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斯费用与科斯交易费用理论-威廉姆森哪个高

威廉姆森和他的交易成本理论
应&管理学家&编辑中华兄之邀,写一篇威廉姆森的介绍文字.本想3000字作罢,不想竟坐到电脑前敲出了7000余字.不知道稿子是否要被删节了.不管,先将一夜的心血放到自己的地盘上,权当敝帚自珍,顺便向威廉姆森表示敬意吧.&&&&&
&&&&&& 威廉姆森和他的交易成本理论
&&& 今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桂冠终于戴到了奥列佛&威廉姆森的头顶上。作为制度经济学的第二代掌门人,交易成本理论的集大成者,这一切似乎对他来说有些晚。如果从对制度经济学的贡献来看,威廉姆森的地位应该高于道格拉斯&诺斯和罗伯特&福格尔,而诺斯和福格尔早在1993年已经因为将制度经济学应用于历史分析而获得了诺奖。但该来的奖终归还是来了,这对于威廉姆森,应该是值得欣慰的。而且,在现在这样一个公司治理混乱的世界,以诺奖表彰威廉姆森对公司治理理论作出的贡献,似乎有着一种特殊的意义。
(一)威廉姆森其人
&&&&&& 1932年,威廉姆森出生在美国威斯康星州苏比利尔镇的一个普通知识分子家庭。苏比利尔是一个人口不足三万的小镇,绝对找不到一丝繁华的气息。威廉姆森的双亲都是一个小农庄里的中学教师,父亲教授物理、化学,而母亲则教授拉丁文、法语和德语。
&&&威廉姆森早年曾希望成为一名律师。但由于受父亲的影响,它很快便将兴趣转向了自然科学和数学,并立志成为一名工程师。高中毕业后,威廉姆森进入了黎庞学院,攻读由该学院和麻省理工学院联合培养的一个项目。由于长期居住偏僻小镇,所受教育相对落后,在刚入学时,威廉姆森的成绩并不好。但是威廉姆森凭借自己的勤奋,迅速赶了上去。按照原有的教学进度,他本应该在黎庞学院学习三年后,再进入麻省学习。但是在第二年的时候,威廉姆森已经修完了黎庞学院的学分,提前进入了麻省理工学院学习。据他回忆, 麻省理工学院浓厚的研究空气给他以很深刻的映象。
&&&&&& 1955年,威廉姆森获得了学士学位,成为美国政府的一名项目工程师。这份工作使他能经常参观项目所涉及到的那些政府部门和企业,甚至有机会出访日本、韩国、台湾等地,对这些地区的企业进行参观。这为威廉姆森并充分了解了科层组织的运作创造了条件。这为他此后的研究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实践经验。
1958年,威廉姆森进入斯坦福大学学习。起初,威廉姆森主攻的是营销学,但当他学习了萨缪尔森著的《经济学》后,就对经济学理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广泛地选修了诸如肯尼思&阿罗等人的经济学理论课程。1960年,他获得了斯坦福大学的MBA学位。在新兴趣的驱动下,他决定前往卡耐基梅隆大学继续攻读经济学博士。
&&& 卡耐基梅隆的研究十分活跃,在此攻读博士期间,威廉姆森跟随赫伯特&西蒙、理查德&西厄特、阿伦&梅尔泽等名师,广泛涉猎了经济学的各个分支以及经济学之外的各类知识,这对他日后的研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1963年,威廉姆森从卡耐基梅隆大学获得了经济学的博士学位。
获得博士学位后,威廉姆森先后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宾夕法尼亚大学等地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直至今天。在长期的教学科研过程中,威廉姆森十分注意和自己的同事讨论、向自己的同事学习。这些都大大开阔了他的眼界,为其日后的成就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 1965年,威廉姆森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遇到了阿门&阿尔钦、哈罗德&德姆塞茨和加里&贝克尔等一群研究产权和交易成本问题的经济学家。从和他们的交谈中,威廉姆森开始迷上了产权和交易成本的相关理论。
此后,威廉姆森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了对&交易成本经济学&的研究。他的工作,大大推进了以科斯为代表的早期交易成本理论研究。
&&&&威廉姆森教授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治理机制》等著作中,对科斯的交易成本概念进行了
分享这篇日志的人也喜欢
?今天天气好晴朗,处处好风光
没人看我就自嗨
懒蛋来找守护啦
月底冲任务喽!
过敏脸不能化妆凑合看
你好,我叫粟素
热门日志推荐
人人最热标签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
请输入手机号,完成注册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必须由6-20个字符组成
下载人人客户端
品评校花校草,体验校园广场威廉姆森:新制度经济学撼动公司赚钱机器观念 _ 东方财富网()
威廉姆森:新制度经济学撼动公司赚钱机器观念
作者:吴挺 周文天
东方财富网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在经济&学界,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学教授奥利弗·威廉姆森(OliverE.Williamson)的名字几乎无人不知,至少,威廉姆森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所著的、引发了一场“新制度经济学”运动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在学界堪称必读之作。  在现代经济学家中,享有国际盛誉的不胜枚举,但能够像威廉姆森那样,横跨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三大领域且声名显赫的却寥若晨星。  年轻时理想是当律师  日,威廉姆森出生在美国威斯康星州的苏必利尔镇,父母均是镇上的中学教师。威廉姆森年轻时的理想是当律师,但他在高中时却喜欢上了数学和自然科学。高中毕业后,他选择了一家社区学院,修读该学院和麻省理工学院联合提供的教学项目,该项目需要在学院学习3年,然后去麻省理工学院续读2年,威廉姆森只用了两年就进入麻省理工学院。麻省理工学院浓厚的学术氛围对他一生有很大的影响。  在1955年从麻省理工大学获得学士学位之后,他在1960年和1963年分别进入斯坦福大学和卡内基美隆大学获得硕士和经济学博士学位。  1957年,威廉姆森与Dolores&Celeni结婚,先后生了5个儿子,最后两个是一对双胞胎。  开组织经济学研究先河  从卡内基毕业后,威廉姆森正式走上学术道路,进入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系任教。当时的系主任戈登和招聘委员会主席帕潘德里欧都是研究现代公司&的,而威廉姆森的博士论文题目是:《抉择行为的经济学:企业理论中的经理目标》。此外,他1963年的一篇论文《作为进入障碍的出售费用》引起了该系资深教授,被称为产业&组织经济学创始人之一的贝恩的兴趣。由于这两个原因,尽管威廉姆森从来没有学过产业组织的课程,也没有读过任何这方面的书籍,仍能进入伯克利经济系任职。伯克利经济系的实力堪与斯坦福蓖美,多年来两家一直不分伯仲,排名均在全美前5名以内。  在伯克利,他在给本科生开设产业组织课程时,虽然选用了贝恩的《产业组织》作教材,但加进了大量的他在卡内基学到的组织思想,并把钱德勒的现代公司组织学说融合进去。实际上,他是把经济学和组织理论结合起来研究经济组织,开创了组织经济学研究的先河。  1971年,一年一度的美国经济学会年会安排了一个专场:对市场不完善的回应。威廉姆森被邀请提交论文。他决定探讨一下纵向一体化的可能性,于是就从交易成本的角度写了《生产的纵向一体化:市场失败的思考》。该文发表于1971年5月的《美国经济评论&》上,成为引用率最高的经典文献之一。这一年,他被任命为宾大经济系届系主任。  里程碑式著作  1975年,《市场与层级组织:分析和反托拉斯含义》出版了。这是一部跨时代的杰作。作者通过引进交易成本,在经济学和组织理论之间正式架起了一座桥梁。  《福布斯》杂志关于威廉姆森曾这样写道:“1975年,他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出版,作为"新制度经济学"运动里程碑式的著作,撼动了"公司就是单纯的利润制造机器"的观念。”该书先后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这一年,他当选为美国经济协会荣誉和奖励委员会主席。这一年他53岁。  1977年,威廉姆森曾任美国计量经济学学会会员;1983年,进入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之列;1994年,成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97年,任美国政治学与社会学学院院士。1998年,在进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之后,威廉姆森担任了“爱德华·F·凯泽”名誉企业管理学教授、经济学教授和法学教授,直至今日。  瑞典皇家科学院评审委员会认为,威廉姆森在“经济治理,尤其是企业边界(the&boundaries&ofthefirm)方面的研究成果”卓著。“他教我们对待市场、公司、协会、机构,甚至是家庭,要从它们为冲突的解决做出的贡献角度去看,”评选委员会如此评价道。  论著引用次数超马克思  2006年,一位客居英国的学者根据SSCI-ISI统计,威廉姆森论著的被引次数自80年代以来直线上升,不仅超过了科斯和诺斯,也超过了马克思和凯恩斯。2004年,凯恩斯的被引次数不到200次,科斯不到300次,马克思300次出头,诺斯不到400次,而威廉姆森被引高达800次。  去年,美国《经济评论》选出了2007年杰出院士,威廉姆森位列其中。在杰出院士的介绍中,主要有三本著作,其中包括《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以及2001年出版的《治理结构》,这本书目前还没有中文版。  目前,年已77周岁的威廉姆森已经引退。哈斯商学院&破例保留了他在哈斯的办公室F434室。每周四下午4点多,在哈斯商学院C325室制度分析研讨会上,人们总会看到一个老人缓慢地走进来,在讲台的左边悄悄地找座位坐下,偶尔插上一句话,有时候一言不发,会议结束,又默默地一个人离去。他,就是威廉姆森,一个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制度分析大师。
[热门]&&&[关注]&&&
举报原因:
侵权(诽谤、抄袭、冒用等)
举报邮箱:
举报成功!
个性化推荐
请下载东方财富产品,查看实时行情和更多数据
网友点击排行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东方财富产品
关注东方财富
天天基金网
扫一扫下载APP
关注天天基金威廉姆森:“无形之手”引向诺奖(图)(二)_网易财经
威廉姆森:“无形之手”引向诺奖(图)(二)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后,高兴地接到一位同事的贺电。
  学术:即使不获诺奖名声也早已响当当
威廉姆森是和作为政治学家的奥斯特罗姆一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和奥斯特罗姆获奖之后的狂喜相比,威廉姆森可以说相当平静,他在接受官方网站的采访时语气平和,15分钟采访时间里,他只是耐心地解释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声调没有丝毫改变。可能有无数人问起过他当时的心情。这次来北京讲演,在午餐桌上他主动同记者讲起:早在2008年9月,他参加诺贝尔基金会在斯德哥尔摩组织的会议,这样的会议并不很常见,两三年可能才举办一次。那次会议讨论的主题就是经济组织,这恰好是他的学术研究领域。当时就有人说,这可能是种信号,威廉姆森可能会因此获奖。结果,这种说法一年后应验。
获得诺奖前,他专注于自己的新制度经济学研究,并不为多少圈外人熟知,也很少在媒体前抛头露面。不过在学术圈里,即使没有诺奖,他的名声也早已经响当当。在以引用率作为衡量学者学术创新和影响力的学术圈中,威廉姆森的排名遥遥领先。2006年,一位客居英国的学者根据权威的SSCI-I的统计发现,上世纪80年代以来,威廉姆森论著的被引用次数直线上升,不仅超过了科斯和诺斯,甚至超过了凯恩斯等人。
诺奖委员会这样描述威廉姆森的学术贡献:他提供了一种理论,解释为什么有些经济交易发生在公司内部,而另一些类似交易却发生在公司之间的市场上。这一理论告诉人们,如何在组织内部做出最基本的选择,即什么时候应该把决策的制定放在组织内部,而什么时候应该让市场来解决问题。
此次中国行首站,威廉姆森即以“交易成本经济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介绍了他的这一研究领域的前世今生。和传统古典经济学仅仅将企业作为市场的最小单位来进行研究相比,以威廉姆森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研究,等于是解释了企业这一“原子”内部的质子和中子是如何运动的。
在威廉姆森之前,这一领域的最重要学者应该是1991年的诺奖获得者,他在1937年发表的论文“企业的性质”以及在1960年发表的论文“社会成本问题”,提出了一个长期被主流经济学所忽视的命题,揭示了交易成本的存在这一经济学奥秘。
而威廉姆森的开创性研究,则是在前辈科斯提出的“交易成本”概念基础上,真正对交易成本做了精确定义和深入剖析。他认为,人们的“有限理性”、“机会主义”倾向和“资产专用性”,共同决定了交易成本的存在。简单来说,就是为了防止交易可能带来的损失,人们在交易时必须付出额外的成本。围绕交易成本,威廉姆森的研究涉及到了企业理论、兼并收购、公司融资、公司治理等多个方面,由此,他所搭建的理论框架也被称为交易成本经济学。
此外,威廉姆森还积极促进了跨学科的互动与研究,他把经济学、法学、管理学乃至心理学多学科的融合,作为推进他的经济学理论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几十年学术生涯中,威廉姆森并非一帆风顺。早年,他仅仅就读于一家社区学院,学习该学院和麻省理工合办的课程。后来,他还在斯坦福大学里学习过一段时间的化学工程。尽管如此,他说“似乎还是有一只无形的手指引着我走到今天”。而那些看似并不相关的学术经历,对他后来横跨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研究都大有帮助。正因此,他获奖以后在各个场合的讲演,都会提及一长串的感谢名单,包括他在卡内基学院不同学科的同事、在美国反垄断部门的同事,其中有的大名鼎鼎,有的却不为人知。
大多数时候,他依然本色。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哈斯商学院破例给已退休的他保留了办公室,每周四下午4点多,在哈斯商学院C325室召开的制度分析研讨会上,人们还是会看到他的身影。一如从前,他默默地坐在那里,静静地听大家发言,偶尔才发表点看法。
  实践:为破解中国企业问题提供了解释维度
这次中国行,他将先后访问北京、成都和深圳,同中国的经济学同行及企业家展开广泛深入的对话。对于中国,威廉姆森其实并不陌生。早在1987年,他就和太太在中国待了一个月。当时首站也是北京,在中国社科院开了几场讲座,他现在还清楚地记得当时的场景:“我大概在北京待了两周,学生们非常热情,提出了很多非常好的问题。”20多年后的这次中国行,在讲演开始前,他也不忘再次表扬他的中国听众:“我在世界其他许多国家都做过各种各样的系列讲座,但是,在中国的系列讲座总是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至今,他已经先后四次来到中国,去过上海、广州、香港等多个城市,和中国的经济学研究者有过比较充分的接触与交流。尽管如此,他还是坦言自己在学术层面上对中国并没有太多研究,在这次讲演后同中国学者和企业家的互动中,他甚至一度有点沦为配角的感觉。他在接受采访时也坦言:自己只能描述一些中国所取得的成就,比如经济高速增长,城市日新月异,变化很大。但这些只是主观感受而已。“我想,我的年龄和精力可能不允许我再去做深入研究了。”
而在中国,但凡对经济学理论有所研究的,对威廉姆森早就并不陌生。这次北京讲演现场的另一位嘉宾、北京大学国务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提到:“我以前听过威廉姆森先生的讲座,二三十年过去了,我觉得今天听懂的部分比那时候大大增强。”除了亲耳听到威廉姆森的讲演,更多的中国经济学研究者通过其著作认识了他,如今,威廉姆森的主要作品早已翻译成中文,新制度经济学在上世纪80年代引入中国后,威廉姆森的著作成为相关领域的必读书。
过去30年,威廉姆森的学术成果对中国的改革实践更是具有相当大的启示作用。交易成本、非正式合同、治理结构等概念,都是中国经济学文献和讨论中国经济改革问题的热门词汇。在威廉姆森此次来中国之前,中国的学者和企业家对他的企业理论如何落地中国,早已有了一番热烈讨论。可以说,对于破解中国的企业问题,威廉姆森的学说提供了非常好的解释维度。
本文来源:文汇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页面已拦截
无锡网警提示您:
该网址被大量用户举报,可能含有恶意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科斯交易费用理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