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疑山赋笫二峰,其上有仙坛含义

作品中运用到的《汉语大词典》词汇已以连接方式标示出来。由于是电脑自动分析,词组划分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常熟致桧(明·)得,七桧罗。自梁代,之火钻。两,其。古殿覆,瞻天肃。更,欲举鬟。悟,朴反顽。深根穿散脉,万牛挽之难。黑,干。更披折,矫若郁若盘。争攫凌,梳。斧劈惜,赤皮攒。夜拂动,昼涵湖腹宽。绞纽互,交苍寒。爪秃,鹏快抟。际,厥状殚。时逢瑞,履降和井丹。念,架虬乐。响,飧。酒泻挹,与山并峙青。几,看。间,卦之时危安。仍,其上跳。蜀柏犹能尊,岱松宁免污秦官。已随远,孔桧遭。静,知。毕宏韦偃久,图。聊纪咏,豪奇安得追苏韩。置像亦如橘,石厓磨镌垂。
道教的庙。 晋
《〈关尹子〉序》:“今 陕州
太初观 ,乃古 函谷关 候见 老子 处, 终南
宗圣宫 乃 关尹 故宅, 周穆王 修其草楼,改号楼观,建 老子祠 。道观之兴,实祖于此。”:“王城有佛寺七十区而无道观。” 明
《万事足·官验襟衫》:“ 柳氏 ,你寄居道观,必非良家。” 张天翼 《同乡们·夏夜梦》:“你要是没钱,道观里可不要你。”分类:(1).二十八宿之一。南方朱鸟七宿的第四宿,有星七颗。:“季春之月,月在胃,昏七星中。” 孙希旦 集解:“七星,南方朱鸟之第四宿。”(2).指北斗星。 晋
常璩 :“长老传言, 李冰 造七桥,上应七星。” 闻捷 《生活的赞歌·夜过玉门》:“我指着山顶的几点灯光,说它是永恒的北斗七星。”(3).七个星形的黑子或饰物。:“ 温 豪爽有风概,姿貌甚伟,面有七星。”:“冕版以龙鳞锦表,上缀玉为七星。”(4).古乐器名,属管乐。:“七星,不知谁所作,其长盈寻。”:“大晟匏有三色:一曰七星,二曰九星,三曰闰馀,莫见古制。”分类:(1).黄色的云气。(1)天子气。:“ 黄帝 起,黄云扶日。”:“ 帝尧 之母曰 庆都 ,生于 斗维 之野,常有黄云覆护其上。” 前蜀
《贺黄云表》:“ 尧 之诞生,常有黄云垂覆; 舜 之御宇,常有黄云凝空。”(2)祥瑞之气。:“天子使验问巫得鼎无奸诈,乃以礼祠,迎鼎至 甘泉 ,从上行,荐之。至 中山 ,晏温,有黄云焉。” 明 胡震亨 :“ 沉佺期 《改年观赦》诗:‘六甲迎黄气,三元降紫泥。’《望气经》云:‘黄云四出,主赦。’黄气,黄云也。”(3)雪天之云。下雪天云特黄于常云,故称。 宋
:“黄云半夜满千里,大雪平明深一尺。”(2).黄尘;沙尘。 南朝
宋 谢灵运 :“河洲多沙尘,风悲黄云起。” 唐
诗:“登高望寒原,黄云郁峥嵘。” 明
诗:“落日千门飞雁去,黄云一骑按雕回。”(3).边塞之云。塞外沙漠地区黄沙飞扬,天空常呈黄色,故称。 南朝 梁简文帝 之二:“洗兵逢骤雨,送阵出黄云。” 唐
《佐还山后寄》诗之一:“山晚黄云合,归时恐路迷。” 仇兆鳌 注:“塞云多黄,故公诗云‘黄云高未动’,又云‘山晚黄云合’。” 明
:“黄云落日古骨白,砂砾惨淡愁行人。”(4).比喻成熟的稻麦。 宋
诗:“缫成白雪桑重绿,割尽黄云稻正青。” 明
诗:“黄云渐收尽,旷望空郊平。”分类:江苏
常熟 的别名。 宋
诗:“九重定问 琴川 事,为奏通川一渡閒。” 宋
诗:“冲寒一舸下 琴川 ,小缆依依市柳边。”分类:亦作“ 古迹 ”。亦作“ 古迹 ”。(1).古代遗迹。多指建筑物或其残迹。 唐
诗:“ 冶城 访古迹,犹有 谢安墩 。”迹,一本作“ 迹 ”。《武王伐纣平话》卷中:“ 姬昌 望西北寨山偷路日夜而走不止。今古迹在 黄河 南岸上是 姬昌庙 。” 明
《礼书总论》:“志古迹,以不忘其贤有德者也。” 鲁迅 《书信集·致黎烈文》:“我们要保存 清 故宫,不过不将它当作皇宫,却是作为历史上的古迹看。”(2).指古人的法书墨迹。:“﹝ 太祖 ﹞示 僧虔 古迹十一帙,就求能书人名。”:“又聚 魏 已来古迹名画,于殿后起二台,东曰 妙楷台 ,藏古迹;西曰 宝迹台 ,藏古画。” 元 陆友仁 《砚北杂志》卷上:“ 唐 人临模古迹,得其形似,而失其气韵。” 清
《与倪闇公》书:“﹝书家﹞得数行古迹,如行师佩 玄女 兵符。”分类:(1).恣意观看。:“ 高祖 常繇 咸阳 ,纵观,观 秦皇帝 ,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复令 张掖 、 武威 士女盛饰纵观,填咽周亘数十里,以示中国之盛。” 清
《重表唐伯虎遗墓》诗:“诗作生涯酒作年,纵观大地总荒阡。” 清
《影梅庵忆语》:“脱有不测,前与君纵观大海,狂澜万顷,是吾葬身处也。”(2).纵览,博览。 宋
《答范资政书》:“日甚閒旷,得以纵观书策。” 清
《拟进上〈蒙古图志〉表文》:“臣伏处下士之列,纵观史册之盛。”分类:草(皂)斗,即栎实。其壳煮汁可以染黑。“掌以春秋歛染草之物” 郑玄 注“染草:茅蒐、橐芦、豕首、紫茢之属” 唐
贾公彦 疏:“言‘之属’者,更有蓝早、象斗之等众多,故以‘之属’兼之也。”:“草,草斗,栎实也,一曰象斗。”(1).指仙人住处。 唐
诗:“ 九疑 第二峰,其上有仙坛。” 唐
诗:“山顶白云千万片,时闻鸾鹤下仙坛。”(2).祭坛。 清
《桃花扇·入道》:“高筑仙坛海日晓,诸天群灵俱到,列星众宿来朝。”分类:(1).道家称存养本性或修真得道的人。亦泛称“成仙”之人。:“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其出不欣,其入不距;翛然而往,翛然而来而已矣。”《淮南子·本经训》:“莫死莫生,莫虚莫盈,是谓真人。” 汉
:“随真人兮翱翔,食元气兮长存。”:“ 天宝 元年…… 庄子 号为 南华真人 , 文子 号为 通玄真人 , 列子 号为 冲虚真人 , 庚桑子 号为 洞虚真人 。” 宋
诗:“赖有真人不饥渴,闭门却埽但焚香。”《剪灯新话·牡丹灯记》:“邻翁曰:‘ 玄妙观
魏法师 ,故开府 王真人 弟子,符箓为当今第一,汝宜急往求焉。’” 端木蕻良 《科尔沁旗草原》十六:“神,凡是神,不管是老母,老君,真人,大士……都得请。”(2).佛教称证真理的人,即阿罗汉。 唐
玄应 卷八:“真人,是阿罗汉也。或言阿罗诃。经中或言应真,或作应仪,亦云无著果,皆是一也。”(3).:“ 始皇 曰:吾慕真人,自谓‘真人’,不称朕。”后因指统一天下的所谓真命天子。 汉
《南都赋》:“方今天地之雎剌,帝乱其政,豺虎肆虐,真人革命之秋也。”:“天下真人,殆兴于吾州矣。”《秦并六国平话》卷上:“未有真人来统一,奈何七国又争雄。” 清 陈康祺 卷四:“录之以见真人埽除之难,元勋栉沐之苦。”(4).指品行端正的人。:“我不能自保,真人所谓‘鼠不容穴,衔窭数’者也。” 颜师古 注引 李奇 曰:“真人,正人也。” 南朝
宋 刘义庆 :“太史奏真人东行。” 刘孝标 注引 檀道鸾 《续晋阳秋》:“ 陈仲弓 从诸子侄造 荀 ( 荀淑 )父子,于时德星聚。太史奏五百里贤人聚。” 清
《与王先生书》:“孝廉于仆称莫逆交者二十年,真人真品,肃然敬之者亦二十年。”(5).指真诚可靠或知情的人。参见“ 真人面前不说假话 ”。(6).人类学中指从猿进化而来,真正脱离动物界的人。 吴汝康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人类的祖先》:“人科中的真人,则包括一切能制造工具的人,有较发达的脑子,形成了社会……真正脱离动物界而转变成‘完全形成的人’,即真人。”分类:亲手种植。例如:这棵杨树是他当年手植的。分类:见“ 燧人氏 ”。传说中的古帝王。钻木取火的发明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 燧人氏 。”:“若使 包羲 因 燧皇 而作, 孔子 何以不云 燧人氏 没 包羲氏 作乎?” 唐
诗之二:“祸首 燧人氏 ,厉阶 董狐 笔。”亦省称“ 燧人 ”。:“逮德下衰,及 燧人 、 伏羲 始为天下,是故顺而不一。” 汉
《白虎通·号》:“钻木燧取火,教民熟食,养人利性,避臭去毒,谓之 燧人 也。” 赵朴初 《滴水集·〈历史博物馆〉诗之二》:“ 燧人 取火非常业,世界从兹事事新。”分类:(1).赶不上;来不及。:“过其祖,遇其妣,不及其君,遇其臣。” 高亨 注:“不及,行在其后。”:“长史 欣 恐,还走其军,不敢出故道。 赵高 果使人追之,不及。” 唐
《为乔补阙论突厥表》:“使良时一过, 匈 虏复兴,则万代为患,虽后悔之亦不及矣。” 鲁迅 《书信集·致施蛰存》:“近因搬屋及大家生病,久不执笔,《现代》第三卷第二期上,恐怕不及寄稿了。”(2).不如;比不上。:“吾视 郭解 ,状貌不及中人,言语不足采者。” 唐
诗:“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 巴金 《随想录·一谈〈望乡〉》:“难道今天的青年就落后了?反而不及五十几年前的年轻人了?”(3).不到。:“遂寘 姜氏 于 城颍 ,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先是司徒 韩演 在 河内 ,志在无私,举吏当行,一辞而已,恩亦不及其家。” 鲁迅 《热风·题记》:“无情的冷嘲和有情的讽刺相去本不及一张纸。”(4).犹未达,不识。:“臣实愚憃,不及大体。”分类:(1).成为某种形体。:“吾一受其成形,而不化以待尽。” 唐
《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记》:“石成形,如肺肝,如茄房。” 赵树理 《求雨》:“一天过去了,河边的木槽已经成形。”(2).形成某种稳固的局面。:“如以先帝所立累世之功不堕坏,亦宜因其萌牙,早断绝之,及已成形然后战师,则万姓被害。”分类:成为感官可以觉知的形象或现象。具体内容视所指不同而异。:“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韩康伯 注:“象况日月星辰。” 孔颖达 疏:“象谓悬象,日月星辰也。”:“凡奸声感人而逆气应之,逆气成象而乱生焉。” 梁启雄 简释引 物茂卿 曰:“成象,谓形于歌舞。” 汉
:“是故服不成象,而内心不变。”
:“鼓完瑶瑟人不闻,太平成象盈秋门。”分类:应验;相应。 晋
卷十一:“盖至孝感天神,昭应如此。”:“晷纬昭应,山渎效灵。” 李周翰 注:“晷,日;纬,星也。昭应,谓明而不错乱也。” 唐
诗:“明祠灵响期昭应,天泽俱从此路还。” 明 孙柚 《琴心记·空门遇使》:“既谓 锁骨菩萨 化身,正要灵感昭应,发菩提念。”分类:(1).倒酒;注酒。:“ 慈 乃为赍酒一升,脯一斤,手自斟酌,百官莫不醉饱。” 唐
:“绿樽翠杓,为君斟酌。”(2).指饮酒。旧题 汉 苏武之一:“我有一樽酒,欲以赠远人。愿子留斟酌,叙此平生亲。” 宋
词:“同杯勺,同斟酌,千愁一醉都推却。” 清
:“斟酌移时,女频来行酒,嫣然含笑,殊不羞涩。”(3).倒酒不满曰斟,太过曰酌,贵适其中。故凡事反复考虑、择善而定,亦称斟酌。:“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 攸之 、 祎 、 允 之任也。” 金
《〈论语辨惑〉序》:“彼其推明心术之微,剖析义利之辨,而斟酌时中之权,委曲疏通,多先儒之所未到。” 曹禺 《日出》第四幕:“字眼上可以略为斟酌斟酌再用。”(4).犹思忖;思量。 唐
诗:“斟酌 姮娥 寡,天寒奈九秋。” 仇兆鳌 注:“斟酌,代为思忖也。” 宋
:“斟酌芳心正怯寒,有情真被无情恼。” 清
诗:“ 广寒 宫阙愁昏黑,斟酌 姮娥 秉烛行。”(5).品评欣赏。 宋
词:“今夜凄然对影,与谁斟酌姮娥。”(6).执掌。 晋
:“天有北斗,所以斟酌元气;帝有尚书,所以出纳王命。” 唐
《中书令汾阴公薛振行状》:“若夫骖驾六龙,驱驰七圣,斟酌元气,裁成天道者,其惟圣人乎!” 宋
《祭黄君文》:“当世之官,有微有盛。盛者庙堂,斟酌王命。”(7).安排;摆布。:“太皇太后曰:‘岂可使我母子受 汉 老妪斟酌。’”分类:元气分类:(1).没有起点;没有终点。:“始乎无端,卒乎无穷;始乎无端,道也,卒乎无穷,德也。”:“圜而环之,令之肉倍好者,周旋无端,终而复始,无穷已也。” 唐
诗:“怏怏步长道,客行渺无端。” 清
《与友人论学书》:“时而为和,谓之春;和升而温,谓之夏;温降而凉,谓之秋;凉升而寒,谓之冬;寒降而复为和。循环无端,所谓生生之为易也。”(2).没有界线;没有头绪。《淮南子·俶真训》:“狡猾钝惛,是非无端,孰知其所萌。” 晋
:“错综六情,而处无端之善否。” 晋
《喻道论》:“六合遐邈,庶类殷充,千变万化,浑然无端。” 清 王晫 《〈快说续记〉序》:“广引博喻,错杂无端。”(3).谓无由产生。《商君书·修权》:“下信其刑,则奸无端矣。” 高亨 注:“端借为‘耑’……草木初生为耑,无耑,言无由萌生。”(4).引申指无因由,无缘无故。:“蹇充倔而无端兮,泊莽莽而无垠。” 王逸 注:“媒理断绝,无因缘也。” 晋
诗:“福钟恒有兆,祸集非无端。” 唐
诗:“ 楚王 江畔无端种,饿损宫娥学不成。” 茅盾 《子夜》十:“﹝ 李玉亭 ﹞被人家无端疑忌,他想来又是害怕,又是不平。”(5).指莫须有的罪名。:“ 张忠 怨 璆 ,与诸阉官构造无端, 璆 遂以罪徵。”:“ 李
杜 二公为大臣,不能安上纳忠,而兴造无端。” 晋
:“嫌疑象类,似是而非,因机会以坐无端,借素信以设巧言。”一本作“以生无端”。:“ 羡之 等暴蔑求专,忌贤畏逼,造构贝锦,成此无端。”(6).谓无故肆虐为害。 唐
之十二:“雪侵春事太无端,舞急微还近腊寒。” 宋
诗:“吾母病肺生怯寒,晚风鸣屋正无端。”《前汉书平话》卷上:“ 周勃 向军阵前便骂:‘反贼怎敢无端! 汉王 有甚亏你,教你前退番军,却向此处造反!吾特来伐罪。’” 清
《永遇乐·病中》词:“怨东风一夜无端,狼籍几番红雨。”(7).无心;无意。 唐
诗之四:“今者无端读书史,智慧只是劳精神。” 宋
词:“游丝有意苦相萦,垂柳无端争赠别。” 清
之二四○:“濯罢鲛绡镜槛凉,无端重试午时妆。”(8).无奈。表示事与愿违,或没有办法。 唐
:“无端嫁与五陵少,离别烟波伤玉颜。” 宋
词:“秋渐老,蛩声正苦;夜将阑,灯花旋落。最无端处,总把良宵,祗恁孤眠却。”(9).犹无知。 宋
孙光宪 卷八:“我年少无端,致其父子死生永隔。”(10).为詈词。犹无赖。 元 孟汉卿 《魔合罗》第三折:“你这个无端的贼吏奸猾,将老夫一谜里欺压。” 元
《杀狗劝夫》第三折:“我不合打那无端的逆贼。” 明 叶宪祖 《素梅玉蟾》第二折:“刬地喧呼,无端狂少打散我一场惊搅。”《四游记·玉帝起赛宝通明会》:“龙王大骂曰:‘无端匹夫,当日在 玉帝 面前当殿辱吾,好生献出宝珠,万事皆休,如若不然,立刻一命难逃。’”分类:谓遍布于阴湿之地。:“甘蔗辛姜,阳蓲阴敷。” 吕向 注:“若姜之类,皆生于阴地,故云阴敷。敷,布也。”分类:(1).帝王的御座。:“玉座犹寂漠,况乃妾身轻。” 刘良 注:“玉座,玉床也……言君王玉座尚自虚无若此,况群妾身至轻微,何以为久长也。” 唐
诗:“上心贵在怀远蛮,引临玉座近天颜。” 宋
诗:“玉座君王赏,朱栏将相罗。”(2).代称帝王。 唐
诗之九:“炎方每续朱樱献,玉座应悲白露团。” 宋
词:“幅巾林下,姓名玉座长忆。” 清
《题屺瞻学士扈从射獐图》诗:“敛手鹄立玉座隅,被服轻温貂貉狐。”(3).敬称先皇、先后的神床。 唐
诗:“竹送清溪月,苔移玉座春。” 仇兆鳌 注:“玉座,神床也。” 宋
诗:“ 洛阳 八陵那忍说,玉座尘昏松柏寒。” 清
诗:“先皇玉座灵和殿,泪洒西风夕照斜。”(4).指道观的神座。 唐
诗:“金屋似镌出,玉座如琢成。” 唐 王师简 《三茅君素像记》:“设云幄于两楹,分玉座而鼎足。”(5).作仙人代称。 宋
《兴龙节集英殿宴教坊词·问女童队》:“玉座天临,虽仙凡之有隔;翠鬟云合,岂草木之无知。”(6).器物的饰玉的底座。 宋
词:“ 闽 溪珍献,过海云帆来似箭。玉座金盘,不贡奇葩四百年。”分类:(1).犹天宫。称地理位置高的宫殿亭台。 唐
:“星宫含雨气,月殿抱春辉。” 宋
之一:“浮生渺渺但飞埃,问讯星宫又独来。”(2).指华丽的房屋。 唐
诗:“星宫之君醉琼浆,羽人稀少不在旁。”分类:犹圣容。 三国 魏 曹植 诗:“迟奉圣颜,如渴如饥。” 南朝 宋 刘义庆 :“臣不能吞炭漆身,今日复睹圣颜。” 唐
诗之五:“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宋
词:“何人曾侍传柑宴,翡翠帘开识圣颜。” 清
:“诗云:有喜联翩近圣颜,更欣新诏及春颁。” (1).古代宫中侍奉君王后妃的女子。 唐
:“先帝侍女八千人, 公孙 剑器初第一。” 唐
:“宫中近臣抱扇立,侍女低鬟落翠花。” 清 昭梿 :“ 苏麻喇姑 , 孝庄文皇后 之侍女也。”(2).婢女;女仆。 唐
谷神子 《博异志·崔玄微》:“有绿裳者前曰‘某姓 阳 ’,指一人曰‘ 李 氏’……各有侍女辈。”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晨起, 仲仙 率侍女至 和桥观音堂
圣王庙 烧香。” 郭沫若 《星空·孤竹君之二子》:“他看见我们父亲的侍女,才满十五岁的 孟姜 --啊啊,可怜的 孟姜 !”(3).旧指从事服务工作的女子。 田汉 《咖啡店之一夜》:“ 白秋英 --十九岁,咖啡店侍女。” 丁玲 《韦护》第一章:“什么工作我不可以做?衣装店职员也好,伽啡馆的侍女也好。”分类:(1).帮助;辅佐。:“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孔颖达 疏:“左右,助也,以助养其人也。”:“此三人者,实左右之。” 唐
《唐故中书侍郎平章事韦公集纪》:“以公用经术左右先帝五年,稔闻其德。” 清
《程孺人传》:“ 吴 君竭力以养其兄嫂,抚其兄之子,延师教督,而孺人常左右之。”(2).袒护;保护。 晋
:“君观吾方略、士众,足辨(办) 郭多 不? 多 又劫质公卿,所为如是,而君苟欲左右之邪?” 宋
:“有告监文思院 常良孙 赃墨事,朝廷下之 临安 狱,久不得其情,上意谓京尹左右之;尹不自安。” 清
《程之藩传》:“ 鸣球 濒行属巡抚 宋一鹤 、巡按 汪承诏 斥逐之。两人不肯,且为左右之甚力。”(3).支配;控制。:“公以 楚 师伐 齐 ,取 谷 。凡师能左右之曰‘以’。” 杜预 注:“左右,谓进退在己。”:“寡君帅 越国 之众以从君之师徒。唯君左右之。” 韦昭 注:“左右,在君所用之。”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九:“ 本 ( 周本 )已昏耄,不知时变,皆其子 祚 左右其事。” 李大钊 《物质变动与道德变动》:“一切宗教没有不受生产技术进步的左右的,没有不随着他变迁的。”(4).分辩或论断其高低、优劣。 宋
《上资政晏侍郎书》:“请露肝膂之万一,皆质于前志,非敢左右其说,惟公之采择。” 宋
《刘定伯墓志铭》:“或不约经造,至则善为言谭,名理蜂出。意所左右,辩者不可诘。”(5).左面和右面。:“汝知而心与左右手背乎?”卷二六:“御史再三推辞,定要傍坐,只得左右相对。”(6).附近;两旁。:“平平左右,亦是率从。”:“ 晋 人逐之,左右角之。” 北魏 郦道元 :“顾瞻左右,山椒之上有垣若颓基焉。”(7).用在数量词后表示概数。 汉
王充 :“语称上世之人侗长佼好,坚强老寿,百岁左右。”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生携 莺 宵奔 蒲州 ,时二更左右。” 鲁迅 《书信集·致钱玄同》:“他大约十日左右总可到。”(8).犹言向背。:“ 恽 善恕己量主,知我必不有所左右而轻天下也!” 李贤 注:“左右犹向背也。”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清吏条陈》:“方乱事之初作也,叛者不过工程等三营,其馀马步炮各营并怀观望,意将伺动静,以为左右。”(9).身边。:“ 文王 陟降,在帝左右。” 唐
《唐故赠绛州刺史马府君行状》:“方书、《本草》恒置左右。” 清
:“又在 萧中道 者,日侍左右。忽得罪,黜为外郡监。”(10).近臣;侍从。:“﹝ 楚子 ﹞左右曰:‘不可许也,得国无赦。’”:“ 炀帝 为 晋王 时, 君素 为左右。” 元
岳伯川 《铁拐李》第一折:“离了官房没了倚靠,绝了左右没了牙爪。”:“知县大怒,教左右执下庙官送狱勘罪。”(11).将帅和车右。:“皆乘矣,左右执兵而下矣!” 杜预 注:“左,将帅。右,车右。”(12).不直称对方,而称其执事者,表示尊敬。 战国 乐毅 《报燕惠王书》:“臣不佞,不能奉承先王之教,以顺左右之心。”:“是故不敢匿意隐情,先以闻于左右。” 唐
《秀师言记》:“小僧有情曲,欲陈露左右。”(13).信札亦常用以称呼对方。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是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 清
恽敬 《与赵石农书》:“前送马圉人回州,曾有书奉谢,并陈一切,想达左右。” 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 季黻 君左右。”(14).各方面。:“ 嗣源 危殆者数四,赖宣徽使 李绍宏 左右营护,以是得全。” 宋
《祭亡妻晁氏文》:“事姑之礼,左右无违。”(15).反正;横竖。 元
《争报恩》楔子:“左右这里无有外人,咱两个慢慢的吃。”:“一不做,二不休,左右是歹了。”第一一三回:“左右我们丫头们更算不得什么了!” 浩然 《艳阳天》第三章:“眼下 东山坞 的人,还能说旁的事情?左右都是分麦子。”分类:(1).整齐洁净。 宋 曾敏行 卷五:“见一士人家门户稍修洁,遂直造焉。” 清
:“年馀,屋庐修洁,内外皆衣文锦绣,居然素封。”(2).谓使整洁。:“三曰姑洗,所以修洁百物,考神纳宾也。”(3).高尚纯洁。:“人君之所任,非辩智则修洁也。” 元
宫天挺 《范张鸡黍》第二折:“为吏者矜夸显达,为儒者卖弄修洁。” 郭沫若 《〈屈原赋〉今译·离骚》:“你应该趁着年少以自图修洁,为甚总不改变你那样的路数?”(4).秀美而整洁。 明
郎瑛 :“妇女皆国色,妪虽老而容仪亦修洁也。” 瞿秋白 《赤都心史·清田村游记六》:“车的南头,坐着几位清纯修洁的女郎。”(5).指精美简洁。 刘师培 《论近世文学之变迁》:“所为之文,以修洁擅长,句栉字梳,尤工小品,然限于篇幅,无奇伟之观。”分类:仙人的衣袖。低垂的云彩。亦指云彩低垂。 三国
《景福殿赋》:“远而望之,若摛朱霞而耀天文;迫而察之,若仰崇山而戴垂云。” 晋
《射雉赋》:“天泱泱以垂云,泉涓涓而吐溜。”分类:(1).谓节操坚定不变。:“ 王公 束脩厉节,敦乐蓺文,不求苟得,不为苟行,但以坚贞之操,违俗失众,横为谗佞所构毁。” 唐
诗:“甘从锋刃毙,莫夺坚贞志。” 邹韬奋 《痛悼子桂同事》:“为国家民族努力,使我们坚贞伟大的伙伴的精神永远不死。”(2).谓质地坚硬纯正,经久不变。:“西 芒 上土自坚贞,勿用甓石,勿起坟陇。” 唐
:“ 荆山 产美玉,石石皆坚贞。” 清
《履园丛话·阅古·汉长安铜尺》:“铜尺一,今藏 嘉定
瞿木夫 通守家,铜质坚贞,青绿可爱。”分类:犹言铿金戛玉。 宋
诗:“诗歌和盈轴,铿戛金石声。”精微的义理;深奥的道理。:“ 绰 子 遐 ,善言玄理。” 南朝
梁 沉约 《南齐禅林寺尼净秀行状》:“博极群书,善谈玄理。”:“少笃学,善《老》……为尚书外兵郎,尝与 袁粲 罢朝相会言玄理,时论以为一台二绝。” 唐
诗:“四海求玄理,千峰绕定身。” 朱自清 《“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时而纵谈时局,品鉴人伦;时而剖析玄理,密诉衷曲。”分类:(1).最有文德。谓德行完备。:“君子宽而不僈,廉而不刿,辩而不争,察而不激,寡立而不胜,坚彊而不暴,柔从而不流,恭敬谨慎而容,夫是之谓至文。”(2).最有文饰。:“本末相顺,终始相应,至文以有明,至察以有说。”文,指礼的形式。至文,谓礼制的规定极其完备。(3).最好或极好的文章。 明
《赠郑显则序》:“善为文者,贵乎奇其意而易其词。骤而览之,亹亹觉其易也;徐思而绎之,虽极意工巧者莫加焉。若是者,其为至文乎?”《研云甲编·〈陶庵梦忆〉序》:“兹编载方言巷咏嘻笑琐屑之事,然略经点染,便成至文。”分类:(1).没有文字记述。:“ 周公 曰:‘王肇称 殷 礼,祀于新邑,咸秩无文。’” 孔 传:“言王当始举 殷 家祭祀,以礼典祀于新邑,皆次秩不在礼文者而祀之。”一说,文通“ 紊 ”,不紊乱。 王引之 :“今案,文当读为紊。紊,乱也。” 唐
《连州廖先生碑铭》:“仙书无文,仙语无词;以心传心,天地不知。” 明 贾仲名 《书〈录鬼簿〉后》:“自 宫大用 已下一十八人,皆作其传……馀者皆无文焉。”(2).指言语、辞章没有文采。:“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礼﹞有以素为贵者,至敬无文,父党无容,大圭不琢,大羹不和。”(3).没有彩藻之饰;没有纹饰。:“故 孝文皇帝 绨袍革舄,木器无文。”(4).谓朴实无华。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蔡少霞》:“ 少霞 无文,乃孝廉一叟耳,固知其不妄矣。” 金
《朝列大夫张公墓表》:“若夫确固而不移,质直而无文;直前径行,唯义所存。”分类:指神仙居住之处。道教有七十二福地之说。亦指幸福安乐的地方。旧时常以称道观寺院。 南朝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 芳林园 者,福地奥区之凑, 丹陵 、 若水 之旧。” 唐
《晦日药园诗》序:“乃有神州福地,上药中园, 左太冲 所云当衢向术, 潘安仁 以为面郊后市。” 元
《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这里有甚么閒散心处?名山胜境,福地宝坊皆可。”分类:合力;戮力。:“境内必知介而无私解,并力疾斗,所以禽虏也,而以上为暴。”:“于是六国从合而并力焉。”:“诸卿欲并力者即留,不欲者便去。” 明
《传习录》卷中:“或营其衣食,或通其有无,或备其器用,集谋并力,以求遂其仰事俯育之愿。” 清
卷五:“ 裴春台 云:‘一栏并力作春色,百卉甘心奉盛名。’”合力;协力。《孙子·行军》:“兵非益多也,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 唐
《论淮西事宜状》:“知国家必不与之持久,并力苦战。” 明
《三沙报捷疏》:“各船奋勇齐进,举放佛狼机、鸟统、喷筒、火箭,并力攻打。”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所有编制,日内并力准备,俾得进行无滞。”分类:由积雨云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降水伴随着闪电和雷声,往往发生在夏天的下午。:“天地解而雷雨作。”:“ 尧 使 舜 入山林川泽,暴风雷雨, 舜 行不迷。” 前蜀
诗:“江村入夏多雷雨,晓作狂霖晚又晴。” 老舍 《四世同堂》九:“雷雨以后,多数是晴天。”分类:亦作“ 藏畜 ”。
(1).收藏;蓄存。 唐 张彦远 :“凡人间藏蓄,必当有 顾 、 陆 、 张 、 吴 著名卷轴,方可言有图画。” 宋
诗:“ 东坡 无边春,方寸尽藏蓄。” 明
:“好古之称,藉藉海内,其藏蓄当甲诸方矣。”(2).隐藏。 宋
《本论》:“不任人者,非无人也,彼或挟材蕴知,特以时方恶人之好名,各藏畜收敛,不敢奋露,惟恐近于名,以犯时人所恶。” 郭沫若 《北伐途次》七:“我自己的颈子上也有点罗唣,原来是昨晚在床上放过一下的军帽里面,在那皮沿的内部也藏蓄了好些馀孽。”(3).指文章等蕴含的内容。 清
《〈春秋发微〉序》:“其见之文章,则藏蓄高远而不可以一端测也。”分类:(1).指北方或北极。《淮南子·道应训》:“ 卢敖 游乎 北海 ,经乎 太阴 ,入乎 玄阙 ,至于 蒙毂 之上。” 高诱 注:“太阴,北方也。”:“邪绝少阳而登太阴兮,与真人乎相求。” 颜师古 注引 张揖 云:“太阴,北极。”(2).指北方之神。 宋
:“六壬有十二神将……其后有五将:谓天后、太阴、真武、大常、白虎也,此金水之神在方右者。”(3).阴阳五行家以为北方属水,主冬,太阴为北方,故亦指代冬季或水。 三国
《蝉赋》:“盛阳则来,太阴逝兮。”此指冬季。 唐
诗:“滟滪既没孤根深,西来水多愁太阴。” 仇兆鳌 注引 朱瀚 云:“水即太阴也。”(4).幽暗之所,地下。卷六二:“将父母遗体,埋于太阴,骨腐于蝼蚁,岂不痛哉!” 宋
诗:“云有北阴神帝庭,太阴黑簿囚鬼灵。”(5).指幽暗。 明
《送太学赵孝先从军诗序》:“昭昭生于太阴,隆隆隐于至微,安知抑之非扬,舍之非用乎?”(6).谓纯阴。 汉
董仲舒 :“是故春者,少阳之选也;夏者,太阳之选也;秋者,少阴之选也;冬者,太阴之选也。”:“冬月穴居,以避太阴之气。”:“神君曰:‘ 霍将军 体弱,吾欲以太阴精气补之。’”(7).指阴湿,阴霾。《韩诗外传》卷五:“歛乎太阴而不湿,散乎太阳而不枯。” 唐
诗:“太阴蔽皋陆,莫知晚与早。”(8).谓月亮。 唐
《盂兰盆赋》:“太阴望兮圆魄皎,阊阖开兮凉风袅。” 清
《叙嘉定七生》:“抱秋树之晨华,指太阴以宵盟。” 郭沫若 《女神·地球,我的母亲!》诗:“那昼间的太阳,夜间的太阴,只不过是那明镜中的你自己的虚影。”(9).神话中指月神。《西游记》第九五回:“ 太阴 道:‘与你对敌的这个妖邪,是我 广寒宫 捣玄霜仙药之玉兔。’”(10).指月宫。 清
《长生殿·闻乐》:“吾乃 嫦娥 是也,本属太阴之主,浪传 后羿 之妻。”(11).太岁的别名。《淮南子·天文训》:“太阴在寅,岁名摄提格,其雄为岁星。”《淮南子·天文训》:“天神之贵者,莫贵于青龙,或曰天一,或曰太阴。太阴所居,不可背而可乡。”分类:(1).骨头;骨头的关节。:“昔 禹 致群神于 会稽 之山, 防风氏 后至, 禹 杀而戮之,其骨节专车。”:“骨节不彊,不能使药。” 宋
《晋论》:“譬如山林之人,生于草木之间,大风烈日之所咻,而霜雪饥馑之劳苦,其筋力骨节之所尝试者亦已至矣。”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十八:“我起小长了大骨节,腿脚不好使。”(2).指人的品性气质。 清
《送温舍人汝适归广州》诗:“我昔献赋来田间,骨节疏顽性孤鲠。”(3).比喻诗文的骨力气势。 南朝
钟嵘 《诗品》卷下:“善制形状写物之词,得 景阳 之諔诡,含 茂先 之靡嫚,骨节强于 谢混 ,驱迈疾于 颜延 。”分类:(1).谓明白直截。:“宁放 朱浮 显露之奏,无匿 张胜 贷故之变。” 吕延济 注:“ 曹公 自言与 权 相厚,岂学 朱浮 明露进言于天子以论 权 非乎?”(2).显出;表露。 元
杨暹 《西游记》第一本第四折:“快去点门外弓兵,不用鎗刀显露,则将暗器潜行。” 曹禺 《日出》第四幕:“ 白露 走到窗前,打开窗户,外面静悄悄的,对面房屋的轮廓,逐渐由黑暗中显露出来。”分类:青苔。 晋
《游天台山赋》:“践莓苔之滑石,搏壁立之翠屏。” 宋
《寄守坚觉初二僧》诗:“松下莓苔石,何年重访寻。” 明 李瀚 《光孝寺访唐佛》诗:“一径莓苔寒瑟瑟,千年灯火坐萧萧。” 鲁迅 《华盖集·忽然想到(四)》:“正如通过密叶投射在莓苔上面的月光,只看见点点的碎影。”分类:(1).安居;游乐。:“或栖迟偃仰,或王事鞅掌。” 北齐
:“高此者,便当罢谢,偃仰私庭。” 元
:“ 天宝 中,谢官,归故山偃仰,不复来人间矣。” 明
《与同年陈给事书》:“国事委重从官,吾文何得偃仰林下也!”(2).谓随世俗应付。:“与时迁徙,与世偃仰。” 唐
《贺赵江陵宗儒辟符载启》:“﹝ 符载 ﹞中间因缘,陷在危邦,与时偃仰,不废其道。”(3).俯仰。:“ 固 独胡粉饰貌,搔头弄姿,槃旋偃仰,从容冶步,曾无惨怛伤悴之心。” 宋
《墨君堂记》:“稚壮枯老之容,披折偃仰之势。” 清 恽敬 《游通天岩记》:“见通天岩沓诸石山之上,纵横偃仰不可状。”(4).骄傲。:“众心日陊,危机将发,而方偃仰瞪眄,谓足以夸世。” 吕延济 注:“偃仰,骄傲貌。” 唐
:“或才识庸下,而偃仰自高。”分类:(1).屈曲;曲折。 宋
庚:“ 含元殿 侧 龙尾道 ,自平阶至,凡诘屈七转。” 清
诗:“ 氐 中又复度 七盘 ,诘屈纡回势相引。”(2).文词艰涩难读。 明
:“乐府至诘屈者,《朱鹭》、《临高台》等篇。” 清
:“诗集甚富,每一题,辄蔓衍百馀首,拖沓诘屈。”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二篇:“要之《商颂》五篇,事迹分明,词亦诘屈,与近似。”分类:亦作“撑拄”。
(1).支撑;顶拄。 汉 陈琳 :“君独不见 长城 下,死者骸骨相撑拄。” 宋
诗之四:“秋来霜穗重,颠倒相撑拄。” 明
:“中 唐 无 杜 材力学问,欲以一二致语撑拄其间,庸讵可乎!”(2).支持;维持。《上蔡语录》卷上:“非 孟子 恁地手脚,也撑拄此事不去。” 宋
诗:“虽云久置散,饥饱尚撑拄。” 清
《李节妇传》:“而节妇以一女子岿然杰起,撑拄纲常,争光日月,人皆谓 李氏 有女,其家世尚不替也。” 茅盾 《虹》四:“她好像是一个失败的革命者,为要撑拄着自己不陷入于悲观和消沉,便不得不盛气斥骂那些愁眉泪眼的同难者。”(3).犹抵赖。:“民有失物者,贼曹捕偷儿至,数辈相撑拄。”分类:亦作“猿臂”。
(1).谓臂长如猿,可以运转自如。:“ 广 为人长,猿臂,其善射亦天性也。” 裴骃 集解引 如淳 曰:“臂如猿,通肩。” 唐
诗:“弓欺猿臂秋无力,剑泣虬髯晓有霜。” 清
诗:“都尉鱼丽开 细柳 ,将军猿臂射长杨。”(2).形容勇武。 前蜀
诗:“宾从皆凤毛,爪牙悉猿臂。” 明
《大阅诗应制》:“虬须天策将,猿臂羽林儿。”分类:极险。例如:山势险绝。分类:鹤的形态。形容人形体清瘦。 唐
诗:“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 宋
词:“海滨蓑笠叟,驼背曲,鹤形臞。” 明 林兆珂 《病起漫成》诗:“鹤形宁怯瘦,龙性故难驯。”分类:(1).孤立高耸。 北魏 郦道元 :“北城上有 齐斗楼 ,超出群榭,孤高特立。” 唐
诗:“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 唐
诗:“八面峰峦秀,孤高可偶然。” 宋
《望海亭赋》:“浩荡轩豁,孤高伶俜;腾驾碧寥,指麾沧溟。”(2).孤特高洁;孤傲自许。 唐
《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古傍 苏
李 ,气夺 曹
刘 ,掩 颜
谢 之孤高,杂 徐
庾 之流丽。” 宋
:“先生未出禁酒国,诗话孤高常近谤。” 明
《围棋歌赠鲍景远》:“愿尔逢人权进着,世界万事忌孤高。” 鲁迅 《呐喊·端午节》:“至于有人疑心他孤高,那可也不过是一种误解罢了。”分类:(1).翅膀。 南朝
宋 鲍照 之一:“双燕戏云崖,羽翰始差池。” 唐
之二:“参辰出没不相待,我欲横天无羽翰。” 明 张景 《飞丸记·月下伤怀》:“思痴无羽翰,想极梦魂旋。” 清 陈康祺 卷十一:“已看文彩振鹓鸾,重向青霄刷羽翰。”(2).飞翔;飞升。 唐
诗:“浮生未有从师地,空诵仙经想羽翰。” 清
《阻东昌三日》诗:“舟前花鸭凭游戏,天上飞鸿自羽翰。”(3).指书信或文章。 清
《送江宁郡丞王石丈运饷入蜀》诗:“忆昔趋阶序,初欣见羽翰。” 郭沫若 《纪念孙中山》诗之三:“天高风净雁声还,寄语 台
澎 托羽翰。”分类:(1).大与小;大或小。:“﹝孟冬之月﹞审棺椁之薄厚,茔丘垄之大小。” 三国
蜀 诸葛亮 《前出师表》:“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明
《遵谕自陈不职疏》:“然臣愚,窃以为官有崇卑,则称有难易;任有大小,则责有重轻。” 刘半农 《瓦釜集·代自序》:“可见一种语言传布的区域的大小,和他感动力的大小,恰恰成了一个反比例。”(2).指尊卑或长幼。:“言君臣、上下、父子、兄弟、内外、大小皆有威仪也。”:“申令军中,恣听射猎。兵士喜悦,大小皆相与从禽。”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您一行家眷,须到三五十口,大小不教伤着一个。”(3).谓大小的程度。 元
《伊尹耕莘》第一折:“不想我夜作一梦,梦见斗来大小一块红光,从天降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九回:“ 张大爷 道:‘你服长短倒对了,鞋子的大小对不对?’” 魏巍 《谁是最可爱的人·朝鲜同志三》:“黑洞洞的,一点也看不见,四处一摸,有小半间房子大小。”(4).偏指大或小。 元
《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醒世姻缘传》第三三回:“这们大小,读了五六年书,一个送礼的贴子还叫个老子求面下情的央及人写。”(5).犹多少。引申指情况。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嚼碎狼牙,睁察大小。” 凌景埏 校注:“大小,本是对大小多少的估量之词,这里引申指一般情况。”分类:皮肤坼裂。:“执笔触寒,手为皴裂。” 朱自清 《一封信》:“一缕缕垂垂的细丝,将她们悬在那皴裂的臂上,临风婀娜。”分类:一切有生命者。多指人类。 晋
《傅子·仁论》:“推己之不忍于饥寒以及天下之心,含生无冻喂之忧矣。”:“以德为车,以乐为御,考仁圣之风,习治国之道,则率土属赖,含生仰悦矣。” 宋
诗:“春以动含生,夏以奋风雨。” 章炳麟 《訄书·订文》:“今夫含生之属,必从其便者也。”分类:细尖叶(如禾草或谷类的叶)(1).草木茂密貌。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平等寺》:“堂宇宏美,林木萧森。” 宋
:“密叶萧森翠幕纡,暂来犹恨不长居。” 明
诗:“孟夏日初赫,萧森蔽炎光。” 郭沫若 《星空·孤竹君之二子》:“地上是百花灿烂的郊原,眼前是原始的林木萧森。”(2).草木凋零衰败貌。 唐
诗:“江城何寂历,秋树亦萧森。” 宋
:“一片云深更作阴,东轩草树共萧森。” 明
诗之二:“天空远水明秋岸,梧叶萧森枫树残。”
诗:“风波一浩荡,花树已萧森。”(3).阴森。 唐
诗之一:“玉露凋伤枫树林, 巫山
巫峡 气萧森。”
:“夜气萧森十里堤,出门可有上天梯。” 徐迟 《入峡记》:“ 巫山 突然挺立两侧,何止十二峰。阳光被夺,气象萧森。”分类:二十八宿之一,青龙七宿的末一宿(1).高耸挺拔。 唐
诗:“寒松耸拔倚苍岑,绿叶扶疏自结阴。” 明 徐弘祖 :“又有危峰自西山东突,与 鹤鸣 之峰南北如双臂前舒。但 鹤鸣 嶙峋而缭绕,此峰耸拔而拱立为异耳。” 清
:“ 留坝 在栈道中,西有 紫柏山 ,高数十里,青峦耸拔,上插云霄。”(2).指人物或诗文的高超。《朱子语录》卷一一七:“须思量到如何便超凡而达圣。今日为乡人,明日为圣贤,如何会到此便一耸拔。如此方有长进。” 清
《梅村诗话》三:“﹝ 杨廷麟 ﹞诗则好用奇思棘句,不甚合律。然秀异耸拔,往往出人。”分类:(1).制绳索。:“昼尔于茅,宵尔索绹。” 郑玄 笺:“夜作绞索,以待时用。” 元
《题耕织图奉懿旨撰》诗之十二:“索绹民事急,昼夜互相续。”(2).指绳子。 清
褚人穫 《坚瓠二集·偷狗赋》:“团饭引来,难掉续貂之尾,索绹牵去,惊回顾兔之头。”分类:(1).互相衔接。 唐
诗:“主人功业传国初,六亲联络驰朝车。”:“ 启民可汗 以二万骑受节度。 云起 使离为二十屯,屯相联络,四道并引。” 元
诗:“引兹一线秋,高下穿林梢,联络袅相拄,旋折不辞劳。” 明
《条陈海防经略事疏》:“观 崇明 诸沙、 舟山 诸山,各相联络,是造物者特设此险,以迂海贼入寇之路。”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琉璃厂店》:“灯屏琉璃,万盏棚悬,玉轴牙签,千门联络。”(2).彼此接上关系;笼络。 宋
:“﹝猩猩﹞嗜酒喜屐,人以其所嗜陈野外而联络之。”:“当 天启 初,东林方盛。其主张联络者,率在言路。”第四五回:“论起理来,这几位乡先生,你们平日原该联络。” 清
《闽中纪略》:“制府意欲出离虎穴,联络声势,以俟靖藩举动,徐为图之。” 鲁迅 《书信集·致曹靖华》:“其主要原因,全在出版者之与官场有无联络。”(3).组合。多指字句篇章。 清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然传奇,一事也。其中义理,分为三项:曲也,白也,穿插联络之关目也。” 清
《〈唐宋八大家文选〉序》:“于是閒昼无事,乃执笔为著明其指归与夫起伏呼应联络宾主抑扬离合伸缩之法,务使览者一望而得之。” 徐念慈 《〈小说林〉缘起》:“事迹繁,格局变,人物则忠奸贤愚并列,事迹则巧绌奇正杂陈,其首尾联络,映带起伏,非有大手笔、大结构、雄于文者,不能为此。”分类:(1).风浪。 南朝 宋 颜延之 诗:“春江壮风涛,兰野茂荑英。” 唐
诗:“ 曲江 萧条秋气高,菱荷枯折随风涛。” 何其芳 《树阴下的默想》:“但我却甘愿冒着风涛,带着渴望,独自在无涯的海上航行。”(2).比喻艰险的遭遇。 唐 项斯 诗:“归期无岁月,客路有风涛。” 元
诗:“人情云雨 九疑山 ,世路风涛 八节滩 。” 明
《与杨虞坡司马书》:“风涛兵戈倥偬中,因差人入京谢恩。”(3).比喻规模大而气势猛烈的事件或现象。 鲁迅 《二心集·“民族主义文学”的任务和运命》:“须到无产阶级革命的风涛怒吼起来,刷洗山河的时候,这才能脱出这沉滞猥劣和腐烂的运命。”《人民文学》1977年第9期:“过去一年里,亿万 中国 人民经受了一生中最大最复杂的感情的风涛。” 分类:(1).击鼓跳舞。:“今 孔丘 盛声乐以侈世,饰弦歌鼓舞以聚徒。” 汉
应劭 《〈风俗通〉序》:“故言语歌讴异声,鼓舞动作殊形,或直或邪,或善或淫也。”(2).古时常用以祭神。:“民閒祠尚有鼓舞之乐,今郊祠而无乐,岂称乎?”:“置淫祀于宫中,聚诸女巫使之鼓舞。” 宋
:“谈笑出奇伟,鼓舞南海神。”(3).手足舞动。表示欢欣。:“天将大雨,商羊鼓舞。” 三国
《声无哀乐论》:“此为心悲者,虽谈笑鼓舞,情欢者,虽拊膺咨嗟,犹不能御外形以自匿,诳察者于疑似也。” 宋
《奏户部拘收度牒状》:“吏民鼓舞,歌咏圣泽。” 元
诗:“上滩泊处无十里,舟人鼓舞家家喜。” 茅盾 《追求》一:“有多少件事使人欢欣鼓舞,有多少件事使人痛哭流涕。”(4).古代杂舞的一种。《淮南子·修务训》:“今鼓舞者,绕身若环,曾挠摩地,扶旋猗那,动容转曲,便媚拟神。”(5).激发;激励。 汉 扬雄 《法言·先知》:“鼓舞万物者,雷风乎!鼓舞万民者,号令乎!” 明
《元故婺州路儒学教授季公墓铭》:“设课试法,以待后进,鼓舞激励,唯恐有懈怠。” 巴金 《灭亡》第七章:“‘妹,你就唱一个罢,’ 李冷 在旁鼓舞道,众人也怂恿她唱。”(6).古代臣子朝见皇帝时的一种礼仪。 唐
《贺圣体平复御紫宸殿受朝贺表》:“臣以守符外郡,不获称庆明庭,空怀鼓舞之心,有阻赓歌之末,无任跳跃欢欣瞻望徘徊之至。” 宋
《论西夏札子》:“况其人类,岂得不鼓舞抃蹈,世世臣服者乎!” 元
《隽永录·来岁状元赋》:“二子素聪警,各尽记其赋,亟写于书帙后,无一字忘。相与拜赐鼓舞而去。”(7).舞动;转动。 唐
:“撇捩寒鱼上复沉,群鹅鼓舞扬清音。” 宋
《快哉此风赋》:“寥寥南郭,怒号于万窍;飒飒东海,鼓舞于四维。” 清 俞正燮 :“ 太史公 自鼓舞其笔,不为实据。”(8).振作。 宋
《袁和仲通鉴本末序》:“今读 子袁子 此书,如生乎其时,亲见乎其事,使人喜,使人悲,使人鼓舞。” 明
《请申旧章饬学政以振兴人才疏》:“精力既倦于鼓舞,学行又歉于模范。”第三七回:“这是一件正经大事,大家鼓舞起来,别你谦我让的。”(9).指振兴。 清
《南省试策五》:“无以鼓舞天下之学,而徒欲振起乎天下之文,是逐之于其末也。”第七十回:“咱们的诗社散了一年,也没有一个人作兴作兴;如今正是初春时节,万物更新,正该鼓舞另立起来才好。”(10).煽动。“ 延寿 信之” 元
胡三省 注:“ 赵延寿 为 契丹 主愚弄鼓舞,至死不悟,嗜欲深者天机浅也。”《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五:“我当然实是不知稼穑,被人鼓舞,朝歌暮乐,耗了家私。”分类::“百姓懔懔,若崩厥角。” 孔 传:“言民畏 纣 之虐,危惧不安,若崩摧其角,无所容头。” 孔颖达 疏:“以畜兽为喻。民之怖惧,若似畜兽崩摧其头角然。”后因以“角崩”谓以头叩地。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驭衙役》:“众皆角崩稽首,汗如雨下。” 清
《贺向峻汪参传》:“向之凭城社盗威福者,捧马足乞哀,角崩恐后。”(1).《龙虎斗》为 绍兴 地方戏目,演的是 宋太祖 赵匡胤 和 呼延赞 交战的故事。因以指势均力敌的争斗。 鲁迅 《呐喊·阿Q正传》:“这一场‘龙虎斗’似乎并无胜败,也不知道看的人可满足。”(2). 广东 名菜。 鲁迅 《彷徨·幸福的家庭》:“我偏要说他们吃的是‘龙虎斗’。但‘龙虎斗’又是什么呢?有人说是蛇和猫,是 广东 的贵重菜,非大宴会不吃的。”分类:谓鲲变化为鹏。比喻有远大前途的发展变化。 唐
诗:“龙摅回地轴,鲲化想天池。”参见“ 鲲鹏 ”。分类:指南方沿海区域,秋天由飓风造成海潮侵入陆地的灾害。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上:“沓潮者, 广州 去大海,不远二百里,每年八月,潮水最大。秋中复多飓风,当潮水未尽退之间,飓风作而潮又至,遂至波涛溢岸,淹没人庐舍,荡失苗稼,沉溺舟船,南中谓之沓潮,或十数年一有之……俗呼为‘海翻’。”分类:(1).鬼与神的合称。:“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鬼神得其飨,丧纪得其哀。” 孔颖达 疏:“鬼神得其飨者,谓天神人鬼各得其飨食也。” 唐
《原鬼》:“无声与形者,鬼神是也。”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夫古人作书垂后……亦鉴及后人之无赖,故徐引其机,以待有心者之自为觉悟,庶不蹈妄传之戒,为鬼神所忌耳。”(2).泛指神灵、精气。:“养材以任地,载时以象天,依鬼神以制义。” 张守节 正义:“鬼之灵者曰神也。鬼神曰山川之神也。”:“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 张守节 正义:“天神曰神,人神曰鬼。又云圣人之精气谓之神,贤人之精气谓之鬼。”(3).偏指鬼;死去的祖先。:“今君若步玉趾,辱见寡君……致君之嘉惠,是寡君既受贶矣,何 蜀 之敢望?其先君鬼神实嘉赖之,岂唯寡君?”《孝经·感应》:“宗庙致敬,鬼神著矣。” 唐玄宗 注:“事宗庙能尽敬,则祖考来格。”(4).指形体与精灵。:“故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 孔颖达 疏:“鬼谓形体,神谓精灵。《祭义》云:‘气也者,神之盛也;魄也者,鬼之盛也。’必形体精灵相会,然后物生。”(5).古代指天地间一种精气的聚散变化。:“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韩康伯 注:“尽聚散之理,则能知变化之道。” 孔颖达 疏:“物既以聚而生,以散而死,皆是鬼神所为,但极聚散之理,则知鬼神之情状也。”后世哲学家多以阴阳之变、气的往来屈伸解释“鬼神”。 汉
王充 :“鬼神,阴阳之名也。阴气逆物而归,故谓之鬼;阳气导物而生,故谓之神。”:“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 程颐 章句:“鬼神,天地之功用,而造化之迹也。 张子 曰:‘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愚谓以二气言,则鬼者阴之灵也,神者阳之灵也。以一气言,则至而神者为神,反而归者为鬼,其实一物而已。”卷三:“鬼神只是气,屈伸往来者气也。”分类:(1).出进。:“或出入风议,或靡事不为。”:“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南朝
梁 刘协 :“关者,闭也。出入由门,关闭当审。” 唐
诗:“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第二一回:“幸喜得他家庄上有个大马圈,另开车门,出入方便。” 鲁迅 《呐喊·自序》:“我有四年多,曾经常常,--几乎是每天,出入于质铺和药店里。”(2).往来。:“余虽与 晋 出入,余唯利是视。” 杜预 注:“出入,犹往来也。”:“ 长桑君 亦知 扁鹊 非常人也。出入十馀年,乃呼 扁鹊 私坐,閒与语曰:‘我有禁方,年老,欲传与公,公毋泄。’”(3).支出与收入。:“皆使衣食百用出入相掩,必时臧馀,谓之称数。”:“天下钱谷一岁出入几何?” 宋
《策别九》:“其财赋之出入,簿书之交错,纵横变化,足以为奸,而不可推究。” 清
《奈何天·虑婚》:“你是我得力的管家,一应钱财出入,都是你经手。”(4).劳逸;作息。:“若君身,则亦出入、饮食、哀乐之事也。” 孔颖达 疏:“出入,即逸劳也。”:“﹝ 张霸 ﹞年数岁而知孝让,虽出入饮食,自然合礼,乡人号为‘ 张曾子 ’。”(5).指所估计之数可能或上或下,接近而并不等同。:“ 献公 不幸离群臣,出入十年矣。” 汉
王充 :“ 武王 崩, 周公 居摄七年,复政退老,出入百岁矣。”(6).谓或出或入,有相似处,亦有相异处。 宋
《历代论四·梁武帝》:“ 东汉 以来佛法始入 中国 ,其道与相出入,皆所谓形而上者。” 宋
卷上:“《进学解》即《答客难》也,《送穷文》即《逐贫赋》也。小有出入,便成一家。” 明
郑如几 尝作《魏春秋》,其说与 俞 相出入。”(7).谓弯曲,不平直。:“道不同于万物,德不同于阴阳,衡不同于轻重,绳不同于出入,和不同于燥湿,君不同于群臣。--凡此六者,道之出也。”(8).犹言上报下达。:“命汝为纳言,夙夜出入朕命,惟信。” 张守节 正义引 孔安国 曰:“听下言纳于上,受上言宣于下。”(9).谓朝廷内外。指出将入相。 唐
:“智谋垂睿想,出入冠诸公。” 唐
:“列郡讴歌惜,三朝出入荣。”(10).谓涉猎广博,融会贯通。 唐
《柳子厚墓志铭》:“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 宋
:“ 荆公 晚年删定字说,出入百家,语简而意深。” 宋 周庭筠 《〈东园丛说〉跋》:“平时上下论议,出入经传。”(11).或进或出。比喻变化无定。 宋
:“ 荆公 尝曰:‘吾行新法终始以为不可者, 司马光 也;终始以为可者, 曾布 也。其馀皆出入之徒也。’”(12).指女子嫁者与未嫁者。:“服术有六:一曰亲亲,二曰尊尊,三曰名,四曰出入,五曰长幼,六曰从服。” 郑玄 注:“出入,女子子嫁者及在室者。” 孔颖达 疏:“女子子在室为入,适人为出。”(13).特指呼吸。《素问·六微旨大论》:“出入废,则神机化灭。” 王冰 注:“出入,谓喘息也。”分类:(1).倏忽。迅疾貌。《吕氏春秋·决胜》:“倏忽往来,而莫知其方。” 晋
:“怪兽五彩,尾参于身,矫足千里,倏忽若神。”:“机变倏忽,终古莫二。” 清
《祭林编修澍蕃文》:“邈不得徕归兮,倏忽以终生。”(2).目视不明貌。:“视倏忽而无见兮,听惝恍而无闻。” 王逸 注:“倏忽,目瞑眩也。”(3).传说中的神名。南海之神为 倏 ,北海之神为 忽 。:“南海之帝为 倏 ,北海之帝为 忽 ,中央之帝为 浑沌 。 倏 与 忽 时相与遇于 浑沌 之地, 浑沌 待之甚善。 倏 与 忽 谋报 浑沌 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 浑沌 死。” 明
诗:“ 混沌 遇 倏忽 ,误被凿一窍。”(4).比喻恶人。 唐
:“暂能诛倏忽,长与问乾坤。” 冯诰 注:“此则用《招魂》‘雄虺九首,往来倏忽,吞人以益其心些。’亦见《天问》。以比 训 ( 李训 )、 注 ( 郑注 )之奸毒……以‘倏忽’代雄虺,古有此例。”分类:怪异;奇特。:“ 老子 曰:圣人无屈奇之服,诡异之行。” 宋
《书作论法后》:“故大手之文不为诡异之体而自然宏富,不为险怪之辞而自然典丽。” 曹禺 《原野》序幕:“在乱峰怪石一般的黑云里,点染成万千诡异艳丽的色彩。”分类:亦作“ 穷幕 ”。亦作“ 穷漠 ”。
边远荒凉的沙漠。 宋
《儒林公议》卷上:“恢复 幽
蓟 ,逐彊虏于穷莫。” 清
《定鼎说》:“昔翼胁 秦
晋 ,肩背 辽河 ,今则抵堮穷幕矣。” 叶圣陶 《一个青年》:“既得报书,遂及人生,不譬穷漠,即喻枯泉。”分类:(1).有才艺或有道德。:“凡有道者,有德者,使教焉。” 郑玄 注:“道,多才艺者。”:“昔者 虞舜 窘于井廪, 伊尹 负于鼎俎…… 仲尼 畏 匡 ,菜色 陈
蔡 。此皆学士所谓有道仁人也,犹然遭此菑,况以中材而涉乱世之末流乎?”:“己巳,令公、卿、特进、侯、中二千石、二千石、郡国守相,举有道之士各一人。” 唐
《争臣论》:“或问谏议大夫 阳城 于 愈 ,可以为有道之士乎哉?”(2).指有才艺或有道德的人。:“﹝君子﹞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何晏 集解引 孔安国 曰:“有道,有道德者。”:“招有道于侧陋,开敢谏之直言。” 薛综 注:“举有道之士而用之也。” 清
恽敬 《上汪瑟庵侍郎书》:“ 敬 五十之年,龂龂此事,不日进,则日退,惟得有道教正之,或可不为流俗人所限。”(3).谓政治清明。:“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汉
《白虎通·号》:“天下有道,人皆乐也。”《金瓶梅词话》第四八回:“值圣明有道之世,老翁在家康健之时。”(4).指政治清明之世。 宋
:“莫乱三上章,有道贫贱耻。”(5).有办法。:“吾欲陶天下而以为一家,为之有道乎?”(6). 汉 代选举科目之一。:“后举孝廉、有道、方正、茂才,三公并辟,皆不应。” 宋
《徐孺子祠堂记》:“ 豫章 太守 陈蕃 ,太守 黄琼 辟皆不就,举有道,拜 太原 太守,安车备礼,召皆不至。”分类:上天赐予。:“ 世忠 先得贼军号,随声应之,周览以出,喜曰:‘此天锡也。’” 清
:“皇上睿知天锡,如日升之无不照。”分类:(1).甘美的露水。:“天地相合,以降甘露。” 宋
:“晓枝滴甘露,味落寒泉中。” 峻青 《秋色赋·傲露篇》:“因为它有一种本事,能把下在它身上的霜变成甘露,来滋润它的枝叶。”古人认为甘露降,是太平瑞征。:“乃者凤皇集 泰山 、 陈留 ,甘露降 未央宫 ……获蒙嘉瑞,赐兹祉福,夙夜兢兢,靡有骄色。” 明 李时珍 ﹝释名﹞引《瑞应图》:“甘露,美露也。神灵之精,仁瑞之泽,其凝如脂,其甘如饴,故有甘、膏、酒、浆之名。” 清
《桃花扇·先声》:“请问那几种祥瑞? 河 出图, 洛 出书,景星明,庆云现,甘露降,膏雨零。”(2).指甘蕉花苞中的甜味汁液。 清
吴其浚 :“甘蕉,生 岭 北者开花,花苞有露,极甘,通呼甘露。”(3).佛教语。梵语的意译。喻佛法、涅槃等。《法华经·药草喻品》:“为大众说甘露净法。” 南朝
梁 沉约 :“甘露为谁演,得一标道心。” 南朝
《东斋听讲》诗:“既参甘露旨,方欲书缙绅。”分类:亦作“ 上仙 ”。
(1).成仙;登仙。:“千岁厌世,去而上仙,乘彼白云,至于帝乡。” 唐
《玄怪录·杜子春》:“向使子无噫声,吾之药成,子亦上仙矣。” 明
《虎荟》卷二:“ 天宝 中, 缑氏县
仙鹤观 ,每年九月三日夜,即有道士一人上仙。” 郑泽 《七夕赴城》诗:“自昔悲尘世,由来有上仙。”(2).死亡的婉词。多指帝王。:“不数日, 宣宗 不豫,废朝会,及宫车上仙,方悟其事。” 宋
《能改斋漫录·神仙鬼怪》:“ 仁宗 不悦,即时回辇,翌日上仙,而 英宗 登极。”(3).道家分天上仙人为九等,第一等为上仙。卷三:“太清境有九仙……其九仙者,第一上仙。”(1).天上的神仙。 唐
诗:“唯馀古桃树,传是上仙栽。” 唐
诗:“独夜 嵩阳 忆上仙,月明三十六峰前。” 唐
诗:“为说风标曾入梦,上仙初著翠霞裙。”(2).道家所传说的“九仙”中品级最高者。卷三:“太清境有九仙……第一上仙,二高仙,三大仙,四玄仙,五天仙,六真仙,七神仙,八灵仙,九至仙。”(1).道家谓升天成仙。仙,也作“仙”。:“千岁厌世,去而上仙。”《枕中书》:“上仙受天任者,一日三朝玄都太真人也,虽有亿万里,往还如一步耳。”(2).用作帝、后死亡的婉称。 唐
《大唐故贤妃京兆韦氏墓志铭》:“ 贞元 中, 沙鹿 (指皇后)上仙, 长秋 虚位,凡六十九御之政,多听于妃。” 宋
:“ 淳熙 丁未, 高宗 上仙。” 明 彭时 《彭文宪公笔记》:“戊子六月二十八日, 慈懿王太后 上仙。”分类:(1).大地。:“明明上天,照临下土。” 唐
诗:“根非生下土,叶不坠秋风。” 明
《九咏》:“下土幽暗而崄巇兮,需光泽之照临。”(2).四方;天下。:“帝釐下土,方设居方。” 孔 传:“言 舜 理四方,诸侯各设其官居其方。”:“余心岂忘忧恤,不惟下土之康靖。” 韦昭 注:“不但忧四方,乃忧王室也。”:“故下土无壅滞之土,国朝无专贵之人。” 宋
《自福州召判太常寺上殿札子》:“其渊谋远略,必中事几,善训嘉谟,可为世则者,传闻下土,虽仅得其一二,已足以度越众虑,非可窥测,可谓有君人之德大。”
诗:“下土惟 秦 醉,中流辍 越 吟。”(3).指人间。:“旻天疾威,敷于下土。” 晋
《搜神后记》卷五:“ 豫章 人 刘广 ,年少未婚,至田舍,见一女子,云:‘我是 何参军 女,年十四而夭,为 西王母 所养,使与下土人交。’ 广 与之缠绵。” 前蜀
:“何不却辞上帝下下土,忍见苍生苦苦苦!” 清
《杂诗》之四:“维帝高冥冥,安闻下土怨。”(4).偏远的地方。:“臣等愚,以为 辅 幸得托公族之亲,在谏臣之列,新从下土来,未知朝廷体,独触忌讳,不足深过。” 汉
王符 :“细民冤结,无所控告,下土边远,能诣阙者,万无数人,其得省治,不能百一。”:“ 高车 主 阿伏至罗 责 长生 等拜, 长生 拒之曰:‘我天子使,安肯拜下土诸侯!’”(5).低洼之地。:“厥土惟壤,下土坟垆。” 孔 传:“高者壤,下者垆。”一说,下等土地。 孙星衍 注引 马融 曰:“ 豫州 地有三等,下者坟垆也。”犹入土。指埋葬。 宋之的 《故乡》:“老的下土的时候,使了财主五吊钱,几年没还上,咱祖上留下来的这几间破草房跟西河沿那八分菜田地,都出给财主了。”分类:(1).回来。:“魂兮归来!反故居些!” 唐
诗:“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水浒传》第二回:“你缘何方才归来?” 许地山 《再会》:“靠窗棂坐着那位老人家是一位航海者,刚从海外归来的。”(2).回去。:“长铗归来乎!食无鱼。” 潘漠华 《乡心》:“你不要时常写信来,后来我会归来。”(3).反其本。《尚书大传》卷一下:“ 和伯 之乐舞玄鹤,其歌声比中谣,名曰《归来》。” 郑玄 注:“玄鹤言象阳鸟之南也。归来,言反其本也。”(4).指 晋
陶潜 的《归去来辞》。:“ 茂陵 谢病,非无《封禅》之文, 彭泽 遗荣,先有《归来》之作。” 五代
诗:“桑田一变赋《归来》,爵禄焉能浼我哉!” 清 秋瑾 《题松鹤图》诗:“角巾羽扇旧谈兵,笑赋《归来》薄宦情。”分类:(1).徘徊;逗留。:“承灵训其虚徐兮,伫盘桓而且俟。” 李善 注:“盘桓,不进也。” 晋
《陈情事表》:“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唐
:“揽红袖兮愁徙倚,盼青砧兮怅盘桓。” 清 沉复 《浮生六记·坎坷记愁》:“ 揖山 有田在 东海 永泰沙 ,又偕余往收其息,盘桓两月。” 秦牧 《艺海拾贝·北京花房》:“在里面盘桓,时常可以感受到一种特殊的情趣。”(2).周旋;交往。《秦并六国平话》卷上:“二将骤征鞍,盘桓两阵前。” 明 张景 《飞丸记·月下伤怀》:“幸得此地有个 张妈妈 ,朝夕宽慰盘桓。”《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一回:“我曾经与 黄龙子 盘桓多日,故能得其梗概。”(3).玩弄;逗弄。《醒世恒言·汪大尹火焚宝莲寺》:“﹝ 汪大尹 ﹞即教令史去唤两个妓女,谁知都被那和尚们盘桓了一夜,这时正好熟睡。” 柔石 《别》:“狗要跟着他走,他又和狗盘桓了一息,抚抚狗底耳,叫狗蹲在门底旁边。”(4).盘旋;曲折回绕。 北魏 郦道元 :“ 雍 戎 二野之间,人有事于京师者,道当由此州而来。 桓 是陇坂名,其道盘桓旋曲而上,故名曰 桓 ,是今其下民谓是坂曲为盘也。” 元
《丽春堂》第二折:“端的个路盘桓,山掩映。” 清
《清平乐》词:“青溪一曲盘桓,粥鱼茶饭荒寒。”(5).广大貌。:“名都一何绮,城阙郁盘桓。” 吕延济 注:“盘桓,广大貌。”(6).引申为傲慢自大貌。 晋
《为石仲容与孙皓书》:“拥带 燕 胡 ,冯凌险远,讲武盘桓,不供职贡。”槃桓:1.徘徊,滞留。:“﹝ 岱 ﹞禀命不永,奄然殂殒。若不槃桓难进,等辈皆已公卿矣。” 三国 魏
《述志诗》之一:“庆云未垂降,槃桓朝阳陂。”(2).游乐。 宋
卷四:“予参 成都 议幕……时 凌云山 、 安乐园 皆盛处,纠曹 何预 元立 、法曹 蔡迨 肩吾 皆佳士,日相与同槃桓。”(3).广大貌。 南朝 梁 刘协 :“观 史迁 之《报任安》、 东方朔 之《难公孙》……志气槃桓,各含殊采。”分类:放声高歌,大声歌唱。:“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恍兮浩歌。” 唐
诗:“忧来藉草坐,浩歌泪盈把。” 清
之一二九:“ 陶潜 诗喜说 荆轲 ,想见《停云》发浩歌。” 鲁迅 《野草·墓碣文》:“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分类:(1).恰巧应验;偶然应验。 元
刘埙 :“气数灾异之说,揆理不通,然亦有适应者。”(2).适合。多指客观环境或需要等。 陈学昭 《工作着是美丽的》上卷三七:“尽管在思想上,她抗拒这地方的一切,但却是最能适应环境的。” 徐怀中 《西线轶事》一:“她们完全适应了从早到晚整齐划一的紧张生活。”分类:(1).金和美石之属。:“故天子藏珠玉,诸侯藏金石,大夫畜犬马,百姓藏布帛。”(2).常用以比喻事物的坚固、刚强,心志的坚定、忠贞。:“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或志刚金石,而剋捍于强御。” 宋
:“相逢便金石,一别几春秋。” 清
《退庵笔记·摄生》:“若常令少小之缊袍,不至于甚厚,则必咸保金石,而寿比南山矣。”(3).指古代镌刻文字、颂功纪事的钟鼎碑碣之属。:“以其所书于竹帛,镂于金石,琢于槃盂,传遗后世子孙者知之。” 孙诒让 间诂:“《吕氏春秋·求人》篇云:‘功绩铭乎金石,著于槃盂。’ 高 注云:‘金,钟鼎也;石,丰碑也。’” 唐
韩愈 《平淮西碑》:“既还奏,群臣请纪圣功,被之金石。” 清
《〈傅天集〉序》:“扬厉无前之伟绩,可以勒之金石,垂于无穷。”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五篇:“ 始皇 始东巡郡县,群臣乃相与诵其功德,刻于金石,以垂后世。”(4).常用以比喻不朽。 汉 陆贾 《新语·至德》:“而欲建金石之功,终传不绝之世,岂不难哉!” 三国
《与杨德祖书》:“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5).指钟磬一类乐器。:“而以金石匏竹之昌大、嚣庶为乐。” 韦昭 注:“金,钟也;石,磬也。” 南朝
《别赋》:“金石震而色变,骨肉悲而心死。” 唐
《连珠》:“金石之悬已扣,孰谓识微;风云之候未形,罕知能制。” 宋
《碧鸡漫志》卷一:“诗至于动天地……正谓播诸乐歌,有此效耳。然中世亦有因筦弦金石造歌以被之。”(6).指钟磬发出的乐声。 唐
诗:“一曲《梁州》金石清,边风萧飒动江城。” 宋
卷六:“时闻洞中泉滴声,良久一滴,清如金石。”(7).常用以比喻诗文音调铿锵,文辞优美。 南朝
梁 沉约 :“吏部信才杰,文峰振奇响。调与金石偕,思逐风云上。” 唐
《荆州唱和诗序》:“铿锵发金石,幽眇感鬼神。” 宋
:“谐会五音,清便宛转,宫商迭奏,金石相宣。” 清
《题程羽宸黄山诗卷》诗:“赋诗数十篇,才思何阔朗。刻画宠金石,铿锵叶平上。”(8).指古代用金属、石头制成的兵器。:“凡国有大故而用金石,则掌其令。” 郑玄 注:“用金石者,作枪雷椎椁之属。”(9).指古代丹药。:“况金石皆含酷烈热毒之性……臣愿所有金石,鍊药人及所荐之人皆先服一年,以考其真伪,则自然明验矣。” 明
:“譬如人有虚怯之症……不遽试以金石之药,攻劫之剂。”分类:(1).住楼房。:“今陛下可为观,如 缑氏城 ,置脯枣,神人宜可致。且仙人好楼居。” 宋
:“平生本自好楼居,况接高人永昼馀。” 明 沉德符 :“俗好楼居,至十馀层,而又不善陶埴,即王居亦以茅覆,故易败,亦易成。”(2).指楼房。 唐
之一:“地轴楼居远,天台阙路赊。” 明
《咨总督都御史胡》:“ 庙湾 之巢,墙厚如坚城,楼居平屋,延袤三里;深房曲巷,险如设阱。”分类:总共。 毛泽东 《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 中国 虽然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但是合共只有两块地方,一块叫农村,一块叫城市。” 郭沫若 《由葛录亚想到夏完淳》:“﹝ 夏完淳 ﹞生于 明
崇祯 四年,死于 永历 元年,合共仅仅十七岁。”分类:初升太阳照映的云彩。:“餐六气而饮沆瀣兮,漱正阳而含朝霞。” 王逸 注:“朝霞者,日始欲出赤黄气也。” 南朝
诗:“红莲披早露,玉貌映朝霞。” 宋
《哭曼卿》诗:“唯君颜色不复见,精魄飘忽随朝霞。” 冰心 《寄小读者》十一:“朝霞的颜色是自浓而淡,自青紫而深红,然后一轮朝日,从松岭捧将上来,大地上一切都从梦中醒觉。”分类:神话传说中天神行雨用的瓢。 宋
诗:“安得梦随霹雳驾,马上倾倒天瓢翻?” 明
《爱民》诗:“愿向天瓢分一滴,遍将恩雨洒蓬蒿。” 沉砺 《晚眺》诗:“不旋地轴移三岛,便借天瓢洗九州。”分类:(1).不可以;不可能。《公羊传·文公九年》:“缘民臣之心,不可一日无君;缘终始之义,一年不二君。” 三国
《释私论》:“或谗言似信,不可谓有诚;激盗似忠,不可谓无私。” 前蜀
诗:“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沉从文 《从文自传·我的家庭》:“爸爸十岁的时候,家中就为他请了个武术教师同老塾师,学习作将军所不可少的技术与学识。”(2).不答应;不准许。《谷梁传·昭公三十一年》:“ 晋侯 使 荀栎 唁公于 乾侯 。唁公不得入于 鲁 也,曰:‘既为君言之矣,不可者 意如 也。’” 范宁 注:“言己已告 鲁 求纳君,唯 意如 不肯。”:“诚得劫 秦王 ,使悉反诸侯侵地,若 曹沫 之与 齐桓公 ,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 宋
卷四:“﹝大驾﹞幸 明州 时, 吕相 欲并从官听自便, 高宗 不可,乃止。”(3).不轻易赞同或遵奉。 宋
《儒林公议》卷下:“臣窃谓 仲淹 秉朴忠之心,怀直谅之节……观其临事不可,言必忤上,竭忠奉国,夫岂私其身哉?”(4).谓不符合,不称。 元
尚仲贤 《柳毅传书·楔子》:“早是我受不过狠毒的儿夫气,更那堪不可公婆意!”(5).犹不堪。 宋
诗:“去年重阳不可说,南城夜半千讴发。水穿城下作雷鸣,泥满城头飞雨滑。”(6).指缺点、过错。 宋
《别少述》诗:“子今此去来何时,后有不可谁予规?”(7).与“非”连用,“非……不可”,表示必须或一定。 郭小川 《昆仑行》诗三:“我却有个不解的难题,非问问他们不可。”分类:(1).山高锐貌。 南朝
宋 鲍照 诗:“崭绝类 虎牙 ,巑岏象 熊耳 。” 明
诗:“缥渺对雄标,巑岏发奇蕴。”(2).形容其他尖锐之物。 清
《西洋贡狮子赋》:“齿巑岏而五兵失锐,目闪烁而双电交光。”(3).耸立貌。 南朝
《待罪江南思北归赋》:“究烟霞之缭绕,具林石之巑岏。” 明
《送张修撰养正北巡》诗:“南则龙楼凤阁高巑岏,北则诸州列镇相钩环。”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小秦淮录》:“小屋三楹,屋旁小阁二楹,黄石巑岏,石中古木十数株。”(4).高峻的山峰。:“登巑岏以长企兮,望南 郢 而窥之。” 王逸 注:“巑岏,锐山也。”(5).形容人品高尚。 清
《老姑行为姚姐夫人七十寿》诗:“吾姐操行复巑岏,三老姑名应不刊。”分类:(1).超凡脱俗的风标。用于赞誉人的风度。 唐
诗:“ 裴公 有仙标,拔俗数千丈。” 明
《狮吼记·访友》:“久慕仙标,今方亲炙。”(2).超凡脱俗的风标。用于赞美鹤的丰姿。 宋
诗:“新诗遗鹤指真经,对此仙标讵敢轻。”分类:(1).超出世俗。 南朝
《北山移文》:“夫以耿介拔俗之标,萧洒出尘之想,度白雪以方絜,干青云而直上,吾方知之矣。” 前蜀
:“器度风标合出尘,桂宫何负一枝新。”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寻声审听,泠然出尘幽韵。” 鲁迅 《书信集·致陶亢德》:“大札与《人间世》两本,顷同时拜领,讽诵一过,诚令人有萧然出尘之想。”(2).佛教语。脱离烦恼的尘垢。《四十二章经》:“佛言人系于妻子舍宅甚于牢狱;牢狱有散释之期,妻子无远离之念,情爱于色,岂惮驱驰?虽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投泥自溺。故曰凡夫透得此门,出尘罗汉。”(3).指出嫁。 清
:“不如削发出尘,可无此虑。”分类:极言其长、高、深。:“薪稿千车,船长千丈。” 北周
《终南山义谷铭》:“壁立千丈,峰横万仞。” 唐
之七:“盈盈一尺水,浩浩千丈河。”摹仿别人的风格或假托其口吻而写的作品。亦谓摹仿别人进行写作。 宋
《仇池笔记·拟作》:“ 刘子玄 辩所载《李陵与苏武书》,盖 齐
梁 文士拟作。” 明
:“《休洗红》二章,调甚高古,而语颇类《子夜》、《前溪》,非 汉 末辞,即 晋 人拟作。” 郭沫若 《蔡文姬》附录:《再谈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据此可见,拟作是不容易的事。”分类:(1). 蓬莱山 。古代传说中的神山名。亦常泛指仙境。:“自 威 、 宣 、 燕昭 使人入海求 蓬莱 、 方丈 、 瀛洲 ,此三神山者,其傅在 勃海 中。” 宋
诗:“功名付公等,归路在 蓬莱 。” 明 王錂 《春芜记·说剑》:“他本 蓬莱 仙种,偶然寄迹人间。”(2).蓬蒿草莱。借指草野。:“举英奇于仄陋,拔髦秀于蓬莱。”(3).:“是时学者称 东观 为 老氏 臧室,道家 蓬莱山 。”后因以指秘阁。 唐
《登秘书省阁诗序》:“ 周王
群玉 之山, 汉 帝 蓬莱 之室。” 宋
诗:“隽游追幕府,高步集 蓬莱 。”(4).指 蓬莱宫 。 唐
诗:“宿昔 青门 里, 蓬莱 仗数移。”分类:(1).神话传说中的仙树。 唐
:“仙人浩歌望我来,应攀玉树长相待。” 金
《幽兰》诗:“钧天帝居清且夷,瑶林玉树生光辉。”(2).用珍宝制作的树。《汉武故事》:“上( 汉武帝 )于是于宫外起 神明殿 九间……前庭植玉树。植玉树之法,葺珊瑚为枝,以碧玉为叶,花子或青或赤,悉以珠玉为之。” 北周
《谢滕王集序启》:“ 甘泉宫 里,玉树一丛, 玄武阙 前,明珠六寸。” 宋
诗:“玉树人间老,珊瑚海底生。”
诗:“铜驼寂寂迷衰草,玉树依依恋夕阳。”(3).槐树的别称。《三辅黄图·汉宫》:“ 甘泉谷 北岸有槐树,今谓玉树。”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下:“ 云阳县 界多 汉 离宫故地,有树似槐而叶细,土人谓之玉树。”(4).美丽的树。 唐
《折杨柳》诗:“玉树朝日映,罗帐春风吹。” 元
诗:“春风玉树留歌韵,暮日青山立画屏。” 清
《斐园松》诗:“白玉堂前绿玉树,横空百尺寒飕飗。”(5).白雪覆盖的树。 唐
诗:“庭前看玉树,肠断忆连枝。” 元
《钓雪图》诗:“村南村北人迹断,山前山后玉树迷。” 清
《对雪次韵》:“玉树诚堪爱,冰肌已久夸。” 瞿秋白 《赤都心史·兵燹与弦歌》:“﹝赤旗﹞时时招拂,荡漾着四周霜枝玉树间的晨光。”(6). 南朝
宋 刘义庆 :“ 谢太傅 问诸子侄:‘子弟亦何预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诸人莫有言者。 车骑 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阶庭耳。’”后以“玉树”称美佳子弟。 唐
诗之一:“叔父朱门贵,郎君玉树高。”卷三:“那翰林生得仪容俊雅,性格风流;所事在行,诸般得趣,真乃是天上谪仙,人中玉树。” 郁达夫 《迟桂花》:“可是我那年老的母亲,却仍是雄心未死,还在想我结一头亲,生下几个玉树芝兰来,好重振重振我们的这已经坠落了很久的家声。”(7). 南朝
陈后主 所作歌曲的省称。 唐
诗:“寿献金茎露,歌翻‘玉树’尘。” 元
《蟾宫曲·自乐》曲:“低歌‘玉树’,烂醉金钗。” 清
《梦江南》词:“遗踪陌上有铜驼,‘玉树’夜深歌。”分类:犹傲岸。 晋
:“以傲兀无检者为大度,以惜护节操者为涩少。” 唐
诗:“傲兀坐试席,深丛见孤罴。” 清
《连日无蔬菜至平戛买得萝卜大喜过望》诗:“平生负傲兀,恃有藜苋腹,咬得菜根断,颇以鄙食肉。”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四篇:“ 雪芹 至中年,乃至贫居西郊,啜饘粥,但犹傲兀,时复纵酒赋诗,而作《石头记》盖亦此际。”分类:经历时世。 唐 刘禹锡 诗之二:“视身如传舍,阅世甚东流。” 宋
诗:“门前古碣卧斜阳,阅世如流事可伤。” 清
:“﹝ 端溪 石砚﹞端凝静默,有励俗之守焉;厚重不毁,有阅世之寿焉。” 季羡林 《西谛先生》:“我们当时差不多都才二十岁左右,阅世未深,尚无世故,正是天不怕,地不怕的时候。”分类:犹盛衰。 宋
:“纷纷荣瘁何能久,云雨从来翻覆手。” 梁启超 《论国家思想》:“耗矣哀哉,吾 中国 人之无国家思想也。其下焉者,唯一身一家之荣瘁是问。”分类:二卦名。坤下艮上为剥,表示阴盛阳衰。震下坤上为复,表示阴极而阳复。后因谓盛衰、消长为“剥复”。:“极论世运剥复之机。” 清
王韬 《泰西立约不足恃》:“然倚伏之机,剥复之理,本无定局。” 严复 《原强》:“物强者死之徒,事穷者势必反,天道剥复之事,如反覆手耳。” 李大钊 《国民之薪胆》:“或者盛衰剥复之几,此暂见之小波澜,正为多难兴邦,殷忧启圣之因缘。”分类::“ 靖 有先识远量,知天下将乱,指 洛阳 宫门铜驼,叹曰:‘会见汝在荆棘中耳!’”后因以“铜驼荆棘”指山河残破、世族败落或人事衰颓。 宋
词之三:“似 天山 凄凉病骥,铜驼荆棘,洒临风清泪。” 元 宋旡 :“不信铜驼荆棘里,百年前是五侯家。” 况周颐 卷三:“神州陆沉之痛,铜驼荆棘之伤,往往寄托于词。”分类:(1).改变原来的气质。:“ 尧
禹 者,非生而具者也,夫起于变故,成乎修为,待尽而后备者也。” 梁启雄 释:“变故,谓改变他故旧的本性。”(2).意外发生的变化或事故。:“兵者凶事,一方有急,四面皆从。臣恐变故之生,奸邪之作,由此始也。” 晋
:“常恐新间旧,变故兴细微。” 清
《叶忠节公挽诗》:“下车席未煖,变故起乱卒。” 巴金 《家》二十:“她们都带了一点张惶的样子,好像遭遇了非常的变故一样。”分类:(1).太阳和月亮。:“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 唐
之一:“ 羲和 驱日月,疾急不可恃。” 丁玲 《韦护》第三章:“这是包含海洋和峻山以及日月星辰的一个充满了福乐的大宇宙。”(2).一天一月;每天每月。:“ 回 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馀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汉
《难夏育上言鲜卑仍犯诸郡》:“方今郡县盗贼,劫摽人财,攻犯官民,日月有之。”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上:“ 靖 谢曰:‘老臣宜从,但犬马之疾,日月增甚,恐死于道路,仰累陛下。’” 王闿运 《储玟躬传》:“自 道光 末载, 湖南 日月多故。”(3).时令;时光。:“昔我往矣,日月方奥。” 唐
《与崔群书》:“仆自少至今,从事于往还朋友间,一十七年矣,日月不为不久。” 宋
《赠方逢辰》诗:“日月却从閒里过,功名不向懒中求。”第一回:“日月迅速,转眼就是四月。” 杨朔 《迎志愿军归国》:“四年的日月不算短啊。”(4).喻指帝后。语本:“故天子之与后,犹日之与月”。:“ 魏其 之举以 吴
楚 , 武安 之贵在日月之际。”:“今妾媵嬖人阉尹之徒,共专国朝,欺罔日月。”(5).犹天地。 唐
诗:“ 玄宗 回马 杨妃 死,云雨难忘日月新。” 宋 孙光宪 词之二:“经 霅水 ,过 松江 ,尽属侬家日月。”《秦并六国平话》卷中:“二将交锋后,盘旋两阵前;征云笼日月,杀气罩山川。”(6).指生活或生计。《金瓶梅词话》第三九回:“把家财分作八分,各人过其日月。”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一章:“那种日月,咱们俩一道过了十来年哩。” 秦腔 《游龟山》第二场:“这几日只觉得身体困倦,为日月我还得打鱼一番。”分类:(1).两个弹丸。 清
昭梿 :“ 吴中 有 叶氏 子者,少无赖,好剑术,有老妪导之,能以剑为双丸,纳诸口中。”(2).指日月。语出 元
诗:“日月双丸吐,江山万古愁。” 明
《霞笺记·丽容矢志》:“双丸易转迁,暗里朱颜换,那堪老大人轻贱。”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同梦》:“玉帽笼头,怕乌兔双丸天外走。”分类:汉 朝的国祚、道统。《三国演义》第八五回:“ 孔明 曰:‘国不可一日无君;请立嗣君,以承 汉 统。’”分类:(1).黑毛的牛。 南朝 梁简文帝 之三:“青牛丹毂七香车,可怜今夜宿倡家。” 唐
诗:“ 长安 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 鲁迅 《故事新编·出关》:“但先给我的那匹青牛刷一下,鞍鞯晒一下。我明天一早就要骑的。”(2).指土牛。旧时习俗,立春塑土牛用以劝耕。又称“春牛”。:“立春前五日,于州大门外之东,造青土牛两头,耕夫犁具。立春,有司迎春于东郊,竖青幡于青牛之傍焉。”参见“ 打春 ”。(3).“于是 老子 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馀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司马贞 索隐引 汉
《列仙传》:“ 老子 西游, 关 令 尹喜 望见有紫气浮 关 ,而 老子 果乘青牛而过也。”后因以“青牛”为神仙道士之坐骑。:“故 越州
千秋观 道士 贺知章 ……以暮齿辞禄,再见款诚,愿追二老之踪,克遂 四明 之客。允叶初志,脱落朝衣,驾青牛而不还,狎白衣而长往。” 明 贾仲名 《金安寿》第二折:“说杀你驾青牛,乘赤鲤,骖白鹿,骑黄鹤,怎如俺这宝马雕鞍最好。”(4). 老子 的代称。 明
《答周二鲁书》:“此儒者之用,所以竟为 蒙庄 所排, 青牛 所诃,而以为不如良贾也。”(5).旧时谓三煞神之一。 宋
高承 :“ 汉 世 京房 之女,适 翼奉 子, 奉 择日迎之, 房 以其日不吉,以三煞在门故也。三煞者,谓青羊、乌鸡、青牛之神也。凡是三者在门,新人不得入。”(6).千年木精所变之牛。卷九百引《嵩高记》:“山有大松,或千岁,其精变为青牛。”分类:(1).紫色云气。古代以为祥瑞之气。附会为帝王、圣贤等出现的预兆。“莫知其所终” 司马贞 索隐引 汉
《列仙传》:“ 老子 西游,关令 尹喜 望见有紫气浮关,而 老子 果乘青牛而过也。”:“贵嫔生于 樊城 ,初产有神光之异,紫气满室。” 明
《浣纱记·治定》:“烟霞高捧,看郁郁 稽山 紫气浓。喜逢一统,车书尽同。”(2).旧时以为宝物的光气。:“初, 吴 之未灭也,斗牛之间常有紫气…… 华 曰:‘是何祥也?’ 焕 曰:‘宝剑之精,上彻于天耳。’” 唐
诗:“白光纳日月,紫气排斗牛。” 明
:“仰瞻南斗有紫气,却顾东海无波涛。”分类:相继于道,络绎不绝。:“时关畿用兵,使人系道, 嗣恭 储具有素,而民不扰。”:“时师老财覂, 秀实 督馈系道,募士市马以助军。”分类:毁损,使残败。 汉
《西京赋》:“梗林为之靡拉,朴丛为之摧残。” 唐
之一九一:“昨见河边树,摧残不可论。” 明
《公移》:“据该道报称: 刘庄 一场,将次成巢,贼虽摧残已甚,而蹢躅可虞。” 清
《春夜雨中即事》诗之一:“弦管声中夜漏迟,满天风雨不曾知。梨花一树摧残了,可惜将开未放时。” 沉从文 《会明》:“一切的风雨寒暑,不能摧残它。”分类:(1).事理上不一定要发生而发生的。与“必然”相对。:“诏问 昆 曰:‘前在 江陵 ,反风灭火,后守 弘农 ,虎北度 河 ,行何德政而致是事?’ 昆 对曰:‘偶然耳。’” 唐
《周秦行纪论》:“历既有数,意非偶然,若不在当代,必在于子孙。” 宋
诗:“此生流浪随沧溟,偶然相值两浮萍。” 巴金 《秋》十七:“ 觉民 摇摇头,充满着自信地说:‘这只是偶然的事。做父亲的人倒是顽固的居多。’”(2).间或;有时候。 唐
诗:“偶然沽市酒,不越四五升。” 宋
诗:“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鲁迅 迭文《随感录》:“爱国者虽偶然怀旧,却专重在现世以及将来。”分类:亦作“ 托迹 ”。
犹寄身。多指寄身方外,或遁处深山或贱位,以逃避世事。 明
《送吕山人入道序》:“而其隐也,皆托迹山林为 老氏 之徒。” 明
《狱中上母书》:“慈君托迹于空门,生母寄生于别姓。” 清 新小武 《易水饯荆卿》:“因此隐忍迁就,托迹屠沽。”分类:仙人所居处;仙界。亦借喻景物极美的地方。 宋
《游庐山吊大林》诗:“ 康庐 第一推仙境,遂使如今忍陆沉。”第一一七回:“﹝ 宝玉 ﹞一心想着那个和尚引他到那仙境的机关,心目中触处皆为俗人。” 老舍 《四世同堂》第二部五十:“它们的羽毛是那么光洁,姿态是那么俊逸,再配上那红的墙、绿的柏,与金瓦的宫殿,真是仙境中的仙鸟。”分类:从这以后,今后。第五回:“此后知过必改。” 鲁迅 《朝花夕拾·藤野先生》:“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分类:(1).犹历法。观测天象以推算年时节候的方法。:“历数之起上矣。” 唐
《舜禹之事》:“﹝ 舜 ﹞合时月,正历数。”:“有一人姓 王 名 朔 ,亦善通五行历数之书。”(2).古谓帝王代天理民的顺序。历,也写作“历”。:“咨,尔 舜 ,天之历数在尔躬。” 何晏 集解:“历数谓列次也。” 邢炳 疏:“ 孔 注云:谓天道。谓天历运之数。帝王易姓而兴,故言历数谓天道。”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平等寺》:“今天眷明德,民怀奥主,历数允集,歌讼同臻。” 唐
诗:“草昧英雄起,讴歌历数归。” 清
《拟思宗改元追复杨涟等官爵廷臣谢表》:“水德之传一传二,岂独神言赤帝之为 桓 为 灵 ,诚非历数。”亦作“历数”。(1).岁时节候的次序。:“天有历数,地有人据。” 晋
:“是以鸡知将旦,不能究阴阳之历数。”(2).推算岁时节候的方法。:“五纪……五曰历数。” 孔 传:“历数节气之度以为历,敬授民时。” 孔颖达 疏:“算日月行道所历,计气朔早晚之数,所以为一岁之历。”:“﹝ 郅恽 ﹞及长,理《韩诗》、《严氏春秋》,明天文历数。” 清
王锡阐 :“儒者不知历数,而援虚理以立说。”(3).指帝王继承的次序。古代迷信说法,认为帝位相承和天象运行次序相应。:“ 尧 曰:‘咨!尔 舜 ,天之历数在尔躬。’” 汉
《光武济阳宫碑》:“历数在帝,践祚允宜。” 宋
诗:“经营暨六代,兹地称神州,乃知历数定,昧者徒私忧。” 明
《免朝谒手诏》:“尔察历数,观天文,择主就聘,首陈三策,朕实嘉行。”亦作“历数”。
一一列举;逐个说出。:“因历数大臣过失。” 宋
《论台谏官唐介等宜早牵复札子》:“昨所能黜台谏五人,惟是 从诲 入台未久,其他四人,出处本末,迹状甚明,可以历数也。” 清
《姜斋诗话》卷二:“若 杜陵 长篇,有历数月日事者,合为一章。《大雅》有此体。”《人民文学》1977年第7期:“﹝ 铁人 ﹞历数钻工们如何苦战。”分类:若干。表示不定数。 南朝
《〈王文宪集〉序》:“是用缀缉遗文,永贻世范,为如干秩,如干卷。”:“知院官始见不稔之端,先申,至某月须如干蠲免,某月须如干救助。” 胡三省 注:“如干,犹言若干也。 程大昌 曰:若干者,设数之言也。干,犹个也。若个,犹言几何枚也。又说:干者,十干,自甲至癸也,亦以数言也。” 清
:“ 张 母大喜,多方乞贷,共得如干数。”分类:1.停笔。“西狩获麟” 晋
杜预 注:“ 仲尼 伤 周 道之不兴,感嘉瑞之无应,故因而修中兴之教。绝笔于‘获麟’之一句,所感而作,固所以为终也。” 唐
:“绝笔长风起纤末,满堂动色嗟神妙。” 仇兆鳌 注:“绝笔,画成而阁笔也。” 元
:“﹝ 岑参 ﹞与 高适 风骨颇同,读之令人慷慨怀感,每篇绝笔,人辄传咏。” 明
《故赠奉议大夫磨勘司郑公墓志铭》:“公退而叹曰:‘试艺所以困天下英才,吾尚可溺而未省乎?’乃绝笔不为。”2.死前最后所写的文字、作品等。 唐
诗:“最感一行绝笔字,尚言千万 乐天 君。” 清
《与潘次耕书》:“再待十年,如不及年,则以临终绝笔为定,彼时自有受之者,而非可预期也。” 王国维 《屈子文学之精神》:“《九章》中之《怀沙》,乃其绝笔。”3.指绝妙无比之诗文书画。:“ 升卿 涉学工书,于八分尤工,历 广州 都督,书《东封朝觐碑》,为时绝笔。” 宋
协 之画,虽不该备形妙,而有气韵,凌跨群雄,旷代绝笔。”分类:(1).洁白的石头。:“白石凿凿。” 明 吴炳 《情邮记·正名》:“逶迤周道费驱驰,白石清泉付与谁?”(2).传说中的神仙的粮食。 汉
《列仙传·白石生》:“ 白石生 , 中黄丈人 弟子, 彭祖 时已二千馀岁……尝煮白石为粮。” 唐
诗:“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宋
诗:“镕铅煮白石,作玉真自欺。” 清 恽敬 《说仙》三:“白石之说累变而益陋,黄庭之说屡迁而益诬。”(3).枳椇子的别名。 唐
苏鹗 《苏氏演义》卷下:“枳椇子,一名木饧,实形拳曲,花在实外,味甘如饧蜜也,一名树蜜,一名木实,一名白石。”分类:(1).老年人自称。犹老夫。:“ 康 曰:‘此自老子与之,亭长何罪!’”:“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 宋
词:“老子旧游处,回首梦耶非。”《水浒传》第二六回:“老子不曾有些礼数到都头家,却如何请老子吃酒?”(2).对老年人的泛称。“ 宁 益贵重,增兵二千人”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 《江表传》:“﹝ 宁 ﹞因夜见 权 , 权 喜曰:‘足以惊骇老子(指 曹操 )否?’” 唐
诗:“皤然一老子,拥裘仍隐几。” 元 秦简夫 《东堂老》楔子:“如今老了,人家就叫我做东堂老子。”(3).父亲的俗称。:“儿年少,自能走,今为老子不走去。” 宋
卷一:“予在 南郑 ,见西邮俚俗谓父曰老子,虽年十七八,有子亦称老子。” 鲁迅 《彷徨·在酒楼上》:“他们的老子要他们读这些;我是别人,无乎不可的。”(4).自高自大的人自称。一般人亦用于气忿或开玩笑的场合。 洪深 《香稻米》第三幕:“老子办正事,你这不点儿大的小东西,也要来打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九疑山上白云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