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军58旅师172团 1991年 姚团长现在哪里

20军58师172团血战下碣隅里历程
20军58师172团血战下碣隅里历程
日零时58师自曲阜登上火车;
日凌晨58师抵达天津;
日凌晨58师抵达沈阳皇姑屯;
日58师抵达辑安;
日夜11点58师步行进入朝鲜;
日58师进入长津地区;
日58师进到大浦里一线,(此时大雪纷飞室外温度摄氏零下25度);
日58师172团派一个连向东白山探路发现与侦察营情况不一致无法通过;
日晚58师师长黄朝天决定派172团团参谋长刘锡文带团二营绕道仓里、三岱坪、水铁里向 富盛里前进;
日晚58师172团徒涉长津江;
日零时58师172团发起攻击;
日凌晨3时58师172团攻占富盛里、上坪里、松亭里、控制了该地区以东的独秀峰、三德峙等高地,切断了公路,并由北向南攻击敌侧背;,
日晚20时许58师172团攻占了上碣隅里,后攻击大桥未果,即转攻东山,配合部队攻占了1071.1高地&&
主峰及其西南小高地,得手后继续向下碣隅里攻击前进;
日上午8时美军向东山的反扑就开始了,第20军第58师第172团2营三连指导员带一、二排守1071高地的主峰驻守1071高地的东南屏障小高岭的是著名的志愿军第20军第58师第172团2营3连连长杨根思带领的三排;&&
日东山成为敌我双方攻防争夺的焦点。若干年后美军自己在史料中这样描述:东山的丧失等于一把匕首插进了美军的咽喉里。
日上午10时美军又开始向小高岭倾泻炮弹,发起了第9次攻击。在敌军蜂拥而上,爬近山顶的危急关头,杨根思毅然抱起仅有的一包炸药,拉燃导火索,冲向密集的敌群。随着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他与40多个敌人同归于尽。杨根思用生命保住了阵地,阻挡住了敌人又一次进攻,保住了阵地,完成了切断敌军退路的阻击任务。
日志愿军第九兵团命令58师攻歼下碣隅里之敌,58师立即将全师尚有战斗力的人员组建为12个连,依托东山定于10时50分向下碣隅里发起突击。
日10时50分172团参谋长刘锡文将全团组建的4个连和2营2连3连剩余人员组建的两个突击排向下碣隅里发起突击。据美军史料记载:30日24时许敌我交错形成混战机枪子弹贯穿师长史密斯的住房及卫生所,在陆战5团3营到处都是中国兵,中国第172团突破成功了,但大概由于兵力问题未扩大为决定性战果。该书作者认为中国第58师是卓越的夜间战斗部队。但由于弹药、炸药耗尽,58师不得不于拂晓前撤出战斗。
日晚第20军58师奉命将阵地移交第26军后向南进军。
日第58师172团在黄草岭一线阵地与美军激战,
日我60师1081高地守备部队全部牺牲。美军史料是这样说的:坚守1081高地的中国兵忠实的执行了任务,顽强战斗到底,无一人生存,至此20军及58师从11月27日到12月9日连续攻击尤其是12月7
日至9日连续30个小时的特大暴风雪,全部人员冻伤、粮食弹药补给耗尽、已无力出击。
日第20军军长张翼翔廖政国仍然决定追击,集中58师60师所有能够行动的百余人员由60师参谋长率领追击,172团团长仅带领一个班的人员尾追攻击美军达20余里。
日第20军58师奉命在下碣隅里、古土水一线整理待命就地休整。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58师172团历史
&&&&&&&&<font STYLE="FonT-siZe: 56px" COLOR="#FA2团史&&&&&&&&&&&&&
 && 去年看到
“中国第一支轻型机械化步兵旅首次向驻华武官开放”的公开报道:
......战争年代,这支部队参加过黄桥决战、孟良崮、淮海战役等上百次战斗,涌现出了以陈毅元帅、粟裕大将等为代表的将帅六十多名,以“人民功臣第一连”为代表的功臣荣誉单位二百四十多个,以“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为代表的英模个人一百六十多名。和平时期,他们一直担负着中国军队军事训练改革创新重任,目前全军使用的十余套军事训练教材及一些法规章程,都是在这个旅的改革实践中产生的。二000年十月,中央军委一声令下,这支部队正式走出了几十年的传统步兵历史,率先成为中国军队编制系列中第一支轻型机械化步兵旅。
在“杨根思连”宿舍,战士们整齐划一的内务、摆放有序的设施、威武严整的仪容、周到细致的礼节,赢得外宾称赞。
该连队是诞生于闽东“蓝田暴动”中的红军连队。一九五一年十二月,连队被志愿军总部命名为“杨根思连”,是目前全军唯一用战斗英雄名字命名的连队。......
欣慰之余,对军史特别敏感的那根神经立马给蹦紧了。新四军老六团的传人172团去了何方?那可是新四军留下为数不多的红军团呀!
看来八成又给整没有了,真是崽卖爷田不心疼呀!闽东的娃娃们都知道有个红军闽东独立师。在闽东呆了多年,所以对红闽东独立师发展起来的20军特别高看。搞丢了红军团,吾给诸位找回来一个红军师!!!
且待仔细道来:
据中国共产党大事记(1934年)记载:“是年春,闽东苏维埃政府成立,马立峰任主席。在这之前,中共福州中心市委曾先后派邓子恢、陶铸和叶飞、曾志等赴闽东,指导农**动,开展武装斗争。1933年下半年,党在闽东掀起了全区性的武装暴动。1934年6月,中共闽东特委成立,苏达任书记(后由詹如柏代理)。9月,组成了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他们经过艰苦斗争,逐步开辟了以福安、连江为中心的1万多平方公里的闽东根据地。中央红军长征后,闽东军民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了艰苦的3年游击战争。”
《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纪事》记载:1934年9月底根据红7军团军团长寻淮洲的建议,中共闽东临时特委决定将连江的闽东红军独立第13团、福安的闽东红军独立2团以及寿宁独立营等集中在宁德县桃花溪支提寺,成立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师长冯品泰,政委叶飞,副师长赖金彪,下辖3个团,2个独立营,
1个特务连,共1600余人,940多支枪,由中共闽东临时特委直接领导。
红军闽东独立师沿革:
1932年下半年,叶飞奉命由福州赴闽东巡视工作。当时闽东的宁德霍童地区已有30多人枪的工农自卫队。
日,叶飞和中共当地区委书记颜阿兰率工农自卫队举行“霍童暴动”,缴获100余枝枪,并于同年6月底创建了闽东工农游击第3支队。
1933年11月,国民党第19路军在福州打出了抗日反蒋的旗号,成立了人民革命政府。叶飞决定抓住时机,发动全区性武装暴动。从1月7日起整个闽东地区先后发起此起彼伏的大规模武装暴动,很快形成一个100多万人口的整块红色根据地,并成立了闽东苏维埃政府,下辖福安、寿宁、福鼎、宁德、霞浦、连江、罗源等7个县苏维埃政府、42个区政府和800多个乡政府的面积达500余里的红色区域。同时于1934年2月,组成工农红军闽东独立第2团,接着成立闽东工农红军独立第13团以及寿宁独立营。(不久,工农红军武装发展至1500余人)。
1934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转移至闽东,叶飞亲率闽东独立第2团与寻淮洲军团长、乐少华政治委员、粟裕参谋长和刘英政治部主任会合。
当寻淮洲提出扩充北上抗日先遣队的想法后,叶飞仅在3日内就动员了1000多名翻身农民前来参加红军,使北上抗日先遣队实力得到扩充。
此后,闽东特委根据寻淮洲的建议成立了闽东工农红军独立师,叶飞担任独立师政治委员,进一步开展闽东游击战争。
1935年2月,叶飞即主动提出与北上抗日先遣队中由粟裕刘英等领导的突围部队工农红军挺进师会合,并接受他们的领导的意见。不久,双方共同组建成闽浙边临时省委,由刘英任书记,粟裕任组织部长、叶飞任宣传部长兼团省委书记。同时成立闽浙军区,粟裕任司令员,刘英任政治委员。挺进师大部改称闽浙独立第1师,闽东独立师改称为闽浙独立第2师,继续坚持闽东游击战争。
1935年11月后,闽东特委接受闽赣临时省委领导。重新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叶飞任师长兼政委、阮英平任参谋长、范式人任政治部主任,独立师共3个纵队,第二纵队在宁安、屏南、古田游击区活动,由阮英平指挥;第三纵队在福安、寿宁游击区活动。
由于不知道中央红军已北上抗日的消息,叶飞同志在闽东坚持了5年的游击战争。
抗日战争爆发前后,与中央失去联系的叶飞从秘密交通员以及缴获敌人的报纸上看到《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等消息,意识到国共二次合作开始,于是主动将闽东苏区改为闽东人民抗日军政委员会、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改称为中国人民红军闽东独立师。
1937年11月下旬,中共闽东特委谈判代表范式人在福州与国民党福建当局代表谈判,并达成如下协议:闽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福建抗日第2游击支队;国民革命军福建抗日游击支队由共产党领导;划屏南县为闽东红军驻区,一百里内国民党不得驻兵;以中共闽东特委的名义发表《国共合作共赴国难宣言》,并公诸报端。随后,闽东特委遵照
“独立自主靠山扎”的原则,令红军游击队在宁德桃花溪地区集中。
同年11月底八路军驻南京办事处派参谋顾玉良到达福州,与国民党政府交涉国共合作抗日的有关问题。随后到闽东会见了闽东特委和闽东独立师诸领导人,传达了中共中央关于国共和谈和南方红军游击队改编等问题的指示。至此,闽东特委与中央接上了关系。
日,中共闽浙赣省委书记黄道和中共闽东特委书记、闽东军政委员会主席兼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政治委员叶飞到达南昌,向新四军军部汇报闽北、闽东红军游击队与国民党地方当局谈判情况。
1938年1月叶飞在南昌接受新四军军部的命令,叶飞从南昌新四军军部接受任务后陪同新四军政治部组织部长李子芳到屏南棠口,向闽东恃委和独立师领导人传达了新四军军部命令和中共中央东南局的决定:闽东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第3支队第6团,下辖3个营,1300余人。团长叶飞,副团长阮英平;范式人任中共闽东特委书记,留在地方坚持斗争;设立新四军第3支队第6团后方留守处,范式人兼任主任。
2月14日 ,叶飞团长率领全团1300余名闽东游击健儿,从屏南双溪、棠口出发,奔赴抗日前线。
3月下旬,叶飞率部抵达安徽省歙县岩寺镇。
4月初,新四军军部也由江西南昌移驻岩寺。第六团在这里接受了新四军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等领导的视察、检阅。尔后,叶飞率部移驻泾县青弋江畔,进行长达半年的整训,加强了一批老红军指挥员。副团长吴焜、参谋长黄元庆、政治处主任阮英平。一营营长陈挺、副营长张潮夫;2营副营长廖政国;三营营长徐金树,副营长叶露有。
10月,叶飞率第六团(欠3营、该营1940年5月改为军部新特务营,皖南事变中下落不明)。进入苏南茅山地区,改隶归陈毅为司令员的新四军第一支队指挥。
1939年2月,陈毅到军部听了周恩来传达六中全会精神,回来后就命令新四军老六团准备向东作战。他交代说:“你们这次到东路去,一要发展队伍,二要搞到武器武装自己,三要筹集款子。用一句话来说,就是人、枪、款。”为应付国民党第三战区,陈毅亲自为叶飞请了“长假”,叶飞化名叶琛,副团长吴焜化名吴克刚,并另行组建新六团。5月5日,老六团即以”江抗二路”的名义,在团长叶飞、副团长吴焜、参谋长乔信明、主任刘飞的率领下,从茅山地区到达戴溪桥,和三路会师。“江南抗日义勇军总指挥部”(简称江抗)同时成立,由梅光迪任司令,叶飞、何克希任副司令,乔信明任参谋长,刘飞任政治部主任,陈同生任新四军江南抗日指挥部秘书长。同时成立了中共路东(东路)区委和路东(东路)军事委员会,均由叶飞任书记。叶飞负责全面领导工作。10月江抗主力西撤,东路军事委员会撤销。
9月底,“江抗”部队已发展到6000余人(包括地方武装)。“江抗”适时整编为4路:老六团仍为第二路,梅光迪部队为第三路,无锡地方部队为第四路,常熟“民抗”为第五路。
“江抗”从1939年5月初东进,至9月底奉命西移,前后仅四个半月,经历了夜袭苏州浒墅关火车站、火烧上海红桥机场、江阴无锡间黄土塘与日军遭遇激战等大小数十次战斗。部队经过了千锤百炼,由1000多人发展到5000多人,主力和无锡、常熟、青浦、嘉定等地方武装相结合,编成为二、三、四、五路,武器装备大大改善,与此同时,东路各地建立并巩固了游击基点,党群组织和游击队也在继续发展。尤其重要的是,新四军、”江抗”的影响,不仅在东路他人民群众中不断扩大,而且通过上海一些中外文报纸,转播到海内外。
诸位看官一定得看仔细了,日老六团以”江抗二路”的名义,在团长叶飞、副团长吴焜、参谋长乔信明、主任刘飞的率领下和三路会师。“江南抗日义勇军总指挥部”(简称江抗)同时成立,由梅光迪任司令,叶飞、何克希任副司令,乔信明任江南抗日义勇军总指挥部参谋长,刘飞任江南抗日义勇军总指挥部政治部主任,陈同生任新四军江南抗日指挥部秘书长。同时成立了中共路东(东路)区委和路东(东路)军事委员会,均由叶飞任书记,叶飞负责全面领导工作。乔信明参谋长与刘飞主任和司令部、政治部机关同时升格,由红军闽东独立师缩编的老六团此时恢复了师(旅)架子。
陈老总亲自为叶飞请了“长假”,冒名顶替,瞒蒋过江打小曰本,不知道是有心摘花,还是无意栽柳,反正红军师(旅)的架子是搭好了。关键是叶飞不负众望旗开得胜。西撤后,陈老总看“江抗”武器装备好,要叶飞拿出50多挺轻重机枪给江南的部队,几天后陈毅检阅“江抗”部队,发现每个班还有一挺轻机枪,又调走50挺。结果“江抗”仍然保持每个班一挺轻机枪。原来廖政国叫人把一部分机枪零件拆开,用麻布包起来,让炊事班挑着,因此每个连打了3挺的埋伏。另有总指挥部直属两个机枪连。老六团此番赚了个盆满钵满,光人马就发展到了6000多人。您北有位八路军陈团长夜袭日军阳明堡机场,炸掉了二十四架飞机,俺新四军也有位叶团长还搂草打兔子般的火烧了上海虹桥机场的5架飞机。回头一想,看来这敲飞机可以当开国上将倒是不争的事实。
1941年2月改编为新四军第1师1旅,旅长兼政治委员叶飞,参谋长张藩,政治部主任姬鹏飞、阮英平、李一平任政治部副主任;11月张藩任副旅长兼参谋长。辖第1(老六团)、第2、第3团和特务营。
同年3月19日,新四军第一师兼苏中军区,粟裕、刘炎分别兼任苏中军区司令员、政治委员,粟裕还兼任中共苏中区委书记;第一旅兼第三军分区。叶飞以副师长、第一旅旅长、政治委员身份兼任苏中军区副司令员、第三军分区政治委员。第三行政区成立初始,中共地委书记韦一平调走,地委书记由叶飞兼任。叶飞在主持组建第三军分区的同时,着力抓了建立和发展地方武装。首先以地方警卫团、自卫队和游击小组成员为基础,组建了军分区警卫旅,继而又以警卫旅5个连为骨干,建立了如西、泰县等各县的警卫团。警卫团成立后,发展很快,短短两三个月,每个团就扩大到二至三个营,总计4000余人。
新四军军部1941年6月关于新四军各师组织沿革情况给中央的报告称:
1、一旅以原江南三支队老六团为基础改编为一团,以管文蔚挺进纵队四团及—部地方游击队改编为二团,向我投诚之保安四旅一部改编为三团。今年五月,二团以—个营挺进至江都地区编入地方武装成立江都独立团。三团一部编入苏中四分区地方武装.现二团与三团合编为二团。
2、二旅....(略)
1942年从原第l团(老六团)抽调1个营(老2营)加强地方武装建设。其沿革为:
新四军3支队6团2营----江南抗日义勇军第2路2支队----江南抗日义勇军第1团2营----挺进纵队1团2营----苏北指挥部1纵队1团2营----42年9月为泰州独立团第1营----44年4月苏中军区特务3团1营----华中野战军7纵队55团1营----华东野战军11纵队31旅55团1营----29军85师253团1营----金门之战大部损失(一连因为船只不够未去金门),后以101师303团为主,和原253团未登岛的人员重建253团。该团分散在福建省军区所属的51、50团和厦警船运大队。后重组为福建军区水兵1团1营----现为南京军区海防13师50团l营红一连。
1944年2月,中共苏中区委决定发起车桥战役。因师长粟裕正在主持一个会议,车桥战役交由叶飞负责指挥。
车桥镇,是日伪军控制淮安东南宝应地区的重要据点之一,驻有日军40余人、伪军600余人。叶飞把参战主力部队第一、第七、第五十二团分为3个纵队,攻坚、打援同时并举,以1个纵队主攻,两个纵队打援。3月4日午夜发起攻击,次日下午,车桥镇内的碉堡就被新四军全部占领,凭坚固守的日伪军悉数被歼。叶飞旋即调整部署,集中力量打击前来增援的日伪军。至13日,歼日军465人(内俘24人)、伪军483人。战后,日伪军仓皇撤出曹甸、泾口等重要据点十几处,新四军乘胜控制淮安、宝应以东全部地区。车桥战役彻底打消了日军横行华中的嚣张气焰,解了新四军军部腹背受敌之危。陈毅、刘少奇从延安来电,嘉奖第一师参战部队:“车桥之役,连战皆捷,斩获奇巨,发挥了我第1师历来英勇果敢的作战精神,首创了华中生俘日寇之新记录。”第十八集团军总政治部编写的《抗战八年来的八路军新四军》书中说:“在抗战史上,这是一九四四年以前,在一次战役中生俘日军最多的一次。”
日粟裕于率第一师师部和第七团及300余名地方干部南下浙江。叶飞接替粟裕任中共苏中区委书记、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和苏中军区司令员,并以第一旅旅部为基础重新组建了第一师兼苏中军区领导机关。
日张云逸、饶漱石、赖传珠致电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叶剑英、陈毅,报告新四军第l师及南进部队旅以上干部配备情况:一、主力:师长叶飞,参谋长张藩,政治部主任钟期光。第l旅旅长廖政国,参谋长廖昌金,政治部主任刘文学。二、地方武装:(略)。三、南进部队:师长粟裕,参谋长刘先胜;旅长陶勇,政治委员阮英平。
1945年3月中旬,中共中央复电同意叶飞率部南下浙江天目山。叶飞在对部队作了调整和工作部署后,同时另外组建了苏中军区领导机关,不再由第1师兼。便率第一旅组成的教导旅并地方干部200余人,教导旅由1团(老六团)、特务2、3团组成。分两路从丹北和靖江地区渡长江南下。4月23日,叶飞率部到达浙西长兴地区与苏浙军区会合。第一师教导旅遂改称苏浙军区第四纵队,第四纵队由第一师教导旅编成,司令员廖政国,政委韦一平,参谋长夏光,政治部主任曾如清。下辖第十(老六团)、十一、十二支队。叶飞被任命为苏浙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粟裕)。同时成立中共苏浙区委,粟裕任书记,叶飞和金明为副书记。
同年11月11日叶飞率部抵达苏北涟水。在这里,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命令,苏浙军区第二、第四纵队和苏中军区新教导旅合编为新四军第一纵队,叶飞任司令员,赖传珠任政治委员,谭启龙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贺敏学任参谋长。第4纵队、苏中军区新教导旅、第2纵队依次编为第l、第2、第3旅。第1旅旅长廖政国,政治委员阮英平。第2旅旅长刘飞,政治委员彭林。第3旅旅长张翼翔,政治委员何克希。不日,第一纵队开拔远征,向东北挺进。
1945年12月上旬,叶飞率部经过长途跋涉抵达山东滨海地区。南方的部队初到北方,生活上很不习惯。叶飞抓住机会组织部队进行休整。
中共中央根据形势变化再次调整部署,令叶飞部留驻山东,不再去东北。新四军第一纵队遂编入山东军区序列,改称山东野战军第一纵队。
同年12月随纵队编入津浦路前线野战军为第1纵队1旅,老六团为1团。
1946年1月改称山东野战军第1纵队1旅,老六团为1团。
日,遵照中共中央军委指示,山东野战军与华中野战军合编为华东野战军,所属部队统编为11个纵队。叶飞任司令员的山东野战军第一纵队仍为第一纵队,所辖第一、第二、第三旅依次改为第一(老六团为1团)、第二、第三师。
1949年2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军58师,老六团为172团。
1950年11月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58师入朝参战,老六团为172团。
师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共毙敌629人,俘虏敌军3人,58师牺牲64人,伤165人。
1985年10月改称陆军第20集团军步兵第58师,执行甲种摩托化步兵师编制,老六团为172团。
1998年9月缩编为摩托化步兵第58旅,老六团不知下落。
战争年代,这支部队参加过黄桥决战、孟良崮、淮海战役等上百次战斗,解放战争中歼灭敌人4万余人,有2200余名指战员牺牲。抗美援朝作战中,参加了第二、五次战役,先后歼敌11952人,击落、击伤敌机26架,缴获和击毁坦克和汽车313辆,各种火炮67门。
回过头来看,与陈、粟俩位老总和开国上将叶飞的细心呵护是分不开的。自从江南抗日义勇军起恢复红军师(旅)级别后,老六团就寸步未离开过,连172团团史的前言都是叶上将亲自撰写的。20军军史和58师师史均称其是有红军基础的新4军老部队。
“保持发扬优良传统”,则是新四军各支队谱写军歌的基本内容。新四军初期八个团分别以这八个字命名。
在军事博物馆的橱窗中,可以看到陈毅元帅当年写给“良团”的一封信:
赞扬他们的“艰苦作风,是本军中最突出的。”
“没有任何粮饷,没有服装可发,靠各地群众送点熟食,一天只能维持两餐,不仅毫无怨言,还能继续取得战斗胜利,维持模范纪律,这是我军优良传统的保持高度发扬。”
“这是六团的特色,可做本军的模范。
这在江南人民群众中都称赞你们这一点。我号召全军同志学习你们这种精神,你们是中国革命的产儿,你们代表全中国的身世和利益。“
在抗日战争中,“良团”是将《新四军军歌》唱得最嘹亮的部队之一。
该师(旅)部队机动能力强,尤其善长野战条件下的攻防作战,亦能攻坚。该师战斗力强劲,被新四军军部去定为甲等旅,是三野头等主力师,亦是陈粟首长极喜爱的部队,有百旅之杰的美称。
虽然红军团172团下落不明,万幸的是红军闽东独立师默默无闻七十余年竟然红旗不倒,真乃奇迹!
壮哉!红58师(旅)!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20军58师79年对越征战记_打不烂拖不垮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3贴子:
20军58师79年对越征战记
20军58师是解放军中的一支劲旅,历史上功勋卓著,是三野的头等主力师,有“百旅之杰”的美誉。建国后,该师多年担任全训值班部队。1979对越作战时,20军58师隶属武汉军区,是第三批对越参战部队。58师在2月19日才接到赴广西方向参战的命令,是最晚接到参战命令的部队。受令后,在师党委的有力组织下,全师立即展开各项准备工作,调整了干部,补充了兵员和装备,在24小时内达到了齐装满员。奉广州军区前指命令,58师归50军指挥,作为广西方向的预备队。从25日起,58师由驻地登车,经铁路输送,于3月7日6时前陆续到达广西宁明县板棍地区集结,准备从板烂地区进入战斗,向越军338师据守的亭立方向出击。3月5日,中国政府宣布从越南撤军。因此,中央军委已不考虑在板烂方向开辟新的战场。3月7日10时,广州军区前指命令50军指挥58师转赴水口关出境,经复和、广渊,进至弄压、茶灵以东地区,由西向东清剿弄压、广渊、德天一线以北地区的越军,掩护兄弟部队安全撤回境内,同时搜缴敌仓库物资、炸桥破路、摧毁敌军事设施。接令后,58师立即组织,除炮兵团未到外,全师其他部队于15时乘汽车由集结地区出发,沿宁明、那堪、龙州公路开进,经水口关出境。根据50军首长和在58师加强指挥的20军副军长传达的广州军区前指的指示,58师主力应沿广渊至重庆公路向德天方向开进,另以1个团在左翼分两路沿郭然、杭嘎、重庆、济追向岳圩方向前进。因任务急、时间紧,58师师指边指挥部队开进,边准备重庆地区的地形、敌情资料,边查明情况,边确定部署。3月8日上午,58师(欠炮兵团)在开进途中又接到50军前指关于加快清剿速度的指示。师长张承阁与师指各领导研究后,决心按各团到达广渊的顺序,下车后依次立即投入战斗,按此确定了部署:174团主力沿公路经菲靠、郭然向班矿搜索前进,其2营经浮孟、那扎向沓代搜索前进,天黑前全团进至班矿地区,控制要点,就地宿营。9日,全团分两路向楠翻、浮些、杭嘎方向攻击前进。 173团随174团之后沿公路进至班矿,向那藤、重庆方向攻击前进。172团为师预备队,负责保障军、师指挥所及广渊至魁花山公路的安全。经过连续21个小时的乘车行军,58师前卫174团于8日12时30分抵达广渊,全师于9日凌晨1时到齐。按照预定计划,8日14时30分,174团从广渊出发,分左右两路向班矿搜索前进。班矿位于广渊以北约10公里处,东北距重庆县城约12公里,紧邻广渊至重庆公路。班矿及周围地区大小山头连绵起伏,海拔在400米至800米之间,坡度一般都在40度左右,沟深谷狭,林密洞多,公路在群山间蜿蜒而过,形成了广渊与重庆之间的一道重要屏障。这一地区的防守越军是高平省队567团残部及部分武装民军,共约4、500人。越军在公路两侧山头构筑了各种工事,利用山顶、山腰、山脚的有利地形布设了三层火力圈,射界开阔,火力配系严密,紧紧锁住了广渊通向重庆的交通要道。因为任务紧急,174团没有做好必要的准备就开始行动,各营、连指挥员也没有具体组织战斗,加上带队干部识图能力差,结果出发不久就出了问题。走到广渊北侧约2公里的楠板附近,3营没有沿公路向北直行,而是跟着2营向东走上了通往浮孟的公路;2营在进至那扎岔路口时,没有向沿西北走向沓代,而是向北走了;1营的1个连前进时也走错了路线。下午18时,团指进至郭然后才发现有2个营另1个连走错了路,团长张友臣立即命令用电台沟通各营。2营这时已走到了沓代东北侧约2公里的670高地西侧地区,因误将2瓦电台的昼、夜间频率混用,造成与团指电台联系中断;3营走到了2营南侧的兵陵山附近;1营先后占领了沓代北侧430高程点以南公路两侧各制高点,与小股越军发生战斗。由于天色已黑,地形复杂,敌情不明,经报请师指同意,团指命令1营及直属队停止前进,控制要点,在郭然、邦朗地区宿营;命令3营连夜返至沓代,同时继续用电台沟通2营。因与团指电台不通,2营自行决定在670高地附近就地宿营。为了查明敌情,为师主力向重庆发展进攻创造条件,8日18时30分,张承阁师长命令师侦察科罗香波副科长率领师侦察连(欠1排2个班),加强1个重机枪排、1个82无坐力炮排及2瓦电台2部,利用夜暗由广渊出发,沿广渊至重庆公路向那藤方向搜索前进,查明沿途地形、敌情,并夺取那藤附近巴望河上的公路桥,控制周围要点,保障师主力经此顺利通过巴望河。同时,考虑到沿途敌情、地形复杂,张师长又命令174团1营3连和1营炮兵连迫击炮排在侦察连后跟进,随时准备支援侦察连战斗。当夜21时30分,侦察连由广渊乘汽车出发,进至郭然后下车,由侦察连副连长带2排(欠5班)为尖兵排,罗香波副科长与侦察连嵇达亚连长率3排、5班和加强分队在后跟进,侦察连指导员率领摩托排部分人员和炊事班负责抢运保管员和后勤保障。3月9日1时许,副连长带尖兵2排走到430高程点北侧,发现越军在公路以东约600米处的高地上(即670高地)打冷炮。因地形复杂,罗香波副科长与嵇达亚连长命令尖兵排停止前进,同时观察越军的炮击规律(约30分钟发射一次)。当1营炮兵连迫击炮排跟上来后,罗香波副科长命令迫击炮排在公路东侧小高地占领发射阵地,随时准备以炮火掩护侦察连的行动。又命令尖兵排采取交替掩护的方法,沿公路两侧继续搜索前进。5时20分左右,侦察连进至班矿以南距510高程点西南1公里的山垭口前盘山公路附近,罗香波副科长与嵇达亚连长发现前方北侧和东侧均为高山,山上荆棘丛生,西侧是深沟和陡峭石山,地形非常险恶。为防越军伏击,罗香波副科长与嵇达亚连长命令3排长带7班跑步前进,由公路东侧山凹地插向山垭口,抢占有利地形,支援尖兵排掩护连主力迅速通过山垭口。5时30分,尖兵排和7班刚到达山垭口,连主力正进至距山垭口约300米的公路拐弯处,突然遭到北、东、西方向的三面火力猛烈射击,当即伤亡11人。尖兵排、7班和连主力被越军火力分割,重机枪排的2挺重机枪没有跟上来,与师指挥所有电台也无法沟通,情况非常紧急。罗香波副科长与嵇达亚连长观察后,判断周围越军有近2个连兵力,于是商量后迅速决断,命令5班、8班和9班抢占公路东侧的4号高地;跟随连主力的1挺重机枪和无坐力炮就地以火力压制越军;其他人员立即就地构筑掩体向越军实施火力反击。在山垭口方向,左侧的6号高地和右侧的5号高地均有越军防守,以猛烈的火力封锁住了山垭口的通道。面对前方占有兵力和火力优势的越军,后方又与连主力被分割,副连长和尖兵排毫无惧色,以4班抢攻左侧的6号高地,6班扑向右侧的5号高地,向越军猛打猛冲。6班副班长曾春华发现6号高地上的一个越军火力点居高临下,对后边的连主力威胁最大。他立即带领1个战斗小组向越军火力点接近,在小组战士的火力掩护下,曾春华借着草丛掩护不断跃进。在快要接近越军火力点时,被周围越军火力点的侧射击中负伤。1名越军扑过来想要俘虏他,曾春华迅速掏出匕首,在越军接近的瞬间猛地跃起,以熟练的格斗动作将这名越军刺死。随后曾春华投出手榴弹,炸毁了对连主力威胁最大的越军火力点。在曾春华冲向西侧的另一个火力点时,不幸身中数弹牺牲。战斗小组的其他3名战士在副班长牺牲后继续向越军发起冲击,先后有2名战士伤亡,最后1名战士奋勇冲上山背,在双腿负伤的情况下仍坚持向越军射击。在山垭口南侧,3排长带领7班冒着越军的弹雨向前冲击。7班副班长杜三才在冲锋时腹部中弹,肠子流出,他忍住剧痛将肠子塞回腹中,以饭碗扣在伤口上用腰带扎紧,继续坚持战斗。2排和7班的顽强奋战积极吸引住了越军的火力,有力支援了连主力的战斗。在连主力方向,5班、8班和9班发起勇猛冲击,经30多分钟战斗攻占了公路东侧的4号高地,歼敌一部。在连主力后方的重机枪排2挺重机枪也抢占了东侧3号高地,以猛烈的火力压制5号高地之敌,支援6班的战斗。其余部队就地构筑了部分单兵跪、卧姿掩体,以火力抗击越军。这时,公路西侧7号高地上的越军凭借岩洞中的火力点向连主力射击。嵇达亚连长很快命令跟随连主力的1挺重机枪占领4号高地西侧公路拐弯处,压制7号高地岩洞中的越军火力点,同时命令无坐力炮开火。利用曳光弹指示的目标,无坐力炮以准确的火力摧毁了7号高地岩洞中的越军火力点。激战中,重机枪排在6名正、副班长和射手伤亡的情况下,前仆后继,坚持以火力压制越军。无坐力炮排在地形受限制时,采用肩炮射击,先后以30余发炮弹摧毁了越军火力点和岩洞13个。战至6时30分,4班攻占了6号高地山背,6班攻占了5号高地突出部,7班到达山垭口,连主力也占领了4号高地并构筑了工事、掩体,终于扭转了初战时的不利态势。不幸的是,嵇达亚连长在指挥战斗时被越军射中数弹而牺牲。7时左右,174团3连赶到了战场。罗香波副科长通过3连的报话机与174团和师指沟通了联络,向张师长报告了战况。张师长随即命令174团100迫击炮连开火压制山垭口两侧高地的越军;174团3连占领有利地形向敌还击,掩护侦察连调整组织,抢救和后送伤员,巩固阵地。侦察连调整组织后,全连边战斗边加修工事,与越军形成对峙,顽强坚守阵地16个小时,有效的牵制了班矿地区越军,并将侦察到的敌情、地形等情况及时报告给了师指。在这次反伏击战斗中,师侦察连及加强部队先后毙敌80人,伤敌20余人。阵亡侦察连连长嵇达亚以下13人,负伤19人。战后,侦察连荣记集体二等功。9日5时30分,在670高地附近宿营的174团2营遭到越军冷枪冷炮射击,伤亡战士7人。团指对此作出误判,两次向师指报告说是西侧开进的师侦察连误打了2营。因情况不明,师指命令174团将2营撤到430高程点附近。在2营撤退过程中,因营指挥员组织不力,个别干部放弃指挥,有的连队队形拥挤混乱,以致遭到越军火力袭击,伤亡10多人。为查明情况,张承阁师长亲自赶到430高程点北侧观察。根据师侦察连遭越军伏击的位置、越军占领的各高地位置,判定2营不是被师侦察连误打的,而是同样遭到了越军的阻击。张师长又根据师侦察连报告的有关敌情,现地进行了反复观察和分析,判断班矿地区约有1个营的越军,占领既设阵地进行有组织的防御,企图迟滞中国军队向重庆进攻。上午10时前后,张师长果断改变决心,确定了新的战斗部署:174团1营和师侦察连在430高程点东西一线展开,控制要点,从正面牵制越军;2营沿刚撤下来的路线重新进占670高地,并插至班矿东南侧无名高地,向越军左侧后迂回包围;3营为团预备队;173团主力准备经楠翻、浮些向杭嘎攻击,其2营从公路以西沿邦朗北侧的677高地迂回至510高程点附近,断敌退路,与174团2营协同对该地域守敌形成包围;172团为师预备队,控制广渊至郭然沿途要点。174团2营是这次行动的主攻部队,攻击目标是670高地。这个高地位于广渊至重庆公路东侧、班矿以南约1公里处,由从南至北的4个山头组成(分别编为1-4号高地)。其中3号高地为主峰,东北侧约500米处有2个无名高地,标高分别为610米和620米;西北侧公路以西是677高地,其东侧山腿与4号高地东西相对形成一个山垭口,公路盘山而过;公路以西是一片高耸的陡石山,南面430高程点一线东侧有一个小无名高地。670高地及其附近地区,山脉连绵,草高林密,沟深洞多,地形非常复杂。越军在此布置了约1个连兵力,其中4号高地构筑有大型掩蔽部、3道堑壕,中间以交通壕相连接,设有明暗火力点,布置了高射机枪、60炮和82迫击炮的发射阵地;3号高地顶部大岩石的低凹处和缝隙处,构筑有数个火力点;东北方向610、620高地和西北侧677高地上,均构筑有堑壕、交通壕,并有越军防守。越军以670高地和677高地为屏障,凭险死死掐住了广渊通向重庆的要道。下达了攻击命令后,张承阁师长和张友臣团长亲自来到2营,将攻打670高地的任务交给了4连。此时4连经连续行军已是饥疲交加,但干部战士们的战斗热情仍很高涨。指导员王德义当即代表全连指战员向师、团首长表态:“请首长放心,我们4连坚决完成战斗任务,为祖国为人民打好出国第一仗!”。11时左右,张友臣团长召集4连的连、排干部到430高程点东侧交代任务:4连(欠3排,营安排执行其他任务未回连队)配属6连1排、营属机枪连1排、营属炮连无坐力炮排,从1号高地的右后方逐次沿1、2、3、4号高地进攻,配合173团2营夺取山垭口。战斗中,174团100迫击炮连、高射机枪连和营属82迫击炮担负火力支援。受领任务后,连长朱国良和指导员王德义研究了当面的敌情、地形,决心首先抢占1、2号高地,然后向3、4号高地发展,最后全部攻占670高地。战斗部署是:副连长陈由溪带领1排为突击排,加强重机枪1挺、82无坐力炮1门、火箭筒2具,在连的右翼担任主攻;2排加强重机枪1挺、火箭筒2具,在连的左翼担任助攻;6连1排为预备队;以60炮2门、重机枪1挺、82无坐力炮1门组成火力队,由连指直接掌握。9日12时40分,4连由430高程点东侧无名高地附近开始出发接敌。13时30分,各排到达1号高地南侧的山脚下的进攻出发地。朱国良连长命令火力队的60炮首先向1号高地发射了9发炮弹,掩护步兵发起冲击。1号高地的越军兵力、火力较弱,1排进至1号高地南侧斜面时,击毙越军哨兵1名,一举占领了1号高地。4连继续向2号高地进攻时,遭到越军炮火、步枪、冲锋枪的猛烈射击,加之地形不利,前进受阻。朱国良连长立即请求营炮火支援。营82迫击炮向2号高地进行了猛烈射击,越军在营炮火压制下停止了射击,1、2排趁机从左、右两侧同时向2号高地发起冲击。当营炮火一停,越军又开始了射击。陈由溪副连长很快组织配属的火箭筒占领有利地形,连续打掉了越军几个较暴露的火力点。1、2排猛打猛冲,用手榴弹炸毁拦路的越军暗火力点,不断向顶部推进。1排最先冲上山顶,消灭了大部分守敌,残敌沿交通壕逃走。14时50分,夺取了2号高地。攻占了2号高地后,因为连续行军作战,没有休息,没有吃饭,4连官兵们的体力消耗很大。加上天气炎热,战士们的水壶都空了,以致有6名战士中暑昏倒,还有30余人出现程度不同的中暑现象,战斗力受到很大削弱。朱国良连长和王德义指导员立即进行组织,号召各排长和党、团员带头克服困难,并采取相应的救护措施,后运伤员和中暑昏倒的人员,同时向营指报告了情况,请求补充弹药和饮水。经过短暂的休整和部署后,4连不顾疲劳,于15时30分向主峰3号高地发起攻击。3号高地上的越军火力点很隐蔽,依托洞穴和石缝,从五处同时向4连猛烈射击。攻击分队猝不及防,当即伤亡8人。朱国良连长想组织火力压制越军,但加强的重机枪、82无坐力炮因受地形限制还未跟上来。朱连长紧急请求营炮火再次进行支援,营82迫击炮打了3发炮弹后,因弹着点距4连冲击队形太近,朱连长又呼唤营炮火停止射击。接着朱连长指挥2门60炮向越军阵地射击,连打了18发炮弹,也未能奏效。危急时刻,陈由溪副连长指挥5具火箭筒向越军火力点抵近。因山坡上的杂草又高又密,无法卧姿射击,火箭筒手不顾危险地采用立姿发射,连打了22发火箭弹,摧毁越军4个火力点。被越军火力压制的1、2排趁势发起冲锋,分组交替前进,互相掩护,引诱越军开火暴露,然后用手榴弹将敌火力点消灭。经过一个小时激战,4连于16时30分攻占了主峰3号高地。在4连攻击3号高地时,营长命令6连2排运送弹药和水前往支援4连战斗。6连连长臧宝兴带领6连3排也从2号高地东侧无名高地冲上来加入战斗,协同4连攻击3号高地。4连攻占3号高地后,遭到4号高地和东北侧620、610高地越军的猛烈射击,同时发现4号高地有部分越军在向后逃跑。由于加强的重机枪、82无坐力炮还没有跟上来,轻武器打不到逃跑的越军。朱连长将这一情况向营指报告,并请求团炮兵实施拦阻射击。团100迫击炮很快发射了几发炮弹,但没有打到逃跑的越军。为了迅速攻占4号高地,朱连长、王指导员与6连臧连长协商后,重新调整了攻击部署:6连臧连长率6连2排和1排、3排部分兵力向4号高地东侧攻击;4连2排向4号高地西侧攻击;4连1排转为预备队。在部署攻击的过程中,加强的2挺重机枪已经赶了上来,朱连长命令他们在3号高地占领发射阵地,担任火力掩护。攻击发起后,朱连长组织轻重机枪和火箭筒、60炮等火器压制越军火力,4连1排也开火掩护,左右两路攻击部队迅速滑下了3号高地北面约7、80度的陡坡,分别从东西两侧向4号高地攻击前进。越军此时斗志已失,转身沿堑壕向北溃逃,朱连长立即指挥重机枪向逃敌进行火力追击。臧连长指挥6连2排向高地冲击,因阵地上的越军火力点比较分散,便采用分组交替掩护的队形,边搜索边前进。在占领越军高射机枪阵地后,发现4号高地东南斜面有越军1挺重机枪仍在射击。臧连长命令火箭筒手向其打了一发火箭弹,将这个火力点摧毁。随即2个战斗小组从不同方向同时冲上去,以抵近射击和手榴弹将残敌消灭。4连2排在向4号高地西侧运动过程中,2排长姜良松观察到从高地西侧不便迂回,果断带领全排从6连2排攻击方向的右后侧迅速插至4号高地的北面,沿堑壕进行搜索,在掩蔽部里击毙1名越军。17时30分,4连与6连全部攻占了4号高地,插至班矿东南侧山垭口。朱连长随即赶到4号高地,向营指报告了情况。根据营长的指示,6连长带领6连1、2排返回了3号高地,转入防御。4连就地搜索清剿,加修工事,巩固阵地。当晚,团指转来了师、团通报,嘉奖了4连。这次进攻670高地的战斗,4连在6连协同下,战斗5个小时,连续攻占越军4个高地,摧毁敌9个明暗火力点,共毙敌48人,缴获60炮1门、冲锋枪3支、步枪2支、炮弹70余发、各种枪弹约3000发,以及一批被服装具等。4连和6连阵亡3人,负伤14人。战后,174团4连荣立集体一等功,被50军党委奖给一面“勇往直前克敌制胜”锦旗。173团2营从公路以西沿邦朗北侧的677高地向其东侧山垭口迂回,准备与174团2营对守敌达成合围。在穿插途中,173团2营走错路线,遇到了陡石山的悬崖峭壁拦路。因指挥员决心不够,没有采取有力措施,以致当日未能插到指定位置。天黑后,班矿地区部分越军向北逃跑。为防止初上战场的58师遭到越军夜袭,50军首长指示58师当晚组织防御,天亮后再战。师指命令各部队当晚就地宿营,并派出警戒分队占领要点进行翼侧保障。同时,命令已经坚守阵地16个小时的师侦察连撤回邦朗以南地区休整。 当夜,173团1连5班在梭花西侧无名高地与前来夜袭的越军发生了战斗。梭花是一个小村庄,位于广渊以北约5公里处,北、西、南三面环山,东面是广渊通向重庆的公路。在梭花西侧有一个2、300米高的无名高地,与南北两侧的山头相连,俯瞰东侧的广渊至重庆公路。9日白天,173团1营在广渊至重庆公路西侧进行搜剿。1连1排在梭花西侧无名高地东面山腰一个山洞内发现了2000多斤大米及食油、汽油、自行车、枪通条、急救包、水壶、腰带等物资,还有熄灭不久的灰迹和刚用过的锅碗。根据这些迹象,营长判断这股越军刚逃走不久,有可能在入夜后返回偷袭中国军队。为保障在公路两侧宿营的团主力安全,营长命令1连、2连派出部分警戒分队,占领梭花西侧无名高地及其南北两侧高地,担任警卫任务。根据营长的命令,9日下午,1连2排长率5班占领了梭花西侧无名高地,分3个战斗小组形成环形警戒;6班和8班占领了北面的2个高地;2连7班、8班占领了南面的高地。17时前,营82迫击炮排对梭花西侧无名高地及南北两侧的重要目标测量了距离,标定了射向,做好了火力支援的准备。入夜后,5班先后发现梭花西侧无名高地西北方向的那更村附近有人在走动,并且还燃起了5堆火。在报告了营长后,2排长根据指示命令5班各组加强观察和警戒,不要过早暴露自己,越军不到近前不要开火。10日3时许,发现高地西南侧有2名臂戴白色标记的越军在向高地上运动。当接近至20米左右距离时,警戒西南方向的5班第3组突然以冲锋枪、手榴弹进行阻击,将2名越军击退。不久,有约1个班越军从西侧向高地隐蔽接近。带领第2组警戒的5班副班长发现后,命令身边的一名战士返回高地顶部向2排长报告。这名战士在运动途中被越军发现,遭到射击。副班长立即以手榴弹向越军还击,但因投弹姿势过高,被越军枪弹击中负伤,不久牺牲。在高地西北侧的5班长迅速带领第1组的2名战士赶过来增援,以手榴弹和步枪火力将来敌击退。4时许,有10余名越军又从高地西南侧扑了上来。在双方相距30余米时,2排长指挥第3组连投手榴弹12枚,将这股越军打退。因为5班火力隐蔽较好,机枪一直未开火,仅用冲锋枪、步枪和手榴弹近战歼敌,越军一直没有弄清高地上中国军队的位置,只好盲目进行射击。不久,听到山脚传来越军的喊声,并看到约2个班的越军从西侧向高地上运动。2排长立即通过步谈机请求营炮火支援。营82迫击炮排很快按照标定的射向开火,2排长又两次呼叫修正弹道,连续发射50余发炮弹击中敌群,粉碎了越军的这次冲击。5时30分左右,有7、8名越军利用高地西北侧的陡坡死角隐蔽接近,突然向5班第1组阵地投来2枚手榴弹。5班长指挥轻机枪和步枪占领有利位置向敌开火,并投出10多枚手榴弹,再次将越军打退。此时,天已拂晓,5班胜利完成了警戒任务,于10日10时撤回。这次警戒战斗,5班兵力配置得当,沉着应战,有效保存了自己,重创了敌人。因没有组织打扫战场,根据目视及战斗进程,5班估计歼敌约30余人。自己牺牲1人。10日8时,奉师指命令,各团继续向班矿之敌发起进攻。174团向东发展进攻,攻占了郭瑟至巴望河公路桥之间的几个高地,歼灭越军约1个排。当晚,174团3营进至巴望河南岸,发现公路桥已被越军炸毁,不便立即渡河,于是控制要点后就地转入防御。173团3营从2营左翼加入战斗,在师炮兵群猛烈火力的掩护下,接替2营继续向677高地东侧山垭口攻击前进。11时许,173团3营进至班矿,与174团2营会合,完成了对班矿地区守敌的合围任务。师指命令173团除留3营9连配合174团行动外,173团主力沿那卡、浮些向杭嘎方向搜剿。在那卡地区,173团先头部队遭遇小股越军阻击,经过战斗毙敌中尉连长以下11人,将那卡占领。当晚173团控制要点,就地宿营。根据广州军区前指命令,将123师炮兵团配属给58师。10日下午,123师炮兵团进至郭然附近,占领了发射阵地。11日8时30分,174团3营一部从巴望河公路桥下游约1公里处的堤坝徒涉过巴望河,并控制了若瓦、楠吞附近高地,掩护工兵分队在河上架桥。13时30分,师指接到广州军区前指命令,因162师已从茶灵进入战斗,经杭嘎向重庆发展进攻,因而免除了173团向杭嘎进攻的任务。师指命令173团转为师预备队,172团进入战斗,加速向前开进,在12日拂晓前全部进至巴望河公路桥以西地区。历时3天的班矿战斗至此结束。58师一举攻占了越军在重庆以南重点防守的要点班矿,对广渊至那藤桥沿线两侧的12个高地进行了清剿。班矿守敌在58师的四面围攻之下,大部被歼,残敌则钻山入林,分散潜藏。58师共毙敌250余人,伤敌160余人,俘敌2人。重庆是越南高平省东北部的一座县城,毗邻广西靖西县,是这一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驻守重庆地区的越军是高平省队567团一部,及重庆独立营和部分武装民军。在茶灵、广渊、下琅等周围要点失守后,一些建制不同的残余越军也逃至重庆及其附近山区,企图凭借有利地形与中国军队周旋。然而,重庆地区位于广州军区南、北两大集团沿4号公路形成的大包围网的口袋底,在此地顽抗的越军已陷于孤立无援、腹背受击的境地,基本上失去了有组织的抵抗能力。打下重庆,扫清高平东北地区的最后障碍,并清剿残敌,守护公路,掩护兄弟部队安全撤回境内,是58师肩负的最后的重要任务。3月11日晚,58师主力进至巴望河南岸地区后,师指即命令工兵分队加快抢修巴望河公路桥,并确定了攻占重庆的决心和部署:172团沿广渊至重庆公路东侧攻击,以一部兵力沿公路前进,主力经若瓦、那门、盘沱攻占重庆东北侧高地;174团沿广渊至重庆公路西侧攻击,以一部兵力沿公路前进,主力经戈汪、若看,攻占戈肉北侧高地,对重庆形成包围;173团为师预备队,并负责掩护后方安全;配属的123师炮兵团先在郭然,后进至脱勾地区附近占领发射阵地,以火力支援一线步兵战斗。12日7时05分,123师炮兵团以炮火掩护172、174团向重庆地区守敌发起进攻。174团在那交地区突破越军防御,推进到公路西侧,以1营为先头营,向门登、古芳方向攻击前进。172团通过了修复的巴望河公路桥后,以2营为先头营,沿公路东侧搜索前进。172团前身是闽东红军独立师改编成的新四军第3支队第6团,人称“老六团”,是20军中唯一的红军团,可惜出场稍有点晚。10时30分左右,172团2营的前卫4连在进至古芳东南1公里处公路桥东北侧山脚时,发现在古芳东侧无名高地上筑有越军工事。这时,在公路西侧前进的174团1营前卫3连也已进至古芳南侧,突然遭到了古芳东侧无名高地上的越军轻重机枪、60炮猛烈射击,前进受阻。公路东侧的172团4连尖兵排2排迅速反应,带队的副连长命令配属的1门82无坐力炮和1挺重机枪占领阵地进行火力掩护,同时命令2排各班分组向古芳东侧无名高地山脚跃进。在步兵遭到越军火力扫射时,副连长组织发射曳光弹指示射击目标,82无坐力炮先后发射6发炮弹摧毁越军轻重机枪各1挺。此时,后面的团、营属迫击炮也已开火,以猛烈的火力压制高地上的越军,2排各班趁势冲到高地山脚占领了冲击出发阵地。当团、营炮火向前延伸后,副连长指挥3个班成战斗队形,正面进攻,两翼合围,迅速发起冲击。各班以小群多路交替掩护,经过40多分钟战斗,一举攻上了山顶,毙敌8名,其余越军逃散。2排随后占领阵地进行警戒,掩护营二梯队6连沿无名高地东侧山口向盘沱方向搜索前进。在172团4连2排攻击古芳东侧无名高地时,174团3连也越过战斗分界,经过战斗攻占了古芳东侧无名高地的西北侧山头,歼灭越军约1个排,随后继续沿公路搜索前进。攻击发起后,张承阁师长紧跟各团第一梯队营后前进,亲自观察战场局势。根据172、174团均进展较顺利的情况,10时30分,张师长命令各团第二梯队迅速进入战斗,并命令172团用团属汽车运载1个加强步兵连快速向重庆突进。11时,123师炮兵团从郭然转移到脱勾地区占领了发射阵地。11时40分,123师炮兵团向重庆及其周围制高点进行了10分钟火力急袭。随后,左右两路攻击部队向重庆县城迅速发起突击。172团3营7连奉命乘汽车沿公路快速向重庆县城开进。到达重庆外围后,连长郑光标指挥全连下车,轻装跑步前进。12时30分,前卫3排在重庆县城南侧与小股越军遭遇。副连长杨相土指挥3排猛打猛冲,迅速冲入县城。2排随后紧跟上来,向县城内扩大战果。不久,174团1营2连也突入了县城。县城内的守敌早已无心恋战,四散潜逃。172团7连和174团2连沿街搜索前进,没有遇到越军有组织的抵抗。14时03分,控制了重庆县城各要点。与此同时,172团主力相继攻占了重庆以南的盘沱、班张和重庆北侧的瞥嘎地域制高点;174团主力控制了重庆以西的杭外、戈肉地域的制高点。攻占重庆的战斗至此结束,58师共歼敌200余人。3月12日19时30分,50军前指命令58师转入清剿,歼灭分散潜藏的残敌,搜剿越军隐藏的仓库物资,保障回国交通线周围的安全。师指很快布置,决心采取各团分片包干,重点清剿的战法。命令172团负责清剿重庆南侧外围的巴宝、班张、东官、505高地地域之敌;174团负责清剿重庆西侧、南侧、东南侧附近的那棍、布朗、汤利、杭外地域之敌;173团进一步肃清郭然至古芳公路两侧地域之敌。13日上午9时,58师各团统一开始行动。清剿进行得比较顺利,各部队只遇到一些零星残敌的抵抗,采取分片包干、短兵相接、小组对分散、潜伏对偷袭、围攻对山洞的战法,迅速将其粉碎。遇到可疑的山洞,攻击部队就用炮火、炸药、火箭筒、手榴弹予以摧毁,不留死角。经过搜剿,缴获了一批越军隐藏于山洞中的物资。因各团所携带的弹药、给养较充足,携行量过重,缴获的物资无法全部带走。按照上级在战前的规定,除能带回国内和分送给当地越南群众的部分外,其余物资均就地销毁。14日7时30分,师指命令172、173、174团均出动2营,重点清剿东新、柏哥地域残敌。接令后,各部队很快出发。172团2营和173团2营向东新之敌发起三面合击,174团2营分两路从东侧直扑柏哥。经过战斗,歼灭了两处地域内的残敌。14日10时,58师接到50军前指电示:限16日18时前全师通过中越边境62号界碑回国。炮兵和车辆于14日12时沿济追、72号界碑回撤,并于16日12时前全部回撤完毕。张承阁师长等人经过研究,决心谨慎行动,逐步收拢部队,缩小部队之间的间隔距离,防止越军逆袭,采取逐段跃进的方法,交替掩护,边剿边撤。命令最前面的172团担任开路任务,最后面的173团炸桥破路,摧毁撤退沿途的越南军事设施。各团接令后迅速开始行动。14日16时,172团先头部队进至班张,173团进至重庆,174团由郭来、杭外快速东进,超越173团进至玻垓地区。15日5时20分,师指又接到50军前指电令:博斗附近有敌兵工厂,要认真清剿。师指立即局部变更了部署,从师直属队和2个步兵团抽调出8个连队,迅速东进,清剿了博斗附近10平方公里的地域。11时30分,在那姆东北侧发现了一个较大的山洞,有电缆、电线通入洞内,洞口还埋设了多层地雷,不易进入。搜剿部队即以火力封住洞口,掩护工兵上去攻击,将山洞炸毁。随后,各团继续交替掩护回撤。从博斗向北,通向62号界碑的沿途道路蜿蜒崎岖,车辆难行。58师各团全部下车,一律步行前进。在博斗、弄楠附近,有零散越军向58师进行了两次袭扰,都被58师迅速击退。进至交盖地区,通向边界的都是羊肠小路,很难通行。为减轻负重,部队将少数战利品在此销毁。15日12时30分,先头的172团3营进至62号界碑附近,打通了回国的道路。在这次对越作战中,58师谨慎持重,稳扎稳打,前后战斗9天,各级指挥所、后勤系统和部队连以上单位均未因遭越军袭扰而受损,也未因行动不慎而失利。共毙敌629人,伤敌209人,俘敌3人,自己伤亡235人,敌我伤亡比为3.67:1,以小的代价较好地完成了广州军区前指赋予的作战任务,显示出了一支老部队的优良素质。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军历任军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