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的小游戏 绿色的小矮人沉睡在森林里的鱼生活。可以砍树、打鸟、钓鱼

中考散文阅读题精选精炼
中考散文阅读题精选精炼一、阅读下文,完成 1――4 题。 (10 分) 生活如椅子 王清铭 梭罗说过这样几句话:我的屋子里有三张凳子,独坐时用一张,交友时用两张,社交时用三张。 “人只有一个半朋友”,一个肝胆相照的,半个能为朋友牺牲自己利益的。所以交友只需两张凳子, 一张给朋友,一张给自己。社交需要三张椅子,留一张自己坐,一张给增长的知识,一张给促膝而 谈的乐趣。如果还有其它的椅子,就显得多余了。有四张,想凑一个麻将桌或牌桌;如果是五张, 其中一张必是“名”正襟危坐的座位,“利”也大摇大摆地走进来,跻身其间,旁若无人地坐下,跷起 二郎腿。对过着纯粹的内心生活的梭罗来说,这是无法忍受的。他是一个从社会结构中分离出来的 原子,五张椅子会让他回到他原有的生活状态。三张椅子――梭罗的需要,就那么简单。 有趣的是,我的目光穿过历史,又在居里夫人的客厅里看到一张简单的餐桌和两把简朴的椅子。 居里的父亲曾经要送他们一套豪华的家具,他们拒绝了,原因很简单:有了沙发和软椅,就需要人 去打扫,在这方面花费时间未免太可惜了。为了不让闲谈的客人坐下来,他们没有添置第三把椅子。 居里夫人说:“我在生活中,永远是追求安静的工作和简单的家庭生活。”两张椅子,让他们有了 事业上携手共进的伴侣;没有多余的椅子,使他们远离了人事的侵扰和盛名的渲染,终于攀上科学 的顶峰,阅尽另一种瑰丽的人生景观。 梭罗纯粹,居里夫人高尚,在生命的质量上都是常人无可企及的。他们都没有多余的椅子。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生活中,我们要学会简化,比如减掉多余的椅子,不让“身外之物”有 落座的机会。椅子以舒适为标准,过于豪华,就变成一种装潢了,结果不是人坐椅子,而是椅子成 为盘踞你生活的一中累赘了。 生活如椅子,删繁就简,撤掉多余的部分,你的生活就简朴、简洁、简练,而且丰富深邃了。坐 上庸俗和卑劣,就坐不下伟大和崇高;坐上虚伪和暴戾,纯真和善良就无处坐落;坐上自私和冷酷, 爱心和热情就无法容纳…………有了多余的椅子你就回想到与之协调的华丽房子,想到许多人苦心 钻营的位子,想到那轻飘飘而又沉甸甸的票子…………于是你忙忙碌碌,心情也沉甸甸的,没有了 坐下来的轻松和欢乐。 泰戈尔说,翅膀下挂着沉甸甸的金钱是飞不高远的。同样,有了多余的椅子,你不但不能飞翔, 连静坐沉思的乐趣也消失了。 有时候我们的生活简单得只需一把椅子,供心灵坐坐。 (选自《中华散文》 2005 年第 3 期,文字略有删改) 1、下面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分) (2 作者在本文中阐述的观点是:“生活如椅子,删繁就简,撤掉多余的部分,你的生活就简朴、简洁、 简练,而且丰富深邃了”。 文章开头即表明作者的观点,然后引用名人事例进行阐述。 文章中所提到的椅子都是指实物。 全文共选了梭罗、居里夫人、和泰戈尔三位名人的事例来证明作者的观点。 2、你认为文中“多余的椅子”指的是什么?(2 分) 答: 。 3、文中所说的“梭罗纯粹”、“居里夫人高尚”具体表现在哪里?请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或用自己的 语言来概括。 分) (3 答: 。 4、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试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分) (3 答:1 二、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 1DD5 题。 (15 分) 我看到了一条河 [英] 理查德?布兰森 王 悦 译 童年在我的记忆中比较模糊,但其中有几个片段却令我记忆犹新。我的父母总是不断让孩子接 受挑战,想方设法培养我们的独立精神。我 4 岁那年,有一次妈妈开车送我回家,路上她让我在离 家几英里的农田边下车,然后自己找路回家。虽然那次探险,以我彻底迷路而告终,但此事对我影 响很大。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从小就乐于寻找挑战。 刚开始游泳时,我大概有四五岁。我们全家和朱迪斯姑姑一起在德文郡度假。我最喜欢 朱迪斯 姑姑,她在假期开始时和我打赌,如果我能在假期结束时学会游泳,就给我 10 先令。于是我每天泡 在冰冷的海浪里,一练就是几个小时。但是到最后一天,我仍然没有学会游泳。 “没关系,里克,” 朱迪斯姑姑说,“明年再来。” 但是我决心不让她等到下一年,再说我也担心明年朱迪斯姑姑就会忘了我们打赌的事。从德文郡 开车到家要 12 小时,出发那天,我们很早就起程了。乡间的道路很窄,车里又挤又闷,大家都想快 点儿到家。但是这时我看到了一条河。 “爸爸, 停一下车好吗?”我说。 这条河是我最后的机会, 我坚信自己能赢到朱迪斯姑姑的 10 先令。 “请停车!”我大叫起来。爸爸从倒车镜里看了看我,减慢速度,把车停在路边的草地上。 “里克看见一条河,”妈妈说,“他想再最后试一次游泳。” 我脱下衣服,穿着短裤往河边跑去。但离河边越近,我越没信心,等我跑到河边时,自己也害怕 极了。河面上水流很急,发出巨大的响声,河中央一团团泡沫迅速向下游奔去。我在灌木丛中找到 一处被牛踏出的缺口,趟水走到较深的地方。爸爸、妈妈、朱迪斯姑姑都站在河边看我的表演。爸 爸叼着他的烟斗,看上去毫不担心。妈妈一如既往地向我投来鼓励大目光。 我定下神来,迎着水流,一个猛子扎下去。不久,我感到自己在迅速下沉。慌乱中我的腿在水里 无用地乱蹬,急流把我冲向相反的方向。我无法呼吸,呛了几口水。我想把头探出水面,但四周一 片空虚,没有借力的地方。我又踢又扭,然而毫无进展。 就在这时,我踩到了一块石头,用力一蹬,总算浮出水面。我深吸了一口气,这口气让我镇定下 来,我一定赢得那 10 先令。 我慢慢地蹬腿,双臂划水,突然我发现自己正游过河面,我忽上忽下,姿势完全不对,但我意识 到我成功了,我终于会游泳了!我不顾湍急的水流,骄傲地游到河中央。透过流水的怒吼声,我似 乎听到大家拍手欢呼声。…………我终于游会岸边,在 50 米以外的地方爬上岸时,我看到朱迪斯姑 姑正在大手提袋里找她的钱包。我拨开带刺的荀麻,向他们跑去。我也许很冷,也许浑身是泥,也 许被荀麻扎得遍体鳞伤,但我会游泳了。 “给你,里克,” 朱迪斯姑姑说,“干得好。”我看着手里的 10 先令,棕色的纸币又大又新。我从 没有见国这么多钱,这可是一笔巨款。 爸爸紧紧抱住了我,然后说:“好了,各位,我们上路吧!”直到那个时候,我才发现爸爸浑身透 湿,水珠正不断地从他的衣角上滴下来。原来他一直跟在我身后游。 (选自《环球时报》 ,文字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分) (3 文章主要通过“我”学游泳的时, 表现了“我”的父亲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 使“我”从小就乐于寻 找挑战。 第一自然段中的叙事,为下文写“我”敢于在湍急的河流中学游泳作了铺垫。 文章重点刻划了“我”父亲的形象,突出他对孩子的与众不同的教育方法。 文章详略得当,重点叙述了“我”在回家途中学会游泳的事。 2、对文中人物性格的理解,分析最准确地一项是( ) 分) (3 A、“我”冒着危险一定要赢得打赌的 10 先令,说明“我”是个贪心的小男孩。2 B、母亲增让四岁的“我”在离家几英里的地方下车,然后自己找路回家,刻画了母亲不溺爱孩子的 性格。 C、看着“我”走到水比较深的地方,爸爸“看上去毫不担心”,表现了父亲对孩子的漠不关心。 D、朱迪斯姑姑见“我”到最后一天还没有学会游泳,说“没关系,里克,明年再来。”说明她对“我” 失去了信心。 3、 文中划线的句子用了哪几个词语突出水流湍急的特点?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分) (3 答: 。 4、请用三个词语概括出“我”在下水前、游泳中及学会游泳后的心理状态。 分) (3 答: 5、读了这篇文章,你想给你的家人说些什么?(不少于 30 个字) 答: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DD5 题。 (12 分) ①去年的一场大海啸,让人们谈“海啸”色变。对海啸,好多人都想知道个究竟。 ②海啸是由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而产生的一系列具有极强破坏力的巨大海浪。这种海水运动引发的 惊涛骇浪, 波高可达数十米, 其转移速度可快至每小时 800 公里。 这么高的“前赴后继”的层层“水墙”, 内含极大的能量,冲上陆地后所向披靡,对生命和财产可造成严重危害。去年印度洋大海啸在泰国 沿岸把一艘 50 吨重的船从海边推到岸上 1.2 公里远的地方;1960 年智利大海啸形成的汹涌波涛,移 动了上万公里,到达日本后还造成了一定危害。从有关数据来看,海啸高达 2 米,木制的房屋会瞬 间遭到破坏; ,海啸高达 20 米以上,钢筋水泥建筑也难以招架。 ③凡是能引起海水置换或转移的因素都可能引起海啸,如:地震活动、海底山崩、火山爆发以及 宇宙的影响等。 ④海啸通常是由震源在海底下 50 公里以内、里氏 6。5 级以上的海底地震产生的振荡波引起的。 在震动之后,振荡波在海面以不断扩大的圆圈,传播到很远地方,这就像丢颗石子到水中,涟漪由 内向外扩散一样,所以海啸不是单一的巨大波浪,而是一批具有很长波长的海浪。 ⑤海啸的波长比海洋的最大深度还要大,不管海洋有多深,波都可以传播过去。而且海水越深, 因海底变动而涌动的水量越多,从而形成海啸之后在海面移动的速度也就越快。如果发生地震的地 方水深为 5000 米,海啸则和喷气式飞机速度差不多,每小时可达 800 公里,当海浪靠近岸边时,如 移动到水深 10 米的地方时,其时速放慢,变为 40 公里。但由于前浪减速,后浪推过来发生重叠, 因此海啸到岸边时波浪就会长高,能以极大的能量冲上岸。 (原作者阿迪,有删改) 1、文章第⑤段划线句运用了 、 的说明方法,是为了说明 。 分) (3 2.第④段中,加点词语“通常”所起的作用是什么?(2 分) 3.根据文意,请说说地震引发的海啸形成过程。 分) (3 4.请细读选文,概括出“海啸”的特征。 分) (4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DD4 题。 (15 分) 读诗与识法 林岫 ①年轻人差不多都爱读诗。拈几首有兴趣的,譬如喝水,三下五除二,咕嘟几下,解渴了事,这 是一种读法。另有一些人,古代有欧阳修、苏东坡,近代有康有为、梁启超,当代有钱钟书、程千 帆等,他们年轻时读诗,“灯下读诗兼品味,识来妙法与甘辛”,譬如饮茶,慢斟细啜,品出滋味,3 直欲舌夺精髓,这也是一种读法。与前者相比,后者不但能知其妙,还能知其所以妙,所以,有些 评论家将这两种读法分别称作欣赏和鉴赏。 ②识法,就是知其方法。以诗为例,例如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欣赏者的 文章可以写出上千个字,说意境如何优美,诗情如何动人,可能对读诗者会有一些启发,但要使读 者真正读进这两句诗,还须教人以诗法。如果一法不谈,读诗者读前是此等人,读后还是此等人, 就算白读了。这里“两个黄鹂”是两个点,“一行白鹭”是一条线。春日景色无奇不有、无物不美,杜 甫不可能都写,他选择了两个点、一条线。这就是诗歌刨作中常见的用点线经营诗境空间的方法, 叫“点线经营法”。用此法如果能读出唐代王之涣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中,“白日”如点由上落 下,“黄河”如线自西往东,那简直就大彻大悟了。 ③十四年前,我曾与几位女中学生讨论过唐代张祜的《宫词》 。诗曰“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 ,双泪落君前。”当时,她们正在为这首诗是写宫女的哀怨,还是作者对宫女的同情 争执不休,我发表了我的意见。我认为,这么成功地写出宫女哀怨正是成功地表现作者对宫女的深 切同情。 这首|小诗, 可以让我们学习的东西很多。 倒如“故国三千里”是写空间之远大,“深宫二十年” 是写时间之久长。这是“时空经营法”。一个宫女的浓重哀怨,不用多言,仅以一个空间一个时间便 表达出来了。如果用其他方法来叙述描摹,何能简约精妙如此? ④读诗识法,虽非易事,但只要有好书或老师点拨,也不是一件困难的事。首先,必须广泛阅读 和深刻理解诗歌名篇,有意识地多读多思考。其次,须识活法。若学一法便拘泥一法,学一句咬定 一句,不能融会贯通,终究难免东施效颦、泥里行舟之病。宋代朱熹:“读书之法,既先识得它外面 一个皮壳,又须识得它里面骨髓方好。”这清楚地说明了读诗与识法的关系。 1、.细读第①②段,概括加点词“欣赏”与“鉴赏”的含义。(4 分) 欣赏 鉴赏 2.“东施效颦”讲的是美女西施因病而皱着眉头, 邻居丑女东施见了觉得很美, 就学西施也皱着眉头, 结果显得更丑。现在常用来比喻胡乱模仿,效果很坏。第④段中的“东施效颦”在本文的具体含义是 什么?(3 分) 答:具体的含义为 3.“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运用了社个创作中常见的“点线经营法”,下列诗句中运用此法的一项 是( )(2 分)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D.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4 全文的主旨句是什么?(用文中的句子作答)(2 分) 5.作者认为:“如果一法不谈,读诗者读前是此等人,读后还是此等人,就算白读了。”你是否赞同 此观点?请简要说明理由。(4 分) 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DD5 题。 (18 分) 那条河流 佚名 ①我怀念那条河。 ②远远地看,它就像一根孤独的琴弦绷在原野上,任风雨和岁月弹拨。 ③我是生长在它旁边的一双耳朵。当时我不觉得幸运,以为这是音乐、这波涛的诉说、这不尽激4 情的灌注,都是理所当然的。以为这柳阴是理所当然的,洋槐洁白芬香的花絮是理所当然的,竹林 里布谷鸟黄鹂鸟的啼鸣两岸是理所当然的,两岸湿润的炊烟和歌谣是理所当然的。当时幼稚的心里, 却有一个与生俱来的念头:这河流以及与它有关的一切,理所当然属于我们。 ④我在河里学会了游泳。我把蝴蝶的姿势、青蛙的姿势展示给水中的鱼;我仰躺在水床上,看天, 在天蓝和水蓝之间,我是漂浮的梦。我捉螃蟹,石缝里小小的反抗弄疼了我的手,而它并没有多余 的恶,小小的身体上全是武器,一生都在战争的恐惧里度过,最大是的成功仅仅是防止过分的伤害。 在横渡河湾的时候,我遭遇过一条水蛇,小小的头昂着,更小的眼睛圆睁着打量陌生的天空,它也 在不测的水里横渡它的命运。 ⑤我在竹林里制作了第一管竹笛, 摹仿北斗的指法(它也是七个音孔), 我在静夜里向身后村庄和远 方的岁月吹奏。 ⑥当时,我不觉得这一切都是奇迹,真不觉得我内心的水域,有一多半来自这河流 的灌溉。我那 浮浅、单纯、蒙昧的心里,以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我没有想过,这河流会有断流的时候。我没 有想过,它似乎源远流长的水,是来自哪里?它的温柔碧波和浩然激流,是怎样一点一滴汇成? ⑦带着它的涛声和波光,我湿琳淋地走了。我走到哪里,就把它带到哪里,我是它站起来行走的 一部分,我的记忆里流淌着它的乳汁。 ⑧我仍然觉得它理所当然存在于那里,理所当然属于我,属于我们,而且永远。 ⑨年前回家,我愕然了。我再也看不到那条河流。横卧在面前的,是它干涸的遗体,横七竖八的 石头,无言诉说着沧桑;岸上的柳林、竹林、槐林、芦苇荡都已消失,荒滩上,有人在埋头挖坑淘 金;三五个小孩,在放一只风筝,几双眼睛一齐向上,望着空荡荡的天空和那只摇摇晃晃的风筝。 ⑩我已找不到当年游泳地方,那让我感到河水深度、照过我少年倒影、用蓝色的旋涡激起我最初 诗意想像的地方,已被高大的垃圾堆覆盖。 ⑾我多想,我多想找到死去的源头,去大哭一场,让泪水复活这条梦中的河流。 ⑿这时候,才痛彻心肺地明白:天地间没有理所当然永远属于我们的事物。 ⒀理所当然,理所当然地去珍惜――这才是唯一属于我们的理所当然。 ⒁我们不过也是游荡于河流中的另一种鱼。我们不愿成为干鱼,但我们很可能要把自己折腾成干 鱼。许多河流枯竭了,污染了。爱,枯竭了;我们内心的河床,不再是碧波倒影,而是注满了污水, 堆满了垃圾。 ⒂我,该怎样打开内心的纯洁水源, 。复活那死去的河流? 1.文中“我”的感情随河流的变化而变化,经历了认 为 理 所 当 然 →□□ →明 白 →□□→□□的过程。 分) (3 2.第③段画线的部分,主要运用了排比手法,有何作用?(4 分) 3 .第(14)段中,画线的句子“我们很可能要把自己折腾成干鱼”的深刻含义是什么?(4 分) 4.联系全文,说说“那条河流”的含义和作用。 分) (4 5.下面是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A.作者从记忆中的那条河流写起,通过今昔对比,表现了人类要懂得珍惜的主旨。 B.描写捉螃蟹和遭遇水蛇的细节,意在表现自然界充满竞争,一切事物都面临危机。 C.作者认为那条河流是个“奇迹”,是因为那条河流曾给他童年带来乐趣。 D.本文描写河流的变化,从开始的“温柔碧波’到后来“干涸的遗体”,省略了变化的过程,给读者留5 下了思考的空间。 六、阅读《生命的暗示》一文,完成 1DD6 小题。 (本题满分 20 分) 生命的暗示 欧阳斌 ⑴清凉的秋雨送来了一个燥热的苦夏,燥热的心总算静默下来了。在这秋虫唧唧的黑色的秋夜里, 我骤然从昏睡中惊醒。远方的钟楼上,响起了悠长的钟声。又一列火车隆隆驰过―― ⑵这一切意味着什么呢?是生命的暗示吗? ⑶我在想,秋虫因何要昼夜而鸣?是因为它强烈的生命意识吗?是因为它深谙生命的短暂,而必 然高密度地显示自己的存在么?是因为它生命的全部价值,都隐含在这微弱却令人感泣的生命绝响 里么?那么人呢?仅仅因为生命比秋虫千百倍的绵长,就可以以生理需求为由,将千百个最美丽最 令人激动的黎明慷慨地遗弃么? ⑷这是一个荒诞的联想。 ⑸惟有钟声,以其绝对接近精确的殊荣,当之无愧地充当了生命的量尺。它那周而复始的切切呼 唤里,有一种振聋发聩的提醒。然而昏睡了的那些人是不知道的,在混混沌沌之间,生命就这样一 部分一部分地丧失了。 ⑹这是一个无可挽回的丧失。 ⑺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痛苦的煎熬,当它最充分地展示黑暗、龌龊、卑鄙、虚伪一面的 时候;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快乐的享受,当它展示出光明、纯洁、崇高、真诚一面的时候; 生命似乎永远是在这样两极之间交错延伸的。在它延伸的每一个区段里,似乎总是喜剧与悲剧同生, 苦难与幸福共存。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渺小的存在,当物欲、情欲、贪欲在蝼蚁般的人群 中横行肆虐的时候;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伟大的结晶,当它在强暴、苦难、灾害中显示出 牺牲的悲壮的时候。生命似乎永远是渺小和伟大的“混血儿”,由此我们也就没有理由产生绝对的崇 拜和蔑视,再伟大的巨人也有他渺涉的瞬间,再渺小的凡人也有他伟大的片刻。 ⑻绝大多数的时候,我们有一种珍惜生命的本能,似乎没有一个人来到世上就梦寐求死。而且随 着时间的推移,生命在心灵中会无限地增值。毕竟,生命只属于这一个人,而且仅仅只有一次。在 人生的道路上,即使一切都失去了,而却一息尚存,你就没有丝毫理由绝望,这样的事例在生活中 是很多的。 。当然,在极少数的时候,我们也渴望着悲壮的牺牲,那是因为苟且偷生已严重地亵渎 了神圣的生命。那时,我们会毫不犹豫地以死明志。 。这样,死亡就变得令人仰止,生命就会因死 亡而延续,因毁灭而永生。 ⑼钟声是生命长度的量尺,却不是生命价值的量尺。生命的价值只有在历史的天平上才能清晰地 显示出它本来的刻度。一代又一代的人来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去了,他们的生命价值何在?有的人 有一个轰轰烈烈的生,却留下一个默默无闻的死;有的人有一个默默无闻的生,却有一个轰轰烈烈 的死。有的人显赫一时,却只能成为匆匆的历史过客;有的人潦倒终生,却成为历史灿烂星空的泰 斗。这一切绝然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生命价值的客观性和历史性,使不绝于耳的喧嚣显得极其微 不足道。 ⑽一时一事的得失,似乎永远困扰着我们,永远是生命的烦恼之泉。倘若能真正将其置之度外, 烦恼就真正超脱了。其实,真正值得烦恼的命题在于:生命的价值究竟应以何种形式作何种转化。 对于这个千古之谜,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答案,却没有任何一本哪怕是世界上最权威的教科书能提出 最完美的答案。人其实是最难认识自己的,也就更难找到自己生命的转化方式,这正是一些人拥有 一个失败的人生之根源。更悲惨的结局则在于,自以为找到了答案而其实完全是南辕北辙。所谓天 才,无非就是能最早最充分地认识自己的价值,从而以最直接的方式完成了生命由瞬间到永恒的有 效转化。 ⑾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生命,然而相当多的人直到濒临死亡也没有弄清生命是怎么一回事,这正 是人类的悲剧所在。6 ⑿生命,这神秘而美丽,不可捉摸而异常珍贵的存在,你究竟隐逸着多少暗示?而哲人的终生存 在,就是捕捉这样一些暗示么? 1.请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解释第⑶段文字“因为它深谙生命的短暂……”中加点的词。 分) (2 深谙: 2.本文是一篇含义深刻、富有人生哲理的散文。请通读全文,谈谈作者所说的“生命的暗示”指的 是什么?(4 分) 3.阅读本文第⑸段文字,说说作者写“钟声”的目的是什么?(3 分) 4.阅读本文第⑺段文字,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解读了对生命的认识与感悟?(4 分) 5.研读本文第⑻段文字,结合上下文内容,根据自己的见解,在文中划线处补写出符合文意的、 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 分) (4 绝大多数的时候……在人生的道路上,即使一切都失去了,而却一息尚存,你就没有丝毫理由绝 望,这样的事例在生活中是很多的。 。当然,在极少数的时候……我们也渴望着悲壮的牺牲,那是因为苟且偷生已严重地亵渎了神圣 的生命。那时,我们会毫不犹豫地以死明志。 。这样,死亡就变得令人仰止,生命就会因死亡而延 续,因毁灭而永生。 6.认真阅读并反复揣摩品味第⑼段文字中划线的句子,然后谈谈对这个句子的理解与思考。 分) (3 七、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 1DD4 题。 (14 分) 常想一二 ⑴想起霍金,眼前就浮现出这位杰出科学大师那永远深邃的目光和宁静的笑容。世人推崇霍金, 不仅仅因为他是智慧的英雄,更因为他还是一位人生的斗士。 ⑵有一次,在学术报告结束之际,一位年轻的女记者捷足跃上讲坛,面对这位已在轮椅上生活了 三十余年的科学巨匠,深深景仰之余,又不无同情地问:“ ” ⑶这个问题显然有些突兀和尖锐,报告厅内顿时鸦雀无声,一片肃静。 ⑷霍金的脸庞却依然充满恬静的微笑,他用还能活动的手指,艰难地叩击键盘,于是,随着合成 器发出的标准伦敦音,宽大的投影屏上缓慢然而醒目地显示出如下一段文字:我的手指还能活动, 我的大脑还能思维,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有我爱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 心…… ⑸心灵的震颤之后,掌声雷动。人们纷纷涌向台前,簇拥着这位非凡的科学家,向他表示由衷的 敬意。 ⑹人们深受感动的,并不是他曾经的苦难,而是他直面苦难时的坚定、乐观和勇气。人生如花开 花谢、潮涨潮落,有得便有失,有苦也有乐。如果谁总自以为失去的太多,总受到这个意念的折磨, 谁才是最不幸的人。 ⑺由此,我不由地想起了“常想一二”这句人生箴言。 ⑻民国元老、著名书法家于右任饱经沧桑沉浮,却一生淡泊,荣辱自安。常有友人问及他高寿的 养生之道,他总是指指客厅墙上高悬的那幅字画,笑而不言。 ⑼那是一幅写意的莲花图,旁边是一幅对联。上联:不思八九;下联:常想一二;横批:如意。 ⑽常言道: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倘若心为物役、患得患失,就只会被悲观、绝望窒息心智,人 生的路途注定是如负重登山,举步维艰了。常想一二,就是用心感恩,庆幸、珍惜人生中那如意的 十之一二,最终以那份豁达与坚忍去化解并超越苦难。 ⑾常想一二。因为境由心生――问题本身都不是问题,如何对待它才是最大的问题。 ⑿常想一二。毕竟,决定生命本质、塑造人生境界的,不是八九,而是一二。7 1.“常想一二”中的“一二”在霍金的眼里具体是指 。 分) (4 2.结合上下文,请你设想一下第⑵段中空缺处应填的内容,写在下面横线上。 分) (3 3.作者所说的“常想一二”在文中的具体含义是什么?(3 分)4.在我国,像霍金那样面对苦难仍能保持积极心态的人很多,事迹也很感人。请举出一例,从人 物的经历、人生态度等方面作简要的介绍。 分) (4八、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 1DD5 题。 (16 分) 沉默的竹笛 16 岁一个忧伤的春夜,我躺在集体宿舍临窗的床铺上。A 洁白的月光潮水一般漫进窗户,清冷的 微风捎来潮湿的花香。我陷入少年无端的愁闷思绪里,分外孤单寂寞。这时,一缕悠扬的笛声由远 而近,停留在我的耳畔。那笛声仿佛是清澈的泉水,流过神话中迷人的花园,一路上集合了蝴蝶和 黄莺的梦想,决心要给我的心灵来一次彻底的洗礼。我陶醉在悦耳的笛声里,忧伤早已悄悄地散去, 心情澄澈空明。那晚,我的心中暗暗地滋生了一个强烈的愿望:做一个快乐的吹笛手。 好长一段日子,我为能拥有一枝笛子而心神恍惚。终于在一个星期六的下午,我从一个摆地摊的 老人那里买到了我盼望已久的竹笛。 第一次拥有竹笛的那个下午是我人生中最美丽的一个下午。我清楚地记得我吹着竹笛走在乡村田 野上的情景:B 落日如一颗水灵灵的红草莓点缀在暮霭笼罩的山尖,横过头顶的归鸟翅膀上涂着夕 阳粉红的胭脂,嫩绿的小草在晚风中飘动,像是生命活泼的舞蹈。我一边吹着竹笛――显然是不成 曲调的呜呜声,一边大踏步地把苍茫暮色下的动人风景甩在身后。这时我觉得自己成了一个漂泊天 涯的江湖侠客,心里汹涌着英雄纵横天下的豪情。 从拥有竹笛的那个下午开始,我就决心把自己训练成一个优秀的吹笛手。为了学会吹笛子,我付 出了许多汗水和心血。清晨,我常常拿着竹笛,跑到学校后面的山坡上,对着葱郁的群山大声吹着, 让笨拙的笛声唤醒崭新的一天。深夜,同学们沉浸在梦乡里,只有我坐在空旷的操场上,如痴如醉 地吹着竹笛。笛声一点也不悠扬动听,但我吹得特别认真。竹笛在人家手里是一根音乐的神奇魔术 棒,在我的手里却成了一根没有灵感的干枯竹枝。唉,想不到吹笛竟会是这样的艰难。 在一次班会上,班主任老师要求每个同学表演一个节目。几个调皮的同学就恶作剧地起哄,要我 为大家表演吹笛子。天哪,我根本吹不成一首完整的曲子,但强烈的自尊心迫使我孤注一掷。面对 全班同学,我终于勇敢地拿起了竹笛,涨红了脸,坚持着把最后一个音符吹完,便逃出了教室。在 无人的山坡上,我抚摸着被泪水浸润的竹笛,伤心欲绝。从那以后,我发誓再也不吹笛子了。 后来,那枝带给我幸福和耻辱的竹笛一直静静地悬挂在我的窗前。岁月悄然而过,多少年后,当 我凝眸竹笛的时候,我就忍不住回想少年时代的往事。有些梦想是永远不会开花结果的,但播种梦 想的人从不放弃流汗流泪的机会,只是因为生命里那些动人的细节丰富了生命的内涵。沉默的竹笛 啊,我无心再次吻你于唇,吹一曲欢快的歌谣,就这样静静地看着你便足够了,你的沉默其实高奏 着我对少年烂漫心事的凭吊和酸涩的回忆。 1.全文以竹笛为线索,叙述了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请根据提示完成下面的填空。 分) (2 2.文章围绕“竹笛”写了哪几件事?用简明的语言加以概括。 分) (48 3.本文景物描写很精彩,请从文中 A、B 两处选择一处画线句子作简要赏析。 (可从语言特点、 表现手法、表达作用等方面作答) 分) (3 选 。赏析: 4.文中的“我”一心想做个“快乐的吹笛手”,到后来那枝竹笛却“沉默”了。你能找到哪几点原因? 请把它写下来。 分) (35.作者从自己的经历中感悟到了什么?品读文章,你又有什么新的感悟?请结合你的经历回答。 (4 分) 作者的感悟:我的新感悟:九、 阅读《善意》一文,完成 1DD4 题(20 分) 善 意 ⑴搬新家后,黄昏将近时我喜欢倚在阳台上,看街道上人群熙攘,每一张脸上都写满了即将归家 的松弛和喜悦。 ⑵很是偶然地看到对面阳台上的目光,干净剔透,有些许寂寞掺杂,像年幼的鸟儿,落单在荒原, 找不到将要飞去的方向。 ⑶那双眼睛刚能露在阳台的玻璃上,如果她努力跳了一下,那一定是楼下的孩子们发出了快乐的 叫喊,她想看清自己不曾拥有的欢乐,跳完之后,她的嘴角会微微上扬,眼神飞快跌回寂寞。她的 眼睛让我的心颤了一下,那种眼神不是她该拥有的,她那么小,看上去不过五岁左右的样子。 ⑷我与小女孩的目光相遇,她先是怔怔地看我,我把手竖在耳朵上,做个小白兔蹦跳的姿势,她 的眼睛笑了,像雨后的花瓣,璀璨明媚。我趴在阳台上和她对望,彼此隔了些距离,说话很费力, 我就用手势逗她玩,她看着我静静地笑,看得出她的手势表达不是很好,总是一伸手,又羞涩地缩 了回去。 ⑸后来,她母亲到了阳台上,大约是叫她进去吃晚饭,我冲她扬了扬手,表示再见,她别着小小 的脑袋 [甲] (A 恋恋地;B 傻傻地;C 恨恨地)望着,忽然地扬起了手,向我表示再见,虽然她的 手被妈妈 [乙] (A 缓缓地;B 飞快地;C 勉强地)捉了回去,可是,我还是看见了她没有拇指的右 手。 ⑹我的心,忽然地疼了一下,手就那么扬着,久久地没有收回。 ⑺对面阳台的门砰地关上, 隔着玻璃, 还是能看到她母亲冷漠、 倔强的脸色。 我腾地明白了许多…… ⑻从那以后,我总忍不住想去看对面阳台上的眼神。黄昏时,面目冷清的母亲总是严严攥牢她小 小的右手,目不斜视地穿过住宅小区的花圃,遇到相熟的街坊,亦不肯停下来打招呼,拽着对街上 的热闹无限留恋的女儿上楼,然后,小女孩的眼睛便出现在对面阳台上。 ⑼看见我时,小女孩依旧会顽皮地做个鬼脸,我的心怅怅的,她总会长大的,总要独自面对人生 的风雨,那时,她的自尊还能像在母亲的保护下那样倔强站立么? ⑽周末,女儿潇潇从寄宿幼儿园回来,我带她去海边,远远看见小女孩和她的母亲在离人群较远 的沙滩上玩。我忽然有点冲动:“潇潇,想不想交个新朋友?你看,那位小朋友就住在我们家对面, 很可爱的。但是,小朋友的右手没有拇指,做朋友时,不能盯着她的右手看,也不能表示好奇。”9 潇潇很奇怪,问:“为什么?” ⑾“因为小朋友没有拇指已经很伤心了,或许在很久以前丢掉拇指的事她已经忘了,伤心也成为过 去了,问她,等于提醒她记起丢了拇指的事,她会很伤心的。” ⑿潇潇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奔向小女孩。 ⒀在这个世界上,善意有很多种表达方式。譬如,不是所有的沉痛往事都需要安慰,不是所有暂 时的贫穷都需要施舍,亦不是所有肢体残缺的人都需要同情或怜悯。因为,某些不合时宜的善意表 达,只会伤害到他们的自尊。有时,忽略是表达善意的更好方式,它远要比及时伸出所谓援助之手 更能抚慰人们脆弱的心灵。 ⒁小女孩面对潇潇伸出去的手,怯怯地看了看母亲。潇潇亦回头张望我,我用微笑鼓励她。 ⒂显然,那母亲认出了我,冲小女孩勉强点了点头,小女孩终于伸出了左手,潇潇拽起她,玩起 了堆城堡的游戏。 ⒃那天,小女孩和潇潇玩疯了,她的母亲望着她兴奋得通红的小脸蛋,眼里盈满了泪光…… (选自《意林》 ,有改动) 1. “小女孩的眼睛”始终牵扯着“我”敏感的心。 揣摩第⑶段的“我的心颤了一下”, 第⑹段的“我的心, 忽然地疼了一下”,第⑼段的“我的心怅怅的”这三处语句,联系上下文分别指出产生这些心理的具体 原因。 分) (6 2.结合语境,揣摩语言: 分) (6 (1)从第⑸段的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将所选字母填在它前面的横线上。 分) (4 (2)第⑻段“面目冷清的母亲总是严严攥牢她小小的右手”一句中有动词“攥”。结合你对“母亲”这 个形象的理解,联系上下文说说这个动词有何表达效果?(2 分) 3.经历了“堆城堡的游戏”之后,小女孩和她的母亲今后将会怎样去面对“没有拇指的右手”呢?请 你展开合理的联想与想像,为文章续写一小段故事。 分) (4 4.作者认为“有时,忽略是表达善意的更好方式,它远要比及时伸出所谓援助之手更能抚慰人们脆 弱的心灵”。你认同作者的看法吗?结合你的阅读感受或生活体验,具体说说你的理由。 分) (4 十、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DD4 题。(18 分) 签 名 曹志星 在乔治的记忆中,父亲一直就是瘸着一条腿走路的,他的一切都平淡无奇。所以,乔治总是想, 母亲怎么会和这样的一个人结婚呢?他总觉得,父亲那条瘸腿,带给自己的是耻辱。 一次,市里举行中学生篮球赛。乔治是队里的主力,他找到母亲说出了自己的心愿:希望母亲能 陪他同往。在赛场上,只要看到母亲的目光,他就能发挥出最好的水平。母亲笑了,说:“那当然。 你就是不说,我和你父亲也会去的。”他听罢摇了摇头,说:“我不是说父亲,我只希望你去。”母亲 很是惊奇,问这是为什么。他勉强地笑了笑,说:“我总认为,一个残疾人站在场边,会使得整个气 氛变味儿。”母亲叹了一口气,说:“你是嫌弃你的父亲了?”父亲这时正好走过来,说:“这些天我 得出差,有什么事,你们商量着去做就行了。”乔治舒了口气,说:“爸爸,祝你一路平安!”父亲慈 爱地抚摸着他的头,说:“我祝你能赛出好的成绩!” 比赛很快就结束了,乔治所在的队得了冠军,乔治为此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回家的路上,乔治很 是兴奋地说个不停。母亲也很高兴.说:“要是你父亲知道了这个消息,他一定会放声高歌的。”乔 治沉下了脸,说:“妈妈,我们现在不提他好不好?”母亲接受不了他的口气,尖叫起来,说:“你必 须要告诉我这是为什么!”乔治满不在乎地笑了笑,说:“不为什么,就是不想在这时提到他。”母亲 的脸色凝重起来,说:“孩子,这话我本来不想说,可是,我再隐瞒下去,很可能就会仿害到你的父 亲。你知道你父亲的腿是怎么瘸的吗?”乔治摇了摇头,说:“我不知道。”母亲说:“那一年你才两 岁父亲带你去公园玩儿,在回家的路上,你左奔右跑。忽然,一辆汽车疾驰而来,你父亲为了救你,10 左腿被碾在了轮下。”乔治顿时呆住了,说:“这怎么可能呢?”母亲说:“这怎么不可能!不过这些 年你父亲不让我告诉你罢了。” 两人慢慢地走着。母亲说:“有件事可能你还不知道,你父亲就是布莱特,你最喜欢的作家。”乔 治惊讶地蹦了起来说:“你说什么?我不信!”母亲说:“这其实你父亲也不让我告诉你。你不信可以 去问你的老师。”乔治把运动服塞在母亲的怀里说“你等着”,就急急地向学校跑去。 老师面对他的疑问,笑了笑,说:“这都是真的,你父亲不让我们透露这些,是怕影响你的成长。 但现在你既然知道了,那我就不妨告诉你,你父亲是一个伟大的人。” 乔治激动得不能自已,一阵风地跑回家中,父亲却不在。两天以后父亲回来,一进门,乔治就急 不可待地说:“爸爸,我问你一件事。”父亲放下手提包,说:“是不是又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摇了 摇头,说:“爸爸,我只是想问你一句话。”父亲笑了,说:“别说一句,就是一百句也没问题。”乔 治说:“你就是大名鼎晶的布莱特吗?”父亲愣了一下,然后就笑了,说:“孩子,你怎么想起了这个 问题?”乔治制止他问下去,说:“你得先回答我。”父亲点了点头,说:“我就是写小说的布莱特。” 乔治拿出一本书来, 说:“你得先给我签个名吧!”父亲看了他片刻, 然后拿起笔来, 在扉页写道:“赠 乔治,生活其实比什么都重要。布莱特。”然后放下笔,说:“我其实比签名更重要。”然后笑了起来。 多年以后,乔治成为一名出色的记者。当有人让他介绍自己的成功之路时,他就会重复父亲的那 句话:生活其实比什么都重要。 1.乔治参加中学生篮球赛,不想让父亲陪同的原因是什么?(3 分) 2.听说父亲就是自己最喜欢的作家, 乔治问父亲: “你就是大名鼎鼎的布莱特吗?”父亲回答说: “我 就是写小说的布莱特。”从对话中可以看出,乔治看重的是布莱特的 ,父亲看重的是布莱特的 。 (4 分) 3.老师告诉乔治“你父亲是一个伟大的人”。从全文来看,父亲有哪些伟大之处?请写出其中三点。 (6 分) (1) (2) (3) 4.当乔治请父亲签名时,父亲写下“生活其实比什么都重要”这句话,其用意在于让儿子明白: 。 (5 分) 十一、 明月几时有 ①“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这句意味隽永的佳句,曾引起多少人的遐想 啊! ②“明月几时有”呢?几乎人人会答:每月十五?农历?月儿圆。可是,这个答案既对,又不对。 今天,站在地球上观察,作出这样的回答是正确的。可如果从天文学的角度作客观考察,或上溯亿 万年,或下推亿万年,这个答案却是错误的。这是为什么呢?还得从“明月几时有”说起。 ③“月有阴晴圆缺”,道理何在?这是由于月亮是绕着地球旋转的,它本身并不发光,而是靠反 射太阳的光而发亮。当月亮转到地球与太阳中间的时候,对着地球的一面照不到太阳光,因而我们 看不见它。当它延着轨道继续转动,我们就可以渐次看到娥眉月、半弦月、弯弓月了。当它正好转 到和太阳相对一面的时候,一轮白玉盘似的皎月,就会高悬夜空。可见,“明月几时有”取决于月亮 绕地球旋转的速度。 ④今天,月亮绕地球1圈需29.52天,地球上的人们看到它,也就是经过一圆一缺这样一 个过程。在这种情况下,“明月”“十五有”是对的。然而,月亮绕地球旋转的速度,是不是从来就是 如此呢? ⑤科学研究的新成果表明:4亿年前,月亮绕地球旋转的速度是现今的3倍,这就是说,当时, 月亮绕地球1圈只需9天, 也就是说, 那时候1个月不是30天、 29天, 而是9天, “明月”不是“十11 五有”,而是“初五有”。有关资料还告诉我们:7千万年前,月亮绕地球1圈所用的时间是逐渐变长 的。可以预料,再过几千万年以至上亿年,每个月将会变成40天、50天,“明月”也会变成“二十 有”或“二十五有”了。 ⑥这似乎是奇谈怪论,其实这并不奇怪,这就是物质世界永恒运动的道理。物质世界的万事万 物无时无刻不在运动,运动速度本身也在“运动”着。所以说,“明月几时有”这个答案历来不是固定 的,将来还是这样。任何想把这个答案固定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1.请概述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尽量用文中语句作答。 ?不超过30个字? 3分? 答: 2.作者引用苏东坡诗句有什么作用??2分? 答: 3.在第⑤段和第④段中找出与第⑥段中“历来”一词相照应的表时间的词语。?3分? 答:a. b. c. 4.依据本文提供的科研成果和资料,请探究出月球围绕地球旋转的运动趋势,并推测一下出现此趋 势的可能性原因。?4分? 答: 4.我国传统节日“中秋节”是指什么时间??2分? 答: 十二、 守住信念 ①一个人可以有多种多样的生活,但不能缺少生存和成功的信念,它可以使你在生命的困厄中看 到希望的光芒,在绝境中找到生存的机会。 ②有这样一个故事:古时某国遭受侵略,某青年男子被征入伍,保家卫国。他父亲临别时拿出一 把刀给儿子,说:“这是一把宝刀,是我家代代相传的宝物,带之可避邪,免遭杀身之祸。只是千万 不能将刀拔出,否则灵气便会逃走,宝刀便会成为一块废铁。”儿子身佩宝刀四处征战,果然杀敌无 数,敌军畏之如虎。又一场大战临近,儿子立在阵头,英姿勃发。他突然好奇心起,取下身上所佩 的宝刀,拔出一看,大吃一惊:这只不过是一把十分普通的刀!英勇的儿子竟然面如土色,大战一开 始,就被敌人斩于马下。 ③还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地质勘探小组在原始森林里迷路了,而经验丰富的老队长又被毒蛇 咬伤。弥留之际,老队长取出一块石头,对队员们说:“这就是我们要找的矿石,价值非凡,你们一 定要设法带着它走出森林。”队员们十分小心地护着这块石头,历尽艰难,终于走出了森林。但鉴定 结果表明,那块石头只不过是一块十分普通的石英石。队员们终于知道了老队长的良苦用心。 ④生活中有太多的诱惑或恐惧,它无时无刻不在消磨人的意志,稍一疏忽就有可能被这张可怕的 网轻易捕获,一切靠信念建立起来的自信和辉煌就会轰然倒塌。 信念。(用原文回答) 1.文章标题为“守住信念”,作者认为最应该守住 2.第③段中,老队长对队友说那块普通的石头价值非凡,其“良苦用心”是什么? 答: 。 3.第④段中“这张可怕的网”是指 。 4.上文所举的两个事例分别侧重从哪两个不同的角度论证文章的论点? 答: 十三、 青虫之爱12 毕淑敏 我有一位好友,从小怕虫子。不论什么虫子都怕。大家不止一次地想办法治她这毛病,那么大的 人了,看到一条小小虫子,大呼小叫的,多丢人啊!一次,男生把一条青虫偷偷夹在她的书页里。她 翻开书,眼皮一翻,身子一软,就悄无声息地瘫到桌子底下了。 从此再不敢锻炼她。 许多年过去了,各自都成了家,有了孩子。一天,她到我家做客,我下厨,她在一旁帮忙。择青 椒的时候,我突然看见一条青虫从一只青椒蒂旁钻出,胖如蚕豆,背上还长着簇簇黑刺,好一条险 恶的虫子。我下意识地将那个青椒扔出老远。 回头寻她,只见她神态自若地看着我,淡淡地说,一条小虫,何必如此慌张。我比刚才看到虫子 还愕然地说,你居然不怕虫子了?那你又是怎样重塑金身的呢?我追问。 女友说,听我慢慢道来。有一天,我抱着刚学讲话的女儿上公园,我们在林阴路上走着,突然她 说,妈妈……头上……有……她说着,把一缕东西从我的发上摘下,托在手里,邀功般地给我看。 我定睛一看,魂飞天外,一条五彩斑斓的虫子,在女儿的小手内,显得狰狞万分。 我第一个反应是要像以往一样昏倒,但是我不能倒下去,因为我抱着我的孩子。我不但不曾昏过 去,神志也是从没有过的清醒。第二个反应是想撕肝裂胆地大叫一声。但我立即想到,万万叫不得, 一叫,就会吓坏了孩子。于是我硬把喷到舌尖的喊叫咽了下去。 现在,一条虫子近在咫尺。我的女儿用手指抚摸着它,好像那是一块冷冷的斑斓宝石。我的脑海 迅速地搅动着。如果我害怕,把虫子丢在地上,女儿从此一定会种下虫子可怕的印象。在她的眼中, 妈妈是无所不能、无所畏惧的,如果有什么东西把妈妈吓成这个样子,那这东西一定是极其可怕的。 我颤颤巍巍地伸出手,第一次把一条活的虫子捏在手心,还假装很开心地咧着嘴,因为女儿正目不 转睛地看着我呢! 女友继续说,那一刻,真比百年还难熬。女儿清澈无瑕的目光笼罩着我,在她面前,我是一个神。 我不能有丝毫的退缩,我不能把我病态的恐惧传给她…… 不知过了多久,我把虫子轻轻地放在地上。我对女儿说,这是虫子。虫子没什么可怕的。有的虫 子有毒,你别用手去摸。不过,大多数虫子是可以摸的……我抱着女儿,半天一步都没有走动,衣 服早巳被粘粘的汗浸湿。 女友说完,好久好久,厨房里寂静无声。 1.“男生把一条青虫偷偷夹在她的书页里”,其目的是: 。 2.加点的“重塑金身”在文中的意思是: 。 3.“第一次把一条活的虫子捏在手心”时,“女友”的内心是恐惧的。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女友”的 恐惧? 答 : ① 。 。 4.文中的“女友”改变了对虫子恐惧的心理,原因是什么?(4 分) 答: 十四、 邂逅霍金 ①自从《时间筒史》在中国翻译出版后,知道霍金的人越来越多。青年人争相阅读《时间简史》 , 一时颇有洛阳纸贵之势。我没有看过这本书,但我对霍金以高度残疾之身写出如此经典著作的精神 和业绩,却充满了深深的敬意。 ②我知道霍金是剑桥大学的,想不到在来剑桥的第二周就见到了他。13 ③那天下午,当我们经过剑桥河边的时候,忽然我见到前面缓缓驶来一辆轮椅车,上面坐的正是 霍金--和以前在照片上见到的完全一样。 ④车驶近了,我却呆滞了。是敬仰,是震惊,是凝视,是沉思?都是,或许都不是。在他经过我身 边的那段时间,我什么也没有做,只是目送他静静地过去。 ⑤这是一个弱小的身躯,稍向右侧倾斜地靠在―或者说是被安放在--轮椅车背上。除了他的目光, 似乎见不到他有其他动作。他的目光显得异乎寻常,显示着超常的魅力:我想走上前去.又下意识 地摸暑照相机。但我既没有移步, 也没有拍照,连拍一下他的背影的念头也很快被自己否定了。 ⑥或许是霍金独特的形象震撼了我。对于这样一位随时面对逼近的死神却依然像超人那样奋斗的 人,对他的任何干扰都是一种罪恶,更不用说任何好奇的举动或过分热情的表现。 ⑦或许是周围的人感染了我。当霍金经过时,一切都是那么平静,认识他的和不认识他的人都毫 无异样,就连照料他的老护士也不靠近他的轮椅,只是默默地跟着,人家都尊重他作为一个正常人 的生存权利。 ⑧霍金的轮椅渐渐消失了,就像路上无数过往的行人一样。 ⑨霍金是不幸的,在风华正茂时遭遇了罕见的疾病。他要用很大的努力才能举起头来;他不能写 字;看书必须依赖一种翻书页的机器,读文献时必须让人将每一页摊平在一张大办公桌上,然后他 驱动轮椅如蚕吃桑叶般地逐页阅读。 ⑩然而, 就是这样一位被疾病固定在轮椅上三十多年的人, 却坚持说自己是个快乐的人。 他的思 维 穿越时间和空间,追寻着宇宙的尽头、黑洞的隐秘。他凭着敏锐的直觉和严密的推理,直接挑战自 己被人广泛认同的传统量子力学、大爆炸理论甚至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⑾霍金是幸运的。他生活在一个人的价值得到充分尊重的时代,他也生活在一个科学技术高度发 达的时代。要不,他如何能完成他的著作,如何能继续他的生命和工作?他的轮椅上装满了大大小小 的机械和电脑,他的身前就有显示屏和特殊的键盘,这是 IBM 公司专为他设计制造的,所以他才能 自 如地操纵轮椅,才能传达自己的思维,才能延续他的生命。 ⑿我更庆幸霍金生活在剑桥,他完全可以像常人一样生活,不必随时面对镜头、鲜花、握手和掌 声,不用应付集会、宴请、报告和表彰,因为大家都懂得个人的价值和时间的宝贵。 ⒀愿霍金在平静中度过他不平凡的一生。 注:邂逅:偶然遇见。 翟金,英国理论物理学家。主要致力于黑洞量子力学的研究,被誉为“继 爱因斯坦之后世界上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 1.结合全文回答,霍金“超常的魅力”除目光以外,还表现在哪些方面。(不少于三点)(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第⑤段中,作者为什么“既没有移步, 也没有拍照,连拍一下他的背影的念头也很快被自己否定 了”?(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说“霍金是幸运的”,其理由是什么?请分条陈述。(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⒀段中,作者为什么希望霍金能够在“平静”中度过他的一生?(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五、 父亲给我上的一堂课 美国 拉凡 斯蒂恩 我家住在北达科他州莫特市的一个草原小镇上,爸爸在那里开了个小商店,我们称之为“我们自己14 的五金家具店”,我们七个孩子从小就在店里帮忙。开始,我们只是做些诸如打扫卫生、把货物摆到 货架上以及包裹材料之类的零活,后来我们就开始接待顾客了。在我们工作和观察别人工作的时候, 我们逐渐了解到这项工作的意义不仅仅是生存和销售。 在此期间,父亲给我上的一堂课让我永远铭记在心。那是在圣诞节前不久,当时我上八年级,只 在晚上帮爸爸干活,替爸爸管理玩具部。一天晚上,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走进商店。他身上穿着一 件棕褐色的旧衣服,袖口又脏又破。他的头发乱七八糟,还有一绺头发直直地立在前额上。他的鞋 子磨损得非常厉害,有一只鞋子的鞋带还是断的。在我看来,这个小男孩非常穷,穷得根本买不起 任何东西。他在玩具部左看右看,不时拿起一两件玩具,然后又仔细地把它们放回原来的位置。 爸爸下了楼,走到小男孩身边,他微笑着,脸颊上深陷出两个漂亮的酒窝,他问小男孩想买什么。 小男孩说他想为他的兄弟买一件圣诞礼物。爸爸对待他的态度就像接待成年人一样,这给我留下很 深的印象。爸爸告诉他尽管随便看,随便挑,小男孩确实这样做了。 大约 20 分钟后, 小男孩小心翼翼地拿起一架玩具飞机, 走到我爸爸面前说: “先生, 这个多少钱?” “你有多少钱?”爸爸问。 小男孩握着的拳头松开了。他的手掌因为紧握着钱而留下一道又湿又脏的折痕。手掌展开后,我 看到里面有两枚一角的硬币、一枚五分镍币和两便士,折合计 27 美分。而他选中的玩具飞机价值 3.98 美元。 “你的钱正好够。”爸爸说着接过他手中的钱。爸爸的回答至今仍在我耳畔回响。在我为小男孩包 裹礼物的时候,我心里一直在想着这件事,当小男孩走出商店的时候,我没有再去注意他身上那件 又脏又旧的衣服和他的乱蓬蓬的头发,以及那只断了的鞋带。我只看到一个怀抱珍宝的容光焕发的 男孩。 (选自《儿童文学》 ) 1 文中所写的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分) (3 2 文章第二段对小男孩的外貌进行了出色的描写,试找出其中一句,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分) (3 3 文中父亲明知小男孩的钱不够买玩具飞机,但为什么说“你的钱正好够”?(2 分) 4 认真阅读全文,说说在“父亲给我上的一堂课”中,“我”懂得了什么?(2 分) 5 你最喜欢文章中哪个人物?喜欢的理由是什么?(3 分 十六、 特殊的听众 落 雪 用父亲和妹妹的话来说,我在音乐方面是个白痴。当然,这是他们在经受了我数次折磨之后得出 的结论。在他们听起来,我拉小夜曲就像是在锯床腿儿。这话使我感到沮丧和灰心,我不敢在家里 练琴。后来,我发现了一个绝妙的去处,就在楼区后面的小山上,那儿有一片茂密的小树林,地上 铺满了落叶。 第一天早上,我蹑手蹑脚地走出家门,心里充满了神圣感,仿佛要去干―?件非常伟大的事情。林 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幽幽的乐曲。我在一棵树下站好,心剧烈地跳起来,我不得不 大喘了几口气,使它平静下来。我庄重地架起小提琴,像在举行一个隆重的仪式,拉响了第一支曲 于,但事实很快就令我沮丧了,似乎我又把那把锯带到了林子里。我懊恼极了,泪水几乎夺眶而出, 不由得诅咒道:“我真是―?个笨蛋,这辈子也甭想拉好琴!”当我感觉到身后有人并转过身时,我吓了 一跳。一位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一张木椅上,她双眼平静地望着我。我的脸顿时烧起来,心想, 这么难听的声音――定破坏了这林中和谐的美,破坏?了这位老人独享的幽静。我抱歉地冲老人笑了 笑,准备溜走。老人叫住了我,她说:“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 会儿。”――束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照射下来,她的满头银发显得格外晶莹。“我猜想你一定拉得非 常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的话,请继续吧。”我指了指琴,摇了摇头,意思是 说我拉不好。“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我被这位老人诗一 般的语言打动了;我羞愧起来,同时暗暗有了几分兴奋。嘿!毕竟有人愿意听我的琴声了,尽管她是15 一位聋子。我拉起另――支曲子,面对这位特殊的“听众”,一位耳聋的老人。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 我。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上――句:“真不错!我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我心里洋溢 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很快我就发觉自己变了。从我紧闭着小门的房间里,常常传出阿尔德?舒罗德的基本练 习曲。虽 然妹妹还像以前那样,敲敲门,装出一副可怜的样子说:“求求你,饶了我吧!”我却已经不在乎了。 练琴时,我站得很直,两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也湿透了衬衣,但是我绝不坐在椅子上练习。在以 前,我可是坐着练的。 就这样,每天清晨我都到小树林里坚持不懈地练琴;而我那位特殊的“听众”,那位耳聋的老人, 也总是早早地坐在木椅子上等我,看我拉琴。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欢乐和幸福;我呢,在她 面前,信心十足、一丝不苟地拉着每一支曲子,仿佛她真的能听到我的琴声。 我一直保守着这个秘密,直到有一天,我的一曲《月光》奏鸣曲让专修音乐的妹妹大吃一惊。妹 妹追问我得到了哪位名师的指点。 我告诉她:“是一位老太太,就住在靠近小山的那座楼里,非常瘦,满头白发,不过―――她是个 聋子。”“聋子?!”妹妹惊叫起来,仿佛我在讲天方夜谭,“聋子?!多么荒唐!她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 授,而且曾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前天还在指导我们排练呢。她怎么会是聋子?” 我一下子明白了什么,心中充满了对老人的感激与崇敬。从此,每天早晨,我仍然早早地来到小 树林里,面对我这位特殊的听众,这位“耳聋”的音乐家,轻轻调好琴弦,拉起一支支优美的曲子。 我用心感受着,仿佛听到了老人在用她的心演奏着真正的音乐,那美妙的音符从她心中缓缓流淌, 充满了整个小树林,充满了我的整个身心。 后来,我成了一名真正的小提琴手,有了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的机会,但是,每当此 时,我总是不由得想起我那位特殊的听众,那位“耳聋”的音乐家。 1.文章写“我”在拉琴的过程中,老人自始至终“很平静地望着我”。对于老人的“平静”理解恰当的一 项是( )(3 分) A.老人耳聋,听不到“我”难听的拉琴声。 B.“我”找到了自信,琴声变得动听,老人听得入神。 C.老人热爱音乐,她已经完全陶醉于琴声中。 D.老人做出“平静”的样子,用以鼓励“我”。 2.“很快我就发觉自己变了。”请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谈谈你对“变”的理解。(3 分) 答: 3.“我”从一个音乐“白痴”成为“一名真正的小提琴手”,得益于一位“特殊听众”。随着情节的发展, 文章逐步揭示了其特殊性。“我”最初认为她是 ;后来才知道她 是 。 (用文中语句回答)(2 分) 4.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我”感受到老人的鼓励是她用爱心演奏的真正的音乐,它美妙动听,令人感动。 B.“我”感受到老一辈音乐家对青年人成才的渴望和企盼,这种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让“我” 感动。 C.老教授技艺高超,她演奏的音乐是这样美妙动听,令“我”陶醉。 D.“我”理解了老人的良苦用心,深深地被她高尚的人格力量所打动。 5.本文重点塑造一位“德艺双馨”的老教授的形象,但是文章中描写“妹妹’’的文字也占有较大分量, 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4 分) 十七、 青春的活力占了上风。伤寒没能致柯察金于死地。保尔第四次越过了死亡线,回到了人间。只16 是又过了一个月以后,他才能起床下地。骨瘦如柴、脸色苍白的保尔,拖着绵软的双腿站起身来, 扶着墙壁,想在房间里走走。在母亲的搀扶下,他走到了窗边,在那儿久久地望着屋外的道路。雪 融化后形成的一个个小水洼,闪闪发亮。屋外是冰雪初融的早春天气了。 窗户跟前的樱桃树上,神气活现地站着一只灰胸脯的雀儿,不时用狡黠的小眼睛偷偷地瞧保尔一 眼。 “怎么,我是和你一起熬过冬天的吗?”保尔用手指敲着窗户,轻声地说。 母亲惊ch( )地看了他一眼: “你在那儿跟谁说话?” “跟雀儿……它飞走了,真狡猾。”他无力地笑了一下。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 分) 狡黠 惊ch( ) 2.结合语境,说说你对画线句中“熬过”一词的理解。(2 分) 3.请按下面的格式,自选角度写一段话介绍保尔。要求结合名著中的其它情节,最少使用一个成 语。(4 分) 保尔是一个 十八、 破碎的美丽 ①有时候,我甚至相信:只有破碎的东西才是美丽的。 ②我喜欢断树残枝萎叶,也喜欢旧寺锈钟颓墙;喜欢庭院深深一蓬秋草,荒芜石阶点点青苔,也 喜欢云冷星陨月缺,柳败花残茎衰。这些破碎的东西是那么平常,那么清淡,那么落魄,甚至那么 狼狈。它们从光艳十足无可挑剔的巅峰骤然落地或是慢慢地坠下慢慢地沉淀慢慢地变形,然后破碎, 然后走进我的视线中,走到辉煌已让位给别人的今天。 ③我不知道它们曾经怎样美丽过,所以我无法想像它们的美丽。因此,我深深沉醉于这种不可想 像不可求源的美丽之中,挖掘着它们绚丽的往昔,然后蓦然回首,将这两种生命的形态拉至眼前, 黯然泪下。这由圆满而破碎、由繁盛而落寞的生命过程中,蕴含着多少难以诉说的悲欢离合,蕴含 着多少永恒的感伤和无限的苍凉啊! ④同样,很残忍的,我相信破碎的人生才最美丽。 ⑤我喜欢苍老的人记起发黄的青春,孤傲的人忏悔错过的爱情;我喜欢英雄暮年时的忍痛回首, 红颜逝去后的对镜哀思。我喜欢人们在最薄弱最不设防的时候挖出自己最痛最疼的那一部分,然后 颤抖,然后哭泣,然后让心灵流出血来。每当这时候,哪怕我对眼前的人一无所知,我也一定会相 信:那些辛酸和苦难以及那些难以释怀的心事和情绪,是他生命中最深的印记和最珍爱的储藏。只 有等他破碎的时候,他才会露出自己最真实的容颜。 ⑥林黛玉的破碎,在于她有刻骨铭心的爱情;三毛的破碎,在于她历尽沧桑后一刹那的明彻和超 脱;梵高的破碎,是太阳用金黄的刀子让他在光明中不断剧痛;贝多芬的破碎,则是灵性至极的黑 白键撞击生命的悲壮乐章。如果说平凡者的破碎泄露了人性最纯最美的光点,那么优秀灵魂的破碎 则如银色的礼花开满了我们头顶的天空,带给我们人生的梦想和启迪。 ⑦这些悲哀而持久的美丽,直接触动了我心灵中最柔软的部分,让我随他们流泪欢笑叹息或是沉 默――那是一种多么崇高的感动啊! 1.感知文章,作者从和两方面阐述了“破碎的美丽”。(2 分)2.品读文章②③段,以我们熟知的“月缺”或“花残”为例,说说作者为什么认为它们是美丽的。(3 分)17 3.如果从下面两句话中选择一句作为文章的结尾,你选择哪一句?说说理由。(3 分) ①一朵花的美丽,就在于她的绽放;而绽放其实正是花心的破碎啊! ②其实,人生哪一刻不美好呢?即使是残损;哪一刹那不该感激欢欣呢?即使是破碎。4. 那些“优秀灵魂”通过文学作品和媒体走进我们的心灵。 请你选择大家熟知的一个人物, 描绘他(她) 令你难忘的破碎之美。要求不少于 8 字。(6 分) 十九、 夜 钟 我以前一直不喜欢那种会发出声音的报时钟。白天还好,钟声融化在喧嚣的市井声中。到了深夜, 钟声便会变得十分扎耳,使人不得安宁,连梦中都充满了那当当的声音。所以我常常有重复的梦境 出现:爬到高高的钟楼上,挥动一柄木棰,一下又一下地撞一口古老的铜钟,绿色的铜锈在轰鸣的 钟声中纷纷扬扬地飞起来,扎痛了我的眼睛和耳膜,于是醒来…… 前几天去杭州,和一位刚认识的朋友聊天,不知怎么谈起了夜半钟声,这位一直笑嘻嘻的朋友, 突然沉下脸来,语气也一下子变得沉重肃穆了: “我不愿意听那半夜的钟声!” “为什么?”我感到奇怪。 “心里难受。为一群冤死的溺水者难受。” “什么?溺水者?”我更为大惑不解。 朋友于是讲了一段故事: “十年前,我在一家医院里当护士。一天夜里,突然紧急集合,说是长江里翻了一条客船,要我们 赶去抢救溺水者。汽车飞驰到江边,又坐汽艇到江心。还没有看见沉船,就已听到一片叮叮当当的 声音。在静悄悄的夜里,这急促而又杂乱的声音惊心动魄,传得很远。我们靠近了沉船才明白是怎 么回事。那条客船已在水里翻了个身,船底朝天,但还没有沉下去。那叮叮当当的声音,就是从船 的底舱里传出来的。听声音,起码有上百个人在同时敲打船底,听得让人心都揪紧啦!那声音,是 困在底舱里那些垂死挣扎的溺水者在喊救命啊!只有把船底割开,才能把他们救出来。救生船一艘 一艘开来,围在客船的四周,所有人都急得眼睛里冒火。几个拿着电割枪的小伙子已经爬到叮叮当 当的船底上,只等一声令下。但命令却迟迟不下来,说是指挥部的人正在研究抢救方案。船底下的 敲击声渐渐稀落,可命令还是不下来。指挥部还在为抢救方案争论不休,说割开船底会使客船突然 翻过身来,要危及救护人员的生命……一个多小时过去了,船底下的敲击声越来越稀,越来越弱, 只剩下不多的几个人在敲了。但,指挥部的会还是没开完!一个在翻船时打碎舷窗死里逃生的乘客, 顾不得满脸满身的血,在一条救生船上又哭又喊:“为什么还不救人?为什么见死不救?你们全都疯 了!你们疯了!”抢救队里也有人急得哭起来。到后来,船底下只剩下两三个人的敲击声了。而且是 敲一下,停一会,再轻轻地敲一下……终于,那断断续续的敲击声停止了,江面上死一般静寂,露 出水面的船底不祥地浮动着,像溺水者临死前的颤抖……突然,船底下又有人重重地敲了两下―― 当!当!像是两下钟声,在黑咕隆咚的江面上回旋。此后,什么声音也没有了。这时,天已经微微 发亮,指挥部这才决定割开船救人。切开船只花了几分钟。从底舱里捞出来三个活人,其余的全都 是尸体。这些被淹死的人,曾经用最后一点力气拼命敲打船壳,但他们却没能得救!” 朋友讲完了她的故事,我们怅然对视着,沉默了很久。 这几天夜里,我失眠了。当钟声在寂静的黑暗中突然响起来时,我的心为之震颤。当年在指挥部 里开了一夜会议的那些人,不知会不会在这深夜的钟声里失眠?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上正确的读音。 分) (118 溺水( ) 舷窗( ) 2.文中有这样的对话:“‘我不愿意听那半夜的钟声!’‘为什么?’我感到奇怪。”想一想,作者感到 奇怪的原因是什么?(2 分) 3. 恰当地运用省略号能达到意想不到的表达效果。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各句中省略号的表达作 用。 分) (4 ①“指挥部还在为抢救方案争论不休,说割开船底会使客船突然翻过身来,要危及救护人员的生 命……”。 ②终于,那断断续续的敲击声停止了,江面上死一般静寂,露出水面的船底不祥地浮动着,像溺 水者临死前的颤抖…… 4. 文章最后一段中,作者说“当钟声在寂静的黑暗中突然响起来时,我的心为之震颤。”你能分析 一下作者的心理吗?(2 分) 二十、 无声的音符 张克跨进那扇玻璃大门的时候,两条腿像灌了铅一般沉重。 女儿晶晶今天过生日,妻子嘱咐他买一把小提琴做生日礼物。妻子有病,病很重,躺在医院的病 床上,整整思量了一个晚上,才做出这个决定。妻子说,她知道家里没钱,可这几年也太委屈孩子 了,就把那条金项链卖了吧。再说,生病的她现在也用不上。妻子要他买的小提琴就在这家商场。 那是一把白色的、做工极精致的小提琴。 晶晶今年 13 岁,学了三年小提琴,却至今没有一把自己的琴。晶晶拉琴有天分,教她的老师对张 克说:孩子很有前途,值得培养。老师的话说过不止一次,张克明白老师的意思:孩子需要琴。他 又何尝不想给孩子买一把琴,每次看到晶晶学琴的情景,他的心都会锥刺一般痛。别的孩子学琴是 跟着老师在琴上一遍一遍练习,只有晶晶空着手比划,等到休息的时候,她才借用人家的琴,躲在 屋角练上一阵。孩子很懂事,知道妈妈一直有病,花费大,从来不在他们面前提买琴的事。但是, 夫妻俩都看得出来,孩子做梦都想拥有一把自己的琴。 去年的一天,妻子的病像是有些好转,他们一家来到这家商场。晶晶一眼就看中了那把白色的小 提琴,在柜台前徘徊了很久很久之后,终于忍不住央求售货员:能不能让我试拉一下?也许是因为孩 子甜甜的嗓音,也许是因为孩子渴求的目光,售货员很痛快地把琴递给了晶晶。晶晶大喜过望地接 过小提琴,她拉的是著名的小提琴曲《梁祝》 ,随着弓弦的上下跳动,那如泣如诉的旋律飘然而起, 直灌整座商场。售货员听呆了,过往的顾客也凝神谛听。孩子一拉完,现场立刻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那一刻他们夫妻俩都很激动。张克上前问了琴价,售货员告诉他得两千元。贵是贵了点,但琴音纯 正,孩子配拉这样的琴。两千元对他们家来说不是一个小数目,张克只好尴尬地说等钱攒够了再来 买。 金项链是张克买给妻子的定情之物,妻子一直视若生命。那次看琴回来,妻子就想用项链去换琴, 晶晶不答应。这一次,妻子是瞒着晶晶悄悄地把项链塞给他的。张克把项链掏出来,在手里掂了掂, 眼睛里不由浮出一层雾茫茫的泪水。妻子不知道,其实,这条项链早被他换成了假的了,为了给妻 子看病,真的半年前已经卖掉。他没有勇气再走近那组卖琴的柜台。他还是没有钱,走过去又能怎 样?他只是想看看那把琴,哪怕远远地看一眼。 琴还在,依然摆放在原来的位置,依然闪着亮丽的光泽。 商场的对面有一间私人开的小铺子,里面也卖各式各样的乐器,其中就有小提琴,模样和商场里 那一把几乎一样,售价才 80 元。这种琴严格地说只能称为玩具,为了不让妻子失望,他,无可奈何 地走进了那家小铺子。19 回到医院的时候,晶晶正守在妈妈床边,看到张克怀里抱的琴,她眼睛一亮:“爸爸,你给我买琴 了!”晶晶蝴蝶一般飞过去。妻子也被惊醒了,看到琴,她如释重负地长出了一口气。“孩子,拉一 曲吧,妈妈想听听。”妻子说。晶晶打开琴盒,小心翼翼地取出琴,缓缓地放在左下额。当第一个音 符从琴腔里传出的时候,晶晶皱了一下眉头,接着她又拉了两个音,运弓的手便停止了。“孩子,快 拉呀。”妈妈催促道。张克知道晶晶听出琴音不对,想解释又无法张口,他怔在那里,急出了一头冷 汗。“爸爸,买琴的时候,你没有调音吧?没关系,我会调的。”她冲他挤了一下眼睛。晶晶开始调琴, 一副认真的样子。突然,“蹦”“蹦”两声传来,晶晶不好意思地抬起头。 “爸爸,妈妈,对不起,我把琴弦调断了。我还是给你们盲拉吧,拉你们最爱听的《梁祝》 。”晶晶 开始拉琴,拉这把已经无法出声的小提琴。她拉得很投入,一招一式都充满着激情。妻子脸上露 出了舒心的笑。张克知道,孩子是有意调断了琴弦。看孩子拉得有模有样,他耳边似乎真的响起了 悠扬的乐曲。那是孩子用心拉出来的,他陶醉了。 拉完,晶晶跑到爸爸身边,附在他耳边轻声说道:“爸爸,谢谢你送给我这么好的生日礼物!” (作者:佚名 本文有删改) 1 什么原因使张克“两条腿像灌了铅一般沉重”?(4 分)2.“孩子很懂事”表现在什么地方?(6 分)3.晶晶冲爸爸“挤了一下眼睛”的含义是什么?(4 分)4.“这么好的生日礼物”指什么礼物?(4 分)5.张克瞒着妻子把金项链换成假的,又瞒着妻子和女儿买回“玩具”琴,张克能不能这样做?请谈谈 你的看法。(6 分) 二十一、 心田上的百合花 ①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不知道什么时候,断崖边上长出了一株 小小的百合,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株野草, 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惟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 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直地挺着胸膛, 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顶部结出了第一个花苞。 ②百合心里很高兴,附近的杂草却很不屑,它们在私底下嘲笑百合:“这家伙明明是一株 草,偏 偏说自己是一株花,还真以为自己是一株花,我看它顶上结的不是花苞,而是头脑长瘤了。”公开场 合,它们则讥讽百合:“你不要做梦了,即使你真的会开花,在这荒郊野外,你的价值还不是跟我们 一样?” ③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荚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 使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 我都要开花!” ④在野草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释放内心的能量。有一天,它终于开放了,它那灵性的洁白和 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颜色。这个时候,野草再也不敢嘲笑它了。 ⑤百合花一朵一朵地盛开着,花朵上每天都有晶莹的水珠,野草们以为那是昨夜的露水, 只有百20 合自己知道,那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泪滴。年年春天,野百合努力地开花、结籽。它的种子随着 风,落在山谷、草原和悬崖边上,到处都开满洁白的野百合花。 ⑥几十午后,远在百里外的人,从城市,从乡村,千里迢迢赶来欣赏百合花。许多孩童跪下来, 闻嗅百合花的芬芳;许多情侣互相拥抱,许下了“百年好合’’的誓言;无数的人看到这从未见过的荚, 感动得落泪,触动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 ⑦不管别人怎么欣赏,满山的百合花都谨记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导: “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1.本文主要运用了 的写作手法,塑造了百合花 的性格特征。(3 分) 2.作者为什么将本文题目定为“心田上的百合花”?如果改为“一株百合花”或“顽强的百合花”有什么 不同?(2 分) 答: 3.请解释第④自然段和第⑦自然段中加点词的意思。(2 分) 鄙夷: 全心全意: 4.百合要“努力开花”的原因是什么?假如你是“野草”,你会怎样对待百合花”?(3 分)二十一、1.托物言志 信念坚定、追求执着(“执着”同“执著”)(3 分。第一空 1 分,第二空 2 分。第二 空答案意思相同即可) 2.作者为百合花的精神深深感动,题目流露出赞美之情,如果改动后则难以表达出这种情感。(2 分。意思相符即可) 3.鄙夷:轻视、看不起。 全心全意:一心一意,专心执着。(2 分) 4.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略(3 分) 二十二、阅读现代文。完成 1DDD5 题。 (20 分) 三十年的重量 ①时至岁末,要我参加的多种社会文化活动突然壅塞在一起,因此我也变得“重要”起来,一位朋 友甚至夸张地说,他几乎能从报纸的新闻上排出我最近的日程表。难道真是这样了?我只感到浑身 空荡荡、虚飘飘。 ②实在想不到,在接不完的电话中,生愣愣地插进来一个苍老的声音。待对方报清了名字,我不 由自主地握着话筒站起身来:那是我 30 年前读中学时的语文老师穆尼先生。他在电话中说,30 年 前的春节,我曾与同班同学曹齐合作,画了一张贺年片送给他。那张贺年片已在&文革&初抄家时遗 失,老人说:&你们能不能补画一张送我,作为我晚年最珍贵的收藏?&老人的声音,诚恳得有点颤 抖。 ③放下电话,我立即断定,这将是我繁忙的岁末活动中最有意义的一件事。 ④我呆坐在书桌前,脑海中出现了 60 年代初欢乐而清苦的中学生活。那时候,中学教师中很奇异 地隐藏着许多出色的学者,记得初中一年级时我们自修课的督课教师竟是著名学者郑逸梅先生,现 在说起来简直有一种奢侈感。到高中换了一所学校,依然学者林立。我的英语老师孙珏先生对英语 和中国古典文学的双生造诣,即使在今天的大学教师中也不多见。穆尼先生也是一位见过世面的人, 至少当时我们就在旧书店里见到过他在青年时代出版的三四本著作,不知什么原因躲在中学里当个 语言教师。记得就在他教我们语言时,我的作文在全市比赛中得了大奖,引得外校教师纷纷到我们 班来听课。穆尼老师来劲了,课程内容越讲越深,而且专挑一些特别难的问题当场向我提问,我几21 乎一次也答不出来,情景十分尴尬。我在心中抱怨:穆尼老师,你明知有那么多人听课,向我提这 么难的问题为什么不事先打个招呼呢?后来终于想通:这便是学者,半点机巧也不会。 ⑤哪怕是再的稚嫩的目光,也能约略辨识学问和人格的亮度。我们当时才十四五岁吧,一直傻傻 地想着感激这些教师的办法,凭孩子们的直觉,这些教师当时似乎都受着或多或少的政治牵累,日 子过得很不顺心。到放寒假,终于有了主意,全班同学约定在大年初一到所有任课教师家拜年。那 时的中学生是买不起贺年片的,只能凑几张白纸自己绘制,然后成群结队地一家家徒步送去。说好 了,什么也不能吃老师家的,怯生生地敲开门,慌忙捧上土土的贺年片,嗫嚅地说上几句就走。老 师不少,走得浑身冒汗,节目的街道上,一队匆匆的少年朝拜者。 ⑥我和曹齐代表全班同学绘制贺年片。曹齐当时就画得比我好,总该是他画得多一点,我负责写 字。不管画什么,写什么,也超不出十多岁的中学生的水平。但是,就是那点稚拙的涂划,竟深深 地镌刻在一位长者的心扉间,把 30 多年的岁月都刻穿了。 ⑦今日的曹齐,已是一位知名的书画家,在一家美术出版社供。我曾看到书法选集乃至月历上印 有他的作品。画廊上也有他的画展。当他一听是穆尼老师的要求,和我一平,把手上的工作立即停 止,选出一张上好宣纸,恭恭敬敬画上一幅贺岁清供,然后迅速送到我学院。我早已磨好浓浓一砚 墨,在画幅上端满满写上事情的始末,盖上印章,再送去精细裱装。现在,这卷书画已送到穆尼老 师手上。 ⑧老师,请原谅,我们已经忘记了 30 年前的笔墨,失落了那番不能复制的纯净,只得用两双中年 人的手,卷一卷 30 年的甜酸苦辣给你。 ⑨在你面前,为你代笔,我们头上的一切名号、头衔全者抖落了,只剩下两个赤诚的学生。只有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才能超拔烦嚣,感悟到某种时间的人间至情。 ⑩凭借着这种至情,我有资格以 30 年前的中学生的身份对今天的青少年朋友说:记住,你们或许 已在创造着某种永恒。你们每天所做和事情中,有一些立即就会后悔,有一些却有穿越几十年的重 量。 1.这是一篇余事性的散文,文章采用了 叙述方式。这种形式的文章,前后往往会有提示性的语句使 其衔接过渡自然。本文的提示性语句是 和 。 分) (3 2.&三年的重量&指的是什么?是镌刻于老师心扉三十年的那份稚拙的&涂划&, 还是饱含学生三十年酸 甜苦辣的那份精美的&复制&?……你认为呢?请结合文章回答。 答: 3.文章第⑤自然段中加点的词能否删去,请回答并阐述理由。 答: 4.用侧面衬托的方法表现文章中心,是本文的一大特色。文章开头写&我&应付各种社会文化活动的无 奈感受是为了突出: 。 分) (3 5、⑧、⑨两个自然段是抒情性议论段。请分析其在文章中的作用。 答: 6.复制失落了那份三十年前的笔墨,是本文的中心内容。但作者却并未详细叙述,只在文章第⑦ 段中简单介绍。&画幅上端满满写上&的&事情的始末&,也只能由读者根据文意去揣摩了。请把你揣摩 的内容写出来。 分) (4 二十三、阅读下文,完成 1DD5 题。 (共 16 分) 父亲不写信 ○1 同学拿出家信给我看,一行亲切的字映入眼帘:“亲爱的孩子……”感动之余不禁想起了自己千 里之外的父亲。父亲从来没给我写过信。22 ○2 父亲是个民办教师,在记忆中,我从来没有享受过在他臂弯里、脊背上撒娇的幸福。父爱,在 我童年的回忆中一片空白。每当看到别的孩子在他们自己父亲怀里尽情玩闹时,我幼小的心灵里总 有说不出的失落,但慢慢地我也习惯了这种弃儿般的生活。“父亲”仅仅意味着两个冷冰冰的汉字。 他永远是威严的,话很少,冷峻的脸上很难见到笑容。他没打过我没骂过我也从没对我表示过一点 亲昵,不表扬我不批评我也不约束我。我总感到自己和他很疏远,在他面前总是一阵阵的紧张,我 怕他。由于怕,我总是有意地远离他。 ○3 直到有一天父亲打开啤酒给我也倒上一杯时我才意识到,在他眼中我已经长大了。然而我们俩 之间的话仍然很少,往往是他问一句,我答一句;他不问,我便不语。我们在一起常常是长时间的 沉默,我隐隐感到一条无形的、深深的代沟已经横亘在我们父子之间了。 ○4 我读高三那年,母亲去世了,本来就不大宽裕的家庭变得更紧巴了。偏偏那年我又没有考上大 学,心情坏到了极点,父亲并没说我什么,只是话语更少了。一天中午,他忽然给了一沓钱:“你去 复读吧。”我奇怪哪里来的钱,但终究没问他。后来才发现,那头跟了我们家多年的毛驴没了。从此 父亲更加艰难地挑起了家里所有的担子,从那年起,他的白发我再也数不清了。 ○5 我把泪咽进肚里,苦读了一年。一年后当我把通知书交到父亲手上时,他也并没表现出太多的 高兴,只记得他喝了许多酒,过后他看着地图自言自语地说:“兰州,到底远了点。”我分明看到他 冷峻的脸上有了一丝难以掩饰的慈祥的伤感,但很快他便忙着给我打点行李,到处借学费去了。 ○6 我临走时正赶上父亲要去市里的一所师范进修, 他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 淡淡地笑了笑说: “到时候我就不送了,你自己去吧,大学生了,还能丢了吗?”我也笑一笑,但不知怎么,一开口鼻 子却酸了。 ○7 没想到在我走的前一天晚上,他却风尘仆仆地从百里之外赶了回来(这时他才去了两天) ,“老 觉着不放心呢,回来看看,看看!”看着父亲那一头汗淋淋的灰发,泪,在我眼里打转。夜里,父亲 说:“到了兰州给家里回句话。”我应着。沉默了一阵子,他又说:“用钱就言语一声,一个人在外头, 别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让人家瞧不起,家里怎么也好对付……” ○8 我没让父亲送我,一个人登上了西去的列车。二十年了,当我第一次离开家,才真正懂了父亲 ――那是平静水波深处的激流啊! ○9 大学里我常给父亲写信,告诉他我生活得很好,告诉他学校里的一切。没别的,我只想让他高 兴,让他知道儿子没有忘记他。父亲从不给我写信,我理解他,他是个不善表露感情的人,再说他 也很忙。去年寒假回到家,邻居对我说:“你每来一封信,你爸都乐得像个孩子似的,给这个看给那 个看。”蓦地,我心头一震! ○10 妹妹来信说:哥,爸爸每天看完新闻联播总要看兰州的天气预报,他整天看石家庄至兰州的 铁路线,我说:“爸爸,您老惦记着哥吗?”他说:“不惦记,你哥这孩子,让人放心……” ○11 泪光中,我又看见了父亲那冷峻的面孔。父亲,您这句话顶得上千万封信了。 1.读第②段,说说“我”为什么感到和父亲“很疏远”。 分) (2 2.第⑤段中写“他冷峻的脸上有了一丝难以掩饰的慈祥的伤感”,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 理解。 分) (2 3.第⑧段中“平静水波深处的激流”的含义是什么?“我”对父亲的这种认识是通过哪些具体的事例 得来的?(4 分) 4.结尾“这句话顶得上千万封信”与文章开头的哪句话相照应?为什么说“你哥这孩子,让人放心”这 句话“顶得上千万封信”?(3 分) 5.本文和朱自清的《背影》都是写父亲的文章。结合两篇文章的内容回答问题。 (共 5 分) (1) 两个“父亲”的形象有哪些相似的地方?请你概括出两点,写在下面。 分) (223 2) 谈及两代人的关系, “代沟”往往是个不可回避的话题。 请谈谈你对“代沟”这个问题的认识。 分) (3 二十四、阅读下文,完成 1DD5 题。 (共 11 分) 内乡县衙 ① 县衙是封建社会最基层的统治机构,如今古县衙却难觅踪影了。 ② 河南内乡地处伏牛山南麓,是一个“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山区县,就是在这样一个偏远的山区, 县衙却基本完整地保存了下来。人们称它是“神州大地上绝无仅有的历史标本”,具有极高的历史文 化价值。2000 年 10 月,内乡县衙被列入“中国古代四大官衙”国际旅游专线。 ③内乡县衙坐北朝南,飞檐翘角的房屋层层叠叠,高低错落,庭院深深,古色古香。 ④进了县衙大门,百米长的青石甬道穿过仪门直通大堂。大堂、二堂、三堂是县衙中轴线上的三 大主体建筑,都建在高高的台基上,显得格外高大巍峨。其中大堂是整个衙门的中心建筑,最为壮 观。大堂面阔五间,高 11 米多,建筑面积 248 平方米。大堂上方悬挂着“内乡县正堂”行楷金字匾额, 堂前粗大的黑漆廊柱上有抱柱金联,上联是“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下联是“负民即负国何忍负之”。 在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下,知县掌握着一县的行政、立法、司法大权,这副清代名联是对大权在握、 缺少制约的官员的告诫。 ⑤大堂是知县发布政令、举行重大典礼、公开审理案件的地方。内乡县衙大堂中央有一暖阁,是 知县审案的公堂。内有三尺公案,上面放着惊堂木、文房四宝以及红绿头案签。红头签为刑签,是 下令动刑的;绿头签为捕签,是下令捕人的。暖阁上方,有“明镜高悬”的匾。暖阁正面屏风上绘着 海水朝日图,寓意是为官要清似海水,明如日月。暖阁外两侧分别摆放着堂鼓、仪仗何刑具。东侧 的刑具架上, 摆着 10 多根红黑各半的水火棍; 西侧的刑具更可怕, 墙根搁着夹棍, 墙上挂着D子 (旧 时夹手指的刑具) 。暖阁前的地坪上保留有两块青石板,东为原告石,西为被告石。两块石板上留有 明显的跪坑,据说那是用膝盖磨出来的。看看内乡县衙大堂的架势,或许能让我们感觉到古代官衙 的严刑峻法。 ⑥审案时,堂役击堂鼓三声,三班衙役两厢伺立,齐声高叫“升堂”。知县身着官服从暖阁东门进 来,坐上大堂。然后原告、被告被带上来,分别在大堂的原告石和被告石上跪下。退堂时也击鼓三 声,叫做退堂鼓。“退堂鼓”后来成为日常生活用语,可见衙门文化的影响。 ⑦在建筑格局上,内乡县衙与故宫一脉相承,主要建筑都建在中轴线上,其他建筑对称地建在两 边。长方形的院子内是庭院式的组群布局,严格对称的四合院按功能分区。组群与北京故宫比较相 似,都是“前朝后寝”。三堂六房之外,还按照左尊右卑的顺序修建了许多辅助性的院落。人们从县 衙大门进去,每通过一道门,就进入另一个庭院,给人以气氛森严的感觉。全国从大到小的衙门都 是这种格局,这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大一统的政治理念。又因为县衙是最基层的统治机构,它所体 现的主要是封建时代基层的官场文化,所以有专家称“一座内乡衙,半部官文化”。 ⑧俗话说:“衙门口,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有一首《息讼歌》曾经广为流传:“听人教唆到 衙前,告也要钱,诉也要钱,差人奉票有捕签,锁也要钱,开也要钱……” ⑨历史已经远去,昔日令人望而生畏的衙门早已成为供人观赏的标本。内乡县衙里有两棵高大的 丹桂树,据说是元代建县衙时种下的。至今每到花开季节,丹桂依然香飘全城。这两棵树,是内乡 县衙 700 年历史的见证。 1.“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负民即负国何忍负之”这副对联对封建官员有什么告诫?(2 分) 2 第⑥段中的“退堂鼓”是什么意思?如今日常生活中一般用来表达什么意思?(2 分) 3.阅读第⑤段,在下表 a 、b 、c 处填上恰当的内容。 分) (2 位置 三尺公案上 暖阁上方 暖阁正面 暖阁外两侧 暖阁前地坪下24 陈设 惊堂木、文房四宝以及红绿头案签 “明镜高悬”匾 “海水朝日图”屏风 a: b: 游人感受 c: 4 第⑧段引用俗语与歌谣有什么作用?(2 分) 5 内乡县衙被列入“中国古代四大官衙”国际旅游专线。如果你是导游,请任选下面三处中的一处, 用自己的话向游客介绍。30 字左右。 分) (3 二十五、 诚实是一种可贵的品质 ①2002 年 6 月,一家知名电视台的记者对世界著名实验物理学家丁肇中先生进行专访。记者问: “我感觉您每一个人生阶段都有明确的选择……一个人怎么能够每一次选择都这么坚定和正确呢?” 丁肇中回答:“我不知道。可能比较侥幸吧!”记者又追问:“在这里面没有必然吗?”丁肇中依然回答: “我不知道。”记者还是不甘心:“怎么能让自己今天的选择,日后想起来不后悔?”丁肇中依然回答: “我不知道。因为我还没有后悔过,所以我真的不知道。”记者无奈:“我发现在咱们谈话过程中,您 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不知道’。”丁肇中这次作了肯定回答:“是!确实这是事实。不知道的,你 绝对不能说知道。” ②我相信,每一个听说过这个故事的人,都会被丁肇中先生的诚实所打动。在这个世界上,诚实 是一束阳光,能照亮一个人的心灵;诚实是一座桥梁,能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诚实是 ,能 。 ③诚实是一种可贵的品质,它的魅力在于不说假话、大话,以诚待人,以心感人。诚实不需要华 丽的词藻来修饰,不需要甜言蜜语来遮掩,它是生命的原汁原味,它是天地之间的一种本真和自然。 ④1986 年,美国心理学家安德森曾做过一个耐人寻味的调查,他将 550 个描写人的形容词列成一 张表, 让大学生们从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品质和最厌恶的德行。 结果显示, 评价最高的品质是“真诚”, 最厌恶的德行是“撒谎”、“虚伪”、“不老实”。 ⑤如今有些人,总是特别害怕别人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光头强砍树小游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