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卿在哪一年买下明报揭露?

提前一两个月买下一年保险再出险的话,算哪一次的? - 极速汽车 -
查看: 9891|回复: 8
[驾乘心得]
声望0 精华0帖子八豆8065 积分9734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电脑公司部门经理
<em id="authorposton15-11-23 14:11
人保,今年已经出过两次险,可前杠又多了一点小碰擦,漏底漆了,标题的方案可行吗?到底算哪次的,是今年的还是明年的?
爱情至上!
声望1 精华1帖子八豆6140 积分8406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电脑公司销售员
<em id="authorposton15-11-23 14:31
算下年的。放心搞。不是三次。
声望6 精华1帖子八豆13683 积分19423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电脑公司总经理
<em id="authorposton15-11-23 15:15
看结案时间在新保单的购买日期前后
声望0 精华0帖子八豆7777 积分10598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em id="authorposton15-11-23 16:13
小碰擦就不急了&&等明年一起出了额&&为了这个浪费一次出险&&多不划算额
人保车险一级代理 不计利润 只要成交 价格最低--市区上门刷卡 钣金做漆撸羊毛有现金补贴 QQ微信: TEL:
声望0 精华0帖子八豆1306 积分1409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珠江路上卖盒饭的
<em id="authorposton15-11-24 10:01
按保单出单时间,在新保单出单后算下一年,没有出保单算上一年
声望0 精华0帖子八豆8065 积分9734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电脑公司部门经理
<em id="authorposton15-11-24 17:31
今年超过2次,下一年保费增加多少?看看哪个划算,如果今年出第三次险的金额比明年增加的金额多,那可以搞下吧
声望0 精华0帖子八豆7777 积分10598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em id="authorposton15-11-24 17:56
valeo0828 发表于
今年超过2次,下一年保费增加多少?看看哪个划算,如果今年出第三次险的金额比明年增加的金额多,那可以搞 ...
2次以上&&电话车险拒保&&价格比电话车险价格贵几百。。。犯不着了
声望0 精华0帖子八豆8065 积分9734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电脑公司部门经理
<em id="authorposton15-11-24 18:01
辉鸿杜皓 发表于
<font color="#次以上&&电话车险拒保&&价格比电话车险价格贵几百。。。犯不着了
我准备这第三次出的险的金额超过1000划算吗
声望6 精华1帖子八豆13683 积分19423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电脑公司总经理
<em id="authorposton15-11-24 21:28
valeo0828 发表于
我准备这第三次出的险的金额超过1000划算吗
三次折扣系数要变化的,要么不要出,要出就出多一点
亚洲工业典范
日系车主,用户在指定帖子中申请获得
江苏电信翼友会会员
累计在线时长超过1000小时
国货当自强
国产车主,用户在指定帖子中申请获得
十二生肖o马
参加神秘活动获得
Powered by人物:中企网于品海十几年的连环记_互联网-国内_科技时代_新浪网
人物:中企网于品海十几年的连环记
.cn 日&09:33 数字财富
  本刊记者华山/文
  于品海:香港联交所上市公司-中国数码信息董事会主席;马尼拉希尔顿酒店董事会主席
  十九岁办加拿大三省唯一一份中文手抄报纸。
  三十岁零成本收购菲律宾上市公司-马尼拉希尔顿酒店。
  三十三岁收购香港联交所上市公司-南海发展。同年从金庸手中收购明报,成为明报第二代业主。
  三十九岁经营传讯电视输光一亿美金。
  四十一岁卷土重来......
  开场白
  北京,海淀。在公主坟附近中国企业网的办公楼里,于品海执意一开始就说他现时正在做的互联网,但这在连环记的第三记《计中计》中写得很明白。因此暂且站一下,先说说这个人,权作开场白。
  于品海,年岁在四十二、三,身材匀称。言语平和,但气势逼人,具有天生的领袖气质。三十三岁上,于品海曾不费分文收购香港上市公司,前称南海发展的控制性股权;说动查良镛(金庸)出售《明报》股权,成为市值十几亿的上市公司――明报企业的主席,仍是不费分文。有人因此仿照美国一部时髦电影的名字叫他作“神奇小子”。后来,“神奇小子”又办了个全球24小时中文卫星电视――传讯电视,专播新闻。在1994年,这得算是首创。不过几年后,他在传讯电视和明报上都收了摊。传讯电视由台湾的辜振甫家族接手,明报让与大马富商张晓卿。接着,时间转到2000年,这个人以5.9亿身家位居香港千禧富豪一列。
  二十岁前后,“神奇小子”在香港念完中学后去日本,以教英语、中文和做餐厅服务为生。之后去美国加州圣地亚哥大学读电视新闻。学费不足,辗转至加拿大读书。
  前面的一段大多是从外面听来的,于品海自己从到加拿大读书讲起。
  1977年,去加拿大的留学生多选计算机及商科。于品海走偏锋,读政治经济。
  既读政治,总要有些倾向的。于品海在外面是左仔(左派),代表学生发言表示支持中国,更利用替印刷厂老板打工的机会,办了一份中文手写小报,不赚钱,但也是加拿大三省当时的独一份。于氏办报纯属个人兴趣,手写小报内容以向几万在加拿大的侨胞介绍中国历史、新闻为主。仅用几百加币的起动资金,广告靠自己去唐人街的杂货店、小超市和餐馆去找。不过,于氏办的这第一份报纸略微有些亏损。
  两年后,他回到香港,不久就和朋友一起办了本叫《时事评论》的杂志,只出了5、6期,因那时不懂怎么做杂志,赢利不行,索性关张。干脆自己到《财经日报》去写稿子,间或给香港的许多报纸像今日的《信报》、《工商日报》、《文汇报》等撰稿,70~80%写财经,小部分写时政。那时,他觉着做报纸挣不到钱,即便有点小钱也不够买房。当然他的这种看法在日后有了大转弯,1993年他当上香港报业工会主席的时候,身价已是十几亿港元,这是后话。于是,1981年,他进香港的中华总商会工作,干了一年左右,转替经营富丽华酒店的傅厚泽家族做事。
  于品海入傅厚泽家族4年,做了些大抵与房地产、投资、酒店有关的事。随后,他在27岁时创办了自己的企业:智才管理顾问公司。首宗生意是投资在广西桂林建漓苑酒店。酒店业是中国最先对外资开放的领域之一。16年前,桂林的房子不多,环境优美,只是基础设施欠佳,客人不多。但于氏还是从房地产的项目和其他的咨询顾问项目中为他日后的传媒路做了原始积累。
  有了原始积累,于氏从1988年开始了一系列的收购行动,身价成几何倍数膨胀,却是一毛钱不花。好事的人觉着奇怪,遍寻不着究竟,于是猜那是因为他巧舌如簧、善施计谋。于氏对这说法倒不以为然,他说时下没有一篇报道能把他从前的事说个清楚明白的。这就要说到连环记的第一记:《连环收购记》。
  连环收购记
  于品海对整部美国经济发展史也有兴趣。80年代,收购兼并在美国遍地开花。于品海暗自留心,先是研究人家是怎么做的,终在1988年自己上阵操练:收购马尼拉希尔顿酒店――菲律宾联交所的一家上市公司。
  彼时,他在智才公司中的一位董事熟知菲律宾情况,告知于品海:菲律宾政局不稳,希尔顿集团忙于撤退,无心经营酒店。于品海抓住机会,马上制定收购计划,直至细节。向银行借贷900万美元,另与日本一家公司做了“高风险的财务安排”,资金共计1400万美元,通过股票市场将马尼拉希尔顿酒店接了过来,78%控股,于品海出任董事会主席。
  这是他第一次收购上市公司,做得漂亮。在资产负债表与现金流之间,于品海找到了两个差异:一是马尼拉希尔顿酒店的回报率,将远远高过于品海的贷款成本从而产生利率差。此外,汇率走势不定,菲币兑换美元的变动很大。黑市汇率与菲律宾官方汇率出现了汇率差。借助这两个差异,于品海以零资本把上市公司买了下来。之后,菲律宾政经环境趋向缓和。希尔顿酒店资产增值,赢利大举超出于品海的贷款成本,仅一年多光景,资金悉数回收。
  此是一计,手法与80年代在美国盛行的杠杆收购极相似。时年,美国人米尔肯就是凭着收购成本与被收购企业所能提供的回报之间的差异发了家。奥妙就在倘若你能判断出被收购的企业其实可以有25%的收益,那么即使你的贷款利率高达8%,哪怕再加上高风险的财务安排,成本升至14%也无所谓,因为你还是可以得到25%与14%之间的差异回报。再倘若你能让被收购的企业稳定增长3~5年,由差异生出的回报更是可观。只是,米尔肯先生当年做事太过火,入狱了。但这利用差异的奥妙仍是把企业潜在价值挖掘出来的一个重要手段。
  这边,于品海心里明白,中国人做的收购不比美国。美国公司的资产负债表连同股东结构都开化明朗:可花10亿买下一个有10个组成部分的公司,再将10个组成部分分拆成每个价值3亿的10个独立部分卖出,赚取中间的差异。亦可花10亿买下一个中间有4个部分为5亿负数,另6个部分值15亿的公司,砍去负数部分,将值15亿的另几部分卖出,同样可赚得差异。而中国公司以家族式经营居多,成份复杂。米尔肯先生的奥妙在这里未必用得上,除非当某些特殊情况出现的时候。比如,有些人想退休回家过自在日子。
  香港联交所上市公司――南海发展的大股东唐骥千正巧就想过这样的自在日子。马尼拉的希尔顿酒店经过三年的经营至1991年,已经为于品海赚到了不少钱。但于品海此时需要的是一个在香港的集资工具。即目标明确,就要寻找收购对象。唐骥千想退休自然是个好消息。南海发展从事的是什么行业倒没那么重要,关键是于品海瞧见了资产负债表里有一些人家没看到的东西:南海发展的上市公司地位,厂房和现金流都符合于品海的预期。
  在说服想退休的唐骥千后,以马尼拉的希尔顿酒店当导引,于品海在现金、股票、南海发展的旧厂房跟马尼拉的希尔顿酒店之间,做了一次资产移位:首先,南海发展购入于品海持有的马尼拉希尔顿酒店的股票,付给于品海现金,摊薄了于氏在马尼拉希尔顿酒店的股份。南海发展成为马尼拉希尔顿酒店的母公司。于品海得到现金,以现金购得唐骥千个人在南海发展中的控股权。于是,双方各取所需,两人皆欢喜。唐骥千将南海发展帐面上的现金拿到手,归隐山林,而于品海不单分文未花,成为南海发展的大股东及董事会主席,之后还变卖了南海的旧厂房,增多了可控制的现金。此是第二计。
  卖了南海发展的旧厂房,做好了现金流,就在这一年的年末,于品海依葫芦画瓢,以南海发展跟金庸手上的上市公司――明报企业做置换。这是连环收购记中的第三计。
  金庸大侠早就意欲“有人辞官归故里”,此刻正想卸下明报重担,云游一方。于品海伺机而动。
  金庸与于品海商洽后,当下由明报企业用现金买入于品海持有的南海发展股票。明报企业遂成为南海发展的大股东。于氏拿到现金转而买进金庸手中持有的部份明报股票。不过,这离于氏取得明报控制性股权尚有一步之遥。于氏拿着从金庸手中购得的明报股票到银行质押,他深信明报企业的回报率要比他的贷款利率高得多。从银行再获现金后,于品海得以继续从金庸处购买明报股份,终成为明报的大股东。又是两人各取所需,皆欢喜。至此,三家上市公司的所属顺序重新排过:明报企业是于氏的“儿子”,南海发展转作孙子辈,而原来于氏的“儿子”马尼拉希尔顿酒店则变成了“曾孙子”。三家上市公司由于品海一手掌控。
  于品海的连环收购三计,几年间,让他赚得许多钱,外人看着奇怪,但于品海说,这样的手法并不难,不过是大多数人把资产负债表看作要吃人的巨兽,慌乱之中,把不重要的东西与重要的东西本末倒置,迷失了做事的目标,导致错过机会。其实只需把资产负债表视做平常物,客观分析,请来个大学二年级学会计的同学,让他看看资产负债表就一样可以操作。
  于品海自己有个笑话,可做连环收购计的总结:倘若你把一张以百万计的资产负债表拿到家中的老母面前,用手盖住负债表上的百万计单位,给老母看。她会说,这不过就是1000块钱,有什么难,我的家就是这样管的!但当你告诉她,这是张上百万的负债表,她定是要慌了神,重要的东西统统看不到了。
  做个10亿元的买卖你会慎重到手心冒汗,只因那不是10块钱,而是10亿元。这就引出了一句话――10亿元与10块钱到底有什么分别?于氏说,这中间没分别,不过是多了8个“0”而已。但这就又有意思了,“0”是什么?于氏答:“‘0’就是没有的意思。”
  传媒记
  于品海从金庸手中购得明报,在1991年底的香港是件奇事。
  有人就说那是因为于品海长得像金庸死去的大儿子查传侠,并就此事问过金庸,金庸答,于氏与他的大儿子同年,都属猴,相貌也有相似,可能在潜意识中不知不觉有亲近的感觉。但另有人解释说,过去的十年,金庸一直在热切寻求一个聪明能干,热心于新闻事业,诚恳努力的年轻人,可以将明报托付。而于品海具有丰富企业及投资经验,正是符合这一条件的人。
  其实金庸初见于品海并不是在1991年底。早在月间,金庸就已表露出想淡出明报,出售明报股份的意思。稍后,9月间,于品海即找到金庸,与之商谈收购明报的事情。同时期,尚有百富勤的梁伯韬、新闻集团的默多克、新加坡的《联合早报》集团、和黄集团等多家与金庸接洽,意欲收购。明报当年赢利近一亿港元,金庸先是与默多克在价钱的问题上谈不拢,接着于品海与之商谈,同样是在价格问题上有分歧,这就作罢了。
  待到日,金庸正式将明报挂牌上市后,又提起自己淡出的心事。于品海此时二度找到金庸,两人再谈。这一次,在价格上,于品海完全跟随金庸,收购细节如前所说的连环第三计,做成了收购明报的事。他对众人说他年轻聪明的恭维话并不感兴趣,只是说在钱的问题上,金庸和他都满意,各人都找到了需要的东西。而在明报的经营上,金庸用的是政治想法,自己是企业想法。
  日,于品海33岁,就此成为明报第二代业主。
  于品海办明报有个明确的思想。人家说媒体应是中立、客观,不要有立场。他不以为然:一个媒体怎可没立场,你站在哪个角度上,这角度就是你明确的立场。以致此后,他尝试着以明报名义创办了大众性报纸《现代日报》,但却不愿在报纸中充斥过分色情与煽情的东西:这样的东西怎能拿给家中13岁的儿子看?《现代日报》仅出了4-5个月后,因不能迎合大众读者的胃口,即关停。员工大半流向《苹果日报》,这在很大程度上造就了《苹果日报》的出现。
  1993年,于品海红极一时。
  乘传媒热潮,他的身价升至13亿港元,当选香港报业工会主席时不过35岁。于氏开始着手扩大他的传媒版图:香港地域狭小,600万人口不到北京的一半,于是他在华人聚集的加拿大多伦多和温哥华建立明报加东、加西版,赚得不少钱。另将处在大学实验室的互联网拉入明报,建明报网站。不过于品海认为,自己的传媒版图上还缺少一份时事性的周刊。凑巧时代华纳手中有本办得不大好,没什么人看的《亚洲周刊》。于品海看了看,觉着盘子不错,成本也低,于是花200万美元买下来。《亚洲周刊》在于氏手中经营渐好,也赚得不少钱。
  第二年,于品海斥巨资打造传讯电视。于氏一直有着挥之不去的电视情结。想90年代初,一天,于氏与友人坐在香港的家中看电视。CNN正播出美国出兵格林纳达的消息。电视上,里根长篇大论,神情激动,解释着美国出兵格林纳达事出有因,是要去解救多名美国人质。电视前,于氏的友人对此发难道:怎么总是里根在说,何时可听到格林纳达的人如何说话?于氏感同身受:从小看的就是美联、路透、法新社的新闻,所谓的西藏问题被美国人说得一团糟,一派英语主导的言论汪洋,除此之外,再无旁的选择。而现在于氏出资直奔他的电视情结,创了第一个中文全球24小时新闻电视网,以卫星方式播出。
  传讯电视和明报一起构建了于品海的传媒国度。只是,于品海的传讯电视从创办之初,便有阴影笼罩。为了专心做投资庞大的传讯电视,于品海两次出售明报共计18%的股权给中策集团的黄鸿年及大马富商张晓卿。力量还是不够,这就“对不住”金庸了。先将南海分拆出来,以确保南海发展仍在自己门下。然后将手上明报企业35.9%的股权尽数出售给张晓卿。时间是1995年10月。后者成为明报第三代业主。
  即便如此,于品海的传讯电视由于地域所限,加之是专做新闻的所谓小众媒体,终难支撑。于品海痛极无奈,与台湾的辜振甫家族达成协议,辜家的和信集团向于品海贷出过亿资金,在1996年3月进入香港传讯电视。不过辜家时至今日,尚未完全履行当年与于品海达成的协议,两方仍在争执中。
  于品海后来说,在华人社会的媒体世界里,任何一个想赚钱的跨地域媒体若是缺少了中国大陆市场,最后都是要关门的。问他当初做传讯电视是否也想赚钱?于品海答:“当然,但结果输光了一个亿美金。”
  至此,于品海的传媒国度陡然没了声息,却也让看客有了无数的浮想:只是这样了?
  1997年之后的两年,于品海沉默。
  1999年,于品海卷土重来,却是直奔香港收费电视。
  他先将南海发展更名为中国数码信息公司,公司股价随之攀升三倍。然后携中国数码旗下的香港网络电视公司与和记环球电讯合作投标香港有线电视牌照。日,香港特区政府批准了5个新的收费电视牌照,于品海的香港网络电视连同邵逸夫的银河卫视、默多克的DTV等五家胜出。五家胜出者中,于品海的收费电视计划比起其他人更加强势:三年中投入1亿4000万港元放送65个频道,比邵逸夫的银河卫视多出25个频道。
  于氏的电视传媒王国眼看就要二度粉墨登场,看客再次热心起来。不料于氏在不到9个月的时间内将手中费煞力气争得的有线电视牌照又抛了出来,宣布:退出香港收费电视牌照的服务。
  于品海说:“等一等罢”。香港的线路状况离真正的互动电视还有两三年的距离。倘若用旧模式去播,会很快被淘汰。倘若现在花钱去做新模式成本又太高,开始的两年至少要亏掉4~5亿,而之后在经营上的不确定因素仍是要持续很长时间。“最大的问题是,香港太小了,机会成本过高。能够拿到50万用户已是了不起的事,而我在武汉一年就有58万用户。”当年失手传讯电视让于品海此番谨慎从事,哪怕距他的传媒王国只是一步之遥,却着实不肯轻意跨过。
  从1991年接掌明报,到创办传讯电视至卷土香港收费电视,起落之间,于品海已是过了十年,连环记的第二记《传媒记》也似乎就此有些停滞。但正像当年于品海痛失传讯电视之后,看客的一声问:只是这样了?
  计中计
  既然屡次吃了香港地域狭小的亏,于品海将业务渐次转入中国大陆寻找广阔市场。
  其实于品海在1999年卷土重来奔向收费电视之前,早就开始在大陆尝试新兴的网络业务。
  这可追溯到1992年。时年,国内的有线电视网络流行用微波传输技术。但倘若采用微波传输就无法做到互动。于品海跟北京、广州、深圳等做有线电视网络的人士多方商谈。除武汉有线外,其余各方均坚持采用微波传输。于品海终选在武汉投资7000万人民币,铺设有线光纤网络,观念超前旁人几年之多。在他看来,未来的媒体总是脱不开互动和多媒体的圈子的。做互动和多媒体王国是于氏早在这时就定下的目标。他不赞成别人单说他是做报纸或是电视的:“那都是些没意思的技术性分割。而不是因为人的需要所产生的东西。”
  这就不难解释当网络技术一出现,于品海便顺势进入了互联网业。
  而南海发展更名为中国数码信息正是要变身科技股,发展资讯科技业务。1999年6月,南海发展停牌,计划配售2亿5000万股,每股作价6角,集资1亿5000万用于收购国内项目。
  8月,于品海购入国内的中国企业网60%股权。彼时,中国企业网还是个只有20多人的小型网站。但在于品海的经营之下,今日已有1300名员工,5000万的收入,专门为企业提供上网服务。
  做互联网对于氏来说并不是件新鲜事。1993年,他建明报网站。1994年创立HK NET,再找到香港的电讯部门申请ISP牌照。港府电讯部门的人当时对ISP还不了解,疑惑这东西也需要牌照?几经解释,于氏拿到了香港第一块ISP牌照。只是于品海太过超前,亚马逊也不过是在次年才成立。ISP在1994年的香港环境不佳,于品海也志不在此,离开明报时,一并将HK NET以象征性的价格留给了下面的员工。几年后,HK NET被香港中复电讯收购,成为香港六大互联网接入供应商之一。
  于品海在互联网业上投入两亿资金:购入中信旗下的世华金融信息公司,建华夏大地教育网,加上中国企业网共同构筑信息网络世界。于氏认为未来中国将发展成一个智慧型社会,而不是个暴发户社会。因此,围绕知识信息的传播做事情会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尽管在最近两年中,互联网在资本市场上高涨,就像是交响乐团在不停地演奏,别人都在随音乐跳舞,他的企业也不得不跳。但毕竟本末有序,不能倒置,做企业还是要以赚钱为目标的,做互联网业也不能例外。
  粗略一看,于品海现时做的事情似乎比不上从前精彩。不过,在种种表象下,还是有些事情让人继续着许多浮想。
  比如,日,于品海执掌的中国数码信息宣布其附属公司深圳国南实业取得中信国安附属公司――国安信息的认股权。根据认股权协议,国南实业行使国安信息131,720,928股股份的认股权,约占国安信息已发行股本的22.3%,相关事宜正在等待中国监管部门的批准。
  比如,去年10月份,于品海收购香港一家上市公司,改名为学习动力控股公司。此番收购手法与从前有所不同,仅用少量股票得到上市公司的壳资源,目的是将他旗下的内部资产进行整合。传统的房地产等业务装入收购来的学习动力,与互联网有关的即并入中国企业网。
  又比如,于品海说他的中国企业网会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在国内主板上市。新近传来市场的消息:外资不日可获准在中国境内主板上市。果真如此,于品海将打开中国证券市场的大门,多了一个在国内集资的工具……
  看过了于品海十几年间的连环记,料想此人终是要在中国的大市场中出人意表,起落精彩,计中有计。
【】【】【】【】
新 闻 查 询
分 类 广 告
 相关链接
( 11:23)专题
 新浪推荐:定制您关心的新闻,请来。
 电话:010-   欢迎批评指正 |
Copyright & 1996 - ,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四通利方 新浪网查看: 6666|回复: 22
金庸小说人物传
主题帖子积分
正八品下征事郎, 积分 3472, 距离下一级还需 28 积分
正八品下征事郎, 积分 3472, 距离下一级还需 28 积分
【金庸简介】
  金庸(日—),香港“大紫荆勋贤”。原名查良镛(zhā liáng yōng,英:Louis Cha),江西省婺源县人,出生于浙江海宁,当代著名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社会活动家,《香港基本法》主要起草人之一。金庸是新派武侠小说最杰出的代表作家,被普遍誉为武侠小说作家的“泰山北斗”,更有金迷们尊称其为“金大侠”或“查大侠”。
  金庸生于1924年,血型O,祖籍为江西省婺源县,出生在浙江海宁,查家为当地包衣,历史上最鼎盛期为清康熙年间,以查慎行为首叔侄七人同任汉奸清朝翰林后全族人分入汉族八旗正是成为包衣,现代查氏家族还有两位知名人物,南开大学教授查良铮(穆旦)(四十年代九叶派代表诗人,翻译家),台湾学术界风云人物、司法部长查良钊。出自海宁的著名人物还有王国维和徐志摩。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兄。其先祖查继佐是“明史案”最早向当局告发人之一。金庸祖父查沧珊是“丹阳教案”的当事人。
  1937年,金庸考入浙江一流的杭州高中,离开家乡海宁。1939年金庸15岁时曾经和同学一起编写了一本指导学生升初中的参考书《给投考初中者》,畅销内地,这是此类书籍在中国第一次出版,也是金庸出版的第一本书。1941年日军攻到浙江,金庸进入联合高中,那时他17岁,临毕业时因为写讽刺黑板报《阿丽丝漫游记》被开除。另一说是写情书.1944年考入重庆国立政治大学外文系,因对国民党职业学生不满投诉被勒令退学,一度进入中央图书馆工作,后转入苏州东吴大学(今苏州大学)学习国际法。抗战胜利后回杭州进《东南日报》做记者,1948年在数千人参加的考试中脱颖而出,进入《大公报》,做编辑和收听英语国际电讯广播当翻译。不久《大公报》香港版复刊,金庸南下到香港。
  1950年,《大公报》所属《新晚报》创刊,金庸调任副刊编辑,主持《下午茶座》栏目,也做翻译、记者工作,与梁羽生(原名陈文统)一个办公桌,写过不少文艺小品和影评(笔名姚馥兰和林欢)。姚馥兰的意思是英文的Your friend.(你的朋友)。1955年开写《书剑恩仇录》,在《大公报》与梁羽生、陈凡(百剑堂主)开设《三剑楼随笔》,成为专栏作家。1957年进入长城电影公司,专职为编剧,写过《绝代佳人》、《兰花花》、《不要离开我》、《三恋》、《小鸽子姑娘》、《午夜琴声》等剧本,合导过《有女怀春》、《王老虎抢亲》(所用笔名为林欢)。
  建国不久,金庸为了实现外交家的理想来到北京,但由于种种原因而失望地回到香港,从而开始了武侠小说的创作。
  1959年离开长城电影公司,与中学同学沈宝新合资创办《明报》,任主编兼社长历35年,期间又创办《明报月刊》、《明报周刊》、新加坡《新明日报》及马来西亚《新明日报》等。金庸任董事长期间,《明报》成为香港最有影响的报纸之一,有人把它比喻成香港的《泰晤士报》。其对中国时局的预测和分析,是其它报纸不能比拟的。《明报月刊》则是华人世界最文人化的刊物,其对大中华关怀,深受全世界华人好评。 
  从五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金庸共写武侠小说15部,其中大多数小说美化屠杀掩盖历史真相,宣传奴化思想为蒙满招魂!1972年宣布封笔,开始修订工作。
  1981年后金庸数次回大陆,先后受到邓小平、江泽民等领导人的接见,1985年任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1986年被任命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政治体制”小组港方负责人,1989年辞去基本法委员职务,卸任《明报》社长职务,1992年到英国牛津大学当访问学者,1994年辞去《明报》企业董事局主席职务。年任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院长。
  金庸博学多才。就武侠小说方面,金庸阅历丰富,知识渊博,文思敏捷,眼光独到。他继承古典武侠小说之精华,开创了形式独特、情节曲折、描写细腻且深具人性和豪情侠义的新派武侠小说先河。凡历史均有篡改、政治、古代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电影等都有研究,作品中琴棋书画、诗词典章、天文历算、阴阳五行、奇门遁甲、儒道佛学均有涉猎,金庸还是香港著名的政论家、企业家、报人,曾获法国总统“荣誉军团骑士”勋章,英国牛津大学董事会成员及两所学院荣誉院士,多家大学名誉博士。
  金庸一支笔写武侠,一支笔纵论时局,享誉香江;少年游侠,中年游艺,老年游仙;为文可以风行一世,为商可以富比陶朱,为政可以参国论要:金庸一生的传奇,可谓多姿多彩之至。佛学对金庸的影响很大。在他的文学作品中处处可见金庸中庸平和的风格。
【所获荣衔】  金庸一生获颁荣衔甚多,其中包括:
  英国政府O.B.E 勋衔(1981年,褒扬其对新闻事业及小说写作的贡献)
法国“荣誉军团骑士”勋衔;
  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新加坡东亚研究所等校荣誉院士;
  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公开大学、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名誉博士;
  日本创价大学、香港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广州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杭州大学、苏州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等校名誉教授;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名誉院长;
  1986年香港大学社会科学荣誉博士;1988年香港大学文学院中文系名誉教授;
1992年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Doctor of Letters;1994年北京大学名誉教授;以及1996年剑桥大学荣誉院士等。
  1998年,获香港市政局颁授“文学创作终身成就奖”;获香港(及海外)文学艺术协会颁授“当代文豪金龙奖”,同获此奖的还有巴金和冰心。
  2000年,获香港政府颁赠最高荣誉大紫荆勋章。
  2001年,国际天文学会将一颗由北京天文台发现的编号10930的小行星命名为“金庸”。
  2003年3月,位于澳门新马路的文化会馆开设金庸图书馆,金庸亲临开幕并任荣誉顾问,馆藏中、英、日、泰、印尼版金庸小说。
  2005年,剑桥大学授予金庸荣誉文学博士名衔,金庸随即以81岁高龄赴剑桥大学攻读历史学硕士、博士,预计两到三年完成学业。
  2006年,于12月完成剑桥大学硕士论文《初唐皇位继承制度》(The imperial succession in early Tang China)。
【金庸家事】
  金庸结过三次婚,第一任妻子叫杜治芬,因婚外情背叛了他。第二任妻子叫朱玫,却是金庸生了婚外情,背叛了她。
  金庸和第二任妻子朱玫是日结婚的,当时金庸在《大公报》工作,用笔名林欢写着影评。夫妇二人在现在的坚尼地道二号租房居住,生下了他们的大儿子查传侠。
  朱玫可谓是金庸的患难之妻,《明报》草创,与丈夫一块儿苦站。但当《明报》兴旺,丈夫却移情他爱,和她结束了婚姻关系。朱玫在孤独和贫困中度过一生,于日病死于香港湾仔律敦治医院,享年63岁。替她拿死亡证的,竟然是该医院的员工,而不是她的丈夫,也不是她的儿女,令人唏嘘。朱玫为金庸生下两男两女。“我对不起朱玫……”金庸对记者说。
其时,他们的长子,已经18周岁,正在美国读书。
金庸提出了离婚。他似乎已经想清楚了如何享受他的馀生。而他的长子,因为恳求父亲不要离婚未果,最终选择了从21楼跳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即便如此,金庸依然执意离婚。
对於他来说,他已经有了足够的金钱和社会地位,永保自己在未来的老年,搂著一个青春丰泽的肉体享受馀年。
他甚至对所有的朋友说,他要求离婚的原因是因为和前妻朱玫没有共同语言了。是啊,他和一个同等学历,同样职业的老妻没有共同语言了,而和一个连国中都没有读完的女侍倒有共同语言了。
真奇怪朱玫当年青春明豔、才气过人,帮他自贫寒中超拔,两人携手创业的时候,那麼漫长的没有共同语言的近三十年岁月是怎麼度过的。
朱玫最终签字放手。
她的人生已经毫无希望,坚强如她,终究没有从这一次打击中恢复过来。长子早逝,丈夫背叛,娶一个十来岁的新妇入门,年过五十的她,人生如何重建?
她已经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治疗人生创伤。
她独自冷清地过了一段时间,对人,始终不道一声“苦”。
几年後,61岁的朱玫因癌症在香港去世,死的时候,连死亡通知书医院都不知道该送往何方。
想来她是伤透了心的吧?对人世,对自己,都这麼决绝。
  能与亿万富豪金庸白头偕老的女子叫林乐怡(洋名阿May),即金庸的第三任也是现任妻子。她认识金庸时才16岁,比金庸小20多岁,在北角丽池一间酒店里相识。林姑娘那时是酒店的侍应。那天,金庸刚与第二任妻子吵过一架,正失意至极,就到那家酒店的门边坐下。 金庸引起了林姑娘的注意。林姑娘想请失意的男人吃碗面,而那失意的男人也因此注意上了林姑娘,一见钟情。这就对不起朱玫了。 再离婚,再结婚,并送小娇妻到澳洲留学,至今恩爱。
  大侠金庸是个风流才子,据说,当年大侠金庸苦恋夏梦,金庸生平唯一一次创作剧本并亲执导筒的目的就是为了一近芳泽,但最终未能携手。
【笔名缘起】
  当年金庸与梁羽生订下武侠小说之约时,曾想过笔名的问题。后来决定把自己名字的“镛”字一分为二,成为“金庸”。这就成为了他的笔名。
金庸先生也用过其他的笔名,例如用姚馥兰(英文“你的朋友[Your Friend]”音译)写影话,如用林欢这笔名写影话也写电影剧本,在读者中间也曾留下印象。
  金庸曾把所创作的小说名称的首字联成一副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见《鹿鼎记&#8226;后记》和“金庸作品集序”)现在已经广为流传并多次被香港和中国内地拍成电视剧与电影,也是“金迷”的必读书目(括号内为该书开始创作年份):
飞─《飞狐外传》(年)
雪─《雪山飞狐》(1959年)
连─《连城诀》(1963年)
天─《天龙八部》(年)
射─《射雕英雄传》(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
白─《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鹿─《鹿鼎记》(年)(封笔之作)金庸巅峰之作,代表了金庸的最高成就
笑─《笑傲江湖》(1967年)
书─《书剑恩仇录》(1955年)--第一部小说
神─《神雕侠侣》(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二部曲
侠─《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龙记》(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剑》(1956年)
鸳─《鸳鸯刀》(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越女剑》(1970年)--附在《侠客行》之后的短篇小说。金庸本意为“三十三剑客图”各写一篇短篇小说,最后只完成了头一篇《越女剑》,亦没有包含在对联之中。
  简单来说,金庸的武侠小说经历三个版本:旧版、新版和新修版。1955年至1972年的稿件称为旧版,主要刊在报刊上,也有不少没有版权的单行本,现在恐已散佚。1970年起,金庸著手修订所有作品,至1980年全部修订完毕,是为新版,冠以《金庸作品集》之名。到了1999年,金庸重新开始修订工作,正名为新修版(或世纪新修版),至今所有新修版本均已完成,并结集出版。
  每一次修订,情节都有所改动。新修版的故事细节和结局也略有改变,引来不少回响。目前两岸三地的出版分别授权于广州的广州出版社(于2002年11月开始出版,代替原来的三联书店)、台湾的远流出版社、香港的明河出版社。
外文翻译版本
金庸若干作品已被翻译成英文、泰文、越南文、法文、马来文、日文、韩文等在海外流传。其中以日文与英文的最多:
《书剣恩仇录》(全4卷、原名:书剑恩仇录、译:冈崎由美)
《碧血剣》(全3卷、原名:碧血剑、监修:冈崎由美、译:小岛早依)
《秘曲 笑傲江湖》(全7卷、原名:笑傲江湖、监修:冈崎由美、译:小岛瑞纪)
《雪山飞狐》(全1卷、原名:雪山飞狐、监修:冈崎由美、译:林久之)
《射雕英雄伝》(全5卷、原名:射雕英雄传、监修:冈崎由美、译:金海南)
《连城诀》(全2卷、原名:连城诀、监修:冈崎由美、译:阿部敦子)
《神雕剣侠》(全5卷、原名:神雕侠侣、訳:冈崎由美&#12539;松田京子)
《倚天屠龙记》(全5卷、原名:倚天屠龙记、监修:冈崎由美、译:林久之&#12539;阿部敦子)
《越女剣》(全1卷、原名:白马啸西风、鸳鸯刀、越女剑、监修:冈崎由美、译:林久之&#12539;伊藤未央)
《飞狐外伝》(全3卷、原名:飞狐外传、监修:冈崎由美、译:阿部敦子)
《天龙八部》(全8卷、原名:天龙八部、监修:冈崎由美、译:土屋文子)最近金庸先生对天龙八部作了修改.
《鹿鼎记》(全8卷、原名:鹿鼎记、译:冈崎由美&#12539;小岛瑞纪)
The Book and the Sword(《书剑恩仇录》,全一册)牛津大学出版社,译:恩沙(Graham Earnshaw);监修:闵福德(John Minford)、Rachel May
The Deer and the Cauldron(《鹿鼎记》,3册))牛津大学出版社,译:闵福德(John Minford)
The Legend of the Condor Heroes(《射雕英雄传》)已停止
Fox Volant of the Snowy Mountain(《雪山飞狐》,全一册)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译:莫锦屏(Olivia Mok)
被他人抄袭
  20世纪80年代时,曾有人以“镛公”为笔名著书《射雕前传》、《神雕前传》之类的作品,无论包装和印制都与金庸的作品集极为相似。在香港部分租售旧小说的书店中仍然存在。在中国大陆,也有类似的抄袭的作品,不但书名类似,而且署名作者也和金庸很类似,如“全庸”、“金康”、“金庸新”“高庸”等。
《三剑楼随笔》(与梁羽生、百剑堂主合著)
《袁崇焕评传》(文化普及性作品,非学术性著作,收录在《碧血剑》中)
《三十三剑客图》(又名《卅三剑客图》)
《金庸散文集》
《月云》(略带有自传性质的短篇小说)
  约两万篇社论,如《宁要裤子,不要核弹》、《火速!救命!——请立刻组织抢救对上梧桐山》、《巨大的痛苦和不幸》、《自来皇帝不喜太子》等,在大陆未结集出版。
  是《香港基本法》主要起草人之一。
  另外,还有《韦小宝这小家伙》、《一国两制和自由人权》等诸多文学评论、散文、及由他人整理的演讲稿。&&
【金学研究】
  由于金庸小说深受欢迎,不少文字工作者都提笔撰写感想、书评,于是就有了“金学”一词。不过金庸本身对这名称有点抗拒,认为有高攀专研红楼梦的红学之嫌。现在大多统称“金庸小说研究”。
  而最先研究金庸小说,倪匡第一人。当台湾“远景”取得金庸小说版权后,出版一系列由沈登恩主编的「金学研究丛书」,由旗下著名作家分别评论金庸小说,分别有五集《诸子百家看金庸》(三毛、董千里、罗龙治、林燕妮、翁灵文、杜南发等)、杨兴安的《漫谈金庸笔下世界》及《续谈金庸笔下世界》、温瑞安的《谈笑傲江湖》、《析雪山飞狐与鸳鸯刀》及《天龙八部欣赏举隅》、《情之探索与神雕侠侣》(陈沛然)、《读金庸偶得》(舒国治)、《金庸的武侠世界》(苏墱基)、《话说金庸》(潘国森)及《通宵达旦读金庸》(薛兴国)等,其中倪匡写的《我看金庸小说》大受欢迎,一看再看直到五看才告一段落。期间「博益」及「明窗」亦出版了一系列名人谈金庸的丛书,当时任职《明报》督印人的吴霭仪亦写了《金庸小说的男子》、《金庸小说看人生》、《金庸小说的女子》及《金庸小说的情》,杨兴安的《金庸笔下世界》。当金庸小说在内地正式授权出版后,「金庸小说研究」更为热闹,除小说内容、人物、历史背景以至武功招式及饮食菜谱等,不一而足。其中比较不同版本之间的差别更是研究的重点。现时只有陈墨和潘国森依然经常评论金庸小说。
金学研究书目
严家炎 《金庸小说论稿》
陈平原 《超越雅俗----金庸的成功及武侠小说的出路》
朱宁嘉 《金庸武侠小说对文化传承的创意》
孔庆东:《笑书神侠》、《醉眼看金庸》、《金庸侠语》
倪匡:《我看金庸小说》、《再看金庸小说》、《三看金庸小说》、《四看金庸小说》、《五看金庸小说》(下半部为陈沛然所著)
  吴霭仪:《金庸小说的男子》、《金庸小说看人生》、《金庸小说的女子》、《金庸小说的情》
  杨兴安:《金庸笔下世界》、《金庸小说十谈》
项庄(董千里):《金庸小说评弹》   
合著:《诸子百家看金庸》(五辑)
【影视游戏】
金庸小说作品除了以小说流传,更有改编成电视连续剧、电影、广播剧、舞台剧、漫画、动画、电脑游戏等、及其相关的主题曲,深入全球华人社会的民心。第一部搬上银幕的作品是《射雕英雄传》,香港峨嵋电影公司于1958年将其拍成共2集的粤语电影。
具体如下:
【天龙八部】
1977,电影,邵氏公司,导演鲍学礼,李修贤饰段誉。
1982,电视,香港无线,梁家仁饰乔峰,黄日华饰虚竹,汤镇业饰段誉。
1991,电视,台湾中视,惠天赐饰乔峰,关礼杰饰段誉,崔浩然饰慕蓉复。
1994,电影,《新天龙八部之天山童姥》(香港),编剧张炭。林青霞饰李沧海,巩俐饰童姥。
1997,电视,香港无线,《新天龙八部》,黄日华饰乔峰,陈浩民饰段誉。
2003,电视,大陆,制片人张纪中,胡军饰乔峰,林志颖饰段誉。
【射雕英雄传】
1976,电视,香港佳视,白彪饰郭靖,梁小龙饰杨康,米雪饰黄蓉。
1977,电影,邵氏公司,傅声饰郭靖,恬妞饰黄蓉,李艺民饰杨康.
1983,电视,香港无线,黄日华饰郭靖,翁美玲饰黄蓉,苗侨伟饰杨康。
1988,电视,台湾中视,黄文豪饰郭靖,潘宏彬饰杨康,陈玉莲饰黄蓉。
1992,电视,香港无线,《中神通王重阳》 郑伊健饰王重阳,梁佩玲饰林朝英。
1993,电视,香港无线,《射雕英雄传之九阴真经》 姜大卫饰黄药师,梁佩玲饰冯蘅。
1993,电影,《射雕英雄传之东成西就》,学者电影公司,导演刘镇伟,张国荣饰黄药师,梁朝伟饰欧阳峰。
1994,电视,香港无线,张智霖饰郭靖,罗嘉良饰杨康,朱茵饰黄蓉。
1994,电视,《射雕英雄传之南帝北丐》,香港无线,郑伊健饰段智兴,魏骏杰饰洪七公。
1994,电影,《东邪西毒》,学者电影公司,导演王家卫,张国荣饰欧阳锋、梁家辉饰黄药师。
2003,电视,大陆,制片人张纪中,李亚鹏饰郭靖,周迅饰黄蓉。
2008,电视,香港唐人公司,导演李国立,胡歌饰郭靖,林依晨饰黄蓉。
【神雕侠侣】
1960,电视4集,香港粤语长片,谢贤饰杨过,南红饰小龙女。
1982,《杨过与小龙女》,邵氏公司,张国荣饰杨过,翁静晶饰小龙女。
1976,电视,香港佳视,罗乐林饰杨过,李通明饰小龙女。
1982,电影,邵氏公司,傅声饰杨过,黄淑仪饰小龙女。
1983,电视,香港无线,刘德华饰杨过,陈玉莲饰小龙女。
1984,电视,台湾中视,孟飞饰杨过,潘迎紫饰小龙女。
1995,电视,香港无线31集,古天乐饰杨过,李若彤饰小龙女。
1998,电视,新加坡电视机构,李铭顺饰杨过,范文芳饰小龙女。
1998,电视,台湾台视47集,任贤齐饰杨过,吴倩莲饰小龙女。
2003,动画,香港无线,共78集,分古墓奇缘,襄阳风云,十六年之约三部
2006,电视,大陆,40集,制片人张纪中,黄晓明饰杨过,刘亦菲饰小龙女。
越南版神雕侠侣,资料暂无
【倚天屠龙记】
1978,电影,邵氏公司,尔冬升饰张无忌,井莉饰赵敏,余安安饰周芷若。
1979,电视,香港无线,郑少秋饰张无忌,汪明荃饰赵敏,赵雅芝饰周芷若。
1984,电视,台湾台视,刘德凯饰张无忌,刘玉璞饰赵敏,喻可欣饰周芷若。
1986,电视,香港无线,梁朝伟饰张无忌,黎美娴饰赵敏,邓萃雯饰周芷若。
1993,电影,《倚天屠龙记之魔教教主》,永盛电影公司,李连杰饰张无忌。
1993,电视,台湾台视,马景涛饰张无忌,叶童饰赵敏,周海媚饰周芷若。
2000,电视,香港无线,吴启华饰张无忌,黎姿饰赵敏,佘诗曼饰周芷若。
2003,电视,台湾华视,苏有朋饰张无忌,贾静雯饰赵敏,高圆圆饰周芷若。
【鹿鼎记】
1977,电视,香港佳视,文雪儿饰韦小宝,程思俊饰康熙。
1983,电影,香港,汪禹饰韦小宝,刘家辉饰康熙。
1984,电视,香港无线,梁朝伟饰韦小宝,刘德华饰康熙,商天娥饰阿珂/陈圆圆。
1984,电视,台湾中视,李小飞饰韦小宝,周绍栋饰康熙,贝心瑜饰双儿。
1992,电影,寰亚综艺电影公司,周星驰饰韦小宝,温兆伦饰康熙,林青霞饰神龙教主,刘松仁饰陈近南。
1998,电视,香港无线,陈小春饰韦小宝,马浚伟饰康熙,梁小冰饰阿珂/陈圆圆。
2000,电视,台湾华视,张卫健饰韦小宝,谭耀文饰康熙,朱茵饰阿珂,郑伊健饰陈近南。
2008,电视,大陆,制片人张纪中,黄晓明饰韦小宝,钟汉良饰康熙,应采儿饰阿珂。
【笑傲江湖】
1978,电影,邵氏公司,汪禹饰令狐冲,施思饰任盈盈。
1984,电视,香港无线,周润发饰令狐冲,陈秀珠饰任盈盈,戚美珍饰岳灵珊。
1985,电视,台湾台视,梁家仁饰令狐冲,刘雪华饰任盈盈,应采灵饰岳灵珊。
1990,电影,金公主娱乐,许冠杰饰令狐冲,张敏饰任盈盈,叶童饰岳灵珊。
1992,电影,《笑傲江湖Ⅱ东方不败》李连杰饰令狐冲,关芝琳饰任盈盈,李嘉欣饰岳灵珊,林青霞饰东方不败。
1996,电视,香港无线,吕颂贤饰令狐冲, 梁佩玲饰任盈盈,陈采岚饰岳灵珊。
2000,电视,台湾中视,任贤齐饰令狐冲,袁咏仪饰任盈盈,陈德容饰岳灵珊。
2000,电视,新加坡电视机构,马景涛饰令狐冲,范文芳饰任盈盈,李锦梅饰岳灵珊。
2001,电视,大陆央视,制片人张纪中,李亚鹏饰令狐冲,许晴饰任盈盈,苗乙乙饰岳灵珊。
【书剑恩仇录】
1976,电视,香港无线,郑少秋饰陈家洛/福康安/乾隆,汪明荃饰霍青桐,余安安饰香香公主。
1981,电影,邵氏公司,狄龙饰陈家洛,白彪饰乾隆。
1986,电视,台湾台视《书剑江山》游天龙饰陈家洛/乾隆,森森饰霍青桐,杨丽音饰香香公主。
1987,电视,香港无线,彭文坚饰陈家洛,罗慧娟饰霍青桐,梁佩玲饰香香公主,任达华饰乾隆。
1987,电影,许鞍华导演(因片长过长而将下半部改名为《香香公主》分别上映)。
1992,电视,台湾华视4,导演鞠觉亮, 何家劲饰陈家洛,沈孟生饰乾隆,刘雪华饰霍青桐,傅娟饰香香公主。
1994,电视,大陆央视,黄海冰饰陈家洛,王卫国饰乾隆,王菁华饰霍青桐,杨雅娜饰香香公主。
2002,电视,台湾中视、香港唐人公司、新加坡报业传讯,赵文卓饰陈家洛,陈昭荣饰乾隆,关咏荷饰霍青桐,颜颖思饰香香公主。
2008,电视,湖南电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节目分公司,乔振宇饰陈家洛,郑少秋饰乾隆,周丽淇饰霍青桐,杨幂饰香香公主,姚笛饰玉如意。
【雪山飞狐】
1977,电视,香港佳视,卫子云(胡一刀/胡斐) 白彪(苗人凤) 文雪儿(程灵素) 米雪(袁紫衣) 李通明(苗若兰)
1986,电视,香港无线,吕良伟(胡一刀/胡斐) 谢贤(苗人凤) 曾江(田归农) 景黛音(程灵素) 周秀兰(袁紫衣) 曾华倩(苗若兰)
1991,电视,台湾,孟飞(胡一刀/胡斐) 龚慈恩(程灵素) 伍宇娟(袁紫衣/袁银姑/圆性)
1998,电视,香港无线,黄日华(胡一刀) 陈锦鸿(胡斐) 佘诗曼(苗若兰) 张兆辉(田归农) 尹扬明(苗人凤)
2006,电视,慈文影视制作有限公司,王晶导演,聂远(胡斐)朱茵(袁紫衣)钟欣桐(程灵素)黄秋生(胡一刀)
【飞狐外传】
1977,电视,与雪山飞狐合成一剧,剧名仍作雪山飞狐,香港佳视,卫子云饰胡斐, 文雪儿饰程灵素。
1993,电影,嘉禾电影公司,导演潘文杰,黎明饰胡斐,李嘉欣饰程灵素。
【碧血剑】
1977,电视,香港佳视 陈强饰袁承志,文雪儿饰温青青,石天饰金蛇郎君,李通明饰阿九。
1985,电视,香港无线,黄日华饰袁承志,庄静而饰温青青,毛舜筠饰阿九,苗侨伟饰金蛇郎君。
1993,电影,《新碧血剑》,永盛电影公司,元彪饰袁承志,张敏饰阿九,李修贤饰金蛇郎君。
2000,电视,香港无线,林家栋饰袁承志,欧子欣饰温青青,佘诗曼饰阿九,江华饰金蛇郎君。  
2006,电视,大陆,总导演、制片人张纪中。窦智孔饰袁承志,黄圣依饰温青青,焦恩俊饰金蛇郎君。
【侠客行】
1985,电视,台湾华视,莫少聪 (石中玉 石破天)
1989,电视,香港无线,梁朝伟 (石中玉 石破天)
2001,电视,40集,内蒙古电视台王新民导演,吴健扮演石破天,周莉扮演丁当。
【连城诀】
1989,电视,香港无线,郭晋安饰狄云,黎美娴饰戚芳。
2004,电视,30集,内蒙古电视台王新民导演,吴越饰狄云,何美钿饰戚芳,舒畅饰水笙。
【越女剑】
;电视,丽的电视 李赛凤饰阿青,岳华饰范蠡。
部分改编版本和原著不同,甚至完全不同而只是借用形式,如香港电影《东邪西毒》,但仍可见金庸小说影响启发其他创作。 金庸的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几乎每隔十年就会掀起一股热潮,最早期是从香港开始,接着延烧到台湾,近期也在中国大陆造成一股金庸热,近年来金庸也翻译成日文,可说金庸热潮延烧整个华语圈,而目前的热潮更风靡到东北亚。
网络游戏:《金庸群侠传1》,《金庸群侠传2》,《天龙八部》
单机游戏:金庸群侠传,新神雕侠侣,新神雕侠侣2情缘之约
RPG游戏:梦幻金庸群侠传,金庸群侠传,新金庸群侠传1,新金庸群侠传2,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笑傲江湖2五岳剑派,笑傲江湖,笑傲江湖2外传东方再起,天龙八部之六脉神剑,鹿鼎记,射雕英雄传,神雕,神雕2,真.倚天屠龙记
【邓小平会见金庸始末】预言“邓小平必将复出”
金庸是香港《明报》的创始人,行内人士对金庸先生的评价是“一手写社评,一手写武侠”。他的14部武侠小说如今已经拥有3亿以上的读者,堪称全球第一畅销书;如今已经整理完毕行将出版的《金庸社评集》收录的金庸亲笔社评达500余万字。在当今世界的报社社长或总编辑中,有如此成就的不会有第二人。用著名作家魏明伦的话说,是“山至绝顶金为峰”。
在金庸诸多的社评中,最令他自豪的是政治色彩极浓的预言,“邓小平必将复出”则是其中的经典之一。
“文革”开始后,邓小平被打倒,被贬谪至江西,在南昌市郊一家拖拉机修配厂劳动。金庸在《明报》的多篇社评中对邓小平的才华和风骨予以高度评价,明确表示支持邓小平;1976年春,周恩来总理逝世,中国内地又刮“反击右倾翻案风”。金庸预言,邓小平一定会“东山再起”。
1981年2月,此时距邓小平会见金庸前半年。金庸在《明报》撰写了《关于香港未来的一个建议》,金庸表示,有关香港的未来,中英双方的想法是相当一致,维持香港的现状,对各方都有利。金庸在文中提出了三点建议:一、香港是中国的领土;二、香港的现状保持不变;三、中国如决定收回香港,应在15年之前通知英国。
1982年,中国政府宣布,1997年收回香港主权,金庸的预测得到验证。
对于江青,金庸作过两次预测,一次是1966年12月,金庸发表社评,预测江青将会在政坛上呼风唤雨,地位炙手可热;另一次是在江青气焰日趋嚣张之时,金庸发表了题为《不知往哪儿躲》的社评,推测在毛泽东去世后,江青很快就会被逮捕。他在社评中说:“江青目前权势熏天,作威作福,不可一世,但毛泽东一旦逝世,江青就不知往哪儿躲了,没有可以逃避的地方。”
1967年底,林彪已经确立了“亲密战友”、“接班人”的地位,金庸却发表了《林彪渐露跋扈相》的社评,后来又发表了《自来皇帝不喜太子》的社评,预言林彪不会有好下场,将死无葬身之地。
金庸的预言和社评自然受到读者的关注,一张创办时间并不长的《明报》迅速上升为香港的主流报纸。
关注金庸和《明报》的不止是香港的读者,内地也大有人在。邓小平谪居江西,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和天下大事。金庸的言论自然引起他的注意。1970年代,金庸的小说在内地尚未公开发行。恢复了工作的邓小平同志从江西返回北京后不久,就托人从境外买了一套金庸小说。可以说,邓小平是金庸小说在中国内地的最早读者之一。
金庸:最想见邓小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开始推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一些海外知名人士纷纷接到邀请,访问内地。
1981年,金庸先生接到了来自北京的邀请,请他访问内地。1972年9月,金庸先生宣布“挂印封刀”,不再创作新的武侠小说。此后,他又花了10年时间,整理《金庸武侠小说全集》。接到访问内地的邀请时,金庸修订《全集》的工作已近尾声。接到邀请后,金庸向邀请方提出:能否在访问内地期间拜访邓小平先生?
金庸先生曾经对记者说,去北京,我最想见的就是邓小平。我一直很钦佩他的风骨,钦佩他刚强不屈的性格。
这一信息很快就上达邓小平同志处。日理万机的邓小平对金庸先生的要求立即作出了回应。他在一份有关金庸来访的报告上批示:愿意见见查先生(金庸本名查良镛,金庸系笔名)。
邓小平将会见自己的消息很快传递到了金庸先生处。金庸十分高兴。他一一发函给在内地的亲友,请他们到杭州会面。金庸是浙江海宁人,他在杭州读过书,当过记者,他的一位亲妹妹也住在杭州。
]【金庸和他的《明报》】《明报》——金庸的第二生命
从白发教授到贩夫走卒,从黄土高原到美利坚帝国,到处有人向你贩卖“金庸”的招牌。从来没有一个作家的作品,能像金庸的武侠小说那样广受欢迎。也从来没有一个人的政论文章使得一家报纸发迹进而成功,成就了一个文化人的商业梦想。金庸用自己的笔墨创造了两个奇迹:其中一个在中国文学史,一个在中国新闻史。金庸以武侠小说名垂后世,查良镛则以政论闻名于当今。带着自己的14部武侠小说和《明报》多年的政论文字,金庸以理性之手和感性之手的写作获得了啧啧称赞。 其研究者张圭阳在《金庸与报业》中认为:“要是没有金庸,香港也会有一份知识分子报纸出来,但品位会不一样,因为《明报》体现了金庸的品位。”
金庸,本名查良镛,生于1923年,浙江海宁人。他小时候的理想是当一名外交官,后他如愿考进中央政治大学外交系。后来因为“行侠仗义”,打抱不平退学。1948年底“身无分文走香江”,查良镛开始白手打天下。
行内人常说:查良镛的第一生命是报业,第二生命是电影。早在武侠生涯之前,金庸以林欢的笔名编写电影剧本《绝代佳人》,经常获奖。金庸写武侠纯粹是是被逼的,当时为救《新晚报》每日一篇“武侠”的急,1955年,从未写过小说的金庸开始写《书剑恩仇录》。1956年金庸再为《香港商报》连载《碧血剑》;到1958年《射雕英雄传》获得极大成功。
1960年代的香港,充斥了难民、小市民、移民和殖民者,鸡零狗碎的市民文化大行其道。而武侠小说就正好满足了民众的此种需求,金庸的武侠小说一时石破天惊,人手一册,大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气势。也因此金庸发现这是一个赚钱的行业,于是伙同中学同学沈宝新筹备出版日报。这就是出资10万于1959年出笼的《明报》。那时香港的报纸,大体有二类,一类是比较高层次的如《星岛日报》、《华侨报》等;另一类是低层次的如《响尾蛇》、《超然》等,以色情为招徕,迎合男性读者的低级趣味。早期的《明报》以小说及趣味资料为主,每日出版一张。35岁的金庸希望《明报》成为一份“走偏锋”的小报,利用小市民感兴趣的话题, 再配上他的武侠小说吸引读者,发家制富。
金大侠大手笔拯救《明报》
《明报》创刊初期,沈宝新管营业,金庸负责编务,潘粤生作他们的助手。尽管他们不断更改副刊内容,改变新闻路线,金庸更是抱病撰写《神雕侠侣》,但是《明报》还是一步步滑向“声色犬马”之路,销量在千份之间起伏,第一年亏空严重。据《明报》老职员回忆:“查先生那时候真的很惨,下午工作倦了,叫一杯咖啡,也是跟查太太两人喝。” 那时,金庸住在尖沙咀,深夜下班时天星小轮已停航,要改乘俗称“哗啦哗啦”的电船仔渡海。
倪匡曾说:“《明报》不倒闭,全靠金庸的武侠小说。”当时金庸的武侠在《商报》上连载已拥有大量读者。许多人为了看金庸武侠,开始关注《明报》。慢慢金庸的武侠小说打稳了《明报》基础,加上沈宝新的经营手法,《明报》的广告业务稳步上升。
1960年代中国大陆的政治变局为金庸的出人头地提供了机会,金庸拯救《明报》也靠的就是这个时候的社论,特别是1962年“难民潮”事件的报道社论。此时,《明报》才开始找到自己的方向和定位。“难民潮”结束之后,《明报》一改报格,从一份侧重武侠小说、煽情新闻和马经的“小市民报章”,提升到一份为读书人、知识分子接受的报章。1962年7月销量跨过3万份。到1963年,《明报》已完全摆脱财政窘境,平均日销量是5万份。
“文化大革命”为《明报》树立了“言论独立”的形象。当时《明报》开辟“北望神州”版,每天刊登有关大陆的消息,满足了香港人对大陆一无所知的需求。正是在“文革”中,《明报》成为报道中国消息的权威。也从此开始,金庸成为自由知识分子的英雄偶像。基于延续中国传统文化的考虑,金庸1966年创办《明报月刊》,自任月刊总编。后胡菊人出任总编,长达十三年。胡菊人将《明报月刊》经营成一份综合性的高水准读物,形成了一个全球高级学术刊物。 1968年,又创办《明报周刊》,经数年发展,也成为娱乐周刊中的佼佼者。
1960年代,金庸的名言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少做工夫,多叹世界”,被人认为是“亦正亦邪”的文人。金庸有自己的理想,更有纵横捭阖的谋略,在香港是“马基亚维里型的知识分子”。金庸的“政治现实主义”使得他在台湾、大陆、香港和港英等多方政治势力的博奕中得到大家认可。从1970年代开始,他成为政治圈中的重要人物。1981年,英女皇授予他OBE勋衔。撒切尔夫人首度访华,金庸单独会晤撒切尔夫人。他出任过基本法起草委员会改制小组召集人,曾三次北上,会见过邓小平、胡耀邦和江泽民等许多中国最高层领导人。
尽管《明报》与查良镛在有关中国问题上常被人讥笑为“机会主义者”和左摇右摆的“墙头草”。但到1980年代 《明报》已经被视为一份拥有独立报格的知识份子报刊,赢得很高清誉。
1988年《明报》日销量已是11万份,1989年跃升到18万份。除了《明报》、《明报月刊》、《明报周刊》外,明报机构尚有一份《明报晚报》。金庸还成立了明报出版社与明窗出版社。日注册成立“明报企业有限公司”,当年3月22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明报集团1990年度的盈利高达七千万元,到1991年度接近一亿元。金庸个人财富在1991年《资本》杂志编辑《九十年代香港华人亿万富豪榜》中名列第64位。
香港文化出版界的“帮主”
香港的文化人,多少都跟《明报》和金庸有过关系。所以,金庸在香港的文化和出版界,隐然有“帮主”之地位。《信报》老板林山木1960年代加入《明报》,先在资料室做资料员,受到金庸赏识被派往英国学习财经,后任《明报晚报》副总编辑,后来自立门户建立《信报》,成为香港经济学的教父级人物。现《成报》总编辑韩中旋与小说家江之南都曾经是《明报》的编辑。曾以散文广受欢迎的张君默是《明报》的记者。创办《新夜报》,后《明报》总编辑的王世瑜曾经是《明报》校对兼送稿生。胡菊人加入过《明报月刊》。女作家亦舒也在《明报》当过娱乐记者。现《苹果日报》社长董桥、《东方日报》主笔陶杰等都曾在《明报》工作和战斗过。
多年来《明报》一直在与胡仙的《星岛日报》和马家兄弟的《东方日报》争夺香港读者市场。金庸很有自信,他常对人说:“胡仙继承了一大笔遗产,而我从上海来到香港的时候是个穷小子。” 胡仙在香港受到尊敬,但是金庸更是被认为是英雄——《明报》是香港最有影响的报纸,有人把它比喻成香港的《泰晤士报》,其对中国时局的预测和分析,是其它报纸不能比拟的。《明报月刊》则是华人世界最文人化的刊物,其对大中华的大关怀,在所有的月刊里,是办得最好和最公正的。而《东方日报》的马家兄弟虽然也是从果菜贩子变成的百万富翁,但是他们不过是一些热爱丑闻的报业业主,毫无理想和追求可言。
金庸认为,私人出钱兴办的报社,不是社会的“公器”,而是老板的“私器”。 现任《明报》总编张健波所言:“老板只看两个数字,一个是营业额,一个是销量。”正是这两个数字决定了报纸反映老板的意图。金庸提出的例子是:报业大王默多克收购伦敦《泰晤士报》(Times)后,资深总编辑罗伯特·埃万斯(Robert Evans)的立论与老板不同,即被解雇。
金庸“主政”时期的《明报》
无论在编辑委员会,还是行政委员会,长期担任家长角色的查良镛都是最高的决策者,《明报》是金庸的《明报》。这与胡仙不懂报纸,从来不进入编辑部很不一样。“万金油女小开”胡仙虽然是个报业业主,但总是勤勉地在豪华的虎豹别墅里为手下记者、编辑的帐单签单,而不是在新闻和政治的领地纵横捭阖,发出自己的声音。即使进入1990年代,虽然《明报》编辑部组织架构庞大复杂,但整体运作仍围绕查良镛而行。
金庸的理想是把《明报》办成全世界最好的中文报纸。他说:“报馆由一个人控制,一个人死了,报纸就不能生存;要是制度化了,即使个人被暗杀,报纸还是可以营运下去,所以我提出制度化。” 1992年2月金庸主动将《明报》的控股权转让给商人于品海。日,于品海取代查良镛出任明报企业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查良镛主政《明报》的年代结束。日,查良镛辞去名誉主席职位。金庸离开的那一天,在偌大的办公室,他将自己的日用品装进纸盒。虽然金庸还是《明报》的精神领袖,但是《明报》已经不再是查良镛的《明报》。
金庸在售卖《明报》前先后与多家媒体机构洽谈,著名的有默多克名下的《南华早报》、《镜报》集团、新加坡的《联合早报》集团和日本的《东京时报》集团等,但最终选择了和自己一样白手起家的于品海。成为《明报》第二代业主的于品海19岁在加拿大办中文手抄报纸;30岁以零成本收购马尼拉希尔顿酒店;后投入网络行业,现任香港联交所上市公司中国数码信息董事会主席。2000年以5.9亿身家位居香港千禧富豪一列。虽然他被金庸看重,但最后还是把《明报》转让出去了。《明报》现任老板是马来西亚人张晓卿。张晓卿买下《明报》时,曾诚意邀请金庸出山,被金庸婉言拒绝。
新闻传媒人王世瑜在谈及《明报》的成功时说:“《明报》的成功,可归功于查良镛个人的远见。由早期以武侠小说的金庸作号召,迈向1960年代以政论闻名的查良镛年代,以至目前上市以企业手法经营《明报》,查良镛成功地将《明报》塑造成一份备受知识分子尊敬的报纸。”在“黄色新闻”和贩卖“三S”盛行的香港,仅有的数份报纸中,只有《明报》走持平、踏实的路线,以客观和忠实的态度作为办报原则。
强烈的爱国心、永远相信自己是对的、政治上的实用主义、个人英雄式的竞争心理,金庸创造了文人办报不但不倒,而且极度成功的历史先河。这在中国新闻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前无古人,后启来者。也正因为这个奇迹,人们怀念金庸主政时期的《明报》。
武侠小说后的又一奇招
抗战后,金庸始到杭州的《东南日报》当记者,4个月后赶上上海《大公报》招聘国际新闻翻译,金庸被录用。1948年,香港《大公报》复刊,24岁的金庸被从上海派到香港,这一派就成就了将“查良镛”变成“金庸”的契机。
  1950年,当金庸的老爸查枢卿在内地被作为“反动地主”批斗时,在香港,金庸也正过着不得意的穷记者的生活。1952年,金庸跳槽到《新晚报》做副刊编辑。副刊负责人罗孚见他“功夫”了得,便请他和另一位编辑陈文统(即梁羽生)写武侠小说连载,于是《书剑恩仇录》一炮打响,金庸从此开始了光辉灿烂的“大侠生涯”。《新晚报》之外,他又开始在《商报》连载《碧血剑》,之后是《射雕英雄传》。
  鲜为人知的是,金庸那段时间还以姚馥兰、林欢的笔名撰写影评文章,还为长城电影制片厂写剧本,《绝代佳人》、《兰花花》、《王老虎抢亲》等,编剧即为金庸(林欢)。其中,《王老虎抢亲》还使他过了一回导演瘾(与胡小峰合导)。
  金庸的武侠小说震动了文坛,具有出色的生意头脑的金庸见有机可乘,就借“大侠武夫”和“威名”创立了自己的报纸,是谓《明报》,时在1959年。
  《明报》是金庸继武侠小说之后创造的又一奇招,但长期为他的“大侠”之名所掩。《明报》创办时,资本仅10万元港币,金庸出8万,另两万为他的中学同学沈实新所出。到《明报》1991年股票上市时,其市值已达8亿7千万,金庸独占六成。1992年,金庸开始卖出《明报》的股份,估计前后可套现10亿以上。
  《明报》初创时,以连载金庸自己的小说《神雕侠侣》为号召。此外,金庸还亲任社论主笔,成为吸引读者的另一块黄金招牌。那时他下午写小说,沉浸在虚构的古代江湖刀光剑影里;晚上则写社论,又在现实的世界中“神雕侠侣”起来。
  几十年来,《明报》的社论一直对社会具有较大影响,不仅备受港英当局关注,甚至也受到内地和台湾的重视。而金庸,也成为海峡两岸都想争取的诤友。
  1962年,受“大跃进”影响,内地有大批人员偷渡香港,被香港警方堵截于上水梧桐山。由于事件敏感,《大公报》、《文汇报》等报都不予报道,《明报》却“莽莽撞撞”,大声疾呼,从是年5月12日起,几乎每天都作头版全版报道。由于这种关注,按现在的话说是“炒作”,《明报》的发行量由万余份飙升到4万份,其真善和勇敢的形像,深入民心。作为选题策划者,金庸的生意头脑和侠义心肠于此又见一斑。
  《明报》一直被香港报界誉为清流,到现在虽然两度易主,仍保持本色。由于经常涉及敏感问题,观点尖锐,立场鲜明,《明报》在金庸主政时踢爆了不少火药桶。金庸本人甚至被一些人骂为“豺狼镛”,列为第二号要杀的人。
  《明报》现在的老板是马来西亚人张晓卿。张晓卿买下《明报》时,曾诚意邀请金庸出山,任名誉主席,但金庸要求有实际的指挥权,想炒谁鱿鱼就炒谁鱿鱼,遂为另一些人不喜,只好作罢。
  前不久,张晓卿邀请金庸到吉隆坡《星洲日报》演讲,租了一架直升机和金庸一起在森林上空游飞,还请金庸在他的大花园里种一棵树。金庸一看,旁边已种两棵,一棵是李光耀所种,一棵是马哈蒂尔所种,而自己独在中间,荣幸得直笑。
  办报纸不同于写那些武侠小说,金庸看得十分实际,实际到抠门的程度。他对《明报》记者,一直实行“微薪制”。他对年轻的记者说,在《明报》工作是他们的光荣,别看就这么一点工资,还有人排队想进来!不过,说得也是,无论谁,只要在《明报》干过,立即会身价大抬,从此不愁。今天,香港报界的一些老大如《苹果日报》社长董桥、《信报》社长林行止、《东方日报》主笔陶杰等,都曾在《明报》干过。
特立独行 《明报》金庸
  金庸给作者的稿费也不高。不少名专栏作家,如张小娴、亦舒等都是从《明报》出的名。《明报》的专栏版极有江湖地位。大报低酬,仍然趋之者众。在《明报》开专栏,是身份的象征。在《明报》都开过专栏,还怕搞不到钱吗?
  不过,也有人对金庸谈稿费。林燕妮现被称为全港最好的散文作家,当初也为《明报》撰稿,要求金庸加稿费。金庸说:“你那么爱花钱,加了又花掉,不加”。亦舒也叫他加稿费,他又说:“你又不花钱的,加了稿费有什么用?”亦舒为此在专栏里骂他。金庸看了,仍笑着说:“骂可以骂,稿照样登,稿费照样一点不加。”
  不过那些闭口不提“加”的,到年底,金庸反而会加一点。这是他性格好强的表现。
  金庸回顾一生,快乐良多,却也有遗憾,就是把时间都花在办报和写小说上了,没有好好做学问,“别人(指他接触的一些外国学者)精通希腊文、拉丁文,德文又好,法文又好,谈到法国史就背一段法文出来,真是不同的,我拍马都追不上了。”他对记者这样说。但他接着又说:“不过没关系。我背一段《论语》、《孟子》、《史记》,他们就不会。”
在家靠自己,出家靠大家~!
主题帖子积分
正八品下征事郎, 积分 3472, 距离下一级还需 28 积分
正八品下征事郎, 积分 3472, 距离下一级还需 28 积分
【人物简介】
令狐冲是金庸小说《笑傲江湖》的男主角,书里,他是华山派的大弟子、是恒山派的掌门人、是日月神教的驸马爷、也是三教九流的盟主,这些称号里面有所谓的正派,也有人们认为的歪道,而令狐冲却游走在黑白之间,看似纷扰,其实却有着另一种洒脱的自由.
【人物故事】
复姓令狐,单名一个冲字。幼时父母双亡,被华山派掌门岳不群收为首徒。衡山派刘正风金盆洗手,众人前去福州。途遇恒山派仪琳受采花贼田伯光胁迫,便与田伯光斗智斗力,身受重伤,被仪琳所救。适逢福州福威镖局大难,岳不群收福威镖局少镖头林平之为徒。刘正风金盆洗手之际,因勾结魔教长老曲洋,被五岳盟主左冷禅阻挠,惨遭灭门。令狐冲巧遇曲刘二人,被授《笑傲江湖》曲谱。因此事涉及魔教,令狐冲违逆师命,被罚面壁思过。机缘巧合,竟得华山前辈风清扬传独孤九剑。后与华山剑宗夺门之人恶斗,内力大伤,桃谷六仙、不戒和尚胡乱医治,近成废人。
白马庙中,使独孤九剑精妙招数,解救师门,却被疑心盗得福威镖局《辟邪剑谱》,连心仪的小师妹亦是如此,一片悲凉。来到洛阳林平之外祖父家中,几经周折,《笑傲江湖》曲谱被当作《辟邪剑谱》,为洗脱冤屈,来到洛阳郊外请熟知音律之人辨识。此番相遇,与奏琴之人结缘,更感人间情谊,多日来此处习琴品酒。一日辞别,却在途中大受江湖中人殊遇,在五霸冈上与群雄聚会。不知何故,群雄纷纷散去,却见当日授琴的“婆婆”。
种种纠缠、恶斗,令狐冲再受重伤,却知这位“婆婆”其实是年轻姑娘,名叫盈盈,一见倾心。此后辗转少林寺,承蒙主持传《易筋经》治疗内伤,又得知已被华山派逐出。令狐冲不愿剃度,毅然离去。无意中与魔教向问天联手,共御正邪强敌,终出虎口,两人义结金兰。为治令狐冲内伤,两人前往梅庄,向问天以琴棋书画珍品为饵,赌梅庄中无人能剑胜令狐冲。无奈,令狐冲五战梅庄好汉,尽皆告捷。梅庄四位庄主垂涎宝物,请令狐冲到梅庄深处囚室与一位任姓前辈较量。向问天从中使计,偷天换日。令狐冲不明不白误入囚室,却习得吸星大法,内伤得愈。令狐冲故伎重施,得以脱困。而任姓前辈竟为魔教前任教主任我行,软硬兼施,邀令狐冲入魔教。令狐冲不愿受迫,愤然离去。途中搭救恒山派众人。再到福建,林平之、小师妹情投意合,形同璧人,令狐冲凄凉不已。撞见《辟邪剑谱》被两位歹人所抢,令狐冲剑杀二人,夺回剑谱,但也受伤颇重。后为师母所救,得知盈盈是魔教任教主千金。剑谱不翼而飞,令狐冲蒙冤不白。
闻恒山派两位前辈被困,令狐冲前去支援,赶走恶敌。回恒山途中,闻讯盈盈被囚于少林,又得衡山派掌门莫大一番话语,决定解救盈盈。赶赴少林,路遇到群雄聚集,令狐冲当上群雄盟主。上少林后,竟见恒山派掌门遭人毒手,弥留之际,定闲传掌门于令狐冲。此后群雄被正派中人围于少林,几次拼杀,无济于事。桃谷六仙误打误撞,发现少林寺密道,群雄得以脱困。令狐冲为探盈盈下落,重返少林,但见任我行、盈盈、向问天三人为正派好手所拦,为救其出寺,令狐冲不得已与岳不群比试,无意中剑伤岳不群。令狐冲回恒山接任掌门,遭东方不败手下暗算。打点恒山一切,令狐冲与盈盈等人赶往黑木崖,一场苦战,险胜自宫习武的东方不败,任我行重任教主。
为阻止左冷禅合并五岳剑派,令狐冲率领恒山派到嵩山。令狐冲难忘旧情,比武中被小师妹所伤。而岳不群竟使出辟邪剑谱的武功,刺瞎左冷禅双眼,夺得五岳盟主。下嵩山,眼见林平之复仇,剑法亦是辟邪剑法。重重纠葛,小师妹丧于林平之之手,师母自尽,令狐冲悲痛不已。恒山派中,令狐冲、任盈盈二人被仪琳之母为难;思过崖洞内,凭借磷光,二人侥幸脱身。任我行再任教主,野心大胜,意欲吞并武林,以盈盈、生死要挟令狐冲。令狐冲及恒山弟子,大义凛然,拒不入盟。幸得天眷鸳鸯,“魔”教易主,一场浩劫就此化解,几十年恩怨尽归尘土。三年后,令狐冲与任盈盈在梅庄喜结连理,但凭一曲《笑傲江湖》,从此归隐……
【人物特征】
令狐冲性格的可爱处,是金庸笔下人物之最,他比杨过多了几分随意,比韦小宝多了几分气派,比乔峰多了几分潇洒。
金庸对令狐冲的外貌是如此描写的:长方脸蛋,剑眉薄唇。而林平之相貌像他母亲,眉清目秀,甚是俊美。主角比配角相貌差上一筹,不太符合满足让人们进行幻想的前提,如果改到二、三流武侠小说里,男主人公多半是帅到天上有地下无,无端就要惹来红颜知己无数的。小师妹岳灵珊本来和令狐冲青梅竹马,情谊深长,即使林平之刚来的几个月里,小师妹对令狐冲的含情脉脉也是明显的,在思过崖似有加深的痕迹;但终究是情郎在后,父纲为先,林平之酷似岳不群的端庄持重、老成内敛吸引了岳灵珊,而令狐冲不仅仅是相貌不如林平之,他的放浪不羁、洒脱过甚反而成了他情场上的最大障碍,为一向崇拜父亲威严的岳灵珊所不喜,芳心许给了林平之。
这一点描写就很难得,脱离了情侠窠臼,深入人性,刻画出有个性有痛苦的个人来,而且金庸写情的笔法也是一绝,转圜曲迂,笔尽情妙,有情人之间的短怒薄嗔、巧言逗喜,都非常到位,能吸引人看下去,任何一本写情的名著,具体到情人之间的细节来说,也不过如此了。
令狐冲的成长是从失恋、蒙冤开始的,自从六猴儿一死,他的人生就被笼罩上了一层阴影。人生烦难事何其多,相信现实生活中的人都曾有被误解、被排斥的感受,金庸不仅能以丰富的文史知识入笔,还带了深厚的生活经验,他塑造人物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把主人公放到人间炼狱去磨练,经历各种人情冷暖和世道鬼蜮,并不像其他武侠作品一样,主人公要么在一个深山冥谷练成绝世武功后,出来便一帆风顺,杀魔头,报血仇,得美女。金庸即使让他的主人公得到奇缘,获得一门武术绝学,也绝对得不到一个一帆风顺的人生,在金庸小说里,武功的成长是一方面,人格的成长又是一方面,这两方面有时候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令狐冲的独孤九剑先成,但他的磨难才刚刚开始,而且正是因为他身负独孤九剑绝学,才一步步受误解,又由于他的浪子情怀、不屈于人的个性,往往有了委屈不去辨白,这不辨白却不似黄老邪高傲清绝,而是带了点自伤自怜自暴自弃的情绪:一面是因为有了失去小师妹之痛,一面是受敬爱的师父误解之痛,一面又是身上怪伤难以告人并不能痊愈之痛,一面又是正邪之争看来让他倍感无聊之故。
令狐冲怀着这四种伤痛,在随师父去洛阳的途中,尝尽了辛酸苦楚,非一般人能忍受,从这方面来说,令狐冲的性格帮了他自己的大忙。虽然他始终忘怀不了小师妹,但是本性却豁达得很,他看清了岳灵珊和林平之相爱的事实后,心下反倒坦然,只想愿岳灵珊过得快活,只要她快活,即使完全忘掉自己也无所谓。所以他还能跟随在华山师弟们身后,跌跌撞撞地跟着走,心中只想着寻回紫霞秘笈,然后在六猴儿墓前自尽便了,这就是令狐冲一个特别的性格特征,试想如果是岳不群和林平之和他易地而处,纵然这两个人也是心机深远、忍辱负重的好材料,但却不会像令狐冲那般豁达,必然会把所受的侮辱和仇恨牢记在心,等到机会爆发。
令狐冲还有个特点,就是开朗随和,喜欢交友,而且不论贫贱富贵正邪,只要合心意的,一律交之。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首先必须健谈、诙谐,有性情,大度,还得有些独门花巧,比如开章里华山派弟子谈到大师兄的时候,提到他的“使出师父所授的气功来,竟不换气,犹似乌龙取水,把大半葫芦酒喝得滴酒不剩”,骗惨了一个老叫化。把这个法门搬到酒肉朋友的桌上去,也一定是讨人喜欢的,会气功的人不少,但是令狐冲却用此来喝酒,真可谓是个性散漫俏皮得紧了。
令狐冲虽然尊敬师父,但是心里却自有乾坤,因为他是个性情中人,性情中人时不时会有散漫之举,有自己一套待人处事的办法,不像岳不群的谋构取巧远远淹没了真性情,所以尽管师徒共同生活了十几年,两人却没有半点相似之处。其实令狐冲和岳不群的矛盾才是贯穿笑傲全书的一条经脉,以他俩为纲,其他的人和情节都是铺陈和旁衍出的枝干,比如左冷禅,任我行,东方不败,都是他俩一个方面的延伸和补充,比如性情和自制,比如正和邪。以这个角度来看,笑傲江湖是一部人性冲突的著作,它表达了两种有重大分别的人生观之间的冲突,而且给了一个似明确却又不明确的结尾。
令狐冲最大的特点是“侠义率真”,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他人品的珍贵。他从不为世俗礼法所拘,只要是自己认为对,哪怕世上人皆反对,他也不为所动。他算不上一个成功人士,出身来历平淡无奇,武功方面虽习得独孤九剑、吸星大法,危急关头以此保命杀敌,但大部分时间却是重伤重病,甚至连一个街边无赖也打不过。令狐冲绝对没有古之侠士最为推崇的“为国为民”的想法与倾向,但也仍令人感动,教人敬畏。因为他性格和感情中完全没有一丝卑劣的地方,他是个最自然的人,从不理会旁人的看法。他痴恋岳灵珊天下知闻,即使在盈盈面前也从不掩饰,爱憎好恶一览无余。任我行在日月神教,旁人谀词,他纵声嘲笑,他毫无心机,从来没有什么使命感、名利心,没有任何“千秋万载,一统江湖”的野心。只须有酒,有音乐,携所爱之人平平淡淡终老一生,便可“笑傲江湖”。
他的侠义精神从不让人感到他是“救世主”。对仪琳、对恒山派、对向问天救是救了,绝没有什么更深一层的目的,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觉,即使对你素不相识、即使对你无甚了解,只是一见之下便倾心相助,毫不犹豫。正邪不分是令狐冲最大的罪名,乱交魔教主义、邪派人士,甚至为人不耻的采花大盗。但在令狐冲心中“正”、“邪”之分却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心中的“正”是品性高洁诚挚、率义情侠之士,至于那些虽表面为正派中人,实则虚伪狡猾、野心勃勃之徒,他从来是不屑、不耻、敬而远之。他可以结交田伯光,却忍受不了“青城四秀”,对绿竹翁礼敬有加,却对金刀王家不理不睬。
令狐冲的感情世界也极为丰富多彩,他与岳灵珊青梅竹马、倾心痴意。小师妹是他心目中最爱之人。对她令狐冲可舍弃一切事,无论武功及至生命。他一辈子最大的梦想就是与小师妹长相厮守。无论什么大违他本愿的事,只要岳灵珊求他,他就不顾一切地去做。即使後来他与盈盈两情相悦结为夫妻,可在他心目中小师妹仍是第一位。假如小师妹回心转意,他肯定会回到小师妹身边。
在他心中,盈盈对他是“恩重如山”。即使到最後,他觉得自己真心爱恋盈盈,但心中未尝不存有报恩之心。只因盈盈一来是圣姑的身份,是任我行之女,江湖豪杰无不对她敬服。美貌绝伦,武功高强。这样之人却在他屡遭不幸、为人厌弃之时如此垂青,自然心存感激。二来盈盈甘愿为他舍弃性命,背叛父亲,数次涉险救他。且明知他痴爱岳灵珊,仍一如既往爱他不渝。可以说令狐冲怎样对岳灵珊,任盈盈便怎样对令狐冲,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令狐冲心中怎会无动于衷。每次想到小师妹,他心中总是酸痛异常,不能自已,而每次想到盈盈,心中却是感激、歉疚。在青纱帐外大路上,似乎他对岳灵珊之情消失了,但真正怎样,却难以了解。
仪琳一直对令狐冲有铭心刻骨的相恋。如果说盈盈爱令狐冲还有所求的话,而仪琳对令狐冲则是全身心的付出。她唯愿“令狐大哥一生一世快乐”。在她心中,令狐冲大哥永远是最重要的。嵩山大会封禅台旁,数千对眼楮都注视着岳不群与左冷禅,只有一对眼楮从始至终都注视着令狐冲。令狐冲对仪琳并非无情,只是这情是怜爱,怜惜,是兄妹之情却非儿女之情。每次想到仪琳,令狐冲总是想自己宁可性命不要,也要保护她周全。盈盈爱令狐冲毕竟还有一个圆满的结局,而仪琳一开始就是一个悲剧。命运、个性注定令狐冲是不会爱她的。就象岳灵珊始终把大师哥当作玩伴而不当作恋人一样。在令狐冲心中,从未想过仪琳当作情人。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感觉、情义是不平等的。
令狐冲是一个坦率真诚、光明磊落的人。女子少心机,对他不加以怀疑,因此对他了解正确;而有心机的人,用有心机的眼光测度他,于是把他全看错了。令狐冲重感情多于重面子、重权势。男人们不明白,不接受,但女性却深能体会,产生共鸣,对他便更增爱心。
令狐冲不是大侠,不是人们常说的大英雄、大豪杰。他是个隐士,是真正出世了。他只是追求自由,不愿受束缚。他爱交朋友,嗜酒如命,爱研习武功、音乐,只有他才真能“笑傲江湖”。
令狐冲在金庸的心目之中,也是一个和其他人物不同的人。在金庸的小说之中,从来也没有一个,用了那么多笔墨写这个人的性格的。不但在令狐冲的言、行之中,表示他的性格,不但在他人对令狐冲的评语中,表现他的性格,而且还主观地去写他的性格。
【倪匡说令狐冲】
在《笑傲江湖》之中,写令狐冲性格的地方,随手翻阅,随处可见:‘......伤的如此厉害,兀自在说笑话。’(207页)
令狐冲爱说笑话,那是他内心不将任何事情看得严重的表现。在令狐冲这样性格的人看来,天下无不可拿来说笑之事,天塌下来,也可以当被子盖。
‘令狐冲于世俗的礼法教条,从来不瞧在眼里。’(212页)
‘说话不骗人,又有什么好玩?’(217页)
令狐冲追求‘好玩’,这是真正游戏人生者才能说的出来的话。
‘你就是口齿轻薄,说话没点正经!’(286页)
这是岳不群骂令狐冲的话,令狐冲是一个什么都不放在心上的人,对他来说,天下根本没有什么事是正经的,说话又何必正经,这种想法,世人目之为轻佻,其实是最看的开的想法。
‘你这小子......必定是耍无赖,使诡计,蒙混了过去。’这是岳夫人对令狐冲的评语,岳夫人对令狐冲了解甚深,是令狐冲的第一知己。
‘大师兄说话行事疯疯癫癫。’(295页)
这是林平之对令狐冲的最早看法,可知令狐冲的言行是如何惊世骇俗了。
‘天性放荡不羁。’(312页)
‘率情任性,不善律己。’(351页)
‘......只有如此胸襟的大丈夫,才配喝这天下名酒。’(370页)
这是田伯光赞令狐冲的话。乔峰再喜欢喝酒,不会和田伯光喝酒吧?令狐冲对什么事都不认真,无所谓,浑然无我,这是最高境界。
‘到了不得已的时候,卑鄙无耻的手段,也只好用上这么一点半点了。’(408页)
 风清杨也是令狐冲的知己,一听令狐冲这样讲,‘大喜’:‘好,好......大丈夫行事,爱怎样便怎样,行云流水,随意所之,什么武林规矩,门派教条,全是放他妈的狗臭屁!’而令狐冲听了风清杨的话之后:‘......这几句当真说到了他的心坎中去,听来说不出的痛快。’这一老一少两人,性情相投,自然一方说出来的话,会打进另一方的心坎中了。
  在这里,有一件事,倒值得提出来一下,令狐冲说:‘到了不得已的时候,卑鄙无耻的手段,也只好用上这么一点半点了。’可是,看毕全书,令狐冲连半点卑鄙无耻的手段也没有用过。
  这是一种很值得提出来讨论的情形。一个人在思想观念上认定了某些事是可以做的,并不一定说这个人一定会去做这些事。
  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都是当时社会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一种约束,有些在某一时期万万不能做的事,在时代社会背景改变之下,变得极其普通,人人都在做。能做不能做,那是一种约束,这种约束对性格上不受约束的人来说,‘只是狗屁一样’。那是对约束的一种反抗,并不一定自己非做不可。如果在思想观念上,也不能对约束有任何的反抗,那是对人性的侮辱。
令狐冲并没有在荣辱关头做过任何卑污之事,后来,在《鹿鼎记》中,韦小宝到是做了一些,韦小宝的作为,完全符合令狐冲的思想观念,却至今被读者非议,真是冤枉之至。
‘他知道我性子太过随便。’(416页)
‘我令狐冲向来不是拘泥不化之人。’(471页)
‘只是此人从小便十分狡猾。’(496页)
岳不群始终认为令狐冲‘狡猾’,令狐冲固然花样百出,但样样是真,岳不群处处作伪,突然有招架不了之感。
生性开朗,光明磊落
‘但愿她将我忘的干干净净,我死之后,她眼泪也不流一滴。’(501页)
这是令狐冲对岳灵珊的希望,他苦恋岳灵珊,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但倒也看得开,为对方着想,宁愿自己‘胸中总是酸楚难当’。酸楚难当,并不是令狐冲看不开,而是任何正常人的正常反应。情关,世上若有人能够勘得破,他早已不是人而是神了。所以令狐冲有时也难免:‘......胸口一酸,更无斗志,当下便想抛下长剑,听由宰割。’(524页)
令狐冲本来就不是很有斗志的人,随便来,随便去,无拘、无束,弄个斗志放在心中,将自己作斗志的奴隶,所为何来?
‘暂受一时委屈,又算得什么?’(531页)
又有什么是‘算得什么’的?有了委屈,连解释也懒得去解释,令狐冲之可爱,至于极点。
‘令狐冲对这件事其实并不介怀,淡淡的道......’(543页)
令狐冲输了钱,叫几个小无赖打了一顿,打的鼻青脸肿,他一样不放在心上。
‘弟子自知命不久长,一切早已置之度外。’(562页)
‘阁下性情开朗。’这是任大小姐对令狐冲的第一句评语。一个垂死之人,还能给人以‘性情开朗’的印象,舍令狐冲外,谁有此能?
‘想是因他胸襟豁达之故。’(565页)
这是绿竹翁的评语。
‘令狐冲生性本来开朗。’(567页)
金庸借任盈盈之口说‘开朗’,还嫌不足,又用作者主观之笔再强调一次。
‘知他素来生性倔强。’岳不群的评语,‘狡猾’之外,还有‘倔强’。
‘生死置之度外,确是大丈夫本色。’(592页)
令狐冲自己说了生死置之度外之后,又借平一指的口这样说。
‘每个人到头来终于要死的,早死几年,迟死几年,也没多大分别?’(624页)
这是令狐冲自己对生死置之度外的复述,字句不同,意思是完全一样的。
令狐冲并不是说算就算,而是真的不在乎,将自己的血去给老不死喝。
‘他生性倜傥,不拘小节。’(656页)
这是作者的主观评语。
‘他生性不羁,口没遮拦。’(719页)
也是作者的主观评语。
‘心中一荡,便凑过去在她的脸上吻了一下。’(720页)
真是‘不羁’、‘不拘小节’之至。这种事,金庸笔下人物,除了令狐冲之外,只有韦小宝会做,这两人性格颇有相近之处,韦小宝性格在金庸笔下形成之初,不知金庸有没有想到过令狐冲?
令狐冲韦小宝两人性格有相近之处,两人若能相遇,一定成为莫逆之交,相互之间的每一句话都可以说到对方的心坎中去。但是,韦小宝和令狐冲,又是截然不同的。写小说,最难是写两个性格相近的人而将之写的截然不同,金庸在令狐冲和韦小宝这两个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明报揭露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