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质提交的医疗机构医疗执业许可证证,但还是提示我们的的资质不符合,为什么?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年检(西医医疗机构)
您当前位置: >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年检(西医医疗机构)
邵阳县人民政府 www. 来源:邵阳县政府门户网访问次数:发布日期:
  事项名称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年检(西医医疗机构)
  事项类别
  承诺件
  事项类型
  其它办事服务事项
  许可对象
  医疗机构
  许可依据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149号)《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卫生部令第35号)
  是否收费
  收费标准
  校验费:100元 工本费:40元/本
  收费依据
  湘价费【2003】44号
  许可数量
  无限制
  法定期限
  30个工作日
  承诺期限
  20个工作日
  许可条件
  1、符合当地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范;
  2、符合《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149号)、《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卫生部令第35号)、湖南省实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若干规定等文件规定;
  3、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许可程序
  一、受理
  (一)岗位责任人:省卫生厅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电话:0)
  (二)岗位职责及权限:
  医疗机构于校验期满前3个月提出校验申请,受理人员按照校验的法定条件、标准,查验申请材料是否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申请事项是否属于行政主体的职权范围,年检申请是否在法律、法规规定的期限内提出,申请医疗机构是否具有申请资格;决定是否受理。同时,依据相关规定分别作如下处理:
  (1)申请校验依法不属于本行政机关职权范围的,应当即时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并告知申请人向有关行政机关申请;
  (2)申请材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的错误的,应当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
  (3)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场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4)申请校验属于本行政机关职权范围,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或者申请人按照本行政机关的要求提交全部补正申请材料的,应当受理申请。
  (5)受理或者不予受理校验申请,应当出具加盖本行政机关专用印章和注明日期的书面凭证。
  (三)时限:1个工作日
  二、审查
  A、初审
  (一)岗位责任人:省卫生厅医政处初审人员
  (二)岗位职责及权限:
  1、对提交的材料内容进行合法性、真实性审查,需要补正材料的,应在5个工作日内,由窗口工作人员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补正的全部内容。
  2、对符合齐全、规范、有效条件的材料,提出初审意见交医政处长审核,对需要现场考核的,报复审负责人同意,组织人员进行现场考查,并将考查时间告知申请人,将考核结果报复审负责人审核。(3个工作日内)
  (三)时限:10个工作日
  B、复审
  (一)岗位责任人:省卫生厅医政处处长
  (二)岗位职责及权限:按校验标准进行审核,对符合标准的,提出同意意见,报主管厅领导审定;对不符合校验条件的,提出不同意意见及理由,与申办材料一道交受理人员。
  (三)时限:3个工作日
  三、决定
  (一)岗位责任人:省卫生厅主管厅领导
  (二)职责及权限:符合法定条件、标准的,签发予以校验合格意见;不符合法定条件、标准的,校验不予通过,将其申请材料退回责任处室,并以书面形式说明理由,责任处室应及时将申请材料退回窗口。
  (三)时限:3个工作日
  四、办结告知
  (一)岗位责任人:省卫生厅医政处初审人员
  (二)岗位职责及权限:
  1、工作人员告知申请人办理结果;
  2、对校验合格的,工作人员及时办理校验登记,换发新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3、对校验不合格的,制定校验不予通过决定书,说明理由,并将申请材料一并退还申请人,同时告知申请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出行政诉讼的权利。
  4、按照档案管理规定将材料整理归档。
  (三)时限:3个工作日。
  监督部门及投诉电话
  湖南省卫生厅纪检监察室(监察举报电话:0731-)
  窗口地点
  长沙市湘雅路30号
  交通到达线路
  行车路线:乘9路、109路、115路、116路、348路、807路到湘雅路口站下;乘2路、128路、405路到湘雅站下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法定节假日除外)上午8:00-12:00,下午14:30-17:30(夏季下午15:00-18:00)
  业务咨询电话
  联系人及联系电话
  李世忠&5
  单位网址
  http://www.
  --&相关材料&--
  相关材料
  《医疗机构校验申请书》&2份
  相关材料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及其副本&1份
  相关材料
  校验期执业总结&1份
  相关材料
  执业登记项目变更情况&1份
  相关材料
  医疗机构及其人员接受有关部门行政处罚及整改情况&1份
  相关材料
  医疗事故及重大医疗安全事件上报及处理情况&1份
  相关材料
  批准特殊医疗技术项目开展情况&1份
  相关材料
  校验前一年度财务报表及医院工作报表&1份
责任编辑:要参加医师资格考试但是医院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过期了,请问可以报名吗?_百度知道
要参加医师资格考试但是医院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过期了,请问可以报名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百度知道提示您:该问题下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医院需要补办《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才可以报名。什么级别的医院啊?
好像不可以的,也可以用你最高的学历毕业证报名即可。
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
向医生提问
完善患者资料:*性别: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设个正规医疗机构咋就这么难
养老机构实现医养结合:执照难办 医生难招 地儿难找
设个正规医疗机构咋就这么难
&&&&人老了,最大的需求是什么?是医疗。看病取药,图个方便。尤其住进养老机构,能足不出户地让医生看病,能直接开出医保报销的药,是最理想的状态。
&&&&去年8月18日,市民政局会同市发改委等9个委办局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本市养老机构和养老照料中心建设工作的通知》,推进养老机构建设,要求北京市所有养老机构和养老照料中心都要具备医疗条件,构建“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即400余家养老机构可通过独立设置医疗机构、设立医务室或引入医疗机构分支、与医疗机构合作开辟绿色就诊通道等方式开展。
&&&&然而时隔近一年,医养结合的进展并不迅速。截至目前本市具备医保定点资质医疗机构的养老机构有50多家,和去年相比只多了十几家,与周边医疗机构建立医养结合的有100多家,仍有200多家并未实现医养结合。记者调查发现,执照难办、医生难招、地儿难找等多种原因,让养老机构在实现医养结合的道路上困难重重。
&&&&113个老人
&&&&每天服药百余种
&&&&用药难管理
&&&&70岁的关奶奶住在西城区一家开办多年的民办养老院,整洁的房间、护理员细致周到的服务、可口的饭菜,这些都让关奶奶很满意。但因为患有糖尿病,关奶奶不得不长年服药,“你瞧瞧,这些都是我的药。”关奶奶拉开房间的一个柜门,里面被各种药品塞得满满当当的。“闺女每两个礼拜都得跑到我的医保定点医院取药,有时候我也挺心疼她,本来工作就忙,每礼拜还得惦记着给我开药。”关奶奶的护理员也接过话茬,“是啊,开的药太多了,有时候我就能发现几个过期的,还得赶紧提醒她。”
&&&&老人的服药问题,其实一直困扰着这家养老院的负责人。“我们做过统计,整个养老院有113位老人每天需要口服药品,这些药品的种类高达100多种。”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养老院不具备医保定点资质,因此老人们只能依靠子女或亲戚送药上门,但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药品积攒过多,容易过期,从养老院的角度也不好管理老人的服药情况。“如果我们养老院也有自己的医务室或者医保定点,老人们可以直接从养老院开药,还能走医保,我们也可以统一掌握老人们的用药情况。”其实,这家养老院一直在申请医务室的行医执照以及医保定点资质,但这个过程困难重重。
&&&&医养结合
&&&&不能一味
&&&&套用政策
&&&&业内人士认为,医养结合在现有养老机构难开展的主要原因,首先是政策有些“一刀切”,比如按照卫生部门的要求套用医院的标准来要求养老机构,让养老机构着实“为难”。养老机构则希望相关部门能出台专门针对“医养结合”的一些适用政策,而不是一味套用。
&&&&另外,从政策层面看,很多政策难以落地跟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有关系。比如,养老机构由民政部门管理,居家养老服务由老龄委主管,医疗事业由卫生部门主管,分而治之的格局造成医疗和养老资源相互阻隔,难以做到互惠互利、优势互补。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难申请
&&&&这家养老院一楼的角落里,有一间挂着“医务室”的小屋,屋里的摆设和普通医务室并无两样,但因为没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这间小屋几乎形同虚设,只能为老人们测测血压血糖,而整家养老院仅有的那位具备中医执业许可的工作人员,也只能为老人们提供一些简单的医药指导,“说白了就是拉肚子这样的小毛病,没有许可证,根本不能行医。”负责人说,养老院一直想申请执照,在医务室开个内科,为老人解决常规的看病和用药问题。然而申请医疗机构执业许可对于一家民办养老院来说,从规格和面积上,就有点儿“为难”。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按照卫生部门的要求,申请医疗机构执业许可时需要满足医务室的功能分区等硬件要求,“比如诊室得分类,要有抢救室、处置室、治疗室、消毒间等等,可对于我们这个规模并不大的养老院来说,还真是有点儿为难。”负责人说,为了满足硬件要求,养老院“咬咬牙”腾出了3间老人居住的房间,设置了几个功能室,目前正在等待相关部门的审批。
&&&&医保定点资质难申请
&&&&“其实我们申请医疗机构执业许可的主要目的,除了可以给老人治疗常规疾病,还能开出医保药品,但是申请医保定点资质,又是一大难题。”这位负责人说,其实养老院好几年前就已经开始申请医保定点资质了,但相关部门迟迟没有批准。幸运的是,该家养老院去年10月被列入本市特批医保定点资质的名录中,要经过申报材料、察验现场、接受公示以及审批等一系列复杂的手续,然而直到本月,该养老院还没有收到回复。“从去年10月到现在已经8个多月了,我们也理解审批一个医保定点资质要非常谨慎,但这时间的确有点儿长,医保定点资质申请不下来,老人们取药就得往医院跑,实在太麻烦了。”
&&&&条件合适的医生难聘请
&&&&负责人告诉记者,就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办好了、医保定点也申请成功了,但养老院这样的机构中,很少有大夫愿意来。“每天面对老年患者,来这里应聘的医生首先要有经验,如果没有经验,我们可不敢让‘生瓜蛋子’给老人看病。”
&&&&然而有经验的医生在工资方面的要求就会高些,养老院很难负担,另一方面,作为医生都希望有经验丰富的导师带着,慢慢考取职称,晋升级别,然而这在养老院里很难实现。另外,从就诊患者数量、开药数量等方面核算,养老院里的医生收入也远不能和正规医院的医生相比。
老年旅游团服务标准年内有望出台
低价旅游团最爱坑老年人
&&&&近日,“东方之星”游轮翻沉事故再次引起人们对老年旅游团的关注,在这起悲剧中,很多人报团时并没有注意到老旧船舶的安全隐患。与此同时,随着银发族成为出游的主力,低价扎店、老年人报团加价等很多乱象正充斥着老年旅游市场。记者了解到,一部《老年旅游服务规范》正在制定中,有望在今年年底出台,这将为老年人出游系上“安全带”。
&&&&常规旅行团
&&&&冒充“夕阳红”
&&&&老年人本应该是一个特定的旅游团体,但记者注意到,市面上的旅游团很少有专门的老年旅游团,不少老年人参加的都是常规旅游团。在这样的行程中,老年团体并没有得到格外照顾。
&&&&“我们在环球影城门口坐了一天。”参加美国东西海岸12日旅游的市民王先生告诉记者,由于市面上没有单独的老年旅游团,70岁的他和老伴只好参加常规的美国团。在行程中有一天是去环球影城,他们因为身体原因不能参加任何游乐项目,这期间导游既未安排他们进行其他游览,也没有退回当天旅游费用。王先生夫妇最终在环球影城门口孤独地坐了一天。
&&&&“我们不是年轻人了,太赶了,跟不上。”市民徐阿姨和几个老年朋友参加了一个去九寨黄龙的旅游团,一路上导游就在催促旅游团不停地赶行程。感到体力不支的徐阿姨吃了一把药片,最终捶着胸口走完了全程。“报名时说是老年旅游团,但行程完全没有考虑到老年人的需求,旅途安排太累了。”徐阿姨说,参加这个旅行团后,她休息了一个礼拜才恢复过来。
&&&&“市面上的很多旅游团并不是针对中老年的,老年人是个特定群体,和普通游客的需求不一样。”康辉、中青旅、神舟国旅等多家旅行社告诉记者,老年人需要的是旅途舒缓,舒适,配备医疗和急救保障,参加特定的“夕阳红”旅游团要比参加普通旅游团更让人放心。
&&&&不过,记者也从业内了解到,为了争夺老年市场,一些无良旅行社会换汤不换药地把常规团包装成“夕阳红”团。参加这样的旅行团,老年人并未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得到应有的照顾。
&&&&低价团
&&&&最爱坑老年人
&&&&800元泰国7日游,1000元台湾8日游……记者注意到,市面上的低价旅游团消费的主力是银发族。这其中,不乏充斥着低价扎店、途中加自费的陷阱团。“这是根据老年人的心理设计的。”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很多号称打着老年团旗号的低价旅游团在吃住方面都十分简陋,比如住快捷酒店、吃盒饭,使用最便宜的交通工具,以此来降低成本。
&&&&“很多老年人对团费极为敏感、对出游品质却不那么关心,这就导致了部分老年团的报价偏低。”业内人士透露,老年人爱便宜、喜欢结伴出游的习惯,可能会被一些无良商家利用,这也是老年旅游市场中的一个问题。
&&&&另一个突出的问题是,一些如房产销售、理财营销等非旅行社机构也在争夺老年旅游市场,他们所采用的也是低价吸引老年人的策略,最终以推销产品为目的,但旅游品质并不能得到保障。
&&&&《老年旅游服务规范》
&&&&耿争&插图&H246
&&&&老年旅游
&&&&全年都是旺季
&&&&“以前老年人是淡季出游的主力,现在看,老年人出游几乎贯穿全年。”携程旅游事业部营销总监戴宇告诉记者,中老年人已经是在线旅游重要客源群体,参团游客最年长的为87岁。现阶段,针对中老年的“爸妈放心游”路线预订增长一倍,报名者中的老年人比例超过70%。父母结伴出行占六成,子女陪同老人出行占三成左右。从目前看,老年人出游的旺季几乎贯穿全年。
&&&&“在现在的时段,旅游产品报价较低,因此老年人更愿意选择在暑期旺季前扎堆出游。”中国康辉市场总监佟君告诉记者,春夏阶段较为适合中老年人出游,因此现在这个时间段老年人的跟团游占比甚至能达到50%至60%。
&&&&“很多子女报名前会特别咨询老年团的行程安排,老年团的标准和常规团不一样。”携程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爸妈放心团”包括若干服务标准。比如首选安全性高的目的地;旅行保险为双亲团设计高保障险种;针对一些特殊的客人和线路,领队甚至被要求有急救证。此外,老年团队还会配备血压仪、温度计,提供助行拐杖等。“一进旅行团领队会给每个老人提供胸卡,记录联系方式、车号、既往病史等。在行程安排上,每次连续坐车不超过两小时,全程领队必须多次发信息给老人的子女报平安。”
&&&&老年旅游标准
&&&&市场空缺
&&&&记者了解到,尽管部分旅行社制定了自己的老年旅游团服务标准,上海、广州等地有各自针对老年旅游的地方性服务规范,但目前仍然缺乏一部国家层面的老年旅游服务标准。
&&&&北京旅行社协会副会长钟晖告诉记者,目前中国旅行社协会正在起草全国性的《老年旅游服务规范》,有望在今年“十一”黄金周前后出台。届时,该规范也会申请国家标准,今后我国的老年旅游将以此为服务标准。
&&&&据悉,这部规范要求产品设计要符合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老年旅游游览服务则从准备工作、讲解服务、入店服务、就餐服务、购物服务、结束服务等六方面做出相应规定。例如在讲解服务上,要求导游勤迎(上下车迎接)、勤搀(搀扶)、勤讲(讲解)、勤停(停车休息)、勤点(清点人数)、勤问(询问老人身体情况)。
&&&&另外,这部规范将会针对老年人特点做出细节性规范,比如不能安排老年人一天去多个景点。同时,针对老年人有早起习惯,可以出发早,但不能回来晚。具体到哪些老年团可以配双领队、双导游等问题都会写到规范中。
&&&&“我的心情真挺激动的。”近日,市民黄阿姨接过了以房养老产品第一份养老金。黄阿姨和其他几位老人一起,成为了国内首批通过以房养老领取到养老金的客户。这也是以房养老项目实施后,对外发出的首批养老金。
&&&&按照合同约定,75岁的黄阿姨通过投保以房养老每个月领取到的养老金在万元以上,而她本人退休金仅为3000元。另外一位北京失独老人康先生也是首批养老金的领取者,他同时也是以房养老推介会现场登记愿意投保的第一人。目前,康老先生夫妇月领养老金近万元,他们希望用这笔钱作为旅游资金。
&&&&去年6月,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宣布自日至日,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开展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今年3月27日,保监会正式批复了&“以房养老”保险条款。
&&&&作为首款保险版“以房养老”的发起方,幸福人寿相关负责人表示,房产评估将由保险公司和老年人共同选择一家具有国家资质的评估机构对拟抵押房产进行评估,同时聘请律师进行尽职调查,保险公司与老人根据房产评估价值约定每月养老金,终身不变。
&&&&在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前,以房养老便成为关注和热议的焦点。其中关注最多的,要数房屋归属权的问题。
&&&&“无论房价涨跌,老人领取的养老金不受影响;待老人去世后,房价涨了归属继承人,房价跌了保险公司承担。”据介绍,办理以房养老业务的老人只是将房子抵押给保险公司,期间继续拥有房屋占有、使用、收益和经抵押权人同意的处分权,房屋的归属权自始至终都不会发生改变,也不会发生所谓的老人百年之后房子归保险公司的情况。&&&
一份调研报告引发记者关注 老小区设计落后小门太窄 老人轮椅难通过
乐享晚年先得解决五个难
&&&&78岁的傅凤兰老人一个人住4楼,腿一犯病,她就下不去楼,因为老楼没有电梯;
&&&&93岁的宋治年老人重214斤,行走不便。由于他住的老楼门前没有坡道,他一生病,全家人就急坏了,因为实在抬不动他;
&&&&张先生住在朝阳康家园小区,他一上班,就担心84岁的老父亲在家没饭吃,他期盼这个老社区早日能有“托老所”……
&&&&北京化工大学康越副教授最近写了一份调研报告,指出北京市有66.24%的老年人住在城六区,很大一部分住在老旧社区中,其中高龄老人、空巢老人尤为集中。康越随机走访了200多位生活在老旧社区中的老人,分析了老旧社区养老存在的一些问题。
&&&&根据康教授的调研报告,本报记者兵分多路,实地走访了多个老旧社区,发现老人在老旧社区中养老会遭遇不少麻烦,其中有五个问题最为突出。
&&&&难题&1
&&&&老楼里没有电梯
&&&&下楼不便&独居老人很寂寞
&&&&一转眼,曾经手脚麻利的傅凤兰成了78岁的老人。她是北京市日用搪瓷厂的一名退休工人,如今住在朝阳安慧里小区一栋已建成二十多年的六层楼里,楼内没有电梯。
&&&&2008年时,老伴生急病走了,傅凤兰很长时间不适应,想说说话都找不到人。看电视、看报纸、听收音机,翻来覆去地干这几件事,傅凤兰不少时候感到很烦,她想从4楼下去透透气,可偏偏腿又不成。“最近这几年,腿关节老是肿痛,下楼走不多远就歇一下。”一遇到阴天,腿疼得难受,傅凤兰干脆不下楼。
&&&&在4楼家中,傅凤兰把各处收拾得特别利落。下不去楼,她经常躺着,却又睡不着,总爱胡思乱想,想老伴,想已经去世的老朋友,还想很多不开心的事。她说实在没想到,现在连下楼买菜这样的小事,都会变成自己的烦恼。
&&&&她向记者回忆起最美好的时光是2003年非典时,所有人都只能在社区活动。“那时候我腿好,有没有电梯无所谓。我常下楼和聊得来的老姐们一起打羽毛球,锻炼身体,特热闹。”现在傅凤兰的愿望很简单:“我们这老楼,要是也能有电梯,那就太好了。”
&&&&难题&2
&&&&缺乏无障碍设施
&&&&214斤老人&家人实在抬不动
&&&&93岁的宋治年老爷子和傅凤兰住在同一栋楼。宋治年住一层,不用担心电梯的事,可他也下不了楼,因为楼门口有10级高的台阶。
&&&&走进宋治年的卧室,214斤的老人坐在床上,床边放着夜壶。一旁的儿子戴着眼镜、干巴瘦,他说父亲最近两年腿不行了,出门都得靠轮椅,可偏偏自家楼门口没有供轮椅进出的坡道。“每次我爸爸生病,我就得到处喊人,好几个人一起才能把我爸抬下台阶,光靠我自己肯定不成。”
&&&&同样被坡道问题困扰的还有住在东城区和平里六区20号楼的于大妈。昨天傍晚,于大妈刚出楼门,就有老姐们问她:“你家老头最近好吧?”于大妈的老伴董大爷今年83岁了,突发脑梗后坐上了轮椅。于大妈摇了摇头说:“还是老样子,他想下楼透个气,可也下不来呀!”
&&&&于大妈是空巢老人,子女都离得挺远。由于楼门口有9级台阶,没有修坡道,每次她下来都得紧抓栏杆,一步一步地往下挪。“我们这个院有4栋楼,就我们楼没有无障碍坡道,楼里200来户,像我这样七八十岁的老人可多了!”于大妈说,由于没有坡道,老伴已经整整14年都没有下楼了,每次自己下楼,老伴都眼巴巴地看着她,让她觉得心酸。
&&&&老小区设计落后
&&&&小门太窄&老人轮椅难通过
&&&&于大妈正说着,另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太太也艰难地从这栋楼里走了出来。她姓谢,今年84岁,她老伴90岁高龄了,一直坐轮椅。谢老太说,为了让老伴下楼晒太阳,儿子花钱请了保姆,可是保姆也有点搬不动老伴,不爱干这活儿,为此家里已经换了好几个保姆了。
&&&&记者在现场看到,和平里六区20号楼只开了一个小门,从电梯到门的通道很窄,最窄的地方轮椅想通过非常费劲。谢大妈说,每次保姆推着老伴坐电梯下楼,一出电梯,就得把轮椅折叠起来,把老人搀出门,否则根本过不去。这就是这栋建于1990年的老楼当初设计不人性化的地方。“25年前那会儿,我们谁也没注意这些,因为谁都不用轮椅。”
&&&&此外谢大妈还说,她家经常打电话叫救护车,可由于老小区内道路太窄,救护车根本开不到楼前,很多时候急救人员都跟着着急。
&&&&没有活动场所
&&&&下楼活动&还得自带小马扎
&&&&看到记者站着和大家聊天,于大妈和谢大妈过意不去,她们带着记者沿着停满旧自行车的人行道,来到了楼前仅剩的一块巴掌大的活动场所。这里窄得只容一字排开放下三四张小马扎,这些头发花白的老人们每天傍晚就在这里纳凉。
&&&&记者看到,在和平里六区20号楼正前方的自行车棚里,破旧自行车堆成了山,楼前本不宽敞的人行道上也挤满了自行车,人行道下方的马路上更是停满了机动车。偌大的小区,没有一处室内活动场所,雾霾天老人们也只能在室外活动,空地的面积还很小。
&&&&老人们下楼聊天纳凉,都得自带马扎。要想遛遛弯,那就不得不和机动车混行在一起,这对腿脚不便的老人来说,自然是很危险。
&&&&没有托老所
&&&&儿女上班&担心老人没饭吃
&&&&家住朝阳区康家园小区3号楼的张先生说,他家所在的小区有近20栋老式六层板楼,同样也存在没有电梯等难题。但他现在来不及关心这些,他最担心的是84岁的父亲的吃饭问题。
&&&&张先生的父亲行动不便且患有严重的心脏病,日常离不开家人照顾。以前,张先生单位在慈云寺附近,每天中午他可回家给老人做饭。今年年初单位改址通州,张先生只能头一天备好老人次日午餐。但最近两天,张先生发愁隔夜的青菜会变质,老人吃了会拉肚子。
&&&&因难以承受聘请保姆的高额支出,父亲白天“空巢”在家时,张先生总要打两三个慰问电话。“他接电话了,我才放心。因为天气热,老人很容易发病。”张先生称,院里曾有空巢老人在睡午觉时突然就离开人世。“如果我父亲在家晕倒,那我估计下班回家时才会知道。”想到这些,张先生特别担心。
&&&&张先生听说西城区月坛街道等地设立了托老所,可日间料理老人生活,晚上等子女下班后再把老人领走。“如果我们这老小区也能有这种服务,我一定让父亲去。”张先生说,康家园小区里7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很多,对托老所有很大需求。
&&&&记者查阅今年刚通过的《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居家养老服务内容中就包括“利用社区托老所等设施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服务”。但在走访中,记者发现不少老旧社区根本没有托老所,很多人还是刚刚听说这个概念。
&&&&几天前,一则“银监会出手整治‘飞单’”的消息让刘艳(化名)兴奋起来。“飞单”曾让她损失50万元,从此她格外关注隐藏在银行大厅中的黑色利益链,以及“飞单”之后银行该负什么责任。
&&&&“飞单”是指在银行的工作人员利用接触客户的便利条件,依托商业银行的平台,向机构或个人私售各类非本行的基金等理财产品,从中收取各类提成、计价费、手续费的行为。刘艳就是在广发银行北京支行相关负责人的推荐带领下,买了100万元私募基金,而此基金并非广发银行发行。基金公司到期并未兑付,而公司相关负责人也被警方控制。包括刘艳在内的5个人,共有767万元就这样“飞”走了。
&&&&去年以来,股市火爆,导致全民理财盛况卷土重来,同时也沉渣泛起。非法集资、虚假理财产品、银行“飞单”等也逐一浮出水面,处处精心诱捕猎物,尤其是辨识能力弱又偏听偏信的老年人。该“飞单”案中的2位老人,一位受骗187万,另一位受骗320万,令人痛心不已。
&&&&支行副行长
&&&&推荐购买非本行基金
&&&&刘艳的手机嗡嗡振动了几下,“银监会出手整治‘飞单’”,“银监会”、“飞单”……对有这样关键词的新闻,刘艳十分敏感,只要一出现绝不会让它溜走。
&&&&“飞单”刘艳之前从未听说,直到她因为飞单损失掉50万元以后,“飞单”就一直是她心中难以抹去的伤痛。
&&&&刘艳是广发银行老客户。2012年10月该支行一名副行长称,根据她的资金量和投资经历,完全可以购买预期年化收益率更高的理财产品了,并向她推荐了私募基金产品,期限1年,年收益率达11%。“当时广发银行副行长及理财经理二人口头承诺此产品100%没问题,是广发银行托管,收益高。我没有太多犹豫,相信了他,感觉他的行为代表了银行,我还是广发的老客户呢。”
&&&&理财经理告诉刘艳,他已经仔细研究了产品说明书和这家信托公司的过往业绩,认为风险可控,是该行托管。刘艳通过北京广发银行东城区一家支行窗口,将100万元汇到指定账户。“我还有一个亲戚当时也买了100万元,我们两个人一共买了200万元的基金。”&银行工作人员在她们打款后把合同送到刘艳的单位,双方签订了基金购买合同。
&&&&几乎与此同时,广发银行北京分行朝阳区一家支行中,焦女士同样遇到了一名身穿银行制服并佩戴工牌的理财经理,向她推荐同一只私募基金。“理财经理向我和一个老同事介绍这只基金,最后我们两个人合着一起买了,因为超过300万元可以拿到12%的收益。”
&&&&签订合同后,焦女士便将钱款打入指定账号,“打钱的时候,理财经理就站在柜台里面,我们在玻璃外面,他告诉我们怎么操作。”
&&&&一年期满数百万元打了“水漂”
&&&&基金的期限为一年,焦女士时常担心基金是否稳妥,“打电话问问情况,理财经理总说没有问题,让我们放心。再想想他是银行的员工,不是基金公司的人,总感觉他代表着银行,信任度会增加许多。”
&&&&记者获得的合伙协议显示,该只基金定向投资于山西一家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并称该资金将投入到能源公司的建设LNG项目中。按照约定,该基金的优先投资者将会获得固定的投资收益,按照出资金额的不等获得的收益不同,以最低的100万元计第一年将获得收益是11%,第二年的收益为12%。
&&&&焦女士投入了200万元,其中大部分都是父母一生积蓄,“我是独生子女,父母年龄也比较大,他们很相信地把这些钱放在我这里给他们理财。”&刘艳同样有过担心,但是想到多年前,曾在理财经理建议下有过一次成功理财的经历,顿时不再焦虑,“况且是在银行购买的,心里总觉着问题不大。”
&&&&一年的兑付期到期后,刘艳的账户中并没有见到承诺的本金与利息。焦女士同样发现,钱款并未到账。“当时就有种不太好的预感,会不会出问题了啊。”在向理财经理咨询后,得到推迟三个月兑付的回应,“我们只能相信他,继续等,没有别的办法。”&刘艳与广发银行负责人多次到大观言基金公司要求兑付,“基金公司说基金出现困难,要延迟兑付。2013年年初只兑付了50万元,此后便再没有任何兑付。”
&&&&三个月之后,焦女士的账户中仍未见到她日夜惦念的本金与利息,“天天以泪洗面,我妈问这些钱的时候我都不知道怎么回答,我也病倒了。”
&&&&钱款无法兑付后,刘艳才第一次听说“飞单”这个词儿。“在广发银行北京分行不同支行中,一共有5个人在银行工作人员推荐带领下购买了基金,除了兑付的50万元后,还有767万元没有兑付。”对于因“飞单”被骗,刘艳不敢告诉家人,每天强颜欢笑地在家人面前。
&&&&“飞单”在某商业银行理财经理王敏(化名)眼中并不稀奇,“飞单”在一些银行时有发生。曾就职于广发银行的某理财经理说,大观言基金公司给理财经理统一培训了一下,“意图是说能卖点就卖点,当时觉得产品没问题就给推销了。”
&&&&王敏说,理财经理“飞单”通常不敢把大笔资金打入到同一个账户,因为这个风险太大太过于明显,银行的风控人员一下就能辨别出问题。“但是如果一家支行全行营销,从行长到理财经理互相达成默契,完成的销售量就更高。”
&&&&“飞单”背后,高额的佣金提成让许多理财经理趋之若鹜。王敏说,“飞单”的佣金通常是1%起步。不同产品存在着不同的销售难易程度,提成也有所不同,“最高可以达到3%至4%的佣金。”王敏说,如果销售100万元基金、信托产品,理财经理就有1万元入账。
&&&&在王敏多年的工作中,他发现如果一款产品风险不高,收益率也不低,公司并不愁卖。而一些期限较长的高风险产品,则需要发动各方渠道一起推销。“一个理财经理手中通常管理着几十个上百个客户,可以借着银行信誉和理财经理的专业水平,再来推荐产品,效果会更好。”
&&&&佣金至上也成为许多理财经理的第一目标。“这种行为在银行中成为一种潜规则,可能有的没有出问题,那就万事大吉,但是如果出了问题,那就会带来很多麻烦。”王敏说,“飞单”的高提成相较于销售本行理财产品千分之二、千分之三的提成来说,更有诱惑力。
&&&&不久前,北京市政府全面启动打击非法集资专项整治行动,对于“卖飞单”等行为,一旦发现,即使员工已经离职,也要追究当事人责任。
&&&&下属员工私售
&&&&银行是否应该担责
&&&&在刘艳看来,她购买的基金并未与基金公司进行过实际接触,除了转账外手续完全由银行员工代办。在基金公司无法兑付后,银行则应该承担责任。
&&&&广发银行北京分行办公室负责人承认,这几名销售经理以及相关副行长作为广发银行员工,向客户私售了大观言基金公司的理财产品。这几名员工已经被开除,开除的目的是为了惩戒。“银行是否应该承担监管责任,或是应该承担多少监管责任,应该由法律仲裁机关作出回答。目前已经上报总行,但是并无新的进展。”
&&&&刘艳始终想不通,私售行为为什么会有支行副行长参与其中。“还有基金公司进行培训,由银行领导亲自去卖,这种私售是不是经过银行默许的呢?”
&&&&广发银行北京分行办公室负责人表示,经过调查,没有证据证明某支行的领导支持或是怂恿员工在大厅里私售其他公司发行的理财产品。目前,也没有证据证明在银行中发生过由基金公司进行的培训。
&&&&记者试图与相关副行长及理财经理取得联系,但均未成功。
&&&&北京京禧律师事务所律师刘洋认为,银行在销售理财产品时要有风险提示,说明产品的内容,让客户充分了解,客户在明确产品内容后购买,出现损失,银行不承担责任。但是如果有银行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在银行营业场所向客户销售非银行的产品,其表现形式给客户造成误解,行为人虽无代理权但表面上有足以使人信为有代理权,从而构成了“表见代理”。客户在举证后,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权,追责于银行。
公共场所老人意外伤害案件调查:
超市最危险滑倒排首位
&&由于子女工作繁忙或不在身边,很多老年人独自出行、购物,随之而来的是老年人在公共场所意外伤害案件不断增多。如果发生在超市、餐厅、酒店、银行等地,老人可起诉管理者索赔。但法律人士指出,管理者承担的责任并不是无限的,老人自身也应尽到谨慎注意义务。
&&&&七旬老人乘超市电梯摔倒身亡
&&&&71岁的李大爷到北京一家菜市场购物,却在乘电梯时意外摔伤进而去世。当时老人乘扶梯至地上一层,其间因购物小车倒下,他弯腰准备扶起小车时摔倒。后工作人员将电梯停下。
&&&&十几分钟后,李大爷的儿子赶到现场,拨打了急救电话。李大爷被送往医院,诊断为颈部软组织损伤、颈髓损伤等。3天后老人不幸去世,死亡原因为呼吸循环衰竭等。
&&&&李大爷的家人认为市场工作人员没有及时救助,也没打急救电话,从老人摔倒到120到现场近半小时,错过了及时救治的最佳时间。此外菜市场经营者存在严重过错,电梯无人监管,没有张贴乘电梯注意事项等。家属遂起诉至法院索赔53.7万余元。
&&&&被告北京某商业管理公司辩称,事发时电梯运行正常,符合安全规范,有安全检验合格证,事发时没有故障。李大爷年事已高,一人出行,购物较重,是造成意外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法院经审理认为,某公司在电梯处未能设置专门的工作人员对电梯进行日常巡视,对年龄较大的老人未能进行帮扶和提醒,存在过错,与李某在电梯上摔倒受伤进而去世有一定的因果关系,法院酌定承担60%的责任。而李某作为成年人,且年龄较大,本不应独自购买较多物品乘坐电梯,且涉案电梯本身并无质量问题,故其应承担40%责任。法院判决,某公司向原告支付医疗费等共计26.9万余元。
&&&&关键词
&&&&摔倒老人八成为女性&
&&&&九成管理者被判有责任
&&&&东城法院民六庭法官张绪纯告诉记者,以公共场所安全保障义务为案由的纠纷案该院每年都会受理十余起。老人出事后家人一般会和管理者交涉,沟通无果后才会起诉到法院,因此到法院起诉的仅仅是少数争议比较大的案件。
&&&&记者搜集了北京法院2013年11月至2015年3月判决的公共场所安全保障义务纠纷案,发现老年人为原告的约占70%至80%。老年人在公共场合受到意外伤害的50余起案件中,有39起原告在摔伤时年龄为60岁以上,另有十余起原告接近60岁。
&&&&事发时原告60岁以上的39起案件中,原告平均年龄为68岁,其中女性占81.6%,老人摔伤的地点发生在超市、市场的约有38.5%,发生在餐厅的有15.4%,其余案发地点有酒店、公园、医院、浴池、邮局、银行等。
&&&&从上述案件的判决结果看,法院判决被告即公共场所管理者无责的仅有4起,约占10%,在管理者有责任的判决中,明确双方责任比例的案件占71%,其中被告需承担50%以上责任的约占66.7%。
&&&&在原告需担责的案件中,法院认为责任主要在于,一是老人独自出行,家人未尽到照顾义务;其次为老人自身未尽到合理谨慎注意义务;最后老人本身患骨质疏松、类风湿等疾病导致腿脚不便。
&&&&从摔伤的地点和原因看,管理者未充分设置防滑措施,地面湿滑或有油污从而导致老人摔伤的案件,排在首位,约占四成;在电梯运行中站立不稳或电梯故障而摔伤的排在第二位;而上下台阶、坡道无防护排在第三位;此外地面摆放障碍物以及有地沟、窨井等,也是容易导致摔伤的因素。
&&&&从摔伤后果看,76.9%的老人为骨折,此外还有脑部受伤、软组织挫伤等,造成死亡后果的有4起,占10%。
&&&&公共场合存在哪些安全隐患?
&&&&按照侵权责任法规定,宾馆、商场、银行、车站、娱乐场所等公共场所的管理人应该尽到安全保障义务。近日记者对北京华堂、家乐福、物美等超市以及一些快餐厅等公共场所进行了实地探访,发现大型超市或商场在安全保障方面措施较为完备。
&&&&比如大型超市都会在电梯处张贴注意事项,提醒体弱老人及儿童乘坐电梯时需有人陪同;在滚梯的出口处会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帮顾客拉手推车。
&&&&雨天,超市或商场会在门口铺设地毯或防滑垫,有的还会安排保洁员在门口用墩布随时擦地。记者也发现,有的超市虽然铺了防滑垫,但防滑垫因长时间使用出现了破损。此外有的超市仅在入口处铺设了防滑垫,而在台阶处未铺设,上下台阶也容易滑倒。而在一些小型超市或者菜市场,安全保障措施一般,警示标志不明显,未安排工作人员在电梯处接应。
&&&&公共场所的卫生间也是容易摔伤的地点。记者在一些商场、连锁餐厅内探访时注意到,有的卫生间因客人使用较多,厕间地面经常出现湿滑现象,但保洁员未能及时清理,擦地时也未摆放“小心地滑”提示牌。有的店家措施比较完善。记者在一家连锁快餐厅看到,工作人员用墩布擦地后,不仅摆放“小心地滑”提示牌,还用纸板扇风,让地面水渍尽快挥发。
&&&&事前提示事后救助不可少
&&&&法官指出,安全保障义务的内容主要包括,经营者或者组织者保证其服务设备、设施符合人身安全保障要求;向消费者提供的服务内容和过程本身应当是安全的,不能有不安全因素;防止因第三人的违法行为甚至犯罪行为对消费者可能造成的损害。
&&&&从审理案件情况看,涉及前两条的内容最容易引发纠纷。北京汇佳律师事务所的芦云律师是北京法学会消费者保护分会理事,她介绍,目前法律上只规定了管理者需承担事前的提醒义务,但在实践中还需承担事后第一时间救助或采取补救措施的义务。
&&&&从硬件来说,管理者应该保证电梯、台阶等设备设施的安全性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包括对设备设施的保管、维护及配备。
&&&&从软件来说,管理者还应从场所布局、安全提示、专门人员救助巡视等方面做到位。具体有警示、指示说明,通知和保护等义务。
&&&&特别提示
&&&&老人跌倒索赔为何被驳回?
&&&&法律界人士指出,经营者对经营场所的防范和控制力度是有限度的,维护场所安全并非经营者单方完全承担的义务,被保障人也应当具备一定的自我保护、注意义务。
&&&&2013年,65岁的齐俪(化名)将北京某百货公司及四楼一家咖啡厅起诉至东城法院。齐女士称,她在咖啡厅用餐时跌倒,导致压缩性腰椎骨折。当时餐桌位于一个台阶之上,台阶底部贴有一个模糊提示“小心台阶”,但站着是看不见的。她认为自己受伤系咖啡厅过错所致,且百货公司作为房屋的所有者和管理者也应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在庭审中,芦云律师代理被告辩称,齐女士自行选择有台阶的2号桌位,和家人入座时,服务人员已经提醒对方“小心台阶”。齐女士摔伤后,服务人员及时帮助并与家人将其送至医院,还交给其3000元,并两次到医院看望。因此该店已经尽到了安全保障义务。
&&&&法院认为,咖啡厅在台阶立面设有固定安全提示标识“小心台阶”,对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已作出了合理的提示,事发后工作人员及时送医治疗并垫付部分费用,已尽到了合理的安全保障义务。齐女士系自行选择位于台阶之上的桌位并且已入座用餐,足以说明她在入座前应已知晓台阶的存在,应承担受伤的全部责任。
&&&&法院一审判决驳回齐女士的全部诉讼请求。判决后,齐女士不服上诉。二审法院认为,安全保障义务并不是无限责任,而是在合理限度内的注意义务,咖啡厅已尽到了合理的注意义务。2014年2月二审法院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老人维权索赔要适度
&&&&东城法院民六庭法官张绪纯介绍,在实践中发现,很多老人及家属对事情认识不清楚,出现了漫天要价等过度维权的现象。
&&&&“老人维权时一定要有理有据,对于自身有没有过错要有正确判断,提出恰当的请求。”张绪纯法官认为,首先双方要进行合理协商,家属情绪不能过于激动。其次一定要树立证据意识,被侵权人要保留摔伤及诊治过程中的核心证据。如果证据欠缺,老人的权益也得不到维护。法官建议,首先事发后应及时在现场用手机拍照或录像,其次要拨打110报警,双方在派出所留存笔录等证据。医院诊断证明以及医药发票也应保存好。
&&&&“虽然法律倾向于保护弱者,但作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也应该承担必要的注意义务。”张绪纯法官说,法院审判时不仅看管理者履行义务的程度,也要看老年人存在过错的程度,与索赔要求相比,实际判决结果都会有落差。
&&&&“有一种误解是老人只要摔倒了,管理者就应该承担责任。”北京汇佳律师事务所的芦云律师指出,实际上不是所有责任都由管理者承担,因此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出入公共场所要注意安全,避免摔伤,诸如人多拥挤的地方尽量不要前往,外出时最好有成年亲友的陪伴。有的老人独自去超市,带着众多物品,坐电梯或下台阶很容易出现危险。有的老人行走不便却在雨雪天出行,都增加了自身摔倒受伤的可能性。&&&&&
&&&&家里添了“一小”,就会多了“四老”,也就是“一小”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四老”中的很多人秉承着一个坚定的信念:我要帮子女看孩子,我要把我年轻时的育儿经验发挥出来,我要把我年轻时育儿的遗憾弥补回来……&当然,也有一些家庭多了“一小”吸引不来“四老”,因为这些老人或恐惧带孙子,或不愿意打乱自己原有的生活。
&&&&不管老的是否给儿女带孙子,在如何带“一小”的问题上,老人与子女的矛盾多多少少都会有。当老人和子女的观点发生冲突时,到底应该听谁的?老人与子女关于带孩子“理念”上的矛盾到底会对“一小”产生哪些影响?北京回龙观医院老年科病区主任燕江陵和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内科心理专业副主任医师张纪水认为,隔代抚养最重要的是老人和子女要处理好关系,这样才不至于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
&&&&老人到底能不能帮忙带孙子?
&&&&先做个评估
&&&&案例:40岁的王女士即将当妈妈了。对于她来说,这是天大的喜事。王女士曾一度想当“丁克”,准备和先生两个人潇潇洒洒的过一生。35岁那年,她突然改变了主意,决定养个孩子。“我们两个人住在大房子里,每到晚上,都觉得房间里格外沉寂,冷冷清清,没有人气。”但他们的决定来得有点晚——他们准备养孩子时,已经错过了最佳生育年龄。后来几番折腾,直到王女士快40岁的时候,才终于怀上孕,要当妈妈了。王女士家里的经济条件不错,可以请月嫂、育儿嫂来帮助照顾孩子。但她觉得,自己的妈妈来帮忙照顾一下更好。“月嫂毕竟不是自己家里人,别人说得再好,我也很难完全信任。”王女士的算盘还没打好,她的妈妈就放出话来,“我身体不好,血压高、血糖也高,可别指着我帮你看孩子!”王女士觉得母亲的话让她特别心寒,于是她像“祥林嫂”一样,见到朋友就念叨:“我这么大年纪了,好不容易养个孩子,当妈的怎么就不能搭把手,帮个忙?”
&&&&专家说:
&&&&都站在对方角度想一想
&&&&燕江陵说,在大城市里,多数老年人还是会来帮助子女带孩子。“绝大多数家庭还做不到妈妈全职在家,至少在学龄前阶段还是需要老人来帮忙。”因此,很多子女也会理所当然地认为父母愿意来帮助自己带孩子。
&&&&王女士的妈妈不愿意帮着子女带孩子,其实是有原因的:老人认为自己的身体状况不好;王女士强烈希望妈妈来帮助自己也可以理解:她的宝宝得来不易,再加上自己是高龄产妇,在这个心理比较脆弱的时期,她特别希望最亲的人能给予她强有力的支持。不巧的是,王女士和她的母亲都站在了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没有为对方着想,因此,双方都觉得不开心。
&&&&老人就算愿意帮助子女带孩子,子女也要先做做功课,提前给老人进行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评估。燕江陵说,老年人有着自身的特点,从身体状况来说,老人的健康状况是逐年下降的,有些老人的身体状况可能不允许他们帮着子女带孩子。“多数老年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病,如果一个高血压的老人血压控制得比较好,还可以考虑帮助子女带孩子;但是如果老人的血压控制得不好,或者心功能不全,即使老人愿意帮助子女带孩子,子女也要掂量掂量……”
&&&&老年人到底能不能带孩子,也需要进行心理评估。“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状况也会出现很大的变化,老了之后特别容易出现担心害怕的情绪。”燕江陵说,不少老人一想到要帮助子女看孩子,就产生了强烈的心理负担,这就是一种“预期焦虑”,也就是说没等看孩子呢,就先想到了各种各样的危险状况,“现在的孩子都宝贝着呢,要是磕了碰了可怎么办?”有的老年人已经出现了精神障碍,但是儿女浑然不觉。“曾经有一个老人已经痴呆了,做饭后经常忘了关火、经常忘事,但儿女认为老人年纪大了,这些情况都很正常。”让已经出现精神障碍的老年人看孩子,一旦发生危险,后果不堪设想。
&&&&对于案例中王女士的母亲如此直白地表达,燕江陵觉得换个角度来看,也不是坏事,“她已经提前告诉女儿别指望她,也就是在提醒女儿提前做好准备,免得孩子出生后手忙脚乱。当然,她们还有一些折中的办法,比如可以请个月嫂,再让老人适度帮忙。”
&&&&理念冲突怎么办?
&&&&提前沟通达成共识
&&&&案例:老人愿意帮助子女带孩子,但是问题来了:养孩子到底听谁的?
&&&&今年69岁的刘阿姨年轻时非常要强,工作上很努力,在家里也是“一把手”。五年前,刘阿姨“升级”当了奶奶,原本微妙平衡的婆媳关系骤然变化,儿媳妇和刘阿姨冲突不断。其实,这些看起来不可调和的问题都是琐事:孙子刚刚出生时,儿媳妇就给孩子用上了纸尿裤,但刘阿姨觉得纸尿裤太贵,“一片纸尿裤好几块钱,我儿子辛辛苦苦挣的钱,容易吗?”刘阿姨身体状况一般,特别怕冷,平时她穿得总比别人厚,她理所当然地认为孙子也冷,每次带孙子出去玩,都按照她的体感温度给孙子穿衣服,但儿媳妇认为小男孩就应该冻着点……鸡毛蒜皮的事儿多了,日积月累,双方又不肯让步,时间久了,儿媳妇开始与儿子吵架,有一次两人竟然动起了手。最终的妥协方案是婆婆退出小家庭,但刘阿姨的儿子从此以后天天都是“苦瓜脸”,觉得自己太不孝顺了……
&&&&老年心理专家说:
&&&&给老人留有“毁坏”的余地
&&&&老人与子女育儿理念的冲突几乎在所有的家庭中都存在,只是程度不同而已。燕江陵说,老人与子女之间没有代沟的太少了。育儿理念的冲突实际上也是代沟。在一个家庭中,除了代沟之外,还有可能存在地域差异、城乡差异……一个农村的婆婆和一个城市的儿媳妇在育儿理念上很难统一;一个南方的女婿和一个北方的丈母娘在吃饭的口味上也很难合拍……老一代与青年人成长时代不同,生活习惯不同,出现差异非常正常,但在育儿理念方面,一定要事先做好沟通工作,达成共识。“老人和子女谁妥协并不重要,关键是有人要妥协;妥协的目的是为了孩子更好地成长。”
&&&&“其实有些工作可以前置。”燕江陵支招说,现在年轻人都愿意接受新的育儿理念,子女不妨在孩子出生前就买来一些书,和老人一块儿学习,做好准备工作。如果老人和子女配偶的生活习惯不一致,那就要在生活习惯上互相接纳。老年人学习能力下降,很多新潮的电器不会用,“年轻人用奶瓶消毒器都觉得太简单了,但老年人面对消毒器上的一堆英文字母,就不知道如何下手。子女可以在按钮上贴个中文标志。”燕江陵自己也曾经让老人帮忙带过孩子,她的体会是,让老人帮忙带孩子还要留有“毁坏”的余地,比如老人不小心把奶瓶摔了,把新潮的电器弄坏了,“千万别因此埋怨老人。”燕江陵还特别提醒年轻人,要教会老人一些基本的急救技能,一旦老人独自带孩子时,发生气管异物、烫伤等紧急情况时,老人能够紧急处置,否则会造成不堪想象的后果。
&&&&儿童心理专家说:
&&&&和谐的家庭氛围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
&&&&老人和子女在带孩子的问题上发生冲突后,双方都觉得很生气,但最受伤的还是孩子。北京儿童医院副主任医师张纪水说,家庭是个集体,每个成员的生活习惯、阅历、性格、脾气都不尽相同,但家庭中的所有成年人都要尽可能地求同存异;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沟通的方式和技巧。如果一个家庭中矛盾冲突不断,就会影响到孩子的成长。
&&&&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带孩子难免生病。有的子女不懂得基本的医学常识,孩子生病后会埋怨老人。“有的自闭症孩子父母会抱怨自己的父母,说孩子自闭是因为老人不带着孩子与别人交往导致的。实际上,自闭症的发病与老人到底如何带孩子没关系。”
&&&&“孩子其实非常聪明,也很敏感。”张纪水说,一个四五岁的孩子已经可以将每个家庭成员的脾气秉性摸得非常清楚,“他会察言观色,他知道见到谁可以撒娇,见到谁要听话……”孩子与成人相比,主要是欠缺社会经验。老人与子女吵架了,孩子看到后,就觉得发生了天大的事儿。过一会儿,老人与子女和好了,但孩子认识不到这一点,他会没有安全感,只有和谐的家庭氛围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
张棻&周明杰&吴楠
&&&&北京史上最严控烟令落地半月,抽烟愈发不便的环境和随处可见的控烟宣传,让一些老烟民也动了戒烟的心,可是抽了几十年的烟真能戒掉吗?来听听戒烟成功的老烟民们怎么说——
&&&&你再抽
&&&&别人就烦你了
&&&&65岁这一年,老梁戒烟的时间终于和他的烟龄持平了。三十年前那个一天就能抽掉一包烟的老梁,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现在他会当面劝说在电梯里抽烟的年轻人把烟掐灭。
&&&&老梁的烟瘾多少打着一点时代烙印。17岁那年,他下乡到农场,分配在畜牧组放牛,草地里蚊子凶猛,前辈们就指点他:抽烟能熏蚊子,“所以我就抽上了”。尽管已戒烟多年,但老梁对“抽烟”这件事的看法很“客观”:“在农村的时候抽烟确实有好处:蚊子叮得少,到山上采木耳采蘑菇,蛇都离你远远的;而且那个年代也没有关于吸烟有害健康的意识,大伙都抽。”后来老梁又调到团部给首长当警卫员,“首长抽,我也跟着抽。”即便后来回城,在车队工作的老梁也继续跟着司机师傅们喷云吐雾。老梁到现在还清楚记得当年化作烟雾的工资:“便宜的一毛五一盒,贵的两毛八一盒——那时候我一个月工资才34块钱。”
&&&&事情的变化发生在1990年,老梁调入机关工作,他发现新单位很少有人抽烟,几个领导也都不是烟民,老梁很快意识到了自己这个嗜好不合时宜,“我一身烟味进了别人办公室,让人家闻着烦,这样不行,必须得戒。”
&&&&戒,谈何容易?当时老梁烟瘾极大,“平时一天一盒到一盒半,给领导写材料的时候,那就是一根接一根,不抽写不下去;看见别人抽,自己就想,没别的办法,只能靠意志,咬牙也得戒!”&老梁的办法是在兜里放上糖块、瓜子,“看见别人抽烟就含一颗糖或者嗑几个瓜子,干别的事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就这样熬了一年,老梁发现自己对烟的感觉已经变了,不仅不再心痒,闻到烟味以后反而会觉得烦。而且,时间越长,老梁越能体会到戒烟的好处:
&&&&“我原来抽烟的时候,吃饭都不觉得香,吃完饭必须要马上抽根烟才舒服,戒了一年以后,情况变了,饭吃在嘴里能觉出来是甜的。”
&&&&“我吸烟后期,每天早起都咳很多痰,也是在两年以后,痰渐渐没了。”
&&&&“我原来瘦,只有120多斤,戒烟以后,体重增加了10公斤,现在始终保持在140斤左右。”
&&&&“我在家抽烟,家里人也都让我出去,为了抽烟,兜里还老得装着火柴、打火机;戒烟以后,这些脏东西也不用带了。”
&&&&为了熏蚊子点燃人生第一根烟的老梁,抽烟24年,戒烟24年,他不太理解如今把抽烟当作时髦姿态的年轻人&,“环境变了,意识也变了,没有那种特殊需要,你再抽,别人就烦你了。”
&&&&突发心梗第二天&决心戒烟
&&&&戒烟十年,老邬仍记得自己戒烟第一天的场景。
&&&&那是在北大医院心脏内科的病房里,刚刚做完心脏支架手术的他躺在病床上。头一天半夜,老邬突发心脏梗塞被送医。病床边,孩子一条条向他复述着心脏病的高危致病因素——“常年大量吸烟”被重复了几遍。
&&&&“从那一天起,我才真正决定戒烟,也是第一次深刻地理解了,‘吸烟有害健康’这六个字。”那年老邬60岁,烟龄超过40年,最开始吸烟,是为了拉近工友之间的关系。就这么你一根我一根地抽了起来,从工作一直抽到退休。“平时家里人也常说抽烟有害健康,也尝试过戒,但没几天就放弃了。”与许多吸烟者一样,老邬把戒烟失败归于两点:吸烟的瘾头太大,总觉得吸烟的危害轮不到自己:“最爱安慰自己的一句话就是,我抽烟不往肺里吸,都吐出去了。”
&&&&同事朋友间的吸烟氛围,也让老邬的戒烟大计一再受挫,别人递烟不抽不合适,抽了人家的烟,不还一根也不合适:“有时候说是一天一盒,其实要比这个量大。”
&&&&“这一得了病,身边终于没有劝抽烟的了。”心血管里安上的支架,仿佛一下“祛除”了老邬多年的烟瘾,出院至今,他再没有抽过一根烟。
&&&&“原来戒烟的难受劲儿,好像都没有了,烟一戒,体重还胖了几斤。”老邬明白,“毒瘾”消失得这么快,主要还是心态发生了变化,从“天不怕地不怕”,到“吃一堑长一智”,这也是吸烟者最难迈过的坎儿:“戒烟时候,心里没着没落的,手里嘴里都少点儿什么。这时候容易想,抽两根也没事儿,我少抽点儿不就行了么。越这么想,到最后肯定戒不了。”
&&&&而对于老邬一样的中老年人来说,还有个致命的观点阻碍着戒烟的进行,“我戒烟后,也总劝身边的朋友戒烟。可老有人说,都这个岁数了,抽一天算一天吧。”
&&&&“很多老人觉得,我都抽几十年了,戒也来不及了,不如舒服一会儿是一会儿。可我的经验告诉我,就算戒烟晚,还是有许多好处。”老邬建议,中老年人戒烟同时可以增加一些简单的锻炼:“下决心也得有点好处推荐,戒烟后锻炼,觉出来身体在变化,才能坚持。”
&&&&因为烟瘾&我成了“没有素质”的人
&&&&年过六旬的张毅在一所地方高校任教,他戒烟的契机是二十年前的一次旅行。那年暑假,张毅带孩子到北京来玩儿,故宫、天坛、颐和园……几次张毅不自觉地点起烟,都碰到了工作人员的劝止:“同志,这儿不能抽烟。”
&&&&尽管远没有2008年之后的控烟力度,但重点文保单位遍地的北京让这个资深烟民第一次感受到了束缚。当了二十多年老师的张毅,自认为生活中处处笃守“为人师表”的信条:过马路一定等绿灯,一个饮料瓶子攥在手里两个多钟头也要找到垃圾桶才扔。“在那之前,我从来没有在公共场所被人指出过:你这么做不合适;就因为烟瘾,我一下子成了别人眼里‘没有素质’的人。”深受刺激的张毅在剩下的行程中,干脆扔掉了烟和火机。
&&&&或许是因为每天丰富紧凑的行程分散了他的注意力,做好准备要跟戒断反应做斗争的张毅发现,自己居然没有太多不适,除了偶尔下意识地摸烟,然后发现口袋空空如也,这才猛醒:自己在戒烟。
&&&&没撂狠话,也没寻找替代品,回到日常生活中的张毅惊喜地发现,自己并没有那么渴望香烟了。然而在此之前,张毅一直觉得自己这辈子都不可能离开这个“老朋友”呢。“我是上大学的时候熬夜看书翻译东西,为了提神开始抽烟的。”二十年下来,张毅惯常夹烟的左手食指和中指都呈现出一种明显的枯黄色。
&&&&意外的戒烟成功,让张毅自豪了很久,因为身边有太多同事、朋友戒烟失败的故事,“我有个同事用吃糖代替抽烟,结果烟没戒了,还得了糖尿病。”张毅觉得,“要戒就要想着这一次就再不抽了,不能给自己留后路,失败的经历反而会加深自己不能打败烟瘾的想法。被动地戒是戒不掉的,自己确实认识到这件事不好,自然就戒了。”
&&&&直到现在,张毅都记得自己在故宫被人劝阻抽烟时的感受,“成年人很少有觉得羞愧的时候,那一次就是,真被刺激到了。”
&&&&宁肯戒死&也不抽死
&&&&46岁的肖鹏戒烟已经5年了,他从18岁开始抽烟,工作之后,基本上是两天一包烟的频率;而立之年试着想戒,可戒了几次都没成功。最终让他下定决心戒的,是经济压力、身体健康以及“挑战自己,看看到底能有多大毅力!”
&&&&肖鹏最开始戒烟,是因为媳妇怀孕了,“说是戒烟,其实就是在媳妇面前不抽,其他时候猛抽几口。”闺女出生后,肖鹏有半年多的时间把烟量降了下来,“天天要照顾她,怕把孩子呛着,就算了。”&但孩子到了十个月之后,肖鹏抽得更凶了:“孩子不好好睡觉,折腾得我晚上也睡不好,白天上班的时候不抽几口扛不住。”
&&&&闺女四岁时,应孩子要求,他再次开始戒烟。“她妈妈撺掇孩子,要求我家禁烟。”因为不是出于本心,所以肖鹏戒得很不成功,“戒烟糖吃了很多,还买了戒烟烟斗,天天叼着,最后都以失败告终。”
&&&&直到2009年,肖鹏把家里的车从夏利升级到了帕萨特,“感觉每个月支出确实挺大。因为我也很注意,买焦油含量低的、贵一点的烟,总觉得这种烟对身体伤害少一点,每个月花在烟上的钱得有三百多吧。另外我也快到四十了,我父母都有糖尿病,必须得打胰岛素了,我和两个姐姐一起照顾起来也很吃力。于是就想到了自己,如果不注意身体,将来带累闺女了。这次我自己下定决心戒烟。”
&&&&戒烟的反应,肖鹏之前有所体会,所以他给自己制定了方案:“绝不拖延,不能逐渐减量,得干脆一支不抽。”在绝不抽烟的同时,肖鹏在另一方面放松了自己:“那时候,我还有失眠的老毛病。之前失眠的时候就抽抽烟,慢慢培养睡意。那会我就给自己加安眠药的量,避免两头作战。我吃氯硝安定,这种药也挺厉害的,依赖性挺强。不过我戒烟后,又用另外一种安眠药代替它,又加大运动量,没多大痛苦,就把安眠药也戒掉了。”
&&&&肖鹏说,他的戒断反应持续将近一年,&“戒断反应是很暴躁、易怒,和戒毒有点像。我戒烟半年多的时候,在单位暴怒了好几次,当时想,算了,何苦呢?后来有一句话起了挺大作用——宁肯戒死,也不抽死。”
&&&&刚戒烟的时候,肖鹏吃不下去饭,媳妇就变着花样给他准备小吃,“烤小馒头片、炸的发面小果子、豆腐冰激凌……都是媳妇自己动手给我做的,我觉得就冲着媳妇的这份心,也得坚持。更何况还有我自己的骄傲,男子汉大丈夫,说话砸地上,就得做到!”
&&&&一年多后,肖鹏戒烟成功,“闻见烟味就恶心了。”回想自己的经历,肖鹏认为戒烟最重要的是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放松:“戒烟很容易折在一些小事情上,比如别人给你递了支烟,开了句玩笑,或者自己给自己找个理由,‘就吸一口’等等,这一口往往就会让你半年的努力化为乌有。”
每天运动半小时为宜
&&&&挪威一项最新研究显示,老年男性每周6天、每天运动半小时,死亡风险很可能比“沙发薯片族”减少40%。
&&&&研究人员1972年至1973年以1.5万名1923年至1932年出生的男子为调查对象,对他们进行体检,对方则自愿提供生活方式信息;2000年,研究人员进行回访,尚有1.27万人在世,其中5700人愿意继续参与调查;到2011年,这5700人中依然健在的不足3600人,即便如此,研究人员对这11年间有规律锻炼的效果感到震惊,毕竟调查对象已是七八十岁高龄的老人。
&&&&研究项目带头人、挪威运动科学学院教授霍尔姆与同事在5月份的《英国运动医学杂志》上发表文章说,死亡率减少40%,与每周6天、每天保持30分钟的适度运动时间存在相关关系,无论轻度运动还是剧烈运动;另外,保持剧烈运动习惯的老人,比如每周数次大运动量训练,要比那些经常久坐不动的老人长寿5年。&
&&&&马拉松,对于年轻人来说都是一项挑战,更何况是年迈的老人。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迭戈市日前举行的摇滚马拉松比赛中,92岁的哈丽雅特·汤普森以7小时24分36秒的成绩跑完42公里马拉松,改写女性全程马拉松完赛者最高年龄纪录。如今国内外跑马拉松的老年人越来越多,他们诠释了生命不息,运动不止的真谛。
&&&&最励志
&&&&76岁开启赛跑生涯
&&&&“如果不参加马拉松,我不会活到今天”
&&&&汤普森来自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夏洛特市,是5个孩子的母亲,同时也是一名乐观的“抗癌斗士”。她曾两次罹患癌症,但都成功康复。为鼓励曾经的病友振作起来,汤普森76岁时开启自己的马拉松赛跑生涯,以此为美国白血病和淋巴瘤协会筹款并一直坚持至今。
&&&&对耄耋之年的汤普森而言,跑完全程马拉松是个不小的挑战。她回忆说:“我第一年参加马拉松比赛时,一开始打算走完全程,但看到其他人都在跑,于是决定和大家一起跑起来,(跑完之后)的感觉还真不差。”从那之后,汤普森便坚持参加每一届的摇滚马拉松比赛,只因病缺席过一次。
&&&&今年5月31日是汤普森第十六次参加比赛。对她来说,除了年龄不饶人,丈夫年初的辞世以及自己腿部出现的感染症状都让今年的比赛显得更为艰难。
&&&&“我不能很好地训练,因为我的丈夫病得很严重。”她说,“那段时间,我必须和他在一起。他去世后,我的腿又开始接受治疗,我很担心完成不了比赛。”
&&&&不过,这些困难都没有打败这位顽强的老人。比赛期间,汤普森56岁的儿子一直陪伴在她身边。除了家人的陪伴,为坚持跑完全程,钢琴家出身的汤普森说,自己一路还在脑海中弹奏着曾经演出过的钢琴乐章。
&&&&最终,在比赛中,汤普森以7小时24分36秒的成绩跑完全程,用时不仅比去年快了6秒,还刷新了女性全程马拉松完赛者最高年龄纪录。与创纪录相比,能为癌症研究筹款才是汤普森参加马拉松的最大乐趣和动力。
&&&&“如果不参加马拉松,我不会活到今天。”她说,“(所以)我在帮助他们(癌症患者)的同时,他们也在某种程度上帮助了我。”汤普森是一位钢琴演奏家,曾在卡内基音乐厅演出过三次。她家中有好几个亲友都是死于癌症。
瞄准105岁以上纪录
&&&&“我会保持梦想,并将保持最好的状态”
&&&&日本百岁百米短跑世界纪录保持者宫崎秀吉的下一个目标是创造105岁以上年龄段世界纪录,而且想与短跑之王博尔特“一较高下”。
&&&&宫崎秀吉已经105岁了。2010年,他以29秒83的成绩创造百岁老人百米短跑世界纪录。每次比赛结束,宫崎都会模仿博尔特的拉弓式招牌动作,被称为“金色博尔特”。他说:“我会保持梦想,并将保持最好的状态,严格要求自己,保持健康。这一点对所有人而言都一样,乃至博尔特也不例外。”
&&&&在2014年的日本全国田径大师赛上,宫崎的成绩为38秒35,比冠军慢20多秒。但是,对方年龄优势巨大,“仅”82岁。他决心冲击105至109岁年龄段百米纪录,他只需通过终点线即可,因为这个年龄段现在没有世界纪录。
&&&&宫崎跑步时间不长。92岁那年,他看了一个老人体育日的节目后,决定开始训练。这名身高1米51、体重42公斤的老人通常早上背着3公斤的铅球,在家附近的公园沿着百米跑道跑一圈。休息片刻,投几回铅球,然后回家,每周训练两三次。
&&&&宫崎说自己很注意饮食,细嚼慢咽,“每吃一口要嚼30下,这样我的胃才高兴,有助于我跑步”。另外,他的“秘密武器”是女儿做的橘子酱,每天都吃。
已参加170场马拉松
&&&&“第一动力是保持活力,第二动力是多做善事”
&&&&英国90岁老人保罗·费里德曼参加了今年4月底举行的伦敦马拉松比赛,堪称是这次比赛中最老的参赛选手。
&&&&保罗自61岁开始跑步生涯,已参加过170场马拉松比赛,多年来,他已经筹集慈善资金10万英镑。保罗来自艾塞克斯郡的霍恩彻奇,是一名退休的零售采购员。2008年英国女王亲自授予他勋章,以表彰他的杰出事迹。
&&&&谈起自己的跑步生涯,保罗说:“我从61岁起参加马拉松,因为感觉自己被困在办公桌旁,生活刻板、索然无味,而我本身是个好动的人。”尽管年事已高,呼吸也不似从前顺畅,但他依旧热情不减,仍然坚持每天运动,他每天早上都要骑室内自行车半小时。保罗决心继续参加马拉松赛,直到他现年16岁的孙子塞缪尔年满18岁接替他为止。塞缪尔谈起自己的祖父十分骄傲,非常希望自己能和祖父一起参加马拉松,两人相互打气。
&&&&2007年保罗的妻子死于肺癌,从那以后他便开始为艾塞克斯郡的圣弗朗西斯临终关怀所募集资金。他专门在家里空出一间房摆放奖牌和纪念品,里面的奖牌数十枚了。“我这么做的第一动力是保持活力,二是多做善事,三是保持幽默感,我还会继续跑下去的。”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医疗执业许可证副本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