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格局发生了变化,新型国家的猩球崛起1?

在线招聘虽然帮助很多人找到了工作,但是虚假信息却从来没有断过。[]
5月23日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在宁开幕[]
我们人民共和国的航船正在破浪前进……[]
& & & 正文
港媒称金砖国家正成为全球政经发展重要力量
【字号:&&】【】
  香港中评社2月1日发表评论文章称,随着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快速崛起,成为推动国际体系和国际关系演变、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而金砖国家实力的不断壮大与政治、经济地位的日趋上升,不断加强多层次互利合作,加强在国际与地区事务中的协调与配合,建立全球化时代新型国家关系。
  文章称,自金融危机以来,金砖国家一直承担着全球经济增长主引擎的角色,金砖国家早已成为新兴经济体“群体性崛起”的代名词。而欧债危机的爆发也进一步凸显了金砖国家整体基本面的相对健康。美元的长时间弱势,给新兴市场国家的崛起创造了机会,金砖国家的腾飞,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弱势美元。中国的国际收支,十年始终处于顺差状态,积累起了3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 巴西、印度和俄罗斯的经历类似,也是高速经济成长和巨额国际资本的累积。
  文章指出,事实上,金砖国家的麻烦已经开始。由于金砖国家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国情迥异,金砖国家面临诸多挑战,金砖之路前途光明但却漫长而曲折。 因此,金砖国家应在现有的合作基础上,根据各自国情采取协调一致的应对措施,加强务实合作,尤其是基础设施和贸易融资方面的合作。金砖国家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中应不断加强协调,加大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中的发言权和代表性,高度警惕全球贸易保护主义。
  文章认为,金砖国家迅猛增长的经济今后将转化为政治影响力,正发展成为一支新的世界地缘政治力量,并削弱欧洲大西洋联盟的影响力。金砖国家在2050年前有望成为全球第四大经济组织,挑战西方主导的国际金融秩序。
  文章最后称,金砖国家至今仍没有形成一种组织性、高度制度化的安排机制,结构松散,没有约束力,内部矛盾也未能有效化解。 因此,在现在以及今后一段时期,金砖国家只有深化彼此间的金融合作,加强经贸往来,实现优势互补,加强能参与国际政治、经济议题设计的高端人才队伍建设,在货币和金融领域加强合作与沟通等,以新合作应对新挑战,推动国际金融合作机制建设,从而带动全球经济重心转移,在国际事务与地区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编辑:景雯雯&&
因为张柏芝而备受关注的张柏芝妈妈,本...
&|&&|&&|&&|&&|&
中国江苏网(江苏中江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移动网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因特网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中美关系与世界格局的变化——对当前中美关系的思考
作者:蒋振西 &&来源:《和平与发展》2014年1期发布时间:
摘要: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与发展的道路。今后,中国将会与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上所有国家共同努力,建立世界的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
  [内容提要]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其重要性和复杂性已超越了两国的范围,对亚太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具有重大影响。中美关系事关世界大局,在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形势下,中美两国应在共同利益与共同责任的基础上,平等互利、加强合作,促进地区稳定与世界和平。
  [关键词]中美关系 新型大国关系 世界格局变化
  2013年6 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安纳伯格庄园会晤,双方就建立&不对抗不冲突、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达成共识。[1]同年7 月,中美第五轮战略与经济对话围绕中美全面关系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进行密切沟通,相互坦诚对话,达成了多项共识。此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内涵不断得到充实,中美双方在双边、地区、全球各层面积极拓展协调与合作,有力推动两国关系取得了重要进展。
  一、当前世界格局的变化
  (一)当前世界格局变化的特点。当前,国际形势的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导致了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一是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与合作日趋加强。此外,信息技术有力推动了世界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极大便利了人们的生活,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二是全球政治向多极化发展,冷战后一度出现的由美国主导的&一超独霸&局面正向世界多元化方向发展,现已形成了欧洲、亚太、北美等多个力量中心。欧盟、非盟、上海合作组织、东南亚国家联盟等地区组织也十分活跃,成为地区维持稳定与发展的重要保证。这些地区中心间开展不同形式的合作与发展,建立了经济共同体,对世界的和平与繁荣起到了积极作用;三是一些新兴国家的崛起,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快速增长,中国、俄罗斯、巴西、印度、南非五国在2012 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14.8 万亿美元,占世界GDP 总量的20%, 其综合实力明显上升;四是国际组织日趋活跃。以联合国为主导的国际组织在多个领域发挥主导作用。2008 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后,由世界传统大国与新兴大国组成的&20 国集团&作用凸显,为世界经济的复苏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五是世界安全威胁呈现多样化趋势。当前,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等带来的非传统安全威胁更加突出。网络安全、太空安全、海洋安全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新领域。
  (二)美国与中国的实力对比出现变化,双方差距不断缩小。目前,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在经济、科学技术等方面都占据领先优势,在世界上建立了广泛的经济与军事同盟体系,其综合实力远超过其他国家。但近年来,美国实力地位有所下降。2008 年出现的世界金融危机对美国的实力是一个严重削弱。当前,美国在世界经济中所占的份额有所下降,2012 年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为15.68 万亿美元,大约为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22%。 近来,由于国内经济困难,美国被迫削减政府开支。2013 年9 月,美国由于两党政治的&极化&,导致部分政府机构关门,使人们感到茫然,不得不问&美国到底怎么了?&,斯诺登揭密事件则暴露了美国在世界范围内对其他国家进行的窃听活动,使许多国家领导人公开对美国表示愤怒,要求美国道歉。许多国家包括美国的盟国对美国在世界上的领导力与影响力提出了质疑,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的学者对此表示担忧。
  与此同时,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现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随着综合实力的明显增长,中国成为世界和平的中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日益突出。中国在抗击世界金融危机、促进世界经济恢复中也发挥了突出作用。在参加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亚丁湾护航、打击索马里海盗的行动中,中国军人表现优秀,贡献卓著。虽然近年来中国经济有了较快发展,但就整体而言,中国与美国的实力差距还是十分巨大的。
  (三)国际关系网络化趋势明显。当今世界,主权国家之间,以及国际组织之间组成了复杂的网络体系,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国际组织的建立与国际准则的制定使得国家关系变得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这是自&威斯特伐利亚&国际制度建立以来最为明显的变化。当前出现的许多世界性问题,如气候变化、恐怖主义、跨国犯罪等,这些问题使得任何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都无力单独解决,需要世界上许多国家之间以及国际组织之间相互合作才能共同应对。
  二、深化合作中的中美关系
  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需要中美之间的广泛深入合作。在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大背景下,中国与美国的关系也正在发生变化。中美关系既不同于20 世纪初欧洲国家间的关系,也不同于冷战时期美国与苏联的关系,它具有鲜明的21 世纪特征,即相互依存度增加,合作领域增多。
  当前,中美关系存在着合作的积极因素:一是中美有共同合作的基础。中美之间存在着共同利益与共同责任,中美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对世界和平与安全有不可推卸的共同责任。中美在维护亚太发展和安全方面有着广泛共同利益,双方共同努力促进亚太地区及全球的和平、稳定与发展,不仅符合两国的共同利益,也符合地区国家的期待。近年来,中美两国在应对世界金融危机、处理朝鲜核危机与伊朗核问题中进行了有效合作。二是自1979 年中美建交以来,两国关系经过多年的风雨历程,彼此了解较深,已形成许多共识。美国政府一再强调,一个强大、繁荣的中国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中国也表示希望美国在世界和平与安全中,特别是亚太地区发挥积极、建设性的作用。三是中美两国有深厚的经济利益和合作基础。2012 年,中美双边贸易额达5,000 亿美元,中国持有美国国债1 万多亿美元。中美两国在处理国际金融危机、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有着共同的利益关切。四是中美两国建立了广泛的交流机制,保持了沟通通畅。目前,中美之间除了首脑会晤、战略与经济对话高层交流机制外,还在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领域建立了90 多个交流机制,在经济、科技等领域实施了具有实效的合作项目,取得了丰硕成果。中美军事合作这一敏感领域也取得重大进展,两国国防部长实现了互访,两国共同进行海上和人道主义救援等演习,军事交流机制不断加强。2013 年11 月,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访问美国前专门撰文指出,在中美关系中&人文交流与战略合作、经贸互利一道成为三大支柱&。&中国现有23.5 万学生留学美国,是美最大留学生来源国,美国&十万强计划&推动6.8 万学生来华留学。& 2012 年7 月,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第五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讲:&只要中美双方不断加强对话,客观理性看待彼此战略意图,尊重各自选择的社会制度与发展道路,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理解对方的文化传统与思维方式,互信水平就会不断提高。&
  三、当前中美关系中的突出问题
  中美建交35 年来,双方关系经历过多次风雨。中美在加强合作的同时,也还存在竞争,使两国关系不时出现波折。
  (一)美国炒作&中国威胁论&。美国一直将中国视为&竞争对手&,认为中国将挑战美国在全球的领导地位,因而特别关注中国对美国的&威胁&,想方设法&牵制&与&防范&中国。美国有些人对中国抱有成见,甚至敌意,他们大肆炒作&中国威胁论&,将中国作为防范、打击的目标,试图遏制中国。多年来,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装备,不惜挑战中国的核心利益,多次造成两国关系的严重倒退。2012 年以来,在中国与日本的海洋主权争端中,美国偏袒日本,加剧了地区紧张,使地区冲突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中国曾多次表示,中国不会对美国造成威胁,但美国好像听不进去,依然我行我素。
  (二)中美之间出现军事对峙。美国军机、军舰对中国沿海抵近侦察,引发多起事件。2001 年,中美在南海出现过撞机事件,2009 年发生了&无瑕号&事件,美国在中国近海对中国进行电子侦察。2013 年11 月出现的&考彭斯&号巡洋舰进入中国舰队防区,与中国航母编队近距离相遇,虽然两国舰只按照规程进行了妥善处置,但美国军舰对中国沿海进行抵近侦察显示出对中国的不友好,不信任。
  许多中美学者认为,当前中美之间出现的诸多冲突和摩擦是由于双方缺少互信、相互猜疑造成的,从而影响了两国关系的稳定发展。诚然,互信是两国关系发展的关键。但在中美当前关系处于&非盟友&的形势下,要建立互信并非易事,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加强互信。近年来,中美之间的战略对话提升了两国战略互信的高度,中美之间广阔的合作领域也有助于互信的建立。当然,中美建立战略互信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并且需要政治、经济等多种因素的促进,更需要中美双方作出长期不懈的努力。
  (三)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对中美关系产生了消极影响。2010年以来,美国公开提出&转向亚洲&,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对此,美国强调这是为了保持它在这一地的国家利益与领导能力。与此同时,美国也将中国视为其在亚太地区的主要战略对手。[1]将中国看作是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唯一能对美国的地区影响力和力量投送能力形成潜在、长期、严重挑战的国家。2012 年初,美国防部发布《防务战略指南》,向美军明确下达了在&反介入和区域拒止&条件下实现力量投送的任务;[2]美军参联会又在&空海一体战&构想基础上,提出《联合作战介入构想》。在美国人眼中,在亚太地区具有&反介入和区域拒止&能力的国家不多,中国算是一个。所以,美国的&空海一体战&针对中国的意图十分明显,至今美国人对此并不讳言。
  此外,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基石是要在亚太地区发展军事同盟关系,将盟国体系作为其安全战略的基础,这就势必要排斥地区内的非美国盟友的其他国家。与此同时,美国的某些盟国自恃有美国撑腰,在地区热点问题上不断制造麻烦,使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受到严重损害。此外,美国还在亚太地区主导&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有意抬高加入门槛,借机排斥有关国家,并且与东盟国家倡议的&地区经济合作伙伴&(RECP)形成对持之势。近年来的实践证明,美国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实际上破坏了亚太地区的平衡,造成了亚太地区的不平衡。
  四、对发展中美关系的思考
& & 在当前形势下,中美关系已超越了双边范围,必需用国际视野来看待和处理中美关系,将中美关系融合于当前国际形势的发展之中,融合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之中。为此,中国在坚持和平发展的道路、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应在更加广阔的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为此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一)在加强中美合作的同时,加强危机管控能力。当前,由于中美存在结构性矛盾,双方社会制度不同,国家利益与文化价值观明显差异。因此,如何处理中美之间既合作又竞争的关系确是一个现实问题。今后,中美关系将会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在起伏中前进,曲折中发展。所以,除了在对美关系中坚持平等互利、增强互信、拓展合作领域之外,必须建立危机管控与处理机制,在双边对话中制定合理的行为准则,以有效应对与处置突发事件。
  (二)增强综合国力,应对多领域的安全挑战。综合国力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标志,同时也是该国在世界上所处的政治社会地位的基础。近年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极大地提升了中国在世界上的政治地位,增强了参与和处理世界事务的能力,大大拓展了与许多国家的合作领域。与此同时,中国也面临安全领域中的挑战,包括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海洋权益、消除网络安全威胁等。对这些现实的挑战,都需要有积极的制衡措施。但是,从根本上讲,只有全面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使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上都成为世界一流强国,才能比较彻底地解决现存的问题。
  (三)推行全方位外交,发展新型大国关系。在当前世界多极化的形势下,大国之间的双边与多边关系是国际关系中的重要环节。世界上许多问题不是中国或美国所能解决的,也不是中美两国联手就能解决的。为此,中美合作应秉持&开放&、&包容&的姿态。一定要同世界各国加强合作,与国际社会一道应对挑战。为此,中国除了重视与发展与美国的新型大国关系外,还要与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使中国的外交战略得到全方位提升。今年,中国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打造&中国- 东盟自贸区升级版&等一系列重大倡议。这些倡议符合有关国家利益,引领了地区合作方向。世界是一个大家庭,需要大家共同为世界和平与地区安全发挥积极作用。
  (四)坚持国际正义,在国际舞台上争取更多的话语权。当前,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国际组织以及许多地区组织在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中发挥了突出作用。国际组织是联系不同国家的纽带,在当代世界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制定国际法规、建立国际秩序的重要平台。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有能力、也有责任在国际组织中发挥重要作用,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保持地区安全与稳定。中国是现有国际体系的参与者,中国不会挑战现有国际秩序。但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一员,中国应努力促成国际组织的改革与完善,不断提高中国的规则制定权与话语权,保护发展中国家的合法权益,维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公平正义,不断促进世界政治与经济的全面稳定发展。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与发展的道路。今后,中国将会与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上所有国家共同努力,建立世界的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
我的态度:
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外交观察》第三辑的主题是“21世纪的新型大国关系”。本期中,美国与俄...
双文化并存的原因,是由于各个国家现代化发展有早有晚。“发展有先后……
双文化并存的原因,是由于各个国家现代化发展有早有晚。“发展有先后……
更多学者文章
粤ICP备号-2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  来源: 环球财经 作者:中国战略思想库   中国经济是全球经济的一部分,中国宏观经济走势肯定要受到国际形势的影响。因此探讨中国经济问题时一定要放到全球格局大趋势下来分析。这一轮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和政治环境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因此我们需要重新梳理未来10年中全球政治经济一些大的发展趋势,从而明确中国未来10到20年的发展战略。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一、全球经济未来十年将持续低迷  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已经过去了5年,并未得到有效遏制,反而愈演愈烈。在此影响下,未来10年全球经济都无法走出泥潭,将长期陷入低迷。  三高问题制约发达经济体复苏  全球主要的发达经济体占经济比重高达60%,这些国家目前陷入三高困境,即高赤字、高债务、高失业,制约了发达经济体的复苏。  2011年财政赤字占GDP的比例,欧元区是7.1%,法国是6%,意大利是7.7%,日本是9.9%,美国10%左右。2011年美国公共债务达到73%,意大利是122%,欧洲平均超过90%,法国是77%,希腊是158%,葡萄牙超过100%,西班牙超过70%。对于欧美日英这四大主要发达经济体来说,这么高的赤字和债务,只在战争年代短期出现过,在和平时代还从来没有见过。  2011年底,欧盟国家平均失业率为10.4%,失业率较高的国家基本都是欧洲南部国家,其中最为严重的是西班牙和希腊,失业率在20%左右。更严重的是,现在各国用尽了常规招数,仍然难以扭转颓势,被赋予重望的货币量化宽松政策也收效甚微。仔细分析中央银行数据,历史上从来没有在短短时间内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扩大这么多倍,下了这么猛的药,经济依然走不出来,10年之内情况恐难改观。  美欧经济仍未见底  美国的金融形势非常严峻。据美国货币监督署近期发布的一个报告称,截至去年底,摩根大通、摩根斯坦利、富国银行、花旗银行、美银这五大家投资银行持有233万亿美元金融衍生品,但他们所对应的资本金却不成比例。比如摩根大通,持有70万亿美元的金融衍生品,但对应的风险资本只有1360亿美元,相当于516倍的杠杆。摩根斯坦利持有40万亿美元金融衍生品,对应的是190亿美元风险资本,杠杆比例高达2250。当年俄罗斯国债违约事件中破产的长期资本投资公司只有30倍杠杆;而现在的五大行却存在如此巨大的杠杆,可见金融风险远未结束。  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各界极度关注摩根大通的衍生品巨亏,因为其持有的很大一部分金融资本是次级资产,容不得半点风吹草动。以摩根大通来说,只要亏0.1%,整个资金链就会崩溃。所以,当前形势表明,美欧要应付这些烂账需要很长时间,经济仍未见底。真正要把资产负债表修复,未来10年时间恐怕未必够,要知道日本用了20年都没有走出来。  另外,再工业化也不能将美国经济带出危机。因为全球金融市场是一个美元体系,美国一直通过向全世界输出美元获得利益。而再工业化,则是通过向全世界输出产品获得利益。那样就意味着美元将无法输出,而制造业的利润又远低于通过输出美元所得。通过奥巴马这几年的表现,特别是2008年的表现,可以很容易判断出奥巴马不可能将美国带回制造业,美国的再工业化不太可能实现。事实上,美国经济还在往下走,尽管通过压低工人工资促使制造业回流,进而使得就业有所增加,但是美国的失业率仍高达8.2%,还将有更大的危机在后面。  欧洲方面,这场危机会促使欧元成为有财政统一支持的货币,政治方面也将进行整合,形成以德国模式为中心的财政平衡模式。这种整合要求欧洲不断地在经济低迷中挣扎。所以说欧洲经济没有见底,而且未来10年内不会有力量跟像中国这样的国家去竞争,因为欧洲需要解决自己的内部问题。  事实上,欧美国家已经没有更好的吸纳投资的领域。随着危机的蔓延,所有国家都将进入一个非常漫长的调整过程,不排除一些国家因为调整不成功而陷入动荡。欧洲普遍存在产业空心化现象,国家也没有能力进行大的投资,危机导致的国家离心等因素或将促使欧洲未来退化出一批发展中国家。  全球主要经济体都将进入收缩期  未来10年,主要发达国家将进入一个战略收缩期。这场金融危机严重损耗了这些经济体的力量,迫使他们不得不进行收缩。不仅是美国的收缩,也有欧洲和日本的收缩。收缩将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不仅包括各经济体尊严的丧失,还有居民实在的福利丧失。  发达经济体最主要的问题是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严重脱节,实体经济托不住虚拟经济,因此需要调整以达到两者的匹配,涨实体和收虚拟两者要平衡,这个过程恐怕要10年。《华尔街日报》对总部设在纽约的美国大公司进行调查,三分之一的企业打算或者已经把中国业务转移回美国。  在亚洲,日本经济用了15年时间、直到2005年才基本达到平衡,但接着又遭遇2008年这场次贷危机的冲击,未来日本走出来至少还要10年时间,因为该国的内部力量还在消耗,必须调动所有力量去解决金融烂账。  此外,发达国家的战略收缩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表现。首先,伊拉克战争之后,强国用军事干预来解决本地区问题的能力在减弱,用军队威慑他国已经行不通了;第二,屈从于某个国际货币的力量也在减弱,国际社会已经产生“去美元化”的倾向;第三,发达国家正在转向与发展中国家合作。  未来10年,金砖国家——包括印度、俄罗斯、巴西、南非等也将进入收缩期,因为这些国家对外部环境存在极大的依赖。有人推测印度将是金砖国家里面第一个被踢出去的国家。财年,印度贸易赤字达1860亿,出口又每况愈下。随着石油价格下跌,俄罗斯财政也面临危机。据测算,只有石油到117美元/桶,俄罗斯的预算才能平衡。巴西现在状况也不好,出口不振,资本正在严重外流。
  二、全球格局将发生结构性变化  当前全球政治格局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一是地缘政治格局发生较大变化,全球战略中心从大西洋转向太平洋;二是传统安全重新成为世界的主要矛盾,未来世界体系中的权力博弈将围绕传统安全展开。  全球战略中心从大西洋转向太平洋  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现在正在发生比较大的变化,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大西洋同盟的解体和太平洋轴心的显现。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很多,总体来看,是美国力量调整和态势收缩、欧元区对美国的排斥,以及东亚一体化进程这三股力量的共同作用,导致了全球力量中心向太平洋地区的移动。  在过去的100年时间里,整个世界是围绕大西洋来构建的,在一战之前主要是围绕欧洲,一战之后就是美欧共同主导的世界。前面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后面是雅尔塔体系,都是围绕大西洋为中心。但是,在欧盟成立、欧元流通之后,欧洲慢慢抱团,把美国从欧洲挤出去了。危机爆发之后,美欧两家虽然在很多方面协调,但是毕竟渐行渐远,已经出现了“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或者是“欧元区的欧洲”这种主张。但被挤出欧洲的美国并没有回到美洲,他开始转头经营太平洋地区。  现在全球出现两个中心,一个是以欧洲为主的环地中海地区,第二个就是以美国、中国为主的环太平洋地区。在此背景下,全球主要力量向太平洋集中,世界经济重心向太平洋转移,包括美国战略东移、俄罗斯战略东移、拉美四国的太平洋时代、澳大利亚的太平洋时代等,实际都是被中国吸引过来的。  传统安全力量博弈上升为主要因素  每年,欧亚集团都对“世界十大风险”进行预测,2012年的十大风险之首是“恐怖终结”。这意味着“传统安全”的影响力重新上升,再次成为世界的主要矛盾。而决定传统安全的最关键因素就是国与国之间的力量博弈,而不是非国家主体之间的力量较量。  现在,这一点已经有所体现。独立主权国家,特别是强国围绕经济、军事、金融以及制造、服务业等各种实力的较量重新展开,而竞争的地缘空间集中于太平洋。即形成了大陆国家集中进入太平洋,在太平洋展开权力角逐的态势。在这种情况下,国与国的简单结盟就过于理想化,不一定符合现实。因为这一过程是复杂而且不断变化的,依据各种力量角逐、博弈的结果才能决定亚太地区安全结构。我们无法事先预想应该与谁“结盟”,而必须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寻找合作的机会。  这是一个力量动态变化的均衡过程,我们的政策和战略也必须是动态变化的。短期看,今年9月俄罗斯将主持远东APEC,普京政权也摆出了东进太平洋的战略姿态,而美国要重返亚太,二者形成天然对立。普京不参加奥巴马主持的戴维营G8峰会,奥巴马也不来APEC,两巨头互不捧场,预示着两大能源、安全力量在亚太尚未找到合作的理由和方式。与此同时,在叙利亚、伊朗这个中亚油库的延长线上,美俄较量更直接。围绕东欧的导弹防御体系,美俄更是正面对立。  位居中亚南向出海口的印度,一方面关切中东、伊朗和中亚的石油,另一方面又欲“东向”日本和美国的技术与市场结合,同时不甘居中国之下,意图直取东盟,介入泛亚太合作区。  至于日本,核电危机后,油气多元化意识增强,对世界油路备加关注,也在积极调整战略,力争俄罗斯、中亚的油气资源,同时不放弃争取美国的未来廉价天然气权利。但如果日本单独行动风险巨大。所以该国欲通过合作左右逢源:一是立足海外权益,合作开发多国间陆路、海路双重管道,主导地缘油气网;二是倡导包括澳大利亚、印度、东盟和中韩的广泛自由贸易区,主导地区产业分工体系和市场;三是立足地区金融货币合作,单独主导“非美元的地缘金融货币秩序”。通过这些手段,日本欲成为欧亚大陆和印度次大陆之“门户”,直接与美国联系,主导世界体系的“三极体制”,胃口很大。  当前摆在中国面前的机会如下:一是直取亚太,正面与美国展开竞争与合作关系,确保世界体系大空间;二是在贸易、投资和货币合作上,与一切可能的国家展开广泛合作,不偏不倚,确保中国资金、中国市场和中国货币的独立地位。在全球市场间竞争上,力求奠定“纽、伦、港”大格局基础,不营造小区域,不放弃对现行货币体制和现行关键货币的利用;三是构建中国版的环保技术标准和环保市场准入标准。环境、绿色、循环是下个时代的基础技术主题,将决定产业发展的基本方向。中国环境市场具备决定世界标准的可能条件。中国应用好市场,挖掘潜力,立足长远,借用各家之长,构建中国标准和中国规则,这是未来世界体系中的权力博弈的条件。
  三、中国是惟一有可能保持高速增长的经济体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保持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中国也是惟一有能力保持未来20年高增长的经济体。全球各主要经济体的10年战略收缩,恰恰是中国可以利用的。要维持与发达经济体之间5~6个点的增速差,就需要解决好目前面临的困惑,释放出中国经济高增长的潜能,否则中国经济也将和全球主要经济体一样陷入长期低迷期。  中国亟待寻找新增长点来保持高增长  年间中国的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两方面的变化。从国内看,新世纪以来出现了住房和汽车两大消费品的爆发性需求,引导消费需求结构升级,使国内供给结构发生相应改变,能源、原材料和机械、电子产业由此获得巨大增长。从国际看,新全球化浪潮引导中国的出口结构升级,并使出口成为这一时期快速增长的需求动力。  次贷危机的爆发中断了新经济全球化的推进过程,也使中国经济退出了原有增长轨道。世界经济失衡和再平衡将使我国外贸出口面临巨大的挑战,以往“大进大出”的贸易模式很难持续。包括高投资、高出口和人口红利在内的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传统动力的衰减趋势不可避免,原有的增长动力正在消失。由于全球化的修复将需要较长时间,如果中国经济想要继续保持较高增长率,就必须寻找新的增长动力。  城市化足以推动中国经济继续保持高增长  在结构不合理时,结构本身是压抑需求的,现在硬刺激出来的需求可能过一段时间就消失了。结构调整的核心就是启动城市化,结构调整的对象是内外失衡问题、投资消费问题、产能过剩问题,这些问题都与城市化息息相关。  现代国家的经济现代化是依托工业化和城市化这两个过程完成的。工业化的过程也是城市化的过程,两者不可分割。工业化所创造的现代消费品是面向城市人口的,而工业化所带来的社会分工要求,也只有在城市体系中才能得以顺利实现。工业化要以城市化为基础,城市化则要靠工业化来推动,从经济学意义上讲,工业化创造供给,城市化创造需求。  城市化创造需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城市化引发大规模的投资需求。一方面引发生产性投资,为转入城市的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引发建设城市所需要的基础设施投资,第三方面是引发房地产投资,以满足城市人口的居住需求和企业的发展需求。粗略计算,中国从年,每增加一个城市人口,大约会引出50万元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  第二,城市化会引发更多的消费需求。因为城市人口收入要高于农村,能消费更多的商品,而且现代大工业所生产的消费品,都是以城市基础设施配套为使用条件的。城市人口比重的提升就会带来消费总量的扩张。  第三,服务产业的发展也是与城市规模的扩张密不可分的。依托于城市的大工业体系发展必须有与之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体系,如流通与通讯服务体系、金融与法律服务体系、劳动力市场与交易体系等。城市居民的基本生活保障与生活质量的提高,也离不开商业服务与医疗、娱乐等服务产业的发展。而农村受到人口聚集程度和收入水平的限制,服务产业发展空间较小。  如果在未来10年中国的城市人口比重能上升到2/3,年均20万亿元以上的投资规模就可以维持20年,年均社会消费额就可以从目前的10万亿元增加到20万亿元。2008年,中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0万亿元,出口总额按人民币计算是9万亿元,如果仅国内消费就可以增加10万亿元,则无论国际环境怎样恶劣,中国经济也可岿然不动,并且由此走向由内需所主导的长期高速增长新轨道。
  四、中国对外贸易10年内将出现逆差  如果中国经济还能继续保持高速增长,那么未来10年中国会出现对外贸易逆差。如果国家采取足够的措施促进出口,预计到2020年会出现贸易逆差;否则,2015年就会出现。贸易逆差主要来源于大规模进口石油等大宗资源产品,也就是说未来制造业将保持顺差,而资源将是越来越大的逆差。这个逆差在未来10年将消耗掉3万亿的外汇储备。  中国一旦转入城市化为主导的方向,以内需为主,把农村人消费水平提上来的话,就需要进口大量的资源。虽然,我们拥有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但是能建城市、发展工业的地方非常狭窄。我国还要解决13亿人口的粮食问题,所以不能多占土地,只有提高城市容积率。而提高城市容积率、容纳更多的城市人口的话,一定是消耗钢材更多。  我国去年初级产品进口占进口总额34%,日本这个比重高的时候超过80%,低的时候也有78%。所以,未来10年初级产品资源在我国进口当中的比重,肯定是迅速提升的过程,这样将会带来中国贸易结构的变化和资本输出结构的变化。  从出口环境来看,未来10年内中国出口环境非常严峻,欧美是我国两大主要出口市场,欧洲经济长期低迷导致对欧出口大幅下滑,对美出口将面临越来越大的贸易壁垒。欧美出现的制造业回流,美国的再工业化,也会冲击中国的贸易结构。在资源方面,美国有了油页岩技术,成为乙烯生产大国,乙烯生产成本在北美是美元一吨,到亚洲的日本、中国生产都得2500美元/吨以上。这样一来,美国对中国进口需求将有所减小。未来中国对发达国家将趋于贸易平衡。对非洲和拉美,由于市场规模比较小,出口潜力也很有限。未来10年内中国想出口的相对来说都是高附加值的产品,出口到非洲和拉美面临当地的购买力问题,更不用提方方面面的贸易壁垒问题。
  五、中国亟待确定以资源为目标的内外战略  未来中国发展,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战略都将围绕一个核心问题来展开——资源。从国家的角度来说,未来10年或者20年的主线就是满足资源需求。  以获取资源输入为核心目标的中国对外战略  我国资源问题已经非常急迫,所有其他外交、军事战略等都应以此作为核心。手段可以是多元化的,包括生产体系外移、资本输出、用资本收益获取资源等。围绕获取资源,未来10年中国国际化的模式也将发生改变,与前30年生产产品、输出产品不一样,未来可能会有大规模的过剩生产能力转移到非洲、拉美等地,而生产的本地化获得资本增值收益,借助资本输出收益购买当地的实物资源。这种国际化模式的变化也使得中国海外资产从单一美元的证券变成生产资本,未来5到10年的时间,1.5万亿左右花在美国债券上的钱,就可以逐渐稀释和转移,在其他方面得到有效利用。  这方面值得借鉴日本的经验,日本在产业转移中总共有4种方式:一是比较优势动态转移,通过转移出去,重新唤起自身的比较优势,借助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低成本,日本的比较优势再次出现;二是市场份额的占领扩大,这是基于技术或者基于资本;三是权益的获得,包括资源的、能源的权益;四是抢占战略空间,比如日本在非洲开矿,不是以单纯开矿为主,而是以开矿形成一个环保、教育、科技等软实力的渗透,使得当地社会对日本非常友好。  未来中国一方面可以利用欧美目前自顾不暇的困难形势,积极向非洲、拉美,特别是非洲国家转移过剩的工业生产能力。从相对低端的纺织、制鞋开始,产业链逐步提高,一直到高端的几大战略产业等。这样有可能在5到10年之后,在非洲这些地方将开拓出一个比较深、比较广的消费市场。另一方面,现在很多大宗进口商品,特别是初级原材料,实际上可以在非洲这些国家就近进行初级的加工和冶炼,这样国内的环境压力会大大减轻,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当地的就业率。目前,非洲国家对中国项目大量使用中国劳工非常有意见,上述做法也可以减轻这种批评的压力。另外,在转移生产能力的同时,应该尽可能与当地实现经济一体化。  以改善资源布局为目标的对内战略  中国的对内经济战略主要是以城市化为路径,当然还包括产业结构的调整。回顾几百年来发达国家的崛起过程,有一个规律性的特征:起飞的基础都是“七通一平式”固定资产的投入。意大利建城市,不光是修建城楼,还有码头、交易中心;荷兰修建了运河、水运体系和防灾体系;英国工业革命时期也是加大固定资产投入;美国则进行了大规模铁路建设和高速公路建设。这些投入导致土地价值升值,能从单位土地中产生更高的价值。  实际上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对中国经济地理进行一次再造,这种再造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基础投入。比如调水,短期内似乎见不到效果,但是隋炀帝开凿一条大运河,就决定了隋以后到清时期经济地理的变化,促成了东南沿海漕运体制的建立。现在也是这样,像高铁、重载铁路以及整个国内管道的基础建设,吸纳的资源都是未来财富的体现,不会变成制成品再流出去。当然国家的固定资产投入必须可承受,必须规划好才行。
  六、需警惕未来发生战争的可能性  在制定国内外战略时,有一点值得警惕,那就是战争的危险在未来10年是客观存在的。年西方爆发危机,随即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现在西方鼓吹“中国威胁论”,客观上来看,如果中国继续这样高速增长,确实需要大量资源;如果中国进军非洲,那里一直是欧美的地盘,这些举动都有引爆冲突的可能。  除此之外,西方的经济危机下容易产生让民众走极端的政治形态。年的那次危机,就导致希特勒这样的人物上台。激化的社会矛盾是产生战争威胁的根源,未来10年,发达经济体走收缩路线,社会福利大量减少,不免会发生社会动荡,甚至有挑起全球性战争的危险。最近有俄罗斯学者发表文章认为,欧洲和美国、尤其美国摆脱不了债务,可能就要选择通过战争来抹掉欠债。如果世界性大战爆发,中国势必难以幸免。当然,从目前的世界政治格局来看,发达国家还没有极端主义的政治势力上台。然而我们不能完全排除危机导致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
  mark..........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猩球崛起3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