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城乡50textview最大字数限制制

当前位置:->
字体大小:
发布时间:
  我十分有幸参加了市委宣传部、市水利局组织的沂河系列宣传活动;也十分有幸参加了“走沂河”活动。
  2005年4月,沂河宣传组委会组织了临沂各大新闻媒体、作家、学者、摄影、书画等各界人士40余人,从沂河源头一直“走”到入海口,历时6天,行程1500余公里,完成了如此大规模的第一次沂河探源采访活动。
  本来就有这样一种想法,把自己所了解到的有关沂河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人文故事、传递给感兴趣的朋友们。一拖再拖,那偶尔的激情和感慨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繁杂的生活琐碎而云散了。近来,自感到应保留和反馈一点大脑中留存的记忆。于是,极力回想当时的情景,翻阅有关的资料,并在有关的文章中节选出部分内容,从中理出一根主线,从上到下编辑成本篇。仅供同志们休闲时或多或少的看上一眼,或多或少的了解沂河的点点滴滴。
  &&&&&&&&&&&&&&&&&&&&&&&&&&&&&&&&&&&& ————题记
  沂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沂河是沂蒙大地的血脉。千百年来,沂河养育了世世代代的沂蒙儿女;给予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和维系生存的源泉,同时,沂河孕育了朴实无华、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无数的圣贤名士在这片古老而有灵气的土地上书写了不朽的篇章。沂河以她历史的博渊而名扬天下;沂河以她文化的浩淼而流淌百年千年万年。
  沂河之水盖出沂源县,在沂源县段长84.6公里,起于南北埠东,流经南麻、悦庄、燕崖、中庄、梭背岭、东里、韩旺等七个乡镇。左纳八川,右汇六水,然后盘山绕崮,一路上又吸纳千溪百流,浩浩荡荡,由北向南,流经沂源、沂水、沂南、兰山、河东、罗庄、苍山、郯城等县区,至吴道口入江苏新沂,在燕尾港灌河口注入黄河,全长574公里(在山东省境内长287.5公里),总流域面积17325平方公里。是临沂市内第一大河。
  沂 河 源 头
  沂河原名沂水,发源于沂源县西北部,那里高山巍峨,千峰凝翠,层峦迭嶂,洞壑深幽。山上泓泓清泉从石罅中喷出,跌宕落谷,汇成条条清流,一路翠歌汇聚。
  沂河属养育华夏主流文明的淮河流域,这里气候宜人,物产丰富。在1亿3千多万年的中生代时期,由于燕山地壳运动,促成了沂河断裂带,东为胶辽地盾,西为鲁中地台,造成河谷皱形,构成了河道的物质基础。沂河就是在这个大断裂带形成以后,移斗星转,沧海桑田,逐步发育、演变成现在样子。经历代考察勘测,沂河主要有三源、四源、五源之说。1988年10月,国家水利部治淮委员会、水利部沂沭泗局沂沭河管理处、山东省临沂地区水利局会同沂源县水利局等有关部门联合进行了实地考察,结论沂河主要由四源:一是发源于沂源、蒙阴和新泰交界处的老松山北麓的大张庄河,源地高688米,东北流向,河长30公里,流域面积184.2平方公里,此源在众源中河最长,清代《沂水县志》将大张庄河称为沂河东源;二是发源于沂源县徐家庄乡龙子峪村西南小黑山北麓的徐家庄河。北流,《水经注》云“沂水出泰山盖县艾山”,及《清史稿·地理志》所说的“沂水三源……桑氏主西源”。徐家河还叫石沟河,流域面积175.4平方公里,河长23.5公里;三是发源于狼窝山北麓,天门顶东测古称桑预水的高村河(又称田庄河),东北流向,河源高600米,河长20.5公里,面积52.4平方公里。上述三源,像三个约伴赶路的调皮村姑,,汇聚在青碧一样的田庄水库后,经过一番梳洗妆扮,携手向东,在县城南与早已等候在那里的另一支流螳螂河汇合。螳螂河即发源于鲁山南麓的第四源,也叫沧浪河,河长27公里,流域面积187平方公里。《辞海》称“沂河出自沂源县鲁山”即指此源。此河源出自名山——鲁山(鲁山海拔108米,是山东省第4高峰)又在淮河流域的最北部,故有史料称其为沂河之源。四源汇齐后,东去10多里至沂河头村的一段,可谓沂河源头。
沂 源 猿 人
  沂河的源头在沂源。沂源因地处沂河源头而得名。这里历史悠久、地杰人灵,早在四五十万年之前,中华民族的祖先“沂源猿人”,就在这块物华天宝的大地上繁衍生息。孕育了灿烂辉煌的人文古迹,开创着沂蒙山区人类社会活动和远古文明。有著名的“沂源猿人”化石遗址,上崖洞旧石器遗址,中儒林墓葬群和姑子坪、,西顾庄、曹家庄等一批龙山文化和大汶口文化遗存,东安古郡治所和齐长城遗址,唐代摩崖石刻等。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临水而居的劳动人民创造了举世辉煌的齐鲁文化,如颗颗璀璨夺目的星星,闪耀在沂河两岸。“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浓郁的人文景观和壮丽的河山相应成趣,为后人留下了一个个美丽动人的故事。
  1965年,在鲁山前怀的奥陶纪石灰岩溶洞中,发现了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刮削器石器、石核等文化遗物。特别1981年在鲁山南麓骑子鞍山石灰岩淤积底部红土层中发现了“沂源猿人”化石。经专家鉴定,与举世闻名的“北京猿人”处于同一时代。专家称,五十万年前在这里的气温要比现在高七至九度,气候温和,空气湿润。不论山川或平原,林木从生,植被很厚。肿骨鹿、大象等动物,游栖密林之中,附近的湖泊沼泽,滋生鱼虾、蚌螺,就是在这种自然条件下,“沂源猿人”安家落户了。他们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人类史前文明。
  “沂源猿人”的发现是我国古人类考古工作的又一重大成果。据专家讲,这样珍贵的发掘成果,在山东省是第一次,在全国按古人类进化的年代看,当属第五位;按其分布来看,当是第九个地区。重要的是,填补了我国猿人地理部分的一个空白。对于“北京猿人”、安徽“和县猿人”同东北古人类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由于同时还发现了共生的肿骨鹿、李氏野猪、巨河狸等十几种哺乳动物化石,对于研究第四季哺乳动物的分布和古地理、古气候也有重要贡献。
源 头 明 珠
  在沂源的探源活动,必去看离县城四公里的田庄水库,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那里也可以称作沂河的源头,况且又是沂河上的第一个水库。沂源是个纯山区,境内有大小山头2075个,尽管山上泉眼茂盛,有大小河流1600余条,但由于是山东省海拔最高的县,有“山东屋脊”之称,所以“十年久旱”就成了这里的自然环境。水乃生命之源,缺水万物不生;缺水人民就无法生活。为改变这一恶劣现象,1958年政府毅然决定修建田庄水库。为修建田庄水库,有9个村庄搬迁或被淹没了土地。水库于1960年6月大坝合拢,建成了沂源县境内唯一的一座大型水库。从此,她便像镶嵌在崇山峻岭中的一颗明珠,日夜放射熠熠光芒。
  此后,又经历历次维修续建,共建有主坝、副坝、溢洪闸、放水洞、水电站等,总库容量1.3亿立方米。坝高31米、大坝全长1100米,像一条横卧南北的巨龙,静卧鲁山之阳。
沂 河 暴 虐
  沂河从沂源西北部群山前峰中跌宕落谷,一路上汇百泉纳百川进入了沂水县。
  沂河是沂水县内过境最大的河流,在下河村东南入沂水县境,向东南流,经泉庄、新民官庄乡,流程14公里入跋山水库。出库后折向南流,流经柴山、武家洼、龙家圈、沂水、许家湖、袁家庄、姚店子7个乡镇的边沿地区,在邵家宅村南入沂南县境。沂河在沂水境内河段长56公里,流域面积1437.7公里。
  沂河属山洪性河道,水流湍急,峰高量大,暴涨暴落,水土流失较严重,流贯数千年时空,历经无数次的干涸与泛滥。每遇水旱灾害,广大人民便会陷入饥寒交迫、难以生计的绝境。何采的《麦秋歌》真实地描绘了沂、沭河发生洪灾后,人民遭受大苦大难的悲惨景象,“平地生巨浸,六月在沂沭。霪雨七月休,房屋尽倾复。河滨数千人,鲜不死沟渎。死者长已矣,生着复来哭。百里少人烟,黄沙满我目。相传无花营,遍地皆髑髅……”曾几何时,我们的母亲河被冠以“灾河”的称号,滔滔沂河水成了流不尽的苦难泪。
  在沂水县,说起当年沂河的暴虐,老人们就领我们去看沂河岸边许家湖镇的赵家楼村,因为它是沂河发怒的历史见证。
  史料记载,清雍正八年五月上旬至六月中旬,莒州、日照一带大雨如注,连绵40余日,暴雨中心位于山东沂蒙山区,这是近500年来的最大洪水,赵家楼段当时洪峰流量达到17500立方米/秒。沂河漫溢,灾情殃及鲁北、苏北、豫东、冀东南100州县。正是在这次大洪水中,赵家楼村的居民全部到一个古石楼上避难,人员无一伤亡,创造了苦难中的奇迹!“那个河水啊,没有边际,淹得人亡鸡死啊……人站在这古石楼的二楼上(相当于现在楼房三楼的高度),打开窗就可以洗手……”。现如今,村北头的石楼虽已残破不堪,但石块棱峪,让人依稀相像当年洪水的暴虐与威力。
跋 山 水 库
  跋山水库像一颗硕大的明珠镶嵌在沂水县城西北15公里、沂河与其支流暖阳河汇流处,建成于1959年,是沂河干流上唯一的一座水库,总库容5.08亿立方米,为山东省第三大水库,被誉为“沂蒙母亲湖”。该水库是以防洪、灌溉为主,结合发电、养鱼的大型水库。大坝呈弓形,西起无儿崮下的白蜡顶,东接小跋山,横截沂河,全长1780米,最大坝高33.65米,坝顶宽6米。它的建成提高了抗御水旱灾害的能力,防洪标准达到100年一遇,促进了当地工农业生产的发展。
  跋山水库旅游资源相当丰富,以“大湖(跋山水库)、大山(大跋山)、大河(沂河)、大岛(金牛岛)”为代表,特色十分突出;优美的大湖风光、多姿的湖滨生态、剪影般的秀山崮崖、世外桃源般的湖岛景观交织成一座美妙天然大画廊。
  沂河,不仅养活了无数仰赖她维生的大地之子,也孕育了所流经之地灿烂的文化。沂水县因它的流经而得名。自隋初置县,时逾1400年,公元596年(开皇十六年),改当时东安县为沂水县至今。
  在这大水之畔,孕育出无数名人志士。举世闻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生于“阳都”(1940年以前为沂水属地,今属沂南县);东晋徐熙,官至濮阳太守,得《扁鹊镜经》,精心研究而成一代名医,医术世代相授。南北朝名医徐之才,著有《徐氏家传秘方》和《雷公药对》等书,得后世推崇。
北 寨 石 刻
  沂河告别沂水县后,在苏村镇苏家庄西流入沂南县境内,经苏村、铜井、独树、辛集、大庄、河阳、葛沟等乡镇,至砖埠乡洙阳村南入临沂市境。境内流长46公里,流域面积553.5平方公里。沂河在沂南县境内的黄埠拦河闸处阳都故城处与其支流汶河汇流,又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此处风景,有古人诗一首:沂汶汇流处,旖旎好风光。沂水自北来,浩浩复汤汤。汤汤浣平沙,一路稻花香。汶水从西入,曲似九回肠。少闻水积岸,每见石铺床。一曲园千亩,瓜果共琳琅……
  沂南县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境内已查明汉以前的古遗址有172处,出土了大量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商周文化和秦汉文化遗物。两汉、三国至魏晋时期,这里曾有一个和今沂南县境域大体一致的阳都县,城址在今砖埠镇孙家黄疃一带,当时是东西通衢的要冲,繁荣昌盛的城邑。
  沂南县的人文资源历史跨度较大,而且内容丰富,比较著名的有:弥足珍贵的画像石刻。繁荣的汉代文明遗存下大量汉代画像石和石雕,其中,历时最久远的当数位于铜井镇三山沟村的“汉元凤凰刻石”。两只凤凰分别刻在拔地而起的花岗岩巨石上,雕刻技法是在原生粗糙石面上施阴线刻,构图简单疏朗,显出古朴的原始趣味。画面上所刻之字,淳古、质朴。“元凤”为西汉昭帝刘弗陵年号,距今已有2000余年。“汉元凤凰刻石”是全国现存最早有确切纪年的画像石。位于县城卧龙山以西、汶河东岸北寨村的北寨汉墓是沂南县乃至中国的文化珍宝。学术界普遍认为这是一座东汉末年家族石墓葬群中主要墓室。墓室280块石质构件都是按一定尺寸预制,然后安装的。墓室由前、中、后三个主室及东三测室、西二侧室组成并建有卫生间。室内有画像石42块、画面73幅,画面总面积44.227平方米,这是我国已经发现的汉画像石墓中画像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已于2001年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除汉代石刻外,双堠镇还有两处比较完整的石刻画像,朝山有石刻造像83尊,云庆山有石刻造像50尊。
孔 明 故 里
  沂南县是诸葛亮的故乡。《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人也”。《三国志》所载诸葛氏人物也都明确地记为琅琊阳都人士。诸葛之姓源自诸城葛姓,司隶校尉诸葛丰迁居阳都,以诸城来的葛姓之义始姓诸葛。诸葛氏到三国两晋时期已成为与王氏、颜氏齐名的琅琊望族。出生于世代以明经为门风的仕宦之家的诸葛亮,在齐鲁文化的熏陶下度过了童年时代,14岁时随叔父诸葛玄南下客居异乡,27岁走上政治舞台,佐刘备三分天下辅刘禅鼎足而立,成为一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诸葛家族中不仅诸葛亮名垂青史,其兄诸葛瑾、族弟诸葛诞也是权重一方、名震一时、影响一带。兄弟三人,官仕三方,各忠其国,政绩斐然,时人誉为“龙虎狗”三兄弟,后人誉为“一门三方为冠盖”。与历史望族名人组居地有关的还有近在阳都故城咫尺的常桑杭村。史载,琅琊望族颜氏的祖居地是孝悌里。常桑杭村是颜氏族巨地,也是颜真卿的后裔居住地。该村颜氏族林乾隆三十三年的普碑上记载了颜盛至颜怀共四十八代颜氏子孙的世系源流,村内至今仍保存着清道光、同治年间朝廷通过颜氏世袭翰林院发给该村颜氏族人的新牌、移文、札等信物。受始祖“复圣”颜回的影响,颜氏后裔多为博学志行之士,颜盛后人中的颜之推,历时南梁、北齐、被周、隋朝,是著名的儒学大家、文学大家,其子颜师古是历代尊崇的大训诂家,颜师古曾孙颜真卿既是政治家又是书法家。
厚 博 琅 琊
  临沂因濒临沂河而得名。如果说,蒙山是临沂的脊梁的话,那么沂河就是临沂的魂魄。
  临沂城历史悠久,距今已有2490年的历史。旧址在城区东北部,周封子爵。据史料记载,临沂城始建于春秋末期,公元前492年筑城,作为鲁国东南方的屏障。《春秋&哀公三年》:“季孙斯、叔孙周仇帅师城启阳”,这个“启阳”就是临沂城最早的名称。西汉时为避景帝刘启讳改称开阳。公元80年,琅琊王刘京由莒县迁都于开阳,自此开阳也称琅琊。西晋末为琅琊王司马睿“潜邸”(旧称皇帝即位前所居)。清为沂州府兰山县城。&
  作为省级重点历史文化名城的临沂,文化底蕴十分丰厚。在临沂大范庄和湖西崖等地出土的蛋壳陶高柄杯,制作精密,造型优美,“黑如漆、明如镜、薄如纸、硬如瓷”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在临沂银雀山和金雀山汉墓中,出土了大量的竹简、彩绘帛画、漆器和陶器等。特别是“孙子兵法”和久已失传的“孙膑兵法”竹简同时出土轰动世界,解决了孙武、孙膑是否为一个人的历史疑案,为中国20世纪70年代十大考古发现之一,被称为世界50大考古发现之一。在成北发掘的洪家店汉墓中,出土了罕见的金缕玉衣、铜弩机、玛瑙印章等。在城南发掘的吴白庄汉墓中,出土的立体浮雕汉墓画像石风格独特。2003年在王羲之故居扩建整修工程中发掘的洗砚池晋墓,为全国罕见,山东仅见,被评为2003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出土青瓷胡人骑狮水注、青铜仙人骑兽等国家一级文物7件,二级文物7件,三级文物45件。
  鲁南古城秀,琅琊名士多。千百年来,临沂以其深邃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孕育出一代又一代杰出任务。在临沂五贤祠内,有一块清代乾隆皇帝题写的御碑:“孝能竭力王祥览,忠以捐躯颜皋真,所遇由来殊出处,端推诸葛是全人”。这首市赞誉的王祥、王览、颜真卿、颜皋卿和诸葛亮五位贤人,是临沂久负盛名的历史名人。另外,中国儒家创始人孔子的72贤徒,有13人与临沂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24孝,临沂就有7人。
  书圣王羲之是临沂有史以来最负盛名的文化名人,为纪念这位震古烁今的书法大师,2003年临沂市扩建整修了王羲之故居,使之成为临沂城标志性工程。扩建后的王羲之故居占地6公顷,主要景点有圣光普照、砚池怀古、鹅池水暖、曲水流觞、源远流长、千秋五贤等几大板块。使“琅琊八景之一的“普照夕阳”得以再现。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命脉,个性是一个城市的特色。2005年3月1日,倍受各界关注的临沂市十大景观新鲜出炉,蒙山风景区、沂蒙湖国家水利风景区、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王羲之故居、诸葛亮故里旅游区、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孟良崮战役纪念地、费县沂蒙石林、沂水地下奇观、莒南天佛景区十个最能展现临沂自然风光和人文价值,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开发潜力的景观入选,成为一张与古“琅琊八景”相映成辉的新城市名片。
  古有琅琊八景,今有十大景观。称为临沂厚重历史文化的佐证。称为临沂人坚实的精神支柱。
滨 河 景 色
  临沂城水资源丰富,纵贯南北的沂河从中穿过,由西北方向来的祊河和从正西方向来的涑河,都注入沂河。临沂城北,再加上柳青河、青龙河、陷泥河,六水绕城,妩媚秀丽。水是一个城市的灵魂,而临沂城的点睛之笔就是沂河。在水量丰沛的季节,祊河等支流进入沂河,由于清浊程度不同,形成层次明显的落差,愿望沂河,在蓝天的映衬下,犹如拖着一条长长的带子,这就是古琅琊八景之一的“沂水拖蓝”。
  城因河而秀,河因城而美。清清的沂河水,日夜向南流。滋润着临沂城,也为这座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临沂城在新一轮规划建设中,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河流资源优势,做足水的文章,按照“一河为轴,两岸开发;一河五片,北上东进”的发展方向,着力推进四个平台建设,即以临沂经济开发区、临沂批发城和南坊新区、沂河两岸为依托,努力打造一流的产业平台,一流的商贸物流平台,一流的行政服务平台和一流的生态环境平台。努力把临沂建设成为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塑造出“城水相依、人水亲和”的人文、自然景观。
  书写在沂河上的世界吉尼斯纪录当数小埠东橡胶坝,该枢纽工程全长1247.4米,其中橡胶坝长1135米,象一条巨龙横卧沂河,气势恢宏,蔚为壮观,是集供水、发电、灌溉、旅游为一体的水利枢纽工程。上游形成1.6万亩水面,蓄水量2830万立方米。2001年该处被国家水利部评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为进一步扩大水面,在小埠东橡胶坝上游7.22公里处,又开工建设桃园橡胶坝,经国家淮委论证批准,也是今年山东省重点水利建设工程,总投资7000万元,橡胶坝枢纽总长1113.5米,主要由橡胶坝及供、排水系统、左岸船闸和右岸溢流堰组成。其中橡胶坝长783米,坝高4.5米。该工程拦蓄后将有效拦蓄1500万立方米,形成近一万亩的水面,与下游小埠东橡胶坝遥相呼应,相得益彰,在还临沂城沂河段形成蓄水31平方公里的水面,以满足临沂工农业用水和城区地下水回灌补源的需要,并着力起到调洪抗旱生态保护的作用。同时,按照“沂河为轴,两岸开发”的总体思路,大力打造集水、岸、滩、路、堤、景等为一体的滨河公园景区。滨河公园景区工程由水上公园、滩地绿化、滨河大道、拦河枢纽、桥梁等组成。水上公园由刘家道口水利枢纽、小埠东橡胶坝、桃园橡胶坝、角沂橡胶坝拦截形成并开辟水上项目和游览线路。集防洪、交通、观光为一体的滨河大道,沿沂河、H河两岸,总长度80公里,两侧形成了80米宽的绿化带,可谓“一河清水,两岸秀色,三季花香,四季常青”,成为绿色景观长廊河市民亲水空间。
郯 城 古 韵
  沂河是母亲河,临郯苍平原和苏北平原就是沂河养育的儿女,郯城就是沂河上一颗明珠。
  郯作为历史上的古国,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时期的少H氏后裔炎族。西周之初武王封周公旦为鲁公,成王嗣位旦子伯禽后亦就封于鲁,周公父子东征伐淮后,炎族首领郯子就封为炎国,为鲁国附庸。郯国虽小,然而文化昌盛,即在其宗主国君面前亦令人刮目相看,不敢小视。
  据《左传》记载:郯为少皋氏后裔,崇拜鸟图腾,尤尊凤。历史上也曾记载了郯子博学孔子向学的故事。古老的历史造就了郯城丰厚的文化底蕴。诸如郯国古城,马陵古战场,东海孝妇冢,古梅园等等。
  郯城的先民高扬起凤鸟图腾,使之成为中华民族的最亮丽的图腾。
  经过数千年的历史变迁,现在的郯城两河夹一山,西边沂河九曲十八弯,东边沭河也是九曲十八弯,偏东一座马陵山逶迤至宿迁。山水形胜,土地丰饶,水陆交通,秀出齐鲁。
  郯城在旧时也是交通发达的地方,水陆码头可到运河去苏浙皖,北去行船可到沂水的东里店,楚国攻打齐国即以此而运动。陆路至少在唐代就有官道,清康熙6下江南,四次经过这里,乾隆6下江南,5次来到郯城。
分 沂 入 沭
  沂河流到刘家道口便进入了郯城地界,上游230多公里的沂河到了这里水分东西,西是老沭河,东是人工河道----分沂入沭,东南流20公里至大官庄注入沭河,姐妹握手,再入新沭河,水出临沭大兴镇入江苏石梁河水库,循大沙河入海。
  这新河道从1949年开挖,到70年代,专门成立了东调指挥部组织施工,80年代中期才结束。200多米宽的水道,一镐一掀,一车一筐,30多年断断续续,就有了沂河沭河东流去,就没了苏北的水灾。
  分水处有座闸叫彭家道口分洪闸,管理处坐落在河南面的刘家道口村。这闸1974年建立,50年一遇洪水设计,100年一遇的洪水较核。19孔,每孔10米宽。
  近期对刘家道口又有新的规划蓝图,欲新建刘家道口枢纽工程,这是沂沭泗洪水东调南下骨干工程之一,也是实现沂河洪水东调的关键工程。该工程主要有沂河节制闸,彭家道口分洪闸,发电站,灌溉放水洞,盛口切滩,闸间裹头,闸上堤防截渗等工程组成。兼有分洪、蓄水、排沙、灌溉、发电、交通等综合效益。届时又增无限风光。
  老沂河向南流,不分昼夜,不久就到了江风口.从彭家道口到这里6公里。这里有一座分洪闸,闸上水面极为开阔,芳草迷离,芦芽正好,风光大有江南水乡之雅致秀丽。可是谁又能想到这里曾经是水患频繁的所在哪?有一首民谣这样唱到:开了江风口,水漫兰山走,淹没临郯苍,捎带下邳州,两岸庄稼看不见,老婆孩子顺水流。
  查资料自1906年至1940年35年间沂沭泗下游共发生洪水11次,1945年以后连续5年水灾,1939年决口,苍山、邳县、150多万亩土地被淹,尤以1949年为重,苏北150多万人沦入泽国。
  1920年7月,当时的江淮水利测量局在李庄设立了水文站,在这里测量沂河、武河的水文要素,这是临沂最早的水文站。
  明代中叶,官府就在这里分洪入武河入运河,可惜不能控制分洪量,一遇到大水依然成灾。1955年建设江风口分洪闸,这是山东治淮第一闸。建这闸时,当时的水电部长付作义来过,钱正英来过。1956、1957、1960、1974年,沂河发生大洪水,该闸先后开闸分洪。
  与闸配套的还有两大工程,一个是在下游1公里处建有李庄拦河闸坝。另一个是将武河一部分进行改造,人工开挖了一条新的河道,叫邳苍分洪道,流进苍山的长城镇进入邳州,全长74公里到滩上集入中运河。
  有了这闸这新河道,下游地区有利无害了,因此有了新民谣:修了江风口,水随人意走,百姓得安全,旱涝保丰收。
  沂河在向西南,几多弯曲,陡然一个90度的大弯,到了马头镇。
  马头(码头)镇是水陆交通重要交汇点,早在唐代就是一处颇具规模的聚落。因为仅傍沂河,又于运河相通,凭借舟楫之利,上可抵燕赵京师,下可达沪宁江浙,历经宋元明清繁衍生息,积聚起无尽的生机,迨至清末民初,已成为临沂地区最重要的码头,是鲁南苏北最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
  因了这码头,元代以后陆续有回民来到这里经商营生,因此马头也是回民聚居较多的地方。这里现在还有一座清真寺,始建于明永乐3年(公元1406年),坐南向北,占地面积8600多平方米,是鲁南苏北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座最大的清真寺。
  马头镇沂河段的工程有拦河闸,1958年建成,坝长472.5m,可泄洪峰7830m3/s,设计引水25m3/s,现有效灌溉面积11万亩。有了沂河水的滋润,两岸丰收,年年在望。
走 进 苏 北
  沂河从锦绣般的临郯苍平原流过来,出重坊镇的吴家道口村,进入江苏邳州市港上镇的齐村。此处水流平缓,清澈水波依依惜别临沂,走进了江苏。伴随着沂河水的流淌,历史文化也有齐鲁之风走进了吴越音韵。
  根据史志记载,老沂河古时原在雎宁古邳镇东入泗河,河水在淮阴西入淮河,淮河入江入海。黄河多次夺淮夺泗,尤以1194年黄河为最,遂使水道发生巨变,泗水在济宁市微山县马坡附近注入洼地,而成南阳湖,与独山湖、昭阳湖、微山湖连接,其南部河床淤高,沂河通道受阻,遂被迫由西南向转为南向,滞积而成骆马湖、黄墩诸湖泊。历史上沂河、沭河、运河洪水相互侵扰,息息相通,灾害频繁。民谣说“沂沭河见了面,淹了苏北18县”。
  哪里有水灾,哪里就有治理。沿河人民同水患的斗争至少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古代。《禹贡》中就有大禹时代治理过沂河之说。
  沂河正干进入邳州市后,自明代中叶右岸卢口坝分少量洪水流入城河,下入中运河。明清两代的治理主要是引沂济运和保障运河安全。在古代近代,因科技原因和经济等因素,对沂河的治理都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只有到了建国后,大规模的治理才成为可能,而且能够实现。
  沂河过省界仍然西南流4.2公里至港上西,此处有310沂河公路大桥,下行不远即为芦口坝堵口,折转东南流20公里至华沂村东北,河分东西两支。西支右岸有老沂河口筑坝及节制闸7孔,各宽8米。1960年邳县开挖官湖截水沟后,老沂河不再有分洪任务,现在只发挥引水、排涝和通航作用。南流经过合沟等地,再王楼南注入骆马湖。
  东支河道为建国后开辟的新水道,为区别于嶂山闸以下的新沂河,称此段为新沂河草桥段。老沂河不分洪后也叫沂河。过老沂河口,在沂河中泓建有华沂24孔漫水闸,孔宽1.3米,东南流2公里于杨庄西左岸有白马河汇入,再行3公里,即有陇海铁路沂河大桥。以下有浪青河、新戴河汇入。南流经过港头于苗圩附近入骆马湖。省界至此河道长45.5公里。
  沂河和中运河洪水经骆马湖调蓄后,一部分出皂河闸经中运河下排,绝大部分出嶂山闸进入新沂河东流至灌河口入海。
  沂河是母亲,骆马湖便是沂河的女儿。骆马湖在明代以前,只是沂河入泗的直河口以东、泗水以北、马陵山西侧的一片平原洼地。
  在明代,这里充其量不过是一片沼泽。但是,当上游5.6多万平方公里的客水涌来时,这片低洼平原就变成了湖。
  骆马湖原有4个不相连的小湖,位于中间的叫大江湖,西北的叫隅头湖,东北的叫埝头湖,南边的叫骆马湖。入湖河流集中在湖北侧,以沂河为主。黄河侵泗夺淮以后,泗水河床逐渐淤高。至明代后期,原来入泗水的沂水严重受阻,被迫滞潴于此,致使四小湖连为一片,统称骆马湖。清初及其以前,沭水西支曾经汇于沂河入骆马湖。并且因为沂河、沭河系山洪河道,我们临沂地面高程60米,鲁苏省界附近为35米,骆马湖则为20米,这么大的比降,洪水来时快如奔马,先于泗水到达。而泗水地处鲁西平原,水流缓慢,其在徐州以北形成南四湖,洪水也下注这里,使得湖面逐渐扩大,并漫漶周围洼地成湖,其南旧时就有黄墩湖。若大水年,整个苏北则是一片汪洋看不见了。
  建国初,为解决沂沭泗流域的洪水出路,将骆马湖建成临时滞洪水库,1958年又改建为常年蓄水水库,成为南北长35公里,东西宽15公里左右的大湖。非汛期蓄水一般在9亿立方米。该湖大部属宿迁市,一部属新沂市。骆马湖是调洪、灌溉、调节京杭运河水位、发展水产养殖业综合利用的湖泊,也是全国七大淡水湖之一。
  沂河到了骆马湖,基本上就完成了她的生命历程。骆马湖现在排水河流主要是新沂河,其次是中运河。骆马湖南岸,是历史古城——宿迁。在这里发现了东夷文化遗址,即5万年前古人类活动所在地“下草湾文化遗址”。
  新沂河是人工开凿的一条河道。
  遇到丰水年,骆马湖盛不下那么多的来水,就只好横溢四出,尤其向东部的低洼地漫流。1949年大水,苏北地区成了泽国。诸河决堤150多处,受害面积927万亩,淹倒房屋25万间。当时苏北人民行政公署提出导沂计划,经华东财政委员会和中央水利部批准,决定兴建新沂河。上起骆马湖出口,下至灌云县燕尾港,全长188.6公里。并且确定以工代赈的办法,在宿迁、沭阳、灌云3县采用筑堤、束水、漫滩方式为沂沭泗水新修排洪入海的河道。是年10月,全线上工58万人,工程浩大。经过一冬春的奋战,1950年5月修成,沂河有了自己的一条出海道。周恩来总理听取了水利部的汇报后,非常高兴,高度评价了导沂工程。
  嶂山闸是水向东流的节制闸,位于宿迁市苏豫县晓店乡境内,该闸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总宽428.87米,36孔,每孔净宽10米,净高7.5米。千年一遇设计,万年一遇校核流量。这个工程分三期切岭开挖建设,时间是1949年11月至1952年,1959年10月至次年10月,1963年春至次年冬。
  新沂河河道宽度在1.3—2公里之间,在宿迁经过晓店乡、塘湖乡、侍岭乡,流入沭阳市的悦来、新河、耿圩等11乡,继续流经灌云与灌南、响水三县之间,经过汤沟、白皂等乡镇,近海处于灌河交汇入海。中间老沭河由北面流来,在沭阳西部侍岭附近的口头地方加盟新沂河,姊妹在这里再度握手。
  新沂河按河床比降等特征可分三段,自嶂山闸至沭阳城为上段,长43公里,河道比降大,水流湍急,流势不稳;沭阳城至小潮和为中段,长67公里,河道比降减缓,河面逐渐展宽,风浪增高;小潮河至入海口为下段,长34公里,河道比降平缓,河口则成倒比降,河面开阔,潮汐影响也大。
  新沭河除沭阳以西南岸地势高,河岸未筑堤外,其余河段两岸都筑堤,漫谈行洪。南堤长130公里,北堤长147公里。河堤顶宽30米。两岸堤距自西向东展宽,嶂山闸下500米,口头920米,沭阳1260米,盐河2000米,到小潮河闸下增至3150米。在设计洪水位下,河床可容蓄水量10亿多立方米,保护新沂河南北平原农田1000万亩,人口600万。
  新沂河东去途径沭阳城。
  沭阳春秋时属鲁国,西汉武帝时置后丘县,北周武帝建德七年,(公元578年)置沭阳县,因县置位于沭水之阳而得名。境内颜集镇是绝代佳人虞姬的故乡,“霸王别姬”故事千载传诵。宋代大科学家沈括曾任沭阳主薄,率民众治理沭河,政声远播。清代诗人袁枚任沭阳县令期间,留下许多诗篇佳话,亲植紫藤(袁公藤)今仍吐芳展绿。
  在扎下乡,新沂河有四座闸,西面沭河闸,北面沂北闸,东面扎偏弘闸,南面南偏弘闸。从南偏弘闸引水入淮沭新河南流而去,在淮阴遇到废黄河,再向南,遭遇苏北灌溉总渠。显然,这样的设计非常有深意,淮沭河把沂河淮河联系起来,在两河洪水不遭遇的情况下,设计分泄淮河洪水3000立方米每秒入新沂河下泄入海。如果是这样,新沂河里流淌着的就是鲁东南西南、豫南、皖东、苏北四省之水了。在联系上运河、黄海,沂蒙山与黄河、长江就一脉相通,情深意长了。
  我们常常说诗人的想象奇特,看这里的河道,更感慨水利专家和工程人员科学设想的无与伦比。
  史料记载,燕尾港清朝末年原名天生港,1913年,清末状元南通人张骞,来这里考察,认为天生这个地名不能推动社会前进,还其大自然的面貌,遂将海岸线形似燕尾的港口改名“燕尾港”。从形象上看,它呈喇叭状,河口外有开山岛作为天然屏障。由燕尾港上,可通里下河、串扬河,也可通盐河达苏北全境,是江苏省唯一的可以发展海河联运的港口。
  燕尾港据守苏北最大的河流——灌河的入海口,这里也是淮盐的重要集散地。因为灌河两岸大量泥滩,沿海地带便于纳潮,因而这片不毛之地成为盐滩。从古至今这里盐业发达,享誉四方。
  新沂河即在灌河口入海,入口建有控制工程,确保新沂河下泄入海,同时结合防潮,综合利用。主体工程包括南、北两座深泓闸和南、中、北三座浅滩橡胶坝,设计行洪流量7000立方米每秒。洪水时,大水汹涌,磅礴入海。大海在这里拥抱了我们的母亲河,沂河也在这里投入了母亲的怀抱。
  沂河流域生活着1500万人民。两岸人民因沂河而生存繁衍,因沂河而发展昌盛。大自然恩赐了这方土地,大自然恩赐了这脉生命之源,愿我们人水和谐,荣存与共。
  沂河永远流淌着……
卓&超 & & & & & &
  于2006年 & & & &
信息来源:
| 责任编辑:
临沂市水文局
部省级水利网站
省内水利网站
省内水文网站
山东省水文仪器研制中心
省内相关网站
山东气象局
山东省国土资源厅
山东环境保护厅
山东省地质矿产开发局
山东人事考试信息网
临沂市政府网
临沂市国土资源局
临沂市气象局
临沂市环保局
沂沭河管理局
版权所有(C)临沂市水文局
联系电话: 投稿信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textarea限制输入字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