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勇士辅助辅助是骗人的么?怎么都说是青云都汇啊

Z 您现在的位置:&&&&圣灵勇士在哪个图刷狗粮合适
圣灵勇士在哪刷狗粮合适?
圣灵勇士宝宝以及带狗推荐
普通5-4无脑选中间就行了1星狗粮很HAPPY3000攻击以后无脑困难1-7也是无脑点中间1星狗粮很多
4星推荐宝宝双斧男乌鲁克将军大剑女刷图很快还很耐打
4星辅助强烈推荐辛西娅这逗比近战群攻还会无敌竞技场很是给力啊
同类推荐下载
热门手游榜
优游网订阅号&&当前位置: >>
《钝刀痕迹》(照片证书、胜景游记、人物传记、小说传奇、时文祠联、杂录拾遗)——林振概著
《钝刀痕迹》
(一、照片证书,二、胜景游记,三、人物传记)
●林振概 著
延伸阅读:
五十岁前,亲友有喜事,帮助抄写喜庆对联,偶尔临场杜撰几副,借以抒情逞能。因为是一时之作,所以少有留底。那时,心里从没想到要撰写文章,也没想到要投报刊书集去发表,更没想到要出&书&,实际也是没有舞文弄墨的能力,所以就没有这种想法了。
五十岁后,因时势所逼而写的;如电大作文、人物传记等;为回报友情而撰的:如《象山揽胜》、《仙亭散记》&&其中大部分是应急时文,涂鸦之作。刀虽然很钝,但因多次修改,用力刻划,终于留下一些痕迹。
近年,在闲遐之时,搜索收集,见有一些,便整理出来,加上词联,杂录等凑成《钝刀痕迹》一册,想作为余生翻翻看看、孤芳自赏之用,或作为赠送给亲朋好友之&礼&,借以炫耀自己。若是有人能把这本书翻看一遍,这会令我欣慰的,至于&文章千古事,流传千万年。&我自知那是&痴人妄想、&&白日做梦&的。
本书承蒙林光致、林炯、陈晓华的关心支持下得以出版,在此特致谢意。
二○一一年春
一、照 片 证 书
&1、出生地三德堂 旧居同德堂& 同德堂大厅---------- 1
&2、全家合影 父亲生日---------------------------- 2
&3、与弟调满、振朝游北京 与妻芳、孙炯合影  与妻芳、
&女梅游福州 与妻芳、孙泮、炯游玉华洞  妻与四孙
&星宇  与甥光致莆田寻宗谒祖  九龙岗谒祖  初探
&大鼓山------------------------------------------- 3
&4、20岁照 35岁照 50岁照 65岁照---------------- 5
&5、电大毕业证书  高级教师证书  县&优秀教师&奖状
局&十佳转化特殊生能手&证书& 市文艺家协会会员证
县文联山水游记征文一等奖-------------------------- 5
&6、笔迹------------------------------------------ 6
&二、胜 景 游 记
&1、象山揽胜-------------------------------------- 9
&2、象山觅趣------------------------------------- 12
&3、象山探奇------------------------------------- 14
&4、初探大鼓山----------------------------------- 16
&5、馒头山记------------------------------------- 20
&6、武陵西河祠----------------------------------- 24
&7、仙亭散记------------------------------------- 28
三、人 物 传 记
&1、溪柄祖林五公--------------------------------- 32
&2、潘山祖林廿六--------------------------------- 32
&3、武陵祖林千五--------------------------------- 33
&4、招民同知林英材------------------------------- 35
&5、宗长林又宪----------------------------------- 37
&6、宗长林邦甫----------------------------------- 38
&7、五代公林九中--------------------------------- 39
&&& 附 虹驾堂对联-------------------------------- 54
&8、五代公林孔谐--------------------------------- 57
&9、六子七秀才林邵联----------------------------- 58
10、五代公林曾秀--------------------------------- 60
11、福宁府教授林开先----------------------------- 61
12、父子双进士----------------------------------- 62
13、探花林宜春----------------------------------- 64
14、民团总领林拔兴------------------------------- 66
15、永德大专员林润民----------------------------- 67
16、特委书记林大蕃------------------------------- 68
17、纵队司令林志群------------------------------- 70
18、少将司令林光照------------------------------- 73
19、县政协主席林岁华----------------------------- 74
20、侨务纪检组长林新跃--------------------------- 76
21、四儿瑞班------------------------------------- 77
22、堂哥林振炳----------------------------------- 78
23、总经理林光周--------------------------------- 79
24、初记文广------------------------------------- 80
25、董事长杨文广--------------------------------- 82
26、初记光致------------------------------------- 87
27、闽林始祖管委会副会长林光致------------------- 91
28、道长陈光热----------------------------------- 93
29、二公林若灿----------------------------------- 96
30、爷爷----------------------------------------- 98
31、外公---------------------------------------- 101
32、业务自传------------------------------------ 104
33、年老读书记---------------------------------- 107
34、平生杂记------------------------------------ 110
35、谱载简历------------------------------------ 114
36、妻------------------------------------------ 115
&四、小 说 传 奇
&1、拳师林陈逊---------------------------------- 119
&2、相聚---------------------------------------- 120
&3、分别---------------------------------------- 122
&4、难忘的一件事-------------------------------- 124
&5、阿精小记------------------------------------ 126
&6、阿蒙小记------------------------------------ 130
&7、戏鼠烧厝------------------------------------ 133
&8、知恩难报------------------------------------ 135
&9、太王陵导游词-------------------------------- 140
10、瑞云山传说---------------------------------- 144
11、马氏真仙故事-------------------------------- 147
五、时 文 祠 联
&1、漫话大门头---------------------------------- 152
&2、乡村门路------------------------------------ 156
&3、浓浓豆浆情---------------------------------- 157
&4、农民三笑------------------------------------ 159
&5、科学家的摇篮-------------------------------- 162
&6、武陵茶叶简史-------------------------------- 167
&7、茶乡新山歌---------------------------------- 168
&8、十唱祖国------------------------------------ 170
&9、抗非典夺胜利(歌词)-------------------------- 172
10、我们是中华儿女(歌词)------------------------ 172
11、对联诗词杂录-------------------------------- 173
六、杂 录 拾 遗
&1、撰编乡土教材四篇---------------------------- 189
&2、《武陵风光美》解说词------------------------- 196
&3、西河祠的保护与管理记略---------------------- 203
&4、革命史展览馆增添资料重编提纲---------------- 207
&5、为林氏族谱图照撰词-------------------------- 210
& (附武陵安景点示意图)------------------------ 213
&6、华林山庄赞词-------------------------------- 214
&7、永安石林景区规划建设之我见------------------ 215
&8、永春北溪漂流转让合同------------------------ 218
&9、漫谈武陵旅游资源开发------------------------ 221
10、大田县城西北过境公路规划图------------------ 224
11、隆伍宗族墓地记(附祖墓规划图)-------------- 226
12、安宁宫碑记及规划图-------------------------- 228
13、榕七公、妈两墓简介(附规划图)---------------- 230
14、西河祠叙功碑及名人旗杆图-------------------- 232
15、迁八公墓整修规划图-------------------------- 234
16、永春华林山庄可行性报告(附山庄规划图)------ 235
17、石牌汤泉山庄规划图-------------------------- 238
18、桃源洞口开发规划图-------------------------- 239
19、为本宗后裔再排辈份字讳表-------------------- 240
20、家谱---------------------------------------- 240
一、照片证书
&二、胜景游记
本文载《三明日报》,入编《走进象山》、《沧桑留痕》等书。
象山,邑中胜地,余早已神往,特在暑期,与外甥光致、三子瑞波驾车同去揽胜。
沿途,小村鸡犬叫,繁树蝉鸟鸣,山逶迤而腾浪,水湍急而飞行。凉风习习,使人神爽气清。
下车沿水口小溪顺流而去,只见清水散铺于石上,下坠十余米,形成一道五米宽的水珠帘。帘内有一洞,可容许多人,真像是孙大圣住的水帘洞。溪水哗哗而下,十八阶瀑布连着深潭,万千条粗藤绕着古树,处处都是景观。
溪边山仑,黑石裸露,成片凸兀,沟纹清晰,人称龟背探奇。四周山草繁茂,草间有许多低矮野果树,结着累累红白细果。深秋时,果实熟透,由红变黑,拨开草丛,采折数枝,搓下一把,酸甜可口,尽可饱食充饥,只怕酸倒牙齿。
穿过稻田,来到两垅中间的一条山仑。其间柔草遍地,杜鹃点缀。仑上有一墓为邑中探花林宜春之祖墓。林宜春,大田县武陵人,武功超群,弓马娴熟,舞的是120斤大刀,举得起500斤石狮,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清光绪年间,他取得一甲第三名,探花及第。光绪帝御赐&弓力冠天下&五字,名震天下,为邑争光。站在墓地,山水多情,左边青龙山频眷顾,右边白虎仑紧相随,后靠象山最高峰,前对大仙峰、大鼓山之间的笔架山。四周山环水抱,藏风避煞,气势非凡,胜地奇特。
傍墓左边,一溪蜿蜒,溪边都是原始林木。树茂却百年不高,水清而四季不涸。石面干净可当硬床雅座,树间风吹何须羽扇空调。树边草地柔软如毯,天上白云变幻无常。有石、有水、有树、有草,真是情侣相会佳场所,师生同乐好去处。
来到刘公庙,只见七座小山相拥,山形如象,出水方一山如象鼻紧揽,象嘴处庙宇耸立,庙前秀山罗列,一垅田水弯环,真是绝胜之地。大门两边悬挂一副对联:&象相形地形相象,山高泉水泉高山&,嵌字回文,富有情趣,就景写实,极富哲理。步入庙堂,群佛神态安祥而超然,庄严肃穆,栩栩如生。遍地苔藓青绿,满堂香烟缭绕,木鱼声、念经声不断,鞭炮声、钟鼓声常鸣。刘公,邑中湖美岩坑人,元时坐化象山岩,四时显灵,庇佑众生,香火兴盛。至于刘公与张公斗法、插鞭成竹、祈雨赶石&&民间传说,神奇动人。更让人神往的是景区开发者慧眼独具,规划不凡,在水口处筑坝,拦水成月牙湖。在这高山上出现一湾湖泊,不仅为刘公庙增色,使七星捧月佳局形成,更可四时泛舟,炎夏赏荷、游泳,岸边钓鱼、溜马、野炊&&真是处处妩媚诱人,还有谁不被吸引?
出刘公庙,沿左边土石小路,爬缓坡去后山沼泽草地。路边有熟透杨梅,弯枝苦桃,老松新杉,山柿野梨。杂树遮路,常年阴湿,青苔布满石阶路面,游人谨防滑倒受伤。小溪傍路,时而在岩石间透隙而出,时而在树根下穿洞而过,水声叮咚,别有一番情趣。
行数百米,翻过小岗,便来到一片沼泽草地。草长尺许,泥水间杂,人踩其上,足陷没踝,铁锈红水,湿人衣裤。踩在草上,用力一蹬,方圆十几米宽的草泥尽皆颤动,恰如踩在弹簧床上,或似跳起迪巴来。用杖探其深浅,木杖陷没,尚未到底。其深几多,无人知晚。据说从前有公牛误陷其中,越挣扎陷得越深,无法逃出。众人用绳捆其牛,欲用棍抬出,几经努力,未能成功,最后只好将牛杀死,肢解而出。山顶沼泽,堪称怪异,游人到此,不妨一试。
沿山路而上,山顶八闽中心地,位于风景区之北侧,海拔1432米。主峰巍峨耸立,白云常偎依其身边,清风长抚摸其面庞。登临其上,心胸顿广,豪情激起,忧愁皆忘。极目远眺,七县山水依稀可见;低首俯瞰,岩城全貌历历在目。
沿月芽湖坝而下,循流到红豆谷探险。这里原始树木遍布于溪涧两侧,古树参天,老藤缠绕,崖险如壁,人迹罕到。目前只有景区开发者带着向导攀藤附树踏勘之遗迹,沿途石上时有红漆之标记。我们沿着他们几次探测的行踪而下,水声哗哗,冲击怪石,飞瀑处处,溅珠扬雪,凉风透骨,蝉声悦耳,树冠浓密,阴气袭人。这里终年阴湿,青苔最是多情,喜为她人做嫁衣。它给所有岩石藤木都披上绿装,有的厚如棉袄,有的薄如衬衫。真是树干青,石头绿,处处是苔衣。石间岩缝,粗藤攀附,树根裸露,相互交错,是根是藤,实难分清。滑至13号红漆标记处,只见溪边两条七八米长的岩石,似跃瀑青鲤,鱼头朝上,还存飞跃之势。鲤下飞瀑足有百多米,真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岩陡苔滑,抓藤揪树,心惊胆寒,腿颤股缩。时值昨日大雨,今日瀑布似威猛之勇士,鼓响角鸣,冲锋陷阵,呼啸而去;若长晴不雨,当像苗条之俏女,娇声细语,如呤似唱,更有情味。透过树缝,远处几多涧谷深深,古树森森,岩壁凸峭,云雾缭绕,其间绝处胜景,何其多多!若能稍掘小路以通行道,定会让人步步惊叹,处处称奇。
胜地象山,春可观花,夏宜避暑,秋品野果,冬赏白雪,何时而不诱人?至于刘公泉之清甜,化身地之神异,万军洞之奇特,攀岩区之韵味&&方圆12.5平方公里内,景点之多之美,则是拙笔难再描绘。
本文载《三明日报》入编《走进象山》等书
象山,不但景色迷人,更可觅到无穷乐趣。
放风筝、须晴日,呼朋唤友,携儿牵女,带上风筝,乘车而去。站立山顶,原野空旷;放飞风筝,无遮无挡。山风劲吹,任它鼓起风筝,上下飞翔;线索紧拽,由我控制纸鹞,左右飘荡。在柔柔草地上,跑着,能时时感受风筝的动态;站着,可细细欣赏纸鹞之丽姿,风筝与白云齐飞,湖水共蓝天一色。这时,其乐融融,其趣无穷。
近午野炊,大家齐心协力,分工合作:有的到湖边钓几条鱼儿,或去溪底抓数只螃蟹;有的于林中采一袋蘑菇,或从山上摘半篮野菜。扯一把干草点火,拾几根枯枝燃烧,或煮或烤,或煎或炒,咸淡酸辣,随心所欲。忙得热汗直流,并不感到累,倒觉得尝到浓浓野趣;弄得脸灰手黑,并不以为是脏,相视都哈哈大笑。此时,香味四溢,惹人直吞口水。草地如洁毯,不必餐布遮挡;山风似空调,何须手绢擦汗?一声&开饭&,大家聚拢,就地当椅,就近排列,各取所好,狼吞虎咽,直填到喉咙口,还不知肚子饱。
野餐过后,去月牙湖划船,初次上船,左右摇晃,只怕翻船落水,弄得手忙脚乱。心中叫苦:&怎办,怎办?&待到心静船定,操浆划去,那船儿却不听使唤,在原处直打转转。经过高人指点,船儿总算慢慢向前。此时,欣喜若狂,高声叫喊:&我会划船!我会划船!&看到同伴不济,必然好为人师,口水四溅,比划指点:&那样,这样!&船行八九圈,感到得心应手,心花随之怒放,急欲寻觅高手,以决高低。找到对手,一声令下,挥动双臂,奋力向前。划了一段,已经浑身是汗,气喘嘘嘘,掌疼臂酸,筋疲骨散。只见对手遥遥领先,无法追赶,方知天外还有天。虽是输了,却感有趣。伸手探水,湖水丝丝凉意,微风习习,热汗顿失。慢划轻荡,悠哉悠哉,怡然自得,妙若神仙。若情侣同舟,随风漂荡,相视细语,情意绵长;或全家共船,可快可慢,相互照应,亲情倍增。宾朋相会多话语,老少同乐忘年纪,其趣可谓多多。
下船进庙,拜佛抽签,亲身体验,更有深感。这仪式,点香摇筒,还要三跪四拜;这情状,心诚意专,却带着一些迷乱,其心情不可言喻。若是旁观,那憨态,是可笑,是可悲?那模样,是虔诚,是滑稽?情态不一,百感涌心,其趣味更是不可言喻。若用录相机拍下全过程,再来自己看自己,必定是忍俊不禁,捧腹而大笑不止。再论签语,道好则喜,说坏则气,人之常情,无可非议。签语如诗,隐含哲理,模棱两可,最可玩味,千万不可较真,最须泰然而处之。不做坏事,多行善举,好人自然平安,万事必定如意。
出庙入深林,古木森森,韧藤缠绕。找几条粗藤,双手抓住,坐于其上,荡起秋千,兴味盎然。微风轻拂,为我频摇羽扇;蝉声不绝,为我长时弹唱,其情其景,使人神迷。或作攀爬之绳索,上树如猿猴之敏捷,登崖似勇士之矫健。虽然气喘如牛,四肢酸痛,然而征服极限,给人以无穷快感。
时值红日西坠,余晖灿烂,红霞满天,夜幕将降,赶做晚餐,快撑篷帐。忙完这些,天色已暗,躺在草地,无所顾忌,交头接耳,窃窃私语,情深意浓,忘乎所以,疲惫尽消,津津有味。看看月亮,数数星星,回忆儿时奶奶讲的:嫦娥奔月,吴刚砍桂,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此时心情何其快慰。
至于坡上滑草,湖边钓鱼,竹林找笋,草地蹓马,拨开草丛觅野果,翻动溪石捉螃蟹,沼泽地上跳迪巴,万军洞边寻遗迹&&象山胜地,何处无趣,何时无味?任凭游客,自去寻觅。
本文载《三明日报》入编《走进象山》等书
象山,时时可揽胜,处处可觅趣,已为闽中风景名胜地。纵观中外风景名胜地,多因奇而成景,因奇而扬名。象山既为邑中名山,也有不少奇异之处。
刘公庙里,佛道供奉于一厅,是寺庵是宫观,难以分清。这里有刘公金身,有释迦佛像,多神供奉,寺观合融,佛道共处,堪称奇异。道士和尚为一体,人称&师公&;既打谯又拜忏,俗谓&法场&。唱道情,唱佛曲,相互渗透;做普渡,做超度,混杂一起。活动中又把感恩报本,尽忠行孝,敬祖先,尊师父等儒家观念与佛道思想融合在一起。佛道儒杂混,可谓一奇。
进入林中,裸根盘结交错,枝干弯曲相连,天然奇特,形态怪异。像动物,象器具,每一棵都值得玩味。在根雕家眼里,每一段都可成艺术品。千年古树,头大尾小,皮剥心空,枯干更发新枝,枝上长出绿叶,春花秋果,令人叹奇。那悬崖边杂树,峭壁间奇松,有的傲然挺立,有的干弯枝曲,虽处险恶环境,历经风刀雪剑,依然葱葱郁郁,让人惊叹其顽强的生命力。
老树上、石壁间,粗藤细蔓,到处挂攀。形态似龙似蛇,大小如绳如线,数量众多,难于屈指。有的像网络相连,成丛成架;有的像巨蟒过涧,动态毕现;有的像苍龙飞天,挂于树上,窜上崖端。真是迷人奇观!
缓坡深谷,处处有竹。竹子种类繁多,难以胜数,竹干大小不一,都有用处。刘公竹,老人钟情的好拐杖;长石竹,妇女喜爱的晒衣杆。箬竹,其干细如笔,其叶大如掌。村民最善物尽其用:砍其干围菜园篱笆,摘其叶包五月粽子。
再有一奇,树林草地界址清楚,泾渭分明。林木沿溪旁生长,茅草依山坡蔓延,不是园艺家所为,正是别处少有的高原特色。
名山多有名墓,探花祖墓位于两垅环抱一仑的坡上,形化朝天雄狮。它背倚象山主峰,前对大仙峰,大鼓山之间的笔架山,四周山水有情,气势非凡,胜地奇特。想当年,邑中探花林宜春,武艺精通,臂力过人,举起五百斤石狮,绕场一周,面不改色气不喘;飞马射箭,五箭皆中红心,御赐:&弓力冠天下&五字,授四品御前带刀侍卫之职。为国忠心可嘉,为邑争得荣光。
刘公母墓,后靠象山主峰,明堂过案环抱,面朝并列的三座尖峰,峰峦俊秀,正是神灵钟秀之地。刘公,元时湖美岩坑人,慕象山之灵秀、居此修道。他&内练成丹,外练成法&,苦练得道,名扬一方。其母在世时,尽心侍奉,人称孝子。殁后,思念慈母之情转切,便移灵象山,就近筑墓,四时祭奠,以表寸心。
名山两名墓,其后代一为忠臣,一为孝子,非是人为,实是巧合,可谓胜事。孝子忠臣,千秋扬名,名山有名墓衬托底蕴更厚;名墓因名山开发而更显扬。
至若刘公泉、万军洞,山顶沼泽之奇异,刘公赶石、垒石之神奇,高低宽窄之奇瀑,山上溪边之怪石、峭壁&&有着探不完的奇异。
更可称奇的是绝顶的八闽中心地。站在此处,看千水争流,万山竞秀,八闽山水拥在身旁,千古往事涌上心头。山风吹荡,思绪翩翩:想历史演变至今,八闽中心在大田,而不在别县,天地何钟情于我的故乡?看如今县领导重视,花大力气把象山开发成旅游风景区,怎不让人鼓舞欢欣?这正应了江总书记的诗句:&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初探大鼓山&
本文送县委黄作文书记阅
又发表于《三明日报》 入编《沧桑留痕》一书
一九九八年深秋的一天,我与外甥林光致一同到大田县石牌镇境内的大鼓山考察。我们是怀着欲开发大鼓山的心思而去的,在当地雇了小陈和小苏做向导,经过一天的跋涉,仅观其皮毛,就惊之叹之,惊闽中有此胜地,叹我辈何能开发!
大鼓山,这是一处鲜为人知的风景胜地。在这里,可以领略到黄山的悬崖,华山的仑脊,石林的丽姿,高原的风韵。坑口水库碧波荡漾,梓溪绿水九曲回旋,原始森林阴森黑暗,起伏草原风光无限&&在这数平方公里中,汇集了高、险、奇、秀的山;清、甜、碧、静的水。景点集中、瑰丽无比,若加开发,是世间人之幸,是大田人之福。
小车沿二一二省道往泉州方向驶去,离大田县城约十公里处下车,大鼓山的雄姿就展现在眼前。站在山脚的公路上,山上石笋兀立,古木依稀。我们从山北沿小溪而上,沿途溪水洁净,溪声悦耳。溪边到处是大大小小的怪石,有名的,如棋盘、如石鼓、如将军;未名的,像龟,像鲸,像鸟,像人,千姿百态,模样逼真。溪边有个青蛙洞,深可藏数人,当年地下党员曾在此藏身。赤仔仑山势呼啸而下,活像一条眼镜蛇,两溪蜿蜒相会处,即蛇头也。站在石鼓上,远眺文屏山,那冲天大石笋就像一尊威武的山神,屹立在山腰悬崖上,看守着这人间奇景。
我们时而涉寒水,时而攀石壁,时而揪野藤来到赤仔仑顶。这里悬崖峭壁,沟暗谷深,令人目眩头晕。野藤古木,奇形怪状,嶙峋岩石,形态万千。近看远眺,其景其感,难于描述。
沿山路而行,沿途美景,目不暇接,让人不觉得时光的流逝,不知不觉中来到一片馒头似的小山。小山上尽是柔软如绵的茅草,徜徉躺卧其间,一般身临塞北草原的情感激荡胸间。山坳中,几坵稻田边的一条小溪向东蜿蜒而去。水口处,两山对峙,一山如雄狮,一山如巨象。狮象把守水口,可在山坳处建一小庙。它背靠大鼓峰,前凭馒头山,让游人观景、歇息,是一佳处。
翻越几座馒头山,登上东边仑脊,才知山是如此之高。遥望永春、德化,群山起伏,白云缭绕,顿觉心胸开阔。近看山下溪头村,山乡景色,就在眼前,更觉宜人。俯视山脚,形同墙壁直立,足有上千米高。其壁虽有茅草生长,其脊如同华山之险,令人心惊胆寒。这一条东坡陡峭的仑脊为南北走向,约有两公里长。
沿仑脊一步步向南,步步是险,处处是景,让人且惊且喜。小心翻越,来到主峰东侧,这里山形如&仙人抱鼓&,主峰为面,盘腿而坐,手脚分明,鼓面平整,真可谓大自然造物之神奇。
时已过午,登山顶远眺,寻石林奇峰的念头只好打消。四人坐在鼓面,小憩片刻。听小陈讲:山顶可远眺四方,风光无限。西侧石笋林立:有的俏然独立,有的亲昵拥抱,有的尖峭似刀,有的伸颈远眺,像走兽,像飞禽,像玉女,像仙人,奇峰罗立,形态各异。大的如屋,小的如亭,大大小小,难于数清,高度也数十米不等。北侧古木参天:有高大古老的苍松,有奇形怪状的杂木,有不少的红豆杉苗。翠竹成林,粗的如柱,细的如笔。山腰有三、四座老厝,其一为当过几天七品县老爷的苏家祖祠&&我听得入迷。
顺山路而下。沿途有零星矮松杂树长在岩石上,有的头大枝小,有的如龙盘石,比盆景更美,用画笔难描,更让人惊叹其生命力之顽强!
边看边叹,走没多远,啊!一片上百亩的平坦草地展现在眼前。谁敢想象,在这高山上有一块如此广阔的平地?哎!这儿才是大鼓山的主景点。
平地背靠主峰,三面都是上千米高的绝壁悬崖。它像一面极大的牛皮鼓,鼓面朝上而放。时值深秋,平地有三五寸高的小草,犹如给大鼓绷上一块柔软的黄牛韧皮。草地间裸露出许多黝黑色的岩面,圆形的岩面直径在三五米,条形的岩面十几米长。这些凸露的黑石岩面点缀在黄草之间,就像一面多年没敲打的牛皮鼓的鼓面上,滋生了斑斑点点的污迹。真是&仙人一去不复返,遗落仙鼓在人间。&
平地中央有寺庙遗址,前有一水塘。听小陈讲:春夏水满塘时,有一种珍贵的四脚鱼在塘中栖息。站在庙址上,坐东朝西,近处坑口水库,波光粼粼;远处青山重重,连绵起伏。北侧山脉环抱,险秀无比;南侧孤峰独尊,仪态绝伦。这里本应是佛家的一处风水宝地,何以破落如此?细细推敲,主因有三:一为历代交通闭塞;二为邻近乡穷民贫;三为平地之水未使归聚,特别是泉水从后背处泄漏。当今公路已绕山脚,又逢国强民富之时,寺庙重建之日已到。它不仅可为山水添景增色,更可为游人提供歇息之处。
我们站在鼓面上,逐一细细观赏:
看北侧山脉,那悬崖峭壁,犹如斧砍刀切,险峻无比。壁仞间,一棵棵奇松怪树从岩缝里挤出来,有的枝繁叶茂,苍劲挺拔;有的枝曲干弯,仪态万千。山顶林木青翠,大大小小的石笋若隐若现。
望南侧孤峰独尊,高达千米,十分峻峭。它除了脸部是岩石外,其余从头到脚全是茅草丛生。它像涂上绿漆的鼓槌,披着风衣的将军;又像穿着旗袍的少妇,亭亭玉立的观音。
来到西侧鼓边,悬崖万丈,寒风阵阵,让人魂飞魄散。崖下深谷,古木苍翠,好一片原始森林!谷中泉瀑汩汩,阴气逼人。深谷垂直至绕山的二一二省道。越过省道,翻几座小山,便是中国混凝土碾压第一坝的坑口水库。在那儿泛舟钓鱼,将是其乐无穷。逆水而上,在梓溪九曲之中,座落着远近闻名的林家祖祠。其地形之奇特,山水之弯环,谌称世上少有。
转至东侧鼓边,这儿就是上午翻越的那条两公里长,陡峭的仑脊。此时再登临,其险其景虽相同,却别有一番风味。因为这儿后依平地,少了心惊胆寒的惧怕,多了细细品赏的情趣。
景色迷人,流连忘返。可是红日已经西坠,我们只好往唯一的下山小路走去。来到一隘口,只见路边屹立着两尊高约七、八米的石笋。它像披甲的武士,挺直着腰身,日夜守卫着这上鼓面的通道。山路崎岖,着实难下,我们小心翼翼地翻过两处山岬,这里处处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隘口。再绕过孤峰独尊的前胸,沿着它的手臂仑脊且爬且滑,下了几百米,才来到二一二省道上。我们却早已浑身虚汗,气喘吁吁了。
啊!大鼓山!不曾相见时,哪知您有如此的俊逸;拜谒芳容后,我将永久回味着您的深邃。
注:大鼓山,原名台阁山,又称大谷山、大骨山。此文发表后,大鼓山之名始为人用,高速公路洞名也用之。
电大命题作文
上京村北,有座小山,最是奇特 ,不长树木,只长小草,形似馒头,人称&馒头山&。一个秋日,我带学生游览了此山,感触颇深,特此为记。
出校门,顺着围墙根拐弯,我们沿着水泥路向北奔去。路的两边有许多民居,鸡鸣犬吠,一股浓浓的乡情从心底涌起。
水泥路只铺到村边民房的后头,接着走的是土路。路随山势一转。这时,举目向北眺望,馒头山就映入眼帘。像,真像!那四周环抱的青山,宛如一个大炊笼,那青山脚下纵横交错的田埂、道路,就是炊笼中的横木条,其间搁着那个硕大无比的馒头。那满山秋草,在秋阳的映照下,闪着金黄色的光芒,如同给馒头涂上了一层黄色的奶油。看着它,让人觉得有一股诱人的香味扑鼻而来,引诱着我们快走,快去品尝它的味道。
前头的学生已跳跃着奔跑而去,我也加快了脚步。这一段泥土路,早已被收秋的农民踩得平平实实。刚走完那坚硬的水泥路,踩在这泥香浓浓的泥土路上,让人有一种自然朴实,舒坦惬意的感觉。
泥土路穿过田野,把我们带到馒头山脚下。学生们早已跃上山顶,我也随之缓步而上,边走着,边观赏着。脚底触着柔软而厚实的草坡,犹如踏在地毯上。虽是上坡,丝毫不觉得累,倒觉得是一种享受。
山顶很平坦,约有两三亩大。同学们早已在草地上乐开了:男生们有的翻跟斗,有的摔跤,有的追追赶赶,喊声震天,笑声不断;女生们或立、或坐、或躺,唱歌声、嘻笑声连成一片。班长见我上来了,喊了一声&集合&,这些可爱的孩子立即从四面聚拢来,在我面前排成四列纵队。我讲了一些观察方法,并要求他们用身心去感受观察到的事物,又交待了注意安全事项后,就让他们自由活动。
独立山顶,馒头山尽在脚下,全山约百亩,顶平而坡缓,真像个馒头。
我慢慢转动身躯,眺望那四周的群山。不知怎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八个字忽然窜入脑海。我当然不是&仁&者、&智&者,但因出生于山村,从小就对山水有着深厚的感情。今天,脚踏着这柔软的天然地毯,面对着这如画的秀丽群山,我沉醉了。一则美丽传说也随之浮现:
远古有一头仙牛,因羡慕闽中山水的秀丽,私自跑出西天。它一路狂奔,来到闽中,跑得浑身燥热,看到京水清澈,就先拉了一堆牛屎,然后跃入河中洗澡。正当它翻过身,肚皮朝天,牛头、牛角着地时,被看守的大仙发觉了,使了定身法。从此,仙牛变成牛形山&&上京陈姓祖祠后头山,山顶原来有一块二米多高的巨大石头,前人称之牛睾丸。可惜前几年被村民炸掉,取石砌水池。那堆牛屎也变成这馒头山&&牛屎山。这奇特的山水,这动人的故事和这&牛屎山&的地名,历代相传,经久不断。
&馒头山&之名又是取于何时呢?
听说那是几年前,有位老师带学生到此游览后,要求学生写游记。他感到&游牛屎山&,&牛屎&入文,太不文雅,还要去&游&,让人恶心。这位老师苦思冥想,定要改此山名。最后,他联想到山形如馒头,遂取名&馒头山&。馒头山之名从此在学生中传开,但村民还是叫牛屎山。
山之改名,孰是孰非,谁能定评?就我想法:但愿两名俱传,不使缺一。
我站了片刻,就想坐下。坐在这干净、柔软的黄地毯上,我又身不由己地躺下去。摊开四肢,仰面朝天,蓝天白云,秋高气爽,得失俱无,荣辱皆忘,此时感受,胜似神仙。
侧身草地,满目秋草,仿佛置身于茫茫的漠北草原,思绪也如脱缰之马奔驰起来: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可这坎坷人生,几时方能快意&&
忽然一阵秋风抚着草面而来,使人顿感凉意。我翻身坐起,从袋里掏出烟盒,从中抽出一支,擦燃火柴,点着香烟,吸了起来。
没想到那根被我丢弃的火柴梗并未熄灭,一着地就点燃了秋草。我赶紧站起来扑火,哪里来得及,火趁风势,很快就蔓延了一片。幸好班长和几个同学在近处,他们赶过来,帮着把火扑灭了。我像烧了家里的毛毯一样,直叹&可惜,可惜!&那几个扑火的同学却触景生情,齐声朗诵:&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他们吟得手舞足蹈,乐得忘乎所以。
是啊,这些草儿,秋去冬来,严寒渐逼,野火焚毁,何能快意?但它们还可迎得春回大地,重焕生机。待那时,草地青青,春风习习,再来一游,一定别有情趣。
秋日渐渐西坠,我站着看那些乐而无忧的弟子们,不知他们已经观察到哪些?感受到什么?
我让班长把同学们集合起来谈谈。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举手,一个同学讲完了,鼓过掌后,又举起了一片小手。他们尽情地谈着看到的,感到的。
看着这热闹的场面,听着这童稚的话语,我被深深地感染了。这时,我更感到这馒头山虽小,其韵味却是无穷的。我深深地责怪自己,来了半天,只顾在山顶上遐思,而没跟孩子们去跑跑,去看看。
我真想让他们带我去感受一番,可时间已经不早了。我只好停止了他们的发言,做了简要的小结,带着孩子们下了馒头山。
馒头山,我还会再来的。
辅导教师刘其芝批语:揽拓拓草丘,作洋洋华章,非历风雨沧桑,难及此境!见文知人,林老桑榆之境,将是彩霞满天,&老树春深更著花&矣!
武陵西河祠&
(本文载《三明日报》& 获大田文联山水游记一等奖)
武陵西河祠,中共闽西北特委驻地,它座落于大田县武陵乡桃溪村。悠久的历史,光荣的经历,精美的建筑,奇特的地形,使这座古祠显得褶褶生辉,光彩照人。已是县级文保单位,正在申报省文保单位。是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国防教育基地,又是大田县、三明市定点德育基地,八闽名祠之一。
西河祠为武陵林氏开基祖廿六公之孙千五、千六合建于南宋庆元(1195年),重修于前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追溯渊源,福建林氏自东晋入闽,始祖林禄公因功封晋安郡王,郡治在福州。传至十六代林披公,居莆田市西天尾镇龙山村,公生九子,皆为刺史,世称九牧传芳。其第九子林蔇公,累官至福唐刺史,后迁居仙游县。又传数代至林广文公,仕候官县令,分派仙柘山祖。其孙林五公,讳奇加,于北宋元丰七年(1084年)由仙游县仙柘山迁入尤溪卅三四都溪柄(今属大田县石牌镇长溪村)下坑居住。又历四代至廿六公,于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年)迁居武陵乡桃溪村香台潘山垅。廿六公之孙千五、千六,因所养牛群觅食至墓林湾(祠处原地名)而夜宿不归,寻牛至其处,见山明水秀,形局佳丽,遂于1195年建房居住。此后,林氏后裔居住于祠前的桃溪、红君、武陵、百束等四个行政村连成一片的高山盆地,繁衍生息,人丁旺盛。其间尚有不少后裔迁居于龙岩、三明、永安、大田&&,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群体。因林氏源自河南西河郡,故称&西河祠&。
远望西河祠,倚靠于雄伟的龙母山。山形奇特,五峰并列,巍峨耸立,高1308米。东边山势急速下坠四百余米,撒开一条二千多米宽的大幔。幔脚融结,抽出一脉,越过五、六亩大的岬丘田,复突起七座小山。山如纵队,整齐排列,圆净秀美,山脚相环。中间一山,形化织女抛梭,又似卧地睡牛。牛腹凹处,耸立着名扬遐迩的武陵西河祠,占地一万多平方米。它坐北朝南,左排青龙旗(室头仑仔),大铁弓(香台山仑),右列白虎鼓(大墓后头),大关刀(土楼街至面前山),前有千里马(圩坪马头仑),排列对应,相互映衬,案山俊秀,远峰重重。族谱记前朝明师之诗曰:&廉贞先照武职官,旌旆磊落掌兵权。左旗右鼓两边排,不修天爵官自来。&又记云:&有先武后文之应&。真可谓形胜之地,令人叹奇。
清澈见底的桃溪水弯环有情,蜿蜒东去,左冲右突穿过龟蛇两山相会处,流向狮象两山把守的水口。溪水穿过古老的石拱桥下的象鼻岩、狮爪石,急流冲开一道不足两米宽的窄小岩石沟槽。水流湍急,凌空而下,形成一道柱形瀑布。水声轰鸣,震耳欲聋。水势急猛,将瀑下岩石冲刷成一口一米多宽的,深不可测的圆井式深潭。传说从前有人先用长竹竿探之,无法到底,后用苎丝坠物测之,放完了一筐苎丝,故称筐丝潭。潭边崖间有一清泉,清洌甘甜,俗名&仙妈尿&。泉上巨石耸立,绝顶一庙凌空而建,人称&仙妈亭&,供奉仙妈诸神。亭边巨石上,依偎着邑中罕见,武陵独有的两棵大树,一为枫香树,一为红豆杉,人称&龙凤树&或&情侣树&。庙下悬崖峭壁,古木森森,瀑声雷鸣,飞珠溅玉,身临其境,心旷神怡。
来到祠前,只见祠后满山古树参天,枝繁叶茂,翠绿欲滴。每逢春末秋初两季,林间遍地蘑菇,为村民提供了美味佳肴。林边草地连坡,柔软如毯,是乡民迎龙舞狮的好场所。牛头、牛腿两仑环抱着祠前一口深水池塘,水面波光粼粼,塘中鱼儿成群。最奇特处是:全山皆是红黄橙紫白的五色土,独在左边牛腿根部处,两块巨石并列裸露,石间皱褶千层,沟纹清晰,名为牛睾丸,真是牛眠吉地。
走至大门,&闽中工委会址&六个金字闪闪发光。两旁门柱的对联&皇朝进士第,盛世探花家&,令人浮想联翩。大门板上彩绘两尊门神,威武庄严,夺人先声。如此大门,着实让人感到气势不凡,令人肃然起敬。
走进大门,这是一座高大宽敞的古典庭院式祠房。下堂完整,左边是老人活动室,右边是革命史展览馆。上堂厅柱耸立,粗大一人难抱。厅堂屋顶,梁板双层设计,两层最高处相距两米多,使祠堂显得高大宽敞、紧凑美观。整座祠堂,布局平稳,气势恢宏,房檐斗拱,钩心斗角,雕梁画栋,精美异常,是前清时期闽中木构建筑精品。厅屏正中挂着一块大匾,上书&西河祠 &三个金字。据老人说:当年祠堂,构建完整。更因数百年来,人才辈出,探花、进士、举人、贡生等牌匾满厅。两旁排列着铜拳头、铁巴掌,以及&肃静&、&回避&等探花仪仗文物。柱上红底金字对联相映衬,着实辉煌威严。
八百多年来,这里地灵人杰,人才辈出。据族谱记载:第三代林英材,辅佐元朝平乱有功,封为大夫,先后封为管军千户、管军万户,授招民同知之职,因此,族谱上又称之为&招民公&。第廿代林邵联,父子七秀才。知县赠联:&四代两人双白发,一堂六子七青衿。&据族谱记载:一堂秀才,三文四武,更兼人丁兴盛:子6,孙27,曾孙57,四代计男性91人,若包括女姓则计180多口。文武双全、财丁两旺,一时传为美谈。而&乾隆三个五代公,光绪一位探花郎。&&满清父子双进士、国共叔侄两司令&,更是名声远扬。三个五代公是:第十七代林九中,寿登九十五,五代同堂。名人赠联:&五代三公孙公孙齐美,一堂四父子父子联芳。&最为难得的是:&五代齐美,有生无死。&是说五代期间出生的人丁,没有一个夭折,子孙有病,九中公用手抚摸其头后即可痊愈。第十九代林孔谐,享年九十六,也是五代公,且与乾隆皇帝同年同月同日诞生。乾隆帝为此赐匾一块&瑞应重熙&,并赐手杖二根,赠联一对:&恩握九旬徵瑞应,宠褒五代适重熙。&二十一代林曾秀也为五代公。探花是第廿四代林宜春,武功超群,弓马娴熟,十八般武艺皆精。清光绪二十一年京城应试,取得一甲第三名,探花及第。殿试时,舞动120斤大刀,举起500斤石狮,飞马射箭,五箭皆中靶心,光绪帝御赐&弓力冠天下&五字,授以四品带刀侍卫之职。父子双进士是第廿二代林腾蛟及其子林嵩辰,父子文章锦绣,先后高中进士;叔侄两司令是第廿六代林志群,为共产党闽西北游击纵队司令员,南平军分区司令员。其侄林光照为国民党台湾高雄要塞少将司令员。
明清两朝,林氏族人取得进士四名,举人三名,授武显将军四名,拔贡秀才近二百,现代,部厅处级干部19人,获&中华慈善奖&&全国十大社会公益之星&1人,工农商学,各界人士,出类拔萃,比比皆是。
近代,西河祠有着一段光荣的经历。1936年,闽中地下党创始人,族亲林鸿图回武陵,先后发展了族亲林大蕃、林志群等几十位同志入党,他们经常在西河祠里举行秘密会议。经过宣传发动,党的组织不断发展,活动范围日益扩大,革命据点村星罗棋布,地下交通站连线成网。1937年成立了以大蕃为书记的大田县第一个中共支部&&武陵小学支部。1939年冬成立了以大蕃为书记的中共大田县委,组建了第一支游击队。1942年2月,在西河祠成立了以大蕃为书记的中共闽中工委,下设三个边委、两个直属区委,建立九个直属党支部、十七个农村党支部,有党员142名。并组建了闽中游击队,与省委联系的电台就架设在祠堂屋顶的双层梁板之间。1944年5月,在西河祠成立了闽西北特委(大蕃、志群先后为特委书记)。他们以西河祠为据点,开展革命活动,活动范围扩大到闽西北八个县市,并组建了闽西北游击纵队。因此,此时的西河祠成为闽中、闽西北革命中心。在地下党领导下,革命力量不断壮大,斗争局势也越加艰难,为人民解放事业,林大蕃等一百多位同志先后为革命捐躯。但闽西北人民是不会屈服的,他们在新的特委书记、游击纵队司令员林志群同志为首的闽西北特委领导下,前赴后继,终成革命燎原烈火,配合南下大军,解放了闽西北大地,谱写了一曲人民革命斗争壮丽凯歌。
西河祠&&闽西北革命人民的圣地,历经战火洗礼,文革浩劫,依然显现出端庄秀丽的身姿,焕发着蓬勃的革命气息。这是因为有革命群众的爱护,多次集资投工进行维修。1992年省老区办又拨来一万元专款维修。2004年乡亲又集资大修,重新油漆,再竖牌匾,复制探花仪仗&&现在,西河祠焕然一新,风采更胜当年,已成为人们向往的地方。
仙亭(龙兴殿)在玉田村后头仙亭山南麓。仙亭龙脉源自虎鼻崎,山脉蜿蜒起伏,向东奔来,伏为宋京村,昂起莲花崎,又腾数山仑,直至仙亭山。古有明师循脉寻地,见这仙亭山,龙蟠虎踞,山明水秀、地灵穴吉,不由赞叹:&来龙虎鼻崎,结穴烂柯棋,犀牛戴金环,虎母带虎仔&。
先说&来龙虎鼻崎&,它乃仙亭祖山,雄伟壮丽,矗立云端,海拔1198米。山顶风光绮丽,晴日,天高气爽,登顶远眺,城邑在目,心胸顿阔;阴天,云生足底,雾绕身边,缥缈欲仙,涤净烦障。春花灿烂,夏树茂繁,秋果红艳,冬雪映梅,四时美景,均会诱人,伫足品赏,流连忘返。主峰之下,山坳之中,耸立一庙,名&蟠龙殿&,建于元朝延佑五年(1318),供奉刘公诸神佛。宫殿左右,两座小山拥抱。一山似铜鼓,鼓边木石依恋,藤树缠绕;倒地楠木,又发四,五主干;楠树成丛,生发数干,可称&七姐妹&,&十兄弟&。一山如金钟,钟顶蟠松倒地,侧头摆尾,如虬似蛟,大小有十数条,数龙盘钟,堪称绝景。右鼓左钟,妙(庙)在其中,面前山仑环抱,四围茂树簇拥,名山胜地,香火兴盛。
且说:&结穴烂柯棋&。烂柯棋是传说从前有个砍柴人,回来路上见两个人在山顶石棋盘下棋,就放下柴担观棋。一盘棋下完,他回首柴(柯)已腐烂成土。大惊回家,时光已逝百年,不复旧时景象。此处是指仙亭山上的棋盘石,据民国《大田县志》记载:&棋盘石在城西,相传有仙迹在此。&而名师是泛指仙亭山有风水宝地,前人据此将仙妈庙建于山顶棋盘石下。
不久,仙妈显灵,香炉飞至半山腰,(今龙兴殿后头百米处石岩下)。乡民见灵异,就在石岩下建庙。至元朝元贞年间(1295),仙妈又显灵,飞炉玉峰书苑处。范氏后裔又于此创建了&龙兴殿&。
玉峰书苑为唐末玉田范氏开基始祖范元超所创办。范元超生于唐武宗会昌三年(843),从小好学,颖悟超人。24岁中进士,历任封邱县令,延州司户,御史中丞。他为官清廉、任职尽责,不畏权贵,忠直刚烈,文武兼备,政绩昭著。62岁辞职入闽,定居玉田,致力教育,创办书院,严训后裔,传授礼仪,教化一方,功荫千年。
龙兴殿(原玉峰书苑遗址)正建在&犀牛带金环&之风水宝地上:仙亭山是犀牛身躯,伸颈向均溪饮水。龙兴殿前路下,一石尖突,形似犀牛之角。角边凸石如环,喻为金环。仙亭山龙脉丰满,均溪水玉带环绕,面朝天马山,香炉峰,山峦护卫有力,水流迎送有情,真是:&身坐犀牛千古地,面对天马万年山。&近年,玉田村民筹巨资重建龙兴殿,增旧制,壮瞻观,成为大田境内最富丽堂皇的宫观建筑,成为仙亭山森林公园主要景点。由于&仙亭山风景优美,龙兴殿神佛威灵。&现在游客络绎不绝,香烟四时缭绕。
再说&虎母带虎仔。&为墓穴吉地,该墓在岩城文化广场南边,仙亭山东麓,望峰亭之下,旧名&箬竹林&,形化&虎母带虎仔&,为玉田二十二世祖考柜四号磐山范公之墓。其后裔四房,人丁兴盛,富贵双全,堪称名墓。
龙兴殿往西约百米,在虎头山脚,门后坑尾石壁下,古有一仙水窟,俗称&仙妈泉&,为一天然冷水窟。传说是马氏仙妈为善男信女消暑解渴而用法力引来的一股清泉。水窟形似锅鼎,直径0.6米、水深0.5米。大旱之年,也不干涸,晴雨水色一样,清澈见底。水味清冽甘醇,煮茗泡茶,更为香洌诱人。为历代道士庙祝,善男信女饮用之水。水窟边又辟一个蓄水池,供游客、村民洗手脚降暑热之用。冷水窟上石壁顶有一株古老的铁楂树,枝繁叶茂,树冠如伞,荫护水窟,村民称为&仙伞树&。这个景点,可惜在数年前被炸石毁坏。今幸村领导重视在原处砌井保护泉源,如能埋水管,装电机,引泉水至龙兴殿旁,砌筑水窟,再品仙水,村民幸之,游客幸之。&
仙亭山上,树木茂密;有栲、榉、樟、枫、木荷、米槠等数十种阔叶乔木,有松、杉等针叶乔木。那满山米槠,初秋时节,累累珠果,成熟开裂,掉在树下,散落遍地。男童女孩,都来捡拾,满意而归,煮炒壳裂,露出雪白珍珠,吃得津津有味。那高大松柏,走近拥抱,让人感到树身之伟岸;抬头仰望,更觉高耸如入云端。抚摸百年老樟,红叶枫树,欣赏随风摇曳翠竹&&令人陶醉,浮想联翩。
仙亭山上,处处藤蔓,有的蜿蜒攀附于树上,有的成丛成架,缠绕相连于其间。抓来几条粗藤,坐于其上,荡起秋千,兴趣盎然。粗藤细蔓,似龙若蛇,大的如臂,小的如线,形态各异,真是迷人奇观。
仙亭山上,夏末秋初,满山是菇,红黄黑白,成片生长。老妇少女,相邀上山,提篮拾捡,满载而归。洗净煮炒,品尝香甜味道,野生食品,天赐美味佳肴。
走进仙亭山,深入林中,奇石茂树,翠竹虬藤,相依为伴,可品可赏。鸟鸣林愈静,蝉歌山更幽,让人觉得返璞归真,回归远古。登上山顶,鸟瞰岩城,城在山下,山在城中,让人感到身处现代,神驰未来。看晴天映日,高楼林立,车水马龙,花团锦簇;望夜空挂月,万家灯火,彩光射空,声浪涌动&&仙亭胜地,处处佳景,时时有趣,任凭诸君,常去寻觅。
三、人物传记
溪柄祖林五公&
林五公,讳奇加,生于仙游仙柘山,闽林始祖禄公第十七代孙九牧第九房蔇公后裔。父显公,字在谟。祖父广文公,&仕侯官令,逐分派于仙柘山居之,子孙昌盛&(载谱《重修武陵家谱序》)。子四:三十七、小六、小八、小九。孙四八,曾孙廿六(即武陵潘山开基祖廿六公)。
宋元丰七年(1084年),林五公因奔乱(地方兵匪之乱)由仙游仙柘山迁入尤溪县三十三四都,土名溪柄下坑居住(今属大田县石牌镇长溪村)选址在山腰建祖屋。址为交椅形,依山面溪,树木葱郁,适宜隐居。生四子,除长子三十七公居下坑,二、三、四子均迁出开基。三十七公生四八公。四八公生八子:一至五子迁出开基(三子为廿六公,开基武陵安香台潘山),六七两子出家乐峰山,第八子住下坑。
公在下坑,带领子孙拓荒创业,家境渐裕。惜下坑地处偏僻,陡峭狭窄,难于拓展,故后裔多外迁开基。因其后代均无联系,不知其情。
公卒葬下坑祖屋后头,后裔均有祭扫。二00五年,泉三高速公路穿此而过,众后裔选吉日,将其移至武陵下院宫后头金箱形廿六公墓处,两坟并列,同时祭扫。
潘山祖林廿六&
廿六公,讳祖盛,生于石牌镇长溪村溪柄下坑祖屋。父四八公。祖父三十七公。曾祖父林五公,即仙游仙柘山迁溪柄下坑的开基祖。子二:卅二、卅四。卅二生三子,住潘山。卅四生二子:千五、千六,开基武陵安桃溪建西河祠。
公娶香台(今武陵圩坪头,武陵中学左边,俗名香台坑)郑氏四娘为室。其时,先祖在下坑&居住今已四代,家道颇盛。时而有万一公,万二公,同试魁解,不幸短命而死,亦是风水见薄,吾思此处,兴而不兴,遂于本朝宋绍兴十四年甲子良月吉旦(1144年)遂迁于德化黄认团香台潘山居住&。(载《西河宗谱》&祖盛廿六手志&)夫妇和睦,夫唱妇随,勤劳节俭,创业有成,山场田产,置买多处。潘山祖屋在桃溪村水尾潘山垅祷护宫左边,后裔已立碑为记。
公卒葬下院宫后头金箱形穴,坐子午。祖妈郑四娘卒葬潘山下隔仔后虎形,又叫两牛斗力形,坐亥巳兼乾巽。后裔均有祭扫。
武陵祖林千五&
千五公,讳元,生于潘山垅祖屋。父卅四公。祖父廿六公,即下坑迁武陵潘山的开基祖。弟千六公。子三:三万、六万、八万。
公与弟千六公,兄弟敦孝,友笃天伦,有宏远之谋。&又以潘山狭隘,非昌后之地。一日,因牛在墓林湾宿,寻而入焉,旷观其形势宽大,可以悠久。遂于宋宁宗庆元元年乙卯(1195年)就其地啟辟芟夷,结小庐于塆中,坐丑向未,喝作织女抛梭形。前案外有灵椿,大十余围,形若虬龙,亘古茂盛&。载谱《武陵西河大成谱序》,该序又载:&千五公以伯居右,千六公以仲居左,左右各架各居,不相混杂&。谱中《武陵林氏宗谱序》载∶&由潘山迁武陵者,其初,为墓林塆,盖蓁榛莽地也,树林阴翳,人踪不到。祖居潘山时,养有牛成群。忽一日,牛自奔寝其地,祖按迹寻之,披荆棘而入,从牛寝处,一旷观焉,局势宏整,兄弟遂谋筑室。虽&时偶得,仍为亿万斯年聚族之所。嗟夫,自天地开辟以来,以至建基,历数千年间,此地为林氏所得,岂非天哉&!
祠依雄伟的龙母山,山形奇特,五峰并列,高1308米。东边山势急速下坠四百余米,撒开一条二千多米宽的山坡,坡脚融结,抽出&脉,越过五、六亩大的岬坵田,复突起七座小山,山如纵队,整齐排列,圆净秀美,山脚相环,中间一山,形似织女抛梭,又似卧地眠牛,全山皆是五色土,独在左边牛腿根部处,凸起两块巨石,并列裸露,石间皱褶千层,沟纹清晰,名为牛睾丸,真是牛眠吉地。
祠坐牛腹,依北朝南。左有青龙旗(室头仑仔)、镔铁弓(香台仑〕;右列白虎鼓(大墓后头山),大关刀(面前山);前有千里马(马头仑),排列对应,相互映衬,案山俊秀,远峰重重。龟蛇狮象,把守水口,藏风得水,气度非凡。明师唱曰:&廉贞先照武职官,旌旆磊落掌兵权。左旗右鼓两边排,不修天爵官自来&。又说:&有先武后文之应&。真是形胜之地。
从此,林氏后裔繁衍生息,居住于祠前桃溪、红君、武陵、百束四个行政村,人丁兴旺,人才辈出,成为大宗望族。
千五公兄弟&开辟武陵宗祠(坐丑末)居住,有光前裕后之猷,置立田产甲户之事,所定时祀,坵墓例祭,以至巨细制度,后世不可易者。其功可谓大矣&。〔摘自族谱〕
公卒葬聚贤里长畲员山〔今上京镇上溪口村竹坪岬员山,在竹坪岬沿北灵川方,穿过高速公路桥下,逆水圳到圳头,走一里多到墓〕仑圆小巧,把守田垅口,形化鲤鱼朝天,坐戊辰。祖妣苏氏七娘,长畲人,卒葬桃溪水尾陂头金钗形,坐丁癸后裔均能按时祭扫。
招民同知林英材&
五世祖招民公,讳英材,辅佐朝廷有功,授以同知之职,封为大夫,卒葬半路陂上洋,穴名黄牛拖车,坐酉卯兼辛乙。妣张氏大小娘,葬后岬秤钩墓,坐丁丑。祖父千五公,与千六公合建西河祠堂,卒葬聚贤里长畲员山。父六万公,卒葬新崎醉翁倒地。子三:元一、元二、元五。
&公生于宋末元初之际,朝代更替,天下纷乱。其间,元世祖忽必烈建都北京,派兵南下统一中国。宋幼帝在其臣陈宜中、陆秀夫等护卫下,败退至广东潮州等地屯兵抵抗,终被消灭。至元朝甲申年,干戈稍息,天下初平。却因元朝将宋忠臣文天祥杀害于燕京柴市,又逼宋名臣谢枋得投降,谢不屈服,绝食而死,从而激起民愤。江西赣州刘六十倡议反元,闽省骚动,到处起兵。而不法之徒,趁势为非,小股匪贼拦路抢劫,大股匪贼破村扫荡,天下复乱,黎民涂炭。元世祖委派杨驸马率兵平乱,征伐不克,正处踌躇忧虑之时,探知我祖英材公,才干出众,义气忠直,武功了得,机智过人,深为四方民众敬服。杨驸马即刻上疏请旨下诏,委以我祖招兵平乱重任。英材公承旨,招和四方数万义民,组建平乱兵团,带领兵将,四出征讨,相机剿抚,所到皆克,战功卓著。闽赣两省皆平,百姓安宁,杨驸马大喜,奏报表章,进呈御前,表述我祖功绩。元世祖龙颜大悦,即封我祖为管军千户,祖不想再为将带兵,故辞而不受,再封管军万户,祖再辞。(千户、万户均为官名,元代在各路设有万户府,是军事机关,上万户管军七千以上,相当于现代的军分区司令员,师级军官,千户如团级)元朝左丞相上奏,以招和义民有功,请授以招民同知之职(同知,州府副职,五品官),封为大夫(四品级别)。圣恩难违,上表谢恩,因此,后裔称祖为招民公。祖有遗诗:&干戈未息遇凶时,何处生民不苦饥?幸得吾招安静好,食蔬饮水乐便宜。&后遂退隐,课子务农,耕读传家。其间,置得高坑屋基山场产业,交给次子元二公管住。
&其时,英材公的管家是魏姓人,为人侠义,处事机灵,却不慕富贵,专好神道,不娶妻室,屡现灵异。先时,侍卫我祖,四出征讨,最为得力,论功行赏,封给官职,辞而不受,只求终生服侍我祖,做一陪隶。年近花甲,一日,随我祖出巡,回乡路经大石村上城与下城交界之处的上桥头。此处两岸壁立, 树木葱郁,胜景之地。桥下一潭,水深泛蓝,急流回旋,名曰桥头潭。主仆过桥时,魏管家忽见潭水回旋,幻现宫殿楼台之景,即喊我祖,脱帽交给,跪拜曰:&我今告别,主公保重!&言毕纵身跳下,没入深潭,显灵登真而去。我祖急呼村民尽力搜捞,终无形迹,知其神化,只得在桥头路边石凹处,挖一小穴将帽埋之,插牌为记,祭奠而回。自此,每显灵异,护佑大石村民,众姓感其恩德,于埋帽处建宫,祀为境主,胜境至今犹在。我族裔也念及其功,至彼处分取香火,立宫于后坂洋(老街路武陵卫生院西边仑尾,文革时被毁,现建店)今谓安宁坂,名安宁宫,全乡祀之。自此后,林氏家声颇振,诗礼聿兴。
& 千五,千六两公创建西河祠后,我族人丁兴旺,富贵绵绵。英材公以一布衣而能一呼百应,招和义民,得朝庭封赐,正合了世传明师赞西河祠:&廉贞先照武职官,旌旆磊落掌兵权。左旗右鼓两边排,不修天爵官自来。&的唱诗之应。既而&代有伟人,德重候邦,贡举叠出,乡邑罕见,讵非得天者厚耶?&(根据族谱整理)&
宗长林又宪
又宪公,讳朝翰,生于桃溪村青松楼,序十六代,属后楼崑山房。高祖迁八公,建三株楼,曾祖维盛公建青松楼,父茂陵公建太和堂。两弟:又简、又嗣。四子:九畹、九谦、九敬、九来。
谱载:&公习儒,行有功于宗,有名于后,复建宗祠,大振乡里,上能继先人之功,下能开后人之业,故邑尊查公清,举邑宾&。
邑人郑宰惠称:&又宪公读书已探贤关,乃目击时事,甘老衡门,所著有《悟世集》&(载族谱序)。公不仅有文采,词句优美,且书画俱佳。族谱载公之手迹:1、公为族谱所绘地图,其文字线条之清秀,令人叹绝;2、公为族谱所画的武陵地舆图,其方位图形之准确,也令人赞叹。公为后裔留下无价手迹,后人见之,定生敬仰之情。
公与邦甫公共同发起、组织族亲,捐银集资,&择顺治十六年已亥十二月初十丙申日壬辰时建造祖祠,并神橱鼓桌,修培秀土&&(见族谱序)今存祠貌,正是他们当年倡议,并亲力亲为的硕果。族谱赞其:&行有功于宗,有名于后&并非过誉。顺治十七年,祖祠落成后,又与邦甫公同修族谱,并同辑《武陵西河大成谱序》(见族谱),该序将世系承传,先祖迁移,祖祠毁建、社会平乱&&等情况逐&清楚叙述,使后裔了解历史变迁情况,为后裔留下珍贵史料。
公卒葬登书大婆崎,坐卯酉。
宗长林邦甫
邦甫公,讳秉熠。生于桃溪村新阳堂,序十六代,属迁五房。父麟一,子联遂。公为人刚正直爽,为家族做了许多好事,被推为林氏族长。谱载:&公刚直,同又宪公有功于宗祠,克振乡闾,功深且大矣&。赞其&儒林推德&,推为&饮宾&。
一日,公遇一少年乞丐,见其饥寒交迫,询知难情,心生怜悯,解衣赠银,嘱其返乡,攻读诗书,重振家声。少年感动不已,问清公名,礼谢别去。
后公因事出人命案,原告诉公&用斧杀人&。县衙判公死刑,上报至延平府。府判正是当年少年乞丐(他返乡苦读,中举后被派来延平府当官),一阅卷宗,大吃一惊,恩人大难,理应解救,经多方审阅思计后,他在&用&字左上角加上一小撇,即为&甪&字,方言为&脱落&之意,改变了案情性质,使故意用斧杀人变为无意的过失杀人,将之上报,由死刑改为三年徒刑,并出面安抚死者家属,拿出官俸赔偿家属,劝其息讼,终使邦甫公死里逃生。
公为保护祖祠后头山上林木,阻止屡屡发生的偷砍毁林行为,先是集众立约,明令禁止:&谁敢再犯,罚之杀猪&。过几天,公暗使家人阿福去砍树,让人抓住。公即召众,杀猪分肉,兑现禁令。公用计整肃乡规,严已律人,从此,人不敢犯,保护了祠后林木。
公与又宪公共同发起,"择顺治十六年已亥十二月初十丙申日壬辰时建造祖祠,并神橱鼓桌,修培秀土&&。&(见族谱序)今存祠貌,正是他们建造的,其功之大,非文字可表。祖祠落成后,与又宪公同修族谱,并同撰《武陵西河大成谱序》(见族谱)为后代留下珍贵史料。
公卒葬米楻坑,坐丙壬兼午子,后裔依时扫祭。
五代公林九中&
九中公,讳位端,号执翁,序十七代.父又简,兄九厚,弟九进、九约。公少时聪颖,诗书有味,学识超群,耕读传家,养性修身,建功立业,乡中名绅。
公寿九五,五代同堂,名人赠联:&五代三公孙公孙齐美,一堂四父子父子联芳&。谱载:公生四子,传十五孙,三十一曾孙,六十三玄孙,公孙同堂,九个秀才,丁财两旺。富贵双全,是当时武陵最起势的房头。
公卒葬于厚德隔溪坪后溪,穴名交椅形,坐丑未兼坤艮,灰浆墓孔,字刻&九中林公之墓&。墓由四房支后裔一千多人轮流祭扫。
有关九中公的事迹很多,现整理部分如下:
劝母莫愁乞丐子&
一日,年方七岁的九中,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回到家里。只见母亲坐在饭桌前,呆呆地望着桌上一张写满黑字的红纸,泪水簌簌往下滴着。年幼的九中,心中大惊,不知家中发生了什么变故,急忙上前,牵着母亲的衣袂,细声问:&妈,怎么了?&母亲见儿回,急忙擦去泪水,哽咽着说:&刚才请先生给你看了一张命纸,先生说你是个乞丐命。我的苦命儿呀!这该如何是好?&说着又涌出泪水来。懂事的九中听了说:&妈,人虽有命,但只要勤劳,还怕没饭吃?妈,你别担心。&母亲望着七岁幼童如此乖巧,又能说出这样的话,才止着泪水,舒展开眉头,说:&对,只要勤劳,就有饭吃&。
从此,九中更加努力读书,还帮助父母干家务活。随着年龄增长,他越来越懂得:&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富从升合起,贫从不算来。&的哲理。他坚持&三更灯火五更鸡,日里耕田夜读书。&过着且耕且读的生活。他是个合格的农夫,犁田耙地,做埂插秧,样样农活都在行。精耕细作,年年丰收,稻谷满仓,地瓜满洞,菜蔬满坪,猪牛满圈,持家有道,理财有方,当年所谓的&乞丐子&竟成了富家翁。他一生不仅买田置地,颇有积蓄,还与九厚公合建了&树德堂&,又独自建了 &虹驾堂&。能这样建功立业的人,在当时的封建社会里是屈指可数的。他为人忠厚,知书达理,尤其精研地理风水之学,蜂腰形的树德堂,灵龟出洋形的虹驾堂,青草湾人形的百束祖墓,和尚丘蜈蚣吐珠形的武陵祖墓,雪山月形&&&&&&均为九中公所点之吉地。族中红白喜事,乡里重大活动,均要请他协助主持,是当时有名望,受人敬重的人物。正是:
创业靠勤俭,乞丐命会变。
为人行正道,名声终显扬。
放水遭打说跌倒&
武陵属高山盆地,农民种田全靠溪水泉源灌溉。山高溪小,水源缺乏,一旦天旱,庄稼缺水,水田干裂,稻禾枯萎,歉收绝产的田地大片出现。此时,有水才有粮,水的宝贵可见一斑。天旱期间,农民都要到水源头放水,同一水源,看来几人,把水平均分成几股,各自引入田里。并要带棕衣、饭菜,日夜坚守水源处,人若离开、水就被堵。在分水时争多争少,在去大小便时,在去巡查水路时,以为你回去,也会堵掉水。诸多原因,常常引起相骂斗殴,为此而打死人,为此而打官司的事时有发生。这也是历史上农民的一件辛酸事,现代人是无法想象那时的情景。
那年,天又大旱。一天上午,年近花甲的九中公扛着草耙,到村西北后盂坑放水。不久又来了个放水的年青人。按照惯例,有人有份,两人均分,无须争论。那人是乡中无赖,仗着自己身强力壮,一来就把水分成三份,只给九中公一份。说是后生一人顶两人,非要占三分之二不可。九中公当然不同意,据理力争,并用草耙把水耙回到对半分。那无赖见状,破口大骂,也用草耙耙回到三分之二。这样,两张嘴言来语去,两根耙你堵我掘,一场争水剧烈进行。那无赖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丢掉手中耙,奋力奔过去,推倒九中公,揪着在水圳里浸之淹之,口出恶语:&老不死,看你耙,分、分、分,分个屌&&&&&&&
面对如此恶徒无赖,九中公只得退让,艰难地爬起来,拿上草耙,带着一身泥水回家。半路上,七、八个儿孙带着棍棒迎面奔来,喘着气问:&谁打您?谁打您?&(原来早有人跑去告知九中公被打消息)。九中公笑着说:&没有,没有,是我自己不小心跌倒下坵田的。走,没事回家去。&儿孙以为真的如此,扶着九中公,前呼后拥地回家了。
没过几天,那无赖突发暴病而死。九中公得知,笑着对儿孙说:&好!好!&吩咐几个媳妇煮蛋、杀鸡、温酒、炒米粉。儿孙们莫名其妙:无赖死了,咱家有什么喜?九中公说:&那天,我确实被无赖打了跑回来,见你们操棍持棒,气势汹汹要去报复。我就忍而不发。须知&相骂无好话,相打无好拳&、&拳头是银镶的,话语是金装的&。那天,我若不忍,你们一去,揍他一顿,气是消了,可今天的人命案却要抵挡了。今天,咱们还能喝酒吗?&儿孙们恍然大悟,一家人喝酒庆贺。
初一未吃有乖媳&
春节是中国人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正月初一早上,家家户户早早放鞭炮开年,排供品、敬天地、请祖宗,互相恭喜说好话,祝贺新年日日新、事事成。早餐十分丰盛:红蛋白粿、鸡鸭兔鲤、猪脚米粉,汤美酒醇,各色菜肴摆满一桌。请老辈坐上席,全家人团团圆圆、欢欢喜喜享受着。
九中公生四子:云泗、云载、云艺、云良。公年过古稀时,家大业大,只好让儿子分家独立,公则轮流到各家就餐,且喜儿媳个个顺言情、人人争孝敬。
那年,长子云泗之大孙首造建了凤仪堂,二孙建了长春堂,举家乔迁新居,请公去住。公却恋旧,仍与另三家住在老厝。这天正是新年初一早上,按照轮流该到长子家就餐。长媳想:平时几家都争孝敬,今天初一早,还会放出老人。以为阿公已被老厝三家请去吃了,就没有叫孙子请阿公吃饭。真是无巧不成书,住在老厝三个媳妇也想:伯姆平时都争着孝敬,今日轮到她家,还会把阿公让给我们。这也是人之常情想法,并非不孝,正是因平时太孝,才出了这个大差错。于是,四家人安心吃了早饭,这却饿了堂堂五代公。
时间已过八点,九中公坐在老厝大厅上晒太阳,见到无人请吃饭,就问在庭院放鞭炮的孙子:&今天初一早,还有未吃早饭的人吗?&
这句话恰巧被在房间里的二媳妇听到了,想阿公这句话问得有蹊跷,心中一惊,晓得阿公尚未吃饭,不等庭院的孙儿开口,立即抢答:&阿公,我们一家人尚未吃哩。&说完,她立即回厨房,重整杯盘、摆出一桌丰盛的菜肴,告诫家人,不露痕迹。全家重聚,请公公入座就餐。这真是:
儿孙俱孝顺,还会饿老人。
乖媳真机灵,千秋传孝名。
保运乞米会逢春&
年过古稀的九中公,有一天到三儿云艺书房坐。父子相处,无所不谈,后来论及公之行运,认为八十至八十五这五年一运,有些不佳。欲过此运,需要一番化解,即用民间所传之法,讨百家饭,过乞丐关,以求保运延寿。
八十刚过不久,一日清晨,吃过早饭,九中公身穿旧衣、头戴竹笠、肩挎小袋,带着一个十五岁的曾孙,经上岩、过三阳、到溪口,一路讨去。每到一家,沿门乞米,人们都会捧出一筒白米。公表谢意后,仅以小指长甲挑了三撮放进袋中。途中不免有亲朋好友熟人,热情地招呼,要泡茶接待,留之过夜。公说明情况,一一谢绝。讨到九十九家时,只差一家,就算功德完满,公就携孙直奔田中村逢春公家。
田中陈逢春,有百万家财,是当时大田首富。。有一年,逢春公想借花会(一种赌博聚会,设三十六门,历史名人各标一门,其中有一门是&逢春&。中彩者,押一元可赢三十六元),散财济民,就做起花会头。当人们问他今日开哪门?逢春公直告:&逢春&。但人们不敢相信,都押到别门,却真的是开&逢春&。第二日,人们又问,答:&逢春&,又不敢押。连续十八天,都是开&逢春&,也都告诉人。人们就是不敢押,都押到别的门。结果通吃,富上添富,逢春公叹曰:&想散财都难啊!&
这天近午,逢春公坐在大厅,正与管家议事,听到大门口有人求乞,举眼一看,那老者身材高大,长须飘飘,想必不是寻常之人,即叫管家捧出一斗白米去施舍。九中公用小指甲挑了三撮白米,装入袋中,转身就走。逢春公见管家捧回白米,心感有异,快步下厅,奔出大门,追了上去,行礼问询,方知是武陵五代公林九中来到田中村。原来两人尚不相识,却早已慕名神交,今日相见,分外亲热。百万公紧紧拉住五代公的手,恭请回厅,泡茶温酒,设宴款待。两公互表敬意,互诉衷肠,谈风水地理,论人生世事,话多因投机,情深不忍别,留住好几天,方才放其回武陵。
犁田避雨显福相&
现在居住于武陵村的族亲多为六世祖大三公长子辛一公之后,为坵房。其后,11代概三公建牛头厝(祖厝右边回龙堂),14代柱四公建乔洋堂(现在武陵小学教学楼处)。乔洋堂来龙为公仑,山势高耸。龙体曲折而丰满,一路起伏奔至武陵,撒开大幔,分开数脉。其中一脉,为武陵中龙,过土楼街、门前山、圩坪头,直至半路水尾。其间龙歇处,涌现许多吉地,如:弥勒献肚形三德堂,蜂腰形树德堂,下池塘 三十六万厝,回头虎形郑家祖厝,金箱形祖公墓,下院蛇形灵峰堂,下涵狮形墓,半路蛇形墓等。其余数脉有扫帚形云连堂、出水莲花形兴仁堂、灵龟出洋形虹驾堂、竹排形乔洋堂等。再说这乔洋堂,承公仑旺龙之势,坐落于武陵洋中,前临几坵大水田,左傍红君溪水,右依后盂坑涧水,溪涧弯环水势旺,远峰俊秀朝山美,确是形胜吉地。自柱四公构建乔洋堂后,十分顺意。至17代时,才三代人,已是丁财两旺,富贵双全,为当时武陵安最起势房头,多是千金之户,多为耕读之家。有文有武、半农半闲,尤以儒声、千红、儒教等三公之名最为显扬。
那年春季的一天,乔洋堂上,儒声公正陪着看相先生,喝茶论相。好几个富绅文人也来凑热闹,坐了一厅,逐个请先生看相论命。先生一一看过,逐个论之,认为命皆不错,略有功名,吃穿有余,生活安逸,俱是可圈可点之相。
这时,吹起一股狂风,下来一阵暴雨。少停,大门闯进一个头戴竹笠、身披棕衣、腿脚还沾些田泥的年青农民,站在门头避雨。这人正是九中公,时值春耕在犁田,躲避风雨进门头。看相先生举眼一望,即刻站起赞道:&好个人杰!&儒声公听了抬头一看,原来是九中族弟,立刻喊九中上厅坐坐。九中自感这身着装,那敢造次,表示谢意,却执意不肯上厅,仍站在门头避雨。儒声公见状,下厅来招呼,看相先生也紧随其后,来到门头。九中与先生行礼问询后,再次向儒声表示谢意,见雨略小,即告辞下地犁田。
两人回厅坐下,众人急问:&先生因何称九中为人杰?&先生曰:&此人身材高挑匀称,神态庄严稳重,骨骼清奇,五官端正,声音洪亮,眉目精神,财富超过你等,人丁更是旺盛。最可称慕的是&&五代同堂、兰桂齐芳,子孙显扬、富贵双全;寿长体健、齐眉举案,子孙俱在、亘古少见;世上人杰、洪福无量,子孙孝贤、千古传芳。是我平生所遇到命相最好之人。&众人听了,虽是将信将疑,却也赞叹不已。
识地创建两名祠&
九中从少年起就坚持日里耕田夜读书,过着且耕且读的生活,闲暇就钻研风水地理之学,颇有造诣。当年,他与九厚公住在庵林宫下的太和堂。这太和堂后依桃溪岸,面前山为后护,大雪山为后托,前有乌狮坑水弯环去,一垅田畴逆水来,面朝西河祠后的牌匾山,人称竹排形。形胜之地出人杰,兄弟均为乡富绅。
一日清晨,九中在屋后临溪的窗户眺望,心中不由一喜,只见公仑高耸,龙脉丰隆,奔下洋面,伏首过岬,又突起三座秀美的小山仑(后来,族亲为避匪乱,把这三座小仑顶铲平,抬来巨石,筑成和俊寨,寨内建了街道为集市,俗名土楼街)三仑圆净,又伏首微凸,再起波成面前山,伸出一小仑成下砂手,天生一吉地,喝叫蜂腰形。它背依雪山寨仑,面朝祖厝后头牌匾山,桃溪水清势弯环,吉地隐匿人难识。九中见了即刻扛起锄头,带了一些人前去挖掘地基。这日,九厚公正带着常年雇养的地理先生在后里路找风水。地理先生看到对面有人挖地,就问九厚公:&对面山下挖地的人是谁?&九厚答:&是舍弟九中在掘地基。&先生说:&那是一处可为第二祖祠的大吉之地,财丁贵俱全,尤其长房更好,你一定要与之合建。&九厚公听了,即刻奔去与九中商量,九中见是大哥提出,不好推辞,只得允应,就合建了&树德堂&。后来,果然如先生预言:从树德堂繁衍的后代,现在约占武陵林氏人丁的一半多,解放前,厅上挂满探花、进士、举人、贡元等牌匾,真可称为第二祖祠。
兄弟住进树德堂后,丁财两旺。过了几年,九中公又在红岗边找到灵龟出洋吉地。这出洋灵龟,也是从公仑分出龙脉,奔下洋面,龟背显现,龟头入水只露出鼻孔呼吸,取龟肩处盖房。动工之日,九厚公的地理先生又说是上吉之地,又叫九厚公与之合建。这时,九中公说:&哥,拉屎各自蹲一处吧,&这是一句俚语,意思是不再合建,各自分开建。九厚公听了,只好带着地理先生寻觅到百束洋,福人得福地,寻到&七星坠地&的大吉之地,盖了绿陇堂。有关绿陇堂传说后文再说。却说民间流传的风水说法是:&爱快富,蛇形龟仔墓;爱长久,狮形与老虎。&九中公自盖了虹驾堂(老帝星牌记载:大清康熙五十六年正月初六日乙卯时上梁)吉地滋润,人丁兴盛,秀才叠出,财源滚滚,成了当时武陵最起势的房头。
擒龙点得数吉穴&
再说九厚公觅得&七星坠地&,立即来喊九中去看,帮忙拿定主意。九中赶去一看,那龙脉从大雪山分出一支,龙身灵巧活泼,逶迤蜿蜒,起伏而来。将到百束洋,正脉顿起七座小山,清秀圆净可爱,喝作&七星坠地&形。北边分出一支山脉,似&顺水游蛇&之山仑作为护翼,(蛇头也成吉地,后代盖了祖武堂)南边田高弯环而来做案砂,明堂宽大。面朝象形山仑似牌匾,远处丁山连绵而争秀。溪水环绕,群山伏首,水口象鼻吻螃蟹,满洋田水归一统。九中见后,连声赞叹:&财丁贵齐全,真正形胜大吉之地!&衷心祝贺:&哥,你的后代将是一代更比一代强,定为武陵第一房头。&并念出四句赞语:&七星坠人间,面朝牌匾山。代代有富绅,朝朝出高官。&九厚公听了,心里乐滋滋。
据说,此处地下多泉水,一片沼泽烂泥地,深不可测,人若陷进,很快没顶。先前几年,茶山村陈姓人家也看中这块吉地,带人来排水,排了几次,都排不干、沼泽烂泥地是无法盖房的,只好作罢。这次,九厚公带人去排水,一排就干,盖了绿陇堂,真是福地福人得呀。
一日,九中公与侄儿(九厚之子)出外讨债回来,一路观看山水,寻龙点穴。来到青草湾龙脉岬头处,两人坐下休息。九中公一看,此山龙脉起伏生动,腾跃而去,左右山脉护从相随,即对侄儿说:&循此山脉而去,穴已不远,到头要开面,全山是茅草,中有芒萁处;或全山皆芒萁,中有茅草处,就是大吉之穴。若无开面,则无结穴。有穴时,把你的祖母遗骨移来葬此。我年老休息一下,你去看一看。&一会儿,侄儿转回,说:&没有开面。&九中听了即起身与侄儿往回走。走了一段路,侄儿对他说:&叔,我还要到陈祠收一笔租,你先回去。&九中听了,心中全明白了:侄儿要把刚才看到的大吉之穴占去葬父,要去陈祠买那片山地了,即说:&你这死贼,祖母隔一代就不亲了!&话虽如此说,但也让他去了,独自叹息着回家。
侄儿买了青草湾这块宝地,按九中指点的穴位,造了大坟,移来九厚公骨殖葬入。九厚后裔得了青草湾人形墓后,更是锦上添花,更加发达兴旺起来。
九中公又看中了武陵村来龙的和尚丘后的蜈蚣吐珠穴,但不知来水、出水是否合水法,白天又不敢带着罗盘,公开去核实,怕人知了买不来地。就趁着月明星稀的后半夜,与长子带着罗盘来到和尚丘后,摆开罗盘一测,对长子说:&蜈蚣吐珠,大吉之地,万金不断,几斗锁匙。&没想到这夜里武陵丘房先祖因天旱来放水守夜,披着棕衣,躺在草丛之中,两人的行踪与话语都被他知晓了。第二天一早,他用高价买下这块风水宝地。待到早饭后,九中公带钱找穴地主人时,方知已被抢先买去了,心想:福地归属天注定,不是咱得求不成,叹息不已。
擒龙点穴,辨形要准,一时差错,追悔莫及。九中公曾在吾祠地界看到一处,龙脉活泼,十八支山仑会聚,稍嫌龙身瘦直些,形似十八支乞丐杖,以为是贫贱之地,弃之不取。后来,被厚德村曾姓祖公看成十八杆大秤,开穴做墓,龙真穴真,发了好几个万金,又让九中叹悔不已。
总之,有关九中公寻龙点穴找风水的故事很多,但多已失传,这里仅记其冰山一角。&
追租无着反赠钱&
陈祠是漳平市与大田县交界处的一个小山村。村里有户陈姓人家,夫妇已五十开外,其子才十五六岁。父已年老体弱,子则年少力小。一家三口,租种着九中公在陈祠的几亩水田。农忙种田,农闲砍柴,辛勤劳作,菜蔬自给,节衣缩食,艰难度日,交清租谷,仅够温饱。
这年,男人上山砍柴,不慎失足掉下悬崖,气绝身亡。埋葬老父办丧事,卖完稻谷又借债,生活更加艰难,当年无法来交租谷了。
时近年关,九中公见陈祠人尚未送来租谷,心想:这陈家历来守信用,往年早已交清租谷,今年为何拖延至今未来交呢?就决定亲自前往陈祠探个究竟,催讨租谷。
这天,九中公前往陈祠,来到陈姓人家,只见老妇一人在家,一问方知发生重大变故,为办丧事,不仅卖尽稻谷,还借了一笔债,目前生活无着,其子出外打工,尚未回家,年货也无钱购买。公进厨房,翻开锅盖一看,一锅无放油的野菜,几片带麻皮的地瓜。公心善良,见此情景,鼻头一酸,顿时泪溢眼眶,再不提欠租之事,从身上掏出些钱交给老妇,吩咐买些年货过年,即告辞回武陵。这让老妇感动不已,立即烧香跪拜,叩求天地神明,保佑好人,多子多福&&
其后,陈子渐长,勤劳节俭,生活渐渐起色,感念九中恩情,每逢年关,都带着野菇干,家养鸡等土特产来武陵给九中公拜年,遂成了忘年之交。
公孙齐美世间少&
却说九中已为五代公,膝下4子,15孙,31曾孙,63玄孙,男丁计114人,若包括女性则有200多人。一堂九秀才,五文四武,真是&父子联芳&。最为难得的是&公孙齐美,&是说五代期间所有出生的人丁,没有一个夭折。子孙有病,九中公用手抚摸其头后,旋即痊愈。这令与九中公有姻亲关系的县中文人赞叹不已,就以事实挥毫撰写了一副对联:&五代三公孙,公孙齐美;一堂四父子,父子联芳。&赠给九中,以表赞颂之情。
九中公也十分珍爱这副对联,为了使其保存久远,就选用上等木料,聘请有名艺人来雕刻。名艺人刻至&公孙齐美&时,心存怀疑,认为&父子联芳&,天下有之,而&公孙齐美&,世间难得。疑为溢美不实之词,遂不下刀,但又不敢直接询问,恐主人见怪。就推托有事,每日上街,到酒店喝酒,借机探听事实。一日又一日,终日喝酒探听。那天,店里来了几个老头,喝着酒,谈着九中盛事。他趁机以闲谈客的身份,凑近问询了&公孙齐美&的出处。最后,获悉&五代齐美,有生无死,&子孙有病,九中公抚头即愈的事实情况,心中激动不已,赞叹不已,立即返回动手刻字,刷上金漆,恭敬地将其挂于虹驾堂正屏柱上。
这副名联,历经数百年岁月风雨,更遭遇了文化大革命破四旧的劫运,却喜在九中众多后裔,冒着被批斗的风险,精心尽力保护下,依然存在,依然闪烁着它的光芒。
父子联芳美名传&
九中公夫妇齐眉,手抱曾玄,眼看五代,名人赠联:&五代三公孙,公孙齐美;一堂四父子,父子联芳。&
何谓&父子联芳&?公博学多才,精通地理风水之学,乡中红白喜事,文帖来往,撰写对联,指导操办,皆公主持。三子云艺为武秀才,且兼通文理。孙介绵,雍正十年太学生,当时武陵林氏族长、威望极高,人称&介绵皇帝&。曾孙首造,学名林光,乾隆二年第十名文秀才,多才多艺,尤精医学书画,在乡中主持公道,评断是非,人称&首造老爹&。曾孙首膺,学名林照,乾隆辛已年第十一名文秀才。曾孙首履,武力盖县,武艺精通,勇冠永春州,乾隆丁丑年第一名武秀才。曾孙首宜,乾隆武秀才。玄孙缵高,乾隆甲午年第十名文秀才。玄孙廷会,乾隆丁亥年第六名文秀才。玄孙廷扬,乾隆壬辰年第九名文秀才。玄孙仰谟,嘉庆元年第十二名武秀才。玄孙仰德,为太学生。其时,公能文能武,名重乡里;一堂九秀才,五文四武;又有被乡民称誉为&介绵皇帝,首造老爹&雅号的孙辈。真可称为&父子联芳&呀!
再说&介绵皇帝,首造老爹&雅号的来历。九中公之孙介绵,为太学生,识字晓理,主持公道,善辨是非,论情说理,一身正气,众望所归,被众推为武陵林氏族长。他说话断理,乡人认同服气,视如皇帝旨意,皆能遵照办理。久之,人们给他一个&介绵皇帝&的雅号。后来,其侄首造渐长,考取文秀才,常跟介绵一起为众排解纠纷,评断是非,也为乡民所佩服。其后,乡民有事,介绵就让首造独自去解决。由于首造能秉承乃叔气质,不论亲疏,处事公道,为乡民称道。久之,乡民也送给他一个&首造老爹&的雅号。这&老爹&即当时的知县俗称(知县即当今的县长),那时的民事纠纷,刑事诉讼均由知县审理断判。叔侄在乡中主持公道,众人皆服,&介绵皇帝,首造老爹&的雅号就名扬四乡,传颂至今。
曾孙首造,长房介佑长子,建凤仪堂,为文秀才。其子缵高,文秀才。其孙天衍,嘉庆癸丑年第十二名文秀才。人称&公孙三文秀&。
曾孙首膺,即首造二弟,建长春堂,(厝地在百束村陈厝前,象形墓左边。)为文秀才。其子廷会、廷扬均为文秀才。其孙希琛,永春州考第一名文秀才;又孙璠鲁,嘉庆二十五年文秀才。其时,公孙五文秀,名震永春州。
那时,九中&五代三公孙,公孙齐美&人丁兴盛;更兼& 一堂四父子,父子联芳&,富贵双全。是当时武陵林氏第一起势房头。
夺回雪山林山权&
却说那时武陵雪山一带均是森林,为武陵林氏家族产业。先前几代,武陵丘房最为起势,林氏族务多为其主持,祖祠修缮,路桥铺设&&族中开支繁多,却少资金来源。恰巧这时,安溪湖头人炼铁,看中了雪山这片森林,可作烧炭之用(那时,尚未用煤,古称炼铁&十里运矿石,就近挑炭烧,&是说用炭量大,挑炭难度最大,炭源一定要在附近),就来武陵洽谈买林烧炭,创办铁厂之事。其时,双方通过商谈,同意以一次性逐块砍尽该片林木,就逐块归还山场为条件,买木烧炭,立下字契。没想到湖头人早已蓄谋,在字契中做了手脚,安了&字鬼&,写上&木尽山还&一词。他们采用砍大留小之法,历经近百年的砍伐,依然满山郁郁葱葱,&木&是永远不会&尽&,&山&则永远不需&还&。后来,我族亲发现此中奥秘,多次具状控诉。但湖头人获此厚利,虽知谋佔,怎肯让回?他们贿赂知县,县官凭籍契约文字断判,我族次次输了官司。明明是我们吃了暗亏,却又有理无处诉说,有屈无处伸冤,愤怒之火在乡民心中燃烧,却又难奈其何!真正气死人呀!
& 这片山林是林家产业,怎能让湖头人蓄谋长期霸占呢?官虽断,民心却不休。时间推移到九中房起势,介绵被推上族长之位。为取回这片山林权益,九中、介绵两公孙多次谋划,经过深思,召集族中精英讨论,一致认为:告官难赢,唯有以武力驱逐之。遂以族中武师陈逊公(请阅&拳师陈逊公&篇)带领众徒弟为主力,全体族人相助,上雪山驱逐湖头人。但湖头人均身怀武功,炼铁烧炭工人一百多人,尤以烧炭头目的武功最为高强。陈逊与之决斗,难分上下,徒弟族亲虽多,也难胜身怀武功的工人。数次驱逐,难分胜负,无功而返。九中公见此情形,即与介绵说:&不能降伏炭头,则无法驱逐之。应请陈逊的师兄来助阵,以两对一,方有胜算。&介绵也深以为然,按九中之意礼请陈逊师兄,使之双斗炭头。陈逊与师兄将炭头制服,再与众徒弟、族亲一起,终将湖头人驱逐出境。湖头人自感谋占无理,又感&官断不及民休&之理,更感&强龙难斗地头蛇&,从此,退出雪山,迁往别处炼铁。
在九中、介绵公孙主持下,我族亲总算泄了积世冤愤,夺回雪山这片被长期霸占的山林。
九中一生,事迹感人,勤劳节俭,创业有成,积德行善,修桥铺路,维持族规,倡导乡风,护乡安众,造福桑梓。他敬祖睦宗,捐资修缮西河祖祠;济困怜贫,救助孤寡贫弱族亲。他以忍让立身,籍耕读传家,居家有道,教子有方。笔者为其第十代裔孙,十分钦敬,撰词赞之:&虹驾堂秀,公寿九五。五代齐美,有生无死。堂中秀才,五文四武。丁财两旺,名传千古。&
虹驾堂宗祠联& 林振概& 撰&
宗祖精通风水当年创建蜂腰树德龟肩虹驾两名祠,
孙曾明断是非至今传颂介绵皇帝首造老爹双雅号。
识风水点蜂腰按灵龟测人形觅出许多吉地,
行仁义济寡妇扶孤儿养鳏老积下无量功德。
虹驾堂春到,
九中裔福临。
以忍让立身,
籍耕读传家。
苍松历千代,
名祠传万年。
九牧家声振,
九中宗泽长。
屋后松栖凤,
堂前池化龙。
热情宴亲友,
诚意迎神佛。
县市工作基层服务瑞班获中华慈善奖,
红君诞生百束培养光照当少将司令员。
虹驾堂上五代四子百孙元子孙齐美,
乔松树下五文四武九秀才文武联芳。
会犁田耙地做埂插秧几个农夫如你?
能作诗题字书帖撰联众多文士服伊!
一宗祖祖祖孙孙世世代代富富贵贵,
四支房房房户户年年岁岁平平安安。
寿享九五高龄快乐做您五代宗祖,
基奠两座名祠轻松抚我千多子孙。
放水遭打说跌倒教子孙学会忍让,
追租无着反赠钱让孤寡感受温情。
首履武艺县试称魁首,
希琛文章州考夺头功。
松声风声书声堪入耳,
虹色山色水色皆迷人。
乔松树下放怀揽宇宙,
虹驾堂上抚孙傲王候。
九牧宗源自莆田县,
九中房衍于虹驾堂。
九中裔请戏宴亲友,
虹驾堂做醮迎神佛。
文士题赞十八字,
名祠流芳百万年。
与兄共建树德祠繁衍两房后裔,
偕妻同筑虹驾堂享受七彩人生。
作诗题字书帖撰联堪称文士,
犁田耙地做埂插秧可谓农夫。
克勤克俭劝母莫愁乞丐仔,
且耕且读教子能创富绅家。
研堪舆常论山水阴阳之理,
存仁德每怜鳏孤寡独之人。
保运乞米会逢春结成知己,
犁田避雨遇神相赞为人杰。
宗祖在否且看苍松不老,
祠貌常新已知美德永传。
乔松迎春更茂盛,
贤裔接福添财丁。
青青翠翠一乔松,
快快乐乐五代翁。
耕读成家添光彩,
忍让传名树新风。
首膺公孙五文秀,
介就父子三富绅。
祖宗德厚旺孙裔,
裔孙志高耀宗祖。
多柳叔侄两校长,
新跃兄弟双硕士。
虹驾堂上赏驾虹,
乔松树下赞松乔。
虹驾堂前堂驾虹,
龟游洋中洋游龟。
九牧宗风荣祠宇,
五代公德润宗支。
五代子孙绕膝下,
十二秀才聚堂中。
盛唐莆田九刺史,
大清武陵五代公。
五代代代重重喜,
四房房房家家兴。
虹驾九霄映胜迹,
松高十丈显奇观。
松高十丈无伦比,
虹驾九霄有余晴。
虹驾天际有晴雨,
龟镇洋中多瑞祥。
虹驾天际现七色,  乐抚五代子孙,  武陵一个房族,
龟镇洋中呈五祥。  笑看九个秀才。  红君千余裔孙。
九牧源流远,    松上鸟变凤,   龟藏梅花下,
五代文武全。    池中鱼化龙。   虹驾公仑前。
五代公林孔谐&
孔谐公,生于桃溪村身正堂,序十九代,属九厚房,眼见五代。祖父九厚公。父云墀公,职封八品,在松树兜建身正堂。子五:行四、行瞻、行仪、行轮、行道。
公寿九六,眼见五代,且与乾隆皇帝同年同月同日诞生。乾隆帝为之赐匾一块&瑞应重熙&,并赐手杖两根,赠联一对:&恩握九旬征瑞应,宠褒五代适重熙&,可谓武陵林氏宗族盛事。为此,有人撰联赞西河祠:&乾隆三个五代公,光绪一名探花郎&。(三个五代公为九中、孔谐、曾秀,探花是宜春公)。
公勤能创业,俭则兴家,田地产业颇丰。先在松树下建友爱堂,又在三株楼边建余庆堂。一生建两座新房,这在经济落后的封建社会,为当时四乡少有,因此邑内传名,令人钦佩。
公性敦厚,敬祖睦宗,常捐资修缮西河祖祠,常接济孤寡贫弱的族亲,所作所为,乡人称道。
公识风水,选中松树下建了友爱堂,之后,家运越益鸿发。而自选的墓地,更是眠牛吉穴。穴在山坑牙头寨四坵头,其龙从山坑十九仑腾来。起伏有势、扶从有情,到穴形成眠牛吉地,青龙白虎两山环抱,绿水清碧弯曲有情,明师赞之:&眠牛吉地昌,面朝笔架山。庚甲申寅兼,代代出文官&。
公卒葬自选墓地,坐庚甲兼申寅,顺骑龙穴,墓上立圣旨碑,上刻&圣旨&两字,下刻帝赐匾之词&瑞应重熙&。后裔均能按时扫祭。&
六子七秀才林邵联&
邵联公,序二十代,属九厚房,乾隆中期生于百束村贵和堂,讳大鵿,学名琼,号石洲,文庠补入增生,后又因玄孙宜春探花及第而诰封翰林院检讨,晋赠文林郎,建长山堂、六行堂,卒葬中岩央坑室仑。妣范氏,宋坑人,卒葬上京石牛岬。子六:长和绪,文庠; 次善绪,武庠;三隐绪,武庠;四伯绪,武庠;五文绪,文庠,诰封武显将军;六贤绪,武庠。
公之父合逊,子二,长邵智,贡生,次邵联。合逊公有万金家产,建贵和堂,又筑新阳堡,堡墙坚厚,炮楼林立,堡内盖大厝,掘水井,贮粮食,养护兵,为御匪防贼,保家护邻之用。那贵和堂,龙自雪山来,蜿蜒起伏,来到洋中,结穴处喝作麻狸(穿山甲)吐舌,前临一坵好几亩的大水田,四水归一,又伸出一片天然的狭长水田,是为麻狸之长舌。百束溪水傍着龙身,绕过长舌朝来,再婉转穿过象鼻吻螃蟹的狭窄水口东去。前朝象形山岗如牌匾,后依雪山诸峰为倚靠,青山绿水,重重卫护。龙真穴真,家产万金,两子聪颖,均为贡庠,人丁昌盛,富贵双全。
公幼就聪敏,又有严父督促,专聘明师指教,阅书多成诵,下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激战2传奇勇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