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欧陆风云4 防御理念如何研究掩体防御

马耳他风云  引子  马耳他岛位于地中海中心,自古以来就是地中海天然的避风港,马耳他一词在腓尼斯语中就是“避难所”的意思。该岛面积246平方公里,1798年被法国占领,1800年被英国占领,1814年沦为英国殖民地。由于马耳他岛正处在直布罗陀至苏伊士运河的东西航线和意大利至北非的南北航线交汇点,距离意大利的西西里岛仅80公里。而从岛上机场起飞的飞机,作战半径东可至希腊雅典、克里特岛,南到利比亚,西至阿尔及利亚,北可达意大利中部的佛罗伦萨,几乎覆盖了地中海周围所有重要目标,因此马耳他岛对于南欧和北非地区具有无可比拟的战略地位和价值。二战爆发后,该岛也就理所当然成为英国在地中海最重要的海空基地,同样也就成为德意首要的攻击目标。从1940年6月至1942年8月,围绕该岛发生了一系列激烈的海空大战。  第一阶段:1940年6月至1940年12月  英军防御部署:  1939年9月二战爆发后,英国国防委员会就批准在马耳他岛上建立哈尔法尔、卢卡和塔卡利三个机场,在卡拉弗拉纳建立水上飞机基地和雷达站,并在该岛部署4个战斗机中队和172门高炮。但最初几个月里只有机场和雷达站建立起来,其他防御部署都未到位。     意大利空袭  日,意大利向英法宣战。第二天意大利的飞机就开始空袭马耳他。此时英军在马耳他共有12架“海上斗士”战斗机(其中6架尚未启封)、5架“旗鱼”攻击机和1架侦察机,防空火力只有40门40毫米口径的“博福斯”高炮。上述兵力在福斯特.梅纳德空军准将指挥下全力抗击。6月22日,乔治.伯吉斯上尉击落意军一架SM79侦察机,取得了马耳他空战中的第一个战绩。  由于英军战斗机数量较少,通常只能采取打乱意军机群编队队形,使其无法瞄准轰炸的战术,而不是刻意追求击落敌机。     “急促”作战  随着意军CR42“鹰”式护航战斗机大量参战,马耳他迫切需要增加战斗机,因此英军组织了代号“急促”的作战。  8月2日,英军驻直布罗陀的H编队出动舰队,以舰载机轰炸萨丁岛卡利阿里机场,掩护由“百眼巨人”号航母和4艘驱逐舰组成的编队驶抵萨丁岛西南海域,“百眼巨人”号航母随即起飞12架“飓风”战斗机,飞至马耳他着陆。这12架战斗机组成第261战斗机中队,成为英军在马耳他岛的空军主力。     英军护航运输  为加强马耳他的防御,英军于8月底组织了一次大规模护航行动,运送马耳他急需的补给品。英军总共出动了3艘航母、3艘战列舰、1艘战列巡洋舰、8艘巡洋舰和24艘驱逐舰的庞大兵力掩护由3艘运输舰和4艘驱逐舰组成的护航运输船队,意军获悉英军舰队出海后,出动了2艘战列舰、13艘巡洋舰和39艘驱逐舰进行拦截,由于意军空中侦察能力太弱而没有发现英军,在地中海活动的意军5艘潜艇也没发现英军舰队,只有意空军于8月31日对英军舰队进行了攻击,但未取得任何战果。  9月2日,英军护航运输队安抵马耳他。英军在护航行动中还顺便对萨丁岛帕尔马斯港、罗得岛机场和希腊斯卡潘托进行了攻击。     英军加强马耳他防御  9月28日,英军以2艘巡洋舰运载1200人的部队加强马耳他的防御力量,由地中海舰队司令坎宁安海军上将率领由1艘航母、2艘战列舰、3艘巡洋舰和11艘驱逐舰护送,从亚历山大港起航。意军侦察机发现英军舰队后,立即出动5艘战列舰、7艘重巡洋舰、7艘轻巡洋舰和23艘驱逐舰前去截击。  9月29日,意军岸基航空兵先对英军舰队进行了攻击,未获战果。而英军舰队中的航母起飞的侦察机也发现了意军舰队,坎宁安考虑到舰队处在意军航空兵作战半径中,舰载机首先要为舰队提供空中掩护,便没有派出舰载机攻击意军舰队,而是命令舰队改变航行,规避意军舰队。  9月30日,意军舰队没有发现目标,返回基地。  10月1日,英军运载增援部队的2艘巡洋舰安全抵达马耳他。  英军舰队在返航途中,击沉了意军1艘潜艇,还顺道炮击了阿斯蒂帕莱岛。        K编队进驻马耳他  1940年10月,英军以2艘巡洋舰和2艘驱逐舰组成K编队,常驻马耳他,同时第10潜艇分队也进驻马耳他。11月,K编队实力又增至巡洋舰和驱逐舰各4艘。K编队进驻马耳他后,开展了积极的破交活动,仅11月就击沉意军7艘运输船和2艘油船。        MB6护航运输  10月8日,英军以4艘运输船、2艘巡洋舰和4艘驱逐舰组成MB6护航运输船队,由坎宁安上将指挥地中海舰队的1艘航母、4艘战列舰、6艘巡洋舰和16艘驱逐舰掩护。途中遭遇恶劣天气,但也因祸得福,没有被意军发现,只有1艘驱逐舰触雷沉没,其余船只安全抵达马耳他。返航中,舰队被意大利一架民航机发现,意大利军方接到民航机的报告,立即派出鱼雷艇和驱逐舰出海截击,英军舰载机和水面舰艇协同作战,击沉意军鱼雷艇2艘、驱逐舰1艘。意军获知轻型舰艇攻击受挫后,又派巡洋舰和驱逐舰各3艘前去支援,但支援编队行动迟缓,到达作战海域时,英军舰队已经撤走了,只救起了在水中挣扎的225名水兵。     奇袭塔兰托  在日,震惊世界的奇袭塔兰托军港行动中,正是从马耳他起飞的3架“马里兰”式侦察机进行的战前侦察,为突击编队的奇袭提供了可靠的情报,有力保障了作战的成功。--突袭塔兰托,英军出动21架次攻击机,损失攻击机2架,消耗鱼雷11条和112公斤炸弹60枚,取得击沉意军战列舰1艘、重创战列舰2艘、击伤巡洋舰和辅助船各2艘的辉煌战绩。     向马耳他运送航空兵力  11月15日,英军驻直布罗陀的H编队由司令萨默维尔上将亲自指挥1艘航母、1艘战列巡洋舰、2艘巡洋舰和8艘驱逐舰,向马耳他增派飞机。当编队到达萨丁岛以南海域,据报附近有意军军舰出现,所以“皇家方舟”号航母让12架“飓风”战斗机和2架“海上大鸥”轰炸机从极限航程起飞,结果大多数飞机因燃油耗尽而坠海,只有4架“飓风”和1架“海上大鸥”到达马耳他。梅纳德将岛上16架各种型号轰炸机编成第148轰炸机中队,英军就利用这些轰炸机北上轰炸意大利南部港口机场、南下轰炸北非的港口机场,取得了显著战果。     特乌拉达角海战  英军在奇袭塔兰托之后,意大利海军龟缩于意大利北部港口,地中海已相对平静,便于11月下旬从直布罗陀派遣护航运输船队前往马耳他。不料意军竟很快出动了包括2艘战列舰、6艘巡洋舰和4艘驱逐舰的舰队出海迎战,英军对此颇感意外,立即加强对护航运输船队的护航,其中直接护航的有2艘巡洋舰、1艘驱逐舰和4艘护卫舰,担任掩护的是从直布罗陀和亚历山大两地出动的三支舰艇编队,共计2艘航母、3艘战列舰、6艘巡洋舰和14艘驱逐舰。  由于意军侦察不力,敌情报告自相矛盾,舰队司令康皮翁尼上将难以判明敌情,加之意军刚在塔兰托军港遭受沉重打击,意大利海军在出海前曾要求舰队只有在处于绝对优势下才可求战,因此康皮翁尼决定避免与英军舰队交火,掉头返航。不料刚转向航行不久,就与英军萨默维尔上将指挥的B编队遭遇,意军巡洋舰群与英军展开激烈炮战,意军战列舰则遭到了英军航母舰载机的攻击,康皮翁尼一边请求空军支援,一边指挥舰队施放烟幕,相互掩护撤退。由于意大利海军没有直属的海军航空兵,只得请求空军派出飞机支援,中间辗转周折,延误了战机,尽管作战海域就在萨丁岛以南海域,但当意军飞机到达战区时,双方炮战已经结束,意军飞机攻击也未取得战果。而英军萨默维尔上将根据舰载机飞行员不确实报告,以为已经击沉击伤意军战列舰2艘,而作战海域又在萨丁岛附近,惟恐遭到意军岸基航空兵的攻击,就未继续组织追击,也率部撤出了战斗。因此事后他遭到了很多指责,甚至被迫在军事法庭上为自己辩护。--此役史称特乌拉达角海战,英军有1艘巡洋舰负伤,意军有1艘驱逐舰负伤。运输船队的3艘运输船安全到达马耳他。        MC2护航运输  12月16日,英军组织了由1艘战列舰、3艘驱逐舰和4艘运输船代号MC2护航护航运输船队,前往马耳他。驻直布罗陀和亚历山大的英军舰队同时派出舰队进行掩护,英军舰队在护航途中对罗得岛和阿斯蒂帕莱阿岛的意军机场进行了攻击,还对奥特朗托海峡和地中海进行了破交作战,击沉了意大利2艘运输船,英军只有1艘驱逐舰触雷沉没。  鉴于意大利无力招架英国在北非的凌厉攻势,希特勒决定德军介入地中海战区,12月下旬希特勒说服意大利元首墨索里尼接受德国空军第10军进驻西西里岛,该军下辖5个容克-88轰炸机大队、4个梅塞施米特-109战斗机大队、以及容克-87轰炸机大队、容克-88夜间战斗机大队和梅塞施米特-110战斗机大队各1个,各型飞机共计352架,进驻西西里岛的首要任务就是压制马耳他岛的英军航空力量。马耳他争夺战也随之进入了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1941年1月至1941年6月     “超额”行动  日,英军4艘快速运输舰满载补给品从直布罗陀前往马耳他,由F编队的1艘巡洋舰和4艘驱逐舰担负直接护航,H编队的1艘航母、2艘战列舰、1艘巡洋舰和5艘驱逐舰负责掩护。此次护航行动代号“超额”。为确保护航行动顺利实现,英军还组织了四支舰艇编队(A、B、C、D编队)和一支护航运输船队从亚历山大出发,接应掩护。  1月8日,从亚历山大出发的B编队巡洋舰和驱逐舰各2艘到达马耳他,待军舰上运载的约1000名部队上岸后,B编队立即出海接应“超额”护航运输队。  1月10日中午,德军第10航空军从西西里岛起飞约60架亨克尔-111和容克-87轰炸机对英军A编队进行了猛烈反复攻击,特别是对“光辉”号航母进行了集中攻击,“光辉”号航母被6枚炸弹直接命中,遭到重创,舰员死83人,伤60人,“光辉”号被拖到马耳他紧急抢修。航母上的舰载机也全力抗击,击落德机5架。编队中的“厌战”号战列舰也被炸伤。  1月11日,德军对即将驶入马耳他的“超额”护航运输队进行了攻击,“南安普敦”号驱逐舰被击沉,“格洛斯特”号巡洋舰被击伤。4艘快速运输舰安全驶入马耳他,“超额”行动总算顺利实现。     第一次空中战役  1月16日,德军发动了第一次马耳他空中战役,出动约70架飞机容克-87和容克-88轰炸机,对马耳他的瓦莱塔军港进行猛烈轰炸。英军“佩思”号巡洋舰和1艘运输船被击伤,在港内抢修的“光辉”号航母再次被1枚炸弹击中,港口设施也遭到严重破坏。马耳他的英军战斗机和高炮奋力抗击,共击落德机19架。  从1月16日直至5月,德军几乎每天都出动近80架次对马耳他进行空袭,在德军的狂轰滥炸下,英军驻马耳他的轰炸机中队被迫撤退,英军加强马耳他防御的努力也受到了严重影响。     运送非洲军团  1941年2月,德军开始向北非运送由隆美尔指挥的地面部队--非洲军团,马耳他的英军舰艇部队由于受到德国空军的巨大威胁,无法出海阻截,而马耳他航空部队实力又弱,还要担负抗击德机的空袭的任务。因此对德军运输船队的攻击十分有限,对其造成的损失也非常轻微。至3月底,德军第15轻装甲师(后改称第21装甲师)几乎毫无损失地到达北非。5月,第15装甲师也到达北非。这两个装甲师就构成了德军非洲军团的骨干。        克肯纳群岛海战  1941年4月,北非的德意军队发动了联合攻势,德意从意大利到北非的海上运输也因此非常繁忙,驻马耳他海空部队,并未对其海上运输构成严重威胁,北非的德意军队仍源源不断得到各种作战物资。为切断德意海上运输,英国海军部决定采取一切措施,下令亚历山大的地中海舰队抽调4艘驱逐舰进驻马耳他,甚至计划将旧战列舰“巴勒姆”号沉在利比亚的黎波里港的出海口,以堵塞航道。  4月15日,刚调到马耳他的4艘驱逐舰乘尚未被德意军发现,便在马耳他航空兵的引导下出海。在克肯纳群岛附近海域与一支意大利护航运输船队遭遇,这支运输船队由5艘运输船和3艘驱逐舰组成,运载3500吨补给品、300辆军车和3000名德军。英舰在飞机引导下首先发现敌舰,立即开火,英军的首次齐射就命中意军护航运输船队的旗舰“塔里格”号驱逐舰,舰桥严重被毁,舰长克里斯托法洛中校双腿被炸断,稍事包扎后仍坚持指挥战斗,但该舰伤势越来越重,舰首逐渐下沉,就在即将沉没前,发射的两枚鱼雷击伤了英军“莫荷克”号驱逐舰。另两艘意军驱逐舰也被重创,只得抢滩搁浅,才免于沉没。随后英舰又将3艘运输船击沉,其余2艘运输船也被击伤,被迫自行抢滩搁浅。这是德意军在向北非运送物资人员过程中损失最惨重的,运输船队被突如其来的打击打得晕头转向,甚至来不及向海军总部报告,直到第二天一架德军侦察机飞过战场上空才发现受伤舰船,意军这才火速派出7艘驱逐舰、2艘医院船和水上飞机前去救援,救起1300余人。        K编队破交行动  4月下旬,德意军以5艘运输船和5艘驱逐舰组成护航运输队,从意大利南部港口前往北非,为保障航渡过程中的安全,意大利海军还特意派出2艘轻巡洋舰和2艘驱逐舰担任掩护。英军侦察机发现这支运输队后,立即报告了马耳他英军,马耳他的K编队4艘驱逐舰火速出动。4月23日,英舰拦截住德意运输队,击沉1艘运输船,其余船只分散逃逸,总算到达目的地。     英军增援  借助5月上旬的坏天气,英军一支护航运输船队顺利抵达马耳他,运来了急需的食品、弹药和航空燃料。从“皇家方舟”号航母起飞的24架“飓风”战斗机也飞抵马耳他,6月7日“鹰”号航母又运来了32架“飓风”战斗机,大大加强了马耳他的航空力量,凭着这些战斗机,英军顶住了德军的猛烈空袭,马耳他岛度过了第一个难关。     马耳他之鹰  就是从“鹰”号航母上起飞增援的战斗机中,涌现了一位被誉为马耳他之鹰的王牌战斗机飞行员--乔治比林格,这位来自加拿大的年轻人,酷爱飞行,先后想加入加拿大、中国、芬兰等国空军,都因种种原因而未能如愿,直至英国招募飞行员时才两次往返德国潜艇肆虐的大西洋,办齐了手续,如愿加入英国空军。到达马耳他后,由于飞行员的巨大伤亡,解除了编队作战的限制,令擅长单机作战的比林格大显身手,尤其是他对于空战的出色天赋,能在瞬间判断敌机的提前量和射击修正量,使他从7月8日至10月24日,连续取得了击落德机29架的辉煌战绩,成为马耳他空战中的最高战绩!他因此被晋升为少尉,并获优异服务勋章。11月1日他因在24日的空战中负伤,而离开马耳他回故乡加拿大治疗。在加拿大他受到了近乎狂热的欢迎!在二战中比林格的总战绩为31架,居英联邦空军第五位。     德军撤离  6月22日,德国入侵苏联。西西里岛的德军第10航空军随即被调往苏德战场,加之德军在5月下旬克里特岛登陆战中空降部队损失惨重,已经无力组织对马耳他岛的登陆,所以将夺取马耳他交给意大利,尽管此时马耳他在经历了数月猛烈轰炸之后,防御力量已非常薄弱,但意大利根本没有能力实施攻占马耳他的登陆作战,意军弱小的空中力量也不可能像德军那样有效地压制马耳他,使马耳他得到了宝贵的喘息之机。     第三阶段:1941年7月至1941年12月  随着德国第10航空军撤离西西里岛,马耳他英军几乎可以用如释重负来形容。英军利用这一机会,大力加强马耳他的空中力量,尤其是配备了装备雷达的新式侦察机,能在夜间有效引导鱼雷机和轰炸机攻击意军舰船,由于意军没有夜航战斗机,无法在夜间进行空中掩护,致使意军损失惨重。即使在白天,意军对马耳他的空中侦察,因为英军航空兵力量的增强而大为削弱,但对马耳他的空中侦察是意军保护海上运输必不可少的措施,被迫出动大批战斗机掩护侦察机实施空中侦察,但收效甚微。这样意军对英军的情况无法掌握,为策万全,只得出动巡洋舰来保护重要的运输船队,因此增加了巡洋舰的损失。英军对意军运输船队的空中攻击,战术也随着装备的改进而丰富多彩,既有低空突击又有高空攻击,迫使意军战斗机必须进行多层次掩护,而意军战斗机数量根本不能满足需求,因此空中掩护非常有限,其运输船队的损失直线上升。     “坚实”行动  7月下旬,英军组织了一支运输船队向马耳他运送急需的人员和物资,该船队由1艘部队运输船和6艘货物运输船组成,由萨默维尔上将指挥的H编队计航母1艘、战列舰1艘、巡洋舰1艘和驱逐舰8艘担负护航,掩护兵力则由英国本土舰队出动战列舰1艘、巡洋舰3艘、驱逐舰8艘和布雷舰1艘。为确保护航任务的顺利完成,亚历山大的地中海舰队也出海活动,进行牵制和策应,同时还在地中海展开了8艘潜艇,以监视和伺机攻击出海的意大利海军舰艇部队。这一护航行动代号“坚实”。  7月21日,部队运输舰“莱斯特”号触雷受伤,不得不返回直布罗陀。  7月22日,意军侦察机发现该运输船队,但意军判断这是英军向马耳他运送战斗机的船队,因此并未派出舰队拦截。只是命令部署在地中海的2艘潜艇前去攻击,“迪亚斯波罗”号潜艇发现并用鱼雷攻击了英军运输船队,但未获战果。  7月23日,意军由于判明情况太晚,舰队出航拦截已不可能,便出动岸基航空兵对英军运输船队进行了攻击,击沉1艘驱逐舰,击伤巡洋舰和驱逐舰各1艘。  7月24日,英军运输船队到达突尼斯附近海域,按照惯例,掩护兵力和部分护航兵力返航,只以部分护航兵力2艘巡洋舰和6艘驱逐舰继续护送运输船前往马耳他。意军已在突尼斯海峡配置了3艘驱逐舰和4艘鱼雷艇,进行截击。当天凌晨意军鱼雷艇发现英军船队,立即实施攻击,英军则以密集炮火还击。意军鱼雷艇充分发扬其机动灵活的特长,在英军密集炮火之中往来穿插,不断发射鱼雷,击伤英军1艘运输船,该船后来被拖至马耳他。英军护航军舰在战斗中,显得混乱不堪,有多艘军舰被己方炮火所伤,而意军参战鱼雷艇无一损失安然撤出。同一天,护航运输船队到达马耳他,卸下所载物资之后便返回直布罗陀,在返航途中,有1艘运输船被意军鱼雷机击伤。“坚实”护航行动基本完成。     “长矛”行动  9月下旬,英军又组织了向马耳他的运输行动,护航运输船队由9艘运输船组成,载有8.1万吨物资和2600人的部队,柯蒂斯海军中将指挥的第2舰群计战列舰2艘、巡洋舰4艘、驱逐舰11艘负责直接护航,萨默维尔上将的H编队计航母1艘、战列舰1艘、巡洋舰1艘和驱逐舰6艘遂行掩护,还有1艘油船与掩护舰艇编队同行,以便在航行途中为载油量较小的驱逐舰加油。这一护航行动代号“长矛”。  9月26日,意军侦察机发现了英军运输船队,随即派出伊亚金诺海军上将指挥的由战列舰2艘、重巡洋舰3艘、轻巡洋舰2艘和驱逐舰14艘组成的舰队,并在地中海展开11艘潜艇和多艘鱼雷艇。此时意大利海军正面临燃油短缺的困境,因此只派出了部分舰艇,而且指示舰队只有在处于明显优势,并在萨丁岛岸基航空兵作战半径之内,才可与英军交手。  27日,意大利空军并未按照事先约定的时间对英军船队实施攻击,而侦察机提供的情况又少,在这种不利条件下,伊亚金诺认为如果继续停留在待机海域,很可能会失去战机,便不顾情况不明的危险,果断率领舰队前出至英军船队可能通过的海域。中午过后,海上突起大雾,伊亚金诺觉得己方舰队既得不到有利的空中掩护,又面临英军舰载机的攻击危险,而且浓雾弥漫,能见度又差,就指挥舰队返航,准备在得到准确的敌情通报之后再采取相应行动。黄昏时分,收到敌情通报,已击沉英军1艘巡洋舰,击伤2艘巡洋舰,还可能击伤英军唯一的1艘战列舰,实际上这是一份错误的报告。伊亚金诺就根据这一不确实的通报,立即率领舰队南下接敌,准备在日落前捕捉到英军船队。与此同时,英军H编队也在没有掌握确切敌情的情况下,转向南航行。双方就在萨丁岛与班克岛之间海域平行航行。入夜后,英军H编队开始返航,运输船队由5艘巡洋舰和9艘驱逐舰护航,继续向马耳他航行。途中只有“皇家星座”号运输船被意军飞机击伤,后因伤势严重而自行凿沉,其余船只于28日安全到达马耳他。而H编队在返航中还击沉了意军1艘潜艇。“长矛“护航行动基本完成,意大利海军舰队一无所获,白白消耗了大量宝贵的燃料。     马耳他英军海空兵力破交活动  10月,英军又一支水面舰艇部队进驻马耳他,K编队的实力进一步得到充实,以加强对意大利至北非海上运输的破交力量。  英军为配合北非战场的作战,在马耳他集结了10个航空兵中队,共约200架飞机,利用这些飞机,英军全力破坏从意大利至北非的海上交通,并不断对意大利和北非的港口、机场进行轰炸,加上驻马耳他的K编队和潜艇部队的积极活动,意大利至北非的海上交通损失直线上升,1941年8月物资损失为9%,9月已增至37%,10月更增至44%,11月更是高达63%!而意大利的运输船只损失吨位达到77%,这一切,使德意北非军团补给特别是燃料几乎断绝,因此在1941年11月的“十字军”战役中,德意军遭到了惨败,伤亡3.3万余人,损失坦克约300辆,这些情况促使德军统帅部重新考虑地中海战场,并开始加强该地区的海空力量。9月至11月,德军先后派出20艘潜艇通过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地中海。随后德军还向地中海派出了鱼雷艇和扫雷艇部队。     意大利护航行动  11月7日,意大利由7艘运输船和6艘驱逐舰组成护航运输船队,由2艘重巡洋舰和4艘驱逐舰掩护,从那不勒斯前往北非的黎波里。该护航船队刚出航不久,就被英军侦察机发现,马耳他的K编队迅即出动巡洋舰和驱逐舰各2艘,前去拦截。9日凌晨,英舰凭借性能优良的雷达首先发现意军船队,并迅速抢占了有利攻击位置,突然开火,意军措手不及,7艘运输船全被击沉,护航的驱逐舰也被击沉1艘,击伤2艘。英军一击得手,便马上撤出战斗,意军担任掩护的巡洋舰和驱逐舰根本来不及投入战斗,英舰就已经全身而退扬长而去。     英军“皇家方舟”号航母沉没  11月10日,英军驻直布罗陀的H编队在萨默维尔上将指挥下,出动由航母2艘、战列舰1艘、巡洋舰1艘和驱逐舰7艘组成的舰队。11月12日,英军从直布罗陀起飞7架“布伦还姆”轰炸机,为舰队提供空中掩护,最后这7架飞机在马耳他着陆,加入马耳他航空兵部队。同一天,英军从航母上起飞37架“飓风”战斗机,增援马耳他的航空兵部队,最终有34架到达马耳他。但在英军舰队返航途中,先后遭到德军U-205号和U-81号潜艇的攻击,其中U-81号潜艇发射的4条鱼雷有1条命中“皇家方舟”号航母,使航母受到重创,次日在拖回直布罗陀的途中终因伤势过重而沉没。     意大利护航行动  11月意军运往北非的物资在途中损失高达62%,为了给后勤供应日益紧张的北非沙漠军团运送急需的作战物资,意大利海军精心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护航运输。共有8艘运输船和1艘满载燃料的巡洋舰,采取分散编队的方法,以2艘运输船为一队,巡洋舰则单独航行,并从三个港口出发,以尽可能分散英军破交兵力。护航兵力为重巡洋舰3艘、轻巡洋舰2艘、10艘驱逐舰及多艘鱼雷艇。  可惜意军从那不勒斯港出发的两支船队出师不利,还未出发就遭到了英军飞机的空袭,“戈里齐亚”号重巡洋舰受到重创。船队出发不久,就被英军侦察机发现,11月21日船队遭到了英军从马耳他起飞的飞机猛烈攻击,“特雷斯顿”号重巡洋舰和“阿布鲁齐公爵”号轻巡洋舰先后被重创,多亏两舰的舰员奋力抢救才免于沉没,勉强驶入墨西拿港。意大利海军通过无线电侦听,了解到马耳他的英军水面舰艇正大举出动,而从那不勒斯出发的船队,其护航兵力损失过半,肯定难以对付英军空中、水面和水下的攻击,只得命令终止行动,船队就近返回塔兰托港。  而从塔兰托和布林的西港出发的两支船队,共4艘运输船和1艘满载燃料的巡洋舰,由3艘驱逐舰护航,其中有1艘运输船出航不久就因主机故障而不得不返回。英军由于注意力全被那不勒斯港出发的船队所吸引,没有发现这些船只,使其得以安全到达北非,大大缓解了德意非洲军团的补给困难。           K编队破交行动  鉴于意大利海军无力保障大型运输船队的航渡安全,而北非部队又急需补给,意军只好采取小型船队分散编队,疏开航行的办法。11月24日,意大利就同时组织了三支小型运输船队向北非运送物资。英军侦察机发现这一情况,马耳他的K编队立即出动了1艘巡洋舰和2艘驱逐舰。意军“塞坦布林尼”号潜艇发现英舰出航,意大利海军总部随即命令取消运输行动,运输船队驶入最近的港口,躲避英舰的攻击。两个船队根据指示均进入就近港口,另一个船队没有接到这一指令,结果在克里特岛附近海域遭到英舰攻击,船队中的2艘运输船均被击沉。     英军“巴勒姆”号战列舰被击沉  11月24日,英军地中海舰队出海遂行破交任务,舰队司令坎宁安上将因考虑最近德军潜艇在地中海海域活动频繁,不愿以大型水面舰只冒险出击,只是在丘吉尔首相的一再催促下才率部出航。11月25日,英军舰队在北非昔兰尼加附近海域遭到德军U-331号潜艇的攻击,U-331号隐蔽穿过英军舰队的警戒圈,在很近距离上对战列舰“巴勒姆”号连射四条鱼雷,命中三条,“巴勒姆”号当即倾覆沉没,该舰舰员死亡、失踪达861人。     意军“达巴宾诺”号和“达季乌桑诺”号巡洋舰被击沉  进入11月下旬,在英军海空兵力的严密封锁下,从意大利至北非的海上运输损失惨重,德意非洲军团的补给状况日益困难,为解决非洲军团补给上的燃眉之急,意大利海军被迫动用军舰执行运输任务。  12月9日,“达巴宾诺”号和“达季乌桑诺”号巡洋舰满载燃料,甚至连舰桥上都堆放着盛满燃料的油桶,从西西里岛的巴勒莫港出发前往利比亚的黎波里港。起航不久就被英军夜航侦察机发现,随即遭到从马耳他起飞的鱼雷机攻击,意大利海军总部担心两舰会遭遇不测,便命令其终止运输计划,返回巴勒莫港。  12月13日,两舰在驱逐舰“契格诺”号护卫下再次出航,但意大利海军总部在出发前特意指示,一旦在航行途中被英军侦察机发现,立即返航。当天下午,意军侦察机发现正在阿尔及利亚布日伊港附近海域游弋的4艘英军驱逐舰,根据双方航速航行判断,是不会与己方舰只遭遇的,便没有采取相应措施,但意军舰只由于种种原因比预定时间延误了一个多小时,并在邦角海域被英军夜航侦察机发现,根据出发前的指示,意军军舰掉头返航,此时英军驱逐舰正在侦察机的引导下正全速赶来,意军军舰一掉头,正好让从后追赶的英舰变成了在前拦截,英舰凭借性能优越的雷达抢先发现了意舰,并随即靠岸航行,以借助海岸雷达回波来隐蔽自己,然后突然实施鱼雷攻击,意舰突遭袭击,竟然不顾满载燃料一旦在战斗中弹的严重后果,迅速开炮还击,很快就被英舰发射的鱼雷命中,2艘巡洋舰上满载的燃料顿时被引爆,烈火迅疾蔓延至全舰,护航的“契格诺”号驱逐舰根本来不及救援,2艘巡洋舰就已开始下沉,900余名水兵也随舰葬身大海。英军在这场不到两分钟的遭遇战中,取得了一边倒的全胜。     德军第10航空队进入地中海  在英军海空兵力的协同打击下,从意大利至北非的海上运输几乎断绝,非洲军团补给也就陷入了粮尽弹绝的困境,德国海军总司令雷德尔上将惊呼:“必须将空军调回马耳他!”德军统帅部在听取了多方意见之后,权衡利弊,最终于11月底还是将凯塞林元帅的第2航空队从如火如荼的苏德战场调到了地中海战场。随着德军精锐的第2航空队200架战斗机和250架轰炸机进驻西西里岛,马耳他迎来了最为惨烈悲壮的第四阶段!     第四阶段:1941年12月至1942年7月  德国空军第2航空队,在进攻荷兰、比利时和法国的战役中,建立过显赫的战功,在不列颠空战中,也有着上佳的表现。是德国空军的一支精锐之师。司令凯塞林空军元帅,正是由于他在战争初期所建立的辉煌战绩从中将直接晋升元帅,他和第2航空队的王牌地位可见一斑。     第二次空中战役  11月28日起,德军对马耳他发动了第二次空中战役,凯塞林第一轮攻击是试探性的,每次攻击波仅出动3至5架轰炸机,在战斗机掩护下对马耳他的机场和码头等军事目标进行攻击,但这样小编队、多波次的攻击一天到晚几乎持续不断,以保持对英军的压力,并造成防御方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对于英军而言,应付这样的空袭,难度并不大,因为可以集中岛上的战斗机进行反击。如此不痛不痒的空袭整整持续了五个星期,凯塞林觉得战役照这样发展下去将会形成消耗战,对于德国空军是不利的,所以他指示参谋长戴希曼上校重新制订了空袭计划,该计划彻底改变了原先的攻击方法,采取重点的集中兵力密集突击,以马耳他的战斗机基地塔卡利机场为第一攻击目标,以轰炸机基地的卢卡、哈尔法尔机场为第二攻击目标,以瓦莱塔港口设施为第三攻击目标,用炸弹像卷地毯那样将马耳他岛“梳理”一遍,这种战术就是所谓的“地毯”式轰炸。  日,德军出动约150架轰炸机对马耳他塔卡利机场实施了猛烈轰炸。3月21日,塔卡利机场又遭到德军218架次飞机的突击。22日,德军再次以近200架次的规模轰炸了该机场。这三天的持续轰炸,就使塔卡利机场“荣幸”地成为有史以来第一次遭到“地毯”轰炸的地方!3月25日,在德军强大的空中压力之下,英军驻马耳他的K编队1艘巡洋舰和4艘驱逐舰被迫撤离。  进入4月,德军加大了空袭强度,以每天平均200架次对马耳他实施极其猛烈的空中打击,尤其是4月7日和20日两天,德军出动的飞机竟超过了300架次!停泊在港内的2艘驱逐舰和4艘潜艇先后被击沉,马耳他岛的首府瓦莱塔市建筑几乎全被夷为平地,港口的船坞和码头设施都化为一片废墟,整个马耳他已经没有再值得德军飞机投弹的目标,从3月20日至4月28日,德军第2航空队共出动轰炸机5807架次,战斗机5667架次,侦察机345架次,投弹量达6557吨。  照此发展下去,马耳他的抵抗力量将被消耗殆尽。而德意军也在积极准备登陆,计划在马耳他登陆的部队为意军4个师和德军1个师,共32万人,投入作战舰艇有25艘鱼雷艇、80艘登陆艇、64艘运输船和725艘汽艇,作战飞机1300余架。后来由于隆美尔的非洲军团急于发起对埃及的攻势,要求推迟马耳他登陆作战。4月德军第2航空队一部被调到苏德战场,主力则被调到北非的昔兰尼加,用于支援非洲军团的作战。5月后,盟军在马耳他的航空兵力量逐步增强,英军的危机终于度过了。        M-41护航行动  在德国空军大举出击的同时,德意海军也积极活动。1941年12月中旬,意大利海军组织了代号为“M-41”的大规模护航行动,8艘运输船在7艘驱逐舰和2艘鱼雷艇的直接护卫下,编成三个护航运输船队,先后从塔兰托出发前往利比亚的班加西港。为保障运输船队的航渡安全,意大利海军可以说是倾巢而出,3艘战列舰、5艘巡洋舰和4艘驱逐舰担任近距离掩护,2艘战列舰和10艘驱逐舰担负远距离掩护。  英军在地中海活动的潜艇发现了意军舰队出海,立即上报,亚历山大的B编队和马耳他的K编队先后出海截击。  12月13日,英军“乌普拉特”号潜艇将刚驶出塔兰托港的2艘运输船击沉。14日晚,英军另一艘潜艇“乌尔杰”号在墨西拿附近海域击伤意军“维内托”号战列舰。意军鉴于英军飞机、水面舰艇和潜艇的巨大威胁,被迫取消运输计划,召回了运输船队和护航舰只。  12月15日,英军B编队的“活雕象”号巡洋舰在返航途中被德军U-557号潜艇击沉。        第一次锡德拉湾海战  由于非洲军团所面临的极其不利的局面,意大利海军决心不惜一切代价组织向北非的运输。在M-41护航行动受挫的两天后又再组织了一支护航运输船队,由4艘运输船和8艘驱逐舰组成,由1艘战列舰、3艘巡洋舰和4艘驱逐舰担负近距离掩护,3艘战列舰、2艘巡洋舰和10艘驱逐舰担负远距离掩护,同时精心组织德意空军协同配合,以确保运输顺利完成。  与此同时,英军也组织了一支护航运输船队由亚历山大向马耳他运送补给,马耳他的K编队则出海接应。  16日晚,英军潜艇发现意军舰队出海,英军地中海舰队司令坎宁安随即指示运输船队司令维安少将,改变航向规避意军舰队,以确保运输船只的安全。维安认为运输船的安全基本无虞,便大胆决定主动攻击意军舰队。  17日一架德军侦察机发现了英军运输船队,却将其编成误报为战列舰、巡洋舰和驱逐舰,加上意军又接到K编队出动的情报,由此判断为这是英军有计划的破交行动。意军远距离掩护舰队司令伊亚金诺不等情报证实,就率领舰队全速迎战。但他推算在日落前不可能与英军舰队遭遇,己方军舰的雷达性能不及英军,夜战未必占得便宜,便下令减速,并做好夜战准备。  黄昏时分,意舰发现正在抗击德意飞机攻击的英军舰队,此时英军的护航运输船队已与K编队会合,共有巡洋舰7艘、驱逐舰16艘。意舰迅速接敌,并利用其炮火口径和射程上的优势在32000米距离开火射击,英军遭到炮击后,由于英军军舰炮火射程较近,无法有效打击意舰,便一面施放烟雾,一面掩护运输船高速后撤。由于英军全速撤离,天色又暗了下来,意军炮击仅仅进行了十一分钟就失去了目标,英军有2艘驱逐舰被击伤。  18日,维安的船队卸完所载物资,返回亚历山大。K编队完成接应任务之后则再度出海袭击意军船队,不料在距的黎波里港约28公里海域驶入意军布设的雷区,各有1艘巡洋舰和驱逐舰触雷沉没,1艘巡洋舰受伤。英军的破交行动因此夭折。  19日,意军运输船队突破马耳他航空兵的攻击,顺利到达北非,这是德意军在两个月里前往北非的运输船队第一次获得成功。  人操鱼雷突袭亚历山大  12月18日,意大利海军经过一年多的周密准备,以“西雷”号潜艇携带三条人操鱼雷,偷袭了英军地中海舰队所在地亚历山大港,击沉“勇敢”号和“伊丽莎白女王”号战列舰和一艘油船。至此,英军在地中海,大型水面舰只损失巨大,实力大为削弱。        MF-3护航行动  1942年1月英军组织了从亚历山大到马耳他的护航行动,代号MF-3行动,运输船队分两批起航后在海上会合,共由4艘运输船、1艘巡洋舰和8艘驱逐舰组成。维安少将指挥B编队的3艘巡洋舰和5艘驱逐舰进行掩护。  1月16日,英军船队遭到德意潜艇和航空兵的连续袭击。  1月17日,德军U-133号潜艇重创了英军“廓尔喀人“号驱逐舰,该舰终因伤势过重无法挽回而放弃。  1月18日,英军运输船“塞莫皮莱“号运输船主机发生故障,只得在3艘驱逐舰的护卫下前往距离最近刚被英军攻占的利比亚班加西港。同一天,马耳他的K编队出动1艘巡洋舰和5艘驱逐舰前去接应。  1月19日,护航运输船队安全到达马耳他。维安将B编队的2艘驱逐舰和K编队的1艘驱逐舰互换,然后率部返航。英军此次护航行动取得成功,使马耳他得到了急需的物资。        T18护航行动  1月22日,意大利海军以5艘运输船、7艘驱逐舰及2艘鱼雷艇组成T18护航运输船队,从塔兰托和墨西拿出发前往北非。由3艘巡洋舰和4艘驱逐舰担负近距离掩护,1艘战列舰和4艘驱逐舰担负远距离掩护。并由德国空军提供空中掩护。  1月24日,马耳他的英军出动鱼雷机对该运输船队进行了攻击,击沉1艘运输船。船队中的其余船只则顺利到达目的地。        MF-5护航行动  为解决马耳他物资补充的困境,英军于1942年2月中旬组织了代号为MF-5的护航运输行动。  2月12日,3艘运输船、1艘巡洋舰和9艘驱逐舰分为两支船队,以一定间距从亚历山大先后出发,维安少将指挥B编队3艘巡洋舰和7艘驱逐舰担任掩护。  2月13日,代号为ME10的护航运输船队从马耳他起航,前往亚历山大,这支船队由4艘卸完了物资的空载运输船、1艘巡洋舰和6艘驱逐舰组成。  英军计划上述两支相向而行的船队2月14日在海上会合,然后交换护航兵力继续航行。  德军侦察机发现英军船队后,立即组织海空力量进行攻击。从亚历山大出发的3艘运输船在德军猛烈空袭下,都遭到重创,并先后弃船。  意大利海军巡洋舰分队从墨西拿和塔兰托出航,英军发现意军军舰出海,为避免舰船损失,只得下令放弃护航行动。           K-7护航行动  意大利海军于2月21日从西西里岛和希腊分别派出了两支护航运输船队,均由3艘运输船、5艘驱逐舰和1艘鱼雷艇组成,以3艘巡洋舰和3艘驱逐舰进行近距离掩护,另以1艘战列舰和4艘驱逐舰负责远距离掩护。  2月22日,马耳他英军轰炸机对船队进行了攻击,但被空中掩护的德军战斗机击退。英军P-38号潜艇也实施攻击,不但未获战果,反被意军驱逐舰击沉。意军护航运输船队顺利到达目的地。     空袭帕尔米港  日,马耳他英军航空兵出动16架“惠灵顿”轰炸机空袭意大利帕尔米港,击沉1艘运输船,击伤5艘驱逐舰和8艘辅助船只。     英军“水中女仙”号巡洋舰被击沉  日,英国海军根据有一艘意军巡洋舰受伤的不确实情报,命令亚历山大的B编队3艘巡洋舰和9艘驱逐舰出海将其消灭,同时接应从马耳他出发的“埃及女王”号巡洋舰和“金斯顿”号驱逐舰返回亚历山大。  意军发现英军舰队出海,随即出动鱼雷机和轰炸机进行攻击,但没有取得战果。  3月11日,德军潜艇U-565号在索拉姆岛以北海域对B编队进行了鱼雷攻击,一举击沉“水中女仙”号巡洋舰。     第二次锡德拉湾海战  1942年2月马耳他英军在德意军严密海空封锁下,几乎已是弹尽粮绝,而英军在地中海的海军兵力又损失严重,已没有战列舰和航母,情况异常危急。直到3月,英军从其他战区调来的“百眼巨人”号和“鹰”号航母抵达直布罗陀,又将30架“喷火”战斗机增援马耳他,加强了英军在地中海的实力。在兵力得到加强的情况下,英军决定组织新的补给运输行动,以扭转马耳他的不利局面。  3月20日,英军以4艘运输船、1艘巡洋舰和7艘驱逐舰组成护航运输船队,从亚历山大前往马耳他。维安少将指挥3艘巡洋舰和4艘驱逐舰,遂行海上掩护。另派出7艘驱逐舰在北非托普鲁克附近海域担负反潜巡逻,以保证船队航行安全。同时还在地中海配置了6艘潜艇,监视意军舰队动向,并保护船队侧翼安全。而驻马耳他的K编队派出巡洋舰和驱逐舰各1艘,前往接应。北非战场的英军第8集团军也于3月21日发动局部攻势,以牵制、分散德意航空兵力。  3月21日,驻直布罗陀的英军H编队出海,向马耳他运送“喷火”战斗机,以进一步加强马耳他的航空力量。  同一天,意军潜艇发现了英军船队和掩护舰队,意大利海军随即出动1艘战列舰、3艘巡洋舰和8艘驱逐舰,由伊亚金诺上将指挥,前去截击。意军舰队一出航,就被监视的英军潜艇发现,英军船队根据潜艇的报告,将航线向南改动,以避开或推迟与意军舰队的遭遇。  22日上午,德意空军不顾天气恶劣,仍向英军船队发动攻击,不过没有收获。下午,意军舰队在锡德拉湾北部海域与英军船队遭遇,英军船队指挥官命令运输船向南规避,护航的驱逐舰一部分在意军舰队与运输船之间施放烟雾,掩护其他舰只撤离,一部分则冒着意军猛烈炮火,直冲过去实施鱼雷攻击,可惜发射的鱼雷无一命中。天黑后,意军考虑到雷达性能不及英军,夜战不占优势,便主动撤出战斗。此战意军无一军舰损伤,英军则损失惨重,3艘驱逐舰遭到重创,还有3艘巡洋舰和1艘驱逐舰被击伤。4艘运输船在海战中虽然在护航军舰的全力掩护下,没有损失,但海战延误了驶抵马耳他的时间,使其无法借助夜色掩护抵达马耳他。23日天亮后,运输船在马耳他以南海域遭到了德军飞机的攻击,1艘被击沉,另1艘重创搁浅,“萨思沃尔德”号驱逐舰前去救援,又误入雷区触雷沉没。  英军3艘运输船历经磨难驶抵马耳他,却在港口卸载时连续两天遭到德军飞机的集中轰炸,均被击沉,船上所载物资的2.6万吨,只有5000余吨卸到岸上。  英军在海战中受伤的“哈沃克”号驱逐舰在马耳他经过紧急抢修,返回直布罗陀的途中被意军“阿拉达姆”号潜艇击成重创,搁浅后无法挽救而自沉。     英军“曙光女神”号巡洋舰突破德意军海空封锁  英军驻马耳他K编队中的“曙光女神”号巡洋舰日触雷受伤,驶回马耳他抢修又遇德军飞机多次空袭,舰体多处中弹,为避免被德军飞机炸沉,将弹孔用损管器材进行简易堵塞后于4月8日在1艘驱逐舰的护卫下,离开马耳他返回直布罗陀。途中又先后遭到意军31架次、德军12架次飞机的攻击,奇迹般平安驶回直布罗陀。--战后,作为英国赔偿在战争中征用的中国船只于1948年交付中国,改名为“重庆”号,成为中国国民党海军最大的军舰。1949年2月,“重庆”号巡洋舰官兵发动起义,将该舰开往东北解放区的葫芦岛,5月在国民党空军狂轰滥炸下,被迫自沉。     “历法”行动  4月中旬,英国空军副司令阿瑟.特德中将(他在后来的西西里岛登陆战中担任盟军地中海战区空军司令,在诺曼底登陆战役中担任盟军副总司令,军衔也升为空军上将、空军元帅)不顾德军飞机的猛烈轰炸,抵达马耳他视察,他发现马耳他岛上可以使用的战斗机只剩下6架“飓风”,高射炮每天每门炮只有15发炮弹,防空力量极其单薄。由于德意军的海空封锁,岛上物资奇缺,粮食匮乏,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鉴于马耳他在地中海战区的重要战略地位,英国决定向马耳他运送战斗机,以抗击德军空袭,使马耳他能坚持下去。此次行动美军舰艇首次参加,与英军舰艇组成了联合编队--W编队,由丹尼尔海军准将指挥,作战代号“历法”行动。  W编队包括美军航母1艘、驱逐舰2艘,英军战列舰1艘、驱逐舰4艘。于4月14日从英国格里诺克起航,19日到达直布罗陀,英军从驻直布罗陀的H编队中抽调出2艘巡洋舰加强W编队。4月20日,编队驶入地中海西部海域,随即从美军“黄蜂”号航母上起飞了47架“喷火”战斗机,转场前往马耳他。其中46架顺利在马耳他降落。但德军无线电侦听中队通过窃听破译英军无线电,清楚掌握了英军这次行动,甚至连“喷火”战斗机到达的时间都了如指掌。“喷火”战斗机才落地20分钟,德军飞机就蜂拥而至,对战斗机着陆的塔卡利机场进行了猛烈轰炸,英军措手不及,一下就有30架“喷火”被炸毁。     乔治十字勋章  至1942年4月底,马耳他的困境依然没有缓解,岛上军民由于德意海空军的严密封锁,物资供应几乎断绝,还要躲避德意军夜以继日的空袭,生活极其艰难,但他们没有屈服,依然在战斗!为了表彰马耳他军民坚强不屈的战斗精神和对战争所做出的巨大贡献,英国国王乔治六世于4月24日授予马耳他岛全体军民乔治十字勋章,这是英国对于非军人在极端困难情况下所表现英勇行为的最高奖励,也是这种勋章唯一一次授予集体。1964年马耳他独立后,国旗上特意保留了乔治十字图案,就是对二战中荣获乔治十字勋章的永久纪念。     英军补给努力  进入1942年5月,德军由于在苏德战场上逐渐陷入不利,第2航空队有三分之一的飞机被调往苏德战场,对马耳他的大规模空袭有所放松,但海空封锁仍未解除,德意军以潜艇、鱼雷艇在马耳他周围海域进行严密监视并布设水雷。为解决马耳他物资奇缺的燃眉之急,英军只得以飞机和潜艇运送最急需的物资。  5月6日,英军“奥林匹斯山”号潜艇在向马耳他运送物资时触雷沉没。  但是飞机和潜艇的物资运送量非常有限,5月8日英军便派“威尔士人”号快速布雷舰满载马耳他急需的高射炮炮弹随着一支航母编队进入地中海,5月9日脱离编队单独向马耳他驶去,一路上突破德意海空军的封锁,终于在5月10日抵达马耳他。舰上所载物资卸完后,“威尔士人”号连夜返回,借着夜色掩护安全回到直布罗陀。而航母编队中的美军“黄蜂”号和英军“鹰”号航母起飞62架“喷火”战斗机飞往马耳他,英军吸取了4月20日的教训,飞机一落地就被拖进掩体,并立即加油加弹,很快做好了出击准备。  英军被这一行动的成功所鼓舞,5月11日派出5艘满载物资的驱逐舰从亚历山大出发,前往马耳他。在克里特岛以南海域被德军侦察机发现,英军考虑到接下去驱逐舰编队必定会遭到德意海空军的全力围攻,为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便取消补给行动,命令驱逐舰返航。返航途中仍然遭到了德军飞机的集中攻击,有3艘驱逐舰被击沉。  5月,英军驻直布罗陀的H编队多次出动航母向马耳他运送飞机,至5月底,先后约有150架“喷火”战斗机和“英俊战士”战斗机抵达马耳他,大大加强了马耳他的航空力量。     “鱼叉”与“雄壮”护航行动  由于马耳他在德意军海空封锁和大规模空中打击下,岌岌可危,英军对地中海中部的控制权逐渐失去,对意大利至北非的海上运输威胁越来越小,使得德军非洲军团从1942年2月至5月获得了包括200辆坦克在内大量的物资补给,因此德军非洲军团于5月26日发动了攻势,势如破竹,6月20日仅经过十四小时的战斗就攻占了英军在1941年坚持了九个月之久的托卜鲁克要塞,并缴获了足够三万人使用一个季度的物资和宝贵的一万吨燃料,7月德军先头部队已经推进到距离亚历山大只有120公里处,驻亚历山大的地中海舰队甚至开始做撤离的准备,盟军在地中海的局势极其不利,为扭转这一局面,北非英军强烈要求尽最大努力切断意大利至北非的德军海上运输,此时马耳他尽管已经拥有一支规模不小的航空兵,但飞机所使用的燃料和弹药短缺,难以承担破交任务。因此英军决定组织一次大规模运输行动,向马耳他运送粮食、弹药和燃料。  英军计划从直布罗陀和亚历山大几乎同时派出运输船队,从直布罗陀出发的船队代号为“鱼叉”,从亚历山大出发的船队代号为“雄壮”,为加强对护航运输船队的掩护,英军决定从本土舰队抽调舰只对“鱼叉”船队进行护航,而“雄壮”船队的护航掩护则由地中海舰队负责。英军同时组织两支运输船队的目的在于分散德意军的破交兵力,根据德意军在地中海的兵力情况,英军认为如果要同时攻击两支船队,那么护航运输船队本身的护航掩护兵力都能占据一定优势;如果德意军集中兵力攻击一支船队,那么另一支船队就能安全到达。考虑到为了更好发挥马耳他航空兵的空中掩护和船队到达马耳他之后的船只停泊、卸载事宜,“鱼叉”比“雄壮”提前一天到达。英军作战计划周密,在船队出发前,组织空军对西西里岛、萨丁岛、北非和克里特岛的德意军机场、港口进行了压制性空袭。并规定当两支船队同时需要空中掩护时,应优先照顾没有航母的“雄壮”船队。空中反潜由驻马耳他的一个反潜机大队和驻埃及的四个反潜机大队共同承担。为及时发现意大利海军的活动,英军在意大利海岸部署了13艘潜艇,进行密切监视。  “鱼叉”船队由4艘运输船、2艘油船、1艘巡洋舰、10艘驱逐舰、4艘扫雷舰和6艘摩托扫雷艇组成,哈代海军上校任船队司令,船队中的扫雷舰和扫雷艇将伴随船队进入马耳他,以加强马耳他消耗殆尽的扫雷舰艇。柯蒂斯海军中将指挥W编队的2艘航母、1艘战列舰、3艘巡洋舰、8艘驱逐舰和1艘快速布雷舰担负掩护。  6月5日船队从英国本土出发,6月12日通过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地中海,13日被意军侦察机和潜艇发现,当天下午意军就从萨丁岛派出了2艘巡洋舰和7艘驱逐舰前去拦截。后2艘驱逐舰因故中途返航。  6月14日清晨,船队进入了萨丁岛意军航空兵作战半径,从上午开始就遭到意军20架鱼雷机和10架轰炸机在20架战斗机掩护下的连续攻击,英军航母舰载机奋力迎战,终因寡不敌众,未能阻止意军飞机的攻击,1艘油船被击沉,“利物浦”号巡洋舰被击伤,离队返回直布罗陀。  14日傍晚,船队驶入西西里岛德军航空兵作战半径,德军鱼雷机和轰炸机协同攻击,英军舰载机拼死厮杀,船队规避得当,总算逃过一劫,没有遭受损失。  14日二十一时三十分,船队到达邦角海域,按照英军规定,掩护舰只和部分护航军舰掉头返航,船队则在部分护航军舰护卫下沿突尼斯海岸向马耳他航行。  15日六时许,船队到达班泰雷利亚岛以西约55公里海域,接到侦察机报告,前方约30公里处发现意军巡洋舰2艘、驱逐舰5艘。船队司令哈代立即命令部分驱逐舰上前迎击,其余护航军舰施放烟雾掩护运输船向南规避,双方发生了激烈战斗,英军2艘驱逐舰被击伤。而德军8架轰炸机乘火打劫,攻击了没有任何保护的船队,击沉了1艘运输船。  八时许,意军军舰因烟雾弥漫,失去目标而停止战斗。  不久船队得到马耳他战斗机的空中掩护,击退了再次来袭的德机。但当第一批战斗机因燃料耗尽而返航,第二批战斗机还没有到来的空隙,德机又乘机对船队进行了攻击,重创2艘运输船。哈代认为意军舰队随时可能前来,德军飞机也可能再来,便下令重创的2艘运输船自行凿沉,2艘未受伤的运输船则以最高时速驶往马耳他。  十四时三十分,意军飞机击沉了在海战中受伤而掉队的1艘驱逐舰。  天黑前德军轰炸机还进行了两次空袭,均被马耳他战斗机击退。  十五时三十分,马耳他K编队出海接应的军舰与船队会合,一同驶入马耳他,但就在进入港口时,部分船只将进港航道搞错,误入雷区,有1艘驱逐舰触雷沉没,1艘驱逐舰、1艘扫雷舰和2艘驱逐舰受伤。  “鱼叉”船队付出了沉运输船4艘、驱逐舰2艘,伤巡洋舰1艘、驱逐舰3艘和扫雷舰1艘的巨大代价,总算部分完成了任务,有2艘运输船到达马耳他,卸下了约1.5万吨物资。  “雄壮”船队由11艘运输船、12艘驱逐舰、4艘护卫舰和2艘扫雷舰组成,由8艘巡洋舰和14艘驱逐舰进行海上掩护,还有40架飞机提供空中掩护。为迷惑敌方,英军还在旧靶船上安装木头假炮,以伪装成战列舰。此外英军还煞费苦心以4艘运输船、1艘巡洋舰和7艘驱逐舰组成佯动运输船队,在“雄壮”船队出发前六小时出海,一直航行到托卜鲁克再返回,目的就是诱使意军舰队提早出海,消耗其燃料,并便于英军组织力量攻击。为隐蔽起见,英军11艘运输船分散安排在亚历山大与贝鲁特之间的港口装载。  6月11日,佯动船队出海,但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随后,“雄壮”船队按预定时间起航。12日晚德军侦察机发现船队,并随即实施攻击,击伤1艘运输船,该船后被拖往托卜鲁克。  13日,1艘运输船因故障航速跟不上船队,只得返回,这样船队就只剩下了9艘运输船。当晚,德意空军不断组织飞机在照明弹光亮下进行攻击,但没有战果。  14日,船队驶出英军在埃及战斗机的作战半径后,先后遭到德军七个波次共计约60架次的猛烈攻击,被击沉击伤运输船各1艘。日落前,英军侦察机发现西北方向出现意军6艘鱼雷艇,随即引导4架战斗机前去攻击,但遭掩护的德军战斗机拦截。天黑以后,德意军以飞机投掷照明弹,保障飞机、潜艇和鱼雷艇接连实施攻击。  当天下午,意大利海军主力计战列舰2艘、巡洋舰4艘和驱逐舰10艘从塔兰托起航,前来截击英军船队。英军地中海舰队司令坎宁安在得到侦察机发现意军舰队的报告后,命令船队先继续向西航行,于15日二时掉头东返。继续西行的目的是将意军舰队引入马耳他航空兵作战半径,组织航空兵对其实施攻击。  15日二时,船队开始东返。三时许遭到德军鱼雷机的攻击,1艘驱逐舰被击沉,1艘巡洋舰被击伤。几乎在同一时间,意军舰队遭到了英军从马耳他起飞的4架鱼雷机和9架轰炸机的攻击,有1艘巡洋舰被重创,失去航行能力。接着英军有3艘潜艇先后发现并攻击了意军舰队,击沉意军已被重创的那艘巡洋舰。英军从埃及起飞8架美制B-24重轰炸机和12架轰炸机于九时许攻击了意军舰队,击伤战列舰1艘,英军损失飞机2架。但意军舰队仍继续追击英军船队,一直到十六时才转向西北返航。原来在出发前,意大利海军总部曾明确指示如果在十六时仍未与英军船队接触,为避免夜战返回皮洛斯海域待机,等次日天亮后再出击。  坎宁安获悉意军舰队返航,判断意军舰队是返回基地,随即命令船队中4艘航速较快的运输船由1艘巡洋舰和2艘驱逐舰护送,以最高时速连夜向马耳他航行,但船队司令报告护航军舰由于连日战斗,所携带的弹药已经消耗三分之二,剩余的弹药根本无法应付途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如果继续强行向马耳他航行,会遭到更大损失。坎宁安只得命令取消运输计划,船队返回亚历山大。  返航途中,船队遭到了德军飞机和潜艇的袭击,被击沉巡洋舰和驱逐舰各1艘,伤巡洋舰2艘。  英军飞机和潜艇也还以颜色,攻击了正在待机海域过夜的意军舰队,击伤战列舰1艘。  16日上午,意军舰队返回塔兰托。当晚英军船队也回到了亚历山大。“雄壮”行动以彻底失败而告终,英军付出了沉运输船2艘、巡洋舰1艘、驱逐舰3艘,伤运输船2艘、巡洋舰2艘和驱逐舰1艘惨重损失,却没有1艘运输船到达马耳他。  意军在此次破交作战中,沉巡洋舰1艘,伤战列舰2艘。  尽管英军此次运输行动损失巨大,又没有完成预定的运输任务。但随着苏德战场德军战局的恶化,英美对德国本土战略轰炸的加强,德军在地中海的航空兵被陆续调往苏德战场和本土,而英军在美军的援助下,在地中海的航空力量逐步得到壮大,双方力量的此消彼长,使得马耳他的危机逐步缓解。     第三次空中战役  1942年夏季,北非战场逐渐稳定,双方形成了对峙。为了保障海上运输,使非洲军团的补给畅通,凯塞林于7月发动了对马耳他的第三次空中战役,企图进一步压制其海空力量。  然而此时的马耳他已与几个月前相比,是天壤之别了。2月初,马耳他航空兵只有30余架飞机,现在仅战斗机就有150余架,德军的空袭遭到了顽强抗击,在两周时间里,德军损失了44架飞机,几乎占其在地中海地区飞机总数的20%,如此巨大的损失是德军无法承受的,因此德军的空中突击只得草草结束。     大逆转  至7月底,英军在马耳他的飞机已增至260架,对抗德意军,已经是绰绰有余,至此,马耳他的战局发生了大逆转,向着有利于英军的方向发展。马耳他历时将近半年的悲壮保卫战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第五阶段:1942年8月以后  至8月底,英军在马耳他的飞机已达近300架,还能得到北非沙漠航空队2000余架飞机的支援,1943年初在地中海地区,英军作战飞机总数超过3000架。而德军由于苏德战场日益紧张,被迫在1942年秋季从驻扎在西西里岛的第2航空队抽出4个航空兵大队调到苏德战场,至1943年1月,轴心国方面在地中海的作战飞机数量降至德军1220架,意军515架,双方在地中海地区航空力量的对比更加不利于德意方面。英军也就逐渐夺回了马耳他的主动权,进而掌握了地中海中部地区的制海权和制空权。从1942年12月起,英军在马耳他常驻有3艘巡洋舰、4艘驱逐舰和12艘潜艇,对德意军的海上运输构成了极大威胁,1942年11月,轴心国前往北非的海上运输损失为26%,12月损失增至52%,1943年1月和2月,损失均在50%以上,船舶损失也非常巨大,仅1942年最后两个月,就被击沉106艘,损失的吨位总数17.8万吨,德意非洲军团每月15万吨的物资需求量,只能勉强达到8万吨左右,使非洲军团的处境日渐恶化。     “支座”行动  为了彻底解除马耳他的物资补给困难,进一步发挥马耳他在破坏德意通往北非的海上运输的作用,英军于8月中旬组织了一次大规模护航运输行动,代号“支座”。  护航运输船队由14艘万吨级运输船组成,警戒兵力为X编队的4艘巡洋舰和11艘驱逐舰,船队司令为伯勒海军少将。掩护兵力为西夫雷特海军中将指挥Z编队的4艘航母、2艘战列舰、3艘巡洋舰和14艘驱逐舰。其中“暴怒”号航母负责向马耳他输送飞机。  为保障运输行动的顺利实现,地中海舰队在护航运输船队出发的同时出海,炮击意军罗德岛,作为佯动,以牵制分散德意军破交力量。还在地中海配置了8艘潜艇,严密监视意军舰队动向。  意军察觉英军企图后,向地中海增派潜艇,并积极组织航空兵备战。考虑到缺乏燃料,以及缺乏足够的空中掩护,意大利海军决定不出动耗油量大的战列舰,只以轻型水面舰只和潜艇组成五道封锁线,第一道以7艘潜艇配置在巴利阿里群岛与突尼斯之间海域;第二道以11艘潜艇展开于邦角海域;第三道则在邦角航道上布设水雷,形成雷障;第四道以18艘鱼雷艇埋伏在邦角与班泰雷利亚岛之间海域;最后在班泰雷利亚岛以南海域部署3艘重巡洋舰、3艘轻巡洋舰和10艘驱逐舰。德意军企图在航空兵协同下,利用前四道封锁线尽量削弱英军船队,最后由巡洋舰和驱逐舰编队将船队残部全歼。德意军共准备投入在西西里岛和萨丁岛的作战飞机784架,其中德军飞机约200架。  8月10日,护航船队从直布罗陀起航,地中海舰队的佯动舰队也同时从塞得港出海。  11日,船队一进入意军飞机作战半径,就从航母上起飞战斗机负责空中掩护,并始终在空中保持至少4架战斗机巡逻警戒。午后,“暴怒”号航母按计划起飞38架“喷火”战斗机飞往马耳他,随后“暴怒”号就在警戒船只护卫下返回直布罗陀。十三时许,德军U-73号潜艇突破船队的警戒,向“鹰”号航母连发四条鱼雷,将其一举击沉。二十时四十五分,德军36架轰炸机和鱼雷机前来攻击,由于天色已黑,舰载机无法起飞迎战,船队全靠各舰高射炮来抗击,由于船队队形严整,防空火力密集准确,击落德机8架,粉碎了德机的空袭。“暴怒”号在返航途中,警戒船只于夜间击沉了意军“达格尔布”号潜艇。  12日九时许,船队到达萨丁岛以南海域,德意航空兵近200架的大机群蜂拥而至,英军舰载机全力迎战,击退了大队飞机,零星飞机突入船队上空也没有造成什么损失。十二时,德意军约70架次飞机再次实施攻击,在英军舰载机抗击下,毫无收获。十三时许,德军轰炸机群第三次来袭,1艘运输船遭到重创,傍晚时分再遭空袭终被击沉。“胜利“号航母也被一枚炸弹命中,幸未爆炸才避免更大损失。德军飞机在接下来的攻击中以”胜利“号航母为主要目标进行了多次集中攻击,均未得逞。在这一轮空战中,英军损失飞机12架,德意军损失飞机高达58架。  十六时,船队驶抵邦角西北海域,遭到意军潜艇围攻,但意军潜艇发射的鱼雷都被规避过去,反倒损失1艘潜艇。  十八时三十分,意军出动了约100架次大编队机群进行攻击,“无敌“号航母连中三枚炸弹,引起大火,被迫将舰载机转移到“胜利”号航母上,“预见”号驱逐舰也在空袭中被击沉,意军则有30余架飞机被击落。  十九时,船队到达邦角海域,掩护舰艇返航。船队随即进入突尼斯海峡,由于海域变得狭窄,船队的队形由原来的四路纵队改为两路纵队,意军潜艇乘其队形变换之机进行了鱼雷攻击,船队旗舰“尼日利亚”号巡洋舰和“开罗”号巡洋舰、“俄亥俄”号油船先后被击伤,“尼日利亚”号在驱逐舰护卫下返回直布罗陀,“开罗”号则因伤势越来越重而自沉,“俄亥俄”号仍坚持随队航行。船队司令伯勒少将由于旗舰受伤返航,只好临时改以“阿善提”号驱逐舰为旗舰,这一改动,给船队的指挥和通信都带来了不利影响。  二十时,德军又有20架轰炸机借助夜色掩护前来攻击,英军航母已经返航,失去了舰载机的空中掩护,被击沉2艘运输船,还有1艘运输船遭到重创而掉队。  二十一时许,英军又有1艘巡洋舰遭到意军潜艇的偷袭,幸亏伤势较轻。此时,英军船队还有17艘舰船,其中只有2艘运输船、2艘巡洋舰和3艘驱逐舰还保持着队形,其他船只则因伤掉队,在后面跟进。  已经返航的掩护编队司令西夫雷特海军中将得知船队处境困难,立即从掩护编队中抽调1艘巡洋舰和2艘驱逐舰,全速东进前来支援。  午夜过后,意军鱼雷艇对掉队的运输船进行了多次袭击,先后击沉4艘掉队的运输船。  13日五时,增援的3艘军舰赶上了船队,此时船队中只有3艘运输船、2艘巡洋舰和7艘驱逐舰保持队形,其他军舰有的在搭救沉没船只的落水船员,有的在为掉队的运输船护航,  13日中午,德军飞机两次来袭,又有2艘运输船被击沉,因伤掉队的油船“俄亥俄”号再次被击伤,但还未沉没,仍在蹒跚地向马耳他航行。  中午过后,船队进入了马耳他战斗机作战半径,得到战斗机有效掩护,德意飞机的多次空袭均被击退。  14日十六时,船队与马耳他的接应舰艇会合,伯勒将船队中仅存的3艘运输船交给接应舰艇,自己率领2艘巡洋舰和5艘驱逐舰掉头返航。  十八时,在接应舰艇的护航下,3艘运输船终于历经磨难,冲破德意海空军的重重阻截驶入马耳他。  15日,因伤掉队的“俄亥俄”号油船和“布里斯班尼斯塔”号运输船艰难地到达马耳他。  此次护航行动中,英军有9艘运输船、1艘航母、3艘巡洋舰和1艘驱逐舰被击沉,多艘舰船负伤。但是令人欣慰的是,毕竟有5艘运输船抵达了马耳他,缓解了马耳他物资紧缺的困难,尤其是“俄亥俄”号油船所运载的航空燃料,保证了马耳他的航空兵的作战需要,使切断意大利至北非的海上运输成为可能,也为北非战场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得到燃料供应的马耳他航空兵频频出击,在此后的一周时间里就击沉德意军运输船6艘,沉重打击了德意军的海上运输,使其在8月中通往北非的海上运输损失达75%。  德意军在破交战斗中,损失潜艇2艘,飞机约90架。     英军反击  8月底开始,占据优势的马耳他英军航空兵开始转入反攻,频繁攻击意大利至北非的海上运输和空中运输,在航空兵的大力协同下,英军水面舰艇和潜艇也积极活动,从8月至11月,据不完全统计,击沉德意军运输船吨位就达20余万吨,其中67%是非洲军团急需的油船,使非洲军团本来就为数不多的飞机、坦克,更加无法发挥作用。在战局至关重要的10月,前往北非的海上运输的损失高达44%!在空中,仅11月就击落从意大利至北非航线上的运输机84架,如此巨大的损失使其维持北非战场最急需物资的空运难以为继。  正是因为马耳他海空军的努力,北非德军的补给,尤其是燃料补给几乎断绝,其战斗力更是直线下降。  日,北非的英军第8集团军发动了著名的阿拉曼战役,至1943年1月,总共消灭德意军约5.5万人,击毁坦克350余辆,取得了具有重大意义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德意非洲军团。在这辉煌的胜利中,马耳他海空军的巨大作用,是决定性的因素。一位英军第8集团军的军官感慨地说:“阿拉曼的胜利实际上是马耳他的胜利所决定的!”这是对马耳他对于战争作用的最高评价。     “石器时代”行动  1942年11月,英军以4艘运输船、3艘巡洋舰和10艘驱逐舰组成护航运输船队,从亚历山大前往马耳他,行动代号“石器时代”。  11月17日,船队从亚历山大出发。18日遭到德军航空兵的猛烈袭击,“尤里亚勒斯”号巡洋舰被重创,但4艘运输船安全到达马耳他,极大缓解了马耳他长达几个月以来的物资紧缺。        Q编队破交行动  1942年12月,意大利海军为支援突尼斯的德意残部,组织了四支护航运输船队,共13艘运输船、7艘驱逐舰和12艘鱼雷艇,满载援军和作战物资,12月1日从西西里岛起航前往突尼斯。  当天下午就被从马耳他起飞的英军侦察机发现,英军Q编队随即在飞机引导下从邦角出发,该编队由3艘巡洋舰和2艘驱逐舰组成,由哈考海军少将指挥,前去截击。  2日深夜,意军侦察机发现英军编队的行动,立即向总部报告,意大利海军只得下令船队返航,其中三支船队奉命返航。另一支由4艘运输船、3艘驱逐舰和2艘鱼雷艇组成的船队不知何故仍在继续前进,结果在斯凯基班克附近海域与英军编队遭遇,英军编队在飞机引导下全速接敌,接近到雷达探索距离之后,引导飞机便退出战区,英舰随即打开雷达搜索,于3日凌晨发现并确定了意军船队位置,当即开火射击,意军船队中的3艘驱逐舰上前迎战,以掩护运输船撤退,双方激战约一个多小时,英军占据绝对优势,加之雷达性能较好能有效引导舰炮射击,先后击沉意军4艘运输船和1艘驱逐舰,击伤驱逐舰和鱼雷艇各1艘,己方只有1艘巡洋舰被击伤。     驻马耳他英军水面舰艇和潜艇部队的破交  1943年1月,德意军在北非败局已定,残部被盟军压缩在突尼斯,意大利海军尽最大努力对其进行支援,不断组织小型舰艇和辅助船只执行运输任务。  驻马耳他的英军水面舰艇和潜艇部队在航空兵的协同下,积极活动,给予意军上述海上运输造成了很大损失。  1月,英军驱逐舰先后击沉16艘运输船、1艘辅助船和1艘潜艇,潜艇则击沉9艘运输船和6艘帆船。  2月,英军潜艇又击沉13艘运输船、1艘辅助船和1艘德军潜艇。  为进一步破坏意军海上运输,英军还多次派遣布雷舰和潜艇在西西里岛与突尼斯航道上布设水雷。其中布雷舰“韦尔希曼”号在完成布雷任务返航途中被德军U-617号潜艇击沉。  德意军先后有运输船、驱逐舰、护卫舰和鱼雷艇各1艘触雷沉没,还有1艘驱逐舰触雷受伤。     死亡之路护航运输  1943年1月开始,意大利海军由于燃油匮乏,大型舰只基本不出海,只以驱逐舰以下的中小型舰艇担负护航任务,而英美在地中海的海空力量则不断得到加强,使德意通往北非的海上运输要先后面临潜艇、飞机和水面舰艇的攻击,损失惨重,这条至关重要的海上运输线因此被誉为“死亡之路”。意大利海军虽然明知这条海上运输危险极大,但为了支援北非德意军残部,不得不一再组织护航运输。1943年2月和3月,就组织过七次护航行动,投入护航兵力有驱逐舰13艘、护卫舰5艘和鱼雷艇20艘,德国海军的3艘猎潜艇也参加了护航。  英军采取以飞机、潜艇和水面舰艇为主,水雷封锁为辅的战术,全力破坏意大利与北非的海上运输。  3月,英军水面舰艇击沉1艘驳船,航空兵击沉10艘运输船,潜艇部队战果最大,共击沉23艘运输船、7艘帆船、2艘拖船、3艘辅助船和1艘意军潜艇,而英军也有3艘潜艇被击沉,意军还有运输船和鱼雷艇各1艘触雷沉没。整个3月,意军通往北非的海上运输损失高达42%。  进入4月,英军加强了海空封锁的力度,为了维持突尼斯德意军的补给,意大利海军竭尽全力组织护航运输,共组织过三次海上护航运输,投入护航兵力计驱逐舰4艘、护卫舰4艘、鱼雷艇18艘,德国海军也投入了7艘猎潜艇和20艘鱼雷艇。在德意军努力下,共有2800人、26门火炮、46辆坦克、268台车辆及1.8万吨物资到达北非,损失也非常严重,被英军航空兵和水面舰艇击沉运输船12艘和驱逐舰1艘,被英军潜艇击沉运输船21艘、帆船5艘、猎潜艇2艘和鱼雷艇1艘,还有2艘运输船触雷沉没。英军在破交作战中损失3艘潜艇和1艘鱼雷艇。  地中海的英美军利用其绝对空中优势,对进行海上运输的轴心国舰船、意大利港口以及停泊在港口里的船只进行猛烈攻击,1943年1月,出动的飞机达3000余架次,从3月至5月初,出击的飞机更是达到了13225架次,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由于通往北非的海上运输损失惨重,德意军在1943年最初的四个月中共损失运输船330艘,总吨位达47万吨。运输船和物资的大量损失,迫使德意军不得不动用大批运输机来维持突尼斯部队的补给,仅4月就空运人员1.8万余人和5000余吨物资,但盟军也对德意军的空中运输给予了沉重打击,在4月份就击落德意军运输机117架。正是盟军严密的海空封锁,实际上扼杀了意大利至北非的运输,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决定了北非德意军覆灭的命运。  4月30日,意大利海军以2艘驱逐舰各运载300名士兵,1艘驱逐舰运载弹药前往突尼斯。在邦角海域遭到了英军航空兵的连续攻击,其中2艘被击沉,另1艘也受到重创,失去航行能力,后被拖回西西里岛。意军在获悉驱逐舰编队遭袭后,还派出鱼雷艇前去救援,又被英军飞机击沉2艘鱼雷艇。  5月1日和3日,意军2艘运输船和1艘鱼雷艇被英军驱逐舰击沉。  5月4日,美军B-24重轰炸机在西西里岛附近海域击沉1艘运输船。同一天意军有1艘运输船好不容易突破英军的海空封锁到达北非,还来不及组织卸载就被英军飞机击沉。  5月7日,进行最后一次运输行动的德军2艘运输船在途中遭到猛烈空袭,都被重创,只得放弃运输行动。5月初,德意军运往北非的物资共约3700吨,损失77%,运送的增援部队损失12%。  同一天,北非的盟军攻占突尼斯和比塞大港,北非德意军失去了最后接受海上运输的港口。停泊在港内的2艘驱逐舰、4艘潜艇、12艘扫雷舰、25艘运输船和9艘拖船或被英军飞机击沉或者自沉。盟军海空军随即停止了对马耳他的护航运输和对德意军的海上破交,集中所有能够集中的力量,对北非德意军实施严密封锁,以粉碎其一切撤除北非的努力。海军舰艇在德意军残部猬集的邦角附近海域形成二道半弧形封锁线,并不断以舰炮轰击集结的德意军;而航空兵一面掩护遂行掩护的舰艇,一面对德意军机场和空中的飞机进行突击,全力阻止德意军残部搭乘飞机撤离北非的企图。最后德意军只有数百人得以突破盟军的封锁,逃到西西里岛。  5月9日,北非德意军残部停止有组织的抵抗。  5月13日,北非德意军25万因没有运输船可供撤退,退一步说,即使有运输船也难以突破英军海上封锁回到意大利,在盟军强大攻势下被迫投降,北非战局至此以德意军的残败而结束。  简评  在历时两年多的战争中,马耳他就像是北非战场的“晴雨表”,哪一方在马耳他占据主动,在北非战场上就处于优势;反之,哪一方在马耳他比较被动,那么在北非战场就明显处在下风。马耳他与北非战场休戚相关如此紧密的联系原因就在于,北非战场地处沙漠,又没有现代化工业,双方所有的装备、弹药、粮食、被服等物资的消耗,都取决于后方补给尤其是海上运输,完全可以说,后勤补给的畅通与否,直接关系着战局的胜负。而马耳他正处在地中海的心脏,是通往北非的海上运输的锁喉,形象地比喻,马耳他就像是通往北非的大动脉上的闸门,开则畅通关则断绝,因此马耳他的得失,直接影响了北非战场的胜败。  马耳他位于地中海中部,对英国而言,不仅可以作为运输船队在直布罗陀与亚历山大之间往返的重要中转站,而且可以威胁意大利至北非的航线,当马耳他英军力量强大时,轴心国通往北非的海上运输通常损失率都在40%以上;当马耳他英军力量遭到压制时,轴心国的损失则仅有5%,而英军从直布罗陀至亚历山大的海上运输也会遭到严重损失,英军被迫改变通往亚历山大的航线,改道非洲南部的好望角,这样海上运输的路程大大增加,使英军对北非补给的困难大大增加。  如此关键重要的战略要地,德意轴心国方面,意大利实力太弱,难以承担起单独“冻结”或者夺取马耳他的重任;德国虽然其地面部队和航空兵战斗力都比较强,但既要在东线与苏联争锋,又要在西线布置重兵防备英美盟军开辟第二战场,兵力使用上捉襟见肘,在南线的地中海北非南欧战区,尤其是在夺取希腊和克里特岛的战斗中损失惨重,没有足够的力量,就这样,一个无能,一个无力,最终没能夺取马耳他,也就导致了其在北非战场的最后失败。  在1940年6月和1942年4月,马耳他两次都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其防御几乎崩溃,毫不夸张地说是到了绝望的边缘,如果德意军实施登陆,简直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夺取马耳他。但1940年6月,德军将登陆作战的实施权交给意大利,意大利根本没有能力来组织登陆战,因此大好战机白白失去。1942年4月,马耳他的形势比1940年6月时更加困难,几乎是不堪一击,但德军同时在多条战线作战,实在抽调不出兵力实施最后决定性的攻势,而英军熬过了4月,在美军支援下,逐步得到了喘息和恢复,德军又一次与绝佳的机会擦肩而过,也就失去了占领马耳他的最后机会。1943年后,德意军与地中海英美盟军的力量相比,越来越处于明显劣势,就再也没有夺取马耳他的可能了。在1943年7月的西西里岛登陆战中,马耳他作为盟军最重要的前进海空基地,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英军在这场旷日持久的争夺较量中,以其坚韧顽强和勇敢无畏,最终赢得了胜利,马耳他也就成为英军在地中海英勇不屈的典型,永载史册!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侠客风云传防御灵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