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想三国反震介绍封,围什么意思

福和围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福和围位于以东,与仅一河之隔的杨屋场村(东经:114°56'34.8&,北纬:24°50'52.1&),始建于清朝咸丰、同治年间(公元1860 年前后),系徐氏第十六世徐绍禧所建,最多可以住30 户。徐绍禧字福山,号蔼和,故名“福和围”。
福和围内容简介
福和围位于龙南县关西镇关西村杨屋屋场,与关西新围一河之隔,依山傍水,建筑风格独具特色,属关西圩镇境内围屋群中的一座小围。先前,杨姓居于此,新以称杨屋屋场。杨姓外迁后,徐姓迁入,曾居30多户,170余人,历经20余代。
福和围文化理念
此围于民国时期创办过书院,土改期间曾作过全村人学习的场所和娱乐活动中心,保存完好。大门左侧炮楼天面有损。围屋不仅具有防御功能,而且依风水原理,集家、祠、堡为一体,还增强了生活、娱乐、休闲功能。院落、阶檐均用鹅卵石铺就地面,至今保存完好。院内非常整洁,院内及屋内十分讲究采光、通风、排水,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福和围历史沿革
福和围建于清嘉庆年至道光年间,由关西名坤徐绍禧所建。占地近1600平米,长宽均为39米,墙高9米,厚1米,墙体用青砖砌筑外,四周均用毛石精工细砌。祠堂和厢房相对独立,建筑格局没讲究中轴对称性,四周二楼有走马楼可来回运动,地面檐阶相连。
阳春三月,伴随着几缕春风,明媚的阳光,顺着新筑的水泥路,来到了修葺一新的福和围。东风似剪,翠竹如林;细柳似烟,桃红如云。凝望福和围,宛如一个打扮得杏羞李惭,莺娇燕妒的蓝袖翠巾的客家妇女,又仿佛是一个披着盖头的新娘。走近福和围,只见围屋随狮形山势而建,略呈正方形。
从正门地入福和围,就像回到了童年时光,有一种熟悉而陌生之感在儿时的记忆里,围屋历经风雨,多处坍塌受损,斑驳陆离,但里面非常干净整洁,四通八达的巷道,成了与小伙伴们捉迷藏的好去处。如今,新农村建设的春风,给古老的福和围披了盛装。围屋大门装饰一新,两旁镶嵌的对联格外醒目:“甲第更新恢祖德,文明重启振家声”;为了充实客家文化,2007年开设的“农家书屋”、“客家民俗展览馆”,成了人们学习参观的新场所;修筑的游步道、休闲亭、观景台,成了游人休闲漫步的新景观。
走出福和围的后门,眼见一片艳如红霞的桃树林,微风徐来,碎花如雨,花瓣携带着久蓄的期待,如花间的精灵翻飞起舞,留下轻盈的美丽。“客路那知岁序移,忽惊春到小桃枝”,桃花优美的姿容,妍丽的色彩,勃勃的生机,引来天南地北的游人。“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目闭,构花绕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面对盛开的桃花,淋浴着和煦的春风漫步,仿佛到了《桃花源记》里的仙境一般:“红树青山斜阳古道,桃花流水福天洞地”。置身于醉人的琅苑仙葩,愉悦着尘世烦心,不觉心胸坦荡,超凡若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幻想三国反震介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