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峰反黑七勇士士的故事里摸不清的虚实中"虚实"指什么 - 百度

  ●比“狼牙山五壮士”早一年的壮举  ●因英雄无语而迟到六十年的报告    建于1957年的盘山烈士陵园长眠着2700多位抗日英雄。 本报记者吴力田摄  2007年建军节将临,军史备受关注。很多人知道“狼牙山五壮士”,但不知道天津蓟县盘山,还有“莲花峰七勇士”的壮举。  2006年秋季,本报机关党委和工会组织员工到距离北京90公里的蓟县参观游览。在盘山烈士陵园的陈列馆里,当壁上出现一位老军人的形象时,耳边响起年轻女讲解员清脆如铃的声音:“在抗日战争期间,盘山发生过‘莲花峰七勇士’的故事,就像‘狼牙山五壮士’一样。”  她说的是在抗战初期的1940年,七名八路军战士,在完成阻击敌人、掩护部队转移的任务之后,从莲花峰顶西侧跳下了山崖。讲解员的声音很平和,但是她的讲述却让我这七旬老者迟钝的心灵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作为一个中国人,一个蓟县人,在我的同胞中出现了如此顶天立地的英雄集体,怎能不感到光荣和自豪呢?!  我又问自己:这样一桩惊天动地的大事件,发生在你的故乡,亏你还做了几十年的记者,为什么一无所知?  今年6月,我邀本报摄影记者吴力田一起两探蓟县,又飞四川,寻访英雄的家属亲朋、生前战友和众多知情人士,搜集有关史料,为读者提供这篇迟到了60多年的报告。
楼主发言:7次 发图: | 更多
  英雄无语 几至湮没  事情发生在67年前的1940年春天。晋察冀军区冀东军分区副司令员兼十三团团长包森,率八路军一部来到盘山东北部深山里的梁庄子,开始了创建盘山抗日根据地的伟大斗争。日本侵略军为扑灭将要熊熊燃起的抗日烈火,纠集强大兵力,分几路向梁庄子猛扑过来。面对强敌,八路军被迫转移。这时,警卫班长马卫东率领6名警卫战士,主动向包森副司令员请求担任阻击任务,掩护主力撤离。  在大部队转移的同时,七勇士开始由东坡攀登莲花峰。他们用密集的火力把疯狂进犯的日寇吸引了过来。他们利用有利地形,一边后退一边阻击敌人,像牵牛鼻子般把敌人引到了莲花峰顶。在这里,他们打光了子弹、用光了手榴弹之后,用山顶上的石块掷击敌人。  当石块也扔光了之后,面对蜂拥而至的敌人,七位勇士宁死不屈,纵身跳下了莲花峰。  这七位跳崖的勇士中,六位战士英勇殉国,班长马占东幸运地被树枝挂住,后被当地农民救下来在老乡家中及山洞里养伤,后来转到地方治疗。  七勇士的壮举,人们不会忘记。当时,十三团二营教导员王文(后曾任司法部副部长)一到二营,就听到干部动情地讲述着隶属二营的警卫班七勇士跳崖的故事。1941年,王文的简短报道刊登在十三团的《生活报》上。这是此事最早见诸报端。  当时《生活报》的编辑是十三团宣传干事、后来成为著名军旅作家的刘大为。包森副司令员在1942年光荣牺牲之前,不止一次地向刘大为交代任务,要他深入细致地采写莲花峰七勇士的动人事迹,包森还特别详细地向他介绍了马占东英勇杀敌的许多故事。不久,刘大为调离了十三团。马占东和他战友们的故事在他的心中扎下了根,但是,在后来60多年的写作生涯中,无论他怎样努力寻找,也始终没有能够探访到马占东的踪迹。  新中国诞生后,记录莲花峰七勇士的努力仍未停止。蓟县档案馆馆长王雪松,作为抗战时期的老干部,通过马占东家乡的亲属,终于找到了马占东在四川的通讯地址。在广泛搜集并在马占东来信提供材料之后,王雪松撰文记述了莲花山七勇士的事迹,发表在期合刊的县办刊物《山里红》上。这是报刊上对于莲花峰七勇士的第二篇文字记载。  2002年,传来马占东逝世的消息,这引起了人们更多的关注。首先是青年业余作者、蓟县国税局的一位干部在2002年3月的天津《今晚报》上报道了60年前的这一动人故事。同年,已近80高龄的刘大为闻讯赶来墓地,抱着马占东的墓碑悲恸地说:“你让我找了60多年!”2004年,刘大为逝世。在他逝世之前出版的文集中,我找到了他撰写的有关莲花峰七勇士的纪念文章。  采访中,我问过马占东的家人和一些知情者,莲花峰七勇士跳崖以来的60多年中,特别是在马占东逝世之前,有没有留下为国捐躯的6位烈士的名字?一次次的问询,得来的却是同一个回答:没有。七勇士中的幸存者马占东在60年的漫长岁月中,为什么没有想方设法把七勇士的故事传扬开来?
  平凡英雄 一生践行  从家乡父老的口中,我们可以找到的马占东对莲花峰往事的叙述只有一句:“情况忒紧,没办法啦,宁肯跳崖,也不能当俘虏!”  马占东的战斗生涯也是人民军队成长壮大的历史。1919年,他出生在一个雇农家庭。1935年起,他担任蓟县地下党组织的交通员。1938年,宋时轮、邓华支队挺进冀东,他入伍成为一名八路军战士。1940年,他随包森开辟盘山根据地,担任警卫班长,随后就发生了莲花峰七勇士的壮举。  没人知道马占东如何看待自己的这次死里逃生,当他跳崖之后,养好伤,便重返抗日前线,带领蓟(县)遵(化)兴(隆)人民武装,把日本鬼子打得晕头转向。作为勇士,作为生者,他选择了为人民继续战斗。  打跑日本侵略者,战胜国民党反动派,他马不停蹄。新中国诞生之初,他又走上了抗美援朝的战场。从战场荣归之后,他又奔赴四川西昌,参加大小凉山的剿匪战斗。  在战火的锻炼和考验当中,他一步步地由连长晋升为营长、团长,肩上的重担不断在变化着分量,唯一不变的是他身先士卒的战斗风格。几乎每一次大小战斗激烈进行当中他的岗位都是在战场的最前沿。他在西昌剿匪时的副政委兼副团长冯玉贞,至今仍十分清楚地记得:正在吃饭的时候,有人报告说土匪来了,大家放下饭碗,拿起枪就追,跑在最前面的是团长马占东。前沿离敌人最近,指挥最有效,也最危险。直到逝世时,马占东身上还有十几块弹片没有取出。  剿匪胜利结束,马占东在金堂县担任了几年武装部长,1962年领导让他离职休养,极不情愿的他直拖至1966年,才举家迁到省军区温江干休所。  照理说,按马占东参加革命的历史来看,当时与他有过接触的地下党的几位负责人后来都是河北省的高级干部,完全可以为他作证。但马占东却怎么也不肯找这些当年战友去说情,还坚决不许孩子们去找。  写到这里,我想起家乡人民给他起的“张傻子”这个绰号(他本名张正顺,“马占东”是参加革命以后的化名),说的是抗战期间马占东整天只知道打日本鬼子的那股子韧劲。当时可能没人想到,这股子“傻劲”竟然伴随了他一生。  1973年,他的第二个儿子在珍宝岛负伤致残,马占东不愿给国家增加负担,硬是把儿子接回家中自费疗养。  又一年,省里劳动部门的一位负责人、当年十三团的老战友来看望马占东。得知马占东的二女儿作为知青在农村插队,老战友说可以帮助搞一个“指标”,把孩子调进城里工作。当“指标”送到他手上的时候,他让孩子退了回去。他对孩子们说:“我们不能接受这种特殊待遇,不能搞特殊化!”  也许只有那莲花峰才可以理解马占东的这一生。对那些用生命践行“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人们来说,莲花峰上的纵身一跃,不是一个永志不忘的标记,而只是为国家为民族献身的一个开端。  2002年2月,83岁高龄的马占东在四川省军区与世长辞。遵照他的遗愿,他的家人由四川护送他的骨灰回到故乡,将其埋葬在盘山脚下。那是他和他的战友们洒下鲜血的地方,那是他们作为人民军队的一员为民族而战的地方。
  本文作者(左)和参观者在盘山烈士陵园展室中马占东的照片前驻足。本报记者吴力田摄  
  马占东在战争年代的留影。 图片来源:马占东家人提供    http://www.gmw.cn/01gmrb//content_640868.htm
  深深地遗憾!向英雄们致敬!  
  《人民日报海外版》 (日 第七版)  寻访了六十年的抗日英雄  ———莲花峰七勇士的故事  刘大为   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故事家喻户晓,天津蓟县盘山莲花峰上,冀东八路军七位英勇不屈的抗日勇士,为阻击日寇舍生跳崖,这个英勇悲壮的故事,60年来一直鲜为人知。  1940年夏季的一天,大批日寇从蓟县平谷等地出发,“扫荡”刚刚创建的盘山抗日根据地,妄图消灭八路军游击总队刚组成的主力部队13团。此时,冀东军分区副司令员兼13团团长包森正在盘山莲花峰下梁庄子(今梁后庄)组织部队整训。根据敌我兵力情况,包副司令员命令警卫班长马占东带领6名战士登上莲花峰,占领制高点,掩护部队转移。  疯狂的日寇集结重兵从东、西、北三个方向,在强大的火力掩护下,向阻止他们前进的莲花峰上的七位勇士发起攻击。敌人不断地被七位勇士杀伤射倒在莲花峰下,他们摸不清虚实,以为遇到了我主力阻击,便集中优势兵力,向莲花峰发起多次冲击。七位勇士选择有利地形,从巨石后面射击,子弹打光了,七勇士便将手榴弹奋力甩向敌群。最后,手榴弹也甩完了。马占东和他的六位战友见主力部队已安全转移,在敌人步步逼近的时刻,果断地砸毁枪支,高呼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誓死保卫中华民族”的口号,几乎同时跳下莲花峰陡峭的山崖……  1941年,我在盘山编辑13团《生活报》时,包森亲自给我布置了任务,要想法寻找唯一的幸存者马占东,详细了解抗日七勇士的事迹,然后写成文章。从此,我开始寻觅这位英雄,由于那时环境残酷,部队没有正规医院,伤员都隐蔽在群众家中,随时转移,再加上马占东伤愈后转战南北,从不讲述自己的英雄事迹,我寻觅了60年,也未找到,自然文章也无法写成。2002年清明我和另外两位在盘山抗战的老八路孙世昌、付克一起赴盘山烈士陵园扫墓,而后我写了包森副司令员和抗日七勇士的短文《莲花峰上七勇士》,在天津日报等媒体上发表以后,许多战友、老区群众纷纷给我写信,介绍他们所了解的情况。  2004年,又到了清明时节,我惊喜地接到了孙世昌同志的电话,他说:蓟县党史研究室主任高卓越等同志,经过二年多努力,终于得到马占东的准确消息,并且马占东的儿子从成都来盘山了。顾不上体弱多病,日,我立即驱车急驶盘山,以完成我60年魂牵梦绕的采访任务。  在蓟县渔阳宾馆,当我紧紧握着马占东儿子张志明同志的双手之时,存储了60年的深情盼望像打开闸门的潮水脱口而出:“老英雄到底在哪里?”  张志明激动地向我们介绍了马占东的生平:马占东1919年生于蓟县瓦岔庄,原名张正顺,参加八路军以后化名马占东,从冀东暴动以后跟随包森副司令员担任战士、警卫员、班长,参加了开辟盘山抗日根据地的许多战斗。马占东伤好后转到另一个部队,继续战斗到日本帝国主义投降;解放战争中,他所在的部队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6军137师409团参加了辽沈、平津战役直到南下参加了衡宝战役,他一直在这个部队担任连长、营长、副团长兼参谋长、团长;参加过抗美援朝,回国后,又调至四川省军区金堂县任武装部长。直到2002年正月初八,马占东病故时,无人知晓他便是盘山抗日七勇士之一。  莲花峰上的英雄,原来我们竟是一个部队的战友!在燕赵大地的抗战烽火中,在辽沈、平津战役的硝烟里,在湘江两岸,鸭绿江边共同并肩战斗过二三十年!也许我们不止一次地在战场上相遇,一起在师里开过会,然而却总是失之交臂,寻找了60年的英雄原来就离我不远……等我知道了英雄的足迹之时,他却已经离去。他儿子根据他生前朴素的遗愿,把他的骨灰送回生他养他的家乡,埋葬在他曾经用鲜血和生命保卫过的土地上。  我们立刻离开渔阳宾馆,来到盘山脚下瓦岔庄马占东同志的墓前来凭吊这位抗日英雄。  瓦岔庄村北,一条干涸的河滩上,有一座普通土坟,这就是战斗了一生的英雄长眠之地。从这里北望,盘山山腰烈士陵园的纪念碑在阳光下闪耀,纪念碑下埋葬着包森烈士的遗骨,纪念碑东面,马占东七勇士战斗过的圣地莲花峰巍巍耸立,他在这里长眠,同生前战友、首长遥遥相望,得到永生。本来他应该安葬在烈士陵园之中,可是,他保持了一生不向组织提任何要求的作风,临终嘱咐家人把骨灰送回故乡,不要给组织添麻烦,让家里人自己操办。  我们向马占东三鞠躬,然后围坐在墓碑前,听张志明继续讲他父亲的故事:马占东也很少对家人谈到他在莲花峰上的战斗故事。张志明1950年生于衡阳,50多年来,他只听父亲讲过两次和莲花峰有关的事儿,一次是解放后,马占东的警卫员王志满(他曾是战斗中击毙蓟县大汉奸李午阶的战斗英雄)来看望马占东,张志明听父亲对王志满讲,不要以功臣自居,不要跟别人比生活待遇,想想莲花峰上牺牲的战友,咱们更要好好工作……还有一次,是马占东离休以后,跟孩子们讲起在莲花峰上牺牲的6位战友,谆谆嘱咐家人努力为人民多作贡献。他讲这些战斗,总是讲战友的英勇,很少提到自己。马占东英勇跳崖幸存的经过,张志明还是在故乡听瓦岔庄张永林等老人们说,马占东跳下深涧被山腰挡住又弹到酸枣棵子上,身体多处负伤,连脸都被酸枣荆棘扎破了……  60年前我16岁时接受包森副司令员的采访任务,直到60年后,我将进入八旬岁月,才初步完成这一采访任务,这就是幸福。  采访还将继续下去。为国捐躯的烈士永垂不朽!  http://www.people.com.cn/GB/paper39/0.html
  @过客5-09-02 19:01:22  深深地遗憾!向英雄们致敬!  -----------------------------  是啊,有这么多有人证物证的真实历史资料佐证的英雄不赞扬,为什么要讴歌“八百冷娃跳黄河”的不实之举?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19:01:22  深深地遗憾!向英雄们致敬!  -----------------------------  @明心见性识本
19:13:27  是啊,有这么多有人证物证的真实
资料佐证的英雄不赞扬,为什么要讴歌“八百冷娃跳黄河”的不实之举?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  遗憾的是,那六位跳崖的英雄,连名字都没有留下啊!  英雄无语,浩气长存!
  铁血英雄,浩气长存
  @明心见性识本
19:03:26  《人民日报海外版》 (日 第七版)  寻访了六十年的抗日英雄  ———莲花峰七勇士的故事  刘大为  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故事家喻户晓,天津蓟县盘山莲花峰上,冀东八路军七位英勇不屈的抗日勇士,为阻击日寇舍生跳崖,这个英勇悲壮的故事,60年来一直鲜为人知。  1940年夏季的一天,大批日寇从蓟县平谷等地出发,“扫荡”刚刚创建的盘山抗日根据地,妄图消灭八路军游击总队刚组成的主力部队13团。此......  -----------------------------  这个张志明对自己父亲的事一点不感兴趣?也不问问?脑残
19:01:22  深深地遗憾!向英雄们致敬!  -----------------------------  @明心见性识本
19:13:27  是啊,有这么多有人证物证的真实
资料佐证的英雄不赞扬,为什么要讴歌“八百冷娃跳黄河”的不实之举?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  莲花峰七勇士,已经在盘山烈士纪念馆展出了,八一厂还拍了视频,情景再现  遗憾的是,那六位烈士的姓名,老英雄没有留下来。。。
  @过客5-09-02 19:01:22  深深地遗憾!向英雄们致敬!  -----------------------------
<span class="count" title="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莲花峰七勇士_东流_新浪博客
莲花峰七勇士
京东盘山不仅仅是京津冀著名的旅游胜地,在风雨如晦的抗日战争年代,它还是抗日革命根据地,是冀东西部革命的摇篮,发生过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尤其是像“狼牙山五壮士”一样的盘山“莲花峰七勇士”的故事,至今仍在渔阳大地上被口口传颂,让每一位蓟县人在文字历史中回想起那段光辉岁月,深感作为蓟县人的光荣和自豪。
莲花峰,指东峰九华峰,位于盘山主峰挂月峰东侧,海拔718米,又名东台,削玉峰。因康熙皇帝有“中盘遥望莲花峰”之句,又因自远望之若莲花盛开,故又称莲花峰。此峰林壑佳丽,冈峦挺秀。在75年前的春天,即1940年春,这里发生了一件载入史册的惊天动地的大事件。七名八路军战士,在完成阻击敌人、掩护部队转移的任务后,从莲花峰顶西侧跳下了悬崖。六位战士英勇殉国,甚至没有留下名字。班长马占东幸运地被树枝挂住,被当地农民救下来在老乡家里及山洞中养伤,后来转到地方治疗。
马占东(1919——2002)对莲花峰往事的叙述只有一句:“情况忒紧,没办法啦,宁肯跳崖,也不能当俘虏”!话语简短朴实,却掷地有声。他和六位以身殉国的英雄一样在茫茫群山之巅永远屹立,不曾离去。
翻阅蓟县档案馆征集的党史资料,发生在75年前的“莲花峰七勇士”的故事栩栩如生地在我们面前展现。
故事发生在75年前的1940年的春天。晋察冀军区冀东军分区副司令员兼十三团团长包森,率八路军一部来到盘山东北部深山里的梁庄子,开始了创建盘山抗日根据地的伟大斗争。日本侵略军为扑灭将要熊熊燃起的抗日烈火,纠集强大兵力,分几路向梁庄子猛扑过来。面对强敌,八路军被迫转移。警卫班长马占东率领6名警卫战士,主动向包森副司令员请求担任阻击任务,掩护主力撤离。在大部队转移的同时,七勇士开始由东坡攀登莲花峰。他们用密集的火力把疯狂进犯的日寇吸引了过来。
马占东牢记着包森副司令员的话,把敌人死死地牵制住,为主力部队转移赢得时间。革命正处在关键时刻,宁可牺牲一切,乃至生命,也要完成任务!他动员了班上的六位同志,一齐和他共同完成狙击任务。包森情词恳切地说:“同志们!钳制敌人,就是把敌人用钳子似的狠狠夹住,不让他动转。你们这次战斗,或者说最激烈的一场恶战即将开始,掩护部队转移,这就是胜利!”大家齐声说,“一定按包副司令员的指示,完成任务!”包森跟七位勇士一一握手。
七位勇士手持上了刺刀的大枪,个个精神抖擞,器宇轩昂,开腿直向莲花峰冲刺而去。七个同志如同七只出山的猛虎,闪转腾越冲上峰顶。
经过数次战斗,他们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疯狂的进攻,为大部队实施顺利撤离艰难地争取着宝贵的时间。弹药打光了,就用石块砸退敌人,搜罗的石块投干净了,威风凛凛的七勇士,如同七尊不可侵犯的天神,紧紧围在班长马占东身边,屹立岩头。马占东愤怒地瞪着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上牙紧咬下嘴唇,“嘿”地一声怒吼,只觉群山摇动,万壑应声。他举起大枪,在石头上一摔两截儿,说,“同志们,为中华民族解放,誓死不当俘虏!”六勇士也纷纷摔毁枪支。大家手挽手,站在峰巅,眼望祖国壮丽河山,可爱家乡,振臂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华民族解放万岁!”纵身跳下悬崖……!
七勇士血战莲花峰,壮烈跳崖的情节,当时,包森将军手托望远镜,看得一清二楚。戚惋地赞道:“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而今如此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却也出现在盘山!”
“莲花峰七勇士”用血肉之躯为主力部队转移赢得了宝贵时间,极大鼓舞着抗日根据地的军民。七勇士莲花峰上纵身一跃,展现了中华民族威武不屈的伟大气节,他们的英雄事迹和光辉形象镌刻在了巍巍盘山之巅,盘山的莲花峰上矗立着七勇士英勇跳崖的无形丰碑,成就了渔阳大地一道永不褪色的风景,也永远激励着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0
博客访问:4,024
关注人气:0
荣誉徽章:您当前的位置 :&&&&&&&&&
追寻英雄脚步 探寻莲花峰七勇士悲壮故事
来源:天津广播电视台
 作者:杨子春
 编辑:李彤
如不能正常浏览请选用IE浏览器
  天津北方网讯:在盘山脚下,流传着许多可歌可泣的抗战事迹。今天,我们就追寻英雄的脚步,回到抗战时期狼烟四起的蓟东抗日战场,探寻莲花峰七勇士悲壮的故事……
我来说两句
?&????????????
热点新闻排行榜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寻访了六十年的抗日英雄——莲花峰七勇士的故事
寻访了六十年的抗日英雄
——莲花峰七勇士的故事
作者:刘大为
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故事家喻户晓,天津蓟县盘山莲花峰上,冀东八路军七位英勇不屈的抗日勇士,为阻击日寇舍生跳崖,这个英勇悲壮的故事,60年来一直鲜为人知。
1940年夏季的一天,大批日寇从蓟县平谷等地出发,“扫荡”刚刚创建的盘山抗日根据地,妄图消灭八路军游击总队刚组成的主力部队13团。此时,冀东军分区副司令员兼13团团长包森正在盘山莲花峰下梁庄子(今梁后庄)组织部队整训。根据敌我兵力情况,包副司令员命令警卫班长马占东带领6名战士登上莲花峰,占领制高点,掩护部队转移。
疯狂的日寇集结重兵从东、西、北三个方向,在强大的火力掩护下,向阻止他们前进的莲花峰上的七位勇士发起攻击。敌人不断地被七位勇士杀伤射倒在莲花峰下,他们摸不清虚实,以为遇到了我主力阻击,便集中优势兵力,向莲花峰发起多次冲击。七位勇士选择有利地形,从巨石后面射击,子弹打光了,七勇士便将手榴弹奋力甩向敌群。最后,手榴弹也甩完了。马占东和他的六位战友见主力部队已安全转移,在敌人步步逼近的时刻,果断地砸毁枪支,高呼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誓死保卫中华民族”的口号,几乎同时跳下莲花峰陡峭的山崖……
1941年,我在盘山编辑13团《生活报》时,包森亲自给我布置了任务,要想法寻找唯一的幸存者马占东,详细了解抗日七勇士的事迹,然后写成文章。从此,我开始寻觅这位英雄,由于那时环境残酷,部队没有正规医院,伤员都隐蔽在群众家中,随时转移,再加上马占东伤愈后转战南北,从不讲述自己的英雄事迹,我寻觅了60年,也未找到,自然文章也无法写成。2002年清明我和另外两位在盘山抗战的老八路孙世昌、付克一起赴盘山烈士陵园扫墓,而后我写了包森副司令员和抗日七勇士的短文《莲花峰上七勇士》,在天津日报等媒体上发表以后,许多战友、老区群众纷纷给我写信,介绍他们所了解的情况。
2004年,又到了清明时节,我惊喜地接到了孙世昌同志的电话,他说:蓟县党史研究室主任高卓越等同志,经过二年多努力,终于得到马占东的准确消息,并且马占东的儿子从成都来盘山了。顾不上体弱多病,日,我立即驱车急驶盘山,以完成我60年魂牵梦绕的采访任务。
在蓟县渔阳宾馆,当我紧紧握着马占东儿子张志明同志的双手之时,存储了60年的深情盼望像打开闸门的潮水脱口而出:“老英雄到底在哪里?”
张志明激动地向我们介绍了马占东的生平:马占东1919年生于蓟县瓦岔庄,原名张正顺,参加八路军以后化名马占东,从冀东暴动以后跟随包森副司令员担任战士、警卫员、班长,参加了开辟盘山抗日根据地的许多战斗。马占东伤好后转到另一个部队,继续战斗到日本帝国主义投降;解放战争中,他所在的部队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6军137师409团参加了辽沈、平津战役直到南下参加了衡宝战役,他一直在这个部队担任连长、营长、副团长兼参谋长、团长;参加过抗美援朝,回国后,又调至四川省军区金堂县任武装部长。直到2002年正月初八,马占东病故时,无人知晓他便是盘山抗日七勇士之一。
莲花峰上的英雄,原来我们竟是一个部队的战友!在燕赵大地的抗战烽火中,在辽沈、平津战役的硝烟里,在湘江两岸,鸭绿江边共同并肩战斗过二三十年!也许我们不止一次地在战场上相遇,一起在师里开过会,然而却总是失之交臂,寻找了60年的英雄原来就离我不远……等我知道了英雄的足迹之时,他却已经离去。他儿子根据他生前朴素的遗愿,把他的骨灰送回生他养他的家乡,埋葬在他曾经用鲜血和生命保卫过的土地上。
我们立刻离开渔阳宾馆,来到盘山脚下瓦岔庄马占东同志的墓前来凭吊这位抗日英雄。
瓦岔庄村北,一条干涸的河滩上,有一座普通土坟,这就是战斗了一生的英雄长眠之地。从这里北望,盘山山腰烈士陵园的纪念碑在阳光下闪耀,纪念碑下埋葬着包森烈士的遗骨,纪念碑东面,马占东七勇士战斗过的圣地莲花峰巍巍耸立,他在这里长眠,同生前战友、首长遥遥相望,得到永生。本来他应该安葬在烈士陵园之中,可是,他保持了一生不向组织提任何要求的作风,临终嘱咐家人把骨灰送回故乡,不要给组织添麻烦,让家里人自己操办。
我们向马占东三鞠躬,然后围坐在墓碑前,听张志明继续讲他父亲的故事:马占东也很少对家人谈到他在莲花峰上的战斗故事。张志明1950年生于衡阳,50多年来,他只听父亲讲过两次和莲花峰有关的事儿,一次是解放后,马占东的警卫员王志满(他曾是战斗中击毙蓟县大汉奸李午阶的战斗英雄)来看望马占东,张志明听父亲对王志满讲,不要以功臣自居,不要跟别人比生活待遇,想想莲花峰上牺牲的战友,咱们更要好好工作……还有一次,是马占东离休以后,跟孩子们讲起在莲花峰上牺牲的6位战友,谆谆嘱咐家人努力为人民多作贡献。他讲这些战斗,总是讲战友的英勇,很少提到自己。马占东英勇跳崖幸存的经过,张志明还是在故乡听瓦岔庄张永林等老人们说,马占东跳下深涧被山腰挡住又弹到酸枣棵子上,身体多处负伤,连脸都被酸枣荆棘扎破了…
60年前我16岁时接受包森副司令员的采访任务,直到60年后,我将进入八旬岁月,才初步完成这一采访任务,这就是幸福。
采访还将继续下去。为国捐躯的烈士永垂不朽!
【军人后代】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号
投稿邮箱: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部队大院子弟】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号:
投稿邮箱: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男兵女将】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号
PLAPLA2016
投稿邮箱: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七勇士电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