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联盟2015lpl直播谁能介绍一下怎样快速入门LPL?听朋友说那些陌生的韩国人的选手我一个

八强魔咒如何破解?LPL该想想未来之路怎么走
作者:卡契 来源:多玩  发布时间:11-03 09:35
  希望在2017年,可以看到LPL一个全新的面貌。
  《英雄联盟》2016全球总决赛冠军争夺战已经结束了,SKT又拿下了冠军,这也是他们夺得了建队以来的第三个全球总决赛世界冠军,同时也实现了今年的大满贯(LCK赛区冠军+MSI季中冠军赛冠军+S6冠军)。而且,今年的IEM总决赛冠军也是他们的,夸张点说这简直是一支丧心病狂(无贬义)的战队。
  然而,给玩家印象最深刻的并不是SKT夺冠,而是SKT和ROX以及SSG的两场史诗级大战,分别发生在半决赛以及总决赛,两个BO5都打满了五局,精彩程度堪称年度最佳,超出常规理解的战术设置、BP以及个人操作,让全世界都看到了韩国赛区的强大。
  输了,说什么都像是借口。所以也无需解释什么,真正需要思考的是,到底应该怎么走才是对的路?
  为什么韩国电竞这么强?其他赛区应该如何进步?核心要解决哪些问题?这才是LPL也是其他赛区,都应该认真思考并且努力的方向。
  源源不断的人才供给
  电子竞技是起源于电竞比赛进而上升到竞技层面的活动。既然说到比赛,拿最火热的英雄联盟来说,LCK赛区已经包揽了六个赛季中的四届冠军,韩国赛区诞生了一批又一批实力强劲的人才选手。
  回看LPL赛区,优秀选手虽大有人在,但是数量上实难以与韩国赛区相抗衡。当我们自认为每年的实力都在提高都对那座奖杯具备充足竞争力的时候,却在近年世界赛上屡屡溃不成军。那么,为何韩国选手实力强?又是什么让韩国赛区有源源不断的人才出现?我们又是在哪里相差甚远的?
  社会接纳度和职业价值观
  回看我们身边,要想在知识改变命运的传统教育观念中,通过打游戏规划自己的未来人生的选择在大多数家长眼里几乎行不通。打游戏成为职业?怎么听怎么像为自己不务正业找的一个幌子。当我们的家长还在议论,小孩子不好好学习居然去打游戏的时候,也许韩国人已经进入到电竞发展向职业迈进的纪元了。游戏玩的好可以打职业,这种电竞选手的职业理念得益于整个社会价值观念的转变和进步,换句话说,当我们还在犹豫是否将我们的个人传统的教育观念转变,试着接触电竞职业的概念时,韩国已经几乎达到了全社会的接纳的程度了。还记得去年总决赛期间Faker代言的SKT电信广告吗?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中国移动或者中国联通请厂长、Uzi等等来拍一支广告,让我们感到新奇的同时会不会代表着那个时候我们的社会真正的接纳了电竞,这个行业也不再在公众迷茫的视野里只身前行?
  电竞职业化教育
  韩国早早开设了电竞课程,在开设电竞课程的韩国大学中,学校指定的训练和比赛计划专业度高,这样更有利于和俱乐部选拔职业选手形成很好的对接。贴近职业选手的大学教育课程不但提高选手们的训练水平,同时对于选手的个人素质也是一种提高。电竞转变为职业教育,让越来越多的韩国人们非常早的认识到了游戏不仅仅只是娱乐,走向职业,成为选手后将更加严肃的对待这个职业。而退役的职业选手也有很多机会走进大学进修,或者成为教授。越来越多的大学会为想投身于电竞的人们敞开大门,良好的电竞职业化教育理念得以在社会勃发。
  另一方面,韩国非电竞人员的培养(包括教练、战术分析、管理团队、心理辅导团队等)都非常的完善,这些团队对于战队来说重要程度不亚于技术本身,尤其是,他们会注重选手非游戏技术之外的能力和素质培养。
  在我国,电竞职业化教育理念正处于萌芽阶段,传统观念的约束和应试教育下的体制让电竞职业化教育在夹缝中求生存。
  选手个人努力近乎怪物
  相比于韩国职业选手,在对待职业的观念和态度上我们的选手也存在着差距。为什么韩国选手的实力要比别人强?&天赋异禀&&我是黑马&,靠着奇才出成绩的电竞时代早就过了,或者说压根就没来过。
  韩国赛区的优异成绩与选手的个人努力分不开,人家付出的足够多,收获的自然比你多。韩国选手对于自己每天的训练工作是格外珍惜和重视的,他们拥有着严肃认真的职业态度。除了每天都训练十几个小时之外,用具体的数字衡量他们的训练量其实并不恰当,因为电竞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应该说,近乎全部。为了职业,他们几乎将全部的时间都投入到训练中,放弃恋爱,放弃自己的休闲时光,除了俱乐部集体外出旅游你很少看见他们在做除了训练之外的事,而中国的俱乐部,即便规定的训练量在以前的九小时上到现在逐渐增加,然而选手自身的刻苦努力首先在观念上便输人一筹。选手,松散,懒慢,训练期间注意力分散现象也时有发生。(原)QG俱乐部前教练朴云龙曾在接受采访时说&与韩国队伍相比,中国战队的练习量跟集中度实在是太低了,确实很多韩国选手的训练状态不亚于差点想&死在电脑前&了。&
  另一个点,关于直播的问题不得不提。本土选手在这个问题上似乎应该认真的对比一下韩国队员了。比起直播是任务,是工资的一部分,韩国赛区选手的直播是只在闲暇时间才可以直播,而且几乎只能是明星选手才可以直播,即便直播也要提前登记获得批准。选手们个人生活和训练除了自己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之外,其余都会受到教练及管理层的严格规范。所以,在对待职业态度和个人努力的问题上,本土选手可提升和改正的地方还有很多。
  俱乐部的成熟运营和专业的教练团队
  当朴云龙教练接受采访时被问到&SKT是凭借什么才能在LOL世界总决赛里两度取得冠军?&时,他曾说,&一个战队想要取得优异成绩,有三个要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便是选手、教练组、运营主体。&没错,除了选手个人,俱乐部作为运营主体,成熟与否,运营好坏,与队伍的成绩息息相关。
  韩国成熟且良性发展的俱乐部运营模式相较于国内的俱乐部存在着很大的领先。韩国更多的是公司制的俱乐部,俱乐部归属于正规的公司管理,这样无论是教练的专业培养还是战队分析师、选手人才的输送,再到选手个人的健康问题都能形成自上而下的一体化管理和服务。
  韩国俱乐部大多能获得更多的政府支持和社会支持,相比于国内的俱乐部发展模式,相比于国内私人俱乐部投资,韩国俱乐部在人才选拔方面能更加大胆的任用新人,一批一批的年轻选手选拔上来之后,面对韩国激烈的选手竞争市场,只有通过个人努力变得更加优秀才能脱颖而出。 而在国内的俱乐部要面对的问题就会相对多一些,私人投资俱乐部不得不头疼的一个问题是,如若俱乐部成绩不好,名气不高,没有足够的投资收入何来经费运作,选手们的培养和俱乐部的长远建设更要从长计议了。
  朴云龙教练认为只有当选手、教练组以及运营主体三方达到一个平衡的时候才能够取得让人满意的成绩。随着LPL商业化进程迅速的推进,我们对于选手的培养管理以及教练的专业程度并未投入大量的精力去整顿。
  以SKT俱乐部为例,其战队赞助商是韩国巨头级电信公司SKT telecom,它将自己先进的企业文化深深的烙进了电竞俱乐部的基因。他们对于俱乐部的运营与选手们的培养重视度是国内俱乐部远远不及的。他们有非常专业的人士以及从制度上来保证俱乐部的高效运行。比如让队员本身就是这种顶级企业的员工,会有各种福利保障。从父母的角度看,他们都更加愿意让自己的孩子投身这一行业,比如选手伤病,俱乐部能够利用赞助企业本身最好的医疗资源来预防和治疗。
  除此之外,在韩国无论是哪种竞技游戏的战队几乎都有着完善的训练体系,战术分析师、教练组、管理层、服务团队面面俱到。与我们不同的是,韩国战队的教练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比赛失误,不刻苦努力会被罚钱甚至直接被下放到二队,无论你有多大的名气,是不是明星选手。
  正是因为这样管理层的严格规范和选手们对于自己严格要求,使得韩国赛区年年取得好的成绩。只要是他们重视或者流行的项目,都会强的可怕。无论是版本的更迭,人员的轮换,还是赛制的改动,他们都能应对自如。这些都得因于平日里辛苦训练的日积月累。举个最近期的例子,四强赛中,ROX与SKT的对战中,ROX下路祭出的&寒冰+女枪&的阵容差点将SKT拖下马,而这种新战术的运用,我们是经常可以从韩国队伍中发现到的,韩国队伍敢于发明和创造新的战术这已成为常事,他们学习某一新战术的速度也是非常快的,当ROX的下路新战术显现奇效之后,第二天SSG在对战H2K的时候就被拿了出来,而且也同样发挥亮眼,将阵容新套路发挥出了最大的威力。
  从这些我们可以看出,韩国队伍不受制于版本,适应并早早的走在版本前列,不但能发明创造新的打法和战术,接受新东西的速度也极为惊人,而他们的英雄池更不用多言。准确的说,韩国队伍在游戏中的角色已将自己定位为游戏的牵动者,而我们则是那个被动的跟随者。夸韩国队伍这些技战术的层面的东西并不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比如,我们LPL战队一些队伍或选手常暴露出英雄池存在问题,那么我们的基本功是否过硬,训练量到底达到怎样的高度了,就需要重新去审视。而基本功不过硬下一步战术套路的创新就越难实现,加之教练团队和战术分析师也没有达到韩国赛区那样顶尖的标准,我们的新打法、新战术也只能是复制粘贴、模仿刻画。
  由人才创造到人才输出
  韩国赛区优秀的英雄联盟职业选手,从较早一批的Insec、Zero加入皇族,到三星的转会浪潮,韩援似乎与LPL紧紧的绑在了一起。除了英雄联盟有如此多优秀的韩援之外,在2012年,在《星际争霸2》中,前Slayers王牌选手MMA和功勋教练Cella集体加入欧洲豪门Acer战队的消息可谓重磅;2013年,暗夜高手Lawliet加入了我国的U2M战队等等。无论是《星际争霸2》、《英雄联盟》还是《魔兽争霸3》,韩国都有着相当多的选手转会亦或出走其他赛区。上文也提到,即便有大批的优秀选手离开韩国,为他乡征战,这并不会导致韩国赛区发生人才断档,后备人才资源不足等现象发生。在2014赛季世界总决赛中分别取得了总冠军和四强的SSW与SSB是隶属与韩国三星集团旗下星俱乐部的两支队伍,赛季结束之后,选手们大量被引援出走其他赛区,三星王朝就此解体。但是依靠着强大的人才资源储配,三星俱乐部很快便成立起了SSG,一度打到联赛前列的好成绩并且获得了今年世界赛的亚军。
  所以,自韩援兴起,大批韩国选手人才外流,LCK赛区的统治力并没有因此而下降,即便一批优秀选手出走,还是会有新一批的人才诞生;即便战队解体,类似于赛季大批韩援出走,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像SKT、KT、SSG等老牌战队的重新崛起和新队伍登上舞台。
  也就是说,当韩国在培养优秀的选手时,就已经做好了如果培养出来的选手流失到其他赛区的准备。由培养、创造人才到后备人才资源的储备再到输出环节,韩国已然已经形成了一条人才输出的完整产业链。
  我们成绩不好的原因具备多方面因素,而伴随着比赛失利很多人却将矛头指向了韩援。韩援对于韩国赛区来说是人才输出,对于我们来说便是人才引进。当然这个问题也在近期闹得沸沸扬扬。关于韩援问题本不想多说,自身问题没有解决却将全部罪责指向韩援的人不在少数,其实韩援的到来有一定的好处。一方面,韩援将很多先进的理念和大赛经验带到本土赛区,这是值得我们近距离沟通学习的好机会。韩国选手努力训练的职业精神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感染着本土队员。(前EDG俱乐部经理)三少曾说过,Pawn与Deft两名选手的个人努力是很感染整个队伍的。相信韩援近几年在本土俱乐部的存在,很多观众和粉丝们对他们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虽然我们可以把本土的金钱视为他们选择来华的一个理由之一,但是韩援们的努力程度我们几乎挑不出太大问题。当然,韩援的大量引进,自然也有其盲目所致的弊端出现。语言沟通问题建立在长时间的融入与磨合基础之上,尤其是顶级赛事的舞台,因语言沟通出现的问题越来越突显,避免不了的,比赛中的突发战况变幻莫测,即便韩援在本土俱乐部多磨合一年两年甚至更长时间,也不足以让短期的磨合比母语交流变得更能应对自如。实践结果证明,引援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们俱乐部运营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也不能从根本上提高成绩。所以,韩援的到来有其合理性也有其问题显现,所以对待韩援问题更要一分为二分区别开来。
  不管韩援的好坏与否,在人才培养体制上落后一大截的我们想要追赶上韩国赛区短时间内是不可能的。我们目前&青训队&的培养模式收获的效果还需要更加完善,中下游战队可融入的资金少,基础人才培养就得不到充足的资金作为运营的保障,而盲目引援造成的恶果也渐尝越苦,相信肯花重金引入韩援的很重要原因在于,&成品&总比&原材料&更直接作用于赛场。比起另找新人培养,韩援的磨合期要比一位新人培养周期短的多,而来之不易的宝贵的大赛经验是让俱乐部眼红的另一重要因素。与此同时,韩援的存在已扩大至LSPL战队,这势必会影响到作为人才供给的重要二层梯队里新人们的历练机会,小将新兵虽然年年来,坐久了板凳,再拼搏的心也会被渐渐磨灭,那些人人看重的大赛经验,不知道何时才能积累起来。
  本土俱乐部想要培养出大量的优秀选手,应将着眼点立足于挖掘人才、建立全方位且长久的人才培养机制。引援解决得了燃眉之急,解决不了长久之疾。本土俱乐部从不缺土豪,肯花大手笔买现成品的人如此之多,愿意另起炉灶培养新人的人却很少。如果下个赛季真的有大量的全华班出现,LPL可能就会经历一段时间的阵痛期,人才培养、战队磨合以及大赛经验,都需要很长时间来提升,但对于长久来说,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归根结底,想要长远发展,与韩国赛区的人才市场并驾齐驱或者超越他们,无论是企业、俱乐部还是管理层们,不如合理的规划一番如何打造出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本土人才培养线,为队伍制定出良好的管理规范,并且加强选手和队伍的心理素质培养,切实把训练和心态锻炼当做重中之重,长久之后形成一套自上而下层层严肃认真的管理和训练模式,这些才是我们现在应该也是急需要去做的事情了。而对于战术创新,专业的人才培养和教练团队的管理也应该尽早的提上日程。
  结语:
  除去选手本身的技术和训练之外,团队凝聚力、沟通配合、执行力以及心理素质同样是决定在顶级舞台能走多远的决定性因素。随着国家对电竞支持力度的日益增加,外在抵抗力将会越来越低,而对于电竞领域的从业者来说,更全面的优化人才培养机制、管理机制以及战术模式等等,才是当务之急。没有借口,现在还有很多不足,但是相信每位热爱电竞的玩家和行业从业者,都在做着一步步的追赶和努力。希望在2017年,可以看到LPL一个全新的面貌,无论结果如何,但应该是一个可以让我们看到进步和信心的面貌。
将本文分享到:
11-0311-0311-0311-0211-0211-0211-0211-0211-0211-0211-0211-0211-0211-0211-02(ERROR:15) & 访客不能直接访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英雄联盟lpl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