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练我叫mt2试炼塔79 81-81是物理层还是法术层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014386',
container: s,
size: '234,60',
display: 'inlay-fix'
&&|&&0次下载&&|&&总10页&&|
您的计算机尚未安装Flash,点击安装&
阅读已结束,如需下载到电脑,请使用积分()
下载:5积分
0人评价10页
0人评价3页
0人评价3页
0人评价3页
0人评价3页
所需积分:(友情提示:大部分文档均可免费预览!下载之前请务必先预览阅读,以免误下载造成积分浪费!)
(多个标签用逗号分隔)
文不对题,内容与标题介绍不符
广告内容或内容过于简单
文档乱码或无法正常显示
文档内容侵权
已存在相同文档
不属于经济管理类文档
源文档损坏或加密
若此文档涉嫌侵害了您的权利,请参照说明。
我要评价:
价格:5积分VIP价:4积分WIFI 物理层是怎么识别信号的? - 知乎54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分享邀请回答231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我叫MT2》攻略 试练塔79-81层通关攻略
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我叫MT2攻略之试练塔79-81层通关攻略。在我叫MT2中,很多玩家都卡在79-81层,那要如何通关呢?快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我叫MT2试练塔79-81层通关阵容
呆贼、大小姐、沐丝、中奶、小奶
注1:呆贼尽量多铭刻
注2:如果没有培养沐丝,可以用傻馒代替
主3:大小姐、沐丝只要有一定治疗量,能站的住场就可以
现在阶段,由于铭刻的出现,呆贼带四奶的阵容可以很轻松的达到试练塔108层,可以说轻松无比!只要呆贼不会被秒,可以无限转即可。
以上就是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我叫MT2攻略之试练塔79-81层通关攻略。希望大家喜欢!蚕豆网小编还会继续给大家带来更多我叫MT2的最新资讯和最强攻略,请大家继续关注蚕豆网!
您可能也感兴趣:
腾讯起诉今日头条,并索赔1元后;今日头条起诉腾讯,索赔共9000万元。光看这两句新闻,信息...
官方微博/微信
每日头条、业界资讯、热点资讯、八卦爆料,全天跟踪微博播报。各种爆料、内幕、花边、资讯一网打尽。百万互联网粉丝互动参与,TechWeb官方微博期待您的关注。
↑扫描二维码
想在手机上看科技资讯和科技八卦吗?想第一时间看独家爆料和深度报道吗?请关注TechWeb官方微信公众帐号:1.用手机扫左侧二维码;2.在添加朋友里,搜索关注TechWeb。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60517号/京ICP备号 京公网安备76号
TechWeb公众号
机情秀公众号GB 1 2006信息技术
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 局域网和城域网
第11部分 无线局域网媒体访问控制和物理层规范51 -标准吧
您的位置: >
> GB 1 2006信息技术
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 局域网和城域网
第11部分 无线局域网媒体访问控制和物理层规范51
GB 1 2006信息技术
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 局域网和城域网
第11部分 无线局域网媒体访问控制和物理层规范51
信息技术& 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
局域网和城域网& 特定要求& 第11部分:
无线局域网媒体访问控制和物理层规范:
5.8 GHz频段高速物理层扩展规范
&&& 本部分规定了5.8 GHz频段的高速无线局域网的媒体访问控制(MAC)和物理层(PHY)规范。
&&& 本部分适用于5.8 GHz频段的无线局域网高速物理层。
2规范性引用文件
&&&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 GB 03信息技术& 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 局域网和城域网& 特定要求& 第1 1部分:无线局域网媒体访问控制和物理层规范
3术语和定义
&&& GB 03确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 除以下定义的缩略语外.GB 03的第4章的缩略语适用于本部分。
&&& BPSK&&& 二进制相移键控
&&& C-MPDU&&& 编码后的MPDU
&&& FFT&&& 快速傅立叶变换
&&& GI&&& 保护间隔
&&& IFFT&&& 快速傅立叶逆变换
&&& OFDM&&& 正交频分复用
&&& PER&&& 分组错误率
&&& QAM&&& 正交振幅调制
&&& QPSK&&& 正交相移键控
&&& RMS&&& 均方根
&&& U-NIl&&& 无需注册的国家信息骨干网
&&& 本部分作为GB 03的修改,定义了5.8 GHz频段的无线局域网高速物理层规范,其中物理层采用OFDM技术。本部分主要包括OFDM PHY的具体服务参数列表、OFDM PLCP子层、OFDM PLME和OFDM PMD子层等内容,并对GB 03中的MAC层内容根据本部分的具体情况进行了一些修改。
&&& 除非有特殊声明,GB 03的内容均适用于本部分。
&&& 6& 5.8 GHz频段的OFDM PHY规范
&&& 本章规定了正交频分复用( OFDM)系统的PHY实体,以及为使无线局域网基本标准
GB 03适合OFDM PHY而添加的附加内容。依据信部无[号《关于使用5.8 GHz频段频率事宜的通知》,系统使用5.725GHz5. 850 GHz频段。0FDM系统提供速率为6 Mbit/s、9 Mbit/s、12 Mbit/s、18 Mbit/s,24 Mbit/s、36 Mbit/s,48 Mbit/s和54 Mbit/s的数据净荷通信能力.其中,对于6 Mbit/s、12 Mbit/s和24 Mbit/s的发送和接收数据速率的支持是必备的.系统采用经BPSK/QPSK、16-QAM或64-QAM调制的52个子载波.前向纠错采用编码率为1/2、2/3或3/4的卷积编码。
&&& 本条规定了5.8 GHz频段的OFDM系统提供给无线局域网MAC的PHY服务。OFDM PHY层
包含以下两个协议功能t
&&& a) PHY会聚功能,它使得依赖于物理媒体(PMD)系统的能力与PHY服务适配.这个功能由PHY会聚规程(PLCP)支持。PLCP定义了一种方法,能将PLCP服务数据单元(PSDU)映
&&& 射成适合于在两个或更多使用关联的PMD系统的STA之间发送和接收用户数据和管理信
&&& 息的成帧格式。
&&& b) PMD系统,定义了两个或多个采用OFDM系统的STA之间通过无线媒体发送和接收数据的特性和方法。
6. 1.2& 0FDMPHY功能
&&& GB 15629. IIm的图11所示的参考模型规定了5.8 GHz OFDM PHY的结构。
OFDM PHY包含三个功能实体:PMD功能、PHY会聚功能和层管理功能。这些功能分别在6.1.2.1
到6.1.2.4中定义。
&&& OFDM PHY服务通过PHY服务原语提供给MAC层,该PHY服务原语在GB& 03
第12章中定义。
6. 1.2.1& PLCP子层
&&& PLCP子层的作用是使MAC层操作对PMD子层的依赖性最小化.该功能简化了PHY层到
MAC层的服务接口。
6. 1.2.2& PMD子层
&&& PMD子层为在两个或多个STA之间发送和接收数据提供了一种方法,本章与使用OFDM调制的5.8 GHz频段有关。
6.1.2.3& PtiY管理实体(PLME)
&&& PLME与MAC管理实体共同完成对本地PHY功能的管理。
6.1.2.4服务规范方法
&&& 图表与状态图表示的模型是为了说明所提供的功能,区别模型和实际的实现非常重要。为了表达简明、清楚,对模型进行了优化;实际的实现方法由符合本部分的OFDM PHY的开发者判断。
&&& 层或子层的服务是一组能力,它提供给下一个较高层(或子层)的用户.在这里,通过描述代表每一个服务的服务原语和参数来规定抽象的服务。这个定义与任何特定的实现无关.
6. 20FDM PHY特定服务参数列裹
6.2.1& 介绍
&&& 本部分MAC层的结构设计与PHY层无关。一些PHY层的实现为了满足特定的PMD要求而需要媒体管理状态机在MAC子层中运行,这些基于PHY层的MAC层状态机位于被称为MAC子层管理实体MLME的子层。在特定的PMD实现中,MI.ME可能需要作为标准PHY SAP原语的一部分
&&& 与PLME相互作用。这种作用过程在物理层服务原语定义的PLME参效表中定义为TXVECTOR和RXVECTOR.对于每个PMD层,这些参数列表以及它们的可能取值在特定的PHY规范中都有定义.
本条规定OFDM PHY中的TXVECTOR和RXVECTOR.
6. 2.2TXVECTOR参数
表1中的参数是服务原语PHY-TXSTART. request中的TXVECTOR的参数列表的一部分a
表1& TXVECTOR参数
PHY-TXSTART. request
(TXVECTOR)
(DATARATE)
PHY-TXSTART. request
(TXVECTOR)
6,9,12,18.24,36,48和54(单位为
Mbit/s6,12和24是必备的)
PHY-TXSTART. request
(TXVECTOR)
对加扰器进行初始化,
7个空比特+9个保留的空比特
发射功率等级
(TXPWR LEVEL)
PHY-TXSTART. request
(TXVECTOR)
6.2.2.1 TXVECTOR LENGTH
&&& 参数LENGTH表示MAC层请求PHY层发送的MPDU的八位位组数,允许的取值范围为1~
4095.PHY在接收到开始发送的请求后用该参数确定所需传送的八位位组数。
6.2. 2.2&&& TXVECTOR DATARATE
&&& 本参数给出了PLCP发送PSDU时使用的比特速率,具体的取值可以是表1中定义速率的任意值,其中,对数据速率6Mbit/s、12Mbit/s和24 Mbit/s的支持是必须,对其他速率的支持是可选的.
6.2.2.3&&& TXVECTOR SERVICE
&&& 本参数由7个空比特和9个保留的空比特组成.7个空比特用于初始化加扰器,9个保留的空比特为将来使用顸留.
6. 2.2.4&&& TXVECTOR TXPWR―LEVEL
&&& 本参数的取值范围是1~8,它表明管理信息库(MIB)中定义的哪一个发射功率等级(TxPower-Level)用于当前的发送。
6.2.3RXVECTOR参数
表2提供了服务原语PHY-RXSTART. indicate中的部分RXVECTOR参数列表。
&&& &&&&&&&&&&&&&&&&&&&&&&&&&&&表2 RXVECTOR参数
PFIY-RXSTART. indicate
接收信号强度指示
PHY-RXSTART. indicate
(RXVECTOR)
O―RSSI最大值
(DATARATE)
PHY-RXSTART. requeBt
(RXVECTOR)
6,9, 12, 18,24,36,48和54 (g位为
PHY-RXSTART. request
(RXVECTOR)
6.2.3.1& RXVECTOR LENGTH
&&& 本参数用于指示在PLCP报头中包含的LENGTH字段的值,取值范围是1~4095。MAC及
PLCP用本参数值确定在接收到的PSDU传送过程中两个子层之间传送的八位位组数-
&&& 6. 2.3.2&&& RXVECTOR RSSI
&&& 参数RSSI的取值范围是0~RSSI最大值。本参数值为PHY子层在接收PPDU的天线上所测得的信号能量强度值,应在接收PLCP前导码时进行测量。RSSI的值是相对的,是接收到的信号强度的单调递增函数。
6.2.3.3&&& DATARATE
&&& DATARATE表示接收PPDU时所采用的数据速率。本参数允许取以下值:.6、9、12、18、24、36、48或54(单位为Mbit/s)。
6.2.3.4&&& SERVICE
&&& SERVICE字段应为空。
6.30FDM PLCP子层
6.3.1& 介绍
&&& 本条提供了PSDU和PPDU相互转化的会聚过程。在发送期间,PSDU和PLCP前导码以及头一起构成PPDU。在接收机端,对PLCP前导码和头进行处理,用于辅助PSDU的解调和交付。
6.3.2 PLCP帧格式
&&& 图1为PPDU的帧格式,包括OFDM PLCP前导码、OFDM PLCP头、PSDU、尾比特和填充比特。PLCP报头包括:长度(LENGTH)、速率(RATE)、保留比特、奇偶检验比特以及服务(SERVICE)字段。
从调制角度看,长度、速率、预留比特和奇偶比特(加上6个“0”尾比特)组成了一个独立的OFDM符号,记为信号(SIGNAL)字段,该字段以可靠的BPSK调制及1/2编码率发送。PLCP报头的SERVICE字段与PSDU(加上6个“O竹尾比特和填充比特)一起,标记为DATA字段,以'RATE字段中指示的数据速率进行发送,并且可能组成多个OFDM符号,在接收到SIGNAL字段内的尾比特后可立即解码出RATE和LENGTH字段,这两者对于解码出该分组中的DATA是必需的。此外,即使接收方不支持接收到的分组中的数据速率,通过从分组的RATE和LENGTH的内容中推测出分组的持续时间,CCA机制也可以起作用。每个字段的定义见6.3.3、6.3.4和6.3.5。
& &&&&图1& PPDU帧格式
6.3.2.1& PPDU编码过程概述
&&& 编码过程由如下很多步骤组成,这将在以后的条款中详细描述。以下概述是为了帮助理解后面条款中描述的细节:
&&& a)& 产生PLCP前导码字段。本字段由10个重复的“短训练序列”(用于AGC会聚、分集选择、定时捕获和接收机粗略频率捕获)和两个重复的“长训练序列”(用于信道估计和接收机精确频率捕获)组成,前面为保护间隔(GI)。具体见6.3.3。
&&& b)& 通过填充合适的比特字段,从TXVECTOR参数的RATE、LENGTH、SERVICE字段中产生PI,CP头。其中,RATE及LENGTH字段首先进行编码率为R=l/2的卷积编码,然后映射
&&& 为BPSK编码的单个OFDM符号,标记为SIGNAI.符号。为了可靠、及时地检测RATE和
&&& LENGTH字段,在PLCP报头中插入6个“0”尾比特。在将SIGNAL字段编码为OFDM符
&&&& 号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卷积编码、交织、BPSK调制、导频插入、傅立叶变换和保护间隔的安排等操作与后面描述的以6 Mbit/s速率进行数据发送时的步骤一致。SIGNAL字段的内容不进行加扰,具体见6.3.4。
& c)& 从TXVECTOR的RATE字段中计算出每个OFDM符号的数据比特数(ND嘴)、编码率(R)、
&&& 每个OFDM子载波中的比特数(NBPsc)以及每个OFDM符号的编码比特数(N毛晴),具体见6.3.2.2-
& d)将PSDU加到TXVECTOR的SERVICE字段中。为使其最终长度为(N~vac)的整数倍,需要.
&&& 补以“o”比特申(至少6个比特)。所得的比特串组成了分组的数据(DATA)部分,具体见6.3.5.4。
& e)& 以伪随机的非0种子对加扰器进行初始化,产生一个加扰序列,与扩展后的数据比特流进行异或运算.县体见6.3.5.4。
& f)将“数据”后的6个加扰过的。o"比特用6个未加扰的“o”比特(这些比特使卷积编码器返回“状态”,标记为“尾比特”)进行替代。具体见6.3.5.2.
& g)用卷积编码器(R一I/2)对扩展后的加扰数据流进行编码。按照截短类型对编码器输出流的一部分进行截短,以达到所希望的编码率,具体见6.3.5.5.
& h)将编码后的比特流以Nc瞒为单位进行分组.在每个组内按照与要求速率相关的规则进行交织(重新排序)。具体见6.3.5.6.
& i)将编码和交织后形成的数据流分成若干个NC啪比特组.将比特组按调制编码表转换成复数,具体见6.3.5.7.
& j)将复数流中每48个复数分成一组,每组与一个OFDM符号关联.在每一组中,复数从0~47编号,然后映射到编号为--26~--22、一20~一8、一6~一1、1~6、8~20、22~26的OFDM子载波。编号为--21、--7、7和21的子载波被跳过,然后在此插入导频子载波.与中心频率相关的子载波“0竹也被忽略,填以0值。具体见6.3.5.9.
& k)4个子载波作为导频插入到--21、--7、7、21的位置。子载波的总数为52(48+4),具体见6.3.5.8。
& 1)对于每组编号从--26到26的子载波,用傅立叶逆变换转换到时域。对傅立叶变换波形进行循环扩展,形成一个保护间隔(Gl),再用时域窗口将形成的周期性波形截短到单个OFDM符号长度.具体参见6.3.5.9。
& m)从描述RATE和LRNGTH的SIGNAL符号后开始,将OFDM符号连接起来。具体见
&&& 6.3.5.9.
& n)按照所要求信道的中心频率把得到的“复基带”波形向上混频到RF频率.并进行发射.具体见6.3.2.4和6.3.8.1。
&&& 发射帧及其各部分的图例见本部分6.3.3中的图4。
6.3.2.2取决于速率的参数
取决于数据速率的调制参数的设置见表3。
表3& 取决于速率的参数
每个子载波的
编码比特(Nbeps)
每个OFDM符号
的编码比特
每个OFDM符号
的数据比特
(Mbit/s)
每个子载波的编码比特(Napec)
每个OFDM符号的编码比特(Ncpec)
每个OFDM符号的数据比特(Ncpec)
6.3.2.3与定时相关的参数
&&& 表4规定了与OFDM PLCP相关的定时参数列表。
表4与定时有关的参数
NsD:数据子载波数
N簧。导频子载波数
NST,子载波总数
52(Nso+Nsp)
△F。子载波频率间隔
3.2us(1/△r)
Trrr, IFFT/FFT周期
16us(Tshort+Tiong)
TpRE^M。LE:PLCP前导码持续时间
4.0us(Tgi+Tffr)
Rn;训练符号的GI持续时间
0.8us(Tfft/4)
kNaL, SIGNAL字段BPSK-OFDM
4.0us(Tci+Tffr)
符号的持续时间
4us(Tgi+Tfft)
TsYM.符号间隔
8us(10×Tfft/4)
T$110RT,短训练序列的持续时阊
8us(Tg12+2×Tfft)
6.3.2.4信号描述中的数学约定
&&& 发送信号以复数基带信号记法进行表示,实际的发送信号通过以下表达式与复数基带信号关联t
R(t)=R(rexp(j2ft)&& …………………………(1)
&&& 式中。
&&& R.(.)――表示对复数变量取实部’
&&& ^――表示载波中心频率.
&&& 发送的基带信号由几个OFDM符号一起构成。
&&& Fpacket(t)=rpreamble(t)+rsignal(t-tdata)………………(2)
&&& 构成式(2)的子帧在6.3.3,6.3.4和6.3.5.9中定义。时间偏移值tSUSFRAME确定了相应子帧的起始时间,tSIGNAL为16 its,tDATA为20 Fs。
&&& 信号的所有子帧由系数为Ch的傅立叶逆变换构成,G在6.3.3到6.3.5中定义为数据、导频或训练符号。
&& 表4描述了参数△和Nst,最后得到的波形是周期性的,周期为Tff=1/△f将时间平移产生“循环前缀),用于OFDM中可以避免与前面一帧的干扰,哟关于短训练序列,用于长训练,可以设置子帧的边界,函数定义为持续时间为T的矩形脉冲,WT 宽度T取值为时需要利用扩展到每个FFT周期函数,图2给出了将窗函数扩展到多余一个Tfff之上的可能性,另外给出了使用函数得到的平稳交换,如式(4)所示。
&&& 图2& 带循环扩展和加窗处理的OFDM帧
6.3.2.5离散时域实现
&&& 以下有关离散时域实现的描述是参考性的。
&&& 在典型的实现中,窗函数以离散时间给出。例如,给出一个窗函数,其参数为T=4.0 ~s, TxR=100
ns,信号以20 Msample/s的速率进行采样,得到:
Nsym=Ceilinh(16+8×LENGTH+6)/Ndbps………….(11)
&&&&&&&&&&&&&&&& Ndata=Nsym×Ndeps…………… (12)
Npad=Ndata-(16+8×LRNGTH+6)………………(13)
&&& 实现式(3)所示的傅立叶逆变换的一般方法是采用IFFT算法.例如,若采用64点IFFT,则系数1到26映射到相同编号的IFFT输入端,同时将系数一26到一1复制到编号为38到63的IFFT输入端。余下的编号为27~37及o(直流)的输入端都置为o,具体见图3.执行IFFT后,对输出进行循环扩展直至要求的长度。
&&& 图3 IDFT的输入及输出
6.3.3 PLCP前导码(SYNC)
&&& PLCP前导码字段用于实现同步,由10个短符号和2个长符号组成,如图4所示,在本条款中进行描述.
&&& 图40FDM的训练结构
&&& 图4给出了OFDM的训练结构(即PLCP前导码).表示短训练符号.L和疋表示长训练符号,总的训练时间为l6 f's。前导码的后面是SIGNAL和DATA字段。图4中的虚线表示的边界代表傅立叶逆变换的周期性引起的循环.&&& 。
&&& OFDM的短训练符号由12个子载波组成,这些子载波由序列S的组成元素进行调制:
&&& S=×(0,0,l+j,O,O,0,一1一j,0,0,O,l+j.O,0.O,一1一j.0,0,
&&& 0,-1-j,0,0,0,1+1,O,O,0,0,O,O,0,-1-j.0.O,0,-- 1--j,O,
&&& O,0.1+j,0,0,0,1+j,0,O,0,1+j,O,0,0,1+j,O,0)&&& ………… (6)
&&& 式(6)中乘以系数/晤万是为了使得到的OFDM符号的平均功率归一化.OFDM符号利用了52个子载波中的12个。
&&& 信号按照下式产生:
&&& NSr,2
&& &&&&&rmoax(t)=ZoTsaoaT(t)∑Skexp(j2πk△ft)& ……………… (7)
&&&& 在S中,只有系数为4的倍数的谱线幅度不为0,因此以上信号的周期为Tff/4=0.8us.
&&& 附录C(C.3.1.表C.2)规定了如何产生一个短训练序列.
&&& OFDM的长训练符号由53个子载波组成(其中包含了一个直流零值),这些子载波由序列L的组成元素进行调制:
&&& L={1,1,--1.--1,1,1,--1,1,--1,1,l,1,1,1,1,--1,一1.1,1,
&&& 一1,1,一l,1,1,1,1,O,1.--1.--1,l,1.--1,1,一1,1,--1,--1,
&&& --1,--1,--1,1,1,--1,--1,1,--1,1,--1,1,1,1,1)&&& ………(8)
& OFDM的长期训练符号按照下式产生
Rlong(T)=urlong(t)Lkexp(j2kf)(t-Tgn))………………(9)
Tct2=1.6us
为了提高信道估计精确度,需要发送两个周期的长序列,因此得到:
Tlong=1.6+2×3.2=8us
6. 3.4SIGNAL字段
SIGNAL字段位于OFDM训练符号的后面,其中包含了TXVECTC段。RATE字段给出了分组的剩余部分采用的调制类型和编码速率OFDM符号的编码采用子载波的BPSK调制及R=I/2的卷积编码。编召制映射过程、导频插入和OFDM调制,这些过程位于以6 Mbit/s速率进;见6.3.5.5、6.3.5.6、6.3.5.8。SIGNAL字段的内容不进行加扰。
SIGNAL字段由24个比特构成,如图5所示.O~3这4个比特对RJ留比特,5"--'16比特对TXVECTOR的LENGTH字段编码,且首先发送I
表5& SIGNAL& 字段的内容
速率(Mbjit/s)
6.3.4.2 PLCP长度字段(LENGTH)
PLCP的长度字段由12比特的无符号整数构成,给出了MAC层请求PHY层发送的PSDU的八位位组数.在接收到开始发送的请求后,PHY用该值确定在MAC层及PHY层之间需传送的八位位组数。该值从由原语发布的TXVECTOR的LENGTH参数中得到,原语pHY-TXSTART, request的描述见GB 03中12.3.5.4.首先发送最低有效位。该段使用6.3.5.5中描述的卷积编码器进行编码。
6.3.4.3奇偶校验位(P)、保留比特(R)和信号尾(SIGNAL TAIL)
&&& 第4比特是保留比特,第17比特是第0~l6比特的正向奇偶校验位(偶校验),第18~23比特组成了SIGNAL TAlL字段,而且这6比特均被置零。
6.3.5DATA字段
&&& DATA字段包含SERVICE字段、PSDU、TAIL比特和可能需要的填充(PAD)比特,见6.3.5.2和6.3.5.4。DATA字段中的所有比特都进行加扰,具体见6.3.5.4。
6.3,5.1& 服务宇段(SERVICE)
&&& SERVICE字段中有16比特,标记为0~15,“0”比特首先发送。最先发送的o~6比特均置为“o”,用于在接收端使解扰器同步,余下的9个比特(7~15)为保留比特,均置为“o”,见图6。
&&& 图6 SERVICE字段比特分配
6.3.5.2 PPDU尾比特宇段(TAIL)
&&& PPDU的尾比特字段是6个“o”比特,用于使卷积编码器返回零状态。归零过程可以减小卷移l解码器的错误概率,卷积解码的错误率与解码的下几个比特有关,而在分组的结束位置不存在后续比特。在分组的最后用6个未加扰的“o”比特代替6个已加扰的“o”比特,产生PLCP的尾比特字段。
6.3.5.3填充比特(PAD)
& &&DATA字段的比特数应当是N渊一个OFDM符号中的编码比特数目(48、96、192或者288个比特)的整数倍。为了达到这个要求,报文长度被扩展至No瞒(一个OFDM符号中的数据比特数目)的倍数。为了适应TAIL比特,至少要在原报文后扩展6个比特,如6.3.5.2所示。OFDM符号数NsYM、
DATA字段中的比特数NDATA和填充比特数Np^D,均可由PSDU的长度(LENGTH)字段计算得出,具体如下t
&& Nsym=Ceilinh(16+8×LENGTH+6)/Ndbps………….(11)
&& &&&&&&&&&&&&&&Ndata=Nsym×Ndeps…………… (12)
Npad=Ndata-(16+8×LRNGTH+6)………………(13)
&&& 函数Ceiling(.)指取大于或者等于括号内值的最小整数。填充比特均置0,然后与DATA字段中的其他比特一起加扰,
&&& 附录c(c.5.1)给出了包含SERVICE字段、PSDU、尾比特和填充比特的DATA字段的实例。6.3. 5.4&&& PLCP DATA加扰器和解扰器
&&& DATA字段由SERVICE、PSDU、尾比特和填充比特构成,并用一个长为127位的帧同步加扰器进行加扰。PSDU的八位位组按发送串行比特流形式存在,比特0最先,比特7最后。帧同步加扰器使用以下的生成多项式(见图7);
&&& 当初始状态为全1时,加扰器循环产生的127比特序列为(首先使用最左边比特),000& 10 100 1111111。加扰发送数据和解扰接收数据使用同一个加扰器。发送时,加扰器初始状态设置为伪随机非0态。为了能估计接收端解扰器的初始
解扰数据输出
&&& 图7数据加扰器
&&& 附录C(C.5.2)提供了加扰器工作的实例。
6.3.5.5卷积编码器
&&& 由SERVICE、PSDU、尾比特及填充比特组成的DATA字段按照要求的数据速率,以R=l/2、3/2或3/4的编码率进行卷积编码.卷积编码器使用工业标准的生成多项式,g。=133s,g-=171s,R=l/2.如图8所示。标记为“A”的比特在从编码器输出时位于比特“B”之前。若采用“删余”技术会得到更高的速率,删余是在发射端省略一些编码的比特(这样减少了发射比特数,提高了编码速率),接收端卷积解码器在省略比特的位置上插入哑元“0”,图9给出了删余的过程。解码时建议使用维特比(Viterbi)算法。
&&& 附录C(C.6.1)给出了编码过程的示例。
图8卷积编码器(七=7)
6.3.5.6数据交织
&&& 所有的编码后的数据比特以单个OFDM符号中的比特数Nc聃作为块的大小,使用块交织器进行交织。交织器中进行了两次置换:第一次置换确保相邻的编码比特映射到不相邻的子载波上,第二次置换确保相邻的编码比特被交替映射到星座的高有效位和低有效位比特,因而避免了低可靠性比特的长期存在。
&&& 以足表示第一次置换之前编码比特的序号,i表示第一次置换后、第二次置换前的序号,歹表示第二次置换之后、调制之前的序号。
&&& 第一次置换的规则如下:
&&& f一(Ncees/16)(k rood 16)+floor(k/16) =O,1,…,Neaps一1&&& ………(15)
& &&函数floor(-)表示不超过其自变量的最大整数。
&&& 第二次置换的规则如下:
&&& j=s×floor(i/s)+(1+Ncm,s一floor(16 X i/Ncs))rood s& i=0,1,….Ncbps一1
& &&&&&&&&&&&&&&&&&&&&&&&&&&&&&&&&&&&&&&&&&&&&&&&&&&&&&&&&&&&&………(16)
的值由每个子载波的编码比特数( NBpsc)确定,见下式:
&&& S=max (NBPsc/2,1)&&& ……(17)
& 实现逆过程的去交织器也由两步置换完成。
& 这里用j表示第一次置换前的原始接收比特的序号,i表示第一次置换后、第二次置换前的序号'七表示第二次置换后、但还未将编码比特传到卷积解码器(维特比解码器)时的序号。
&&& 第一次置换按下式进行:
&&& I=s×floor(j/s)+(J+floor(16×j/NcBeS))rood s&&& O,1,…NcBPs一1……(18)
本式中5的定义同式(17)。
&&& 这个置换过程是式(16)中所定义的置换过程的逆过程。
&&& 第二次置换如下式:
&&& k=16Xi--(NCBPS一1)floor( 16×i/NcBPs)& i=O,1.…NcBes一1&&& ………(19)
&&& 这个置换过程是式(15)中所定义的置换过程的逆过程。
&&& 附录C(C.6.2)中提供了交织过程的示例。
6.3.5.7子载波调制映射
&&& OFDM子载波的调制应采用BPSK、QPSK、16-QAM或64-QAM的调制方式,具体的选择取决于所要求的速率。编码和交织后的二进制串行输入数据按数目为N~,sc(1、2、4或者6)的比特为单位进行分组,转换为表征BPSK、QPSK、16-QAM或64-QAM星座点的复数。该转换按照格雷编码星座图映射,输入比特b。为编码流中第一个数据,如图10所示。输出‘f由所得复数值(I+jQ)乘以归一化因子KMOD得到,如式(20)所示:
&&& d:(1+jQ)×kmod&&& ………………………………(20)
归一化因子取决于基本调制模式,如表6所示,应当注意,从发送开始到结束的过程中,调制类型可能是不同的,这与图1中所示的信号从SIGNAL字段到DATA字段发生变化一样,乘以归一化因子的目睹是对于所有可以缺的相同的平均功率,在实际实现中,只要设备达到6.3.9.6中所示的调制精确度要求,就可以使用归一化因子的近似值。
表6& 取决于调制方式的归一化因子Kmod
对BPSK而言,决定1路取值,见表7 对于QPSK决定1路取值见表8,对于16-QAM 决定1路取值见表9,对于64-QAM决定1路取值,见表10GB ~2006
图10 BPSK、QPSK、16-QAM和64-QAM星座图比特编码
表7& BPSK编码表
输入比特(bo)
表8 QPSK编码表
&&& 输入比特(bo)
&&& I路输出
&&& 输入比特(b)
&&& Q路输出
表9& 16-QAM编码表
输入比特(bobl)
输入比特(bzb,)
表10 64-QAM编码表
输入比特(tsblb2)
输入比特(b3b.b,)
6.3.5.8导频子载波
&&& 每个OFDM符号的子载波中有四个用于导频信号,用于保证在频率发生漂移和存在相位噪声的情况下进行稳定的相干检测。这些导频信号被插在编号为--21、--7、7和21的子载波的位置上,它们由一个二进制序列伪码进行BPSK调制,以防止谱线的产生。导频子载波对每个OFDM符号的作用见
6.3.5.90FDM调制
&&& 复数流以Nm=48为单位分组。将复数记为以.。,对应第九个OFDM符号的第志个子载波,具体表示如下:
&&& dkn=dk+nsd×k=O,…,Nso-lln=0,…NsvM一1&&& ……(21)
&&& OFDM符号的数目NsYM在6.3.5.3中规定。
&&& 一个OFDM符号rDATA.。(t)定义如下:
&&& DATA (t)=wtsym exp[- (j27rM(k)Av(t- T一)]
&&& +p+l∑mexp[iZnk F(t一TGI)]&&& …………….(22)
&&& 其中函数M(愚)把逻辑上的子载波编号0~47映射为频率偏移序号一26~26,其中跳过了导频子载波的位置及第O个(直流)子载波位置。
&&& P{0,O,O,O,O,1,0,O,O,O,O,0,0,O,O,O,O,0,0.1.0,O,O,O,O,O,O,
&&& O,0,0.O,O,O,1,0,0,0.O,0.O,0.O,0,O,0.0,O,一1.O,0,0.O,O)………(24)
& 导频子载波的极性由序列Pn决定,Pn是以下127个元素序列的循环扩展:
P{1,1,1,1,一1,一1,一1,1,一1,一1,一1,一1,1,1,一1,1,一1,一1,1,1,一1.1,1.一1,
& &&1,1,1,1,1,1,一1,1,1,1,一1,1,1, --1,一1,1,1,1,一1,1.--1,一1,一1,1,
&&& 一1,1,一1,一1,1,一1,一1,l,1,l,l,1,一1,一1,1,1,一1,一1,1,一1,1,一1,1,1,一1.一1,一1,1,1,一1,一1,一1,一1,1,一1,一1,1,一1,1,1,1,1,一1,1,一1,1,一1,1,一1.一1,一1,一1,一1,1,一1,1,1,一1,1,一1,1,1,1,一l,一1,1,一1,一1,一1,1,1,1,--1,--1,--1,--1,--1.--1.--1)
&&& 序列P。由图7定义的加扰器产生,初始状态为全“1”,并且把“1”变为--1,“o”变为1 a每个序列元素用于一个OFDM符号。第一个元素P。乘以SIGNAL符号的导频子载波,而从P.开始的元素用于DATA符号。
&&& 图11表示子载波的频率分配。为了避免在模拟/数字CA/D)和数字/模拟(D/A)变换器的偏移处理过程中出现问题,并且考虑到射频(RF)系统的载波穿透问题,不使用降为直流的子载波(o号子载波)。
子载波序号
&&& 图11子载波频率分配
NSYM个OFDM符号合起来记为:
&&& NSYM--I
&&& rDATA(t)=∑rDaTA..(t一nTsyM)
&&& 以上映射的实例见附录C(C.6.3),导频信号的加扰见C.7,这些操作的最终输出见C.8。
6.3.6& 空闲信道估计(CCA)
&&& PLCP应提供实现CCA的功能,并把结果报告给MAC层。CCA机制检测媒体忙闲状态,具体见6.3.10.5。媒体状态报告由原语PHY-CCA. indicate指示。
6.3.7 PLCP数据调制及调制速率变化
&&& PLCP前导码将采用经.OFDM调制后的固定波形进行发送。本部分中SIGNAL字段以
&&& 6 Mbit/s的速率进行BPSK-OFDM调制,同时应指示出用于发送MPDU的调制速率和编码率。发射机(接收机)根据SIGNAL字段中的RATE值对调制(懈调)星座图和编码率进行初始化。TX-VECTOR中的参数DATARATE对MPDU的发送速率进行设置,参数DATARATE由原语PHY-TXSTART.request发布,具体见6.2.2。
6.3.8 PMD总体操作规范
&&& 6.3.8. I―6.3.8.8给出了采用各种调制方式的OFDM PMD子层的总体规范,具体调制方式有BPSK、QPSK、16-QAM和64-QAM。这些规范适用于OFDM PHY的发送、接收功能和总体操作。
6.3.8.1概述
&&& OFDM PHY发射机和接收机的总体框图见图12,表11列出了OFDM PHY的主要规范。
图12& 0FDM PHY发射机和接收机框图
表11& 0FDM PHY的主要参数
信息数据速率
6,9,12,18,24,36,48和54(单位为Mbit/sl6,12和24是必备的)
16-QAM OFDM
6-QAM OFDM
&K=7(64状态)卷积码
1/Z,2/3.3/4
子载波数目
OFDM符号持续时间
0. 8ps(RI)
&&& 8参见6.3.2.4.
6.3.8.2规范要求
&&& 按本部分实现的无线局域网服从国家和地区管理机构对设备验证和工作要求的规定。基于发布本部分时已经建立的规则,PMD规范给出了满足互操作性的最低技术要求。这些规则有待于修正,且可能被取代。隶属于区域性规则的要求在PMD规范中有注释。本部分不涉及与互操作性无关的规则要求,详细资料可查阅表12。在已经确定规则的国家内,其操作可能会因为国家规则的增补或者改变而发生变化。
表12所列的文献阐述了标准制定时不同地域的规则要求,它们仅作参考,随时可能被改变或修订。
表12规章要求农
&&& 批准标准
&&& 参考文献
&&& 批准的机构
信息产业部无线电管理局
信部无[号《关于使用
5.8GHz频段频率事宜的通知》
信息产业部无线电管理局
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
CFR47第15部分中的15.205、
15.209和子部分E,15.401-15.
Ministry of Post and
Tdecommunicatin (MPT)
MPT无线电设备规范文章
&&& a提示性信息。
6.3.8.3工作信道频率
6.3.8.3.1 &工作频率范围
&&& 0FDM PHY工作在5.8 GHz频段,由其运行区域的管理部门进行分配。5.8 GHz频段的频谱分配由特定地域管理范围(如全球的、地区的和国家的)管理当局负责。用于本部分的频段划分取决于以上的分配和使用该分配的相关规则。这些规则有待于修订,还可能被取代。在中国,信息产业部无线电管理局负责5.8 GHz频段的分配。在美国”,FCC负责5 GHz U-NIl频段的分配。
&&& 在一些管理区域内,基于OFDM PHY的无线局域网可以使用若干个频段。这些频段可以是连续或不连续的,以不同的规则进行限制。符合本部分的OFDM PHY在至少一个管理域内支持至少一个频段。对特定管理域的支持,以及对这些管理域内频段的支持由PLME的属性给出,即dotll RegDo-main Supported和dotll Frequency Bands Supported=
6.3.8.3.2信道编号
&&& 信道的中心频率位于5 GHz以上的每相邻5 MHz的整数倍上。中心频率及信道编号的关系如下:
&&& 信道中心频率=5 000十5×n(MHz)& h=145,146,147,…,200& ……(27)
&&& 本定义给出了在5 GHz-6 GHz之间以5 MHz为信道间隔的编号方法,也为现行及将来的管理域中的信道设置提供了灵活性。
6.3.8.3.3信道划分
&&& 表13定义了管理域内的有效工作信道的编号设置。
表13管理域内的有效工作信道的编号及频段
&&& 管理域
&&& 频段/GHz
&&& 信道编号
&&& 信道中心频率/MHz
5.725~5.850
U-NIl低频段
(5.15―5.25)
U-NIl中频段
(5,25―5.35)
U-NIl高频段
(5.725―5.825)
&&& 8为可选项.
&&& 5仅适用于美国.
图13给出了本部分的信道划分方案。对于应用于中国的频率分配,在总带宽为125 MHz的频段
1)提示性信息
内提供5个信道,最外层信道的中心距离频段边缘20 MHz。对于应用于美国FCC U-NII的频率分配。在总带宽为200 MHz的低、中U-NII频段内提供8个信道,高U-NII频段在100 MHz的带宽内提供4个信道。中、低U-NII频段的最外层信道的中心距离频段边缘30 MHz,对于高U-NII频段,距离为20 MHz.
&&& OFDM PHY工作在5.8 GHz频段,由它的工作区域的管理实体具体分配。
&&& 图13给出了中心频率,但是没有在图11所示的中心频率处分配子载波。
&&& 在多区网络拓扑结构中,使用不同信道的重叠或者相邻小区可以同时工作。
&&& 应用于中国5.8GHz频段的频率分配:125 MHz带宽内间隔为20 MHz的5个载波
5765&&&&&& 5785&&&&&& 5805&&&&&& 5825&&&&&&
U-NII的中低频段:200 MHz带宽内间隔为20 MHz的8个载波[只适用于美国幻]
U-NII的高频段:100& MHz带宽内间隔为20& MHz的4个载波
2)提示性信息.
6745&&& 5765&&& 5785&&& 5805&&& 5826
&&& 顿段上再
图13& 中圈、美国OFDM PHY的信道安排
6.3.8.4& 发射和接收带内和带外的杂散信号
&&& OFDM PHY应符合带内和带外杂散发射的管理规定。中国应参照信部无[号《关于使用
5.8 GHz频段频率事宜的通知》,美国2应参照FCC 15.407。
6.3.8.5射频的发射时延
&&& 射频的发射时延定义为从发布原语PMD―DATA. request到相应符号在空中接口开始发射的间隔时间。
6.3.8.6时隙
&&& OFDM PHY的时隙为9 Fs,是RX到TX的转换时间、MAC处理时延和CCA检测时(&4 ps)的总和。传播时延包含在CCA检测时间内。
6.3.8.7发射和接收天线的端口阻抗
&&& 若天线外置端口,则发射与接收天线的外置端口阻抗均为50 Q。
6.3.8.8发射机和接收机的工作温度范围
&&& GB 03的第14章确定了OFDM PHY完全正常工作的三种温度范围。第一种为办公室环境:o℃---40℃;第二种和第三种为工业环境,分别为--20℃---50℃和--30'C---70℃。
6.3.9 PMD发射规范&&&
&&& 6.3.9.1―6.3.9.7给出了与PMD子层相关的发射规范。总体来讲,它们由PLCP发出的原语确定,处于发射状态的PMD实体提供将PLCP原语要求的信号发送到媒体上的具体方法。
6.3.9.1& 发射功率电平
&&& 中国、美国FCC规定的允许输出的最大发射功率见表14。
表14& 中国、美国孙发射功率电平
频& 段/GHz
最大输出功率/mW
(天线增益最大为6 dBi)
5.725―5.850(中国)
500(20 mW/ MHz)
5. 15―5.25(美国)‘
40(2.5 mW/ MHz)
5.25―5.35(美国)‘
200(12.5 mW/ MHz)
5.725―5.825(美国)‘
800(50 mW/MHz)
&&& a为提示性信息。
6.3.9.2发射频谱掩模
&&& 发射频谱应有一段不超过18 MHz的O dBr带宽(dBr是信号频谱密度与信号最大频谱密度相比的dB数),在11 MHz频率偏移处为--20 dBr,在20 MHz频率偏移处为一28 dBr,在30 MHz以上的频率偏移处为--40 dBr。发射信号的频谱密度应被包含在频谱掩模范围内,如图14所示。测量时应使用100 kHz的分辨率带宽和30 kHz的视频带宽。
3)提示性信息。
图14发射频谱掩模
6.3.9.3杂散发射
&&& 符合本部分的设备的杂散发射情况遵循国家规定。中国应参照信部无1-号《关于使用5.8GHz频段频率事宜的通知》,美国应参照FCC 15.407。&&& 、
6.3.9.4发射时的中心频率容限
&&& 在发射时,最大的中心频率容限为士20X 10.6,中心频率及符号时钟频率来自同一个参考振荡器。
6.3.9.5符号的时钟频率容限
&&& 最大的符号时钟频率容限为土20×10-6,发射时中心频率及符号时钟频率来自同一个参考振荡器。
6.3.9.6调制精确度
&&& 本条描述了发射调制精确度规范,6.3.9.7给出了检测方法。
6.3.9.6.1& 竺射机的中心频率泄露
&&& 发射机的具体实现可能会引起中心频率分量的泄露。这种泄露在接收机端以中心频率分量的能量来表示,与发射总功率相比不超过--15 dB,或者说不应超过其余子载波平均能量的2 dB。这些测试数据应来源于信道估计阶段。
6.3.9.6.2发射频谱平滑度
&&& 在谱线一16~一1和+1~十16中,每条谱线的星座图的平均能量与它们的总体平均能量相比不超过士2dB。一26,一17和+17~+26中每条谱线的星座图的平均能量与谱线一16~一1和+1~+16的平均能量相比不超过+2/一4 dB。这些测试数据应来源于信道估计阶段。
6.3.9.6.3发射机星座圈错误在子载波、OFDM帧和分组上取平均后的星座相对RMS错误不超过按照表15给定的不同速率的错误值。
表15对应于不同数据速率的可允许的相对星座图错误
&&& 数据速率/(Mbit/s)
&&& 相对星座图错误/clB
6.3.9.7发射调制精确度检测
&&& 检测发射调制精确度的设备能以20 Msample/s或更高的采样速率把发射信号转化成复数样本序列,它的精确度依赖于I/Q支路幅度、相位均衡、直流偏移、相位噪声等参数。这种方法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是:使用微波合成器将信号变换到比较低的中频,然后用数字示波器采样,分解成正交分量。
&&& 采样信号的处理采用与实际接收机相似的处理方式,具体步骤如下:
&&& a)& 检测帧的起始位置;
&&& b)& 检测短序列到信道估计序列的变换,建立准确定时(使用一个样本分辨率)I
&&& c)& 粗略、精确估计频率偏移量;
&&& d)& 根据估计的频率偏移量对分组进行旋转补偿;
&&& e)& 针对每个子载波估计复信道Ⅱ向应系数;
&&& f)& 对每个OFDM符号,先将其转换成子载波接收值,根据导频子载波估计相位,再根据估计的相
&&& &&&&位对于载波值进行旋转补偿,最后将每个子载波值除以复值的估计信道响应系数l
g)& 对每个承载数据的子载波,找到最近的星座点,并计算距离该星座点的欧氏距离I
h)& 计算一个分组内所有错误的RMS平均值。如下式:
&&& ……(28)
&&& Lp--分组长度;
&&& N一被测量的帧的数目;
(f。(i,j.k),Q.o(i.j.k))――复平面上第f个帧的第.f个OFDM符号的第惫个子载波的理想符号点I
(f。(i,j.k),Q.o(i.j.k))――复平面上第f个帧的第_f个OFDM符号的第志个子载波的检测点(见圈
&&& P。――星座的平均功率。
&&& 图15给出了相位平面上的向量错误。.
&&& 图15里座图错误
&&& 这种检测方案至少需要20个帧(N.)参与计算,并对它们取RMS平均值。受检的分组长度至少有16个OFDM符号,这些符号采用随机数据。
6.3.10 PMD接收机规范
&&& 6.3.10.1~6.3.10.5给出了与PMD子层有关的接收机规范。
6.3.10.1& 接收机的最小输入电平灵敏度
&&& 当PSDU的长度为1000八位位组时,使分组错误率(PER)少于10%的最大输入电平值如表16所示,这个值随数据速率的不同而变化。最小输入电平在天线连接器处测量(假设NF为10 dB,实现的冗余为5 dB)。
数据速率/(Mbit/s)
最小灵敏度/
抗邻道干扰能力/dB
抗交替邻道干扰能力/dB
6.3.10.2抗邻道干扰能力
&&& 抗邻道干扰能力可以通过如下方法来测试:设置信号强度比表16中的最小灵敏度高3 dB.提高干扰信号功率,直到对于1000八位位组长的PSDU产生10%的PER,干扰信道及信号信道之间的功率差异即为相应的抗邻道干扰能力。邻道的干扰信号是标准的OFDM信号,与测试的信号信道中的信号不同步。对标准的OFDM PHY而言,对应的抗邻道干扰能力应不小于表16中确定的值。
6.3.10.3抗非邻道干扰能力
&&& 抗非邻道干扰能力可以通过如下方法来测试:设置信号强度比表16中的最小灵敏度高3dB,提高干扰信号功率,直到对于1000八位位组长的PSDU产生10%的PER,这样即可测得抗非邻道干扰的能力。干扰信道及信号信道之间的功率差异即为相应的抗非邻道干扰能力。非邻道的干扰信号是标准的OFDM信号,与测试的信号信道中的信号不同步。对标准的OFDM PHY而言,对应的抗非邻道干扰能力应不小于表16中确定的值。
6.3.10.4接收机最大输入电平
&&& 对任何基带调制方式,当输入电平在天线端测量的最大值为--30 dBm时,对于1000八位位组长的PSDU,接收端的PER的最大值为l0%。
6.3.10.5 CCA灵敏度
&&& 当一个有效的OFDM发送具有接收电平等于或大于6 Mbit/s速率相对应的最小灵敏度(一82dBm)时,会引起CCA在4 ps内以大于90%的概率指示媒体为忙。如果前导码丢失,接收机将对任何超过6Mbits/s速率最小灵敏度20 dB的信号(达到--62 dBm)给出载波侦听(CS)信号为忙的信息-
6.3.11& PLCP发射规程
&&& 图16给出了PLCP的发射规程。为了发射数据,首先发布原语PHY-TXSTART. request,使PHY实体处于发射状态,然后通过PLME的站管理信息对PHY进行设置,使其工作在合适的频率上.其他发射参数,如DATARATE和TX功率等,由PHY-SAP通过原语PHY-TXSTART. request (TX-VECTOR)进行设置,详见6.2.2。
&&& 图16& PLCP发射规程
&&& 空闲信道由PHY-CCA. indicate(IDLE)指示,MAC在发布PHY-TXSTART. request之前判断该指示信号状态。在接收到原语PHY-TXSTART. request (TXVECTOR)之后.PPDU的发送过程被初始化。PHY-TXSTART. request的TXVECTOR的组成部分是PLCP报头的参数DATARATE、
SERVICE、LENGTH以及PMD参数TXPWR LEVEl.。
&&& PLCP首先发布原语PMD―TXPWRLVL和PMD―RATE来对PHY层进行配置,然后发布
PMD―TXSTART. request,并基于在原语PMD―TXSTART. request中传送的参数进行PLCP前导码和报头的传输。一旦开始发送PLCP前导码,PHY实体立即开始数据加扰和数据编码。加扰和编码后的数据通过一系列MAC层发出的原语PHY-DATA. request(DATA)和PHY层发出的PHY-DA-TA, confirm原语在PHY及MAC层之间进行交换。如果调制速率发生了变化,则由PLCP报头的SERVICE字段进行初始化,如6.3.2所述。
&&& PHY通过来自MAC层的一系列数据八位位组发送过程继续发送PSDU。PLCP报头参数
SERVICE和PSDU采用6.3.5.5中所述的方法进行卷积编码,在PMD层,数据八位位组按比特0---7的顺序进行发送,然后通过原语PMD―DATA. request提交到物理层。MAC层发出的PHY-TX-END. request可以提前结束发送,并禁止PHY-TXSTART原语。正常的结束应在最后一个PSDU八位位组的最后一个比特发送结束之后,由OFDM PHY前导码的LENGTH字段中的值来决定.
&&& 分组发送结束后,PHY实体进入接收状态(例如禁止PHY-TXSTART原语)。每个原语PHY-
TXEND. request由PHY的原语PHY-TXEND. confirm进行确认。如果编码后的PSDU (CPSDU)不是OFDM符号的倍数,填充一些比特使CPSDU的长度成为OFDM符号的整数倍。
&&& PMD在每个OFDM符号中插入GI,以防止严重的延时扩展。
&&& PLCP发射过程的典型状态机实现见图17。一旦处于指定的状态,就发布请求(req)和确认(Com-firm)。
&&& 图17& PLCP发射状态机
6.3.12 PLCP接收规程
&&& PLCP接收规程见图18。为了接收数据,原语PHY-TXSTART. request被禁止,使得PHY实体处于接收状态。而且通过PLME的站点管理,将PHY设置到合适的工作频率上。通过PHY-SAP访问其他接收参数,例如RSSI和指定的DATARATE。
&&& 一旦接收到PI。CP前导码,原语PMD―RSSI. indicate将向PLCP报告一个重要的接收信号强度等级。这个过程通过原语PHY-CCA. indicate向MAC指示信道的活动性。原语PHY-CCA. indicate(BUSY)应先于正确接收PCCP帧之前进行发布。发布PMD原语PMD―RSSI用于更新向MAC层报告的RSSI和参数。
&& &&&&发布原语PHY-CCA. indicate之后,PHY实体开始接收训练符号,并搜索SIGNAL字段,以设置数据流的长度、解调类型和解码速率。一旦检测到SIGNAL字段,且经简单的偶数奇偶校验后无任何误码,则对FEC解码器进行初始化,然后接收PLCP SERVICE字段及数据,并进行解码(建议使用Vit-erbi解码器),并采用ITU-T CRC-32进行校验。如果校验失败,PHY接收机将返回接收空闲(RX I―DLE)状态,如图18所示。在接收期间,如果CCA在整个PLCP处理结束之前返回IDLE状态的话,PHY接收机将返回到RX IDLE状态。
&&& 图18& PLCP接收规程
&&& 如果PLCP报头被成功接收(而且SIGNAL字段完全可识别且被支持),则发布原语PHY-RX-START. indieate(RXVECTOR)。与该原语有关的RXVECTOR包括SIGNAL字段、SERVICE字段、PSDU的八位位组长度以及RSSI。同样在此情况下,OFDM PHY应确保CCA在发射帧的预期的持续时间内指示媒体为忙。预期的持续时间由LENGTH字段给出。
&&& 接收的PSDU比特重组成八位位组形式,进行解码后经过一系列PHY-DATA.indicate (DATA)原语交换过程提交给MAC层。SIGNAL字段内指示的速率变化将根据PLCP报头的SERVICE字段内的数据进行初始化,如6.3.2所示。PHY继续PSDU的接收过程。在接收机根据PLCP前导码中的LENGTH字段的内容接收到最后一个PSDU八位位组的最后一个比特后,返回RX IDLE状态,见图18。此时发布原语PHY-RXEND.indicate(NoError).
&&& 假如RSSI的变化导致CCA在PSDU的接收完成之前返回IDLE状态,错误条件原语PHY-RX-
& END.indicate(CarrierLost)应被提交至MAC层。OFDM PHY应确保CCA在发送分组的预期持续时间内给出媒体忙信息。
&&& 如果SIGNAL字段指示的信息速率不可接收,则PHY不发布原语PHY-RXSTART.indicate,而发布一个错误原语PHY-RXEND.indicate(UnsuppotedRate)。如果PLCP报头是可以接收的但PL-CP报头的奇偶校验无效,则PHY不发布原语PHY-RXSTART.indicate,而发布一个错误原语PHY-RXEND. indicate(FormatViolation).
&&& 在指定的数据长度之后接收到的任何数据都被认为是填充比特(在OFDM符号中起填充作用).因此将被丢弃。
&&& 图19给出了一个PLCP接收过程的典型状态机实现。
&&& 图19 PLCP接收状态机
6.4& 0FDM& PLME
6.4.1& PLME SAP子层管理原语
& &&表17列出了一些MIB属性,这些属性供PHY子层实体和高层管理实体(LME)的内部层使用,并通过GB 103的10.4定义的原语PLME-GET、PLME-SET、PLME-RESET和PLME-CHARACTERISTICS进行访问。
6.4.20FDM PI-IY管理信息库
&&& GB 03的第13章定义了OFDM PHY层的管理信息库的所有属性,表17中定义了具体的取值。表17中的“操作语义”栏包括两种类型:静态和动态。静态的MIB属性是固定的,不能针对特定的PHY实现进行修改。动态的MIB属性可以被管理实体修改。
6.4.3& 0FDM TXTIME的计算
&&& 由原语PLME―TXTIME. confirm返回的参数TXTIME的值可根据下式计算:
&&& TXTIME:T AMBL+TsIGNAL+TsyM×Ceiling[(16+8×LENGTH+6)tN]
&&& ………-(29)
&&& 式中:
&&& ND鹇――来自参数DATARATE(Ceiling函数为向上取整函数);
&&& NSYM――由式(11)给出.
&&& 计算参数TXTIME的值也可以使用以下简化式:
&&& TXTIME=TpREAMIL+T$]GNAL+(16+8X LENGTH+6)DATARATE+TscM/2
&&& ……(30)
&&& 式(30)不包括循环到下一个OFDM符号的影响,可能存在士2 ps的误差。
6.4.40FDMPHY特性
&&& 表18给出了通过服务原语PLME―CHARACTERISTICS提供的静态OFDM PHY特性。这些
特性的定义见D.2。
表18 0FDM PHY特性
时隙(aSlotTime)
短的帧间隔时间(aSIFS1、ime)
CCA时间(aCCATime)
接收到发射的转换时间(aRxTxTurnaroundTime)
发射时PLCP的时延(aTxPLCPDelay)
取决于具体实现
接收时PLCP的时延(aRxPLCPDeIay)
取决于具体实现
接收到发射的切换时间(aRxTxSwitehTime)
发射功率坡升时间(aTxRampOnTime)
取决于具体实现
发射功率坡降时间(aTxRarnpOffTime)
取决于具体实现
发射时的射频时延(aTxRFDetay)
取决于具体实现
接收时的射频时延(aRxRFDelay)
取决于具体实现
空中传播时问(aAirPropagationTime)
MAC层处理的时延(aMACProcessingDelay)
前导码的长度(aPresmbleLength)
PLCP报头的长度(aPLCPHeaderLength)
MPDU的最大长度(aMPDUMaxLength)
竞争窗口的最小值(aCWmin)
竞争窗口的最大值(aCWmax)
6.5.1& 应用范围及领域
&&& 本条规定了提供给OFDM PHY中的PLCP的PMD服务。为使遵循本规范的实现具有良好的互操作性,本条还定义了功能、电气和射频特性。本规范同整个OFDM PHY的关系见图20。
6.5.2服务概述
&&& OFDM PMD子层接受PLCP子层的服务原语,提供在媒体中发送或接收数据的实际方法。对于接收过程,OFDM PHY子层的原语和参数一起使用,将数据流、定时信息和相关的接收信号参数传递到PLCP子层。对于数据发送过程,提供了相似的功能。
6.5.3相互作用概述
&&& 与PLCP子层有关的原语可归结为两类:
&&& a)& 支持PLCP对等对对等相互作用的服务原语;
&&& b)& 在本地起作用并且支持子层间相互作用的服务原语。
6.5.4基本的服务和选项
&&& 本条规定的所有服务原语都是必备的,除非有另外声明。
6.5.4.1 PMD_SAP对等服务原语
&&& 表19指示对等对对等相互作用的原语。表19 PMD_SAP对等对对等服务原语
表20规定了与子层对子层相互作用有关的原语。
表20 PMD SAP子层对子层的服务原语
PMD TXSTART
PMD TXPWRLVL
6.5.4.3 PMD&&& SAP服务原语参数
&&& 表21规定了一个或多个PMD SAP服务原语所使用的参数。
表21 PMD原语的参数列表
PMD& DATA. request
1,O:一个OFDM符号值
PMD _ DATA. indicate
1,O:一个OFDM符号值
TXPWR LEVEL
PMD_ TXPWRLVL. request
1―8(8个等级中的最大值)
PMD& RATE. request
12 Mbit/s(用于BPSK)
24 Mbit/s(用于QPSK)
48 Mbit/s(用于16-QAM)
72 Mbit/s(用于64-QAM)
PMD& RSSI. indicate
RSSI的0~8比特
6.5.5 PDM―SAP详细服务规范
&&& 本条规定了每个PMD原语提供的服务。
6.5. 5.1& PMD―DATA.request
6.5.5.1.1& 功能
&&& 本原语定义了从PLCP子层到PMD实体的数据传输。
6.5.5.1.2服务原语的语义
&&& 原语提供以下参数:
&&& PMD DATA. request(TXD_ UNIT)
&&& 对于一个OFDM调制符号.TXD& UNIT参数由靠个比特的“O”和“l”所构成-如果一个编码后的MPDU(C-MPDU)的长度小于打比特,则填充比特“o”来形成一个OFDM符号。该参数代表单个数据块,PHY层对其编码,最终形成一个OFDM发射符号。
6.5.5.1.3产生条件
&&& 该原语由PLCP子层产生,以请求发送一个OFDM符号。本原语的数据时钟由PMD层基于
OFDM符号时钟提供。
6.5.5.1.4收后效果
&&& PMD执行数据的发送过程。
6.5.5.2& PMD DATA. indicate
&6.5.5,2.1功能
&&& 该原语定义了从PMD实体到PLCP子层的数据传输。
6.5.5.2.2服务原语的语义
&&& 原语提供以下参数:
&&& PMD―DATA. indicate(RXD_ UNIT)
&&& RXD UNIT参数为“0”或者“1”,表示经PMD实体卷积解码后的比特是信号字段的比特还是数据字段的比特。
6.5.5.2.3产生条件
&&& 该原语由PMD实体产生,用于将接收数据转发到PLCP子层。PMD层基于OFDM符号时钟提供该原语的数据时钟。
6.5.5.2.4收后效果
&&& PLCP子层对恢复为PLCP会聚过程一部分的比特信息进行解释,或者把这些数据作为MPDU的一部分传递给MAC子层。
6.5.5.3&&& PMD―TXSTART.request
&6.5.5.3.1功能
&&& 该原语由PHY PI。CP子层产生,对PMD层的PPDU发送过程进行初始化
&6.5.5.3.2服务原语的语义
&&& 原语提供以下参数:
&&& PMD―TXSTART. request
&6.5.5.3.3产生条件
&&& 该原语由PLCP子层产生,用于对PMD层的PPDU发送过程进行初始化.原语PHY-TX-
START. request在发布PMD―TXSTART命令之前提供给PLCP子层。
6.5.5.3.4收后效粟
&&& PMD―TXSTART对PMD子层的PPDU发送过程进行初始化。
6.5.5.4 PMD_ TXEND. request
&6.5.5.4.1& 功能
&&& PHY PLCP子层产生该原语,用于终止.PMD层的PPDU发送过程。
6.5.5.4.2服务原语的语义
&&& 原语提供以下参数:
&&& PMD TXEND. request
&6.5.5.4.3产生条件
&&& 当PLCP子层要结束PMD层的PPDU发送过程时,PLCP子层产生该原语。
6.5.5.4.4接收效果
&&& PMD―TXEND终止PMD子层的PPDU发送过程。
6.5.5.5& PMD_ TXPWRLVL. request
6.5.5.5.1& 功能
&&& PICP子层产生该原语,用于选择PHY发射信号时使用的功率等级。
6.5.5.5.2服务原语的语义
&&& 原语提供以下参数:
&&& PMD TXPWRLVL. request(TXPWR―LEVEL)
&&& TXWR LEVEL选择发送当前分组时应使用哪一种发射功率等级。可用的功率等级数目由MIB参数aN umberSupportedPowerLevels确定,在6.3.9.1中提供了有关OFDM PHY功率等级控制的更多信息。
6.5.5.5.3产生条件
PLCP子层产生该原语以选择一个特定的发射功率。该原语应在设置PMD TXSTART为发射状态之前使用。
6.5.5.5.4收后效果
&&& PMD,TXPWRLVI.立即按TXPWR―LEVEL的值设置发射功率等级。
6.5.5,6& PMD―RATE, request
6.5.5.6.1& 功能
&&& PHY PI.CP子层产生该原语,用于选择OFDM PHY发射过程的调制速率。
6.5.5.6.2服务原语的语义
&&& 原语提供以下参数:
&&& PMD_ RATE. request(RATE)
&&& RATE选择发送MPDU时采用哪一种OFDM PHY的数据速率。6.3.8.6给出了有关OFDM
PHY调制速率的更多信息。6.3.7对OFDM PHY的速率变化作了规定。
6.5.5.6.3产生条件
&&& 该原语由PLCP子层产生,用于改变或者设置用于发送当前PPDU的MPDU部分的OFDM PHY
调制速率。
& &6.5.5.6.4收后效果
&&& 接收到PMD RATE后,将按PMD& RATE选择用于随后的MPDU的全部发送过程的速率。本
速率仅用于发送过程。OFDM PHY仍能接收所有OFDM PHY支持的调制速率的数据。
6.5. 5.7& PMD―RSSI. indicate
&6.5.5.7.1& 功能
&&& 该原语由PMD子层产生,向PLCP和MAC实体提供接收信号强度。
6.5.5.7.2服务原语的语义
&&& 原语提供以下参数:
&&& PMD―RSSI. indicate(RSSI)
&&& RSSI是OFDM PHY接收到的RF能量的测量值。规范支持多达8比特(256个等级)的RSSI值。
6.5.5.7.3产生条件
&&& 当OFDM PHY处于接收状态时,PMD产生本原语。它对PLCP层持续有效,而PI,CP将参数RSSI提供给MAC层实体。
6.5.5.7.4收后效果
&&& 本参数仅作为信息提供给PLCP层,RSSI可以作为CCA方案的一部分。
下载说明:
1.请先分享,再下载
2.直接单击下载地址,不要使用“目标另存为”
3.压缩文件请先解压
4.PDF文件,请用PDF专用软件打开查看
5.如果资料不能下载,请联系本站
相关国家标准
QQ 或者 邮箱
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GB 1 2006信息技术
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 局域网和城域网
第11部分 无线局域网媒体访问控制和物理层规范51
最新国家标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试炼塔79 81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