陏唐英雄4第一部隋阳帝办演者是谁

  复财神爷关二哥:  后来我去推车卖豆腐了,有时候也卖卖大枣什么的。  后来她没有嫁给我,嫁给了一个名秦宜禄的男人。   卖完了豆腐,我蹲在地面脏兮兮湿漉漉的菜市场里,茫然看着远处:前途无望,我的明天在哪里,难道一辈子卖豆腐?  对面一个卖草鞋的摊贩,跟一个杀猪的正在瞎聊。这时候杀猪的搓手走过来,脚踢了踢我身前放着消遣的一本书,文学名著《春秋》,搭讪道:“怎么称呼兄弟?”  我打量着他,文绉绉而慢吞吞的回答“我姓关,字云长。”  =====================  短短几句,意境深远的好像没有尽头。  我姓关,字云长;在彼时彼刻,也许那只是一句平淡而又平淡、平常而又平常的话语。但是看到此文的人,谁还会有这种感觉呢?  就如此时此刻,有一个叫泪痕春雨的人在讲三国,有一个叫财神爷关二哥的人客串了一小段,谁也会觉得,这是一件平常而又平常的事;因为在网络论坛中,这种事就是平常而又平常。  但是,在许多年以后,我却可以和别人说了,我当年在天涯论坛上混的时候,财神爷关二哥还天天听我讲讲故事呢。  当然了,在许多年以后,也许有许多人会说了,当年泪痕春雨、财神爷关二哥在天涯论坛上混的时候,我们还天天与他们讨论问题呢。
  @泪痕春雨
09:49:15.0  首先感谢你的鼓励。   我不否认,对于公知,我的确存在很深的偏见。这种偏见从我关注韩寒事件后,就根本蒂固的难以去除了。而且我觉得,公知应该面对强大的反对声音,这对他们而言,绝对是一件好事。如果没有强大的反对声音,他们渐渐就会忘乎所以;因为韩寒那样的事件,本身就证明,所谓的公知,就是把所谓的人民当傻子玩;而且有太多的所谓人民,也愿意当这种傻子。   我觉得,我们不能用谎言反对另一......  —————————————  先生认为随着交通媒介的发展,人民会越来越有力量,可我总觉得很悲观,报纸网络刚兴起时,百家争鸣,可成熟后就被控制在了少数寡头手里,寡头们比人民更有力量,科技怎么也像王朝兴衰一样,不断重复着由多数人掌握进而被少数人垄断的死循环呢?想想都令人绝望,所思是对是错,请先生指点迷津。  
  先生大才,比起百家讲坛那些所谓的教授们,见解实在高得太多。能看到先生的文章实乃三生有幸  
  复国家权威网友:  泪痕的口头禅:事情哪有这么简单,这都是几十万几百万人博弈出来的,可到底是怎么博弈出来的,他永远也讲不清道不明。  ========================  并不是我没有讲清楚,而是你从来也没有看清楚。我可以给你专门再说一遍。  这个世界上的人,绝大多数的人,都是会思考、会分析的人;都是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的人。  所以,皇帝据说一句顶一万句。但是,他伟大的战友林副统帅,却与他一直同床异梦;当然了,对他一再表示永不翻案的太宗皇帝,心里却是想着,不翻案那叫有鬼了;当然了,他的老婆江后,也永远和他各想各的;至于刘幽公,那更不用说了、、、。谁真正听过皇帝的话呢?至于老百姓,如果真的都听皇帝的话,皇帝说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毫不利己专门利人,那我朝早就实现共产主义了。  我举这个例子的目的奶简单,那就是人们都是会分析、会思考的,就是皇帝,也不能强有力的影响别人。除非听皇帝的话有利,不听皇帝的有害;否则,皇帝的话,在他们心中,也和放屁没有多大差别。  在现实的利益博弈中,利益一致的人,容易有共同的思想,也容易实现协作;利益对立的人,自然都是各说各的理,而且也容易发生冲突。  当然了,人不是抽象的,而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所以,人与人的利益关系是复杂的、交叉的,但是总的来说,利益一致的人会自然而然的实现协作,利益对立的人,自然而然的会发生冲突。而社会的构成,就是在人们这种协作、冲突中实现;当然了,社会的变迁,也是这种协作、冲突中变迁。  我在所有的帖子中,一直都是按上述原理分析历史的。  说得具体点,在我笔下,任何一个大人物在进行决策时,他最多思考的问题永远是:  我这样做,符合谁的利益、不符合谁的利益?所以,我应该拉拢谁、打击谁?  我这样做,受益者的力量强,还是受害者的力量强?所以,我这样做有没有机会成功?  我应该如何让最多数的人与我的利益一致?是一举击败我的敌人呢,还是逐个击破我的敌人呢?  当然了,他们成功失败,主要就是因为上述原因造成的。我所说,大约只能这么多。如果你觉得,我应该说得更详细点。就如9xxxzzzxxx1985网友所说,我不是神仙。
  复u_网友:  先生认为随着交通媒介的发展,人民会越来越有力量,可我总觉得很悲观,报纸网络刚兴起时,百家争鸣,可成熟后就被控制在了少数寡头手里,寡头们比人民更有力量,科技怎么也像王朝兴衰一样,不断重复着由多数人掌握进而被少数人垄断的死循环呢?想想都令人绝望,所思是对是错,请先生指点迷津。  =======================  对于大多数人(也就是底层社会)而言,他们最大的优点就是人多势众;最大的缺点就是,他们难以实现联合、协作。而交通媒介的发展,自然会让他们的优势更容易发挥出来,会让他们的缺点更容易得到弥补。  但是对于大多数人(也就是底层社会)而言,他们永远也不是由众多无差别的个体构成。许多抨击官府的文字容易受到人们追捧,就是因为人们常常有一种错觉,那就是老百姓的利益都是一致的;所以任何抨击官府的言论,都是替老百姓说话、都是替老百姓出头。其实,这只是人们的一种错觉。  我在明末历史中一再说,武大郎是老百姓,郓哥是老百姓,王婆是老百姓,潘金莲是老百姓、西门庆是老百姓,张大户也是老百姓、郑屠也是老百姓、、、;事实上,对老百姓造成伤害的,许多时候就是老百姓。比如,让潘金莲陷入不幸的,是张大户夫妇;让金翠莲陷入不幸的,就是郑屠夫妇;让武大郎陷入不幸的,就是西门庆、王婆。  在媒介、交通发达的时候,寡头不能控制舆论;除非是因为所谓的老百姓,利益分歧太大,所以他们也跟着往浑了搅水。
  @u_8楼
21:40  @泪痕春雨
09:49:15.0  首先感谢你的鼓励。   我不否认,对于公知,我的确存在很深的偏见。这种偏见从我关注韩寒事件后,就根本蒂固的难以去除了。而且我觉得,公知应该面对强大的反对声音,这对他们而言,绝对是一件好事。如果没有强大的反对声音,他们渐渐就会忘乎所以;因为韩寒那样的事件,本身就证明,所谓的公知,就是把所谓的人民当傻子玩;而且有太多的所谓人民,也愿意当这种傻子。   我觉得,我们不能用谎言反对另一......  —————————————  读……  -----------------------------  原来的精英阶层不是被一扫而光了吗  
  泪哥晚上好,记得以前说过自己正在创作一个小故事,只是如今比较懒一直没把这个故事写完,不过写的差不多了。其实这个小故事完全是为小说写的前传不过我的文笔有限又比较懒把这个小故事写完就差不多了,后面也懒得去想了。故事的名字一直也没取,在这里先发了吧。  千年前吾与一狐妖相恋,狐妖爱吾至深,不忍见吾生老病死受离别之苦  为能长相厮守,吾与狐妖双修禁术,妄想有朝一日飞升成仙,做一对神仙眷侣。  可怜人妖殊途,修仙未成却因禁术惹来天上众神之怒,佛祖下界惩戒吾与狐妖!  吾与狐妖不敌,被佛祖擒下。佛祖念吾受妖狐迷惑,罚吾入轮回思过,再无修仙之福缘。  狐妖则罪孽深重,受神魂俱灭之天罚,再无轮回。吾苦求佛祖宽恕其罪,佛祖不语!  在转生台前,吾亲眼目睹爱狐在佛光普照下身骨魂魄皆化为灰土,临死之际恸哭哀嚎,眼中尽是对吾无尽的眷恋不舍  狐妖死后,佛祖将吾打入轮回.然狐妖生前怕吾修仙不成,死后魂归转世便忘了她而爱上其他女子,遂对吾施印魂禁法!  所谓印魂,便是将生前所爱之人的容貌记忆刻于三魂之本源——命魂,无论轮回千世或万世,吾对狐妖之爱与记忆矢志不渝!  狐妖承诺待吾轮回转世,无论去了何处无论做为何人,她都不惜一切来寻吾.而今吾已轮回,然再也等不得寻吾之痴狐  不知是上苍怜悯或捉弄,因吾前四世皆济世救民而得福缘广厚.转世后虽无修仙之福,却要做四世黔黎望尘景仰之帝王  轮回后吾的第一世为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二世为北周武帝宇文邕,三世为大唐武宗李瀍,第四世为后周世宗柴荣!  此四世虽比不得秦皇汉武那般千古一帝,然也是励精图治、英武果决之上品君王,算得上百年难遇。  吾尊为天命,坐拥巍峨神殿,受享万邦膜拜.在凡人眼中富贵至极.然前世记忆却伴之今生来世挥之难去。  夜夜迷离于御牀边后宫佳丽之脂粉雨露,脑海里浮现着前世与狐妖乘风御奔游尽山川明月的神仙眷事,无限惆怅惋惜  随着时光流失,前世之记忆越发清晰,吾终忆起狐妖被害的伤景。对佛祖毁吾所爱恨之入骨,痛之欲绝!  为报狐妖之仇,吾不顾天下臣民反对,死后千古唾名,亲下天子诏书—废佛令,发动了史无前例的举国性禁佛焚经运动  佛门自东汉时由天竺传入中原,至北朝已近四百年,上至王公下至黎民,信奉者无数.吾的废佛复仇备尝艰难!  吾即四世为人皇,若一世不能灭佛,二世三世四世,世世继之不绝.誓要佛门绝迹人界.令佛祖丧失众生信仰而法力尽散!  在吾的铁血意志下,无数的僧侣惨遭屠杀,无数的佛典惨遭焚毁,无数的佛像惨遭熔铸,天地间历经四次佛门浩劫  后人将此四次帝王发动的灭佛运动称作"三武灭佛",佛门谓之"三武法难”,这场神权与皇权的战争持续了整整五百年  吾与佛门结下无解之仇.因灭佛而遭受了命运的诅咒,虽贵为人皇,却亲缘情缘,阳寿更不及常人之半  吾第一世人皇拓跋焘,南北朝时代北魏国国君,生平骁勇善战,北伐柔然,南败刘宋,灭大夏\\北燕\\北凉诸国,统一北中国  吾的灭佛令遭致整个北魏贵族反对,连吾亲手立下的太子拓跋晃也因尊崇佛教而与吾父子反目,最终被吾逼死于东宫  为推行灭佛令,吾屠戮勋贵功臣无数,最终众叛亲离.被自己最信任的太监宗爱害死,终岁44.死后灭佛令止,佛门中兴!  吾第二世人皇宇文邕,南北朝后期北周国国君,17岁登基受同宗权臣宇文护压迫,吾忍辱负重十余载将其诛杀!  在吾的文武并治下,北周国国成为东亚第一强国,昔日宿敌北齐国在吾的铁骑下灰飞烟灭.灭佛令再一次席卷神州大地  吾的命运再次因佛门遭到诅咒,,灭齐后不到二年便撒手人世,终岁36.又是两百年匆匆流逝,吾在地府等待第三次灭佛  吾第三世人皇——大唐武宗李瀍,36岁那年吾皇兄唐文宗李昂病危,吾联合朝中宦官势力废除太子,自立为皇太弟.  皇兄崩天后吾即位,停歇了两百年的灭佛运动再一次重演,为了和佛门进行持久抗衡,我召集道家方士修炼长生丹药  此后大量寺院土地收归国有,无数佛门僧尼被迫还俗耕农,濒临破产的大唐帝国因吾的灭佛而经济大复兴  可惜时过六载,吾因误食毒丹而死,因果循环吾叔父李怡效法吾当年在吾死后夺得帝位,吾的废佛令再一次中止。  吾最后一世人皇——柴荣,五代时后周国国君,凭养子身份继位,在位时锐意改革\\南征北战,励志结束唐朝覆灭的乱局  柴荣是吾最后一次转生,也是史家公认五代第一明君,仅用五年光阴便使危机四伏的北周国威震华夏.号令天下诸侯  西元959年,吾率诸军北伐契丹,此战若胜将奠定吾统一中土乃至屠灭整个佛教,然出征仅42日便身染重疾不得不班师  吾回京不久便去世,终岁39,年仅7岁幼子继位,吾生前爱将赵匡胤篡夺吾子皇位建立北宋王朝,一生劳苦终为他人嫁衣  四世人皇终是破碎虚空,四世灭佛终是空往而返,吾死后上不得天也入不得地,三魂七魄皆归西方佛祖掌心永不超生  佛祖谓吾:黔愚,为一狐妖几番坏我衣钵可知悔.吾谓:无悔!佛祖大笑再谓:八百年了,你是第二个站在掌心和我说话的.  佛祖曰:八百年前有只猴妖大闹天庭,被我收于掌心仍不知悔改,你可知他下场?吾谓:无知!佛祖又笑:黔愚终无可救药  佛祖知吾无悔过之意,将吾魂魄封印于其脯前一粒佛珠中,将佛珠掷于十万八千里外的东海,罚吾入东海海底思过千年  自此吾的魂魄长眠东海深邃一粒佛珠内永无天日,受尽寒寂之苦.沧海桑田事如逝水,三武灭佛的故事已然淹没于历史  九百年后,一位久居扶桑的美丽女神途径东海发现藏于海底的佛珠.女神打破佛珠的封印令吾的魂魄重现人世.  女神仙姿佚貌中透着几分狐媚,神似千年前那与吾相恋的狐妖,吾惊奇万分.女神问吾何以困于东海之底,乃何人所为  吾将自己生前之事告知女神,从吾与狐妖之恋,再到佛祖害死狐妖,最后转世轮回四次灭佛的经历.女神闻之仙姿动容  女神哀叹:挚爱已逝,你何苦执念.四世人皇那是多少人修不来的福缘,偏要与佛祖纠缠恩怨,令自己受苦九百年。  吾闻之惘然若失,女神见吾有悔悟之意欲使法力消去吾的记忆,令吾转世重新做人.吾不允.  吾言:既不能为爱人复仇心犹死,转世千百回也不过行尸空躯.感念女神救吾之命,愿至死追随,在无寻仇之念  女神闻言神色动容,仙尘绝姿中一对眼眸紧闭良久,问吾:汝真心愿追随本座?吾:誓死追随!女神眼露灵光大喜
  等我勤快些就把故事最后一段补上,前段时间在看本小说《家里养个狐狸精》。自己编的这个故事也可以算是为这个小说作的前传,以后有闲情了写个小无版的《家里养个狐狸精》
  用子楚是有背景的,秦国历来不太在意嫡庶,能者为之,在二十几个孙子中,要脱颖而出,需要昭襄王这个爷爷首肯。本来昭襄王当了一辈子傀儡,老来欲成秦始皇,急功近利,固执又偏信,终于演砸了,拿人家白起打酱油的出气。好在晚年临死前想通了很多事情,没能一统在于对六国内情还是想当然了,给范睢玩傻到现在也回过味来了,秦国要一统,需要掌舵人熟知六国实情,不然自己的遭遇会一次次重演,臣子们会因为权欲搅黄国事,会收受六国贿赂给添乱,国君不被骗可太难了。子楚在六国的经历,经吕不韦的包装,扮成了知六派,声势造起来,劣势变优势。任谁来看,一个庶子人质,居然在死敌赵国那儿混得风生水起,赢得贤名,如果不是他意志力能力智力超群,还不整天夹着尾巴做人。昭襄王需要隔代指定一个知六派,可以避免自己犯过的错误,不被臣子玩弄,秦国的国力优势已经很大了,关键在于领导人根据实情突破内外部干扰,合理分配资源。  当然子楚这个形象是包装出来迎合这个需求的。至于间谍嘛,这是秦国的强项,还真不惦记吕不韦那点资源。楚怀王宫里豢养的侏儒戏子里都给秦国潜伏进间谍,专司打听宫闱秘辛,韩非子记录过此事,吕不韦的关系网再强,跟秦国的秘密力量比还真不够看。史书上写过的走裙带就不说了,毕竟那是捞到了入场券,决定人是昭襄王而不是短命太子。  
  泪痕春雨
21:41  复财神爷关二哥:  后来我去推车卖豆腐了,有时候也卖卖大枣什么的。  后来她没有嫁给我,嫁给了一个名秦宜禄的男人。   卖完了豆腐,我蹲在地面脏兮兮湿漉漉的菜市场里,茫然看着远处:前途无望,我的明天在哪里,难道一辈子卖豆腐?  对面一个卖草鞋的摊贩,跟一个杀猪的正在瞎聊。这时候杀猪的搓手走过来,脚踢了踢我身前放着消遣的一本书,文学名著《春秋》,搭讪道:“怎么称呼兄弟?”  我打量着他,文绉绉而慢吞吞的回答“我姓关,字云长。”  =====================  短短几句,意境深远的好像没有尽头。  我姓关,字云长;在彼时彼刻,也许那只是一句平淡而又平淡、平常而又平常的话语。但是看到此文的人,谁还会有这种感觉呢?  就如此时此刻,有一个叫泪痕春雨的人在讲三国,有一个叫财神爷关二哥的人客串了一小段,谁也会觉得,这是一件平常而又平常的事;因为在网络论坛中,这种事就是平常而又平常。  但是,在许多年以后,我却可以和别人说了,我当年在天涯论坛上混的时候,财神爷关二哥还天天听我讲讲故事呢。  当然了,在许多年以后,也许有许多人会说了,当年泪痕春雨、财神爷关二哥在天涯论坛上混的时候,我们还天天与他们讨论问题呢。  。。。。。。。。  搭便车的路过  
  @u_5-01-06 21:40:37  @泪痕春雨
09:49:15.0  首先感谢你的鼓励。  我不否认,对于公知,我的确存在很深的偏见。这种偏见从我关注韩寒事件后,就根本蒂固的难以去除了。而且我觉得,公知应该面对强大的反对声音,这对他们而言,绝对是一件好事。如果没有强大的反对声音,他们渐渐就会忘乎所以;因为韩寒那样的事件,本身就证明,所谓的公知,就是把所谓的人民当傻子玩;而且有太多的所谓人民,也愿意当这种傻子。  我觉得......  -----------------------------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多少有着鸿鹄之志的燕雀,毕生奋斗的梦想不就是从劳力者变成劳心者?
  楼主你好。你前面说民国时期各路诸侯都是打着旗子争天下,打天下的时候说的漂亮,得了天下之后都是那副德行。我不否认得天下之后,无论什么政党都是争权夺利的尿性。但是最近看了毛选,虽然没看多少(只看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感觉毛泽东(或者说共党)对社会的分析、对未来的预测都是一针见血。他们的政策也是按照以上分析的结果所做出的。从这个角度来说,他们并不是说一套做一套的。如果说国共两党是一丘之貉,我不太同意。
一直关注 深受影响  
  感谢苦守的苦手、新恐怖鸟、夜空長明燈、现金社会012、、u_、财神爷关二哥、仰望巅峰、qitery、zhaojian0372、国家权威、9xxxzzzxxx1985、zsmdiffff、无尽的恋、东瞰浮梁、波罗的海的菠萝蜜网友支持,再更新一段。  第九节
孙坚是如何攻入洛阳城的
顺便说一下古代战争   历史是上层建筑,所以传统历史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让大家接受皇权神圣、神秘的说教。因为这个原因,传统历史书并不会详细分析政治、军事内容。一切是显然的,如果把相关的内容,都分析清楚了,那皇权还有什么神圣、神秘可言呢?  所以,看传统历史,我们常常很容易有一种智力、道德上的优越感。因为,从传统历史书去看,无论政治还是军事,都简单的如同儿戏一般。总而言之,那些失败者之所以失败,通常就是因为他们的智商、道德远远低于常人;既然失败者因此失败,那胜利者虽然让人吹得神乎其神,也实在没有什么高明可言了。因为,一切无非是世无英雄,遂让竖子成名罢了。  因为这种原因,所以许多历史书上的战争场面,与演义小说中的战争场面相比,通常也就是五十步与百步之别。  演义小说中,最常见的场面,就是两枝军队的高级指挥官,常常都是军长、师长级别的指挥官,挥舞着刀枪到两军阵前打比赛;而且常常都是一个人可以打几十个、甚至几百个人。  最后,赵子龙孤身杀入百万大军的故事,也被演义了出来,“这一场杀,赵云怀抱后主,直透重围,砍倒大旗两面,夺槊三条;前后枪刺剑砍,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面对赵子龙这种英雄无敌形象,读者都难免感觉爽呆了、酷毙了。  类似的场面,对于没有见过世面的人而言,那实在可以称得上精彩之极了。但是,对于看惯各种英雄传奇的人而言,这实在叫什么玩意儿啊?因为,这种场写得太粗糙了、太简陋了。总而言之,这个罗贯中的文笔实在太差劲了。于是后人遂在此基础上,演绎了一段赵子龙当阳长坂坡七进七出的故事。这一整,赵子龙当阳长坂坡的英雄形象,遂变得丰满了。当然了,也正因为这么一整,才真正让读者觉得爽呆了、酷毙了。  事实上,金庸小说中随便挑出一个经典打斗场面,也比《三国演义》的打斗场面,也要精彩几十倍。因为赵子龙自然威风凛凛,但是与郭靖、杨过、萧峰、张无忌等人的威风凛凛相比,实在差得太远了;至于细节化的描写,那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三国演义》中,最牛逼的打斗场面,莫过于赵子龙孤身杀入百万大军。但整个情节,也不过区区几百字罢了。而金庸笔下的经典打斗场面,随随便便还不写它几十页?  类似的情节,常常是演义小说(现代意淫的商业小说、影视作品)最吸引人的场面。虽然谁也知道,这就是意淫出来的场面,但是谁也喜欢看这种场面。最简单而言,如果《三国演义》把这种场景都抽掉了,《三国演义》的观赏性肯定会下降许多;当然了,如果金庸小说,把类似的场面都去除了,金庸小说恐怕就没有多少人看了。  许多人喜欢嘲笑抗日神剧,问题是,那些供人意淫的商业小说、影视作品,与所谓的抗日神剧相比,能有什么分别?换而言之,无非都是孤胆英雄只手托天,横扫强敌,而且还要拯救国家、民族、甚至全人类罢了。
  古代史书上,最常见的战争场面,就是双方统帅各率一枝大军,并不需要进行任何必要的博弈,就可以在某个战场上进行决战了。总而言之,双方就像江湖大哥约架一样,各率一拨小弟到约定的地点进行火并;谁胜谁负,就看谁的小弟更厉害了。在这种背景下,一万人在一个具体的战场上,打败十万人的战役,自然是多如牛毛;就是八千在一个具体的战场上,打败三十万人的战役,也是经常出现;再牛逼的人,那是率领五百人,也可以在一个具体的战场上,打败十万人。  “正当兀术准备放弃汴京北逃时,有一书生扣住他的马缰说:‘太子不必撤走,岳少保将要退兵了。’兀术问道:‘岳少保用五百名骑兵击败我十万大军,汴京的百姓日夜盼望他前来,怎么说能够守得住呢?’、、、、”(摘自《白话宋史》)  许多人在说自己的资料无可置疑时,常常都是,这是正史上的内容。其实呢,正史上如同梦话的东西多的去了。比如,“兀术说,岳少保用五百骑兵击败我十万大军”,这不是梦话,又是什么呢?  所以,在演义故事中,所谓的优秀战将,就是那种传说中的单挑高手。比如,吕布是三国第一战将,那是因为单挑时,谁也不是他的对手;关羽是三国著名将领,那是因为他能温酒斩华雄,两军阵前一刀砍下颜良的人头。  而在古代史书,所谓的优秀将领,就是在一个具体的战场上,可以率领几百小弟,打败对方几万人;更有甚至者,也是一个人能在两军阵前,一刀砍下对方统帅的脑袋,然后一举击溃敌军的单挑高手。“关羽远远望见颜良的帅旗车盖,策马上前刺杀颜良于万马军中,将其首级割下返回,袁绍军中的将领们没人敢出阵阻挡,于是解除白马之围。”(摘自《白话三国志》)这种场景,与演义小说中的场景,几乎没有任何差别。
  其实呢,任何一场战争,都也是群体协作的结果,古代、现代都是一样的。而且在一个具体战场上,兵力的劣势,那是谁也无法弥补的。也正因为这种原因,所以皇帝,被人追得一路狂奔两万多里,也没有敢说无能。因为,敌众我寡,能一路狂奔,不被敌人抓住,也是了不起的成功。  当然了,也正因为这种原因,关羽、张飞被人说得神奇无比,但是在徐州战场上,张飞被曹操打得不知所踪了;关羽让曹操活俘了。如果一个优秀将领的作用,真有人们想象中那样重要,关羽、张飞让曹操打成这副德性,还有什么资格称为一代名将呢?  当然了,在徐州战场上,刘、关、张也曾让吕布打得狼狈逃窜,如果没有曹操帮助,这哥三个人,实在不知该如何翻局了。如果一个优秀将领的作用,真有人们想象中那样重要,那关羽、张飞让吕布打成这副德性,又有什么资格称为一代名将了。  当然了,我们可以说,吕布牛逼无敌,所以,关羽、张飞让吕布打得一塌糊涂,不能证明关羽、张飞无能。问题是,吕布在长安让李榷、郭汜打得只能亡命跑路;在江南,让袁术赶得也只能跑路;到了并州附近,又面对李榷郭汜的通缉,只能继续跑路;到了河北,又让袁绍打得继续跑路;最后在张邈等人的支持下占据了兖州,结果依然让曹操打跑了;最后才跑到了徐州。如果一个优秀将领的作用,真有人们想象中那样重要,那吕布让人打得四处逃窜,又有什么资格称为名将呢?关键是,关羽、张飞就让吕布这种,谁见谁都能扁的人打败,更有什么资格称之为名将呢?  事实上,现实中的战争,都是群体协作的结果。而且在具体战场上的兵力劣势,常常是最大的劣势。也正因为这种原因,关羽、张飞都是传说中的万人敌,但是除了罗贯中给他们虚构出的一些战绩,他们在前二十多年,也实在没有什么能拿出手的战绩。相反,关羽、张飞在二十多年时间里,也就是跟着刘备四处流窜的二十多年;除了关羽在白马的战绩值得一提外,他们还真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战绩。当然了,吕布也英雄无敌,但是狼狈逃窜的时候也多的去了。
  任何一场战争(只要可以称之为战争),都是在一个长达几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的战线上展开;在这样漫长的战线上,进攻的一方,可供选择的进攻点那是多的去了。如果防守一方,真把兵力全集中在某个点上,其它的点就会变成棉花地的。在这种背景下,进攻一方,想怎么进攻,就怎么进攻。  再进一步去看,现实的战争,通常都是在几百平方公里、几千平方公里、甚至几万平方公里的面上展开。在这样广阔的面上,进攻的一方,可供选择的进攻地点,那是多的去了。当然了,如果防守一方真把兵力集中在某个地方,其它广阔的地区,自然也会变成棉花地。在这种背景下,进攻的一方,绕过防守方的军事主力驻扎地,想打哪就能打哪。  因为,战争是在一个广阔的面上进行博弈;而军队集中起来的时候,永远只能控制一个点;就算分散开了,也只能控制几个有限的点罢了。在这种背景下,如果你不能有效的布置、调动兵力,你所能控制的范围永远也是有限的,而且也只能被动的让敌人随便进攻。  换而言之,你该集中兵力的时候,兵力不能集中;你的军队就会让敌人逐个击破;你该分散兵力的时候,兵力不能分散,你的势力范围,就会让敌人渐渐打成筛子一样的东西。  在这种背景下,兵力上的优势,无论在战略上,还是战术上,通常都是最大的优势。也正因为这种原因,以多胜少,叫常态;以少胜多,才会被人们广为传说。当然了,也正因为这种原因,谁能在具体战场上保持兵力上的优势,谁才有机会取得战场上的胜利。
  军事最基本的原则就是集中优势兵力。这个原则看似简单,但你真想把握它,那可难了。一切是显然的,在这个点上,你有十万大军,敌人有三万大军,你肯定想与对方展开决战,问题是,对方一看这种情形,自然会尽力避免决战。反过来,在这个点上,你有三万大军,敌人有十万大军,敌人肯定想与你展开决战。问题是,你一看这种情形,自然也会尽力避免决战。  而且,在一条几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长的战线上,在一个几千平方公里、甚至几万平方公里的广阔平面上,一方既然想避免决战,方法应该是很多的,而且机会也是很多的。对此,只要看看老蒋面对我朝神出鬼没的打法,只能叫苦不迭,就可以知道了;因为我朝就和老蒋玩游击战、运动战、甚至不惜一路逛跑两万多里;因为我朝军队就是不断玩围点打援,诱敌深入、分割包围,所以看在党国的份上,拉兄弟一把,就成了经典的影视台词。  面对我朝军队这种打法,叫苦不迭的对手只能说了,这些士八路,军人的不是、战术的懂的,就知道玩阴招,从来也不敢我们光明正大的打一场。总而言之,我们一再被打败,并不是因为我们无能,实在是因为敌人太狡猾了。  其实呢,战争自古就是这样的打的。因为,小敌之坚,大敌之擒;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守;如果防守也不行,那就赶紧跑路。所以避实击虚,声东击西那是最简单玩法。你让敌人牵着鼻子走,让敌人东一枪、西一刀的打得蒙头转向,只能证明你无能罢了。
  只要我们知道这些军事基本常识,自然就会知道,所谓的十八路诸侯齐聚某个地方;那是从来也没有发生过的事;至于所谓的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就更是不可能发生了。  当时讨伐董卓的关东联军,大约分为四个集团军。一部由袁绍、王匡率领,驻扎在河内一线;一部由韩馥领衔,驻扎在邺城一线,一部由曹操、张邈领衔,驻扎在酸枣一线(相当于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官渡一线),一部由袁术、孙坚率领,驻扎在鲁阳一线。[注1]  当然了,这四个集团军下设的军队,也不可能扎堆在一个地方,而是各自占据比较重要的点;只有需要集中兵力展开军事行动时,才会纷纷向某个地方集中;只有当某个地方受到威胁时,才会纷纷向相关地点集中。  军队在通常时候,总是需要分散的,因为分散才可以控制更广阔的地区,控制更广阔的地区,才可以保证后勤供给;如果集中在一个点上,后勤怎么保障呢?最简单而言,后勤线很容易被人切断,相关地区也很容易被敌人渗透、破坏。  因为,军队需要分散时,必须得分散;需要集中时必须得集中;而指挥官的优劣就表现这一分一合之中。该分散时,你集中了,就意味着让敌人随意攻击你不设防的地方;该集中时,你分散了,就意味着让敌人可以逐个击破你分散的军队了。  行军打仗,无非就是一分一合罢了,说起来简单,但是做起来,那可难了。因为,你必须得拥有一流的情报系统,更得依靠得来的情报,准确判断敌人的意图。当然了,你还得熟悉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知道哪些地方防守的价值大,哪些地方防守的价值相对比较小;由此判断出敌人军事意图。  否则,给你十万大军,你如何布置这十万大军呢?难道你真敢把这十万大军,集中某个所谓的战略要地上?你要知道,你既然能调动十万大军,你势力范围得多大,你的势力范围内得有多少人力、物力、财力需要你保护呢?在某个点上,你就敢布置十万大军,其它地方不需要保护了?  你以为,一个几十万、上百万平方公里的地区,真有像大门一样的所谓的战略要地?总而言之,把这个大门看住了,敌人就不能把你怎么样了。虽然许多演义故事,或是历史故事,常常给人这种感觉,总而言之,你只要把某块战略要地守好,就可以万事大吉了;当然了,某块战略地一丢,那天就塌下来了。其实呢,这都是战争当童话故事的解读。  比如,刘表占据着襄阳,依然让曹操不战而下了荆州。也许有人会说,刘琮无能,所以才会发生这种事。问题是,曹操一直占据着襄阳,到死也无法在南方有所突破。
  只要我们知道这种基本的军事常识,自然就知道,面对关东联军的这种布置,董卓的军队也必须得对此,做出相应的布置。换而言之,董卓也必须得派一个军团,专门负责后勤保障,相当于韩馥率军驻扎在邺城(“冀州牧韩馥留守邺城,供应军粮”);而且还必须得在酸枣、河内、鲁阳三个方向,也必须各配置一个军团。如果董卓真敢把军队集在一个点上,其它地方的关东军队,就会趁虚而入,把董卓控制的地区蚕食殆尽的。  从某种意义上,这几路关东联军,一直没有太明显的军事成就,就是因为董卓对他们都采取了足够的防范措施。  当然了,我只要能明白这个战争背景,自然就会知道,曹操也好、孙坚也好,就算他们是孤军深入,也不是纯粹的孤军作战,因为董卓永远也需要分散兵力防守其它关东联军。  各路关东联军,在整个讨伐董卓的战争中,到底都表现如何? 因为,我们只能看到曹操、孙坚两系记述的历史,自然无法确切知道,其它各路大军的表现了。曹操、孙坚一直积极与董卓打仗,其它关东联军都消极观望;恐怕只是因为曹操、孙坚两系,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就如,在我朝以前的战史中,我们看到的都是我朝军队如何英勇的与小日本作战,而很少能看到国军(或各路军阀)与小日本大战的内容。但是在老蒋的战史中,国军与小日本的血战,那是多的去了;甚至许多书中,普遍的军阀在抗日战争中,也都表现的非常英勇;当然了,在类似的书中,说到我朝军队时,难免总是开口闭口的说,我朝游而不击、趁机发展实力。  以这种资料比较丰富的现代史,去推测讨伐董卓的战役。更符真相的情景应该是这样的,虽然整个讨伐董卓的战役,大家一直勾心斗角,但是在此期间,大家都做出了各自的贡献。  而且从历史书的字缝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来,并不是只有曹操、孙坚在积极作战。最简单而言,驻扎在河内一线的王匡,在讨伐董卓的战役中损失惨重[注2];鲍信也曾率领两万大军讨伐董卓,而且鲍信的弟弟,也战死了。[注3]当然了,张邈手下的卫兹也战死了。[注4]  只要我们知道这种历史背景,自然就会知道,孙坚虽然是关东联军的一部分;但是他面对的董卓军队,也是董卓军队的一部分。在这种背景下,孙坚可以大败董卓的军队,并且收复洛阳城,自然并没有普通史书中所写的那样了不起。  孙坚之所以有机会打败董卓,就是因为以袁氏兄弟为代表的关东联军,虽然没有主动进攻董卓(严格的说,应该是很少主动进攻董卓)。但是,他们的存在,显然会迫使董卓不断分兵应付。
  但是不论怎么说,最后率军收复洛阳城的人,就是孙坚。“孙坚继续进军,抵达距洛阳九十里的大谷。董卓亲自出击,与孙坚在诸陵园之间交战,董卓败逃,退守渑池,在陕县集结兵力。孙坚进入洛阳,进攻吕布,吕布也被打败,退走。于是孙坚打扫皇帝宗庙,用猪、牛、羊进行祭祀。在城南甄官署的水井中,找到了传国御玺。”  孙坚收复洛阳城,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因为这意味着董卓退出了洛阳一线。这种胜利,显然把孙坚的军事生涯推到了顶点,因为面对这种事实,我们似乎可以说,这是孙坚把董卓打得逃出了洛阳城。  但是,收复洛阳城的军事意义,显然是非常小的。因为,此时的帝国已分为关中、关东两部分;所以洛阳城已不是从前的洛阳城了。此时以洛阳城为中心的地区,已成了一个巨大的军事缓冲区。在这种背景下,绝不会有一个实力派经营这里的;而且当地的老百姓,也大都会迁徒到别的地区。  对此,我们从五年后汉献帝回到洛阳城,看到洛阳地区要啥没啥,就可以知道了。在过去的五年时间里,显然没有一个实力派经营过洛阳地区;而且昔日繁华的洛阳地区,已变得一片残破了。“当时,宫殿都被烧毁,百官劈开荆棘,靠在墙壁间居住。州、郡长官自拥有强兵,不肯进贡。官员们又饿又乏,尚书郎以下的官员自己出去采摘野菜。有人饿死于断墙残壁之间,有人被士兵杀死。”  而且,孙坚收复洛阳城后,也随即就退出了洛阳城。“董卓立即迁都往西入函谷关,焚烧了洛邑。孙坚于是前进到雒地,修复各座皇陵,将董卓所挖掘的坟墓填充好。完事之后,引军返回,再次驻扎鲁阳。”  后来,董卓再次派人防守洛阳。朱俊又派军收复了洛阳,但是朱俊收复洛阳后,也随后撤出了洛阳城。  “董卓任弘农杨懿为河南尹,守洛阳。朱俊听说了,又进兵洛阳,杨懿跑了。朱俊认为河南残破没有什么可以倚靠的,于是东去驻军中牟,通告州郡,请出师讨伐董卓。”(摘自《白话后汉书》)。
  在迁都长安后,又经过一年多时间的作战,董卓终于退出了洛阳城。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董卓失败了,因为在这一年多时间的战争中,关东联军进攻的势头,已被完全遏制住了;至少,直到汉献帝东归洛阳,也没再见过哪枝军队敢试图进攻董卓一系。  更主要的是,因为相关历史是站在曹操、孙坚的角度所写,所以战争的过程、结果写得云遮雾罩极了,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关东联军彻底瓦解了;而且董卓虽然退出了洛阳城,但是董卓对关东地区的控制,却比以前更广阔了。  “董卓派牛辅率军驻在陕县,牛辅分别派遣校尉北地人李榷、张掖人郭汜、武威人张济率领步、骑兵数万人袭击中牟,大败朱俊,并沿抢掠陈留、颖川两郡所属各县,所过之处,烧杀掳掠,人民几乎死尽。”(摘自《白话资治通鉴》)  我们要知道,曹操是在陈留起兵的;张邈当时是陈留太守,陈留在“洛阳东五百三十里”。但是在董卓退回长安后,却依然可以横扫陈留地区。  现在天下正式分裂了,董卓无疑是当时实力最大的军阀势力。事实上,如果董卓一系内部保持统一,混乱的关东地区,绝不是他的对手。但是很不幸,董卓一系在一年后,就发生了大火并。  [注1]:“袁绍与河内郡太守王匡驻军河内、冀州牧韩留守邺城,供应军粮。豫州刺史孔驻军颖川,兖州刺史刘岱、陈留郡太守张邈、张邈的弟弟广陵郡太守张超、东郡太守桥瑁、山阳郡太守袁遗、济北国相鲍信和曹操都驻军酸枣,后将军袁术驻军鲁阳。”  [注2]河内太守王匡,派遣泰山兵马开到河阳县境内的黄河渡口驻扎,准备进兵洛阳讨伐董卓。董卓先派一支疑兵到平阴县境内的黄河边上,假装从此渡河,而精锐主力则悄悄从洛阳北面的小平津渡口渡过黄河,绕到王匡军队的背后出其不意发起攻击。王匡军队在河阳津北被董卓打得措手不及,几乎全军覆没。  (摘自《白话资治通鉴》)  [注3,始起兵於己吾,信与弟韬以兵应……汴水之败,信被疮,韬在陈战亡。  [注4]:(卫兹)合兵三千人从入荥阳,力战终日,失利,身殁。  (摘自《三国志、注》)  待续
21:40  @泪痕春雨
09:49:15.0  首先感谢你的鼓励。  我不否认,对于公知,我的确存在很深的偏见。这种偏见从我关注韩寒事件后,就根本蒂固的难以去除了。而且我觉得,公知应该面对强大的反对声音,这对他们而言,绝对是一件好事。如果没有强大的反对声音,他们渐渐就会忘乎所以;因为韩寒那样的事件,本身就证明,所谓的公知,就是把所谓的人民当傻子玩;而且有太多的所谓人民,也愿意当这种傻子。  我觉得,我们不能用谎言反对另一......  —————————————  读……  -----------------------------  @zsmdiffff
00:54:52  原来的精英阶层不是被一扫而光了吗  -----------------------------  一,没有了苍蝇,也会有屎克螂。  二,真的一扫而光了吗?
  复小小師弟网友:   楼主你好。你前面说民国时期各路诸侯都是打着旗子争天下,打天下的时候说的漂亮,得了天下之后都是那副德行。我不否认得天下之后,无论什么政党都是争权夺利的尿性。但是最近看了毛选,虽然没看多少(只看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感觉毛泽东(或者说共党)对社会的分析、对未来的预测都是一针见血。他们的政策也是按照以上分析的结果所做出的。从这个角度来说,他们并不是说一套做一套的。如果说国共两党是一丘之貉,我不太同意。  ====================  其实对我影响最大的唯物史观作品之一,就是普列汉诺夫的《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因为,在这部书中,很容易让我们感觉到,历史是无数现实中逐利的人共同创造;换而言之,一个人之所以会成为时代的大人物,就是因为他与众多人的利益追求形成了合力。  代表大家利益,就能如何如之何,这种观点之所以难以被人们接受,一个原因是这种话,已被政治家说滥了。更主要的是,人们都是习惯性的美化自己的利益追求,所以人们总有一种错觉,那就是大家的利益,就是一个类似正义、公理的东西;而在现实中,没有一个胜利者,是真正代表正义、公理的。其实这只是人们的一种错觉。事实上,人现实中追求的利益、追求利益的时的表现,常常是偏离正义、公理的;虽然他们都会用各种言词,证明自己这一切是符合正义、公理的。  美国初期奴隶主势力巨大,公然反对奴隶制的人,是无法成为时代英雄的;相反,成为时代英雄的人,都是些华盛顿、杰弗逊那种奴隶主。  马克思主义引入中国,带给中国的并不是一种道德说教;而一种功利主义的分析(其实唯物史观,本身就是根植于功利主义之上的)。在这种背景下,皇帝对中国时事的经典分析,自然都是一针见血的。  不论大家多么愿意中国繁荣富强,但是你想让地主、军阀、官僚资本放弃既得利益,也是与虎谋皮罢了;至于让那些一心与中国人民作朋友的列强,放弃他们在中国的既得利益,那也是与虎谋皮罢了。所以,必须得与这些人作最坚决的斗争。工人、农民阶级之所以是应该全面团结的对象,绝不是因为这些人思想多进步,而是因为他们与旧秩序,并没有多少难以割舍的利益。  但是,显然是说一套作一套的。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农民、工人知道时代的生活状态,愿意跟干革命的人,肯定会少很多。
  @泪痕春雨
10:05:10  复小小師弟网友:  楼主你好。你前面说民国时期各路诸侯都是打着旗子争天下,打天下的时候说的漂亮,得了天下之后都是那副德行。我不否认得天下之后,无论什么政党都是争权夺利的尿性。但是最近看了毛选,虽然没看多少(只看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感觉毛泽东(或者说共党)对社会的分析、对未来的预测都是一针见血。他们的政策也是按照以上分析的结果所做出的。从这个角度来说,他们并不是说一套做一套的。如果说......  -----------------------------  建国前,共党所作所为或许有瑕疵,但是总的来说还是按照既定原则紧紧联合工农。他所做的土改之类就是为了拉拢工农,我相信建国前的共党是真心得到工农的拥戴的。这一时期,我不太认同共党是说一套做一套。说到这里,我想起来小时候我爸爸跟我说过关于共党得天下的一句话,共党有什么,不就是会收买人心。我爸没什么学问,想的也不深,甚至有点可惜国民d。可是这也说明了工农跟着共党干革命肯定是得到了一些甜头的。  至于建国后,共党的情况为何会变了样子。我对那些历史没有深入了解,而且现有资料没有完全开放。所以一直看不透,这一点希望楼主能够指点迷津。
  泪哥对韩二似乎是有些偏见,韩二怎么说,在现实中也是一个成功人士,又天天与众多成功人士混迹在一起。没吃过猪肉也看过猪跑吧。说他是文学家也许夸大,但要说他一无是处,也是有些不客观的  
  作者:新恐怖鸟 时间: 09:52:21  @u_8楼
21:40  @泪痕春雨
09:49:15.0  首先感谢你的鼓励。  我不否认,对于公知,我的确存在很深的偏见。这种偏见从我关注韩寒事件后,就根本蒂固的难以去除了。而且我觉得,公知应该面对强大的反对声音,这对他们而言,绝对是一件好事。如果没有强大的反对声音,他们渐渐就会忘乎所以;因为韩寒那样的事件,本身就证明,所谓的公知,就是把所谓的人民当傻子玩;而且有太多的所谓人民,也愿意当这种傻子。  我觉得,我们不能用谎言反对另一......  —————————————  读……  -----------------------------  @zsmdiffff
00:54:52  原来的精英阶层不是被一扫而光了吗  -----------------------------  一,没有了苍蝇,也会有屎克螂。  二,真的一扫而光了吗?  ============  yuan元相
  作者:小小師弟 时间: 10:24:39  @泪痕春雨
10:05:10  复小小師弟网友:  楼主你好。你前面说民国时期各路诸侯都是打着旗子争天下,打天下的时候说的漂亮,得了天下之后都是那副德行。我不否认得天下之后,无论什么政党都是争权夺利的尿性。但是最近看了毛选,虽然没看多少(只看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感觉毛泽东(或者说共党)对社会的分析、对未来的预测都是一针见血。他们的政策也是按照以上分析的结果所做出的。从这个角度来说,他们并不是说一套做一套的。如果说......  -----------------------------  建国前,共党所作所为或许有瑕疵,但是总的来说还是按照既定原则紧紧联合工农。他所做的土改之类就是为了拉拢工农,我相信建国前的共党是真心得到工农的拥戴的。这一时期,我不太认同共党是说一套做一套。说到这里,我想起来小时候我爸爸跟我说过关于共党得天下的一句话,共党有什么,不就是会收买人心。我爸没什么学问,想的也不深,甚至有点可惜国民d。可是这也说明了工农跟着共党干革命肯定是得到了一些甜头的。  至于建国后,共党的情况为何会变了样子。我对那些历史没有深入了解,而且现有资料没有完全开放。所以一直看不透,这一点希望楼主能够指点迷津。  =============  没有监督制度,尤其是制度
  楼主你好,我是那个南北朝的粉丝的小号,很高兴看到你的新作,之前的出版的事如何了?  看了你的新帖,还是有些啰嗦呢
  @楚天公子
10:25:59  泪哥对韩二似乎是有些偏见,韩二怎么说,在现实中也是一个成功人士,又天天与众多成功人士混迹在一起。没吃过猪肉也看过猪跑吧。说他是
家也许夸大,但要说他一无是处,也是有些不客观的  -----------------------------  跟刘和平奖一样,韩二花钱买的,  听说是要当傀儡大总统的  用LZ的话说,他只要有网络写手的水平,他是不会出问题的
  回复第2077楼,@lyc44325  关注楼主很久,特来冒泡一下。发现楼主的文笔越来越自信,掌控能力愈强。虽然说楼主有时很啰嗦,但其实很多经典的小说或电影都是前期枯燥,后期将点点的线索容汇一起铸成经典让人叹为观止。我觉得先生的明亡一贴实在是巅峰之作,解答了我长久以来读明史的疑惑和不解,比之那些不知所谓的专家实在可称大师,让人拜服。不过像先生这种目空一切的读史观似乎在现今中国难登大雅之堂。不过我还是觉得先生在许多问题上主观性太强,让人不好苟同。在许多民族问题上虽然我完全认同先生的观点,但还是觉得一个民族还是凝聚力越强肯定越好,虽然有时会比较盲目,比如日本,韩国,德国,以色列等。另外我觉得先生总是有意无意的去嘲讽那些所谓的公知实在让人莫名其妙。我知道许多许多的弱势群体在面对国家机器和公权利时是多么多么的无助,如果被媒体爆出来还能得到公正的处理,但这种能上头条的只是冰山一角罢了。如果没有的话结局真的很让人心酸和无奈,这种时候当有人适...  --------------------------  为什么嘲讽那些gzjy,看看马伯庸的新海瑞罢官就可以知道原因。  马亲王的海瑞罢官,对五毛,yj都进行了非常生动精确的剖析  以下是摘自嘲讽jy部分的  左右为难之下,海瑞打开朝议客户端,发现没有一条是关于清云观的,言官们一封弹章都没出现,看来他们知道什么事情可以指手画脚,什么事情不能碰触。这让他更加郁闷。这时候一个人蹬蹬蹬蹬跑到堂下,大声喊道:“海主事在否?海主事在否?”海瑞连忙探出头去,一看发现是邻居家二哥。二哥满头大汗道:“海主事,你快回家吧,你娘在家里不成了!”海瑞脑子“嗡”的一声,当时什么也顾不上了。他把鼠标一扔,跟石应岳告了假,三步并两步赶回家去。到家一看,老娘躺在床上,昏迷不醒,脸色已有些发青。海瑞见状,放声大哭,这段时间来他光顾着研究网上言论,疏忽了老娘的状况,心中悔恨不已。过不多时,王弘诲也赶到了。他知道海瑞家里的经济状况,对海瑞说我认识一位名医,刚刚云游到京城,医术高明,诊金又不贵,可以请他到家里诊治。海瑞一听有救,擦擦眼泪,问他是谁。王弘诲说叫李时珍,字东壁。海瑞拿出一吊钱,找了个跑腿的小厮,按照王弘诲给 的地址去找。也就两柱香的功夫,小厮引着一个方巾青袍的长须医师匆匆赶了过来,肩上还挎着个枣木医箱。王弘诲说这就是李时珍李先生,海瑞忙去拜见,李时珍却一摆手,直接问病人在哪里。海瑞把他引到老娘榻前,李时珍先搭了脉,又取出金针,前后折腾了半天,还喂了副丸药,拿水化开灌进嘴里去,海瑞老娘终于一声唉哟,醒了过来。李时珍擦了擦汗,让她躺在床上静养,然后走到外面来,写了个方子让海瑞按方抓药。海瑞见老娘脱离了生命危险,如释重负,继而对李神医的医术佩服得五体投地。他从银箱里翻找半天,取出一大堆铜钱,统统交给李时珍,说如若不够,下次发俸的时候再补。李时珍笑着推辞了,说海主事为官如此清廉,收什么诊金,再说他在京城只呆数天,然后又得赶去山西,可等不及发俸日。王弘诲在一旁补充说,李时珍的志向可不只是治病这么简单,他打算走遍大江南北,修订《本草》,让今后天下的医生都有本可据,乃是件造福千秋的功绩,这次到京城来只是路过而已。海瑞注意到他那个药箱已经磨平了棱角,双手也多是老茧,不由得大为激赏,说这事非大志愿者不能为之。他又疑惑道:“这么重大的事,怎么从来没听人说起来过呢?这么大的工作量,怎么也该是朝廷拨款,太医院出面组织才对啊?” 出金针,前后折腾了半天,还喂了副丸药,拿水化开灌进嘴里去,海  瑞老娘终于一声唉哟,醒了过来。李时珍擦了擦汗,让她躺在床上静养,然后走到外面来,  写了个方子让海瑞按方抓药。  海瑞见老娘脱离了生命危险,如释重负,继而对李神医的医术佩服得五体投地。他从银箱里  翻找半天,取出一大堆铜钱,统统交给李时珍,说如若不够,下次发俸的时候再补。李时珍  笑着推辞了,说海主事为官如此清廉,收什么诊金,再说他在京城只呆数天,然后又得赶去  山西,可等不及发俸日。  王弘诲在一旁补充说,李时珍的志向可不只是治病这么简单,他打算走遍大江南北,修订《本  草》,让今后天下的医生都有本可据,乃是件造福千秋的功绩,这次到京城来只是路过而已。  海瑞注意到他那个药箱已经磨平了棱角,双手也多是老茧,不由得大为激赏,说这事非大志  愿者不能为之。他又疑惑道:“这么重大的事,怎么从来没听人说起来过呢?这么大的工作  量,怎么也该是朝廷拨款,太医院出面组织才对啊?”  李时珍淡淡笑了笑:“古人有私家修国史,我如今也是私家修药典。”他言下之意,显然这个  项目没有朝廷扶持,一切都是出于自愿。  
  复楚天公子网友:  泪哥对韩二似乎是有些偏见,韩二怎么说,在现实中也是一个成功人士,又天天与众多成功人士混迹在一起。没吃过猪肉也看过猪跑吧。说他是文学家也许夸大,但要说他一无是处,也是有些不客观的  =====================  韩寒只是一个被推到前排充门面的傀儡罢了。  他最初扮演的形象,就是一个天才少年;换而言之,把一个成年作家写的小说,顶上他的名字出版了。署他名字的第一本书,之所以可以大卖特卖,就是因为书商一再说,这本书是一个十七岁的少年所写,如果说这本书是一个成年作家所写,估计没有多少人愿意看的。  类似的包装,虽然也应该谴责,但这种事,毕竟也不能过多非议。因为,既然世人就要看人下菜,一个作者写出作品后,为了让人欣赏,想点这种手段,也无可非议。因为类似的行为,自古就有,比如无名作者署上名作家的名字出版;或是几个青年作家联合创作,然后虚构一个美女作家的名字出版。  因为,韩寒用这种手段,成了一个知名作家,所以书商自然愿意借他的名字,出版一系列书。这样作,虽然有欺骗公众的嫌疑,但是我还是前面的观点,既然世人看书时,愿意看人下菜,出版商也好、作者也好,玩这种手段,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罪过。  后来,却显然变质了。因为,韩寒头上顶着天才少年的荣誉,又变成了知名的作家。所以,就被一些人越包装越神奇,隐然以时代最牛逼的公知形象出现。  我觉得出书,它是一种商业行为,为了逐利,大家玩点手段,这不是什么了不起的罪过。但是,公知天天自吹要改变中国,就玩这种毫无底线的行为,这叫什么事呢?  我虽然承认,我自己对韩寒有偏见。但是,我还是前面一再的说法,如果韩寒有一个优秀中学生的文学水平,他就不会败的那样惨。问题是,他的文学水平,估计也是就是普通初生中的水平。我在得出这个结论前,我曾看了大量采访韩寒的现场视频(从他出名后的一系列现场采访、坐谈);他表现出来的文学水平、文化水平之低,实在只能用惨不忍睹来形容。  韩寒从来也不是一个文化人,一个连高中都无法毕业的人,他怎么可能与文化人联系在一起呢。所以他再聪明、再能干,也无法装出个文化人样。因为隔行如隔山,比如一个优秀的理工男,他理工方面再优秀,只要他没有文史方面的兴趣,只要你与他谈文史方面的话题,他自然会说出许多无知的话来。韩寒也许很优秀,但绝不会表现在文史方面,因为他的文史知识,与半文盲没有区别。
  回复第2077楼,@lyc44325  关注楼主很久,特来冒泡一下。发现楼主的文笔越来越自信,掌控能力愈强。虽然说楼主有时很啰嗦,但其实很多经典的小说或电影都是前期枯燥,后期将点点的线索容汇一起铸成经典让人叹为观止。我觉得先生的明亡一贴实在是巅峰之作,解答了我长久以来读明史的疑惑和不解,比之那些不知所谓的专家实在可称大师,让人拜服。不过像先生这种目空一切的读史观似乎在现今中国难登大雅之堂。不过我还是觉得先生在许多问题上主观性太强,让人不好苟同。在许多民族问题上虽然我完全认同先生的观点,但还是觉得一个民族还是凝聚力越强肯定越好,虽然有时会比较盲目,比如日本,韩国,德国,以色列等。另外我觉得先生总是有意无意的去嘲讽那些所谓的公知实在让人莫名其妙。我知道许多许多的弱势群体在面对国家机器和公权利时是多么多么的无助,如果被媒体爆出来还能得到公正的处理,但这种能上头条的只是冰山一角罢了。如果没有的话结局真的很让人心酸和无奈,这种时候当有人适...  --------------------------  “这种利国利民的好事不支持,反而去搞一些虚文浮典,真不知国帑都用到哪里去了,那些  可都是咱们纳的税呀……”王弘诲又要开始议论,海瑞瞪了他一眼,他才悻悻闭嘴。以王弘  诲如今的身份,根本不用缴税,他这么说只是习惯成自然而已。  三个人就这么站在外堂闲谈了一阵。海瑞发现李时珍不怎么爱说话,人有些木讷,大概是长  时间在野外采药少与人接触的关系。而且他对时政什么的近乎无知,更别说什么网上左右争  论。李时珍表示他每天都有大量的草药标本要整理,根本没那个瓦剌时间干别的。  海瑞一阵感叹,像李时珍这样的人,属于缄口的大多数,几乎听不到他们的声音——但他们  其实才是真正脚踏实地在为大明做着贡献的人。  李时珍忽然伸直手腕,放到屋外阳光下,手腕上的小日晷照出一道阴影来。李时珍道:“时  间差不多了,我得走了,离京前还有许多草药等着处理。”  海瑞与王弘诲一起把李时珍送出去。刚一出门,忽然一个人斜里冲出来,大叫一声:“你们  这些庸医,去死吧!”掏出匕首就朝李时珍刺去,王弘诲眼疾手快把李时珍往旁边一扯,那  匕首的去势稍微偏了几分,刺入李时珍的肋下,登时血花四溅。  这一下横生惊变,让所有人都目瞪口呆。所幸附近恰好有几个逻卒经过,七手八脚把行凶者  按 住。海瑞看李时珍倒在地上血流潺潺,不由得又惊又怒,顾不得自己身份,急忙拆下床板,  唤来几个邻居往医馆抬。  医馆里的郎中见一个血淋淋的人抬进来,正要下手施救,可一听这人是云游在北京的医师,  态度就变了,非要先交足了诊金才行。他的理由很简单,这人无根无底,万一治好跑了,没  处讨账。海瑞身上已经没钱了,还是王弘诲把这笔钱给垫上。  总算是李时珍命大,所伤并非要害,送诊也及时,总算是捡回一条性命。海瑞见李时珍性命  稳定够了,问王弘诲那个凶徒呢?王弘诲说刚才巡更捕已经扭送五城兵马司了,行凶缘由也  都问出来了。  原来那人叫朱统钟,前些日子得了怪病,疑心医馆的郎中们不肯出力诊治,一直怀恨在心。  他听信神婆妄言,以为要用一个郎中的血蘸了馒头吃才能痊愈,怀揣着刀子出门,恰好看到  李时珍,便起了杀心。  “愚昧!愚昧!”海瑞气得直拍桌子,天下竟还有这种道理。  “古人说医者父母心,如今却是医患不能两全,这大明到底是怎么了?”王弘诲一边附和着  一边发了一条微博。  李时珍终于醒转过来,面色苍白地躺在病床上,嘱咐他们两个去取他放在驿馆的行李,里面  的手稿与标本切不可丢失。海瑞家中还有老娘要照顾,不能长时间陪床,只得拜托王弘诲留  在医馆。他先赶去药店给老娘抓药煎好,然后拿回家伺候老娘吃下睡去,顾不及休息,又去  了李时珍下榻的驿馆,把行李取出来保管好,再直奔医馆,去替王弘诲的班。  他一进去,王弘诲兴高采烈地对海瑞说:“这回可好了,我也享受了一把名人的待遇。”  “怎么了?”海瑞一怔,觉得他这时候笑逐颜开有点不合时宜。  “我把李东壁的事发到网上去了,一下子转发上万呢!”  
  回复第2077楼,@lyc44325  关注楼主很久,特来冒泡一下。发现楼主的文笔越来越自信,掌控能力愈强。虽然说楼主有时很啰嗦,但其实很多经典的小说或电影都是前期枯燥,后期将点点的线索容汇一起铸成经典让人叹为观止。我觉得先生的明亡一贴实在是巅峰之作,解答了我长久以来读明史的疑惑和不解,比之那些不知所谓的专家实在可称大师,让人拜服。不过像先生这种目空一切的读史观似乎在现今中国难登大雅之堂。不过我还是觉得先生在许多问题上主观性太强,让人不好苟同。在许多民族问题上虽然我完全认同先生的观点,但还是觉得一个民族还是凝聚力越强肯定越好,虽然有时会比较盲目,比如日本,韩国,德国,以色列等。另外我觉得先生总是有意无意的去嘲讽那些所谓的公知实在让人莫名其妙。我知道许多许多的弱势群体在面对国家机器和公权利时是多么多么的无助,如果被媒体爆出来还能得到公正的处理,但这种能上头条的只是冰山一角罢了。如果没有的话结局真的很让人心酸和无奈,这种时候当有人适...  --------------------------  海瑞眉头一皱,说让我看看,王弘诲把矮徘递给他。这是一种可以随身携带上网的东西,因  为“身短甚矮,乐若俳优”,故名矮俳,只是价格不菲,像海瑞这样的穷官是买不起的。  海瑞点开微博,看到了王弘诲发的消息。王弘诲的微博没多做评论,只说一凶徒诊病未愈,  移怒路人,外地一郎中被无辜刺伤,在最后感慨了一句,说医患不能两全云云。”  海瑞看这标题,心里就有些不舒服。刺杀李时珍是无辜的,那么刺杀其他郎中就是有辜的么?  药医不死病,就算是孙思邈再世,也不能拍胸脯说包治百病。未能治好就要被病人刺死,岂  不是叫天下医者绝迹?  王弘诲这条微博的确引起了极大的议论——准确地说,是争议。在一开始,大家都只是在感  叹李时珍好可怜,后来有人说起自己遭遇的医患之争,风向却有些变了,纷纷有人说如今医  馆郎中心肠冷漠,收受贿赂,轻**命,至于淫人妻女,诸多恶事罄竹难书。更有甚者,叫  嚣说天下郎中,什一可杀,朱统钟可比朱亥,乃是义士。  这时候,李贽站出来表了态:他说朱统钟一介贫苦寒民,头无片瓦,脚无立锥,身无分文,  他除了持刀相向以外,又何能为?往小处说,这是一个绝望者对社稷的控诉;往大处说,民  众互无诚信,心怀恶念,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此皆朝廷积百十年 之恶政,使礼制不行之故。  许多名士纷纷附和起来,说朱统钟此举实出无奈,社稷颓然,非一人之过。比如谢榛——毫  无意外地——又在《大义阵中记》中翻出汉王陈友谅善待医师胡青牛的轶事,感叹朱明治下  人心戾气太重云云。  邹应龙却跳出来大骂道:“杀人偿命,天公地道!伤人恶徒,何义之有!”叱责李贽放个屁也  要归为礼制问题。自然有李贽的拥趸站出来,骂邹应龙是朝廷鹰犬,还有人翻出邹应龙之前  的微博,说彭云翼卖弄神迹之时这个右棍装死看不见,如今一见主人被欺就立刻跳出来狂吠。  右衽的人立刻反唇相讥,问李贽的五张羊皮做没做得袍子呀?居然还有闲人赋诗一首:汉家  哪及单于恩,忠心奈何做两分。苏武牧羊旄成袄,却叫李陵披在身。获得了惊人的转发量。  接下来少不得又是一场大吵,五羊皮和五文钱的帽子乱飞,和王世贞说的一模一样。海瑞看  到后来,实在不想看下去了,把矮俳还给王弘诲,怅然道:“东壁如何,倒没一个人相问。  东壁做的那些事情,没一个人关心。莫非真的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王弘诲拿过去又戳了几下,眼睛一亮,连忙递给海瑞:“汝贤,快看,快看。”海瑞摇摇头,  懒得再去看,王弘诲急道:“你看呀,那个凶徒的身份被人肉出来了。”  海瑞听了,这才接过去看。原来有人觉得朱统钟这个名字有点奇怪,就黑进宗人府的服务器,  结果发现朱统钟本人身上还有一个奉国中尉的爵位,谱牒算是宁王一脉,算是宗室。  大明宗室因为人数太多,许多远支都像是朱统钟一样,名分还在,其实已经没落不堪了。不  过既然朱统钟有这么个身份,按规矩五城兵马司和顺天府就没法管了,得移交给宗人府。  这个消息一放出来,立刻被无数闻者疯转,士林网络上的风潮立刻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那  些大声疾呼宽恕朱统钟的名士们都改换了调门,李攀龙站出来义正词严地质问,究竟为什么  宗室之人能如此横行霸道?朝廷会不会包庇这些“京八代、皇九代”,大明的宗室政策是否  需要检讨?  这三个诱导性很强的问题一放出来,立刻引爆了整个士林网络。从严东楼以来,百姓对京城  的衙内们怨声载道,怀恨极深。此时一听这个持械伤人居然是个宗室,无不群情激昂。态度  缓和点的指责说皇族一向横行霸道,不杀不足以平民愤;态度激烈点的直接破口大骂,一页  一页地刷屏,要求把朱统钟押到菜市口凌迟处死,千刀万剐!  在这个漩涡中,只有邹应龙在拼命挣扎疾呼:目前犯人被拘押在顺天府,根本没开始审理,  谈不上包庇。而这个所谓“宗室”也跟皇族扯不上关系。但没人留意到他的话,大家只看到  一个宗室当街伤人,而李攀龙那句“朝廷会不会包庇这些“京八代、皇九代”的话,在疯狂  转发的过程中起了火上浇油的作用,大部分人直接把“会不会”三字忽略掉,只剩下朝廷、  包庇、京八代、皇九代几个关键词,引发出新一轮怒火。  
  复小小師弟网友:   建国前,共党所作所为或许有瑕疵,但是总的来说还是按照既定原则紧紧联合工农。他所做的土改之类就是为了拉拢工农,我相信建国前的共党是真心得到工农的拥戴的。这一时期,我不太认同共党是说一套做一套。说到这里,我想起来小时候我爸爸跟我说过关于共党得天下的一句话,共党有什么,不就是会收买人心。我爸没什么学问,想的也不深,甚至有点可惜国民d。可是这也说明了工农跟着共党干革命肯定是得到了一些甜头的。  至于建国后,共党的情况为何会变了样子。我对那些历史没有深入了解,而且现有资料没有完全开放。所以一直看不透,这一点希望楼主能够指点迷津。  ====================  我朝在得天下前,是怎样说的?大约与现在的公知所说,并没有本质的区别。总而言之,大家希望得到啥,就会得到啥。  我朝在得天下下,曾承诺什么?最简而言,肯定会承诺人民以后可以自由发言吧。问题是,皇帝时代,谁敢乱说呢?如果人民的言论有一点点自由,也绝不会发展到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更不会因此饿死无数的人吧。如果有一点言论自由,也不用天天早请示、晚汇报,天天高呼万岁吧。
  回复第2077楼,@lyc44325  关注楼主很久,特来冒泡一下。发现楼主的文笔越来越自信,掌控能力愈强。虽然说楼主有时很啰嗦,但其实很多经典的小说或电影都是前期枯燥,后期将点点的线索容汇一起铸成经典让人叹为观止。我觉得先生的明亡一贴实在是巅峰之作,解答了我长久以来读明史的疑惑和不解,比之那些不知所谓的专家实在可称大师,让人拜服。不过像先生这种目空一切的读史观似乎在现今中国难登大雅之堂。不过我还是觉得先生在许多问题上主观性太强,让人不好苟同。在许多民族问题上虽然我完全认同先生的观点,但还是觉得一个民族还是凝聚力越强肯定越好,虽然有时会比较盲目,比如日本,韩国,德国,以色列等。另外我觉得先生总是有意无意的去嘲讽那些所谓的公知实在让人莫名其妙。我知道许多许多的弱势群体在面对国家机器和公权利时是多么多么的无助,如果被媒体爆出来还能得到公正的处理,但这种能上头条的只是冰山一角罢了。如果没有的话结局真的很让人心酸和无奈,这种时候当有人适...  --------------------------  总之,gzjy决不是为弱势群体伸张正义,只要能博眼球迎合大众口味的东西,纵使再颠倒黑白,他们也会毫不犹豫地发出来。  何况弱势群体就一定代表正义吗?村民嫌电费贵要拆农电站,你见过吗?小贩强占道城管不敢管,患者闹事警察不敢管,我相信你去身边就可以听说不少。  弱势代表正义,jy代表弱势,这就是他们的法宝。  楼主反jy只不过是想说,tg不是东西,你jy同样不是东西。别以为自己就可以为所欲为地随便说了。都是人装什么神啊  
  @泪痕春雨
10:05:10  复小小師弟网友:  楼主你好。你前面说民国时期各路诸侯都是打着旗子争天下,打天下的时候说的漂亮,得了天下之后都是那副德行。我不否认得天下之后,无论什么政党都是争权夺利的尿性。但是最近看了毛选,虽然没看多少(只看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感觉毛泽东(或者说共党)对社会的分析、对未来的预测都是一针见血。他们的政策也是按照以上分析的结果所做出的。从这个角度来说,他们并不是说一套做一套的。如果说......  -----------------------------  @小小師弟
10:24:39  建国前,共党所作所为或许有瑕疵,但是总的来说还是按照既定原则紧紧联合工农。他所做的土改之类就是为了拉拢工农,我相信建国前的共党是真心得到工农的拥戴的。这一时期,我不太认同共党是说一套做一套。说到这里,我想起来小时候我爸爸跟我说过关于共党得天下的一句话,共党有什么,不就是会收买人心。我爸没什么学问,想的也不深,甚至有点可惜国民d。可是这也说明了工农跟着共党干革命肯定是得到了一些甜头的。  至......  -----------------------------  共党一直是那个共党,从来没有变过。共党是由人构成的,但也只是由人构成的。  历史上那些乱七八糟的事太多了,我反正没那个水平一个一个分析。  说上天去,中国核心上来说从一个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就我的理解,中国分三步走。  第一步,清理旧的上层建筑。在这个阶段,受剥削阶层摆脱了原有的剥削阶层,与新的统治者之间的矛盾自然大大缓和。  第二步,完成全面工业化基础建设。在这个阶段,需要大量的资源投入。而在农民占绝对多数的中国,农民是最好的甚至说唯一的资源来源,压榨农民是唯一的选择。  第三步,全面实现工业化。这一时期又会出现新的,为大家所熟知的一些社会现象。  总的来说,执政党表现出的不同的执政方式,是受到具体的现实条件所制约的。执政党一直是那个执政党,就像同样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下截然不同的表现一样,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复xsm8023网友:  楼主你好,我是那个南北朝的粉丝的小号,很高兴看到你的新作,之前的出版的事如何了?  看了你的新帖,还是有些啰嗦呢  ======================  感谢关心,出版的事,还是一点影也没有。  说到啰嗦,只能说惭愧了。
  @泪痕春雨 2101楼
21:41  复财神爷关二哥:  后来我去推车卖豆腐了,有时候也卖卖大枣什么的。  后来她没有嫁给我,嫁给了一个名秦宜禄的男人。   卖完了豆腐,我蹲在地面脏兮兮湿漉漉的菜市场里,茫然看着远处:前途无望,我的明天在哪里,难道一辈子卖豆腐?  对面一个卖草鞋的摊贩,跟一个杀猪的正在瞎聊。这时候杀猪的搓手走过来,脚踢了踢我身前放着消遣的一本书,文学名著《春秋》,搭讪道:“怎么称呼兄弟?”  我打量着他,文绉绉而慢吞吞的回答“我姓关,字云长。”  =====================  短短……  ----------------------------   我果然是泪哥的知己,泪哥果然是我的知己。  
  @泪痕春雨
10:01:07.0  你大约并没有弄清主簿是干什么的。其实呢,在汉末三国时代、甚至后来两晋南北朝、隋唐其间。有两个职务,最不容低估。一个职务就是主簿,一个职务就是长史。因为,这两个职务说得通俗点,都不过是管家罢了。三国时代还经常出现的几个职务,比如别驾、从事,也有类似的意思,至少相关职能演变的都有这种意思。   在三国演义中,张松是这样嘲笑杨修的。你杨修也算个人物,怎么不到朝庭当官,却跑到丞相府当一个......  —————————————  为这句话点赞,同样适用于我大天朝,钞票子(控制力)老爷子(人脉)笔杆子(真正的个人能力)是永恒不变的根本  
  @泪痕春雨
10:05:10  复小小師弟网友:  楼主你好。你前面说民国时期各路诸侯都是打着旗子争天下,打天下的时候说的漂亮,得了天下之后都是那副德行。我不否认得天下之后,无论什么政党都是争权夺利的尿性。但是最近看了毛选,虽然没看多少(只看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感觉毛泽东(或者说共党)对社会的分析、对未来的预测都是一针见血。他们的政策也是按照以上分析的结果所做出的。从这个角度来说,他们并不是说一套做一套的。如果说......  -----------------------------  @小小師弟
10:24:39  建国前,共党所作所为或许有瑕疵,但是总的来说还是按照既定原则紧紧联合工农。他所做的土改之类就是为了拉拢工农,我相信建国前的共党是真心得到工农的拥戴的。这一时期,我不太认同共党是说一套做一套。说到这里,我想起来小时候我爸爸跟我说过关于共党得天下的一句话,共党有什么,不就是会收买人心。我爸没什么学问,想的也不深,甚至有点可惜国民d。可是这也说明了工农跟着共党干革命肯定是得到了一些甜头的。  至......  -----------------------------  建国前,TG与工农的关系那是没得说的,为什么,敌我利益关系和目标不同罢了。套用官话,建国前,主要工作和目标是打到对立阶级,大家的目标高度一致,所谓打土豪/赤匪,分田地,打的都是对方的人,分的都是对方的地,对双方来说都一样,只是打击的对象不同罢了。不论战场上损失多少,都能从对方那里补充过来,即便总的实物资源在减少,但是大家在心里上都能,或者都只能这样。同时,不论哪一方,占领了对手的地方,在建立秩序时都只能打击一小部分,来换取大部分的中立者的支持。  建国后,TG与工农的关系是怎么样呢?或者说,建国后的大目标变化后,TG与工农的关系是怎么了呢?建国后,基于工农的基本利益,他们更希望分蛋糕,分了坛坛罐罐回家老婆孩子过大年;基于TG的利益和国际形势,他更希望做蛋糕,只有这个蛋糕做大了,他才能有坛坛罐罐分给老百姓,才能内树德政,外抗强权。但是手头半把米,吃饭万张嘴,外面还有人要分一份,你说怎么办?  现在万人称颂的委员长,当时的做法就是,把这半把米收起来,先管住外面的干爹,然后按照与自己关系利益的远近,分了;仁政啊,王者之气啊,好评如潮是不是?可是淘宝上的好评只能是有机会上网的人才能给,至于那些十辈子都不知道网络是什么的人,对于他们好评是个屁?现在称颂委员长的,要么就是当年能分到米的,要么就是啥都不知道,跟风叫的。  TG当年的做法很霸道,就这半把米,打死不能分,要做大蛋糕。首先便是用自己这百二十斤肉做赌注,左右开弓打出一片场子来,明抗美帝,暗拒苏修,先要保证肥水不流外人田,然后,再从每个人嘴里抠出一点米来,作为原始积累,三十年基本工业化,有了一点小本钱,然后拿着这点小本钱做诱饵,左右支挪,三十年改革开放,才弄了个十寸的小蛋糕。这样才有你我在这里JJYY的本钱。在这个过程中,TG得罪的人有多少?不知道.
  TG做蛋糕的过程中,面粉什么的哪里来?老百姓嘴里省出来来。做蛋糕的家伙什哪里来?老百姓嘴里省出来的。看看,看看这是多么大的罪恶啊,都是从光大工农嘴里抠出来的啊,可是吃蛋糕的主力是谁呢?都是老百姓,这个就没有人说了。委员长分的那半把米从哪来的?呵呵,呵呵呵呵,今天天气不错吧。
  @东瞰浮梁
04:39:53  用子楚是有背景的,秦国历来不太在意嫡庶,能者为之,在二十几个孙子中,要脱颖而出,需要昭襄王这个爷爷首肯。本来昭襄王当了一辈子傀儡,老来欲成秦始皇,急功近利,固执又偏信,终于演砸了,拿人家白起打酱油的出气。好在晚年临死前想通了很多事情,没能一统在于对六国内情还是想当然了,给范睢玩傻到现在也回过味来了,秦国要一统,需要掌舵人熟知六国实情,不然自己的遭遇会一次次重演,臣子们会因为权欲搅黄国事,会收......  -----------------------------  你对商业势力的能量太小看了。可以看一下现在的西方势力。可能美国政府都不知道的消息。犹太都已经知道了。所谓宫廷演员得到消息,能比的上实权官员给商贾的消息吗?因为宫廷演员得到的消息往往是侃大山而来的,真实性呵呵!但实权官员给商贾的消息九成九都必须是真的,不者商贾运作会吃亏甚至破产的。更何况商贾得到是各国各地官员真实的想法,从中让官员和商贾得利。这不是一个国家间谍机构能做到的。
  就比如楚国有没有下定决心跟秦国开战。有,商人立即可以把楚国需要的东西运到楚国后,高价卖给楚国。是不是三方得利的局面,楚国就可以迅速得到战争所需要的军需物质。而透露消息的官员就可以得到不小的金钱,商人就能大赚一笔。  但如果商贾是站在秦国方面的话。那秦就可以得到消息加强战备。而且驻军也是要大量物质消费的对不,除非禁止商贾来往,那楚军驻扎多少人,在那个位置。商贾都可以知道的清清楚楚,因为提供最大利益化的物质需求,是商贾赚大钱的本性。人数都不清楚的话,过多或过少的物质供应。商贾是要亏本的。这种情况下如果实力相当,楚军不败就是奇迹了。  相反如果楚没有开战打算,仅仅是虚开声势。那秦也总要应付对不,但如果知道仅是虚的那,秦的战备一年就可以省下多少。
  @泪痕春雨
10:05:10  复小小師弟网友:  楼主你好。你前面说民国时期各路诸侯都是打着旗子争天下,打天下的时候说的漂亮,得了天下之后都是那副德行。我不否认得天下之后,无论什么政党都是争权夺利的尿性。但是最近看了毛选,虽然没看多少(只看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感觉毛泽东(或者说共党)对社会的分析、对未来的预测都是一针见血。他们的政策也是按照以上分析的结果所做出的。从这个角度来说,他们并不是说一套做一套的。如果说......  -----------------------------  泪哥推书很难得啊
  @泪痕春雨
21:41:06  复财神爷关二哥:  =====================  短短几句,意境深远的好像没有尽头。  我姓关,字云长;在彼时彼刻,也许那只是一句平淡而又平淡、平常而又平常的话语。但是看到此文的人,谁还会有这种感觉呢?  就如此时此刻,有一个叫泪痕春雨的人在讲三国,有一个叫财神爷关二哥的人客串了一小段,谁也会觉得,这是一件平常而又平常的事;因为在网络论坛中,这种事就是平常而又平常。  但是,在许多年以后,我却可以和别人说了,我当年在天涯论坛上混的时候,财神爷关二哥还天天听我讲讲故事呢。  当然了,在许多年以后,也许有许多人会说了,当年泪痕春雨、财神爷关二哥在天涯论坛上混的时候,我们还天天与他们讨论问题呢。  -----------------------------  好久不来天涯,我也搭一个便车。  若干年后,我想回忆起混天涯的时候,一定忘不了跟泪哥学习历史,学习思考问题的方式,更神奇的是还曾经大言不惭地对泪哥大作指指点点!  (那时恐怕泪哥已名满天下,誉满天下)
  @泪痕春雨
11:22:57  复xsm8023网友:  楼主你好,我是那个南北朝的粉丝的小号,很高兴看到你的新作,之前的出版的事如何了?  看了你的新帖,还是有些啰嗦呢  ======================  感谢关心,出版的事,还是一点影也没有。  说到啰嗦,只能说惭愧了。  -----------------------------  我觉得看腻英雄传奇的读者还是不少的,市场应该不小。不过可能还是得把调侃太宗、刘幽公、华少帝的文字换掉比较好。希望以后能买到LZ出的实体书。
  真希望楼主能够出版,花费那么多时间给我们精神粮食,比起那些穿越玄幻言情耽美之类的快餐文学好看多多了。
  @东瞰浮梁
04:39:53  用子楚是有背景的,秦国历来不太在意嫡庶,能者为之,在二十几个孙子中,要脱颖而出,需要昭襄王这个爷爷首肯。本来昭襄王当了一辈子傀儡,老来欲成秦始皇,急功近利,固执又偏信,终于演砸了,拿人家白起打酱油的出气。好在晚年临死前想通了很多事情,没能一统在于对六国内情还是想当然了,给范睢玩傻到现在也回过味来了,秦国要一统,需要掌舵人熟知六国实情,不然自己的遭遇会一次次重演,臣子们会因为权欲搅黄国事,会收......  -----------------------------  @岭南陈氏
12:00:15  你对商业势力的能量太小看了。可以看一下现在的西方势力。可能美国政府都不知道的消息。犹太都已经知道了。所谓宫廷演员得到消息,能比的上实权官员给商贾的消息吗?因为宫廷演员得到的消息往往是侃大山而来的,真实性呵呵!但实权官员给商贾的消息九成九都必须是真的,不者商贾运作会吃亏甚至破产的。更何况商贾得到是各国各地官员真实的想法,从中让官员和商贾得利。这不是一个国家间谍机构能做到的。  -----------------------------  分两点来看这个问题,一,初始我也认为宫廷演员能获得的信息和接触的层面自然不能和楚国的亲贵大臣相比拟。可仔细想,诸子惜字如金,韩非子记录这个信息的含义到底是什么?情报工作,非常细密琐碎繁杂,往往是从很多细节多方印证中提炼有用的信息,同一个事情,需要多方获得证据,以推演实际运行可能。秦国为了掌握楚国的情报,连楚国宫闱内最最不起眼的侏儒都不放过,其情报系统铺展之全面无死角,对楚国的渗透之深可见一斑。那么花在楚国的亲贵权势人物上的资源,还用说么。  二,商人的关系网和情报,有快捷便利的特性,当政府需要和以前没有合作过的某个敌国官员接洽的时候,某个商人帮忙牵线搭桥属应有之义,可这个人脉是分散的,每个豪商巨贾都有自己特有的关系网络,政府情报机构也有自己的短板,这就构成了供需关系和交易的基础。秦国和关东商人的合作,就是各取所需的关系。吕不韦和他的关系网诚然是有价值的,可这个价值能高到用秦国国君的位置来购买,好似秦国在关东的情报系统都没法打开局面,要仰赖于商人?那也拔高得太过了。  大到相邦苏秦,中到匠作郑国,小到侏儒戏子,各行各业无人不可为间,组成一个全方位,立体的情报网络,搜罗全社会的情报。先秦的谍报思想和组织是很先进的,商人的力量不过是这个情报体系的一端,无限拔高这一端的情报价值也属过火了。
  潜水许久,留个记号。顺便想再次和先生聊聊文字。  先生的文笔越来越自信了。同样作为一个写文章的人,感觉文字真的有一种超然于一切之上的作用,可以跨越个体在时间、空间上的局限,可以呈现不同世界的声音,更可以最大限度地摆脱各种现实的博弈和纠葛来彼此交流,虽然与文字相应的现实总是缓慢曲折的。用陈寅恪的话说,混一古今,同中见异,斯实文章之绝诣,作者之能事。  文字在一个非常大的范围内都是共通的,不同群体使用着同样的文字。不同的时代,也仍然使用着同样的文字,无非是语法词汇略有差异。所以,在“求同存异”上,没有比文字更好的使者了。  比如最近翻阅《孙子兵法》,里面短短的十六个字“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最下攻城”,单独拿出这句话来,它的作用自然是有限的。但在读了先生的《明亡》和《成吉思汗》两个帖子之后,这十六个字简直足以概括明清战争,蒙金战争的整个进程:上兵伐谋,对应的就是金国、明朝全盛时分别对草原世界、女真诸民族的纵横开阖,维持均势,相互牵制,自然无往不利占尽优势。其次伐交,则是控制力减退之后,通过扶植王罕、铁木真、努尔哈赤等做代理人,虽然仍然维持局面,但已经不如之前了。其次伐兵,最下攻城,则是从之前的攻势渐渐转为守势。在野战中无法取胜,于是只能通过龟缩城池来保存军事力量不被消灭,延缓被征服的进程。孙武说最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而这个阶段,显然对于攻守双方而言,都是最不想看到的——于是平民开始被大量卷入博弈,战争进入了最残酷的阶段。  孙武显然也是这样认为的,只是没有过多解释,但与先生的海量论述完全符合。  所以,关于先生的文字,有个小小的意见:先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可否考虑向这些所谓的经典做一个回归,也就是文史互证。这样一方面可以贯通古今,一方面可以辅助论证;当然还有一个作用就是,让那些叶公好龙、迷信权威的矫情之人看得更明白些,可以获得更多群体的共鸣,顺便还能为文章增色——制造一种为往圣继绝学的感觉,虽然先生已经在这条路上走了很远了。  以先生的文史功底,做到这点应该完全没问题的。  以上,这大概就是一年来对先生的文字的主要疑惑。当然了,不管先生怎么写,我个人都是非常喜欢和支持的。
  @岭南陈氏
14:00:28  就比如楚国有没有下定决心跟秦国开战。有,商人立即可以把楚国需要的东西运到楚国后,高价卖给楚国。是不是三方得利的局面,楚国就可以迅速得到战争所需要的军需物质。而透露消息的官员就可以得到不小的金钱,商人就能大赚一笔。  但如果商贾是站在秦国方面的话。那秦就可以得到消息加强战备。而且驻军也是要大量物质消费的对不,除非禁止商贾来往,那楚军驻扎多少人,在那个位置。商贾都可以知道的清清楚楚,因为提供最......  -----------------------------  打个比方,苏秦是燕国派在齐国的间谍,苏秦在齐国是相邦级别的,连齐国兵力部署都能直接抄一份原版给燕国,还劳商人那隔靴搔痒?七国的互相渗透都很厉害,其他大臣就海了去,用楼主的话说,那就是无间道,国家的政策方向,经常受到各种干扰。放在这种情报视野下看,商人是不是就没那么牛逼了。
  楼主你觉得我分析的燕青有道理吗
  @泪痕春雨
11:22:00  复xsm8023网友:   楼主你好,我是那个南北朝的粉丝的小号,很高兴看到你的新作,之前的出版的事如何了?   看了你的新帖,还是有些啰嗦呢   ======================   感谢关心,出版的事,还是一点影也没有。   说到啰嗦,只能说惭愧了。   —————————————————  我是重口味,就爱泪痕的囉唆风。这算成泪痕独树一帜的风格。  
  @东瞰浮梁
16:16:34  打个比方,苏秦是燕国派在齐国的间谍,苏秦在齐国是相邦级别的,连齐国兵力部署都能直接抄一份原版给燕国,还劳商人那隔靴搔痒?七国的互相渗透都很厉害,其他大臣就海了去,用楼主的话说,那就是无间道,国家的政策方向,经常受到各种干扰。放在这种情报视野下看,商人是不是就没那么牛逼了。  -----------------------------  当然没这牛逼,要是商贾能偏向谁,谁就能取得胜利。那历史所载就不会这种发展了。但要知道的是即使苏秦能得到是齐国官僚的情报,官僚嘛就不深说了。相反商贾能得到更确切情况。为什么孙子会说过不知彼的话。报上来的数字和事实的出入呗!  商贾是一股重要力量,为此秦国希望能拉拢并为之服务。而吕不韦能做到丞相之位,则说明这股力量的价值还不算小。
  楼主的书之所以没有出版,是不是因为楼主说得太实在了,揭露了很多历史事件的本质,也与当前的时事息息相关?都学了楼主的唯物史观,还有谁去看二流三流的英雄传奇呢?  
  @泪痕春雨
22:32:53  复u_网友:  先生认为随着交通媒介的发展,人民会越来越有力量,可我总觉得很悲观,报纸网络刚兴起时,百家争鸣,可成熟后就被控制在了少数寡头手里,寡头们比人民更有力量,科技怎么也像王朝兴衰一样,不断重复着由多数人掌握进而被少数人垄断的死循环呢?想想都令人绝望,所思是对是错,请先生指点迷津。  =======================  对于大多数人(也就是底层社会)而言,他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陏唐演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