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哈默是谁的评价100~200字

71. 哈默定律:天下没什么坏买卖,只有蹩脚的买卖人。提出者: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犹太人阿曼德&哈默点评: 犹太人阿曼德&哈默1898年生于纽约,1917年在医学院学习期间掌管了父亲的一家制药工厂。由于经营有方,他成为当时美国惟一的大学生百万富翁。他在20世纪20年代与苏联进行了大量的易货贸易,无论从生意上还在和苏联领导人的关系上都获得了很大的收益。后来他又涉足艺术品收藏与拍卖、酿酒、养牛、石油等行业,在每一个领域里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功。无论从哪个方面说,他都是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以九十岁的高龄仍然在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的位置上一天工作十多个小时,每年都在空中飞行几十万公里。1987年他完成了《哈默自传》,这是他一生的浓缩,在这本书里,就有哈默定律。哈默定律说的是:天下没什么坏买卖,只有蹩脚的买卖人。日列宁逝世,这对哈默继续在苏联的活动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就在他考虑是否有必要继续留在那里的时候,他随便走进一家商店,想买一枝铅笔。售货员给他拿了一枝德国造铅笔。在美国这种铅笔只值两三美分,在苏联却值26美分。哈默大度地花了一美元买下了这枝铅笔。在他的头脑中,已把这枝铅笔同百万美元的生意联系起来了。他跑去问当时的苏联教育人民委员克拉辛:&您的政府是不是已经制订了要求每个苏联公民都得学会读书和写字的政策?&&当然,我们认为这是我们的基本任务之一。&&假如是这样的话,我想要获得一张生产铅笔的执照。&事情就这样办成了,而此时的哈默还根本就不知道如何制造铅笔。他跑到德国和英国,花高薪聘请制造铅笔的行家里手,随后哈默回到莫斯科选址建厂。虽然他深切地感到,他在列宁保护下的黄金时代已发生巨大变化,但他历经艰苦,工厂终于办起来了,而且提前几个月开工,以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铅笔工厂。还有一个卖梳子的故事。经理考验推销员,给他们一天的时间去向和尚推销梳子。第一个人宣传梳子质量如何好,对头发是如何好,还可以按摩,最后他骗了一个头上长癞的小和尚说梳子可以抓痒,终于卖出了一把。第二个聪明一点,他提醒和尚说香客们的头发被风吹乱了是对佛大不敬,而和尚如果听之任之的话就是一种罪过了,结果他卖出了十把每座佛像前一把。第三个竟然卖出了三千把!经理问是怎么做到的,他说:我到了最大的寺庙里,直接跟方丈讲,你想不想增加香火钱?方丈说想。我就告诉他,在寺最热闹的地方贴上告示,捐钱有礼物拿。什么礼物呢?一把功德梳。这个梳子有个特点,一定要在人多的地方梳头,这样就能梳去晦气梳来运气。于是很多人捐钱后就梳头,这样又使得更多的人去捐钱。三千把一下就卖光了。从这两个故事可以看出:或取或舍显高下,一买一卖见智愚72 .隧道视野效应:不能缺乏远见和洞察力,视野开阔,方能看得高远。提出者:点评:一个人若身处隧道,他看到的就只是前后非常狭窄的视野。美国的一个摄制组,想拍一部中国农民生活的记录片。于是他们来到中国某地农村,找到一位柿农,说要买他1000个柿子,请他把这些柿子从树上摘下来,并演示一下贮存的过程,谈好的价钱是1000个柿子给20美元。柿农很高兴地同意了。于是他找来一个帮手,一人爬到柿子树上,用绑有弯钩的长杆,看准长得好的柿子用劲一拧,柿子就掉了下来。下面的一个人就从草丛里把柿子找了出来,捡到一个竹筐里。柿子不断地掉下来,滚得到处都是。下面的人则手脚飞快地把它们不断地捡到竹筐里,同时还不忘高声大嗓地和树上的人拉着家常。在一边的美国人觉得这很有趣,自然全都拍了下来。接着又拍了他们贮存柿子的过程。美国人付了钱就准备离开,那位收了钱的柿农却一把拉住他们说:你们怎么不把买的柿子带走呢?美国人说不好带,也不需要带,他们买这些柿子的目的已经达到了,这些柿子还是请他自己留着。天底下哪有这样便宜的事情呢?那位柿农心里想。看着美国人远去的背影,柿农摇摇头感叹道:没想到世界上还有这样的傻瓜!那位柿农不知道,他的1000个柿子虽然原地没动地就卖了20美元,但那几位美国人拍的他们采摘和贮存柿子的记录片,拿到美国去却可以卖更多更多的钱。他也不知道,在那几个美国人眼里,他的那些柿子并不值钱,值钱的是他们的那种独特有趣的采摘、贮存柿子的生产生活方式。柿农的蝇头小利比起那几个美国人的利益来说实在不算什么。在企业的构成中,我们的决策者是像文中的柿农一样只看到眼前的比较直接的小利益还是能把眼光放长远一些,发现更大,但可能比较隐蔽的大利益呢?识时务者为俊杰。一件事情,重要的不是现在怎样,而是将来会怎样。要看到事物的将来,就必须有高远的眼光。看清了它的将来,坚定不移地去做,事业就已经成功了一半。明智的人总会在放弃微小利益的同时,获得更大的利益73. 青蛙法则:时刻保持危机意识提出者:点 评:把一只青蛙放在装有沸水的杯子里,青蛙马上跳出来。但把一只青蛙放在另一个温水的杯子中,并慢慢加热至沸腾,青蛙刚开始时会舒适地在杯中游来游去,直至发现太热时,已失去力量跳不出来了.因为环境的恶化,再加上竞争及生存压力,往往使我们的生活品质很难真正有所改善,但我们可以开始一个&新的革命&:1.大环境的改变能决定你的成功与失败。大环境的改变有时候是看不到的,我们必须时时注意,多学习,多警醒,并欢迎改变,才不至于太迟。2.太舒适的环境就是最危险的时刻,很习惯的生活方式,也就是你最危险的生活方式,不断创新,打破旧有的模式,而且相信任何事都有再改善的地方。3.要能察觉到趋势的小改变,就必须&停下来&,由不同角度来思考,而学习是能发现改变的最佳途径。74. 坠机理论:依赖&英雄&不如依赖机制提出者:点评:管理界一直有着&坠机理论&的说法,即企业需要在平日的经营管理中采取适当的措施,形成一套完善制度,避免因企业的领导突然&坠机&,从而导致企业&坠机&。一直以来,在企业管理领域,人们经常担心一个企业的命运过于依赖于某一个领导人。他才能非凡,资源丰富,个人魅力十足,他就是企业的化身,就是企业的&护身符&。可是,一旦他&坠机身亡&,企业就像失控的飞机一样落得不确定的下场。在中国企业,仍然处于个别人独领风骚的时代,过于强调领导人个人的才能、魅力和声誉。领导者有魅力并不是坏事,但是一个企业或团队仅仅依靠领导者个人魅力是十分危险的。&9.11&事件中,轰然倒下的是纽约世贸大厦,依然挺立的是市长朱利安尼不屈的领导魅力,有人这样评价他:&他稳定了这座城市,在熊熊大火中仍保持着优雅。事实上,他比总统更像一位领袖。&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传奇的美国式领导,当他试图突破市长只能连任2届的法律条款,谋求延长任职3个月时,民众抛弃了他。《纽约时报》无情地评论:统治这个城市的是法律而不是个人。
24小时报不停
雷军:小米在线下市场占有优势,将继续覆盖三四线城市
神州租车前三季度净利13.88亿元,同比增长39%
创业投资媒体猎云网完成数千万融资
网易未来12个月最多将回购10亿美元股票
二手车服务商“大搜车”宣布C轮投资方,蚂蚁金服和神州租车在列
京东集团拟剥离京东金融,计划出让全部股份
微信上线朋友圈搜索功能,支持指定好友搜索
乐视汽车获贾跃亭长江商学院同学6亿美金投资
乐视支持的法拉第未来美国工厂已停工:疑似拖欠工程款
联想创投宣布投资张艺谋创业项目,后者与乐视合约已到期
汽车之家第三季度净利润2.6亿元,同比增长12.9%
三星在美推广Samsung Pay:刷卡拿积分换奖品
百度糯米暂停酒店自营业务
传滴滴裁员1000人,内部员工称滴滴快车是重灾区
华为国内首发Mate9系列手机,冒险进入5000元以上档位
杜比在印起诉OPPO和vivo专利侵权,每部手机需赔3.43元
Facebook大选前暂停更新打击假新闻系统
亚马逊销售旺季前起诉售假商贩
特朗普当选致苹果股价下跌近5%
腾讯财付通等机构共建信息联盟,应对支付安全挑战
区块链汇款公司OKLink与印尼支付公司DOKU合作
三星斥资80亿美元收购美国哈曼公司
回收宝平台获A+轮融资,SMC世铭集团投资
国内定价最高8999元 华为Mate 9/Mate 9 Pro正式亮相
汽车之家第三季度净利润4380万美元 同比涨13.2%
新浪微博面向全体用户取消140字限制 最高可输入2000字
东芝虚报销售收入再涉财务造假 遭投诉索赔约166亿日元
网售老人手机问题多 近3000部送检手机都不合格
联想控股旗下佳沃集团3亿元战略投资劲仔小鱼,朱拥华出任董事
约炮网站AdultFriendFinder被黑:4.12亿用户数据泄露
缓解双十一压力 多地试点给正规快递三轮车“上户口”
传魅族12月将推首款平板电脑:7.9寸机身 配置很神秘
明年iPhone要大变样?传闻iPhone 8采用弧面无边框设计
中兴手机内部调整:中国区总经理俞义方“下课”著名的100个管理定律点评(二)
{续前篇:【著名的100个管理定律点评(一)】}
木桶定律:注重团队中的薄弱环节
  提出者:
点 评: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盛水的多少,不在于
木桶上最长的那块木板,而在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要想提高水桶的整体容量,不是去加长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要下功夫依次补齐最短的木板;此外,一只木桶能够装多少水,不仅取决于每一块木板的长度,还取决于木板间的结合是否紧密。如果木板间存在缝隙,同样无法装满水,甚至一滴水都没有。
  水桶定律是讲一个水桶能装多少水,完全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这就是说任何一个组织,可能面临的一个共同的问题,即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是优劣不齐的,而劣势部分往往决定整个组织的水平。
“水桶定律”与“酒与污水定律”不同,后者讨论的是组织中的破坏力量,“最短的木板”却是组织中有用的一个部分,只不过比其分部分差一些,你不能把它们当成烂苹果扔掉。强弱只是相对而言的,无法消除,问题在于你容忍这种弱点到什么程度,如果严重到成为阻碍工作的瓶颈,你就不得不有所动作。
苛希纳定律:确定最佳管理人数
  提出者:西方著名管理学者苛希纳
评:如果实际管理人员比最佳人数多两倍,工作时间就要多两倍,工作成本就要多4倍;如果实际管理人员比最佳人数多3倍,工作时间就要多3倍,工作成本就要多6倍。
阐明了一个道理:人多必闲,闲必生事;民少官多,最易腐败。由于实际的人员数目比需要的人员数目多,诸多弊端由此产生,形成恶性循环。
  苛希纳定律告诉我们:要想铲除“十羊九牧”的现象,必须精兵简政,寻找最佳的人员规模与组织规模。这样的话才能构建高效精干、成本合理的经营管理团队。
凝聚效应:凝聚力越大,企业越有活力
  提出者:
评:凝聚效应是指集体对其成员的一种吸引作用。
值得强调的是,集体可以满足人们成就的需要。人们普遍具有一种探索、创造并且取得成就的需要,当通过努力,在某个方面取得成绩的时候,他们就会产生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就会感到精神上的满足。然而正如刚才所述,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如果能够得到集体中成员的帮助和支持,他们不仅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集体的力量、魅力,更会在集体的帮助下取得更大的成就。
在集体中,人们不仅得到多种需要的满足,同时还逐步认识到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只有集体每个成员都对集体负责,主动承担集体义务,逐渐形成集体意识,产生集体责任感、荣誉感的时候,集体才真正具有凝聚力,才能产生凝聚效应。需要指出的是,凝聚效应也具有两重性,防止狭隘小团体思想的滋生,是在工作中需要正确引导的。
懒蚂蚁效应:懒于杂物,才能勤于动脑
  提出者:北京大学教授郑学益
评:生物学家研究发现,成群的蚂蚁中,大部分蚂蚁很勤劳,寻找、搬运食物争先恐后,少数蚂蚁却东张西望不干活。当食物来源断绝或蚁窝被破坏时,那些勤快的蚂蚁一筹莫展。“懒蚂蚁”则“挺身而出”,带领众伙伴向它早已侦察到的新的食物源转移。相对而言,在蚁群中的“懒蚂蚁”更重要,——“懒蚂蚁”担任着探路、引路、警备等职责。
  在企业中注意观察市场、研究市场、把握市场的人更重要,这就是所谓的"懒蚂蚁效应"。
蚁群效应:减掉工作流程中的多余
  提出者:
评:蚂蚁的世界一直为人类学与社会学者所关注,它们的组织体系和快速灵活的运转能力始终是人类学习的楷模。蚂蚁有严格的组织分工和由此形成的组织框架,但它们的组织框架在具体的工作情景中有相当大的弹性,比如它们在工作场合的自组织能力特别强,不需要任何领导人的监督就可以形成一个很好的团队而有条不紊地完成工作任务。
  蚂蚁做事很讲流程,但它们对流程的认识是直接指向于工作效率的。比如,蚂蚁发现食物后,如果有两只蚂蚁,它们会分别走两条路线回到巢穴,边走边释放出一种它们自己才能识别的化学外激素做记号,先回到巢穴者会释放更重的气味,这样同伴就会走最近的路线去搬运食物。从工效学的角度看,人类的工作过程(流程和具体动作)都可能存在多余环节,提高工作效率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如何去发现和减掉那些多余环节。但工效学的概念则是减少了不必要的动作,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能。
  蚂蚁做事有分工,但它们的分工是有弹性的。一只蚂蚁搬食物往回走时,碰到下一只蚂蚁,会把食物交给它,自己再回头;碰到上游的蚂蚁时,将食物接过来,再交给下一只蚂蚁。蚂蚁要在哪个位置换手不一定,唯一固定的是起始点和目的地。
"蚁群效应"的优势集中表现为:
弹性---能够迅速根据环境变化进行调整;
强韧---一个个体的弱势,并不影响整体的高效运作;
组织---无须太多的自上而下的控制或管理,就能自我完成工作。
蚁群效应无疑是现代企业在组织发展中所梦寐以求的。
飞轮效应:成功离不开坚持不懈的努力
  提出者:
评:为了使静止的飞轮转动起来,一开始你必须使很大力气,一圈圈反复地推,每转一圈都很费力,但是每一圈的努力都不会白费,飞轮转动得越来越快。达到某一临界点后,飞轮的重量和冲力会成为推动力的一部分。这时,你无须再费更大的力气,飞轮依旧会快速转动,而且会不停地转动。
人在进入某一新的或陌生的领域的时候,都会经历这一过程。如果要让飞轮转起来不花太大力气,条件是要有足够的坚持,这也意味着得用时间足够来保证。
米格—25效应:整体能力大于个体能力之和
  提出者:
  点 评:前苏联研制生产的米格—25喷气式战斗机,以其优越的性能而广受世界各国青睐,然而,众多飞机制造专家却惊奇地发现:米格—25战斗机所使用的许多零部件与美国战机相比要落后得多,而其整体作战性能达到甚至超过了美国等其他国家同期生产的战斗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米格公司在设计时从整体考虑,对各零部件进行了更为协调的组合设计,使该机在升降、速度、应激反应等诸方面反超美机而成为当时世界一流。这一因组合协调而产生的意想不到的效果,被后人称之为“米格—25效应”。
  米格—25效应是指,事物的内部结构是否合理,对其整体功能的发挥关系很大。结构合理,会产生“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功效;结构不合理,整体功能就会小于结构各部分功能相加之和,甚至出现负值。
  恩格斯讲过一个法国骑兵与马木留克骑兵作战的例子:骑术不精但纪律很强的法国兵,与善与格斗但纪律涣散的马木留克兵作战,若分散而战,3个“法”兵战不过2个“马兵”;若百人相对,则势均力敌;而千名法兵必能击败一千五百名马兵。说明法兵在大规模协同作战时,发挥了协调作战的整体功能,说明系统的要素和结构状况,对系统的整体功能,起着决定性作用。
  从哲学高度看,“米格—25效应”是质量互变规律的生动体现。事物的质变有两种基本形态:一是量的积累;一是结构的变化。两者都能使事物发生质的飞跃。碳(C)原子的空间排列不同,其物理性质也就截然不同:金刚石坚硬无比,石墨则柔软细腻。田忌与齐威王赛马,是结构变化引发质变的一个经典。田忌三战三败后,请军事家孙膑点拨,以同样三匹马复赛,结果二胜一负,反操胜券,独因排序的调整,即结构的变化。
  人类思想和观点上的交流与碰撞,是结构变化促成质变的高级形态,是“米格—25效应”价值的高层体现。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所提炼的“集思广益”思想。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对此给予了极高评价,他认为,“集思广益”是人类最了不起的能耐,不但可以创造奇迹,开辟前所未有的新天地,还能激发人类的最大的潜能。常见的情况是,人们在思想的交流与碰撞中,一次就有可能产生独自一人10次才能完成的思考和联想。
  尊重差异是脑力合作、集思广益的本质。只有重视不同个体的不同心理、情绪、智能,以及个人眼中所见、脑中所想的不同世界,才能相互吸收有益的东西,弥补各自的不足,做到资源整合,发挥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重要作用
第六章:决策是管理的心脏(上)
  管理学家西蒙指出:“管理就是决策。”决策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它关系到企业的兴衰荣辱、生死存亡。可以说,领导者科学理性的决策等于成功了一半。
儒佛尔定律:有效预测是英明决策的前提没有预测活动,就没有决策的自由。
  提出者:法国未来学家H·儒佛尔
  点 评:当今是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年代,也是信息"爆炸"的年代。据统计,世界各地每天约有上百亿信息单元的信息量在全球各地传递着。这些信息在当今世界,被称之为第四类战略资源,它与自然资源、财物资源、人力资源,统称现代社会发展的四大资源。这四大资源被大量使用,构成当代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计划的基础。不论那类国家和地区,若要迅速发展经济,获取综合最优化社会经济效益,必须对这四类战略资源进行系统综合的开发,如偏废哪类,都会给整个社会长远发展带来严重制约和影响。
  在瞬息万变的市场大潮中,面对诸多的信息,你怎样利用?只有预测!一个成功的企业家能从繁复的信息中预测出未来市场的走向,并马上将其转化为决策的行动。没有预测活动,就没有决策的自由。香港的李嘉诚先生就是因为善于预测,才成就了自己现在的事业的。
   精明的预测能为企业的发展决策提供自由的空间,使信息产生价值,转变成赚钱的机会。一个企业要发展,要提高经济效益,就必须了解国内外经济态势,熟悉市场要求和摸清与生产流通有关的各个环节。这就需要广泛、及时、准确地掌握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各种信息,这样才能综观全局,预见未来,运筹帷幄,立于不败之地。
吉德林法则:认识到问题把难题清清楚楚地写出来,便已经解决了一半。
提出者: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管理顾问查尔斯·吉德林
点 评:只有先认清问题,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
谁都会遇到难题,人如此,企业也是如此。在瞬间万变的环境下,怎样才能最有效地解决难题,并没有一个固定的规律。但是,成功并不是没有程序可循的。遇到难题,不管你要怎样解决它,成功的前提是看清难题的关键在哪里。找到了问题的关键,也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剩下的就是如何来具体实行了。
  英国的麦克斯亚郡曾有一个妇女向法院控告,说她丈夫迷恋足球已经到了无以复加、不能容忍的地步,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夫妻关系。她要求生产足球的厂商--宇宙足球厂赔偿她精神损失费10万英镑。在我们看来,这一指控毫无道理。但在结果宣判之前,种种迹象表明,这位妇女的要求得到了大多数陪审团成员的支持。想到马上就要支付巨额的赔偿费,宇宙足球厂的老板很是忧虑。
这时,宇宙足球厂的公关顾问认为,对公司来说,问题的关键就是这位妇女的控告让公司损失了大笔的钱,要是能通过这次控告重新赚回损失的钱,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吗?于是,他向公司建议:与其在法庭上与陪审团进行无谓的陈述,还不如利用这一离谱的案例,为公司大造声势,向人们证明宇宙厂生产的足球魅力之大。于是,他们与各媒体进行了沟通,让他们对这场官司进行大肆渲染。果然,这场官司经传媒的不断轰炸后,宇宙足球厂名声大振,产品销量一下子就翻了四倍。与损失10万英镑比起来,宇宙足球厂算是因小祸而得了大福。
要想解决问题,必须清楚问题出在哪里。看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也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了。所以,遇到问题后首要的就是要分析问题,只有这样,在解决起问题来才会得心应手,事半功倍。
手表定律:别让员工无所适从
  提出者:
评:手表定理是指一个人有一只表时,可以知道现在是几点钟,当他同时拥有两只表时,却无法确定。两只手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
  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给我们一种非常直观的启发,就是对同一个人或同一个组织的方法,不能同时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不能同时设置两个不同目标,甚至每一个人不能由两个人同时指挥,否则,将使这个企业或这个人无所适从。
手表定理所指的另一层含义在于,每个人都不能同时选择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否则,你的行为将陷于混乱。
皮尔斯定律:意识到无知才使我们充满活力
  提出者:美国贝尔电话电报公司实验室著名科学家,“卫星通讯之父”约翰?皮尔斯
  点 评:意识到无知是有知的开始
  《史记留侯世家》记载的张良捡鞋:秦朝末年,张良谋杀秦始皇没有成功,便逃到下邳隐居。一天,他在镇东石桥上遇到位白发苍苍老人。老人的鞋子掉到了桥下,便叫张良去帮他捡起来。张良觉得很惊讶,心想:你算老几呀?敢让我帮你捡鞋子?张良甚至想拔出拳头揍对方,但见他年老体衰,而自己却年轻力壮,便克制住自己的怒气,到桥下帮他捡回了鞋子。
  谁知这位老人不仅不道谢,反而大咧咧地伸出脚来说:“替我把鞋穿上!”张良心底大怒,正想脱口大骂,但又转念一想,反正鞋子都捡起来了,干脆好人做到底。于是默不作声地替老人穿上了鞋。张良的恭敬从命,赢得了这位老人孺子可“教”的首肯。又经过几番考验,这位老人终于将自己用毕生心血注释而成的《太公兵法》送予张良。
  张良得到这本奇书,日夜诵读研究,使之后来成为满腹韬略、智谋超群的汉代开国名臣。张良克制自己的不快,为老人拾鞋、穿鞋,看上去好像很窝囊,但这并不是软弱的表现。明知自己比老人身强力壮,处处礼让,这既表现为对老人的尊重,也表现为对自身品格的完善。张良正是在不断礼让的过程中,磨砺了意志,增长了智慧,最终成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
  真正的强者总是善于隐藏自己的锋芒,成熟的管理者应该掌握一种外圆内方的管理、处事技巧。多一份谦虚就多一点机会。。
羊群效应:提升自己的判断力,不盲目跟风
  提出者:
  点 评:"羊群效应"本来是说管理学上一些企业的市场行为的一种常见现象。例如一个羊群(集体)是一个很散乱的组织,平时大家在一起盲目地左冲右撞。如果一头羊发现了一片肥沃的绿草地,并在那里吃到了新鲜的青草,后来的羊群就会一哄而上,争抢那里的青草,全然不顾旁边虎视眈眈的狼,或者看不到其它还有更好的青草。羊群效应的出现一般在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行业上,而且这个行业上有一个领先者(领头羊)占据了主要的注意力,那么整个羊群就会不断摹仿这个领头羊的一举一动,领头羊到哪里去吃草,其它的羊也去哪里淘金。
自来水哲学:以品质优良的制品和消费者能购买的价格,像自来水一样源源不断地为顾客提供出来。
  提出者:日本松下电器公司创始人松下幸之助
评:自来水哲学是松下幸之助一生经营活动的总结和写照。他之所以能够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是因为他运用了他自己提出的独特经营管理思想。"自来水经营哲学"是松下电器公司最基本的经营理念,相当于宪法中的总纲。
  这是松下根据自己的人生体验,受到自来水的启发而总结出来的。
他的经营信念即在于此:“如果一切东西都像自来水一样,能够随便取用的话,社会上的情形就将完全改变了。我的任务就是制造像自来水一样多的电气用具,这是我的生产使命。尽管实际上不容易办得到,但我仍要尽力使物品的价格降低到最便宜的水准。”1932年5月5日,在松下电器公司的创业纪念日上,松下向全体员工表明了自己的这种信念,并把它确定为公司的经营哲学,要求全体员工遵照执行。松下在演讲辞中讲道:"大抵生产的目的,不外乎丰富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以充实生活的内容。这也是我生平最大的愿望。
  自来水哲学的核心,按松下自己的说法,就是永远为民众服务,即通过丰富和不断增多的物质使人们得到生活的安定和幸福。他从生产电扇阻盘开始创立松下电器公司,在经营过程中,他逐渐悟到经营企业的真正使命--为大众服务。这种经营思想始终贯穿在松下经营的过程中。创业之初生产的电扇阻盘和配线器材就充分体现了这一宗旨,以后松下又先后设计生产了双灯用的插头、炮弹型电池式电灯、方形电灯、熨斗电炉、收音机、电唱机等生活用品,为人们提供了极大的方便,顾客争相购买。
  二战爆发前后,日本许多企业为了生存都和军队结成财团,生产军需产品。松下公司却以极大的勇气甘愿冒险,仍以民需为主要目标,以提高民众生活的水平,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制造出质量更好、价格更便宜的商品为己任。
  在松下的经营史上,曾有几次危机,但松下幸之助在困难中依然坚守信念,不忘为民众服务的经营思想,使公司的凝聚力和抵御困难的能力大大增强,所以每次都能化险为夷。
  迈克尔·戴尔则演绎了美国的自来水哲学版本。迈克尔·戴尔这个年轻的电脑奇才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他就开始关注个人电脑生产企业的工作模式,并且发现了一条更好的路子。这种方法可以免除许多不必要的成本,让人们以更低的价格买到自己想要得到的电脑。这条更好的路子就是向客户直销,绕过了分销商这个中间环节。戴尔电脑公司从消费者那里直接拿到订单,接下来自己购买配件组装电脑。这就意味着戴尔电脑公司无需车间和设备生产配件,也无需在研发上投入资金。消费者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电脑配置,戴尔公司也避免了中间商的涨价。戴尔电脑公司的直销商业模式就是利用现有的价值链,并且除去了一个不必要的、成本昂贵的环节(在经济学术语中,称之为"非居间化"或"脱媒")。
  松下和戴尔的故事,意义其实相当简单:为客户提供价廉物美的产品和服务的同时,自己的公司也会得到长足的发展和丰富的利润回报。使顾客常受益,乃是企业获益的最大源泉。
松下水坝经营法则:随时作好准备,能宽裕地运用各项资源,企业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长期而稳定地成长。
  提出者:日本松下电器公司创始人松下幸之助
  点 评:在松下幸之助的经营秘诀中,"水坝式经营法"是十分独到的。松下每每从自然、人生、社会中受到启迪,将其运用到经营管理中来。
  人们修筑水坝,目的主要是蓄水,一方面拦洪,一方面提供水源,发挥发电等提供能源的作用。
  水坝贮蓄是为了释放,收是为了放,如果公司的各部门能像水坝一样,即使外界形势有所变化,也能维持稳定和发展。设备、资金、人员、库存、技术、企划、新产品的开发等等,都应该有水坝,这样就可以保持宽裕的运营弹性。
  松下设计的水坝有数个,诸如:"设备水坝"。就是设备的使用不达到100%,就是说,即使设备只运用到80%或90%,也应该是正常获利的。
  如果设备到了100%的营运才能赢利,那是相当危险的。其一是疲劳,容易发生故障而不能运行;二是一旦市场需求增加,也无能为力。如果尚有10%或20%的设备能力剩余,一旦产品市场反应良好,即可提高产量,满足市场。
  "资金水坝"。经营十亿资金的事业,需要十一或十二亿资金的准备。如果不留余地,万一有新的情况发生,要增加资金,却无所适从,其结果不仅不能发展企业,而且连那十亿资金也发挥不了作用。
  "库存水坝"。即产品要保持适量的库存,以应生产停滞或产出量减少之急,也可以对市场需求的激增作出及时反应。
  "新产品水坝"。已经产出新产品的同时,要有更新的产品研制,甚至已经研制完成。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水坝,这些都是不难理解的,举一而反三,尽在其中。松下在经营中总结出来的这些水坝贯穿思想于企业经营的每一个环节。
  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松下在这些有形的水坝之外,更倡导建立无形的水坝,这就是"心理水坝",也可以叫作"水坝意识"。这是从人们观念和意识这个更基本和更重要方面着眼设立的。
  在某些具体方面,"心理水坝"也是存在的,那就是"忧患意识"、"心理承受能力"
等等。生意场上瞬息万变,风云难测,有此水坝,才能处变不惊,应付裕如。
  松下幸之助对"水坝式经营法"是深信不疑的。他说:"我深信,只要能遵经这种方法,随时作好准备,能宽裕地运用各项资源,企业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长期而稳定地成长。松下认为,经营的规模大小、门类多少,一定要和公司的综合实力相称,一定要与经营者的才能、精力相称。如果贪大求多,其效果反而不如专而精。
巴菲特定律:到竞争对手少的地方去投资,长期持有,耐心等待企业的成长为自己创造财富。
  提出者:美国著名控股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董事局主席沃伦·巴菲特
  点 评:全美富豪排行榜上名列前三位。在排行榜的前十位富豪中,巴菲特是唯一自股票市场获得财富的人。巴菲特从1956年开始他的投资生涯,40年间,无论股市行情和经济运行状况如何,巴菲特从未遭遇过大的风险,也从未有过亏损年度。战后美国股票的年平均收益率在10%左右,而巴菲特却达到了28%的水平,创造了在那些市场专家、华尔街经纪人以及旁观者看来几乎不可思议的奇迹,实现了资产连续惊人高质量的滚动。巴菲特已经成为全世界投资者人人皆知的投资大师,他的投资故事像神话一样被到处传诵。
  40年间,巴菲特仅仅执行了几个正确的投资决策,就使他拥有了今天的财富。他看好的行情往往令其他投资者深感疑惑,然而事实却证明他独具慧眼;他从不遵从所谓的分散投资策略,而是将巨额资金投在少数几种股票上。然而,这几种股票却为他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令人惊诧不已。如其控股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票,30年间股价从每股7.6美元攀升至3万美元。巴菲特的成功,使得他被人们喻为“世界第一股王”、“当今(也许永远是)最伟大的投资者”。他投资股市的独特理念和方法,已成为全球各地股票玩家竞相追逐的金科玉律。
  实际上,巴菲特的投资原理很简单:只做传统的长期投资。其道理是:买卖股票原本就是转移股权,持有股权者即为股东,股东权益来源于企业运营所获取的利润。长期而言,股票的价格取决于企业的发展和企业所创造的利润,并与其保持一致,而短期价格却会受各种因素影响而大幅度波动,没有一个人可以做到始终如一地准确预测。因此,真正的股票投资应该是选择一家真正值得投资的好公司,在合适的价位购入其股票,长期持有,耐心等待企业的成长为自己创造财富。
  巴菲特从多年自身的经验中,总结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规律和策略,即著名的“十二定律”。
吉格勒定理:设定高目标等于达到了目标的一部分。除了生命本身,没有任何才能不需要后天的锻炼。
  提出者:美国行为学家培训专家吉格.吉格勒
  点 评:气魄大方可成大,起点高才能至高。
  不少人认为天才或成功是先天注定的。但是,世上被称为天才的人,肯定比实际上成就天才事业的人要多得多。为什么?许多人一事无成,就是因为他们缺少雄心勃勃、排除万难、迈向成功的动力,不敢为自己制定一个高远的奋斗目标。不管一个人有多么超群的能力,如果缺少一个认定的高远目标,他将一事无成。设定一个高目标,就等于达到了目标的一部分。
  美国伯利恒钢铁公司的建立者齐瓦勃出生在美国乡村,只受过很短的学校教育。尽管如此,齐瓦勃却雄心勃勃,无时无刻不在寻找着发展的机遇。他相信,自己一定能做成大事。
  18岁那年,齐瓦勃来到钢铁大王卡内基所属的一个建筑工地打工。一踏进建筑工地,齐瓦勃就抱定了要做同事中最优秀的人的决心。一天晚上,同伴们都在闲聊,惟独齐瓦勃躲在角落里看书。这恰巧被到工地检查工作的公司经理看到了,问道:"你学那些东西干什么?"齐瓦勃说:"我想我们公司并不缺少打工者,缺少的是既有工作经验、又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或管理者,不是吗?"有些人讽刺挖苦齐瓦勃,他回答说:"我不光是在为老板打工,更不单纯为了赚钱,我是在为自己的梦想打工,为自己的远大前途打工。"抱着这样的信念,齐瓦勃一步步向上升到了总工程师、总经理,最后被卡内基任命为了钢铁公司的董事长。最后,齐瓦勃终于自己建立了大型的伯利恒钢铁公司,并创下了非凡业绩。凭着自己对成功的长久梦想和实践,齐瓦勃完成了从一个打工者到创业者的飞跃。
  开始时心中就怀有一个高的目标,意味着从一开始你就知道自己的目的地在哪里,以及自己现在在哪里。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至少可以肯定,你迈出的每一步都是方向正确的。一开始时心中就怀有最终目标会让你逐渐形成一种良好的工作方法,养成一种理性的判断法则和工作习惯。如果一开始心中就怀有最终目标,就会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眼界。有了一个高的奋斗目标,你的人生也就成功了一半。
第六章:决策是管理的心脏(下)
  管理学家西蒙指出:“管理就是决策。”决策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它关系到企业的兴衰荣辱、生死存亡。可以说,领导者科学理性的决策等于成功了一半。
卡贝定律:放弃有时比争取更有意义
提出者: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前总裁
卡贝指出:放弃是创新的钥匙。瑞士军事理论家菲米尼有一句名言:“一次良好的撤退,应与一次伟大的胜利一样受到奖赏。”无论个人还是企业,都要学会放弃。
布利丹效应:成功始于果敢的决策
提出者:法国经院哲学家布利丹
点 评:“布利丹效应”,是从一个外国成语引申而来的。十四世纪,法国经院哲学家布利丹,在一次议论自由问题时讲了这样一个寓言故事:“一头饥饿至极的毛驴站在两捆完全相同的草料中间,可是它却始终犹豫不决,不知道应该先吃哪一捆才好,结果活活被饿死了。”由这个寓言故事形成的成语“布利丹驴”,被人们用来喻指那些优柔寡断的人。后来,人们常把决策中犹豫不决、难作决定的现象称之为“布利丹效应”。
普希尔定律:再好的决策也经不起拖延
评:思虑太多,会阻碍迅速做出决策。“一个好的企业领导人不能拖拖拉拉,迟滞决策。因为一个再正确的决策,如果做迟了,也会是错误的。”
沃尔森法则:把信息和情报放在第一位,金钱就会滚滚而来。
提出者:美国企业家S·M·沃尔森
点 评:你能得到多少,往往取决于你能知道多少。
要在变幻莫测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你就必须准确快速地获悉各种情报:市场有什么新动向?竞争对手有什么新举措?……在获得了这些情报后,果敢迅速地采取行动,这样你不成功都难。
日本尼西奇公司原是一家生产雨伞的小企业。一次偶然的机会,董事长多博川看到了一份最近的人口普查报告。从人口普查资料获悉,日本每年有250万婴儿出生,他立即意识到尿布这个小商品有着巨大的潜在市场,按每个婴儿每年最低消费2条计算,一年就是500万条,再加上广阔的国际市场,潜力是巨大的。于是立即决定转产被大企业不屑一顾的尿布,结果畅销全国,走俏世界。如今该公司的尿布销量已占世界的1/3,多博川本人也因此成为享誉世界的"尿布大王"。
多博川从一份人口普查报告中看到了巨大的商机,从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得益于他对市场的敏锐观察力和及时出击的战略。获取情报重要,快速对情报作出反应更重要,这就要求商家要善于根据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调整原来的思路和方案,采取相应的对策,做到市场变我也变。
在与竞争对手的征战中,情报尤其重要。孙子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如果自己处于优势,怎么都能将对手挤出竞争领域,这当然是最好不过的了。关键是很多时候都是胜负难料的,在对击败竞争对手根本没有什么把握,市场也看不出来对自己的公司多么有利时,怎么办?精工舍钟表公司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绝妙的案例。
20世纪60年代以前,历届奥运会的计时器供应权都被瑞士名表行欧米茄公司垄断。1964年奥运会的主办权交给了日本。日本精工舍钟表公司看到了这是一个对欧米茄发动攻势的机会,于是要借机对其发起进攻。为深入了解自己的对手,精工舍派出了一只高素质的"间谍"队伍对欧米茄的计时器进行了侦察。他们发现,欧米茄公司的计时器都是机械表式的,误差较大。要想战胜欧米茄,就必须在减少计时器的误差上下功夫。精工舍对症下药,组织大批研发人员开发一种误差更小的计时器。终于,不久以后,一部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951Ⅱ石英表研制出来了。这种计时器每天的运行误差只有0.2秒,而欧米茄的计时器误差则在30秒以上;与当时类似于小卡车大小的计时器比较起来,951Ⅱ石英表只有3千克,已经够轻巧了。
石英表的这些优势很快赢得了国际奥委会官员的认同,不久,他们就做出了将1964年计时器供应权交给精工舍的决定。精工舍终于取得了在计时器上对欧米茄的竞争成功!
精工舍的成功得益于自己对竞争对手的全面了解,和针对其弱点进行战略突破的策略。它的成功,给我们以不小的启示。
哈默定律:天下没什么坏买卖,只有蹩脚的买卖人。
提出者: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犹太人阿曼德·哈默
点 评: 犹太人阿曼德·哈默1898年生于纽约,1917年在医学院学习期间掌管了父亲的一家制药工厂。由于经营有方,他成为当时美国惟一的大学生百万富翁。他在20世纪20年代与苏联进行了大量的易货贸易,无论从生意上还在和苏联领导人的关系上都获得了很大的收益。后来他又涉足艺术品收藏与拍卖、酿酒、养牛、石油等行业,在每一个领域里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功。无论从哪个方面说,他都是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以九十岁的高龄仍然在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的位置上一天工作十多个小时,每年都在空中飞行几十万公里。1987年他完成了《哈默自传》,这是他一生成功经验的浓缩,在这本书里,就有哈默定律。哈默定律说的是:天下没什么坏买卖,只有蹩脚的买卖人。
1924年1月16日列宁逝世,这对哈默继续在苏联的活动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就在他考虑是否有必要继续留在那里的时候,他随便走进一家商店,想买一枝铅笔。售货员给他拿了一枝德国造铅笔。在美国这种铅笔只值两三美分,在苏联却值26美分。哈默大度地花了一美元买下了这枝铅笔。在他的头脑中,已把这枝铅笔同百万美元的生意联系起来了。他跑去问当时的苏联教育人民委员克拉辛:“您的政府是不是已经制订了要求每个苏联公民都得学会读书和写字的政策?”“当然,我们认为这是我们的基本任务之一。”“假如是这样的话,我想要获得一张生产铅笔的执照。”事情就这样办成了,而此时的哈默还根本就不知道如何制造铅笔。他跑到德国和英国,花高薪聘请制造铅笔的行家里手,随后哈默回到莫斯科选址建厂。虽然他深切地感到,他在列宁保护下的黄金时代已发生巨大变化,但他历经艰苦,工厂终于办起来了,而且提前几个月开工,以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铅笔工厂。
还有一个卖梳子的故事。经理考验推销员,给他们一天的时间去向和尚推销梳子。第一个人宣传梳子质量如何好,对头发是如何好,还可以按摩,最后他骗了一个头上长癞的小和尚说梳子可以抓痒,终于卖出了一把。第二个聪明一点,他提醒和尚说香客们的头发被风吹乱了是对佛大不敬,而和尚如果听之任之的话就是一种罪过了,结果他卖出了十把——每座佛像前一把。第三个竟然卖出了三千把!经理问是怎么做到的,他说:我到了最大的寺庙里,直接跟方丈讲,你想不想增加香火钱?方丈说想。我就告诉他,在寺最热闹的地方贴上告示,捐钱有礼物拿。什么礼物呢?一把功德梳。这个梳子有个特点,一定要在人多的地方梳头,这样就能梳去晦气梳来运气。于是很多人捐钱后就梳头,这样又使得更多的人去捐钱。三千把一下就卖光了。
从这两个故事可以看出:或取或舍显高下,一买一卖见智愚
72 .隧道视野效应:不能缺乏远见和洞察力,视野开阔,方能看得高远。
点 评:一个人若身处隧道,他看到的就只是前后非常狭窄的视野。
  美国的一个摄制组,想拍一部中国农民生活的记录片。于是他们来到中国某地农村,找到一位柿农,说要买他1000个柿子,请他把这些柿子从树上摘下来,并演示一下贮存的过程,谈好的价钱是1000个柿子给20美元。
  柿农很高兴地同意了。于是他找来一个帮手,一人爬到柿子树上,用绑有弯钩的长杆,看准长得好的柿子用劲一拧,柿子就掉了下来。下面的一个人就从草丛里把柿子找了出来,捡到一个竹筐里。柿子不断地掉下来,滚得到处都是。下面的人则手脚飞快地把它们不断地捡到竹筐里,同时还不忘高声大嗓地和树上的人拉着家常。在一边的美国人觉得这很有趣,自然全都拍了下来。接着又拍了他们贮存柿子的过程。
美国人付了钱就准备离开,那位收了钱的柿农却一把拉住他们说:"你们怎么不把买的柿子带走呢?"美国人说不好带,也不需要带,他们买这些柿子的目的已经达到了,这些柿子还是请他自己留着。
"天底下哪有这样便宜的事情呢?"那位柿农心里想。看着美国人远去的背影,柿农摇摇头感叹道:"没想到世界上还有这样的傻瓜!"
那位柿农不知道,他的1000个柿子虽然原地没动地就卖了20美元,但那几位美国人拍的他们采摘和贮存柿子的记录片,拿到美国去却可以卖更多更多的钱。他也不知道,在那几个美国人眼里,他的那些柿子并不值钱,值钱的是他们的那种独特有趣的采摘、贮存柿子的生产生活方式。
柿农的蝇头小利比起那几个美国人的利益来说实在不算什么。在企业的投资构成中,我们的决策者是像文中的柿农一样只看到眼前的比较直接的"小利益"还是能把眼光放长远一些,发现更大,但可能比较隐蔽的"大利益"呢?
识时务者为俊杰。一件事情,重要的不是现在怎样,而是将来会怎样。要看到事物的将来,就必须有高远的眼光。看清了它的将来,坚定不移地去做,事业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明智的人总会在放弃微小利益的同时,获得更大的利益
青蛙法则:时刻保持危机意识
评:把一只青蛙放在装有沸水的杯子里,青蛙马上跳出来。但把一只青蛙放在另一个温水的杯子中,并慢慢加热至沸腾,青蛙刚开始时会舒适地在杯中游来游去,直至发现太热时,已失去力量跳不出来了.
因为环境的恶化,再加上竞争及生存压力,往往使我们的生活品质很难真正有所改善,但我们可以开始一个“新的革命”:
1.大环境的改变能决定你的成功与失败。大环境的改变有时候是看不到的,我们必须时时注意,多学习,多警醒,并欢迎改变,才不至于太迟。
2.太舒适的环境就是最危险的时刻,很习惯的生活方式,也就是你最危险的生活方式,不断创新,打破旧有的模式,而且相信任何事都有再改善的地方。
  3.要能察觉到趋势的小改变,就必须“停下来”,由不同角度来思考,而学习是能发现改变的最佳途径。
坠机理论:依赖“英雄”不如依赖机制
点 评:管理界一直有着“坠机理论”的说法,即企业需要在平日的经营管理中采取适当的措施,形成一套完善制度,避免因企业的领导突然“坠机”,从而导致企业“坠机”。
  一直以来,在企业管理领域,人们经常担心一个企业的命运过于依赖于某一个领导人。他才能非凡,资源丰富,个人魅力十足,他就是企业的化身,就是企业的“护身符”。可是,一旦他“坠机身亡”,企业就像失控的飞机一样落得不确定的下场。
在中国企业,仍然处于个别人独领风骚的时代,过于强调领导人个人的才能、魅力和声誉。领导者有魅力并不是坏事,但是一个企业或团队仅仅依靠领导者个人魅力是十分危险的。
“9.11”事件中,轰然倒下的是纽约世贸大厦,依然挺立的是市长朱利安尼不屈的领导魅力,有人这样评价他:“他稳定了这座城市,在熊熊大火中仍保持着优雅。事实上,他比总统更像一位领袖。”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传奇的美国式领导,当他试图突破市长只能连任2届的法律条款,谋求延长任职3个月时,民众抛弃了他。《纽约时报》无情地评论:统治这个城市的是法律而不是个人。
由此,得出结论,组织持续发展,制度的作用高于个人能力。在王石成功登顶后记者采访他时,他说:“现代企业需要制度化,需要有个团队去管理,一把手在与不在,应该能够照常运转。”另外,一个企业如果拥有清晰的流程、完善的制度,也是规避人情、减少冲突、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最佳办法。研究发现,在民企中由于基础管理薄弱,缺少足够可操作的运作流程,大多数的民企还停留在经验管理时代,管理的随意性很大;另外,由于民营企业大多源于家族式模式,在企业内部管理层中,各种各样的关系,而中国人很难逃避人情的桎梏,这样管理的难度就大大加大了。如果有规范的制度,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就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淡化人情,甚至可以规避人情,使企业或团队内部运作流畅。著名民企远大的老总张跃坚信地认为:“一个企业不想长久经营,制度可以不要;如果要长久经营,就必须有制度;如果永远是一个小企业,也不需要有制度。”
基业常青不靠“教父”,基业常青要靠“制度”。上飞机之前,你给自己的企业买保险了吗?成功经理人的职责之一就是建立和健全制度。
奥卡姆剃刀定律:不要把事情人为地复杂化
  提出者:英国哲学家奥卡姆
点 评:12世纪,英国奥卡姆的威廉主张“唯名论”,只承认确实存在的东西,认为那些空洞无物的普遍性概念都是无用的累赘,应当被无情地“剃除”。他主张“如无必要,勿增实体”。这就是常说的“奥卡姆剃刀”
———简单性原则或称为奥卡姆剃刀原则。
他规定,如果有一组理论都能解释同一件事,则可取的总是最简单的,需要最少假设的那一个。这把剃刀曾使很多人感到威胁,被认为是异端邪说,威廉本人也因此受到迫害。然而,并未损害这把刀的锋利,相反,经过数百年的岁月,奥卡姆剃刀已被历史磨得越来越快,并早已超越原来狭窄的领域,而具有广泛、丰富、深刻的意义。
奥卡姆剃刀定律在企业管理中可进一步演化为简单与复杂定律:把事情变复杂很简单,把事情变简单很复杂。这个定律要求,我们在处理事情时,要把握事情的主要实质,把握主流,解决最根本的问题,尤其要顺应自然,不要把事情人为地复杂化,这样才能把事情处理好。
生活中不论你面临什么问题或困难,或者正在努力实现什么目标,都应当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解决这个问题或实现这个目标的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你可能会发现一个简便的方法,为你实现同一目标节约大量的时间和金钱。
  英国物理学家胡克比牛顿更早提出引力观念,但在他那里,引力是无法证明的庞杂的“多”,而牛顿把这一切都剃掉了,只留下了“一个苹果掉在地上”这样一个最简单的事实,并以此作为科学推动的初始点,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复杂的事情往往是可从最简单的途径解决。牛顿以后一个个伟大的人物沿着奥卡姆剃刀剃着的这条思维之路前进。200多年后,爱因斯坦剃掉了长在牛顿头上的“荒草”,用单纯的演绎法建立新的科学体系。他们的的共同特点是:将复杂的对象剃成最简单的对象,然后再着手解决问题。
  复杂性法则的欠缺:增加实现目标的成本、错误或时间的可能性。
  所有人类活动都有一种本能倾向,即增加活动过程的复杂性。但是,人类活动包括在科学、医药、销售、营销等领域中的所有进步都来自于简化过程。
  复杂性法则就是,“在任何过程中,人类活动的复杂性随活动步骤的数量增加而增加”,时间增加,成本越高,所犯错误可能越多。
  在任何实现目标过程中,你必须随时留心能够减少步骤的方法,必须对任何复杂的过程感觉非常灵敏,因为潜在的时间、成本和失误次数可能非常大。必须要简化、简化、再简化。
  简化你的工作和生活:突出重点、改善技能、授权、外包、舍弃———它们以高速度和低成本实现你的目标。
帕金森定律:从自己身上找问题
提出者: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诺斯古德·帕金森
点 评:帕金森通过长期调查研究,写出一本名叫《帕金森定律》的书。他在书中阐述了机构人员膨胀的原因及后果: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可能有三条出路,第一是申请退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第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第三是任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这第一条路是万万走不得的,因为那样会丧失许多权利;第二条路也不能走,因为那个能干的人会成为自己的对手;看来只有第三条路最适宜。于是,两个平庸的助手分担了他的工作,他自己则高高在上发号施令,他们不会对自己的权利构成威胁。两个助手既然无能,他们就上行下效,再为自己找两个更加无能的助手。如此类推,就形成了一个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领导体系。
 至上而下,一级比一级庸人多,第二条产生出机构臃肿的庞大管理机构。由于对于一个组织而言,管理人员或多或少是注定要增长的。那么这个帕金森定律,注定要起作用。也就是有这样一个公式:
X=[100(2KM+l)/yn]100%,
其中K表示一个要求派助手从而达到个人目的地人。从这个人被任命一直到他退休,这期间的年龄差别用L来表示。M是部门内部行文通气而耗费的劳动时数。N是被管理的单位。用这个公式求出的X就是每年需要补充的新职工人数。数学家们当然懂得,要找出百分比只要用X乘100,再除以去年的总数Y就可以了。不论工作量有无变化,用这个公式求出来的得数总是处在5.17-6.56%之间。
显然,如此类推,就形成了一个机构重叠、人浮于事、互相扯皮、效率低下的领导体系。而且这个定律不仅在官场中出现,在很多组织中都能看到这样的帕金森现象。权力的危机感,是产生帕金森现象的根源。
第七章:创新是企业的生命
  创新是企业发展动力的内核,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企业只有创新才可以打破常规,突破传统;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激励的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达维多定律:不断创造新产品,同时淘汰老产品
  提出者:英特尔公司副总裁达维多
  点 评:点评:要保持领先,就必须时刻否定并超越自己。
  达维多定律的理论基点,是着眼于市场开发和利益分割的成效。人们在市场竞争中无时无刻不在抢占先机,因为只有先入市场才能更容易获得较大的份额和高额的利润。英特尔公司在产品开发和推广上奉行达维多定律,获得了丰厚的回报。英特尔公司始终是微处理器的开发者和倡导者,他们的产品不一定是性能最好的和速度最快的,但他们一定做到是最新的。为此,他们不惜淘汰自己哪怕是市场上卖得正好的产品。例如486处理器,当这一产品还大有市场的时候,他们有意缩短了486的技术生命,由奔腾处理器取而代之。英特尔公司运用达维多定律永远把握着市场的主动,把竞争对手甩在背后,把供货商和消费者吸引在周围,引导着市场,也掌握着市场。
只有不断创造新产品,及时淘汰老产品,使成功的新产品尽快进入市场,才能形成新的市场和产品标准,从而掌握制定游戏规则的权利。要做到这一点,其前提是要在技术上永远领先。企业只能依靠创新所带来的短期优势来获得高额的"创新"利润,而不是试图维持原有的技术或产品优势,才能获得更大发展。
路径依赖:跳出思维定势路径依赖
提出者:新制度经济学家诺斯(North,
  点 评:诺斯(North,
D)创立了制度变迁的“轨迹”概念,目的是从制度的角度解释为什么所有的国家并没有走同样的发展道路,为什么有的国家长期陷入不发达,总是走不出经济落后制度低效的怪圈等问题。诺斯考察了西方近代经济史以后,认为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的历程中,制度变迁存在着“路径依赖”(path
dependence)现象。
  它是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一旦选择进入某一路径(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某一路径的既定方向会在以后的发展中得到自我强化。
  路径依赖指的是一种制度一旦形成,不管是否有效,都会在一定时期内持续存在并影响其后的制度选择,就好像进入一种特定的“路径”,制度变迁只能按照这种路径走下去。“路径依赖--小事件和环境可以决定某种发展的结果,而且一旦某些小事件和环境的结果占据主流,就导致这种发展进入特定的路径。”[1]广义上路径依赖说明“历史上某一时间已经发生的事件将影响其后发生的一系列事件。”[2]狭义上路径依赖意味着“一旦一个国家或地区沿一种轨迹开始发展,改变发展道路的成本非常高。尽管存在着其他的道路选择,但已建立的制度会阻碍对初始选择的改变。”
  人们过去做出的选择决定了他们现在及未来可能的选择。好的路径会起到正反馈的作用,通过惯性和冲力,产生飞轮效应而进入良性循环;不好的路径会起到负反馈的作用,可能会被锁定在某种低层次状态下。
  美国铁路两条铁轨之间的标准距离是4英尺8.5英寸,这个标准,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原来这是英国的铁路标准,而美国的铁路原先是由英国人建的。那么为什么英国人用这个标准呢?原来英国的铁路是由建电车轨道的人所设计的,而这个正是电车所用的标准。电车的铁轨标准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原来最先造电车的人以前是造马车的,而他们是沿用马车的轮宽标准。因为如果那时候的马车用任何其他轮距的话,马车的轮子很快会在英国的老路凹陷的路辙上撞环的。为什么?因为这些路上的辙迹的宽度是4英尺8.5英寸。
  这些辙迹又是从何而来的呢?答案是古罗马人所定的,因为在欧洲,包括英国的长途老路都是由罗马人为他们的军队所铺的,4英尺8.5英寸正是罗马战车的宽度。如果用不同的轮宽在这些路上行车的话,他的轮子的寿命都不会长。而为什么以这为车轮距宽度呢?原因很简单,这是战车的两匹马的宽度。
  因此,可能今天世界上最先进的运输系统的设计,是两千年前便由两匹马的宽度决定了。这就是路径依赖,看起来有几许悖谬与幽默,但却是事实。
  职业生涯无法摆脱这种路径依赖,一旦我们选择了“马”,我们的人生轨道可能就只有4英尺8.5英寸宽。虽然我们并不满意这个宽度,但是却已经很难从惯性中抽身而出。
跳蚤效应:管理者不要自我设限
  提出者:
评:目标决定人生。“跳蚤效应”来源于一个有趣的实验:生物学家曾经将跳蚤随意向地上一抛,它能从地面上跳起一米多高。但是如果在一米高的地方放个盖子,这时跳蚤会跳起来,撞到盖子,而且是一再地撞到盖子。过一段时间后,你拿掉盖子,你会发现,虽然跳蚤继续在跳,但已经不能跳到一米高以上了,直至结束生命都是如此。
  为什么呢?理由很简单,它们已经调节了自己跳的高度,而且适应了这种情况,不再改变。不但跳蚤如此,人也一样,有什么样的目标就有什么样的人生。我们周围有许多人都明白自己在人生中应该做些什么,可就是迟迟拿不出行动来。根本原因乃是他们欠缺一些能吸引他们的未来目标。有什么样的目标,就有什么样的人生!
  有一个真实的例子,说明一个人若看不到自己的目标,就会有怎样的结果:
  1952年7月4日清晨,加利福尼亚海岸笼罩在浓雾中。在海岸以西21英里的卡塔林纳岛上,一个34岁的女人涉水进入太平洋中,开始向加州海岸游去。要是成功了,她就是第一个游过这个海峡的妇女。这名妇女叫费罗伦丝·柯德威克。在此之前,她是从英法两边海岸游过英吉利海峡的第一个妇女。那天早晨,海水冻得她身体发麻,雾很大,她连护送她的船都几乎看不到。时间一个钟头一个钟头过去,千千万万人在电视上注视着她。在以往这类渡海游泳中她的最大问题不是疲劳,而是刺骨的水温。15个钟头之后,她被冰冷的海水冻得浑身发麻。她知道自己不能再游了,就叫人拉她上船。她的母亲和教练在另一条船上。他们告诉她海岸很近了,叫她不要放弃。但她朝加州海岸望去,除了浓雾什么也看不到。几十分钟之后,人们把她拉上了船。而拉她上船的地点,离加州海岸只有半英里!
  当别人告诉她这个事实后,从寒冷中慢慢复苏的她很沮丧,她告诉记者,真正令她半途而废的不是疲劳,也不是寒冷,而是因为在浓雾中看不到目标。柯德威克小姐一生中就只有这一次没有坚持到底。两个月之后,她成功地游过了同一个海峡。  
同样,一个企业要想取得成功,也要为自己设定一个可以追逐的目标。摩托罗拉公司就是因追逐目标而成功的典型。
在美国企业界,有一个深孚众望的奖项--美国国家品质奖。它象征着美国企业界的最高荣誉。赢得此奖的企业,必须是能生产全国最高品质产品的企业。
  为赢得该项奖项,摩托罗拉公司从1981年就开始了竞争。它派了一个侦察小组,分赴世界各地表现优异的制造机构进行考察。目的不仅是看他们怎么做,也要看他们如何精益求精。所有摩托罗拉的员工都面临着挑战,力求大幅度降低工作中的错误率。结果是产品错误率降低了90%,但摩托罗拉仍不满意。公司又设定了新的目标:所生产的电话的合格率达到99.997%。所有摩托罗拉员工,都收到一张皮夹大小的卡片,上面标示着公司的目标。公司还制作了一盒录像带,解释为什么99%的产品无故障仍嫌不足。这盒录像带指出,如果这个国家的每一个人,都以99%的品质来工作,那每年就会有二十万份错误的医药处方,更别说会有三万名新生儿,被医生或护士失手掉落地上。并问,99%的品质,对于将其性命托付给摩托罗拉无线电话的警察而言,是否足够?
  1988年,66家公司开始竞夺美国国家品质奖。大部分参赛单位实际上都是一些像IBM、柯达、惠普等大公司的某一部门,但摩托罗拉却以整个公司为单位参加竞赛,并以绝对的优势轻松夺魁。
比伦定律:失败也是一种机会
提出者:美国考皮尔公司前总裁F·比伦
评:若是你在一年中不曾有过失败的记载,你就未曾勇于尝试各种应该把握的机会。
  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机会无处不在。但机会又是稍纵即逝的,你不可能在做好所有的准备后再去把握。这就要求我们有一种试错精神。即使最后证明自己错了,也不会后悔。因为你把握了机会,而且至少知道了你先前把握机会的方式是行不通的。人们常说的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是一笔财富,含义也大致在此。
  在行业圈子里,流传着宝洁公司的这样一个规定:如果员工三个月没有犯错误,就会被视为不合格员工。对此,宝洁公司全球董事长白波先生的解释是:那说明他什么也没干。
  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杜拉克认为,无论是谁,做什么工作,都是在尝试错误中学会的,经历的错误越多,人越能进步,这是因为他能从中学到许多经验。杜拉克甚至认为,没有犯过错误的人,绝不能将他升为主管。日本企业家本田先生也说:“很多人都梦想成功。可是我认为,只有经过反复的失败和反思,才会达到成功。实际上,成功只代表你的努力的1%,它只能是另外99%的被称为失败的东西的结晶。”
  汽车工业是个“全球性”工业,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企业大规模向外发展,是从汽车开始的。但日本汽车第一次尝试进军美国市场,却以失败告终。面对失败,它们不埋怨、不相互指责,而是举国一致、重新部署,反复斟酌查找失败的原因,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他们重新确定了向美国提供油耗低、质量好、符合美国人的操作习惯、具有美国风格的美式汽车的战略。实践证明,他们的新战略是可行的。
  IBM公司在1914年几乎破产,1921年又险遭厄运,20世纪90年代初再次遭遇低谷。但是,在一次次纠错中,他们最终都战胜了暂时的困难。有一次,IBM公司的一位高级负责人曾由于工作严重失误,造成了1000万美元的损失,他为此异常紧张,以为要被开除或至少受到重大处分。后来,董事长把他叫去,通知他调任,而且还有所提升。他惊讶地问董事长为什么没把他开除,得到的回答却是:要是我开除你,那又何必在你身上花1000万美元的学费?
  1995年,由于种种原因,联想(香港)集团出现巨大的管理、产品和财务危机。在有被投资者抛弃的危险时刻,联想没有恐慌,他们冷静分析了出现问题的原因,果断将香港联想和北京联想合并,使联想整体渡过了难关。从这件事情中,联想掌舵人柳传志悟到:中国内地市场在相当长时间内都应该是联想的主战场。正是基于对失败和挫折的反思,联想重新部署了中国本土市场的策略与布局,他们终于搭上中国PC市场快速增长的快车,成为年中国快速增长的PC市场上最大的赢家。
二十余年来,微软一路坦途,但盖茨认为习惯于失败是成功的基础。因此,盖茨常常雇佣在其他公司有失败经验的人做其助手,借用他们的经验避免重蹈覆辙。盖茨最为欣赏的人是福特汽车创始人福特和通用汽车创始人斯隆。盖茨办公室有一张福特的照片,作为激励,也作为警惕--福特梦想做出便宜好用的交通工具,创造出汽车世纪,但最后固执地坚持原来的信念而不能持续进步,二十年后霸主地位被后起的通用取代。悬挂一张福特照片,既是对他普及汽车全民化的崇敬,又是对他失败的一种反思。
  怎样对待“失败”是企业成长过程中回避不了的问题。一个成功的企业,它会知道从失败中记取本企业“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教训,不单是从失败中找到能够孕育出成功的“成功之母”,更是从失败中更多地知道了什么不应该做,应该割舍什么。割舍是企业在面对失败时的一种很有意思的现象:企业把失败当成财富,是因为失败证明了有的路走不通。
第八章:竞争决胜的智慧与策略
  21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企业生存的最大武器就是竞争。在这场较量中,对竞争方法、竞争策略以及竞争手段的管理,将成为企业决定胜败的关键因素。
81.犬獒效应:让企业在竞争中生存,困境是造就强者的学校。
  提出者:
评:当年幼的藏犬长出牙齿并能撕咬时,主人就把它们放到一个没有食物和水的封闭环境里,让这些幼犬自相撕咬,最后剩下一只活着的犬,这只犬称为獒。据说十只犬才能产生一只獒。
  我们生活在一个变革的时代。挑战和机遇同在,竞争是它的最显著特征。竞争是一种刺激,一种激励,也意味着新的选择和新的机遇。竞争出生产力,竞争出战斗力。只有主动迎接竞争的挑战,我们才能成为强者。
  比斯高公司行政主管唐纳·肯杜尔认为:在生意上遇到强劲、精明的竞争对手,是用钱都买不到的"好事"。在他看来,竞争乃是重燃斗志,维持成功的真正力量。"有很多人苟且偷生,毫无竞争之志,最后终于白头以终。对于这类人,我只感到悲哀。打从做生意以来,我一直很感激生意竞争对手。这些人有的比我强,有的比我差;但不论其行与不行,他们虽令我跑得更累,但也跑得更快。脚踏实地地竞争,最足以保障一个企业的生存。"
82.零和游戏原理:在竞争与合作中达到双赢
  提出者:
评:“零和游戏”是指一项游戏中,游戏者有输有赢,一方所赢正是另一方所输,游戏的总成绩永远为零,“零和游戏原理”之所以广受关注,主要是因为人们在社会的方方面面都能发现与“零和游戏”类似的局面,胜利者的光荣后面往往隐藏着失败者的辛酸和苦涩。
20世纪,人类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经济高速增长、科技进步、全球一体化以及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零和游戏”观念正逐渐被“双赢”观念所取代。人们开始认识到“利已”不一定要建立在“损人”的基础上。通过有效合作,皆大欢喜的结局是可能出现的。
但从“零和游戏”走向“双赢”,要求各方要有真诚合作的精神和勇气,在合作中不要耍小聪明,不要总想占别人的小便宜,要遵守游戏规则,否则“双赢”的局面就不可能出现,最终吃亏的还是合作者自己。
83.快鱼法则:速度决定竞争成败
 提出者:美国思科公司总裁约翰.伯斯
评:钱伯斯在谈到新经济的规律时说,现代竞争已“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的吃慢的。”这就是快鱼法则。
  在当今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几乎所有的经营型服务型企业都在用尽全身解数抢占市场、扩大销量。事实上,市场先机稍纵即逝,速度就成为了获胜的关键因素之一,此时市场的成败,就不能仅仅以“大鱼”、“小鱼”论,而要看“快”与“慢”了,形成“快鱼吃慢鱼”的结果。
  例如:加拿大将枫叶旗定为国旗的决议在议会通过的第三天,日本生产的枫叶小国旗和玩具就出现在加拿大市场,销售异常火爆,而加拿大的厂商却坐失良机。
  其实,快鱼法则不只体现在市场竞争中,在企业内部管理中仍然表现出重要性,即提高工作效率。同样一件事,第一个人用一小时做好,第二个人用半小时做好,那后者就是“快鱼”,他就能在有效工作时间里做更多的事情,他就是优胜者。从整体来讲,如果我们企业的每一个员工,都有一种“快鱼”的紧迫感,摒弃丝毫的懈怠和推托态度与行为,多一些责任,少一些借口,最终都能取得骄人的成绩,我们的企业也就会实现飞速的发展,获得更大的成功。
84.马太效应:只有第一,没有第二
  提出者:《新约.马太福音》中的故事
  点 评::一个国王远行前,交给3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吩咐道:“你们去做生意,等我回来时,再来见我。”国王回来时,第一个仆人说“主人,你交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10锭。”于是,国王奖励他10座城邑。第二个仆人报告:“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5锭。”于是,国王奖励他5座城邑。第三个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一直包在手巾里,怕丢失,一直没有拿出来。”于是,国王命令将第三个仆人的1锭银子赏给第一个仆人,说:“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这就是马太效应的代表格言,这种穷者越穷,富者越富的现象被称为“马太效应”。映当今社会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即赢家通吃。
  对企业经营发展而言,马太效应告诉我们,要想在某一个领域保持优势,就必须在此领域迅速做大。当你成为某个领域的领头羊时,即便投资回报率相同,你也能更轻易地获得比弱小的同行更大的收益。而若没有实力迅速在某个领域做大,就要不停地寻找新的发展领域,才能保证获得较好的回报。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张艺瀚哈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