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丹东市宽甸县县南门东街改名后叫什么街

宽甸满族自治县城镇郭氏林蛙油商店 地址:辽宁宽甸满族自治县宽甸镇董鄂妃街荣嘉一品楼下|电话8| - 中国黄页网<meta name="description" content="郭氏林蛙油位于辽宁省宽甸县。这里环境优美,交通十分便利,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是生产加工林蛙油的先天宝地。   & & 我公司是一家经国家相关部门批准注册的,专业研发、生产、销售纯天然野生绿色食品的企业。林蛙油系列、林蛙干系列、林蛙油软胶囊系列、林蛙油饮品系列是郭氏林蛙油的 中国黄页网 "/>
& 宽甸满族自治县城镇郭氏林蛙油商店 宽甸满族自治县城镇郭氏林蛙油商店 扫一扫,手机查看企业
宽甸满族自治县城镇郭氏林蛙油商店宽甸满族自治县城镇郭氏林蛙油商店郭氏林蛙油位于辽宁省宽甸县。这里环境优美,交通十分便利,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是生产加工林蛙油的先天宝地。   & & 我公司是一家经国家相关部门批准注册的,专业研发、生产、销售纯天然野生绿色食品的企业。林蛙油系列、林蛙干系列、林蛙油软胶囊系列、林蛙油饮品系列是郭氏林蛙油的主营产品。 我公司本着“健康幸福,食补为主”的理念,结合宽甸的动、植物资源的优势,高效、准确、快速的满足顾客的需求,为广大新老客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宽甸满族自治县城镇郭氏林蛙油商店 主营产品
企业黄页导航:产品黄页推荐:当前位置:&->&&->&&->&&->&
【 字体大小:&&&& 】
宽甸市场监督管理局科学谋划服务县域经济发展  
信息来源:宽甸县政府&&&&&&&&&&&&&&&&&&&&&&发布时间:日
  宽甸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紧密围绕“生态立县、旅游强县”发展战略,科学谋划,全力服务于县域经济发展。
  全面完成体制改革任务。日,市场监督管理局正式挂牌;日,成立了市场监督管理局党委,经全体党员选举产生党委委员11人、纪委委员3人,机构改革工作顺利完成。
  积极发展各类市场主体。立足职能,积极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总量。到目前为止,全县共有各类市场主体14532户,其中,各类企业2598户,个体工商户11379户,农民专业合作社555户。
  大力实施商标战略。2015年,全县新增注册商标20件,地理标志商标1件,推荐认定省级著名商标1件。截至目前,全县共有注册商标520件,其中,地理标志商标2件(石柱参、宽甸山参),省级著名商标8件,市级著名商标15件。
  积极开展打击传销工作。持续保持打传工作高压态势,积极营造打传工作氛围,始终坚持预防为主,打防结合的方针,把打传工作延伸到社区、村屯。自2009年起,宽甸县连续6年被评为“无传销县”。
  认真开展无证照经营清理工作。该局切实把查处取缔无照经营工作作为长期任务来抓,纳入日常工作日程,现已形成政府领导、工商牵头、分工明确、部门联动的工作格局,保证无照率控制在1%以内,市场经营秩序得到了进一步规范。
  全面落实登记制度改革。日至9月30日,按照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全面实施企业“三证合一”登记制度,全县共办理“三证合一”登记企业388户,其中,设立登记194户,变更登记194户。自日起,我省实行“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截至目前,宽甸县已办理各类企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社120户。
  积极引导个体工商户转企升级。全县完成个转企130户,行业分布为农、林、牧、渔业3户,工业1户,零售业124户,交通运输业1户,其它行业1户。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任务。9月,丹东市“个转企”经验交流会在宽甸县召开。
  扎实做好小作坊规范化制度化监管。多次召开业务培训、工作部署会,并在长甸镇召开现场会。完成296户小作坊调查摸底工作,全部发放登记证明并进行了培训、承诺、告知、采购验证、销售台账、添加剂备案、明示公示等规范化制度化监管,全面完成全省“十大重点民生工程”工作目标。
  积极推进新版药品GMP、GSP认证。对县内128家药品零售企业均需进行GSP认证工作,累计组织培训3次,培训人员达142人次,已完成药品经营企业GSP认证113家。同时,派出8人次协助东港地区完成认证52家次。
  扎实做好计量检定工作。检定计量器具近6000件,其中,出租车计价器428台,加油机327台,压力表350台,小秤1900台,氧气吸入器85台,受检率达95%。
  指导企业申办食品生产许可证。指导辽宁宽甸板栗有限公司、丹东可昕食品有限公司宽甸分公司、宽甸静华天然苏打水有限公司、宽甸兴烨食品有限公司、丹东正奥食品有限公司、广业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食品生产许可证申请。
  稳步推进餐饮服务单位量化分级管理。积极推进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目前已完成餐饮服务单位量化分级1064户,其中提升A级3户,B级158户。2015年共办理《餐饮服务许可证》420个,其中新开办297个,续发123个。建立了餐饮服务示范一条街,有6家餐饮单位被评为市级餐饮服务示范单位。
  强化食品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印刷了压膜式食品安全八项制度2500份,乳制品责任状300份,食品应急预案3000份,食品安全责任状3000份,新《食品安全法》1500份,将规章制度发放到业户手中并详细讲解,要求业户将规章制度粘贴在经营场所显著位置。
  扎实开展“明厨亮灶”工程。积极推动学校食堂、托幼机构食堂打造“透明厨房”,实现后厨“阳光操作”,全县有25所学校、托幼机构食堂承诺在限期内达到“明厨亮灶”要求标准,已超额完成了省政府确定的30%学校食堂实现明厨亮灶的工作任务。
  积极发挥个、私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组织召开全县“春风行动再就业招聘会”,组织企业200余家,提供用工岗位2800余个,当天签订意向合同书525人,建立再就业基地7个,大学生见习基地5个,培训基地5个,实名制就业1060人。
【 字体大小:&&&& 】
【 相关信息 】宽甸满族自治县医保大药房
爱帮网为您找出2579宽甸满族自治县医保大药房 loc:hnpgonmqkkoEFLL|jfgsotpstroIKDH商户信息
爱帮网提示:商业信息变动频繁,如有需要,请先拨打电话确认。
手机客户端:
没有找到想要的商户,请
您对搜索结果是否满意:
提交成功,感谢您对爱帮网的支持!窗口5秒钟后自动关闭
按字母排序:宽甸县大西岔镇中心街道改造工程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宽甸县大西岔镇中心街道改造工程
&&&热&&&&&
宽甸县大西岔镇中心街道改造工程
招标单位:宽甸满族自治县大西岔镇人民政府&&&&招标代理机构:丹东科立
招标代码:16 建筑工程|招标公告
招标项目代码:16
1、招标条件
本招标项目宽甸县大西岔镇中心街道改造工程已由丹东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丹发改审批字[号批准建设,招标人为宽甸满族自治县大西岔镇人民政府,建设资金来源为申请上级专项资金补助及镇政府自筹。项目已具备招标条件,现按照丹东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招标事项核准意见(丹招核准字[号),对该项目施工进行公开招标。
2、项目概况与招标范围
2.1本次招标项目的建设地址:大西岔镇大西岔村8-10组。
2.2建设规模:改造道路3公里,路基宽度5.0米,路面结构天然砂砾石填筑厚度30厘米。新建桥梁一座,共计7.4延长米;新建圆管涵洞3道,共计21延长米;新建盖板涵一道5延长米。街道排水工程:新建盖板涵1座,新建钢筋混凝土盖板1790.4延长米。
2.3招标范围:施工图纸及工程量清单所示内容。
2.4投标保证金:人民币贰万元整(&20,000.00元)
2.5质量标准:达到施工验收合格标准。
2.6本次招标项目共划分为1个标段。
3、投标人资格要求
3.1本工程要求投标人具备[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三级](含三级)以上。其中,担任本工程的项目经理应具有与本工程相适应的二级建造师(含二级)以上或国家承认的项目经理资质三级以上(含三级),具备有效的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并在人员、设备、资金等方面具有承担本工程施工的能力。
3.2&招标人拒绝联合体投标。
4、招标文件的获取
4.1凡有意参加投标者请携带:1、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2、企业资质证书副本;3、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4、项目经理证或二级建造师证资格证书及项目经理安全生产考核证书(未担任其他在建工程项目的项目经理);5、企业法人授权委托书及授权委托人身份证;投标人授权的委托代理人与投标单位签订的经人社部门认定盖章一年以上(含一年)的劳动合同或社会养老保险关系证明(原件和1套复印件,复印件加盖公章),于日~日(节假日除外)每日上午8:30时至11时,下午2时至5时(北京时间,下同),到宽甸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1208室购买招标文件。
4.2招标文件每套售价500.00元,售后不退。
4.3本次招标不办理招标文件的邮购。
5、投标文件的递交&
5.1.投标文件的递交截止时间(同“开标时间”):日9点30分。&
5.2接收投标文件地点及开标地点为:宽甸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1209室
5.3逾期送达的或者未送达指定地点的投标文件,招标人不予受理。
6、工期要求
&&&&日开工,日竣工。
7、联系方式:
招&&&标&&人:宽甸满族自治县大西岔镇人民政府
地&&&&&&&址:宽甸县大西岔镇
联&&&系&&&人:黄义波
电&&&&&&&&话:
招标代理机构:丹东科立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联&&&系&&&人:杨先生
联&系&&电&话:
&&&&&&&&&&&&&&&&&&&&&&&&&&&&&&&&&&&&&&&&&&&&&&&&&&&&&&&&&&&&&&&&&&&& 日
点击数:779&&&&更新时间:&&&&文章录入:0415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最新5篇热点文章
[155][167][159][130][126]
&最新5篇推荐文章
无推荐文章
[399][423][514][969][916]
|&&|&&|&&|&&|&&|&辽宁省招标投标协调管理办公室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任何媒体上擅自转载和引用本网站内容ICP备案序号:辽ICP备号凤城市区地图_凤城市城区街道地图
| || || || || || || || || |
当前位置:首页 &
= 凤城市区地图 =
= 凤城市的资讯 =
著名人物:白春礼: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柯炳生: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国际农业政策理事会荣誉理事,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副会长林群:中科院院士,数学家,以“林群迭代”闻名于世,曾与陈景润一同共事刘澜波:原国家电力部部长,被誉为“党内开明人士”黄克:原军委联络部政治处组织协理员。正师级黄中:原国家体委副主任,中国奥委会副主席,中国足协主席,中国武协主席李明安:原教育部财务司司长关松林:原林业部司长赫炬:原国家计委外资司副司长、中国社科院国际投资研究中心副理事长徐善衍:中国科协副主席黄跃金: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刘安东:现任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董事长徐德明:国家测绘局局长、党组书记吴晓青:环境保护部副长王奎中:铁道部财务司司长、铁道部总经济师张其光:建设部人事司副司长张勇:国务院港澳办综合司司长顾群:国家民委规划财务司副司长吴玉华:北京市司法局局长徐昕:广州军区空军武汉基地副司令员樊万庆:原兰州军区副司令员燕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评论部主任刘振堂:前任驻伊朗大使王阳:联合国驻利比里亚高级民事官刘元:联合国秘书处协调员刘书鹤:中国导弹专家赫崇本:为我国海洋科学主要奠基人之一关中:现为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杨波久:现任辽宁省新闻出版局和辽宁省版权局处长王殿武:辽宁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局长杨明书:全国著名教育家,创办省农村实验中学包全杰:全国知名小学教育家“全国模范教师”冯振飞:全国优秀校长毛丰美:全国八、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鲍江兮:人民好干部丛德滋:中共特别党员,张学良机要秘书,《解放日报》总编辑邓铁梅:革命烈士,东北民众自卫军司令苗可秀:中国少年铁血军司令,黄显声:中共特别党员,被誉为“血肉长城”第一人李春润:革命烈士、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阎生堂:中国少年铁血军第一路指挥,革命烈士刘多荃:曾任张学良卫队司令,“西安事变”任“捉蒋”指挥王多年:1933年9月南京中央军校第十期,后任国民政府国防部联勤总部上将总司令陶鹏飞:张学良女婿,美国加州圣旦克兰大学教授,美中联谊会会长卢广伟:陆军骑兵第八师少将旅长和副师长兼政治部主任,1944年,被炸弹击中殉国敖居贤:在江苏溧水空战中阵亡。追赠中尉,时年二十三岁马龙潭:张作霖结拜大哥,东边镇守使,陆军中将,九一八事变后,坚不就任汉奸职蔡运升:1917年任滨江道尹,1928年根据其弟之托,将周恩来由双城站送抵满洲里,使周恩来甩掉警察顺利抵达莫斯科参加中共六大王丽萍26届奥运会竞走冠军唐宾:北京奥运会赛艇女子四人双桨冠军民国将军县:曾有12位凤城籍人士被授予国民革命军将军凤城?潮州来历:潮州别称为凤城,尽人皆知。但为什么要这么称呼?什么时候开始有这个称呼呢?《潮州府志?城池》:康熙《潮州府志?城池》谓:“明洪武三年(1370)指挥俞良辅辟其西南,筑砌以石,改门为七,谓之凤城。”言之凿凿地把潮州别称凤城的“专利”归于明初的俞良辅。后来的府志、县志皆沿其说,几成不刊之论。不过,这个结论其实并不确切。《舆地纪胜》: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云:“&#91;潮州&#93;潮阳、义安、凤城、鳄渚、揭阳、海阳。”引号内之地名皆为潮州之古称或别称,其中已包括“凤城”。《方舆胜览》:而祝穆《方舆胜览》卷三十六&#91;潮州?事要&#93;亦说:“郡名:潮阳、古瀛、凤城(以凤凰山得名)、金城(以是州旧属于金氏)、鳄渚(以鳄鱼名)。”更把潮州别称凤城的原因说得清清楚楚。王象之撰《舆地纪胜》之年代难以确定,而《方舆胜览》作者自序称该书成于宋理宗“嘉熙己亥(三年,1239年)仲冬”,可见,仅凭此书记载,潮州别称凤城的时间,起码要比俞良辅修潮城早出131年。《方舆胜览》&#91;形胜&#93;还说:“……凤凰山,在海阳县,昔有爰居(按,《尔雅?释鸟》郝懿行疏:‘〈爰居〉似凤凰')来集,因名之。”查北宋王存《元丰九域志》卷九&#91;潮州?古迹&#93;中,已列有“越王走马埒、古义招县、凤凰山……”诸名目。元丰是宋神宗年号,起止在年。其时凤凰山已被视为“古迹”,可知其得名甚早。既然凤城是“以凤凰山得名”,那么元丰年间潮州城自然可称为凤城。如果这个推论能够成立的话,称凤城的上限时间又可前推155年。潮州在宋代已别称凤城,我们还可以举出许多旁证:《永乐大典》:《永乐大典?卷5345》引黄补《博陵家塾赋》:“凤城,越东之佳地也;林君,凤城之伟人也。”黄补是宋高宗绍兴年间进士,在潮州还写过一首《韩木》诗,他把“越(粤)东佳地”潮州称为凤城,是身历其境者之口吻,比起足迹未至潮州的王象之、祝穆的记述,更加亲切、确凿。《方舆胜览?潮州》&#91;四六&#93;(即辑录的骈偶文)中有句曰:“演纶鳌禁,剖竹凤城。”《永乐大典》在引录时注明是出自《李公甫回张潮州启》。按,李公甫是官至中书舍人、宝章阁待制李刘的字;张潮州指嘉定元年(1208)住潮州知州的张镐。上引八个字的二句话,却有三个典故:演纶,谓起草诰命;鳌禁,是对翰林院的美称(鳌山是传说中的仙居。翰苑在禁城内,地位清贵,入翰苑有如登仙);剖竹,谓受到委任(古代授官封爵,以竹符为信,剖分为二,一给本人,一留朝廷)。译为白话,意为:翰苑中的官员为皇帝起草了诰命,你于是接受委任状来到潮州。题目有“张潮州”,正文用“凤城”,其间的对应关系,不容置疑。《永乐大典》还引录了龚茂良《代潮州林守谢宰执》书:“鱼佩虎符,香自凝于燕寝;凤城龙首,患何有于鳄溪?”潮州林守,是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知潮州军州事林元忠,时龚茂良任提点广东刑狱,两人都是福建兴化人,龚遂帮新任州官的老乡代写一封答谢宰相的书信。上述对句中的鱼佩虎符,指官员出入宫殿时悬挂于腰绶上的金属信物。原作虎形,唐高祖为避先祖李虎的名讳改成鱼形,后来成为定制。天子有六寝,燕寝是可供起居与听政的正寝,因有别于朝见百官的正殿,亦称寝殿。下半句的“龙首”有二层含义:一指山(汉代萧何曾择龙首山建未央宫);一指状元,亦泛指进士考试的“三鼎甲”(状元、榜眼、探花。乡贤王大宝在建炎二年高中榜眼,应在龙首之列)。了解了典实,二个骈句的意思便显豁了:“您宰相大人经常出入皇上的寝殿,连腰间的符佩也凝聚着宫中的御香;我治下的凤城已是人杰地灵,溪流中哪里还有鳄鱼为患?”标题点明“潮州林守”,正文标出“凤城”,与上一例有异曲同工之妙。历史文物保护单位::城市境内目前掌握的历史各时期文化遗址共有500余处,其中列为各级重点保护单位的有26处。国家级一处:凤凰山山城(凤凰山山城位于凤城市东南约3.5千米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凤凰山的东麓,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凤凰山在唐朝前称为乌骨山,因此乌骨城因山借名而来。西汉末年,我国东北高句丽民族建立了了臣服于中原王朝的地方政权,并陆续在其周边地区修筑了许多易守难攻的高山城隘,乌骨城就是其中之一。站在凤凰山最高峰攒云峰鸟瞰乌骨城,可见此城中心低洼,四周高峭,呈一巨大盆地状。如果站在北门向里望,就会发现整个乌骨城像一个不规则的簸箕形,三面被突兀的山峰和陡峭的岩脊围起。北门由人工石块堆积夹道而成。攒云峰和东大顶子峰东西相对,从而使乌骨城更加险峻、坚固。山城随山就势而建,由城门、城墙、天然屏障和附属设施等组成,计有86段人工城墙和87段天然屏障,周长约16公里,占地约10多平方公里,是地处鸭绿江右岸规模最大的高句丽山城。日~12月10日,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丹东凤城市文物管理所对辽宁省大遗址保护工程项目之一的凤凰山山城进行了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工作,取得了新的收获。城外调查面积约7.5平方公里,共发现高句丽时期墓葬183座,分别分布在南门外东西两侧的向阳坡地和山冈上,以东区域调查面积约1.5平方公里,发现墓葬34座,以西区域调查面积约为6平方公里,发现墓葬149座,分布较为集中。墓葬多为立石筑墓室,顶部盖有石板或较为平整的石头。t望台遗址与2006年统一编号为2号,发掘面积约200平方米。该遗址位于凤凰山山城南门内西侧的山包上,东南距南门约200米,南距南门西侧城墙内壁约20米,由护台、台阶和主体高台三部分组成。护台平面近正方形,宽约14.5米,楔形石砌筑四边极为规整,台面从中心向四周成坡状,铺有平整石块,其上有大量倒塌的瓦砾堆积。台阶位于t望台主体高台西壁中部的护台上,系石块贴筑,残存四层,宽约1.75米,底长约2.2米。主体高台呈四棱柱体,残高约1.3米,边长近正方形,底部宽约8.35米,上部宽约7.4米。楔形石砌筑四壁,逐层收分而成,中间填充砂土和少量石块,顶部尚保存有平铺的部分规整块石。此外,在高台顶部北壁和西壁边缘的楔形石上,发现有人工凿成的直线石槽,推测应为当时台顶建筑底部痕迹。另外,在t望台四周散落有大量的板瓦、筒瓦及瓦当等建筑倒塌堆积。板瓦多为红色和红褐色,正面多饰粗绳纹,内面多为布纹,规格长35厘米,宽约25厘米。筒瓦多为泥质红陶,素面,无纹饰。瓦当均为泥质,饰六瓣莲花纹,当面直径约15厘米,当厚5厘米。依据陶色和当面装饰图案不同,大体可分两种,一种是灰陶,当心是一突起的乳钉,其外有凸弦纹一周,边轮内也有凸弦纹一周,当面莲花瓣之间为棱线界格,界格两侧各有一小乳钉;另一种是红陶,当心乳钉与其外和边轮内凸弦纹一周与第一种相同,当面莲花瓣之间为对应三组不同蔓草图案组成的界格。该t望台位于南门内西侧制高点上,视野极其开阔,城外南部平原谷地尽收眼底,城内与北门内西侧1号t望台遥相对望并俯视全城,堪为t望的绝佳场所。此外,在山城城内北部进行了勘探和发掘工作,发掘面积约300平方米,发现大型建筑遗址一处,出土各类文物约200多件.历史上,乌骨城在军事方面曾发挥过巨大的作用。《辽宁史迹资料》记载:公元612年,隋军东征,宇文述、薛世雄、于仲文等大将都曾率兵到过这座山城。唐总章元年,乌骨城被唐军收复,从而为最后唐军平定辽东奠定了基础。今天,乌骨城作为历史遗迹,依然矗立在云雾缭绕的群山之颠。其悠久的历史和神秘的传说,使我们在参观鉴赏之余依然会感到它是那样的神秘莫测,令人浮想连篇。)来源中国文物报(5)省级三处:刘家堡西汉遗址(武茨县遗址位于凤山区大梨树村刘家堡。1982年文物普查时初步考查确定此城系土筑城,座北朝南,西墙基可略看出长100m土垅,为方城,边长400m,总面积16万m2,是一座大型城池。1995年10月对其进行挖掘,发现3处西汉建筑房址、翁棺墓葬、城基沟壕石墙、步道等遗址,出土大量战国晚期和西汉遗物。辽宁省考古专家认为刘家堡西汉城址是西汉辽东郡武茨县城及东部都尉治所。)来源安全信息科作者:雪松东山大石盖墓(位于凤城县东北9公里草河乡管家村。坐落于海拨589.4米的老黑山南端的1条呈带形的山坡和台地上。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墓葬分布在山坡顶部10座,坡下台地上15座。大石盖墓有的露出地面,有的在地下。墓葬石板封顶,墓室石板垒砌,墓向统一,头向东北20度。墓室长2米,宽0.5米,深0.3―0.4米。随葬品放置有规律,陶器放在头部的右侧,石器放在右脚下侧。该墓群1983年5月由凤城县文化局考古工作者崔玉宽发现并试掘。出土遗物有陶器、石器、泥质夹细砂含云母的陶罐。陶器内壁黑褐色,外部红褐色或黑褐色。1989年,由省考古研究所许玉林主持,组成省、市、县联合发掘组,认定此墓群是青铜时期墓葬,这一发现,为研究丹东地区青铜文化、墓葬类型、习俗等提供了新的有价值资料。)魁星楼、孔庙牌坊(清位于凤城一中校园东南角,是清朝凤城文庙,文昌宫,启凤书院建筑群的组成部分。1877年始建,笠年竣工。八角形重檐,宝顶木结构,榫卯双层建筑,上盖琉璃瓦,分台基,木架,楼顶3部分。全阁高17。92m,两楼间有旋木梯相同。二楼上原有1尊青面,红发,长髯,左手执墨,右手握笔,做金鸡独立状的魁星楼塑像。直到建国初,魁星楼一直是凤城镇内最高建筑。市级九处:胡家堡古墓群(胡家堡古墓群位于凤城市大堡满族蒙族自治镇爱路村胡家堡村民组西北l公里,胡家堡积石墓群的墓葬大多坐落在河岸台地,少数分布在山坡上,成排成行。从外形看,墓葬有方形、圆形两类。方形积石墓的长、宽各6一l2米左右,均用块石砌出墓葬的方形四周,上部积石较矮;圆形积石墓,直径一般5―7米,最小的3米左右,积石高l―1.5米。在古墓群遗址采集到夹砂黑褐、夹砂红褐并含有少量滑石粉陶片。其中一片为陶器肩部,一片为器底。肩部陶片为夹砂黑褐陶,火候较高,饰两行刻划点纹;器底残片也为夹砂黑褐陶,素面。)凤凰山古建筑群(斗姥宫奉祀的是众星之母中天梵哦防言壮贫防鸦蚨纺贰6罚葱嵌贰@选⒛方灾咐细救耍防眩词侵谛嵌返哪盖住R话闼略夯蚬壑械呐陨裣衲Q话愣己芮逍恪⒋认椤5防训男蜗笕春芴乇穑唤鐾希移婀帧K耐凡克拿嬗辛常空帕成隙加腥谎劬Γ渲卸喑龅囊恢簧诙钔飞希胪趿楣倩蚵硗跻は嘞嗨疲凰恼帕车母髅娣直鹩幸桓錾碜雍土街桓觳玻悠鹄垂灿邪酥桓觳病!鞍酥皇帧奔从纱说妹C窆10年《凤城县志》载:“斗姥宫在(凤凰山)半山间,行人缘石崖径,狭甚险绝。旁有老松一株,根自石缝出,护若阑,因险而夷。每值新秋,一壑清烟,半林黄叶,疏钟迟迟送响,寒泉汩汩闻声。临深领略,兴味悠然。”碧霞宫俗称娘娘庙,位于凤凰山观音阁南侧,斗母宫西北侧60米处茂密树林内,背对凤凰山罗汉峰悬崖。凤凰山碧霞宫始建于清道光四年(1824年),因年久失修而倾毁。碧霞宫殿内供奉碧霞元君,碧霞元君全称为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旧时在民间特别是在北方对其信仰很盛。不知从何时起,碧霞元君成了妇女生儿育女的保护神。从山下通碧霞宫殿前小路,因地势稍陡,沿途铺设有花岗岩长石条台阶两组共十余级。沿台阶登上碧霞宫殿前平台回首四望,殿宇四周林木蓊郁,景色清幽。殿前遗有清代摩崖石刻两处:其中一巨石刻有乾隆六年(1741年)四月九日凤凰城边门事员外郎福成所书“啸傲烟霞”四个大字;另一巨石刻有民国16年(1927年)丁卯五月汉章乔庚云所书“鸿爪留痕”四个大字及“光绪已丑(1889年)来游,距今已三十八年,用留数字,以志岁月”等小字。重修后的碧霞宫计有殿宇三楹,系砖木结构,硬山清水脊清式建筑,现保存完好。)凤凰山石刻题记(凤凰山、明清振衣千仞直上青云:刻于进山路右侧高矗的一块巨石上,前者系汉章乔赓云题,民国十六年丁卯五月,后者系屠立咸书,大清光绪领八年岁次午孟夏。字意不仅勉励你振作精神,奋勇向上,而且也体会到仰望碧空,俯视万能象,直上青云的仙境。“振认千仞”“直上青云”两行大字笔力遒劲,端望而却步严谨,颇具书法雄风。当时中国人男女均穿旗袍,“振衣千仞”是指从山下走来振一下旗袍上的灰尘,上山路得八千尺。“直上青云”系屠立威字德奄所题。屠立咸,浙江山阴人,光绪址年设凤凰厅抚民府,他是第四任同知。凤凰厅管一州两县凤凰厅抚民府址,在老衙门胡同一振兴街满族大楼处。山高水长:刻于凤凰山进山路左侧山路左侧溪畔巨石上,石旁小溪喧闹,风卷飞挂银色的瀑布,赏云听海,瀑布是理想的避暑胜地,这长年不竭的山泉溪水,从高山深谷幽静里流淌出来,远远流入江河湖海,这能不说是山高水长吗?“山高水长”四个大字拙朴大方,丰满中颇具筋骨,其笔画结构,布局严谨,错落花流水有致,浑然一体,从中可见笔底功深。“山高水长由汤玉麟题于民国十四年。汤玉麟,外号汤二虎,是张作霖部下的东北陆军十一师师长,东边镇守使。现丹东沙河镇江沿有一座汤二虎楼,就是汤玉麟原住处。万家生佛:刻于佛池旁石壁上。1996年修理工进山路时崩掉“万家生”三字,只剩一个“佛”字。1929年,原安东县日本人影山常五郎所留,是日本侵略东北前三四年留下的笔迹。俯视清流:凤凰山城门外,在仙人桥左侧悬崖峭壁上的题字,在石刻上方有一块巨石,叫“雷公石”,此处巨石俯身向前,小河倾斜,泉声汩汩,石壁前撑。题此四字,因地为文,合情合景。“俯视清流”四个大字,用笔粗壮,端庄稳重,字字有千钧之力,字字成法而不拘于法,略带新意,且活泼之感,而人寻味,落款民国五年六月,系名宦马龙潭所题。马龙谭当时东边镇守使,镇守使署在凤凰城西街,民国三年六月建,马是第一任,管辖辽东和吉林省部分共20个县边境,马龙谭字腾溪,直隶庆云人,来凤时首先为奉天右路巡防统领,驻凤凰城后授镇守使,仍兼统领官,累晋陆军中将军衔,在凤凰城十余年。智水仁山:字刻在进山路仙人桥上方溪流中的巨石上,词意如实的赞美凤凰山是智水仁山,山美水也美矣!以竭笔书之,书写功力深厚,有柳骨之健,布局法度谨严、雄伟,气势磅礴,且有疏朗开阔,率意挥就,遒婉俊逸的风采。作者董毓基是民国24年到任最后一个民国年间的县知事,“九一八”事变后又是伪时期第一任凤城县长。云程初步:在进山路左侧悬崖石壁上。四个醒目大字,鼓舞着攀登者艰险在前,不容却步。笔势遒劲,笔力瘦硬,坚挺清丽飘逸,显得登山用力不畏艰险。字为于超题。于系原东北十九长,十四师师长,1932提投降,1934年任伪满安东省省长。天高气清:在半残的“万家生佛”处。是1929年,原安东县日本人影山常王五郎所留字。中国人书法,系楷书。运笔自如,笔锋流畅,清俊朴实。寻诗览镜,山高气爽,天高云淡,心情乐陶然!所以“天高气爽”已成为令游人瞩目的四个大字,也是凤凰山一新景观。亘立中天:刻于进山路醉仙溪中一孤石上。有水从旁跌落。落款陆军十九师连长关少泉书,民国七年。亘立中天,重笔方劲,纵任奔波,迅速急就,跌宕飞劲,神采飘逸俊俏,给予人以商讨富实之美,循词览境,确觉已到中天,心意爽然。啸傲烟霞:刻于碧霞宫前。而众树蓊蓊蔚蔚,石藏其间,游人少有留意,故鲜亦见。“啸傲烟霞”词意是赞美碧霞宫成为世人瞩目的胜境,跃岩飞动,神采飘逸俊俏,为膈人所赞誉。作者用笔方劲,纵任奔波,迅速急就,见其秀美,雍容大度,章法谨严,成为一体,熔自然美和文字美成一炉。“啸傲烟霞”是凤凰山最是的一处石刻,是管理边门事务处郎福威于乾隆六年书,此人是输外务事的朝廷官。康德峻题诗:划开天险,盘旦金瓯,峰峦高矗,京垓春秋。来到右庙“斗姆宫”,庙旁高大孤石上镌刻“出类拔萃”四个大字。石的背面镌刻康德峻的诗:划开天险,盘亘金瓯,峰峦高矗,就垓春秋。题于民国五年。邑绅康德峻,满族姓赫舍哩氏,名德峻,字三宝,居凤凰山下,于民国初年任凤城县警察事务所警务长。有乡民送的“除暴安良”、“行政无私”“德以威民”等匾额。鸿爪留痕:在碧霞宫台阶旁孤石上。书法笔势雄浑凝重,结构稳厚谨严,蕴苏公笔意且神完气足,寓刚于柔给予人以端诗富实之感。“鸿爪留痕”,传说唐王征东北来此,棍捅凤凰洞,、捅破凤凰腿,凤凰飞出来,落花流水在此石上,腿痛抓石头留下的血痕。现在细观此石上头,好似被大鸟狂抓了一下。金凤腾飞的古迹只是人间的传说,虽非历史的真实,但它却以丰富的遐想,使人回味无穷,获益匪浅。联想起古人苏东坡一首诗来:“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爪留指,鸿飞哪复记东西。”大概“鸿爪留痕”便是从此诗提炼而成。题词人,章乔康云,光绪已丑来游,留“鸿爪留痕”词不达意以志岁月。民国十八年,丁卯五月书于此。攒云岩:刻于山阳城子里。去古城墙里,西山麓突起数丈县崖上,有极坦又大的峭石,上刻此三字。字休为楷书,用笔清劲挺拔,转折多方面略圆润,笔势峭峻而不失流畅,结构商讨而爽健,章法严谨而灵活,具有较强立体感和深厚的力度。落款。云南龚用卿书,嘉靖十年酉四月十日。憩石:在观音洞去观音阁窄道两侧处,不易显见。那广平巨石上,可容数人坐上和躺着小憩。镌“憩石”二字,大如牛,其笔法结构缜密,方正庄严,字体圆劲泣通,笔法舒展流畅。落款未注年月姓名,碍难详考。东地瀛洲:刻于药王庙右侧,即斗姆燥右侧石壁上。此处风景奇妙,别具一格,古柞翠柏枝头似玉似玉地缠绕着青纱,疏密婆娑的泻影,分外迷人,此时如临至此,可谓享受一番东支瀛洲之乐。“东地瀛洲”是敕授输朝鲜事务通官嗣三等待卫徐宗顺题,也是凤凰山山最早的石刻。在乾隆六年刻。“东地澈洲”是尧舜禹后期所设十二州,在北魏时设营州,凤凰城在其管辖之内。因当时凤凰山下是高丽臣来往朝议要道,设外务使臣接送和办理入出境手续。出类拔萃:刻于斗姆宫后一块巨石壁上,四字中久经风雨剥蚀,然笔画古朴,颇为可观,字体为欧体楷书,用笔含蓄圆润,点画劲厚,给人以气收于里,神显于外的感觉。题字人是来游官呗陈济清。大清同治九年。当年因其所谓剿匪来到凤凰山,留下此字,实际是太平天国革命失败后,中外反动势力互相勾结,建立反动统治秩序,继续镇压太平天国佘部的行为。圣源:在观音洞外圣水前石壁上。二字钧啄劲利,笔力雄健,刚柔并蓄,布局严谨,自成一体。传说这“圣源”是观音菩萨所点。当时为各路神仙举办宴会用水。而观音菩萨点化这股水却一直在凤凰山上,终年不断,后来,人们把这泉口井叫做“圣源”。未注明题字的年月和所题之人。共和再造:刻于山荫城门里,路西山谷间悬崖上,荷花池处,为楷书大字,笔画工整,朴实无华,“心正则笔正,”观其字,诚意可贞,共同建设祖国大好河山。朱连溪题字于1916年。朱连溪,安徽寿州人。1909年任凤凰厅同知,是清朝最后一任同知,中华民国成立时又继任县知事,到1915年8月御。题字时正值野心家袁世凯于元旦登基称帝,在全国人民反帝制的骂声中死去,恢复了民主共和制。因此题字是有社会前景的。落款处留个“纪”字,即为后人纪念这段历史。谈公题诗:“佛有洞天,我之守土,唯佛与我,常此终古。”刻于凤凰洞口处,有大方圆石端。字体为行揩,书法苍劲挺拔,浑厚有力,笔锋柔中有刚,气韵不凡,历来为游人所称赞。且辞意深远,言简意赅,表述了天地人和,襟山幽洞庭湖,优异形胜之意境。落款为南海谈国桓摩崖。宣统元年,谈当时为东边道暑官员,驻凤城十余年。此间边境安全。四时可赏:在城门下道的右侧河边上,意为凤凰山一年四季都可以欣赏,四季气候不同,四时景致各异,大有欣赏价值。外国人亦爱观赏,词不达意题于1928年,为原住安东县日本人原野亦松所留。石砺泉涌:刻于凤凰山荷花池处,题文是为林泉幽静劈砺的地位题刻的。楷书风模,风骨端凝。为朱莲溪所题刻的,朱字翊周,安徽寿皖人。1909年11月任凤凰左同知,是清朝最后一任同知,成立中华人民国时又继任县知事,1915年8月交御,此人书法文章具佳期,在凤凰城留下墨迹不多,原过街楼“凤凰城”三个字也出自他的手笔。福地来仪:刻于凤凰山城里东山石壁上,是武进士费光国所题。费光国字荣庭是直隶人,原藉江苏,1918年8月到任,是第六任任县知事,他主持编写了一部《凤城县志》并作序。此题诗意思是凤凰城是福地,我是外地人来做官。“福地来仪”书写正规而不拘谨,庄严险峭,在从容光焕发法度之中又有几方娴雅乍得之趣味,体现作者吸取传统手法,又不可为古法所限,开成了独特的风格,表现了福地来仪的意境和礼仪族邦的民族文化。费在凤城时,写了不少诗歌、散文、大部分描写官场生活,开成了套路,文笔平淡。此山不老,我曾来:在观音阁下大石上,不注意见到。行书,笔法浑朴幽深,苍劲质扑,结构平实严谨,开成素雅,使人感到自然流畅,富于活力。署名王瑞之题。赞美风景秀丽的凤凰山,语气朴实,亲切感人,意味深长。王是个普通人,不是官宦显贵,未留官职,仅留下此字。磊落光明:刻于凤凰山山城内的点将台的大石上,康升祥于1921年题。“磊落光明”四个大字,采用传统章法,布局空灵虚实相济,逆锋入笔,稳健遒劲,意气连惯。远视气势博大,近看功力深沉,实为上乘书法精品,表达了磊落光明的英雄气概。地方志上有记载。凤凰洞:凤凰洞口位于观音阁下方山坳中,上端与观音阁相连,洞长约二百余米。盛夏之时,洞内水声滔滔,凉风习习,洞内须秉烛而行,曲折盘回,洞中有洞。行至途中,有一大石堵住去路,头顶上有一小洞,须攀上,才可通过。凤凰洞三个大字,是后人镌刻。相传唐太宗年间,唐王来到辽东,见凤凰山山高林密,地势险要,便在此山安营扎寨。这一日,唐王登山察看地形,只见半山腰有一个山洞,洞庭湖中金光闪闪,雾抿腾腾,令人眼花缭乱。唐朝王心中纳闷,便众前去观看,只,见此洞有一人多高,一剑多宽,洞口圆滑,系巨大险石垒成,唐王正想令人打探,忽然扑啦一声飞出一只凤凰鸟来,唐王道:“原来是凤凰洞啊!“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洞叫凤凰洞了。中流砥柱:镌于进山路右侧沟谷激流中的巨石上,这块巨石高大,横衔水道,荡激有声。上镌四字,书法苍劲有力,寓刚于柔,给予人以端庄富实之感。体势厚重而纵逸,抒情荡意,挥发自如,迎风破浪敢当泰石。题诗人乡官曲明允,字涵清,绰号凤凰山,家住凤城,曲家隈子。曲明允出身富商,自幼读书勤奋,下马颇有才气。清代,富家子弟可以“纳粟入监”也就是考不上纳纳以做官,即买官。曲亦如此,光绪三十年被子引荐到期清朝廷西苑勤政殿面试,后分拨到清苑县任帮审,后任保定府正审。光绪三十一年任阜城县,以后又受到朝廷加封为四品文官,“并封兼伯父母”一种特殊待遇,先后在吉林、五常、长岭、等县任知县、总办,是清末凤城县人获取品级较高的官员,在民国初年回籍闲居。“九一八”事变后,曾为日寇效力而不得人心。他的墨迹石刻在凤凰山上留有两处:“中流砥柱”、“众山一览”,笔工刚劲遒挺,具有书法功底。可谓清末遗老。在《凤城县志》中列为乡宦,并载入他的诗歌多首。天簌和鸣:刻于灵官庙东侧县崖上。其地林禽聚噪,涧水四声,文人学士多来题咏。题诗人沈国冕字观澄,江苏人,武进士。民国四年到任,是继朱连溪后,费光国、王瑞之、董毓基之前的县知事,当时题诗环境是“林禽聚噪,涧水闻声”意思是山上林鸟和山下家禽聚噪,又闻山间小溪水声。无非是天簌和鸣,与居住人间同欢同乐,诗意高浑而响亮。笔力雄健,气势雄浑。沈国冕1919年任凤城县第二任县知事。上任后,纂修的《凤城县志》经过二年完成,但未印刷。1921年由第三任县知事费光国组织石印出版,共印三百套,全书共十六卷,首一卷十万字余,是凤城县有史以来第一本较详细的县志版本。划开天险,盘亘金瓯,峰峦高矗,京坊春秋。这十六字诗,刻于八只手处“出类拔翠”此石背面是康德峻题诗。书法超逸豪放,丰伟秀拔,气势磅礴,雄浑俊丽,有颜书的神韵,又独具风格。且辞意怪石凌空,登高逾险,犹如凌驾浮云之上,游人可享受一番古仙人之乐矣!题于民国五年。邑绅士康德峻,满族姓赫舍哩氏,名德峻,字宝三,居凤凰山下,于民国初年任凤城县警察事务所警务长。有乡民送的“除暴安良”、行政无私”、“德以威民”等匾。张公诗:世路险如此,崎岖不易行。孤松盘地起,乱石依天生,杯酒重阳日,蜂烟两国兵,我来临山绝献,海宇盼澄清。诗题于仙人桥上边,此诗因修路时已破坏,现已无存。张公,张锡峦,当时们奉天总督兼民政长等职,掌管东北军政大权。1894年9月坐阵凤城,参也中日甲午战争的指挥和策应事宜。海战刚结束,当年“九。九”重阳节游览凤凰山。鉴于时局艰辛,国事沧桑,饮酒题诗,颇怀不世之感,遂在山崖上题诗一首。纤锡峦字金波,原籍浙江钱塘,光绪年间为凤凰城厅抚民府署同知。日俄战争两度出任东边兵备道署道貌岸道员,署址凤凰城里上帝庙前,称为“道台衙门”。现在凤凰山紫阳观庙门一双古石狮子,就是原道貌岸然台衙门门口的石狮子。伪满建县公署而运楼楼。“文革”期间被破坏。建紫阳观时,又运回此地,也算是一件历史古物了。因在甲午之战中督战宽甸、长甸、河口和宽甸香炉沟三战三捷,抗日战绩卓著,而被清廷免职。光绪二十九年复职,次年又遇日俄战争。清政府屈辰媚外,他无奈弃官隐退。诗人阅历广泛,城府颇深,与袁世凯有金兰之交,他的诗作意境深远,格调高昂,诗中每每他当时的矛盾心态,流露出的情感却是正直清高的。喜吾乡有此名山:在凤凰山上,“山高水长”石刻处对石的僧帽石岩端。笔国沉雄,逸而不浮,中锋运行,圆润流畅;楷书风范,风骨湍凝,极富章划韵味,意在颂扬家张凤凰山之美。题词者蔡运升,字品三,满族姓萨麻喇氏,隶属镶蓝旗,原籍凤凰城羊圈子胡同,其祖父携家眷流落花流水到期双城县西北正黄旗三屯。1884年蔡运升出生于此地。幼年家贫,由亲朋资助读书,考中秀才,其后眇行两个月到达北京,考入保定法政学堂。毕业后,任浙江巡抚衙门文案。在杭州任职三年后,又考中拔贡。辛亥革命后回到双城县任地方议会议员,中学校长。不久,任黑龙江省督府参事,行政公署秘书长。民国初年任北京政治会议委员、巡按使署首席参议。1916年任黑超级大龙江省政务厅长,1917年11月任滨江道尹。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降日,任伪满州国间岛省长,继任中央银行副总裁,又任吉林省长,伪满州经济问大臣、参议等职。蔡任滨江道尹时,时逢中共于莫斯科召开“六大”,各地代表分期、分批前往。周恩来于1928年6月,由上海乘船,到大连改乘火车,欲经满州里出境,赴莫斯科。这时,周恩来在火车上被警察盯梢,为甩掉反动警察,火车到双城,周恩来悄然下车,奔蔡运石家。蔡运石是蔡运升之弟,是贮存器恩来在“南开”时的同学,蔡运石通过其兄蔡运升,派一节专列,以护送病人去满洲里治病为名,由两名“乘警”护送去满洲里,因此,财恩来安全出境。这是蔡运升所做的一件大好事。蔡运升在任伪满洲国经济问大臣时,曾“衣锦返乡”返回凤城,探望叔父及亲朋,尤是风光了一阵子,曾于凤凰山上留下石刻两处,除“喜吾乡有此名山”另一处是:昔时家居凤凰山,赢得虚名衣锦还。谓语吾乡诸父老,愧无实惠到民间。这四句话,刻在醉仙溪中一块孤石上,道出一些真情,“即”愧无实惠到民间”伪满洲国大臣,根本也不可能留给“民间”什么实惠,除了饥饿、牛马劳役还有什么呢?不知出于什么缘故,这四句话的前两句,在凤凰山修理工进山路时,已被炸药炸掉,也许是出于对“衣锦还张”的不满吧。1945年,“八。一五”祖国光复后,这位赫赫有句的“大巨”又随伪满州国其他大巨离开长春,逃到通化市。许多官员被苏联红军俘获,唯放了蔡运升。他仓慌奔赴北京后,靠手中积蓄度日。1954年,生活陷于困境,乃写信给周恩来,请求给予照顾。于是,蔡运升被安排为中央文史馆馆员,后又词至北京文史馆为馆员。此时,蔡运升撰写回忆录之余,也写些古典诗词,表达晚年的情怀,如《有感》:达人白眼看名流,可做宦官可做囚。争做春郊田舍叟,一生烟雨不知愁!)清真寺(1890年(光绪十六年),教民尤勋臣集资,于凤城清真寺正殿后建一座望月楼(又名遥殿),楼乃两层,形为四角垂檐,檐端各挂一铜铃,颇为壮观。清真寺是回民进行宗都活动的场所。凤城清真寺建于1776年(乾隆四十一年),由教民赵、王、张、洪等姓氏捐资兴建的,是凤城古建筑之一。有大殿(又称拜殿)十楹,北正房九楹,门房三楹。一到凤城清真寺,便看见青砖砌成的高大凉快脸,下设三门,中间大两侧小。门的上边是“清真寺”三个苍劲的大字,门脸顶端是望月仰空(也称弯月涵星,是伊斯兰教的标志),弯月的两旁是香炉和花盘。走进大门,迎面矗立一影壁,庭院里生长一棵400余年的柏树,犹如伞状挺立,清翠欲滴,显得庄重肃穆。整个清真寺占地900平方米。正殿为教民礼拜诵经之地;望月楼为回都节日时教民合家登楼赏月之用;南配房是教民男、女浴室,北配房是教长岛、阿訇的办公室和接待室、会计室等。清真寺的教长、副教长、按常规每届任期3年,一般由当地的阿訇和乡老推举。)秦家大院(明朝建立以后,凤城属于辽东都指挥使司。明成化十七年,在凤凰山北部筑起一个小城,名为凤凰堡。1616年后金建立,八旗兵战胜辽沈明军之后,于1634年驻兵通远堡,随后又移兵凤凰城。顺治元年开始,在凤凰城设八旗旗署。康熙二十五年,满、蒙、汉旗兵到凤凰城,实行屯垦,充实各旗,兵设守尉,管理军政事务,城守尉旧址即为今天的秦家大院及其东邻。清乾隆年间重修了凤凰城堡,此后,驻兵和居民激增,开始大修城堡,开辟田野。乾隆二十六年,清廷颁发给城守尉关防,“专司催科、捕盗及旗籍、户婚等事”。衙门内设有库、户、兵三司,各设笔帖一员和司达等职。后来由于汉族大量迁入,人口增多,又准奏开垦荒地。光绪二年,设置凤凰直隶厅,统领岫岩州、安东县和宽甸县。1931年“9?18”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在凤城建立了伪政权。期间,凤城大地主秦忠南、秦伯秋弟兄占用城守尉旧址,逐步改为秦家大院。占用期间,曾多次重修了城守尉古旧建筑物,变成现在状况的大院,具有民国特色,保留了清代遗风。)边条沟柳条边遗址(柳条边是清初统一广大东北地区以后,为了维护清朝皇室所谓的“龙兴重地”,保护东北经济资源所采取的一种措施,也起到划分东北几个行政区的界线的作用。柳条边总的分布形式,是在辽河流域和吉林部分地区以山海关、威远堡、凤凰城和法特哈4个交通要道为点,联接成的一个“人”字形的柳条封禁篱笆,其作用主要是标示禁区界限,禁止越界渔猎樵采、垦耕放牧等。柳条边东端第一门――凤凰边门旧址位于风城市南30华里的边门镇火车站西侧,一面山东南坡。清代的凤凰边门是名副其实的柳条边东端第一门,“为朝鲜入贡之道”,今仅存遗址,地表遗迹尚可辨析。凤凰边门至民国初年称凤边门、边门口,简称边门。边门这一地名,一直延续至今。凤凰边门附近,现在仍可找到当年柳条边残存的遗迹。据考古调查和发掘发现,凤城市边门镇南侧边条沟山脊存有边壕一道,残存边壕深l米余,宽4米,存长50米,山脊下向北去另遗有300米长的土堤连接凤凰边门。)解放纪念塔(在凤凰山、现代);青城子溥仪行宫(城市青城子镇溥仪行宫,地处青城子镇区内,距沈丹高速公路50公里,沈丹铁路50公里,张庄公路主干线从行宫前穿过。此宫座落在青城子镇红旗宫街北端,俗称“小皇宫”,现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朝末代皇帝(宣统)爱新觉罗?溥仪以“满州国皇帝”身份曾到青城子矿巡视,该宫即为其所建。日,溥仪在安东巡视完之后,从安东起驾到青城子矿巡览。早上6点10分他从安东住所出发,在文武高官们的簇拥之下,由奉天铁道局长在前面带路,6点15分步入安东火车站,在有资格的军、官、民恭谨奉送中,6点30分乘专列车出发,8点55分到达通远堡。9点溥仪乘上御用轿车,在轿车、摩托车的前后护卫之下,10点30分到达青城子。溥仪一直到行宫门前才下车,由伪满洲矿山社长加藤带领步入行宫休息,并在行宫内侍大臣等人侍立下,用10分钟的时间单独会见了加藤社长、伪满洲矿山株式会社青城子矿业所所长白木等头面人物。10点40分,由木村为先导溥仪步出行宫,乘车到陈列馆,费时两载修成的一座行宫,溥仪只进去了两次,共约20分钟。12点25分他乘车启驾,1点55分到达通远堡,立即改乘专列,向下一个停留站沈阳而去。1942年动工,1943年4月竣工,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其中行宫大殿160平方米,配殿443平方米,建筑群保存基本完好。日,更名为“青年宫”,作为全矿广大青年业余文化的活动园地。日已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被列为保护单位后,矿山领导积极做好对文物的保护工作,并且成立了文物保护小组。从此,青城子铅矿也因为行宫而闻名,行宫前的一条街道命名为红旗宫街。)苗可秀纪念碑(为纪念和缅怀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邓铁梅、苗可秀,凤城县人民政府于1957年敬建于此碑。碑为石质,由碑身和碑帽组成。碑高2.6米,正面宽0.45米,侧面宽0.18米,正面题刻“抗日烈士邓铁梅、苗可秀同志永垂不朽!背面碑文铭刻邓铁梅、苗可秀烈士抗日业绩。)县级十三处:龙洞古代动物化石点(在通远堡、旧石器时代晚期)鲁家沟西山遗址(在大堡镇、青铜时代,位于凤城市大堡镇武装村鲁家沟屯西山马鞍形的山脊上和东侧山坡。遗址南北顺山脊分布长200米,东西横山坡分布宽80米。遗址北部是绵延丘陵,东、南、西三面是开阔的山谷平地;西400米是八道河;在八道河和西山之问有凤城至刘家河乡的县级公路;西山南山脚下有古道,为古代交通要道。遗址的地表散落有大量的陶器残片和各种石器。除在地表采集到这些遗物外,在遗址东部山坡的泥土断层中、发现有大量陶片和石器,文化层厚60厘米以上。遗址中采集有陶钵、陶纺轮、器耳、器沿、器底等陶器残片200余件;各种石器l0余件。陶器片分夹砂黑陶、夹砂红陶、夹砂黑褐和夹砂红褐等多种陶色,含少量滑石粉。陶器器形有陶壶、陶罐、陶豆、陶纺轮等。鲁家沟西山遗址采集和出土的陶器,陶质比较粗糙,制工不够精细,一般不带纹饰,目前只发现一枚陶片饰刻划波浪纹。遗址出土的石器有石斧、石刀、石镞、环状石器、石刮削器等。鲁家沟西山遗址是凤城地区出土遗物最丰富、遗址面积最大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对研究辽东东部地区早期人类活动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艾家堡前山遗址(在凤山区、新石器)二龙山东坡遗址(在凤山区、新石器);顺山城遗址(在边门镇、辽金);大房身遗址(在边门镇、辽金);石头城城址(在石城镇、明代,史料记载已存在500年,是明新安堡古城址);边门岭柳条边遗迹(在爱阳镇、清代,爱阳边门,亦称爱哈门,在爱阳镇爱阳城村北1.5公里疆河南岸明代边墙镇朔关遗址处。镇朔关是明辽东边墙东端设置的第一座关口,位于凤城、宽甸二县交界的爱阳镇爱阳城村东北的边门岭上。清崇德三年(1638年),皇太极修建凤凰城至本溪碱厂一段柳条边,在这一线因袭明边墙旧址,将镇朔关改建成柳条边上的爱阳边门(即爱哈门),今仅存遗址。清人也称爱河为“爱哈”河,“爱哈”系满语,意为“琉璃”。而爱阳边门和明代爱阳城得名皆因位于疆河之阳。古人以山南水北为阳,因以地理位置称“爱阳”。民国十年《凤城县志》载:“磺河亦称爱哈,清语爱哈,琉璃也。门(爱阳边门)在(凤凰城)城北百二十里,与前河(爱河)近”。清政府在爱阳边门设有章京和防御,负责爱阳边门事务。其中章京l员,2年一更换;防御1员,3年一更换,另有属兵50名随时调用。史载爱阳边门下辖门内卡路4处:瓜坡子营、边门、铁佛寺(今凤城市石城乡铁佛寺)、汤堡城(今凤城市汤山城镇)。每处由凤凰城城守尉派官1名、兵10名,巡防官兵每个月更换一次。清政府对柳条边的管理有着严格的规定。除了固定额数的章京、防御负责边门事务外,每年还由凤凰城城守尉及熊岳副都统按季派员带兵,统巡柳条边的内外,“查拿偷砍木植私挖人参偷打鹿茸贼犯”。);老爷庙(在赛马镇、清代);王珉贞烈士墓(王珉贞烈士墓位于凤城石城镇铁佛村复兴房南端爱河西岸,日王珉贞率领武工队侦察敌情,路经棉花套(今宽甸毛甸子)大秧山岭时,被石城清剿队包围,率队伍突围时为掩护同志安全转移不幸壮烈牺牲,年仅24岁。)郭天禄烈士墓(凤城烈士陵园现代);通远堡烈士陵园(在通远堡镇现代);刘长英烈士墓(凤城烈士陵园现代)。
关于网站 | 广告服务 |
| 合作链接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12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宽甸县地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