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丘的传说石梯有多少级

飞来寺的观世音菩萨(婆婆的自传)
最近婆婆说写了些文章,在谈心杂志上发表了,今天看到了,转过来和大家分享下:
收到《谈心》第十六期,看到“佛学小百科”栏目对观世音菩萨名号的解释,才知道观世音菩萨的含义:原来是人们遇到灾难时,只要念其名号,便闻声救苦前往救渡。我年近七旬,在侄女的带动下,才开始了解佛教。回想童年时,天天都能听到妈妈念南无阿弥陀佛,若是遇到乞丐,有病痛,很可怜的人,都是一边掏钱一边念阿弥陀佛,但念的最多是观世音菩萨。妈妈念观世音菩萨的目的,都是祈祷全家平安和父亲能发财,都很灵验,在我家遇到灾难时,只要念菩萨圣号,都能逢凶化吉,消灾除难。
梧桐观音& 飞来立寺
提起我的童年,我不能不想到我的母亲。母亲生于民国二年,家住无锡乡下,不识字,认识钱,有双缠过又放开的踋。八岁给了苏州虎丘的父亲家做童养媳,除了会做家务,还会绣花,编蒲扇,卖过花,做菜粽。
父亲十三岁只身去上海天伦造纸厂拜师学徒,勤学苦练,自学文化,自学英语,掌握了造纸技术。
日本人打上海前,父亲带着母亲和哥哥姐姐,随着一帮逃难的人群到过湖南广西。经熟人介绍父亲先行去了重庆,在苗溪嘴造纸学校任教导主任并教造纸学。母亲在没有生活来源的时候做菜粽卖,每天做五十斤糯米的粽子,总是一抢而空。她带着孩子边做生意边迁徒。二年后也到了重庆。小时候母亲经常对我们讲她这段逃难的艰辛。
苗儿石只有一条不长的街,这里不繁华。街上租不着房子住,父亲托学校的人租到苗儿石半山腰上的房子。上山有一条山路,右边沿路是些坟地和杂草松树,左边有几家稀疏的民房。我家就住在这山腰的最后一间房子里。房门对着山路。山路正前方是座笔挺的山崖。山路过了我家门就向左拐,斜坡朝上,翻过这座山的山脊。
门口靠山墙有口灶,靠山墙堆着煤炭和柴禾。房子的山墙外,邻着拐了弯的山路,有不到十平米的一小块平地,地上长着一棵梧桐树。母亲常在这里干活。
六十九年前,我就出生在这半山腰的房子里。在我不到一岁时,和两个哥哥染上了痢疾。父亲请来了郎中,开了三个方子。母亲买来三个药罐,在药罐上绑上不同颜色的布条。红布条那个罐就是我的。我们三人一边喝药一边“打标枪”(拉稀);几天下来个个面黄肌瘦有气无力。妈妈白天煎药,做饭喂饭喂药洗尿布,夜里和衣在床边守着我们,没有睡过一个时辰的觉。有天下午母亲坐在灶门口给我们熬药,心生恐慌,怕我们出事,焦急万分,眼盯着药罐,就念着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保佑我的儿女。念着念着睡着了。这时妈妈看见一白衣女子进来对她说:大嫂你不用害怕,娃儿不会有事,有我保佑。妈妈说:有你保佑?那我到哪里去找你啊?白衣女子说:我就住在你家外面的梧桐树下。母亲惊醒过来,忙跑到门外看梧桐树,树下什么都没有。
傍晚父亲下班回家,妈妈赶忙把梦中的情景讲给他听,父亲讲:如若信其无,不如信其有啊!于是拿起锄头便在树的周围挖起来,挖了一尺多深发现一块石头,经过小心的清理,挖起一块多公分高、多公分宽、多公分厚的大石头,石头背面平整,正面浮雕的坐观音菩萨像,冲洗干净后没有破损缺陷,爸妈心里很欢喜。
挖出观音菩萨石像的消息很快在苗溪觜传开了,苗儿石街上的人都感到不可思议,连房东罗老板都不知道有石观音。
接着,我们一个个病都好了,妈妈和罗大爷商量,要给观音菩萨建座庙。苗儿石街上铺子里的老板和老乡都很支持,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在离我家六十来米的后山山路边有一块地势稍平的地方建了一座砖木结构的二层小楼。每层不到二十平米,一层靠墙有一架没有扶手的楼梯。楼上一张桌子上贡着顶块红布的观音。菩萨前面的桌子上有一香炉二个蜡台,四个盘子,地下有二个蒲团。
爸爸说:当地人都不知道梧桐树下有观音,观音菩萨是飞来的,小庙取名“飞来寺”,庙里没人看管,也没有尼姑、和尚。就像过去的土地庙门总是开着,经常有人去上香。我们经常在小庙周围玩耍。每年春节,施主们在这里聚会,吃斋饭。节前节后妈妈比较忙。节前一周妈妈背着我下山到街上去收钱,基本上是向出资修庙的施主收的。钱收齐了去请做斋饭的大师傅,布置采买,借桌子条凳,锅碗瓢盆碟往山上抬。吃完斋饭又张罗归还……前前后后忙好几天。
2010年11月上旬,侄女要出国学习,到北京办签证,顺便来秦皇岛看望我。要我学弟子规学佛法,带来许多书和碟。说这么好的法门都不学,奶奶不信佛,奶奶要是信佛,能带动我们一家人。我说:你说错了,你奶奶没有文化,没有高深的佛陀理论,不会背诵各种各样的经文,只会念南无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保佑,但是奶奶是虔诚的佛教徒。她念佛的目的很狭隘:目的是保佑我们全家平安、健康、及爷爷发财。但是她的品行是佛陀要求众生的准则。他初一、十五吃斋,为人善良有同情心,肯施舍穷人;从不和人争论、吵架,常讲:忍一时气,免百日之灾。我们家孩子在外面吃了亏,回来还要挨骂或挨打,她说我们是外乡人,强龙斗不过地头蛇。
她还教导我们不要做坏事,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间未到。
中渡渡口& 沧桑事变
一九四五年,重庆沙坪坝的一个有钱人,想开造纸厂,请父亲设计并建厂,厂址选在苗溪嘴的江对面,就在嘉陵江边,这叫“中渡口”。所谓渡口就是木头搭的台子伸在水里,运货的木船能栓能靠好下货,船家想在这里卸货或上货,需留下买路钱。
从渡口上岸有一条石条铺成的石梯路,当地人喊梯梯坎,上十来级石梯有几步石板地,这条石头路一直通向山顶,山顶上有一大块平地,重庆大学就在那里。
厂建成后取名华西造纸厂,老板全权委托父亲处理,父亲成了没有资本的厂长。厂大门开在这条石板路从江边到山顶一半的位置上,这里有六七十平方米没有石板的平地。厂的路对面有家杂货铺,这是苦力揽活的地方,主要的活是挑脚,挑夫们肩上掮着一根扁担和一捆绳子,还有架滑杆,都在路边等活。隔三差五唱双簧的,耍把戏的和耍猴戏的来表演,只要锣鼓一响,闲着的人都跑出来看,自觉地围成个圆圈,表演者在路当中演。演到一半收过一圈钱,保长肯定会出现,他是来收钱的,只要有交易他都要抽头,而且总是嫌少,讨价还价,半天开不了戏,大家心里都很恨他,不敢怒也不敢言,这个最热闹的地方和渡口,也是保长发财的地方。
从渡口拾级而上,路两边都有房子,都是平板房,路两边离最热闹的地方只隔一家的新房子就是保长家的。房后围着篱笆院子,院里地上有个大坑。保长家的篱笆围墙和纸厂的篱笆围墙之间有一条不足米的土路,直通江边。保长新宅的对面是他家老宅,老宅比新宅大一倍多,门面挨近最热闹的地方,房子的山墙和杂货铺的山墙当中有一条小路。
四十年代的中渡口,没有自来水,家家有缸,有一对木桶,都是从嘉陵江挑水吃。晚上照明用蜡烛,要是失火了,从江里挑水救火,那是杯水车薪。
我家住在厂里,老板在造纸车间大门的正对面建了一幢房子,一共四间,成L型,离造纸车间最近的一间做了成品间,造纸车间离成品间不足十米,L型围着空地是凉台。凉台是进出我家的必经之路,上面盖了顶,朝江水的一面有栏杆,夏天在凉台上吃饭,江面的情景看得清清楚楚。房子的山墙和厂里围墙之间不足三米的通道通着厨房,这是后搭建的。厂里的围墙也是竹篱笆做的,篱笆的蔑板上糊上了合过稻草杆的稀泥,可以挡风防雨防火。我家住的三间房子,间间都有两道门,互相连通。大热天吃过午饭,我和妈妈在家,三点左右,厂里厂外,男男女女,大声吼叫,失火啦!这时热风吹进家来,妈妈赶忙去房后看,保长家的二楼火光冲天,燃烧的火焰中夹着竹节的爆裂声,劈劈叭叭的响,四川人家里都用竹制家具,着起火来燃烧得非常迅速。
突然一阵大风呼呼地叫着,朝我家的方向刮来,大火顺着风势将二楼的火舌压到我家的屋顶上,掠过瓦片又朝朝江心方向飘去,竹屑木屑的火星落在屋面上。成品间有几十令纸,造纸车间也都是易燃物,看来大难来了。妈妈急得跳脚,我跟着妈妈跑回家。我第一反应就是抢出我心爱的小脸盆,它是不久前妈妈从沙坪坝买回来让我自己洗脸的花塘瓷盆。我抱着小脸盆站在阳台上等妈妈带我逃走。可妈妈却像躲猫猫一样在三个房间转圈的跑,口里不停地喊:“观音菩萨保佑”,这样转了两圈后又从堂屋后门跑进了厨房,抓起一把筷子,又折回堂屋,右手拿一把筷子在伸出的左手心里不停地戳着,嘴里大声喊着:“菩萨保佑,菩萨保佑。”每吸一口气都喊三声:菩萨保佑,在堂屋里转圈跑。我呆呆的看着妈妈,心想:她还不带我跑,烧死了怎么办,就大哭起来。也许“飞来寺”的菩萨听见妈妈的呼唤,显灵了,一阵大风刮来,风向转了一百八十度。屋后的人大喊:“风向转了,风向转了”。妈妈听见后,跑到屋后一看,没有危险了。这是打浆车间的工人已经拉起了水管,正对着我家屋顶喷水,瓦面上冒着热气。
保长家还在烧,后院的篱笆也烧没了,他家雇来好多挑水的人,江里打水,往上挑水灭火,直到傍晚还能听见有倒水的声音。
傍晚爸爸从城里回来,到处检查了一遍,篱笆墙上泥掉了很多,篱笆有些地方烤焦了,有两处烧了两个大洞。
爸爸对妈妈说:随便拿一件东西都比筷子值钱,是不是拿筷子有甚讲究。妈妈说:吓昏了头,不知道为什么去抓一把筷子。爸爸妈妈都说:菩萨显灵了,要不然纸厂都要完蛋。保长家失火殃及邻里,上上下下的房子都烧得精光。都流传说保长吃鸦片烟把床点着了,引发的火灾。有人骂他缺德报应,包括我爸爸妈妈也背地里骂他。
因缘相织& 横祸飞来
保长家失火虽然损失不小,他可以从别的地方找回来。解放军打重庆前,国民党为在中渡口招兵,老百姓都知道要打仗了,都不愿去送死。兵站招不到人,保长带人到处抓壮丁。虽然父亲买通了保长,但保长还是晚上把工厂的工人带走当兵了。当时物价飞涨,厂子也是艰难地维持生产,再加上抓壮丁,纸厂在解放前夕就关门了。造纸厂关闭了,父亲没有了工资,大米飞涨,家里每天吃两顿掺白菜加盐熬的稀饭。一天吃过早饭妈妈叫住两个哥哥,对他们说:昨晚我做了个梦,梦见观世音菩萨,她对我说:她歪着头很难受。你们俩个装好钱,过江去上“飞来寺”看看。两个哥哥下午回来说:去庙里看了,菩萨被人从台子上推下来了,倒在后墙的角里弄不动。听说沙坪坝大庙被砸了,哥哥带我去玩,庙的大门没有了,大殿的门也没有了,大殿上所有佛像都砸得稀巴烂,地上全是泥、稻草和木头碎瓦片,只有好多蜡台和灯盏没碎,没什么好玩的,就回来了。
回想我的童年,真想回去看看,看看嘉陵江,还是不是淡绿的水清澈见底,还有那岸边的光滑的鹅卵石,看看苗儿石翠绿的青山,半山腰那间我出生的房子,和比我小一岁的“飞来寺”。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新闻中心News Center
您现在的位置: &
春天的故事
——记海四班石公山春游活动
&&&&仿佛是一夜间,窗外干枯的树枝发出了新芽,像是嫩绿的萤火虫绕在了枝桠上,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春游的时节到了!&&&&当听到今年学校组织去西山石公山春游时,海四班的孩子们按捺不住喜悦的心情,无论是常住苏州的小朋友,还是刚刚从马来西亚来的新同学,都早早地做起了准备,购买零食、准备太阳帽、带上水杯……春暖花开的时节,和伙伴们走进大自然,是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啊!&美景·诗意&&&&“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身在苏州,却品不尽这里朦胧古朴的美,此次我们要去石公山,坐落在西山的古镇金庭,为了让孩子们春游的行程更充实,原主任组织孩子们在春游前提前领略了石公山的历史和美景。在钱雪兰老师的绘声绘色的介绍下,同学们记住了名称,纷纷表示明天一定要找到它们。&&&&上周五,当满载着苏外宝贝的十多辆大巴车驶过太湖大桥,孩子们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车窗外是波光粼粼的太湖,湖中间就是我们春游的目的地——西山。当大巴进入西山的土地,孩子们一下子被窗外的美景吸引了,这里路暖暖的阳光,而石公山,便是这幅画卷里精致的一笔。&&&&走进石公山大门,孩子们跟随导游的脚步,一起寻找着昨天钱老师介绍的景点,归云洞、云梯、明月坡……每到一处,孩子都欢呼雀跃,昨天对石公山的认识,变成了今天春游的导线,大家纷纷激动地要去找下一个景点。小桥流水之间作业和学习的压力,此时大家脸上的笑容是如此的美好纯净。&责任·团结&&&&走出校门,穿行在青山绿水间,周围的一切对海四班孩子们来说都是那么地新奇而美好,但无论走到哪里,大家都不忘提醒掉队的同学赶紧跟上,作为队长的远山博人和洪佩瑶,随时走在队伍的最后面,只要队伍一集合,都会负责地数人数,保证一个不拉后才允许队伍前行。&&&&当导游把小朋友们带到“一线天”脚下时,男生们争先恐后地想要爬上去。这“一线天”可真是有点恐怖,岩石中一条窄窄的缝,要是路面平坦些还好,但这里确是格外陡峭,抬头一望,沿着高高的石梯有几百级台阶才到石顶,勇敢的男生们跃跃欲试,但女生们却面露难色。这时林玉冉提议“我们班男生多,女生在男生的中间上去,男生保护女生,我们全班一起上去!”这一个提议立刻得到了全班同学的赞同,就这样,一个男生后面跟着一个女生,另一个男生紧随其后,窄窄的石梯中间,海四班的孩子们勇敢地前行,领头的钟国嘉还不忘提醒后面的女生“这级台阶有点滑,要小心。”在男生的保护下,胆小的女生们也变得勇敢起来,先登顶的同学向底下的同学鼓劲“加油,就快到了!”一次“几天大冒险,却让全班的心贴得更紧了。分享·友谊&&&&临近中午,孩子们有些饿了,我们来到了明月坡边的草地上,纷纷拿起准备好的食物,不知道谁说了一句“我们把带的所有吃的全部放中间。”于是大家纷纷照做,一瞬间,草坪中间成了美食的海洋,薯片、寿司、巧克力、饼干……“大家饿了,赶紧吃东西吧!”老师的话刚落音,孩子们就开动了,此时,不管谁的东西,只要是打开了,总会记得问一下其他同学“你要不要?”小朴妈妈亲自做的寿司成了大家的最爱,每人拿一块,不贪多,剩下的分给其他的小朋友。此时的海四班,像是一家人吃团圆饭,分享着美食,享受着欢乐。&&&&吃完后,女生们主动负责清理地面垃圾,把空的包装袋扔进垃圾袋里,把没有吃完的东西包扎好,保管起来。男生们承担起了拎袋子的重任,剩下的食物还真不少,一个人拎久了太重,大家轮着拎,愉快的春游,也加深了孩子们的友谊。&&&&&不知不觉,中午十二点半了,孩子们恋恋不舍地走出了石公山公园大门,回望门内,这里留下了孩子们童年最纯真的友谊,留下了海外师生关于这个春天最美丽的故事。&&
上一篇: 下一篇:
区市教育网站
网上活动网站
友好学校网站
学校地址:苏州新区竹园路201号
苏州外国语学校 版权所有
持术支持:朗钧网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虎丘的传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