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鷇区5号棒什么时间交楼

【银城洪灾〗[灌水] 包子的5号水楼,祝全吧水B节日快【益阳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70,868贴子:
【银城洪灾〗[灌水] 包子的5号水楼,祝全吧水B节日快收藏
愚人节快乐,让我们在这个欢乐的日子里,一起成为老寿星吧 玫凖闓邢侗?摔郜霜袍
愚人节快乐,让我们在这个欢乐的日子里,一起成为老寿星吧 簛西弄暼咪高氮从择笨
愚人节快乐,让我们在这个欢乐的日子里,一起成为老寿星吧 晒满佛哲锄艾臭橓锲能
愚人节快乐,让我们在这个欢乐的日子里,一起成为老寿星吧 龛兄嵪休福苛悬谈牼训
愚人节快乐,让我们在这个欢乐的日子里,一起成为老寿星吧 顾哀淫意阃颖漷涌誺玉
愚人节快乐,让我们在这个欢乐的日子里,一起成为老寿星吧 腲脮缴奣禁居吴将京喜
愚人节快乐,让我们在这个欢乐的日子里,一起成为老寿星吧 兆璐这加旺激昂文盛角
愚人节快乐,让我们在这个欢乐的日子里,一起成为老寿星吧 兽臭谑央男里对棕熊林
愚人节快乐,让我们在这个欢乐的日子里,一起成为老寿星吧 首膏笔耕孤穗括到害扽
产销量连年位于国内喷码机行业前列!
愚人节快乐,让我们在这个欢乐的日子里,一起成为老寿星吧 惰搔煾森迩扇发色纺伤
愚人节快乐,让我们在这个欢乐的日子里,一起成为老寿星吧 瘦钢给炮栓俩琼凌然张
愚人节快乐,让我们在这个欢乐的日子里,一起成为老寿星吧 帕堆茝僧才快抹泪哭字
愚人节快乐,让我们在这个欢乐的日子里,一起成为老寿星吧 忒肯拽南岑然准比穿囊
愚人节快乐,让我们在这个欢乐的日子里,一起成为老寿星吧 月咾蕴捏裱您问齿轮拉
愚人节快乐,让我们在这个欢乐的日子里,一起成为老寿星吧 热澄人帝家日电蹂蹈鲽
愚人节快乐,让我们在这个欢乐的日子里,一起成为老寿星吧 爫釯转懋装莓窀勐姿抔
愚人节快乐,让我们在这个欢乐的日子里,一起成为老寿星吧 蓅债囖长喽辙路安阵僧
愚人节快乐,让我们在这个欢乐的日子里,一起成为老寿星吧 欲年笔忒窄坑佛何殿安
愚人节快乐,让我们在这个欢乐的日子里,一起成为老寿星吧 喽哲卤这检得忘疆稳借
愚人节快乐,让我们在这个欢乐的日子里,一起成为老寿星吧 蹩宁啶入丢锐都读偌葮
愚人节快乐,让我们在这个欢乐的日子里,一起成为老寿星吧 蓉铞乳啶汝糊钭骅土换
愚人节快乐,让我们在这个欢乐的日子里,一起成为老寿星吧 牼寻剾严悍銙摇尾凷业
愚人节快乐,让我们在这个欢乐的日子里,一起成为老寿星吧 龛兄槺休嘉嗑轩揁逊鷇
愚人节快乐,让我们在这个欢乐的日子里,一起成为老寿星吧 急啊文发雾向利莘髹器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列 子 集 釋 卷 第 五
      湯 問 第 五
〔 注 〕 夫 智 之 所 限 知 , 莫 若 其 所 不 知 ;
而 世 齊 所 見 以 限 物 , 是 以 大 聖 發 問 , 窮 理 者 對 也 。 〔 解
〕 夫 萬 物 之 情 , 各 貴 其 生 , 不 知 養 其 所 注 生 , 而 愛 身 以
喪 其 生 。 故 此 篇 去 形 全 生 以 通 其 情 , 情 通 性 達 以 契 其 道
也 。 秦 恩 復 曰 : 盧 解 「 注 生 」 之 「 注 」 字 疑 誤 。 釋 文 云
: 齊 , 才 細 切 。
    殷 湯 問 於 夏 革 〔 注 〕 革 字 , 莊 子
音 棘 。 郭 慶 藩 曰 : 革 棘 古 同 聲 通 用 。 論 語 「 棘 子 成 」 ,
漢 書 古 今 人 表 作 「 革 子 成 」 。 詩 「 匪 棘 其 欲 」 , 禮 坊 記
引 作 「 匪 革 其 猶 」 。 漢 書 「 煮 棗 侯 革 朱 」 , 史 記 索 隱 ,
「 革 音 棘 」 , 皆 其 證 。 釋 文 云 : 殷 湯 姓 子 , 名 履 , 字 天
乙 。 革 音 棘 。 夏 棘 字 子 棘 , 為 湯 大 夫 。 伯 峻 案 : 釋 文 「
夏 棘 」 , 疑 「 夏 革 」 之 誤 。 曰 : 「 古 初 有 物 乎 ? 」
〔 注 〕 疑 直 混 茫 而 已 。 釋 文 云 : 茫 音 忙
。 夏 革 曰 : 「 古 初 無 物 , 今 惡 得 物 ? 〔
注 〕 今 所 以 有 物 , 由 古 有 物 故 。 盧 文 弨 曰 : 注 藏 本 「 今
」 「 古 」 下 有 「 之 」 字 , 「 故 」 下 有 「 也 」 字 。 釋 文 云
: 惡 , 音 烏 , 下 同 。 後 之 人 將 謂 今 之 無 物 , 可 乎 ?
」 〔 注 〕 後 世 必 復 以 今 世 為 古 世 , 則 古
今 如 循 環 矣 。 設 令 後 人 謂 今 亦 無 物 , 則 不 可 矣 。 路 史 前
記 二 引 「 後 」 上 有 「 使 」 字 。 釋 文 云 : 復 , 扶 又 切 , 下
同 。 殷 湯 曰 : 「 然 則 物 無 先 後 乎 ? 」 夏 革 曰 : 「 物
之 終 始 , 初 無 極 已 。 始 或 為 終 , 終 或 為 始 , 惡 知 其 紀 ?
〔 注 〕 今 之 所 謂 終 者 , 或 為 物 始 ; 所 謂
始 者 , 或 是 物 終 。 終 始 相 循 , 竟 不 可 分 也 。 江 有 誥 曰 :
始 已 紀 為 韻 , 古 音 同 在 之 部 。 然 自 物 之 外 , 自 事 之
先 , 朕 所 不 知 也 。 」 〔 注 〕 謂 物 外 事 先
, 廓 然 都 無 , 故 無 所 指 言 也 。 〔
解 〕 後 世 必 以 今 日 為 古 , 何 殊 今 日 問 古 耶 ? 安 得 無 物 也
? 由 湯 以 上 古 為 先 , 然 則 物 始 事 先 更 相 前 後 , 此 不 可 知
也 。 殷 湯 曰 : 「 然 則 上 下 八 方 有 極 盡 乎 ? 」 〔
注 〕 湯 革 雖 相 答 , 然 於 視 聽 猶 未 歷 然 , 故 重 發 此 問 , 令
盡 然 都 了 。 王 叔 岷 曰 : 釋 文 本 注 「 盡 」 作 「 畫 」 , 疑 當
從 之 。 莊 子 庚 桑 楚 篇 「 其 臣 之 畫 然 知 者 去 之 」 , 即 此 「
畫 然 」 二 字 所 本 。 盡 蓋 畫 之 形 誤 , 或 涉 正 文 盡 字 而 誤 。
釋 文 「 盡 」 作 「 畫 」 , 云 : 重 , 柱 用 切 , 下 同 。 畫 音 獲
, 一 本 作 盡 。 革 曰 : 「 不 知 也 。 」 〔
注 〕 非 不 知 也 , 不 可 以 智 知 也 。 湯 固 問 。 革 曰 : 「
無 則 無 極 , 有 則 有 盡 ; 朕 何 以 知 之 ? 〔
注 〕 欲 窮 無 而 限 有 , 不 知 而 推 類 也 。 陶 鴻 慶 曰 : 「 有 則
有 盡 」 下 「 有 」 字 亦 當 作 「 無 」 。「
有 則 無 盡 」 者 , 即 公 孫 龍 所 謂 「 有
物 不 盡 」 , 惠 施 所 謂 「 一 尺 之 棰 , 日 取 其 半 , 萬 世 不 竭
」 , 西 儒 所 謂 「 物 質 不 滅 」 也 。 下 文 「 無 極 之 外 , 復 無
無 極 , 無 盡 之 中 , 復 無 無 盡 」 , 即 承 此 言 。 今 本 誤 作 「
有 盡 」 , 則 非 其 旨 矣 。 張 注 云 云 , 正 謂 無 無 窮 而 有 無 限
也 。 是 其 所 見 本 正 作 「 無 盡 」 。 然 無 極 之 外 復 無 無
極 , 無 盡 之 中 復 無 無 盡 。 〔 注 〕 既 謂 之
無 , 何 得 有 外 ? 既 謂 之 盡 , 何 得 有 中 ? 所 謂 無 無 極 無 無
盡 , 乃 真 極 真 盡 矣 。 注 「 既 謂 之 盡 」 北 宋 本 作 「 既 謂 之
虛 」 , 汪 本 從 之 , 今 從 藏 本 訂 正 。 無 極 復 無 無 極 ,
無 盡 復 無 無 盡 。 〔 注 〕 或 者 將 謂 無 極 之
外 更 有 無 極 , 無 盡 之 中 復 有 無 盡 , 故 重 明 無 極 復 無 無 極
, 無 盡 復 無 無 盡 也 。 朕 以 是 知 其 無 極 無 盡 也 , 而 不
知 其 有 極 有 盡 也 。 」 〔 注 〕 知 其 無 , 則
無 所 不 知 ; 不 知 其 有 , 則 乃 是 真 知 也 。 湯 又 問 曰 :
「 四 海 之 外 奚 有 ? 」 王 重 民 曰 : 御 覽 二
引 「 有 」 下 有 「 乎 」 字 。 革 曰 : 「 猶 齊 州 也 。 」 〔
注 〕 齊 , 中 也 。 〔 解 〕 言 無 安 得 有 極 盡 耶 ? 是 以 道 無 不
遍 , 無 之 謂 也 , 體 用 俱 大 , 非 虛 實 無 有 也 。 伯 峻 案 : 齊
州 謂 中 國 。 周 穆 王 篇 云 : 「 四 海 之 齊 謂 中 央 之 國 」 云 云
, 可 證 。 釋 文 云 : 爾 雅 云 : 距 齊 以 南 , 戴 日 為 丹 穴 ; 北
, 戴 斗 極 為 空 桐 。 距 , 去 也 。 齊 , 中 也 。 湯 曰 : 「
汝 奚 以 實 之 ? 」 伯 峻 案 : 淮
南 精 神 訓 云 「 眾 人 以 為 虛 言 , 吾 將 舉 類 而 實 之 」 , 高 誘
注 , 「 實 , 明 也 」 。 後 漢 書 順 帝 紀 云 「 詔 幽 、 并 、 涼 州
刺 史 使 名 實 二 千 石 以 下 至 黃 綬 , 年 老 劣 弱 不 任 軍 事 者 」
, 注 云 , 「 實 謂 驗 實 之 也 」 , 皆 可 為 此 實 字 之 義 。 革
曰 : 「 朕 東 行 至 營 , 釋 文 云 : 今 之 柳 城
, 古 之 營 州 , 東 行 至 海 是 也 。 人 民 猶 是 也 。 〔
注 〕 如 是 間 也 。 問 營 之 東 , 復 猶 營 也 。 西 行 至 豳 ,
釋 文 云 : 幽 與 邠 同 。 人 民 猶 是 也
。 問 豳 之 西 , 復 猶 豳 也 。 朕 以 是 知 四 海 、 四 荒 、 四 極 之
不 異 是 也 。 〔 注 〕 四 海 、 四 荒 、 四 極 ,
義 見 爾 雅 。 知 其 不 異 是 閒 , 則 是 是 矣 。 〔 解 〕 四 方 窮 之
不 可 盡 , 皆 有 生 死 、 愛 惡 、 父 母 、 妻 子 , 故 知 四 荒 、 四
極 之 外 不 異 營 豳 之 內 , 則 是 是 也 。 王 重 民 曰 : 「 之 」 下
疑 本 有 「 外 」 字 , 今 本 脫 之 。 上 文 湯 問 「 四 海 之 外 奚 有
」 , 此 革 所 答 語 , 故 云 「 四 海 四 荒 四 極 之 外 」 , 御 覽 一
引 「 之 」 下 正 有 「 外 」 字 。 伯 峻 案 : 王 說 是 。 玩 盧 重 玄
解 , 其 所 見 本 亦 有 「 外 」 字 。 釋 文 云 : 爾 雅 云 : 九 夷 、
八 狄 、 七 戎 、 六 蠻 謂 之 四 海 。 觚 竹 、 北 戶 、 西 王 母 、 日
下 謂 之 四 荒 。 東 泰 遠 、 西 邠 國 、 南 濮 鉛 、 北 祝 栗 謂 之 四
極 。 見 , 賢 遍 切 。 伯 峻 案 : 釋 文 「 泰 遠 」 或 作 「 秦 遠 」
, 「 邠 國 」 或 作 「 郊 國 」 , 「 北 祝 栗 」 或 作 為 「 此 祝 栗
」 , 誤 。 故 大 小 相 含 , 無 窮 極 也 。 含 萬 物 者 , 亦 如
含 天 地 。 〔 注 〕 夫 含 萬 物 者 天 地 , 容 天
地 者 太 虛 也 。 釋 文 「 太 虛 」 作 「 大 虛 」 , 云 : 大 音 泰 ,
下 同 。 含 萬 物 也 故 不 窮 , 〔 注 〕
乾 坤 含 化 , 陰 陽 受 氣 , 庶 物 流 形 , 代 謝 相 因 , 不 止 於 一
生 , 不 盡 於 一 形 , 故 不 窮 也 。 含 天 地 也 故 無 極 。 〔
注 〕 天 地 籠 罩 三 光 , 包 羅 四 海 , 大 則 大 矣 ; 然 形 器 之 物
, 會 有 限 極 。 窮 其 限 極 , 非 虛 如 何 ? 計 天 地 在 太 虛 之 中
, 則 如 有 如 無 耳 。 故 凡 在 有 方 之 域 , 皆 巨 細 相 形 , 多 少
相 懸 。 推 之 至 無 之 極 , 豈 窮 於 一 天 , 極 於 一 地 ? 則 天 地
之 與 萬 物 , 互 相 包 裹 , 迭 為 國 邑 ; 豈 能 知 其 盈 虛 , 測 其
頭 數 者 哉 ? 釋 文 云 : 罩 , 陟 孝 切 。 朕 亦 焉 知 天 地 之
表 不 有 大 天 地 者 乎 ? 〔 注 〕 夫 太 虛 也 無
窮 , 天 地 也 有 限 。 以 無 窮 而 容 有 限 , 則 天 地 未 必 形 之 大
者 。 然 則 鄒 子 之 所 言 , 蓋 其 掌 握
耳 。 「 掌 」 世 德 堂 本 作 「 嘗 」 。 釋 文 云 : 焉 , 於 虔 切 ,
下 同 。 亦 吾 所 不 知 也 。 〔 注 〕 夫
萬 事 可 以 理 推 , 不 可 以 器 徵 。 故 信 其 心 智 所 知 及 , 而 不
知 所 知 之 有 極 者 , 膚 識 也 ; 誠 其 耳 目 所 聞 見 , 而 不 知 視
聽 之 有 限 者 , 俗 士 也 。 至 於 達 人 , 融 心 智 之 所 滯 , 玄 悟
智 外 之 妙 理 ; 豁 視 聽 之 所 閡 , 遠 得 物 外 之 奇 形 。 若 夫 封
情 慮 於 有 方 之 境 , 循 局 步 於 六 合 之 間 者 , 將 謂 寫 載 盡 於
三 墳 五 典 , 歸 藏 窮 於 四 海 九 州 焉 。 知 太 虛 之 遼 廓 , 巨 細
之 無 垠 , 天 地 為 一 宅 , 萬 物 為 遊 塵 , 皆 拘 短 見 於 當 年 ,
昧 然 而 俱 終 。 故 列 子 闡 無 內 之 至 言 , 以 坦 心 智 之 所 滯 ;
恢 無 外 之 宏 唱 , 以 開 視 聽 之 所 閡 。 使 希 風 者 不 覺 矜 伐 之
自 釋 , 束 教 者 不 知 桎 梏 之 自 解 。 故 刳 斫 儒 墨 , 指 斥 大 方
, 豈 直 好 奇 尚 異 而 徒 為 夸 大 哉 ? 悲 夫 ! 聃 周 既 獲 譏 於 世
論 , 吾 子 亦 獨 以 何 免 之 乎 ? 〔 解 〕 夫 神 道 之 含 萬 物 也 ,
故 不 窮 ; 陰 陽 之 含 天 地 也 , 故 無 極 。 天 地 萬 物 之 外 , 我
所 不 知 以 辯 之 , 非 謂 都 不 知 也 。 而 注 「 無 垠 」 本 作 「 無
限 」 , 今 從 世 德 堂 本 作 「 無 垠 」 。 釋 文 「 限 」 作 為 「 垠
」 , 云 : 「 知 及 」 及 字 一 本 作 反 , 恐 字 誤 。 豁 , 呼 括 切
。 垠 音 銀 , 下 同 ; 一 本 作 限 。 拘 音 俱 。 桎 梏 音 質 谷 。 解
音 蟹 。 刳 音 枯 。 夸 , 口 花 切 。 聃 , 他 甘 切 , 老 子 名 。 周
, 莊 子 名 。 然 則 天 地 亦 物 也 。 物 有 不 足 , 故 昔 者 女
媧 氏 練 五 色 石 以 補 其 闕 ; 〔 注 〕 陰 陽 失
度 , 三 辰 盈 縮 , 是 使 天 地 之 闕 , 不 必 形 體 虧 殘 也 。 女 媧
, 神 人 , 故 能 練 五 常 之 精 以 調 和 陰 陽 , 使 晷 度 順 序 , 不
必 以 器 質 相 補 也 。 〔 解 〕 張 湛 此 注 當 矣 。 秦 恩 復 曰 : 「
練 」 古 「 鍊 」 字 , 淮 南 亦 作 「 練 」 。 何 琇 曰 : 張 湛 注 以
五 色 石 為 寓 言 五 常 , 是 亦 巧 為 之 詞 。 戰 國 諸 子 多 與 小 說
相 出 入 , 不 盡 可 詰 。 即 以 列 子 而 論 , 龍 伯 釣 鼇 之 事 , 化
裾 之 談 , 又 譬 何 事 乎 ? 王 叔 岷 曰 : 藝 文 類 聚 六 、 御
覽 二 、 五 一 引 「 石 」 上 並 有 「 之 」 字 , 與 下 文 句 法 一 律
, 當 從 之 。 釋 文 云 : 媧 音 瓜 , 女 媧 氏 , 古 天 子 , 風 姓 。
斷 鼇 之 足 〔 注 〕 鼇 , 巨 龜 也 。 釋
文 云 : 斷 鼇 音 短 遨 , 具 後 釋 。 以 立 四 極 。 其 後 共 工
氏 與 顓 頊 爭 為 帝 , 伯 峻 案
: 史 記 三 皇 本 紀 謂 與 祝 融 戰 , 淮 南 原 道 篇 謂 與 高 辛 爭 為
帝 , 而 天 文 訓 又 云 與 顓 頊 爭 為 帝 , 皆 古 傳 說 之 異 也 。 釋
文 云 : 共 工 氏 , 共 音 恭 , 古 帝 王 。 顓 頊 音 專 旭 。 怒
而 觸 不 周 之 山 , 〔 注 〕 共 工 氏 興 霸 於 伏
羲 神 農 之 閒 , 其 後 苗 裔 恃 其 彊 , 與 顓 頊 爭 為 帝 。 顓 頊 ,
黃 帝 孫 。 不 周 山 在 西 北 之 極 。 盧 文 弨 曰 : 注 「 顓 頊 」 下
藏 本 有 「 是 」 字 , 「 黃 帝 」 下 有 「 之 」 字 。 釋 文 「 伏 」
作 「 虙 」 , 云 : 虙 音 伏 。 羲 , 許 宜 切 。 折 天 柱 , 絕
地 維 ; 故 天 傾 西 北 , 日 月 辰 星 就 焉 ; 王
叔 岷 曰 : 淮 南 天 文 篇 、 論 衡 談 天 篇 「 故 」 字 並 在 「 日 」
字 上 , 與 下 文 句 法 一 律 。 地 不 滿 東 南 , 故 百 川 水 潦
歸 焉 。 」 〔 解 〕 亂 常 敗 德 , 則 為 折 天 柱
絕 地 維 也 。 是 以 聖 人 知 天 道 損 有 餘 補 不 足 , 故 三 光 百 川
得 其 大 要 也 。 釋 文 云 : 潦 音 老 。 湯 又 問 : 「 物 有 巨
細 乎 ? 有 修 短 乎 ? 有 同 異 乎 ? 」 革 曰 : 「 渤 海 之 東 不 知
幾 億 萬 里 , 有 大 壑 焉 , 釋 文 云 : 渤 海 ,
今 樂 安 郡 。 山 海 經 云 : 東 海 之 外 有 大 壑 實 惟 無 底 之
谷 , 〔 注 〕 事 見 大 荒 經 。 詩 含 神 霧 云 :
「 東 注 無 底 之 谷 」 。 其 下 無 底 , 〔
注 〕 稱 其 無 底 者 , 蓋 舉 深 之 極 耳 。 上 句 云 無 無 極 限 , 有
不 可 盡 。 實 使 無 底 , 亦 無 所 駭 。 注 末 「 駭 」 字 世 德 堂 本
作 「 閡 」 。 名 曰 歸 墟 。 〔 注 〕 莊
子 云 「 尾 閭 」 。 洪 頤 k 曰 : 文 選 吳 都 賦 李 善 注 、 太 平 御
覽 卷 六 十 七 引 列 子 作 「 歸 塘 」 , 顏 氏 家 訓 歸 心 篇 「 歸 塘
尾 閭 , 渫 何 所 到 」 , 亦 與 或 本 同 。 王 重 民 曰 : 御 覽 六 十
又 六 十 七 引 並 作 「 歸 塘 」 , 與 釋 文 所 見 或 本 同 。 釋 文 云
: 歸 墟 或 作 歸 塘 。 八 絃 九 野 之 水 , 天 漢 之 流 , 莫 不
注 之 , 而 無 增 無 減 焉 。 〔 注 〕 八 絃 , 八
極 也 ; 九 野 , 天 之 八 方 中 央 也 。 世 傳 天 河 與 海 通 。 〔 解
〕 大 壑 無 底 者 , 言 大 道 之 無 能 窮 盡 者 也 。 至 微 至 細 入 於
無 間 者 , 不 過 水 也 。 注 之 無 增 減 者 , 萬 有 無 不 含 容 者 也
。 釋 文 云 : 紘 音 宏 。 其 中 有 五 山 焉 : 一 曰 岱 輿 , 釋
文 云 : 輿 音 余 。 二 曰 員 嶠 , 釋 文
云 : 嶠 , 渠 廟 切 , 山 銳 而 高 也 。 三 曰 方 壺 , 釋
文 云 : 一 曰 方 丈 。 四 曰 瀛 洲 , 釋
文 云 : 瀛 音 盈 。 五 曰 蓬 萊 。 釋 文
云 : 史 記 曰 , 方 丈 、 瀛 洲 、 蓬 萊 , 此 三 神 山 , 在 渤 海 中
。 蓋 嘗 有 至 者 , 諸 仙 人 及 不 死 之 藥 皆 在 焉 。 未 至 , 望 之
如 雲 。 欲 到 , 即 引 而 去 , 終 莫 能 至 。 其 山 高 下 周 旋
三 萬 里 , 釋 文 「 周 旋 」 作 「 周 犯 」 , 云
: 犯 一 本 作 範 圍 字 , 一 本 作 周 旋 字 。 任 大 椿 曰 : 戴 記 :
「 范 金 合 土 。 」 荀 子 彊 國 篇 : 「 刑 范 法 正 。 」 太 元 經 :
「 國 家 之 矩 范 也 。 」 隸 釋 楊 著 碑 : 「 喪 茲 師 范 。 」 司 空
殘 碑 : 「 納 我 鎔 范 。 」 則 範 多 通 作 范 ( 通 俗 文 : 規 模 曰
笵 。 則 范 當 作 笵 ) 。 又 逢 盛 碑 : 「 制 中 圖 ● 。 」 亦 模 範
字 , 範 又 通 作 ● 。 惟 範 之 通 作 犯 則 不 多 見 。 陳 編 修 昌 齊
曰 : 莊 子 大 宗 師 篇 云 , 「 今 一 犯 人 之 形 , 而 曰 人 耳 人 耳
。 夫 造 化 者 , 必 以 為 不 祥 之 人 。 」 「 犯 人 之 形 」 即 「 範
人 之 形 」 也 , 此 範 犯 相 通 之 一 證 也 。 其 頂 平 處 九 千
里 。 山 之 中 閒 相 去 七 萬 里 , 以 為 鄰 居 焉 。 其 上 臺 觀 皆 金
玉 , 其 上 禽 獸 皆 純 縞 。 陶 鴻 慶 曰 : 「 其
上 」 二 字 貫 下 六 句 , 下 「 其 上 」 字 誤 複 。 王 重 民 曰 : 陶
說 是 也 。 御 覽 三 十 八 引 正 無 下 「 其 上 」 二 字 。 釋 文 云 :
純 音 淳 。 縞 , 古 老 切 。 珠 玕 之 樹 皆 叢 生 , 釋 文 云 :
玕 音 干 。 華 實 皆 有 滋 味 ; 食 之 皆 不 老 不 死 。 王
重 民 曰 : 御 覽 三 十 八 引 無 下 「 皆 」 字 , 蓋 是 衍 文 。 所
居 之 人 皆 仙 聖 之 種 ; 一 日 一 夕 飛 相 往 來 者 , 不 可 數 焉 。
〔 注 〕 兩 山 間 相 去 七 萬 里 , 五 山 之 間 凡
二 十 八 萬 里 ; 而 日 夜 往 來 。 往 來 者 不 可 得 數 , 風 雲 之 揮
霍 不 足 逾 其 速 。 〔 解 〕 有 形 之 物 生 於 大 道 之 中 , 而 增 飾
翫 好 而 不 知 老 , 不 知 死 , 動 用 不 住 , 倏 往 忽 來 , 無 限 數
也 。 注 世 德 堂 本 不 重 「 往 來 」 二 字 。 「 不 可 得 數 」 「 不
」 作 「 乃 」 , 北 宋 本 同 。 釋 文 云 : 數 , 色 主 切 , 注 同 。
而 五 山 之 根 無 所 連 箸 , 〔 注 〕 若
此 之 山 猶 浮 於 海 上 , 以 此 推 之 , 則 凡 有 形 之 域 皆 寄 於 太
虛 之 中 , 故 無 所 根 蔕 。 盧 文 弨 曰 : 注 「 浮 」 下 「 於 」 字
藏 本 無 。 釋 文 「 箸 」 作 「 著 」 , 云 : 著 , 直 略 切 。 常
隨 潮 波 上 下 往 還 , 釋 文 云 : 上 , 時 掌 切
。 不 得 蹔 峙 焉 。 〔 解 〕 眼 耳 鼻 舌
身 為 五 根 , 隨 波 流 不 得 暫 止 也 。 此 舉 世 皆 隨 聲 、 色 、 香
、 味 染 著 而 不 得 休 息 , 乃 至 忘 生
輕 死 , 以 殉 名 利 ; 不 知 止 慮 還 源 , 養 神 歸 道 者 也 。 釋 文
「 蹔 」 作 「 暫 」 , 云 : 峙 , 直 里 切 。 仙 聖 毒 之 , 釋
文 云 : 毒 , 病 也 。 訴 之 於 帝 。 帝 恐 流 於 西 極 , 失 群
仙 聖 之 居 , 盧 文 弨 曰 「 恐 」 坊 本 作 「 怒
」 , 「 群 仙 聖 」 原 作 「 群 聖 」 , 藏 本 作 「 仙 聖 」 , 四 解
本 、 秦 本 作 「 群 仙 聖 」 。 俞 樾 曰 : 盧 重 玄 本 作 「 帝 恐 流
於 西 極 , 失 群 仙 聖 之 居 」 , 當 從 之 。 五 根 之 山 無 所 連 著
, 其 流 於 西 極 , 勢 使 然 耳 , 何 怒 之 有 ? 蓋 涉 下 文 「 帝 憑
怒 」 而 誤 。 又 「 仙 聖 」 字 上 下 文 三 見 , 可 證 此 作 「 群 聖
」 之 非 矣 。 至 「 西 極 」 字 亦 疑 有 誤 。 五 山 隨 波 上 下 往 還
, 安 知 其 必 流 於 西 極 也 ? 下 文 云 「 岱 輿 員 嶠 二 山 流 於 北
極 」 , 可 證 其 不 必 西 流 矣 。 「 西 極 」 似 當 作 「 四 極 」 。
伯 峻 案 : 俞 說 是 也 , 今 從 秦 本 、 四 解 本 增 「 仙 」 字 。 王
叔 岷 曰 : 藝 文 類 聚 九 六 、 御 覽 九 三 一 、 引 上 「 帝 」 字 並
有 「 上 」 字 , 事 文 類 聚 後 集 三 五 、 天 中 記 五 七 引 兩 「 帝
」 字 上 並 有 「 上 」 字 。 錦 繡 萬 花 谷 續 集 五 引 下 「 帝 」 字
上 有 「 天 」 字 , 今 本 兩 「 帝 」 字 上 蓋 並 挩 「 上 」 字 或 並
挩 「 天 」 字 也 乃 命 禺 彊 〔 注 〕 大
荒 經 曰 : 此 極 之 神 名 禺 彊 , 靈 龜 為 之 使 也 。 釋 文 「 禺 彊
」 作 「 禺 強 」 , 云 : 禺 與 隅 同 。 神 仙 傳 : 北 方 之 神 名 禺
強 , 號 曰 玄 冥 子 。 山 海 經 曰 : 大 荒 之 中 有 神 , 人 面 鳥 身
, 名 曰 禺 強 。 簡 文 云 : 此 海 神 也 。 任 大 椿 曰 : 淮 南 子 地
形 訓 「 隅 強 , 不 周 風 之 所 生 也 」 , 高 誘 注 : 「 隅 強 , 天
神 也 。 」 水 經 注 曰 : 「 縣 名 番 禺 , 儻 謂 番 山 之 禺 也 。 」
「 番 山 之 禺 」 猶 言 「 番 山 之 隅 」 。 山 海 經 : 「 桂 林 八 樹
在 番 隅 東 。 」 郭 璞 注 : 「 番 隅 今 番 禺 縣 。 」 則 禺 隅 通 。
使 巨 鼇 十 五 舉 首 而 戴 之 。 〔 注 〕
離 騷 曰 : 巨 鼇 戴 山 , 其 何 以 安 也 ? 伯 峻 案 : 今 本 楚 辭 天
問 云 : 「 鼇 戴 山 抃 , 何 以 安 之 ? 」 王 逸 注 引 列 仙 傳 曰 :
「 有 巨 靈 之 鼇 背 負 蓬 萊 之 山 而 抃 舞 」 , 洪 興 祖 補 注 始 引
列 子 此 文 。 釋 文 云 : 列 仙 傳 云 : 巨 鼇 戴 蓬 萊 山 而 抃 滄 海
之 中 。 元 中 記 云 : 即 巨 龜 也 。 迭 為 三 番 , 釋
文 云 : 番 音 翻 , 更 代 也 。 六 萬 歲 一 交 焉 。 五 山 始 峙
而 不 動 。 〔 解 〕 夫 形 質 者 , 神 明 居 也 。
若 五 根 流 浪 而 失 所 守 , 則 仙 聖 無 所 居 矣 。 莊 子 云 : 「 一
受 其 成 形 , 不 亡 以 待 盡 。 」 若 五
根 漂 蕩 , 則 隨 妄 而 至 死 矣 。 一 生 虛 過 , 豈 不 哀 哉 ! 故 大
聖 作 法 設 教 以 止 之 , 五 根 於 是 有 安 矣 。 五 塵 以 對 之 , 五
識 以 因 之 , 故 云 「 十 五 」 也 。 因 心 以 辯 之 , 故 云 「 三 番
」 。 六 萬 歲 一 交 耳 , 自 此 知 制 五 根 之 道 也 。 藏 本 、 秦 本
、 世 德 堂 本 無 「 而 不 動 」 三 字 。 王 重 民 曰 : 類 聚 九 十 六
、 御 覽 八 百 三 十 四 引 有 此 三 字 , 蓋 今 本 脫 之 也 。 伯 峻 案
: 文 選 左 太 沖 吳 都 賦 注 、 木 玄 虛 海 賦 注 、 御 覽 九 三 一 、
楚 辭 天 問 洪 興 祖 補 注 引 均 有 此 三 字 。 而 龍 伯 之 國 有
大 人 , 舉 足 不 盈 數 步 而 暨 五 山 之 所 , 「
數 步 」 北 宋 本 作 「 數 千 」 , 汪 本 從 之 , 今 從 藏 本 訂 正 。
王 重 民 曰 : 北 宋 本 「 步 」 作 「 千 」 , 與 釋 文 所 見 一 本 同
。 類 聚 九 十 六 引 作 「 數 十 步 」 , 疑 類 聚 所 引 近 是 。 蓋 北
宋 本 「 千 」 為 「 十 」 字 之 誤 , 下 又 脫 「 步 」 字 耳 。 伯 峻
案 : 御 覽 九 三 一 、 事 文 類 聚 後 集 三 五 引 並 作 「 數 十 步 」
。 釋 文 云 : 數 , 色 主 切 。 步 一 本 作 千 。 一 釣 而 連 六
鼇 , 釋 文 云 : 釣 一 本 作
而 趣 釋 文 云 : 趣 音 趨 。 歸 其 國 ,
灼 其 骨 以 數 焉 。 〔 注 〕 以 高 下 周 圍 三 萬
里 山 而 一 鼇 頭 之 所 戴 , 而 此 六 鼇 復 為 一 釣 之 所 引 , 龍 伯
之 人 能 并 而 負 之 , 又 鑽 其 骨 以 卜 計 , 此 人 之 形 當 百 餘 萬
里 。 鯤 鵬 方 之 , 猶 蚊 蚋 蚤 虱 耳 。 則 太 虛 之 所 受 , 亦 奚 所
不 容 哉 ? 〔 解 〕 伯 者 , 長 也 。 龍 , 有 力 之 大 者 也 。 以 喻
俗 中 之 嗜 慾 矜 夸 愛 貪 縱 情 求 以 染 溺 , 而 為
負 六 情 以 自
適 , 豈 徒 失 其 所 守 , 乃 更 毀 而 用 之 也 。 黃 生 曰 : 字 書 皆
以 鼇 為 大 鱉 , 據 本 書 云 云 , 則 鼇 者 龜 也 , 非 鱉 之 大 者 也
。 秦 恩 復 曰 : 「 矜 夸 」 以 下 注 解 文 疑 有 脫 誤 。 王 叔 岷 曰
: 初 學 記 十 九 、 草 堂 詩 箋 三 五 、 錦 繡 萬 花 谷 續 集 五 、 引
「 灼 」 上 並 有 「 因 」 字 。 釋 文 云 : 灼 音 酌 。 數 , 所 據 切
。 算 , 計 也 。 鑽 , 相 官 切 。 鯤 鵬 音 昆 朋 。 蚊 蚋 音 文 芮 。
蚤 蝨 音 早 瑟 。 於 是 岱 輿 員 嶠 二 山 流 於 北 極 , 沈 於 大
海 , 仙 聖 之 播 遷 者 巨 億 計 。 〔 解 〕 俗 心
所 溺 唯 聲 色 為 重 , 君 子 小 人 困 於 名 利 也 , 故 曰 二 山 流 焉
。 愛 溺 深 重 , 喻 之 大 海 。 神 識 流 浪 , 不 可 勝 言 。 帝
憑 怒 , 〔 注 〕 憑 , 大 也 。 釋 文 「 憑 」 作
「 馮 」 , 云 : 馮 音 憤 。 侵 減
龍 伯 之 國 使 阨 , 汪 中 曰 : 古 阨 隘 通 , 語
之 轉 。 釋 文 「 侵 」 作 「 浸 」 , 云 : 浸 , 子 禁 切 , 一 本 作
侵 。 阨 , 烏 賣 切 。 任 大 椿 曰 : 史 記 孝 武 紀 : 「 侵 尋 於 太
山 矣 。 」 索 隱 曰 : 「 侵 尋 即 浸 j 也 。 」 淮 南 子 詮 言 訓 ,
「 陰 陽 之 始 , 皆 調 適 相 似 , 日 長 其 類 , 以 侵 相 遠 」 , 謂
始 則 相 似 以 漸 而 遠 也 。 釋 名 : 「 目 生 膚 入 眸 子 曰 浸 , 浸
, 侵 也 。 亦 言 浸 j 轉 大 也 」 , 則 侵 浸 通 。 侵 小 龍 伯
之 民 使 短 。 至 伏 羲 神 農 時 , 其 國 人 猶 數 十 丈 。 〔
注 〕 山 海 經 云 : 東 海 之 外 , 大 荒 之 中 , 有 大 人 之 國 。 河
圖 玉 板 云 : 從 崑 崙 以 北 九 萬 里 , 得 龍 伯 之 國 , 人 長 四 十
丈 , 生 萬 八 千 歲 始 死 。 〔 解 〕 大 聖 惡 夫 嗜 慾 之 為 害 也 ,
乃 立 法 以 制 之 。 因 聖 智 之 教 行 , 故 其 國 漸 小 。 然 神 農 雖
治 , 猶 數 十 丈 焉 者 , 蓋 人 不 能 滅 之 , 但 減 削 而 已 。 王 重
民 曰 : 御 覽 三 百 七 十 七 引 「 猶 」 下 有 「 長 」 字 。 釋 文 「
其 國 人 」 作 「 有 國 人 」 , 「 數 十 丈 」 作 「 數 千 丈 」 , 云
: 數 千 丈 一 本 作 數 十 丈 。  從 中 州 以 東 四 十 萬 里 得
僬 僥 國 , 王 重 民 曰 : 「 東 」 當 作 「 西 」
, 字 之 誤 也 。 淮 南 墜 形 篇 : 「 西 南 方 曰 僬 僥 。 」 韋 昭 魯
語 注 : 「 僬 僥 , 西 南 蠻 之 別 名 。 」 是 古 者 一 謂 僬 僥 在 西
南 也 。 御 覽 七 百 九 十 引 外 國 圖 云 , 「 僬 僥 去 九 疑 三 萬 里
」 , 是 又 謂 在 南 方 也 。 釋 文 引 括 地 志 云 「 在 大 秦 國 北 。
」 大 秦 在 西 南 , 是 又 謂 在 西 方 也 。 約 之 以 謂 在 西 南 者 為
折 中 。 其 謂 在 西 在 南 者 , 蓋 觀 點 略 有 不 同 耳 。 而 從 未 有
謂 在 東 方 者 , 則 東 為 誤 字 審 矣 。 此 段 記 四 方 之 特 異 , 荊
南 冥 靈 , 髮 北 鯤 鵬 , 東 北 諍 人 , 西 方 僬 僥 。 若 作 東 , 則
與 諍 人 相 複 矣 。 「 東 」 為 誤 字 , 此 又 一 證 也 。 御 覽 三 百
七 十 八 又 七 百 九 十 引 「 四 」 並 作 「 三 」 。 疑 列 子 此 文 本
作 「 從 中 州 以 西 三 十 萬 里 得 僬 僥 國 」 , 後 「 西 」 字 誤 作
「 四 」 , 因 衍 入 「 東 」 字 , 削 去 「 三 」 字 耳 。 釋 文 云 :
僬 僥 音 譙 堯 , 短 人 國 名 也 。 史 記 云 : 僬 僥 氏 三 尺 , 短 之
至 也 。 韋 昭 曰 : 僬 僥 , 西 南 蠻 之 別 名 也 。 案 括 地 志 , 在
大 秦 國 西 北 。 人 長 一 尺 五 寸 。 〔
注 〕 事 見 詩 含 神 霧 。 釋 文 云 : 見 , 賢 遍 切 , 下 同 。 東
北 極 有 人 名 曰 諍 人 , 長 九 寸 。 〔 注 〕 見
山 海 經 。 詩 含 神 霧 云 : 「 東 北 極
有 此 人 。 」 既 言 其 大 , 因 明 其 小 耳 。 秦 恩 復 曰 : 「 諍 」
山 海 經 作 「 靖 」 。 王 重 民 曰 : 御 覽 三 百 七 十 八 引 「 諍 」
作 「 竫 」 , 當 讀 為 「 靖 」 。 說 文 : 「 靖 , 一 曰 細 貌 。 」
山 海 經 大 荒 東 經 曰 : 「 東 海 之 外 , 大 荒 之 中 有 小 人 國 ,
名 靖 人 。 」 郭 注 曰 : 「 靖 或 作 竫 。 」 釋 文 云 : 諍 音 爭 。
山 海 經 曰 : 「 東 海 之 外 , 有 小 人 , 名 曰 諍 人 。 」 荊
之 南 有 冥 靈 者 , 釋 文 云 : 冥 靈 , 木 名 也
; 生 江 南 , 以 葉 生 為 春 , 葉 落 為 秋 。 以 五 百 歲 為 春
, 五 百 歲 為 秋 。 上 古 有 大 椿 者 , 釋 文 云
: 椿 , 丑 倫 切 , 木 名 也 。 一 名 l 。 以 八 千 歲 為 春 ,
八 千 歲 為 秋 。 朽 壤 之 上 有 菌 芝 者 , 王 重
民 曰 : 御 覽 九 百 四 十 五 引 「 上 」 作 「 土 」 。 釋 文 云 : 菌
, 其 陰 切 。 崔 譔 云 : 「 糞 上 生 芝 也 。 朝 生 暮 死 。 」 簡 文
云 : 「 欻 生 芝 。 」 生 於 朝 , 死 於 晦 。 春 夏 之 月 有 蠓
蚋 者 , 王 叔 岷 曰 : 雲 笈 七 籤 九 十 「 春 夏
之 月 」 作 「 晴 空 之 中 」 。 御 覽 九 四 五 、 廣 韻 上 聲 三 、 韻
府 群 玉 九 引 「 蠓 蚋 」 並 作 「 蠛 蠓 」 。 釋 文 云 : 蠓 , 莫 孔
切 。 蚋 音 芮 , 謂 蠛 蠓 蚊 蚋 也 。 二 者 小 飛 蟲 也 。 因 雨
而 生 , 見 陽 而 死 。 〔 解 〕 苟 有 嗜 慾 失 其
真 焉 , 則 形 巨 者 與 形 小 , 長 壽 者 與 促 齡 , 亦 何 異 也 ? 故
知 上 極 神 仙 , 下 及 螻 蟻 , 迷 真 失 道 , 情 慾 奔 馳 , 其 喪 一
也 。 終 北 之 北 〔 注 〕 莊 子 云 「 窮
髮 」 。 藏 本 、 世 德 堂 本 作 「 終 髮 北 之 北 」 。 汪 中 曰 : 莊
子 曰 「 窮 髮 」 , 終 窮 語 之 轉 。 俞 樾 曰 : 釋 文 曰 , 一 本 無
髮 字 , 當 從 之 。 終 北 , 國 名 。 下 文 曰 「 禹 之 治 水 土 也 ,
迷 而 失 塗 , 謬 之 一 國 , 濱 北 海 之 北 , 其 國 名 曰 終 北 」 是
也 。 終 北 之 北 謂 在 其 國 之 北 。 今 衍 「 髮 」 字 者 , 蓋 後 人
據 莊 子 逍 遙 遊 篇 加 之 。 不 知 彼 自 言 窮 髮 之 北 , 此 自 言 終
北 之 北 , 兩 文 不 同 。 若 據 彼 以 增 此 , 則 既 言 終 髮 北 , 又
言 之 北 , 文 義 複 沓 矣 。 釋 文 作 「 終 髮 之 北 」 , 云 : 一 本
作 終 北 之 北 。 有 溟 海 者 , 釋 文 云
: 十 洲 記 云 : 水 黑 色 謂 溟 海 。 天 池 也 , 有 魚 焉 , 其
廣 數 千 里 , 釋 文 云 : 廣 數 , 上 古 曠 切 ,
下 色 主 切 。 其 長 稱 焉 , 伯 峻 案 :
考 工 記 輿 人 「 謂 之 參 稱 」 , 注 : 「 稱 猶 等 也 。 」 今 言 相
稱 , 讀 去 聲 。 釋 文 云 : 稱 , 尺 證 切 , 下 同 。 其 名 為
鯤 。 釋 文 云 : 鯤 , 鯨 魚 也 。 有 鳥
焉 , 其 名 為 鵬 , 釋 文 云 : 鵬 , 步 登 切 。
翼 若 垂 天 之 雲 , 其 體 稱 焉 。 〔 注
〕 莊 子 云 , 鯤 化 為 鵬 。 世 豈 知 有 此 物 哉 ? 〔
注 〕 翫 其 所 常 見 , 習 其 所 常 聞 ; 雖 語 之 , 猶 將 不 信 焉 。
釋 文 云 : 語 , 魚 據 切 。 大 禹 行 而 見 之 , 伯 益 知 而 名
之 , 釋 文 云 : 名 , 彌 正 切 , 與 詺 同 。 夷
堅 聞 而 志 之 。 〔 注 〕 夫 奇 見 異 聞 , 眾 之
所 疑 。 禹 、 益 、 堅 豈 直 空 言 譎 怪 以 駭 一 世 ? 蓋 明 必 有 此
物 , 以 遺 執 守 者 之 固 陋 , 除 視 聽 者 之 盲 聾 耳 。 夷 堅 未 聞
, 亦 古 博 物 者 也 。 伯 峻 案 : 文 選 張 衡 西 京 賦 「 伯 益 不 能
名 , 隸 首 不 能 紀 」 , 此 反 用 其 義 。 盧 文 弨 曰 : 注 「 眾 之
」 藏 本 無 「 之 」 字 , 「 禹 」 作 「 焉 」 。 釋 文 云 : 志 之 ,
記 之 也 。 江 浦 之 間 生 麼 蟲 , 〔 注
〕 麼 , 細 也 。 王 叔 岷 曰 : 爾 雅 翼 二 六 引 「 生 」 作 「 有 」
。 事 文 類 聚 後 集 四 九 引 作 「 海 上 有 蟲 」 。 今 本 「 有 」 作
「 生 」 , 疑 誤 。 釋 文 云 : 麼 , 亡 果 切 。 字 書 云 : 「 麼 ,
小 也 。 」 其 名 曰 焦 螟 , 釋 文 云 :
螟 音 名 。 群 飛 而 集 於 蚊 睫 , 釋 文
云 : 睫 音 接 。 弗 相 觸 也 。 栖 宿 去 來 , 蚊 弗 覺 也 。 離
朱 子 羽 方 晝 拭 眥 揚 眉 而 望 之 , 釋 文 云 :
拭 音 式 。 眥 , 在 詣 切 , 目 際 也 。 弗 見 其 形 ; 〔
注 〕 離 朱 , 黃 帝 時 明 目 人 , 能 百 步 望 秋 毫 之 末 。 子 羽 未
聞 。 ● 俞 師 曠 方 夜 擿 耳 俛 首 而 聽 之 , 釋
文 云 : ● , 除 侍 切 。 ● 俞 師 曠 , 皆 古 之 聰 耳 人 也 。 擿 音
惕 。 俛 音 免 。 弗 聞 其 聲 。 〔 注 〕
● 俞 未 聞 也 。 師 曠 , 晉 平 公 時 人 , 夏 革 無 緣 得 稱 之 , 此
後 著 書 記 事 者 潤 益 其 辭 耳 。 夫 用 心 智 賴 耳 目 以 視 聽 者 ,
未 能 見 至 微 之 物 也 。 盧 文 弨 曰 : 注 「 緣 得 」 下 藏 本 有 「
而 」 字 。 唯 黃 帝 與 容 成 子 居 空 峒 之 上 , 盧
文 弨 曰 : 「 峒 」 藏 本 作 「 桐 」 。 王 叔 岷 曰 : 藝 文 類 聚 九
七 引 「 容 成 子 」 作 「 廣 成 子 」 。 莊 子 在 宥 篇 亦 作 「 廣 成
子 」 。 釋 文 云 : 史 記 云 : 黃 帝 至 于 河 , 登 空 桐 之 山 。 今
在 灃 泉 郡 。 同 齋 三 月 , 心 死 形 廢 ; 〔
注 〕 所 謂 心 同 死 灰 , 形 若 枯 木 。 徐 以 神 視 , 〔
注 〕 神 者 , 寂 然 玄 照 而 已 , 不 假 於 目 。 王 重 民 曰 : 類 聚
九 十 七 引 「 徐 」 作 「 倏 」 , 是 也 。 蓋 「 倏 以
神 視 」 與 下 「 徐 以 氣 聽 」 相 對 。 伯 峻 案 : 王 說 失 之 泥 ,
仍 以 作 徐 字 者 於 義 為 長 。 塊 然 見 之 , 若 嵩 山 之 阿 ;
〔 注 〕 以 有 形 涉 於 神 明 之 境 , 嵩 山 未 足
喻 其 巨 。 徐 以 氣 聽 , 〔 注 〕 氣 者
, 任 其 自 然 而 不 資 外 用 也 。 砰 然 聞 之 , 釋
文 云 : 砰 , 普 耕 切 。 若 雷 霆 之 聲 。 〔
注 〕 以 有 聲 涉 於 空 寂 之 域 , 雷 霆 之 音 未 足 以 喻 其 大 也 。
〔 解 〕 苟 有 形 聲 之 礙 也 , 則 積 壤 成 山 , 聚 蚊 成 雷 ; 塊 然
見 之 , 砰 然 聞 之 , 不 足 多 怪 。 釋 文 云 : 霆 音 廷 。 吳
楚 之 國 有 大 木 焉 , 其 名 為 X 。 〔 注 〕 音
袖 。 釋 文 云 : X 音 柚 。 山 海 經 曰 : 荊 山 多 橘 柚 。 柚 似 橘
而 大 , 皮 厚 味 酸 。 碧 樹 而 冬 生 , 實 丹 而 味 酸 。 王
重 民 曰 「 X 」 即 「 柚 」 字 。 「 生 」 當 作 「 青 」 , 字 之 誤
也 。 中 山 經 , 「 荊 山 多 橘 X 。 」 郭 注 : 「 X 似 橘 而 大 也
。 」 史 記 司 馬 相 如 傳 : 「 橘 柚 芬 芳 。 」 正 義 曰 : 「 小 曰
橘 , 大 曰 柚 。 樹 有 刺 , 冬 不 凋 , 葉 青 。 」 是 X 樹 葉 青 ,
經 冬 不 凋 , 故 列 子 曰 「 碧 樹 而 冬 青 」 也 。 此 蓋 「 青 」 字
闕 壞 為 「 主 」 , 因 誤 為 「 生 」 。 齊 民 要 術 卷 十 引 作 「 碧
樹 而 冬 青 生 」 , 雖 衍 一 「 生 」 字 , 而 「 青 」 字 尚 不 誤 。
類 聚 八 十 七 ( 引 作 「 列 傳 」 , 當 是 列 子 之 誤 。 ) 御 覽 九
百 七 十 三 並 引 正 作 「 冬 青 」 , 可 證 。 「 碧 樹 冬 青 」 , 「
寶 丹 味 酸 」 , 相 對 為 文 。 若 作 「 生 」 , 則 不 相 偶 矣 。 王
叔 岷 曰 : 記 纂 淵 海 九 二 引 亦 作 「 青 」 。 食 其 皮 汁 ,
已 憤 厥 之 疾 。 許 維 遹 曰 : 呂 氏 春 秋 至 忠
篇 高 注 : 「 已 猶 愈 也 。 」 王 叔 岷 曰 : 「 厥 」 乃 「 瘚 」 之
借 字 。 說 文 : 「 瘚 , ● ( 逆 ) 氣 也 。 」 釋 文 云 : 憤 , 房
吻 切 。 憤 厥 之 疾 , 氣 疾 也 。 齊 州 珍 之 , 渡 淮 而 北 而
化 為 枳 焉 。 釋 文 云 : 周 禮 曰 : 橘 渡 淮 北
而 化 為 枳 。 鴝 鵒 不 踰 濟 , 釋 文 云
: 濟 , 子 禮 切 。 鴝 鵒 音 瞿 浴 。 貉 踰 汶 則 死 矣 ; 釋
文 云 : 貉 音 鶴 , 似 狐 , 善 睡 獸 也 。 汶 , 武 巾 切 。 酈 元 水
經 曰 : 濟 水 出 王 屋 山 為 兌 ( 音 兗 ) 水 , 東 經 溫 為 濟 水 ,
下 入 黃 河 十 餘 里 , 南 渡 河 為 滎 澤 , 又 經 濟 陰 等 九 郡 而 入
海 。 周 禮 云 : 鴝 鵒 不 踰 濟 , 貉 踰 汶 則 死 , 此 地 氣 使 然 也
。 鄭 玄 云 : 汶 水 在 魯 城 北 。 先 儒 相 因 以 為 魯 之 汶 水 , 皆
大 誤 也 。 案 史 記 , 汶 與
同 武 巾 切 , 謂 汶 江 也 , 非 音 問
之 汶 。 案 山 海 經 : 大 江 出 汶 山 。
郭 云 : 東 南 逕 蜀 郡 , 東 北 逕 巴 東 , 江 夏 , 至 廣 陵 入 海 。
韓 詩 外 傳 云 , 昔 者 江 出 於 汶 山 , 其 始 也 足 以 濫 觴 是 也 。
又 楚 詞 云 : 隱 汶 山 之 清 江 。 固 可 明 矣 。 且 列 子 與 周 禮 通
言 水 土 性 異 , 則 遷 移 有 傷 , 故 舉 四 瀆 以 言 之 。 案 今 魯 之
汶 水 , 闊 不 踰 數 十 步 , 源 不 過 二 百 里 , 揭 厲 皆 渡 , 斯 須
往 還 , 豈 狐 貉 暫 游 , 生 死 頓 隔 矣 ? 說 文 云 : 貉 , 狐 類 也
。 皆 生 長 丘 陵 旱 地 , 今 江 邊 人 云 , 狐 不 渡 江 。 是 明 踰 大
水 則 傷 本 性 遂 致 死 者 也 。 地 氣 然 也 。 〔
注 〕 此 事 義 見 周 官 。 秦 本 作 「 地 氣 使 然 也 」 。 雖 然
, 形 氣 異 也 , 性 鈞 已 , 王 叔 岷 曰 : 釋 文
, 「 一 本 云 情 性 鈞 已 」 , 有 情 字 是 。 「 情 性 鈞 已 」 與 上
「 形 氣 異 也 」 對 文 。 釋 文 云 : 皆 至 已 字 為 句 。 一 本 云 情
性 鈞 已 。 無 相 易 已 。 生 皆 全 已 , 分 皆 足 已 。 釋
文 云 : 分 , 符 問 切 。 吾 何 以 識 其 巨 細 ? 何 以 識 其 修
短 ? 何 以 識 其 同 異 哉 ? 」 〔 注 〕 萬 品 萬
形 , 萬 性 萬 情 , 各 安 所 適 , 任 無 不 執 , 則 鈞 於 全 足 , 不
願 相 易 也 。 豈 智 所 能 辯 哉 ? 〔 解 〕 陰 陽 所 生 , 土 地 所 宜
, 神 氣 所 接 , 習 染 所 變 , 皆 若 是 也 。 復 何 足 以 辯 之 哉 ?
    太 形 王 屋 二 山 , 〔 注 〕 形 當 作 行
。 太 行 在 河 內 野 王 縣 , 王 屋 在 河 東 東 垣 縣 。 王 重 民 曰 :
御 覽 四 十 引 「 形 」 作 「 行 」 , 當 為 引 者 所 改 。 釋 文 「 太
形 」 作 「 大 形 」 , 云 : 音 泰 行 , 注 同 。 垣 音 袁 也 。 方
七 百 里 , 高 萬 仞 ; 本 在 冀 州 之 南 , 河 陽 之 北 。 北 山 愚 公
者 , 〔 注 〕 俗 謂 之 愚 者 , 未 必 非 智 也 。
年 且 九 十 , 面 山 而 居 。 懲 山 北 之 塞 , 出 入 之 迂 也 ,
〔 解 〕 形 , 戶 剛 反 。 懲 , 戒 也 , 創 也 ,
草 政 也 。 釋 文 云 : 韓 詩 外 傳 云 : 懲 , 苦 也 。 迂 音 于 , 下
同 。 聚 室 而 謀 , 曰 : 「 吾 與 汝 畢 力 平 險 , 指 通 豫 南
, 達 于 漢 陰 , 可 乎 ? 」 雜 然 相 許 。 〔 注
〕 雜 猶 僉 也 。 釋 文 云 : 雜 , 七 合 切 , 下 同 。 僉 , 七 廉 切
。 其 妻 獻 疑 〔 注 〕 獻 疑 猶 致 難 也
。 釋 文 云 : 難 , 乃 旦 切 。 曰 : 「 以 君 之 力 , 曾 不 能
損 魁 父 之 丘 。 伯 峻 案 : 太 平 御 覽 引 淮 南
子 云 : 「 牛 蹄 之 涔 , 無 經 尺 之 鯉 ; 魁 父 之 山 , 無 營 宇 之
材 : 皆 其 狹 小 而 不 能 容 巨 大 。 」 藝
文 類 聚 山 部 引 淮 南 「 魁 父 」 作 為 「 ● 府 」 。 淮 南 本 文 作
「 魁 阜 」 , 音 同 字 異 耳 。 釋 文 云 : 曾 音 層 , 下 同 。 魁 父
淮 南 子 作 魁 阜 , 謂 小 山 如 堆 阜 。 如 太 形 王 屋 何 ? 〔
注 〕 魁 父 , 小 山 也 , 在 陳 留 界 。 且 焉 置 土 石 ? 」 釋
文 云 : 焉 , 於 虔 切 。 雜 曰 : 「 投 諸 渤 海 之 尾 , 隱 土
之 北 。 」 〔 注 〕 淮 南 云 : 「 東 北 得 州 曰
隱 土 。 」 伯 峻 案 : 今 本 淮 南 子 地 形 訓 作 「 東 北 薄 州 曰 隱
土 」 , 疑 注 文 「 得 」 乃 誤 字 。 遂 率 子 孫 荷 擔 者 三 夫
, 釋 文 云 : 荷 , 胡 可 切 。 擔 , 丁 甘 切 。
叩 石 墾 壤 , 釋 文 云 : 叩 , 擊 也 。
墾 , 苦 恨 切 , 起 土 也 。 箕 畚 運 於 渤 海 之 尾 。 釋
文 云 : 畚 音 本 , 籠 也 。 鄰 人 京 城 氏 之 孀 妻 〔
注 〕 孀 , 寡 也 。 釋 文 云 : 孀 音 霜 。 有 遺 男 , 始 r ,
釋 文 云 : r , 初 刃 切 。 韓 詩 外 傳 云 , 男
女 七 歲 或 毀 齒 謂 之 r 。 跳 往 助 之 。 任
大 椿 曰 : 漢 書 高 帝 紀 : 「 漢 王 跳 。 」 晉 灼 曰 , 「 跳 , 獨
出 意 也 」 , 即 下 文 「 獨 與 滕 公 出 成 皋 王 門 」 是 也 。 列 子
此 節 述 愚 公 移 山 無 與 為 助 , 而 遺 男 獨 往 助 之 , 故 云 跳 往
助 之 也 。 跳 往 之 跳 與 晉 灼 之 訓 可 以 互 證 。 洪 頤 k 曰 : 漢
書 高 帝 紀 「 漢 王 跳 。 」 如 淳 曰 : 「 跳 音 逃 , 謂 走 也 。 」
史 記 作 逃 。 晉 灼 曰 : 「 跳 , 獨 出 意 也 。 」 燕 王 譯 傳 : 「
遂 跳 驅 至 長 安 。 」 亦 謂 逃 驅 也 。 釋 文 云 : 跳 音 調 , 躍 也
。 或 作 眺 , 誤 也 。 寒 暑 易 節 , 始 一 反 焉 。 河 曲 智 叟
笑 而 止 之 , 〔 注 〕 俗 謂 之 智 者 , 未 必 非
愚 也 。 曰 : 「 甚 矣 汝 之 不 惠 ! 吉
府 本 「 止 」 作 「 正 」 , 「 惠 」 作 「 慧 」 。 王 重 民 曰 : 御
覽 四 十 引 「 惠 」 作 「 慧 」 。 以 殘 年 餘 力 , 曾 不 能 毀
山 之 一 毛 ; 其 如 土 石 何 ? 」 北 山 愚 公 長 息 曰 : 「 汝 心 之
固 , 固 不 可 徹 ; 伯 峻 案 : 徹 , 通 也 。 釋
文 云 : 徹 , 丑 列 切 。 曾 不 若 孀 妻 弱 子 。 雖 我 之 死 ,
有 子 存 焉 。 王 重 民 曰 : 御 覽 五 百 十 九 引
「 存 」 作 「 在 」 。 子 又 生 孫 , 孫 又 生 子 ; 子 又 有 子
, 子 又 有 孫 : 子 子 孫 孫 , 無 窮 匱 也 ; 而 山 不 加 增 , 何 苦
而 不 平 ? 」 道 藏 各 本 俱 作 「 何 若 而 不 平
」 。 王 重 民 曰 : 釋 文 本 、 吉 府 本 「 苦 」 作 「 若 」 , 是 也
; 蓋 形 近 而 訛 。 御 覽 四 十 引 「 平
」 上 有 「 可 」 字 。 釋 文 「 苦 」 作 「 若 」 , 云 : 若 一 本 作
苦 。 河 曲 智 叟 亡 以 應 。 〔 注 〕 屈
其 理 而 服 其 志 也 。 操 蛇 之 神 聞 之 , 〔
注 〕 大 荒 經 云 : 「 山 海 神 皆 執 蛇 。 」 懼 其 不 已 也 ,
〔 注 〕 必 其 不 已 , 則 山 會 平 矣 。 世 咸 知
積 小 可 以 高 大 , 而 不 悟 損 多 可 以 至 少 。 夫 九 層 起 於 累 土
, 高 岸 遂 為 幽 谷 。 苟 功 無 廢 舍 , 不 期 朝 夕 , 則 無 微 而 不
積 , 無 大 而 不 虧 矣 。 今 砥 礪 之 與 刀 劍 , 相 磨 不 已 , 則 知
其 將 盡 。 二 物 如 此 , 則 邱 壑 消 盈 無 所 致 疑 。 若 以 大 小 遲
速 為 惑 者 , 未 能 推 類 也 。 釋 文 「 岸 」 作 「 峰 」 , 云 : 操
, 七 刀 切 。 高 峰 墜 為 幽 谷 一 本 作 高 岸 遂 為 幽 谷 。 舍 音 捨
。 砥 礪 音 旨 例 。 告 之 於 帝 。 帝 感 其 誠 , 〔
注 〕 感 愚 公 之 至 心 也 。 命 夸 蛾 氏 二 子 〔
注 〕 夸 娥 氏 , 傳 記 所 未 聞 , 蓋 有 神 力 者 也 。 釋 文 云 : 夸
娥 氏 一 本 作 夸 蟻 氏 。 夸 , 口 花 切 。 負 二 山 , 一 厝 朔
東 , 釋 文 云 : 厝 音 措 。 一 厝 雍 南
。 自 此 , 冀 之 南 、 漢 之 陰 無 隴 斷 焉 。 〔
注 〕 夫 期 功 於 旦 夕 者 , 聞 歲 暮 而 致 歎 ; 取 美 於 當 年 者 ,
在 身 後 而 長 悲 。 此 故 俗 士 之 近 心 , 一 世 之 常 情 也 。 至 於
大 人 , 以 天 地 為 一 朝 , 億 代 為 瞬 息 ; 忘 懷 以 造 事 , 無 心
而 為 功 ; 在 我 之 與 在 彼 , 在 身 之 與 在 人 , 弗 覺 其 殊 別 ,
莫 知 其 先 後 。 故 北 山 之 愚 與 嫠 妻 之 孤 , 足 以 哂 河 曲 之 智
, 嗤 一 世 之 惑 。 悠 悠 之 徒 , 可 不 察 歟 ? 〔 解 〕 此 一 章 興
也 。 俗 安 所 習 而 隨 於 眾 。 眾 所 共 者 , 則 為 是 焉 。 雖 嗜 慾
所 纏 , 從 生 至 死 , 生 既 流 蕩 無 已 , 死 又 不 知 所 之 ; 愚 者
營 營 於 衣 食 以 至 終 , 君 子 營 營 於 名 色 以 至 死 , 咸 以 為 樂
天 知 命 , 自 古 而 然 。 若 夫 至 學 之 人 , 必 至 於 求 道 忘 生 以
契 真 。 聞 斯 行 諸 , 不 計 老 少 , 窮 生 不 聞 神 , 或 感 而 自 通
。 故 易 曰 「 寂 然 不 動 , 感 而 遂 通 」 , 然 後 形 礙 之 可 忘 ,
至 平 之 理 暢 矣 。 注 「 瞬 息 」 本 作 「 曠 息 」 , 今 從 藏 本 正
。 釋 文 「 隴 」 作 「 壟 」 , 「 察 歟 」 作 「 察 與 」 , 云 : 壟
力 踵 切 。 嫠 音 狸 。 哂 , 式 忍 切 。 嗤 , 赤 之 切 。 與 音 余 。
    夸 父 不 量 力 , 伯 峻 案 : 呂 覽 求 人
篇 云 : 「 夸 父 之 野 。 」 高 注 云 : 「 夸 父 , 獸 名 也 。 」 又
郭 璞 注 海 外 北 經 云 : 「 夸 父 者 , 蓋 神
人 之 名 也 。 」 又 淮 南 地 形 訓 云 : 「 夸 父 取 耳 ( 取 字 依 王
念 孫 說 改 ) 在 其 北 方 , 夸 父 棄 其 策 , 是 為 鄧 林 。 」 高 注
: 「 夸 父 , 神 獸 也 。 鄧 猶 木 也 。 一 曰 仙 人 也 。 」 釋 文 云
: 夸 , 口 花 切 。 父 音 甫 。 大 荒 經 云 : 有 人 珥 兩 黃 蛇 , 把
兩 黃 蛇 , 名 曰 夸 父 。 欲 追 日 影 , 逐 之 於 隅 谷 之 際 。
〔 注 〕 隅 谷 , 虞 淵 也 , 日 所 入 。 渴
欲 得 飲 , 赴 飲 河 渭 。 河 渭 不 足 , 將 走 北 飲 大 澤 。 未 至 ,
道 渴 而 死 。 棄 其 杖 , 尸 膏 肉 所 浸 , 生 鄧 林 。 釋
文 云 : 浸 , 子 禁 切 。 鄧 林 彌 廣 數 千 里 焉 。 〔
注 〕 山 海 經 云 : 「 夸 父 死 , 棄 其 杖 , 而 為 鄧 林 。 」 〔 解
〕 夫 人 一 至 以 祈 道 , 則 去 有 以 契 真 ; 若 將 恃 能 以 求 勝 ,
則 步 影 而 不 及 。 及 其 契 真 也 , 則 形 盡 平 焉 ; 及 其 追 末 也
, 則 喪 生 以 見 跡 。 跡 之 著 也 , 鄧 林 所 以 生 ; 真 之 契 也 ,
丘 隴 所 以 平 也 。 王 叔 岷 曰 : 草 堂 詩 箋 補 遺 十 、 記 纂 淵 海
九 、 事 文 類 聚 前 集 二 引 並 不 疊 「 鄧 林 」 二 字 , 疑 衍 。
    大 禹 曰 : 「 六 合 之 間 , 四 海 之 內 , 照 之 以 日 月 ,
經 之 以 星 辰 , 紀 之 以 四 時 , 要 之 以 太 歲 。 伯
峻 案 : 太 歲 即 木 星 , 木 星 公 轉 周 期 為 一 一 ˙ 八 六 年 , 古
人 誤 以 為 十 二 年 , 於 是 分 黃 道 帶 為 十 二 次 , 每 年 經 過 一
次 , 故 云 要 之 以 太 歲 。 要 , 約 也 。 釋 文 「 太 歲 」 作 「 大
歲 」 , 云 : 要 , 一 遙 切 。 大 音 泰 。 神 靈 所 生 , 其 物
異 形 ; 或 夭 或 壽 , 唯 聖 人 能 通 其 道 。 」 〔
注 〕 聖 人 順 天 地 之 道 , 因 萬 物 之 性 , 任 其 所 適 , 通 其 逆
順 , 使 群 異 各 得 其 方 , 壽 夭 咸 盡 其 分 也 。 畢 沅 曰 : 列 子
正 用 山 海 經 海 外 南 經 。 盧 文 弨 曰 : 注 「 咸 」 下 藏 本 有 一
「 得 」 字 。 王 叔 岷 曰 : 治 要 引 注 「 通 其 逆 順 」 作 「 通 其
所 逆 」 , 與 上 「 任 其 所 適 」 相 對 。 釋 文 云 : 分 , 符 問 切
。 夏 革 曰 : 「 然 則 亦 有 不 待 神 靈 而 生 , 不 待 陰 陽 而
形 , 不 待 日 月 而 明 , 〔 注 〕 夫 生 者 自 生
, 形 者 自 形 , 明 者 自 明 , 忽 然 自 爾 , 固 無 所 因 假 也 。 不
待 殺 戳 而 夭 , 不 待 將 迎 而 壽 , 〔 注 〕 自
夭 者 不 由 禍 害 , 自 壽 者 不 由 接 養 。 不 待 五 穀 而 食 ,
不 待 繒 纊 而 衣 , 釋 文 云 : 繒 , 似 陵 切 。
纊 音 曠 。 不 待 舟 車 而 行 , 釋
文 云 ; 車 音 居 。 其 道 自 然 , 〔 注
〕 自 然 者 , 都 無 所 假 也 。 非 聖 人 之 所 通 也 。 」 〔
注 〕 聖 人 不 違 自 然 而 萬 物 自 運 , 豈 樂 通 物 哉 ? 自 此 章 已
上 皆 夏 革 所 告 殷 湯 也 。 〔 解 〕 夫 形 動 之 物 各 有 所 宜 , 聖
人 能 順 其 生 以 通 其 道 也 。 然 則 神 識 至 靈 , 更 無 所 待 , 非
群 有 之 所 資 育 ; 蓋 獨 運 之 自 然 , 豈 聖 人 所 能 通 哉 ? 注 「
已 上 」 藏 本 作 「 以 上 」 。
    禹 之 治 水 土 也 , 迷 而 失 塗 , 謬 之 一 國 。 〔
注 〕 游 絕 垠 之 外 者 , 非 用 心 之 所 逮 , 故 寄 言 迷 謬 也 。 盧
文 弨 曰 : 注 末 「 也 」 字 藏 本 作 「 耳 」 。 濱 北 海 之 北
, 不 知 距 齊 州 幾 千 萬 里 。 〔 注 〕 距 , 去
也 。 盧 文 弨 曰 : 注 「 去 」 字 藏 本 作 「 至 」 。 其 國 名
曰 終 北 , 〔 解 〕 終 北 者 , 言 其 極 幽 極 微
, 玄 默 之 地 。 不 知 際 畔 之 所 齊 限 , 釋
文 云 : 齊 , 子 細 切 。 無 風 雨 霜 露 , 不 生 鳥 獸 、 蟲 魚
、 草 木 之 類 。 四 方 悉 平 , 周 以 喬 陟 。 〔
注 〕 山 之 重 壟 也 。 〔 解 〕 玄 默 之 境 無 有 際 畔 , 風 雨 鳥 獸
群 動 所 不 至 也 。 其 中 坦 然 至 平 而 已 矣 。 喬 陟 者 , 形 器 之
礙 。 王 重 民 曰 : 注 文 「 重 壟 」 當 作 「 重 襲 」 , 字 之 誤 也
。 爾 雅 釋 山 云 : 「 山 三 襲 , 陟 。 」 郭 注 : 「 襲 亦 重 也 。
」 釋 文 云 : 爾 雅 云 : 喬 , 高 曲 也 。 又 云 : 山 三 襲 , 陟 。
郭 璞 云 : 重 隴 也 。 當 國 之 中 有 山 , 山 名 壺 領 , 王
叔 岷 曰 : 御 覽 五 八 、 天 中 記 九 引 「 山 」 字 並 不 疊 , 疑 衍
。 狀 若 甔 〔 注 〕 擔 。 甀 。 〔
注 〕 搥 。 釋 文 云 : 甔 , 丁 甘 切 。 甀 , 直 為 切 。 甔 甀 謂 瓦
缾 也 。 頂 有 口 , 狀 若 員 環 , 名 曰 滋 穴 。 「
穴 」 世 德 堂 本 作 「 J 」 , 誤 。 御 覽 四 百 九 十 引 作 「 穴 」
, 不 誤 。 有 水 湧 出 , 名 曰 神 瀵 , 〔
注 〕 山 頂 之 泉 曰 瀵 。 釋 文 云 : 瀵 , 甫 問 切 。 郭 璞 云 : 今
河 東 汾 陰 有 水 , 中 如 車 輪 許 大 , 濆 沸 湧 出 , 其 深 無 底 ,
名 曰 瀵 。 濆 , 汾 上 聲 。 臭 過 蘭 椒 , 味 過 醪 醴 。 〔
解 〕 山 中 喻 心 , 水 為 慧 用 , 蓋 神 所 瀵 出 者 。 釋 文 云 : 椒
音 焦 。 醪 醴 音 勞 禮 。 一 源 分 為 四 埒 , 注 於 山 下 。 〔
注 〕 山 上 水 流 曰 埒 。 釋 文 云 : 埒 音 劣 。 經 營 一 國 ,
亡 不 悉 遍 。 〔 解 〕 通 乎 四 支 , 遍 乎 百 體
, 以 周 形 器 。 釋 文 云 : 亡 音 無 , 下 同 。 土 氣 和 , 亡
札 厲 。 釋 文 云 : 札 , 側 入 切 。 札 厲 , 疫
死 也 。 人 性 婉 而 從 物 , 釋 文 云 :
婉 音 宛 。 不 競 不 爭 。 柔 心 而 弱 骨 , 不 驕 不 忌 ; 長 幼
儕 居 。 釋 文 云 : 長 , 張 丈 切 。 儕 , 士 皆
切 。 不 君 不 臣 ; 男 女 雜 游 , 不 媒 不 聘 ; 釋
文 「 聘 」 作 「 娉 」 , 云 : 音 聘 。 緣 水 而 居 , 不 耕 不
稼 。 土 氣 溫 適 , 不 織 不 衣 ; 百 年 而 死 , 不 夭 不 病 。 其 民
孳 阜 亡 數 , 釋 文 云 : 孳 , 息 也 。 阜 , 盛
也 。 有 喜 樂 , 亡 衰 老 哀 苦 。 〔 解
〕 百 骸 九 竅 , 應 事 而 用 。 不 爭 不 競 , 不 相 矜 誇 。 含 陰 含
陽 , 隨 運 而 用 。 其 道 至 柔 , 不 衣 不 食 。 衰 老 所 不 逐 , 夭
壽 所 不 拘 。 上 士 勤 之 , 則 至 其 國 矣 。 俞 樾 曰 : 「 孳 阜 」
二 字 疑 當 在 「 喜 樂 」 之 上 , 「 其 民 亡 數 , 有 孳 阜 喜 樂 ,
亡 衰 老 哀 苦 」 。 蓋 以 「 衰 老 」 對 「 孳 阜 」 , 「 哀 苦 」 對
「 喜 樂 」 。 其 俗 好 聲 , 釋 文 云 :
好 , 呼 報 切 。 相 攜 而 迭 謠 , 釋 文
云 : 迭 音 姪 。 謠 音 遙 。 終 日 不 輟 音 。 飢 惓 則 飲 神 瀵
, 釋 文 云 : 惓 音 倦 。 力 志 和 平 。
過 則 醉 , 經 旬 乃 醒 。 沐 浴 神 瀵 , 膚 色 脂 澤 , 香 氣 經 旬 乃
歇 。 〔 解 〕 人 以 氣 為 生 , 故 曰 好 聲 也 。
出 入 之 息 , 故 云 不 輟 。 飲 食 真 慧 , 無 雜 思 , 故 云 醉 也 。
覺 慮 起 , 又 沐 其 中 , 故 云 澤 香 。 周 穆 王 北 遊 過 其 國
, 三 年 忘 歸 。 既 反 周 室 , 慕 其 國 ,
然 自 失 。 釋
, 昌 兩 切 。 不 進 酒 肉 , 不 召 嬪 御 者 , 數 月
乃 復 。 〔 解 〕 周 穆 王 亦 曾 至 其 國 矣 , 不
能 常 止 其 地 , 故 云 乃 復 焉 。 伯 峻 案 : 上 文 言 「 既 反 周 室
」 , 則 「 不 進 酒 肉 」 者 , 乃 歸 後 事 。 此 云 「 乃 復 」 , 謂
恢 復 常 態 , 仍 進 酒 肉 , 召 嬪 御 也 。 解 未 達 。 釋 文 「 乃 」
作 「 迺 」 , 云 : 數 , 色 主 切 。 迺 古 乃 字 。 管 仲 勉 齊
桓 公 因 遊 遼 口 , 俱 之 其 國 , 幾 克 舉 。 〔
解 〕 管 仲 能 說 其 處 也 , 故 云 「 遊 遼 口 」 。 欲 往 而 不 能 得
至 , 故 曰 「 幾 克 舉 」 也 。 釋 文 云 : 幾 , 具 既 切 。 隰
朋 諫 曰 : 釋 文 云 : 隰 音 習 。 「 君
舍 齊 國 之 廣 , 釋 文 云 : 舍 音 捨 。 人
民 之 眾 , 山 川 之 觀 , 殖 物 之 阜 , 禮 義 之 盛 , 章 服 之 美 ;
妖 靡 盈 庭 , 忠 良 滿 朝 。 肆 吒 則 徒 卒 百 萬 , 〔
注 〕 肆 疑 作 叱 。 釋 文 云 : 肆 音 叱 。 吒 , 陟 嫁 切 。 卒 , 子
忽 切 。 視 撝 則 諸 侯 從 命 , 〔 注 〕
視 疑 作 指 。 釋 文 云 : 視 撝 音 指 揮 。 亦 奚 羨 於 彼 而 棄
齊 國 之 社 稷 , 從 戎 夷 之 國 乎 ? 此 仲 父 之 耄 , 柰 何 從 之 ?
」 〔 解 〕 夫 俗 之 君 子 , 心 所 言 者 正 在 於
人 民 、 禮 義 、 章 服 、 聲 色 , 是 尊 貴 稱 情 也 。 釋 文 云 : 父
音 甫 也 。 耄 , 莫 報 切 。 桓 公 乃 止 , 以 隰 朋 之 言 告 管
仲 。 仲 曰 : 「 此 固 非 朋 之 所 及 也 。 〔 注
〕 朋 之 知 極 於 齊 國 , 豈 知 彼 國 之 巨 偉 , 故 管 仲 駭 之 也 。
盧 文 弨 曰 : 注 「 駭 之 」 藏 本 作 「 孩 之 」 , 當 本 老 子 。 釋
文 云 : 偉 , 于 鬼 切 。 臣 恐 彼 國 之 不 可 知 之 也 。 俞
樾 曰 : 張 注 曰 「 此 國 自 不 可 得 往 耳 」 。 然 則 不 可 知 之 者
, 不 可 得 往 也 。 呂 氏 春 秋 審 應 篇 : 「 其 在 於 民 而 君 弗 知
。 」 高 注 曰 , 「 知 猶 得 也 」 , 是 其 義 。 下 文 云 : 「 伯 牙
所 念 , 鍾 子 期 必 得 之 」 , 得 猶 知 也 。 知 與 得 義 相 近 。 王
重 民 曰 : 御 覽 四 百 九 十 引 「 知 」 作 「 升 」 , 與 張 注 義 相
近 。 釋 文 云 : 恐 , 去 聲 。 齊 國 之 富 奚 戀 ? 釋
文 云 : 戀 , 力 卷 切 。 隰 朋 之 言 奚 顧 ? 」 〔
注 〕 此 國 自 不 可 得 往 耳 , 豈 以 朋 之 言 故 止 也 。 〔 解 〕 隰
朋 之 所 及 者 不 達 於 此 耳 。 夷 吾 云 , 以 我 之 所 聞 , 但 恐 不
得 如 所 傳 耳 , 故 云 恐 不 可 知 之 也 。 所 審 如 所 傳 說 , 往 而
能 到 者 , 則 世 俗 聲 色 富 貴 何 足 戀 ? 禮 義 忠 良 何 足 顧 哉 ?
    南 國 之 人 祝 髮 而 裸 , 〔 注 〕 力 果
反 。 注 文 各 本 無 「 反 」 字 , 今 從 元 本 、 世 德 堂 本 增 。 釋
文 云 : 祝 , 之 六 反 。 孔 安 國 注 尚 書 云 : 祝 者 , 斷 截 其 髮
也 。 漢 書 云 : 越 人 斷 髮 文 身 , 以 避 蛟 龍 之 害 。 一 本 作 被
, 恐 誤 。 裸 , 乎 瓦 切 , 謂 不 以 衣 蔽 形 也 。 北 國 之 人
鞨 巾 而 裘 , 釋 文 云 : 鞨 音 末 , 方 言 俗 人
● 頭 是 也 。 ● 頭 , 幧 頭 也 。 ● 又 作 鞨 , 又 作 ● 。 ● , 亡
八 反 。 幧 , 七 消 反 。 中 國 之 人 冠 冕 而 裳 。 九 土 所 資
, 或 農 或 商 , 或 田 或 漁 ; 如 冬 裘 夏 葛 , 水 舟 陸 車 。 默 而
得 之 , 性 而 成 之 。 〔 注 〕 夫 方 土 所 資 ,
自 然 而 能 , 故 吳 越 之 用 舟 , 燕 朔 之 乘 馬 , 得 之 於 水 陸 之
宜 , 不 假 學 於 賢 智 。 慎 到 曰 : 「
治 水 者 茨 防 決 塞 , 雖 在 夷 貊 , 相 似 如 一 。 學 之 於 水 , 不
學 之 於 禹 也 。 」 釋 文 云 : 茨 , 疾 移 切 。 貊 音 陌 。 越
之 東 有 輒 沐 〔 注 〕 又 休 。 之 國 ,
「 輒 」 北 宋 本 作 「 ● 」 字 , 汪 本 從 之 ,
字 書 無 此 字 , 今 從 藏 本 訂 正 。 世 德 堂 本 「 沐 」 作 「 木 」
, 注 「 休 」 作 為 「 康 」 。 秦 恩 復 曰 : 墨 子 作 「 ● 沐 」 ,
太 平 廣 記 引 作 「 輆 沐 」 , 新 論 作 「 軫 沐 」 。 伯 峻 案 : 博
物 志 作 「 駭 沐 」 。 釋 文 「 沐 」 作 「 休 」 , 云 : 輒 說 文 作
耴 , 豬 涉 切 , 耳 垂 也 。 休 , 美 也 。 蓋 儋 耳 之 類 是 也 。 諸
家 本 作 ● 沐 者 誤 耳 。 其 長 子 生 , 則 鮮 而 食 之 , 盧
文 弨 曰 : 「 鮮 」 當 以 解 剝 為 義 。 墨 子 魯 問 篇 作 「 鮮 而 食
之 」 , 與 列 子 同 。 其 節 葬 篇 作 「 解 而 食 之 」 , 明 鮮 解 一
也 。 禮 記 月 令 「 季 夏 行 春 令 , 則 穀 食 鮮 落 」 , 呂 氏 春 秋
作 「 解 落 」 , 亦 其 證 。 又 曰 : 「 鮮 」 與 「 析 」 一 聲 之 轉
, 故 「 析 支 」 亦 作 「 鮮 支 」 , 墨 子 亦 作 「 鮮 」 。 汪 中 曰
: 鮮 , 析 也 。 聲 之 轉 。 仲 父 曰 : 「 鮮 」 當 訓 析 。 呂 覽 報
更 篇 云 : 「 趙 孟 見 桑 下 餓 人 , 與 之 脯 一 朐 , 曰 : 斯 食 之
。 」 「 鮮 而 食 之 」 與 「 斯 食 之 」 義 正 同 也 , 「 斯 」 「 鮮
」 古 音 義 並 同 也 。 王 重 民 曰 : 「 鮮 」 無 解 剝 義 , 盧 說 非
是 。 「 鮮 」 蓋 「 解 」 字 之 誤 。 「 解 」 俗 書 或 從 羊 作 解 ,
而 從 魚 之 字 又 易 訛 從 角 。 史 記 賈 生 傳 , 「 細 故 Y 薊 兮 」
, 「 薊 」 訛 作 「 X 」 。 漢 北 海 相 景 君 銘 , 「 元 元 鰥 寡 」
, 「 鰥 」 訛 作 「 ● 」 。 爾 雅 釋 山 「 小 山 別 , 大 山 鮮 。 」
釋 文 曰 : 「 鮮 或 作 ● 字 。 」 文 選 吳 都 賦 李 善 注 引 爾 雅 作
「 嶰 」 。 莊 子 人 間 世 : 「 挫 鍼 治 繲 。 」 釋 文 云 : 「 崔 本
作 ● 。 」 均 「 鮮 」 「 解 」 二 字 互 亂 之 證 。 然 則 墨 子 魯 問
作 「 鮮 」 , 節 葬 作 「 解 」 者 , 魯 問 訛 也 。 月 令 作 「 鮮 」
, 呂 覽 作 「 解 」 者 ( 淮 南 時 則 篇 亦 作 「 穀 實 解 落 」 ) ,
月 令 亦 訛 也 。 列 子 作 鮮 當 同 此 例 。 盧 氏 乃 欲 以 通
明 之 , 斯 為 謬 矣 。 伯 峻 案 : 王 說 本 孫 詒 讓 墨 子 閒 詁 魯 問
篇 引 顧 君 之 說 而 引 申 之 , 其 實 鮮 字 自 可 通 , 不 必 改 字 。
博 物 志 作 「 解 而 食 之 」 。 釋 文 云 : 長 , 丁 丈 切 。 杜 預 注
左 傳 云 : 人 不 以 壽 死 曰 鮮 , 謂 少 也 。 伯 峻 案 : 杜 預 於 左
傳 昭 公 五 年 「 葬 鮮 者 自 西 門 」 注 云 : 「 不 以 壽 終 為 鮮 。
」 孔 穎 達 正 義 云 : 「 鮮 , 少 也 。 」 此 敬 順 所 本 , 而 未 嘗
別 白 。 謂 之 宜 弟 。 其 大 父 死 , 負 其 大 母 而 棄 之 , 曰
: 鬼 妻 不 可 以 同 居 處 。 盧 文 弨 曰 : 「 以
」 藏 本 作 「 與 」 。 王 重 民 曰 : 廣 雅 : 「 以 , 與 也 。 」 古
以 字 與 與 通 , 說 詳 釋 詞 。 「 不 可 以 同 居 處 」 , 謂 「 不 可
與 同 居 處 」 也 。 墨 子 節 葬 篇 作 「 與 」 , 北 宋 本 、 吉 府 本
同 。 楚 之 南 有 炎 人 之 國 , 盧 文 弨
曰 : 「 炎 」 墨 子 節 葬 篇 作 「 啖 」 。 孫 詒 讓 曰 : 魯 問 篇 亦
作 「 啖 人 」 , 新 論 同 , 博 物 志 引 作 「 炎 」 , 後 漢 書 亦 作
「 噉 人 國 」 。 疑 當 從 「 啖 」 為 是 。 釋 文 「 炎 人 」 作 「 啖
人 」 , 云 : 啖 , 談 去 聲 , 本 作 炎 。 其 親 戚 死 , 錢
大 昕 曰 : 古 人 稱 父 母 為 親 戚 , 大 戴 禮 記 曾 子 疾 病 篇 : 「
親 戚 既 沒 , 雖 欲 孝 , 誰 孝 ? 」 孟 子 盡 心 篇 : 「 人 莫 大 焉
亡 親 戚 君 臣 上 下 。 」 ● 其 肉 而 棄 之 , 世
德 堂 本 「 棄 」 下 無 「 之 」 字 。 釋 文 云 : ● 本 作 咼 , 音 寡
, 剔 肉 也 。 又 音 朽 。 王 重 民 曰 : 釋 文 一 本 作 咼 , 蓋 咼 之
訛 。 說 文 咼 部 云 「 咼 , 剔 人 肉 , 置 其 骨 也 」 , 是 其 義 。
伯 峻 案 : 博 物 志 亦 作 「 朽 其 肉 而 棄 之 」 , 御 覽 七 九 0 引
「 朽 」 作 「 刳 」 , 蓋 從 列 子 。 然 後 埋 其 骨 , 迺 成 為
孝 子 。 釋 文 云 : 迺 古 乃 字 。 秦 之
西 有 儀 渠 〔 注 〕 又 康 。 之 國 者 ,
釋 文 云 : 渠 音 蘧 。 其 親 戚 死 , 聚
祡 積 而 焚 之 。 「 祡 」 藏 本 、 世 德 堂 本 作
「 柴 」 。 釋 文 云 : 祡 音 柴 。 說 文 : 燒 柴 焚 燎 以 祭 天 神 。
或 通 作 柴 。 積 , 子 智 切 , 聚 也 。 任 大 椿 曰 : 詩 時 邁 釋 文
: 「 柴 望 , 說 文 字 林 作 祡 。 」 禮 記 王 制 釋 文 「 岱 宗 柴 ,
依 字 作 祡 。 」 爾 雅 釋 天 釋 文 : 「 柴 , 說 文 作 祡 。 」 史 記
五 帝 紀 : 「 岱 宗 祡 。 」 漢 隸 字 原 樊 毅 修 華 岳 碑 「 柴 」 作
「 祡 」 , 可 與 釋 文 互 證 。 燻 則 煙 上 , 釋
文 云 : 燻 音 勳 。 上 , 時 掌 切 。 謂 之 登 遐 , 陶
鴻 慶 曰 : 既 言 聚 , 又 言 積 , 於 文 複 矣 。 積 當 為 簀 之 假 字
。 詩 衛 風 「 綠 竹 如 簀 」 , 毛 傳 云 : 「 積 也 。 」 簀 積 聲 義
皆 同 , 例 得 通 同 。 說 文 : 「 簀 , 床 棧 也 。 」 朱 氏 駿 聲 以
簀 為 席 籍 之 通 稱 。 史 記 范 睢 列 傳 : 「 睢 佯 死 , 即 卷 以 簀
。 」 索 隱 云 : 「 簀 謂 葦 荻 之 薄 也 。 」 「 聚 柴 簀 而 焚 之 」
, 謂 聚 柴 為 藉 , 以 便 其 焚 也 。 「 燻 則 煙 上 謂 之 登 遐 」 ,
謂 視 其 燻 而 煙 上 則 謂 之 登 遐 也 。 則 猶 而 也 , 說 詳 王 氏 經
傳 釋 詞 。 王 叔 岷 曰 : 列 子 「 登 遐 」 新 論 作 「 昇 霞 」 , 「
昇 」 正 作 「 升 」 , 登 即 升 也 。 登
霞 者 謂 其 仙 去 也 。 遐 即 霞 之 借 。 本 書 黃 帝 篇 「 而 帝 登 假
」 , 假 亦 霞 之 借 。 淮 南 齊 俗 篇 : 「 其 不 能 乘 雲 升 假 者 亦
明 矣 。 」 「 升 假 」 與「
乘 雲 」 對 言 , 是 「 升 假 」 即 「 登 霞
」 也 。 楚 辭 遠 遊 , 「 載 營 魄 而 登 霞 兮 」 , 即 用 本 字 。 然
後 成 為 孝 子 。 此 上 以 為 政 , 下 以 為 俗 , 而 未 足 為 異 也 。
〔 注 〕 此 事 亦 見 墨 子 。 〔 解 〕 夫 眾 是 則
為 當 , 眾 習 則 為 常 。 故 至 當 至 常 , 人 所 不 辯 。 彼 習 俗 者
眾 矣 , 寧 知 其 至 理 哉 ? 伯 峻 案 : 列 子 此 文 與 博 物 志 相 同
。 今 本 博 物 志 固 非 張 華 原 書 , 然 列 子 偽 作 于 西 晉 末 至 東
晉 初 , 得 以 見 張 華 原 書 , 極 可 能 剽 竊 博 物 志 。
    孔 子 東 游 , 見 兩 小 兒 辯 鬥 。 釋 文
云 : 鬥 , 都 豆 切 。 問 其 故 。 一 兒 曰 : 「 我 以 日 始 出
時 去 人 近 , 而 日 中 時 遠 也 。 一 兒 以 日 初 出 遠 , 而 日 中 時
近 也 。 」 俞 樾 曰 : 「 兒 」 下 當 有 「 曰 我
」 二 字 , 方 與 上 句 一 律 。 伯 峻 案 : 事 類 賦 天 部 三 、 御 覽
三 、 又 三 八 五 、 引 正 有 「 曰 我 」 二 字 , 類 聚 一 引 有 「 曰
」 字 而 脫 「 我 」 字 , 可 為 俞 說 之 證 。 一 兒 曰 : 「 日
初 出 大 如 車 蓋 ; 王 重 民 曰 : 意 林 、 初 學
記 一 、 御 覽 三 引 「 車 蓋 」 並 作 為 「 車 輪 」 。 又 御 覽 三 引
「 一 兒 」 上 有 「 曰 爾 何 以 知 」 五 字 。 王 叔 岷 曰 : 天 中 記
一 引 「 一 兒 」 上 亦 有 「 曰 爾 何 以 知 」 五 字 , 事 類 賦 一 天
部 一 引 「 一 兒 」 上 有 「 曰 爾 何 以 知 之 」 六 字 。 「 車 蓋 」
亦 作 「 車 輪 」 。 韻 府 群 玉 十 八 引 亦 作 「 車 輪 」 。 及
日 中 , 則 如 盤 盂 : 此 不 為 遠 者 小 而 近 者 大 乎 ? 」 伯
峻 案 : 此 「 盤 」 當 為 食 器 , 非 承 木 器 。 一 兒 曰 : 「
日 初 出 滄 滄 涼 涼 ; 釋 文 「 滄 」 作 「 愴 」
, 云 : 愴 , 初 良 切 , 又 本 作 滄 。 周 書 曰 : 天 地 之 間 有 愴
熱 , 善 用 道 者 終 無 竭 。 孔 Z 注 云 : 滄 , 寒 也 。 桓 譚 新 論
亦 述 此 事 作 愴 涼 。 Z 音 潮 。 字 林 云 : 涼 , 微 寒 也 。 任 大
椿 曰 : 說 文 、 廣 雅 : 「 凔 , 寒 也 。 」 荀 子 正 名 篇 : 「 疾
養 凔 熱 。 」 楊 倞 注 , 「 凔 , 寒 也 」 , 是 訓 寒 者 字 作 凔 。
列 子 云 「 愴 愴 敘 敘 」 , 以 敘 敘 之 義 求 之 , 則 「 愴 愴 」 當
作 「 凔 凔 」 。 今 本 逸 周 書 太 子 晉 解 , 「 天 地 之 間 有 凔 熱
」 , 孔 晁 注 : 「 凔 , 寒 也 」 , 亦 作 「 凔 」 , 不
作 「 愴 」 , 與 今 本 列 子 同 。 惟 釋 文 引 逸 周 書 作 「 愴 熱 」
。 豈 敬 順 所 見 舊 本 作 「 愴 」 不 作 「 凔 」 耶 ? 「 凔 凔 」 之
作 「 愴 愴 」 , 乃
借 字 。 伯 峻 案 : 說 文 《 部 : 「 凔 , 寒
也 。 」 水 部 : 「 滄 , 寒 也 。 」 凔 滄 音 義 皆 同 , 疑 是 一 字
。 故 集 韻 云 , 「 凔 寒 也 , 或 從 水 」 。 朱 駿 聲 謂 滄 之 本 訓
為 水 名 , 似 近 武 斷 。 及 其 日 中 如 探 湯 : 此 不 為 近 者
熱 而 遠 者 涼 乎 ? 」 王 重 民 曰 : 「 日 」 字
衍 文 。 其 即 指 日 也 , 若 有 日 字 , 則 文 詞 贅 矣 。 類 聚 一 、
初 學 記 一 、 御 覽 三 引 並 無 「 日 」 字 , 可 證 。 王 叔 岷 曰 :
法 苑 珠 林 七 、 事 類 賦 一 、 御 覽 三 八 五 、 韻 府 群 玉 五 八 引
亦 並 無 「 日 」 字 。 意 林 、 錦 繡 萬 花 谷 前 集 一 引 則 並 無 「
其 」 字 。 疑 一 本 「 日 」 作 「 其 」 , 傳 寫 因 並 竄 入 耳 。 釋
文 云 : 為 , 于 偽 切 , 下 同 。 孔 子 不 能 決 也 。 兩 小 兒
笑 曰 : 「 孰 為 汝 多 知 乎 ? 」 〔 注 〕 所 謂
六 合 之 外 , 聖 人 存 而 不 論 。 二 童 子 致 笑 , 未 必 不 達 此 旨
, 或 互 相 起 予 也 。 〔 解 〕 聖 人 之 生 , 所 貴 明 道 。 達 則 兼
濟 天 下 , 窮 則 獨 善 其 身 。 獨 善 者 養 道 以 全 真 , 兼 濟 者 設
教 以 利 物 。 若 進 非 全 道 , 退 非 利 生 , 一 曲 之 辯 , 聖 人 所
以 未 嘗 說 也 。 夫 不 決 者 , 非 不 知 也 。 世 人 但 以 問 無 不 知
為 多 , 聖 人 以 辯 之 無 益 而 不 辯 。 若 有 理 無 理 一 皆 辯 之 ,
則 聖 人 無 益 之 勞 實 亦 多 矣 。 然 則 二 童 之 爭 也 , 事 亦 可 明
。 何 者 ? 日 之 初 升 , 光 未 遠 , 人 居 光 外 , 見 其 大 焉 。 日
之 既 中 , 光 備 萬 物 , 人 居 光 內 , 見 其 質 焉 。 亦 如 遠 望 燭
光 , 更 見 其 大 ; 近 窺 , 則 焰 乃 更 以 小 焉 。 物 理 則 然 , 辯
之 何 益 ? 王 重 民 曰 : 類 聚 一 、 初 學 記 一 、 御 覽 三 引 「 為
」 作 「 謂 」 。 為 謂 古 字 通 用 。 伯 峻 案 : 一 九 五 五 年 八 月
十 五 日 北 京 光 明 日 報 科 學 副 刊 曾 有 戴 文 賽 氏 一 文 , 題 曰
「 中 午 太 陽 是 否 比 早 晚 離 我 們 近 」 , 附 錄 於 此 。 文 曰 :
「 太 陽 是 在 中 午 離 人 們 近 些 呢 ? 還 是 早 } 和 晚 上 離 人 們
近 些 呢 ? 相 傳 古 時 孔 子 曾 遇 到 兩 個 人 爭 論 這 個 問 題 , 各
有 根 據 。 主 張 中 午 太 陽 離 人 們 近 些 的 根 據 是 , 中 午 陽 光
比 早 晚 熱 得 多 , 主 張 早 晚 太 陽 離 人 們 近 些 的 根 據 是 , 早
晚 看 到 的 太 陽 比 中 午 大 得 多 。 孔 子 對 這 個 爭 論 不 能 作 出
決 定 。 這 兩 個 爭 論 者 的 根 據 , 拿 現 代 科 學 的 眼 光
來 看 , 都 是 站 不 住 的 。 早 晚 看 到 的 太 陽 比 中 午 大 , 是 由
於 人 們 的 錯 覺 ; 中 午 陽 光 比 早 晚 熱 些 , 是 由 於 中 午 陽 光
直 射 , 陽 光 在 大 氣 裏 走 過 的 路 程 較 短 , 熱 量 被 吸 收 較 少
之 故 。 那 末 究 竟 怎 樣 回 答 這 個 問 題 呢 ? 首 先 , 我 們 應 該
搞 清 楚 , 在 中 午 和 早 晚 的 時 候 , 人 們 觀 測 太 陽 的 距 離 ,
為 什 麼 會 有 不 同 。 它 的 原 因 很 多 : ( 一 ) 地 球 是 球 形 ,
不 斷 地 自 轉 著 。 如 若 地 球 除 了 自 轉 以 外 沒 有 其 它 的 運 動
, 而 且 自 轉 軸 與 太 陽 和 地 球 間 的 直 線 垂 直 , 則 對 於 在 赤
道 上 的 人 來 說 , 中 午 太 陽 總 比 早 晚 近 , 也 就 是 說 , 近 的
距 離 相 當 於 地 球 的 半 徑 ( 六 四 0 0 公 里 ) 。 ( 二 ) 地 球
緯 度 的 不 同 , 觀 測 的 人 不 一 定 在 赤 道 上 。 緯 度 愈 大 ( 即
離 赤 道 愈 遠 ) , 太 陽 在 中 午 和 早 晚 的 距 離 差 就 愈 小 。 (
三 ) 地 球 不 只 自 轉 , 也 繞 太 陽 公 轉 , 自 轉 軸 和 公 轉 軸 交
成 二 三 ˙ 五 度 的 角 度 。 自 轉 軸 的 方 向 變 化 很 慢 。 因 此 中
午 太 陽 在 天 空 的 高 度 一 年 內 不 斷 變 化 。 ( 四 ) 地 球 公 轉
軌 道 是 橢 圓 形 , 所 以 地 心 和 日 心 的 距 離 逐 日 變 化 。 ( 五
) 日 出 日 落 時 間 在 一 年 中 也 在 逐 日 變 化 著 , 同 一 天 的 日
出 日 落 時 間 又 隨 緯 度 而 不 同 。 ( 六 ) 由 於 地 球 自 轉 軸 方
向 很 慢 的 變 化 和 行 星 引 力 對 地 球 公 轉 軌 道 所 生 的 影 響 等
原 因 , 地 心 和 日 心 最 接 近 的 日 期 並 不 固 定 。 ( 在 目 前 日
心 和 地 心 距 離 最 近 的 日 子 是 一 月 二 日 , 此 後 每 一 0 0 0
年 往 後 推 移 十 七 天 半 。 ) 考 慮 到 上 述 各 原 因 , 可 以 推 出
適 當 的 公 式 來 計 算 中 午 和 早 晚 太 陽 和 觀 測 者 的 距 離 差 。
必 需 的 資 料 可 由 天 文 年 曆 查 到 。 計 算 結 果 如 下 : 對 於 北
緯 四 0 度 ( 如 北 京 ) 來 說 , 目 前 每 年 從 一 月 廿 二 日 到 六
月 五 日 中 午 太 陽 比 日 出 時 遠 , 二 月 初 遠 一 0 0 0 公 里 ,
三 月 初 遠 四 0 0 0 公 里 , 四 月 初 遠 達 六 四 0 0 公 里 , 以
後 差 別 減 小 到 零 。 六 月 五 日 之 後 中 午 太 陽 比 日 出 時 近 ,
七 月 初 近 五 八 0 0 公 里 , 九 月 中 近 達 一 六 0 0 0 公 里 ,
以 後 差 別 減 小 到 第 二 年 的 一 月 廿 二 日 。 午 和 晚 的 差 別 情
況 大 不 相 同 , 從 八 月 一 日 到 十 二 月 十 五 日 午 比 晚 遠 , 其
餘 七 個 半 月 午 比 晚 近 , 四 月 中 近 達 一 七 0 0 0 公 里 。 除
北 極 圈 內 和 南 極 圈 內 地 區 外 , 其
它 地 區 一 年 可 分 為 四 時 期 : 在 第 一 時 期 裏 ( 十 二 月 十 五
日 到 一 月 廿 二 日 , 共 三 十 八 天 ) 中 午 太 陽 比 早 晚 都 近 ;
在 第 二 時 期 裏 ( 一 三 四 天 ) 午 比 早 遠 , 比 晚 近 ; 在 第 三
時 期 裏 ( 六 月 五 日 到 八 月 一 日 , 共 五 十 七 天 ) 午 又 比 早
晚 都 近 ; 在 第 四 時 期 裏 ( 共 一 三 六 天 ) 午 比 早 近 , 比 晚
遠 。 在 這 四 個 時 期 的 交 界 點 , 中 午 太 陽 和 日 出 時 一 樣 遠
近 ( 一 月 廿 二 日 和 六 月 十 五 日 ) 或 和 日 落 時 一 樣 遠 近 (
八 月 一 日 和 十 二 月 十 五 日 ) 。 緯 度 不 同 時 , 這 四 個 交 界
點 也 不 同 。 緯 度 愈 大 , 第 一 和 第 三 時 期 愈 長 , 其 它 兩 時
期 愈 短 。 南 緯 情 況 和 北 緯 相 差 不 多 。 祇 是 南 緯 四 0 度 第
一 時 期 的 長 度 ( 五 十 四 天 ) 比 第 三 時 期 ( 四 十 一 天 ) 大
, 和 北 緯 四 0 度 相 反 。 上 面 的 計 算 是 對 於 一 九 五 四 年 所
作 的 。 但 由 於 第 六 原 因 在 短 時 間 內 影 響 很 小 , 所 以 上 述
計 算 結 果 對 今 後 一 0 0 年 仍 適 用 。 由 此 可 見 , 一 切 現 象
必 須 用 科 學 來 解 釋 , 才 是 正 確 的 。 」 又 案 : 論 衡 說 日 篇
云 : 「 儒 者 或 以 旦 暮 日 出 入 為 近 , 日 中 為 遠 。 其 以 日 出
入 為 近 , 日 中 為 遠 者 , 見 日 出 入 時 大 , 日 中 時 小 也 。 其
以 日 出 入 為 遠 , 日 中 時 為 近 者 , 見 日 中 時 溫 , 日 出 入 時
寒 也 。 二 論 各 有 是 非 , 故 是 非 曲 直 未 有 所 定 。 」 或 為 偽
作 列 子 者 所 本 。 今 本 博 物 志 亦 載 此 , 且 言 「 亦 出 列 子 」
, 則 正 如 四 庫 全 書 博 物 志 提 要 所 云 好 事 者 剽 剟 列 子 諸 書
餖 釘 成 帙 者 也 。 又 注 「 所 謂 『 六 合 之 外 , 聖 人 存 而 不 論
』 」 , 「 六 合 」 句 見 莊 子 齊 物 論 。
    均 , 天 下 之 至 理 也 , 〔 注 〕 物 物
事 事 皆 平 皆 均 , 則 理 無 不 至 也 。 連 於 形 物 亦 然 。 〔
注 〕 連 , 屬 也 。 屬 於 器 物 者 , 亦 須 平 焉 。 釋 文 云 : 屬 音
燭 , 下 同 。 均 髮 均 縣 , 輕 重 而 髮 絕 , 髮 不 均 也 。 〔
注 〕 髮 甚 微 脆 而 至 不 絕 者 , 至 均 故 也 。 今 所 以 絕 者 , 猶
輕 重 相 傾 有 不 均 處 也 。 王 叔 岷 曰 : 下 「 髮 」 字 疑 涉 上 而
衍 。 林 希 逸 口 義 , 「 故 曰 , 輕 重 而 髮 絕 , 不 均 也 」 , 是
所 見 本 正 無 下 「 髮 」 字 。 墨 子 經 說 下 篇 同 。 釋 文 云 : 脆
, 七 歲 切 。 處 , 昌 據 切 。 均 也 , 其 絕 也 〔
注 〕 若 其 均 也 , 寧 有 絕 理 。 莫
絕 。 〔 注 〕 言 不 絕 也 。 人 以 為 不
然 , 〔 注 〕 凡 人 不 達 理 也 。 自 有
知 其 然 者 也 。 〔 注 〕 會 自 有 知 此 理 為 然
者 。 墨 子 亦 有 此 說 。 〔 解 〕 夫 理 之 至 者 , 天 下 無 不 均 ,
不 待 均 之 然 後 均 也 。 有 形 之 物 亦 然 , 當 理 則 自 均 矣 。 猶
如 以 髮 懸 重 , 雖 微 不 絕 。 絕 者 不 均 , 均 則 不 絕 。 世 人 以
為 不 是 , 不 知 理 之 必 然 也 。 詹 何 〔
注 〕 詹 何 , 楚 人 , 以 善 釣 聞 於 國 。 以 獨 繭 絲 為 綸 ,
釋 文 云 : 詹 音 占 。 繭 , 古 典 切 。 芒
鍼 為 鉤 , 王 念 孫 曰 「 鉤 」 本 作 「 釣 」 ,
釣 即 鉤 也 。 今 本 作 「 鉤 」 者 , 後 人 但 知 釣 為 釣 魚 之 釣 ,
而 不 知 其 又 為 鉤 之 異 名 , 故 以 意 改 之 耳 。 列 子 湯 問 篇 ,
「 詹 何 以 芒 鍼 為 釣 」 , 後 人 改 「 釣 」 為 「 鉤 」 , 不 知 御
覽 引 此 正 作 「 釣 」 也 。 又 下 文 「 投 綸 沈 釣 」 , 今 本 「 釣
」 作 「 鉤 」 , 亦 是 後 人 所 改 。 韻 府 群 玉 「 釣 」 字 下 引 列
子 「 投 綸 沈 釣 」 , 則 所 見 本 尚 作 「 釣 」 也 。 釋 文 云 : 芒
鍼 音 亡 箴 。 荊 篠 為 竿 , 「 篠 」 道
藏 本 、 元 本 、 世 德 堂 本 作 「 蓧 」 , 誤 。 釋 文 云 : 篠 一 本
作 蓧 , 云 : 本 作 條 字 。 剖 粒 為 餌 , 盧
文 弨 云 「 粒 」 藏 本 作 「 ● 」 。 釋 文 云 : 剖 , 片 口 切 。 粒
音 立 。 引 盈 車 之 魚 〔 注 〕 家 語 曰
: 「 鯤 魚 其 大 盈 車 。 」 於 百 仞 之 淵 、 汨 流 之 中 ; 釋
文 云 : 汨 , 古 物 切 , 疾 也 。 綸 不 絕 , 鉤 不 伸 , 竿 不
撓 。 〔 注 〕 夫 飾 芳 餌 , 挂 微 鉤 , 下 沈 青
泥 , 上 乘 驚 波 , 因 水 勢 而 施 舍 , 頡 頑 委 縱 , 與 之 沈 浮 ;
及 其 弛 絕 , 故 生 而 獲 也 。 伯 峻 案 : 博 物 志 自 「 詹 何 」 以
下 至 此 , 文 與 此 全 同 。 又 案 : 御 覽 三 八 四 引 「 撓 」 下 更
有 「 因 水 勢 而 施 舍 之 」 七 字 , 當 係 因 注 文 而 誤 衍 。 釋 文
云 : 橈 , 乃 孝 切 , 曲 木 也 。 餌 , 仍 耳 切 。 挂 音 卦 。 舍 音
捨 。 頡 頑 , 上 胡 結 切 , 下 戶 郎 切 。 楚 王 聞 而 異 之 ,
召 問 其 故 。 詹 何 曰 : 「 臣 聞 先 大 夫 之 言 , 蒲 且 子 之 弋 也
, 〔 注 〕 蒲 且 子 , 古 善 弋 射 者 。 伯 峻 案
: 漢 書 藝 文 志 技 巧 家 有 蒲 且 子 弋 法 四 篇 。 又 淮 南 子 覽 冥
訓 云 : 「 故 蒲 且 子 之 連 鳥 於 百 仞 之 上 , 而 詹 何 之 鶩 魚 於
大 淵 之 中 。 」 高 注 云 : 「 蒲 且 子 , 楚 人 , 善 弋 射 者 。 」
釋 文 云 : 且 , 子 余 切 。 弱 弓 纖 繳 , 釋
文 云 : 繳 音 灼 。 乘 風 振 之 , 文 選
張 平 子 西 京 賦 注 、 王 子 淵 四 子 講 德 論 注
引 並 作 「 乘 風 而 振 之 」 。 連 雙 鶬 於 青 雲 之 際 。 釋
文 云 : 鶬 音 倉 。 用 心 專 , 動 手 均 也 。 臣 因 其 事 , 放
而 學 釣 。 釋 文 云 : 放 分 兩 切 。 五
年 始 盡 其 道 。 當 臣 之 臨 河 持 竿 , 心 無 雜 慮 , 唯 魚 之 念 ;
投 綸 沈 鉤 , 手 無 輕 重 , 物 莫 能 亂 。 魚 見 臣 之 鉤 餌 , 猶 沈
埃 聚 沫 , 吞 之 不 疑 。 王 重 民 曰 : 吉 府 本
兩 「 鉤 」 字 並 作 「 釣 」 , 是 也 。 釣 即 鉤 也 。 今 本 作 鉤 者
, 後 人 但 知 釣 為 釣 魚 之 釣 , 而 不 知 其 又 為 鉤 之 異 名 , 故
以 意 改 之 耳 。 廣 雅 曰 : 「 釣 , 鉤 也 。 」 莊 子 田 子 方 篇 :
「 文 王 觀 於 臧 , 見 一 丈 夫 釣 , 而 其 釣 莫 釣 , 非 持 其 釣 有
釣 者 也 , 常 釣 也 」 ( 以 上 六 釣 字 , 惟 其 釣 與 持 釣 兩 釣 字
指 鉤 而 言 , 餘 四 釣 字 皆 讀 為 釣 魚 之 釣 ) 。 淮 南 說 山 篇 :
「 操 釣 上 山 , 揭 斧 入 淵 。 」 說 林 篇 : 「 無 餌 之 釣 , 不 可
以 得 魚 。 」 東 方 朔 七 諫 : 「 以 直 鍼 而 為 釣 兮 , 又 何 魚 之
能 得 ? 」 是 均 以 鉤 為 釣 之 證 。 韻 府 群 玉 釣 字 下 引 列 子 「
投 綸 沈 釣 」 , 則 所 見 本 尚 作 釣 也 。 說 詳 王 氏 讀 書 雜 志 餘
編 ( 王 氏 云 : 詹 何 以 芒 鍼 為 釣 , 後 人 改 釣 為 鉤 , 不 知 御
覽 所 引 亦 作 釣 也 。 案 鮑 刻 本 御 覽 八 三 四 引 作 鉤 , 但 仍 以
作 釣 者 為 得 也 ) 。 釋 文 云 : 沫 音 末 也 。 所 以 能 以 弱
制 彊 , 以 輕 致 重 也 。 大 王 治 國 誠 能 若 此 , 則 天 下 可 運 於
一 握 , 將 亦 奚 事 哉 ? 」 楚 王 曰 : 「 善 。 」 〔
注 〕 善 其 此 諭 者 , 以 諷 其 用 治 國 矣 。 〔 解 〕 夫 聖 人 之 理
俗 也 , 必 審 萬 物 之 情 , 而 設 教 化 以 運 之 , 則 百 姓 日 用 而
不 知 , 靡 然 無 不 應 。 亦 猶 弱 弓 纖 繳 , 乘 風 而 振 之 ; 輕
餌 , 因 波 而 運 之 , 則 不 得 不 為 我 所 制 也 。 道 者 之 養 生 全
真 , 含 生 靡 然 以 向 化 , 則 理 天 下 者 亦 由 茲 道 焉 。
    魯 公 扈 趙 齊 嬰 二 人 有 疾 , 伯 峻 案
: 公 羊 昭 三 十 一 年 傳 有 公 扈 子 , 為 邾 婁 之 父 兄 , 亦 即 說
苑 建 本 篇 之 公 扈 子 , 不 知 是 此 人 不 。 此 固 怪 誕 之 言 , 然
人 名 或 有 所 本 。 釋 文 云 : 扈 音 戶 。 同 請 扁 鵲 求 治 。
俞 樾 曰 : 既 言 請 , 又 言 求 , 於
義 複 矣 。 請 乃 詣 字 之 誤 。 詣 , 至 也 。 言 至 扁 鵲 之 所 而 求
治 也 。 故 下 文 曰 , 二 人 辭 歸 。 王 叔 岷 曰 : 俞 說 非 也 。 請
即 請 謁 字 。 說 文 「 請 , 謁 也 」 , 是 其 義 也 。 伯 峻 案 : 御
覽 三 七 六 引 「 請 」 作 「 見 」 , 但 七 二 四 引 仍 作 「 請 」 。
釋 文 云 : 扁 , 蒲 典 切 。 史 記 曰 : 扁 鵲 , 渤 海 郡 人 , 姓 秦
氏 , 名 越 人 , 善 醫 , 能 視 病 , 盡 見 五 臟 之 疾 。 扁 鵲
治 之 。 既 同 愈 。 謂 公 扈 齊 嬰 曰 : 「 汝 曩 之 所 疾 , 自 外 而
干 府 藏 者 , 釋 文 云 , 曩 , 乃 朗 切 , 藏 ,
徂 浪 切 , 下 同 。 固 藥 石 之 所 已 。 今 有 偕 生 之 疾 , 與
體 偕 長 ; 釋 文 云 : 長 , 張 丈 切 。 今
為 汝 攻 之 , 何 如 ? 」 釋 文 云 : 為 , 于 偽
切 。 二 人 曰 : 「 願 先 聞 其 驗 。 伯
峻 案 : 廣 雅 釋 詁 四 云 , 「 證 , 譣 也 」 , 則 譣 亦 證 也 。 古
譣 字 通 作 驗 , 則 驗 證 也 。 證 當 讀 如 周 穆 王 篇 「 因 告 其 子
之 證 」 之 「 證 」 , 即 今 俗 作 之 症 字 。 扁 鵲 謂 公 扈 曰
: 「 汝 志 彊 而 氣 弱 , 故 足 於 謀 而 寡 於 斷 。 〔
注 〕 志 謂 心 智 , 氣 謂 質 性 。 智 多 故 多 慮 , 性 弱 故 少 決 也
。 釋 文 云 : 斷 , 丁 貫 切 , 下 同 。 齊 嬰 志 弱 而 氣 彊 ,
故 少 於 慮 而 傷 於 專 。 〔 注 〕 智 少 而 任 性
, 則 果 而 自 用 。 道 藏 本 注 文 「 果 」 下 有 「 敢 」 字 。 若
換 汝 之 心 , 則 均 於 善 矣 。 」 扁 鵲 遂 飲 二 人 毒 酒 , 釋
文 云 : 飲 , 於 禁 切 。 迷 死 三 日 , 剖 胸 探 心 , 釋
文 云 : 剖 , 片 口 切 。 易 而 置 之 ; 投 以 神 藥 , 既 悟 如
初 。 王 重 民 曰 : 御 覽 三 百 七 十 六 又 七 百
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30毫米pom棒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