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一部游戏,是一辆坦克多重在房屋接人送到飞机下面,然后救走!中间有很多发导

有一部电影我忘记名字了,里面有一个场景是一辆坦克从空中落下来,然后在空中开炮来移动,这是什么电影?_百度知道
有一部电影我忘记名字了,里面有一个场景是一辆坦克从空中落下来,然后在空中开炮来移动,这是什么电影?
我有更好的答案
天龙特工队
好像我刚才的问题也是你回答的吧
他们几个的飞机被轰坏了,然后开着坦克冲了下来,用炮弹调整位置落到了湖里。
我喜欢看电影。
采纳率:54%
泰坦尼克号吧
1条折叠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一部电影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
&&&&&&&&&&&&&&&&&&&&&&&&&&&&&&&&&
(63)(41)(55)(121)(79)(36)(24)(21)(24)(9)(33)(72)(4)(99)(25)
1969323152373217121711823
193311954919562
张帆(-)原名张执中,生于上海浦东周浦镇。1935年,年仅13岁的张帆考进明月歌舞团,由黎锦晖改名为张帆。她和白虹、黎明健(即郭沫若夫人于立群)等同台演了三部儿童歌舞剧:《葡萄仙子》《花生米》(饰白虹的女儿)《小小画家》,一时轰动了大上海。后来“明月歌舞团”易名“大中华歌舞团”。张帆随团到香港地区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越南、柬埔寨等国家巡回演出,受到当地侨胞欢迎。起,1938年,黎锦光加入百代唱片公司担任作曲,张帆开始灌录唱片,她的首张留声唱片是百代的副牌丽歌出版的《满场飞》,此后张帆陆续灌录了十余张个人留声唱片,包括《臭虫歌》﹑《桃花朵朵红》﹑《我还有一线希望》﹑《朦胧月》﹑《苏堤春晓》﹑《贺新年》﹑《我要梦见你》﹑《我的心》﹑《荒野的花朵》﹑《水上鸳鸯》﹑《新月上草原》﹑《家乡》﹑《满场飞》﹑《夜里厢》﹑《暖昧的爱》﹑《村姑之恋》﹑《针线本相连》﹑《叹烟花》﹑《故乡曲》、《女大当嫁》(姚敏/张帆)《昨夜醉了》、《郊游曲》、《玫瑰花》、《无语问苍天》及《唯一爱的路》等。
1939年底经白虹介绍,张帆进入新华影片公司演员训练班。半年后,张帆成为新华正式演员,签署了3年拍片合同。她先后在上海新华影片公司、中联、华影公司、上海益华、大风、兰心电影厂担任演员。20世纪40年代初,新华影片公司拍了一部根据英国女作家奥斯汀的小说《傲慢与偏见》改编的电影《四姐妹》。张帆在片中演老三,这部电影一炮打响,四个女主角享誉上海影坛。接着该片导演李萍倩专为张帆写了一部故事片《天外笙歌》。1945年,张帆与徐一亢共偕连理,婚后育有一子四女。1949年上海解放以后,张帆随丈夫一同参军,在南京军区前线话剧团担任演员,1956年张帆在四幕话剧《杨根思》中饰来喜妻,获第一届全国话剧会演演员三等奖。1958年,张帆调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文革”中,张帆被打成“黄色影女”关进“牛棚”,遭到无休无止的批斗。她丈夫徐一亢(八一厂编剧)也因出身资本家,被押送甘肃劳动改造。&
从影几十年,张帆塑造银幕、荧屏形象60余个,在国内电视剧事业刚刚起步的时期,张凡因主演电视系列剧《多棱镜》中的清洁工人,受到了广泛的好评。之后她陆续参演过30多部电视剧。电视剧《重负》饰王大妈和《继母》饰姥姥被提名第三届电视剧“飞天奖”优秀女配角候选人,1987年她在《四世同堂》中饰马老寡妇(导演语:比老北京还老北京)获第一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学会奖。
张帆和龚秋霞
张帆和王丹凤
张帆和陈琦
张帆和陈琦、王丹凤
左起:陈娟娟,张帆,陈琦,龚秋霞
百代百年系列17《龚秋霞、张帆、陈琦、陈娟娟四姊妹》
1948年《星期日画报》第十三期
1961年3月,八一厂演员剧团演员到21军参加部队“两忆三查”活动留影,1排右3张帆
1排左起:马晨曦、李小青、曲云、师伟、金青云、张帆、关素贞、王晓棠
2排左起:袁霞、田华、21军副营长、教导员、李力、21军营长、营部管理员、安琪、黄焕光
3排左起:石存玉、言小朋、张勇手、李久芳、刘炳章、谢万和、孟庆芳、李辉建、于纯棉、翟春华、桑平、张亨利、刘教基、刘江、陈瑶
4排左起:李炎、贾士宏、杨成轩、张璋、朱启、邢吉田、张善甫、霍德集、王连海、白钢、周正禹、刘磊
1962年6月23日,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全体人员参加在北京西直门内总政招待所举行的授予军衔仪式。挂衔后,剧团全体演员和授衔的领导合影留念。
1962年6月23日,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全体人员参加在北京西直门内总政招待所举行的授予军衔仪式。挂衔后,剧团全体演员和授衔的领导合影留念。2排右2张帆&
前排左起:厂长陈播、宣传部副部长陈其通、总政副主任傅钟、政委张景华、副厂长王牧
中排左起:张璋、高宝成、杨成轩、胡晓光、刘炳章、刘季云、于纯棉、曲云、马晨曦、陈瑶、张帆、石燕
后排左起:王心刚、张良、赵汝平、桑平、贾士宏、谢万和、孟庆芳、李辉建、张亨利、张善甫
1964年,八一厂演员慰问海岛战士。
前排左起:曲云、杨雅琴、马晨曦、吴凡、李小青、田华、张帆
后排左起:张良、谢万和、张维佳、言小朋、朱启、贾士纮、孟庆芳、邢吉田
1960年代,八一厂演员剧团合影,2排左起:5王苹、6袁霞、7张帆、12田华、13林默予
徐一亢、张帆夫妇
2001年年底,新加坡“老歌俱乐部”邀请张帆和黄飞然作为嘉宾到那里和20世纪30年代老友相会,他们的演唱吸引了很多的歌迷,新加坡《新民日报》头条新闻刊登了演唱活动。
2004年,张帆与曲云、袁霞、师炜、沈华芬作客央视国际《精彩十分》主持人:八一电影制片厂拍的战斗片居多,作为八一厂的演员不会打枪是不行的。袁霞:我打枪还可以。张帆:除了打枪还要学游泳,骑马。
艺海扬帆七十二载歌影长留传&& 军涯勤奋五十七年品格永难忘
日,张帆在家中接受一位上海记者的长途电话采访,忆及当年上海百代唱片和周璇时,突然发病不幸去世。
张帆电影作品
1940年电影《女鬼》饰配角(华成,)
1940年电影《》(又名《》)饰配角(华成,
1941年电影《续集》饰宋丹萍遗子钟雯英(中国联合影业公司『国联』,编导)
1941年电影《江南小侠》饰阿香(新华,演)
1941年电影《生路》张帆饰教员之女(华成,编导李萍倩)
1941年电影《一串珠》饰(国联,演陈翼青)
1941年电影《上海淘金记》张帆饰丁玉琴(华成,)
1942年电影《小老虎》张帆饰(国联,编导岳枫)&
1942年电影《春》张帆饰三妹高淑华(中华联合制片股份有限公司『中联』,编导杨小仲)
1942年电影《秋》张帆饰三妹高淑华(中联,编导杨小仲)
1942年电影《》张帆饰配角(中联,导演/等)
1942年电影《万世流芳》张帆饰(中联,导演///)
1942年电影《四姐妹》张帆饰三妹李秀华(中联,编导李萍倩)
1943年电影《万紫千红》张帆饰(中华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华影』,导演方沛霖)
1944年电影《步步高升》张帆饰(华影,导演,编剧裴冲。演员/&)
1944年电影《银海千秋》张帆饰(华影,集锦式影片。导演岳枫)
1944年电影《天外笙歌》张帆饰孤女阿莲,演唱《唱不完的郎》《玫瑰花》等全部插曲(华影,编导李萍倩)
1944年电影《红楼梦》张帆饰紫娟(中华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华影』,导演卜万仓)
1945年电影《哭声泪痕》张帆饰女儿(华影,导演)
1947年电影《四美图》张帆饰(香港大中华电影企业有限公司/现代影业公司,编导胡心灵)
1948年电影《情天劫》张帆饰李敏(大风,导演裴冲)
1948年电影《相思债》张帆饰罗洁夫表妹罗小燕(上海实验电影工场,益华,导演胡心灵)
1948年电影《悲天悯人》张帆饰(&
1948年电影《子夜歌》张帆饰女主角(大风,导演)
1951年电影《患难夫妻》饰(导演)
1957年电影《寂静的山林》张帆饰邻居(长影,导演朱文顺)
1958年电影《返老还童》张帆饰病人(八一,导演王冰)
1958年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张帆饰邻居(八一,导演王苹)
1959年电影《江山多娇》张帆饰巧芝(八一,导演王苹)
1959年电影《海鹰》张帆饰村民大娘(八一,导演)
1963年电影《怒潮》张帆饰刘月秀(八一,导演史文炽)
1965年电影《秘密图纸》张帆饰周妻(八一,导演郝光)
1974年电影《闪闪的红星》张帆饰大娘(客串)(八一,导演李昂/李俊)
1975年电影《雷雨之前》张帆饰(八一,导演李文虎)
1983年电影《再生之地》张帆饰伊藤妻(八一,导演严寄洲/杨光远)
1983年电影《夕照街》张帆饰石头妈(北影,导演王好为)
1983年电影《路》张帆饰老大妈&(福建,导演陈立洲)
1984年电影《老板哥和电妹子》张帆饰风林娘&(八一,导演杨光远/赵继烈)
1984年电影《点燃朝霞的人》张帆饰水命婶(长影,导演)
1986年电影《破袭战》张帆饰大娘(八一,导演郑治国/于业华/李三义)
1986年电影《最后一个冬日》张帆饰驼母(潇湘,导演吴子牛)
1986年电影《湘女萧萧》张帆饰姨婆(北京电影学院青影,导演谢飞/乌兰)
1986年电影《月牙儿》张帆饰(北影/辽影,导演/徐晓星/邢丹)
1986年电影《山林中头一个女人》张帆饰大娘(客串)(北影,导演王君正)
1988年电影《寡妇村》张帆饰四德的母亲(珠影,导演王进)
1988年电影《阴阳界》张帆饰三多娘(福建,导演吴子牛)
1989年电影《夜盗珍妃墓》张帆饰鄂母(天山/澳门蔡氏兄弟影视公司,导演蔡元元)
1990年电影《北京,你早》张帆饰邹母(北京电影学院青影,导演)
1994年电影《凤凰琴》张帆饰英子娘(天津/潇湘,导演何群)
张帆电视作品
1982年电视系列剧《多棱镜》张帆饰清洁工人(中国广播电视艺术团电视剧团)
1982年电视剧《重负》张帆饰王大妈()
1982年电视剧《继母》张帆饰姥姥(中央电视台录制,导演)
1985年28集《四世同堂》张帆饰马老寡妇(北京电视剧制作中心,总导演/导演史可夫/蔡洪德/史宪富)
1989年5集电视剧《那五》张帆饰云奶奶(总导演谢添/导演杜民/罗国良)
张帆话剧作品
1949年四幕话剧《战线》(电影《南征北战》前身)张帆饰C角二妮子(华东军区三野解放军剧院,导演白文)
1950年四幕五场话剧《同盟者的真面目》张帆饰英国女人傑茵·柯洛斯比(华东军区三野解放军剧院,导演王啸平)
1952年独幕话剧《为了和平》张帆饰群众(华东军区三野解放军剧院)&
1955年独幕话剧《刘莲英》张帆饰细纱女工(南京军区前线话剧团,导演王啸平)
1956年五幕七场话剧《同甘共苦》张帆饰护士华云(南京军区前线话剧团,导演陈铮)
1956年四幕话剧《杨根思》张帆饰来喜妻(南京军区前线话剧团,导演漠雁)
张帆留声歌曲
满场飞(1938/百代-丽歌)
叹烟花(1940/百代-丽歌)
玫瑰花(1944/胜利)
唱不完的郎(1944/胜利)
臭虫歌(1948/百代)
桃花朵朵红(1948/百代)
我还有一线希望(1948/百代)
贺新年(1948/百代)
朦胧月(1948/百代)
无语问苍天(1948/百代)
我要梦见你(1948/百代)
苏堤春晓(1948/百代
歌曲《满场飞》 包乙词 /金钢(黎锦光)曲, 张帆演唱,上海百代(丽歌)唱片公司出品
(根据网上资料整理)
&清代曾在昆明湖建“水师”,水兵驻扎之处被称为船营。
& &因京雄城际李营至新机场段将于明年9月开通,大兴李营开始引人注目。众所周知,在北京的地名中有很多“营”,据粗略统计,仅城区和近郊区内,至少有一两百个称营的;其中仅大兴区地名中至少有60个以上带营字的,李营便是其中一个。这些不同的营,各有其与众不同的故事。
&&&&李营原是闯王军营
&&&&李营村不大,据上世纪90年代出版的《北京市大兴县地名志》记载,全村仅123户,666人,均为农业人口。但村的历史不短,至少在明末清初时已出现。据传,明末闯王李自成率领的大顺军攻打北京,其属下大将李明兆曾率部下驻此,故称之为李家营,简称李营。李自成做了几十天的皇帝,就被吴三桂和清兵赶出了北京,李明兆扔下士兵夺路而逃,但留下的营盘成了村落,士兵成了居民,于是李营之称保留下来。
&&&&说起李营来,大家似乎有些陌生,但提起“白水羊头”就不陌生了。据考,李村的原始居民来自陕西,系李自成的嫡系部队后代,与闯王同宗,他们喜欢吃羊肉,白水羊头就是他们按祖传做法制作的佳肴。三百多年来,村民农闲时把制作、贩卖白水羊头当成了副业,使白水羊头成为了京城名小吃,李营成了白水羊头的正宗发源地。故而有《竹枝词》赞曰:“燕京十月冷朔风,羊头上市味无穷,盐花撒得飞如雪,薄薄切成与纸同。”
&&&&北京地名中的“营”,与军事有关的为数不少。像密云的檀营、怀柔的鹿哨营等,原来都是满蒙八旗的驻防地。再如城区内有不少以弓匠营、铁匠营命名的胡同,并非是有铁匠作坊和铁铺的缘故,这些弓匠和铁匠是为军队服务的,在冷兵器时代是重要的兵种之一。弓匠负责打造、修理弓箭,铁匠负责打造、修理刀枪剑戟、斧钺勾叉及头盔、铠甲乃至战马的马掌铁等。火器营、健锐营、养马营、校尉营等,无须解释,从字面上就可以知道它们与军事有关。至于什么北上营、北下营、东营、西营、王四营等都是驻军兵营演变而来。
&&&&城里的营大多成为胡同名称,而城外的则成村庄名称,在历史上这已形成规律。朝阳区的常营目前是个很大的乡镇,其名源自明代,明初时徐达手下大将常遇春的部队就驻扎于此。朝阳区的孛罗营历史更是悠久,现代人不知道孛罗为何物或何其人也,其实它是元代一个蒙古大将的名字。据《二十五史·元史》记载:“孛罗帖木儿,字国宾,高昌人,答失八都鲁之子也”。
&&&&海淀的船营来源于水师
&&&&在北京“营”中有典故历史的不胜枚举,像海淀的“船营”就有一段历史。比较搞笑的是,船营之名竟来源于清朝所谓的水师。
&&&&船营村在四季青乡,据《日下旧闻考》等史料记载,乾隆十五年(1750年)清廷在清漪园昆明湖上“设战船,仿福建广东巡洋之制,命闽省千把教演。自后每逢伏日,香山健锐营弁兵于湖内按期水操”。乾隆是个好大喜功的皇帝,在小小的昆明湖中操练水师,多少有些滑稽可笑。但他是“金口玉言”,无人敢不听从,于是从南方诸省调来不少人充当水军,他们的住处被称为“蛮子营”,1884年中法战争之后,清廷又在此建“东洋水师营”,在这里停船和修船,并将蛮子营改为了船营。
&&&&所谓的东洋水师营只是纸上谈兵,兵丁们主要任务是与船和水师无关的种稻。这些兵丁来自盛产稻米的南方,造航、修船并非行家里手,但他们种起稻来轻车熟路,并培育出贡米“京西稻”。如今船营徒有其名,但船营的历史不可遗忘。
&&&&在昆明湖诞生的“水师”还真不少。1887年1月,清廷的皇家海军学校——水师内学堂正式成立,因学堂坐落在昆明湖附近,又称为昆明湖水师学堂。昆明湖水师学堂隶属于神机营,设总办1人,提调1人,洋文教师3人,中文教师2人。因主要目的是培养海军军官,只设驾驶一个专业,学期5年,科目包括“西法测算、天文、驾驶诸学”。学生从由八旗子弟组成的健锐营和外火器营中挑选而出,首期录取40人。学生除正常学习外,还担负着驾驶火轮船拖带御船的任务。由于昆明湖水师学堂成立较晚,仅培养出一批学生(甲午战争后1895年学堂被裁撤)。
&&&&名不副实的“营”在北京也留下了一些,像老崇文区曾有条“珠营”的小胡同,其实应该是“猪营”。猪营在东花市,猪营的名称至少在清乾隆年间已出现,当时称猪营儿。营后有儿话音,表示这个营不大,或者叫着亲切,大概在1933年时改为了珠营。这条胡同很短,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城市改造中已拆,在珠营原址上盖了楼房。像朝阳区的红军营与革命年代的工农红军无关,它原称黄军营,曾是汉军镶黄旗的营地,1966年时被改为红军营。该区的勇士营也与勇士无关,它只是清代“巡捕五营”之一。“来广营”也不是来历很广的意思,它是清代蓝旗营的转音而已。
&&&&明初移民村称为“营”
&&&&北京的“营”多,个个有故事、有典故、有来源,而大兴的营更有特色,其中许多营历史上与山西关系密切。如留民营就是明永乐年间山西洪洞县移民至此形成的村。因当年有流民之意,故称流民营,清代改称为留民营,并一度讹传为柳木营。
&&&&留民营属长子营乡辖管,据考,长子营是永乐年间从山西长子县移民至此成村,分上、中、下长子营村。长子营乡的蒲州营(有南、北蒲州营两个村)是从山西蒲州移民而来;而附近的河津营的原始居民来自山西河津;窦营来自洪洞县,因窦姓居多,故称窦家营;靳七营村民祖上来自太原;潞城营村民来自山西潞城县;山西沁水县明初移民到京后的村居为今天的沁水营;赵县营村民来自山西赵县,故名赵县营,又因董姓人多,又称董营。其他如郑二营、山西营、辛庄营、罗奇营、大小皮营、潘铁营、韩营、大同营、包头营等都与山西大槐树移民有关。
&&&&元末明初,北京与河北地区因久经战乱,人口大量减少。为了充实人口,明朝决定从山西往河北移民,在大槐树下聚集之后,由军队押送,这可能与“营”的形成有关。山西移民到大兴后形成的村落以“营”为名,所以这里的“营”与村庄是一个含义,但每个“营”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亦是人们研究洪洞大槐树移民史的不可或缺的史料。北京自古以来就是移民城市,而且本地人口稀少,为了维持城市的繁荣和文明程度及正常运转,历朝历代都要大量外来人口填充,大兴的各个与外省人有关的营,恰恰是历史的佐证。了解“营”史,可古为今用,益处不少。
&&&&通州的“营”与漕运有关
&&&&在明清时代,通州的地位就举足轻重,是拱卫北京城的重要门户。因此通州区有二十余个称“营”的地名,这些“营”理应与漕运或驻军有关。像通州镇里的上营就与漕运关系很大,按《北京市通县地名志》云:“明、清漕运兴盛时,南方诸省随船而至的运夫多居此地,因带有南方口音,故曾名‘蛮子营’。1946年前后,因带有歧视南方人之意,更今名,以示北上运夫曾上岸居此。”
&&&&胡各庄乡有大营、小营的村庄,它们在明代已形成,从史料上看,这些村庄的前身都是明代兵营。台湖乡的玉甫上营、西下营、东下营亦是明代遗留下的古村,而且亦与明代曾驻军有关。至于台湖乡的“外郎营”则是另外的故事,它亦是明代成村。据当地传说,明代南方大户人家方姓某人从外地迁徙该地建村营田,极富一时,并且以钱买得“员外郎”头衔。后来此地形成村庄,称“员外郎营”,清代简称“外郎营”并沿用至今。老宣武的大小外廊营,其实也是外郎营的含义。
&&&&除与营房等有关,通州有些营与行业有关。如柴厂屯乡有一村庄名为“熬硝营”。此村在明代已成村。村民来自山西,以王沈杜曹四姓为主。他们最初住在小河之东,村名一度称河东屯。因此地地势低洼,为重盐碱区,粮食产量低,人们便以熬硝补生活之不足,故称为熬硝营。硝是工业原料,是制皮革、造鞭炮不可少的原材料。因土地欠佳,此村粮食亩产曾是通州区平均亩产最低的村。近年发展副业,全村走上了富裕道路。在通州镇上有个“出师营”,名字很有趣,有些人以为与诸葛亮的《出师表》有关,殊不知,这是一个谐音地名,原来称“厨子营”、“厨师营”,1949年前后才改为“出师营”了。
&&&&现在北京的营都成了历史,玉泉营、菜户营、高丽营等所有的营几乎无迹可寻了,只是保留在地名中,但是这些“活化石”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财富,这是值得今天的北京人为之庆幸的。新一轮的北京地名志将要编纂,希望能将“营”留下来,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张双林)
  根据史书记载,足智多谋的诸葛亮的确发明过“木牛流马”这个运输工具。建兴九年至十二年(231年~234年),诸葛亮在北伐时使用过木牛流马,为蜀国运送了十万大军所需要的粮食。但是,这个神奇的运输工具到底是什么样的,又是用什么材料制作而成的?
  陈寿在所著的《三国志·诸葛亮传》中说: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于(建兴)九年(公元231年),以木牛运,粮尽退军。十二年(公元234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三国志·后主传》也记载道:(建兴)十年(公元232),亮休士劝农于黄沙,作流马木牛毕,教兵讲武。
  而《三国演义》更是将木牛流马叙述得绘声绘色、活灵活现。在第一百二十回《司马懿占北原渭桥,诸葛亮造木牛流马》中,描写了诸葛亮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威震中原。在这些战役中,多亏诸葛亮发明了一种十分神奇的新式运输工具,名为“木牛流马”,才解决了几十万大军的粮草运输问题。从记载中可以看出,这种运输工具比现在的还要先进,因为它不需耗用能源,更不会造成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是非常环保的交通工具。
  据传,木牛流马最远可以追溯到春秋末期。根据王充在《论衡》中的记载:鲁国木匠鲁班就为其母亲巧工制作过一台木车马,而且还是“机关具备,一驱不还”。
  而诸葛亮所制造的木牛流马则是用来运送粮草的,它究竟长什么样子,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自古以来都是莫衷一是,说什么的都有。在《诸葛亮集》中是这样记载的:“木牛者,方腹曲头,一脚四足,头人领中,舌著于腹。载多而行少,宜可大用,不可小使;特行者数十里,群行者二十里也……牛仰双辕,人行六尺,牛行四步。载一岁粮,日行二十里,而人不大劳。”虽说此段文字对木牛的形象作出了细致的描绘,但由于没有任何实物或是图形存留下来,后人仍是无法进行制作。
  众多学者对木牛流马也是有着多种解释的,至今仍是众说纷纭。众人认为以下三种解释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
  第一种解释,认为木牛流马是普通单轮木板车。
  据明代王圻所著的《稗史类编》一书认为,这种木制的单轮车在汉代被称为鹿车,后经诸葛亮加以改进后称之为“木牛流马”。
  《太平御览》卷七七五中所引的东汉学者应劭的《风俗通》,是最早记载“鹿车”的典籍。书中写道:“鹿车,窄小裁容一鹿也。”通过这种说法可以得知,诸葛亮的“木牛流马”其实也是在鹿车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和后来的单轮车没有多大区别。
  据考古发现,在四川的渠县曾出土的东汉无名阙背面就带有单轮小车的浮雕,还有燕家村东汉沈府君阙背面的独轮小车,这些浮雕可能就已经向世人大致再现了“木牛流马”的模样。而且这两种单轮车都很特别,车形似牛似马,具有独特的运输功能。
  有学者认为,三国时期,蜀汉地处西南方向,那里马匹有限,而且多数用于作战。所以运送粮草的事情自然就会落到人力上面,如此一来,普通的独轮推车“木牛流马”便应运而生了,并在战争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至于“木牛流马”称呼,也许就是根据其形状而定的吧。木牛流马并不是什么奇特的发明,只是一个普通的单轮木板车而已。
  第二种解释,认为木牛流马是一种很神奇的自动机械。
  陕西省汉中市勉县黄沙镇的史料中记载,这里曾是诸葛亮制造木牛流马的地方。据考证,诸葛亮在八年北伐中,木牛流马就被用过三次,而其木牛流马就是从黄沙镇出发的,走过二百五十公里的栈道,才到达前线祁山五丈原。据当地的老人描绘,传说中的“木牛流马”是用木头做的马头,并由其他零星的小块组成马身子,再装上马腿,在肚子中间安上了齿轮,木马后边有一个扳手,操作比较方便,一压便可走一步,再一压又走一步。从这个传说中我们可以看出,木牛流马已经运用上了齿轮。《南齐书》、《太平御览》和现在的《词源》中提到,在三国时期,运用齿轮原理制作机械,已经是屡见不鲜的事情了。代表作有东汉毕岚所做的翻车,三国韩暨所做的水排,魏国马钧所做的指南车等。
  据《南齐书传》记载说:祖冲之“以诸葛亮木牛流马,乃造一器,不因风水,施机自运,不劳人力”。说的是祖冲之在诸葛亮木牛流马的基础上,又造出了更先进的的自动机械。但是令人遗憾的是,祖冲之也没有留下任何关于这个自动机械的只字片图。
  第三种解释,认为木牛流马分别是四轮车和独轮车。
  宋代典籍《事物纪原》卷八认为:“木牛即今小车之有前辕者;流马即今独推者是,而民间谓之江州车子。”是一种四轮车。《事物纪原》是宋代高承编撰的一本书,专门记载事物原始之属的。这本书“自博弈嬉戏之微,鱼虫飞走之类,无不考其所自来”,作者的考证很具有权威性,所讲之说也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另一种说法是《中国通史简编》的作者范文澜所解释的。他认为,木牛是一种人力独轮车,有一脚四足。这里所讲的一脚就是一个车轮的意。四足,说的就是车旁前后装的四条木柱。流马是改良的木牛,前后四脚,也就是人力四轮车。虽然尺寸与古代的木牛流马不太相同,但工作原理应该是差不多的。木牛的载重量比较大,行进缓慢,比较适合在平缓的道路上运行;而流马则是专门用于山区运输的工具。
  上述的几种观点究竟哪一种解释才是最符合木牛流马的原貌呢?这仍需后人去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了。
  《》当当独家附赠明信片,5折热卖,售完为止!~
(1882---1940)
張善孖(善子)先生生平
張正蘭,號&澤,&字&善孖(善子),常署名&虎癡,&虎公,&虎知。日出生於四川省内江縣&日病殁於陪都重慶市享年59嵗。
& 張善孖先生的父親張懐忠先生,母親曾友貞女士。
& 張善孖先生有兄弟10人,他排行第二;成年只有四兄弟,其他早殁。
&&&&&&&&張善孖先生是雙胞胎中的弟弟,其字&善孖就表明了他是雙胞胎。他的哥哥生下來就死了。所以,張善孖先生雖然排行二,實際上是兄弟中的老大。同時,他也義不容辭地承担起闗照和管理張氏大家庭的義務和責任,赢得全家人的信任舆尊重。特别是在其尊人張懐忠先生仙逝之後,“長兄當父”,張善孖先生就成為整個張氏大家庭的支柱和家長,一言九鼎,恩威并施,大家都很敬畏他和聼從他的指令。張善孖先生對幾個兄弟都很友愛闗心,但是更加疼愛和栽培學畵的八弟張大千先生。
&&&&&&&&三弟張正齊,號&信,字&麗眨督涃Q,著名商賈。
&&&&&&&&四弟張正學,號&楫,字&文修,四川四大名中醫之一。
&&&&&&&&八弟&張正權,號&權,字&爰,季爰,大千,天資超强,勤奮過人,精鍳賞,富收藏,擅詩詞書畵,世界著名書畵家。
&&&&&&&&張善孖先生&崇尚中華文明國學六法,忠孝為本,仁愛為源,重諾輕金;禀性剛烈,任侠好義,熱衷公益,愛憎分明,嫉惡如仇;有自信心,有魄力,庶民責任感强,民族自尊心强,國家尊嚴感强,國際正義感强。
&&&&&&&&張善孖先生早年留學日本,参加孫中山组建的中國同盟會,成為川籍首批會員之一,與黄興、廖仲恺、何香凝、于右任、張羣(岳軍)、許世英、張治中、熊克武、楊滄白等過從甚密。返國之後,積極参與四川保路邉雍头磳β宓母锩&而後,善孖先生追隨孫中山改组同盟會為國民黨,遂為國民黨元老之一;再後,参與反袁(世凯)稱帝覆辟的革命。曾被清政府和袁世凯通缉、抄家、追杀。
&&&&&&&&在国民政府时期,曾风云军政,任过少将旅长、县长、总统府咨议等职。1926年,张善子弃官挂印而回归艺术,开始属于他真正意义的职业画家艺术生涯。
&&&&&&&&他与弟张大千共定画室名“大风堂”,为大风堂画派创始者。
&&&&&&&&張善孖先生一生倡導“尚武”和“勇猛精進”精神,崇尚“虎威”和“虎節”而愛虎,豢虎,馴虎,戲虎,伏虎,畵虎,乃至為虎皈依,
&&&&&&&&建墓樹碑,常自號“虎癡”,“虎公”,&“虎知”,&實為天下“虎癡&”第一人。
&&&&&&&&张善子表现的抗(日)战情怀,应当追溯到1931年12月。据上海《申报》载,因1931年“九一八”事件,何香凝在上海为抗日而发起筹备救济国难书画展览会,时张善子被推为展览会常委,除捐画若干,还在现场与其他画家合作作画表演。
&&&&&&&&救济国难书画展览会发表有宣言:“日本帝国主义者袭我辽吉,陷我黑龙江,扰吾津沽,浪人横行都市。此而不抗,何以图存?将历年所作,举办展览,标价出售。所售之款,供反日扶伤工作之费用。”善子先生在给宗弟张目寒的信中提到:“丈夫值此时会应国而忘家。我生平收藏存苏州网师园皆弃之如土,以今日第一事为救国家于危亡。万一国家不保,则虽富拥百城又将何用?恨我非猛士不能执干戈于疆场,今将以我之画笔写我忠愤,鼓荡志士,为海内艺苑同人倡。弟居首都,万勿消沉,当蹈厉愤发,济此艰难耳。”
&&&&&&&&張善孖先生与其胞弟張大千先生懐着满腔的愛國熱情和極大的民族義憤,用自己的特長和畫筆積極参加抗日救亡宣傳及赈濟難胞等工作,由于张善子先生在美术界的威望,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抗战宣言,张善子先生作为中國抗戰美術的領軍人物特邀代表参加了这个重要的会议。
中华全国美术界抗敌协会日在武昌举行成立大会。张善子先生任大会主席并致开幕词,会议推举蔡元培、冯玉祥、郭沫若、田汉、何香凝、叶恭绰、高剑父等为名誉理事,张善子、徐悲鸿、孙福熙、吴作人、高龙生、叶浅予等43人为理事。
&&&&&&&&为了宣傳中國抗日戰争正義事業和東方文明兿術,争取國際友邦支持。張善孖先生决定走出国门,宣傳中國人民的抗日斗争,&呼吁各國朋友支持、帮助中國神聖的民族自衞抗戰,開以國畫兿術救國之先河。先後在&越南河内,比利時布鲁塞爾,&法國巴黎,美國紐约,芝加哥,&费城,舊金山,&波士顿,&華府&等地擧辦抗日義展或演講會,籌款募捐,取得極大成功。&
《怒吼吧,中國》
&&&&&&&&1938年底&至&1940年10月,&在林森,周恩来,和許世英等人赞助下,&張善孖先生由羅馬天主教中國教區于斌大主教和比利時籍梅雨丝教士陪同,前往西欧、美国。携带他自己以及舆其弟張大千先生两人合作的佳作一百八十餘件,包括著名的羣虎怒吼圗《怒吼吧,中國》,雄獅怒吼圗《中國怒吼了》,&蔣中正题词&“正氣凛然”和孔德成孔聖奉祀官撰冩序言的歴代忠孝聖賢仁人志士圗《正氣歌像傳》,巨虎怒吼圗《勇猛精進&一致怒吼》歴代忠孝豪傑人物圗《二十八忠孝故事圗》和&林森主席&惠題&“寓意精深”的馬羊虎犬四德圗《忠孝節義》等宣傅儒家理念,弘揚民族信心,鼓舞抗戰士氣的經典作品&。
《中國怒吼了》
《正氣歌像傳》
《勇猛精進&一致怒吼》
《忠孝節義》
&&&&&&&&在展覧會或演講會上,&张善孖先生還常常即席揮毫畫虎,義賣捐款,
&&&&&&&他懇請主辦單位或者愛國僑社團體將所有善款直接滙撥重慶(國民政府)賑濟委員會,&涓滴歸公,為政府捐了二十多萬美金,&救濟中國難民,全力支持政府抗日。
&&&&&&&&張善孖先生的忠義言行得到人民的讚譽,稱其為&“真正的愛國大畫家”。
&&&&&&&1939年3月,在法國巴黎國家博物院擧辦《張善子張大千兄弟畫展》時,&盛况空前,&法國總統勒勃朗一反常例,&親往参觀,&讚不绝口,&并且頒授勳章,&高度讃揚張氏兄弟對國家民族無限忠盏膼蹏窈头e極宣介中華文化的精湛畫兿,稱其為“東方兿術之傑出代表”。
&&&&&&&&日,美國總统羅斯福伉儷専筵邀请張善孖先生,禮為上賓,并且當場宣布廢止《美日商务通航条约》。&張善孖先生聞訊欣喜,為表谢意,即席揮毫冩了二十八隻老虎,或怒號,或雄視,或狂奔,或盤踞,神態不同,各具偉姿,寓意當時中國二十八省軍民團结一致,全力抗日,并題&“中國怒吼了!”,敬贈给美國總统羅斯福,令美國朝野動容。這是張善孖先生在歐美即席揮毫最為自豪最令人傳誦的佳作之一。羅斯福總统特命將此畫挂在白宫林肯像侧,展示于白宫大廰陈列室内。以中國平民畫家進入白宫受此殊荣者,張善孖先生實為第一人。張善孖先生多次對媒體和親友講,“如此殊荣,属於我中華民族,属於我大中華民國全體國民!”。
&&&&&&&&同時,張善孖先生當場也精繪巨虎贈與國務卿赫爾,其後,張善孖先生又應美國國會圗書館之請,為促进中美文化藝術交流,增進人民友誼,作畫留作纪念。这是1939&年&10&月&10&日張善子先生繪贈給芝加哥安良工商會巨幅虎畫《虎踞龍蟠》
《虎踞龍蟠》
&&&&&&&&在美國籌款義展期間,張善孖先生還深入各地大學及群袌F軆進行演講,説明中華民族本性善良,酷愛和平,友愛鄰邦;當下正在被迫拼命同凶殘的日本侵略者進行殊死博鬥,以挽救整個國家民族,捍衞世界和平舆國際正義。同時,張善孖先生也介绍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明舆兿術,特别是以孔孟學説為基礎的儒家文化和禮儀規矩,以及中國傳统繪畫的渊源歴史和技法。張善孖先生呼吁各界朋友踊跃捐款,積極支持和帮助中華民族的神聖自衞抗戰。張善孖先生熾熱的愛國情懐和真盏挠焉谱鳛椋Z動了美國朝野,激起友邦人士發起《一碗飯援華邉印贰
《飛虎圖》
&&&&&&&&1940年4月初,正在美國紐约為抗戰義展募捐的張善孖先生獲知美國陳纳德將軍將组建美國空軍志愿隊援華抗日,非常感激陳纳德將軍,并且精繪一幅《飛虎圖》赠舆陳纳德將軍。
圗中繪有两隻長着雙翅的猛虎飛翔於紐约的上空,象徵着美國志愿空軍的特别力量。陳纳德將軍非常喜爱此畫,視若拱壁,并且將其组建的美國空軍志愿隊易名為&“飛虎隊”(Flying&Tigers&)。“飛虎隊”的將士與中國軍民團结一致,狠狠地打撃日本侵略者,為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犧牲和傑出貢獻,享譽全球。
&&&&&&&&美國的各大報刊盛赞張善孖先生的愛國熱情和繪畫技兿,&尊稱他是“中國的民族英雄(&The&Chinese&National&Hero&)&”&,“全世界最偉大的繪虎大師&(&The&Greatest&Master&Tiger&in&the&World&)”。
&&&&&&&&1940年4月,時在美國紐约為抗戰募捐的張善孖先生為了感谢美國教會對中國人民神聖抗戰的支持,&同時争取更多友邦國家和人民更大的支持和帮助,&特别以工筆精繪两大幅聖畫&《&耶稣善牧圖》&(&The&Good&Shepherd&)&和&《&耶稣昇天圖》&(&The&Ascension&),&捐赠给美國著名的天主教大学&----&佛丹大學。
&&&&&&&&該校為了嘉獎張善孖先生對國家對人民的無限忠眨顡吹膼蹏鵁崆椋绺叩拿褡鍤夤潱&精湛的繪畫技兿,&特於&1940&年&6&月&12&日頒授名譽法学博士學位给他。
&&&&&&&&當時,佛丹大學僅给两位外籍人士頒授了名譽法学博士學位,羅馬天主教教皇&和&張善孖先生。
&&&&&&&这是在世博会现场,张善子的虎图高挂在墙上。
&&&&&&&&1940年5月,&張善孖先生取消他的返國日程,&在1940年紐约世博會上展出他自己以及舆其弟張大千先生两人合作的佳作一百八十餘件,&争取到更多的國際人士支持,籌募到更多的銭物,有力地支持中華民族神聖的抗日戰争。
&&&&&&&&張善孖先生為神聖的民族自衛抗戰和世界正義而逺赴歐美義展募捐,秉持中華民族一貫的忠勇仁愛,偉大堅忍的傳统精神,以“平民外交家”身份,维謢了國家民族的最高尊嚴和赢得了國際社會的廣泛友誼。
&&&&&&&&1940&年9&月25&日,張善孖先生自美抵港,竟無銭購買自香港到重慶的飛機票。10月&4&日,張善孖先生承蒙許世英、葉恭綽等友人醵金捐助,購得機票返回陪都重慶,向政府和各界社團及民袦髨笏臍W美之行以及友好盟邦和人民對中國人民偉大的抗日戰争的堅定支持和無私支援。中外媒體佳評讚語如潮,人人皆知。
& &在美國纽约期間,除了外出参舆活動,張善孖先生從早上6点
至黄昏,都在纽约的閣樓工作室裡為抗日義展繪畫。
&由于長期在歐美募捐義展,非常辛劳,加上舟船劳碌;回到重慶,整天忙於向各方匯報或者参加抗日演講集會,没有聴從醫生的忠告去注意休息,回国才半月便造成糖尿病倂發症覆發,晕倒在活动现场。送医院抢救无效,不幸於1940
年10 月20 日在重慶歌樂山中央醫院 ( 寛仁醫院 ) 逝世,享年 59 嵗。
& &1939 年 11 月 15
日,國民政府指令頒發褒章及娮C給張善孖先生。
& &1940 年 11 月 2
日,张善子先生逝世后,國民政府頒發褒掦令給張善孖先生,使其成為享有此两項殊荣的唯一畵家。
&人們都稱贊張善孖先生對國盡忠,對長盡孝,對人盡義,對己盡節,综觀其一生,所成於己者,所益於人者,所貢献於國家者,
“真善美”三字概可以大略盖之。张善子先生是第一个担纲中华全国美术界抗敌协会主席暨首席常务理事并领衔中华美术抗敌的画家;是第一个被誉为第四战线—国民外交斗士的画家;是第一个又国民政府两次颁令褒扬的画家。他的精神与日月同辉!他的贡献将彪炳史册!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善子先生也逝世75周年。鉴于善子先生作为美术界抗日战线的领军人物,以及他对中华民族的无私奉献和巨大成就,有关部门及海内外团体纷纷呼吁,要求将张善子先生列为第二批抗日英烈名单。
& &张善子先生永垂不朽!
视频地址: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今天,党的十九大开幕会,吸引了全国人民的目光,祖国各地、大江南北,社会各界各族群众满怀喜悦心情,收听收看大会盛况。
在中共“一大”南湖会址、在革命根据地井岗山、在延安杨家岭七大会址、在被誉为“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西柏坡,当地干部群众一起收看大会盛况。
在辽宁沈阳太原街街道、在江苏宿迁东园社区、在湖北秭归县的农民工服务中心、在内江安置房五星社区,党员群众集体收看开幕会。
在胶东烟台党性教育基地,近百名胶东子弟兵后代收看大会,追寻、缅怀父辈足迹。
在重庆长江三峡的游轮上,大家通过移动电视收看了十九大盛况。
在北京西客站,为方便候车收听收看,铁路部门将电视直播信号接入到候车区的大屏幕。
在吉林长春理工大学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国家重点实验室,师生们一同收看了十九大开幕会。
在黑龙江齐齐哈尔克山县,农民们聚在一起收听收看开幕会盛况。最让大伙儿兴奋的是,总书记说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
在银西高铁甘肃甘宁段建设工地、在中国建筑云南华丽高速的施工工地、在成都航空工业成飞集团歼-20生产基地、在广东大亚湾的中海油惠州炼油区、在南昌经济开发区,科研人员、一线工人、建设者们收看了大会盛况。
今天,在山西兴县蔡家崖村、在安徽金寨县大湾村,正在走向脱贫的乡亲们聚在一起,认真收听收看了十九大开幕会。
在雪域高原拉萨的三有村、在新疆喀什的阿亚格曼干村、在广西大瑶山深处的平道村、在湖南张家界土家族聚居区的马头溪村、在贵州黔南三都水族自治县的村庄里、在宁夏红寺堡大河乡、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今天,我国少数民族同胞聚在一起,收听收看开幕会盛况。
在祖国最南端三沙市,各岛礁上的干部群众、驻岛军警同步见证了今天的盛会。
从领导机关到演训一线,从海疆前哨到高原边防,今天,全军和武警部队组织官兵认真收看党的十九大开幕会盛况。
抗日战争日本陆军坦克装甲车辆侧视图一览&
&抗战胜利70周年,在抗日神剧长期影响下的中国电视观众们眼中,鬼子们或者不堪一击,或者无知可笑。然而无论如何,在当年的中国大陆上,日本陆军确实是一支具有极强战斗力的近代化军队。即使是一直被现在军迷们诟病的日本陆军坦克装甲部队,对于当时中国军队来说,也是一支难以企及的先进战斗单位。
&日本陆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已经有了一支规模不小的坦克部队。日本军方自1925年开始研制坦克,1929年组建坦克部队,配属于陆军师团,至1936年后在中国东北公主岭组建了日军第一坦克旅团。1942年6月,日军在中国东北的宁安、勃利和绥远的包头又组建了第一、第二、第三战车师团,1944年在其国内组建了第四战车师团。
&日军战车师团一般装备轻型坦克100辆、中型坦克335辆、各种汽车1272辆、加农炮36门、高射炮12门、野炮4门、速射炮12门、平射炮6门、重机枪18挺、轻机枪144挺、步骑枪2900枝等。在日军准备“本土决战”时期,他们还陆续组建了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共7个独立战车旅团,在装备落后的中国步兵面前足以耀武扬威。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那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些真正的日军坦克装甲车辆,与神剧中那些贴着膏药旗的五轮坦克形象其实差得十万八千里。
一、轻型坦克
1、九二式重装甲车/轻型坦克(Tankette Type 92
Jyu-Sokosha - produced )
2、九四式轻装甲车/轻战车/超轻型坦克(Tankette Type
94 Te-Ke - produced )
3、九五式轻战车/轻型坦克(Light Tank Type 95
Ha-Go - produced )
&4、九七式轻装甲车/超轻型坦克(Tankette Type 97 Te-Ke - produced
5、九八式轻战车/轻型坦克(Light Tank Type 98
Ke-Ni - produced )
6、二式轻战车/轻型坦克(Light Tank Type 2
Ke-To - produced )
&7、四式轻战车/轻型坦克(Light Tank Type 4 Ke-Nu - produced
&二、中型坦克
8、八九式中战车/中型坦克(Medium Tank Type 89
Chi-Ro - produced )
9、九七式中战车/中型坦克(Medium Tank Type 97
Chi-Ha - produced )&
10、一式中战车/中型坦克(Medium Tank Type 1
Chi-He - produced )&
11、二式中战车/中型坦克(Medium Tank Type 2
Ho-I - produced )
12、三式中战车/中型坦克(Medium Tank Type 3
Chi-Nu - produced )
13、四式中战车/中型坦克(Medium Tank Type 4
Chi-To - produced )
三、内火艇
14、特二内火艇/水陆坦克(Amphibious Tank Type
2 Ka-Mi - produced )&
15、特三内火艇/水陆坦克(Amphibious Tank Type
3 Ka-Chi - produced )
&四、自行火炮
16、一式自行反坦克炮(Self propelled gun Type 1 Ho-Ni I -
produced )
17、一式改自行反坦克炮(Self propelled gun
Type 1 Ho-Ni II - produced )
18、二式自行反坦克炮(Self propelled gun Type
2 Ho-Ni III - produced )
19、四式300mm自行迫击炮(Self propelled gun
Type 4 Ho-Ro - produced )&
五、装甲输送车
20、九八式装甲弹药输送车(Type 98 So-Da -
produced )
&21、一式半履带装甲输送车(Type 1 Ho-Ha - produced
22、一式装甲输送车(Type 1 Ho-Ki - produced
六、装甲汽车
23、八七式装甲汽车(Type 87 Armored Car -
produced )&
24、九二式装甲汽车(Type 92 Chiyoda Armored
Car - produced )&
25、九二式装甲汽车(Type 92 Kokusan Armored
Car - produced )&
&26、九二式装甲汽车(Type
92 Osaka Armored Car - produced )&
我和老坦克参加铁列克提战友柘城聚会活动
  一晃,我和老坦克参加铁列克提战友柘城聚会活动一个整月,因为事务太多,不是早上一名战友提醒,我真的给忘了,到现在竟然还没有行文发出去。
  那是日,微信群的铁列克提战友袁国孝兴奋地用视频告诉我:塔城军分区的领导一行人来内地寻访当年参加铁列克提战斗的战友,目前已到湖南岳阳两天,他们计划6日下午到达柘城,因而欢迎你和老坦克到柘城来参加我们的聚会活动,也作进一步的采访。
  我问,是哪些领导?复:有战场抢救伤员荣立二等功的塔城军分区小车司机张世海,有分区的王政委,有813那天塔城军分区指挥组的任参谋,其他的不清楚了。我说,塔城军分区没有政委姓王的。回:电话里方言听不清楚,可能是王秀森吧?我说:哦,那是塔城军分区司令。
  看着视频中的袁国孝,如此沧凉,满是心疼:袁兄,你的风光哪去了?怎么胡子这么长?袁兄说:那是过去的事了,我家近10亩大蒜,天天忙大蒜20天了,哪有时间光脸。我说,你岂止是20天,一个半月才是这样哟。你赶紧光脸去,别这样看了寒碜。
  随后,我和前段时间在井冈山搞活动的老坦克芦兄微信联系,坦克兄也是近日才回到北京,听说后,蹦脆利落地回答:“去!”
我们相约,6日下午的时间留给他们见面,我们7日早上到达为宜。临到晚上,一贯雷厉风行的坦克兄电话说,他已经网购6日晚10点发车、7日早上7时到商丘的车。我一查,下半夜没有邳州至商丘的车,只能乘6日下午4点半的车。我就网购了这趟车的车票。
  这10年来,我无论到哪,对当地战友的盛情款待往往不自在,尽力不想打搅他们。曾经在战友群发言表示,自己患有三级高血压和冠心病,烟酒肉鱼历来不沾,希望到哪,战友们不要在吃住上高档消费,我们是习惯了野外艰苦生活的老测绘兵,对条件的好坏无所谓,不为吃喝,主要是见见面,感情收益。临到商丘,我一想,老坦克是军队高级干部,怎不能和我挤大客去柘城吧?于是向商丘战友春生求助。春生立马答应,立即安排他的商务车司机张龙专事送我们去柘城。
  早6点有余,阳光开始照亮商丘这座城市,车水马龙的时辰未到,倒是清静。张龙驾车来到,带我一起去车站接车。列车准时到站,我们顺利地接到坦克兄。简单自助餐后,我们驶向柘城。
  这家宾馆,位于柘城县城景区容湖湖畔,左右与容湖的宝塔和柘城最繁华的街区相望。袁国孝笑吟吟地把我们迎进宾馆,说塔城军分区的他们是昨天晚上来到的,刚刚吃过早餐。我说,袁兄,你的经济状况不允许,不是那些年了,你不犯于破费住这么高档的宾馆。袁国孝说:要感谢的,是我的父母官慈圣镇领导,他们承诺,对这次活动的全部费用,买单。
  原来,来的是3名当年塔城军分区的老战友:张世海,1968年入伍,813战斗时,塔城军分区小车司机,为抢救战友荣立二等功,军龄25年,现居兰州;王明禄,和张世海同乡同批入伍,813战斗时,塔城军分区汽车班副班长,在战场上抢运伤员,军龄27年,现居兰州,是同批兵退伍最晚的一个,曾任边防团政委、塔城军分区战勤科长;任凯旋,1962年入伍,813战斗时,塔城军分区作训参谋、军分区指挥组成员,居湖南岳阳,现年75岁。还有陪同他们3人来的他们的夫人。
  首先,我们俩先来到年纪最大的任参谋房间,任参谋通过我们俩博客大量的铁列克提文章和照片,早就了解和认识我们;我和老坦克2008年在他的博客上早已认识这位月球交通局长的头像,并且深刻。我们双方无须介绍,见面就叫出对方的名字或网名。一番亲热。
  任参谋和我俩寒暄及合影后,从他行李箱一摞大32开的书中拿出两本,认真地在书页上签名留念,分别赠给老坦克和我。我迅速一目十行地翻阅着:此书大号字、厚白纸162页,适合眼力不济的老年人阅读;没有书号、出版社、第n次印刷、印n万册、字数、定价等等常规的标记,属于自传性质的个人印书。这在当前社会屡见不鲜。文中前10页生平照片系铜版纸印制。发现有铁列克提事件的内容,不由地细看一番。书中自述,巡逻预案,实际是作战预案,是由他拟制……。以及书中描述,当年在军内外反响强烈的,由北疆军区副司令任书田在批判龙书金大会上发言的批判稿是他写的等等,不由得对这位时年27岁的青年才俊刮目相看。
  为了能够手机上网,没订手机网络流量的我,去服务台向服务员询问wifi无线网络密码,见商丘战友商务车的司机仍在门前等候,我说,小兄弟,你怎么还不回去?张龙说,我们饶总说了,要我专门给你们开车,不能哪去。我说,谢谢小兄弟的一番心情,你的任务已经完成了,你回去后一定代我和坦克兄向你们饶总感谢。张龙面有为难,不愿离开,我明白了,赶忙给春生通话,说明情况,并且感谢。这样,张龙才礼貌的退走几步离开。
  这时,袁国孝告诉我们,塔城军分区于最近出版了《铁列克提之殇》一书,给他邮寄两本,一本被本地战友传阅,不知下落;一本被任参谋要去,要带回阅读。任参谋拿出此书告诉我和老坦克,说这书里就收编有他给塔城军分区提供的资料。老坦克接过来翻阅一阵,呵呵笑了:这里面的图片大多数是在我和文存的博客里面复制的,很多文字内容是复制我们两个博客里的,相当多的一字不差!不过,坦克兄还是能够想得开,说,我们既能在博客发就不是秘密,面向公众的大家可以共享。我们两个也没声明,说我们两个博客的内容不许别人盗用。不过,以前我也似乎察觉点什么,我还有很多的重要图片和文字资料故意没有面世,就是叫不懂著作权法、不懂得尊重别人劳动成果的人出书以后留下大量遗憾,像1992年出版的《冰点下的对峙》对铁列克提战斗描写的那样,顶多只能算是个半生拉熟的、让大众指戳的书。
  听这么一说,我赶紧把书拿在自己手里快速翻阅,果然如此。我当场向老坦克作了检讨:我这人是急性子,肚里不能盛点什么。我发的很多照片,目的是向广大的知情者求助,请他们报给合影里各级首长以及参战者的名字;大量由我绘制的战场影像地图,发出去的目的是请广大参战者给以指正,防止某一人提供的错误信息影响我们调查成果的质量。主要还是怨我沉不住气,我给坦克兄赔不是。
  听说我们两个来了,满口甘肃话的张世海和会些普通话的王明禄,两位老兄过来见我们。对张世海,我和坦克兄很熟悉,在我们收集的立功者的合影中有他的形象,尤其是作为小车司机的他,竟能在100余名参战者中脱颖而出成为二等功臣,那是在战场上怎样的表现。王明禄首先向我们俩自我介绍,战场上他属于后勤保障组,开卡车来回运输战斗所需物资,以及拉运伤员,其中丁殿勋就是由他送往后方抢救的。两位年龄和我们俩相当,真正经历战场的人,是我们俩最想接触和采访的人,我们有很多共同话题,自然聊得亲切热乎。
  趁着坦克兄和他们讨论铁列克提的一些疑难问题时,能够不耽误听又能兼顾其它的我,不失时机地迅速扫描《铁列克提之殇》的内容和动作麻利的快速翻拍。因为书实在太厚了,如不加快翻拍,怕要成为遗憾的。
  约10时,事先约好的几位当年的参战者来到宾馆,和远道而来的塔城军分区的三位战友见面。柘城,我已经是第三次来了,和他们早已相识,他们也都阅览过我和老坦克在博客发的关于他们在铁列克提的文章,我们自是老熟人。
  在座谈会开始之前,大家先到外面合影留念。下面3幅合影均是大尺寸图片,相关战友可复制作洗印照片使用。
  10时半,战友们进入酒店就座。
  座谈会正式开始,袁国孝和任凯旋作了三言两语的开场白和发言以后,大家推举老坦克发言。
  坦克兄把铁列克提调查的情况给大家作了一一汇报。其中详细谈到了几十年来官方出版物及卫视节目宣扬的杨振林领队,如何惊心动魄,如何巡逻队38人全部壮烈牺牲的调查结果。阐明全部是子虚乌有。恰恰杨振林的遗体是最后于战后51天才在一个山旮旯找到;尸体严重腐烂,凭手枪号和手表确认是杨振林……此例经过多名寻找杨振林遗体的当事人确认。
  坦克兄的发言获得所有参战者的赞同,大家热烈响应。
  其间,我给了一个小插曲:
  我们调查的巡逻队是11人。怎么可能是11人,不是整数?我们怀疑,终于从参加战前布置会的记者了解到,定的巡逻队是10人。你们看看俄语翻译王明远的墓碑就能看出端弥,他1962年入伍,8年军龄老婆孩子都有了,还不是党员?我们了解到王是富农成分,战前把他关在小屋内防止他通敌。其实他是个非常上进的人。他把窗户别烂,爬出来偷偷赶上巡逻队,坚决参加,就这样巡逻队成了11人。类似的,有很多。
  大家又是一阵议论,对我们的调查之细,赏心悦目。随之,王明禄站起来发言。他说:
  听了装甲兵工程学院指挥系芦主任和文存战友刚才的介绍,以及会前在房间他们提及的一些情节,很受鼓舞。当年“宁肯前进一步死,不愿后退半步生”血洒疆场的烈士和我们这些人,几十年的默默无闻已经成为过去。而我们官方处于当时的被动,向公众宣扬的并不是那么回事。我们这些参战者有责任回顾当年,让真实的历史以及我们的流血付出得到社会承认。
  有这两位热心负责,去伪存真,历经10年刻苦调查,掌握大量资料的好战友,我们不仅仅是表示感谢,我们应该主动的不遗余力地为他二人提供我们的战斗经历。能写的亲自动笔,不能写的口述给孩子,让孩子或孙子打字。只写自己亲眼看到的、经历的,道听途说的不要写。写出的资料必须保证真实。然后把自己写的发给这两位战友,实在不行,也可以打电话提供……
  这位在塔城边防27年的老同志一直是站着说话,讲了很长时间。语重心长,谆谆告诫,反复叮嘱……
  满口甘肃方言,厚道的张世海不停的点头,表示一定全力配合,要将自己在战场的所有经历如实写出,为弘扬我们的大无畏精神,为军史的真实,增砖添瓦。同时提议,回去大家仔细搜寻,有当年照片的要及时提供。
  这里,我特别说说这位老张哥,自从我们离开后,老张哥几乎天天打来电话或者微信交流。他不会打字,字写得非常漂亮,写出了长达30多页的战场回忆。内容详实,客观可信,符合实情,以他的经历,还有力地释惑了我和坦克兄某些迟迟找不到答案的疑点。同时,他手机翻拍了很多在铁列克提边防站的庆功大会合影、烈士追悼会时在自己同乡烈士墓前的合影,还有当年八一厂记者李连祥在铁列克提拍摄誓师大会场景等等的几幅照片。并且把合影里的人名在纸上逐一注记……
  我在老哥们的后面发言,我说;
  有人问我,你为了我们,花费了近10年的代价,你图得什么?我说,1、我也是差点成为烈士的人,我的身上昆仑山给我留下的累累伤疤依然还在;2、我们烈士的母亲、姐姐去新疆寻墓,部队领导不知道有这个烈士,更不知道烈士墓在哪里?烈士母亲和姐姐半个月回来后对部队领导说,南疆所有烈士墓找遍了,没能找到亲人的墓,是含着眼泪离开的;3、我的组长在昆仑山牺牲后,部队在叶城、在乌市礼堂明明开了追悼会,并且还是二等功,前几年才知,竟然不是烈士,我通过北京的这位坦克兄了解可以补办,进而和部队领导频频联系,几年过去了,一点影都没有。我很难过,和你们几十年来被埋没是一样的感受。将心比心,对已经被埋没四五十年的你们和烈士,我不能视而不见。
  说着说着,我竟然泪眼模糊,声音哽咽,引发了在场战友们强烈的情感共鸣。大家说不完的话,叙不完的情,纷纷表示要努力配合。还围绕着铁列克提、烈士,战友、阵地、以及战地指挥组领导和黄永胜在电话里的冲突等等,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时间持续到很晚……
  最后,大家为今天聚会活动的成功,举杯共贺。
  晚上,和袁国孝不在一个部队,属于塔城军分区机关的部分柘城兵,在县城最繁华的这家酒店和我们外地来的一起举行聚会。
  这些人我均认识,因为我在他们四十周年柘城兵纪念会的录像和合影里见过他们,询问得知他们是铁列克提战斗的幸存者,就把他们列入了左右掩护组,随时收集他们的现在住址,附在参战幸存者名单里,并且在聚会合影和当兵时的黑白照片里加了他们的名字。有些还从合影中抠出,成为单人照,所以对他们的印象深刻。
  座谈会之前,大家在一块合影。此合影是大尺寸图片,相关战友可复制作洗印照片使用。
  座谈会首先由王明禄作主题词,他说,当年我们在塔城军分区大院一起生活,我们都是汽车班的,我是你们的副班长,为了铁列克提的作战需要,我被抽去作战场后勤保障组的卡车司机,你们是新兵,还不会开车,都留在了塔城的营房。
  ——难道我听错了吗?我小声地询问王明禄老兄,你再说一遍?王明禄还是说他们几个当时没有去战场。我方明白,在2009年我就犯了这个错误,以致“38名柘城兵参战(实际28人),其中牺牲9人”这条错误信息一直被媒体采用,已经8年。不是王兄刚刚说起,我还得蒙在鼓里。这责任完全在我!
  回到宾馆,我和坦克兄对一天的情况进行梳理。
  首先梳理的是任参谋的“自传”
  一、“自传”中两次提到(见红线部分):
  1969年“813”铁列克提的巡逻作战预案由我拟制报总参谋部、外交部批准。杨司令员视察当天,原北疆军区副司令员(后乌鲁木齐军区参谋长任书田)要我同他向杨司令汇报铁列克提战斗失败原因。
  二、“自传”中铁列克提战斗真相部分:
  1、我巡逻分队28人……27人阵亡,预备队连长范进忠……途中死亡。……28名官兵安葬在托里县烈士陵园。
  我们的调查结果:
  巡逻分队11人,没有预备队,28人牺牲是;巡逻队11人+中翼组无名高地8人、676高地2人+左翼组2人+右翼组3人+指挥组制高点1人+战后支援组1人=28人。25人在托里烈士陵园,3人在塔城烈士陵园。
  2、“自传”三次提到2008年在新浪月球交通局长博客发表的《铁列克提事件真相》
  铁列克提事件真相( 20:58:21)
  从网上看到许多关于铁列克提事件的报道,有的很不真实,我从1966年至1979年一直在塔城军分区作训科任参谋、科长,现在湖南岳阳市交通局已退休。为了澄清事件真相,我特意找到了参加日铁列克提巡逻掩护队成员范某、当时通讯技师姜某、当时分区一位女军医(参加接受烈士遗体)回忆当时情况。
  1969年3月苏军在珍宝岛边境战斗中遭到失败后,伺机在新疆中苏边境地区进行报复。日苏联政府严正声明;日中国政府也严正声明,当时中苏边境十分紧张,战争一触即发。
  日,我塔斯提边防站李永强排长(他后任阿里军分区司令员)带7人,沿边境巡逻时发现苏军正在绑架农九师12团5连在边境放牧的牧民张成山,我巡逻人员向苏方发出警告,苏方置之不理,并将张成山拖至马背。我开枪射击,当场打死苏方两匹马,人员是否伤亡不清楚。我巡逻队撤回后,张成山的妻子孙龙珍赶来边境探望丈夫,被苏军打死,这就是6.10塔斯提事件。此后根据上级指示,南线边防站暂时停止巡逻。
  8月初,根据总参和乌鲁木齐军区:逐渐恢复在争议地区巡逻的指示精神,塔城分区向北疆军区,乌鲁木齐军区、总参、外交部上报了日在铁列克提巡逻预案,被批准。此次巡逻非同寻常,做了一些自卫还击的准备,也想在西线打一场珍宝岛那样的自卫反击战。巡逻的前一天晚上,调集了108名官兵,分成巡逻队28人,掩护队35人,预备队36人。由304边防营康友福营长、浦其武政委统一指挥。掩护队于凌晨5:30进入易遭敌袭击的巡逻地段潜伏,预备队在铁列克提待命,巡逻队28人,其中有三名记者随队出发。巡逻队配备1挺班用机枪、两具40火箭筒、两枚枪榴弹、十几支冲锋枪、步枪和几十枚手榴弹,以及1部硅电台。
  8月13日清早我陪分区司令员王秀森准备到铁列克提指挥巡逻,行至托里县,有几名战士拦车,传达乌鲁木齐军区首长指示,让王司令员立即回到塔城分区作战指挥位置,分区南参谋长从博乐分区赶到铁列克提,我和分区王秀森司令员返回分区作战室、北疆军区副司令任书田(后任乌鲁木齐军区参谋长)已在听取了铁列克提前沿指挥所报告的苏军情况:7时许发现苏方直升飞机在边境低空盘旋,并发现纵深有装甲、坦克和大批苏军在埋伏,情况十分异常。任副司令立即指示:“现在老虎已经把嘴张开了,形势对我非常不利,我的意见是请示军区,立即停止巡逻”。我们立即向北疆军区汇报了任副司令的意见,约1小时后,乌鲁木齐军区指示:按既定巡逻方案执行。
  副连长杨政林在出发前作简短动员,誓言是:针锋相对、寸土必争、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巡逻队于9时准时出发,出发不到10分钟就遭苏军伏击,苏军出动坦克、装甲车,向我发起猛烈攻击,报务员曹兴龙报告:“苏军坦克向我开来,并向我开枪,我们也开枪还击”,话音未落就中弹身亡。苏军装甲车从南北两个方向迂回到无名高地后侧,并以猛烈炮火掩护步兵进攻,因巡逻地段地形开阔,苏军使用的是坦克、火炮、重机枪,而我方配备的都是轻型武器;苏军有200多人,而我方加上预备队也只有几十人,寡不敌众,无力抗衡。前沿指挥所请求乌鲁木齐军区重火力支援,上级指示“坚持到晚上九点,炮兵部队就能赶到”。在我巡逻队遭到重创后,连长肖&&带领的预备队发起了3次进攻,浦政委命令肖连长一定要炸掉苏军坦克,肖连长携带枪榴弹和捆绑的手榴弹向坦克前进时,右腿中弹,苏军火力密集猛烈,我军无法接近苏军坦克,战斗至13时左右结束,巡逻队28人,1名新战士昏迷被俘,其余全部壮烈牺牲,遗体全部被苏军运走。预备队牺牲7人伤7人,其中4人抢救无效也牺牲。(<font COLOR="#FF+4=38人)预备队的伤亡人员当晚都被运回。
  铁列克提事件的教训:
  铁列克提事件是我军建国后损失最惨重的一次战斗,教训极其深刻:
  1.国内政治动荡,军内外都被卷入政治斗争的漩涡之中,军队各级指挥员大都参加“三支两军”,新疆地处前线,口头上天天喊要准备打仗,要备战、备荒、为人民,实际上战备工作不落实。
  2.轻敌麻痹,丧失警惕。珍宝岛事件后对苏联要在新疆寻机报复缺乏应有的思想和物质准备。当时我军的侦察手段太落后,不能及时掌握苏军在纵深调动和部署兵力的情报,军事装备落后,准备不足。缺乏敌变我变,灵活机动的应变措施。
  3、自传:
我写了“新疆铁列克提战斗为什么失败”寄北京。2015年塔城军分区要我提供资料,我将铁列克提真相(及新疆铁列克提战斗为什么失败)寄去。这次面见时称被《铁列克提之殇》收录。
  原件:
  我们的“官方媒体统计之2017”
  (的官方媒体统计见文存博客《国内官方出版物对铁列克提事件的公开信息》。任凯旋08年博客和2015寄塔城军分区的《1969……为什么失败》的内容同于几十年来的官方媒体。所有细节,与我们的调查结果完全不同)
  1、解放军报记者2017清明节文章仍是阵亡38人。
  2、东方网 军事中国 头条军事& 今日热门& 正文
  1968年珍宝岛和铁列克提事件:38名战士血溅戈壁滩
   00:44
  1969年,中苏边界发生了举世瞩目的珍宝岛和铁列克提事件。在当年3月东北边陲的珍宝岛战斗中,中国军队有效地打击了苏联的气焰。然而在当年8月13日西北边陲的铁列克提战斗中,我方的主阵地人员几乎全部阵亡。2008年5月新疆军区决定当年的主阵地无名高地命名为“忠勇山”。
  苏军调动频繁隐藏阴谋
  日,北疆军区副司令员任书田到塔城军分区检查工作,塔城军分区政委王新光汇报工作时谈到最近对面苏军调动频繁,夜间可听到坦克的轰鸣声。
  苏军是否有什么阴谋?任书田副司令员立即将这一情况报告了新疆军区司令部。8月11日,中国军队在两国边防军经常会晤的巴克图哨所悬挂起红旗,这是邀请对方司令官进行会谈的信号。然而,红旗悬挂了一天,苏军的赫尔丘上校、安泽菲洛夫中校、巴什捷夫中校,谁也没有露面。
  8月12日,新疆军区作战部部长盂魁武接到塔城军分区再次来电,认为苏军行动反常,马上报告了新疆军区司令员龙书金。
  当晚,王新光政委又电话直要新疆军区作战值班室,报告当面苏军可能有重大的行动。请示明天的例行巡逻可否取消。值班参谋回答:军区首长已接到你们的报告,但对取消例行巡逻一事没有明确指示。
  8月13日上午8时,按照规定,副连长杨政林率领3排37名官兵,执行例行巡逻任务。
  王新光政委仁立在一个高地上,目送巡逻队消融入茫茫的戈壁滩。巡逻队的官兵对即将发生的凶险茫然不知,他们沿着例行的巡逻道路,逶迤着向前走去,由于是在荒无人迹的戈壁上巡逻,所以队形并不很严整。几个刚分到边防的新兵。围着杨政林听他讲惊心动魄的边防斗争故事。还有的将路旁的沙枣棵、骆驼草折断,编成圈帽戴在头顶,以遮挡骄热的太阳。
  “卧倒”,杨政林吼叫着发出了命令。
  6辆苏军坦克犹如从地狱里钻出来,出现在杨政林的视野里,它们巨兽般摇晃着抖掉身上的浮土、草棵,成扇形从三面包围上来。300多名苏军官兵,也从土堆里爬出来,尾随坦克开始冲击。
  杨政林这才意识到,这是苏军周密计划,蓄谋已久的行动。巡逻队被四面包围,已经没有生还的退路了。此刻,杨政林已抱定必死的决心。
  望着呐喊冲来的苏军士兵,杨政林对身旁的机枪手狠狠挥动了一下手臂,“打!”机枪手也意识到处境的险恶,紧抱着机枪,将一串串子弹,刮风般扫向扑来的敌人。
  巡逻队的战士,虽然伏在地上,但无可依托的地物,且被苏军的密集炮火打得抬不起头来,间或用冲锋枪还击一下,子弹打在坦克的甲板上,只是迸发出几粒火星,对敌军根本构不成威胁。此时扬政林的左臂已经被子弹射了个洞,他无暇包扎,不断涌出的血水染红了半边军衣。
  现在,他知道自己应该先做些什么了。他将报话机从已牺牲的报话员的身上解下来,大声呼叫:“塔城、塔城,我是杨政林,我们在铁里克提东10公里处遭敌伏击,苏军坦克6辆,步兵300余人……”这时,空中传来“嗡嗡”的轰鸣声,杨政林抬头,看到两架直升机,在头顶盘旋两圈,然后向北折去。
  杨政林报告完敌情,最后沉重他说:“请党相信我们。我们会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一粒子弹,决不会出现一个俘虏……”
杨政林扔下话筒,用冲锋枪扫倒几个苏军士兵。正想转身射击,这才发现右腿被炸断了,早已失去了知觉,血水浸透了身下的岩石。
  苏军似乎知道了这一队中国士兵目前处于的孤立无援的境地,马上改变了战术,不再用坦克导引步兵冲击,而是将中国士兵团团围住,用准确的炮火逐个进行打靶式的射击。巡逻队马上陷入了拼杀不能,抵抗无望的境地。空旷的戈壁变成了血腥的屠场。有的中国士兵早已死去,仍然成为苏军射击的目标,尸体上冒着一缕缕中弹后的青烟。
  中国士兵抱定必死的决心,依然顽强地抵抗着。突然,两颗汽油燃烧弹在中国阵地中间炸裂开来,随着四散喷溅的黑色液油,大火如噬人的野兽张开了血红的嘴巴。火海里,中国士兵在翻滚、扑跌。一阵阵凄厉的惨叫声,伴着血肉被烧焦的腥臭味,在苍茫的戈壁滩上飘散,回旋……
  仅存的两名伤兵爬到了杨政林身边。7班长胡宝杨右眼被击穿,血浆糊了一脸。新战士小王第一次参加执勤,连枪都不会使,手里紧握着一颗未开盖的手榴弹,稚气的脸绒上挂着横七竖八的黑红的血污。他的腿、腹、胸先后中了4弹,军衣与皮肉烧结在一起连扔手榴弹的力气都没有了。
  杨政林悲叹了一一声,回身望了一眼祖国的土地,缓缓旋下小王手中的手榴弹底盖,攥住弦扣。一声巨响过后,阵地上旋即沉静下来。
  等到中国陆军第8师的一个团携带轻重武器,从60公里外的巴克图据点赶来时,战斗早已结束了。38具尸体弃置一地,有的面目全非,变成了黑炭。方圆几百米的戈壁,仿佛被炽热的开火焚烧过,变得漆黑一片。(后略)
  三、“自传”中陆校教员部分;
  1979年我到乌鲁木齐军区参加战备训练会议,我给杨勇司令员写信:“建议在陆军学校增设边防队,提高边防干部素质。”我的建议不仅乌鲁木齐军区很重视,后来在全军推广。军区第一副司令郑三生将我的建议批复给陆军学校校长任书田落实,因为任校长是我的老上级,点名调我到陆军学校筹备边防教学。到校后,给我的任命是主任教员(副団职)。在司令部教研室任边防教学组的组长。我的首要任务是到南疆北疆军区从中苏、中印边防挑选教员,筹备教学。先后选调6个边防教员。最理想的教员是我点名从塔城军分区作训科参谋范海超。
  第一堂课是我写的教案,任书田校长亲自讲边防政策,各教研室领导都参加听课,反响很好。1983年评职称,我评为正团职主任教员,范海超评为正营职教员。
  我们调查的结果(见文存博客)
  新疆陆校学员和塔城边防团同志对铁列克提事件的介绍(摘)
  文 存 日
  (1)铁列克提我永远的痛
  作者:简单是福()
  教员讲这段往事时,再三告诫大家不要外传,不要笔记,我也是凭记忆依稀记得些,要不是前不久无意中在网上看到了关于这次事件的详细介绍,我也不会在这里讲。当时同学们个个都听得津津有味,而我的感触却比他们要深得多,因为我就是从新疆塔城军分区到军区陆校上学的!而且,我还去过托里县郊外的烈士陵园。
  讲课内容如下:
  8月11日,中国军队在两国边防军经常会晤的巴克图哨所悬挂红旗邀请对方司令官进行会谈。然而,当地苏军的赫尔丘上校,等主要负责人都没有露面。
  8月12日,新疆军区作战部部长孟魁梧接到塔城军分区再次来电,认为苏军的行动反常,马上报告了龙金书。但龙没有答复。当晚,王新光政委又电话直要新疆军区作战值班室,报告当面苏军可能有重大行动。请示明天的巡逻可否取消。值班参谋回答:军区首长已经接到你们的报告,但对取消巡逻一事没有明确指示。
  8月13日上午8时,我军在铁列克提地区巡逻队例行出发,其后,按照正式说法:苏联边防军出动直升机2架,坦克装甲车数十辆步兵300余人,悍然入侵铁列克提地区,向中国边防部队发动突然袭击。中国边防部队在连长范进忠指导员扬政林的率领下,奋起还击,经过4小时激烈战斗,连续打退苏军3次进攻。终因战前准备不周,兵力火力对比悬殊,巡逻队38名官兵全部壮烈牺牲。在此次事件中,苏联边防军还打死中国民兵3人,打伤前来增援的中国边防战士12人……(<font COLOR="#FF=41人)
  (3)边防专业教员是铁列克提事件幸存者,说是68名
13:39 评论:
  更正一下:铁列克提事件中我军死亡人数应该是68名,我在陆院上学时的边防专业教员是铁列克提事件幸存者之一,在他的课上我和我的同学们了解了此事件的全部过程,更多的细节记的不确切了,但实际伤亡人数与官方宣称的有较大出入,因此我印象很深。龙书金在决策方面当然有责任,但不只是他有责任。
  牺牲者中,还有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摄影师温炳林和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影师李连祥,他们不属于巡逻队成员,但同样是烈士!
  (4)山魂和文存的聊天记录()
  “那名在远处做饭的小战士成了俘虏”——我知道另一位,他是我们的教员。谈到此事时,老泪纵横呀,目前已解甲归田了。我从来没有听过这么催人泪下的故事。当时,他是连队的文书,连长知道前面有事,让他回连队取指北针(其实连长带在身上,为的是有个活口出去报告情况)。
  当时,他回到了连队前面就打响了,没有参加战斗,只听到了声。他上课是哭得很厉害,所以我们只是听。他1996年为我们上了最后一课后就解甲归田了。
  (文存:2008铁列克提大讨论时,得到程古峦提供的参战立功者和领导合影中有文书王跃华时,我问程,这个王跃华是否到军区步校当过教员。程说,没有,他后来退伍到了哪里哪里。)
  第二梳理的是《铁列克提之殇》
  一、同意方面
  1、此书是编者和作者的同体,在前言和后记方面注满时代的责任感和对烈士等参战者的崇拜,对当年塔城军分区、北疆军区呈上的战斗失利原因的报告,以及从下到上对历次发生事件的处理,作者分析的客观理性,不唯上,敢于担当;处于对历史的负责和烈士英雄气概的传承,塔城军分区领导近年专门成立课题组,强力支持课题组的工作。课题组以只争朝夕的劲头密切搜索网络,各地采访,能在很短的时间完成并出版,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实属不易。
  2、书中呈现了不少当年的报告、电话记录、检讨书等等内部档案资料,以致原件,令人诚服。  
  二、问题方面:
  1、作者采用了我和老坦克博客中的大量文字和图片,出版此书,并且书中没有任何来源何处的说明。不是这次柘城之行,我们仍不知道。
  2、对通过上级档案提供、网络搜索、民间征集而得到的资料,存在囫囵吞枣,不加分析,穿帮、矛盾、臆想等等,比比皆是。举一例:主战场袁国孝所在的中翼组,“676高地”和“无名高地”,常常频频交错于同一个页面。此书中使用率最高的这两个山头名,交错混杂,充斥全书。不说读者,就是执笔者也搞不清主战场到底是676,还是无名高地!那么的近,难道你没去过?还有杨振林和程古峦所在的阵地离主战场特别近,怎么成了左翼组、有时又是右翼组了?范进忠所在的阵地左翼组,怎么成了预备队?……作者对许多的情节不甚了解,“只争朝夕”,难免仓促!付出大量心血出版的书,如老坦克所言,随着时间的推移,遗憾会越来越多。
  日,早7时,从外地来的和在河南柘城的铁列克提老战友们一起来到柘城烈士陵园,给前年建成的陵园中的九名铁列克提战斗柘城籍烈士扫墓。
  柘城烈士陵园是柘城县委县政府和国家民政部门于2013年投资开始修建的,尤其感动的是他们把铁列克提战斗九名柘城籍烈士的墓重修于此,我们这些老兵们很是感激。
  由于先前匆忙在集市购买的花圈打开发现少了一对挽联,随即在陵园门卫那里找来一张布告,我和坦克兄忙不迭的手裁成4块长条,用草筋穿成两条挽联,在布告的背面白纸上,没有毛笔和墨汁,我用不粗的水笔书写:铁列克提战斗烈士千古;铁列克提战斗烈士生前战友敬挽。
  在烈士纪念碑前,给铁列克提战斗牺牲的九名烈士敬献花圈开始。坦克兄担当拍照和录像,安排我担当发口语的司仪。大家随着我的口语布置,在花圈两侧排齐,庄重缓缓地向纪念碑走去。而后:向在铁列克提战斗中牺牲的烈士三鞠躬;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礼毕。
  给每位铁列克提战斗柘城籍烈士祭酒烟。考虑到在场参加过813战斗的只有张世海、王明禄和老袁三人,我安排远道而来的世海兄祭酒,明禄兄祭烟,我们随同。坦克兄忙前忙后的选位置一一拍照。
  从烈士陵园出来后,我们驱车去看望了被袁国孝唯一找到的烈士亲人,尹清启烈士的母亲。老母亲现年85岁,身体精神尚可,只是去年跌倒伤了腿骨,只能坐在专用轮椅上和我们交谈。当年和尹清启一起参战的张世海和王明禄二位,像见到自己母亲一样,偎在老母亲身边嘘寒问暖。然而,回到邳州以后在铁列克提战友群中我发现还有一位烈士亲人,张克志烈士的侄子,由于当时不知,我们没能前去看望。这里也对张克志烈士的亲人表示道歉。曾经在期刊上看到袁国孝的事迹,谈到,为了找到9名烈士的亲人,袁国孝骑着电动车跑了一个星期,只找到了尹清启一人的亲人。我当时就有不解,这9名烈士都是本乡本土的,7天只找到一人的亲人,这效率也太那个了。
  待回到宾馆吃早饭时,已经10点,外面下着大雨,我和坦克兄再出去寻参战者采访,已不可能。坦克兄此次来还有一个任务,他父亲所在的进藏18军,是在柘城毗邻的鹿邑县五台庙正式成立,张国华任军长。他要去那里寻根。饭后,坦克兄匆匆赶去了鹿邑。接后,远道而来的客人们乘车离开。我也离开去了不远的周口,看望我在部队时的教导员史守信老哥。
日,毛泽东接见十四世达赖喇嘛(前排右一)和十世班禅额尔德尼(右三)。班禅左边为张澜。
 & 对于达赖可能要逃跑的问题,毛泽东指示西藏工委,噶厦集团公开叛乱,达赖逃跑,叛乱武装攻击人民解放军,西藏政治形势完全明朗,这是极好的事。对达赖逃跑,“人民解放军一概不要拦阻,无论去山南,去印度,让他们去。”
叛乱与平叛的战幕拉开,毛泽东命令只准胜不准败。谭冠三背水一战,两天两夜荡平拉萨叛匪
  1959年3月,拉萨的上空阴云密布。西藏叛乱分子在西藏上层反动集团的指使下,利用西藏驻军、机关分散的特点,开始疯狂地进攻政府机关、学校、商店和解放军驻地。解放军和地方工作机关损失很大。叛匪把抓到的战士职工,剥皮挖眼,残酷杀害。与此同时,大量藏军不断涌入拉萨,布达拉宫、药王山等制高点都已被藏军占领,形势一触即发。
  毛泽东得知叛乱分子的猖狂活动时,果断的命令国防长彭德怀:“我命令,如果叛乱分子公然攻打政府机关、学校,破坏交通,驻藏的人民解放军就要履行其保卫的职责。”
  根据党中央、毛主席的命令,彭德怀立即同在京的张经武、张国华两将军商议自卫政策,两张完全拥护党中央、毛主席自卫的决定,并给西藏的谭冠三将军发电,命令驻藏部队加倍警惕,准备随时痛击来犯的叛军。
  3月1日,西藏军区邀请达赖喇嘛到军区礼堂看节目,达赖以藏历元月是传召大会为由没有来。在此之前,达赖听说西藏军区文工团去内地学习回来演出的节目很好看,是他自己主动提出要到军区礼堂看节目的。
  达赖喇嘛去军区礼堂看戏的消息很快在拉萨传扬开来了,西藏地方政府上层反动分子鲁康娃、洛桑扎西等人一方面指使一些人借此造谣惑众,散布“汉人要劫走达赖喇嘛”的谣言,一方面又反过来哄骗达赖,说解放军请看节目是假,乘机扣留他是真。并以保护达赖喇嘛的安全为由,派藏军封锁了达赖的驻地厦宫,实际上是将达赖软禁起来。
  达赖只好写了一个便条,说明他已被反动分子挟持,无行动自由。谭冠三见信,急派军区副司令员桑颇·才旺仁增少将去布达拉宫看望,噶伦们立即唆使藏军把桑颇打成重伤。更令人发指的是,自治区筹委会干部索郎降措惨遭叛匪杀害后,尸体竟被拖在狂奔的马后示众。一时间,拉萨街头秩序大乱,藏军武装游行,一些叛乱分子向解放军战士挑衅,不明真相的僧俗人众纷纷走上街头,要求保护达赖。
  3月10日,西藏上层反动集团见叛乱时机成熟,遂将叛乱公开化,打出“西藏独立”的旗帜,向西藏工委、军区驻地和自治区筹委会发起进攻,开始了大规模的全局性武装扰乱。
  是夜,藏军和原已叛乱的“卫教军”7000多人一齐出动,占领了拉萨市周围各制高点,叛军不断地向我西藏军区、西藏工委驻地开枪射击,拉萨市内火光冲天,叛匪抢劫商店,焚烧寺庙,拉萨城内一片血雨腥风。
  在明知叛乱形势已成的情况下,为了做到有理有利有节,西藏工委和西藏军区仍以西藏的大局为重,连续派人和噶厦、藏军接触,劝告他们遵守十七条协议,说服藏军不要叛乱。但西藏地方政府上层分裂分子置若罔闻,一意孤行,指挥藏军步步进逼,疯狂地向西藏军区、西藏工委等机关驻地冲击。无奈,西藏工委和西藏军区一方面调动部队加强防卫,一方面紧急报告中央。
  3月11日,正在武昌视察的毛泽东接到报告后致电党中央,对西藏上层反动集团发动武装叛乱给了精辟分析。毛泽东指出:“照此形势发展下去,西藏问题有被迫早日解决的可能。”还指出:“这种‘被迫’是好的。看来,达赖是和其他人同谋的,达赖是反动派的首领。达赖反革命集团的策略是:(一)以罗布林卡为据点,在拉萨搞暴乱,将人民解放军驱走。这种策略是会被他们首先想到的。他们从我们长期‘示弱’,只守不攻这一点,看出‘汉人胆怯’,‘中央无能’。他们想,汉人被轰走是‘可能的’。(二)这一批人实际上已与中央决裂,很大可能将不得不继续干下去。一种可能是继续在拉萨示威骚扰,以期把汉人吓走,在若干天或若干个月之后,他们看见汉人吓不走,就会向印度逃走,或者,向山南建立根据地,两者的可能性都有。”毛泽东还分析了印度尼赫鲁政府对西藏问题的插手,认为“达赖搞驱汉自立,是与印度通了气的。”
  毛泽东指示西藏工委:“目前策略,应是军事上采守势,政治上采攻势。目的是:分化上层,争取尽可能多的人站在我们一边,包括一部分活佛、喇嘛在内,使他们两派决裂;教育下层,准备群众条件;引诱敌人进攻,准备在拉萨大打一仗。”
  同一天,中共中央电复西藏工委并四川、甘肃、青海、云南4省省委和军区,就西藏上层公开暴露叛国面貌之后应采取的措施作出指示:中央认为,“西藏上层公开暴露叛国反动面貌,是很好的事。我们的方针应该是让他们更加嚣张,更加暴露,我们平乱的理由就更为充分。”
对如何应对叛乱分子的叛乱活动,中央提出了五条措施。一是在人民群众中传布,着重揭露他们劫持达赖进行叛国的阴谋。二明确告诉一切靠近我们的人,西藏永远是中国的领土,如果反动派叛国,中央将采取坚决的行动予以平定。三是对达赖本人仍多方做争取工作。四是对拉萨四周的反动武装进入市区不要阻挡,如果阻挡则在形式上是我们先打,这样在政治上不利。五是注意收集对方的叛国证据。
  12日,西藏工委和西藏军区接到中央的电报和中央转发的毛泽东的电报后,立即作出了军事部署,命令各部队迅速做好战斗准备,坚决平息叛乱。部队接到命令后,一面抵抗冲击的叛匪,一面做出击的准备。
  与此同时,中央军委也紧急拟定入藏部队行动方案,并于13日和20日先后向兰州、西藏、成都、北京军区下达了行动命令,明确了关系。其内容是:以陆军54军军长丁盛组织指挥所(简称丁指),率该军步兵第一三四师、兰州独立野战第十一师从青藏线入藏,进入拉萨地区,丁指归西藏军区指挥;命在北京开会的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立即乘飞机赶到格尔木,指挥丁指的一三四师、十一师沿藏北张开网口合围拉萨;命成都军区副司令员黄新廷组织指挥所(简称黄指),率一三&#9675;师及步兵一六二团沿川藏公路向昌都开进,并指挥昌都警备区部队,担负昌都地区平叛,对拉萨形成合围,黄指归成都军区指挥;命昆明军区步兵第四十二师指挥所率步兵一二六团,从藏东南进至盐进地区,归黄指指挥,截断叛乱武装东南出境之路,对拉萨形成大合围之势;命空军及总后勤部有关部门作好空中支援和物资保障工作。
  中央军委下达的行动方案除兵力调动的内容外,又再次要求西藏军区,对现有的各据点,必须坚决长期坚守,让叛军向我攻击,攻击的次数愈多愈好,以便能大量杀伤敌人。在初期切不要主动出击,只有敌人冲入我阵地前面时,才用反冲击击退之。
  3月17日,拉萨叛乱武装连续向我青拉站的油库、碉堡、汽车等地和目标进行冲击。西藏军区一面指挥坚守各据点的部队进行自卫,一面向中央军委报告当前的情况。
  3月18日,中央军委复电西藏军区,指出,敌之行动,对我彻底解决西藏问题甚为有利。为了麻痹敌人,造成大打一仗的有利形势,你们最近期间对叛乱武装的零星射击和小的挑衅进攻,要故意示弱,暂不还击;纵其嚣张,诱附近的叛乱分子向拉萨多集中一些。这样我增援部队到达时即可对其聚而歼之。
  我西藏军区各部队遵照党中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指示,对小股叛军的挑衅行动采取忍让的态度,暂不还击。对此,西藏地方政府上层反动分子错误地认为解放军软弱可欺,更加疯狂地向解放军进攻。
  日凌晨3时40分,拉萨河南渡口的叛匪向西藏军区159团发起进攻。与此同时,在拉萨市区围困西藏工委、各机关、单位和部队的叛匪,也向各被包围点发起攻击。
  面对叛乱分子的大规模进攻,西藏军区政委谭冠三一面指挥部队抗击,一面将此情况上报中央及中央军委,并汇报达赖可能逃离拉萨。
  还在湖北视察的毛泽东指示军委,要求西藏军区把叛乱武装死死吸在拉萨,等待增援部队进藏时对其进行合围,将噶厦叛乱集团干净、全部、彻底歼灭于拉萨。毛泽东的这一战略部署是很有远见的。因为只有一开始不给叛乱武装以很大的杀伤,才能将叛乱武装紧紧地吸在拉萨,为尔后人民解放军聚而歼之创造条件。如果一开始就给敌以很大杀伤,叛乱武装一看形势不好,很可能四处逃窜,而西藏地域辽阔,要剿灭分散逃窜的叛乱武装是很困难的。为此,在3月12日给中央的电报中,毛泽东就指示西藏工委,对叛军进行军事打击的战略是:“引诱敌人进攻。如果敌人进攻时,在初期,不要多杀伤,更不要出击,最好使他们先得一些小胜利,使他们感到驱汉有望,才有大打一仗的可能。否则只会小打一阵,仓皇逃走。”这次,毛泽东再次指示西藏军区紧紧吸住敌人,待增援部队到达时将敌全部歼灭。
  对于达赖可能要逃跑的问题,毛泽东指示西藏工委,噶厦集团公开叛乱,达赖逃跑,叛乱武装攻击人民解放军,西藏政治形势完全明朗,这是极好的事。对达赖逃跑,“人民解放军一概不要拦阻,无论去山南,去印度,让他们去。”但是达赖这块招牌还有可能利用之处。对于达赖逃跑,暂不向外宣传,暂时不把达赖放在叛国头子之内,只宣传叛国分子挟持达赖,这对于打击敌人利用达赖名义号召群众叛乱可能有好处。毛泽东还指出,为了打击敌人利用达赖名义号召群众叛乱,西藏工委应将达赖写给谭冠三的三封信和我们的第一封复信在人民中广为散发,以使群众了解达赖是被噶厦集团强行架走的。
  早在西藏地方政府叛国集团密谋发动叛乱之际,毛泽东对达赖可能出走或被叛乱分子劫持出走已有预测。为此,当达赖被噶厦集团软禁后于3月11日给谭冠三写信说明自己的处境时,毛泽东曾致电中央:“以谭冠三的名义答复达赖一封信很好,如有复信,应再复一封,以后礼尚往来,可再给信。这些信准备将来发表,无非是等待叛国分子、分裂分子悔悟回头。希望达赖本着历次诺言,与中央一心平息叛乱。”
  西藏工委遵照毛泽东的指示,将达赖与谭冠三往复的6封信印发后在人民群众中广为散发。许多藏族群众看到信后了解了达赖被劫持的事实真相极为气愤,强烈要求对叛乱分子予以打击。
  就在人民解放军大部队从青藏、川藏公路两个方向紧急入藏,西藏军区部队准备对叛军进行反击之际,达赖及其随同人员在警卫藏军的护拥下,离开拉萨,去往山南,以后又从那里又去了印度,组织“流亡政府”,进行分裂祖国和人民的勾当。
  3月20日凌晨5时,面对叛军的疯狂进攻,谭冠三在未接到中央答复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坦克世界中唯一一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