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鲁克斯西瓦是什么意思

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
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Karlsruher Institut für Technologie,缩写KIT),坐落于德法边境名城,是公认的德国最顶尖理工科大学之一,也是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等领域享有盛誉的世界顶尖研究型大学,被誉为“德国的麻省理工(MIT)”。其校友和教授中诞生过“电磁波的发现者”,“液晶之父”,“合成氨之父”,“氢弹之父”,“高分子化学之父”,“汽车之父”等世界著名科学家、企业家和社会名人。因其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的突出表现和卓越的创新精神,KIT于2006年被德国科研联合会(DFG)评为首批三所德国精英大学(Elite-Uni)之一,这不仅是德国高校的至高荣誉,还意味着更多的政府资金支持。同时,KIT是成员,是一所国家级的大型研究中心,是德国九所卓越理工大学联盟()成员,欧洲航天局(CLUSTER)成员等。在大学整体排名方面,根据2018年显示,KIT世界大学排名全球第103,德国第4。在学科排名方面,根据2017年学科排名显示,KIT的众多学科排名世界前100,其中化学排名德国第1,工程学排名德国第2,材料科学排名德国第2,地球科学排名德国第3,物理学排名德国第4。另外,KIT拥有德国高校同领域中公认的综合实力强劲的专业,不仅设立最早,而且在教学质量和科研成果上更是首屈一指,蜚声国际。
- 服务由立思辰留学360提供[广告]
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学校简介
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德语:Karlsruher Institut für Technologie,缩写为KIT)是一所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国际领先的教育和科研机构,由原和原卡尔斯鲁厄研究中心合并而成,所以其既是一所德国顶尖理工科大学,也是一所国家级的大型研究中心,拥有约25000名学生以及约9500名雇员,年度预算8.44亿欧元。因其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的突出表现和卓越的创新精神,KIT于2006年被德国科研联合会(DFG)评为首批三所(Elite-Uni)之一,另外两所为(LMU)和(TUM),这不仅是德国高校的至高荣誉,还意味着更多的政府资金支持。原卡尔斯鲁厄大学创建于1825年,是德国历史最悠久的理工大学,是继巴黎综合理工学院(1794年)、捷克技术大学(1806年)和维也纳技术大学(1815年)之后的欧洲第四所理工大学。2003年欧盟大学科研
影响力排名位居德国第2位,欧洲第6位。原卡尔斯鲁厄研究中心创建于1953年,前身是德国的核物理研究中心,随着德国退出核能的步伐,如今的科研领域主要集中在核子物理、纳米技术、微系统、气候、环境、新能源等方面,属于国家级的大型研究中心,隶属于德国亥姆霍兹联合会旗下,拥有雇员3800人。
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学校历史
原卡尔斯鲁厄大学历史
原卡尔斯鲁厄大学校徽
卡尔斯鲁厄大学创建时是一所综合理工大学校(Polytechnikum),是由巴登的路德维希大公爵于日,参考巴黎综合理工大学校(?cole Polytechnique)的样式创建而成。
1865年,弗里德里希一世大公爵将综合理工大学校升级为理工大学,1902年起大学另名Fridericiana。
1888年,海因里希·鲁道夫·赫兹在赫兹讲演厅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现在赫兹演讲厅仍然存在并被使用。
1900年,拥有了博士学位授予权。
1904年,成为德国第一所录取女性就读正规学业的大学。
1967年,根据巴登符腾堡州法律,更名为Universit?t Karlsruhe(TH)“卡尔斯鲁厄大学”,根据州议会的建议,在校名后保留(TH)的附加字样,以此强调自己理工大学的身份,所以其也称为“”。TH即Technische Hochschule(工学院)的缩写,这在德国大学中是独一无二的。
1969年,德国第一所培养计算机专业硕士生的大学。  1972年,成立德国第一个计算机系。
为了强调在科研领域的优势,2005年7月起在校名中增加“研究型大学”(Forschungsuniversit?t)的附加字样。
日,卡尔斯鲁厄大学与卡尔斯鲁厄科研中心(Forschungszentrum Karlsruhe)签订合同,成立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Karlsruher Instituts für Technologie / Karlsruh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KIT))。
原卡尔斯鲁厄研究中心历史
原研究中心标志
卡尔斯鲁厄研究中心1956年作为反应堆运营公司被建立,随后更名为卡尔斯鲁厄核研究中心。最初的研究领域集中在核能的研究,德国的核反应堆Forschungsreaktor 2和der Brutreaktor-Prototyp KNK在这里被建造并运营。伴随着德国退出核能的步伐,研究中心成为集合成科技,环境科学,能源以及物理学基础研究为主要任务的综合研究中心。从此更名为卡尔斯鲁厄研究中心,2002年归属于亥姆霍兹联合会旗下。
2004年1月,联邦精英倡议计划启动,主管研究的卡尔斯鲁厄大学副校长迪特莱夫·吕有了这样一个想法,两家机构距离很近,并且在设施配备上极为相似,可以合并在一起,同时通过精英倡议计划每年可以额外得到最多五千万欧元的资助。
2005年7月关于卡尔斯鲁厄大学和亥姆霍兹联合会旗下的卡尔斯鲁厄研究中心合并的基本材料被送往联邦改革委员会,其后开始了参与精英倡议计划的准备,上交计划书的截至日期是日,在这份计划书里远期计划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KIT) 成为两家机构的目标。在2006年1月卡尔斯鲁大学向德意志研究协会DFG和和科学理事会提交完整的精英倡议计划报告。在这份报告里还包括对就近的弗劳恩霍夫协会的ISI和IITB研究所的合并,但是由于太过复杂对这两个研究所的合并被否决。
在日,关于建立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Karlsruher Instituts für Technologie / Karlsruh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KIT))的合同由卡尔斯鲁厄大学的黑普勒Horst Hippler和埃斯特曼 Dieter Ertman以及卡尔斯鲁厄研究中心的珀普Manfred Popp和雷托Sigurd Lettow签署。
日,关于KIT的新闻发布会召开。自日起,两个机构在共同的信纸上使用KIT标记。双方研究所的合作开始于日。
日,第一批结果公布,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KIT),(LMU)以及(TUM)这三所高校胜出,这不仅是德国高校的至高荣誉,还意味着更多的政府资金支持。。
一份属于内部协议的KIT成立合同最终在日被签署,在这份文件里两个机构有义务继续推动这份合并计划,直到两个机构的完全合并,2008年2月相关的庆祝活动在卡尔斯鲁厄的会议中心举行,联邦及州的教育部长也出席了此次庆祝活动。
日,巴登符腾堡州州议会通过了KIT合并法案。
日,合并法案正式生效,KIT成为了一个法律实体,既是一所大学同时又是一所亥姆霍兹联合会旗下的大型研究机构。
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大学理念
“教学(Lehre),科研(Forschung),革新(Innovation)”是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的理念。
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学院设置
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拥有11个院系,43个专业。
Architektur -建筑学院
Bauingenieur-, Geo- und Umweltwissenschaften -土木工程、地质与环境科学学院
Chemie und Biowissenschaften -化学与生命科学系学院
Chemieingenieurwesen und Verfahrenstechnik -化学工程与工艺学院
Elektrotechnik und Informationstechnik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Geistes- und Sozialwissenschaften -人文与社会学院
Informatik -计算机学院
Maschinenbau -机械学院
Mathematik -数学学院
Physik -物理学院
Wirtschaftswissenschaften -经济学院[1]
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大学声望
2003年欧盟委员会进行的第三次欧洲领先研究型大学科研影响力排名中,原卡尔斯鲁厄大学位居德国第2位,欧洲第6位。
QS世界大学排名体系:
2016年QS世界大学排名 第93位[2]
自然科学:世界第34位
物理与天文:世界第28位
机械工程:世界第46位
材料科学:世界第45位
化学、数学、电气工程、建筑与环境工程、计算机科学与信息系统:世界Top100
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世界第20位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体系:[3]
2016年泰晤士世界大学排名 第138位
工程技术:世界第48名,全德第三(前两位分别是TUM和RWTH)
自然科学:世界第46名
DAAD德国经济周刊评选:[4]
2016年:信息学:第2;电气工程:第2;机械工程:第3;经济工程:第2
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研究机构
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的研究工作由多个大型的研究项目组织完成:
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KIT研究中心
KIT研究中心主要研究那些对社会存在及发展有重大意义的课题,KIT研究中心也因在科学方法、战略目标和任务的设置以及长远的眼光而显得与众不同,该中心也是KIT最大的研究单位。目前全中心已经拥有以下子研究中心:[5]
1、KIT能源研究中心
氢研究中心
拥有1100名工作人员的KIT能源研究中心是欧洲最大的能源研究中心之一,其结合了工业、家庭、服务业及移动等领域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技术、自然科学、经济、人文社会科学以及法学等不同学科在KIT研究中心融合成为了整体能源流动的研究。该研究包含了革新能源技术的社会性的一面。[6]
KIT能源研究中心的研究主要由7个课题组成:
Energieumwandlung-能源转换
Erneuerbare Energien-可再生能源
Erneuerbare Energien-能源存储及分布
Effiziente Energienutzung-能源有效利用
Fusionstechnologie-聚变技术
Kernenergie und Sicherheit-核能及安全
Energiesystemanalyse能源系统分析
2、KIT材料、结构及功能研究中心
已建成KIT微纳米研究中心和KIT光学研究中心,其他中心仍在建。[7]
微纳米研究中心
在三维结构玻璃中成长的细胞
随着KIT微纳米中心的建成为成为一所欧洲的微系统及纳米技术领域的卓越研究中心创造了条件,该中心通过基础理论研究开创了在纳米技术和微观系统工程学的知识基础。
KIT微纳米究中心的研究主要由7个课题组成:
Nano- und Mikrofertigung-纳米及微米加工
Elektronische Eigenschaften-电子性能
Molekulare Bausteine-分子材料
Nanoskalige Materialien-纳米材料
Systeme-系统
Photonik-光电子学
Nanobiologie-纳米生物学
Nanocharakterisierung-纳米表征
光学研究中心
随着技术多样性和当前研究领域及新兴领域的发展,光学及光电子学成为了21世纪的关键技术,在大量的产品生产中光学技术是必不可少的。最具意义的是,随着和光学相关的领域如:能源技术、信息交流技术、检测技术、医学技术、放映显示技术及照明技术的进步,其在经济方面的重要性在逐步增长,同样在未来也赢得了重要的地位。目前从基础研究到产品的实际应用所需的实际是很短的。
KIT光学研究中心的研究主要由8个课题组成:
Modeling and Simulation-建模及仿真
Photonic Materials and Devices-光子材料及设备
Advanced Spectroscopy-先进光谱分析
Biomedical Photonics-生物医学光子学
Optical Systems-光学系统
Solar Energy-太阳能
Optical Signal and Image Processing-光学信号及图像处理
X-ray Optics-X射线
3、KIT基本粒子及天体粒子研究中心
在CMS探测器中模拟希格斯玻色子产生
KIT基本粒子及天体粒子研究中心(KCETA)通过理论和实验以及国际间的大型合作项目来开展关于宇宙发展、组成及影响作用的研究。研究工作从天文学、天体物理、粒子物理和宇宙哲学等层面展开。
该中心的研究主要由8个课题组成:
Kosmische Strahlung-宇宙射线
Dunkle Materie-暗物质
Quantenfeldtheorie-量子场理论
Experimentelle Kolliderphysik-实验碰撞物理
Theoretische Kolliderphysik-理论碰撞物理
Flavourphysik-味粒子物理
Neutrinophysik-中微子物理
Computergestützte Physik-借助计算机的物理学
Technologieentwicklungen-技术发展
4、KIT气候及环境研究中心
祖格峰顶上的观测站
气候和环境的改变、人口发展、技术及经济发展对空气、水和食物带来巨大影响,这些都是极具挑战性的研究。[8]
该中心的研究主要由8个课题组成:
Atmosph?re und Klima-大气与气候
Wasser-水
Georessourcen-地理资源
?kosysteme-生态系统
Urbane Systeme und Stoffstrommanagement-城建系统和物流管理
Naturgefahren und Risikomanagement-自然灾害和风险管理
5、KIT信息系统技术研究中心
KIT超级计算机
该研究中心研究和发展复杂自适应的技术系统,以安全有效地同信息连接。这些信息涵盖从算法、软件工程、科学计算、安全交流系统及大数据技术到直观的人机交互界面、以人为核心的机器人和自动化以及医学技术。
此研究中心跨专业领域汇集了来自计算机科学、经济学、电气和信息技术、机械工程以及社会学的专业知识。该中心在国家及国际层面上成为了KIT同研究和产业合作伙伴在技术革新转让的一个优先推进目标。[9]
ARMAR机器人
该中心的研究主要由10个课题组成:
Maschinelle Intelligenz-机器智能
Algorithmen und Softwaretechnik-算法和软件技术
Cyber-physische Systeme-网络物理系统
Robotik und Automation-机器人及自动化技术
Anthropomatik und Medizintechnik-人体机械学和医学技术
Sicherheit und Zuverl?ssigkeit-安全和可靠性技术
Hochleistungsrechnen und Big Data-高性能计算及大数据
Kommunikationstechnologien und Teratronik-通信技术和光电一体化
Web Science und Service Engineering-网络科学和服务工程
Rechnerarchitektur-计算机体系结构
6、KIT移动系统研究中心
未来交通概念
该中心的研究主要由6个课题组成:[10]
Antriebssysteme-驱动系统
Speichersysteme-存储系统
Chassis und Body-底盘和车身研究
Aufbau- und Manipulationssysteme-结构和操作系统
Fahrzeug-, Verkehrsführung und Logistik-车辆、交通管理及物流研究
Infrastruktur und Gesellschaft-基础设施和社会研究
7、KIT人力与技术研究中心
该中心的研究主要由6个课题组成:[11]
Arbeit und Technik-工作与技术研究
Gesundheit und Technik-健康与技术研究
Kultur und Technik-文化与技术研究
Umwelt und Technik-环境与技术研究
Wirtschaft und Technik-经济与技术研究
Wissen und Technik-科学知识与技术研究
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亥姆霍兹联合会
1、能源研究[12]
气流气化炉
能源效率,材料和资源-能源供应的转换
可再生能源-面向未来的能源供应
存储和网络基础架构-可再生能源时代
科技,创新,社会-转型进程和能源系统的分析
核废料管理及安全和辐射研究-德国废除核电的预研
核聚变-作为长期选择
2、地球与环境研究
大气与气候
3、关键技术研究
超级计算机和大数据
科学和纳米系统技术
技术医学生物界面
科技创新与社会
4、物质研究
物质和宇宙
从物质到材料科学和生命
物质和技术
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中心设施
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KIT图书馆
两座分别位于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北校区及南校区的中心图书馆共拥有超过200万册纸质或电子版的涉及多领域及跨学科的书籍、研究报告及刊物,以便快速地满足学院24000名学生及7000名学者研究和教学上的需求。
KIT图书馆的藏书多属于自然科学及工程技术领域,大部分的书籍可以24小时通过图书馆的自助借还书系统进行借阅,并可以将藏书中没有的书籍添加到意愿单中,以便后续书籍的补充。两座中心图书馆能提供超过1300个可连接网络,硬件先进的用于学习工作的座位(其中南校区图书馆提供超过1000个座位)。
自2006年起成为24小时全自动图书馆,因此即便是深夜依然能看到彻夜奋战的同学,这是KIT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此外除KIT中心图书馆,各院系以及研究所也拥有自己的图书馆。[13]
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Steinbuch计算中心(SCC)
Steinbuch计算中心是由原卡尔斯鲁厄大学计算中心及卡尔斯鲁厄研究中心计算中心合并而成。Steinbuch计算中心已并入联邦研究网以及州研究网,同时也服务于KIT校园内部的基础设施。计算中心安装有5台高性能计算机,分别是:
-KIT-高性能计算机HP XC3000
-国家超级计算机HP XC4000
-多个机构联合完成的InstitutsCluster
-向量并行计算机NEC SX-8R
-向量并行计算机NEC SX-9
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著名人物
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诺奖得主
(Karl Ferdinand Braun),因“发明和改进无线电报”,与古列尔莫·马可尼共同获得19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Fritz Haber),因“对单质合成氨的研究”,获得1918年诺贝尔化学奖,被称为“合成氨之父”。
(Lavoslav Ru?icka)因“对聚亚甲基和高萜烯的研究”,获得1939年诺贝尔化学奖。
(Hermann Staudinger),因“对高分子研究以及确立高分子概念”,获得1953年诺贝尔化学奖。
(Jean-Marie Lehn),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KIT)纳米研究所所长,因在分子的研究和应用方面的新贡献和美国科学家克拉姆,佩德森共获1987年诺贝尔化学奖。
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著名教授
(Heinrich Rudolf Hertz,日—1894年
海因里希·赫兹
赫兹在KIT教学楼上的雕像
1月1日),1885年至1889年任卡尔斯鲁厄大学物理学教授。德国物理学家,电磁波的发现者。1886年至1889年,他在卡尔斯鲁厄大学发现了电磁波的存在。
(Otto Lehmann,日—日),1889年至1922年去世任卡尔斯鲁厄大学物理学教授,1900年至1901年曾任校长。德国物理学家,液晶研究的先驱,被称为“液晶之父”。1912年起曾多次被提名诺贝尔奖。
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知名校友
,德国工程师,汽车工业的先驱,奔驰汽车创始人,被称为“汽车之父”。他于1860年至1864年就读卡尔斯鲁厄大学,1885年他制造了第一辆汽车,1914年卡尔斯鲁厄大学授予他荣誉博士头衔。
卡尔·本茨
,日-日,毕业于卡尔斯鲁厄大学化学工程系,世界著名理论物理学家,有“氢弹之父”的称号。
埃米尔·冯·斯科达,德国企业家。他于1969年至1974年就读卡尔斯鲁厄大学机械系,1975年他建立了德国最大的主题公园之一“欧洲乐园”。
弗兰茨·吕罗,德国机械科学家,被称为运动学之父。
奥古斯特·蒂森,德国工业家,世界500强之一的蒂森克虏伯股份公司的创始人。
弗里茨·鲁道夫·君驰,德国计算机先驱之一,卡尔斯鲁厄大学物理系毕业,发明了虚拟内存技术。
弗朗茨·费伦巴赫,世界最大汽车零部件生产商博世公司主席,卡尔斯鲁厄大学经济工程系毕业。
施特凡·宽特,宝马集团董事之一,拥有17.4%的股权,经济工程系毕业。
卡斯滕·施波尔,德国最大航空公司汉莎航空集团董事局主席。
迪特·采彻,1971年至1976年就读于卡尔斯鲁厄大学电子信息系,自2006年1月起担任前戴姆勒-克莱斯勒集团董事局主席。
哈索·普拉特纳,世界最大商用软件生产商SAP集团创始人之一,2003年以前是董事局主席,现在任职于监视会。
迪特玛尔·霍普,世界最大商用软件生产商SAP集团创始人之一,于1988年至1998年任职董事局主席,2003年以前任职监视会主席。
克劳斯·奇拉,世界最大商用软件生产商SAP集团创始人之一,卡尔斯鲁厄大学物理系毕业。
胡伯特·里普海尔,德国利勃海尔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
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历任校长
1857年至1862年,Professor Ferdinand Redtenbacher
1895年至1896年,Professor Reinhard Baumeister
1958年至1961年,Professor Dr.-Ing. Hans Leussink
1968年至1983年,Professor Dr. Dr.-Ing. h. c. Heinz Draheim
1983年至1994年,Professor Dr. Dr. h.c. Heinz Kunle
1994年至2002年,Professor Dr. Sigmar Wittig
2002年至2012年,Professor Dr. sc. tech. Horst Hippler
2012年至2013年,Professor Dr.rer.nat. Eberhard Umbach
2013年至今,Professor Dr.-Ing. Holger Hanselka[14]
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合作院校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PSU)-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
University of Kansas (KU), Lawrence Campus-堪萨斯大学劳伦斯校区
University of Georgia (UGA)-佐治亚大学
University of Tennessee, Knoxville (UTK)-田纳西大学诺克斯维尔
Purdue University-普渡大学
Tsinghua University-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北京理工大学
Tongji University-同济大学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nology-大连理工大学
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董事成员
Horst Hippler教授, 生于1946年, 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KIT)两位主席之一,自2002年11月起成为卡尔斯鲁厄大学(Universit?t Karlsruhe)的校长,1993年成为哥廷根大学的物理化学教授。同时他还是德国TU9联盟(德国最好的九所工科大学)的主席。
Eberhard Umbach教授,生于1948年, 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KIT)两位主席之一,自2007年5月起成为卡尔斯鲁厄研究中心(Forschungszentrum Karlsruhe)的董事会主席.之前受聘于维尔茨堡大学物理学教授,同时任卡尔斯鲁厄研究中心物理协会主席.
Detlef L?he 教授,1949年出生.科研及信息副主席,自2005年10月主管卡尔斯厄大学科研.之前是卡尔斯鲁厄大学机械学院院长,以及德国科研联合会(Deutsche Forschungsgemeinschaft DFG)议事会成员.
Peter Fritz博士,1953年出生,科研及革新副主席.自1999年5月进入卡尔斯鲁厄研究中心董事会.之前任职于维尔茨堡的Preussag Noell有限公司董事会.
Alexander Kurz 博士, 1961年出生, 经济,金融以及人事副主席,自2007年12月任职卡尔斯鲁厄商会主席.曾任职于欧洲核研究中心.
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特别事件
日,德国的第一封电子邮件在卡尔斯鲁厄大学被接收。
1987年9月,中国的第一封电子邮件被发往卡尔斯鲁厄大学。
自1994年1月起的三年,卡尔斯鲁厄大学负责管理和注册.de域名,技术支持一直持续到1999年。
从1991年1月起,中国的顶级域名.CN域名初级服务器由卡尔斯鲁厄大学管理并运行,这样直到1995年5月。
2006年,卡尔斯鲁厄大学启用24小时全天候图书馆。
2013年5月,弗劳恩霍夫应用固体物理研究所和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实现了一种采用240 GHz频段在一公里范围内以40 Gbit/s速率通信的技术,创造了新的无线数据传输世界记录[15]
2014年5月,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KIT)中国研究院在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科教创新区举行开业典礼。新的KIT中国研究院将作为跨学科综合平台,深化KIT与中国在教育、科研与创新方面的交流,同时把园区作为教育改革和科研创新的重要基地,将KIT的教学优势、研究优势、创新优势与园区的人才优势、产业优势、市场优势有机结合,加深加强与本地企业间的各项生产领域合作。  近年来,苏州工业园区在纳米技术、生产技术、汽车系统以及机械工程技术等领域建立了众多的产业及学术网络,KIT从2006年开始便通过全球先进制造研究所(GAMI)活跃于其中。而随着KIT中国研究院在园区的落户,将更加密切KIT与中国在教育、研究、创新等领域的合作,进一步促进双方在先进技术方面的交流与联合发展。同时,KIT中国研究院还将协助园区与德国高科技公司在研发领域展开合作,吸引德国乃至欧洲先进的科技和人才汇聚园区[16]
.KIT[引用日期]
.QS Topuniversities.2015[引用日期]
.Timeshighereducation.2015[引用日期]
.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2015[引用日期]
.KIT官网[引用日期]
.KIT官网[引用日期]
.KIT官网[引用日期]
.KIT官网[引用日期]
.KIT官网[引用日期]
.KIT官网[引用日期]
.KIT官网[引用日期]
.KIT官网[引用日期]
.KIT图书馆官网[引用日期]
.KIT官网[引用日期]
.KIT.[引用日期]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引用日期]
立思辰互联网留学智能平台
提供资源类型:留学相关信息等卡尔斯鲁厄(德国西南部城市)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德国西南部城市
卡尔斯鲁厄
(德国西南部城市)
卡尔斯鲁厄(Karlsruhe)是德国西南部城市,属巴登-符腾堡州,面积约173平方千米,拥有超过30万人口,是继的第二大城市。卡尔斯鲁厄是德国联邦最高法院和德国联邦的所在地。在巴登州与符腾堡州尚未合并为巴登-符腾堡州前,卡尔斯鲁厄曾是巴登州的。卡尔斯鲁厄市区分为27个行政区域。
卡尔斯鲁厄城市简介
卡尔斯鲁厄
从法兰克福南下,经过后,您会发现一下子出现了郁郁葱葱的森林和大片的。卡尔斯鲁厄是黑森林的第一站,茂密的枞树森林从这里一直延伸到前方200公处,与瑞士国境相接。
卡尔斯鲁厄位于黑林山麓,东岸,有运河相通,人口约30万(2014年底)城市从市中心作扇状展开,1715年始建,联邦法院所在地。建有核反应堆、原子研究中心、炼油厂及输油管等,还有电器、机械、钢铁、车辆、药品、珠宝制造等部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曾遭严重破坏,建筑多系战后新建。
卡尔斯鲁厄位
卡尔斯鲁厄的地理位置
于上莱茵谷地,莱茵河畔,在莱茵河的支流阿尔伯河(Alb)和普芬茨河(Pfinz)边,东面紧靠。周边城市有布鲁赫萨尔(Bruchsal)、、施图登湖(Stutensee)、莱茵斯泰腾(Rheinstetten)和等。
在莱茵河上游的中部区域,以卡尔斯鲁厄为中心,同周边城市一起构成了一个城市群,卡尔斯鲁厄起到了一个区域中心的作用。
卡尔斯鲁厄市周围乡镇从北面顺时针依次为:艾根施泰因-利奥伯德港(Eggenstein-Leopoldshafen)、施图登湖(Stutensee)、魏恩加腾(Weingarten (Baden))、芬茨塔尔(Pfinztal)、卡尔斯巴特(Karlsbad)、瓦尔特布隆(Waldbronn)、埃特林根和莱茵斯泰腾(Rheinstetten)(皆属卡尔斯鲁厄地区),还有哈根巴赫(Hagenbach)和莱茵河上的沃尔特(W&rth am Rhein)(皆属莱茵兰-普法尔茨的格尔莫斯海姆地区)。
卡尔斯鲁厄年平均气温为10.7℃,是德国最温暖的城市之一。在上莱茵运河保护区的影响下,夏天的卡尔斯鲁厄总是处于低气压的控制下。而冬天的卡尔斯鲁厄是温和的,气温偶尔才低于零度,长年平均只有17.1天低于零度。
卡尔斯鲁厄历史
在布鲁克萨尔出土的旧石器时代中期的石斧证实尼安德特人70000年前曾在附近活动。但在35000年前,他们神秘的失踪了。本市周围只有少量新石器时代的遗址。
从公元前1世纪开始,本区成为的领土。德国西南部的罗马帝国区域不断受到日尔曼人的威胁,公元3,4世纪,阿勒芒人和法兰克人多次冲击罗马帝国的界墙,并侵入其腹地。公元280年,罗马帝国将其边界收缩至莱茵河和多瑙河一线。
在十七世纪末叶的数十年间,杜拉赫地区战事频仍,巴登-杜拉赫边区伯爵尤其深受其苦。经常有法国军队强行征召本地居民入伍,任何抵抗都是徒劳的,因为本区没有自己的武装。在1689年的良战争中,杜拉赫城被摧毁。此时,只有9岁,被迫与他的家人一起逃亡。1697年,战争结束,但只是暂时的。1701年,争夺西班牙王室继承的战争爆发,直到1714年,在无奈的接受了一系列不平等条款后,巴登-杜拉赫地区终于迎来了平静的生活。重建本地区的任务落在了35岁的卡尔三世·威廉肩上。
1711年,战争还在继续,他想到要用一个标志性建筑来改变他居所的面貌。1714年,他听从了别人的建议,一座小的狩猎房在哈耳特森林的中间破土动工,此时狩猎房四周已有四散的街道,用于连接周围的市镇。
根据传说巴登-杜拉赫边区伯爵卡尔三世·威廉在哈尔特森林一次外出打猎时睡着了。他梦见了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与太阳同时出现在他居所的位置,阳光沿着街道向四处辐射。卡尔·威廉派人人草拟了他梦想之城的蓝图。并在日这一天奠定了这座城市的基石。时至今日,人们仍能从地图上辨认出向四处散射的“太阳光线”:宫殿位于一个圈的中心,从这里出发,街道分别以网格状往南向城内,往北向森林中延伸。卡尔斯鲁厄“网状城市”的绰号由此而来。自1717年起,卡尔斯鲁厄首先成为巴登-杜拉赫边区伯爵的居所,自1806年起又成为巴登大公的居所。
巴登公国首府
由于建造匆忙,工程质量不过关,宫殿的多处出现了裂缝,维修成本不断增加。1747年,卡尔三世·威廉不得已对其进行翻修。
1752年,本市的城市法诞生。
1776年,本市居民达到6500人。
三月革命及复辟
1825年巴登大公建立高等技术学校,这是卡尔斯鲁厄大学的前身。
继海德堡之后,1846年德国第一批消防队之一在本市东部的杜尔拉赫地区成立了。
在1849年3月的三月革命期间,巴登大公利奥波德逃至科布伦茨。在普鲁士军队镇压起义军之后,巴登成为了一个共和国。
步入大城市的行列
日,勃拉姆斯第一交响曲在本市首演。
日,卡尔斯鲁厄市的有轨电车开始运行。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周边的城镇相继并入本市。1901年,本市居民总数超过10万人,从而进入大城市行列。尽管当地居民强烈反对,诺伊罗伊特镇还是被强行并入本市。州法院不得不对此作出裁决。有网上资料显示,这些合并是“强制性的”。
一战及魏玛共和国
1914年,本市的城市化进程几近终点,如同一个休止符。8月1日,在动员令之后,城内开始响起了激进的爱国口号,在战争进行的4年当中,至少5500本市居民牺牲。
由于接近前线,市内建起多座野战医院。从日起,本市开始遭受空袭。在空袭中,29人死亡,58人受伤,111座建筑被较大程度的毁坏。总损失约200000马克。由于军事设施众多,本市成为敌军优先轰炸的目标。
在1918年革命之后,卡尔斯鲁厄成为巴登自由州的首府,一直到二战结束。卡尔斯鲁厄还曾经是卡尔斯鲁厄州特派专区的居所 。
第三帝国时期
1933年,许多街道和广场换了名字,比如集市广场更名为“阿道夫·希特勒广场”。
与上一次不同,二战开始时本市并没有表现出非常的兴奋之情,离德法边界较近处的本市居民被驱散,很多人被专列运至它处。
鉴于一战中的教训,人们从20年代末就开始了防空袭的准备工作。日,盟军对本市的首次空袭开始,没有造成任何伤亡。从1941年开始,死伤人数大量增加。在从战争开始的时间里,本市的防空警报拉响了1032次,持续1477个小时,在135次空袭当中,有计4000架次的盟军飞机投下12000颗炸弹,造成1745人丧生,3508人受伤,在17134座民居中,仅有3414座未遭破坏。
二战期间,被德国占领的阿尔萨斯与巴登合并,组成上莱茵区域。在瓦格纳-布尔克尔行动中,本市及全区的犹太人被送至古尔斯集中营。整个城市80%的建筑在二战中被摧毁。战后,卡尔斯鲁厄被划给符腾堡-巴登州,1952年后属于巴登-符腾堡州。
二战结束后,本市居民数量由开始的185000人降为60000人。本市为法军所占领。本市大量妇女被强奸,人们在大街上被法国士兵抢劫或掳去作苦力。
7月7日,美军接管了本市的军人政府。
本市的战后废墟清理工作很成功,1947年,本市被认为是德国战后清理最好的城市。
卡尔斯鲁厄成为了联邦德国的法律之城:1950年,德国联邦最高法院开始工作。日,德国联邦宪法法院紧随其后。第一任主席是自由民主党的赫尔曼·霍普克-阿绍夫。1952年至1972年本市是北巴登政区的居所。1973年至今为卡尔斯鲁厄政区的居所。
币制改革和经济奇迹
1967年联邦园艺博览会在本市举办,这也是在巴登-符腾堡州第一次举办。
日,联邦总检察官齐格弗里德·布巴克在上班途中同他的司机和另一司法官员被红军派的恐怖分子谋杀。
日至日世界上成立最早的绿党组织德国绿党在卡尔斯鲁厄会议中心成立。
日德国第一封E-Mail从卡尔斯鲁厄大学的计算中心发出。当时德国的计算机先驱Werner Zorn回复了来自美国计算机网络公司CSNet官方欢迎信件。
日至7月30日,卡尔斯鲁厄举办了第三届以非奥运运动项目为主的。
日,卡尔斯鲁厄-巴登-巴登机场在改造原来加拿大空军基地的基础上建成,巴登机场有限公司成立,卡尔斯鲁厄从此加入了国际航空交通网。
2003年,卡尔斯鲁厄展览中心建成,可以接纳14000参观者。
卡尔斯鲁厄人口发展
1901年卡尔斯鲁厄的人口数超过了10万,成为了一个相对的大城市。直至1950年城市人口数增加到了20万。1971年,城市人口达到其历史最高点,288000人。受到德国人口负增长的影响,卡尔斯鲁厄的人口总数在八十年代有一定下降。2014年12月,卡尔斯鲁厄拥有人口300051人,超过了历史最高点。卡尔斯鲁厄的外籍居民中,土耳其人和意大利人占据了前两位。
卡尔斯鲁厄宗教
早在卡尔斯鲁厄建立前的1556年,巴登-杜拉赫边区伯爵家族引入了的宗教改革,信奉。建立之初的卡尔斯鲁厄属于巴登-杜拉赫边区伯爵的辖地,因此它在1715年建立时就是一个信奉新教的城市。
卡尔斯鲁厄的建造者、巴登-杜拉赫边区伯爵卡尔三世·威廉为了吸引人民迁入这座新建的城市而颁布了一系列的措施,除了经济政策外,新迁入的居民也享有宗教信仰自由,从此卡尔斯鲁厄开始有了的信徒。
1771年,信奉天主教的巴登-巴登边区伯爵家族绝嗣,并入巴登-杜拉赫家族,卡尔·弗里德里希(1728年—1811年)及他的继承者都沿袭了卡尔三世·威廉对宗教信仰的宽容。1814年,卡尔斯鲁厄建造了第一座天主教教堂——圣·施特凡教堂(St. Stephan)。
现今,卡尔斯鲁厄的天主教徒和新教教徒比例基本相同,除此之外也有、、佛教和其他教派的教徒。
卡尔斯鲁厄市政
随着1715年皇宫的奠基,卡尔斯鲁厄逐渐形成城市,1718年开始设立市长,1812年起改称“大市长”(Oberbürgermeister)。
现任市长是1998年就任的海因茨·芬里希(Heinz Fenrich),日他再次当选连任8年
市徽和市旗
卡尔斯鲁厄的市徽
卡尔斯鲁厄市徽
是红底白边黄斜条和“FIDELITAS”(忠诚)字样,市旗也是红黄红相间。这同原巴登州州徽和州旗正好相反,它们则是黄底白边红斜条和黄红黄相间的。这个市徽是卡尔斯鲁厄的建造者、巴登边区伯爵卡尔·威廉建议的,他同样采用了“Fidelitas”(忠诚)作为城市的座右铭,也被使用在城市的印章上。
卡尔斯鲁厄教育科研
卡尔斯鲁厄大学建立于1825年,是德国的第一所工程技术大学。
卡尔斯鲁厄在德国因特网的发展中,直至今天都起了一个非常重要
卡尔斯鲁厄大学
的角色。卡尔斯鲁厄大学在1984年的时候接收了德国的第一封电子邮件,在年中是德国域名的官方管理者。一个在卡尔斯鲁厄的公司经营着欧洲最大的计算机中心,大概德国40%的网站是在卡尔斯鲁厄管理的。在卡尔斯鲁厄大学周围大概有2500多家从事因特网和电讯通信的公司,所以在2003年的时候卡尔斯鲁厄被选为“德国的因特网首都”。卡尔斯鲁厄也拥有全世界最大的城市维基(Stadtwiki Karlsruhe)。
卡尔斯鲁厄有德国的最高法院和核能研究所,还有历史悠久的工科大学。再加上音乐、美术大学,学生的总人数可达17,000人左右。
在日前德国第一次大学排位中,与,慕尼黑工业大学被选为德国第一批精英大学。
卡尔斯鲁厄交通
卡尔斯鲁厄拥有一个非常健全的交通网络,整个交通网络覆盖了卡尔斯鲁厄的周边城市,有轨电车甚至通到了法国最东北的城市威桑堡(Wissembourg)。这个庞大的交通网得益于“电车/火车轨道共享”(Tram-Train/Track-Sharing)模式,这个模式的好处是周边小城的居民只需乘坐电车便能到达卡尔斯鲁厄市中心,方便了小城居民出行的同时也增加了贸易机会。卡尔斯鲁厄是全世界第一个把这个模式付之于实施的城市,因此这个模式也被称为“卡尔斯鲁厄模式”,现在不少欧洲城市都用来借鉴。
卡尔斯鲁厄语言文化
卡尔斯鲁厄的方言属于南莱茵法兰克方言,也被称为“巴登方言”(Badisch)。它是在过去300年间产生的周边地区3种方言的混合体,分别受到南面的阿勒曼尼语、北面和西面的西日耳曼语支法兰克语、东面的施瓦本方言的影响。
交响乐团和和合唱团
巴登国立交响乐团,巴登国家剧院的管弦乐团。
13乐队-1973年成立的室内乐团,曾对诺诺的作品进行过首演。
尖声男子合唱团-卡尔斯鲁厄市的男同性恋合唱团。成立于1988年,以争取男同性恋解放为宗旨。
巴登州博物馆
巴登州博物馆(Badisches Landesmuseum)设在卡尔斯鲁厄宫(Karlsruher Schloss)内,是巴登地区最大的文化史博物馆,展示了这个州史前史和古代史的展品以及古希腊、古罗马、古西亚时代的艺术。巴登边疆伯爵珍宝馆(Schatz und Wunderkammer der Markgrafen von Baden)和著名的土耳其战利品展览馆(Sammlung türkischer Troph&en)也都是一大亮点。
国家自然博物馆
国家自然博物馆
国家自然博物馆(Staatliches Museum für Naturkunde)的前身是巴登边疆伯爵珍宝与标本馆(Markgr&flich badische Sammlungen von Kuriosit&ten und Naturalien)。边疆伯爵夫人卡罗琳·路易斯在年期间把它扩建为一个重要的科学馆,按照其真实的生存环境展示本土和外地的动植物。
卡尔斯鲁厄市艺术馆(Kunstsammlung der Stadt Karlsruhe)是100多年前在市民创新精神的感召下修建的。1896年,由卡尔斯鲁厄法学家费迪南德·西格尔(Ferdinand Siegel)收藏的16至19世纪珍贵印刷版画,构成了这个博物馆的基础。多个城市艺术收藏馆通过收购、继承和接受馈赠等方式,共收藏有大约15000件艺术品:油画、雕刻、素描、照片、艺术道具及实物等等。
艺术与媒体技术互动中心
艺术与媒体技术互动中心(ZKM)把艺术、科技、图片、音乐和文字结合起来,采用新的信息通讯手段进行合成,与观众互动,让观众亲身体验。
国家艺术馆
国家艺术馆(Staatliche Kunsthalle)展出有6个世纪的油画和雕刻作品,展品主要来自法国、德国和荷兰。艺术馆的前身是巴登侯爵家族(Badisches Fürstenhaus)的收藏室。边疆伯爵夫人卡罗琳·路易斯(Markgr&fin Caroline Luise)收藏了荷兰和法国的许多油画,她在18世纪修建了“绘画馆(Mahlerey-Cabinet)”。铜版画陈列馆(Kupferstichkabinett)收藏有8万多件作品,是欧洲最古老的版画陈列馆之一。
巴登国家剧院
巴登国家剧院(Badisches Staatstheater)位于埃特林根城门(Ettlinger Tor)旁,紧靠集市广场,是广场旁边最负盛名的建筑。这个三位一体的剧院,演出有歌剧、轻歌剧、音乐剧、芭蕾舞剧、话剧、音乐会和歌曲晚会,圣诞节期间还有儿童剧和青年剧。在德国,该剧场也是屈指可数的名剧场之一。
卡尔斯鲁厄景观名胜
卡尔斯鲁厄是以卡尔斯鲁厄王宫为中心点呈扇形展开的市镇,有“扇形城市”之美称。其中心,即巴洛克式宫殿的王宫塔楼(Schlossturm)、街道和林
卡尔斯鲁厄王宫
荫道,都像光线一样从里向外呈放射状,王宫花园(Schlossgarten)、植物园(Botanischer Garten)和巴洛克式花厅(Orangerie)也都是这样。不管走哪条道,只要向北前进,总能到达王宫。
卡尔斯鲁厄王宫
巴洛克式宫殿卡尔斯鲁厄王宫(Karlsruher Schloss)分为王宫花园和巴登州博物馆(Badisches Landesmuseum)两个部分,是这座城市的奠基人边疆伯爵卡尔-威廉(Markgraf Karl-Wilhelm)以凡尔赛宫(Versailles)为样板建造的。植物园美景与宫殿建筑融为一体。王宫的建设与卡尔-威廉1715年建城密切相关。城市选址在在森林中心的一片空地上,这是独一无二的。
王宫花园(Schlossgarten)是卡尔·威廉(Karl Wilhelm)按照法兰西巴洛克风格建造的。6千种郁金香、890种风信子、6百种夹竹桃,在花园里争相竞放。6千种最美的花卉,按植物学分类陈列,宛如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画卷,至今仍堪称典范。从巴洛克式雕塑到现代时尚的雕塑作品,各个历史时期的纪念碑和喷泉以及开阔的湖泊,这些都使得这片绿色更加显现出勃勃生机,令人流连忘返。
集市广场和金字塔
集市广场(M
arktplatz)及市政厅(Rathaus)、城市教堂(Stadtkirche)和金字塔(Pyramide)都具有古典主义的风格,是19世纪初卡尔斯鲁厄在逐渐被提升为首府和王宫之城的过程中改建的。弗里德里希·魏因布雷纳(Friedrich Weinbrenner)没有建造卡尔斯鲁厄的第一座教堂,而是在城市奠基人边疆伯爵卡尔-威廉墓地(Grab des Stadtgründers Markgraf Karl Wilhelm)上面建造了金字塔,直至今天它仍然是卡尔斯鲁厄的象征。
戈特斯奥尔宫
戈特斯奥尔宫(Schloss Gottesaue)建在东城区,它的文艺复兴式建筑风格与卡尔斯鲁厄宫(Karlsruher Schloss)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戈特斯奥尔宫11世纪是作为本笃会修道院(Benediktinerabtei)而建,历史上屡遭毁损,又不断重建,现在则成为了音乐学院。
卡尔斯鲁厄体育
卡尔斯鲁厄足球
卡尔斯鲁厄足球俱乐部的主场维尔德
卡尔斯鲁厄足球俱乐部队徽
公园球场(Wildparkstadion)。 右图是卡尔斯鲁厄足球俱乐部的队徽。
卡尔斯鲁厄足球俱乐部是1909年的德国足球冠军,曾在1955年和1956年两度夺得,在1994年杀进了欧洲联盟杯半决赛,但于赛季降入德国乙级足球联赛。十年后,日,第31轮德国乙级联赛中战胜翁特哈兴后提前三轮获得德乙冠军,重新晋级。
德国门将、前锋比埃尔霍夫、中场和后卫延斯·诺沃提尼等球员出自卡尔斯鲁厄。可以说,卡尔斯鲁厄是德国足球俱乐部中培养天才球员的摇篮!
Jean-Francois Kornetzky
Godfried Aduobe
德米特拉斯
Christian Demirtas
Christian Timm
Michael Mutzel
Alexander Iashvili
    10
Massimiliano Porcello
    11
Andreas Schafer
    14
Anton Fink
    17
Timo Staffeldt
    18
Macauley Chrisantus
    21
Gaetan Krebs
    22
Marco Engelhardt
    23
Matthias Langkamp
    24
Sebastian Langkamp
    25
Michael Blum
      28
Lars Stindl
    29
Kristian Nicht
    30
Niklas Tarvajarvi
    31
Markus Miller
    33
Dino Drpic
    37
Marvin Matip
卡尔斯鲁厄篮球
卡尔斯鲁厄篮球俱乐部赛季起是德国甲级篮球联赛的参赛队。
卡尔斯鲁厄自行车
2005年环法自行车赛第7站的终点设在卡尔斯鲁厄。
卡尔斯鲁厄荣誉市民
卡尔斯鲁厄自从1821年起相继授予以下个人荣誉市民称号(括号内为称号授予的年份):
海因里希·克勒(Heinrich K&hler,日—日),政治家(1947)
亚当·雷梅勒(Adam Remmele),政治家(1948)
阿尔贝特·克斯勒(Albert Kessler),政治家(1963)
卡尔·海因里希·吕布克(Karl Heinrich Lübke,日—日),政治家,1959年—1969年任德国联邦总统(1964)
赫尔曼·法伊特(Hermann Veit,日—日,政治家(1965)
尤利乌斯·本德尔(Julius Bender),神学家,巴登符腾堡州新教主教(1965)
库尼贡德·菲舍尔(Kunigunde Fischer),女政治家(1965)
西格弗里德·屈恩(Siegfried Kühn),法学家,政治家(1965)
皮尔·韦贝尔(Pierre Wéber),友好城市法国南锡市长(1966)
威廉·鲍尔(Wilhelm Baur),政治家(1969)
古斯塔夫·黑勒(Gustav Heller,日—日),政治家(1969)
京特·克洛兹(Günther Klotz,日—日),1952年—1970年任卡尔斯鲁厄市长(1970)
弗兰茨·古尔克(Franz Gurk,日—日),政治家(1981)
亚历山大·默勒(Alexander M&ller,日—日),1969年—1971年任德国联邦政府财政部长(1981)
奥托·杜仑科普夫(Otto Dullenkopf),年任卡尔斯鲁厄市长(1986)
汉内·兰德格拉夫(Hanne Landgraf,日—日),女政治家(1993)
托尼·门琴格(Toni Menzinger,日—),女政治家(1993)
安德烈·罗斯因诺特(André Rossinot),友好城市法国南希市长(1995)
格哈德·赛勒尔(Gerhard Seiler,日—),1986年—1998年任卡尔斯鲁厄市长(1998)
迪特尔·路德维希(日—),卡尔斯鲁厄地区交通公司(KVV)首席执行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约翰卡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