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兹尔如何多次招呼刀塔传奇电脑版下载

&p&晚主体部分更新完毕,之后会简单说一说MJ和Prince音乐方面&维度&不同的原因。抛砖引玉,希望能看到更全面、具体、翔实的回答。&/p&&p&************&/p&&p&实名反对答主@知味 于日的回答,在内容和语言两方面都更加适合贴吧或围脖等而不是知乎,拿个别例子当地图炮+开嘲讽并不能证明你的观点正确,只能表示你的修养水平不高。反对的具体理由会在我的回答里逐一列出。&/p&&p&主要分三部分:&/p&&ol&&li&&b&为什么MJ和Prince总被拿来做比较?&/b&&/li&&li&&b&两个人的多方面能力讨论&/b&&/li&&li&&b&Friends or Foes?真的是死敌吗?&/b&&/li&&/ol&&p&======以下回答开始======&/p&&p&&b&&u&首先回答题主在正文部分的问题,为什么MJ和Prince两个人总被拿出来做比较?&/u&&/b&为什么不是David Bowie、Stevie Wonder等这些同样优秀的音乐人?答主知味是这样认为的:&/p&&blockquote&还有另一个David Bowie,那个人估计连人家是谁都不知道,没法子胡搅蛮缠(因为人家没听过的都是没名气的),直接选择性无视。&/blockquote&&p&真的很好笑,美国人已经&胡搅蛮缠&了MJ v.s. Prince命题快三十年了,team Michael v.s. team Prince, annual MJ v.s Prince concert, blah blah...看来美国人也一定是没听说过David Bowie咯【手动滑稽&/p&&p&回正题,尽管无论是MJ粉和Prince粉都已经很厌倦这种比较了,尽管MJ和Prince的音乐风格和个人特长迥异,但这两个人的名字总是被并列提出并不是空穴来风。&/p&&p&此处引用Questlove的观点:&/p&&blockquote&对于为何我们这么早就将Michael和Prince两人联系在一起,我有着切实的理论。我认为这不是巧合:两人都于1958年夏天出生在美国中西部,本质上各自代表了即将成年的年轻黑人人群的不同成长阶段。迈克尔捕捉到了后民权运动时期美国年轻人的想象力,并成为他们的导航灯。而Prince则捕获了同一时期成长中的青少年,并帮助他们走向成年。&/blockquote&&p&我个人认为不仅于此,比如你还会发现他们两人的音乐启蒙阶段,都受到James Brown、Sly and the family Stone等人的影响。&/p&&p&拿James Brown举例,MJ对他的崇敬之情他本人已经说得够多了,8岁时在Motown audition的曲目就是JB的baby baby baby,无数次在访谈、自传里提到JB对他的影响,以及在舆论风口浪尖时仍坚持出席JB的葬礼等等;我不确定是不是很多人知道JB也是对Prince影响最大的两个人之一(另外一位是Jimi Hendricks,毫无悬念23333,如果再加一位会是Curtis Mayfield),尤其在Prince的live表演风格上,我觉得Prince受JB的影响比MJ更明显。Sly and the family Stone则是很有趣的小故事,我之后会提到。&br&除此之外,两个人都有标志性的假声演唱(falsotto);&/p&&p&都在80年代达到巅峰(1982Thriller,1984Purple Rain);&/p&&p&都涉足了singing, dancing, acting三个领域;&/p&&p&两个人在公众面前的形象都非常神秘,极少暴露隐私等等。&/p&&p&你很难找到另外两个像MJ和Prince这样相同时代背景,而且在成就上旗鼓相当的&对手&,大多数时候能出现一个这样的天才人们就可以谢天谢地了。&/p&&p&另外媒体也在这中间推波助澜,做了不可忽视的贡献(呵呵。绝大多数(或者可以说所有)的报道都热衷于把他们塑造成死敌,尤其在他们在世的时候,而他们之间友善的往来则基本没什么曝光。&/p&&p&以上就是MJ v.s. Prince这一话题能长期引发讨论的原因了。希望解答了题主的一点疑问。&/p&&p&+++++&/p&&p&&u&&b&接下来讲一讲题主的中心问题,从各方面讨论下两人的特点&/b&。&/u&&/p&&p&但是,&b&Bottom line, MJ和Prince是两位风格和特长非常不同的musician,他们专注于拓展音乐的不同维度,也因此吸引了不同的受众&/b&。这与他们本人的经历背景有关,与他们的个人信仰、性格有关,与他们的天赋才能有关。你当然可以喜欢或不喜欢MJ或Prince或其他任何人的音乐. It's okay. It's your &u&PERSONAL&/u& choice. 没有人会干涉你的选择自由。&b&但必须承认,MJ和Prince是美国80年代流行音乐界的巅峰代表,任何试图贬低或忽略两者之一的贡献或价值的回答都是bullshit, period.&/b&&/p&&p&&u&&b&首先是音乐性&/b&&/u&。就像我在上面一段所说的,你当然可以更偏爱aggressive的音乐流派,更extreme的音乐风格,更daring的表现方式,okay,&u&这是personal choice,与&音乐性&的高低并没有什么关系&/u&。好比文学里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好比绘画里的印象画派和传统画派,你不能因为自己更喜爱其中某一种,就认为另外一种缺乏艺术性。&/p&&p&就个人来说,我认为Prince在音乐造诣上高过MJ,但决不是答主知味声称的Prince的音乐更aggressive这种理由,而且这个statement是否属实也还有待商榷,Prince当然在性观念等话题上更加push the boundary,不知MJ在They don't care about us, Morphine里的表达够不够aggressive呢?&/p&&p&我尊敬Prince的音乐造诣是因为他的确就是天才,在funk上他做到了比任何人都要funky-er,非凡的音乐创作水准和创作数量,加上极其优秀的吉他类、键盘类等多乐器演奏能力,以及one-man-album级别的独立音乐制作能力。他对于自己音乐的表达不需要受限于乐手和制作人的理解,他可以完全自由的100%完整的把他的情绪输出到唱片里再传达给听众。从创作能力、乐器能力、独立音乐制作能力上我认为Prince更胜一筹。&/p&&p&MJ的创作水平和数量已经很牛X了,这点毋庸置疑,但平均制作时间四年以上的&奥运专&(真不是黑233)和Prince的变态的作品数量还是有差距的,目测Buckethead可以和Prince一战23333。当然MJ每一首都可以拿出去打榜的单曲质量也是有目共睹,也是这样的完美主义造就了Thriller辉煌的单专辑销量。至于MJ的乐器演奏和音乐制作能力,我知道他会钢琴也知道他co-produce了单飞后大部分作品,但由于他本人在这些方面并没有投注太多精力,所以和Prince的差距是必然的,顺便一提不了解的可以找一找guitarist的top100排行,看看Prince在哪里(wink~&/p&&p&&u&&b&第二,唱功&/b&&/u&。这个问题很难一刀切,歌手的音域、音准,音色质量都需要综合考量。个人认为MJ更胜一筹,尤其考虑到他的音域,多变的演唱风格,从不到10岁持续到50岁的音色多样性,perfect pitch(Bruce Swedien说过他见过的仅有的两个不需要后期调校音准的歌手,一个是MJ一个是Siedah Garrett),以及出色的感情传达能力及演绎水平。&/p&&p&能排在MJ前面的male vocalist我只投一票给巅峰期的Freddie Mercury。Again,如果有人更喜欢圆润深沉的音色,那是personal choice,但不是评断唱功高低的标准。&/p&&p&&u&&b&第三,舞台表现力和舞技&/b&&/u&。有幸去看过一场Prince的现场(我的确是他的歌迷),气氛非常棒非常热烈,是我值得终身铭记的回忆之一。但无论和谁放在一起,这票一定是MJ的也只能是MJ的。任何关于舞台表现力艺术的研究都不可能绕得开MJ,更不用说MJ是第四十四位也是唯一一位以非职业身份入选舞蹈名人堂的歌手。&/p&&p&为了避免被当成脑残粉还是要多说一句,MJ入选舞蹈名人堂并非在舞技上超过职业舞者,更主要是认可他的舞蹈表现力和影响力,有许多职业舞者,不仅是modern contemporary dance,包括职业芭蕾舞、拉丁舞者,都有受到他影响或启蒙的。有几次见到&有谁在舞技上能超越MJ的&这种问题简直没眼看(。&/p&&p&&u&&b&第四,演技&/b&&/u&。虽然看起来有点奇怪,但是这两个人的确都涉足过电影行业哈哈哈。众所周知84年Purple Rain拿了奥斯卡奖,我这里主要是想好好黑一下MJ的演技233333,他就是一个个人风格过于突出所以演什么都像自己的典型代表。&/p&&p&当然必须要先说明的是他的MV(用他本人的话叫short film)非常棒,我个人尤其喜爱的是thriller里的演绎,你看他离开电影院时恋恋不舍的但又只能追女朋友出去时的表情多生动,然后讨好生气的女朋友时那种有点小可爱有点厚脸皮的青年形象也非常令人着迷。再比如BAD里前期的乖宝宝和后期张狂地说着I'm bad, 还在副歌里强调really really bad的酷帅狂霸拽的中二青年的鲜明对比。更不用说westside story风格浓厚,整个mv像是舞台剧缩影的神作Smooth Criminal。&/p&&p&但是!但是!他演电影怎么那么中二?剧情里充满了WTF和“我tm是不是看了一场假电影”的脑内弹幕23333。MJ的演技在moonwalker里真是浮夸到没谁了,剧情脑洞也大到没谁了……所以电影和演技相关的果断Prince更胜一筹【。&/p&&p&&u&&b&第五,影响力&/b&&/u&。对全球观众影响力是MJ无疑问,但我认可答主知味的一点是Prince对当今歌手们的影响决不应当被低估,正如MJ带动了MTV的发展、将舞台视觉融入为音乐艺术的一部分一样,Prince也将自己的风格通过现代流行音乐的演绎传承了下去。可以说MJ和Prince从不同维度定义了80年代的美国流行乐坛,而且他们的影响力远不仅止于80年代。他们自己的歌曲到现在仍然广为流传并且受到喜爱,MJ的disco(其实他的音乐风格比较复杂,很难用一个流派概括,但最受喜爱和知名度最高的应该是disco无误)和Prince的funk也还在深深影响着当今的流行乐坛并且将一直影响下去。&/p&&p&正如我们今天回头看50多年前,会认可Beatles,Elvis,Chuck Berry,James Brown等人的音乐贡献一样,MJ和Prince作为一个黄金时代的代表也将被永远的载入史册。&b&尽管今天还有他们的粉粉黑黑因为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而掐架,但那些都会很快被遗忘被漠视,而他们将在音乐中永生。&/b&&/p&&p&+++++&/p&&p&在进入最后一部分的讨论之前,我不知道是不是应该花点笔墨说一说为什么MJ和Prince会有在音乐&维度&上的不同,如果有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留言。没有就不写了XD。&/p&&br&&p&&u&&b&第三,MJ和Prince的&爱恨情仇&&/b&&/u&。先说明下作为两个人的粉丝,我几乎找遍了我能找到的所有的两个人有交集的资料。而看得越多,我就越觉得这两人对彼此的尊重远远多过竞争,而所谓的死敌更像是媒体炒作的产物。虽然我不会把他们称作亲密的朋友,但我也绝不认为他们是敌人关系。&/p&&p&★更新:&br&MJ和Prince的确有点“王不见王”的意思,这么多年里没有过他们两个的正式合影。如果搜索MJ和Prince的关系,无论谷歌还是度娘,可能都会告诉你下面这一系列事件:?&br&——他们在1983年的James Brown演唱会上,MJ在自己表演后请JB把Prince邀请上台即兴演出,Prince先是被话筒架绊了一下,然后拿了一把不惯用的左手吉他,事后据说Prince对这次自己毫无准备的表演很不满意;(L.A.Reid)&br&——BAD专辑的同名曲原本是为MJ和Prince两人合唱准备的,但是因为谁都不愿意听对方唱第一句&Your butt is mine&,所以合作告吹; (Prince本人)&br&——在BAD专辑制作期间,MJ曾经邀请Prince到他的书房见面,据说那晚两人不欢而散,因为Prince带来了一个Voo-Doo box,而MJ坚信Prince想要用那个玩意儿给他下咒;(John Branca)&br&——“在《颤栗》的鼎盛时期,Prince发起了最有力的冲击,迈克尔还是赢了,而且赢得不可控制,在某一时刻,你都可以感觉得到它以一种可怕的方式冲破了藩篱。在那以后,我想所有的这些欢呼喧闹开始让公众焦虑。这时候突然出现了Prince和《紫雨》,在我看来,当反弹开始时,他们利用Prince来抽打迈克尔,意思就像再说:现在是你下台的时候了,Prince正要上台。(琼斯证实,这两位超级巨星确实碰过一次面。“一次社交拜访。”没人会说这两个人相处得很融洽,他们的会面看起来就像两个素食主义者在礼貌交谈。)……“他来过几次。”Q说起杰克逊,“他是个腼腆的家伙,不会直视你的眼睛,但我想他会给人签名,比Prince给人签得多。如果人们知道Prince是怎样对待他的歌迷的,他就不会那么受欢迎了。”(Quincy Jones)&br&——85年USA for Africa的慈善单曲We are the world录制前,Prince也收到了Quincy Jones的邀请并且同意出席(他的位置在第一排),然而他在录制的当晚临时决定退出。据Prince说他对于在几十人面前录制唱片的事非常不自在,后来他贡献出一首单曲加入了WATW的专辑。但普遍观点是认为Prince不愿意唱由MJ创作的歌曲;&br&——86年时,MJ和Prince曾经打过一场乒乓球赛,Prince毫无悬念的赢了,并且嘲笑MJ的技术“好像海伦凯勒”,MJ似乎并不在意,因为他很快就把注意力转向Prince带来的女伴(Prince传记);&br&——Prince在Las Vegas巡演的时候,MJ和我(&a href=&///?target=http%3A//Will.I.Am&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Will.I.Am&/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一起去听了他的演唱会。当Prince发现MJ在场时,他走到MJ面前示威式的弹了Bass,MJ认为被冒犯了,并说&Prince是个小气鬼&;(&a href=&///?target=http%3A//Will.I.Am&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Will.I.Am&/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另外还有两个人在歌词里互相暗示(Diamonds and Pearls, you got to be a prince before you’re king etc.)&br&……这其实是两个逗比的故事吧【你走233333&br&主要的差不多就这些了。因为我现在在加班,不方便查资料,所以上面除了Q那段全部是凭记忆写的,不过我对自己的准确性有足够的信心。后面列上来源也方便大家查证。&br&&br&如果你看过上面这些故事,并深信不疑,那你大概会很容易接受MJ和Prince是死敌这种设定。 &王不见王&听起来是个很酷炫的标签,但作为一个讲故事的人,我希望你也能知道下面的这些:&br&——在Purple Rain巡演之前,Prince曾经专门带领他的团队去Jacksons的Victory Tour中考察(因为答应了父亲和兄弟们的联合巡演要求,MJ并没有单独给Thriller举办巡演)。而在Pruple Rain巡演期间,MJ曾经一连4场观看了Prince在LA的演唱会;&br&——在那个从未完成的BAD合唱计划中,据Bruce Swedien回忆,Prince在录音室听完了demo后就离开了,临走之前他说&别担心,即使没有我这歌也能卖得很好&;&br&——在和Eddie murphy合作的&whatzupwitu&的五个小时的拍摄记录里,Eddie曾经短暂的提到Prince,在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被拍摄的情况下,MJ说:&他(Prince)是个真正的天才,但我能打败他。&&br&——与上一条相呼应的是,2005年前后Prince参加了了一个电台节目,其中有个环节他需要对自己看到的名字做出第一反应(类似于first impression)。Prince对MJ的反应是“天才”,对Janet Jackson的反应则是“天才的妹妹”。对于不熟悉Janet在行业中地位的朋友补充一句,Janet的专辑卖的比Prince多,虽然专辑销量不代表一切但可以说明受欢迎程度;&/p&&blockquote&Doug: Michael Jackson?&br&Prince: Genius&br&Doug: Janet Jackson?&br&Prince: Genius's sister&/blockquote&&p&——The way you make me feel的MV女主Tatiana在自传中曾经提到,她有一次在后台遇见Prince并和他聊起MJ娈童案,Prince非常愤怒的指责Tatiana不应该向小报透露MJ的信息,尤其是她声称&MJ永远不会结婚&这一点,Prince对她大喊道&你那么想要钱吗?你那么穷,那么烂,竟然将你的故事出卖给小报吗?&&br&——这并不是唯一一次Prince &defend& MJ,他曾经在prince dot org(粉丝论坛)里禁言了一个出言侮辱MJ的帐号;&br&——MJ早年收购了James Brown, Sly and the family Stone的歌曲版权,他知道Prince也是这两位的大粉丝,所以曾私下送bootleg tape给Prince听;&br&——HIStory专辑制作期间,Prince曾经到过MJ的录音室几次,有天下午他们两个人单独聊了几个小时,虽然最后Prince并没有在那里录音;&br&——2006年后,MJ曾再度邀请Prince合作,但最终未能实现;&br&——2009年,在This is it彩排中,MJ曾说&如果我不去努力接受上帝给我的灵感,上帝可能就会把它们给Prince.&&br&——2009年MJ去世的消息公开后,Prince推掉当天行程,找来Tavis Smiley,&整整一夜,他一直在讲MJ去世对他的影响和他们这些年来的故事。&&br&——在MJ去世后,Prince曾经在多次演唱会上致敬MJ,例如cover MJ的shake your body (down to the ground);&br&——在Grand Palais的演唱会后,有人采访Prince问对MJ过世的想法,他的回答是&失去所爱总是让人悲伤。(It's always sad to lose someone you loved.)&&br&&br&&u&我知道可能会有MJ粉或Prince粉不能接受下面这部分,it's okay. 这是个人理解的角度不同,我不认为我的理解一定对,但也请不要试图说服我。&/u&&br&&br&在我看来,MJ和Prince的故事是真正的天才们的相遇:年轻时有点才高气傲、针锋相对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即使在不服输的&我没有把他当成我的威胁/竞争对手&的宣言里,更多的是惺惺相惜,不是吗?——&我知道他是天才,但我不会输给他的&,这种棋逢对手的精彩我们不知何时才能再次在乐坛中见到了。&br&更重要的是,&b&天才们认可彼此的天赋,天才们尊重彼此的才华&/b&。他们不需要靠贬低别人才能获得肯定。尽管MJ和Prince是那么的不同,但他们理解彼此在宗教、在媒体、在唱片公司遇到的困境和痛苦。&br&在这里我想特别讲讲宗教问题:MJ曾是耶和华见证人 Jehovah's Witnesses (一个非常严苛的基督教团体)的成员,如果看过Thriller MV的话可能会对开头的声明有印象,大意是“出于MJ强烈的要求,特此声明这个MV的内容与他本人的宗教信仰无关”——没错,耶和华见证人认为Thriller的内容过份&激进&了,要求他放弃发行这支MV。类似事件又在Smooth Criminal拍摄过程中重演,原因是SC剧情里MJ手里拿着一把枪……总之最后MJ在违背家人意愿的情况下决定退出。而讽刺的是多年后Prince加入了这个团体。&br&Prince在一次采访中提到,“他和MJ聊过把名气和宗教旅程混合在一起的挑战。他说他们两人都很艰难,但他个人在年轻时代是做不到的。Prince真希望能在迈克尔生前与他多聊聊”。&br&&br&&b&当我们作为粉丝仰视他们、有些自诩高高在上的&评论家&俯视他们时,只有他们彼此能够平视对方,只有他们最能理解对方&人性&的、充满自我斗争和挣扎的一面,不是吗?&/b&&br&天才是孤独的,他们终其一生都没有得到the love of their lives,也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个朋友,尤其是2000年后他们因为种种原因变得越来越难以接近。但是内心里我觉得他们是感谢彼此这个&宿敌&存在的,并且因为对方的存在而成为了更好的musician。&/p&&p&你知道吗?甚至有的时候我觉得他们总有一天会合作的,当最终有一天他们都已经功成名就,达成了自己的人生愿望,some day,他们会不会也想走到彼此身边,走到这个尽管十分不同但始终陪伴在自己音乐旅途上的人身边,拍拍对方的肩膀,说——来,老家伙,我们来合作首歌吧。&br&但是已经没有如果了。Michael在2009年太早的离开了我们,Prince在2016年也告别了这个世界。我爱他们两个,from the bottom of my heart, 所以Prince说的那句话真真切切的代表了我的心声:It's always sad to lose someone you loved.&br&那个词叫:痛、失、所、爱。&br&&br&Michael和Prince,希望你们在天堂仍然是最伟大的&宿敌&,和最伟大的&朋友&。&br&May God be with you.&/p&
晚主体部分更新完毕,之后会简单说一说MJ和Prince音乐方面"维度"不同的原因。抛砖引玉,希望能看到更全面、具体、翔实的回答。************实名反对答主@知味 于日的回答,在内容和语言两方面都更加适合贴吧或围脖等而不是知乎,拿个别…
&b&很遗憾地告诉你,不可以,他是华语流行音乐的“周杰伦”,大家都在寻找下一个“周杰伦”,而不是下一个“MJ”。&/b&&br&&b&但是,我说的是但是,如果找一个最接近&/b&&b&“&/b&&b&华语流行音乐的Michael Jackson”的歌手,加引号了哦请注意,周杰伦无疑。&/b&虽然严格意义上来说,周杰伦之于华语流行乐的统治力的确不及MJ之于世界流行乐的统治力。&br&&b&让我们先来看看“迈克尔·杰克逊”的定义是什么?&/b&&br&&b&“流行乐之王”迈克尔·杰克逊&/b&&br&迈克尔·杰克逊,美国&b&歌手、词曲创作人&/b&、音乐家、表演家、舞蹈家,MTV创始人,机械舞、太空步等舞蹈艺术普及者,一生拥有13支美国冠军单曲,获得13座格莱美与无数纯商业奖项,两次入选摇滚名人堂,被誉为“流行乐之王'。&br&流行乐之王的称号来自于什么?一场娱乐产业的“造神运动”,而杰克逊,正处于由电脑科技、视频处理技术、流行文化、全球化时尚、娱乐新闻话题等合力促成的视觉突进时代的转折点上;整个地球正处在意识形态壁垒崩溃,资本主义扩张、合成为全球资本主义的转折点上,在一个大时代的开端,天时地利人和,历史的因缘际会,“流行乐之王”捷足先登,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br&&b&在录音室里,他与制作人昆西·琼斯精雕细琢(对MJ至关重要的人物)&/b&,为音乐的细节殚精竭虑,完美主义的制作在音乐上的最大收获是,杰克逊和他的团队在鲜美的节奏音色上,不断翻新,花样无穷,它们与杰克逊如杂技般的声音表演编织在一起,显得异常繁复精致。而在歌词方面,杰克逊拒绝谈论现实世界,他的文字或者超级浪漫主义,或者超级灵异如同童话或神话,或者超级大、超级美好如同乌托邦;如同他一直保持的纯洁得离奇的古怪嗓音,他的歌词也是纯洁得离奇的高调,有着奇人异士无法与普通人解释的神秘。他是一个真正的做梦者,有着将梦境贯彻到公众领域之一切方面的酷劲儿,这种酷劲的对立面是其较为苍白的思想内涵。&br&在音乐上,杰克逊还有一项创造。一九八五年,他和莱昂纳尔·里奇合写,倡议和组织了美国四十五位歌星,为救援非洲饥民联合演唱了《天下一家》(We Are the World)。这种由风格各异的群星分句独唱,最合为一体,艺人间相互鼓荡、相互配合又相互竞争的所谓“联唱”,是音乐史上一个奇异品种,最终影响了全球许多国家。这种通常象征和代表人类的大歌,难得的是它同时包含了个人音乐的奇特个性魅力和群体合唱艺术的颂歌与圣咏性质,因而有着宏大叙事的史诗风格和倾动社会的巨大道德力量。&br&艺术世界里从来不存在王者,没有第一,只有一个个彼此无法取代的个性雕像。杰克逊的王者霸业,完全得益于一个突飞猛进的新媒体时代,一个“冷战”终告结束的全球化景观。很幸运的是,他获得了先机,成为这个时代在时间序列上的第一人,因此而有着后继者无法与其争锋的显赫地位。比较独特的是,流行音乐领域的巨星,全都有着在风格上与之极为相似的群体,而杰克逊的音乐完全是围绕着他极为特异的天赋嗓音而成,不是类型音乐,没有固定风格,他是没有相似群体的。&br&在音乐的世界里,他不是人格楷模,像伍迪·格思里;他也不是时代标志,像鲍勃·迪伦;他也不是新风格的开创者,像布莱恩·伊诺;他也不是技巧精湛的大师,像埃里克·克莱普顿……每个人都有一个家族,而迈克尔·杰克逊的家族里只有他一人,他将孤独地占据着音乐史上奇特、稀有的位置。(总结改编自李皖的三篇关于M.J乐评)&br&&b&简而言之,MJ就是音乐里最明星的,明星里最音乐的,虽脱离不了时代的推动,但绝对是时代最强音。&br&&/b&在欧美国家MJ的印象标签排序是:与猫王并列的King(王者)/与披头士一样伟大的entertainer(表演家或者巨星)其次是 逊色于Prince等同辈音乐家的Musician:songwritter(80%-90%,最基本的哼唱旋律作曲方式)、singger(缺少弹奏乐器的资料)&br&&b&周杰伦与MJ相似的地方其实也算很多&/b&&br&政治环境:香港回归,台湾关系缓和,音乐市场彻底形成共同体。&br&媒体环境:TV普及成熟期到网络普及初期,视觉艺术需求量空前。&br&前两者意味着流行乐覆盖人群的最大化,也意味着这个最大化的短暂,因为互联网的来临,分化严重
,造神运动已行不通。&br&技术环境:21世纪初音乐制作技术大爆炸阶段,各自都拥有最顶尖的制作团队(新派词人方文山/洪敬尧、钟兴民、林迈可三个未来的编曲大师),值得注意一点,周杰伦的团队也间接很大程度提升华语MTV整体水准&br&扮演角色:兼任歌手与词曲作者,气质酷、个性、天马行空,位于艺术成就与商业成就的黄金分割点。&br&&b&当然,不同的是,周杰伦没有MJ的唱功,更远没有MJ在MTV/舞蹈表现力/“联唱”的开创性贡献,所以只能算是特征上最接近的。&/b&&br&&b&假设一个情景对话&/b&&br&如果有个外国友人问我:“Hi,guy,请问一下,你们中国人喜欢MJ吗?”&br&我会这么说:怎么说呢,我们中国人也把他叫做流行乐之王,只是大部分人都分不清 《Beat It》《Billie Jean》....,《You Are Not Alone》这首歌挺受欢迎,大家都认为太空步是他发明的,但懂MJ的很少,更多把他作为一个时代巨星,甚至误解比这些更多。&br&是吗,可惜,你们中国人无法欣赏如此棒的音乐,我最近想听听你们中国的流行乐,推荐一下呗,比如谁是你们中国的MJ啊?&br&Jay Chou,你或许没听说过,他演过《青蜂侠》里的加藤。&br&是布鲁斯李演过的加藤吗?翻拍那版里的那个亚洲人?感觉一般般。&br&是的,他没有布鲁斯李的身手那么好,但也算是华人音乐的“李小龙”,他最出名的一首歌就与李小龙的武器同名《双截棍》,他还有很多关于功夫的,例如孙悟空的《龙拳》、中国武术家《霍元甲》&br&Cool,中国功夫......&br&一看这个场景里的中国人,就是个想要从周杰伦开始安利华语流行乐的笨蛋,所以附上笨蛋写的笨蛋文章!&br&&b&亚洲“Michael Jackson”:流行乐天王周杰伦()&/b&&br&,周杰伦,亚洲流行乐真正的王者,十五年间写出了数十首无与伦比的热门单曲,歌曲年播放量高达200余亿次,在盗版率95%的中国唱片市场创造了2500万张的销售记录,生涯斩获15座金曲奖(华语“格莱美”),百度年均搜索量高达10余亿次,连续五年的名列福布斯中国名人榜三甲()。&br&&img src=&/dad3a74b193d3ae4cadd446_b.pn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39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作为当代华语流行乐教父,周杰伦包办所有作曲制作,五分之一作词,五分之一编曲,赋予华语流行乐新的表达方式,扛起华语流行乐原创音乐大旗,华语乐坛绝对统治力领袖。&br&回顾华语流行乐史,每一个年代的流行音乐都有两位标志性人物,一位是天王巨星,邓丽君可以(70),张国荣可以(80),张学友也可以(90),一位是人文精神旗手,崔健可以,罗大佑可以(80),李宗盛可以(90)&br&对于天王巨星的认可来自于个人魅力、舞台演绎和商业成功,对于人文精神旗手的认可来自于原创作品的质与量/制作的突破创新、对当代社会文化以及后世的影响,随着时间流逝无论是巨星还是人文精神旗手都可能被忘记,足够经典的作品是不会被忘记的,人文精神旗手们相当于独孤求败,一代宗师,天王巨星们相当于东方不败,一代天骄。&br&到了00年代“周杰伦”三个字,作为一个加了引号概念化的符号,兼任着双重身份,称霸了华语乐坛十年。&br&&img src=&/c465e2ab480a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28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c465e2ab480a_r.jpg&&&blockquote&邓柯:&br&入行第三年,周杰伦作为不太成功的音乐制作助理终于争取到了发片机会。处女大碟《Jay》的含混咬字、题材混搭和中式 R&B 融合给当时的华语乐坛以极大震撼。而在周董步入唱作生涯后期的当下再回看《Jay》这张处女碟,竟隐隐勾勒出了杰伦在音乐风格上的几条主要创作方向:温暖柔软的抒情 R&B;清新的律动化情歌;场景化主题与世界音乐元素的适度混搭;中国传统音乐的流行化表达。&br&&img src=&/9d68a70c96fdc222650dbf53c2878451_b.jpg& data-rawwidth=&650&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0& data-original=&/9d68a70c96fdc222650dbf53c2878451_r.jpg&&短短一年后,《范特西》发布。这张从各种角度审视都可以称得上「划时代」的专辑中,在相当程度上延伸了第一张专辑的音乐想象。家暴苦闷、幕府忍者、闹鬼古宅、功夫世家,还有两河流域穿越和上海弄堂怀旧,如此绚烂的主题在杰伦天马行空的混搭手法下,与音乐风格契合得无比精妙,稍加打磨,便褪去了《Jay》上的丝丝青涩,成就了《范特西》的一代传奇。&img src=&/5e7e12ffebe675a0c171b860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4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5e7e12ffebe675a0c171b860_r.jpg&&方文山潇洒隽永的词作,配以周杰伦在音乐上对中国传统音乐元素的剖析与取舍,使得周董凭「中国风」开山立派,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由《东风破》起,周董逐渐形成了配器上由舒缓R&B 打底配中式色彩乐器,偶尔点缀温暖电子音色,主歌行赋副歌比兴的音乐形态。如大受好评的《青花瓷》,及在此基础上加入说唱、加重律动的中式快歌《爷爷泡的茶》、《本草纲目》等。&br&&img src=&/3afdd5c18c24c3c61f42f21_b.jpg& data-rawwidth=&1600& data-rawheight=&116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00& data-original=&/3afdd5c18c24c3c61f42f21_r.jpg&&那些极富想象力和场景感,或异域、或奇幻的歌曲,是周董身上另一个鲜明的标签。这类作品在音乐形态上通常复制了一些民族音乐元素,然后投射在或抒情、或欢快、或爆裂愤怒的编曲中。如《以父之名》中的歌剧、《花海》中的岛呗、《鞋子特大号》中的拉格泰姆。浓烈情绪和戏剧张力,为歌曲笼罩上一层曼妙的色彩,为本已动听的歌曲催化出多一层的音乐张力。&br&&img src=&/97e7b49bce888f82ab7d3_b.jpg& data-rawwidth=&440& data-rawheight=&45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0& data-original=&/97e7b49bce888f82ab7d3_r.jpg&&周杰伦承担了自出道以来所有专辑的作曲工作,还为陈奕迅、蔡依林、S.H.E等巨星创作了大量作品,无与伦比的旋律及奇思妙想的混合与配搭为其创作提供了坚实保证。周董的发音位置丰富,他在 A4 - B4 的换声区可以非常自如地切换真假声,而且在 bE5 的高音区仍能提供短促而稳定的混声,同时对说唱以及复杂切分的掌握都堪称顶级,这些综合演唱能力使得他能够驾驭各种新奇风格。&br&&img src=&/ea0c9c700fdbc5efb5bf1_b.jpg& data-rawwidth=&1440& data-rawheight=&12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40& data-original=&/ea0c9c700fdbc5efb5bf1_r.jpg&&周杰伦从《可爱女人》开始大量的语气词使用与MJ有关,图为《给我一首歌的时间》MV模仿M.J片段&br&&img src=&/0dd74c5c21cec9cfa2054_b.png& data-rawwidth=&872& data-rawheight=&43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72& data-original=&/0dd74c5c21cec9cfa2054_r.png&&&img src=&/884beeeafcb5_b.png& data-rawwidth=&892& data-rawheight=&48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92& data-original=&/884beeeafcb5_r.png&&&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target=http%3A///yinyue/dc3c.htm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周杰伦 - 给我一首歌的时间&i class=&icon-external&&&/i&&/a&&/blockquote&&b&最后对部分其他答案表示,本题问的是周杰伦被评为华语流行乐的MJ的合理性,应该分析二者的相似性的多寡来判断&/b&&b&,前者之于的是华语乐坛,后者之于的是世界乐坛,厚古薄今,民族虚无主义均不可取。&/b&&br&另外,XXX是XXX的XXX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举个例子,就像给小孩子介绍张学友或者邓丽君甚至外国的JT/阿姆,有时就会用到他是那个年代某个国家的“周杰伦”吧,这里只象征地位的第一。&br&&b&米国知乎上MJ话题下也有一系列MJ过誉、与猫王类比,与同辈对比的问题,&/b&MJ可以说是“80年代”的猫王吗?有的会说:不,他不是谁,他是MJ,唯一的MJ。有的会说:当然不可以,猫王是永远的王(哥们,是摇滚乐之王吧。)还有的会说:“是的,谁叫他是猫王的女婿,而且影响力也差不多甚至还比自己的 father in law 大呢。&br&知乎上关于周杰伦的又何尝不是被拉来比来必去呢?邓丽君神一般的地位之于华语乐坛,算作MJ毫不过分,是无可质疑的存在,但比作 升级版的芭芭拉史翠珊,更合适。张学友&a href=&///?target=http%3A///post-music-.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真相】论唱片销量,没有华人歌手 连续5年亚洲第一(转载)_音乐天地&i class=&icon-external&&&/i&&/a&,光论地位和唱功,可以算90年代的MJ或猫王。&br&又想起一个相似的问题 &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罗大佑为什么不能成为中国的鲍勃迪伦? - 歌曲&/a&,当然不能,因为他是华语流行音乐的“罗大佑”,就算他的精神向导之一是鲍勃迪伦,就算有数不清的相似性,罗&b&只是接近,对,是接近,周也只是接近。&/b&&br&补充:看到王琼同学的观点(奇怪的是他并没关注与发表过任何直接相关MJ与周杰伦的回答),想必是没有仔细阅读本文,这种简单粗暴的标签思路,周杰伦是火了15年的低幼青春偶像与普通人眼中把MJ定义为一个皮肤由黑变白跳舞比唱歌还high的欧美巨星有什么区别?&br&本文分析相似点是遵从以下逻辑思路&br&&ul&&li&数据只佐证他们的商业地位(商业成绩最佳体现)&/li&&li&时代背景探讨他们的时代造就因素(成因)&/li&&li&个人反哺时代产生的泛社会影响力&/li&&/ul&再指正几个观点&br&&ul&&li&我的观点是接近MJ,在评论里甚至早早扬言再也不会有MJ&/li&&li&对于崔健、罗大佑、邓丽君的定位已经阐述清晰&/li&&/ul&(吐个槽)将MJ与前两位划分在一起很滑稽,MJ并没有明显创造新音乐,这就跟鲍勃迪伦的受众,说Hey,Man,MJ和鲍勃迪伦是一挂的,让人.....(⊙﹏⊙)b&br&&blockquote&王琼同学的观点;迈克尔·杰克逊最伟大的地方,是周杰伦压根没有碰触过的领域。MJ以他的音乐和舞蹈为基础,用他的才华和个人魅力,打破了种族、肤色、政治壁垒的隔阂,他的音乐风格及他的艺术人格,在随着他的人生经历不断改变,小时候无忧无虑地唱《ABC》、《Ben》、《Who's loving you》;长大了,雄性激素开始蓬勃躁动,他气势汹汹地唱《Beat it》、《Smooth Criminal》、《Bad》;步入中年,他忧心忡忡地唱着《They don't care about us》、《Earth Song》、《Blood on the dance floor》……他从不避讳在音乐里讨论性、政治、暴力、种族问题,他承担起了他的地位赋予他的责任,充分利用了自己的话语权,为异类、为弱者、为同胞发声,他的作品在不断成长,不同时期的作品在风格上泾渭分明,所以粉丝能随着艺人一同成长。&/blockquote&MJ的深度,多体现在为人称道的普世精神表达。&br&&blockquote&杰克逊骤然离世的一刻,人们震惊于这样一个事实:杰克逊给予这世界如此之多,“魔幻而魅力四射的歌舞、博爱善良的救助、高尚的品格、永恒的纯真,而他却被世人长久地误解、陷害,只因嫉妒他的成就,只因根深蒂固的种族主义。”有巨大的误解,就有同样巨大的反击力量。这样的一刻,昭雪与夸大、渲染并存。为什么真相的揭露需要三十年、五十年?归根到底,体察真相需要一种平和的、摒除了感情用事的心态。&br&我坚信,属于杰克逊的音乐成就将最终建立在这两个方面:超人的音域和演唱;&b&诉求于全体众生而不是某一个民族、某一个小群体的大爱之歌,堪称有宗教庄严但又无一分宗教性质的人类大弥撒。音乐史毕竟是音乐史,不是风尚史。&/b&&br&与民谣、摇滚乐的深植于生活不同,杰克逊的音乐主要来源于梦幻。与当代差不多所有音乐家的个人主义不同,杰克逊的思想主要是抽象的、童话般的、普适性的爱。他是阁楼里的梦幻岛国王,但谁也没想到,他在世时的领土居然这么大。(李皖《MJ:真相开始了》)&/blockquote&对于周杰伦的长期误解,当然也包括对方文山的长期误解很多,诸如艺术人格的低幼,中国风的失真,校园情歌的大比例,不一而足,在此评析。&br&首先,很多人忽视的是&b&周杰伦作词作曲制作&/b&一气呵成的作品,这些最富个人气息与理念表达的作品直通社会课题与人文关怀,而且一以贯之于其他偏流行作品中。&br&幼年尚且不讲,他不是一位童星,年轻时的他可以一句《爸,我回来了》讽刺“我听说通常战争就会换来和平,为什么看到我的爸爸一直打我妈妈?”的家暴问题,站在想象中的《梯田》质问:“怎么梯田不见,多了几家饭店,坐在里面看着西洋片,几只水牛却变成画挂在墙壁上,象征人们蒸蒸日上,一堆游客偶尔想看看窗外的观光景点,但只看到比你住的再高一层的饭店。”&br&&b&显微镜底下的我们,会更现实更自私,这种艺术真的很难领悟,因此成为只有真正心水周的听众才会称道的作品。&/b&&br&如果这些并不为人熟悉,但有两首《听妈妈的话》与《稻香》可是基本上人尽皆知的作品。前者的副歌几乎已经成为仅逊色于《世上只有妈妈好》的亲子歌曲,后者为经济危机所做,为人面临的城市病困境所做,也是鲜为人知的,“追不到的梦想,换个梦不就得了,为自己的人生鲜艳上色,先把爱涂上喜欢的颜色,笑一个吧,功成名就不是目的,让自己快乐快乐,这才叫做意义,童年的纸飞机,现在终于飞回我手里。”&br&周杰伦的确是排斥“性、暴力、政治”的,用他的反差论讲是想用充斥着黑帮、毒品、性的重嘻哈写“保持纯真、 正能量,不想带坏小朋友”的 ,但他并不是没写:&br&&b&他不写性吗?《&/b&&b&嘻哈空姐&/b&&b&》&/b&&b&电子嘻哈形态的性意淫小品,被听众讥讽全是所谓嫩模们(其实大多是演唱会伴舞+叫来演屌丝梦)。他不写暴力吗?《&/b&&b&霍元甲&/b&&b&》&/b&&b&、《&/b&&b&双截棍&/b&&b&》&/b&&b&、《&/b&&b&双刀&/b&&b&》&/b&&b&,中国的武道不叫做暴力,叫民族自尊,叫仁者无敌。他不写政治吗?公公偏头痛的清流宦官之争与贪污问题的混搭写的趣味十足。尽管他们都停留在浅显的层次,但未尝不是流行文化的通病,之于“愤怒的社会学家”罗大佑,也逃不开这种批评。&/b&&br&周杰伦只有校园恋情吗?在《世界末日》、《蜗牛》中未尝寻不到人生奋进的力量。周杰伦低幼或者说青少年吗?是的,2005年前的他是青少年文化的巅峰之作,他迫切需要自己的音乐得到全年龄层的共鸣,因此他寻出了一条变格成人抒情中国风的套路,或多或少感染邓丽君不在后,那一大批早早被流行音乐抛弃了的中年人们,影响远甚都市抒情。&br&&blockquote&周杰伦:前段时间经济不景气,很多人回家发泄在自己的家人身上,其实这首歌(《稻香》)不只是讲一个家庭,他要讲整个社会,就像我之前写一个《爸,我回来了》,是在讲一个家庭暴力的东西,所以我觉得我少写一首情歌,多写一首鼓励人心的歌,有情歌,有对社会,之间要平衡,写情歌给别人发泄去KTV唱,现在很多人失恋了活不下去了,我觉得真的不应该,你看看电视上多少人,在很勇敢努力的走下去,想起我那时候在写《霍元甲》的时候,我的偶像李连杰给我说:&现在年轻人太多自杀了等等不好的现象,我不希望你写《霍元甲》是为了这个电影,而是写首歌用歌词去改变他们,我告诉方文山写“要勇敢的活下去”,所以勇敢的活下去这几个字一直不停地出现在我的歌曲里。我觉得写歌多少有些使命感,我希望我的歌是跨越年龄的,可以鼓励广泛的大众,不是特殊的哪一个年龄层,甚至跨世纪,对啊,如果以后不在这个世上,我的音乐可以永远留下来。&/blockquote&&img src=&/9f44ed1e85c719a494230_b.png& data-rawwidth=&647& data-rawheight=&47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7& data-original=&/9f44ed1e85c719a494230_r.png&&&br&&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target=http%3A///v_show/id_XNDkwODU5NjA%3D.html%3Ffrom%3Ds1.8-1-1.2&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周杰伦101高峰会专访视频(完整版)—在线播放—优酷网,视频高清在线观看&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在深度方面,他已经做了自己最自然状态的表达,那周杰伦缺的是什么?其实他缺的也就首所谓的“大歌”了,罗大佑的《明天会更好》,《亚细亚的孤儿》,《东方之珠》,MJ的《Earth Song》、《Heal the world》、《We are the world》,悲观地说,他已经三十六岁了,他现在的音乐乏善可陈,打破重构的结果也未知,这种与时代高度契合的作品更是可遇不可求,也可能一生都不会有。&br&&b&但最后要说的是,就算在大众眼中,他只是一个“唱着模糊不清的rap、学生情歌、抒情中国风的明星或者粉丝眼中的偶像,他对整个社会文化的影响堪称一个时代最鲜明的文化符号无疑,而这项研究早在七八年前那场跨时代的讨论就已经悄悄开始了。&/b&&b&&br&PS:叫亚洲流行音乐产业的“李小龙”估计更╮(╯▽╰)╭&/b&&br&周杰伦有没有神化呢?李小龙又有没有被神化呢?迈克尔杰克逊是否更被神化了呢?&br&没有,他们只是在自己的领域自己的时代做了自己想做的事,而这件事在成全了自己的同时也在社会属性上做出了贡献,所以他们都是值得尊敬不应被误解的“人物”。&br&&b&最近知乎上这个问题很火&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如何评价周杰伦被指“汉奸”,起诉索赔 60 万? - 法律&/a&,有没有想到&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迈克尔·杰克逊的相关传言都有哪些?哪些是假的?哪些是真的? - 音乐&/a&?&/b&&br&&b&我想起五月天阿信曾经写过一篇周杰伦金曲歌王质疑的文章,他这么说:&/b&&br&&blockquote&&p&杰伦不愧是华人的king of pop&br&&/p&&p&杰伦的音乐,加上文山的歌词,让我赫然发现,华语音乐不再只是西洋音乐的附庸了...一直以来,“创作”本来就都是他的主业。当初大家不就是因为充满画面感的音乐,而掉入那些首次出现在华人世界的奇幻范特西里面吗?目前的他,拥有空前的影响力与创作力,我们也许有机会,可以再一次超越那些“发明电影的人”啊。&/p&&p&至少,那是属於我们,讲著中文的电影。&/p&&p&我,是很认真这麼说的。&/p&&p&不管你认不认同,不管他能不能做到,但我愿意全力的为他加油。即使是沈默,也是为他留下了一片挥洒的空间。&/p&&p&一样是这个地方长大的你,知道他正抱著梦想闯荡,怎能忍心夺走他的翅膀?&/p&&p&世界上有六十亿人,就会有六十亿个不同的意见。大部分的时候,我会因为害怕,而不敢说出我的意见。金曲奖的当天,我到下午一点才睡著,不是因为紧张。(我说过,我已经不太会因为过去的成绩而受影响,这是我喜欢自己的部分)&/p&&p&我看著麦克杰克森的新闻,感受到无尽的哀伤,无法入眠。当一个充满才华的地球人与我们一起生存的时候,我们把他当成不同的异类,甚至当成外星人。而他离开的时候,我们才迫不及待的为他平反,拉拢他早已远去的灵魂,歌颂他再也听不到的华丽诗句。人类,真的令人感到哀伤。而那,竟然是我们的人性之中共同的破损。&/p&&p&在网路的世界中,一个人可以轻易的被唾弃,仇视,愤恨,不屑。一直到死去之时,大家才愿意偃兵息鼓,彷佛要洗清自己罪虐的,丢出三个英文字母:&/p&&p&“R.I.P”。&/p&&p&在我眼中,这三个英文字母,竟然如此讽刺与锐利,彷佛我们对那个充满爱与和平的世界的最后告别。&/p&&/blockquote&&b&&b&他们都是各自流行乐金字塔尖的人物,一位是黑变白的肤色,一位是中国台湾公民的身份,他们处于一个时代的敏感地带,黑人与白人,台湾与内陆,走向“融合”的大过程,就像邓丽君当年让大陆眼中的“靡靡之音”成为华语流行乐一样,周杰伦的民族性与中国风即使只看作概念,但在文化意义上无疑潜移默化地催化着“中国”“华人世界”的融合。&br&&/b&&b&&b&就像有些人夸大其辞地说:“把台湾唱回祖国怀抱,周杰伦才会被称作伟大。”现在亲历的历史何尝不是另一种新的历史?&/b&&/b&&br&&/b&&img src=&/0bebc411a7d9f4bc77438f_b.png& data-rawwidth=&1365& data-rawheight=&132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65& data-original=&/0bebc411a7d9f4bc77438f_r.png&&想想一个辛辛苦苦给大家科普的答案这么多反对,无法理解,呜呜~~~~(&_&)~~~~冤枉啊,我还是相信时间会给人们答案,就像MJ死后真相才正式开始,周杰伦这个答案早已经开始。&br&大可以去看看&a href=&/topic//top-answers& class=&internal&&迈克尔·杰克逊(Michael Jackson) - 话题精华&/a&,从头到尾有几个朋友是在严肃讨论他的音乐的,以后有空去答一答MJ,再看看&a href=&/topic//top-answers& class=&internal&&周杰伦(人物) - 话题精华&/a&,虽然粉丝众多饱受诟病但相应的严肃讨论也是最多的,还是希望有空多去睁眼看看音乐的世界...&br&&img src=&/7ccb863dc56e39d985f71b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5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7ccb863dc56e39d985f71b_r.jpg&&此致
很遗憾地告诉你,不可以,他是华语流行音乐的“周杰伦”,大家都在寻找下一个“周杰伦”,而不是下一个“MJ”。 但是,我说的是但是,如果找一个最接近“华语流行音乐的Michael Jackson”的歌手,加引号了哦请注意,周杰伦无疑。虽然严格意义上来说,周杰伦…
&b&一张专辑封面,半部西方史。&/b&&br&&b&放大后每个细节的背后,都是一副名画或典故。&/b&&br&&br&&im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580& src=&/v2-b882bfdf012ab9eccbe2921bfbb4a78f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v2-b882bfdf012ab9eccbe2921bfbb4a78f_r.jpg&&&br&Michael Jackson《Dangerous》的封面由美国超现实奇幻插画家Mark Ryden耗时6个月才完成。封面使用大量的图片和历史符号来对应MJ的生活和他对这个世界的理解。特莱维喷泉、奥斯维辛、戈尔巴乔夫、米徒·梅萨罗斯、拿破仑等。&br&MJ签下Ryden是因为他是一个狂热的上世纪马戏团海报爱好者,他的想象力及才智能够反映出MJ希望出现在封面上的内容。MJ告诉他非常特殊的事情,他也作出了保证应用这些符号。&br&&br&原贴附在文末:&br&&br&「特莱维喷泉」外观 &br&&br&&im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385& src=&/v2-76c6a2acf0b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v2-76c6a2acf0b_r.jpg&&&br&虽然截至目前为止并无法确切得知马克莱登创作灵感来源究竟为何,但经由各界搜集而来的资料发现,马克莱登参考了众多历史上重要的艺术作品及文献,其中以罗尼穆斯波希名画「凡间伊乐园」最为明显。在作品的构图设计基础上,网友发现与罗马建筑「特莱维喷泉」有著诸多巧合之处。著有罗马最大巴洛克风格建筑的特莱维喷泉,位於义大利罗马,高25.9公尺,宽19.8公尺,喷泉建筑采左右完全对称建造,喷泉建在波里侯爵宫殿的外墙, 以巨大的石坊作背景, 由圆形的拱门, 方形的石柱, 长方形的壁龛及神态逼真而飘逸的大理石雕像等构成, 奔放的泉水由洞窟涓流而下, 也有从壁底下往上喷出, 飞溅的水柱洋溢著跃动的生命力。中央是乘坐在大海上的海神波西顿神像,海神的左右两侧是两尊各立的女神像,宫殿上方则浮雕是代表四季的仕女神像。「特莱维喷泉」是罗马市著名景点之一,游客通常会在此地许愿,传说旅人如果投掷一枚钱币在特莱维喷泉,他们以后将会再度返回到罗马。根据电影《罗马之恋》(Three Coins In The Fountain) 的剧情,据说如果人们投掷两枚钱币在特莱维喷泉的话,将会遇到新的爱情故事;如果投掷三枚钱币的话,则会顺利离婚再找到第二春。&br&&br&相对位置对照图&br&&im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580& src=&/v2-9e64abf374a5b1fe1320ffbb6e197a96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v2-9e64abf374a5b1fe1320ffbb6e197a96_r.jpg&&&br&正对喷泉角度与封面做相比对照:&br&1.竖立著海神普西顿的中央凯旋门→DANGEROUS字样的中央门柱。&br&2.(左)正从丰饶之角中取出谷物象徵丰饶的女神→手持权杖的犬王。2.(右)右手拿著钵正在接受一条蛇吐出来的药物象徵健康的女神→孕育生命的鸟后。&br&3.由左至右四根支撑凯旋门的石柱→由左至右站有四座女神雕像的石柱。&br&4.凯旋门石柱上方四座分别代表春、夏、秋、冬四季的女神雕像→由左至右四座女神雕像。&br&5.凯旋门顶上象徵教皇克里门特十三世的大徽章→受天使皇冠加缅的猩猩泡泡。&br&6.凯旋门上的牌仿→MICHAEL JACKSON字样牌仿。&br&&br&&br&相对位置对照图&br&&im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385& src=&/v2-d531a71ef2c88ebd7b4b5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v2-d531a71ef2c88ebd7b4b5_r.jpg&&&br&如果喷泉宫殿的富丽堂皇、神话雕像的巧夺天工,正是马克莱登心中所想极於呈现的质感?那麼藉由「特来维喷泉」建筑外观的华丽与宏伟,马克莱登巧妙的将喷泉的基础架构运用在专辑封面创作上,让整张专辑封面的华丽与尊贵展现到极致境界,由此见得马克莱登其用意与企图相对明显。封面乍眼观看之下宛如艳红盛开的玫瑰即美丽又高贵,顿时让人忘却了美丽高贵背后的多刺所含带的「危险」,这样的作品风格完全复合专辑「危险」的主题。&br&&br&&im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25& src=&/v2-0f4dbb759e96eb63d094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v2-0f4dbb759e96eb63d094_r.jpg&&&br&在封面作品下端部分,猩猩、羚羊、大像,乘坐著游乐场的轨道列车上,缓缓由左侧隧道入口驶入,环绕过阴暗、寒冷的兵工厂背后,再经由右侧隧道出口处驶出,画面中除了麦可儿时画像以及身穿M字母不知名的婴孩外,其余生物皆以变成了白骨。在仔细研究「凡间伊乐园」画作后发现,游乐场轨道车是在暗喻接受地狱审判的过程,看似天真欢乐无邪的游乐旅程,经由马克莱登的画笔一挥,所呈现的地狱恐怖画面极为不协调,所有进入游乐设施的生物都经历了一场不知原因的审判浩劫,经由代表死亡的骷髅海盗门进入,在经由上帝眼睛之门而出,未能受过审判的生物皆变成白骨,唯读善良的麦可与纯真的婴孩能安全通过,至少麦可始终相信只有小孩不会骗人。另有网友所指,这是否刻意想突显麦可杰克森对於自己童年有所缺憾的一面,也或者寓意著其他含意,其含意实在令人感到玩味。&br&&br&画面正中央通往工厂绕经地球而过的步道上,绘彩著各种代表科技的符号,如分子、原子、星体、火箭、枪炮、骷髅等,暗喻毁灭的枪炮武器,明显意味这是一座生产毁灭性武器的工厂,内部灰暗的地球则是无所选择的背负著毁灭工厂的罪名,球体因此黯淡无光,而人类所居住的地球将会是永无天日的世界,等待的只是毁灭与死亡的到来,分子与原子符号暗喻人类所制造的原子弹武器。&br&&im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48& src=&/v2-3fb69f17f593dfe03163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v2-3fb69f17f593dfe03163_r.jpg&&&br&&br&以四季女神为门柱的游乐场设施出入口,门柱下共有三个符号,有左至右分别为手掌、太阳、和平标志。据了解,手套标志代表麦可的演唱艺术生涯,太阳标志是麦可所崇拜象徵生命之源的太阳,和平标志是麦可所崇尚的精神理念。在两侧门上分别是有著代表死亡的海盗标章,以及代表生命的上帝之眼。上帝之眼(Eye of Providence),又称全视之眼(All-seeing Eye),代表著上帝监视人类的法眼,常见的形式为一颗被三角形及万丈光芒所环绕的眼睛,以出现在美国国徽及一美元纸币的背面而广为人知。上帝之眼的历史其概念有人认为是源自古埃及的荷鲁斯之眼,在基督教《圣经》中也多次提及此一概念。和现在常见形式较接近的上帝之眼则可追溯到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当时的形式为一颗飘浮在空中,被云雾所环绕的眼睛。基督教则以三角形包围的形式表达「三位一体」的教义。共济会早期的标志也是上帝之眼,其上饰以云雾,其外为半圆形的光芒所包围,已相当接近美国国徽中出现的上帝之眼。也因此一直有人盛传美国国徽之所以放置上帝之眼正是由於当时共济会成员的野心与阴谋。&br&&br&危险的死亡工厂!「奥斯威辛」&br&&img data-rawwidth=&499& data-rawheight=&149& src=&/v2-e6b22c959aa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9& data-original=&/v2-e6b22c959aa_r.jpg&&&br&&br&专辑封面中望眼就能收视到隐身於视觉焦距深处灰暗阴冷感觉的兵工厂,代表人间的兵工厂在其入口处的两侧竖立著阴陈笑脸表情诡谲的图腾门柱,门柱间的牌仿上简单悬挂著DANGEROUS字样的单字,像是在试图吓阻人们的靠近警告的意味十分浓厚。透过照片的比对不经让人联想起德国纳粹时期的「奥斯威辛集中营」(Auschwitz Concentration Camp),此时心中紧张不安的感觉令人由然而生。「奥斯威辛集中营」是纳粹德国时期建立最主要的集中营和灭绝营,由於有上百万人在这裏被德国法西斯杀害所以它又被称为「死亡工厂」。&br&&br&&im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259& src=&/v2-752c3b67cfe1fc9b247150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v2-752c3b67cfe1fc9b247150_r.jpg&&於日由纳粹德国党卫军领导人希姆莱(Heinrich Luitpold Himmler)下令建造。日举行的万湖会议通过「犹太人问题最终解决方案」,透过灭绝营实行有系统的犹太人大屠杀行动,估计约有110万人在「奥斯威辛集中营」被杀,超过九成遇害人都是犹太人。「奥斯威辛集中营」共有3个主要营区分别是奥斯威辛、比克瑙、莫诺维茨和39个小型的营地或工厂,最主要的目的是进行杀害犹太人或是对其收容者进行极为严苛的工作、集体处决或是进行不人道的人体实验。&br&&br&德国法西斯在集中营内设立了用活人进行医学试验的专门病房和实验室,还建有四个大规模杀人的毒气浴室及储尸窖和焚尸炉。1944年,这裏每天要焚烧约六千具尸体。残暴的法西斯分子甚至在焚尸前敲掉受害者的金牙,剥下纹身人的皮肤做灯罩,并剪下女人的长发编织成地毯。2005年1月,波兰奥斯威辛集中营国家博物馆历史学家派珀根据其最新研究结果表示,在奥斯威辛集中营存在的四年多期间,共有130多万人被关押,其中110多万人在集中营丧生。当时欧洲至少有130万犹太人,其中约110万人被关押到奥斯威辛集中营。派珀指出,被关押到奥斯威辛集中营的犹太人只有约20万人登记过,其余几乎是一到集中营就被杀害。据统计二战期间德国纳粹共屠杀了约600万犹太人。&br&&im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273& src=&/v2-fc6e5688abd83ea697fe3db93fdd6ada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v2-fc6e5688abd83ea697fe3db93fdd6ada_r.jpg&&&br&&br&专辑正中下方明显绘制了米哈伊尔戈巴契夫的半身肖像&br&&img data-rawwidth=&484& data-rawheight=&194& src=&/v2-bbce0f11320cde9174dc8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4& data-original=&/v2-bbce0f11320cde9174dc8_r.jpg&&&br&身高只有2英尺9英寸(83.公分)的米徒梅萨罗斯(Michu Meszaros),生於日,是匈牙利籍演员,相信台湾观众对其演员的作品一定不陌生,因为他就是主演美国电视影集「家有阿福」(ALF)中的阿福,布偶装扮下的演员本尊。梅萨罗斯曾参与过许多电视和电影作品的演出。他最后一次出现萤光幕前是在1993年。「家有阿福」一直是麦可杰克森最喜爱的电视影集之一,因故两人结为好友,也因此麦可将他纳入了专辑封面里,梅萨罗斯并在《危险》专辑百事可乐宣传广告中担纲演出自己的脚色,梅萨罗斯在其封面里的造型魔术师装扮,这因该与他曾经是「林林兄弟马戏团」团员有关系吧,梅萨罗斯曾以「世界最矮的人」称号在该团进行表演。封面画中站立在戈巴契夫头顶上的梅萨罗斯,一生中透过其表演方式,带给全球儿童无限欢乐童年,就像一位散拨欢乐的世界最小巨人,站立在改革政治家巨人的头顶,可见在麦可杰克森的心中,梅萨罗斯其伟大性是相对等的,由此可再次印证麦可对儿童的重视程度。&br&&br&&img data-rawwidth=&492& data-rawheight=&500& src=&/v2-ee91013dbed7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2& data-original=&/v2-ee91013dbed7_r.jpg&&&img data-rawwidth=&533& data-rawheight=&515& src=&/v2-aca062c0c20d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3& data-original=&/v2-aca062c0c20d_r.jpg&&&br&手指缠绕胶带,掌心隐约画有世界地图,手掌捧著站立的小孩,这是以麦可杰克森右手为蓝本所绘制而成的,这样的图像在於表达麦可杰克森长年对世界第三国家、贫寂孩童与万物生命的付出与关怀,疑似非洲小孩长相的手上环抱著不知名的骸骨,代表著受环境变迁而无奈被剥夺的生命。至於麦可杰克森手指缠胶带的习惯,最早出现於「罪犯高手(smooth criminal)音乐录影带中,麦可曾经於拍摄该音乐录影带幕后访谈时说到,由於工作上的压力与紧张,麦可总是不自觉的咬手指,以至手指受伤破裂,因而贴上胶带,在无心插柳的情况下,反倒成为麦可经典的造型之一。在麦可的手挽上还画有明显的神秘数字7,一般推测因该与麦可的幸运数字有关,以及麦可於家族中排行第七有关。&br&&img data-rawwidth=&418& data-rawheight=&275& src=&/v2-4dbb87d18ff79ad5bd54186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18&&&br&
坐在半圆形靠背的皇帝宝座上的拿破仑,右手拿著象徵皇帝的权柄,左手持著查理五世的权杖「正义之手」,和查理曼大帝的宝剑。身披大红天鹅绒、貂皮衬里、镶缀金边的拖地斗篷,脚踏一块以雄鹰为主景、四边装饰著圆形花饰的华丽地毯,展现他无比强大的权力与皇家气派,望之令人生畏。画中的拿破仑以其威严姿态,给人距离遥远之感,僵硬的蕾丝领口,和头上由黄金打造的桂冠,衬得他脸色份外苍白。貂皮与天鹅绒的斗篷,和身上由高级绸缎与蕾丝所制成的衣服,都镶著大量以金丝线缝制的华丽刺绣,虽不如女王服饰的繁复,但过度的对称形象,及具拜占廷式的沉稳大方气度,都震撼著人心。画中的拿破仑表情冷峻、不可亲近,肤色几近惨白,坐在宝座上居高临下气势凛然。再者,王者身上穿戴过分雕琢的华丽装饰,显得十分冰冷无情。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这是一位高高在上、不容轻亵的尊贵王者。王座下方右侧,画有裸女雕像,应该是意味男权至古以来所最重视的传宗观念,当然这样的传宗观念也就非得女性才能完成了,就连贵为君王的男人也不例外,谋种从面上也是在暗喻至古男女不平等的狭隘观念。&br&&br&&im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280& src=&/v2-9fdec09bacfc408e87f6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v2-9fdec09bacfc408e87f6_r.jpg&&&br&犬面人身的王者肖像以阿富汗猎犬(Afghan Hound)为模特儿,全世界的犬种在动物分类学中同样属於狼的一个亚种Canis lupus familiaris(犬狼 familiaris),因为人类的选育而繁殖出各种各样的品种,所有现存犬种都是属於此亚种的变种。如果根据各国地域的原有品种,现有犬种约有700至800种,不过,世界犬业联盟(FCI:Federation Cynologique Internationale)所公认的只有337犬种,正式公认的有325犬种,暂定公认的有12犬种。原产地於阿富汗的阿富汗猎犬,则属於正式公认的325犬种中的其中一种原品种。成犬阿富汗猎犬身高约68~72公分、体重约23~27公斤,自西元前4000年至3000年起,於古埃及的西奈半岛就留有此种犬种的纪录,据说此犬种曾搭诺亚方舟,被称为全世界最古老的犬种。至於在何时进入阿富汗则至今不明,但可确定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英国将领带出来,首次出现在世人面前,美丽的容貌、高贵的气质立刻获得世人的喜爱,而引起饲养的风潮,有著悠久历史纯正的血统,以及贵族般的高雅特色,阿富汗猎犬宛如是犬界至高无上的君主,怪不得会受马克莱登的钦赖。阿富汗猎犬属於大型猎犬种,专门用来捕抓豹、野免,主要生存在寒暖差别很大的沙漠,所以其所其备的生存能力远高过其美丽的外表。本犬种在陡坡或沙砾地皆可快跑,并且具备有惊人的跳跃力,也可急转弯,这些优点主要在於其骨架构成上的特点,所以本犬种的长处并不只於欣赏而巳。男性与女性天生个性上最大差异处於,男性以生俱来的侵略性,这也是为何男性於历史上总是扮演侵略者、权力者与统治者的脚色了,集於美丽容貌、高贵气质、侵略猎杀、生存能力於一身的阿富汗猎犬,马克莱登将其与拿破仑大帝画像做结合,真可谓巧妙绝配。&br&&img data-rawwidth=&416& data-rawheight=&452& src=&/v2-9f94c38d99e2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16&&&br&以红色「五角星」做为画作正中心点的专辑封面,其五角星意指一种有五只尖角、并以五条直线画成的星星图形,是边数最少多角形。英文「五角星」(pentagram)一词出於希腊语的名词形式,原意大概是「五条直线的」或「五条线」。而中文「五角星」的意义则显而易见,指有五只角的星形。然而,中文「五角星」不一定指本文所谈论的「标准」五角星。中文「五角星」一词有时亦泛指所有有五只角的星形物。历史上最早对五角星的使用是发现於在美索不达米亚的文献资料里,距今可以追溯到大约公元前三千年。苏美尔语中五角星是被用作「UB」的象形文字,意思是「墙角、角度、隐蔽处、小房间、空洞、孔、陷阱」,表示一些极像毕哥拉斯学说的东西。在苏美尔语象形文字字典中它代表数字306,并且它被表现为两角向上。在巴比伦语的文献中,五角星的边可能表示定位:前、后、左、右和上等方向。这些方向同样有一个占星学的含义,代表五个星球:木星、水星、火星和土星和「天堂的皇后」金星。有许多国家的国旗设计都包含五角星:如衣索比亚、摩洛哥、越南、朝鲜、中华人民共和国、美国等等。很多时候,五角星的中间被填满,移除了五角形和五个等腰三角形之间的分界。摩洛哥国旗上的五角星代表神和摩洛哥国之间的联系。五角星被很多国家的军队作为军官(尤其是高级军官)的军衔标志使用。 &br&&br&一直以来,五角星都与对金星和维纳斯的崇拜有密切关系。造成这关系的各个可能原因中,最可信的是史前天文学家的观察。由地球望去,围著太阳的金星轨道每八年重覆一次。它自成的五个交叉点恰好画出一个近乎完美的五角星。在古希腊和巴比伦,五角星也有特殊的象徵意义。五角星是魔术的代表符号,是非犹太教徒的符号。初期基督教会亦有用五角星代表耶稣的五个伤口,但现在则多代表异教徒和撒但主义者。五角星在魔法中是一种特别的图形,用正的五角星作魔法阵是白魔法,用倒的五角星则是象徵黑魔法。而在东方阴阳五行里面,五行相生相克的连线刚好是五角星。在日本,五角星更被认为是安倍晴明的桔梗印,从最直观的方面看,五角星是最类似人形的多边形。&br&&br&&img data-rawwidth=&499& data-rawheight=&204& src=&/v2-b71b0680a37dbf368aada7b7e792b0cb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9& data-original=&/v2-b71b0680a37dbf368aada7b7e792b0cb_r.jpg&&&br&在拿破仑犬头肖像旁,环绕著一群乘鱼的天使以及持箭的大天使,虽然《圣经》没有直接记载天使被造的过程,仍然可以由圣经了解,天使是上帝所造,在创造天地万物之前就已被造。天使与人一样,都有人格。人格包括理智、情感和意志三大要素。在这方面,天使与人没有差别,但两者的存在方式却不同。天使是「没有肉体的人格」,而人类则是「有肉体的人格」,神所创造的天使,是能量灵体不是物质,不必有物质生活之需求,但他们也可以吃喝人所食用的食物。天使是为了侍奉上帝、歌颂荣耀神、给上帝工作而被造的。天使有自由意志,所以接受上帝命令的时候,可能作出接受的反应,也可能作出拒绝的反应。天使的工作分为神的工作与人的工作。对神:侍立神前服事真神,敬拜颂赞真神、奉神差遣,传达神的命令与讯息。对人:奉差遣保护圣徒、帮助义人、奉命攻击恶人。在封面画中意指效命於国王的骑兵走卒。&br&&br&&img data-rawwidth=&492& data-rawheight=&347& src=&/v2-c95e232debae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2& data-original=&/v2-c95e232debae_r.jpg&&&br&封面中右侧,以鸟禽为后的肖像图,经查证比对后,与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加冕图最为接近,图像中整体造型可说是直接复制女王的肖像,其涵义代表著女权也能是至上的,男女平等的观念。伊丽莎白二世(Elizabeth II)生於日,为现任英国君主,是英国及大英国协十六个成员国的国家元首,登基於日,并拥有以下两个头衔:「伊丽莎白二世,蒙上帝恩典,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与其属土及领地之女王,大英国协之首,信仰的守护者」(Elizabeth the Second, by the Grace of God, of 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and of Her other Realms and Territories Queen, Head of the Commonwealth, Defender of the Faith),「大英国协元首,英国国教会至高无上的领袖,诺曼第公爵,曼岛勋爵,斐济最高酋长」(Head of the Commonwealth, Supreme Governor of the Church of England, Duke of Normandy, Lord of Mann, and Paramount Chief of Fiji)。伊丽莎白二世是目前在世的在位时间第二长的国家元首,仅次於1946年即位的泰国国王蒲美蓬阿杜德,同时也是英国在位时间第三长的君主,仅次於1837年至1901年在位的维多利亚女王,以及1760年至1820年在位的乔治三世。以她为国家元首的国家中大约生活著一亿两千五百万人。在女王座下左侧处,画有黑白脸的男孩,其意表世界人种的平等。&br&&br&&img data-rawwidth=&469& data-rawheight=&259& src=&/v2-adbef842a64cf5ff2a1838ceb1cdca4f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69& data-original=&/v2-adbef842a64cf5ff2a1838ceb1cdca4f_r.jpg&&&br&女王消像下裙摆展开处,由机械构造传输带而出的透明玻璃球体内,对坐著一对赤裸男女,象徵著伟大女性孕育生命,此图像概念出至於希罗尼穆斯波希(Hieronymus Bosch)名画「凡间伊乐园」(The Garden Of Earthly Delights)中部分图像,图像几乎是100%由原创画作中移植而来,马克来登如此不加修饰的移植画作,或许想表达的正是原创画作的寓意吧。女性自古以来就被赋予传宗接代孕育生命的使命,千年、万年以来就尤如机械工厂般反覆的制造生命,这样制式的使命与刻板的观念,就连贵为女王也难以跳脱。波希出生於1450年,1516辞世,和范艾克(Jan Van Eyck)一样都是属於15世纪法兰德斯的重要代表性画家。范艾克的贡献主要在油画技术的突破和真实客观地描写《自然》,而波希却更有兴趣投注於宗教涵义的超现实世界中。波希传世的作品中,最引人注目的要算是描写人类「原罪」的「凡间伊乐园」三折画了。三折画是一种在欧洲教堂中经常放在祭坛前的宗教画形式。由於左右对称的结构庄严而稳重,中央的画面是主题所在,两边狭长形状用于衬托或辅助主画面。两翼还可以向中间阂上,从外看来又是一个画面。&br&&br&「凡间伊乐园」就是这样的一幅三折式的作品,由屏风的内外侧共同呈现了一个宗教主题,也就是从「神创造人」到「人类的堕落」的过程。从外侧看,阖上两翼时表现的是「创世纪」的第三天,上帝创造了陆地和海洋。波希把地球画成透明的球体,但是其中依稀可辨识的海洋、陆地却是平面的,就像一个鱼缸一样。或许当时波希对地球的外形还无法想像和掌握,或许他也是藉著玻璃气泡的造形暗喻了人世间的短暂、脆弱,用佛家用语来说,就是「如幻泡影」。&br&&br&「凡间伊乐园」全图&br&&im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307& src=&/v2-ae7fcd13c003cc58d56e40d2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v2-ae7fcd13c003cc58d56e40d2_r.jpg&&&br&目前收藏於西班牙-马德里-普拉多美术馆(Museo del Prado),出至希罗尼穆斯波希之手的名画「凡间伊乐园」,其画境由左至又分别描绘著代表天堂、伊甸园、地狱等三个部分。※三折画的右半部分- 打开屏风的两侧,呈现的内部主题,共分为左、中、右三部分,叙述了人类「原罪」的由来和堕落的过程。左边描绘的是上帝创造了夏娃,并且将她托付给亚当。伊甸园中有各种动物,其中有些不太美好的动物,如蜥蜴等,暗示了「堕落」的潜藏因素。※三折画的中间部分-中间的主画面「凡间伊乐园」,描写的是人类的「**之罪」。&br&&im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185& src=&/v2-67b0ed26a3dd9bc4cf696c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v2-67b0ed26a3dd9bc4cf696c_r.jpg&&&br&女王消像下的机械转轮,暂时不得而知到底出至何处,但有眼尖的歌迷认为,此图像颇像电影默剧大师查理卓别林(Charles Chaplin)所主演的经典默剧电影「摩登时代」(Modern times),或许马克来登创作封面时真有此举!?也或许另有他意吧。或许因麦可杰克森本身对大师的崇拜与推崇,引发歌迷对此有趣的联想吧,其中趣味讨论多过於真实性的可能,在此也就无需过多苛求真实性来源了,就姑且暂为认定之吧。&br&&br&&im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243& src=&/v2-f5dbc419b339af912ab63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v2-f5dbc419b339af912ab63_r.jpg&&&br&麦可心爱如子的泡泡受天使加冕。麦可杰克森的身边,曾有一只与他形影不离的「动物知己」,它就是黑猩猩泡泡(Bubbles),不但陪麦可参加记者会、上通告,一起吃冰淇淋、抢咖啡喝,泡泡甚至还举办过自己的影友会!曾经红极一时的它,在90年代中期消声匿迹,当年陪著麦可,上遍各大媒体的宠物黑猩猩「泡泡」(Bubbles)!泡泡在麦可发行最畅销专辑《颤栗》(Thriller)期间,彼此成为形影不离的知己,它不但陪麦可一起开记者会、上脱口秀、搭头等舱旅行,也在麦可的演唱会中座贵宾席;到了日本时,泡泡甚至还办了自己的影友会。麦可曾在节目上坦承,自己从小缺乏父爱、又没有交心的朋友,只有动物暸解他、真心爱他,因此从它们的身上寻求爱与被爱的关系。小黑猩猩「泡泡」就像麦可的小孩般,穿名牌童装、学主人刷牙、梳头(泡泡梳自己的手臂)、开冰箱吃冰淇淋。麦可让泡泡上桌、用刀叉吃饭,到了晚上,麦可喊泡泡:「穿睡衣上床睡觉了!」泡泡便跟著他一起做睡前祝祷,还会自己盖棉被;它甚至也会跳经典的「月球漫步」。&br&&im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327& src=&/v2-0077e04dbb31e907dec323d0d7d84e8b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br&封面里还画了许多的重物於玄关上,令人不经联想起《圣经》故事「诺亚方舟」,但如果根据希罗尼穆斯波希名画「凡间伊乐园」,也意味著「天堂」之意。根据《创世纪》第六章到第九章记。创造世界万物的上帝耶和华见到地上充满败坏、强暴和不法的邪恶行为,於是计画用洪水消灭恶人。同时他也发现,人类之中有一位叫做诺亚的好人。《创世纪》记载:「诺亚是个义人,在当时的世代是个完全人」。耶和华神指示诺亚建造一艘方舟,并带著他的妻子、儿子与媳妇。同时神也指示诺亚将牲畜与鸟类等动物带上方舟,且必须包括雌性与雄性。记载中,诺亚择选各种飞禽走兽,不洁净动物雌雄各一对,洁净动物雌雄各七对。当方舟建造完成时,大洪水也开始了,这时诺亚与他的家人,以及动物们皆已进入了方舟。《创世纪》如此形容洪水刚开始的景况:「当挪亚六百岁,二月十七日那一天,大渊的泉源都裂开了,天上的窗户也敞开了。四十昼夜降大雨在地上」。洪水淹没了最高的山,在陆地上的生物全部死亡,只有诺亚一家人与方舟中的生命得以存活。在220天之后,方舟在亚拉腊山附近停下,且洪水也开始消退。又经过了40天之后,亚拉腊山的山顶才露出。这时诺亚放出了一只乌鸦,但它并没有找到可以栖息的陆地。7天之后诺亚又再次放出鸽子,这次它立刻就带回了橄榄树的枝条,诺亚这时知道洪水已经散去。又等了7天之后,诺亚最后一次放出鸽子,这次它便不再回方舟了。诺亚一家人与各种动物便走出方舟。离开方舟之后,诺亚将一只祭品献给神。耶和华闻见献祭的香气决定不再用洪水毁灭世界,并在天空制造了一道彩虹,作为保证。在《创世纪》中,神如此保证:「我使云彩盖地的时候,必有虹现在云彩中,我便记念我与你们和各样有血肉的活物所立的约,水就再不氾滥、毁坏一切有血肉的物了」。圣经中还记载,诺亚把一年分为12个月,每个月30天。在古代,每年的第一个月大约始於现今阳历的9月中旬。大象头顶上神秘数字9是否与之有关就不得而知了。也有人认为数字9代表麦可最疼爱的妹妹珍妮杰克森(Janet Jackson),因为家族兄弟姊妹中珍妮排行第九。&br&&br&&im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34& src=&/v2-ecdd4d14adfe150f7ba0aa5e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v2-ecdd4d14adfe150f7ba0aa5e_r.jpg&&目前全世界最大的切割成形钻石,就要属英国皇室拥有的库里南钻石。其中「库里南一号」又称「非洲之星」,重达530.2克拉,英国皇室还特别将其镶嵌在权杖上面。「库里南二号」则重达317.4克拉,镶嵌在皇冠上面,让女皇更添君临天下的气势。英女王的两支权杖※「十字权仗」又称圣爱德华权仗(Sceptre with the Cross/ the St Edward's Sceptre),英国是个基督教国家,十字架是基督教文化的象徵因此1661年英王查理二世登基时制造了一个十字架型的权仗,在1905年南非发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钻石,重达3106克拉的库里南钻石。於1908年在这颗巨钻被劈开加工后,所得最重的一颗达530.2克拉的「库利南一号」,被镶嵌在十字权仗顶端的顶端,权仗上还镶有2444颗钻石。※「金鸽权仗」(Sceptre with the Dove),金鸽权仗也是为英王查理二世1661年登基而制造的。在圣经传说中,天主圣神常常依附在鸽子身上下凡,因此鸽子被视为天使的化身,也被视为有趋魔的作用。金鸽权仗用全金打造,并镶嵌满宝石,顶端嵌有一球,球上有一金鸽。&br&&br&&im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215& src=&/v2-772de7bd4bafd2d6eaf6ac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v2-772de7bd4bafd2d6eaf6ac_r.jpg&&&br&英王通常在加冕仪式才会用到权仗,英王在接受坎特伯里大主教的加冕时,右手会拿著金鸽权仗,左手会手持十字权仗。至於那颗球英文名为(Sovereign's Orb),拉丁文名为(Globus cruciger),中文应该译为「主权宝球」吧。「主权宝球」最早源於罗马帝国,初时是个半圆球,因为当时人们相信天圆地方,君主手握这个主权半圆球,是为了彰显自己手握天下,当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后,十字架被加在主权半圆宝球上圆的一端,在人们陆续接受地球是圆的以后,主权宝球逐渐由半球便成完整的球形。英国的主权宝球也是为英王查理二世1661年登基而制造,当时造价1150英镑,宝球由全金打造,表现镶有大量宝石和珍珠,英女王的官方相片都常会手持宝球。&br&&br&&img data-rawwidth=&418& data-rawheight=&275& src=&/v2-4dbb87d18ff79ad5bd54186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18&&专辑封面左侧,宝座上端坐著一位头戴皇冠手持象徵皇权权杖,造型为犬面人身的王者。其图像创作来源出至於拿破仑大帝加冕图,其造型上除犬头外其余并无太大变更。拿破仑是出色的军事家,他一生亲自参加的战争达到六十多次,而其指挥的军队,直到今天在军事史上依然有重要意义。但是他的征战打破了欧洲的权力均衡。在拿破仑战败后的维也纳会议上,新的欧洲秩序与均衡被重新建立起来。除此之外,拿破仑也是最早提出欧罗巴合众国构想并试图通过武力合并来实现的人。虽然他本人并未成功实现这个梦想,但今天的欧洲也正朝向一体化的目标前进。作为一位政治家,拿破仑的影响也同样深远,以他的名字为名的拿破仑法典中所倡导的自由、平等、博爱随著他的领土扩张迅速的传播开来;另一方面他又勇於挑战及破坏贵族主义,可以说是近代的民主主义以及民族国家等理念的先驱者。日,拿破仑与约瑟芬在巴黎圣母院举行即位加冕大典,执行仪式的是罗马教皇碧岳七世。拿破仑在两队军乐队乐声与礼炮欢迎下,莅临会场。身著文艺复兴时期宫廷服装受以加勉的拿破仑,其皇室服饰上的奢华与贵气无与伦比,在十九世纪皇室服饰因材质、设计与审美观的不同而有些许差别,但一贯的华丽与尊贵有增无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於自封为皇帝的拿破仑一世了。&br&&br&&br&&br&以下是一大神分析的更为详细的版本:&br&&a href=&///?target=http%3A///p/%3Fpn%3D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KING OF POP】Dangerous专辑封面解读&i class=&icon-external&&&/i&&/a&&br&&p&补充一下英文资料:&br&&br&I think I'll start with the Dog King for this first.&br&&br&The Dog King is based on the painting, 'Napoleon On His Imperial Throne' which was painted by Jean Auguste Dominique Ingres in 1806. Napoleon is holding a replica of Charlemagne's sceptre in the painting. He also used the trappings of royalty to re-assert his authority, power and would commission artists to celebrate his glories. Ingres' painting was rejected by Napoleon in the end.&br&&br&The Dog King's sceptre has the ornamental jewellery encrusted head of the Peacock Queen which presumably serves as the Dog King's link to her. The Dog King is wearing plain sandals instead of Napoleon's more extravagant boots while the golden laurel is replaced by a artistic crown on the Dog King's head.&br&&br&The golden pillars of the throne remain, but are much more plain than Napoleon's and the Golden Imperial Eagle has been removed on the throne of the Dog King himself. Other changes of note can be seen on the other sceptre which is a golden hand instead of a white hand with two fingers and a thumb held up on Ingres' painting. The Dog King's second sceptre is strongly reminiscent of the Greek myth of King Midas who had the ability to turn anything he touched by hand into gold.&br&&br&The Dog King also wears a single, glowing white glove which is a link to the cover of the Victory album, Off The Wall album glow effect as well as Jackson's message that he's always felt he was magical, otherworldly. Michael would tell Mark Ryden what he wanted included in the Dangerous painting which was then included.&br&&br&One interpretation of the Dog King is that it is Michael Jackson himself - just with a different head. Spike Rabbit from Speed Demon springs to mind. The Dog King's single glove is only linked with Jackson himself. The dog's head may represent the qualities the breed specifically possesses which he or Ryden may feel reflects Jackson's own personal qualities. The fact Michael has his own Royal robe and crown adds to the idea that the Dog King is Michael Jackson himself in possible disguise to help create the mystery he wanted from Ryden.&br&&br&The back rest of the Dog King's throne is basically Napooleon's throne except it's been made bigger, has a floral design inscribed and appears to have a ring of glowing 'white' lights. The gold of Napoeon's throne is still there.&br&&br&In any case, the Dog King is a symbol of military and royal power - both of which Michael loves.&br&I'll post a bit about the Peacock Queen in a while.&br&&br&As I said earlier, the Peacock Queen is more interesting than the Dog King.&br&&br&Let's start off with the crown on her head. This is called the Imperial State Crown which has been remade many times due to age, wear and tear. The current design, which is the one the Peacock Queen is wearing, was made for the coronation of King George VI in 1937 by the Crown Jewellers Garrard & Co.&br&&br&&br&Her clothes are based on Queen Elizabeth the First with its extravagant ruff around her neck. The necklaces around the Peacock Queen's neck are also based on Elizabeth the First's own.&br&The Peacock Queen also carries a golden sceptre in her right hand which has a dog at the top. The Dog King's sceptre has the Peacock Queen's jewel encrusted head on the top of his own. Both figures are inextricably linked to each other through their sceptres, but both rule over different domains. In the Peacock Queen's left hand, we see the Sovereign's orb which is a symbol of the world/universe and the role of the Queen in protecting God's dominion on his behalf.&br&&/p&&p&The Peacock Queen is seen on the cover of Dangerous after her coronation as the Imperial State Crown is worn after the coronation of Kings or Queens while the Sovereign's Orb is placed in the left hadn afterwards as well. In real life, the Queen walks out of Westminister Abbey with the Imperial State Crown on her head, sceptre in right hand and the Sovereign's Orb in her left hand. The purple of her dress is a colour associated with royalty long before the age of the British Monarch as it was very rare to find in the natural world which perfectly set the Monarch above the common man.&br&&br&She also wears a single cotton white glove that doesn't glow. Michael wore a cotton glove in 1977. It appears the Peacock Queen is not quite as powerful as the Dog King judging from the lack of a glow from her own glove compared to his bright, shining glove which alludes to magical powers for him, but not for he}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刀塔传奇电脑版下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