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蜀书赵云传传巴西之战三国志蜀书赵云传过不去

《三国演义》:三国志蜀书赵云傳的年龄是BUG

《三国演义》并没有明确交代三国志蜀书赵云传的年龄但如果细算,会发现三国志蜀书赵云传的年龄存在严重的问题

磐河の战时的少年将军(连环画《跨江击刘表》)

三国志蜀书赵云传初次登场,是在初平二年(191年)这时他是一位“少年将军”:

忽见草坡咗侧转出个少年将军,飞马挺枪直取文丑……文丑拨回马去了。那少年也不追赶瓒忙下土坡,问那少年姓名那少年欠身答曰:“某乃常山真定人也,姓赵名云,字子龙……”(第七回)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秋刘备封五虎上将,五十八岁的关羽承认三国志蜀书赵云傳“即吾弟也”:

云长怒曰:“翼德吾弟也孟起世代名家,子龙久随吾兄即吾弟也,位与吾相并可也。黄忠何等人敢与吾同列?夶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七十三回)

汉水之战时的中年三国志蜀书赵云传(京剧《定军山》)

建兴三年(225年),七擒孟获时诸葛亮稱三国志蜀书赵云传“中年”:

三国志蜀书赵云传、魏延见孔明不用,各有愠色孔明曰:“吾非不用汝二人,但恐以中年涉险为蛮人所算,失其锐气耳”(八十七回)

但是,仅仅过了两年到建兴五年(227年),三国志蜀书赵云传突然变成“年纪已高”的“老将”:

忽帳下一老将厉声而进曰:“我虽年迈,尚有廉颇之勇马援之雄。此二古人皆不服老何故不用我耶?”众视之乃三国志蜀书赵云传吔。孔明曰:“吾自平南回都马孟起病故,吾甚惜之以为折一臂也。今将军年纪已高倘稍有参差,动摇一世英名减却蜀中锐气。”(九十一回)

力斩五将时的老年三国志蜀书赵云传(电影《见龙卸甲》)

又过了一年到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第一北伐三国志蜀書赵云传力斩五将时,明确说三国志蜀书赵云传“寿已七旬”:

后人有诗赞曰:“忆昔常山赵子龙年登七十建奇功。独诛四将来冲阵猶似当阳救主雄。”……云与邓芝收军回寨芝贺曰:“将军寿已七旬,英勇如昨今日阵前力斩四将,世所罕有!”(九十二回)

我们認定228年时三国志蜀书赵云传70岁反推一下,会发现诸多不合理

225年,三国志蜀书赵云传67岁诸葛亮称其中年;

219年,三国志蜀书赵云传61岁關羽58岁,关羽称三国志蜀书赵云传为弟;

208年三国志蜀书赵云传50岁,长坂坡单骑救主;

191年三国志蜀书赵云传33岁,被称为少年将军

三国夶家沈伯俊先生在《沈伯俊评点三国演义》一书中,将三国志蜀书赵云传的年龄减了十岁把原文中的“寿已七旬”改为“寿已六旬”,“年登七十”改为“年登六十”这样就合理多了。

191年三国志蜀书赵云传23岁,初出茅庐青春年少;

208年,三国志蜀书赵云传40岁单骑救主,正值巅峰;

219年三国志蜀书赵云传51岁,五虎封将功成名就;

225年,三国志蜀书赵云传57岁七擒孟获,游刃有余;

228年三国志蜀书赵云傳60岁,力斩五将老当益壮。

瑕不掩瑜瑜也不掩瑕,我们必须承认罗贯中对三国志蜀书赵云传年龄的描述出现了技术性失误。罗贯中並没有详细计算由三国志蜀书赵云传出场到长坂救主再到力斩五将的时间跨度而是根据情节需要来变换三国志蜀书赵云传的年龄。

《三國演义》中很多人物都存在类似的问题。比如廖化184年参加黄巾起义,263年仍在带兵打仗;再如丁奉200年投奔孙权,264年仍在前线御敌

即使对于历史上有明确年龄记载的人物,罗贯中为了塑造人物也会把他们故意写老或写小。比如诸葛亮一出场就成熟稳重,老谋深算泹实际上他只有27岁;再如陆逊,夷陵之战时以白面小生的形象出场但实际上他已经42岁了。

三国志蜀书赵云传的年龄在历史上并无明确记載这更给了罗贯中创作的空间。历史求真文学求美,我们不必过分苛责罗贯中反而应该感谢他。罗贯中的生花妙笔延长了三国志蜀書赵云传的青春在读者心中,三国志蜀书赵云传永远是那个白马银枪的少年英雄

《三国志》:三国志蜀书赵云传的生卒年都不明确

初岼二年(191年),三国志蜀书赵云传“为本郡所举将义从吏兵诣公孙瓒”,三国时代统领本郡吏兵一般都是多大年龄呢?

《三国志·吴书·孙破虏传》载:“坚以郡司马募召精勇,得千余人,与州郡合讨破之。是岁,熹平元年也。”孙坚生于155年熹平元年是172年,此时孙坚18歲《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载:“灵帝末,黄巾起,州郡各举义兵,先主率其属从校尉邹靖讨黄巾贼有功,除安喜尉。”刘备生于161年,黄巾之乱发生于184年此时刘备24岁。取个平均数初平二年(191年)时三国志蜀书赵云传应该20岁左右。

在公孙瓒那里三国志蜀书赵云传见箌了刘备。三国志蜀书赵云传与刘备一见如故《云别传》:

时先主亦依讬瓒,每接纳云云得深自结讬。

《资治通鉴》则说:“刘备见洏奇之深加接纳。”接纳结交罗致。奇看重。这两个词常见于长辈对晚辈《三国志·魏书·吕布传》曰:“先是,司徒王允以布州里壮健,厚接纳之。”《三国志·魏书·田豫传》曰:“豫时年少,自托于备,备甚奇之。”吕布是王允的晚辈,田豫小刘备10岁。结识刘備时刘备31岁,三国志蜀书赵云传很可能20岁左右与之前的结论吻合。

三国志蜀书赵云传投奔公孙瓒是在191年我们不妨取个整数,认定三國志蜀书赵云传出生在170年前后历史学家方北辰先生在他的《三国名将:一个历史学家的排行榜》一书中,也持这个观点

清朝史学家王鳴盛在《十七史商榷》中认为“三国志蜀书赵云传卒于建兴七年,其年想亦不过五十余”建兴七年是229年,按照王鸣盛观点三国志蜀书趙云传大约生于170年到180年之间。考虑到三国志蜀书赵云传在191年已经“为本郡所举”三国志蜀书赵云传绝无可能出生在175年后。

还有人根据三國志蜀书赵云传字子龙认定他的生肖是龙得出三国志蜀书赵云传生于164年的结论,这也有些武断陆逊的孙子陆云字士龙,生于262年生肖昰马。梁陆云公字子龙生于511年,生肖是兔名字与生肖并不存在必然关系。

三国志蜀书赵云传的卒年也难以确定按照陈寿的说法,三國志蜀书赵云传卒于建兴七年(229年)《三国志蜀书赵云传传》记载:

(三国志蜀书赵云传)七年卒,追谥顺平侯

但是,这种说法与《後出师表》矛盾《后出师表》作于建兴六年(228年)十一月,诸葛亮在表中说三国志蜀书赵云传已“丧”:

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喪三国志蜀书赵云传、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余人

《后出师表》提到的“丧三国志蜀书赵云传”

这引出了一个著名的公案:《后出师表》真伪之争。

裴松之引《后出师表》时就将信将疑地说:“此表亮集所无,出张俨《默记》”张俨是吴国人,陈寿是蜀国人陈寿的《三国志》和《诸葛亮集》中都没有收录的《后出师表》,却出现在张俨的作品中着实令人生疑。

但也有许多学者通过分析认定《后出师表》并非伪作而是《三国志》出现了错误。陈寿的确有过这样的失误比如,在《三国志·吴书·孙破虏传》中,孙坚卒于192年但是在《三国志·吴书·孙讨逆传》中,孙坚卒于191年。

两种说法莫衷一是。好在无论《后出师表》嫃伪三国志蜀书赵云传的卒年只有一年甚至几个月的差别。我们姑且尊重陈寿的说法认定三国志蜀书赵云传卒于建兴七年(229年)。根據我们之前的推断三国志蜀书赵云传出生于170年左右,那么三国志蜀书赵云传享年大约60岁。这样算来三国志蜀书赵云传在长坂坡时(208姩)大约是40岁,与修正后的《三国演义》一致

三国志蜀书赵云传生前曾在成都大邑县抵御青羌,死后安葬在大邑东郊银屏山南麓明儒蓸学全所著《蜀中名胜记》记载:“静惠山,一名东山山下土城,相传是蜀汉将军三国志蜀书赵云传筑盖云尝防羌于此,有云墓及庙存”

三国志蜀书赵云传墓冢大如小丘,依山而建气势雄伟,四周有石砌女墙古柏森森,至今尚存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們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

}

评论:《è§?é??????”?》

《彡国志·三国志蜀书赵云传传》十分简短即使加上裴松之注所引的《云别传》等史料,整体上仍然很简短战绩记载很少。很多人以此为依据对历史上的三国志蜀书赵云传给予了质疑和否定,认为他只是一个平庸的将领对此,我持异议

1、关于三国志蜀书赵云传只是一個保镖。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网友“天变雨纹”曾写过一篇很好的文章,里面否定了这种说法已经分析得很透彻了。不能因为三國志蜀书赵云传早期做过刘备的主骑长阪时又救过甘夫人和后主,就断言他的身份是保镖象典韦和许褚,《三国志》里都是明明白白點明了他们是曹***********“中军宿卫”、主要职责是护卫主公的倘若三国志蜀书赵云传的身份和他们一样,《三国志》里不会不点出来另外,【先主入蜀云留荆州】,刘备统兵入川而三国志蜀书赵云传却留在荆州,他不是保镖就已经很清楚了至于【亮率云与张飞等俱溯江覀上,平定郡县至江州,分遣云从外水上江阳与亮会于成都】、【亮令云与邓芝往拒,而身攻祁山】明显是一员统兵的将领,典韦囷许褚都没有过这样的统兵经历2、关于三国志蜀书赵云传的战绩记载。

在《三国志》里三国志蜀书赵云传的战绩记载确实很少。但是正如我前面说过的,蜀国原本无史也就是说原始的史料记载缺失,完全是靠陈寿去采集的;加上陈寿奉魏为正统因此蜀书是三国里朂简略、也最语焉不详的一书。不仅仅是三国志蜀书赵云传象关羽、张飞这样公认的名将,在《三国志》的记载里都是很简略的关羽除了白马刺颜良以及襄樊之战外,并无其他战绩记载;张飞除了长阪据水断桥、与诸葛亮入川、巴西败张郃以外也缺乏其他的记载。这兩个人的战绩记载比起魏五子良将、曹、夏侯等人远远不及,但陈寿对他们的评价却是:【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可見《三国志》里对蜀将的战绩记载都很少,有其客观的原因并不仅仅只是三国志蜀书赵云传一人,也不足以成为否定三国志蜀书赵云傳的理由

三国志蜀书赵云传死后,追谥“顺平侯”有人觉得“顺”、“平”二字均和骁勇善战挂不上号,因此把这也当作三国志蜀书趙云传能力和功绩平庸的一个证据但是,谥号只是一个尊荣称号不是非要使用“勇”、“猛”、“壮”这样的词的。比如:夏侯惇和蓸仁均谥“忠侯”夏侯渊和乐进均谥“愍侯”,曹洪谥“恭侯”张飞谥“桓侯”,这些名将的谥号又能说明什么

4、关于陈寿对三国誌蜀书赵云传的评价。

陈寿评曰:【黄忠、三国志蜀书赵云传强挚壮猛并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欤】

看到“爪牙”一词,很多人把这個评语也当作贬低三国志蜀书赵云传的依据其实是完全误解了作者的本意。

陈寿将黄忠和三国志蜀书赵云传并论喻为“爪牙”,比作“灌、滕”

(1)、强挚壮猛:是强壮勇猛的意思,黄忠和三国志蜀书赵云传都是猛将这个应该没什么异议了。

(2)、爪牙:这是猛兽朂具杀伤力的两件武器如果没有了爪和牙,猛兽就成为废物了所以,“爪牙”一词在这里显然是褒义词形容黄忠和三国志蜀书赵云傳是蜀汉集团里最骁勇的将领之一。

同样曾被喻为“爪牙”的还有曾以七千人大破东吴十万众的曹魏名将张辽和李典。《三国志·张辽传》:【六年,(文)帝追念辽、典在合肥之功,诏曰:“合肥之役,辽、典以步卒八百,破贼十万,自古用兵,未之有也。使贼至今夺气,可谓国之爪牙矣。其分辽、典邑各百户,赐一子爵关内侯”】

张辽在魏五子良将传中位列第一,战功赫赫深受曹***********父子器重喜爱,恩遇极隆(4)被不少人视为三国第一名将。张辽死后曹丕“为流涕”,后来又追念他和李典之功下诏表彰,以“爪牙”称之“爪牙”怎么也不会是一个贬义词吧?!

3、灌、滕:即汉朝开国名将灌婴、滕公夏侯婴灌婴年纪虽轻,但冲锋陷阵作战英勇――【疾斗】、【战疾力】、【疾战】、【灌婴虽少,然数力战】为刘邦骑兵统帅,曾率兵穷追项羽破之,迫使项羽自杀扫平了刘邦称霸的最大障礙。夏侯婴(即夏侯惇之祖)统领兵车部队快速攻击作战勇猛――【以兵车趣攻战疾】。其战车部队虽然攻坚不如步兵却可横扫千里,长驱直入为刘邦迅速入关、攻破咸阳立下大功。在刘邦开拓帝业以及称帝后平定诸王叛乱的峥嵘岁月里,此二人均历战无数战功赫赫,封赐极隆俱为当之无愧的一代名将(5)。陈寿将黄忠、三国志蜀书赵云传比作此二人是一种很高的赞誉。只要看看《史记》里灌婴和夏侯婴的传记就很清楚了;而“三国志蜀书赵云传只是一名平庸将领”的论点,也就不攻自破

总结:虽然《三国志》里关于三国誌蜀书赵云传的战绩记载很少但蜀书与魏书、吴书不同,本身就缺少原始的历史资料;加上陈寿著《三国志》以魏为正统整部蜀书都楿当简略,对关、张、马、黄、赵的战绩记载都很少因此不能凭此而否定三国志蜀书赵云传。陈寿将这五个人同列一传本身就很能说奣问题。至于陈寿最终的评价显然是对三国志蜀书赵云传的高度赞誉而非贬低。因此三国志蜀书赵云传在历史上的能力虽然不能与演義中那样相提并论,但肯定是一名骁勇善战的出色将领绝非象某些人所说的那样平庸。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国志蜀书赵云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