈菜色” 。菜色是一种怎样的颜色?(毫无血色)理解“疲惫不堪”“堪”是什么意 。 思? 指名说:看到这样的难民,你心情怎样?指导读出感受来。 B、 “这些逃难的人,显然很久没有吃到这么好的食物了,他们连一句感谢的话也顾不上说,就 . . . 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 .... 指导理解带点词“连??也??就??”“狼吞虎咽” 中包含的意思。指导读好。 、 2. 感悟“例外”与“不例外” ,表层解读年轻人。 1)请学生读课文,看看这个年轻人有什么是例外的(预测学生会说到:他却没有拿到食物就吃, 他与大叔进行了三次对话,他成了大叔的工人,他成了大叔的女婿等等。允许学生不同程度的理解,不 做过高要求) 2) 了解年轻人的“不例外”(预测学生能了解到他也一样饿,一样疲惫。 。 )交流理由,说说从哪 里发现的。 A、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 B、引导学生读懂饱受饥饿渴望食物,并指导朗读 C、 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指出也是“狼吞虎咽” !毫不例外! 小结:可见,他和其他难民一样需要――(食物来充饥) ;需要――(食物来补充体力) ;需要―― (稳定的工作来维持生计) 。所以,他也毫不例外,经受着极度的饥饿、极度的疲惫,他极度虚弱! 3. 赏析年轻人与杰克逊大叔的对话,深度了解年轻人。 师出示:三次对话内容。 1)请学生仔细读读他每次说的话,想想他在想什么?作下批注,写出年轻人每次说话前的想法。 2)交流。 A、 “先生,吃您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需要我做吗?” ①他的心里在想什么?(引导学生感受:年轻人尽管饥饿,但他的态度很坚定,吃饭必须做活儿。 不干活就吃别人东西是接受施舍,因为自己有力气,却接受别人无偿的帮助,那就是接受施舍)你还从 哪里读懂了这样的想法(联系第二句对话) 引出:这样他就会失去自尊。板书:自尊 点明:通过自己的双手去获取食物,通过自己劳动获取成果,我们把这个叫做什么。板书:自立 指导朗读第一、二句对话。读出坚定的态度来。 ②从“称呼”中深入感悟年轻人的品质。 出示杰克逊大叔的话: “我想起来了,我家确实有一些活儿需要您帮忙。不过,等您吃过饭,我再 给您派活儿。 ” 指名说大叔讲话时是怎么称呼这个年轻人的。 (您)让学生体会杰克逊大叔也对年轻人产生了尊敬 之情。读好大叔的话。 B、“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年轻人站起来说。 ①这句话中你又读懂了他怎样的想法?(必须先劳动,后得报酬,才能吃饭)板书:自强 ②指导读好对话。 4. 感悟其他的例外。 1)请大家拿他与其他难民比一比,看看课文,还有什么地方哈默是例外的。 (如果学生已交流,可 在上课时改为:几句话对话后他被例外留下了,仅仅是几句话吗?――尊严) A、 唯有他受到了杰克逊大叔的赏识。 理解杰克逊大叔的话――“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指名读。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运用: “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 ”的方式进行引读, 联系前面加以提升。齐读。 B、 唯有他白手起家,成了举世嘱目的石油大王。 指名说说他为什么能成为石油大王,板书:尊严。 8~ 将心比心 三、 拓展,震撼心灵:教学内容出示名言请学生读。 请学生也写一条格言来激励自己或别人。作业 设计板书设计: 自尊 自立1. 2.了解哈默 看关于尊严的文章板 书 设 计尊严尊严尊严自强 ??我十分喜欢《尊严》这篇文章,因为它带给不同年龄阶段的人不同的思考。孩子们读了它可能只能悟到不吃别 人施舍的食物,吃靠自己的劳动赚来的就是尊严。而我们则不一样。课堂上,为了更充分的使孩子们体会到石教 学 反 思油大王哈默的高贵品质,我采用了联系上文对比体会的方式。我先请学生划出描写逃难人们的语句,这里包括 外貌描写及动作描写。外貌描写只有一句, “他们面呈菜色,疲惫不堪” 。我引导学生仔细读这句,然后提问: 从面呈菜色,疲惫不堪这两个词中读出了什么。学生们,有的说我读出了他们很累;有的说读出了他们很饿; 有的说读出了他们缺乏营养,急需食物??我问:从那些语句,你看出他们确实急需食物?孩子们立即找到了 后面的动作描写。我说,是啊,他们连一句感谢的话都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的吃起来,因此课文中用了一个 非常确切的词来形容------显然。教学设计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教学目标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难点 教学准备延伸拓展,由此及彼,联系生活进行理解与感悟。学会宽容和体谅。课时安排 教 学 过 程1 课时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或幻灯内容导入) (故事)有一位年轻的母亲因生活所迫, 肩负起了照顾婆婆和孩子的重任。 她每天都起早贪黑地做事, 打理家里的一切,虽然艰辛,但她无怨。她每天晚上回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自己的婆婆端洗脚水,帮 婆婆洗脚,这俨然已成为一道温馨而又特殊的风景。 有一天,这位母亲为婆婆洗完脚回房间时看到自己的儿子晃晃悠悠地端来一盆水,她感到很非常惊 讶。这时,她的孩子用稚嫩的声音认真地说:“妈妈,洗脚。”看着如此贴心、懂事的孩子,母亲的心 里暖烘烘的,感动地泪流满面。多懂事的孩子呀,原来她为婆婆洗脚的这一幕,已深烙孩子心中。听了 这个故事你想说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孩子受妈妈的感染,将心比心,学会了孝顺自己的妈妈。今天的课文,也讲述了两个感人的故事, 请看我写课题――(板书:将心比心)然后请生读课题。 2.出示:现在请自由读课文三分钟,在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完后告诉老师和同学你知道了什么? 3. 把你认为最难的地方找出来读一读?(指名读句并正音。) 4. 读的不错了,现在老师想听你们说说,读完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了解课文内容。) 师归纳:本课讲了两件事:一件是一位阿姨为奶奶开门以及说的话让人感动;另一件是我的妈妈鼓 励护士并谈及自己的女儿的话让人深思,揭示出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在生活中要将心比心,多一份宽 容和尊重。 5. 经历了这两件事的“我”,心里有什么感受?(文中有个词你能说出来吗?) 三、感悟课文,品味语言 (温暖)你说的正是我想的。如果你亲身经历着这两件事,你的心里也会感到暖暖的对吗?事情的 哪些地方温暖了你的心?(边默读边在这些地方做上记号。) 1.先来交流第一件事:哪些地方让你有了温暖的感觉? 句子:“有一次她去商店??松手”。 (1)说说为什么温暖了你的心?(例生说:这位阿姨很善良,温暖了我的心。)(师:哪些字词能 让你感到阿姨的善良?) 推着沉重的大门:为什么? 一直:如果不一直拉着会有什么后果? (2)她帮助的是她的亲人和朋友吗?如果你是老奶奶,你心里会怎么想?(学生畅谈到的“真诚帮 助,善良”等等中,教师有意提升一下“陌生人”。(面对这样的一位素不相识的陌生人,阿姨也能耐 心与真诚地帮助。) 句子:“阿姨对老奶奶的话。” 学生自由谈体会。 (阿姨的行为与语言很平凡但渗透着修养――关爱老人) 师相机点拨。 (是啊,关爱老人是人类美好的道德修养,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就是在诉说着关爱老人的 可贵与必要。这位阿姨的行为与语言折射着人生的至理、至情,让我们一起以深情的朗读来赞美这位高 尚的阿姨。 2. 感情朗读。 联系实际谈要为老人做什么。 师:对,真是懂事的孩子,我们之所以幸福地降生在并快乐地成长,就是因为有了长辈的关怀,所以, 我们学会感恩。 理解“温暖”一词的含义并齐读这一句话(第一段最后一句) 3.(感动) 第二件事:哪些地方让你有了温暖的感觉?学生读后议 母亲的行为让人感动,鼓励关爱小辈,一片苦心。 母亲的语言让人感动,由彼及己,一片慈母心。 师:同学们,这位母亲是一位圣人,爱自己的孩子是本性,不足为奇,爱别人的孩子,却是高尚。 有位哲人说过: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古人亦云: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样的母亲怎不令人感动呢? 让我们一起用深情的语调讴歌这位母亲,齐读。 分角色朗读课文(或演小品),进行情境感悟。 拓展延伸两点:第一,老师与父母对你们(学生)的鼓励,要及时把握,要趁机树信心,失败乃成 功之母,面对少年岁月的艰难要知难而进,记住鼓励是一盏明灯,将引你走向成功。第二,宽容别人, 同学之间吵了,碰了,都是小事,老师与父母对你们有不周之处也应予以谅解,以体谅来表达你们的良 好修养,同学们学文是为了悟理呀! 四、拓展空间,升华情感 过渡:同学们,这一撇一捺的“人”字本就相互支撑。关注老人,关爱孩子,他们是这个社会的弱 者,我们应伸出双手予以扶助,就像歌中所唱(播放《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 生齐读第三段。 师:同学们,尊重与关爱营建温馨,飞扬力量。在生活中一个宽慰的眼神与一个焦急怨恨的目光, 一句温情款款的问候慰籍与一句利于刀戈的责骂,你喜欢哪一个?生活中,我们用理解、宽容与关爱对 待一个个陌生人的事例比比皆是。一段默默地祝福,一句轻轻的问候,一次紧紧地依偎,一声深深的安 慰。都是“将心比心”的表现,所以文中的阿姨和母亲这样想: 1、阿姨对奶奶的话。2、妈妈对护士的话。3、我们如果理解了阿姨和母亲的话,肯定也会这样想 着:是啊,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 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男孩子把这句话发自肺腑地对女孩子说―― 女孩子请把这句话献给男孩子―― 让我们真心实意地告诉所有人―― 五、回归文本,自然拓展 1.(板画出心,三十秒钟沉浸)课文学完了,我们的心中一定不会是空荡荡的。这就是我们每位 同学的一颗滚烫的心,为了勉励自己,应该在自己心中装入一个份量最重的词,你会装入什么词? 2. 学生回答,逐一板书。(帮助、关心、宽容、理解、信任、鼓励、支持、尊重??) 3. 小结:孩子们,让我们彼此接纳、将心比心,享受爱与被爱的快乐与幸福吧。 教学内容 语文园地二 六、作业:将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作业 设计1. 2.看同步阅读 仿写板 书 设 计课文中讲到一位阿姨为老奶奶推开沉重的大门,等老奶奶过去后才松开手, “她为什么会这样做呢?”问题一将心比心 想得到别人的帮助先要帮助别人 想得到别人的宽容先去理解别人教 学 反 思提出,平时记性比较差的×××这样回答: “阿姨的妈妈和这位老奶奶的年龄差不多,她只希望遇到这种情况 也有人为她开门,阿姨这样的目的(1)能唤起人们多一份关心和一份关爱, (2)能使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 ” 从这位阿姨的言行举动和平淡的话语中说明了什么呢?这位同学接着回答: “说明阿姨心灵纯洁,心地善良, 是多么的善解人意、关心他人啊! ”与此同时使学生受到思想道德教育,在我们社会主义的国家里,如果在平 常的生活中遇事能将心比心,推心置腹地想,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使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教学设计 1.学习以诚恳的态度、真诚的语言与他人交流,懂得真诚待人是一种良好的品德。教学目标2.学会在合作中说真话,告诉别人心里话。 3.积累有关诚信的词语及古诗文名句。激发学生待人诚恳、讲信用的思想教学重点、 难点 教学准备学习以诚恳的态度、真诚的语言与他人交流,懂得真诚待人是一种良好的品德。积累有 关诚信的词语及古诗文名句。激发学生待人诚恳、讲信用的思想情感。 让几个学生排练一个小品:一学生在校园里乱扔纸 屑,另两个学生据理劝导。课时安排4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引入话题口语交际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例如:别人有事找父母亲,父母亲不在家;班上的一个同学病了,好 几天不能来上课;有的同学在校园里随地吐痰等等,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些事呢?(同学表演小品) 1.刚才几位同学表演的小品,你看了后有什么话想说? (在学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揭示“以诚待人”的交际主题) 2.想一想,平时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这样的事,如果有,你是怎样对待的? 二、讨论交流 1.个人准备后,在小组内交流。 先由一名学生举一具体的事例,再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然后对这一做法作评价。接着,其余学生 轮流发言。 2.各小组选派一位学生准备在班上交流。 三、提建议 在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概括成几条明确简要的建议,一一写在黑板上,然后做归纳整理, 再在条文前加上几句关于以诚待人的“前言” ,形成一份建议书。课后抄录并张贴在教室里。第二、三课时 一、学习“我的发现”习作1.读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说说小东说了习作上的哪些好经验。 2.归纳过渡:习作除了留心观察周围,把自己观察到的事物写下来之外,还可以把自己心里想的事, 或者想对别人说的话写下来。 二、创设情境,激发表达欲望。 师:同学们,最近有几个同学找我谈心,说了自己的心里话。有的说自己学习成绩提高不快,心里很着 急;有的同学说爸爸、妈妈管得太严,一点自由都没有;还有的同学说平时作业太多,没有时间读课外 书等等。我很感谢这些同学,那么信任老师,把老师当知心朋友。这说明老师和同学们交流得不够。今 天老师为大家创造一个机会,诚恳地希望同学们把藏在心中的话说出来。如果是高兴的事,让同学和老 师共享;如果有什么不愉快的事,说出来会痛快一些,也许大家能为你解忧;有什么困难,请大家帮你 出主意;你们说好不好? 三、明确要求,拓展表达思路。 1.指名朗读“习作”要求。 让学生明确:①写的是自己想说的心里话,要真实,不说假话。 ②思考表达的内容。先要想好,最想对谁说自己的心里话,再考虑要说的话,可以是欢心的事,也可 以是烦恼的事、难受的事?? 2.说说什么是“心里话” 。 3.这段话里告诉我们从哪些方面来说心里话?向谁说?除此之外,还有哪些要求? 4.针对上述问题,组织师生之间的对话,互相启发,拓展思路。 三、小组合作,生生互动。 小组内的同学互相交流,互相评议。教师巡视。 四、模拟情境,典型示范。 1.由老师扮演妈妈(爸爸)的角色,一学生向妈妈(爸爸)诉说自己的心里话。 2.对照本次习作的要求,学生评议。 (教师小结、点评,并强调习作中的注意问题。 ) ①要明确心里话是向谁说的。 ②心里话的内容要真实。 ③习作时可自由选择第一人称“我” ,也可以用第二人称“你、您” 。体裁上可以用书信、日记或其他。 五、动手练笔,交流修改。 1.学生动笔习作。 2.选择学生例文,师生共同点评。 3.自我修改。 第四课时 一、词语盘点 1.学生自读。同桌互查。 2.学生质疑,教师释疑。 3.记记写写。 二、日积月累 1.告诉学生,这些都是从古诗文中选取的名句,每句话都包含着深刻的道理。 2.逐句自读。说说自己能读懂的句子,提出不理解的。 3.教师释疑。 4.熟读、背诵。 三、趣味语文 1.联系本单《中彩那天》等课文,指出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自读。 3.师生共同举出生活中的事例,理解“自信、守信、诚信”等等。 选取其中的一个带有“信”的词,再根据这个词的意思,写一个事例。 日积月累 趣味语文 作业 设计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单元分析 单元名称 单元教材 分析 第三单元本组教材以“大自然的启示”为专题,组织编写教学内容,其中包括精读课文《自然 之道》 《蝙蝠和雷达》 ,略读课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大自然的启示》 ,以及一个综 合性学习、一个语文园地。本组教材的学习是对以前所学习的观察大自然、保护环境 等专题的延伸与发展,并有新的内涵。选编本组教材,一方面让学生了解一些新的科 学知识,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自然、了解自然,在对自然的观察、了解、发现中受到 有益的启示,同时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等思维品质;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提高学生把 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继续培养学生的默读与自学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 1、识字认字,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单元教学 目标1、 初步培养学生默读与自学能力。 5、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9、自然之道 1、认识 7 个生字,会写 14 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 无其事”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 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丰富见闻,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教学目标教学重点、 难点 教学准备1、会写 14 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 育。课件课时安排 教 学 过 程2 课时第一课时 ●读顺课文,感知文本内容 ①谈话导入:同学们,大自然气象万千,美丽无比;充满生机,也充满神秘。今天,你们将和老师 一起走进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内在规律。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一篇大自然中发生的真实 故事──《自然之道》(板书),相信同学们会从中得到启示。 ②悬疑读文:读课文题目,“自然之道”指的是什么意思?带疑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自主识字。 a.提示学生利用窍门,读准字音。(如,读“愚”字不能读成 yí,“吁”不能读成 xī)找出难读 难写的字,研究特点。(如,形声字占绝大部分;如,写“啄”字第九笔的“点”不能丢掉,写“帽” 右边的“曰”不能写成“日”等) b.同桌交流,相互识认。 c.着眼学法,重点强化。(由学生提出难认难写的字,并由学生展示自己的学法,落实识与写) 读课文。 a.给足时间让学生读得正确、 流利。 读中点拨学生在难读处做上记号, 多读几遍, 或与同学合作读。 b.交流练读情况。由学生自己选择自然段读,相互推荐读,老师注意给学习较吃力的学生机会。学 生读的过程中要求其他人认真倾听, 读完后由学生自己有重点地点评。 对于课文中出现的难读的字词句, 教师要让学生读到位。 整体感知。说说初读课文的印象或说说故事主要写了什么。先让学生读读课文,再让其组织语言来 说。尊重学生自己初步的读书感受和见解。 ●探读课文,读出自我发现 ①自主探读:指导学生细读课文,读出重点,读出感情,与作者情感共鸣。提示学生联系课后连接 语提示的内容读课文。 ②心声吐露: a.与同桌相互交流; b.在全班展示自己的读书体会。教师做要点板书。 第二课时 ●精读课文 ①着眼学生感悟,抓点精读。 “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向导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引导学生用课文内容 回答后,再做深入探究。(问学生有什么问题) a.学生提问并品读:为什么说“似乎在侦察”?(是“我”见到幼龟的动作后的猜测,但并不了解 真的是这样)当时出现了什么情况?(“突然”“啄”“拉”)向导怎么做? b.学生提问并品读:向导怎么会是这样的态度?(“若无其事”“冷淡”“极不情愿”)为什么 做自己不愿做的事?他为什么不给“我们”解释? (面对的是“焦急”、 是责怪──“不能见死不救”、 情况十分紧急) c.理解“自然之道”并导读(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延迟评价,从学生的讨论中适时导入故事发展 的相关内容),那么,“我们”干的是一件什么事?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理解“愚不可及”) ” 愚在哪儿?那么, 后来到底发生了什么? a.学生读书,抓词抓句感受当时的事态。(适时出示挂图或点击课件) 幼龟:“鱼贯而出”“争先恐后”“结队而出”(要经过一大段沙滩,无遮无拦),它们可能会想 什么? 食肉鸟:“许多”“吃得饱饱的”“发出欢快的叫声”。(可结合先前的“颓丧”体会)它们又会 想些什么? b.读课文最后一句话,体会向导“悲叹”的这句话表达的意思。 ③着眼学生体验,探微发幽。 a.回归课题,引发话题。 谈对“自然之道”的理解和感悟。 (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都有自己存在的道理,这个生存的法则和 规律是不能违背的) 违背“自然之道”的后果。(自作聪明,只能好心办坏事,聪明反被聪明误) 怎样才会不违背“自然之道”。(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和开课导语谈谈:谈候鸟迁徙不能挽留,谈 山涧小鱼难在鱼缸生存,谈老虎圈养便失去野性,谈温室难育参天大树,以及尊重大自然,不要人为地 破坏大自然等等。从而使学生懂得只有遵循“自然之道”,才能使人类与自然共存的道理。同时激发学 生主动走入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走出文本,开展实践活动 ①导读课后“综合性学习”提示,明确活动目的及要求。 ②自由组合,分小组讨论确定活动内容及拿出活动安排,全班交流。(要求选定组长,搞好分工, 排好时间,并作好相关记载──可以以日记、活动报告、行动纪实等形式反映) ③学生分组行动,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也可结合后续的学习内容进行)作业 设计1. 2.看关于环保的文章 看同步阅读自然之道 遵循人违背 保护KL伤害 海龟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蠢”不只是该不该救的问题,还有怎么救的问题。要么不救,要么选择正确的方式救。不救,绿龟会有自 己的自保方式,我们遵守这个“自然之道” ,它们或许不会受到更大的伤害,食肉鸟也自能按弱肉强食的原则 觅食;如果救,也得要看清情况,了解清楚规则,顺应“自然之道” ,选择正确的方法。我们不是不能改变事 实,而是要依照规则改变。每一个教学目标都制定清楚,在自己心理形成一定的框架,上课的时候就能围绕自 己的教学目标,有重点有难点的进行教学了。课堂上,学生兴奋,老师激情,这样的上课真的是件乐事。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1.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2.理清课文脉络,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教学目标3.了解黄河的变化给人们的教训。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难点 教学准备1.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2.了解黄河的变化给人们的教训。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课时安排 过 程1 课时教学●激情导入,扣题质疑 ①播放课件:江水涛涛、奔腾不息的黄河;森林茂密、土地肥沃的黄河流域;暴雨频频、水土流失 严重的黄土高原。 (音乐──由舒缓到严肃、高亢) ●观看了这段关于黄河的片子,你最想说什么? ③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大家读了这个题目,有什么疑问提出来呢?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学生提出的重点问题; 黄河发生了什么变化?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治理 黄河呢?课文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④指导方法:这节课我们就围绕大家提出的重点问题来阅读课文,解决疑问。 ●读思结合,圈点勾画 ①自由朗读课文,读通读顺,并认读生字词。教师适当检查。 ②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默读、轻声读、跳读),边读边思考问题,在书中圈点勾画,还可以 在语句、段落旁批注自己的感受。教师巡回指导,表扬善于学习的同学,耐心辅导学习吃力的学生。 ③选择自己乐意交流的伙伴,相互交流。 ●全班交流,读中点拨 由学生或小组代表自主向全班汇报读懂的问题,教师引导全班同学针对重点问题充分发表意见,抓 住重点语段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当交流黄河发生了哪些变化时,可引导学生采用对比的方式感悟黄河由“摇篮”变成“祸河”,适 时出示课件,形象介绍什么是“流域、河道、悬河、河段、河床”,抓住数字体会黄河之“祸”,感受 黄河之祸的严重性,谈出忧患之情。教学内容11、蝙蝠和雷达 当交流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时,可采用图示的方法,引导重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社会原因:当讨论科学家设计的治理黄河的方案时,对紧扣“数管齐下”归纳要点,适当补充有关黄河治理的 情况。 ●联系“资料袋”,畅叙感受 读读课文及课后“资料袋”,以一分钟即兴演讲的方式畅谈从课文中得到的启示。鼓励学生联系课 文内容及本地河流湖泊的状况畅谈感受。 ●小结学法,延伸拓展 ①学生小结学习方法与收获。如学习本文,主要是采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阅读 的。 ③布置学生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为治理黄河出出主意,在“展示台”进行交流。地处黄土高原地 区的师生,可结合本文的学习和国家、地方的有关政策、措施(如“退耕还林”“计划生育”、为治黄 移民等),开展向家长、亲友、邻居进行宣传的课外实践活动。作业 设计1. 2.看同步阅读 看关于环保的文章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变化过程 变化原因 水土流失 人为破坏 保护母亲河 摇篮 祸河 治理方案 合理规划 修筑水利 保护大自然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网络环境下,语文学科阅读写作教学发生的变化表现为:教师由知识的传授着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学习过 程的引导者、交流讨论的组织者;传统的阅读与写作各自为政的局面转变为在与网络对话中初步实现小学语文 教学的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由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转变为具有明显互联网时代特征的网络教学??防止两 个极端:一是教师只顾对着电脑讲,忽略学生动手动脑,使网络教学流于形式;二是“放任自流” ,会导致语 文课成为上网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认识 7 个生字,正确书写 12 个生字和“蝙蝠、横七竖八”等词。 2、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4、搜集并能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教学重点、 难点1、教学重点:教育学生理解好蝙蝠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是怎样探索出来的。是如何 发现了这个谜,又是如何解开这个谜的,科学家又如何仿生创造而为人类造福的。 2、教学难点:对蝙蝠利用超生波导飞,飞机的雷达导航的工作原理,只是文字表 述,总是比较抽象,宜用电教手段,实施直观教学,使抽象的原理讲述变成直观的形象 演示。蝙蝠、雷达的图片,仿生学资料教学准备 教 学 过 程课时安排2 课时第一课时 一、引入课题 (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图片上的事物吗?是(蝙蝠和雷达)谁来给大家介绍 一下它们的情况?蝙蝠和雷达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 那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我们一块儿来学习 11 课。 (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排除字词障碍; 2、师检测读生字和课文的情况;特别强调注意“蝙、荧”的读音; 3、自己默读课文,试着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4、生反馈,并要求学生说出归纳的方法 5、师小结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可以用课题拓展法、也可用把各部分的意思相加的方法、还可以 用抓住要点的方法。 三、生自主学习 1、请学生自读第三自然段,找出关联词,说说从这个关联词懂得了什么?文中有什么疑问,请练 习疑问句的读法。 2、科学家做了几次实验?每次实验的方式是怎样的?结果如何?又得出了什么结论呢?请自读四、 五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解决以上问题。你可以通过填表,也可以通过在书上作符号的形式找 出答案。 3、生交流自读情况。 4、请生上台介绍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蝠探路之谜的。 5、从“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的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从哪些词体会到的? 是啊,科学家揭开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真不容易,费了不少功夫,那蝙蝠和雷达到底有什么联 系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合作学习,突破重点 1.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的?蝙蝠和雷达到底有什么联系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仔细 品读七、八自然段 2.小组代表反馈交流 师用课件演示蝙蝠探路的方法和雷达探测障碍物的方法,请生填空。 飞机上的雷达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教学内容 12*大自然的启示 二、拓展延伸 1. 自读全文,说说你从文中受到了什么启示?人们的哪些发明都来自动物的启发? 2.阅读资料袋,补充交流仿生学的资料。 3.根据仿生学自己动手设计一种小发明。 三、写生字词 1. 认读生字 2. 提出难写的字 3. 各自说出记字的方法 4. 给生字组词 5. 抄写生字词。 四、总结作业 设计1. 2.看同步作文 背诵片段板 书 设 计本文是篇科普文章,介绍了访生学的应用――蝙蝠夜间是凭什么探路飞行的,飞机靠雷达夜间飞行是从蝙蝠身 上得到启示。三次科学实验,蝙蝠、雷达各自的探路原理及彼此间的联系是这一节的教学要点,为达到要求, 我采用“设置悬念、讨论探究、方法指导、观察演示、表演讲说”等方法引导学生学文,从而达到引导学生由自然之道 起因 经过 结果 好心酿大错教 学 反 思表及里、深入透彻地理解问题,化抽象为形象,突破教学重难点,训练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时,共分四步进行:第一采用读、问、想、答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 1―3 段,使学生明白飞机安全夜 航是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感受蝙蝠夜间飞行动作的灵巧。第二指导学生弄清三次科学实验的过程。明白蝙蝠 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从中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和理解,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第三指导学生揭开蝙 蝠探路的奥秘。蝙蝠发出和接收超声波这一内容比较抽象,为使学生易于接受,我采用“听朗读、看演示、说 原理”的方法,帮助学生具体理解其奥妙,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学设计 1.认识 8 个生字。教学目标2.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以警示和启发,学习用联 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 3.激发阅读仿生学书籍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教学重点、 难点 教学准备把握主要内容。 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搜集人类从动植物身上受到的启示的资料课时安排 程1 课时教●复习引入,指点学法 ①联系引入,板书课题。学过请回忆前三篇课文,说说主要讲什么?你从三篇课文中明白了什么? ②说一说你准备怎样学习这篇课文? 如:围绕“阅读提示”先自学后讨论交流;把课文讲述给别人听;结合搜集的资料学习,等等。 ●熟读课文,自主学习 ①读读拼拼:自由朗读,同桌对读,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生字多拼读几遍,能熟练认读。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与难读句子,进行适当检查指导。 ②读读说说:默读课文,说说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③自主学习:按照前面提出的学习方法和步骤自学 10 分钟左右,在书上圈点批注。教师巡回指导, 特别是要耐心点拨学习较吃力的学生,及时表扬善于学习和效率高的同学。 ●精读研讨,交流收获 交流的重点是以下两个方面,要注意,交流与读书要结合起来,要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要把文本 学习与课外资料交流结合起来,但要以文本为主,不脱离于文本之外。 重点之一:交流感受深的语句,交谈受到的启示。如: “原来,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叫采用结合 上下文,联系科学课,画生物链示意图等方式理解。 重点之二;交流课外搜集的相关资料。可以渗透在课文学习之中,如结合“现在,飞机设计师注意 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飞行的情形,研制出了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飞机” ,交流相关资料。也可以在 学完课文后结合“口语交际、习作”或“展示台” ,集中展示交流相关资料,畅谈受到的启发。 ●回读小结,延伸拓展 ①朗读全文,闭眼回顾学习过程,小结学习收获与学习方法。 ②教师推荐有关仿生学的课外读物和资料,布置学生课外阅读,激励学生去观察大自然,继续落实好综 合性学习的要求。作业 设计1. 2.看同步作文 看关于生态平衡的文章 板 书 设 计无知违背 自然规律 认识利用受惩 受益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四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在教学《大自然的启示》一课时,我在 学生熟读课文后,让学生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学生概括起来显得还是吃力。看的出,光利用抓各部分教 学 反 思主要内容的方法来概括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还是有些困难。 怎么办呢?因为, 我们此时学习的是 《人类的老师》 这篇文章,所以,我灵机一动,我想既然学生概括全篇困难,那就先练习概括一个自然段吧。于是,我请他们 概括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学生说起来还是罗嗦,我引导说:瞧,虽然两个同学概括的不是特别简练,但你 们注意到了吗,在他们的言语中,出现了两种很重要的事物。学生很快就答出是鲸和轮船。我把他们写在黑板 上,对学生说:看,你能结合课文,用简单的话说说他们之间的关系吗?学生在短暂的思考过后,顺利的答出: 科学家根据鲸的体型特点设计出了流线型的轮船,大大提高了轮船的航行速度。我又引导他们采用同样的方法 概括出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然后把两段联系起来说就概括出了全篇的主要内容。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语文园地三 1、运用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 语言能力。教学目标2、比较句子,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 3、积累农业气象谚语。 4、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教学重点、 难点比较句子,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 积累农业气象谚语。 1、学生准备有关“大自然的启示”综合性学习 的图文资料、小发明、小创意等。教学准备2、教师准备人类从大自然中受到启示有所发现与发 明事例的资料或课件。课时安排5 课时教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展示事例,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或讲述下列事例,引入新课。学过程△2000 多年前埃及人迈克雷在尼罗河边散步时,踢到了干乌龟壳,从中受到启发,发明了木制四 弦的乐器──世界上最早的小提琴。 (课件出示乌龟壳、小提琴,播放小提琴优美的旋律) △(音乐转换为沉重的曲}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石油大王哈默的故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