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壶的大师有个叫什么龙德堂紫砂壶的

<img src="/wp-content/uploads/2014/10/logoright8.png"
&#8211; 网站导航 &#8211;宜兴紫砂
紫砂茶具 - 小茶杯
- 紫砂茶宠
小花盆 - 全手工花盆
- 热卖花盆
- 微型花盆
紫砂杂件 - 笔筒
紫砂每日一帖 - 开壶养壶
- 紫砂名家
- 紫砂视频
- 紫砂泥料
- 紫砂壶型
- 选壶入门
- 紫砂陶刻
& 紫砂壶名家作品欣赏_圆珠壶
宜兴紫砂圆器造型为紫砂茗壶造型体系中最为常见的表现形式之一,它与紫砂方器、筋纹器并存于世,相互辉映,不断演变、调整、发展,蕴育了漫长的紫砂发展史,创造了“方匪一式,圆不一相”,姿态万千的茗壶世界。
宜兴紫砂壶的造型中以圆器造型最为丰富,古有“圆不一相”之说。紫砂壶圆器类,主要以球体、半球体、圆柱体为基本型,运用各种圆曲线、抛物线和曲线等组成,造型圆润、饱满、浑朴、质感强。宜兴紫砂圆壶多数为素身,无装饰花样,突出“珠圆玉润”的整体效果;另有一类圆壶仅用几根线来做装饰,一般以陶刻作装饰,少数以雕塑作装饰。
紫砂圆器壶的造型要求达到“圆、稳、匀、正”,柔中寓刚、刚柔相济。圆,各种曲线、抛物线、微曲线都要圆润饱满,圆中寓节奏,圆中富变化,每处皆圆,在肩、腹、足、盖、底、嘴、把等过渡处,要见骨见肉,骨肉均匀,整体达到“珠圆玉润”的艺术效果;稳,可理解为稳定性,除指使用时的稳定外,也要求视觉上具有安定感、要大方有度,在流动的节奏中又不失稳定之感,具有古朴而又沉稳的韵律;匀,要求壶体与盖、肩、腹、底、嘴、纽、把、足以及各部过渡处匀称自然,浑然一体,因为壶体的肩、腹部位的变化,也影响着整体造型的重心和稳定性。正,指制作严谨、规范、圆正。这样制作出来的圆器圆中有变化,壶体本身以及附件的大小、曲直匀称,比例恰当,整个造型端正挺括,才富有美感。正,指制作严谨、规范、圆正。这样制作出来的圆器圆中有变化,壶体本身以及附件的大小、曲直匀称,比例恰当,整个造型端正挺括,才富有美感。这样,圆器的艺术要求归纳起来为“柔中寓刚、圆中有变、厚而不重、稳而不笨、比例协调、敦庞周正、转折圆润、骨肉亭匀”。
紫砂圆珠壶的造型之美,圆器造型除了讲究“圆、稳、匀正”,“珠圆玉润”,还要求“柔中寓刚”。“珠圆玉润”的圆壶器中要有变化,壶体本身以及附件的大小,曲直要匀称,比例要恰当,整个造型要端正挺拔。紫砂传统造型的“掇球壶”,“圆珠壶”,“仿古壶”和“汉扁壶”等,就是紫砂圆器茶壶的典型造型。
下面就来说说紫砂圆珠壶的造型之美。
“圆珠壶”造型典雅,形制古朴,柔和圆润却不入妍媚;壶体上下合钵,逸放出端庄的气韵;壶身似若圆珠,饱满圆弧;整个壶身形成上丰下敛的渐变形态,亭亭玉立,端庄安定,静谧之美妙实在是不可言。尤其是壶身的上部,形若美人肩,甚是秀美;壶流略微斜向上胥出,之后峰回路转,嘴口朝天,在转折变化中尽见强硬之姿,实在绝妙,如此清晰流畅的线条表现出制壶者高超的技艺。
“圆珠壶”的造型美得有韵味,主要是由于壶体由各种不同方向和曲度的曲线组成,使得整把壶在“圆”中求韵味,雍容大度,极富气势。圆是最有弹性的几何形,它在紫砂艺术的造型中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圆珠壶”造型之美全在一个“圆”字,正是多个大小,弧度不同的圆形的重叠,变化,映衬,构成壶体“圆润”之美。
圆在自然与生态中的表现五彩缤纷,绚丽多彩,圆在人们的精神生活领域中更是不可或缺,中国文化是崇尚“圆”的文化。“圆”意味着满足,意味着完美,人们追求圆满的生活,圆满的人生。“圆融”是“中国化”佛学思想的重要内容,《佛光大词典》解释说:“圆融,谓圆满融通,无所障碍”。总之,圆满融通,整体无亏,无滞碍,不偏执,消融一切矛盾,和谐和解即为“圆融”。由圆而融,止于至善,这是佛教的最高境界。
此外,古代诗人,词人常常借圆月抒发情怀,把对亲人的思念寄托在茫茫苍穹中的皓皓明月,如“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以“圆”为造型之根本的“圆珠壶”折射出中国人普遍的审美观点。人们通常对圆形壶外形的基本要求是“圆、稳、匀、正”,甚至要达到“珠圆玉润”的地步。
实际上,在圆壶中是不可能真正地做到“珠圆”的。这是因为几何中的纯圆形缺乏个性,还缺乏那么一点美感。一般情况下,恰恰是通过椭圆的壶腹来表现人们对美的感悟。有时是以壶身,壶盖,壶钮的圆形对照,比如邵大亨和程寿珍的“掇球壶”;有时是通过提梁和壶身的圆形对照,比如经典的“大彬提梁壶”;更多的还以圆形把圈与壶身进行对照,圆器壶拿在手中把玩一番,圆润舒适,其乐融融。紫砂圆器的造型,恰是反映了几千年以来中国人对美的最高认识境界——圆。
圆形与紫砂壶器的完美融合,让人们在品茶的同时,更能品味别样的文化艺术。由壶可知其人,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也透视着作者的思想品格。
圆珠壶是曼生十八式之一,器身为圆珠形因而得名。曼生圆珠壶共有二式,相差无几,仅壶身一个略扁圆,一个呈圆形,流一个短流,一个二弯流,把一个粗一个细。
圆珠壶曼生前人做的较多,仅资料中记载的就有:明·周高起《阳羡名壶系》:雅流,陈用卿式尚工致,如&#8230;..圆珠诸器&#8230;..。李景康、张虹《阳羡砂壶图考》别传,邵盖传器二、李风廷尝藏沙梨皮小朱壶一具作圆珠式底镌邵盖二字书法半行楷。刘汝礼《宜兴紫砂工艺史》:徐友泉创作壶式,可分为八类:之六圆形类,&#8230;..有圆珠诸式。日·奥兰田《茗壶图录》:陈和之,紫泥圆壶,号梁园遗老,壶形与曼生圆珠壶都及为相似。李景康、张虹《阳羡砂壶图考》别传,沈子澈,擅长各种壶式,有圆珠壶。还有镇江博物馆藏,江苏丹徒出土的球形壶(宋伯胤说此壶为南宋),(梁白泉《宜兴紫砂》说为明代)都与曼生壶相似,所变化的仅仅是流。
下面精选整理出历代紫砂壶名家制作的圆珠壶,请大家欣赏:
明 邵亨裕 圆珠壶 高:9.6厘米 宽:8.9厘米 此壶现藏香港茶具文物馆
此壶泥质呈紫褐色,圆珠造型,素面素心,无一点装饰,其壶口、盖、钮、嘴、肩、把均配合得十分协调和谐,匀称流畅,给人以“珠圆玉润、稳、匀、正”之感。壶身为大圆珠,壶钮为小圆珠,成趣对应;壶流伸曲自然,壶把端握便利,简洁圆润可爱,品茗赏壶摩挲,呈珠光宝气则更宜人,接触此壶似乎感觉到一点紫砂茗壶的灵气。壶底有『邵亨裕制』四字篆书款印。
邵亨裕,又名文银,明万历七年至清顺治四年间(年)人,原籍江西婺源。与邵亨祥(文金)同胞兄弟,都是时大彬的弟子。亨祥仿古大彬汉方壶独绝。亨裕制作文巧,饶有时门风格。明?周高起《阳羡茗壶系·雅流》:“邵文金,仿时大彬汉方,独绝”。其弟“邵文银”则仅列名其后,未见详述。民国·李景康、张虹《阳羡砂壶图考·下卷》:“曩岁左沪,于蒋同年孟萃案头偶捡石梅《壶史》,言大彬精制壶,而邵文银兄弟独得其秘,文银所制壶间以‘亨裕’署款,后摹仿者多,而真赝一望可辨”。
邵亨裕款 朱泥平盖直筒圆珠壶 长:12.1cm
底款:『邵亨裕制』
此壶泥质呈朱红色,圆珠造型,素面素心,无一点装饰,纯以线和面取胜。其壶口、盖、钮、嘴、肩、把均配合得十分协调和谐,匀称流畅,给人以“珠圆玉润”及稳、匀、正之感。壶身为大圆珠,壶钮为小圆珠,成趣对应;壶流伸曲自然,壶把端握便利,简洁圆润可爱,品茗赏壶摩挲,呈珠光宝气则更宜人,接触此壶似乎感觉到一点紫砂茗壶的灵气。壶底有『邵亨裕制』四字篆书款印。与此壶相似的有香港罗桂祥博士旧藏直筒圆珠壶,现藏香港茶具博物馆。
清初 邵亨裕 圆珠紫砂壶 高:8公分 宽:13公分
底印:『清德堂』
光泽润滑的圆珠身端正挺秀,以盖面吻合如一,高起的盖的成扁圆形,显得精实有神。短直流和弯把前後对衬,比例适切,增加整体的稳定感。壶色鲜明澄和,壶形端洁秀雅,予人愉快的观感。
清道光二十四年 杨彭年制 瞿子冶铭 截盖圆珠壶
高:10.5厘米 口径:6.8厘米 此壶现藏苏州文物商店
此壶古意苍厚,质朴厚重,器身为圆珠形,珠圆玉润,属于光素器造型。底钤『杨彭年造』印款,壶盖铭:『石壶子繁自号,子冶画并题』。壶身铭:『石古而癯,补天之余,壶中天小,石不厌巧。甲辰九月,子冶』。
瞿应绍,字子冶,道光时贡生,官至玉环同知。工于书画,尤擅梅竹,亲自参与制壶并自号“壶公”。子冶镌刻紫砂壶,有别于陈曼生,他是将砂壶盖身平面当纸,绘以书画,多以竹为主,偶有人物故事,使紫砂壶刻画装饰益加丰富多彩,被誉为曼生后第一人,是倡导文人壶的书画陶刻艺术家。
杨彭年制 陈曼生铭 曼生圆珠壶 静悟堂藏
宝珠,在华夏文化中,是宝石、温玉、神明、灵光的示现。凡修心炼性达到很高境界的炼师、高士、能心持丹珠,手掌灵球,是化境妙达之得之征。
陈曼生以圆珠形意制壶,并铭之曰:『土之精,铸成球。涎清茗,合阴阳』。直叙身心化道雅士之情。以今人之心性,去体味古人,其生活的节奏、生活的内涵已完全有别。他们生活节奏是在“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缓适气氛中度过的。尤其象陈曼生文人、官员,生活是相对优雅而安逸的。在曼生品茶赏壶、意壶制壶的文士与艺人圈子里,大家的心致也是乐乐为上,自求自处“天人合一”。
从《圆珠壶》铭看,他们正是修身炼性的家子。“土之精,铸成球”,是说,择上乘紫砂好料,精磨细筛,大池沉澄,直如“宣德炉料十二练风磨铜”一样,是“铸成球”。此言,也是宣传自己手上之爱壶,制来多么名贵。“涎清茗,合阴阳”,是说茶道营生,茗不俗饮。涎字,一般说,在茶之续注中,是人们忌悔之用。按明清茶人之说,注水为“注琉璃”意思是说:“水加入象琉璃一样畅润” 。在出茶汤时,有说:“加进去的是水,倒出来的是油”。可见,人们是以“茶畅”为最高意趣的。而曼生铭确用一“涎”字,其实他是指“涎龙液”、“滴天露”之意。自己宝壶中的上上春茗,名贵得如龙液、天露,直润舒身。“合阴阳”,一是指,人与天地相合,生命声自然安顺;一是指“我品香茗随饥渴,还将日明接月明”。试想,曼生手执圆珠如华丸在掌,一壶香茗日明又和月明,真是仙家道行修了个正着。如是茶人无悔、文人无憾,天赐其生无以误天者也。
杨彭年,清嘉靖的、道光年间宜兴制壶名艺人,字二泉,号大鹏。杨彭年可以说是紫砂世家出生,与杨宝年、杨凤年兄妹三人都是当时制壶高手,一门眷属皆工此技,名闻一时。当时制壶已多用模具制造,分段合之,其法简易,大彬手捏遗法渐少传人。至杨彭年时复捏造之法,捏嘴不用模子,随意天成,具天然之趣。彭年善于配泥,材质为团山老泥所配制的青红段砂。同时兼善刻、刻锡。所制茗壶,玉色晶光,气韵温雅,有浑朴工致,也有玲珑精巧,艺林视为珍品。
清 阿曼陀室款 紫泥诗文圆珠壶 宽:15.4cm
壶作圆珠式,壶嘴上翘,曲把带扣。壶身铭题『土之精,铸成球,涎清茗,合阴阳,曼生铭』。把下钤『彭年』小章。壶底钤『阿曼陀室』四字篆印。
清 阿曼陀室款 圆珠壶 高:9cm 长:5.5cm
底款:『阿曼陀室』
壶表包浆有如一层宝光萦绕全身,令人爱不释手。壶钮造型与壶身搭配完美,壶肩饱满浑厚,其壶嘴端下弯与壶身接近垂直,壶把圆阔微向上提,使得整体壶身架势圆拙古朴中亦显苍劲。
署『阿曼陀室』款的紫砂壶是清代嘉庆年间制壶名家杨彭年、杨凤年兄妹与书画家陈曼生(年)合作制作的紫砂壶。一般由陈曼生设计壶样,彭年、凤年兄妹依样成型,再由曼生在壶上题字刻铭,世称“曼生壶”。一般壶外底有『阿曼陀室』、『桑连理馆』等印记。
清中期 何心舟制 圆珠壶(一粒珠壶) 高:9.8cm 宽:14.4cm
壶体滚圆状,无颈,流嘴略弯,口盖为嵌入式,小圆珠钮,为传统曼生十八式造型,浑圆可喜。壶面铭刻『蒙泉』楷书两大字,左署『甘露祖师碑字,心舟缩刻』,笔画端正,铁笔银钩,错落有序。壶底钤有『日岭山房』方印,把下款钤『心舟』小印。
何心舟(年):号曼陀华馆,工书法、篆刻、壶器,造工精练、简巧,取自然形式。何氏与海上画家任伯年、胡公寿、虚谷等书画家常相往来。清同治光绪年间与陶友王东石于浙江宁波建玉成窑,造紫砂壶。据记载及传世品所见,凡浙宁玉成窑出品,每见奇品,极具文人味,为晚清文人壶式的一面旗帜。
清晚期 一泉铭 圆珠壶(一粒珠壶)
清 石泉仿古 圆珠壶(一粒珠) 高:8.5cm 宽:16cm
石泉仿古一粒珠此壶胎质细薄,色泽古朴润丽。造型简朴,雅致脱俗,巧而不纤。壶腹球形,无颈,口盖为嵌入式,圆珠钮,为传统茶壶造型。一弯流,外圆内扁的环形把,制作精妙,气韵天然。壶身镌刻诗文,文气十足,底钤印:『石泉仿古』。受嘉道曼生壶遗绪所影响,晚清民国出现不少师法曼生文人壶形制作品,耐人玩味。
清 子冶铭 圆珠壶(一粒珠壶) 宽:18厘米 高:12厘米
清晚期 德兴款 圆珠壶(紫泥一粒珠壶) 尺寸:11.5×18cm
盖款:『德兴』
此壶珠圆玉润,包浆浓厚,甚是讨巧可爱。壶身犹如一颗大珍珠,无颈,短流,嵌入式壶盖;壶钮与壶身如出一辙,天地蕴蕴,浑元一气。
清晚期 赵松亭刻 圆珠壶(诗文一粒珠紫砂壶) 宽:16cm
“大茂”款茶壶以紫砂为胎,胎质细腻平滑,壶身外表光泽含蓄莹润。壶身作美人肩,自盖顶向壶身弯折,曲线动人,壶盖于顶部微微隆起,上置宝珠钮,嵌于壶身之中,外壁与壶肩紧密相连,盖内留有『大茂』款。茶壶外壁呈圆弧形,其上刻有『挹此霜华,却兹烦暑。东溪』诗词。流嘴于一侧中部接出,其于近壶壁处弯折向上,后于口部翻折外撇。壶身另侧肩部接执把,作耳状造型,下接于茶壶腹部下端。壶身一大珠,壶钮一小珠,如同“母子珠”般形影不离。正所谓“茶禅一味”,品茗需要静心静气,一粒珠带来的高雅意境能给人一种安和的心情。此件紫砂壶造型优美曼妙,令人赏心悦目,颇具风韵。
赵松亭,清光绪年间宜兴紫砂名工,字支泉,艺名东溪,宜兴人。工冶砂壶,工艺卓越。民国初年,其先后研究各种釉色,在紫砂器物上施以贴花挂釉加彩等技法,并获得成功。常与吴月亭等合作制壶,由松亭造壶,月亭等书刻。
清 赵松亭制 紫砂圆珠壶 长:9.5cm 宽:9.5cm 高:8.5cm
后溪款 南林刻字 段泥圆壶 宽:17cm
此壶胎质细薄,色泽古朴润丽。造型简朴,雅致脱俗,巧而不纤。壶腹球形,无颈,口盖为嵌入式,圆珠钮,为传统茶壶造型。一弯流,外圆内扁的环形把,制作精妙,气韵天然。壶身镌刻『仙露明珠之朗润,南林刻』,文气十足。受嘉道曼生壶遗绪所影响,晚清民国出现不少师法曼生文人壶形制作品,耐人玩味。此壶源自旅日华人珍藏。
清晚期 “后溪”款 段泥诗文圆珠壶 宽:17cm
此壶选材为段泥,砂质温润,壶体为滚圆球形,无颈,一弯流,口盖为嵌入式,小圆珠钮,为传统紫砂造型。壶面铭刻『文章有价,金石振声,南林』,文句隽永,耐人寻味。壶身、口、盖、钮、嘴、肩、把的配合,十分协调,匀称流畅,式度妍雅。
清光绪二十二年 “庆林”款 圆珠壶(紫泥一粒珠壶) 宽:17cm
壶作圆珠式,一弯流,坚挺顺畅,饱满圆浑,观之精气满盈。壶身刻铭『渴想,丙申夏五,品泉生作于洗心研虑斋』,文气十足。受嘉道曼生壶遗绪所影响,晚清出现不少师法曼生文人壶形制作品,耐人玩味。丙申纪年铭或为1896年。
清 紫砂圆珠壶 长:17.3cm
此壶造型秀美,以上等紫砂泥为才,材质精良,壶腹浑圆饱满,壶盖平整光洁,流把弯曲有度,自然贴切,一面外壁浅刻花卉纹,一面浅刻『珠圆玉润』四字。
清 胡公寿款 圆珠壶(一粒珠壶) 高:10cm 长:16.4cm
壶身鈐刻:『记事有珠壶公相呼。公寿』
黄玉麟 圆珠壶 高:7.7cm 直径:8cm
盖款:『黄玉麟』 底款:『愙斋』
黄玉麟(年),继邵大亨之后又一重要的制壶大家,选泥讲究,作品莹洁圆润,精巧而不失古意,灵妙天然。
黄玉麟制 桂花砂圆珠壶 口径:5.3cm 高:9.5cm
壶身为圆珠型,器形丰满,短流,圆底,盖钮若古镜之钮。红清水泥,掺金黄砂做胎,砂粒隐艳,满布金黄斑点如桂花,若散落空中之朵朵金桂,俗称“桂花砂”。色泽莹雅,造型浑厚。盖内钤有阳文篆书『玉麟』方章。全器混若天成,芳香馥郁,以示富贵吉祥。
无款 圆珠壶(紫砂一粒珠壶) 容量:550cc
此壶为优秀的传统壶款之一,壶体滚圆状,无颈,短弯流,口盖为嵌入式,小圆珠钮;壶身一大珠,壶钮一小珠,如同“母子珠”般形影不离,浑圆可喜;一粒的造型又如同一颗珍珠般珠圆玉润。
王寅春 圆珠壶 高:4.4cm 宽:8.7cm
底款:『荆溪惠孟臣制』 把款:『寅春』
李昌鸿 圆珠壶(一粒珠壶) 高:10.5cm
款识:『李昌鸿』
周桂珍 圆珠壶(窑变一粒珠紫砂壶) 高:6.8cm
此壶选砂精细,线条饱满流畅,壶身浑朴厚重。底落『桂珍造壶』款。
吴界明 圆珠壶(紫砂) 容量:400cc
盖款:『吴』『界明』 底款:『界明』
高金寿 一粒珠壶(圆珠壶) 高:11.2cm 宽:17.6cm
壶把印:『高』『金寿』
钟云霞制 徐秉方刻绘 圆珠紫砂壶 高:10.3cm 宽:15.1cm
底款:『钟云霞制』 盖款:『钟』『云霞』
钤刻:『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己丑春日秉方,时在陶都丁山。』
该壶壶身浑圆饱满,稳重大方,壶身刻绘翠竹图案,刀笔流畅,不落俗套。盈握间尽展优雅之气。
吴东瑾制 寒越刻 大圆珠童趣壶 容量:590cc
盖款:『东瑾』 把款:『吴』 底款:『吴东瑾』
铭文:『童趣。丙子年夏月,寒越镌之。』
>>加掌柜微信号:zishah ,手机上就能看茶壶,语音咨询更方便!
>>玩壶需要一个圈子!QQ群: ,上千壶友一起交流
转载请注明来自,本文地址:下一篇:
启用全新品牌和域名:陈壶
>>加掌柜微信号:zishah ,手机上就能看茶壶,语音咨询更方便!历代紫砂壶名家
扫描二维码
国家级工艺美术员
中青年陶艺家
张德华,工艺美术大师、优秀青年陶艺家、江苏省陶瓷行业学会会员。
师从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凌锡苟,由于天赋聪颖,心灵手巧,学而能悟,悟而能化,故基本功扎实。并因机缘巧合,与众多的紫砂工艺师o高级工艺师结为挚友,得到他们的真诚相助,授意解惑,掌握了紫砂壶光素器o花器的制作技艺,并有许多作品入编《中国紫砂》《收藏者》等。在学习传统,仿制传统经典的基础上掌握了方o 圆器型造型的变化法则,所制作品“方非一式,圆不一相”,进而开拓眼界,到大自然中寻求创造素材,在花货制作上也有较高的造诣。所制作品光素器造型简洁o 线条流畅o浑厚端正o精气内含。花器形象逼真,富有自然意趣,得到壶艺爱好者的好评。
日在第二届佛山茶叶博览会上《双鼠壶》获金奖,《飞翔壶》获银奖。“进德[大品]石飘壶”在2010第二届清远茶叶博览会银奖。
2006年创办“进德堂”工作室。
代表作:《四季如意》、《六方井泉》
许学军,(国家级)工艺美术师,优秀中青年陶艺家,江苏省宜兴紫砂协会会员。1972年出生于紫砂发源地宜兴潜洛七庄,1992年进入紫砂三厂,得各位大师悉心传授,十多年来练就了很深的技艺,擅做光货、方器和塑器。其作品平稳中求动感,流畅中求曲变,作品使用美观、文雅而富含情趣。近年受邀参加国内外一些壶艺精品展览,并获大奖;作品《四季如意》获中国无锡太湖博览会金奖,并被无锡博物馆永久收藏;作品《六方井泉》获宜兴陶瓷传统技艺大赛二等奖;作品备受海内外藏家珍爱。
余立平,&国家级工艺美术师、杰出青年陶艺家、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1969年出生在宜兴陶都,自幼耳濡目染,对紫砂艺术有着独特的兴趣。1986年进紫砂工艺一厂学习紫砂工艺及陶瓷造型的创作设计。师承高级工艺美术师倪顺生先生学习紫砂制壶技艺,在学徒期间曾得到顾景舟、吕尧臣、周桂珍等多位大师的艺术指导。经过长期理论和实践的学习与探索,使创作设计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尤擅长全手工制作,所创作品立足传统,力求创新。
2004年,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工艺美术)中专毕业;
2006年,《春韵壶》被无锡博物馆永久收藏;
2007年,创建“逸香斋”壶艺工作室;
2007年,《飞翔壶》荣获第九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创新艺术金奖;
2008年,《和润茶香》系列作品荣获第十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金奖;
2009年,《蕴含紫砂壶组》系列作品荣获第十一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创新艺术金奖;
2009年,《陶泉韵趣壶组》荣获中国宜兴紫砂百名陶瓷艺术家评选金奖;并被中国收藏家协会授予中国百名优秀紫砂艺术家;
2010年,《愉悦壶》荣获第十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金奖;
2010年,《秦权壶》荣获第十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银奖;
2011年,《柱础壶》、《乳鼎壶》被无锡博物馆永久收藏;
2011年,《仿鼓如意》荣获第十三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传统艺术金奖;
2011年,《鸣远四方壶》在纪念辛亥革命胜利100周年“百年共和”紫砂千壶展创意设计大赛中荣获二等奖;
2012年,中国地质大学(艺术设计)大专毕业。
吴燕萍,1975年出生陶都宜兴,自幼受到陶艺氛围的熏陶,1996年正式从艺,得益于多位陶艺大师的指点,督导从而最大的开拓了紫砂视野,加上基本功扎实,从紫砂文化到实践技艺有了一个质的飞跃。经过十几年到在紫砂艺海中的艰苦博击,不断有精品推出。擅长制作传统光器,作品以全手工见长,壶风俊秀,古朴大方,重气求精,注重造型的整体效果和表达内在的神韵,追求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作品常选送参加国内的艺术精品博览会,并多次获得奖项。
陈军,国家级助理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优秀中青年陶艺家。
1977年出生的陈军,幼承家学,善书画,好陶艺,少年时便崭露头角,显示出发一定的艺术天分。十十岁那年,陈军拥有自己的陶艺坊“论矩轩”,继续深入研究和制作方器造型,也不断收藏着自己的艺术成果。宜兴陶艺家陈军擅长紫砂方器制作,制壶功力虽未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也处处彰显着大家气度。
周小凤,又名晓凤,国家级工艺美术师、宜兴紫砂陶优秀承传人、 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江苏省陶瓷协会会员。
1963年出生于紫砂发源地—宜兴蜀山东坡。自幼在紫砂环境中生活,酷爱紫砂艺术。1983年8月考取紫砂工艺二厂,1990年考入紫砂研究所,从事创作设计,受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汉棠老师的传授与指导,又经过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储集泉等多位大师指点和多年制壶实践,刻苦钻研,创作思路宽广。作品既保持了紫砂文化的传统风格,又注重时代气息,力求做到古而有味,深受港台客商和收藏爱好者青睐。
作品曾在省、国家级展评中获奖,并被国内外多家 刊物刊载,如《紫砂风采》、《紫砂如金》、《宜陶人》、《中国当代紫砂艺术》、《中国紫砂名壶真迹鉴赏收藏》等多部紫砂大型书籍之中。
周丽萍,1984年起涉足 紫砂艺术,二十多年来刻苦研习陶艺,博采众长,作品简洁雅致,尽现神韵,其作品贵妃、双鱼、瑞祥天成更得到吕尧臣大师、吴群祥老师及众多藏家佳评,瑞祥天成曾获得第六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创新艺术金奖。
代表作:《提梁壶》、《圣火壶》、《融方壶》
周琴,女,生于1976年1月,国家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优秀中青年陶艺家。1996年毕业于丁蜀职校紫砂工艺班;2008年考取江苏经贸学院工艺美术专业大专班,作品在传统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擅制提梁壶。
《圣火壶》首次参加江苏省陶瓷艺术实训基地举办的手工制陶大赛即获奖。《融方壶》被无锡市博物馆收藏,发表论文《紫砂艺术对传统茶文化的影响与贡献》等。祖传一把大师的紫砂壶,是真品吗?
懂茶帝,邀请专业人士为茶友答疑解惑。我们的原则是:不忽悠,不卖弄,不恶意攻击,不刻意美化,只是客观、中立地回答您的问题。即使是一些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我们也会尽量做到客观。
茶友“孙庆帝”向懂茶帝提问:
麻烦帮我看看这把陈鸣远的壶(见下图)怎么样?祖传的一把壶,我小时候爷爷告诉我,他见过他的爷爷每天抱着这把壶。帮我看看是大师的真品吗?
懂茶帝、国家级工艺美术师、茶壶设计师徐建军回答:
这把壶是假的,并非陈鸣远大师的真品。泥是很好的,型也别致,但做工一般。
关于陈鸣远
陈鸣远,清康熙年间宜兴紫砂名艺人,是几百年来壶艺和精品成就很高的名手。
陈鸣远出生于紫砂世家,所制茶具、雅玩达数十种,无不精美绝伦,他还开创了壶体镌刻诗铭之风,署款以刻铭和印章并用,款式健雅,有盛唐风格。
陈鸣远的作品名孚中外,当时有“海外竞求鸣远碟”之说,对紫砂陶艺发展史建立了卓越功勋。
(本文由“懂茶帝”独家原创,如需转载,不得删减,并请注明出处。)
懂茶帝,邀请专业人士为您答疑,可添加微信公众号:hcyd321,或小懂个人微信:hyn365。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紫砂壶大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